融合发展·合作共赢

2024-09-05

融合发展·合作共赢(精选十篇)

融合发展·合作共赢 篇1

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8月21日至22日在陕西西安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出席并作《推进融合发展, 实现合作共赢, 共同谱写两岸信息产业合作的新篇章》的主题演讲。

大会期间, 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技术、太阳能光伏、锂离子电池、汽车电子、云计算、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网络演进、服务应用等九个专业技术领域, 就标准合作机制、技术标准制定、产业化合作等两岸业界都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并举行了陕台电子信息产业对接活动。

大会公布了《LED视觉作业台灯》、《电子纸显示器件光学性能测试方法》、《晶体硅光伏组件用减反射镀膜玻璃规范》等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技术及太阳能光伏3个领域的10项共通标准, 签署了《海峡两岸推动锂离子电池共通标准合作备忘录》、《海峡两岸推动传感器领域标准研究及产业合作备忘录》、《海峡两岸推动云计算共通标准制定及产业协作合作备忘录》、《海峡两岸推动4G/TD-LTE第二阶段共通标准制定合作备忘录》4个备忘录。

合作 发展 繁荣 共赢 篇2

金秋10月,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开幕式会场气势磅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文莱王储穆赫塔迪?比拉、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总理波松、越南总理阮晋勇等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进入会场,与各国部长、中外客商代表比肩而坐,济济一堂。

开幕仪式由东盟秘书长王景荣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陆兵、世界银行副行长乔伊?普曼菲、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文莱王储穆赫塔迪?比拉先后致辞。

本届博览会开幕式新意迭出,延续历届的创意元素,结合本届的特点,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同舟共进,扬帆远航”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共赢的象征:全场绚丽舞动的彩绸,寓意2000多年前由合浦港始发的“海上丝绸之路”从远古延伸到今天,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双边睦邻友好、经贸合作的“海上新丝路”,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已成功举办三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唯一由多国政府共办、永久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国际经贸展会,也是中国国外企业参展比例最高的展会,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经贸等多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前三届博览会共有8.2万名客商参展参会,贸易成交额35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投资额161亿美元。

在前三届成功的基础上,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进一步完善共办机制,将博览会办成体现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的盛会:进一步推动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使博览会在“10+1”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提高经贸实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与往届相比,第四届博览会亮点更加突出,“展会结合”的特点更加鲜明,特别是“两会一节九论坛”同期举办,更凸显出博览会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

本届博览会共设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农村适用技术、“魅力之城”4大专题,参展企业1908家,其中东盟国家677家。展位3400个,其中东盟及其他国家使用1132个,占总展位数的33%,同比增长34.93%。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等5个国家包用独立展馆展示本国商品,包馆国家比去年增加3个,马来西亚、越南连续两年包馆。东盟参展商品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日化产品、农产品、食品、家具、珠宝玉器、工艺品、棕榈油及制品、矿产品等行业。国内企业使用展位2215个,占总展位数的65%,展位供不应求。国内参展商品主要集中在东盟市场需求较大的工程机械、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电力设备、汽车零配件、建筑材料等行业。

10月31日下午,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组委会在南宁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中外媒体介绍第四届博览会和峰会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果。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李金早宣布,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圆满落下帷幕。

与往届相比,本届博览会的经贸成效、办展水平以及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本届博览会共设展位3400个,参展企业1908家,参展商8281人。专业观众33480人,比上届增长8%。其中,境外专业观众比上届增长6.3%。商务峰会参会代表1400人。截至10月31日,本届博览会累计交易总额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其中,机械设备6.5亿美元,建筑材料1.4亿美元,电子电器1亿美元,农产品和食品1.5亿美元,五金化工1.3亿美元。本届博览会首次出现东盟商品单笔成交额过亿美元的合同,即泰国香米出口到深圳的一个合同,交易额达到1.1亿美元。

本届博览会举行了26场投资推介活动,共签订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92个,总投资额61.54亿美元,比上届增长5.28%签订国内经济合作项目138个,总投资额582.14亿元,比上届增长5.13%。

融合共赢促发展 普惠金融利民生 篇3

展会还同期举行了“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解决专题讲座”、“和讯网2016年A股投资策略分享会”等专业会议及公开讲座。论坛以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生态链为角度,全方位解析互联网金融大生态、综合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互联网金融行业布局以及互联网金融政策法律等。从行业最具有代表性的话题入手,全面解读大数据及“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发展与改革问题,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以及促进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思路和多样化的选择渠道。

近年来,标榜“高收益”的诸多理财产品如今风光不再,更有“跑路”理财产品不时见诸报端。随着互联网风险的不断暴露,平台安全的把控问题,已然成为业界关心的话题。应行业要求,除了同期举办中国互联网金融峰会以外,中国国际互联网+金融博览会组委会联合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国际互联网金融联盟、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特别评选出“十佳推荐品牌”、“新锐品牌奖”和“2015年度最佳最受关注网贷平台”、“中国互联网金融百强奖”等奖项,旨在为业界提供一个权威的品牌评选,推动行业品牌建设。

融合发展·合作共赢 篇4

1 跨文化管理的含义及策略

1.1 跨文化管理的含义

在进行全球跨国经营时, 跨国公司由于加入了另一种文化的观念, 势必会造成文化冲突。跨文化管理就是在跨国经营过程中, 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 在管理过程中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公司目标, 以维系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企业的潜力与价值。

1.2 跨文化管理的策略

纵观国际商界, 成功地跨越文化差异者成, 忽视各国文化差异者败, 这已成为一条铁律。跨文化管理一般包含五大策略: 一是本土化策略。在资源国的经营活动中, 跨国企业利用当地资源, 通过雇用当地员工, 不仅节省开支, 增强当地就业, 做好社区融合, 而且利用当地员工的优势, 在当地拓展市场, 稳步发展;二是文化相容策略, 又称之为“文化互补”。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但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却刻意模糊这种文化差异, 隐去两者文化中最容易导致冲突的主体文化, 保存两者文化中比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 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均可在同一企业中和睦共处;三是文化创新策略。即把母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国外分公司当地的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 构建一种新型的国外分公司企业文化, 以这种新型文化作为国外分公司的管理基础;四是文化规避策略。当母国的文化与东道国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同, 同时母国的文化又在整个子公司的运作中占了主体, 就必须特别注意在双方文化的重大不同之处进行规避, 不要在这些“敏感地带”造成彼此文化的冲突。五是文化渗透策略。跨国公司派往东道国工作的管理人员, 凭借其母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所形成的文化优势, 对于公司的当地员工进行逐步的文化渗透, 使东道国员工逐渐接受它并成为该文化的执行者和维护者。

2 跨文化管理融合模式实证研究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 中国石油在与苏丹石油的合作中, 不断探索跨文化管理在中苏石油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有效探索了一条南南石油合作的经典范例, 值得推广和借鉴。

2.1 构建共同价值观, 营造和谐环境, 是实现跨文化融合的前提

文化融合是有效提高海外生产组织效率, 减少文化差异带来负面作用的强大武器;首先要做好不同文化的沟通, 通过潜移默化整合不同形式的文化, 逐步完成文化融合, 最终解决跨国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文化冲突。面对苏丹这样一个经济结构单一, 以农牧业为主, 工业落后, 基础薄弱, 对自然及外援依赖性强的国家, 中国石油初到苏丹, 并不急于直接推行中国式的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 而是认真学习研究这个穆斯林国家的民族文化和政治经济体制, 通过比对文化差异, 找到双方在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中的共同点和结合点, 进而在海外项目中推行双方能够共同接受和奉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中国石油的核心文化理念就是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 逐步渗透到各项目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中, 让新的多元融合文化生根开花结果。

2.2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形成共同干事创业的基础, 是实现跨文化融合的保障

中苏石油合作以1995年苏丹6区项目的启动为标志, 中苏两国开启了能源合作大幕。20年来, 中国石油秉承“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 建立起与资源国基本一致的价值观和利益目标。这个当初被西方石油公司放弃的项目, 中国石油让其获得重生, 苏丹也从一个石油进口国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 石油工业成为该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与此同时, 中石油员工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在重大急难险重任务面前, 中方领导带头冲在前面, 团结一心, 顽强奋战, 以优良的作风为苏丹员工树立了学习榜样, 以中国文化感召并带动了苏丹当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也让他们从中国石油人身上学到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真谛, 真正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中苏文化传播、相互融合的魅力。

2.3 以人本思想为核心, 推进融合文化的形成, 是实现跨文化融合的基础

所谓人本文化, 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也是一种价值取向, 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同时它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 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 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在苏丹项目20多年的运作中, 强调“以人为本”则以一种价值观而存在, 在其作用和引导下, 各项目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行为方式、规章制度及道德规范所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促使企业更快更好实现经营目标。为了帮助苏丹培养更多的石油技术骨干人才, 中国石油每年都要在当地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及现场实际操作培训班, 同时还经常选拔一些素质较高、技术较好的优秀人才送到中国各大石油院校进行深造。通过提高苏丹员工的岗位操作技能, 从而逐步实现了以人本思想为核心、加速形成融合文化的良好氛围和局面。

2.4 坚持公益事业, 赢得资源国民众的普遍认同, 是实现跨文化融合的要务

为了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造福一方百姓。苏丹项目始终把投资公益事业, 改善当地贫穷落后面貌做为文化融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必修课程。二十年来, 中石油已向苏丹文化、教育、培训、农业、医疗卫生、社会发展保障部门、慈善机构等领域, 累计捐助5000 多万美元, 受益人数超过200 万。中石油二十年来持续不断造福当地社会的各项工程, 受益人数高达几百万人, 赢得了资源国人民的高度赞扬和普遍称道。尼罗河公司曾两次代表中石油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苏丹会议上发表在苏丹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报告, 得到了会议组织者的充分肯定。苏丹巴希尔总统多次称赞:“中石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石油, 也带来了和平”。

2.5 强调尊重与诚信, 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是实现跨文化融合的归宿

文化融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探索建立系统规范的统一行为准则。在海外业务发展中, 中国石油人始终强调尊重与诚信, 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身体力行。苏丹项目中方员工在出国前要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首先强调入乡随俗。具体而言, 就是要尊重苏丹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尊重他们的思维习惯和方式、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念, 融入他们的生活, 进而推广到尊重他们原有的优秀管理经验和合理的制度规范。在日常生活中, 尊重苏丹民族习惯和信仰是促进中苏文化融合的重要保障。其次, 诚信是苏丹项目中方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自苏丹项目开始就严格按照国际规范运作, 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互利的原则, 严格执行签约合同, 用诚意、技术和实力赢得了资源国政府和伙伴公司的信赖和称赞。从上游千万吨级油田成功勘探开发、跨国油气长输管道快速建设, 到下游炼油厂高质量建成等, 屡创世界奇迹。靠尊重与诚信, 中国石油品牌在资源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3 实施跨文化融合管理取得的成效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 苏丹项目海外油气业务在不断的调整和融合中, 探索并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五大企业文化, 即弘扬中国石油传统、为国、为中石油争荣的爱国奉献文化;强调与资源国互利共赢的合作共赢文化;注重与合作伙伴相互尊重的和谐融合文化;关心关怀海外员工及家属的温暖关爱文化;关注生命、关爱健康的HSSE人本文化。在不断的文化融合中形成的这些苏丹项目企业文化, 既有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优良传统基础, 又吸收了苏丹当地多种优秀文化元素, 构成了公司新的文化力, 这些成效和经验值得“走出去”的中国石油企业总结和借鉴。

目前, 中国石油员工苏丹化程度已超过95%, 石油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现场员工苏丹化程度达到75%, 在苏丹石油工业的所有技术岗位上都有苏丹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为鼓励在联合作业公司工作的苏丹优秀员工, 中国石油自2006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苏丹杰出员工和优秀员工评选表彰活动。2015年8月16日, 中国石油集团王宜林董事长和苏丹油气部阿瓦德部长共同为中苏石油合作20周年突出贡献者代表颁奖。截至2015年8月, 苏丹项目已累计奖励50名苏丹杰出员工和300多名优秀员工, 并安排杰出苏丹员工到中国参观学习考察, 通过这些文化交流, 极大调动了苏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中国石油在“走出去”战略指引下, 通过苏丹项目拓展海外油气业务的二十年创业路, 实为一条以文化引领、合作共赢、构建中苏石油跨文化融合之路, 也是苏丹项目从一次创业向二次创业顺利转型、平稳过渡的坚实基础。二十年来通过实施五大跨文化策略, 营造和奠定了六大合作共赢的文化, 更是一条跨文化管理模式的成功构建之路, 意义深远。

习近平主席在2014 年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格局以来, 中国同包括苏丹在内的8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协议。尽管自2015 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出现跳水式下跌, 给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业的苏丹项目生产经营造成巨大影响, 但困难是暂时的, 中苏双方的合作前景是光明。在目前异常严峻的困难和挑战面前, 更加凸显跨文化管理模式在中苏双方“抱团取暖”, 共度难关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尼罗河公司“二次创业”的征程已经启程, 更需要开展具有时代气息、积极健康、各具特色的跨文化基因的培育和惯性养成, 通过继续弘扬光荣传统, 持续塑造中石油良好形象, 使中外员工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以及团队精神都得到全面提升, 为打造让“中央放心、公众认同、员工满意”的中石油, 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做出苏丹项目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要:文章以中苏石油合作高效运作为例, 首先引入了构建中国石油企业跨文化融合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然后阐述了跨文化管理的含义及策略, 分析了跨文化管理融合模式实证研究及实施跨文化融合管理取得的成效, 最后总结全文, 再次阐明跨文化管理模式在中苏双方“抱团取暖”, 共度难关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文800字 篇5

导课,板演,讲解,同学们正听得精彩处,老师突然抛出一个问题——课堂合作探究一……,同学们“领命”后一片哗然,脸上呈现出不同的神色:或眉拧成八字,或眼眯成一条线,或仰望天花板发呆,或露出开心的笑颜……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教室里霎时人声鼎沸。

我们小组有个学霸,非常有话语权,在讨论中往往扮演一锤定音的角色。面对讨论往往先不发表意见,而是仔细聆听,当听到别的组员精彩处,他的两眼会放光,表情立刻变得激动起来,或用笔写在草稿本上,看着他有条不紊的样子,我们总是投以钦佩的目光。讨论

渐进尾声,他才用整合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有时语出惊人,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是组里的急性子,总把瞬间得到的想法第一个告诉组员们,往往遭到大家的“抨击”,在大家三言两语的反驳下,我很快发现自己思考的不全面,刚才的洋洋得意的“火苗”一下子被扑灭,哎,算了,还是听听大家的思路吧!

每每打断我发言的非是旁人,正是我们组的“眼镜哥”——他用慢条斯理的“我认为……应该是……”把话题引向他这一边,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思路,其他两位组员或是满脸疑惑、或是点头附和。

有时候我们会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候我们精诚团结,默契的如一家人,大家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会了表达、找寻到快乐。这种互补,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能学习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就是我们的课堂,这就是我们的小组合作。成功之花在合作的土壤里绽放,成功之浪在合作的水域里流淌,成功之鹰在合作的天宇下翱翔,合作共赢在课堂,我们一直在努力!

合作共赢 和平发展 篇6

2008年10月24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亚欧携手 合作共赢》的讲话。胡锦涛主席明确指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坚定信心、携手努力,我们才能共同渡过难关。

为期两天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10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闭幕,与会的45个亚欧会议成员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地区组织领导人和代表出席闭幕式。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闭幕式。温家宝在闭幕词中说,亚欧会议迄今已走过了12年的历程。回首往事,我们为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骄傲、自豪。面对挑战,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作为国际社会重要成员,亚洲和欧洲承载着促进人类福祉的重任。我们面前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但是,任何困难和障碍都不能阻挡我们加强合作、追求共赢的坚定信念。我们深信,只有交流才会进步,只有互利才能合作,只有共赢才有未来。让我们继往开来、开拓前进,共同谱写亚欧合作的美好篇章。

会议还讨论了气候变化、核不扩散、全球化等广泛议题。通过这次会议,我们体验到东西方可以在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欧亚双方应当取长补短、形成合力,提升合作水平,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搭建欧亚合作桥梁。

【知识链接】

1.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每一种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2.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要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也要尊重并加以保护。

3.我们要学会合作共享。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合作有分工,要求各方承担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4.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生活需要合作,合作是一种力量,是一笔财富。合作有助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特别是在今天,一项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我们青少年要从小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任何国家、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改变的。它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了许多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应积极利用当前国际环境,趋利避害,谋求本国快速发展。

6.21世纪前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7.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更好地为祖国服务。走向世界,需要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要关心国际形势,关注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走向世界,需要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对外交往中,我们既要平等地对待其他国家的公民,尊重他们的国家制度和文化,又要注意维护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树立当代中国公民的形象。走向世界,还需要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科学技术、文化精华,我们都可以学习、吸收。学习外来文化与弘扬民族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在对外交往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外来文化,还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强化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08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表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亚欧大陆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整个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亚欧携手、合作共赢是双方最好的选择。对此,你的理解是()

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良好的合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 ③把保护资源和环境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④亚欧各国都应积极利用当前国际环境,趋利避害,谋求本国快速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会标造型创意来源于中国结(如下图),寓含了亚欧合作与和谐的精神。会标图案中字符a和e分别是亚洲和欧洲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字符e的金色部分构成汉字“七”,表示会议届次。会标文字部分中ASEM为亚欧会议英文缩写,数字“7”亦代表会议届次,BEIJING 2008表示会议举办地点和时间。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结是中国传统装饰品,是团结与吉祥的象征 ②这样的会标设计,表现了亚欧各国人民和谐相处、合作发展、共建美好未来的愿望 ③中国结积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④这样的会标设计,有利于排斥其他国家的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温家宝总理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指出:推动可持续发展,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加强能源领域的技术合作,提高能效,节约能源。为促进亚欧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方倡议建立亚欧生态城网络,加强经验交流,推广生态文明的理念。这表明()

①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②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爱护地球人人有责 ③中国致力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④中国首先应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然后再解决环境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4.材料: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说,中国是亚欧合作进程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中国承诺“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中国不仅在会务、交通、安保、媒体等方面保障了会议安全有序进行,也以使用再生纸等“绿色”措施显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法国总统萨科齐说,本次会议上,中国再次证明了自己在国际社会发挥的出色作用。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1)请你列举2008年以来中国举办的国际盛会。(注明时间、名称、地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国总统萨科齐说:“本次会议上,中国再次证明了自己在国际社会发挥的出色作用。”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3)作为青少年,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一、1.D 2.B 3.B

融合发展·合作共赢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教学,策略

教育改革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合作学习日益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然而,部分教师在开展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未能将合作学习的优势有效发挥出来,致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貌合神离,效果不佳.由此来看初中数学教师只有对合作学习的模式有深刻的理解,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制定合作教学目标,培养学习实践意识

对于合作学习方案的制订首先需要给予明确的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制定相关目标,确定合作的重难点,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1]合作教学的方式对合作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用合作学习策略.初中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不少学生学习上懒于动手实践,习惯死记硬背.而通过合作教学目标的制定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通过实践去进行探究,既动脑又动手,形成手脑并用的联动学习意识,从而改变机械式的学习陋习,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成绩.比如,在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中,教师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对生活中与三角形相关的事物进行观察,运用量角器等教学工具一边引导学生学会测量,一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推算三角形内角和知识,进而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为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合作教学情境,激发浓厚学习兴趣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合作氛围,借此实现学生的兴趣转变,为提高其学习兴趣做好铺垫.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按照学习小组的具体情况设置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在合作中利用相互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让他们对数学知识更感兴趣.另外,讨论时,教师应该从中加强引导,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众所周知,兴趣决定学生学习的持久性.因此,教师要让合作教学情境营造更具效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引导应该注意技巧,所营造的教学情境应该与学生的兴趣息息相关,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喜欢上数学,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三、强化合作学习方式,提升发散思维水平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通过相互之间的智慧碰撞擦出思想火花.倘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困难重重,个人的冥思苦想有时收效甚微,容易在思维的拐点受阻.[2]反之,要是和同学相互交流想法与问题,或许就可以从对方的想法中获得灵感,顺利解决问题.这也正是合作学习的趣味所在,对学生的思维启发与创新很有帮助.比如,在学习关于“圆的周长测量”时,测量方法不止一种.而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要求每组学生提出不低于三种的测量方法,然后讨论并列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在合作学习的最后,教师把圆的周长公式公布给学生,而学生也会因为先前的合作交流对这节知识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应用过程中就会更熟练.尤其在面对某个比较新颖的题目时,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更能集众人智慧去解决问题,同时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题多解的训练中提高学习质量,实现学习突破.

四、开展个体合作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模式并非不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而是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合作,这个前提是不可忽视的.合作学习要以独立思考为基本前提,这也是数学合作教学引导学生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所以,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应该基于学生个体情况科学地安排小组成员.比如,在学习关于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对平行线与相交线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区分,分析垂直、平行、相交是怎么一回事.每个学生都必须积极参与进来,认真思考与探索,独立完成任务.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必须由各组成员独立完成,然后去评判其他人的对错,最后才在讨论中各抒己见,从而在相互促进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实现自我突破性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加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最终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文军.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247.

合作共赢推动亚太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篇8

当前, 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加快、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加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因此, 促进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是APEC各经济体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各经济体的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 也不应该是“零和博弈”, 而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互利合作。本次中小企业部长会议以“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 为各经济体搭建经验交流, 合作共赢的平台, 共同谋划亚太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新蓝图。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把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放在优先战略位置, 坚持把增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支撑, 坚持把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一是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财税和金融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鼓励创新的税收支持政策。结合金融体制改革,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和金融产品创新, 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输氧供血”。

二是提高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体系和产权保护机制, 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和各类人才培养, 提高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中小企业集聚, 加大政府科技资源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走联合创新、合作发展的道路, 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

四是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两化融合对中小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支持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应用。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走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的发展道路。

亚太中小企业地缘相近、市场相接, 尽管发展的程度不同, 但相互之间有许多可以借鉴交流、互助共赢的机会。在亚太各经济体共同努力下, 亚太地区资金、信息、人员流动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产业分工日渐清晰, 正在酝酿的新技术革命将为亚太地区中小企业积聚优势, 这必将推动亚太中小企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特别是一个13亿人口的中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 所释放的创新需求和市场空间将是空前的, 这不仅为中国中小企业注入了动力, 也将对整个亚太地区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带来更大机遇。我对APEC框架下深化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合作充满期待和信心。为此, 我们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创新在促进亚太合作中的作用。希望各经济体以务实的态度, 有力的措施, 将中小企业创新作为推动亚太合作的重要着力点, 顺应创新要素跨地区流动、创新资源全球配置的趋势, 提升亚太地区中小企业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合作水平, 为亚太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二是加强政策的交流和协调。尊重APEC各经济体发展的差异性、互补性和互利性。希望各经济体共同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在绿色、节能、低碳经济等领域的创新活动, 在产学研合作、信息化应用、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合作, 破除阻碍人才、技术、资金、产品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 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合作创新的政策环境, 实现中小企业互利共赢。

三是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合作机制。APEC中小企业创新合作涉及到诸多的方面和领域, 加快建立相关机制, 搭建合作平台, 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借鉴和吸收各经济体的创新成果。希望完善和发挥APEC中小企业服务联盟、APEC中小企业创新中心、APEC加速器网络等现有机制的作用, 加快构建合作网络, 提升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 加强科技创新信息分享, 推动中介服务机构跨区域发展, 增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协作, 支持中小企业合作创新。

融合发展·合作共赢 篇9

一、组织形式

(一) 能人带头型。

由农机能人、经纪人牵头, 联系种粮大户、农机手、农民等自愿按股份制原则入社。如茌平县春雨农机合作社、茌平县鸿发农机合作社等。

(二) 农机大户牵头型。

由农机大户发挥自身机具多、服务能力强、作业范围广的优势, 吸纳农户、机手入股。这种类型是目前的多数。如茌平县民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茌平县传师农机专业合作社、茌平县立志农机合作社等。

(三) 村干部带头创办型。

主要有村支部、村委会成员领头, 联合本村或周边村的农机户成立的农机合作社。这种类型合作社的特点是村干部有带领农民勤劳致富的强烈责任心。如:茌平县三合农机合作社、茌平县胡同农机合作社等。

(四) 农机农艺结合型。

茌平县惠农机械化防治专业合作社是全省首家以机械化防治为主的农机与植保农艺技术相结合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主要做法

(一) 宣传发动与培育典型相结合, 建设标准日益提高。

2008年茌平县

农机局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规划, 明确具体措施, 组织副科级人员带队、分片深入基层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开展了宣传发动工作。为了培育好典型, 县农机局组建包乡镇工作组对合作社的组织形式、选址新建、制度建设、经营机制、收入分配、发展方向等进行了具体的跟踪指导。

(二) 政策扶持与机制创新相结合, 推动农机合作社发展。

在推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上采取了政策扶持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对农机合作社进行政策扶持, 用好用足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做到用多少补多少, 推动了农机合作社机具装备的优化升级。二是对全县农机合作社建设成绩突出的实施重奖。三是机制创新。对全县农机合作社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地推行了机制创新试点, 县农机局也把“农机合作社机制创新工程”列入党建“书记项目”。

(三) 开展技术管理经营等各项培训, 做到管理规范化。

组织人员对农机合作社进行技术操作、维修、管理、财务等知识培训, 带领合作社人员参加各种新机具新技术演示会和外出考察, 开阔眼界。近几年县农机局举办了2期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 重点讲解合作社章程, 经营财务管理制度等。

三、显著作用

(一) 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合作社通过承包、托管土地的方式开展农机作业服务, 解决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好的事情, 促进了农村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种植。茌平三和农机专业合作社面对目前土地利用率越来越低、青壮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留守的年老体弱等实际问题, 积极充当了“土地保姆”, 与缺少劳力户签订代耕代管合同。农机合作社向社会公开收费标准, 并做出服务质量承诺。不仅让荒废的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增加了农作物的收成, 也让外出打工人员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创业、挣钱。

(二) 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相对单一农机户而言, 合作社无论是在装备水平、作业质量还是人员的技术素质等方面, 都具有明显优势, 而且一般统一作业标准和统一开展耕、耙、播、收, 能够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有的还联合起来, 既开展农田作业, 又从事维修等其他业务, 不仅扩大了服务领域, 开展了多种经营, 还打破了行政区域, 延长了服务链条, 增加了服务半径, 拓宽了增收渠道。

(三) 增加了农民收入。

成立合作社后, 农机户“抱团闯市场”, 由专人负责寻找作业市场、协调关系、调解矛盾, 实现了订单作业。从对民发、传师和鸿发农机合作社的调研情况看, 社员入社后, 农机作业收入比以前“单打独斗”时提高1/3, 单车平均多收入一万余元。民发合作社在三夏三秋期间都组织机械到河南安徽河北天津等地开展跨区作业, 仅麦收期间每台机械就增收2~3万元。

(四) 推动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

融合发展·合作共赢 篇10

1 理清发展思路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 在县农机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 紧紧抓住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良好机遇, 因地制宜, 创新思路, 不断谋划发展, 逐渐发展壮大。

1.1 加强阵地建设

合作社成立之初, 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靠租用镇农技服务中心的办公用房。经过几年的不断投入, 目前合作社基地占地面积已达2 700多m2, 有办公场所、机库、会议室、培训室、维修中心、烘干机房以及自己的流转土地。

1.2 加快装备更新

2009年合作社成立之初仅有收割机2台。近几年, 合作社紧盯市场需求, 通过自筹、信贷及社员股份合作等融资形式, 先后投入700多万元, 不断加强农机装备建设。目前已拥有联合收割机、拖拉机、乘坐式插秧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烘干机等各类机具100多台套, 涵盖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各种作业机具。

1.3 拓展服务项目

作业服务范围从成立之初的单一收割机跨区作业服务, 发展到了目前的机插、机收、机耕、植保和烘干等多种作业服务。内设管理机构也进一步完善。目前有机收、机插、机耕和烘干等8个作业队。财务制度逐步健全, 合作社产权明晰、运作规范。

1.4 流转承包土地

2011年, 合作社开始流转土地, 进一步发挥装备、人才、管理和资金优势, 不断扩展经营范围, 全面推行实体化运作。目前合作社在县内的射阳湖镇魏荡村、安宜镇船闸村及淮安市流均镇等地已流转土地84 hm2。

2 创新合作机制

在管理方面, 合作社结合实际, 采取灵活的合作机制, 增强了凝聚力, 激发了社员的积极性, 实现了合作共赢。主要的合作模式有三种:

2.1 带机入社 (劳动合作)

这种情况占50%。此模式下机具产权归社员自己所有, 以合作社的名义统一开拓市场、统一开展跨区作业, 统一签订作业合同, 统一结算作业款。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机具维修等服务, 在年底按机具的作业面积收取每亩3~5元的业务费。机手加入合作社后, 作业市场变大了, 收入也提高了。

2.2 合作购机 (机具合作)

这种情况占20%。一般由社员出资1万元, 其余由合作社出资, 共同购买10万元左右的大型农机具 (如收割机、高速插秧机、拖拉机) , 机具所有权归合作社, 但交由机手驾驶操作。平时的作业收入先交合作社, 年底按作业净利润由合作社和农机手各按50%的比例分红。这样一来, 既解决了机手经济实力不强购机难的问题, 又解决了合作社有机而雇用机手难的矛盾。合作之后机手多劳多得, 积极性提高了, 平均年收入可达5万~6万元;而合作社也增加了作业服务收入。

2.3 股份合作 (投资合作)

随着合作社作业链的逐渐拉长, 业务也越来越多。为了调动机手入社的积极性, 减少新入社社员的风险, 保证已入社者的收益, 合作社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的模式。新拓展的业务一事一议, 单独进行财务核算, 单独计算盈亏收益。如新增的土地承包、集中育供秧、粮食烘干建设等都有不同的合作社社员参与, 入股社员只对参与项目的盈亏负责而不对整个合作社的盈亏负责。这一灵活的入社方式很受欢迎, 社员们参股入社踊跃。目前合作社已有参与股份合作的社员40余人, 其中核心社员12人。核心社员年分红可达10万~15万元, 最高的达到了30万元。

3 拓展服务范围

几年来, 合作社在农机社会化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完善服务模式, 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1 探索“全托管”服务

2012年, 合作社在全县率先开展全托式服务, 开启“你包田、我种地”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当年, 合作社在射阳湖镇落潮村开展全托式服务26.67 hm2, 由合作社负责夏秋两季农作物从种到收全程作业, 按合同约定方式进行利益分配, 成为宝应县第一家开展“全托管”服务的合作社。该模式下有两种服务方式:一种是“包工式”。由合作社负责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 按亩收取固定费用, 粮食归农户所有。另一种是“包产式”。由合作社按市场价全程负责作业, 并确保水稻年亩产大于550 kg, 小麦亩产大于350 kg。若不达产量, 不足部分由合作社补足;若超产, 超出部分农户与合作社各得一半。目前, 合作社的“全托管”作业面积每年稳定在133.33 hm2左右, 以“包产式”居多。这种模式农民放心, 合作社也有底气。2015年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了该合作社“全托管”服务情况, 社会反响较好。

3.2 试行“包村”服务

近两年, 合作社改变以往与单个种植户打交道的思路, 积极与各村委会联系, 就单项农机作业实行包村服务。如2015为该县安宜镇花庄村的76.67 hm2耕地进行了犁耕深翻。2016年, 又在安宜镇三团村、船闸村、花庄村进行整村机插作业, 共计250.67 hm2。通过开展整村作业服务, 充分发挥了合作社装备及技术优势,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 开展延伸服务

随着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步伐的加快, 合作社抢抓机遇, 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参与创建, 因地制宜, 延伸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2016年, 投资建设了占地3 hm2的育秧基地, 开展集中育供秧的新尝试。同时, 还通过社员入股的方式, 投资350万元新建4组120 t的烘干机组和仓储用房, 开展粮食烘干和收购服务,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既壮大了自身实力, 又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

3.4 做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

2015年, 合作社在射阳湖镇魏荡村建设了53.33 hm2的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合作社承包的土地全部实行机收、机耕、机插、机植保、机播等全程机械化作业, 为全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近几年, 合作社还多次承办县里、镇里的农机作业现场会, 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2016年9月23日, 扬州市农机局新型服务主体“双创”现场会组织全市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代表到该合作社现场观摩, 对合作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上一篇:城市核心下一篇:人体的有趣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