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设计研究

2024-07-20

施工设计研究(精选十篇)

施工设计研究 篇1

随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快速、大量建设成为必然。然而, 中国建筑行业正面临着建筑工人减少、人工成本大幅攀升的严重问题, 大批量建设与人工短缺的严重不平衡将倒逼产业升级和调整, 利用工业化的方式建造房屋是唯一的出路。

同样的问题, 日本几十年前也面临过, 日本人用产业化的思维和模式成功化解, 并成为世界上住宅产业化率最高、最先进的国家之一。1964年, 日本东京奥运会前, 为了解决短期内大量建造运动员宿舍的需求, 在日本人力资源短缺、人工费高企的状况下,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使用SMC材料工厂标准化生产、现场快速组装的产品, 解决了这一矛盾。

如今, 代表着住宅产业化发展方向的整体浴室在国内崭露头角, 恰恰是中国市场真实需求的表征, 工业化的模式大大提高卫生间装修的效率、降低人工费用, 并提高卫生间品质的稳定性, 使得整体浴室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

整体浴室, 采用航空材料——SMC为原料, 一体化设计并经工厂标准化生产出防水底盘、壁板、顶板三大主体, 配套卫浴设施以及上下水系统、电路系统, 由专业人员现场规范化快捷组装并提供系统售后服务, 是全方位的卫生间解决方案。科逸为行业的领导者, 更是将住宅产业化发挥到了极致, 短短4个小时便实现了住宅产业化中最为棘手的卫生间模块的工业化生产和快速组装。

(二) 整体浴室设计与施工要点研究

卫生间是住宅建设中最复杂的部分, 整体浴室的安装涉及诸多专业层面的衔接, 具体来说, 在设计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对接:

(1) 建筑专业

(2) 给水排水专业

(3) 暖通专业

(4) 电气专业

(5) 结构专业

1. 建筑专业 (平面安装尺寸示意图)

建筑专业包含平面安装尺寸、高度安装尺寸、管井平面、门套、窗套等与建筑体的对接问题, 是整体浴室能否应用的关键。

需加上100~150mm的安装尺寸:壁板背面有加强筋, 留有一定空间安装管道冷热水进水管及保温隔热层

(1) 最小长度安装尺寸:最小长度安装尺寸在产品内空长度净尺寸基础上, 加上100~150mm (不同系列产品安装尺寸存在微小差异) 。

(2) 最小宽度安装尺寸:最小宽度安装尺寸在产品内空宽度净尺寸基础上, 加上100~150mm (不同系列产品安装尺寸存在微小差异) 。

(1) 异层排水:H≥h (壁板高度) +600mm (顶盖、换气扇、排水管路高度和防水盘结构高度) 。

(2) 同层排水:H≥h (壁板高度) +600或650mm (350顶盖、电器件和排水管路高度;250/300mm防水盘结构高度) 。

a大部分科逸整体浴室可设置管道井, 将风道、排污立管、通气管、给水立管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在管道井内。整体浴室管道井一般有300mm*800mm、200mm*600mm等尺寸。

b整体浴室是否有管道井及管道井尺寸取决于防水盘模具的结构设计, 不同系列不同型号产品存在差异性, 具体选配根据情况而定。

c当管道井在卫生间区域内部的时候, 可利用整体浴室壁板作为隔墙, 取消管道井部分非结构性墙体, 节约空间及土建成本。

d整体浴室采用高密度高强度的SMC防水盘, 地面及挡水翻边一次性高温高压成型, 杜绝渗漏。

e整体浴室土建安装面可以不做建筑防水工程, 但需对整体浴室土建安装面做水平处理, 平整度误差要求小于5mm。

f整体浴室开窗前提要求是:窗户的最大外轮廓比整体浴室开窗面壁板的外轮廓至少内缩100mm, 且不影响内部配件的安装及功能使用。

g如窗户高度高出整体浴室壁板时, 建议降低土建窗户的高度尺寸;或者将窗户设计为上端固定扇, 下端活动扇。固定扇玻璃磨砂处理或覆膜等, 要求固定扇不透明。

h甲方土建的窗户安装结束后, 要求内侧窗台四周做基础抹灰, 要求水平度、垂直度误差小于2mm, 对角线误差小于3mm。待整体浴室安装好后, 整体浴室的壁板和窗台通过窗套进行收口处理。

2. 建筑专业 (门洞宽度预留示意图)

(1) 土建门洞平面位置应根据整体浴室平面方案定位, 土建门洞中心线与整体浴室门的中心线位置相同;

(2) 采用整体浴室配套的门框时, 土建门洞预留宽度=门框宽度+40mm;

(3) 需方自配门框时, 土建门洞预留宽度=整体浴室壁板门洞宽度。

(1) 为了满足整体浴室安装要求, 土建门洞预留高度应等于郑日宇是壁板高度;

(2) 土建门洞预留高度的起算基准面为±0建筑完成面;

(3) 当整体浴室门框的高度低于整体浴室壁板高度时, 待整体浴室主体安装结束后, 甲方需对土建门洞周边进行墙体补充;

(4) 采用整体浴室时, 科逸只提供整体浴室主体及内部配件, 不提供门套、过门石及其施工工程。

3. 给水排水专业 (给水预留示意图)

给水排水专业包含给水预留和排水结构形式两方面的内容。

注:H的起算基准面为±0建筑完成面

(1) 整体浴室冷热给水管预留接头位置应在整体浴室顶板的上方, 贴墙走管路, 整体浴室所在安装面和楼板底面不可以走给水管路;

(2) 整体浴室冷热给水预留接头平面位置可以灵活定位在任何一面土建墙上, 靠近淋浴龙头或面盆龙头的上方位置为佳;

(3) 整体浴室冷热给水甲方预留接头高度位置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H为冷热给水预留接头高度

h为整体浴室壁板高度

a采用异层排水时, 整体浴室正投影面的下水管路的汇总及与主立管的连接定位, 必须待整体浴室防水盘安装定位后方可施工;

b采用异层排水时, 整体浴室防水盘若设计有洗衣机地漏或干区小地漏, 连接下水必须在下层对洗衣机地漏或干区小地漏设置存水弯;

c采用异层排水时, 甲方根据整体浴室的开孔图对卫生间区域楼板进行孔洞预留或开孔;

d采用异层排水时, 整体浴室防水盘定位后, 将无法采用传统吊模的方式对孔洞进行封堵;

e采用异层排水时, 整体浴室下水管路的管件及安装施工由甲方负责。

有独立管井, 且管井在户型外有独立检修门的情况, 可参考上图做法;

有管井且管井在卫生间区域空间内, 排水方式可参考上图做法;

卫生间干湿功能分区, 湿区做整体浴室且管井在干区, 此种情况排水方式可参考上图做法;

4. 暖通专业

暖通专业包含整体浴室通风、整体浴室供暖两方面内容

(1) 整体浴室通风

(1) 整体浴室通风一般采用顶排风方式, 通过PVC软管与成品风道对接, 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墙排风方式;

(2) 排风管路可以为PVC管 (De110) 、成品风道或新风系统等;

(3) 预留排风口位置:土建排风口中心距离楼板顶部300mm。

(2) 整体浴室供暖

(1) 科逸整体浴室采用SMC材料, 保温性能良好, 没有瓷砖的冰冷感, 一般情况下整体浴室内无需采用供暖设备;

(2) 如果甲方有特别要求, 整体浴室也可设计暖气片、浴霸或暖风机;

(3) 整体浴室无论同层排水或异层排水, 不可以采用地暖方式供暖。

5. 电气专业

(1) 甲方需在整体浴室的外饰墙上安装2联或以上开关 (几联开关取决于电器配件种类数量) , 并在土建任何一面墙面上预留接线盒, 将开关接入线路, 电源线路接头置于接线盒内并预留电源线长度1500mm以上;

(2) 甲方预留接线盒位置高度H≥h (墙板高度) +350mm;

注:H的起算基准面为±0建筑完成面。

(3) 整体浴室的电源线路在户型房间的主控箱必须设有漏电保护装置;

(4) 整体浴室有等电位设计要求时, 土建应预留LEB端子板:

(1) LEB端子板平面位置可以定位在任何一面土建墙面上暗敷或明敷 (不对其他功能和安装产生干涉时) ;

(2) LEB端子板位置高度H≥h (壁板高度) +350mm;

注:H的起算基准面为±0建筑完成面。

(3) 等电位线采用规格为BVR-1×4mm2;

(4) 连接等电位线路的配件范围:所有龙头 (含面盆龙头、淋浴龙头和洗衣机龙头等) 。

(5) 整体浴室电源线路电线均采用BV-2×2.5mm2规格、线管为DN16的PVC阻燃线管。

(6) 整体浴室内部如需要安装电话、呼叫按钮、刷卡器等相关弱电设备, 科逸配合弱电设备的开孔定位, 但不提供弱电设备系统安装。

6. 结构专业 (异层排水降板尺寸示意图)

传统卫生间主要为异层排水。结合结构降板, 体现整体浴室同层排水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隔层排水处理方式, 同层排水方案最根本的理念改变是通过本层内的管道合理布局, 彻底摆脱了相邻楼层间的束缚, 避免了由于排水横管侵占下层空间而造成的一系列麻烦和隐患, 包括产权不明晰、噪音干扰、渗漏隐患、空间局限等, 同时采用壁挂式卫生器具, 地面上不再有任何卫生死角, 清洁打扫变得格外方便。同层排水是卫生间排水系统中的一个新颖技术, 排水管道在本层内敷设, 采用了一个共用的水封管配件代替诸多的P弯、S弯, 整体结构合理, 所以不易发生堵塞, 而且容易清理、疏通,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意愿, 个性化地布置卫生间洁具的位置。

(1) 异层排水:整体浴室做异层排水时, 降板区域从建筑面±0下沉100mm (注意不是结构面±0) , 如果不做局部下沉也可以, 整体浴室门槛高度可能会高出建筑面±0约30~50mm。

(2) 当排污立管三通口下沿距离安装面小于、等于20mm时, 降板区域从建筑面±0下沉250mm。

(3) 当排污立管三通口下沿距离安装面大于20mm时, 降板区域从建筑面±0下沉高度在250mm基础上相应调整。

农田水利渠道的设计及施工研究 篇2

优质的水利渠道工程决定了农田灌溉质量,能够为农田灌溉提供便利保障,使其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同时对于防洪涝、提产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的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发展现状而言,形式不容乐观,在设计施工方面仍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致使农田灌溉系统受到影响,降低了灌溉效率。因此,优化农田水利渠道工程设计和施工迫在眉睫,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研究分析,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设计原则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的设计要本着水、田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具体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首先,要控制好灌溉用水量和灌溉面积的比例,做好协调工作,使每单位量的灌溉水都能发挥最佳的灌溉效率,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在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在不影响生活用水的前提下进行,做好施工地区的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出最合理的工程方案,确保民众的利益不受损害;另外,在实际设计中,要注重工程的防洪涝设计,根据当地的实际生活用水情况,加强防灾工程的建设,更好地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也是农田水利渠道设计的前提。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设计分析

2.1 渠道材料选用 目前,在农田渠道工程材料的选择上,很多地区实现了突破,不再局限于混凝土的选用,逐渐开始以经济、实用、安全为原则选用工程施工材料。尤其是对于一些自然条件不理想的地区,如干旱、低温地区,对渠道材料的选用更要特别注意,尽可能降低自然环境对水利渠道灌溉的影响。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新型渠道材料,钢塑管较混凝土管具有较多优势。首先,钢塑管材料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可有效减轻自然环境对材料的腐蚀作用。其次,钢塑管的材质较轻,柔韧性也较强,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安装作业,同时不会产生大量接缝,可有效减轻渗水、漏水现象给水利渠道工程带来的影响。另外,钢塑管还有效克服了热胀冷缩带来的破坏,即便是在极端环境条件下也可以正常工作,解决了极端条件无法建设水利渠道的难题。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钢塑管的经济性,其成本投资较混凝土管更低,可帮助工程省下更多的经费来投入到更多有用的工程环节,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从钢塑管的各种优点可看出,新型材料的选用环节对水利渠道工程的设计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为工程施工提供便利,同时还可以帮助工程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2.2 农田水利渠道跌水设计 作为应对水位落差、防止渠道冲刷的水利建筑,跌水是水利渠道工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对农田水利设计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目前,跌水在农田水利渠道中的设计还存在些许问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如对跌水的设计在精度上还有所欠缺,设计经验也不够,经常会导致建筑在设计细节上漏洞百出,虽然在短期内不会有大问题,但长期以后,这些细节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一旦进入雨季,降水量增多,就很容易产生各种安全隐患。因此,在跌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政府规定及规划标准进行设计,同时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积极借鉴过往优秀跌水布设案例,最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跌水设计方案。农田水利渠道的施工分析

3.1 衬砌板加工预制 衬砌板加工预制对农田水利渠道的施工具有决定性影响。首先,衬砌板加工预制必须选择刚度较强的材料,一方面是为了后续工作着想,另一方面是因为刚度较高的材料,能够提升农田水利渠道的性能,即便在一些极端天气也可以避免水利渠道被破坏。其次,预制工作要按部就班地进行。部分地区单纯追求施工进度,虽然花费的时间很少,但得到的工程质量很低,频繁的维护不仅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而且对农田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2 渠道放样 渠道放样是指把所设计的渠道落实到实际施工中,但在渠道放样之前,必须要在参考比降、渠底宽、堤底宽等系数的前提下进行,保证渠道开挖工序能够运行更顺利。在渠道放样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工序顺序进行,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渠道中心线—固定渠道中心桩—测量比降和高程—确定水平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注意控制标桩的间隔及渠底的开挖深度。

城市园林施工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园林绿化;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园林施工设计;城市环境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8-001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8.006

现代化工业进程不断加速,人们的生活在PM2.5严重超标、水资源困乏的条件下,因此建立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主题。城市园林化设计要在全面认识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对园林绿化进行设计、布局。政府要不断加强对城市绿化的建设,改善社会环境满足人们对舒适、健康、绿色环境的需求,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1 城市园林施工工作存在的不足

1.1 城市园林设计体系不健全

城市园林设计体系建立在对园林规划的基础上,不仅要考虑到园林本身的设计理念,还要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城市园林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许多园林工作单位没有给予重视,设计出的方案不科学,使园林植物之间搭配不合理与实际偏离,影响了园林施工质量。城市园林设计缺乏专业性的和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使得我国城市园林设计在技术方面将有所欠缺;缺少资金,使得我国园林设计质量及效果不能达到原有的要求;缺乏监管,使得我国园林设计不能规范化。只有协调做好每一项工作,城市园林才能不断完善、不断向前发展。

1.2 城市园林设计体系缺乏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不断提升,城市园林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但是在当下的城市园林设计体系中,传统的设计理念依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是种植大量的树木、花草来减少建筑物的用地面积,更多地关注植被的覆盖率,忽视了重要的理念,那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我国城市园林设计还存在着大量模仿风景园林设计现象,这也说明我国对于园林保护的力度不够合理、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更说明了我国园林设计工作者思维存在局限,缺少创新理念。

2 城市园林施工工作解决方案

2.1 完善城市园林设计体系

城市园林设计要将设计理念放眼于整个城市,结合城市的文化、经济以及居民的需要对园林的功能及形式进行定位。园林设计首要是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到人与自然相统一。城市园林建设不仅要做到点与线的结合,更要注重四季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技术创造出更有价值的艺术设计。城市的园林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因此在园林建设中要结合文化特征对园林进行设计和规划,注重每一个细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将文化融入到每一个细节当中,创造出文化与景物结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与此同时,加强技术人员能力培养与园林设计科研工作,将技术人员的研究结果运用在实际建设中,促进生产力发展,使城市在总体发展规划中更加科学。城市园林绿化设计要提倡以人为本,结合当地的社会历史、经济发展、人文地理及自然景观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景观。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经费,研究部门也要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在施工前期要根据市场准入原则,依据各单位的自身水平进行选择,同时要得到綠化部门批准后才给予办理手续,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监察部门要进行质量监管对各个方面监管都要做到位,整个工程继续按照最初的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设计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使人精神得到高度满足的作品,以此来鉴别城市园林设计质量的高低;城市园林建设中要满足需求,在满足人们对环境需求同时坚持绿色方针,使城市园林设计日趋完善。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管,防止发生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城市园林的建设单位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规划,与各部门协调好关系。在做好城市规格的同时,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管理者的素养与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2.2 城市园林体系新思路

城市园林发展规划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群众是使用者和享受者,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人们要对施工者进行监督,形成合理有效的园林设计规划,促进园林设计规划的健康发展。当下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技术优势,从整体出发发挥出强大的优势。简单地说,城市园林建设并非人们想象中只控制植被覆盖率那么简单,而是必须先从城市园林绿化入手,将其与城市整体规划统筹起来,坚持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园林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破坏。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要结合时代发展理念将信息技术使用在设计中,使用科学的方法达到科学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城市园林设计体系相比,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方便性、快捷性是城市园林建设的一大突破点,提升了城市园林设计的整体水平。在现代化城市园林建设中,现代化信息浓厚直接影响我国园林设计的历史性,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二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发挥合理想象,创造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3 城市园林施工工作的发展趋势

城市园林设计将不断朝着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如今随着城市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对审美的需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更加注重不同与多样,因此城市园林建设就要注重城市园林设计的不同化与科技化。采用科技化的原理对园林进行设计,使用高端技术构建城市园林规划模型。然而在错综复杂的城市形态中,如此设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如何不断拓宽设计者的思路,使其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灵感,是园林设计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园林设计与世界的万事万物相同,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园林建设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加强对园林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及时发现园林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坚持可持续的、生态的发展理念。同时政府部门要创建的项目须围绕着生态、发展、保护三个方面进行保护,推进生态城市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设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困难。在园林绿化问题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想要做好园林设计工作,满足城市的需求,就要克服各方面带来的问题,提高园林绿化管理者的素养,不断发展新的创新理念,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将精细化理念贯彻到城市园林设计中,将城市园林设计推向新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 郑善华.浅析园林绿化施工措施[J].华章,2010,(9).

[2] 候肇平.浅谈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处理[J].科学之友,2010,(10).

作者简介:谷亚亮(1976-),黑龙江依兰人,黑龙江省依兰县园林绿化处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绿化设计、施工技术。

桥梁施工的控制网设计研究 篇4

1.1 精度设计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必要精度的设计,通常有三种方法:(1)按桥型桥式(上部结构);(2)按桥墩(台)(下部结构)定位放样容许限差的设计方法;(3)按桥长的设计方法。推荐采用这种复合设计方法。

1.2 基准设计

为了满足桥梁工程高精度施工应用的需要,必须建立施工专用的工程独立坐标系———桥梁施工坐标系,以有效地消除或削弱长度投影变形的影响。桥梁施工坐标系的设计称为基准设计。

桥梁施工GPS平面控制网的基准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位置基准一般由给定的起算点坐标确定;方位基准一般以给定的起算方位值确定,或由GPS基线向量的方位作为方位基准;尺度基准由两个以上的起算点间的距离确定,或由GPS基线向量的长度确定,也可使用光电测距实测边长推算。为了保持施工坐标系与勘测坐标系的协调性和兼容性,施工坐标系的位置基准和方位基准一般应采用勘测坐标系中的控制点坐标及其方位角值,也可假定桥址中线及其里程确定(称为桥址里程坐标系)。

1.3 网形及标石设计

桥梁施工GPS平面控制网的网形及点位选定通常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GPS控制网一般应以三角形和大地四边形组成的混合网的形式布设。最简独立环的基线边数必须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2)控制点的位置、数量和密度必须能控制全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附属工程的施工,基本满足施工放样的使用需要,同时还应便于施工期间加密控制点。(3)控制点应选在土质条件较好、地面基础稳定、避开施工干扰和有利于长期保护的地方。(4)点位处应便于GPS及常规测量观测作业、方便施工使用,不宜设在交通繁忙等干扰大的地方。(5)点位处应视野开阔,尽可能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点位周围环境还应满足GPS观测的要求。(6)相邻施工控制点间应尽可能通视,以方便采用常规测量方法进行施工放样和加密施工控制点。

1.4 外业观测设计

桥梁GPS施工平面控制网通常应使用至少四台GPS接收机,按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同步观测。观测前应根据测区地形、交通、网型、桥梁工程特点及施工要求、精度等级、仪器数量、天气和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参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观测设计,并编制作业调度表。GPS外业观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观测技术要求和编制观测计划两大部分。观测技术要求主要是针对项目特点进行卫星截止高度角、同步观测有效卫星数、有效观测卫星总数、观测时段数、时段长度、数据采样间隔、接收机天线对中精度、天线高量测精度等的设计。在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中,由于控制网边长一般不长,大多在2km以内,控制点间的相对精度要求很高,因此,天线对中误差与控制网精度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或削弱。当有GPS高程拟合测量的要求时,应适当延长时段观测长度并精确测定天线高度。为检核GPS网的观测质量,一般应使用高精度全站仪观测一定数量的控制网边长。

1.5 数据处理方法及要点

GPS平面控制网的内业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基线向量解算和网平差两大部分。基线解算是后续网平差的基础,可根据控制网的精度要求选择不同精度的卫星星历及解算软件。一般桥梁施工GPS网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方法如下:(1)采用随机商用软件,如美国Trimble公司的TGO软件等,进行GPS基线向量的解算。(2)基线解算结果的检核。(3)在各项质量检核符合要求后,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得到各点在WGS-84系下的三维坐标及相关的精度信息。(4)进行GPS网的二维约束平差,并转换成桥梁施工独立坐标系中的施工坐标。一般按“一点一方向”的方法进行,以桥墩顶面或梁底平均高程平面作为边长的投影面。

2 工程实例分析

某长江铁路大桥跨宽约2km的长江江面,全长约3km,其中跨河主桥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跨580m,边跨约300m,主塔高200m,属于特大型复杂铁路桥梁,施工技术难度大,需要建立高精度的施工控制网。

按照文献标准的复合设计方法,结合桥型结构特点估算控制网的必要精度。根据有关规范,本网按铁路B级GPS精度施测。外业观测结束后,采用GPS随机软件解算基线向量,使用专用软件进行网平差。基线解算时对重复基线、同步环和异步环的长度或坐标闭合差进行限差验算,剔除超限的基线观测值。GPS网平差时,先在WGS-84坐标系下对基线向量网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求解各控制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三维空间坐标;再在桥梁施工坐标系中进行二维约束平差,求得各点的施工坐标。本桥施工坐标系是一种基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工程独立坐标系,取墩顶平均高程平面作为边长投影面,以有效地消除长度投影变形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校核GPS测量成果的质量,使用Leica TC2003全站仪按二等精度测量网中的两条边长,加入仪器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倾斜改正和投影改正。全站仪光电测距(EDM)边长与GPS边长比较。限差项是根据GPS网平差验收精度和全站仪标称精度,并顾及仪器和棱镜的对中精度,按两倍中误差估算的。边长较差均在允许误差以内,说明GPS测量成果质量可靠。

3 结语

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充分证明,应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建立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和费用省等显著优点。目前,GPS技术已经成为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的主要建网技术,其技术和方法逐渐趋于成熟。另一方面,现代桥梁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桥梁施工控制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和要求,GPS桥梁施工控制网测量中还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TB10101-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S].

园林设计与园林施工结合研究论文 篇5

一、和谐理念的应用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和”是始终贯穿其中的,而且现代的文化业深受“和”的思想影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提出是最好的证明。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也常常将和谐的理念应用到园林施工的设计中。

1.自然与人的和谐

园林其中的一个功能是美化、装饰城市环境,其作为城市规划当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园林的功能归根到底是为人们服务。所以,园林施工的设计总目标应该是提供一个怡人、休闲、生态、舒适的园林给游人,满足人们对娱乐休闲的需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在设计当中,就应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与理念。在环境的设计上从人们的心理需求与行为感觉出发,设计出可以满足人们现代生活要求的交往沟通场所与活动空间。首先,要考虑人们接近园林的心理,即园林的基础设施、绿化植物等都需让人们有亲近感。因此,需要设计便利的入园通道;可供人们交往的公共空间(应充分考虑遮阳等情况);广场、儿童游乐园、道路、植物景观等在设计时都需考虑清楚位置的安排及当地的气候条件,从园林的整体环境出发,科学合理地构建园林的娱乐设施及植物景观,以促进人与园林环境的和谐发展。

2.自然与文化的和谐

园林中包括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只有两种达到和谐、相辅相成的状态,才能凸显园林的特色,进而彰显出城市的文化精髓。所以,在园林施工设计时,应结合自然景观的外在形式美与文化景观的内涵美,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其融入到园林景观中。比如,可将一个城市的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科学技艺等成果反映在园林景观当中,展现城市自身的区域性与民族特色。例如,南方的园林,多讲究素雅、曲折、幽静、朴实,苏州园林就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北方的园林则趋向华贵、宏大、色彩鲜艳等,如颐和园。

总之,园林这个窗口应同时向人们展现自然景观与特色文化,显示城市的魅力。3.人与人的和谐人类的存在就是在环境中生存,环境的存在是以人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应将人与人和谐的理念融入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是让人们在园林的休闲场所与交往空间里能够自由嬉戏、平等交流、友好交往,所以在园林中需要设计这样一个充满人性化的沟通平台,供人们亲水、休闲、嬉戏、亲昵、交流等,以实现动感空间的互动,促进人与人的和谐。

二、生态理念的应用

现代园林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应讲究生态效益,以追求“山青、水绿、景美、人和”为园林生态环境的目标,充分开发自然的生态景观,达到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目的。园林设计中讲究原生态设计,其根本出发点就是重复使用资源与促进生态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园林设计师通常会采取这样一种景观生态设计方法:保留并再利用园林场地中的原有元素与材料,以节约能源,节省成本。重视选用本土的植物与当地的材料。例如,灯光照明材料的选择上,传统的园林设计中造景灯常使用大功率的探照灯、泛灯光与大面积的霓虹灯或是彩灯,虽亮度高、景观效果好但耗能也高,浪费了能源。所以,应高度重视节能灯在园林中的应用,可实施“亮化工程”与“夜景工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讲究师法自然,即是尊重生命规律,顺从自然条件,尽量避免明显的人工痕迹,还应建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性生态系统。即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园林设计还应根据区域的地形地貌,设计出与大自然相似的起伏地形表象,让人们产生亲近感。所以在设计当中,应全面了解园林景观的自然属性,保护好原生态的地表土,做好生态恢复的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影响园林景观的美感,营造出建筑、生物与人的和谐共处的环境氛围。园林的生物选择要反映其区域性,要根据气候、土壤、植被等的区域特点,综合考虑城市的环境因素如水、温度、阳光、土壤及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并要注意不同植物的排斥关系,选择合适的物种,并注意绿化植物的搭配以保持植物的生态平衡。此外,应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并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如太阳光、自然风以及雨水等,达到节能、环保、生态的目标。例如,可在园林中修建蓄水池来收集雨水,经过滤处理后可用于灌溉绿化植物,有利于节约地下水与城市用水,充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

三、风水理念的应用

风水学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园林设计尤其是古典园林中都有运用到风水学的知识。如绿化植物的配置、栽种的方位等都有渗透着风水学的内容。1.绿化植物的配置讲究均衡性风水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是阴阳原则,反映在园林植物配置上就是要求植物要均衡。例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木植物之间的搭配要达到平衡,即既要保持植物种类的多样化,也要表现出植物造景的层次感。所以,进行植物造景时,要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花期、喜阳喜阴等)、气候条件、土壤等因素,搭配出均衡、错落有致的植物。2.绿化植物的种植方位“前不栽杨,后不栽柳”“宅后有榆,百鬼不近”“左树右无,凶多吉少,右树红花,娇媚倾家”等系列的风水口诀,都有反映在园林绿化植物的栽种上。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探讨该风水知识,有的确实是一种迷信的表现,如榆树防鬼、槐树招财则是为了满足人们避祸讨吉利的心理需求。但有些风水说法还是有一定的自然科学道理的,如东方植桃杨是有科学性的,我们都知道日出东方,桃树属于迎春开花较早的植物,向东栽种可以得到充足的阳光,利于开花;又如风水学上讲究门前不宜栽种密林或者大树,以自然科学解释是因为大树或密林会阻挡阳光的照射,所以不宜在大门种植,但房屋的两侧是可以栽种树木的。

四、结语

刚施工完的园林景观还只是作品雏形,接着便进入养护保修阶段。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设计师应经常到现场了解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原因来解决,这对于提高自己以后的设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施工单位也可以在这一阶段认真进行总结,看看有无很好地贯彻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需要改进或与设计师沟通不够,从而导致影响设计效果的地方,对提高以后的施工管理水平也具有很积极的意义。当发现问题后,应及时与设计师沟通,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在工程竣工后这一阶段做到设计与施工的结合也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蔡如,黄树钦.居住区架空层园林营造探讨[J].中国园林,(2).

[2]李颖.科学性与艺术性:一个都不能少[J].中国花卉报,(27).

地铁区间人防门设计施工要点研究 篇6

关键词:地铁区间;人防门;设计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TU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003-02

地铁车站人防门根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部位,即入口、风道以及区间。其中,区间人防门和接触网、轨道、界限、线路等专业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设计与施工难度较大,具有较大的复杂性。笔者基于实际工程参与经验,对地铁区间人防门设计与施工要点进行分析。

1 地铁区间人防门的形式

地铁区间人防门的形式根据接触网授电形式、门扇形式以及功能的不同,能够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划分如下:

根据主门扇的形式,可以将地铁区间人防门分为区间双扇门、单扇门两种;根据地铁授电形式,能够将地铁区间人防门分为第三轨授电以及接触网授电两种形式。

区间双扇门共有两扇门,接触网密封装置同样被设置在两侧,分为左右两部分,这样便于操作。同时这种形式的区间人防门相关备件以及附属品较少,在排水闸板、轨道密封装置上和单扇门相似。由于双扇门将门分为两个部分,减轻了单体的重量,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相对轻松,能够设置与暗挖区间中,节约工程土建费用。

区间单扇门结构相对复杂,其组成部分包括门框、主门扇、轨道密封梁、升降装置、平移绞页、限位器、放水沟与排水沟闸板等。采用这种形式的人防门,能够有效的解决大纵坡、大弯道等环境造成的设防困难问题,在大盾构区间隔离墙较薄的情况下最为实用。

由于单扇门只有一个单体,门扇重量相对较大,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需要将其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在施工现场进行直接组装。实物图,如图1所示。

2 地铁区间人防门设计要点

在地铁区间人防门设计过程中,人防门与土建接口、限界接口、与接触网接口、与轨道接口等方面必须加强重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

2.1 人防门与土建接口设计要点

第一,地铁区间人防门一般适合于地铁车站主体结合设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区间风井、端部、井内作为首要的设计部位,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暗挖区间设置。

第二,与土建专业的接口一般应该优先选择直线段,避免在曲线段进行使用,不能避开时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三,如果不得不将人防门设置在曲线段,需要加高和加宽人防门洞,保证与道岔和直缓点距离在25 m以上;

第四,如果人防门朝向向上,保证上坡坡度小于15 °;第五,合理设计,避免人防门与信号转辙机、指示灯存在冲突。

2.2 人防门与限界接口设计要点

在人防门与限界接口设计过程中,正线区间防护密闭隔断门以及入场线外的密闭门的高度、宽度等必须满足相关的要求。具体来说,其高度应该与区间隧道限界相当,或者直接采用限界值,保证上接触网门洞高度在轨面之上,同时高于轨面的高度至少在4 550 mm以上;位于直线段的人防门建筑限界宽度应该在3 880 mm以上,在圆曲线或缓和曲线段,还需要做必要的加高加宽处理,保证车辆能够顺利运行。

2.3 人防门与接触网接口设计要点

地铁区间防护密闭隔断门和入场线以外的防护密闭门两米范围内,人防门与接触网接口需要采用小锚段的形式,同时控制其左右偏移量,将其控制在150 mm内。

2.4 人防门与轨道接口设计要点

人防门与轨道接口设计过程中,第一,门槛不能设置在道岔区;第二,门下的门槛宽度以及钢轨高度应该由轨道专业提资;第三,在排水闸板型号选择方面,应该根据道床、轨道具体情况,根据轨道工程提供的道床详图等,合理的设计排水沟闸板的位置以及浇筑范围,同时在施工设计图纸中标明相关的施工界面。

2.5 人防门与信号专业的接口设计要点

地铁区间人防里程与信号专业紧密相关,人防门与信号灯或转辙机发生冲突时,需要进行有效的协商,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如果选择单扇门,同时门轴和转辙机都位于轨道的同一侧,一般需要保证门框边缘和岔心距离在16 m以上;如果转辙机和门轴位于两侧,同时人防门的门扇高度高于转辙机,在保证其开启不受影响的基础上,需要有限界专业提供门框边缘的距离。

3 地铁区间人防门的生产要点

3.1 非标防护设备的技术交底

通常情况下,地铁人防工程会以分包的形式进行建设,总包单位需要在分包单位加工相关设备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将人防工程相关设备生产与加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介绍清楚,同时明确质量检查的重点,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

3.2 首樘检测

人防门工程建设过程中,总包单位需要加强质量控制,而首樘检测就是其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将设备启闭力、焊缝质量、外观、尺寸、原材料尺寸、闭锁力等作为主要的检测内容,重点检查器气密性,必要时进行气密性实验。检查单位一般由人防专业检测机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组成,在检测中应该形成有效的报告,由建设单位保存留档。

3.3 过程质量控制

分包单位在接到总包单位的任务后,应该不断的完善质量控制机制,从原材料进厂开始,加强对原材料质量、性能等的检查,同时做好必要的焊接实验等,控制焊接质量,针对关键控制點进行检查。在设备出厂前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自检,并将自检的报告作为进场的有效依据。

4 地铁区间人防门的施工要点

地铁人防门施工要点体现在进场、立框等各个方面,必须详细了解人防门工程情况,认真参照设计标准等,保证施工质量。

4.1 进场施工要点

土建总包单位需要提前通知人防工程单位进行必要的准备,人防工程专业需要提前三天进入现场。同时,土建专业需要提前与人防专业一起,对现场进行查看,将运输通道确定,并做好相关的清理工作,建立临时的供电设施、防护设施等。同时,在进场施工中,需要完成调线、调坡等工作,并将人防门的高程、平面坐标等进行确定。

4.2 立框施工要点

地铁人防门工程立框施工顺序为:土建施工单位施工下门槛钢筋并预埋钢板一预埋钢板测量及浇筑混凝土一下框初测及复测一左右框和上框的安装、支撑及调试一土建施工单位绑人防墙钢筋,预埋穿墙套管一人防监理及土建监理隐检一合模一合模检验一浇筑人防墙混凝土一拆模-挂扇。

4.3 立框施工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地铁人防门立框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第一,对于下框安装来说,其精度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保证下框高程与轨道标高小于1 mm的误差;

第二,在立框施工过程中,人防墙接地板需要由土建施工单位完成;

第三,保证人防门框支撑体系与土建模板支撑体系最小距离在30 mm,禁止将门框作为土建施工的支点;

第四,预埋套管规格和数量都必须在图纸基础上,避免施工单位私自在人防墙上进行开孔作业。

4.4 其他施工要点

除了进场与立框施工外,在人防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施工中难免会存在误差,施工图中标注的相关标高、高程等也仅供参考,具体施工还应该以实际情况为主,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相关标高的准确性;

第二,在地铁区间人防门下面的排水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有效的密闭装置,加强对排水沟的防护控制。选择闸板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排水沟宽度等,配合土建专业,完成安装,在安装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保证其密闭性。

第三,土建施工單位施工前应及时与人防设备安装单位沟通和协调,配合做好施工步骤安排,包括设备进场、设备吊装、测量定位、门框预埋、顶板吊环预埋及门框墙上穿墙套管预埋等工作;在门框预埋件安装完毕且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门框墙混凝土。

5 结 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地铁区间人防门设计、施工持续时间较长,涉及的专业较多,加上实际情况的变动,存在较多的设计变更。在施工阶段,由于配合专业较多,还需要做好各方面资源的协调与配置工作,满足业主节点工期需求,在规定工期内完成施工,为城市地铁工程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胜伟,王家宝,刘一平.接触网受电地铁区间防护密闭隔断门[J].中国 人民防空,2011,(2).

[2] 高连击,张任.地铁人防区间隔断门生产与安装技术[J].中国土木工程 学会快速轨道交通委员会,2012,(1).

[3] 孙清.紧邻地铁区间隧道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 研究.2014,(2).

[4] 郭晓华,董到海.一种既有人防区间改造地铁区间的施工工法[J].城市 建设理论研究,2014,(1).

地铁施工组织设计的研究 篇7

车站总建筑面积为30804.56m2, 车站总长290m, 宽42.9m, 车站共设置6个出入口, 3组风亭、风道。Ⅰ号出入口位于车站的西侧;Ⅱ号出入口位于车站的西侧;Ⅲ号出入口位于车站的西侧;Ⅳ号出入口位于车站的东侧;Ⅴ号出入口, 设在北侧。车站两端分别设置风亭, 南端设置1号风亭组, 北端设置2、3号风亭组, 2、3号风亭组考虑与还建的建筑结合, 三组凤亭均为高风亭。与车站相接的南、北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车站主体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 附属采用明挖法施工。主体围护结构采用800m m厚的地下连续墙, 墙顶设冠梁, 各层楼板作为支撑体系使用, 中间柱下设独立桩基, 桩基在使用阶段兼作抗拔桩;浅基坑一、二期分界处的围护结构为一期浅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型式、二期浅基坑采用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浅基坑周边其余部分的围护结构结合主体基坑的围护采用连续墙型式。

2 施工组织

2.1 施工组织设计

地下连续墙:施工一期共计71幅, 与中间桩基平行施工, 投入1套悬挂液压抓斗成槽设备, 1槽/天, 计划73天完成;施工二期共计72幅, 与中间桩基前后错开施工, 投入2套悬挂液压抓斗成槽设备, 1.5槽/天, 计划45天完成;中间桩柱:施工一期共计87根, 与地连墙平行施工, 投入2台A M桩基, 3台H PE液压插入设备, 1根/天, 计划90天完成;施工二期共计60根, 与地连墙前后错开施工, 投入2台A M桩基, 3台H PE液压插入设备, 3根/2天 (目标控制指标) , 计划60天完成;车站顶板:采用地膜工艺, 纵向划分为12板, 每板长度20m~25m, 单板作业每10天/板, 流水作业5天/板。站内土方:拟采用机械开挖+站内水平运输+垂直提升+地面汽车外运的方式组织施工, 结合车站周边环境、拆迁进度以及调整后的施工步序, 初步计划在施工二期顶板上增加3处运输通道:1#、2#和3#出土井, 其中1#和2#出土井利用盾构吊出井, 土方提升设备采用提升架或皮带输送机, 中间对应**一路路口增加3#出土井, 兼做结构施工运输通道, 提升设备采用提升架。

站厅层层高4.8m, 共计土方70000m3, 投入6台0.25m3挖机开挖, 10台小型农用车倒运至提升竖井, 站台层层高8m, 共计土方90000m3, 投入4台0.4m3挖机和2台0.25m3挖机开挖, 10台农用车倒运。地面利用二期围挡场地作为土方临时存放场地, 考虑其他干扰因素, 计划出土量1000m3/天。站内结构:中板和底板分为10板, 采用地膜工艺, 每板25m~30m, 由两端向中间顺序施工, 计划1板/10天;边墙共计56板, 每板12米, 由两端向中间跳做施工, 投入4套模板支架, 计划1板/2天。

2.2 施工技术方案

本工程地下连续墙作为开挖前的围护结构, 与内衬墙叠合成为车站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地下连续墙共143幅。地下连续墙施工采用液压抓斗成槽, 泥浆护壁, 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钢筋笼在加工平台上一次焊接加工成型, 由1台180t履带吊和1台80t履带吊配合用“抬吊法”整体下放入槽。

先用破碎锤将路面凿除, 然后用PC-200挖掘机进行挖土, 人工配合, 距离临时堆土场远时采用自卸式汽车倒运。开挖到顶板设计底标高下0.2m时停止开挖, 施作地模。为防止灌注砼时土模端头隆起, 土模向结构施工段外侧延伸3~5m, 这样每个施工段土石方开挖时也向结构施工段外侧延伸3~5m。

开挖采用“由两侧向中间掘进, 分层开挖”的方法。南北两侧各安排3台H D 250小型挖掘机挖土, 挖掘机施工困难的地方, 人工配合施工。水平运输采用1.5T小型机动翻斗车运至出土口垂直提升吊斗中, 提升到地面。

模板中堵头部分模板选用木模, 木模尺寸根据施工缝或变形缝尺寸现场加工。模板加固采用又拉又撑的方法, 整条施工缝或变形缝木模都用拉杆加固, 拉杆用不小于Φ16钢筋加工。拉杆与二衬纵向筋搭接焊, 与拉杆搭接焊的纵向钢筋与环向钢筋点焊, 木模外用方木做背棱, Φ28钢筋外楞, 外楞钢筋与拉杆焊接, 不允许把做背棱的钢筋直接焊接在纵向钢筋上。模板安装时作好施工缝处防水板及止水带的保护, 模板安装前, 涂刷脱模剂, 严禁在模板上涂刷机油。立模时边墙控制线位置必须准确无误, 水平、断面尺寸和净空大小符合设计要求。为保证模板间的接缝密贴, 防止砼的浆液向外渗漏, 钢模板之间采用螺栓进行连接, 在装拆和搬运时要防止模板变形和配件丢失。施工缝挡头板镶在钢模板内侧, 在背衬工字钢肋上焊一箍环, 中间可插入φ48的短钢管加固挡头板。安装模板时, 随时固定支撑, 防止倾覆。各种连接件、支撑件及加固配件必须安装牢固, 无松动现象。模板拼缝要严密。各种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要准确, 固定要牢固。混凝土浇注用泵送, 底板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 插入式振动器的操作, 要做到“快插慢拔”, 在振捣过程中, 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 以便上下振捣均匀。侧墙二衬振捣采用开窗插入振捣。混凝土分层浇筑, 第一层混凝土浇筑高度为30cm (浇筑前先浇注3cm厚同标号砂浆) , 以后每层混凝土浇筑高度按60cm。开窗为每隔一块模板开一个, 振动器从窗口放入分层振捣, 振捣遵循插入式振动器作业要点。模板上开窗口兼做进料口, 同时在顶板另开最少三个进料口, 顶板端头模板上预留一个进料口, 做最后灌注砼用。

2.3 机械人员配备

模板1000m, 平板振动器1台, 振动棒4根, 刷子2个, 木托架1个, 上人架1个, 切缝机4台, 滚筒1个, 防晒棚40m, 行梁2个。支模10人, 电工1人, 木抹2人、切缝工人4人, 振动10人, 收光2人、摊铺12人, 行夯2人、拉毛2人, 找平工1人, 养生2人。沿纵缝方向用经纬仪在二灰基层上打出一条直线弹上墨线, 然后以10m间距在墨线内边缘用电锤打眼, 再用Φ10~Φ14钢筋打在眼里10cm深, 外露40cm长, 用水准仪在钢筋上标好设计高程高, 在两根钢筋之间拉上白线, 然后立起模板。

3 结论

地铁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 其施工的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对地铁施工组织设计的研究, 提高了地铁施工的现代化程度, 确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法, 针对某些技术难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我国地铁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针对某地铁施工项目, 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 发现了地铁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为地铁施工积累了经验, 对指导施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地铁,施工组织,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彬, 郝凤山.地下工程施工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9.

[2]石振明, 孔宪立.工程地质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建设项目设计可施工性研究 篇8

1 设计可施工性研究课题的提出

在我国工程建设中, 设计和施工是两项各自独立的工作。随着工程建设制度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以及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彼此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这容易导致施工图纸难以或无法施工, 轻则导致设计变更、延误工期, 重则导致整个方案的重新调整, 使项目各参建单位蒙受巨大损失。设计可施工性研究, 是让有经验、技术的施工管理人员参与项目的全过程, 把与施工有关的专业知识技术与经验进行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并有效地应用到项目策划、设计、采购、施工、使用、维护的各个阶段, 以减少设计变更, 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从而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系统的、有组织的研究活动。建设项目可施工性概念自1983年提出以来, 受到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并投入到可施工性研究中。可施工性研究现已成为最能有效降低工程投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新兴工程管理技术之一。在我国, 以方便项目施工为目的的研究不少, 但系统提出“建设项目设计可施工性研究”的并不多, 实际运作中也没有真正实现设计与施工的结合。我国在“先设计、后施工”的管理制度下, 如何结合国情开展设计可施工性研究, 是个十分值得探讨与研究的课题。

2 设计的不可施工性问题分析

2.1 设计不可施工性问题的分类

“第一类不可施工性问题”是指常见设计质量问题中那些“不便施工”或“不能施工”的问题, 也可称之为“狭义的不可施工性问题”。较为典型的如:钢筋过密, 混凝土难以浇筑;梁、柱尺寸变化太多或混凝土标号变化多, 不便施工;狭小平面内布置结构件时没有考虑施工工作面, 难以施工;采用标准图集, 没有考虑到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等。第一类不可施工性问题比较直观, 一般来说, 这些问题发生在某个工序的施工过程中, 是设计原因引起的难以顺利完成施工的问题。

“第二类不可施工性问题”是与总体施工方案有关的问题, 如项目总进度计划、总平面图的布置是否考虑到施工布置的实际需要等。它是“狭义的不可施工性问题”之外的问题, 也可以称之为“广义的不可施工性问题”。这类问题的例子如:南京新港开发区某电子厂房扩建项目, 位于原有厂房北侧3m, 新建厂房的基础比原有厂房的基础开挖深了2m, 新建厂房基础施工遇到了对原有厂房的保护问题, 经研究最终将整个新建厂房平移4m来避免基础施工对原有建筑物的影响。但因调整总平面布置方案造成施工单位等图施工, 从而延误工期25天。可见“第二类不可施工性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实施的早期阶段, 通常的设计质量管理没有从总体上考虑后续施工的需求。

2.2 产生设计不可施工性问题的原因

其一, 设计与施工相分离是造成不可施工性问题的直接原因。在我国, 业主和设计单位是项目前期的主要参与方, 而施工单位则必须在设计结束且施工招标完成后才能确定参与项目, 这就导致设计与施工的分离。它一方面导致设计人员的可施工性经验是通用的, 考虑施工问题带有主观性;另一方面导致施工方在拿到施工图纸后, 才可能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其优化施工流程的创造性活动受到既有图纸的限制, 特别是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因得不到设计的有效配合而失去采用的机会。其二, 承发包模式选择的局限性。我国工程建设绝大多数采用设计、施工总分包模式, 国家招投标制度方面的规定限制了设计与施工的交流。施工方在招投标结束之后才能参与项目, 承包商在项目前期决策阶段无法直接参与设计的可施工性研究。其三, 设计项目管理水平低下。首先, “第二类不可施工性问题”涉及到的是和总体施工方案有关的问题, 通常的设计质量管理不能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其次, 我国的设计项目管理主要通过设计阶段的校对、审核和施工图完成后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 在发现目标偏离后再采取纠正措施。由于缺乏施工方的直接参与, 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只能从大的原则上来考虑施工的需要, 不能从特定的项目和施工单位实际情况来进行取舍、加工, 不能完全考虑到施工方的实际需要, 不能及时反映施工方的最新需求, 它对提高建设工程整体目标存在明显的不足。

2.3 建立施工知识与经验输入设计可施工性的途径

在我国建设工程领域中, 施工与设计的交流需要克服招投标法律方面存在的障碍, 建立起合理、合法的有效途径。

一是委托中立的咨询/监理单位作为会议发起人, 选择几家大的施工单位参加项目设计的可施工性研究讨论会。

二是聘请有实施可施工性研究经验的咨询/监理单位进行设计可施工性研究。

三是聘用承包商中有丰富施工知识和经验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加入到可施工性研究小组。

3 开展设计可施工性研究的基本程序

开展建设项目设计可施工性研究的基本工作程序可分为七步:

第一步, 组建研究小组。值得关注的是应随着工程项目的开展, 及时将研究人员扩大到施工单位、专业分包商和大型材料设备供应商。第二步, 确定研究的项目目标, 明确可施工性研究的对象。

第三步, 应用项目结构分析 (WBS) 方法, 识别设计的不可施工性问题。

第四步, 研究提高设计可施工性的措施。

第五步, 提出改善设计可施工性的建议, 并对它们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择优选择。

第六步, 应用设计可施工性研究的成果 (进行设计变更后实施) 。

第七步, 对设计可施工性研究活动及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4 提高建设项目设计可施工性的方法

设计可施工性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

在设计准备阶段, 可施工性研究小组应参与制定项目总体进度计划和拟定出主要的施工方法, 以保证设计方案与进度计划相匹配。在设计阶段, 重点审查总图方案, 分析实现单项设计意图的施工方法, 开展价值工程活动, 推广应用标准化设计, 尽可能多地采用工厂化生产的建筑部件, 分析设计项目所需物资的可供性, 提高设计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集中组织一次全方位审查施工图的可施工性等, 确保设计具有较高的可施工性。在施工阶段, 重视并参加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活动, 加强对工程变更的管理, 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承包商就设计文件提合理化建议等。

地下室外墙设计与施工问题研究 篇9

首先地下室外墙的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荷载情况、防水抗渗和有关规范的构造要求确定。《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99)规定,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规定钢筋混凝土承重外墙最小厚度为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5。通常在工程设计中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过高,水泥用量过大,容易产生收缩裂缝,故一般采用C20-C30。有防水抗渗要求的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一般不小于0.6MPa。其次,地下室外墙的竖向和水平钢筋,除按计算确定外每侧均不应小于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同时考虑混凝土硬化过程及温度影响可能产生收缩裂缝,水平钢筋宜适当增大,钢筋直径宜小间距宜密,最大间距不宜大于200mm。外侧钢筋与内侧钢筋之间应设拉接钢筋,其直径一般为6mm,间距不大于600mm梅花形布置,当为人防外墙时拉接钢筋间距不大于500mm梅花形布置。

计算方面首先确定地下室外墙承受的荷载。竖向荷载有上部及地下室结构的楼盖传重和自重;水平荷载有地面活载、侧向土压力、地下水压力、人防等效静荷载。由于竖向荷载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对地下室外墙平面内产生的内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地下室外墙的配筋主要由垂直于墙面的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控制确定,所以仅按墙板弯曲计算墙的配筋。地下室外墙的水平荷载,进行组合:

(1)地面活荷载+土侧压力;

(2)地面活荷载+地下水位以上土侧压力+地下水位以下土侧压力+水压力;

(3)地面活荷载+土侧压力+人防等效静荷载;

(4)地面活荷载+地下水位以上土侧压力+地下水位以下土侧

压力+水压力+人防等效静荷载。

式中h——外墙室外地面以下高度(m);

h1——地下水位深度(m);

h2——外墙地下水位以下高度(m);

p——地面活荷载,取5-10Kn/m3;

γ——土的重度,取18kg/m3;

γ′——水的浮重度,取11kN/m3;

γw——水的重度,取10kN/m3;

φ——土的休止角,一般取30O。

荷载分项系数除地面活荷载的γq=1.4外,其他均为1.2。对于地下室外墙可根据墙的四边支承情况按双向板或单向板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由于地下室内墙间距不等,有的相距较远,因此在工程设计中一般把楼板和基础底板作为外墙板的支点按单向板(单跨、两跨或多跨)计算,在基础底板处按固端,顶板处按铰支座。在与外墙相垂直的内墙处,由于外墙的水平分布筋一般也有不小的数量,不再另加负弯矩构造钢筋。地下室外墙可按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计算弯矩,有利配筋构造及节省钢筋用量。地下室外墙一般只在受拉区混凝土可能出现弯曲裂缝,且裂缝较细微不会贯通整个截面厚度,对防水仍有足够抗渗能力。同时通过计算裂缝宽度,可局部调整配筋(加短筋形式),以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混凝土有裂缝是绝对的,无裂缝是相对的。当地下室长度较长,地下室外墙会因各种原因(荷载、温度、不均匀沉降等)产生裂缝,从而影响使用,这是必须避免的。减小裂缝或控制裂缝以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除计算配筋和构造方面应满足外,在施工中采取相应措施,不仅可以节省造价,也可以缩短工期。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墙为控制混凝土裂缝,可采取下列措施: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过高,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严格控制砂石骨料的含泥量和级配。施工过程中加强养护。

(2)采用膨胀剂配置的混凝土,利用膨胀剂的补偿收缩功能解决混凝土收缩开裂的裂缝。例如,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研制的UEA等系列产品。

(3)设置施工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由于外墙薄,面积大,养护困难等因素影响,一般采用后浇加强带(2m宽)。

(4)地下一层外墙,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应注意设置外保温隔热层,避免直接暴露。

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结构布置情况,计算简图选用合理,荷载取值准确,计算结果正确,并合理地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是可以满足规范要求及现实使用要求的。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1]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关于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的研究 篇10

1 绿色建筑设计要求

1.1 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 因地制宜建筑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条件, 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使设计出的建筑既符合建筑要求, 又能体现建筑整体优越性, 使建筑的整体建筑风格、结构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所以, 在进行建筑时要掌握因地制宜的原则, 切勿生搬硬套。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了解施工地区的具体气候、环境特点,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建筑设计。建筑的设计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条件, 包括采光、通风、取暖等, 从而减少因采光、取暖、通风等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

1.2 重视整体设计的同时, 注重基地环境

建筑整体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优劣以及建筑成本。绿色建筑设计必须要注重整体性, 综合考虑气候、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影响, 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如在热带地区运用保温材料就毫无意义, 在寒冷地区墙体、窗体设计不合理, 即使再好的保温材料也无法取得良好的保温效果, 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就是要花最少的钱, 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 还要充分注重基地环境, 使建筑的设计建设能够符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使建筑设计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1.3 节约能源, 利用合理的设计达到材料的节约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材料本身的能源消耗, 尽可能的使用生产能耗低、回收率高的建材, 从而实现材料的综合循环利用。另外, 也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材料的有效利用, 例如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可以根据相关经验计算出最小配筋率, 减少钢筋的使用, 或者可以通过对于建筑平面的布局、长宽比等合理设计建筑墙体、门窗等, 提高相应的建筑物性能。同时在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采光、采暖、通风等方面, 对于我国来说, 一般建筑物要求南北向, 这样不仅有利于通风、采光, 同时还有助于利用太阳能系统进行相应的采暖, 实现外部能源的有效利用。

1.4 合理利用外部资源进行调节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 也可以利用外部手段实现建筑整体的节能。比如在建筑房顶和阳台种植相应的绿植, 或在花园、阳台种植绿植, 不但可以有效美化环境, 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变建筑周围的微气候, 实现环保功效。另外, 在设计过程中利用相应的环保材料也极其重要。建筑设计时采用无毒无害、能耗低的材料能够有效保证人体健康的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实现绿色建筑的目的。

2 绿色建筑施工要求

2.1 施工中的环保要求

施工中的环保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保护环境的措施, 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环境污染等。并且要向相关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计划书及相关文件和评估报告, 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扬尘、噪声、污水排放等达到相关要求。

对于扬尘控制, 要保证在运送土方、垃圾等材料时不污染场外道路、环境, 对于容易散落、飞扬的建筑材料要严格覆盖;在进行施工作业时要定期洒水, 减少扬尘;保证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尘的要求;在建筑物爆破前也要做好必要的防尘措施, 比如预湿墙体、搭设防尘栏等, 并尽量选择风力较小的天气进行爆破。对于噪音污染的控制, 要尽量使用低噪音的设备工具进行施工, 同时, 要求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 的规定。对于水污染的控制, 保证现场污水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的要求, 在进行污水排放时要进行严格处理, 保证有毒、有害污水不乱排放, 同时也不得随意开采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对于土壤的保护, 首先要在工程建设时做好地表环境的保护, 因施工造成的裸土要进行及时覆盖, 及时加盖相应防护栏, 防止水土流失。因施工造成的植被破坏也要在工程完工后进行植被恢复。

2.2 施工中的节材要求

施工中的节材要求包括对施工材料的控制、施工设备的控制。在进行施工建设时为取得最大的资源利用效率, 应该合理的安排设备入场顺序和调动顺序, 按照相应的施工规划进行原料的采购和设备的配置。另外, 在材料运输过程中也要尽量防止损坏和遗漏, 同时, 材料管理方面也要十分注意。对于材料的储存条件、储存地点等都要有合理规划布局, 防止材料存放过程中出现损失。另外, 还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 防止因施工方式的不合理或施工人员的疏忽而造成材料的损失。另外, 对于建筑中的保温隔热系统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规划, 尽量减少热桥效应, 在选择保温隔热材料时也要做到经济适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也要选择低碳材料, 减少木质板材的使用。

2.3 施工中的节水要求

建筑施工中做到节水就要提高水的利用率, 一水多用, 比如机器、设备冲洗用水和生活用水可以用做路面扬尘喷洒水, 也可以采用非传统水源 (比如河流、湖泊水等) 进行绿化灌溉、路面喷洒和设备冲洗等。同时, 对于大型施工现场, 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集水装置, 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也可以分时段的进行供水, 控制用水量, 使水源得到有效节约利用。

2.4 施工中的节能要求

施工中的节能包括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合理正确使用机械设备、合理利用施工灯光照明设备等。在施工中要制定一定的能耗指标规定人员行为, 提高能源利用率, 同时要对员工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和能源节约意识的培养, 使施工人员具有节约意识。也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减少不必要机器的使用, 做到“人走电停”, 真正在实际行动上节约能耗。另外, 施工采用的照明设备除非有特殊要求, 都要利用节能灯或声控灯。根据施工现场条件, 尽量将临时生活区建在通风、通光、日照好的地方, 以利用自然条件。

3如何提高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3.1制定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规划

工程的建筑需要相关法律文件的保证, 作为绿色建筑行业也需要有一定的施工设计规范进行工程建设的约束。目前, 我国相关法律规范并不健全, 只是个别地区制定了设计施工规范, 然而在执行起来却还是会有困难。所以, 这就要求国家尽快出台相应措施和法律, 规范建筑行为。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技术指导、监督, 对于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违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另外, 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以利用一定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对施工建筑企业进行一定的规范, 使建筑行业运行更加有序。

3.2 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 设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设计的合理性, 施工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建设的科学性, 因此, 要加强人员建设, 提高人员技术水平, 使人员的素质满足建筑需要。对设计人员来说, 要不断吸取先进设计技术、经验, 综合考量施工现场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 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建筑设计, 同时在设计时也要进行相应的节能探索, 不断进行新材料的发现, 大胆利用新材料。对施工建筑人员来说, 要不断提高施工技能, 探索更加高效的施工技术, 同时也要保证施工过程的合理有序性,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建设, 不得随意更改图纸、变换建筑方案, 从而提高建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实现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3 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合作联系

要想建设真正的绿色建筑离不开设计人员的合理设计与施工人员的科学施工, 当然也离不开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良好配合, 双方的密切配合才能建造出真正符合实际情况的绿色建筑。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进行实地考察, 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流, 了解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 从而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建筑方案, 而施工人员在进行建筑的过程中也要与设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当遇到施工难题时要主动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 不得随意进行图纸、设计的更改, 对于设计不合理之处要进行详细说明解释, 充分尊重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 而设计人员也要虚心听取施工人员建议, 及时进行设计修改。只有两方面密切配合才能使建筑更加高效、节能。

4 结语

目前, 我国绿色建筑施工设计还处在初级阶段, 还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需要相关人员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 作为设计施工人员有义务并且有责任进行新技术的探索、新能源的开发, 以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业发展。只有不断利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方法, 不断加强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合作, 才能建设出更加节能、高效的绿色建筑, 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要:本文从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出发, 提出了提高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水平的相关举措, 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建议, 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建设水平提高。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设,施工,建议

参考文献

[1]曹静.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筑, 2013 (18) .

[2]贾琼.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方面的问题探讨[J].城市建筑, 2013 (18) .

[3]王飞云.关于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探讨[J].四川建材, 2011 (6) .

[4]张松.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华章, 2010 (16) .

上一篇: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学下一篇:欧洲杯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