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范例

2024-08-30

设计范例(精选十篇)

设计范例 篇1

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三大教育改革理论之一的“范例教学法”, 其科学性毋庸置疑。但作为其灵魂和线索的范例, 由于缺乏相关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支持, 使得其现实应用受到了制约。可以说, “难以设计范例”是应用范例教学法的主要制约因素。范例教学法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克拉夫基曾在1983年撰文, 主张进一步对范例教学作一般教学论的研究。可见探索范例设计一般原则和方法的必要性。那么, 如何设计符合范例教学法教学思想的范例呢?

在深入剖析范例教学法教学思想的基础上, 结合范例教学的实践, 笔者认为范例设计一般可遵循以下6个原则。

趣味性

“趣味性”指的是设计的范例要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并最终使学生对范例的热情迁移到对范例所涉及的知识系统的学习中, 驱使学生能主动探索、深刻思考。

“趣味性”原则基于范例教学法中的“主动性学习”思想, 只有范例有趣了, 学生才能产生探究知识与技术的主动性。我们可从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易产生认知冲突和强交互性的方向寻找设计素材。比如, 教材一般总会在程序设计模块安排各种理科计算问题, 但一方面学生对这些公式原理已了然于胸, 另一方面缺乏丰富的人机交互, 这样的实例就缺乏趣味性。而“模拟自动售货机”由于具备对生活中新技术的剖析和较好的交互性、“打气球游戏”和“坦克大战”交互类的游戏由于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天性, 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基本性

“基本性”指的是范例必须蕴涵学科所要求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 摈弃那些会占用学生时间而无助于学生深刻思维的教学内容。

“基本性”可以说是范例设计的灵魂, 因为范例教学法是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教材内容片面增加, 教师只重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传授, 学生则依赖于教师和教材, 死记硬背那些零碎的不系统的书本知识, 导致教学质量不断下降”的现象而产生的教育思想, 其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接触那些蕴涵了最根本、最本质知识的范例, 来主动构建学科相关的知识系统, 深刻思考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 设计范例时, 应选择那些最根本的、本质的知识来组成范例, 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主动学习其他新的知识, 不应片面追求知识系统形式上的完整性而将各种知识硬塞入范例中, 最终导致“教师什么都教, 但学生什么都不会”的窘境。比如, “信息素养”具体来说指的是, 为解决面临的问题而进行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与发布的意识和能力。虽然活动的具体形式可以很多, 但我们就以“模拟自动售货机”程序为范例开展范例教学, 以如何搜索、加工、在程序中加载各种食品图片为问题,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悟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基础性

“基础性”指的是范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既有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基础, 保证范例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处于学生临近发展区内。

范例教学法提出了“主动性学习”和“开放式教学”的思想, 这种教学思想摈弃教师为形式上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满堂灌”教学, 而追求学生在范例引导下自主探究知识的形成、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 设计的范例不能太简单, 否则易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范例也不能太难, 否则易使学生由于惧怕而不敢参与。特别是开始引入范例阶段, 更加要关注学生基础, 在此基础上, 追求范例以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想参与”, 以简单明了的原理知识吸引学生“敢参与”。比如, 在刚开始程序设计教学时, 不能严格按照教材体系讲解“对象”、“类”、“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抽象的知识。学生连什么是程序都不知道, 怎么可能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所以, 应以具体的范例程序来让学生感受程序的存在形式、程序的工作原理。采用范例教学时, 要避免单纯靠程序功能吸引学生的做法 (因为这样只能使学生产生望洋兴叹之感) , 而代之以简约却不简单的范例来开展程序设计教学的入门, 或者用范例的雏形来引学生入门。当代程序设计的可视化以及事件驱动机制带来的良好交互性, 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又能保证学生能快速入门。一位学生在总结中这样写道:“‘模拟自动售货机’由浅入深, 把编程一点一点地教给我们。原来觉得编程离我们很远, 现在才发现其实很近。”而在多媒体动画教学中, 则可以逐帧动画结合电影中蒙太奇效果的原理引学生入门, 多幅单帧图片所产生的流畅动画效果, 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兴趣, 还能使学生在满足之余, 对好玩的动画原理有“恍然大悟”之感。

发展性

“发展性”指的是设计的范例应具备从单一到丰富、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特征。在这个演变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会在范例演变所产生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向深刻发展。问题驱使下的知识引入、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这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思维过程, 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存在的意义, 从而真正掌握学科知识。另外, 一个由小变大逐步发展得到的、具有较强系统性的作品, 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持续学习的成就感。

范例的“发展性”较好地贯彻和解决了范例教学法所提出的“发生的学习”以及“培养学生深刻思维能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范例的发展势必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需要新的知识来支持。此时, 新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要求学生的, 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发生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促进, 问题意识得到了锻炼,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比如, 在“模拟自动售货机”解决了单击不同按钮出现不同商品名称的问题后, 有学生就问:“老师, 能不能让计算机显示商品的图片?”接着这个提问, 图片的搜索、加工等知识就自然带入了。学生为了使自己程序变得更完善, 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也特别高。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在一个个问题面前, 通过一次次的实践, 我的独立解决问题和思考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还有一位学生说:“我最有感触的就是VB语言的学习。通过一次次的上机操作, 从简单的放置按钮, 设置其属性, 到显示图片, 标上价格, 到显示数量, 到扣钱找钱, 一步步完善, 一点点充实。我觉得制作这饮料机真的很有趣, 因为是自己制造出来的, 有时竟会把它当成是自己的一部分, 感到十分自豪, 不厌其烦地放钱、买东西、找钱、退钱, 再放钱。”再如, 当Flash教学中制作了实现人平移的补间动画后, 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如何使人能迈动双腿, 这样‘人走路’动画就显得更逼真了”。在这个问题驱使下, 我们就可开展元件 (组件) 知识的学习。

系统性

“系统性”指的是一个范例必须由一批存在内在联系的知识组成, 以使学生能跟着范例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要注重不同范例之间的知识性和思维性互补, 以帮助学生形成对学科思想和知识的整体把握。

范例教学论认为, 传统的追求系统性的教学把系统性思想同教学材料形式上的系统性混淆起来了。传统的教学尽力去让学生掌握一大堆所谓具有系统性的材料, 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却是, 在学生头脑中充塞了一大堆杂乱无章、貌似系统实无系统的材料。这种知识简单堆砌的结果是, 学生未能树立起系统思想, 形成不了对学科全局的概观。因此, 范例教学论期望用包含最根本的、最本质的知识组成的范例, 来帮助学生通过这些有限的知识来构建一门学科的整体观念、形成对既有知识的完整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进一步地通过学习扩充既有知识体系。

比如, “模拟自动售货机”程序中, 当学生完成了图片显示后, 就用“如何让程序能实时显示每种商品的剩余数量”启发学生回答“先给一个数值, 每购买一次就减1”, 由此引出“变量”、“赋值语句”的知识及应用。后来, 学生会通过观察不由自主地说:“我不断购买, 商品数量怎么变成负数了?”这时就可以引入“分支结构语句”的教学……这样, 就使程序设计中有关“变量”、“赋值语句”、“分支结构语句”、“循环语句”等最基本的知识点通过一个范例完整、深刻地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体系。再如, 在Flash教学中, 当用Flash完成了包含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的多媒体作品后, 可引导学生制作一个直接用Flash手绘创作的系列动画。这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动画制作, 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形成“Flash只能集成既有多媒体素材, 而不能手绘创作动画”的误解。

范例性

“范例性”指的是开展教学所用的实例力求做到典型性、代表性, 以起到范例应有的示范作用。通过范例, 不仅可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掌握问题求解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从更深层次来讲, 通过范例这个窗口, 可使学生逐渐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深刻思维能力。

在“模拟自动售货机”程序设计教学范例中, 以“如何让被购买的商品从窗体中移出”为问题, 通过“观察图片框属性→修改图片框属性→让程序能多次有规律地修改图片框属性”循序渐进地引入循环语句的功能原理, 即解决规律相同、需要不断重复处理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打气球游戏”程序范例中, 就借用前面范例习得的规律来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如何在打一个泡泡的基础上能打多个泡泡” (也用循环结构语句) , 原范例中习得的思维很好地迁移到了新问题的求解分析中。甚至有学生在课余制作了“打地鼠游戏”程序。

在“模拟自动售货机”程序做到最后阶段, 学生提出了“能不能做一个能放钱、找钱, 货物卖完了可以补充货物的功能”, 可见, 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启发。再如, 在多媒体教学中, 学生根据范例中“人走路”动画的制作原理, 自己制作了车轮滚动带动汽车前进的动画。

另外, 在范例制作中, 要关注范例的时效性, 即范例不能有强烈的年代特征。因为一个成熟的范例需要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被检验、修正才能形成, 而一个年代特征明显的实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原有时间特征所带来的很多情境效应。比如, 有关“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类的实例, 最好不要作为范例的素材。

摘要:范例教学法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刻思维以及促进知识内化、迁移应用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教育界的公认。但范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程度, 却很难和其本身理论的重要性相匹配。主要原因是该理论并没有提供详细的范例设计原则和方法来支持实践, 导致教师们很难设计出真正具有典范性的教学实例。本文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相关范例, 试图探索范例设计中可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为范例教学提供一个可行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范例教学法,范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其龙.德国教学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2]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3]李其龙.范例教学论评述[J].外国教育研究, 1986 (4) .

毕业设计(论文)范例 篇2

计算机工程 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起 讫 日 期: 2011年3月13日 设 计 地 点: 指 导 教 师:

2011年 3 月 13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智能仓库管理系统

课 题 类 型 □工程设计 □实验研究 ■产品研发 □软件工程

□理论研究 □应用科研 □社会调查 □其它

内容要点: 课题背景、意义;课题简介;调研报告(或文献综述);方案论证与主要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难点;工作进度安排等。字数在 3000汉字左右。

一. 课题背景:

系统的核心是入库、库存和出库三者之间的联系,每一个表的修改都将联动的影响其它的表,当完成入库或出库操作时系统会自动地完成库存的修改。查询功能也是系统的核心之一,在系统中即有单条件查询和多条件查询,也有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系统不仅有静态的条件查询,也有动态生成的条件查询,其目的都是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系统有完整的用户添加、删除和密码修改功能,并具备报表打印功能。

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开发背景,所要完成的功能和开发的过程。重点的说明了系统设计的重点、设计思想、难点技术和解决方案。

二. 课题意义: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所有企业都面临着互联网浪潮的强力冲击,电子商务无论从技术实现还是社会大背景都日益成熟。企业对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如何解决?企业电子商务如何实现?这些都是摆在企业企业管理者和信息部门负责人面前实实在在的问题。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规范业务流程,强化仓库管理,对于企业信息化来说是一次良好契机。

在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在计算机软件渐渐成为生活一部分的时代,在现代企业仓库物流需要电子化管理的现在,一个基于web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呼之欲出。这个系统,既可以减轻仓库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更可以使企业更好的掌握库存情况,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取得更大利益。智能仓库管理系统,是当代企业运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企业管理软件家族中,举足轻重的一员。

三. 课题简介:

本系统主要完成对仓库的库存管理,包括入库、出库、库存,员工信息,供应商信息以及密码管理等六个方面。系统可以完成对各类信息的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报表等功能。

本系统由三大模块构成,分别是:系统设置,单据填开,库存查询。其中系统设置包括:管理员的增加,修改,删除,以及权限管理;仓库内货物的基本资料的增加,修改,删除;工人,客户等的基本资料的增加,修改,删除。单据填开模块包括:出库单,入库单,派工单,等单据的填开及作废操作。库存查询系统包括:库存情况的查询,各项明细的查询,工人工资的查询,以及按月,按季度,按年的报表导出功能。

关键字:数据库,SQL语言,Eclipse,数据库组件,仓库管理

该系统是对仓库的智能管理,并进行相应的采购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报表管理等一些仓库方面的管理。四.相关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国内及国外对于仓库的管理系统软件不在少数,但是具备智能化的就寥寥无几,有些仓库管理软件功能强大,但不实用;有些实用,但是软件界面不够友好;有些界面华丽,但是性能不够稳定。所以,我觉得我需要制作出一款,实用,界面友好,性能稳定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操作本系统的客户并不是专业的计算机从业人员,他们对于软件的初步认识就是,外观,所以,我在jsp技术上选择了比较动态,美观大方的extjs系统架构,该架构对于用户的提示友好,性能强大,动态性好,充分满足前台页面的实际需求。而一款软件有一件漂亮的外衣还是不够的,他还需要强大的内心,这个内心就是Spring,他的骨架就是Struts2,他的血液就是Hibernate。这样组成的软件才能成为一款优秀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五.文献综述

毫无疑问,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给整个人类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任何的溢美之词用在计算机身上恐怕都不算过分。他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加使得现代工业得以安全,高效,稳定的发展。在现代企业中,仓库的管理,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传统的仓库由人看守记录的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仓库管理的日益复杂的需求。是否采用信息化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企业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好的仓库管理系统,可以充分使企业发挥发展潜力,规避生产风险,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同时也避免了人为因素对于企业的损害。

一个现代化的企业,犹如一架不停运转的大型机器,而仓库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齿轮,它不仅联系着原料采购,工人加工,成品出库,客户分析等多个系统,更加重要的是,他可以使整个企业在运转中,及时得到库存信息,使得这架大型机械可以正常而高效的运转。作为管理人员,企业领导,迫切需要按月按季度的仓库报表,作为采购人员,迫切需要知道仓库缺少哪些原料,及时采购,作为生产加工人员,迫切需要知道所领原料与生产成品是否正常出库入库,作为库管人员,则更加需要一个优秀的仓库管理系统,来帮助他们管理好复杂,繁琐的仓库。对于人手工而言,上述要求似乎难以达到,或者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差错,但是,一个智能的仓库管理系统,恰恰是最合适的最得力的助手。

以往,如果要盘点仓库,需要大量人手,大量时间,而且结果往往不甚理想,这是因为,人力对于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仓库,往往力不从心,而计算机的强大性能恰恰得以展现,它的高速检索功能,它的明细查询功能,它的智能分析功能,都是以往人力所难以达到的,而且数据保密性高,安全性高,成本低,寿命长,存储量大,这些优势,正是一个现代化,高速发展中的企业所需要的。关于数据的存储问题,古已有之,从结绳记事,到甲骨刻字,再到竹简,再到纸书本记事,而如今,海量的数据,只需要一个小小的集成电子芯片就可以了,而且安全性高,可复制性,方便携带。这是科技带给人类的又一大帮助,仓库这一需要存储大量商品,并需要及时查询,修改数据的特性,恰恰适合计算机的功能。一个智能的仓库管理系统,不仅可以管理好一个仓库,它的“智能”还体现在,它可以对仓库内的物品进行分析处理,比如,仓库中某种原料不足,需要及时补充,以免延误生产;仓库中某种产品挤压过多,且是不宜长期存储的物品,就需要及时预警,提醒企业尽快处理;仓库每个月出库的数量,品种可以作为企业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参照与切实数据。仓库管理如果能够减少重复性和低效性,那么企业则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一个好的仓库管理系统,可以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的支出,增加企业效率和效益。

在人工管理仓库的阶段,数据的大量冗余,数据性不一致等问题尤为突出。而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云计算,模糊处理技术,都是新一代的数据处理方式,他们一步一步的将数据从单纯的存储,转换为智能的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分析。仓库管理系统虽然是用于日常的企业管理的普通管理系统,由于其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它的智能化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结构,直接决定着其性能与功能。故而,了解企业需求,进而认真分析,对于内部结构的把握,以及最后系统的实现,都是举足轻重的。可以为企业带来的优势最大化,就是一个好的,优秀的,切合实际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需要做到的。六.方案论证与主要工作思路

1,Java是种跨平台的语言,具有多种优势,其面向对象的特点非常符合本系统的要求,所以选择java作为开发语言。

2,同时,B/S架构很好的解决了客户端的问题,用户只要有浏览器就能使用该系统,不需要进行升级(浏览器版本升级除外),所有业务功能均由服务器完成。3,在局域网中可以联动,同时兼具安全性。

4,Hibernate对JDBC的封装是十分到位的,由于本系统对于数据的批量处理要求不是特别的高,而对多表联动查询有较高需求,Hibernate的延迟加载功能非常符合系统要求。

5,Mysql是一个经过大多数用户认可的可靠的数据库,其性能完全能够满足本系统的设计需求,其免费的特性,使得系统的版权问题得以解决。

6,Spring+ struts2的模式架构,是稳定,安全,高效的,配置方便,以后系统维护与升级留有更大空间,是本系统的不二选择。

7,MyEclipse作为一款强大的开发软件,已经成熟,并且得到业界承认,是开发系统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本系统采用java作为开发平台,使用My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采用B/S作为架构,Mysql作为数据库,所用技术有:Hibernate,Spring,struts2。七.工作重点和难点 1,Spring框架的搭建

主要是其配置文件的设置,以及其jar包的版本是否与jdk相匹配。2,权限系统的设计

主要是权限参数的设计,以及系统安全性的考虑,避免“万能密码”等情况的发生。

3,数据库表的设计及相互关联

主要是将多对多关系拆分成多个一对多关系,主键,外键的设计也是设计重点难点之一,如何使数据库中的数据,既查询方便,又减少冗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仔细设计的工作。4,数据安全性的检查

数据安全性,不仅指数据本身的及时备份,更加指需要及时记录日志,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找到相关人员。5,报表的设计及导出

报表的汇总统计及导出,是一个系统的关键功能之一,需要认真分析需求,详细计划。

八.工作进度安排

1、(第1周)(3.1—3.5)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搜集并阅读与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为撰写论文

准备一些基础材料。下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外文翻译。

2、(第2-3周)(3.8—3.19)检查学生开题报告和译文完成情况。在熟悉选题的基础上,依据选

题的具体功能要求,做好需求分析,划分功能模块并确定每一个模块的功能,画出具体的流程图。

3、(第4-5周)(3.22—4.2)使用所选定的开发工具开发每一个功能模块。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

工作进程,并且保质保量实现各个模块。

4、(第6周)(4.5—4.9)进行期中检查。

5、(第7-9周)(4.12—4.30)完成系统开发工作,总结之前的工作情况以及搜集的资料,提交

论文提纲;在指导老师审阅通过之后,按照提纲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6、(第10周)(5.3—5.7)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7、(第11-12周)(5.10—5.21)在导师指导下,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并打印装订成册;完成软、硬件验收;填写并上交业务总结;进行答辩资格审查;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论文。

8、(第13周)(5.24—5.28)制作参加毕业答辩的演示稿。筹备毕业答辩相关事宜,在指导教师 的组织下进行毕业答辩预演。

设计范例 篇3

一、范例模仿法的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原因。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主要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内在动机,学习和认知的效果就会不佳。因此,中职学校在明确了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之后,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模仿是人类认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人类学习、获得生存技能的基本方法之一。人们通过模仿来感知事物所处的环境,了解事物变化的过程,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采用范例模仿法进行教学,就是通过运用上述原理,改善课堂教学的被动局面,从而增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的活跃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范例模仿法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的应用

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教学活动的最优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系列适用于不同目标、内容及对象的各种教学策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方面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保持饱满的热情;另一方面要以情动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创造宽松、良好的课堂气氛,为范例模仿法打好基础。

在制作范例前,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去选择范例的切入点。范例中可以适量出现超出学习范围的知识。这些知识,通常以模块的形式整体呈现给学生,教师应对模块进行详细的注释说明,供学生整体使用。范例要配有详细的程序编制说明、算法说明、知识点讲解,使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料完成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解,并最终学会运用。

范例模仿法教学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范例模仿、随意发挥和欣赏讨论。范例模仿和随意发挥安排在连续的时段内,首先通过让学生学习资料,完成范例模仿。范例模仿是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过程,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随意发挥则不做具体要求,只要求学生下课前挑选一份自己满意的作品作为作业上交即可。教师对作业进行适当处理后,放入校园网供学生欣赏交流。同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每一个作品“精彩瞬间”的幻灯片,作为课堂总结,和作业放在一起。在欣赏讨论时段,教师与学生共同观看“精彩瞬间”,欣赏学生作品,讨论制作经验,回忆知识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范例模仿法的优缺点

1.范例模仿法的优点

第一,从学习心理上看,由于范例模仿法学习起点低、效果直观,学生乐于参与,容易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强化内在学习动机。第二,从获得知识的角度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模仿过程中有所收获。第三,从学习环境上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彼此交流,相互帮助,而且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第四,从应用的角度看,学生可以从模仿中逐步了解程序的编制过程、解决问题的流程、获取帮助的方法,也能紧扣教学环节,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范例模仿法的缺点

对于学生来说,范例模仿法随意性大,不能记住范例模仿中的全部知识点,有些认识还会有偏差,并且,学生容易被范例模仿法案例中的现象所吸引,导致忽略学习目的。同时,由于演示者是教师,学生因为未能亲自动手操作而影响实际操作能力。部分学生还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停留在照搬范例上,对范例中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更不能有效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另外,部分学生会长期把兴趣集中在逻辑结构相对简单的问题上。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关键环节处理不好,同样会出现学生无所事事、参与积极性降低的情况。

总之,教师要扬长避短,合理运用范例模仿法开展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体验和创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做,乐意做。这样既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可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满足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范例 篇4

工程资产是由一定的物质和权利组成的, 它的含义是工程项目及其项目形成的产品。工程项目是由合同规定的一次性生产活动, 是一种资产的形成过程。其中工程机械设备属于工程资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操作过程中, 出现一些故障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排除会影响工程资产的资金流动, 给生产和管理维护都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基于范例推理CBR (Case Based Reasoning) 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传统研究领域。有大量的研究者一直致力于CBR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 但是范例的存储形式、相应的组织结构, 及其检索、推理和应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 推理方法的实现是针对特定的范例表示和组织形式的, 只有相应的工具才能使用范例, 智能主体 (Agent) 无法直接理解范例的内容, 不支持主体的自动求解, 限制了范例库的适用范围, 对范例库进行更改必须同时修改CBR算法, 不同的范例库之间很难集成。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Internet规模的急剧扩大, 使得CBR上述的局限愈加明显, 单机系统已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 需要基于Web框架来实现CBR系统。

1CBR简述

严格地说CBR并不是一种理论或技术, 而是一种模拟人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人们在进行问题求解时, 除了逻辑推理, 有些时候可能会依赖于过去的经验或相类似的范例。比如, 维修部门在进行工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时, 常常会通过相类似的范例进行诊断。这种推理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称为基于范例的推理。CBR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较广泛的应用。

一个典型的CBR系统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 一组由多个范例组成的范例库;

· 一个或多个相似度比较函数;

· 一系列范例调整或自学习规则。

下面是传统的广为所知的R4CBR推理周期[1]。具体分述如下:

(1) Retrieve:从范例库中获取最相似的范例列表;

(2) Reuse:重用这些范例以解决新问题;

(3) Revise:修改这些范例以适应新的问题, 并形成新的解决方法;

(4) Retain:保存这些新的范例以备以后使用。

基于范例的方法在应用于Web查询与推理时有其一定的优势。一方面, CBR以范例的问题描述为查询输入, 比之基于关键字的方法, 查询表达相对更为丰富;另外一方面, CBR以范例的相似度比较来完成查询处理, 比之基于逻辑的方法, 查询处理要相对容易。因此, 在某些应用场景下, CBR更适合于Web查询与推理的实现。

目前这类系统在Web上已经有很多具体实现, 但这些CBR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1) 缺乏一致化的范例表达语言。虽然有很多现成的范例表达语言, 如面向对象的表达语言CASUEL和Noos, 基于XML的表达语言OML[2]和CBML[3], 但这些语言各有特点, 很难统一。

(2) 定义范例的领域术语缺乏本体的支持。这不适应于Web CBR的需要, 因为Web CBR的典型模式是多个由不同机构或组织开发的范例库进行集成式的协同CBR推理。

(3) 范例库相对独立和封闭, 不满足Web的开放性需要。

2架构的实现方法

基于上述考虑, 我们提出:定义和设计实现了CaseRL语言, 并基于开放式知识服务体系, 提出了Web CBR的基本实现架构与方法。

传统的Case表达方法共同的缺陷是, 定义范例的术语缺乏明确表达的语义或本体支持, 从而导致基于范例的知识共享、范例库集成和范例交换难于实现。语义Web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我们提出并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RDF的范例表达语言, 称为CaseRL。

CaseRL基本设计思想是:基于RDF来描述范例, 即基于来描述和表达范例的问题空间和解答空间。也就是说, CaseRL通过Web本体来统一范例描述的语义, 以支持Web范例知识库的集成。

CaseRL的基本表达元语:我们对CaseRL的基本表达元语进行介绍, 并给出了CaseRL的RDF Schema定义。首先我们给出CaseRL范例库和范例的定义。

· Definition CaseRL CaseBase

一个CaseBase=<Cases, SimilarityAssessment>, 即包含一组范例描述和一组相似度比较方法定义;

· Definition CaseRL Case

一个Case=<Problem, Solution, AdaptiveRule>, 即一个范例包含一个问题描述, 一个解答描述, 以及一个范例适配规则。

接下来介绍CaseRL的Schema定义, 后面的定义用到了下面的命名空间定义:

Feature: 一个特征 (Feature) 包含一组关于范例的问题或解答的RDF陈述。范例库设计者可预先定义好描述范例的问题空间和解答空间的本体词汇, 这些词汇可以在CaseRL的Feature部分进行定义。

hasDescription:通过这个属性, 一个Feature类建立起和范例的问题或解答的具体描述。用户可以把任何“rdf:resource”描述通过此属性加入到范例的描述中。该“rdf:Resource”可以是描述一个领域对象, 也可以是描述一组属性/值对, 甚至可以是自由文本Literal ;

hasSimilarity Assessment每个范例库实例都包含一个hasSimilarityAssessment属性, 并指向一个SimilarityAssessment类实例。有可能一个范例库包含多个这样的属性, 也就是说一个范例库可能有多种不同比较相似度的方法;

hasAdaptationRule:这个属性建立起Case类和一个适配规则 (Adaptation Rule) 之间的关系。 适配规则用于对查询出的范例进行适配性的修改, 因为有可能查询出的范例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新的问题。

3实例研究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来自于工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范例来介绍CaseRL的表达范例的方法。

工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典型特征是个体化诊断, 因此用范例来表达装备故障知识非常合适。一个典型的工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范例可由如下两部分组成:

· Problem描述:即故障状态的描述

工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的基本方法是“感观诊断法、逻辑诊断法、专用仪器检测法、状态检测法”, 我们可以抽取出故障的特征值, 并表示为范例的属性/值对, 如:

液压: 形变、应力断裂、磨损、腐蚀、冲击断裂、液压冲击、污染。

· Solution描述:可包含原因分析、诊断方法和处理技术的描述

原因部分:长时间工作, 运动部件及液流的惯性作用产生液压冲击, 气象条件恶劣。

诊断方法部分: 感观诊断法、逻辑诊断法、专用仪器检测法、状态检测法。

处理技术部分:四法综合一体化。

状态描述:

Problem GZ3-1型起重机, 工作三年, 液压形变、应力断裂、磨损、腐蚀、冲击断裂、液压冲击、产生污染。

Solution 原因分析:长时间工作, 运动部件及液流的惯性作用产生液压冲击, 气象条件恶劣。

诊断方法描述: 感观诊断法、逻辑诊断法、专用仪器检测法、状态检测法。

处理描述:

处理技术:四法综合一体化。

所需工具:便携式液压系统故障检测仪、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油温检测仪。

处理程序:通过感官看、听、摸液压的工作状态, 对故障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 最后用专用仪器对液压系统状态进行检测。

一个典型的工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范例的组成在定义设备的故障范例时需要用到设备故障的本体和术语定义。

上述工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范例可以用CaseRL描述如下:

4结束语

网络的发展给CBR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研究, 网络环境下CBR的系统结构, 将最新的网络技术应用到CBR中成为CBR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Web技术, 以本体为CBR系统的基础, 给出了一种新的范例推理形式, 以及对应系统框架能很好地适应目前Internet环境下知识工程的发展趋势为CBR应用于电子商务作出了探索。文中的这种CBR技术依赖于本体, 对建立本体的要求很高, 作者将在后续研究中继续探索建立本体的工程化方法。

参考文献

[1] Amodt A, Plaza E. Case-Based Reasoning: Foundational Issues, Methodological Variations, System Approaches AI Communications. IOS Press, 1994 (7) :39-59.

[2]Aha D.The omnipresence of case-based reasoning in science and appli-cation.Knowledge-Based System.1998 (11) :261-273.

[3]Goker M H, Berghofer T R.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ase-based help-desk support system HOMER.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1999 (12) :665-680.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景观设计范例) 篇5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森·呼吸

--湘都生态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课 题 类 别: 设计 ■论文 □

学 生 姓 名:而威尔

学号:214

班级:环艺09-班

专 业(全称):艺 术 设 计

指 导 教 师:邓

2012年12月

1、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设计研究

注重市民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营造出优美的城市生态性景观

广场的生态性设计应以尊重人性的基本需求为前提

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广场

探索城市广场景观“以生态为本

以人为本”是本课题的基本目的这里的生态

有别于生命科学意义上的生态学

而是指人与景观的互动性、参与性、体现在景观环境带给人的感官和心理体验以及人们在环境中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二者互相影响

好的环境能带给人们身心的愉悦感

庇护感和回归感

而人们对环境的认同感和喜欢程度的增加会大大提高环境的使用率

这样的环境是富有生机的二者的互动促进了环境景观的平衡发展

这是一种生态性的景观

通过本案设计过程

检验我四年专业学习的结果

也就是检验我独立驾驭项目的创意和设计能力的程度

2、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 城市广场设计现状:

2.1.1 城市广场研究取得的成绩

从城市规划原理阐述了“城市广场的作用、广场的分类、不同性质的广场、广场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明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底蕴

是城市文明的一个引人瞩目的特殊现象已有从空间形态上来研究城市广场的空间意义

2.1.2城市广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广场功能多为政治生活服务

往往追求表面

追求形象

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生态化的市民广场

目前

我国的城市广场正陷入模式化的误区

并透露出了城市广场中存在的问题:

2.1.2.1 绿化手法单调机械

2.1.2.2单一广场规模过大、广场空间设计缺少人文关怀

设计尺度感差

2.1.2.3设计忽视与城市原有空间格局和形态联系广场

2.1.2.4广场缺少特色

2.2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2.2.1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由传统功能性向现代生态性转变

要使我们的城市广场成为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并使整个城市有机体具有活力、生命力

就应该重新认识城市广场的功能性质

营造一个符合城市的历史文脉、整体规划和发展趋势

而且与这个城市的表情协调统一

符合市民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让市民抒发情感和自然性的人性广场

当代生态景观学是从整体有机联系上以生态规律来揭示并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其实施手法

以当代科学技术的物质条件为重

来实现人在自然生态系统之下构建人工生态系统

以期间的具体的物质的交流

争取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

并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最高境界

将当代生态景观学运用到城市广场的景观生态性的营造上

就要设计者们从广场的本质意义出发

重新去思考人、建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2.2.2注重生态功能的体现和运用

强调低碳环保、美学意境的创造同时要更多的融入时代文化元素

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和气质

在设计过程中

我将借鉴同类设计优秀成果和设计方法

完成符合城市广场发展趋势的、有新意的、环境景观设计作品

3、课题背景与设计构想

创新点:

3.1 课题背景:

3.1.1 本案地处长沙市天心区商业中心黄兴路步行街南端

劳动西路和黄兴南路的三叉路口处

3.1.2 设计要求:在功能上要求布局合理、交通转乘区、文娱休闲区、中心广场区、商业服务区、市民活动区等;在形式上要充分表现湖湘文化特色

与生态性相融的景观设计

3.2 设计构想:

3.2.1主题确定:根据课题背景及设计要求

注重市民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营造出优美的城市生态性景观

将以”森·呼吸“为本案的设计主题

3.2.2在功能上打破城市广场以传统功能性的为主的设计瓶颈向现代生态性转变为基本设计原则

在形式上将追求独特的环境氛围为目标

主题鲜明

强调整体感

3.2.3主题创意(元素)及延展:

森-字义为树木丛生繁密

本案借其义

以植物、空间等为载体

创造出有森林之感的局部环境

森林有地球之肺一说

让人联想到”呼吸“具有生命特征

呼吸-是高等植物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联想到功能、有序、通畅等特点

将其延展至广场的平面规划、区域功能合理、动线(交通)通达顺畅

设施齐全

森呼吸-谐音”深呼吸“则体现了广场生态性和人与之交融

当人们步入在有生态意境广场之中

不经意地”深呼吸“--为了健康

湖湘文化-将通过地域植被、雕塑、壁画等形式表现

3.3设计的创新点:在功能上设置人与景观的互动性、参与性的体验区;在形式上打造”以生态为本

以人为本“的实用广场

本课题设计创新就是给人们留出一块真正的”喘息之地“

4、设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拟采用的途径(研究手段):

4.1设计重点:在城市广场设计中

充分诠释”生态“一词

重新认识”人性场所“的意义

营造城市生态性景观的”人性场所“

4.2设计难点:如何才能真正营造城市生态性景观的”人性场所"

如何让城市广场的本质得到升华

4.3拟采用的途径

4.3.1实地考察、拍照、调研

4.3.2收集相关素材、参考文献

4.3.3手绘草图

完成图文并茂的初步设计方案

4.3.4利用cad、3d、ps、草图大师等软件制作设计效果图等

5、设计(研究)进度计划:

5.12012年12月16日: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开题答辩

5.22013年4月1日: 进行前期检查:草图方案、开题报告、任务书等

5.32013年4月26日: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表》、按进度完成的相关材料

5.42013年5月22日:提交毕业设计作品、布展

5.52013年5月27日-6月7日:毕业设计作品展

5.62013年5月29日:提交所有毕业设计、实习资料

5.72013年6月3日-7日:毕业答辩

6、参考文献:

[1] 蔡永洁.城市广场[M].南京: 东南大学版社

2012

[2] 卢丹梅.城市生态设计的后现代思想[J].规划师

2011.[3] 张燕来.可持续城市设计的生态观念[J].福建建筑

2007.[4]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人性场所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5] 廖建平.城市广场建设六忌[J];城市问题;2002年05期.[6] 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M].南京:译林版社 2010.[7] 刘飞.广场的生态性设计.科技资讯[J].2009.[8] 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版社

2009.[9] 王建国.城市设计生态理念初探[J].规划师

2012.[10] 1998.Recomsidering the piazz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月日

教研室(学术小组)意见

教研室主任(学术小组长)(签章):

著名项目范例简析 篇6

发生时间:1939年8月2日至1946年12月31日

发生地点:美国、日本

综合背景:

最早注意到核裂变价值的是德国科学家,他们在核裂变研究中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39年初,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波尔从两位刚从德国逃亡出来的物理学家那里知道德国已经开始研制原子弹的确切消息。由于核能具有巨大威力,如果纳粹德国抢先制造出原子弹,那么,人类就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核灾难。

但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疯狂迫害犹太人,爱因斯坦、费米、波尔、格拉德等科学家也都被迫逃离德国,定居美国。居里夫妇的女婿约里奥(后为法国科学院院长、法共党员,也是钱三强的导师)则在德军占领挪威前夕,把制造核弹必需的200升重水运到美国,而此时全世界其他试验室中的重水加在一起不过几升。因此,法西斯的残暴统治反而导致美国在核研究方面已有了最优越的人力物力资源。

详细内容:

曼哈顿工程是指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为了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整个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1939年,西拉德等科学家担心德国造出核武器,便向美国政府提出应抢先研制,几乎没有这类知识的官员却将此建议视为天方夜谭。沮丧的西拉德等人只好找到爱因斯坦,说服他直接致信总统罗斯福,说明核裂变可制造出威力巨大的新型炸弹。他们的观点得到了爱因斯坦的支持。1939年8月2日,他们用爱因斯坦的名义写了一封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件(由西拉德等起草)。

罗斯福收到信件后,于1939年10月11日下令组织“铀矿顾问委员会”。经过周密的考虑,罗斯福后于1941年12月6日(即“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前一天)批准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

美国科学家虽然对原子弹的机制、应该努力的方向,甚至费用和时间都有了大致的构想,但核研究的庞大工程已经超过了科学研究机构的能力。当时美国经济已经转向战争,没有一家工业公司能在短期内完成有关生产设施的建设。美国核研究的负责人之一布什认为,只有军队以最高优先权,才能在战争结束前生产出核原料来。1942年3月9日,他在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强调了原子弹的光明前景,提出把全部的研制和生产管理移交给军队。6月17日,布什给罗斯福准备了一份将核计划全部交给军队领导执行的详细报告。罗斯福立即批复了布什的报告。

罗斯福总统赋予“曼哈顿工程”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曼哈顿计划”规模大得惊人。由于当时还不知道分裂铀235的3种方法哪种最好,只得用3种方法同时进行裂变工作。这项复杂的工程成了美国科学的熔炉,在“曼哈顿”工程管理区内,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曼哈顿工程”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53.9万人,总耗资高达25亿美元。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的支持下,美国军方同意按原S-1委员会(负责铀研究的一个机构)的建议,开始建设4种分别采用不同方法的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和其他的研制、生产基地。军队把整个计划取名为“代用材料发展实验室”,指派美国军事工程部的马歇尔上校负责全部行动。由于马歇尔上校循规蹈矩,与科学顾问们又合不来,使研究计划优先权的升级和气体分离工厂地址的选择拖延了两个月。9月,政府战时办公室和军队高层领导决定,领导修建美国国防部大楼五角大楼的格罗夫斯上校接替马歇尔上校。格罗夫斯在赴任之前,被提升为准将。

格罗夫斯在上任后不到48小时内就成功地把计划的优先权升为最高级,并选定田纳西州的橡树岭作为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基地。因为马歇尔上校的总办公室最初将设在纽约城,他们决定把新管区的名称命名为“曼哈顿”。于是,“曼哈顿工程区”就这样诞生了。美国整个核研究计划不久后取名为 “曼哈顿计划”。

“曼哈顿计划”的最终目标是赶在战争以前造出原子弹。虽然在这个计划以前,S-1执行委员会就肯定了它的可行性,但要实现这一新的爆炸,还有大量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在劳伦斯、康普顿等人的推荐下,格罗夫斯请奥本海默负责这一工作。

为了使原子弹研究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根据奥本海默的建议,军事当局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快中子反应和原子弹结构研究基地,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奥本海默凭着他的才能与智慧,以及他对于原子弹的深刻洞察力,被任命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正是由于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命,才使他在日后赢得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的称号。

奥本海默开始时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只要6名物理学家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就足够了。但实验室到1945年时,发展到拥有2000多名文职研究人员和3000多名军事人员,其中包括1000多名科学家。

鉴于大多数科学家都反对实验室的军事化,格罗夫斯同意加州大学成为洛斯阿拉莫斯名义上的管理单位和合同保证单位,基地的军队负责实验室建设、后勤供应和安全保障。这就保证了实验室内部的自由学术讨论。奥本海默鼓励科学家们大胆地讨论原子弹的有关科学问题,提出即使看门人的意见,也会对原子弹的成功有一定的帮助。奥本海默注意倾听任何人的意见,掌握着整个实验进程。有些参与核研究的物理学家后来回忆说,他们自己甚至都不如奥本海默清楚自己工作的细节和进展。在很多问题上,都是由于奥本海默的决断才取得突破,保证了原子弹研制时间表的执行。奥本海默在科学家、普通职工和政府官员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洛斯阿拉莫斯素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中营”之誉,人们称奥本海默为这个集中营的“营长”。奥本海默没有获过诺贝尔奖,却拥有如此高的个人威望,他的组织才能与人格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曼哈顿工程区”工作的15万人当中,只有12个人知道全盘的计划。其实,全体人员中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在从事制造原子弹的工作。例如,洛斯阿拉莫斯计算中心长时期内进行复杂的计算,但大部分工作人员不了解这些工作的实际意义。由于他们不知道工作目的,所以也就不可能使他们对工作发生真正的兴趣。后来,有一个年轻人说明了他们是在做什么样的工作。此后,这里的工作达到了高潮,并且有许多工作人员自愿留下来加班加点。经过全体人员的艰苦努力,原子弹的许多技术与工程问题得到解决。

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随着苏联军队出兵我国东北,日本天皇于14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曼哈顿计划”不仅造出了原子弹,也留下了14亿美元的财产,包括一个具有9000人的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实验室;一个具有36000人、价值9亿美元的橡树岭铀材料生产工厂和附带的一个实验室;一个具有17000人、价值3亿多美元的汉福特钚材料生产工厂,以及分布在伯克利和芝加哥等地的实验室。

1946年7月,在原子弹研制成功一周年之际,美国参、众两院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一项由参议员麦克马洪提出的议案。杜鲁门于8月1日签署命令,提案开始正式生效,这就是《1946年原子能法令》。它标志着美国战时核计划的结束和新的过渡时期的开始,也成为和平时期整个美国原子能发展的指导纲领。《原子能法令》正式生效后,格罗夫斯领导的“曼哈顿工程”在国会和政府的同意下,继续支撑着整个核计划。

当美国新的原子能委员会组成后,杜鲁门决定在1946年的最后一天晚上12点,将原曼哈顿工程的全部财产和权力移交给原子能委员会,从而正式开始了一个新的过渡时期。原子能委员会设有四个部:研究部,它控制一切与原子能有关的研究;生产部,它拥有并控制一切生产裂变材料和原子能的设施,组织核裂变材料的生产;工程部,它指导一切与原子能发展有关的设备和工程;军事应用部,它处理与军备有关的原子能事项。原子能委员会总部也从橡树岭迁到了华盛顿。

范例分析:

一、“曼哈顿工程”具备项目的全部六大要素:

(一)目标:赶在战争以前造出原子弹。

(二)内容: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

(三)过程:提议、批准、授权、建设、生产、组装、实验、使用。

(四)资源:科学家、原材料、权限、资金、技术、设备。

(五)载体:科学家、美国领导人、美国军方、各大学和科研机构。

(六)标准:核裂变技术标准、生产流程、管理标准。

因此,“曼哈顿工程”是一个项目。

二、曼哈顿工程具有以下特性:

(一)完整:从开始到结束,没有缺失、断裂、破碎和中断,完整完全。

(二)独立:具备自有人员、资金、装备的其他内容,相对独立。

(三)正常:生存环境合理、稳定,全部发展过程正常。

因此,“曼哈顿工程”还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正常项目。

三、从发展过程方向来看,“曼哈顿工程”的活动分为以下九个阶段:

(一)发起:1939年,西拉德、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

(二)筹备:罗斯福于1939年10月11日下令组织“铀矿顾问委员会”,于1941年12月6日批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并赋予“曼哈顿工程”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

(三)开始:A:美国军方开始建设4种分别采用不同方法的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和其他的研制、生产基地。

B:指派美国军事工程部的马歇尔上校负责全部行动。

(四)实施:从格罗夫斯选定田纳西州的橡树岭作为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基地,并命名新管区的名称为“曼哈顿”开始,经过建设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等各个组成部门,以及试验、生产各种原料和部件,直到组成出成品。

(五)监控:A:工程开始后不久,布什发现核研究的庞大工程已经超过了科学研究机构的能力,没有一家工业公司能在短期内完成有关生产设施的建设。布什认为只有给军队以最高优先权,才能在战争结束前生产出核原料来。

B:工程开始后,马歇尔上校循规蹈矩,与科学顾问们又合不来,使研究计划优先权的升级和气体分离工厂地址的选择拖延了两个月。

C:奥本海默开始时对建设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困难估计不足,认为只要6名物理学家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就足够了,但是实际工作中发现远远不能完成工作。

(六)改善:A:布什在1942年3月9日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提出把全部的研制和生产管理移交给军队,并于6月17日,提交了一份将核计划全部交给军队领导执行的详细报告。罗斯福立即批准。

B:1942年9月,政府战时办公室和军队高层领导决定,领导修建美国国防部大楼五角大楼的格罗夫斯上校接替马歇尔上校。格罗夫斯在上任后不到48小时内就成功地把计划的优先权升为最高级。

C: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逐渐扩充,到1945年时拥有2000多名文职研究人员和3000多名军事人员,其中包括1000多名科学家。

(七)睡眠:每天的休息时间、每周的休息日、每一次单项活动的暂停时间。

(八)结束:A: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B:1946年12月31日晚上12点,杜鲁门决定将原“曼哈顿工程”的全部财产和权力移交给原子能委员会,总部也从橡树岭迁到了华盛顿。

(九)衍生:A: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

B:“曼哈顿工程”留下了14亿美元的财产,包括一个具有9000人的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实验室;一个具有36000人、价值9亿美元的橡树岭铀材料生产工厂和附带的一个实验室;一个具有17000人、价值3亿多美元的汉福特钚材料生产工厂,以及分布在伯克利和芝加哥等地的实验室。

C:1946年8月1日《原子能法令》正式生效后,格罗夫斯领导的“曼哈顿工程”在国会和政府的同意下,继续支撑着整个核计划。

四、从内容类别来看,“曼哈顿工程”的工作包括以下九个种类:

(一)产品:生产核原料、原子弹部件、成品原子弹、开展爆炸试验(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等。

(二)装备:基地建设、试验设备、车辆等装备、工作设备、200升重水等资源,具有9000人的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实验室,橡树岭铀材料生产工厂(36000人、价值9亿美元)和附带的一个实验室;汉福特钚材料生产工厂(具有17000人、价值3亿多美元),以及分布在伯克利和芝加哥等地的实验室等。

(三)技术:3种铀235分离方法、聚变技术、管理技术、军队工作方式、提升优先级等。

(四)发展:历时3年,工作计划、工作进程、活动日程、需求计划、全盘计划、实验进程等。

(五)经济:国家支持、资金保障、人员薪酬、财务管理、费用损耗、资金耗资25亿美元等。

(六)安全:保密(15万人当中,只有12个人知道全盘计划)、防止敌对人员破坏、核辐射预防、生产基地隐蔽(田纳西州)等。

(七)保障:服务组织、管理组织、生活服务(每天15万人的餐饮等)、工作支持(“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等。

(八)组织:铀矿顾问委员会、军方机构、S-1原子委员会、代用材料发展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加州大学、科学家(西拉德、爱因斯坦、费米、波尔、格拉德、约里奥、奥本海默、诺贝尔奖得主)、文职人员、军事人员、美国总统、布什、马歇尔、格罗夫斯等;所有参加人员10万多人,顶峰时期53.9万人。

(九)信息:致总统信、技术资料、试验资料、各种数据、各种文件、工作细节、《1946年原子能法令》、原子弹的有关讨论问题、看门人的意见、任何人的意见、核计划全部交给军队领导执行的详细报告等。

五、从高度结构来看,“曼哈顿工程”的组织包括以下九个等级:

(一)全面决策:罗斯福、杜鲁门、美国政府、美国国会。

(二)专业决策:布什、马歇尔主席、爱因斯坦、政府战时办公室、军队高层领导、麦克马洪铀矿顾 问委员会、S-1委员会。

(三)系统指挥:马歇尔上校、格罗夫斯准将、曼哈顿工程、原子能委员会。

(四)专业指挥:科学顾问、军方高级参谋、曼哈顿工程分项总监。

(五)综合执行:奥本海默等各实验室、各部门、各分支机构负责人。

(六)专业执行:各专业科学家、部门专项管理者、军队专项执行负责人。

(七)专业操作:洛斯阿拉莫斯计算中心的年轻人、轰炸机机长、计算小组、管理小组等。

(八)独立操作:洛斯阿拉莫斯计算中心的工作人员、轰炸机投弹手等。

(九)基础操作:普通工作人员、警卫士兵、服务员、接线员等。

“曼哈顿工程”是现在科学界公认的第一个全面应用项目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大型项目,为后来的北极星导弹开发、阿波罗登月等项目树立了优秀的典范。对于我国的项目管理事业,也起到了巨大的引导作用。相信通过分析和学习“曼哈顿工程”经验和理念,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的项目管理事业的普及和技术应用的速度。

设计范例 篇7

关键词:三段式范例教学,网页设计制作,应用,探讨

三段式范例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分成了三个阶段展开。将课堂的45分钟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范例设计、教授范例、分析范例、举一反三;第二部分为布置课堂习题、引导教学、完成习题、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第三部分为教师的评价、摄取案例、经验总结、累积知识。完成三部分的内容之后便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 该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本文以试验的方式展开, 讨论三段式范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三段式范例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案

(一) 试验的假设。

三段式范例教学对中职网页设计制作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此为论据, 需要将其证实。设置试验的变量为自变量与因变量, 其中自变量:以三段式范例教学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三段式范例教学综合起来便是新知识的学习、任务的布置和完成、最后的评价;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是复习课本、新课教学、当堂练习、评价等。因变量:该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的影响;为了验证该教学模式是否能够达到预想效果, 通过两种方式验证, 一是学生的总体成绩, 网页设计制作的作品, 在评价过程中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可以找其他老师共同进行评价;二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通过学生的课堂学习现状以及相关的学习日志进行总结分析。

(二) 试验的对象。

某中职院校相关专业的两个班级, 通过学生相关课程的成绩进行检验, 除此之外, 要了解学生是否在学习之余参加过关于网页设计制作的其他有关课程, 以此作为依据将两个班级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

(三) 试验因素的控制。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 两个班级的教材、教师和教学方法都必须是一致的。在试验课程期间, 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提起任何相关事务, 让学生在最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 试验的方法。在试验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相应的渗入多种试验的方式, 比如访谈法、比较法、内容分析法、资料查阅法等等。

二、试验的理论与依据

三段式范例教学模式保证了教学的基础性、基本性、范例性, 这些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是必备的。由于参与实验的学生都是同一个学校的, 保证上述三个原则是必要的, 因为它能够让学生和身边人进行比较, 也能够让学生观察、欣赏和学习作品上佳的学生, 让学生之间相互促进。

三、试验结果

此次试验历时一个月, 通过一个月的学习,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如下:

根据两个班级的成绩对比可以看出, 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

根据以上成绩, 对于学生在传统教学和三段式教学模式中的不同情况做出下表:

根据这张表格可以看出, 传统教学模式和三段式范例教学模式的差异较大, 而且三段式范例教学模式有很好的反响。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够有所收获, 学习兴趣也能被激发出来。对于试验的结果, 学生也非常认同, 觉得根据范例能够帮助学习, 减轻学习的难度, 这种学习方式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可想而知, 试验的结果便是该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假设被证实。

信息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完全适合如今的教学, 利用三段式范例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教授知识, 提高课堂质量, 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在课程设计时多创设情景, 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 更加自信;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最好的指导者, 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 让学生逐步提高, 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差异, 教师应该加强了解, 耐心地帮助和指导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 使学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许艳丹, 王志宏.“三段式”多种教学模式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研究与实施[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5 (2) :111-113.

堪称范例的示范课 篇8

其一, 它明确地告知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班级新闻联播》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有意识地利用社会生活资源, 在特定的情境中, 尝试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自主确定选题, 自主讨论问题, 自主解决问题, 并通过选、采、访、编、播、评等方式进行的活动课。这样的综合性学习, 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进而实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多维目标, 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这节课紧紧围绕“培养语文能力”这一核心, 综合各种学习方式、手段, 将听、说、读、写、思、辩等训练有机地统一在“班级新闻”这个载体之中, 语文味儿是那么浓, 综合性是那么强, 学习方式是那么活, 我们不能不佩服执教者理念的先进与设计的高明。这是这节课的第一个特色。

其二, 它形象地启发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选题要“近”。所谓选题要“近”, 是指选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要小中见大, 要从学生身边可知、可感和可以触摸到的地方入手, 切莫“贪大求全, 舍近求远”。我认为, 指导学生进行演出或进行主题调研等大型活动, 固然是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方式, 但对小学生来讲, 围绕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 组织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寻找贴近实际的学习内容与形式, 开展灵活多样的小型活动, 应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班级新闻联播》这个课例中, 学生通过对身边熟悉的人和事, 诸如选择抗击“非典”、美化城市、乱用抗生素、办体育节、心理咨询、同学友谊等话题, 采用播新闻、看新闻、评新闻的形式, 使学生人人参与, 激情投入,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选题贴近生活。

其三, 它深刻地揭示出一个道理:“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评”。学会评价, 本身就隐含着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这节课, 执教者善于利用学生互评的机会, 让学生以诚实、正直和宽容之心, 从帮助同学的角度出发, 去客观地面对同学的采、编、演、播, 使学生既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 又善意地帮助同学发现问题, 改正不足, 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在评价内容与方式上, 除注重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之外, 尤其注重从合作态度、参与程度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上鼓励学生独辟蹊径, 而不是过分强调“成果”“水平”。课的最后, 执教者请学生自己采访自己, 发表对“联播”的看法, 使综合性学习的指向更加明确、具体, 带有导向性。

语言是文化的典型范例 篇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汉字的表现力和象征意义又十分丰富。文字作为文化的有形载体, 最直接地反映了文化和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比如, 我国传统建筑的构思与汉语方块字的形态非常吻合, 大到城市规划, 小到庭院布局, 无不体现为方正和对称的形式。而这也符合大多数汉字的结构特征。

二、语言反映了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 而将这个动态的过程完整记录下来的就是文字。我们可以从不断变化的文字——文化的外壳, 来窥探文化的嬗变。我们可以从词语的词源和变迁去探访过去的文化。Dollar (银币) 是从德语“taler”借来的, 是joachimstaler的缩写, 而这个词则是指joachim’s dale波西米亚的一个山谷。16世纪的时候, 人们曾在这个山谷中铸造银币, 因此现在dollar就成为了银币的别称。汉语虽然是象形文字, 但是通常情况下, 汉语的构成原则是一半表音, 一半表意。所以, 我们同样可以从汉字中发现中华文化的踪迹。“安”字《说文》训“静也, 从女在宀下”会意。也就是说, 古人认为女孩子只要老实地呆在家中, 世界便可安静, 家庭便可和睦了。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古代传统观念中, 女子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专心在家相夫教子, 不应当抛头露面。

三、语言具有民族性

语言反映民族思维方式。中国人重感受、重顿悟的直觉性思维使得汉语句子重意、重神, 注重句子内在的语义关系而非语法关系, 句子语言形式较为松散, 表达形式上不求特别精确, 这样一种语义关系优于语义结构的特点在汉语句子中的另一大表现就是汉语句子多省略、多跳跃, 出现许多无主语, 无谓语的句子。

而西方人重表达、重形式的特点使得其句子具有明显的外在标记, 语法结构优于语义结构, 句子多用表示时间、 因果、条件、让步等连接词作为句法形合手段, 整个句子逻辑严密, 语法明显。此外, 西方语言, 如:法语, 绝大多数句子都有主语 (即使没有真正的主语, 也会有一个无人称主语) 。如下例:

汉语 : 下雨了! 法语:Il pleut.

汉语:热死了! 法语:Il fait très chaud!

汉语: 今天是周 一。 法语:Aujourd’hui, nous sommes lundi.

四、语言反映了社会现实

语言与社会的发展步伐是一致的, 语言具有社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是最先传递社会价值观的文化符号。例:

——记者提问:“你认为世界上最棒的十佳全能运动员是谁?”

——汤普森:“我!”

(上世纪90年代)

——西方记者提问:“你认为中国的女演员中最优秀的是谁?”

——刘晓庆:“我!”

(2010 年)

——记者提问:“你相信那种嫁入豪门的感情吗?”

——范冰冰:“我没有想嫁入豪门, 我就是豪门!”

在上个世纪90年代, 当美国全能运动员汤普森做出这样的回答时, 美国人没有什么诧异的感觉。但是, 同一时期, 类似的回答在中国却引起全国一片哗然, 大家纷纷指责这位女演员太不谦虚了!相似的回答, 不同的民众反应, 说明了语言具有社会性, 各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也不尽相同。

然后, 20年后, 当记者再次对中国另外一名女演员提出有关嫁入豪门的问题时, 女演员的回答看起来同样不甚谦逊, 但是这次她却获得了全国人民的掌声。民众态度的转变反映出了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社会文化的变迁。

五、结语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承载了一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因素, 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变迁, 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 思维方式和文化程度。文化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所以, 对于不同民族语言表达方式的掌握和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探寻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踪迹。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89 (9) .

刍议《科学》教材范例的应用 篇10

一、科学教材范例的功能

学生从对科学知识的初步了解到理解应用水平, 一般需要借助于教材的范例教学来体现, 因此, 各学科所提供的范例一般都有:通过范例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迁移目的;通过范例达到解惑释疑的目的;通过范例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等等。作为《科学》学科所特有的学科特点, 还具有如下几个功能:

1. 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路。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根据《科学课程标准》, 浙教版科学教材在编排时, 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并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在不同的年级安排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 以实现螺旋式发展提高。因此, 在安排范例时, 教材中的范例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2. 渗透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获得科学知识的手段, 是科学研究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在初中科学教材中贯穿着许多人类认识自然、科学家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 因此, 科学教材所安排的范例中贯穿了诸如分类法、比较法、类比法、转化法、归纳法、演绎法和假说法、控制变量法以及对照法等。

3. 提升人文价值。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 《科学》教材在反映科学成果的发展和进步方面也在不断更新。《科学》教材在安排范例时无处不体现这一思想, 通过合适的范例把科技发展的前沿、人类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 从而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4.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 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 在《科学》教材范例安排中, 教材编写者就有意识地通过范例, 让学习者能从选择出来的典型范例中主动模仿获得一些一般的、肤浅的规律性知识。学生通过对这种范例的自主性学习, 可以处在一种不断接受教育和培养的状态中。

二、科学教材范例应用策略

鉴于科学教材范例在编排时有以上功能,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把教材中的范例加以变化, 使范例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补充, 就可以充分发挥范例的价值。事实上, 学业考试中的很多试题都来源于教材的范例, 如果教师在平时命题和讲解范例时, 充分挖掘范例, 不仅可以提高自身处理教材的能力, 还可以使学生在紧扣教材范例的前提下, 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应用教材范例时, 首先要反映科学范例的功能, 还要注意如下应用策略:

1. 注重情境化, 活化教材范例。

现代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习内容情境化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因此, 教材在范例的内容选择和组织上, 要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 尽力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改编教材范例时, 要通过提供不同的学习情景素材, 如科学史料、自然现象、科技知识等, 进行动态的呈现, 从而使范例活跃起来。

例如,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0页有一范例:求化肥碳酸氢铵 (NH4HC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学生在练习这一范例时觉得很乏味, 甚至毫无兴趣可言。要改进教学效果, 只需把该题进行情景化即可, 可以修改成:小强同学在公共场所围墙上看到一则化肥广告 (如图) , 请思考回答:

(1) 回校后, 小强通过计算氮的质量分数发现该广告是虚假广告。请你写出小强的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

(2) 小强认为此广告会坑害农民, 就向有关部门反映。技术监督局通过对该产品进行取样分析, 发现其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仅为12.0%, 则该产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通过对教材范例进行情景化设置, 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还可以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 从科学回到生活”这一科学教学理念。

2. 补充思维过程, 使范例拓展延伸。

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 教材范例在编写过程中很注重语言的精练, 有的仅是完整的解题过程, 却省略了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 如果教师在教学范例过程中照本宣科, 会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只有引导、启发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补充思维过程, 或将范例进行拓展延伸, 才能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例如,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34页有一范例:配制1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 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在教学这一范例时, 如果教师从教材的解题过程出发, 有一半的学生可能都接受不了。但如果我们把最终的问题进行分解, 补充思维过程, 就可以由浅入深地提出如下问题: (1) 1000毫升10%的稀硫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2) 1000毫升10%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质是多少? (3) 需要98%的浓硫酸溶液的质量多少? (4) 需要98%的浓硫酸溶液的体积多少?在逐一解决了这些思维层次较低的问题的基础上, 还可以对这一范例进行深化, 以提出思维层次更高的问题。如: (5) 需要多少质量的水? (6) 需要多少毫升的水? (7) 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才能配制成?因此, 在范例教学时, 要适时补充思维过程, 满足不同思维层次学生的需求, 让学生全面参与, 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解析范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3. 发挥引领作用, 使范例更具典型性。

范例教学论指出范例是指学生所学的知识必须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起示范作用的内容, 从而使教育内容具有迁移效应, 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起到“举一反三”中的“一”的作用, 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师可以对范例的已知条件、求知条件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变式应用,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掌握所学知识, 并能熟练掌握类似范例的引领示范作用。

例如,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50页有一范例:100吨含Fe2O3的质量分数为85%的铁矿石中, 可提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多少吨?教材在安排该范例时, 要求学生学会纯度问题的计算, 以提高分析和计算能力, 并要求实现一题多解。事实上, 教材仅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法, 即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计算。但如果教师将该题进行变式:有一同学取含Fe2O3的铁矿石10克, 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为7.6克。根据实验数据, 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由此, 让学生讨论, 结果学生的解法竟有5种之多, 从而使该范例真正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4. 注重开放性, 使范例更具价值。

教材在安排范例时, 很注重拓展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让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探讨问题, 鼓励其进行交流, 敞开思维, 以适合自身的方式来构建知识。因此, 在教学范例时, 要对范例的已知条件、结论和过程等进行适当的开放性设计, 以激活学生认知和思维的内驱力。

例如,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10页有一范例:判断如右图所示的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电源极性。在教学该范例时, 教师可以提出:根据你所学的知识, 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判断出电源的正负极?该范例的改编使得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由此可见, 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 从而使其思维得到拓展, 这样的范例更具价值。

5. 关注逆向性, 使范例能消除思维定势。

当前, 学生们虽然做了许多练习题, 但解题能力却提高不明显, 以致在学习中碰到稍有变化、甚至已经做过的题目, 仍然不会做, 究其原因, 其中之一就是受到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因此, 在范例教学中, 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这将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使其顺向、逆向思维实现同步发展。

上一篇:连接与设置下一篇:石灰粉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