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2024-09-07

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精选十篇)

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篇1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员工的思想观念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 多元化、现实化、动态化、复杂化特点明显。

员工思想观念的多元化, 呈现出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的开放性。在调查问卷中, 在回答“您觉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时, 81%的被调查员工选择“高学历、高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表明员工普遍认为要想成功, 知识、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缺一不可, 60%的被调查员工认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能力和技术水平不够高”, 员工迫切需要学习提高知识或技能, 非常渴望自身成长。这说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不断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影响着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使员工思想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开放性的特点, 员工思想能够接受的范围不断拓宽, 员工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断增强、程度不断加快, 员工思维活跃, 这在激发员工创造性思维的同时, 也使企业工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必须与员工思想变化速度相适应的客观现实。

员工思想观念的现实化, 呈现出现实选择取舍上的趋利性。在调查问卷中, 回答“您努力工作主要是为了什么”时, 选择“实现自我价值, 得到认可”为49%;“为了提高个人生活水平”为39%;“使精神有所寄托”为6%。广大员工把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人生重要的追求, 在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对物质利益有了更高要求, 更加关注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以此表明社会的发展变化, 使员工面临着一些影响自身和他人利益的现实问题, 员工的思想变得越来越现实, 关注自身利益使他们感到尤为迫切, 趋利避害的人生态度表现明显。

员工思想观念的动态化, 呈现出思维意识的不确定性。在回答“您现在迫切需要学习提高哪些方面的知识或技能”一问时, 70%的被调查员工选择“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从调查中看出, 广大员工迫切需要提高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 员工心中普遍认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能力和技术水平不够高, 72%的员工都希望通过脱产培训和师带徒这两种最现实的培训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心理疏导的意义

面对日益复杂的员工思想动态和利益要求, 单纯的政治说教式的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已远远不能适应员工的思想和利益需求。在把握大方向的同时, 加强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的客观形势变化的创新之举。

心理疏导有助于企业工会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正确认识和了解员工中存在的问题, 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事实证明, 员工存在的诸多思想问题中, 有的是企业改革带来的心理问题、有的是市场竞争带来的心理问题、有的是安全责任带来的心理问题、有的是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问题、还有的是员工的个人问题, 这些都属于心理问题。如果单纯从思想和政治上去处理员工的心理问题, 就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有时甚至事与愿违。因此, 我们在处理员工存在的问题时, 不能简单地把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甚至是政治上的问题, 而是要从思想与心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 从心理科学的新视角上, 综合地、立体地看待问题, 这样才能切准员工的脉搏, 才能准确地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心理疏导是促进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人们避免或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因素, 来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提高个体发展和潜能开发。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 生活节奏的加快, 使员工的心理承受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在人际关系、婚姻恋爱等方面遇到的挫折和问题, 以及各种矛盾错综交织, 出现困惑、苦恼、焦虑、失意等不良情绪不可避免, 极易造成心理不适, 甚至心理失衡, 从而使个别人产生心理问题。对这些个别人的思想转化仅靠一般的教育方法和传统的思想工作, 已很难奏效, 必须辅之以有效的心理疏导手段, 才能使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疏导有利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引入心理疏导的办法, 就是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 为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一个新渠道。一方面在企业工会领导与员工之间普及心理科学知识, 遇到问题时不仅有思想防线, 还可以运用自我心理调适的办法, 增加一道心理防线, 这样就可以减少事故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 心理疏导要求必须平等地对待教育对象, 不搞生硬的我教你通;在疏导过程中要先听后说, 允许教育对象宣泄不良情绪;心理疏导强调通过各种技巧, 尽量拉近与教育对象的心理距离;要注意启发员工自己认识问题, 培养健康心理;要建立科学系统的心理矫正方案, 通过反复甚至长期的工作达到目的等等。

加强员工思想教育的引导

企业工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企业工会的发展状况、员工的思想现状和社会发展形势, 决定了企业工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 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既要提高影响力、说服力, 又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在员工思想教育引导的内容上, 要倡导和谐理念, 培育和谐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思想引导, 就要引导员工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 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 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员工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有些是现实问题, 有些是思想认识问题。因此, 企业工会必须强化员工的思想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员工。

在员工思想引导教育的视角上, 要关注员工感受, 尽力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在企业工会坚持以人为本, 首先关注员工所想、所愿, 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针对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减少员工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 培育员工的心理和谐。在企业工会中, 员工是平等的主体, 做通人的工作, 前提是受到尊重、得到关怀、被人理解, 在平等交流的前提下开展思想沟通, 使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得到认可和保护, 才能透实情、说实话, 沟通才能无障碍。中原油田工会对待一些特殊群体面临的实际问题有待解决, 积极创造条件, 重点解决部分员工的住房、子女教育、就业、带薪休假等问题, 最大限度地改善广大员工群众的工作、生活和医疗条件。坚持做好对一线员工的走访、慰问和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工作, 加强“两堂一舍一室”的管理, 为一线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 做好扶贫解困和送温暖工作, 落实“三不”目标, 促进了油田的和谐稳定。

在员工思想引导教育的方法上, 要完善心理疏导机制, 坚持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双向沟通, 增强企业凝聚力。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 加强员工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员工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 畅通信息渠道, 引导员工心态良性变化, 帮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坚持厂务公开, 充分发扬民主, 特别是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上, 要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 充分保障员工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 保护大多数员工的利益, 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增加员工的归属感, 继续开展员工提合理化建议活动, 更多地倾听群众意见, 开展面对面、心贴心的思想交流, 为员工搭起与单位管理层、各职能部门沟通的桥梁。中原油田工会注重对员工状况的分析, 为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空间, 使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素质随着油田和本单位的发展而提高, 对于员工反映和普遍关心的问题, 认真研究及时解决, 让他们能够安心、积极地做好工作。

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篇2

编者按

十多年前,早期教育还是个新生事物,而如今,早期教育工作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相关调查发现,当前早教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令人担忧,早教机构的规范化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设置早期教育机构应具备哪些实体条件?申请早期教育机构应履行哪些程序?早期教育机构应到什么部门登记注册或审批?其业务工作应由什么部门监管?早期教育机构该有怎样的运作模式?政府在推动早期教育的发展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提高早期教育质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林雪卿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理论、教育法学等,已在《中国教育学刊》《人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以及各大学学报等CN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8篇。参编、独立主编、编著和著书四本。文章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与《高教文摘》全文转载。多次获得由政府颁发的社科论文奖。

所谓早期教育,狭义上是指0~3岁阶段的早期学习,广义上是指0~6岁阶段的早期学习。本文所说的早期教育,是指狭义的早期教育。即本文认为学前教育阶段分为早期教育与幼儿教育两个阶段。本文所说的早期教育机构,是指招收3周岁以下婴幼儿,并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活动的包括托儿所、早教中心、亲子园或班等在内的各类教育机构。

一、目前早期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老百姓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意义还没有正确、足够的认识,有的家长对早期教育仍有不信任感。目前对早期教育有两种极端认识:一种是认为早期教育无所不能;另一种是认为早期教育百无一用。

2.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完善。目前,从国家层面上看,我国已经出台的专门针对幼儿教育领域的法规有两部,一部是1989年的《幼儿园管理条例》(行政法规),另一部是最新版201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部门教育规章),而针对早期教育领域的法规是一片空白。从地方层面上看,一些地方如青岛、南京、福州、福清、慈溪等地已经出台了早期教育领域的地方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对早期教育领域还没有任何规范。

国家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地方又没有出台相应的地方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对办学条件、招收对象、教师资格、收费标准、监督考核等都没有相应要求,导致早期教育市场较为无序、混乱。如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一些早期教育机构也在招收3~6岁的幼儿,这些招收3~6岁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一般由工商部门注册,却在变相地办幼儿园,就堂而皇之地规避了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质量无法保证。

3.对早期教育没有相应的研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出台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但我们目前对早期教育的研究极为薄弱。如目前早期教育机构的准入门槛太低,甚至没有什么准入门槛,这不利于整个行业健康、有序、规范的发展。那么,创办早期教育机构的门槛(包括人、财、物等)到底要多高才符合我国实际,才比较科学?这一门槛是全国统一一个标准还是各地可以有各地的标准?又如,早期教育工作到底应该由教育主管部门管还是卫生计生部门管?或者齐抓共管?对这些基本问题目前都还没有深入研究。

4.政府对早期教育市场的监管落后于早期教育市场发展实际,政府没能发挥其在早期教育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目前,我国早期教育市场如火如荼,但不管是从规章制度、管理机构、管理模式、经费支持、课程标准,还是在运作规则上都还非常薄弱。如:我国目前很多早期教育机构是由工商部门审批,由于业务不对口,工商部门审批后没有能力或没有精力管理、监督与指导这些早期教育机构。即使是有心指导与监督这些审批过的早期教育机构,目前国家也无规范的课程与纲要,他们也不知道依据什么进行监督与指导。而有指导能力的教育主管部门,却没有权利对社会上的早期教育机构实施的教学内容或者是办学情况做指导和监督。

5.早期教育机构举办者的素质与师资的素质良莠不齐,导致早期教育质量也参差不齐。如:早期教育机构的举办者缺乏专业知识和早期教育机构的管理经验;早期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不足,加上他们很少有机会得到规范、专业的培训,导致其课程研究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有限,无法独立开发符合各地特点的早期教育课程。

二、对推动早期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针对早期教育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对如何推动0~3岁早期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有以下几点思考:

1.正确认识早期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社会要依托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积极宣传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营造正向的舆论氛围。各地还可以依托教育信息网建立早期教育指导站,满足家长(看护人)接受指导、咨询、互动、交流的需要。

2.先制定国家或地方层面的早期教育政策,待条件成熟时再将政策进一步上升为法律法规。目前能找到的国家层面对早期教育工作作出规定的文件只有教育部于2012年出台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2〕17号)。仅有这一文件显然无法满足早期教育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从国家层面看,可以先出台一系列相对完善的政策文件,对目前早期教育事业发展中急需规范的基础性问题先作出规范,待时机成熟后再将这些政策文件上升为法律法规。从地方层面看,各地可以充分利用其地方立法权或规章制定权,先行先试,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地方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如:目前已有南京、青岛、福州、福清、慈溪等地出台了地方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这对规范早期教育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笔者认为,目前早期教育领域亟需规范的基本问题有:

(1)早期教育机构应具备的实体条件。参照《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实体条件,根据早期教育的特殊性,规定早期教育机构设立应具备的实体条件,具体包括组织机构和章程、合格的人员、有办学启动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符合标准的设备设施等软硬件方面的条件。

(2)早期教育机构应具备的程序条件。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程序认定制度一般有登记注册制度和审批制度两种。笔者认为早期教育机构的程序认定制度适用登记注册制度。

(3)早期教育机构的登记注册部门和主管部门。《教育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学前教育阶段分为早期教育与幼儿教育两个阶段,可见,我国法律早已将早期教育纳入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范围,早已明确早期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早期教育属于教育事业,就理应由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其登记注册部门和主管部门。

那么,早期教育机构具体应到哪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去登记注册?具体应由哪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笔者认为,早期教育机构应到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由其主管。具体而言,城市的早期教育机构应到设区的区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不设区的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注册,农村的早期教育机构应到乡镇政府登记注册,并报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法规或地方规范性文件也已有类似的规定,如《青岛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教育部门负责早期教育机构的登记注册,承担对早期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负责早期教育师资的入职资格审查、日常考核以及早期教育指导师培训;《福清市0~3岁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审批与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市教育行政部门是早期教育机构的主管部门,负责早期教育机构的申办、审批、变更、停办等业务及早期教育机构婴幼儿保育和教育规范管理等工作。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的规章制度规定工商行政部门、计生部门、民政部门等是早期教育机构的登记注册部门和监管部门。如南京市出台的《南京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资质审查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是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业务主管单位,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日常保育、教育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4)早期教育机构及其教职员工的权利、义务和职责。

(5)早期教育机构的运作模式和运作规则。

3.各级政府应在推动早期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中有所作为,发挥其应发挥的作用。体现在:

(1)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应对早期教育的师资准入资格严格把关。目前我国七大类教师资格证中,与早期教育关系最大的只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但早期教育与幼儿教育毕竟还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建议国家增设早期教育教师资格证书,明确规定从业人员需持早期教育教师资格证与中级以上育婴师资格证这“双证”才可以担任早期教育教师。

(2)各级政府要适应市场需求,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对早期教育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十多年前,早期教育是个新生事物,没有相应的职能部门对其进行监管还情有可原,可现在,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级政府监管早期教育的职能部门也应应运而生。建议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设立“早教办”这一职能部门。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早期教育机构的领导表示非常期待政府有相应的职能部门来管理和规范早期教育市场。

(3)各级政府应适当投入经费用于早期教育事业,通过建立有限的、政府主导的公益早期教育平台,树立规范、科学的早期教育运作的样板,辐射所在行政区域的所有早期教育机构,促使不管是什么性质(公办还是民办)的早期教育机构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对于政府如何介入早期教育问题,目前各地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政府亲力亲为,即:政府通过买单的形式,把早期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政府亲自办早期教育机构,全面介入,全面包揽早期教育工作,试图全面占领早期教育市场。另一种是政府通过立法,审查举办者资格,规范登记注册程序、监督、指导和引导早期教育工作,通过经费、场地、政策等支持或制约手段,宏观管理早期教育机构。如:对办得好的民办早期教育机构,政府给予经费、场地、税收等方面的补贴与支持,对于办得不规范的早期教育机构,政府给予指导、整改甚至取缔,实现对民办早期教育机构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4)各级政府的编制部门应核编公办早期教育机构教师的编制,改变目前早期教育机构教师没有独立编制,即使有少许编制,也是占用幼教编制的现状。即:早期教育的教师应与中小学、幼儿园一样有编制,一样有评优、评先、评职称和接受进修培训的机会,有一样的权利和义务,以增强该职业的吸引力。

(5)建立科学合理的早期教育管理体制。与早期教育有关的部门主要有卫生计生、妇联、民政、儿保和人社等。应建立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卫生计生、妇联、民政、儿保和人社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合作式的0~3岁早期教育管理体制。

(6)把0~3周岁早期教育纳入各级政府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4.加快早期教育人才培养速度。随着近年来我国幼教热的掀起,各地不少高校设立了学前教育专业。但设立早期教育专业的高校却很少,以福建省为例,目前福建省设立学前教育专业或其他专业中设有学前教育方向的高校有18所,但设有早期教育专业的高校只有福建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所。目前我国早期教育机构的师资多数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不可否认,早期教育与幼儿教育有很大相关性,但也有不少区别。为此,各个高校应尽快设立早期教育专业,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对口的早期教育专业人才。

5.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地师范院校、各地教育学院以及教师进修学校应加强对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与考核。0~3岁早期教育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观察力和专业化的指导家长的能力。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不少早期教育从业人员没有系统学习过早期教育课程,也没有接受过相关实践技能的系统培训。为此,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规章制度,将早期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的定期在岗培训纳入政府整体师资培训规划中;各类培训机构应该指派专门人员,加强对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6.加强对早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由于早期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导致对早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较为薄弱。目前早期教育领域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有:早期教育的属性是什么?是教育属性还是商业属性?可否以营利为目的举办早期教育机构?设置早期教育机构的门槛宜高还是宜低?对早期教育市场应持有规范引导的思路还是取缔、打压的思路?设置早期教育机构的登记注册权给谁更科学?早期教育应由哪个部门主管,哪些部门配合,或者不分主次齐抓共管?早期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分水岭在哪里?如果没有明确二者之间的分水岭,会不会导致早期教育“幼儿园化”倾向?早期教育应有怎样的运作模式?

7.各地应组建自己的早期教育科研团队,尽快开发科学的课程与教材。早期教育要运转,课程、教材开发要先行。但目前不少早期教育机构没有自己的课程和教材,在用的课程与教材大多要到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一些机构花高价购买。实际上,花高价购买来的课程与教材不一定符合各地实际。笔者认为,各地可以尝试通过政府统筹、融合社会力量,建立一支拥有早期教育科研能力的专家团队。这一专家团队可以来自不同单位,如可以来自高校,也可以来自早期教育机构;可以来自本地,也可以来自外地;可以来自国内,也可以来自国外;可以来自教育系统,也可以来自医疗系统或其他系统。该科研团队的主要职责是开发符合各地实际的课程与教材,以提高早期教育的质量。

注:本文系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课题“厦门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14050)的研究成果之一

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篇3

农村职业教育既涉及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战略的落实、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经济发展人才保障,同时又是涉及农村几百万中学生的教育和人生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必须从国家全局和发展战略的角度认真谋划,解决好关键环节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在制定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时,要克服大学曾出现的“同质化”发展倾向,从大区域的尺度(可参考目前的东中西经济区)思考和设计,本着“立足本区、面向全国”的原则,从区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考量,着力在培养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人才上下功夫。

2.在政策建设方面,建议规范用工制度,体现“消除学历歧视才聘用”的原则。目前许多地区规定,高职毕业生不准考公务员就是学历歧视的一种表现。要从完善用人制度的角度入手,提升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教的发展动力,以此来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校、政府、企业联合举办职业教育,对积极参与办学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建议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设立“农村职业教育教师特岗计划”,允许职业学校根据其人才培养特色,聘用一定比例的技能突出、教学能力好的兼职教师,其聘用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费用纳入省级教育经费预算。同时,建议关注并帮助解决企业举办的技工学校所遇到的办学困难。

4.建议国家主管部门认真审视现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鼓励经济欠发达的省区走“就地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这既可解决日趋严重的“村屯空洞化”、留守儿童、人口大流动等社会问题,又能缩小城乡差距、走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是保障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性举措。

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篇4

近年来,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 迁建了特殊教育中心, 学校硬件设施及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我区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应该看到, 我区的特殊教育整体水平发展不高, 办学条件、办学规模等还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师资编制紧缺, 专业教师比例偏低, 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 需要着力解决。

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认为要推动特殊教育科学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 除了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内涵发展等措施以外, 我区特殊教育应以师资建设为突破口, 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 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一个学校, 只有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把教师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把教师的力量团结起来, 众志成城, 昂扬向上, 聚精会神抓教学, 一心一意谋发展, 这个集体才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才会充满勃勃生机, 才能推动学校向前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健康发展。否则, 学校就会成为一潭死水, 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一、抓学习, 洗脑充电, 着力提升办学水平

当前, 随着聋哑儿童的减少, 智障儿童的增多, 给特教人提出了一个严肃而现实的课题, 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智个别化教育, 如何进行医教结合, 如何对学生的情绪行为进行功能性评估?针对这些问题, 不学习是要落后的, 不创新是没有出路的。

学习强管理。我校以深入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扎实开展“四力提升”活动为契机, 以打造团队精神为主线, 切实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法规及特殊教育先进理念的学习, 借智洗脑, 更新观念, 开阔视野, 尽职履责,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让干部职工树立“管理就是服务, 服务就是发展”的理念, 着力追求教育人生的幸福和完整。

学习出智慧。为了更好地加强理念更新、愿景追求和服务管理, 我们给每个中层以上干部及年级组和教研组统一订了《中国教育报》《中小学管理》《现代特殊教育》等专业报刊杂志, 通过集中研讨与分散自学等学习方式, 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用理论指导实践, 以实践践行理论, 充分挖掘教职工聪明才智, 学习先进经验, 推进课程改革, 编好校本教材, 写好教学反思, 享受创造的快乐, 收获成功的喜悦。

学习明方向。根据《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4年—2016年) 》及《重庆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研讨, 提高认识, 形成共识, 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

二、强师德, 凝心聚力, 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师队伍是学校前进的动力, 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到校伊始, 我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层以上干部及教师的思想动态, 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交心谈心, 关心教职工工作生活情况, 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化解相关矛盾, 并让他们为学校长远发展出谋划策。这样, 不仅拉近了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距离, 而且激发了员工的内动力。同时, 为了更好的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 我校以《重庆市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南川区师德师风五条禁令和十条规定》等为准绳, 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和劳动纪律教育, 筑牢师德师纪防线。面对折翼天使, 我们秉持“培聪启智, 奉献爱心”的育人理念, 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 扎实开展教职工献爱心、有耐心、尽责任心“三心”教育活动, 让干部教师俯下身去关心爱护学生, 以春风化雨般的爱滋润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 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工会组织的作用, 开展野外拓展训练、为教职工集体过生、节假日送温馨送祝福、法律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培养其团结协作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缓解精神压力, 凝聚人心, 提振教职工的精气神。

三、建制度, 依法治校, 着力强化学校管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作为一个学校就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 就要建立和完善与内部发展协调一致的良性机制, 要依制度办事;凡事有法可依, 有章可查, 有规可循。

制定学校《章程》。我们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出《南川区特殊教育中心章程》, 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 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由学校颁步实施。《章程》将根据依法治校的要求, 坚持和完善校长负责制, 健全学校党支部、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为主体的决策机制和议事制度;规范完善管理体制及内部治理结构;对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咨询机构和监督机构的职责及运行机制做出明确规定。学校《章程》, 是学校依法治校、建构现代学校制度的总纲, 是办学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准则。学校以此为依据, 组织教职工反复讨论, 制定《南川区特殊教育中心五年发展规划》。这样更进一步规范和指明了学校发展的路径, 统一了思想, 凝聚了力量, 形成学校发展与全体教职工息息相关的“一盘棋”思想。

建立健全制度。根据实际, 我们制定和完善了《南川区特教中心竞聘上岗工作方案》《职称评审工作方案》《特教中心重大事项民主管理办法》等制度, 充分调动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 积极建言献策, 参与学校管理, 依法治校, 依法治教, 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务公开, 着力提升学校的执行力、服务力和公信力, 逐步营造“自由与平等、公正与法治”的良好氛围。

优化考评机制。制定《南川区特教中心师德师风考核方案》《南川区特教中心培智与聋教课堂教学考核评价实施方案》等考核评价指标, 看过程、重细节, 让老师们看到希望, 跳一跳, 摸得着。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岗位晋级、年度考核等方面, 向优秀教育工作者及一线优秀教师倾斜。

四、搭平台, 提高素质, 着力提升专业水平

采取“请进来”的方式, 邀请北京、南京、重庆等市内外专家作专题报告, 加强心理疏导, 缓解工作压力, 消除职业倦怠, 增强了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通过“走出去”的方式, 选派教学骨干到渝中区、钢梁、綦江等兄弟区县参加教学研讨, 观摩学习。根据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 着力加强培智教育“医教结合”的教师培训, 把医学知识与儿童康复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建构综合的康复训练体系, 对各类特殊儿童有效地实施集体康复和个别化康复。组织教学骨干教师到广西南宁参加国培, 了解特殊教育的最新动态, 拓展视野, 更新观念, 提升专业水平。开展学科赛课, 加强校本培训, 提升教师三笔字、手语等能力,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引导教师制定3—5年的专业成长规划, 明确发展方向和成长路径。

五、研课题, 主动发展, 着力提升科研水平

建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术委员会, 开展学术研讨, 发扬学术民主, 扎实推进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 激励教师实现主动发展。深入研究“特校残健融合教育策略研究”课题, 加强管理, 开展送教上门、与普校联谊及特殊教育进社区等活动, 进一步明确职责和研究路径, 推进融合教育研究,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感恩的能力。强化残疾学生劳动技能的实践和探索, 充分利用残疾人培训基地, 培养残疾儿童美工剪纸、缝纫、根雕等职业技能, 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六、树典型, 培养骨干, 着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知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示范对他人的引领指导是无形的, 也是无限的。

名师作引领。学校着力打造业务精干的管理团队, 充分挖掘和经营现有的人力资源, 通过岗位练兵、研修提升, 使广大教职工迅速成长, 创先争优, 争创一流, 努力成为特殊教育的骨干或名师。

促进青年员工成长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篇5

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关键靠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对青年员工爱岗敬业、主动创新、成长成才的教育培养更为重要。贺州石油分公司原有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新引进人才流失率较高。目前,“80、90后”青年员工已成为生产经营管理一线主力军,作为80、90后青年员工多数为独生子女,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但由于生活成长环境较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也少,一些青年员工理想和信念不够坚定,缺乏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一些青年员工满足于得过且过,不愿正视自身的缺点,当工作出现偏差、出现问题不敢担负责任,不能主动承认错误。一些青年员工把工作当成负担,敷衍了事、工作拖沓。

三、开展技能培训,增强青年员工经营管理水平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时,针对青年员工特性,结合不同岗位、不同需求,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青年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培养青年员工自觉学习能力,激励他们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督导青年员工自觉挤出时间学习,做到既要踏实肯学,又要抓住重点,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用理论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工作时以理论作为指导,使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步增长。一是通过“五项技能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督促员工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不断充实知识,提升技能水平;二是举办安全、计量等培训班,帮助青年员工取得上岗资格,不断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三是鼓励青年员工“走出去”参加粤桂三市石化系统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法律纠纷等技术比武等劳动竞赛活动,以赛会友,寻找差距,增加交流锻炼机会,提升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营造竞争平台,促进青年员工公平成长成才 积极培育“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氛围,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运用荣誉激励、晋升激励、培训激励等手段,不断完善青年员工公开公平公正的成长成才环境。一是完善定期培训机制,事业留人。要留住人才就必须不断给青年员工加压、充电,让他们在工作中体会挑战的乐趣并实现自我价值。二是加强交流沟通,感情留人。尊重员工,重视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做到感情留人。三是选人看业绩,用人凭本事。工作业绩好坏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只有踏实肯干,能力超群,得到群众拥护,才会创造优良业绩,让青年员工认识到,公司选人既看过程又看结果,杜绝凭关系,凭领导印象等选人方式。通过宣传、提倡看业绩的选人方式,使青年员工意识到干事的人受到尊重,不干事的人遭到弃用。引导青年员工自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创造优良工作业绩。

五、发挥组织导向,培养青年员工团结协作意识

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篇6

一、抓职教攻坚,确保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科学规划。县委、县政府把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都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专题会议;成立了新安县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高标准高起点制定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二是持续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近年来,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坚持逐年增加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3年来累计投入2.2亿元,全县中职学生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有效落实,资助覆盖面达到100%。三是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县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新增设汽车驾驶、电子商务等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全县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教育服务社区和“三农”的能力明显增强。四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现零突破。为支持职业教育,我县积极从人、财、物、土地等方面全力支持荣华职业中专发展,该校于2013年升格为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成为洛阳九县唯一一所民办大专院校,目前在校生人数已达4500人,为我县及洛阳市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二、抓资源整合,确保办学效益取得新进展

我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撤并散、弱、小的磁涧高中、石寺高中,将两所学校师资、学生、校产整合到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和新安县第二职业中专。为进一步巩固职教攻坚成果,2012年,我县又启动职教中心建设项目,规划投资3.4亿元,占地488亩,目前第一组团8幢楼已完工。职教中心建成后,我县将形成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职教中心(暂定名豫西职业学院)为东西两翼,服务全县两个产业集聚区的良好格局。三年来全县职业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职普比基本达到1∶1。每年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各达3000余人。2014年秋季,我县招生实行全县统筹,重点抓住三类群体接受职业教育,一是大学毕业待业的学生群体,二是普通高中高考落榜的学生群体,三是初中毕业不想上高中的学生群体,确保这三类群体能成才、有证书、好就业,既满足了学生就业的需要,又为产业集聚区的企业提供了人力保障,实现了校企双赢。

三、抓队伍建设,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篇7

创办于1956年的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隶属于铁道部的柳州铁路运输学校。1997年5月柳州铁路局将广西电大柳铁分校、柳州铁路局教师进修学校并入柳州铁路运输学校;2001年4月经广西教育厅批准,开始试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002年6月柳州铁路局将柳州铁路司机学校实质性并入柳州铁路运输学校;2003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桂政函[2003]164号文件,批准在柳州铁路运输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5月,通过教育部备案后,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在柳州铁路运输学校的基础上正式挂牌成立,按照高校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办学层次多元化,同时举办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分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普通中专教育和非全日制成人高等教育三种形式,共有运输与经济管理、信息工程、电子工程、机电工程、汽车工程、建筑工程、文理系和综合部七系一部。其中,3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开设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机车车辆、铁道工程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影视多媒体技术等31个专业,通信技术专业列入广西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建设行列;3+2形式5年制高职开设14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开设11个专业。与此同时,学院与西南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联合开设了3个本科、专科函授教育专业,与南宁铁路局基层站段共同举办非脱产的成人中等专业教育。学院还设有奥鹏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与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举办高起专、高起本和专升本远程教育。

(二)准确定位,坚持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一线服务,承担的任务是培养能将设计、规划、决策、管理、规范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它物质形态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或管理人才。经过充分认识和分析50年来依托铁路行业所形成的办学优势及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后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树立信心,更加坚定了“服务铁路,面向社会”和“主动适应,主动服务”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院以坚持服务社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需求为中心,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中的实际问题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核心竞争力,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先导,依托行业、面向社会、立足广西,辐射全国、着眼国际,针对周边行业企业,狠抓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做强做优院内实验、实训基地,针对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和创新服务的范围和能级。学院先后成为铁道部客运列车长、车务站段长培训基地、机车司机培训基地、广西唯一的SYB创业教育培训基地,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在全国、全区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得殊荣、技能过硬、作风扎实的毕业生,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果,逐步形成“依托行业强专业、服务广西育人才”的办学特色。

(三)校企合作,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

1. 发挥原企业办学的优势。

学院与铁路企业有半个多世纪的合作关系,五十三年来,为铁路企业培养了5万多名专业人才。同时,为铁道部、南宁铁路局等铁路企业进行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为铁路企业培训、技能鉴定人数达到年均4200人次。依托原铁路企业办学的优势,学院与南宁铁路局、广州铁路集团、中铁四局、中铁建电气化集团、广州地铁、深圳地铁、防城港务局、湛江港务局、柳州钢铁集团、南宁化工集团、中铝广西分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2. 成立产学促进会。

为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学院于2006年3月发起,于2006年4月聘请了广西区内外70多位企业老总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成立了“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促进会”。促进会的宗旨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有计划、有目的组织校企双方面向企业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需要,以及学院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需要,推动双方的密切合作,为企业实现科技创新、技术转化,储备技术人才贡献力量。同期,会议通过了《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促进会章程》,明确了任务与职责,聘请了42位行业、企业技术部门负责人、学者和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组成10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请他们来学院,对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产教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等献计献策。

3. 成立轨道交通工程集团。

为了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和广西铁路大发展的需要,学院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突出轨道交通类专业的办学特色,于2008年初发起筹备“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获得了南宁铁路局、广西沿海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地铁等长期友好的广泛支持。目前,职教集团共有20个成员单位,其中职业院校3所;南宁铁路局、广西沿海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地方铁路公司、柳州铁路机车车辆厂等轨道交通运营企业11家;中铁建25局柳州铁路工程公司、中铁建电气化集团第五工程公司等铁路施工与维护企业3家;南宁轻轨建设投资公司`1家,此外还包括广西交通协会、广西铁道学会等行业学术机构。职教集团章程明确规定:集团以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为纽带,在师资、实验实习设施、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坚定、科研成果转化、教育信息、工学院结合及合作办学等方面,实现职教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4. 合作共建教育平台。

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举办多种形式、多种体制的教育平台。如学院信息工程系与思科系统(中国)合作成立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与3M(中国)合作创办柳州市绿岛汽车整修美容中心,信息工程系与柳州电信、柳州联通合作成立通信营销校内实训基地,机电工程系以产品加工为内容成立冲压模具实训中心等;柳州电信、南宁铁路局(南宁机务段、柳州机务段、南宁电务段等)、广西春茂电子、广西耐力工贸等企业向学院实验实训基地捐赠教学设备等。目前,学院已建立校内实训基地14个,其中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6个;建立院外实训基地66个。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学院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及专业、课程建设需要,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习实训、毕业毕业实际、就业安置、师资培训等各方面,全过程、全方位地引入企业参与,引进行业执业标准,重新编制培养计划或课程设置,开发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专业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实现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的无缝链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统计数据显示,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广西高校前茅,连续两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的表彰,授予就业工作荣誉奖,目前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超过80%,名列全区72所高校之首。

(四)依托专业,发挥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

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并举,全日制教育与业余培训兼顾的原则,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铁路和社会企事单位开展各类人才的培训工作,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铁路运输专业为南宁(原柳州)铁路局及其下属各站段进行员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南宁(原柳州)铁路局专门举办客运站段长、列车长(车队长)、客运值班员、中间站站长、运转主任、货装主任、财会人员继续教育、车务系统人员继续教育、客运系统人员继续教育、铁路局调度所调度员等培训班;铁路机车车辆专业为南宁铁路局、深圳地方铁路、广州地铁公司、广西沿海铁路公司等开展铁路机车司机、《我国铁路管理现状及发展》、《铁道概论》、《铁路信号》培训等。三年多来,学院为社会和企业培训员工186批次,培训工种46项,培训人数达10909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83批次,鉴定工种42项,鉴定人数达3955人次。

学院与铁路企业合作举行段(站)校联合办学,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和学院的师资力量,开展“订单”或“半订单”式合作教育。目前学院已与南宁铁路局、广州地铁、深圳地铁、广东怡创、广西铁运、广西润建等企业广泛进行订单教学,举办高速电气化铁路供电班、广州地铁信号班、广州地铁通信班、广州地铁站务班、广州地铁机车乘务班等特色班;合作企业每年还可以通过半订单班形式从学校优先选拔毕业生进行企业专项技能和企业文化培训、顶岗实习、上岗工作;与此同时,学院也是企业进行企业文化与产品的展示舞台,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尽可能满足企业的希望与要求,每年至少两次走访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合作企业与用人单位,听取用人单位对学生培养意见,并参考所提意见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安排,增减教学内容,这种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受到企业的欢迎。

在与合作过程中,学院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市场调查与分析、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等,如计算机通信专业与柳州联通公司技术人员合作对移动通信网络告警故障收集和查询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与柳州健龙车辆有限公司合作进行自泳涂装生产线的设计,现代技术中心为柳州芦笛电子公司设计并制作大功率逆变装置的印刷电路板63套,机电系师生参与柳州长虹机器厂的6136型数控机床的研发获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为融安县升源衣架厂完成5种产品的设计并投入生产,这些技术服务深受企业的欢迎。

摘要:将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与服务行业和社会企事单位紧密相连, 在服务中求认可, 在服务中求发展, 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才能保证高职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篇8

一、2010 年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检查评估工作基本情况

2010 年7 月,陕西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开始对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函授站、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和电大开放教育教学点开展检查评估工作。此次检查评估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对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函授站、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和电大开放教育教学点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促进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健康发展。指导思想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检查评估范围包括陕西省内高校高等教育函授辅导站、省外高校在陕设立的高等教育函授辅导站;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在陕校外学习中心; 中央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陕建设的奥鹏校外学习中心; 陕西省( 市) 电大开放教育教学点。

通过检查评估可以看出,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教学站点数量充足、分布均匀,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城乡的现代高等继续教育网络,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就近学习提高,接受再教育的迫切需求; 为促进地方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多数主办院校和教学站、点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行为规范,重视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支持服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基本保证。但是,在本次检查评估中也发现部分高校和教学站、点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偏重经济利益,对高等继续教育社会功能和服务定位认识不到位,存在办学行为不规范等问题。

此次函授站检查评估指标体系分为检查指标、检查内容及标准、检查方法等三项。检查指标包含: “1. 设站单位资格( 核心指标) ,2. 领导重视程度,3. 设站规划与实施,4. 设站协议与执行( 核心指标) ,5. 备案与收费手续( 核心指标) ,6. 生源情况,7. 教学条件( 核心指标) ,8. 办公条件( 核心指标) ,9. 辅导教师,10. 面授教学,11. 实验、实习与毕业设计,12. 考试与考风( 核心指标) ,13. 学生管理与教育,14. 入学教育、面授教育与毕业教育,15. 奖惩制度与评优,16. 组织机构与管理队伍( 核心指标) ,17. 规范办学( 核心指标) ,18. 学费收缴”,共计18 项,其中核心指标8 项,核心指标一项不合格可判定为函授站不合格。

检查内容及标准相对简单,检查方法也主要是查阅文件资料、座谈等。如“1. 设站单位资格”,其检查内容与标准为“设站单位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业务主管部门”。检查方法为“查阅文件、法人资格证书、法人有效证件等资料”。

二、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主要指标不够突出,缺乏导向性

1. 对于教学过程的规范性要求不够

此次检查评估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对高等继续教育的规范管理,首先应该是规范其教学行为,评估检查应该围绕其教学过程开展。而该评估指标体系中涉及教学过程的除“12. 考试与考风”作为核心指标外,其他如“9. 辅导教师”、“10. 面授教学”、“11. 实验、实习与毕业设计”等都只作为一般指标。这些指标正是规范高等继续教育办学行为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该评估体系过于看重高等继续教育办学形式的规范性,而忽视了办学过程和主要内容的规范性,这与评估的目的和指导思想是不完全一致的。

2. 社会对于函授站的评价不足

由于成人高等学生与社会、企业联系紧密,在该评估指标体系中,只是在“17. 规范办学”中提到“社会信誉好”。高等继续教育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学员也大多为在职的工作人员,其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更多体现在其日常工作中,社会评价实际上是对其教学、管理等工作成绩的主要评价,直接影响着函授站的存在与发展。因此,该项指标应占有重要的位置,应单独作为一项评估指标。

( 二) 标准模糊,不够具体和量化,可测性较差

1. 评估指标体系中无法定量的指标较多

例如“2. 领导重视程度”,怎么衡量? 如果说不够重视或不够端正的话,主办学校都不会认可。“设站单位有领导专职分管,并经常检查指导函授站工作,研究解决函授站实际困难”,这是对函授站基本要求,缺少具体的指标内涵和评分标准,难以施测。

2. 指标缺少量化标准。例如“7. 教学条件”,其检查内容及标准为“函授站有能够满足所开专业必需的教学、实验、实习场所和教学设施( 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等) ; 教学环境好,治安秩序良好”。如何评判其“教学环境好”呢? 是仅满足于“有”呢,还是要求必须达到一定比例呢?实际检查的结果表明不少函授站只能满足于“有”,而难以保证达到一定比例,以满足教学需要。

( 三) 指标设置有重复

指标体系中“17. 规范办学”检查内容和标准包括“函授站能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和主办学校的规章制度; 招生宣传能严格遵守国家招生政策规定,措施得力、生源稳定,规模适当,办学规范,社会信誉好”。这其中“生源稳定,规模适当”与“6. 生源情况”重复; “办学规范”则是涵盖了检查指标的大部分内容。

( 四) 方案设计的时代性不强

2010 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 》提出: “继续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 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对照该评估体系,各项指标难以体现上述政策要求和导向,现有的评估方案设计明显滞后,时代性不强。

三、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推动高等继续教育健康发展

( 一)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高等继续教育评估能否成功的关键。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等继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建设除了经常提及的一些诸如“全面、客观、准确”等原则,更应该要遵循政策导向性原则、公平公正性原则、可量化实测性原则。

1. 政策导向性原则

高等继续教育评估是以成人教育为对象,依据成人教育的力针、政策和客观规律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评估指标体系应该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因此,在制定高等继续教育的评估指标体系时,必须认真研究和解读国家对高等继续教育有关政策法规,使评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反映这些政策法规和要求,引导主办高校和函授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开展高等继续教育办学工作。

2. 公平公正性原则

高等继续教育评估的公平公正性原则是国家和人民对高等继续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继续教育自身性质所决定的。教育评估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必须有统一的规范来加以制约。为保证教育评估的公平性,必须坚持统一的评估标准,每所主办学校、每个函授辅导站都应严格对照评估指标体系,找出差距,提出对策,加以改进; 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对主办高校及所属函授站进行评估。

3. 可量化实测性原则

高等继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应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指标应该尽可能量化,以便于实测,实现评估对象之间的可比性。因此在制定指标体系、选用评估结果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可行性角度来组织评估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尽量简化评估手续,量化指标体系,切实做到评估工作简易可行,又能全面客观反映实际办学情况。

( 二) 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基本原则,陕西省2010 年函授站检查评估指标体系的修改意见为以下三点:

1. 可将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三级指标

一级指标为“主要评估指标”,二级指标为各一级指标的“分项评估指标”,三级指标为各二级指标的“内容观测点及相关评分标准”。

一级指标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基本条件”、“教学运行情况”、“教学效果”、“社会评价”等基本指标。

二级指标主要是一些分项具体指标。如“办学基本条件”的二级指标应包括“专业设置与学校规模”、“校舍场地”、“师资力量”、“教学仪器设备”、“实践教学基地”、“办学经费保障”等具体指标。

三级指标是各二级指标的具体观测点及评分标准。如“师资力量”一项,其三级指标见表1。

注: 表1 中的评分标准可根据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设定。

2. 在二级指标中设置核心指标

但如前面说讲,其核心指标应主要放在保证教学基本环节的规范性上。通过此次评估检查的结果发现,教学过程的不规范是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影响教学质量,进而影响高等继续教育办学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在二级指标中应当体现国家有关高等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应相应加上如“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等相关内容,以引导主办高校及函授站重视这方面的建设工作。

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篇9

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表示:“在看到成绩和机遇的同时, 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当前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结构性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房爱卿是在2011年 (第六届) 中国零售商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做上述主题发言的。他指出, “十一五”零售业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在看到成绩和机遇的同时, 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当前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结构性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 主要表现在零售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经营模式亟待创新等方面。

2010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7万亿元。零售业结构发展逐步加快, 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物流配送水平稳步提高,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行业的贡献率也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 涌现出像上海百联、苏宁电器、大连大商等一批品牌影响力大,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大型零售业集团。

“面对新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 零售业要以改善民生, 扩大消费, 促进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 加快建立统一、高效、顺畅、绿色的现代流通体系。”房爱卿如是说。

零售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

“十二五”是良好的发展机遇期, 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 零售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文化发展的承载力。”房爱卿对此分析说, 之所以说零售业是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是因为现代流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血脉和神经, 是直接决定生产和消费, 直接决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而之所以说零售业是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是因为零售业是民生行业, 是直接影响老百姓生活的行业, 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对我国的就业贡献度比较大, 也是市场一支资源的标志物, 对公平分配也有直接的影响。

之所以说零售业是文化发展的承载力, 是因为零售业是完成宣传我国先进的优秀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载体, 也是吸收西方文化的载体。

房爱卿认为, 国家“十二五”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为落实这一机制, 国家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将调整税收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零售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成为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必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房爱卿说。

“十二五”期间, 由于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有新的技术手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将使我国零售业有一个比较大的、快速的发展。

房爱卿表示, 随着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应用, 使以前想做而不能做到的事情变为现实, 将促进零售业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 将促进零售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流通业专业升级, 促进店铺销售向网上销售、目录销售等形式拓展, 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 城镇化的进程将推动, 并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数据显示, 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6.6%, 到“十二五”末将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毫无疑问, 城镇将成为居民消费的重点领域。城市消费具有“量大”、“面广”、“层次多”、“升级快”的特点, 这一趋势势必对于扩大城市网点和规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

房爱卿指出, 我国零售业要大力转变发展方式。零售业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加快建立统一、高效、顺畅、绿色的现代流通体系。当前, 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和谐稳定高效的现代供应链, 努力降低流通成本。一方面要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规模效应, 内部挖掘降低成本, 转变生产模式, 增加自营比重;另一方面要处理好零供关系, 只有通过零供合作, 提升供应链的管理水平, 做到信息共享, 利益均摊, 风险共担, 才能降低流通成本, 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管理模式, 不断提高流通效果。要促进电子交易平台的形成, 在过去, 流通商品服务都是现场一对一的交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电子交易平台, 由一对一的交易, 变成了多对多的选择交易, 形成价格, 这对于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水平, 提高流通效益都有积极的意义。

积极发展绿色循环流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零售业在这些方面可以说是大有所为。要发展循环流通, 从生产到消费仅完成了整个流通过程的一半, 从消费再到生产, 才能完成整个流通的过程。

加强零售业诚信建设。一直以来, 多数零售企业以诚信为本, 守信经商为宗旨, 把信守承诺和严格履约作为基本的行事准则和规范道德。但是, 也确有一些企业存在商业道德缺失, 搞价格欺诈的行为, 在企业中倡导诚信的商业文化, 不仅是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 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耀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仍采取收取高额的进场费和返点、扣点等方式经营。这种方式已成为我国商品价格相对较高、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 而且不利于进一步促进消费。

因此, 尽快转变经营方式, 探寻可持续的经营方式, 成为零售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点。

发挥规模效应提高自营比例

房爱卿同时还表示:“连锁企业如不能提高自营比例, 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核心竞争力也无从谈起。大型企业应率先积极探索开发品牌商品, 努力转变经营模式。”

从我国零售企业近几年的发展来看, 销售超过百亿元的大型零售企业中, 区域型企业占比相对较高。这些企业在本区域做大做强之后, 受到区域发展空间较小的限制, 很难做成规模更为强大的零售企业。突破区域限制、加速开展跨区域经营, 是目前许多大中型零售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成本上涨的巨大压力下, 提高自营比重, 已经成为零售企业提升利润的必由之路。

记者获悉, 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的调查显示, 随着优质网点资源竞争的加剧以及租金、人工、商品价格的上涨, 国内零售企业正面临经营成本提高带来的资金压力。因此, 转变发展方式, 特别是转变经营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 我国零售企业采取的经营方式以联营、保底、扣点等为主。零售企业将摊位出租给品牌商, 零售企业本身并不参与定价, 而是由品牌企业定价。

可以说, 零售企业收取的费用越高, 商品的价格也就越高, 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

对此, 房爱卿指出, 努力降低流通成本以应对成本上涨的压力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稳定价格的需要。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 除了扩大规模效益以外, 更重要的就是要转变经营模式, 提高自营比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对于“自营比例低”的危害同样直言不讳:“只做联营、出租摊位, 把商场当做大物业进行管理, 无异于自废武功。”她认为, 转变经营模式的难点在于:企业观念的转变。单纯的出租或者返点, 固然可以降低风险, 但在这样的模式下, 商场并不参与购、销、调、存的商业管理, 已经变为了物业管理,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用政策和标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篇10

陈育辉

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副所长, 广东省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公共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灌排设备企业分会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 园艺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6项, 牵头完成的4项科技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撰写并发表相关论文5篇, 取得专利3项。解决了华南型连栋温室夏季高效通风、遮阳降温、节能、抗风、保湿防虫等共性技术, 并将成果成功在温室工程中推广应用, 主持研制和开发的华南型系列温室推广应用面积超过3 0 0公顷, 产值在1亿元以上, 促进华南型温室的普及和推广应用, 在我国农业设施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许楚荣

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现代农业设施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现任广东省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公共实验室园艺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研究室主任,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灌排设备企业分会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11项, 通过国家及省科技成果鉴定验收5项, 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 广东省级重点新产品1项, 计算机著作权1项, 获得专利3个, 发表论文5篇。在园艺设施方面, 特别是华南地区园艺设施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方面卓有成效, 研究开发多种适合华南地区的的温室即节水灌溉施肥设施, 推广面积达2 2 0万平方米, 产值超过1亿元。

观点:尽快出台扶持政策, 逐项制定执行标准, 确保健康快速发展。

2008年9月9日下午, 本刊记者就广东农业设施技术与市场等情况, 访问了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副所长陈育辉和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开发中心主任许楚荣。两位专家恳切陈词, 理性分析, 从认识、现状、过程、宏观调控到具体实操表述了看法和建议。

——认识与历程

陈育辉副所长告诉本刊记者, 农业设施和设施农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设施是提供给种植所需的装备, 设施农业则是利用现代设施发展三高农业的概述。

陈育辉副所长说, 从省农机所的自主创新之路, 可以窥见广东农业设施发展历程。省农机所从1981、1982年就开始这方面的工作, 1999年成立了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开发中心, 当时由我所林仰南所长兼任设施装备开发中心主任。第一步是引进。早期温室是从日本引进、消化、吸收, 较为简易。通过使用试验发现与华南气候不适应, 作出了改进, 才逐步推广。后来引进荷兰温室也是这样, 毕竟北欧的气候特征与华南差别很大。第二步是自主研发。为了降低成本, 我们开始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实力研发出室外遮阳网来降温, 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效果非常明显。如果没有这层室外遮阳网, 夏天人都不敢进大棚。因此, 设施应用面积越来越大, 种类越来越多, 共分五大类几十类品种, 如节水灌溉设施, 简易塑料温室、玻璃温室……等。第三步是技术升级。根据用户使用要求, 我们经过科研、技术、试验几年的努力, 已具备从简易温室到电动温室再到智能化控制温室的技术功能。所开发推广的这么多温室, 都具有自然通风和抗台风、抗暴雨、抗冰冻、抗腐蚀能力。

开始时, 大部分人认为南方气温高, 不一定需要用温室;南方雨水充足不一定需要节水灌溉设施。直至现在, 还有很多人这么认为。但事实是, 蔬菜、水果、花卉、种养都要用到不同温室和节水设施, 温室的作用不只局限于保温, 还可降温、防暴雨、防台风、防寒流、保护环境, 而节水灌溉设施省工、节水又环保, 值得推广、应用。现在和将来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如农药、重金属残留相关指标, 以及产品外观等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广东作为全国农产品出口大省, 农业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使广东农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保持良好的竟争力, 政府应高度重视, 出台政策, 大力扶持、规范管理, 推动健康发展。

——现状与处方

谈到现状, 陈育辉副所长认为总体形势是喜忧参半。

喜从何来?一是农业设施的生产与安装是把很多技术融合一起, 存在行业的特殊性。以前这是一个边缘行业, 归属管理一直没明确, 都有困惑, 最早是在机械工业部管理, 而地方最早涉及这一块生产的是各地农机所, 后来很多企业参与进来, 秩序与质量标准很乱。现在国家制定了一些标准, 明确归入农业部农机化司管理, 明确了主管部门。二是广东和其他沿海地区比, 北方发展较早和快, 这两年广东等南方地区发展势头很猛。

忧在哪里?忧在一是农业设施依靠农民和社会投入, 起点低, 发展慢, 设施质量低, 难御自然灾害。二是市场管理不规范, 自发无序的行业恶性竞争。目前广东多数参与农业设施规划、设计、产品安装与技术服务的企业尚未形成规模、档次, 行业缺乏一种规范, 一些建筑、安装等单位也参与农业设施设计安装工程。管理上和上海等地的不能比。其实, 看上去同样的一个温室拱棚, 弧度、薄膜设计, 看似简单, 但装不好的话, 后果很严重。结果因人为低价竞标, 造成在技术不成熟又低质偷工减料, 严重影响了生产的例子有很多。在去年底今年初的冰雪灾害中一些技术不成熟的大棚被雪压垮。前几年一次台风, 番禺一个设施中心花卉损失相当大。深圳某基地因为低价位中标工程单位用油漆替代热镀锌工艺, 结果管道上的油漆掉下来, 腐蚀果蔬, 生产单位叫苦不迭。

另外, 现在适合农业设施的农业新品种开发较少, 栽培技术水平有限, 也制约其发展。如我们经常给客户安装完之后, 还要帮他们找相关技术人员。以色列的设施, 不一定有我们先进, 但他们一亩青瓜每造产量接近我们的两三倍, 这就是品种技术的原因。而我们现在种来种去还是青瓜、番茄、彩椒等几个品种。

解决办法?为了加快发展与加强农业生产与产品质量安全, 尽快出台扶持政策, 逐项制定执行标准, 建立企业准入制度, 确保健康快速发展。

——标准与补贴

补贴首先要制定标准。一是确定农业品种所需的设施相应等级与补贴标准;二是根据上海凡相关厂家和施工单位, 必须要在上海质监局备案, 才有资格承接工程并享有补差结算权的经验, 广东也可以召集全省有实力、有影响力的相关企业在一起, 共同制定。农业设施生产厂家, 要有什么样的条件, 才能承接工程, 制定一个门槛。上海这项工作开展得比较早, 90年代初就开始了。那时也是起点低。现在上海的鲜花港在全国已经很有名气。既然人家已经走过这段路, 广东能不能缩短一下这个过程?起码从中起点开始。设施农业高投入、高产出, 世界各地都刚在发展阶段, 发达国家都是通过政府投入来扶持。目前广东政府部门已有这方面的认识, 但在政策、资金、方向性方面尚须进一步突破。靠农民和社会投入, 起点低, 发展慢, 不可能达到生产所需的质量要求, 抵挡不住自然灾害。所以说, 农业设施质量与安装技术不能简陋, 要有一定的起点、规模。财政补贴不能实行普惠制。

——实力与努力

据了解, 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开发中心人均产值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中心主任许楚荣说, 我们主要从事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温室工程及配套设施;灌溉工程 (灌溉企业乙壹级资质) ;资材销售。具有三大优势:一是技术优势。省农机所不同于一般做温室的企业, 竞争力在于科研创新。已自主研制开发设施有五大类几十品种, 可满足用户的不同要求。二是人才优势。技术人才比较集中, 九成人员为中高级职称。可根据客户要求规划、设计、安装, 包括开发新品。三是服务优势。现在在国内各省区都有比较成熟的服务网络。由于具有成套的科研、生产、规划、设计、安装、服务能力, 在大型的项目招投标中, 省农机所都占有绝对优势。示范工程有广东省农科院、广州市农科所、广州花卉研究中心科研及生产温室设施;珠海农科中心, 花卉、都市休闲农业;省良种示范中心种子展示示范温室等。在新疆、云南、四川、广西、海南、福建等地都有该中心的温室工程项目。

上一篇:应用支撑下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