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读写能力培养

2024-05-08

中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精选十篇)

中学生读写能力培养 篇1

一、听力训练

由于教学方法的落后,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聋子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日益突出,很多学生能看懂英语文章能做英语试题,但就是听不懂。近年来,英语考试增加了听力测试,使得英语教学走向了正轨,重新重视听的能力。

要搞好英语听力,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长期坚持听英语歌曲和文章,并选择一下好的文章和歌曲下载下来随时听听;另一方面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听力训练的技巧,让他们对英语短文反复听,学会从文章中找主旨句和关键词。

二、口语训练

由于长期以来英语检测重笔试轻口试,“哑巴英语”现象相当普遍,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开设英语课程的初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对英语口语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我在日常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多让学生听。在教学中我每次上课都会抽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跟读教材配备的光盘或者是磁带,听到一些原版的好听的英语歌曲我也拿到学校跟同学们一起分享,让所有学生都会唱。

(2)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朗读课文。每篇课文在我泛读后都会让学生大声朗读,有时时间充裕,我还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让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找出缺点和不足。

(3)由于英语是一个外来语言,缺乏相应的使用环境,因此我常常创造语言交流的环境供学生自由交流。在校园碰到我的学生,我都主动用英语跟他们打招呼,而且也要求他们用英语跟我交流,开始时很多学生不好意思,但是过段时间后,他们都发现这样很好。正式讲课前,我也会安排班上的值日生用英语介绍当前的国家大事、当天的天气情况和学校的新闻。

三、阅读训练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都是讲究策略的,阅读前我会给出学生几个思考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等学生都读完后,抽查几个学生,让他们根据阅读情况回答开始出的几个思考题;同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判断学生掌握文章的程度,再做下一步的精读与细读的工作,当然这精读与细读也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然后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每一课后练习中都有一篇阅读理解材料,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如果在阅读时遇到生词,我鼓励学生首先猜词,再查字词典验证。如果在文章中遇到新的语法与句型,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四、写作训练

高考书面表达题是学生得分普遍较低的题目。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表达:

(1)重视日积月累。要提高英语的写作水平,首先要过好词汇、句型关。没有掌握一定的词汇和句型,写作寸步难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英语单词短语的抽查,每次上课都会听写,而且要求学生反复记忆和巩固。对于一些总是记错或者记不住的单词,要求学生找一个小本子写上,一有空就复习。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还指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长句短写、短句详写的口头和笔头练习。

(2)注意修改。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一般都让学生先打草稿,待整篇文章写完后,再将全文通读一遍,注意检查体裁格式是否正确,内容要点是否齐全,评议表达是否正确,单词拼写、字母大小写以及标点符号是否有误,确保文章表达合乎语法习惯,内容充实,文笔流畅,再把文章抄写到试卷纸或者是作业本上。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 篇2

郯城县第四中学 王学娟

我们大家都知道,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进而使听说读写融为一体。随着高考政策针对于英语学科考查的变化,在2014年将取消听力测试考查,不难看出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读写能力。那么针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提高和改善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好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尝试、实践、归纳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些能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具体如下:

一、在搞好阅读课教学的同时,坚持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的日常训练。如果平时只会读一句翻译一句,把英语学成汉语式的英语,特别是在句型结构方面与汉语分辨不清,或者没有养成在单位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阅读内容的习惯,中考题量又大,题型多,大多还是靠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来完成的,如果不加强训练很难完成卷面题的。

二、坚持使用与课本配套的阅读训练,特别是配套练习。在该单元即将结束前也应及时处理好与本单元相关的短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应采取每天让学生读一篇,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检查,每周以组为单位竞争积分的形式,实行小组捆绑政策。这样可以避免差生放弃的念头。英语短文大多采取幽默、诙谐的手法,例如April Fool’s Day for Mike。有的是探究事物的来源,如九年级Unit 9 3a Who invented tea 等,学生读后兴趣大增,在小组的共同磋商下,意思也弄明白了,相应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学生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成就感,从而形成了学习的内驱力。

三、在引导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要搞清每道阅读题考察的是哪种能力,该题答案在文章中的依据是什么?要划出关键、关键词或关键段。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核对答案时切忌把短文全部翻译一遍,然后再看问题、对答案,而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引导他们去浏览短文找答案,在上下文逻辑中去揣摩答案,特别是找准该题的切入点是至关重要的。在师生共同探究的同时也发现了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下一步的教学中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于内容比较容易理解的短文,可以采用简笔画的形式来表达翻译的意图,例如八下Unit3 SectionA 3a 在小组中起到了各显其能的作用,这一举措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有针对性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英语教材每单元的3a就是写作很好的例子,图文并茂的短文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我们所指的的读写也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下列几种方式:

一、改写对话。特别是每单元的1a和2a听力材料是练习学生写作的最基本的素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它们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先从口头再到笔头的表达。刚处理过的听力,稍微搭一脚手架,学生还是很容易能达到你所设置的目标的。我通常在处理完听力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补全短文或简单复述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缩写大阅读或3a。可以运用同步训练中的表格提示或问题提示为线索写课文,可以利用关键词,教师出示、学生复述的形式。特别是八下每单元的大阅读,我采取用学习汉语的方法,用一两句话的形式来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把段落大意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整篇的表达。这样可以再宏观上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格式化写作。格式化写作是应用文体,诸如通知、书信、贺卡、便条等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把具体内容套入特定的篇章结构中,这种写作训练能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四、注重看图写作。根据简单的插图,经常让学生用英语表达。根据连续的几幅图,让学生发挥想像,写成一段话。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所使用的连接词,特别图与图之间的过渡句,是形成整篇逻辑的重要链条,要给与高度评价与肯定。例如九年级Unit 8 Bike Boy,可以把简单的几幅图用连贯的英语意思表达出来。

五、有针对性的阅读。只读不写可以学会阅读,但是只写不读决不能学会写作。有意识地为学习写作而阅读,就要注重选材的深度,如果为了提高理解能力,选材应偏深。为了学习写作,选材应偏浅。选材浅,才可以把较多的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各方面——也就是说放在文字上而不放在内容上。

读和写如果能有机的结合起来,那是综合能力的最佳境界,像学习汉语一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享受阅读、乐于表达,这是我们一直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篇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正是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利用录音,激发兴趣,培养整体感知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知道,播音员的语音平稳和谐、娓娓动听,主持人的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耳。然而,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而在教学中运用录音媒体便能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2、利用影像,突破难点,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中,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怎样突出和突破,是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实践证明,电教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它能使较复杂、难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以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绿》为例,阅读这篇课文,梅雨潭、梅雨瀑、梅雨亭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羽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段话清楚地介绍了三者的位置关系,但学生读后虽经教师讲解,仍然没有清晰的印象。于是,在另外一个班教学到这一段时,我先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中介绍温州仙岩梅雨潭风景点的录像,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完录像画面后,自己说出三者的位置关系。学生表述虽不如课文生动形象,却也能说得清清楚楚,很快就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二、图文对照,集思广益,培养作文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采集、储存、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与方法,了解信息输出,反馈练习情况,以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1、借助影像进行课前指导,培养学生采集、储存写作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投影(或幻灯)、录像(或电影),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

2、借助影像进行课后评改,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

“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评改作文如果不改变“纸上谈兵”的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难得轻松,相对来说,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比包办代劳更费心机。

有鉴于此,我们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初作成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用复印机将其复印在投影胶片上(或利用复印机缩小复印的功能将其制成幻灯片)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鞭所指之处,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灵活。虽均为口头评改,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

中学生读写能力培养 篇4

提问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目的以问题为中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引发学生思维、探索知识, 考查学生学习情况, 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疑、质疑、解疑。尤其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表现更加突出。

提问的依据可分为内部依据和外部依据。外部依据包括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中只提到了外部依据) , 内部依据即学生的认知需要。提问技能的内部依据是不能忽视的, 从学生的认知来说,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少知到多知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动力就是认知需要。在课堂上学生的认知需要往往产生于对所学有所疑, 从有疑到解疑, 学生的认识就前进了一步, 然后在此基础上再产生新问题, 从有疑到解疑……如此循环往复, 学生的认识不断提高, 知识就不断丰富。然而, 当学生对所学还不甚了解的时候, 往往提不出问题, 怎样使他们产生疑问并进而产生认识需要呢?这就要借助于教师提问技能了。从这个角度讲, “提问”是学生的认识不断得到发展的一个动力, 也就是说产生并形成学生的认识需要是提问技能的内部依据。

二、提问的作用

(1) 提问是诱发思维、探求知识的敲门砖。思维从问题开始。提一个好问题, 可以诱发起学生的思维活动, 并对问题产生兴趣, 增强学生投身教学的内驱力。

(2)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手段, 有助于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去学习, 而它的实现在多种情况往往是教师提出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

(3) 课堂提问能起到信息的双向交流和反馈作用, 是沟通师生双方的桥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的结果, 是通过教师的提问进行反馈的;同时学生要知道自己思维的结果是否正确, 是经过教师的评价、结论进行反馈的。课堂上师生双方的沟通, 相互影响, 教师的提问技能起着重要作用。好的提问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使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上来自学生的反馈有语言反馈、体态反馈、书面反馈、测试反馈等, 其中通过提问所获得的语言反馈比其他形式的反馈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和及时性。

(4) 提问有思维导向作用。当学生处于思维的交叉口茫然无措时, 提问可以找到思维方向, 或进行发散思维, 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5) 提问有回忆知识、应用知识和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6) 提问有活跃课堂气氛, 沟通师生感情和因材施教的作用。 (7) 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提问技能的应用原则

(1) 目的性原则。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任何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都应服务于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 提问技能也不例处。没有目的提问是徒劳的提问, 有时还会产生干扰, 造成思想混乱。在贯彻目的性原则时, 要根据教学的目的意思确定问什么、怎么问、问的深度、广度和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提问不能为问而问, 不能脱离课文内容随意提问。

(2) 合理性原则。 (1) 提问必须紧扣教材, 围绕教材的中心内容。 (2) 提问的时机安排要得当。要选择提问的最佳时机, 是问在处理重点之间, 还是问在讲解之中;是问在总结之前, 还是问在总结之后。 (3) 合理选择答问的学生。做到因人而异、因题而异。量力而行, 面向全体。 (4) 提问的问题要难易适度, 问题太难太易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提出的问题要能让一般的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回答出来。

(3) 启发性原则。提问应富有启发性, 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理解课文的能力比较差, 需要通过提问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老师的“问”为学生的“学”服务, 启迪学生联想所学的知识,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4) 层次性原则。提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 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难度要逐渐增大, 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正确掌握课文知识, 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正确回答问题。

(5) 系统性原则。提问要从整体考虑, 使提问成为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之间彼此有关内在联系的系统。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阶段, 设计不同的层次、不同水平的提问。在提问解答问题的同时, 要建立知识系统, 使知识内容系统化、条理化、整体化。

四、提问技能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提问技能运用的过程中, 除了要坚持以上所谈的原则, 还有一些问题应该注意。

(1) 注意提问技能的灵活多变。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发展变化中的学生,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应有变化的灵活性。从问题的设计而言, 围绕某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叙述、在不同情况下提出不同的问题, 使概念的内涵、外延完全暴露出来, 这对于学生常言的理解概念、准确地掌握概念、灵活运用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情况而言, 也需灵活多变。教师的发问方式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种方式, 只用单调的一种方式反复问学生。在有些情况下, 也可以变直问为曲问、变窄问为宽问、变明问为暗问、变正问为反问。

(2) 要正确对待课本中的练习和作业并提问。

(3) 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和谐的气氛, 消除学生思维上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 使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 并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发言习惯。

(4) 注意倾听学生的答问和作出答问评价。教师只有认真倾听学生的答问, 才能对其作出准确地评价。教师要做到评价及时、准确, 对成功的回答要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对错误的回答要纠正, 对不完全的回答要补充。教师不能批评、挖苦、埋怨学生, 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5) 注意提问不能随心所欲、到处乱问、满堂的问, 没有计划性。

(6) 注意提问不要以问代罚或者搞突然袭击。

(7) 注意不要只问不评, 或过早地说出问题的答案。

中学生读写能力培养 篇5

新一轮课改实施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的语文课相比,又增添了多媒体设施,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变化多端。近年来,笔者听了许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语文课,这些课在展示新课改带来的新观念、新方法方面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得到同行的好评;无论采取什么方法,不变的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培养。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步入社会获取信息和表述自我观点的有效手段,具备了读写能力,将终生受益。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语文课堂学习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要让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形式,成为一种习惯。农村学生由于客观条件较差,加上大部分家长还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下功夫,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让学生明白阅读意义和阅读目标。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要先提出一些问题,或讲述与课文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介绍作者奇特的人生经历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当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时,阅读兴趣也就产生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新课标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必须使学生理解阅读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进而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让学生首先成为“知之者”。

其次,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教材语文课本中,有散文、说明文,有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有小说、戏剧,还有内容丰富的文言文、古诗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体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如对小说类课文,可采用表演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根据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朗读。对认知类课文,可让学生查阅资料,摘抄有关记载,在掌握大量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等。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后,建立课堂评价机制,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读完课文后,让他们谈一谈读后感,或者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并指出其好在哪里,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满足感。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指出读的过程中哪些值得肯定,好在什么地方。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相互激励的效果。再次,是教师范读。教师的范读,能使学生感觉到自身阅读能力的不足之处,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当然也可以采取分组推荐的形式,举行朗读比赛,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齐读,个别读;轻声读,大声读;快读,慢读……长文章还可以跳读,短文章还可以背诵。不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剧本,都能把充分的阅读作为基础,读出文学味来,读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科学规律、作者情感来,读出对作品的理解来。如朱自清的《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周敦颐的《爱莲说》……不需太多讲解,读透了,自然就理解了,让学生在相互竞争的氛围中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词汇的重要途径,是形成语言意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而且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多动脑动手,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质疑问难,寻找答案。总而言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语文非常重要,让学生能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他们受益终身。 二、语文课堂学习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个难点。作文训练花的时间多,学生们不会写作文,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老师教不得法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发现一些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极具随意性。给学生一个作文题,三言两语指导一下,接着就让学生完成习作,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鉴于扩大课外阅读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老师应该结合课文让学生巧练笔。另外,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弄清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解决“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即“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的过程。再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个阶段侧重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文章的中心结构、写法,突破重、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即“思想感情――内容――语言文字”的过程,也就是说让学生在阅读中悟写。

先读后写,读写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巩固和检验。阅读是为了更好的写作,写作是阅读的巩固和发展。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有时也可以先写后读,有时也可以结合作文,让学生更好地促进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把阅读与仿写、扩写、改写等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在阅读基础上的创造性发挥,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仿写、扩写、改写,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再到一篇文章,需要学生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段和写作技巧,生动形象的对事物进行具体描绘,这将使学生的视野不断得到拓展。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往往不只是一次练习就能掌握好的,只有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写结合,在反复交替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强化和内化,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最终转化为能力。就教材而言,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教材,编选了许多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既有现代文,又有文言文。这些文章各有特色,很多都是经典作品。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读后感,或者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段,并指出好在哪里,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在写作中可以借鉴。这样教师就可将课堂的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从阅读中获得知识,而且能从阅读中悟到写作方法,将从课文中学到的精炼、优美、生动的语言及写作技巧运用到写作实践当中去,在不断阅读、分析、模仿和创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

例如,每篇课文中都有一些优美、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可让学生对照这些典型的句段进行仿写,学会如何用句组段,这样对写作很有好处。另外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大部分都安排了写作内容,可用三至五分钟完成。如果每节课都能抽出几分钟时间进行练习,学生很快就会学以致用。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提高读写能力。

培养中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策略 篇6

[关键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英语学科最基本的环节,同时也是提高他们英语水平的重要保障。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地意识到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是创设新型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途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有意识地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灌”的形式向学生传授课堂知识,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没有足够重视,在课堂中忽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逐渐对英语的学习失去兴趣,使其综合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养。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

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很快地投身于英语学习中来。如在教学“Shopping”时,教师可以创设supermarket的情境,让学生分组随机地去挑选食物。学生间的对话内容如下:

A: Can I help you?

B: Thank you. I’d like half a kilo of bananas, please. How much are they?

A: Six yuan a kilo.

B: Oh, that is expensive. How about the potatoes?

A: It’s Two yuan a kilo.

B: That’s OK. Give me two kilos.

A: All right. Here you are.

B: Here’s the money.

A: Thank you.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真实情景的对话,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二、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更多知识体验与总结。如在教学“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互动、讨论,如ice skating, swimming,roller-skating,volleyball,table tennis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梳理新课的知识要点,并运用“I’m good at basketball.”“My favorite sport is football.”等短语或句型,共同完成一篇关于sport的作文,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提高学生说英语、写英语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优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地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开火车”阅读课文、单人阅读、合作阅读、分角色阅读等不同的形式,巧妙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 “Do you have an eraser”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启发学生进行记忆性的阅读,教师可以采取分角色完成“read and dialogue”的练习;利用表演的形式阅读“read and act”;应用分组的形式进行“read and say”的阅读比赛。教师作为评委,及时对每一组成员指出缺点或给予肯定。教师运用不用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为他们学好英语奠定坚实基础。

四、完善评价教学

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英语自信心的基本途径。教师给予学生积极、鼓励的评价,可以极大地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整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读英语、写英语,当学生出现错误或不足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如 “you are so clever!” “well done!”“very good!”“good girl/boy!”等,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水平。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优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完善评价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与提高。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 篇7

为了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教育质量,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应该把握教育因素的真实的内涵,特别是阅读教学的真实目的,学习者阅读的真实学习目的和动力,中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真实兴趣和真实困难与真实的阅读学习机制(特别是阅读的心理图式的建构等学习机制)等,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语义真实、语境真实、语用真实的阅读教学活动、阅读教学材料、阅读教学过程、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教学方法和技巧、阅读教育技术等,运用真实任务教学整合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开展了真实阅读教学。根据中学英语真实阅读教学推广实验,课前测用卷测试结果,加强学生阅读效果。通过教学,学生在许多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同时我也对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

二、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学生在阅读中摘录了他们喜爱的词,词组,句子及精彩对话,并且用到了他们自己的语篇当中,适时地表达了想要表达的思想。如在讲Christmas Carol时,通过三个圣诞精灵过去之灵、现在之灵、未来之灵对Scrooge的造访,为读者逐一展示了Scrooge的不同生活画面,使学生在脑海当中逐渐形成一种思想:A person who loved people is loved by others.这正是文中一句经典语句。学生特别喜欢并对此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感受。简单了解了一些名著的梗概及其作者,通过课堂讲解及表演,学生想要了解更多的细节内容。个别学生甚至可以背诵其中个别段落,而且,可以唱相关英文歌曲。如Titanic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及Christmas Carol..更可喜的是,激发了大量学生看英语原著作品的兴趣,班上兴起了“英语热”。通过对这些真实材料的阅读,学生主动开始找语篇背诵,他们在背诵中找到了一定的语言习得及语感。如Sherlock Holmes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观察,并学会了描写人的好多细致的词语。

三、在阅读中领悟英语语境情感

通过对不同难易程度的语篇的不同教学方法,学生学会了学习。如:在讲Titanic时,学生要理解头等舱及一,二,三等舱的位置,教师构建一个心理图式即可,学生很容易理解。如在讲Alice in wonderland时,教师归纳总结了Alice的探险路线,要求学生按路线所划分的部分去读,就很容易理解全文。所以,学生将此方法用到了学习课本课文中,他们可以根据不同语篇判断并划分其不同层次。如讲到Puss in Boots,让学生四人一组准备讲课,每组4页,到第四组就剩三页了。学生有的通过提问问题;有的通过讲解每页大意,再提关键性问题;有的通过讲解汉语意思来疏通课文;还有的通过表演领会全文。真是太棒了。如page18_page24学生在黑板上画下了一棵大树,其中扮演国王的蹲在树下,其他三位:公主,猫及主人表演得非常到位,同学们一看就知道是讲的什么内容了。学生通过上Frankenstain及Robin Hood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及向英雄学习高尚精神的范例。Robin Hood劫富济贫,英勇机智。很受学生欢迎。他们在生活中也向他学习交友及对人的态度。Frankenstain才华出众,创造了一个怪物。可怪物看上去怪,实则内心乐于助人,让学生知道不能以貌取人。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宏观能力和微观能力。从心理图式的构建及运用真实任务教学方法,整合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使学生理解作者预设在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与意义,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意识。

四、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学习乐趣

能够从课堂45分钟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到课下学生在教师安排任务之下的阅读,学生是在阅读中找到了乐趣,并将其化为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有必要而且也能够继续开展真实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综合素养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以及掌握现代语言教学方法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加认识到教师自己情绪的感染力不仅会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还会使课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氛围。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认识到教师应及时地进行口头上的和精神上的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具有应有的朝气、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和保持更大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五、发挥感官功能提高听说能力

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能力是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语言基础训练工作,读写能力是基础,听说能力是构建。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等电教手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精心构思制作能够焕发学生新奇感觉的课件,把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能贯穿起来进行教学,最终提高听说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跟着录音找问题差距,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先听原声带,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而后自己进一步学习,从差距中提高听说能力。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强化感官记忆,让同学们自己在阅读中提高听说能力。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方法鼓励学生寻找开口讲英语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交际过程中倡导学生频繁运用英语相互交流,把英语语言功能与实践练习结合,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努力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讲究艺术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情绪高昂的积极主动的心理学习状态,并能在听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逐渐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理论思考 篇8

一、让学生广泛地听

让学生广泛的听, 首先从语文课堂出发, 让学生听一些优美的文段和诗歌朗诵, 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积累了名句名篇, 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其次就是让学生听新闻、听广播, 训练学生在事件中抓住重点、分清主次的能力。再次就是让学生走出语文的课堂, 听鸟语虫鸣、洪钟大吕, 感受自然之美、音乐之美、生活之美,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情商, 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让学生大胆地说

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它一方面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一方面实实在在地于具体的说话情境中锻炼了口语水平。“在积累中说话, 在说话中积累”。就是这一教学环节中所体现的。通过教师的组织、提示, 应当扩大说话对象的范围, 既可以融合各学科, 又可以沟通课内外, 还可以加强与生活、社会相联系;应当拉长说话对象的时空, 可以是古代英雄, 可以是当代模范, 可以是世界名人, 可以是国内名流。

叶圣陶先生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中间, “说”是最基本的, 说的功夫差不多, 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 说是写的基础。叶老认为, 话怎么说, 文章就怎么写。口里说的是话, 写下来的就是“文”, 文章只不过是“书面的说话”。“说”是阶段性思维活动结果的口头表达形式, 良好的“说”是学生良好思维水平与口头表达完美结合的体现。因而,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说”是老师的专利, 即便是学生说, 也不能逃脱老师事先设计好的藩篱, 学生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就导致学生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在教学中, 教师应广开言路, 让学生大胆地说, 要加强对胆小、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交流训练, 引导、鼓励和表扬他们多说话。

三、让学生全面地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读书对每个学生而言, 极其重要, 读书越多, 学生的思考就越清晰, 他的智慧就越活跃。阅读不仅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 而且借助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如何合理地组织学生阅读呢?

教师的认识要足够全面。在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中, 教师不应该只让他们学习最基础的知识, 而应该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教师要经过周密的思考, 要有预见性、有组织地让学生阅读, 如此才能提高他们的成绩。让学生阅读, 再加以有目的的指导, 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 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意义的阅读材料,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阅读。日积月累, 由量变到质变, 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语文教育专家杨再隋先生指出: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充分而有效地读书。读要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通过自由读、细读、默读、精读、听读、表演读、赏读、美读等大量读书实践, 并辅以读书目的, 注重读书时机, 让学生尽情地读, 努力引导学生读出意、形、味、情、神。这既是对学生读书能力的全面检测, 又是语文教学本体观的真正再现;既让读的能力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又很好地促进了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四、让学生自由地写

说话是积累, 阅读是吸收, 习作是倾吐。在充分地说、尽情地读的基础上, 积极营造写的氛围, 让学生自由地写, 无拘无束地写。这不但培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容, 锻炼了学生习作的能力, 而且有助于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 良好语感的形成, 活跃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渐渐形成。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是检测语文教学成果的标志之一。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 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以说与读为基础, 凭借说读基础, 让学生展开写的训练。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 更在于把知识转化为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语言技能。因此, 身处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 一定要重视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读写能力培养 篇9

一、文本的阅读, 启发小学生写作灵感

英语教材是小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来源, 在教材中各个阅读材料都是由专家精心挑选并配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 是小学生阅读与仿写的最佳材料。教师在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 可以配合相仿的写作材料进行写作能力训练。小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 容易在潜移默化中以无意识的形态掌握简单的写作方法。因此, 在阅读课中, 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之外, 也可以设计一些写作的练习, 及时在阅读中给学生一些写作的灵感, 训练学生读、写转换能力。此外, 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回答一些问题, 续写或改写故事, 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搜索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写作练习, 等等。在复习巩固的环节中, 教师可以增加对课文重点词、短语和句式的听写、朗读和模写, 这样既检测了学生的阅读情况, 又启发了学生去感悟写作方法, 从而把在阅读中积累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到习作中。

例如, 在牛津英语教材中“After school”的语篇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阅读, 设计以下读写综合练习:

1.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ere are they going?

Is Gao Shan playing football in the playground?

这种练习的方式是先练习关键句型的现在进行时, 让学生掌握每一主题文章的写法后, 再让他们亲自动笔去写短文, 这样既帮助学生克服了下笔难的艰涩心理, 又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通过教材课本知识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 运用以读促写、综合培养的方法培养了小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

二、循序阅读, 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写作技巧

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和心理特征, 选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的材料 (或书籍) 。这类书一般具有以下几个较突出的特点:

1.可读性很强, 人一但开始阅读就会立即产生阅读的欲望, 一旦上手就放不下来, 会让人以享受的心态阅读此书, 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学英语是沉重的负担;

2.容易读, 容易理解, 不会产生较大的阅读障碍;

3.有助于扩大知识面, 提高文化素养。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英语词汇量少、知识面较窄, 并且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 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地阅读这些英语文章或书籍,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指导学生把看到的、读到的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逐步提出新的或更高的写作要求。

与此同时, 教师要对不同年级的“写作”作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低年级主要是考查词语与浅显的句子, 还有较常用的句式;中年级的重点是写句子与小短文, 并且还要稍微增加一些课外知识积累, 这样他们就能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 并且由课内走到课外, 步步为营, 通过阅读打好写作的基础。小学生适宜选用浅显易懂的阅读材料, 教师并不需要强求内容的完整性, 如一个配上精美图片的单词、一篇深浅适度的小短文、一句充满生活气息的话, 或是在生活中常遇到的绕口令、小韵文等, 都可以成为小学生阅读材料的最佳选择。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静态或动态的阅读方式,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例如, 在学生读了“On the farm”这篇文章学会了“I like apples”的表达后, 教师会依着这个句子提问:I like oranges, and you?学生就可以通过模仿说出:I like oranges.I like animals...然后在练习了口语表达之后, 学生再通过画画、填词等形式进行类似短句的写作练习。教师选用的短文内容要尽量真实生动并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当然教师也可为学生先行提供写作范例。当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短语句式后, 还可以通过浅显的范文阅读设计一些练笔活动, 如阅读完“My favourite animal”后,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较常使用的词组或短语horse, brown, run, grass, lovely等, 要求学生将其运用进写作的小片段中。或者在学生阅读“It’s me!”后, 请学生根据短文的内容回答老师的提问, 再把答句整理一个小片段, 最后整合成一篇小短文。

三、总结

通过阅读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现在小学教师普遍采取的措施, 而在信息技术发展如此快速的情况下, 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以读促写, 可以全面地促进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并且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培养起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打下一个坚实的英语阅读、写作基础, 对于其将来学习英语是收益颇丰的。阅读与写作是英语学习中最为关键的两项, 将阅读与写作融会贯通, 使这两项相辅相成, 并配合着信息技术的使用, 是现代小学生英语教学最为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蒋颖.以读促写, 培养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序[J].教育科研论坛, 2011 (1) .

中学生读写能力培养 篇10

一、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 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片面地强调其中任何一方的活动, 都无法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摆正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才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1.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师只重讲了多少知识, 而对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关注不多。这样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知识只是由教师单向地传递给学生, 这与现代教育理论相违背, 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论已深入人心。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权与主动权, 学生所得到的不再是现成的结论性知识, 而是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与自身的主观努力下主动构建的, 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坚持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本身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但这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违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但他们受自身基础与认知规律等的限制, 并不能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 他们还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要摒弃以往教学中控制者与管理者的地位, 要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引领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 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激起学生说英语、学英语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对认知对象主动求知的激情, 只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繁琐又繁重的任务来完成, 会大大降低学习的信心;相反如果能够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的激情, 就会使学生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会使大脑不断地产生兴奋点, 学生会把学习当作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来完成, 这样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高中生的学习紧张而又繁重, 实现寓教于乐, 让英语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可以大大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 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来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单调的听说读写训练, 而是赋予听说读写训练以丰富的内容与多样的形式, 从而形成一种听英语、说英语的良好学习习惯。

1.英语授课。学好英语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学会用英语思维。在以往的教学中受教师自身条件与学生基础的限制, 许多教师在讲课时往往是半英语半汉语, 这样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与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的规律相违背。因此在课上教师要尽量用英语授课, 循序渐进, 避免学生由英语翻译成汉语再翻译成英语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接受更多的听说训练, 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

2.表演课本剧。高中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较强的表演能力, 我们可以创编课本剧, 进行编排, 组织学生集中演出。对于这样的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效果也很好。一方面可以将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文章进行创作, 另一方面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设定一个主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来编成舞台剧, 可以在课内演出, 也可以集中时间在课外组织。这样的活动集创作、表演于一体, 可以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起到了复习与巩固的作用, 同时又集听说于一体, 可以促进学生的听说训练, 实现了对知识的创新, 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以及听说能力的提高。

3.学唱英语歌曲。歌曲有着动听的旋律、优美的节奏, 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可以引进流行元素, 教学生唱流行歌曲, 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学生能听懂, 学会唱这些歌曲后, 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复述歌词大意, 或组织开展学生针对歌曲进行讨论等。

4.写英语日记。让学生用英语来书写自己的心, 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用英语写下来, 由一句话开始逐渐过渡到一段话、一篇完整的文章, 使学生在不断的写作中提高英语能力。

5.让学生大声地读。可以利用晨读与课上的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 可以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 让学生与教材有更亲密的接触, 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 在读中得以升华, 知识得以内化。

上一篇:学校骨干教师培养杂谈下一篇:手机电池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