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求异思维

2024-07-04

培养求异思维(精选十篇)

培养求异思维 篇1

下面通过精心设计的一道习题的课堂教学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如图1,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4cm, AD=3cm.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 点B落在点E处, 连结DE.四边形ACED是什么图形?为什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周长呢?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师:请同学们把预先准备好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 使点B落在点E处, AE与CD交于点O, 折叠后出现的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有哪些?然后猜想四边形ACED是什么图形?

生1:AE=AB=CD, CE=CB=AD, ∠1=∠2, ∠3=∠4……

生2:四边形ACED是等腰梯形.

师:既然大家都猜想四边形ACED是等腰梯形, 那如何证明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请各位同学先独立思考, 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

二、自主探究, 激发求异思维

师: (15分钟后) 大家如何证明四边形ACED是等腰梯形?

生3:设AE与CD的交点是O.∵四边形ABCD为矩形, ∴Rt△ABC≌Rt△CDA≌Rt△AEC≌Rt△CDA, ∴AD=CE, AD与CE不平行, ∠3=∠4, AE=CD, ∴AO=CO, ∴DO=EO, 即∠1=∠2.而∠1+∠2=∠3+∠4, ∴∠1=∠4, ∴DE∥AC, ∴四边形ACED是等腰梯形.

师:这位同学的证明方法很好, 过程也正确、规范.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4:有!我证明AD=CE, AD与CE不平行的方法与第一位同学相同, 但证明DE∥AC, 我是用以下办法:∵AD=CE, ∠ADC=∠CEA=Rt∠, ∠AOD=∠COE, ∴Rt△AOD≌Rt△COE.∴OD=OE, OA=OC.∴∠1=∠2, ∠3=∠4.又∵∠DOE=∠AOC, ∠1=∠2=∠3=∠4.∴DE∥AC.∴四边形ACED是等腰梯形.

师:对, 这种方法也不错.

生5:老师, 我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 不知可不可行?

师:你说说看.

生5:由折叠可知△ABC, △AEC, △CDA互相全等, 由于△ADC和△AEC全等并且共底边, 因此点D和点E到AC的距离是相等的, 且D, E二点在AC的同侧, 则可以得到DF∥EH, 又AD=BC=EC, 则可以得到四边形ACED是等腰梯形.

已经有三种不同方法了, 还会有其他方法吗?带着这个疑问, 各小组开始议论开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同学欲言又止, 显得信心不足.5分钟过后, 终于有一位学生很自信地举起手.

生6:老师, 我是这样证明的.如图2, 延长AD, CE交于点M, 由生3的方法, 得Rt△AEC≌Rt△CDA, ∴AD=CE, ∠3=∠4.∴AM=CM, ∴MD=ME, ∴∠1=∠2.∴∠1+∠2=∠3+∠4, ∴∠1=∠4, ∴DE∥AC.∴四边形ACED是等腰梯形.

师:这种办法简单明了, 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同学们, 同一道题目, 如果你的切入点不同, 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其实我们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 同学们可以课后再去探究.接着下来要求等腰梯形ACED的面积和周长应该没问题吧, 谁来说说?

三、引导学生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学会学习

这节课虽然只讲了一道题, 但很多同学在数学日记上谈了对这节课的感受.

生8:一道题虽然花了45分钟, 但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道题的解答.通过这节课, 我学会了用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同时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就会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生9:通过对这道题的探究, 让我认识到数学真的很奇妙, 解一道题可以有多种方法, 突然觉得原来数学也有这样有趣的一面.数学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以后做题可要灵活点, 我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生10:在上这节课之前, 我做数学题大体都是“钻牛角尖”的.觉得只有一种方法, 不会转弯, 只是一味地寻找那种方法, 从而使我觉得数学很枯燥, 很无聊.但今天这堂课改变了我的想法, 让我知道了只要你找准那个最终的目标, 再联想所学过的知识, 加以运用就能得到答案.

生11:经过今天的团队合作, 我才了解了当初分小组的重要性.想起开学初还坚持自己一个人坐.那个错误的决定幸好得到数学老师的纠正, 让我在团队中体会了合作与竞争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压力和动力.

生12: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解几何图形的题目茅塞顿开, 使我明白了解数学题有时要异想天开, 要用尽一切办法证明自己的“异想天开”.

生13:对于这节成功的数学课, 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太不该”了.其实对于等腰梯形的证明, 有两种方法我绞尽脑汁想出来了, 但是我迟迟不敢举手, 我很胆怯.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 老师你断了我们的后路, 让我再找方法, 我千辛万苦找出来了, 这次打算勇敢地举手, 但我的反应没有别人快, 机会最终被其他同学抢去了.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机会是要自己争取的”那番话.

四、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篇2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打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构思出思路新颖、内容丰富的文章。那么,沉重作文的求异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呢?

一、想得开。就是在某种思路的启发下想开去,达到求J的目的。如写《我的妈妈》,别人写妈妈“胸怀宽广”,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写妈妈其他的好思想、好品质:公正、廉洁、工作负责、待人诚恳、孝敬老人等。也可以换个角度,引导学生写妈妈的不足:偏爱、自私、粗心等。这样多举些例子,沉重的思路便打开了。

二、想得活。也就是思路灵活多样,不落窠臼(kējiù)。如写《教师节里的一件事》,有的学生往往只想到为老师打扫办公室、献花、送贺卡等,思路较窄。如何引导学生想得活呢?那就要从新的`角度去选材、构思。比如平时老师访问沉重,如果教师节里有学生去采访老师,倾听老师的心声,写出老师的甘苦,思路不就活了吗?

三、想得奇。也就是思路奇特,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比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爸爸爱抽烟,虽然家里整天弥漫着一股呛人的烟味,但是我从不为这而恼火。”确实是出乎读者意料之外。但是小作者后文交代:“因为爸爸对工作实在太负责任了,常常到深夜没有休息,需要靠烟来提神。”如此一讲,确实又在情理之中,比平铺直叙,要高明得多。

总之,沉重具备了思维的求异能力,无疑便具备了创造性的“找米下锅”的能力,作文水平就会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创设历史情境 培养求异思维 篇3

【关键词】创设  情境  培养  求异思维

下面我就从我的教学实际情况做一案例论述:创设历史情境,培养求异思维。

历史问题情境创设,不是简单地提出问题,一问一答,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并视其为历史学习的出发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营造浓厚的问题情境氛围,养成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

在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的教学中,我着重采取了情境体验法(走进美国),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图表、图片来创设历史情境,让情境走进课堂,从而打破了课堂沉闷的气氛,给学生一种感官和心理上的强烈刺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导入时,我采用多媒体展示大国崛起之美国发展历程回顾,感悟美国短短200多年时间的发展速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与其相抗衡。通过由独立之初美国的城市发展到二战后的城市发展以及今天的美国城市发展几幅图片来创设历史情境,引起了全班学生强烈的感觉(感官)刺激和探秘欲望。在学生一片惊讶声中,我进一步烘托:“独立初期(美国只有13州),有人站在城市的废墟中哀叹,要想复兴成为大国、强国简直比登天还难。而到二战后已无人能与美国相抗衡。那么,美国怎样使经济飞速发展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

美国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学生本来就对此具有浓厚的兴趣,加上这几幅具有强烈对比的图片展示,使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感觉美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进而激发学生思考 ——美国是怎样使经济飞速发展的?这样的创设情境、体验历史的导入法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成功有效。

在讲到“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时,我采取多媒体展示“70-80年代危机时美国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新经济时代美国的硅谷”的两幅对比强烈图片来创设情境,大多数同学看后都陷入了深思之中。抓住时机我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任何一个国家只要能根据自己的国情,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重视科技和教育,永远会走在时代前列。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要求学生从国家层面和我们自己现实的学习层面来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总结: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危机到调整后的绝对崛起,美国欲望在不断的膨胀,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体现(打着人权主义旗号,到处干涉他国内政问题),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世界的动荡不安,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纵观中美两国多年的交往历史,既有密切的现实联系,又有历史的恩怨,两国关系中的曲折变迁对各自国运兴衰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也都证明了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更为明显,中美两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战略伙伴关系)。

学生对这样的话题反映强烈,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美关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促进中美两国的友好往来。

利用历史图片、影视资料等创设历史情境,拉近了现实生活与历史事件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动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2010年5月6日,国务院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亮点之一就在于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的过程。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要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地位。即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向“会学”转变,而这种转变就是建立在学生对历史问题探究解决的过程之中,历史问题情境的创设无疑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前提与关键,是学生思维创新的源泉。

因此,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思维方式的传授和指导。如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让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通过课堂引导学生检验自己的思维活动。在实际运用中鉴别哪一种思维方法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启发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时,理清思路,拓展思维空间。

总之,历史教学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外,还要依照该学科独有的特点和规律,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达到能够自己学习历史的能力。

教师应注重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4

关键词: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基本步骤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 而且要特别重视培养思维能力, 因为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 而诸多思维又以求异思维能力为最重要最闪光的能力。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必要性后, 就必须提供学生的求异思维环境, 设置求异思维的氛围, 抓住求异思维的契机, 保护和诱导学生洞幽察微、寻求变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谈谈四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 鼓励质疑、激发“求异”。人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求异思维的发端就是质疑。学生的学习总是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新知识之前, 学生的脑海里保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而这种稳定对学习、接受新知识很不利。此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打破平衡, 提出新的探索内容, 使其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内动力。学生总是在“感其形, 思其因”的过程中产生困惑, 产生疑问。这时, 教师要提倡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困惑之处, 疑难之点, 并让学生将自己讨论探索的答案公诸于世, 这样做以利老师指导这个学生进行探索, 以利学生心态从不平衡到平衡, 以利教学更有针对性。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善于质疑, 进而敢于答疑并善于答疑, 鼓励学生敢于否定书本、工具书或名人的想法说法,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 鼓励并发扬学生的怀疑精神。

第二步, 组织讨论, 引导“求异”。现代教学论主张课堂必须是立体课堂, 即不仅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信息传输, 也不仅是“教师向学生, 学生向教师”的双向信息传输, 而是要“师生问、学生闻”的多层次立体信息传输。所以教师组织讨论, 学生把自己探索的内容, 自己的想法看法说出来, 使学生在异中求同。实践告诉我们, 学生大脑处于兴奋和活跃时, 这是接受知识的最佳时机。教师首先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甚至被人认为是荒谬想法, 肯定有理有据独树一帜的想法和看法,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 找出共同点, 求同存异, 不一定得出一致的结论。组织讨论, 一方面是学生的质疑, 一方面是教师的挑疑, 认真热烈的讨论, 能激起学生思维浪花, 引出独到的见解。

第三步, 咬文嚼字, 勤于“求异”。现代教学的核心是创新,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他人所未想, 挖他人所未掘, 言他人所未云, 行他人所未举, 不随声附和, 而要深入思考, 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所谓咬文嚼字, 就是要鼓励学生借奇思奇, 捕捉灵感, 放飞思维。例如:《七根火柴》一文里有“大娘正在一头奶牛身下挤奶”和“齿缝里挤出几个字”这两句, 同一个“挤”字, 含义却千差万别, 前一个“挤”字很平常, 仅表示一个平凡的动作, 而后一个“挤”字, 含义就丰富深沉了, 它表现了无名战士将为革命献身的坚强意志和惊人毅力。这一个“挤”字如同“雪浪花”中的“咬”字一样写活了, 写神了。

培养求异思维 篇5

学生习作童话、寓言,常常是以事论事,写不出新意,其原因在于他们的思维还处在绕框框的低级阶段,发散思维的翅膀还没有力量展开。这种“以事论事”、“绕框框”的思维方式,在心理学上称思维定势。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作文的信息量贫乏,二是教师没能及时地于关键处点破文思的“泉眼”。

鉴于此,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上,我重点进行了如下两个方面的探索:

一、情状生异法。

如《会说话的鱼娃》这个作文题,我给学生的材料是:被钓上岸的鱼娃在鱼笼里无法脱身,请同学们给鱼娃想个解救的办法。文章的体裁是童话,同学们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对鱼娃作拟人化描写。动笔前,我先让学生口头表述故事的梗概:“鱼娃被钓上岸来,害怕极了,哭闹着要妈妈,要回家。它对钓鱼人说:‘您放了我吧!以后我会报答您的。’钓鱼人可怜它年幼,就把它放回了水中。”同学们的叙述,几乎众口一词。对此,我点拨说:“难道鱼娃就没有别的法子求生了?”心有灵犀的学生,一经点拨,茅塞顿开。一个学生说:“有啊!鱼娃要是小脑筋急转弯,一定会用计谋解救自己的。”“用什么计谋呢?”我进一步加以引导。“鱼娃要能了解钓鱼人的`心理,准会说:‘我被您钓上岸来,我的伙伴都会吃惊吓跑的,当然您就不会再钓到鱼了。不如把我放回去,让我把它们都找回来,让您钓个够。’这样,鱼娃不就可以金蝉脱壳了?”

一位学生这样说。“不,”另一位学生又站了起来:“依我看,鱼娃不如用‘鱼家话’向妈妈呼救,让妈妈去请虾兵蟹将,同时让龙王兴风作浪,还愁回不了家?”文思的“泉眼”被点破了,学生一个个话语如流,为自己设想的“方案”而激动。这次作文果然写得不落俗套。

二、反思求异法。

这种方法要求学生从正向思维的反方向来思考问题,由果探因,标新立异。

比如《猎狗和老狼》这个题目,我要求学生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一篇带有劝喻意义的寓言。我给学生提供的情节是:猎狗为牧主看护羊群,十分尽力,恶狼都不敢接近。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猎狗竟乘主人不备,叼着一只羊去了老狼家。遗憾的是,从此以后,猎狗便失踪了。要求学生由果探因,揭开其中的奥秘。作文课上学生展开了热烈讨论,见仁见智,各抒己见。这次作文,不少学生写得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其中有一篇是这样写的:猎狗起初为牧主看护羊群,十分卖力,一只只恶狼流着口水,眼巴巴地盯着肥羊却不敢近前一步。一天傍晚,老狼提着两只鸡找到猎狗:“邻居,这两只鸡咱俩分享。以后如再有好吃的,俺还给您送来。”猎狗很感动:“朋友,平时俺有啥对不住您的,只管说,来日方长,不必客气。”老狼呲了呲牙:“俺知道牧主待您很好,您看护羊群他卖钱,他吃羊肉您吃骨头。俺虽然待您不好,可两只鸡还舍不得独吞呢!”“唉!听您话音,我上了主人的当了。说实在的,什么时候俺也没像样地吃过一次肉。”猎狗埋怨说。“狗兄弟,想吃肉,法子倒是有一个,不知您敢不敢?”“什么敢不敢,只要能吃上肉,皇帝老子俺也敢咬他两口。”猎狗已是气急败坏了。“肉,就在眼前,只要您能把羊叼到俺那儿去,保准您吃个够!”“这……”“咋样,您害怕了吧?还说皇帝老子您也敢……”老狼又是一激。“好!就依您。不过……您可不要骗俺啊!”第二天,猎狗真的乘主人不备,叼着一只又肥又大的羊,跑进了老狼家。老狼一声嚎叫,一群饿狼立时围上来,不由分说,连狗带羊一起给吃掉了。

历史教学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6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滔滔不绝的讲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使学生能不断地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时,不论该观点正确与否都要对其独特的思维加以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成就感。对于正确的观点给予表扬,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焕发活力;对于不正确的观点,帮助学生找出其思维过程中何处出现了问题,改正过来。

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独立个性的形成

学生的发展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差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教师提问要富有策略

学生能否进行求异思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至关重要。教师的提问要明确,具体,要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问要有开放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处理学生的答问要有包容性,并善于从平淡中看出神奇。

比如,把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改为“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就很有启发性、思考性,学生经过对比、分析认识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就对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认识更深刻了。

(二)设计开放题

历史不能重演,对于历史事实,有很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开放题,诱导学生去思考、讨论。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激发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从不敢问到敢问,从敢问到善问。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激发并鼓励让学生大胆质疑,敢向“权威”们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培养学生独立个性

(一)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历史上的人和事

历史上许多人物和事件都有定案,也有许多的人和事一直处于争议之中,还有一些事情本来似乎已经定案,但随着历史真相的彻底解密,原有定论已不复存在。

不拘泥于对历史已有的评价,提倡、鼓励学生主体介入,敢于用自己的思维重新评价。这样做不仅能强化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形成他们对历史的独立见解,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启发学生逆向思维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换一个角度思考。启发学生的逆向思维。

比如:“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但是,换个角度看,百团大战遭到日军的疯狂反扑,影响了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与生产,百团大战打破囚笼的战役目标当时是实现了, 但是新的扫荡更险恶,百团大战引起了国民党的反共浪潮。

四、培养求异思维防止学生走入误区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十分重要,但我们在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时,也要防止学生走入误区。

不能否定一切,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事实是不容置疑的,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它。只有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质疑,才能推陈出新。

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篇7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 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具有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结构”.也就是说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且要培养数学能力, 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 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精髓.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从加工的观点来看, 思维是对信息的深入加工改造并使信息重新改组和建构的过程.思维也是探索与发现性的理性认识活动, 它需要人们在探索事物的新关系和新特征时, 对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经验进行更新与改组.因此, 思维是一种高级认识过程.按思维运动的方向, 思维可分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而集中性思维也叫求同思维.它是指综合思维已有信息, 朝着同一方向, 得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根据已有的信息,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 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 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 而忽视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求异思维集数学思维品质的广阔性、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于一身, 深化拓展问题, 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在解题中, 应引导学生多个角度观察、分析,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形成创造性思维.

一、正向求异

正向求异是从问题的条件中挖掘信息, 并沿着正向思维, 将已知信息和问题以外的信息联系起来, 产生联想, 实现条件到结论的转化.

例1 已知 (x-y) 2+ (y-z) 2+ (z-x) 2= (y+z-2x) 2+ (z+x-2y) 2+ (x+y-2z) 2, 求 (xy+1) (yz+1) (zx+1) (x2+1) (y2+1) (z2+1) 的值.

分析 从已知条件直接求值, 似乎条件不够, 要对条件进行变形, 找出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将已知等式两边展开, 化简可得 (x-y) 2+ (y-z) 2+ (z-x) 2=0.即x=y=z, 故待求关系式的值为1.

例2 解方程6+6+6+6+6+6+x=x.

分析 方程看似很繁, 但可化繁为简.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递推关系x=6+x.

通过层层替代, 便可得到

6+6+6+6+6+6+x=x.

故只需解方程x=6+x即可.

不难求出x=6+x的解为x=3, 即为原方程的解.

二、构造求异

构造求异是依据问题的条件和结论, 构造、搭建一个与条件和结论相关的数学模型, 从而巧妙地解决问题.

例3 已知sinx+cosx=1, 求证sinnx+cosnx=1.

分析 本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是将已知和差化积, 求出x, 代入得证.若采用构造法更为简单快捷.

sinx+cosx=1,

∴ (sinx+cosx) 2=1, 有sinxcosx=0.

由韦达定理, 可构造方程y2-y=0, 则sinx, cosx为方程的两实根,

{sinx=1cosx=0

{sinx=0cosx=1.

于是有sinnx+cosnx=1.

三、类比求异

类比求异是指运用类比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构建新的数学模型, 解决问题.

例4 解方程组

{x+y+z=3x2+y2+z2=3x3+y3+z3=3.

分析 类比方程组

{x+y=3x2+y2=3

的解法.

∵x+y=3, ∴ (x+y) 2=9, 从中得到xy=2.

再解

{x+y=3xy=2x, y

是方程t2-3t+2=0的根,

{x=1, y=2, {x=2, y=1.

类似方程组

{x+y=3x2+y2=3

的解法,

解方程组

{x+y+z=3x2+y2+z2=3x3+y3+z3=3.

(下转11页)

参考文献

[1]蔡笑岳.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禾瑞.高等代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培养三法 篇8

佩斯泰洛奇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求异思维, 是指有创见的思维, 它能开阔学生思路, 启发学生联想, 让学生从各方面、各角度、各层次思考问题, 选择出富有创造性的异乎寻常的新构思。注意用求异思维去解决问题, 思路宽, 建立的联系广, 尽性发散, 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运用求异思维也往往能够求得不同常规的方法或结论, 就能够有创见地解决问题, 而缺乏求异思维方式, 总是墨守成规, 有时甚至连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解决。由此言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 更要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对小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进行了尝试。

一、鼓励求异

综观古今, 横观中外, 很多名人志士都鼓励求疑。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宋代的学者朱熹有句名言:“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意思是读书没有疑问的, 应当教他提出疑问;有疑问的却要他没有疑问, 到这时才算是进步。宋代学者陆九渊有言:“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意思是做学问最担心的是不能发现疑难问题, 能够发现疑难问题, 学问就会有长进。元代学者赵孟眺也说:“大凡读书, 不能无疑。读书而无所疑, 是盖于心无所得故也。”意思是一般说来, 读书不能没有疑问。读书提不出什么疑问, 大概是由于自己思想上没有什么收获的缘故。这些名言警语强调读书学习都要求疑。学习过程中, 问题的发现绝非偶然, 只有经过认真阅读思考后方能提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 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想说就说。

二、善待质疑

对于学生发现的问题, 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梳理:有些问题, 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有些问题, 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后便可得知结果;对于一些有深度的问题, 需要教师的引导方能解决。教学《飞夺泸定桥》时, 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1) 为什么飞夺泸定桥? (2) 课文时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3) 同样是军队, 文中为什么先说是“长蛇”, 而后面又把它比喻成“长龙”? (4) 文中的插图是不是画错了?该不该铺木板?这么多的问题, 在课堂上, 我及时地进行了梳理:问题 (1) 可以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2) 学生通过读书自学完成;问题 (3) (4) 可以联系实际、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读、议,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掌握。在读书、查阅资料、讨论、自悟的过程中, 学生体验到了成功, 求知的欲望愈发增强。

三、激发多思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善于思考、养成多思的习惯, 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数学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追求“一题多解”, 但是它追求的答案只有一个。而语文教学鼓励的“求异思维”与此相反。许多问题的解决, 教师不应满足于参考答案, 标准答案也不只是一个。在思维的过程中, 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可。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由习作, 要引导学生用多向思维、侧向思维方法解决、逆向思维问题,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 想一想, 还有其他什么办法。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在习作教学初期可以让学生多练习写童话故事。这样, 久而久之, 学生的思维定会开阔, 求异思维的品质也会得到提升。

求异思维集中体现了思维活动的创造性特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各种实际活动, 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 遇到问题并不局限于一个维度上的思考, 更不满足于一个得案, 而要广思多练、标新立异。求异思维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相信经过长期的训练, 定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开拓学生的思路,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摘要:求异思维, 是有创见的思维, 它能开阔学生思路, 启发学生联想, 让学生从各方面、各角度、各层次思考问题, 选择出富有创造性的异乎寻常的新构思。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 更要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求疑, 善于质疑, 激发多思、多想,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研究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篇9

一、在质疑中求异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开启求异之门的钥匙,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习惯。允许学生对教师、教材提出质疑;允许学生突发奇想, “节外生枝”, 打破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 突破原有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虚心当“听众”, 多发现学生求异思维中的合理观点, 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 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敢于求异的精神。例如, 我在讲授“血型和输血”时, 有学生问:人的血型会不会改变呢?若会改变, 输血时又应怎么办?教材虽没有讲到这方面的内容, 但我立即表扬了他这种勤于思考、大胆提问的精神, 并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查阅资料, 解决疑惑。一般来说, 健康正常人的血型终身不变, 但人的血型会因特殊的原因而变异, 病人尤为显著。例如, 慢性白血病患者有可能由原有的血型向其他血型转变, 但随着疾病的治愈, 患者又可能恢复原来的血型。如原为A型, 发病后为O型, 半年后病情缓解, 又变为A型, 这就说明人的血型会因病而变化, 并非绝对终生不变, 输血时要先验血型,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学生这种“节外生枝”的提问得到教师的鼓励、表扬, 为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了良好的思维环境。事实上, 敢于提问质疑是求异思维的起点, 是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有疑方能创新, 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因此, 教师要改变观念, 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不盲从课本, 不盲从于现在的结论, 尽量激发学生的求异热情,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求异

生物中许多概念、规律都是通过讲授新课这一环节完成的。要想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较多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除了弄懂它的来龙去脉外, 更重要的是弄清这些知识的本质联系, 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生物中的一些概念、规律, 在意义上具有相关性和同一性。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或不同方面去探讨, 则会充分发挥生物知识的横向拓宽。所谓横向拓宽, 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 创设情境, 诱发提问, 让学生各抒己见, 建立横向知识联合。不同的学生会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 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运用联想、类比、分割、移花接木、颠倒顺序、大小转化、改型换代等思维技巧, 提供各自不同的信息。教师若能根据不同的信息点拨引导, 巧妙设计疑惑点, 灵活地选择“发散点”, 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兴奋点。

例如, 在讲授“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时, 我提出一个问题:有的草原比较干旱, 为改变这种状况, 有人主张多种树, 因为树能够保持水土, 树木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降雨量;有人反对这种做法, 认为树木的蒸腾作用强烈, 会消耗大量的地下水, 导致水位降低, 进而增加旱情。你对此有什么看法?面对这个问题, 我让学生先学习课本有关知识内容, 然后引导他们把发散点放在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和植物茎、枝对保持水土的作用上, 在授课时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积极思考, 发表各自的见解。经过讨论、总结, 学生把植物对保持水土的作用集中如下四点进行发散思考: (1) 植物可以从土里吸收大量的水, 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 (2) 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 增加降水。 (3) 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 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4) 树枝中的枯枝落叶能够纳入大量的雨水, 使得雨水更多渗入地下, 补充地下水。这样, 使学生一直处于主动探索状态, 既运用了知识, 又培养了思维的广阔和多向性。

三、在新知的练习中求异

传统的教学只需按既定程序完成就行, 学生长于求同, 弱于求异, 从而迷信书本和权威, 不利于求异思维的培养。现代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 以训练为主。我认为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培养:

1. 一空多填。

常见的填空往往是唯一的答案, 如果把唯一的填空改成一空多填, 则对培养求异思维更佳。如:我们国家现在能源十分紧缺, 为解决能源问题, 可大力开发的植物能源有________。学生回答各式各样, 这样, 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2. 一问多选。

多项选择题是当今流行广泛的命题形式, 它对除了灵活、容量大、试题信度高、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宽等特点外, 最重要的是它能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多向性和灵活性。如:关于生命的起源, 下列叙述有可能正确的 ()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B.生命起源于陆地

C.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有水蒸气、氨气、沼气等

D.现在地球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

3. 同解变形。

培养求异思维 篇10

一、营造和谐课堂, 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他感到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也就是“心理安全”状态下,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教学中, 我尽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疑问或不同意见, 及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成果, 鼓励那些敢于质疑的学生。比如在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时有同学就提出疑问“既然肯定元朝统一中国的积极意义, 为什么又赞扬文天祥, 不是很矛盾吗?”我及时鼓励了学生这种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 然后进行引导:这是从不同角度来考虑的, 从中国发展的进步历史潮流来说, 元朝统一全国, 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发展, 对中国历史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 值得肯定。而赞扬文天祥抗元, 是肯定他的爱国精神和忠义。其实在历史中类似这样矛盾的问题有很多, 如何看待这样的矛盾问题呢?合作交流后我引导他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历史的判断和道德品质的判断无法混为一谈, 也不能融为一体, 更不能互相替代。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约翰·布鲁德斯曾说过:“积极性是通往求异思维的重要途径。”可见, 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定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 摸索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法。我的做法是:

1、打破思维定势, 创设求异思维的问题情境。

如在讲完了鸦片战争的史实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后, 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抛开民族感情仅用历史眼光看待鸦片战争, 它有没有给中国带来积极的一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对这一问题表现出极大兴趣, 这时我让学生自由讨论、互相质疑。在学生充分讨论后, 我则进行点拨:抛开民族感情我们必须承认带有侵略性质的鸦片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列强把西方先进技术文化带入中国, 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时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救亡图存运动的展开,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当然西方列强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相对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作用来看, 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通过这样的训练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及历史问题质疑, 逆向或多向思维, 从而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品质, 令其学习方式获得质的转变。

2、创设讲坛, 进行专题讲座。

比如我在讲完抗日战争一章内容后, 以“近五年来关于抗日战争研究的学术动态”为题目举办一个专题讲座。我也曾发挥学生的特长开办学生讲坛, 分享他们的历史感悟, 如学生曾精彩讲述“我眼中的刘邦”“谈项羽”“我看和珅”“珍珠港事件”等内容, 其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启迪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摆脱中学历史教材的“一家之言”的束缚。

3、专题辩论。

教学中我善于把历史学术界研究的新观点引入课堂, 启发学生质疑、辩论, 提出新颖独特的看法。例如, 在讲述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时, 教参的观点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但是史学界有争议, 有学者提出是中共思想宣传的结果, 有学者提出时是蒋介石发展势力与消弱东北军势力的矛盾的结果, 与张学良在蒋介石心中地位的下降有关, 也有学者提出是出于爱国主义的原因。在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介绍这些观点, 之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认领四种观点, 充分查找资料准备, 选一节课进行辩论, 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我则发挥主导作用, 适时点拨, 纠正学生的欠妥看法。整个辩论过程热烈异常, 学生热情高涨, 各抒己见, 有效促进了他们求异思维的发展。

三、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 善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求异思维能力的产生和发展, 是以已知的知识信息为前提条件的。学生如果没有比较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他们的历史求异思维能力便无从谈起。因此, 一定首先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 同时注意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 培养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以便为求异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讲授《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时, 涉及到“改革开放后对台方针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问题, 我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一知识点, 而是从教材中挖掘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有人认为我们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了应该武力统一台湾, 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 各抒己见。有的同学从国内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照顾民族感情和民意等角度出发, 认为和平统一的科学性。另一部分同学从伸张正义, 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历史上也有过打败美国的先例等角度认为武力解决合理。我对于这两种观点不急于肯定或否定, 而是进一步点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哪一方的观点更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呢?”同学们继续讨论, 最后达成共识:分析问题时不能忽略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 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和趋势的, 通过这种教学,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遵循历史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训练, 学生掌握了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应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考察,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 从而使学生的历史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科学性, 还有可操作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 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我们教师教学的水平直接相关。因此, 我们教师在进行求异思维教学的过程中, 要起到表率和典范作用,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增加知识深度, 拓宽知识宽度,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样要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指导, 依照求异思维教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进行, 定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创新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 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历史教学中培养求异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上一篇:第三人利益下一篇:造价跟踪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