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

2024-05-27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精选十篇)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 篇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与高校其它通识课和专业课教学工作相比, 有其自身特点, 主要表现为:①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导向性。②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③突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④高度的知行合一性。⑤明显的抽象性和内隐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诸如目标评价法、总结评价法、过程评价法、标准评价法、传统评价法、统一评价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工作现状及突出问题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工作, 总体上讲成绩与问题并存, 当然成绩是主要的, 但问题也不可忽视。限于篇幅缘故, 本文着重就评价主体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做些介绍和分析。

1. 学生评价法。

首先, 必须充分肯定学生评价是整个评价主体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学生整个学期全程体验教师的教学工作, 可以全面了解教师常态下的教学态度、敬业精神、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特色和实际效果,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亲身参加者和直接受益人, 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最有发言权, 覆盖所有授课教师, 起到了普查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其次, 也必须正视目前学生评教中不可避免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实事求是地说, 学生虽然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加者和受益者, 是最有发言权的群体。第一, 从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看。由于某些因素,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遭受冷遇, 已是不争事实。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重智育轻德育, 重专业理论技术学习轻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第二, 从当代大学生对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喜欢度看。据调查了解, 不仅当今确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怎么看好思政理论课学习, 就是感兴趣的同学对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喜欢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 基础课和纲要课的喜欢度, 远远超过原理课、概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既然如此, 那么, 思政课内部不同课程, 搞同一标准裁量, 也可能有失公允。第三, 从当代大学生对不同年龄、性别、气质、风度等任课教师的偏爱度看。不少学生评教有点凭感觉、感性, 大多喜欢年轻、帅气、漂亮、开放、外向、风趣幽默、性情中人的教师, 而对年龄偏大、为人又较为严谨传统的老教师的欢迎度就差远了。这个带有普遍性的事实给人们以启示:学校领导、教务部门乃至普通教职员工在看待学生评教结果时, 需要正视并考虑这一微妙现象, 从而能给有关教师较为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价。第四, 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差异对评价的影响看。由于扩招, 大学生综合素质多少有点参差不齐。素质较低的学生网上评教时, 随意性、情绪化倾向较严重。第五, 从不同教学班所给分值高低不一样看。第六, 从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竞争对手看。上述情况表明, 一方面, 学生评教非常重要, 必不可少, 那种借口学生评教不客观、有弊端, 从而全盘否定学生评教的论调是完全错误的;另一方面, 学生评教也的确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应引起重视, 那种只搞单一学生评教, 特别是实行一票否决制 (即完全采用学生网上评教数据来决定教师命运、优劣) 的, 的确也不可取。

2. 领导评价法。

学校领导特别是主管领导考察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但因为领导很少参与具体的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缺乏深度了解和整体把握, 评价只能够依据教师取得的既有成绩及个人主观印象进行, 不可避免具有片面性。如果碰上某些素质不怎么的领导, 更有可能出现借机公报私仇, 实施打击报复, 从而造成“冤假错案”。

3. 督导 (专家) 评价法。

教学督导员基本上都是教学骨干和专家。学校督导室通过随堂听课和日常检查, 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具有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 但缺少全面性和专业性。

4. 同行评价法。

同行评价法有利于同行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有利于教师和教师、领导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同时对本部门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也易于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但目前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评价结果不客观, 没有区分度。造成的原因有二:一是系部内部互评, 大都手下留情, 愿作好好先生;二是院系之间互评, 鉴于情况不甚明了, 只能凭印象随便评。

5. 教师自评法。

教师自评能够让教师通过对本人教学过程的回顾与总结, 一分为二看待自己。总结成绩, 发扬光大, 继续努力;发现问题, 找出不足, 自省自警自纠。不过, 现实生活中走向极端的不少, 要么为了表示谦虚, 过分自贬, 给自己打低分;要么为了荣誉和利益, 过度拔高, 给自己打高分。

6. 其他还有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法、用人单位评价法和社会大众评价法。

这三者最适用于宏观和长期久远性的评价上, 但在学期或学年的评价中不好操作。

综上所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主体众多, 都必不可少, 他们都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 发挥各自功能和作用。同时, 任何一种评价主体也有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只有实施综合性主体评价, 方可趋利避害, 扬长避短。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工作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现状与问题, 本文仅从学生、同行、督导三个评价主体角度, 谈点看法。

1. 建立合理的学生评教机制。

要充分利用和切实抓好网上全员学生评教, 事前要有动员, 事中要有指导, 时后要有总结, 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2. 建立科学的同行评价机制。

首先, 必须制定和完善同行评价的科学标准。为此, 需要广泛宣传, 全员参与, 提高每个教师的认识;上下互动, 反复研讨, 不断修改完善。其次, 必须严密合理科学组织实施。

3. 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员作用。

要建立一支由校督导室和院系督导组两级组成、并涵盖全校所有学科专业的督导队伍。总之, 为了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这一复杂难操作的系统工程, 从评价主体层面讲, 需要在科学评价理念指导下, 建立健全包括学生、教师、专家 (督导) 、领导、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大众、用人单位在内的多元测评主体体系, 并充分发挥这些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大量分析论证和试点经验基础上, 确定一个比较合理可行的量化比例, 最后由教务部门和督导专家进行综合考量评定。我们认为在学期或学年评价时, 各评价主体打分所占比例, 一般来说, 学生评价50%, 同行评价10%, 领导评价5%, 自我评价5%, 督导评价 (含校系两级) 评价30%, 较为适宜。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及其效果评价的特殊性, 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诸主体特别是学生评教现状,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做好此项工作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学生评教,对策

参考文献

[1]赵飞.大学生德育课兴趣现状透视——基于广东八所高校的调查数据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09, (13) .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 篇2

我校与天水师范学院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政教系有着长期的教育实习合作关系,为该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双方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实习新形式,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预定任务的前提下,实现了互惠互利。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约定了责、权、利及合作期限,拟定建设规划,制定相关文件,形成了明晰而长效的合作机制,保证了合作的规范有序进行,预防了误解和矛盾的产生。

二、我校充分利用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基地专项资金支持,并自筹资金,为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提供居住、就餐、办公、试讲的条件和场所,确保了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

三、天水师范学院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与我校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加强教育实习的改革与研究,制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大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操作规程,形成了健全的教育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每届学生教育实习结束后,都要征求我校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的调查、评价与分析工作,将反馈信息作为其教学和管理改革的参考依据,每届学生教育实习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四、为将教育实习对我校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政教系每次借教育实习之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师都要面向我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举办有关本学科改革和发展前沿动态方面的讲座,开拓了我校教师的视野。同时,与我校教师就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深入座谈交流,并指导教师撰写教研论文,共同申报关于教育实习改革方面的研究课题,并已获准立项。目前我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科研意识较之以前明显增强,多次在县、市级论文比赛中获奖;教学方法趋于灵活新颖,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思想政治课会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我们切实感受到,是教育实习给我们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动力,使我们足不出校

便获得了学习进修的机会。教育实习已由以前的中小学单向奉献和付出,变成了目前的互利共赢,深受我校师生欢迎。

五、天水师范学院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政教系不断丰富教育实习内涵,力求实现最大综合效益。每届学生教育实习时,都有新分配教师随队见习。他们既协助带队教师日常管理,又观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了解中学生学习情况及思想状况。由于这些新教师真切地看到了社会所需求的人才规格,明白了服务对象的现状,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有针对性。作为基层用人单位,我们对这种锻炼高校师资的方法非常肯定和推崇,认为有利于强化师范院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缩短新教师的成熟周期,更快适应将来的职业要求。

六、天水师范学院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政教系重视汲取中学优秀思想政治课师资的实践经验,每年定期邀请我校有关教师为即将参与教育实习的学生示范教学,介绍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现状及趋势,增强了校内学习效果,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时较之其他专业学生,发展全面,适应能力强,进步快。

总之,在与天水师范学院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政教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合作中,我们既履行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同时也从中受益。这种合作模式对摆脱目前师范院校教育实习难的困境是大胆有益的尝试,有较大的推广价值。我们将以此为基础,密切合作,共同探索,为继续完善教育实习模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成县第四中学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 篇3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是构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对贯彻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精神,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充分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价值取向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又在评价的目标、原则、机制、主体、路径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参与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优化策略;意识形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当前,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及其效果非常重视,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评价褒贬不一,都在深入考量教学效果及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探索改进与优化的策略。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依然存在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评价过程管理主义色彩浓厚、评价标准存在重绩效轻过程倾向、评价目的缺乏正确导向性等问题。笔者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目标、原则、机制、主体、路径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参与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价值取向

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的深刻反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最根本的体现,就是通过课程让大学生接受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将其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并自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规范标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中的影响程度进行系统检测与考核,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其教学效果评价的价值取向必须遵循以下三个方面。

(一)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政策指向

党中央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定位、建设目标、授课预期等明确提出指导意见,特别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指出“力争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作为政治性与学术性有机统一的课程,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政策根据和目标指向,也是其肩负的重要使命与职责所在。

(二)兼具双重课程属性的内在反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具有公共基础理论和学科专业的“知识性”,还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也就是“政治性”)。认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兼具的双重属性,是明晰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前提。作为“公共基础课”,相对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缺乏内在的吸引力,特别是课程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容易给学生造成“不学也能会”的错觉。正因为与现实联系紧密,所以本质和现象、理论形态和实际生活的差别和矛盾就表现得特别突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程中能够学到多少知识,不仅涉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而且关系到课程教育的教学效果及评价。

(三)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渠道。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要求,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学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的需要,是针对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提出来的,是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协调发展,从而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和科学成才。上述内容,既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立足点与课程目标,又从根本上提出了强化教学效果及评价的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学效果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已成为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虽然许多高校通过座谈、访谈、现场听课、问卷调查等方式,在综合考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调查研究的角度进行科学审视,笔者仍然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评价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

科学合理的指标设计是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前提,指标的制定是否科学、客观、可行,直接关系到评价工作的成败。从整体上而言,因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特点,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尚不规范、缺乏科学性,特别是多数指标较为笼统、抽象、层次不清,在评分上容易造成偏差,得出的结果易受评价者主观感受的影响。因此,评价指标的内涵必须清晰,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就无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二)评价过程管理主义色彩浓厚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通常采用自上而下、行政命令式的评价方式。组织实施评价的参与者多由教学管理者和非课程教学人员组成,评价过程中管理主义倾向明显,秉持的评价标准较难统一,评价结果往往既缺乏可比性,又缺乏可信度。加之目前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过程还存在走过场、打人情分的现象,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就会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和结果的可靠性,这类评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评价标准存在重绩效轻过程的倾向

教学效果受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应仅局限于某个特定方面,而应是对教学全过程的整体性评价。从现实而言,当前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科研成果、考试成绩优秀率、社会实践活动获奖等显性因素,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师资素质、实践环节、教学管理、学科建设等隐性因素则重视不够。这种状况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全面、不准确、不系统,很难通过教学评价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四)评价目的缺乏正确的导向性

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教师在认识自身不足、找到差距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而不是对教师进行“评优”和“表彰”这样仅停留在浅层的表面意义。然而,目前许多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评价等同于评“等级”,只注重了评价的激励性而缺乏评价的导向性,使得评价对教学活动本身的改善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现行评价机制不利于教师的长远发展,无法有效激发教师教学的活力和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真正将评估的导向性作用发挥出来。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优化途径

教学活动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又存在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对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既要遵循教学的实践性,还要遵循教育的思想性。所以,必须从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努力改进与优化教学效果评价,加强评价的公正性、合理性及发展性,不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殊功能,真正让教学评价成为教学改革的驱动力。

(一)把握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内涵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进行评价,需要以对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深浅程度和客观效果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特别要在教学内容、教学影响、教学时效等方面,努力达到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宏观理论释疑与微观生活指导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主要是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教师对所教内容实效的基本内涵必须有科学的研判和清醒的认识,在充分掌握宏观理论和微观授课技巧的前提下,将理论内化为学生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头脑中扎根,以产生持久性的影响。

(二)遵循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原则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必须确立并遵循整体性、导向性、客观性、可行性原则。整体性就是评价既要面向教学的全过程,又要兼顾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特别是界定清楚各环节的边界线,在内容上不能相互重叠交叉。导向性就是课程的观点必须正确、导向鲜明,切实将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学生自觉的价值遵循。客观性就是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实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统一。可行性就是评价既要讲求科学性,又要突出可操作性,各项评价要用可操作性的语言加以界定,以便于评估。

(三)完善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考虑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要对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能力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同时,要充分考虑能否惠及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采用广视角、多脉络的“综合性设计标准”,即综合运用关联因素标准、问题解决标准、教学要求标准等多重考量,把这些设计标准中的优点加以吸收和放大,并尽量减少或避免各种设计标准中的局限与不足,以保证评价工作的有效性。

(四)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参与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效果评价,方法探讨

引言

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蓝图,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统领作用, 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思维, 持续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凝聚人心、聚集力量的作用, 如何能贴近实际、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是进行情感沟通, 进而影响认识的过程 , 是一门晓 之以理动 之以情的 感情“必 修课”, 要想把这门必修课上的深入、细致、灵活、主动, 近年来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就是不断完善、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落实与效果评价机制。

1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价机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价机制, 是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者管理、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价机制, 可利于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人员的纵向交流和沟通, 及时了解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 对于增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将无形思想的引导具化为有形的管理活动, 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变为“实”, 由“软管理”变“硬指标”, 显像地反映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业绩水平和业务能力, 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管理和队伍建设更有据可依、更有影响力和凝聚力。

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价机制的实践

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落实与效果评价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效果评价的实施可有效督促责任的积极落实。效果评价是手段, 责任落实是目标, 完善的效果评价机制, 对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责任的落实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1 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得到不断创新

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价机制, 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以某大型企业集团为例, 该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落实与效果评价机制的具体推动方面, 做了许多有益尝试:构建“五位一体”工作法, 并深入推行;拓宽“建网”覆盖面, 重视日常舆论信息监测, 将思想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反馈进行精细化管理, 使思想政治工作明白清楚, 增加可操作性, 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起来有方向、有劲头;落实“一岗双责”制, 按照“六必谈、六必访”的工作要求进行工作, 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纳入工作的重点范畴, 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群众实际问题相结合, 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落地。

2.2 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更为多样

为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统领作用, 要以和谐企业创建为平台, 积极创新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方式, 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更为多样。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不仅对该公司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 也拓展了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落实与效果评价机制的新思路、新方法。尝试利用新媒体, 开通微博、微信、网络论坛、聊天室等灵活方便的网络信息平台, 加强各个层级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确立企业的经营之道, 培养企业精神, 塑造企业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 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

一是强化政工人员的责任心。党群部门要发挥业务优势,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借助包队、宣讲等途径到基层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 并紧紧围绕矿井的实际状况, 因势利导, 把形势讲明, 把任务讲清, 把道理说透, 引导职工树立矿山发展是职工受益的前提和保障的思想观念。二是职工对发展愿景的认知度提高。以责任落实和效果评价为抓手, 持续不断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见微知著, 睹影知竿, 公司职工普遍认同企业精神, 能够深刻理解战略目标, 并以实际行动忠实践行。无论是遇到何种困难, 广大职工都能关心企业, 顾全大局, 以较强的工作责任感, 积极投身到艰苦的工作中去。三是破解发展难题的信心更足。各级政工人员尽心尽责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各业务部门以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考核, 形成了有安排、有落实、有评价、有督察的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有明显提升, 广大职工队伍的工作执行力大大提高。

3 抓好责任落实和效果评价要注意的问题

1) 避免“形式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点多、面广、涉及范围大, 必须在责任落实与效果评价机制上多动心、勤动脑、敢动手, 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落实到位。2) 避免“生搬硬套”。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过程是非常灵活多样的, 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摸清企情、群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生搬硬套别的办法就会适得其反。3) 注重追踪反馈。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及时、准确、持续收集职工思想信息并进行合理解决, 对已经发生的职工思想问题, 要组织多部门联合协调解决, 共同关注思想政治工作的后续进展情况, 长期跟踪, 并及时反馈信息, 使职工顺心舒心同心, 才能从根本上调动职工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这也是责任落实与效果评价机制的根本所在。4) 注重对比观察。责任需要落实, 效果需要评价,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对比和观察, 这样才会有助于在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过程中发现不足, 找到差距, 为进一步建立完善责任落实与效果评价机制提供可靠依据,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5) 注重过程分析。责任落实与效果评价机制, 需从员工的思想变化入手进行分析, 以此掌握职工思想上的主流意识,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 不能疲于应付, 仅仅把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表面, 这样永远无法掌握员工思想变化的规律, 更不可能对员工思想状况做出全面的、准确的评价。6) 积极融入重点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落实与效果评价机制的建立, 必须围绕企业安全、稳定、效益等重点工作开展才有生命力, 才能更上层次, 更可持续, 才能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4 结语

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及效果评价 篇5

城前镇尚河卫生院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工作布置,积极组织居民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现就一年来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健康管理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了健康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年工作计划,此项工作由副院主管长,专干负责组织、宣传。成立了卫生监督员队伍,为辖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健教宣传

1、加大硬件力度,今年以来,我们卫生院对辖区的健教工作加大了宣传力度,做到每月更换一次宣传栏,并不定期穿插时事性的宣传知识,制作横幅及宣传标语二十多条,设立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员,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2000多份。

2、广泛开展禁烟宣传,辖区内各公共场所和单位办公室、楼道都贴有禁烟标志,健教小组成员上门对居民进行禁烟、禁毒宣传,并发放有关资料1000多份。

3、卫生院为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保健知识,设立了健康保健知识免费检测及咨询台。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定期对辖区内的孕产妇进行5次以上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确保妇女的健康生活,检

查合格率达到98%,较好的保护了妇女们的身心健康。同时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对老年居民进行免费身体检查,及婴幼儿的各种预防接种工作。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居民的健康意识及身体意识明显增强,卫生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四、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年来在辖区居民中普及卫生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化、大众化和规范化。辖区居民遵循居民行为规划和准则,卫生院针对重点人群设立健康资料档案,组织人员到各村进行免费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全年发放健康知识资料2000份,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健康意识,在单位和辖区内积极开展禁烟控烟及抵制毒品活动。通过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我们测试并统计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2012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4%,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90%。控烟率下降了1.9℅

今年的健教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观念,不断努力,扎实抓好健教工作,为广大社区居民群众健康生活作出新的贡献。

城前镇尚河卫生院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 篇6

【关键字】案例教学 政治教育 初中 策略

前言

在新课改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初中政治教育的水平,就要打破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理念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进案例教学的模式。利用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既能破除传统的说教模式课堂,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力。减少生活与理论的差距,提高案例教学在政治课堂上教学效益。

一、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采取的是说教模式的课堂,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被抹杀,学生轮为抄笔记的机器,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激发,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中调不起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所以改变教学方法迫在眉睫[1]。

(二)教学效果不理想

政治课堂本来就比较枯燥,带有说教性,然而教师采取的又是乏味的教学模式,无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政治课中的内容不够了解,学生的綜合能力达不到教学水平,所以政治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教学中的案例选取

在政治初中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是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在选择案例是需要注意什么呢?一是与时代同步,案例要跟紧时代的步伐,政治的知识与案例都需要具备实效性,尽量避免选择过时的老案例。二是案例选择时,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要与教学内容贴近,使课堂教学进行时案例更贴近教材主题[2]。例如,在初中政治教育课本中的诚信这一课,可以利用现在相关的名人成功的案例,同时也可以采用故事的方式,但是内容一定要结合教学知识的相关内容,不能脱离教材内容,不然会误导学生,导致课堂教学无法进行。

(二)呈现案例

案例是各种各样的,可以是视频教材、文字教材、现场表演、音频等方面。同时带给学生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的教学中,多数案例是采用文字进行呈现,第一是便捷;第二是符合当前教育模式。同时还可以采用其他模式,例如多媒体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模式,通过音频呈现材料,给学生一种视觉效果,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发现问题,

(三)建立讨论组织

在案例的呈现后,就要进入最主要的环节——讨论环节,这时候学生就需要充分的时间来相互讨论,自由发挥。教师可以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和给出相关材料,让小组成员自主分析。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加深和巩固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

(四)总结

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总结都会放在课堂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不仅是对学生小组讨论的总结同时还是对整节课做一个总结。教师通过学生讨论的结果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进行点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等。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对初中政治教学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不断的改善和发展,通过教育工作不断研究和发现,案例教学一定会越来越更好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记忆,同时在初中政治课改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园,2014(05):137-138.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 篇7

1. 实施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

教学过程主要是按一定的认识(即学习)任务和内容,依据认识的规律和学生认识特点,而组织进行的逐步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活动过程。[1]教与学历来是互动的,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可以直接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受相应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知识、技能,从而引导学生在能力、素质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否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授课不仅是知识和信息的传递过程,还是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交流过程。要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实施教学效果评价,只有这样,才符合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才能最终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服务的有力措施。

2. 实施教学效果评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保证。

高等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大学生沿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健康成长的精神动力,也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而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评价调控机制则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从宏观上讲,科学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估,可以及时地了解高校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和文化目标的实现程度,正确判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条件、教学水平、教学效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从微观上说,科学的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对于切实掌握教师履行职责的状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实施教学效果评价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动力。

首先,教学效果评价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的改革。现在的教材内容越来越多,如何精选教学内容,减少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不必要的重复,构建主题明确、内容精炼、层次清晰的教学体系,必须努力在教学内容改革上下功夫。其次,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改革,从单一向灵活多样转变,不仅教师要教活,学生也要学活,用启发式教学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小组讨论、辩论,座谈等,分析国内外的热点、疑点和重点问题,提升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求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一本教材,一本讲稿,一支粉笔的传统手段,要跟上现代教学手段更新的步伐,制作教学课件,实施多媒体教学,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交流,让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思想文化占领这块特殊阵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全面规范,主观印象影响较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相统一的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系统的工程,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多为全校统一的一个标准,较少考虑学科和专业特点,这样的标准虽然具有规范统一、操作简便、容易比较的优点,但存在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评价标准的单一会导致各学科各专业以评价的条框为导向,而忽略实际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仅凭感觉和印象打分的现象,从而使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大打折扣。但如果不同的专业都制定不同的标准,则工作量加大,难度也大,评价过程会变得极为复杂,结果也较难以进行比较。[2]因而,筛选出教学工作中具有共性的内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各专业既能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又不抹杀其专业特点成为必须。

2. 评价思路不同,评价结果难以界定。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评价教学质量的目的正在于找出这些影响因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评价机构不同、思路不同,评价结果也出现极大差异。传统教学质量评价过分强调其鉴定作用,过于看重数据,有些学校甚至用数字“算出”优秀教师,“算出”优质课程,“算出”学生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在实际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因素有许多,如教师的人格、教师的情感投入、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等,这些都是无法用准确的数字加以衡量的。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对学生评议,对于严格要求他们的教师学生通常给分低,反而对学生放松要求的教师分却很高,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也使教师对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认同,使得教学质量评价流于形式,既不客观也不真实。同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自我反思与评价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面,但教师面对自我评价的要求往往不是直接地反思、剖析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自我评价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3. 评价手段单一,评价效果缺乏科学性。

教学质量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但在实际操作时,一般都只注重检查与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评价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这反映出对评价目的的认识是不够充分和全面的。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和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是通过充分调研、反复斟酌、广泛协商制定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有助于各级领导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理清办学思路,更加重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但是,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中,忽略评估的导向、诊断、激励、调节、改进等功能,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不能采用多形式的评价手段,将会严重制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应对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是评估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许多指标内容和技术要求,在面对以往教学效果评价中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1. 要建立合理的学生评教机制。

包括学生信息员反馈的教学质量信息,以及学期结束后学生对教师教学各方面用量表打分的形式所进行的评价。前一种对教师课堂教学状况的反映一般比较宽泛,也比较模糊,其结果对教师的影响也不太明显;后一种评价则是对全体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各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评价结果和同期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一起,对教师的晋级、提职、津贴、评优等方面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最有发言权,虽然在评价中也不乏弊端,但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责任心,让他们能够客观地反映出评价结果。

2. 建立科学的同行听课机制。

同行听课一般是由系(部)或教研室组织领导及同事以随机听课的方式,评价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这种方式有利于同行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也有利于领导和一般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对于本单位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易于集中解决。对于少数问题比较严重的教师,学院先行做工作,同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寻求解决的方法。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以便教师知晓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3. 充分发挥学校督导员作用,学校相关部门定期检查。

目前督导组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评价,意见定期汇总到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督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督导员许多都是聘请的退休老教师,他们在对教学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应注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学校相关部门在学期初、中、末期,对教师教学各环节的准备和进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其中包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到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并对少数优秀教师提出表扬,对问题比较严重的教师提出改正意见。这项工作有利于督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待教学各个环节,并因为由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直接负责实施,在各类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中是做得比较完备的一种[4]。

4. 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使广大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其结果的反馈有一个深入正确的认识。

广大教师主动接受评估,不断从中找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部门领导全面了解本部门教师的整体水平及教学效果,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院领导及职能部门则可全面掌握全院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从而做出相应的宏观决策,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形成评价—反馈—改进—提高—再评价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杨秀军.论课程教学质量的学生评价机制[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12) :15-16.

[2]张典兵.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 2006, (02) :126-128.

[3]张智荣, 栾卓申.构建教学工作评价的长效工作机制[J].内蒙古经济学报, 2005, (06) :4-5.

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篇8

上城区疾控中心本着“重心下沉, 关口前移”的方针, 从2002年伊始, 开展健康教育讲师团进社区活动多年, 为了解活动效果, 笔者对一些“健康讲座”前后居民知识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杭州市上城区6个街道54个社区范围内的“健康讲座”受众。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按照完全随机抽样原则, 从杭州市上城区6个街道54个社区范围内分不同时间随机抽取不同人数的10种不同健康知识内容的讲座, 共涉及253位居民。

1.2.2 调查方法

根据不同讲座内容设计通俗易懂的单选或是非判断题8~10题, 在讲座前及讲座后对同样试卷内容进行测试, 之后进行评分, 再将评分进行前后比较分析。

1.2.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上城区健康教育讲座对象基本情况

现场参与居民中, 男性占45.45%, 女性占54.55%;年龄51岁及以上人群占52.96%;初中及以下及大专/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各占44.66%及35.97%;职业以干部职员及离退休人员占大多数, 分别为35.57%及39.92% (表1) 。

2.2 讲座前后上城区居民健康知识水平比较

对涉及的相关讲课内容的课前及课后卷506份进行了评分, 共涉及10个方面的讲课内容, 所有讲课内容的课后平均分均高于课前, 且课后总的平均分高于课前11.95分, 课后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均较课前要高 (P均<0.05, 表2) 。

3 讨论

鉴于社区健康讲座的参与者多数为中老年人, 近年来为普及受众面, 保证讲座效果, 在组织过程中, 要求各相关街道社区及医疗机构积极配合, 针对不同讲课内容组织相应的听众, 幷适时安排有关讲座走进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市场、工地等, 真正努力做到听有所需, 讲有所用, 使讲者听者形成良性互动, 以进一步使健康知识深入百姓内心, 并能够促成百姓健康行为。

在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共同参与的情况下, 健康讲座应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手机短信、微博、微信、宣传折页、小册子、画板、海报等传播手段结合, 不失时机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有研究表明居民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 城市主要是报纸、杂志、书籍, 其次是电视、网络、广播[2]。另有报道提出, 健康知识获取方式头三位依次为:电视、报刊书籍、广播;听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知识讲座的仅占调查人数的15.2%[3]。可见健康讲座的普及性还亟待提高, 特别是因人而异地选择健康讲座的内容及提高讲座者的演讲水平都显得相当关键。通过调查发现, 涉及10个方面内容的健康讲座, 居民听后均有较好效果。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与评价方面, 受访者参与相关活动后的获益率相对较高, 但长期参与率较低, 反映出目前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关活动的吸引力与感召力有待提升[4]。以健康问题为核心其实就是切中要害, 让社区居民带着解决问题来接受健康教育, 能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将社区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分类, 根据问题特征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5]。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使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钟珊, 季晓辉.我国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 2010, 26 (1) :57-59.

[2]郭俊香, 陈卫建, 沈益妹, 等.浙北地区城乡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 (7) :504-506.

[3]石海, 刘嘉柱, 曾健.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估与工作反思[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8) :105-106.

[4]叶红, 陈伯铃, 顾碧, 等.2011年上海市崇明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 (9) :43-45.

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篇9

目前, EEP效果评价在研究方法设计上存在很大的缺陷[3]。如在以往的研究中, 事后评价占主导地位, 缺乏前测与后测的比较;没有设置对照组, 缺乏对比研究;研究的时间跨度小, 导致纵向研究数据的缺失等。因此, 有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EEP效果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探索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如何选择目标群体?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被试该如何分配?如何控制实验条件, 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这些都是探索的重点, 也是实证研究的关键, 决定了EEP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一、EEP效果评价方法实例分析

在创业教育效果评价研究中, 根据选择目标群体的准确程度, 可以将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没有设置对照组;二是设置了对照组, 但对照组中被试选择不当;三是随机分组和配对试验。三类方法的有效性分析如下。

1. 无对照组

大部分调查研究和其他非实验方法, 都没有设置对照组, 研究者仅仅通过对接受过创业教育的目标群体进行前测与后测, 分析其在创业态度、创业感知或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从而得出评价结果。

如在Dutta等人[4]的研究中, 通过对美国某重点大学中接受过创业教育的校友进行实地调查, 研究专业化、多样化的创业教育对参与者“创业可能性”和“财富积累量”的影响;Matlay[1]对一群立志成为企业家, 承诺将来要创业, 并接受过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访谈, 研究EEP对“创业感知”“创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影响;Fayolle等[5]对法国工程学院选修了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短期创业教育培训, 研究培训前后其“创业意向”和“感知行为”的变化。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以上研究的共性是, 没有设置对照组, 这势必导致“归因”的困难。首先, 在这三个研究中, 参与者自愿选修创业教育课程, 会存在“自我选择效应”。“自我选择效应”是指, 个体自己选择进入群体, 使得群体之间产生了差异。在接受创业教育前, 自愿选修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在创业兴趣、创业信心、创业知识以及技能等方面, 超过了平均水平, 其最终的创业绩效很可能是由本身的创业特征产生, 而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创业教育;其次, Dutta和Matlay的研究分别持续了21、10年, 在此期间, 除创业教育外的其他因素, 可能会影响参与者的创业绩效, 由于没有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这些额外影响不能被剔除。

总之, 由于“自我选择效应”和跨时期其他因素的影响, 无对照组的研究设计使结果无法正确地归因于创业教育, EEP效果评估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2. 对照组中被试选择不当

在EEP效果评价的实验研究中, 被试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 一组为对照组。实验时, 实验组被试接受创业教育培训, 对照组仅作为参照, 不对其进行任何与创业有关的干预;实验后, 将两组被试的创业绩效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创业教育的影响。在实验研究中, 虽然设置了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但是, 如果对照组中被试选择不当, 同样会影响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如在Lee等人[6]的实验中, 选取来自美、韩两国两所大学的学生作为被试, 分析创业教育在不同创业文化背景下的影响差异;Menzies[7]设计实验, 对一群从加拿大某高校毕业的学生进行研究, 调查其职业生涯、创业经历、所有财产和绩效, 以及对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具体实验设计情况如表2所示。

在这两个实验中, 虽然都设置了对照组, 但其被试的选择并不合理。在Lee等人的研究中, 两组被试既没有进行匹配, 也没有进行前测, 因此, 被试本身的创业兴趣、知识和能力等方面, 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在Menzies等人的研究中, 实验组被试自主选修创业教育课程, 被试自我选择进入实验组, 会导致两组被试本身的创业特征存在差异, 此时, 实验结果无法严格地归因于实验条件 (是否接受创业教育) , 研究结论的内部效度低。

3. 随机分组实验和配对实验

随机分组实验, 是将所有报名参加创业教育的学生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参加培训, 另一组不参加培训。大部分的评价研究, 都是非随机地将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 这种非随机的分配产生了许多系统性问题, 如被试存在未观察到的异质性, “自我选择”和实验员的选择偏见等[8]。而随机分组实验, 排除了被试“自我选择”以及实验员“选择偏见”等因素对分组的影响, 从而保证了两组被试在实验前其相关的创业特征无显著性差异。因此, 是否将被试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 成为评判一个研究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9]。

配对实验, 是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并且实验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在对照组中都有另一位学生与之配对, 对照组被试除了没有接受创业教育外, 其他与创业有关的特征都与实验组被试相匹配。如, Oosterbeek等[10]使用倍差法, 对SMC (student mini-company) 项目效果进行研究, 分析SMC对大学生创业技能和动机的影响。其中“倍差法”是指, 将培训前后比较与配对相结合, 计算实验组在接受训练前后相关创业绩效的平均差异, 减去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段产生的平均差异, 从而推断出SMC项目的效果;另外, Charney[11]设计了一个配对实验, 对“柏杰创业教育项目”进行评价, 研究该项目对学生的创业绩效以及课程发展的影响。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在Oosterbeek等人的研究中, 使用倍差法对实验进行前后测。在两个不同的校区中, 将选出的样本进行配对, 保证了除有无接受创业教育外, 其他创业相关特征无显著性差异, 保证了对项目影响的公正评价 (无偏估计) ;Charney等人设计的实验中, 对两组被试与创业有关的社会经济特征进行配对, 通过控制这些个体特征, 有利于研究创业教育的边际效应。

二、探索有效的研究方法

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可知, 由于存在“自我选择效应”、跨时期开放环境下其他因素, 以及创业教育“时滞效应”的影响[12], 只有通过严密的实验设计, 准确地选择被试, 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 才能发现EEP的真实效果。

1.“自我选择效应”

当个体自己可以选择进入群体时, 由于“自我选择效应”, 使得在实验前, 不同群体之间本身就存在差异。当给这些群体设定不同干预时, 所产生结果之间的差异, 很难判断是因干预不同所致, 还是群体间本身的差异所致。这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会导致决定因果关系的困难。

在具体的EEP效果评价研究中, 如果实验组中的被试自己选修创业课程或者决定参与EEP, 而对照组中的被试没有选择参与相关的创业教育活动, 被试的自我选择会使EEP的效果不能准确地归因于创业教育, 从而导致研究结论无效。这不仅会曲解EEP的真实效果, 而且会抑制今后EEP的发展。因此, 在实验设计时, 必须准确选择对照组, 才能有效地排除“自我选择效应”对研究结构的影响。

2.“跨时期、开放环境, 其他因素的影响”

参加过EEP的创业者, 是在一个开放环境下创办他们的企业的, 社会、经济、政治等其他因素会对其创业绩效产生影响。如金融危机会抑制他们的创业行为;若国家加大对创业的支持力度, 则会加快其创业步伐, 并获得较高的创业绩效。在那些研究对象为只有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的研究中, 这些影响是无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排除的。

解决这类问题, 首先要考虑设置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 实验组与对照组处于完全相同的环境中, 同时受到跨时期开放环境下其他因素的影响, 两组被试的最终创业绩效的差异排除了这类因素的影响。其次, 要在实验开始时, 对被试进行随机分组或者配对, 排除被试之间本身存在与创业有关的个体特征差异。随机分组实验或配对实验能使研究结果不受实验所控制的其他条件的影响, 从而形成正确的归因。

3.“时滞效应”

创业教育存在一个统计学规律——“时滞效应”, 即指学生接受创业培训项目后, 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才会真正实施创业, 创业教育与创业行为之间存在“时滞”, 大约有10年左右的时间间隔[12]。

如在Fayolle[5]的研究中, 通过对学生进行长达10个小时的创业教育培训, 并在培训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测量其“创业意向”和“感知行为”的变化。该研究经历的时间很短, 由于存在“时滞效应”, 通过这种横断式调查无法得出创业教育的长远效果。因此, 要准确地了解创业教育产生的影响,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 应当充分考虑“时滞效应”这一规律。横断式调查法只能测量创业教育的短期指标, 而这种短期影响能否持续下去, 或者是否存在一些在短期内无法测量到的影响, 这都需要对EEP的参与者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如Dutta[4]的长期问卷调查和Matlay[1]的长期电话访谈, 这两个研究分别历时21、10年, 这种纵向研究能够在较长时间内, 追踪创业教育给被试带来的长期影响。因此, 该研究方法将在EEP效果研究领域得到普遍的应用。

综上可知, 评价EEP效果的比较合理的方法是纵向设计的随机分组实验或者配对试验。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被试可以由以下两种方法构成:一是对报名参加了EEP的学生,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二是在培训项目开始前, 对两组成员与创业有关的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组合配对, 保证两组被试的这些个体特征在实验前无显著性差异。这两种评价方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严格控制在“是否接受创业教育”这一变量上, 归因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说服力。

三、结论

目前关于EEP效果的研究, 方法论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没有设置对照组, 由于“自我选择效应”和跨时期开放环境中“其它因素的影响”, 会产生归因困难。在实验过程中, 被试很可能会受到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 而改变其创业行为, 因此, 这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归因”困难, 很难判断“创业行为”是创业教育引起, 还是由环境中的其他因素所引起。

第二, 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被试选择不严谨, 不能排除“自我选择效应”。如果被试是自己选修创业教育课程, 其创业意向、创业综合水平在接受创业教育前, 很可能本身就超过了平均水平。这将导致实验结果的差异, 无法严格地归因于是否接受创业教育, 很可能是样本本身的差异所致。

第三, 长期效果短期检验。短期的横断式调查, 只能检验创业教育的短期效果, 如创业知识与技能是否增长。由于创业教育存在着“时滞效应”, “创办企业”是创业教育的长期效果, 横断式调查无法测量EEP对被试的长期影响。

通过对不同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可知, 有对照组的纵向设计随机分组或配对实验是评价EEP效果的两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准确地挑选被试, 设置对照组, 并进行严格的前测和后测, 及组间、组内测量, 产生的研究结果反映了EEP的真实效果。这对正确理解创业教育的作用、提高创业教育的效率与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Matlay H..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entrepreneurial outcome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2008, 15 (2) :382-396.

[2]Hills G., Morris M..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 conceptual model and review[C]//Educating Entrepreneurs for Wealth Creation.Hants:Ashgate Publishing Ltd, 1998:38-58.

[3]Gorman G., Hanlon D., King W..Some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erpris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A ten-year 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SmallBusiness Journal, 1997, 15 (3) :56-77.

[4]Dutta D.K., Li Jun, Merenda Michael..Fostering entrepreneurship:Impact of specialization and diversity in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1, 7 (2) :163-179.

[5]Fayolle A., Gailly B., Lassas-Clerc N..Assessing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grammes:A new methodology[J].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2006, 30 (9) :701-720.

[6]Lee S.M., Chang Daesung, Lim Seong-Bae.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U.S.and Korea[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05, 1 (1) :27-43.

[7]Menzies T.V., Paradi J.C..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career path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2003, 4 (2) :121-132.

[8]Johansen, V., Schanke, T., Clausen, T..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upils’attitudes towards entrepreneurs[C]//Entrepreneurship-Born, Made and Educated.Croatia:In Tech, 2012:113-125.

[9]Wooldridge J.M..Introductory econometrics:A modern approach[M].Natorp Boulevard Mason, USA:South-Weatern College Publishing, 2006.

[10]Oosterbeek H., Praag Mirjam van, Ijsselstein A..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entrepreneurship skills and motivat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10, 54 (3) :442-454.

[11]Charney A., Libecap G.D., Center K.E..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n evaluation of the Berger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1985-1999[R].Arizona:University of Arizona, 2000.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 篇10

教育和培训是需要通过评价来检验其效果的。教育和培训的效果究竟如何,有没有针对性,有没有不妥之处,有没有走形式的地方,哪些党员学得好,哪些党员学得不好等等,都需要通过及时的评价来进行了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以增强和促进教育和培训的效果。评价起着导向的作用,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下,完善教育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方式,对于增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效果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时代的变迁,新时期对党员的新要求,这些都要求评价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加以完善。十八大以来,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梦想而努力奋斗,在新形势下,党对自身建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广大党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高校学生党员,这就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就对丰富和完善教育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方式,增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效果,是高校学生党务工作者面临的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1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效果评价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实效,越来越重视对教育和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也做出了一些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评价方式还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例如评价方式单一,高校往往用考试作为检验手段,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学习能否结业,预备党员参加转正培训是否合格,都是通过考试,得分60分及其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就能顺利从党校结业,预备党员就能顺利按期转正。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效果的客观、有效评价,影响了评价的导向作用的有效发挥,影响了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更好开展,给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造成了诸多的困难与阻碍。面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学生党务工作者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完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方式,力求评价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的实际情况,起好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

2完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效果评价方式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从多方面努力,既要保证教育和培训内容的方向要正确,符合《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的有关规定,又要保证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是把握了时代内涵的,其方式方法是恰当的,是符合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的。因此,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方式必然是多维的,而不是单一的,既要看教育和培训的过程,包括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和载体等,同时也要看教育和培训的结果,即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是否比之前增强了,把关注过程和关注结果统一起来。同时,把关注理论和关注实践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对理论知识教育和培训效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实践锻炼的效果的评价。

2.1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是否符合党章和党的有关规定

新形势下,高校应坚持以《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的有关规定为标准和依据,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首要的标准应该是看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是否符合《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的有关规定。只有符合《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的有关规定的教育和培训,才能保证教育和培训的正确方向,才能保证所培养的人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身,并树立起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共产党员的坚定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祖国未来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2.2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是否把握了时代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为了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内涵,体现时代要求。在教育和培训中要求大学生党员要坚定树立起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好建设祖国、奉献社会和服务人民的本领,做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人、与时俱进的人、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2.3教育和培训的方式方法是否符合大学生党员的特点

好的教育和培训一定是通过了实际调查,了解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素质的现状后,采取了符合大学生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适合大学生党员的方式方法,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充分的主动的参与到教育和培训中来,从“要我接受教育和培训”转变为“我要接受教育和培训”,从而增强教育和培训的效果。高校在制定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的方案时要考虑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状况、年龄特点和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实际,加强教育和培训的针对性。

2.4教育和培训的载体是否运用了现代网络技术

在网络不断普及的今天,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评价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的效果如何,应把是否利用了网络载体、是否占领了网络阵地、是否充分发挥了网络的教育功能,作为衡量标准之一。

高校在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问题上,要重视并利用好网络资源。关于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网站的内容设置,要针对大学生党员的需求,加强热点聚焦、时事评论、党员风采、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心理咨询、和在线交流等版块的设计和建设。不仅考虑网站所承载的知识和信息,也要考虑从网站所传递的知识和信息中所包含和透露出来的趣味性,增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育和培训的效果。

做好网络信息的监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良信息,及时做好解释和澄清工作,不让这些不良信息产生负面影响,以保证通过网络途径进行的教育和培训成为向大学生党员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渠道。

2.5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是否增强

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的目的是要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大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大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体现在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体现在推进学风、班风、校风建设和推进和谐班级、和谐寝室、和谐校园建设中。大学生党员应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努力学习的模范、弘扬正气的模范、服务同学的模范、社会实践的模范等等。

评价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效果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应该就是看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在以上各方面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情况,以及大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等方面是否比之前增强了,如果增强了,就证明这样的教育和培训的效果是好的;反之,效果就不理想。

2.6教育和培训是否把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但若只有理论,得不到实践锻炼,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得不到践行,而且,大学生党员也就不能通过实践来增知识、长才干,所以,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应把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在评价时,也要看高校党组织是否把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实践服务的考核评价,使大学生党员能够始终不忘党的宗旨,始终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始终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当好老师、同学和其他群众的勤务兵。

完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以考试作为评价的方式之外,再同时从以上六个方面加以评价,坚持从多个角度考核,从整体上评价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效果,促进高校学生党员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完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方式应注意的问题

完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方式,使其尽量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较好的运用,力求评价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大学生党员的实际教育和培训效果,以利于充分发挥其导向和促进作用,增强评价方式的生命力。

3.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所谓“公开”,是指评价方式制定的原因、过程、主要内容等应该告知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大学生党员,评价方式执行的过程和评价结果应该在阳光下运行,便于监督,以尽量确保公平、公正。坚持公平、公正,高校党组织还要做到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各个院(系)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的效果。

3.2坚持分层评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即使同样是大学生党员,他们的对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的程度、社会实践的能力和水平等也是不同的、有差异的,高校党组织在进行教育和培训时应实行差异性策略,坚持分层教育和培训。对于那些对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比较全面、系统了解和掌握的大学生党员,在教育和培训时可以给他们讲解更深层次的东西。对于那些对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的同学,教育和培训时就要更加注重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传授和讲解。相应地,评价时也应坚持分层评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3坚持建立大学生党员成长写实档案

要更好地比较大学生党员在接受教育和培训前后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同情况,衡量其党性意识是否比接受教育和培训前增强了,建立大学生党员成长写实档案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由高校学生党务工作者如实了解和及时记录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比如大学生党员进步和成长的点点滴滴,或者是不当的言行等,这样党组织对每个大学生党员的情况,无论好坏,都能有比较准确的了解,便于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鞭策大学生党员自觉自省、防微杜渐、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对大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教育和培训前后发挥情况的评价也可以采用此法。建立大学生党员成长写实档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大学生党务工作者的持续努力和细致耐心的工作。

3.4坚持多途径多渠道采集信息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为了如实地评价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的效果,党组织必须从多渠道多途径采集信息,全面了解情况。

传统的评价方式采集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对非党员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从大学生党务工作者那里了解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的情况。大学生党务工作者往往负责了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全部学生党员的党务工作,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前后的情况未必都了如指掌,而调查问卷的设计也未必十分合理,问卷调查的实施环节未必严谨科学。比如设计的问题中几乎没有对大学生党员先进事迹的搜集,这意味着评价的导向只在于是否犯错,而忽视了是否优秀,这就影响了问卷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鉴于以上情况,除了对非党员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从大学生党务工作者那里了解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的情况外,还可以通过学校党委组织部、授课教师、院(系)党务工作者、大学生党务工作者、群众意见征集等途径和渠道来采集信息,多途径多渠道全方位了解大学生党员接受教育和培训后的情况,并尽量完善调查问卷的设计,提高问卷调查结果的信效度,确保对大学生党员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情况作出更准确合理的评价。

3.5坚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完善评价方式是为了更好地检验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的效果,以发挥好导向和促进作用,以评促教,以评促培,以评促改。因而应当及时地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相关的基层党组织,相关的基层党组织结合反馈的评价情况,查漏补缺,不断改进教育和培训工作。同时,及时的反馈也可以反过来检验所采集的信息是否正确,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的评价。因为党组织的评价是按照所采集来的信息进行的,即使是在采集信息的程序完备严谨的情况下,也不能保证所掌握的信息完全准确,因此,评价的结果难免会有所偏差,甚至是一场“误会”。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能够反过来检验信息采集的工作是否存在问题,还能给相关的基层党组织自我解释的机会,尽可能地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

4完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效果评价方式的重要意义

完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方式,越来越注重评价的多维性和实效性,使其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的效果,从而引导高校教育者和培训者正确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促进高校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高校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不断增强,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的不断开创。

参考文献

[1]张国臣.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论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36.

上一篇:选举组织下一篇:企业绿色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