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2024-07-12

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精选十篇)

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篇1

1.1 林业生态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 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的重要基础, 这一基础的不稳定以及受到破坏等就不能称为是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林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缺失, 尤其是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 森林作为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主体, 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这就为人们提供了长期经营和可持续利用的优势[1]。生态建设中要能赋予林业重要地位面对林业实施定位过程中, 也要能指出今后的林业发展指导思想要能够以生态建设为主。

1.2 林业生态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我国的林业生态发展的情况来看, 主要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在我国的林业发展初期, 为我国的工业经济建设以及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木材, 所以是对森林的采伐过程。到了第2阶段就主要是对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 这一过程中主要是非国有林业以及部分国有林业实施的经营改革。到了第3阶段主要是我国的林业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发展中对生态建设有着比较高的重视, 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

通过对林业生态发展的实际问题分析, 就要能够通过针对性策略进行应对, 笔者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了探究, 制定了相应策略, 希望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促进作用。

对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将自然和经济、社会等复合于一个系统当中, 而可持续林业目标只有在自然以及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才能得到有效实现。这就需要对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有效专业技术进行研究, 将森林资源承载力进行有效提高, 对森林生态过程进行有效维护, 这样才能对人们的林业需求得到满足。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就要将国家意志转化成有效自觉的地方行动, 还有是要能够建立以及完善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以及法律体系等, 这样才能有效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地位[3]。

对林业生态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要能对林业生态以及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得到充分重视, 林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有着相互依存和矛盾的关系, 在忽视生存环境而过度的追求经济增长的环境下, 后期的生态环境破坏就必然会对经济发展受到限制。所以加强对林业生态以及经济效益的双重重视就要在综合评价层面得到加强。这就要能够有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进行限制, 对现有的林业法律要能得到积极完善。我国当前的林业法律在完善程度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所以要对林业的立法思路重新确立, 要紧密和实际的发展相结合, 对国外的一些相关法律要进行借鉴, 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进行改善, 这样就能在法律的制度上进行约束。

对林业的经济转型要进一步加快,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 我国要能做一个负责人的大国, 所以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实现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着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 在林业生态体系上要能进一步完善, 将森林生态功能作用充分有效的发挥[3]。这就从具体的措施上进行实施, 对木材产量要继续调减, 并积极培育森林资源, 坚持实施绿色工程等。

对林业重点工程要完善, 建立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实施, 带动整体林业的发展。深化国营林场的改革, 实施分类经营, 对以商品为主的林场按照企业管理办法加以运营;依靠科技的进步, 将造林的成效得以有效提升, 只有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才能有效保证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对于当前我国的林业发展情况来看, 还有一些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从制度以及管理手段和科学技术等层面进行综合性的应对, 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实现国家繁荣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具体落实到林业的发展中也要从具体的环节得到加强, 主要从林业生态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发展现状方面进行了分析, 然后结合实际对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进行了探究, 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的经济建设在当前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 在对林业领域的发展中也逐渐有了水平的提升, 但是从总体的发展情况来看, 还有一些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完善。基于此, 本文主要就林业生态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林业发展现状进项详细分析, 然后结合实际对我国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探究, 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我国林业生态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江秀莲, 袁俊云, 李士会, 陈慧杰, 张伟, 陆发利.现代林业经济发展途径探析[J].中国绿色画报, 2015 (09) .

[2]黄建强.浅析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业, 2014 (21) .

[3]罗玉梅, 克选.试论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甘肃科技, 2015 (01) .

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论文 篇2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结果,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是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成果,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因此,加强林业管理,对促进林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保护林业的觉悟

随着社会的发展,林业管理部门逐渐淡化了林业管理意识,这就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林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自身的林业管理意识,把林业管理放在首位,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通过观察不断摸索林业管理办法。例如:林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报纸、网络和多媒体等多种途径来宣传林业发展的优点,让人们从日常生活中逐渐发现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倡导更多人积极主动的参与林业管理。对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定期开会,讲述林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在我国,虽然很早就实施林业管理,但是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不熟悉林业法律法规,从而导致大量不合理的滥砍、滥伐现象,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环境,更严重的还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政府要发挥其主要职能,利用完善的相关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加大对破坏林业行为的惩罚力度,对林业管理落实到人,让林业管理逐渐走向法律化和规范化,从而更好地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林业管理部门发现破会林业发展的行为,就要对破坏人追究到底,并给他讲述相关的林业法律制度,让他意识到法律知识是促进林业的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要求他要按法律规定做事,违反法律规定是要受到相应处罚的,他的行为破坏了林业的发展,所以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以此事为借口,可以定期对学校、单位以及社会,及时普及林业法律知识,让社会更多人士认识到保护林业的重要性,了解林业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用法律约束自己,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3转换角度,加大科技投入

目前,大部分国家对林业管理都处在传统的模式,这些都很落后,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林业部门要转换角度,考虑通过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林业管理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促进林业发展。此外,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当今社会林业发展的要求,把我国林业发展真正提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国林业发展的科技化奠定基础。例如,在林业的发展中,可以采取育苗、兴林和造林等技术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管理部门要不断学习有关林业管理技术知识,创新林业管理方式,扩大林业产品市场,提升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将传统的林业经济逐渐转变成为现代产业经济,进而可以更好地利用林业资源,促进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4调整林业的产业结构

在我国,传统的林业都是以直接销售实现经济价值,这样不能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产业结构,也不利于林业产业的结构升级。所以,在林业发展中,管理部门要不断学习,调整其产业结构,尽可能实现最大经济价值。首先在发展经济林区的同时还可以种植工业用木或是树苗,其次还可以加大树木资源的开发,此外还可以通过旅游业和商业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村的人们,可以种植树苗,到每年春天出售树苗,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还可以为植树造林提供基本条件;在景区,也可以种植一些可供观赏的树木,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实现其经济价值。

5合理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作为政府主管部门以及林业管理部门,要从保持永久性生态平衡出发,切实意识到当前林业的发展存在缺陷,呼吁人们合理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各级领导要给群众灌输林业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林业管理部门要及时向上级政府部门反馈群众的意见,政府部门也应尽力配合,给与有效支持,共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每年植树节来临之前,林业管理部门就要提前做好计划,在哪个地区种植多少树木,进行合理安排,然后倡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灌输保护林业的知识,齐心合力,共同进步,最后出现了森林。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搞好林业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林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更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为林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林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媒体、报纸或是跟群众交流的方式,加强群众对林业的保护意识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普及,让群众认识到保护林业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注重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式进行宣传,例如:会议、文件、简报、标语、广播、电视、报纸及文艺汇演等。这样可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增强了各级各部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另外,对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给学生开展有关林业管理的知识课程,要求学生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养成爱护树木的好习惯,为以后的林业发展打基础。总之,林业不仅是我国基础产业之一,同时还可以推进我国文明生态建设。在生态明建设过程中,林业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对实现林业资源环境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林业可持续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背景下,林业管理必须要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梅.试论生态文明视闭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行业经

济[2].宋晓聪.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信息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站 篇3

关键词:林业;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DF41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1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想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八大标准和66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⑴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⑵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⑶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主要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林业的生态效益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篇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我国林业,战略对策

林业是一项基础产业, 也是一种公益事业, 它的产生源于对森林进行的经营组织, 其主要形式就是对木材及林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和经营保护性资源, 并将后者作为基础。森林经营包括一系列的林事活动, 最简单的是采伐森林、更新森林, 包括预防火灾及病虫害在内的森林保护, 还有对森林进行再造及抚育, 以及建立和管理城市森林。由于我国的环境在不断的恶化, 同时受到世界环境发展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发展态势的影响, 我国林业找到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但是这绝不是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完成的, 将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目前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仍不平衡, 尤其是山区大多地方还没有脱贫, 而这些地区却也是林区分布的地区。为了能够脱贫, 大规模破坏性的采伐活动越来越频繁。长期下去, 林业的发展将面临危机, 要合理科学地经营林业, 重视能够兼顾经济与生态两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和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3个方面。生态即人类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 生态的持续发展即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与自然密不可分, 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用于林业的发展, 其实质有3方面的表现, 首先是经济能力, 也就是使用资源、信息、能源和资金的增长率、效率、效益和资源储量等;其次是生态支持力, 包括生态的还原能力、资源的承载力、生态的自我调节力环境资源等;再就是社会合力, 其中包括社会稳定性、社会公平性、人口容量、公共意识、人口素质、文化道德、生活方式、体制合理性等可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调整林业经济结构, 进行优化

优化调整林业的经济结构, 可以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推动林业产业的优化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 对于速生丰产林、竹林和生长周期较短的原料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要加大建设力度, 这是第一产业的发展方向;提高原料的加工层次, 对原料进行精加工, 并大力开发应用新产品, 这是第二产业需要注意的;而面对第三产业, 可以将旅游业和花卉业融入到森林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林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可采用“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 合理调整当前的生产力布局, 取缔落后的产业, 合理改造传统产业, 还应适当推动新产业的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分配。同时, 也要调整林业产业的产品结构, 改变原来的粗加工生产方式, 对产品进行精加工, 创新产品的发展用途, 大力发展特色产品, 使产业链得到延伸,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除此之外, 对于林业发展的资产结构和企业分布也要做出适当的优化重组, 调整发展战略, 大力研究新产品, 研究新技术, 拓展更广的市场, 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企业发展更加专业, 产品有更强的竞争力来应对市场竞争。

2 林业发展与科技相融

依靠科技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发展方式, 这是由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所决定的, 既要注重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必须关注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基于此改变传统的牺牲环境换经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转变为依靠科技带动可持续发展, 成为最有效、最合理的发展方式。因此, 要想林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就要将科技融入林业开发。

3 林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在林业的发展中,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者既存在矛盾, 同时又彼此影响。在林业发展的第一阶段,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保护环境, 虽然前期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后期环境的恶化必然会制约经济的前进, 严重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当二者得到综合重视的情况下, 林业发展的整个过程经济发展都可以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稳步增长。当然, 对于二者的注重必当保持积极态度, 若是采用消极的偏重于环境的保护, 过分忽视经济增长则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的发展, 这样即使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 也得不到物质支撑, 不具备现实意义。“生态效益经济”概念的提出, 很好地反映了生态与经济效益二者间的关系。

4 建立健全法律机制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中发展山区林业 篇5

罗 毅

2010年第8期 ——生态建设

兴山县地处鄂西山区,国土总面积232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85%。丰富的山地资源决定了兴山发展潜力在山,希望在林。近年来,兴山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围绕山地这一优势资源摆阵布局,挖掘潜力,大力发展山区林业,统筹走活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一盘棋,闯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林业发展之路。

——科学谋划,念好林业经。一是理清思路。根据国家对林业发展定位的重大调整,县委、县政府及时将林业工作重点从木材生产转到生态建设为主上来,明确提出“生态立县”战略,把林业提升到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层面统筹谋划。同时,按照“兴林富民”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形成了“农业发展林特为先,林特产业核桃为先,生态保护防火为先”的林业开发思路,提出了把兴山打造成生态体系完备、产业体系发达、林业文化先进的现代林业强县战略目标。二是科学规划。我们按照林业发展战略,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高标准编制了《兴山县林业“十一五”暨2020年发展规划》,明确了林业工作近期及中长期目标任务和各项举措,在项目规划上,体现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受到省林业局的肯定。三是配套政策。县委、县政府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林业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先后下发《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关于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的决定》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林业规划的实施,促进了林业健康快速发展。——抢抓机遇,造就生态山。一是争取政策。按照“超前谋划、科学立项、打牢基础、专班攻坚”的思路,不断加大林业政策争取力度。近年来,我们共争取林业项目资金3.5亿元,为林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借助三峡库区的区位优势,通过高质量高效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规划,争取省林业局为我县增加了1万亩天然林保护、2万亩退耕还林指标。二是用好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项目,严格兑现政策,确保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及其政策的全面落实。三是用活政策。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我们在追求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积极拓展林农增收渠道,把核桃、板栗、银杏等经济树种作为兼用林,纳入生态林补偿政策范畴。整合政策资源,把林业生态项目与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开发、生态移民、三峡后续产业发展等项目捆绑实施,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建设功效。

——林经结合,培育大产业。一是高标准定位。我们把核桃产业作为兴山第一大农业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30万亩核桃基地,实现农业人口人平种植核桃两亩以上的目标,把兴山打造成全省核桃产业名县和中国核桃之乡。二是大力度投入。坚持每年捆绑资金1200万元以上,从基地建设、种苗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核桃产业的投入。县财政还每年预算100万元设立核桃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开展核桃产业规划设计、技术培训、种苗监理、检查验收、技术研发和品牌开发等。县林科所与湖北农学院联合培育的薄壳核桃在全省第二届林博会上荣获金奖,同时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兴山薄壳核桃”也是宜昌市第一届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地理标识证明商标。三是高质量建设。引导农民摈弃过去局限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荒山老林见缝插针式发展经果林的小农经济做法,舍得拿最好的良田种植核桃。制定统一的核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从种苗生产供给、田间种植、产中管理等环节加强服务指导,实行全程标准化生产,确保了核桃产业建设质量。四是全方位服务。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县“四大家”分管领导参与、多个部门任成员单位的核桃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县林业局设立产业办,全面加强发展核桃产业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县直各单位都结合部门职能加强服务,为核桃产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创新机制,铺筑管护路。一是建立新的保障机制。2001年,我们通过林业综合改革,共关闭木材加工企业31家,一次性买断安置218人,同时将林业工作经费和部分林业干部职工工资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二是建立新的管护机制。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森林、林木、林地合理流转,充分调动了林农管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森林管护网络,设立县森林管护总站1个、乡镇森林资源管护站11个、管护片23个、管护责任区160个,落实管护人员225名,聘请110名村干部兼任管山员,并将管护责任与经济待遇挂钩,落实到人,实行林业部门和村委会双向考核兑现。同时建立了森林防火工作机制,积极推行有偿使用农民防火工具机制和森林防火保险改革,有效促进了森林防火工作,全县连续10年实现“三无”(即无重大森林火灾,无人为责任事故,无森林火灾死亡事故)目标。三是建立新的执法机制。针对传统林业多头执法存在的弊端,我们将分散在林政、森防野保、种苗管理、乡镇站场的林业执法权统一收归由森林公安一家行使,取得了林业执法规范、队伍素质提高、资源保护有效等改革成效。同时,我们把《森林法》纳入“四五”、“五五”普法内容,加强林业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增强了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已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调整结构,延伸产业链。一是坚持林工结合。积极探索适应山区林业发展的激励政策,通过分类经营和“一本账”管理,实行“管死”与“放活”相结合,允许利用限额采伐的商品材兴办木制品加工业,允许利用自用材、间伐材加工木制工艺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林特林副产品加工,培育出了雅佳、天源、兴农、绿源等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加工型龙头企业,产业效益逐年提升。二是坚持林农结合。充分利用山区林地丰富的有利条件,合理调整林种结构,开发林副产品,大力发展以核桃、柑桔为主的林果业,以香菇、木耳为主的森林蔬菜业,以林下种草养羊为主的森林畜牧业,以茶叶、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拓宽了林农增收的产业渠道。三是坚持林旅结合。充分利用山区峰奇林茂的自然景观和森林生态资源,依托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积极开发森林观光、森林体验、森林休闲等森林旅游业,改造提升了盘龙洞景区,启动了连接大老岭林场、环坟埫坪林场和朝天吼漂流的大高岚旅游综合开发,森林旅游正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篇6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S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02-1

1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型政府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早在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就有说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追求既要求自然能得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主张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而非单纯的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

2 构建生态型政府的必要性

2.1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迫切要求

首先,当前我国森林质量较低、草地退化等问题导致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地沙化问题日益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近几十年来,我国生态功能较好的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不足30%,90%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土地发展年速度在90年代末达到3436平方公里。各种江河大坝的修建,特别是2011上半年干旱导致江河断流、湖泊萎缩现象非常突出,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目前全国的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水源涵养功能退化,防沙治沙功能减弱,沙尘暴危害严重。其次,近年来由于科技专注于经济所带来的利润,研制的化肥与农药广泛使用,导致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严重,使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化肥与农药的使用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占污灌面积的20%。近期多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第三,一些特别工业技术的使用使得有害外来物种入侵,使得我国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据不完全统计,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约200余种,全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都有外来物种入侵。

因此,我国林业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峻,其主要是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以利益为目标的社会使得企业及个人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依然严重,虽然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当前恶劣的生态环境迫切需要构建生态型政府。

2.2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森林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木材作为国际公认的四大原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塑料)之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保障。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林地42亿多亩、可利用沙地面积8亿多亩、湿地接近6亿亩;有木本植物80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2400多种、野生植物3万多种,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发展林业产业。林业产业所涵盖的内容丰富,产业链条长,就业空间广。但是目前我国林业管理部门存在观念落后,体制僵化等原因,改变现有政府管理职能模式,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3 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3.1 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优先的执政理念,强化政府与全社会的生态价值观

观念能指导人类社会的行为,生态型政府的构建,执政理念的创新是构建生态型政府的关键所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遵循生态优先的价值理念,是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保障。政府作为领导者,其生态价值取向是政府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绩观念引导决定了政府的行为趋向,引导广大民众的生态价值观。当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发生冲突时,政府要把握生态利益与人类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持续利益的统一性,协调性,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同时我国政府应积极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工作的制度,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带头和鼓励民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实践。

3.2 不断完善林業保护方面的法律

法制是政府权威的来源和合法性基础,也是政府行使保护生态环境的权力,承担行政责任的基本依据。我国对林业保护的相关法律存在一定滞后性和立法者对林业保护知识的缺乏,使得林业相关保护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需要不断的完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与制度。同时需要重新界定地方政府和林业总局两部门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加强国家林业总局的垂直领导,要明确地方政府的角色和所承担的任务,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减少地方政府的横向干预。

3.3 提高对政府林业行政管理的社会监督能力

社会监督特别是舆论媒体,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仅要对政府倡导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进行大力宣传,还要对政府处理破坏森林植被、乱砍滥伐等现象做真实的报道,教育广大民众保护林业,增强责任意识。同时也要激励公民和社会团体广泛的参与监督,对于政府在林业管理活动中的腐败行为、地方保护行为及违法违规行为等敢于揭发。总之,就是将政府的林业管理行为透明化,从而促进政府真正实现生态行政。

参考文献

[1] 夏雪.生态型政府:我国政府模式转变的新视角[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

[2] 黄河亮.林业可持续利用管理问题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1999,(04).

[3] 郑四渭.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持续性[J].林业经济问题.1999,(01).

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篇7

1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 是科技的发展, 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 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 在林业发展上, 实施科技兴林, 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 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 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 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 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指导林业的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 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 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 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 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 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 增强市场竞争力。

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 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 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 调整生产力布局, 淘汰落后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推动产业重组, 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 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 延伸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 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 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 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 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 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 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 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 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 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 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 我们应注意, 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 并非消极的注重, 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 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 那么, 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 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 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 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从以上的生态效益经济的定义和涵义可以看出, 首先, 生态效益经济的落脚点在“经济”上, 它追求的是一种经济效益, 它“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 它“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其次它又是一种“再生产活动”, 它“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

4 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

林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篇8

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培育、保护和发展好森林资源

培育、保护和发展好森林资源,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重点已经从木材生产为主逐步向森林管护、培育为主转移。因此,必须在坚持生态效益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加大培育、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力度。一要坚决贯彻落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决定,严格按计划调减采伐量,实行“三总量”控制。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种滥砍盗伐、偷拉私运行为。二要在切实使之与市场对接。

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科技发展经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林业生产力,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以“治危兴林”为主攻方向,以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新产品为重点,以引进、推广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为主要内容,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一要加强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主要是在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上,突出抓好技术扶持,全方位提供实用技术信息,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使职工自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二要加大技术引进和改造力度。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依靠新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素质;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多种经营、地方工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三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抓好林区的基础教育、职工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提高职工科技素质。要广开渠道引进人才,不拘一格吸引人才,以此引进技术成果,推动林区经济发展。

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抓好结构调整,构筑林区经济新格局

新形势下国有林业企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一种彻底摆脱“技术支撑”的经济格局,变林业经济为林区经济,多点支撑,多轮驱动,多元发展,并紧密与市场经济接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产业体系。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要立足资源优势,走林木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新路。选好建好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抢占市场,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要建立起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名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二要努力创造条件招商引资。重点要选准项目,制定吸引力较强的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借外力促进新的产业形成,这样才能加快和促进林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产业转换和替代。三要加速开发森林旅游业。把旅游业当作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加大开发旅游资源的力度。四要大力发展职工自营经济。重点抓好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形成规模,使之成为替代产业的支柱。

摘要: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吉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篇9

为加快吉林省林业产业的发展,实现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林业大省的战略目标,即副省长王守臣在吉林省林业产业大会上所讲的“到2020年吉林省林业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林区人口基本完成向城镇的转移,林区职工和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如何在10年之内把林业产业建成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何更好地实现我省由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的跨越,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续发展战略为目标,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深化改革、不断优化。

一、提高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1]鉴于我省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严峻问题,我省要按照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基本方针,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将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法律、政策、制度等各方面,通过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以此全面提升林地的资源利用率、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建设现代林业、生态林业,促进森林资源永续利用,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深化改革,加快林业的结构升级

为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趋势,吉林省应根据我省林业资源及其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我省林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目标,深化各项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首先,建设四大林业特色经济区,即东部长白山林业产业经济密集区、西部复合型林业经济区、中部平原林农牧循环经济区及城镇高效精品型林业经济区。其次,打造五条优势产业带,即长吉图加工贸易带、农防林循环经济增效带、长白山食品医药经贸带、白山松水旅游开发带和科尔沁草原沙地经济带。再次,推进八大特色产业,即森林培育业,木材加工业、林木种苗花卉业、林区矿产业、沙地经济和生态草业、森林生态旅游业、森林绿色食品和医药业、清洁能源产业。

三、加大投入,强化林业的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需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2]我省应通过建立以政府支持为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林业投入机制,来保证林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具备足够的资金。首先,搭建产学研、林科教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通过鼓励合作、入股、联营等多种形式,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中介服务为纽带、科研院校为依托、政策法规为保障的科技创新体系,培养林业科技领军人才,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其次,重视林业科学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再次,加快林业信息中心建设,不断更新服务手段,改善设施装备,并建立专家咨询服务人才库和科技信息数据库。

四、重视生态,充分发挥其经济优势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之一。对于林业产业的发展,应坚持以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的原则,在发展林业进程中,要从实际出发,着手研究和制定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的其它政策措施的同时,注重有效保护生态,进而使林业的生态经济优势得到真正的发挥。到2010年末,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基本结束,“两权”的落实,为我省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根据我省实际,应利用现有林业政策和国家投资,大力扶持发展生态经济结合型项目,即注重以下五个产业的发展:继续实施农防林改造工程,推进农田防护林改造;提高生态草产业化水平,全面启动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继续扩大采育林建设规模、开展中幼林抚育工程;适时启动生物能源开发利用试点;合理运作森林资源资本,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总之,在吉林省林业产业不断发展、不断优化的进程中,我们要抓住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将其巨大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进而通过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全省各产业的运转,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职工收入、促进生态建设,使其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具有覆盖领域广、增长空间大等特点的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为实现吉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将林业产业建设成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林业产业的有效改革,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进程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经济,生态,吉林省

参考文献

[1]叶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商情.2009年第1期.

大中农场林业发展战略探讨 篇10

关键词:大中农场,林业,发展,战略

大中农场地处苏北沿海, 经过50多年的建设, 林业在抗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长期以来常规、单一的林业发展思路限制了林业的发展, 而且随着粮价上涨, 材价下跌, 林业与种植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 必须提升林业发展战略,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以争取更大的林业效益和农业整体效益。

1 确立科学的林业发展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体系为目标, 统筹协调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努力发展特色林业, 使林业总产值逐年提高, 把林业打造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调整林业发展战略, 统筹解决“四大问题”。建成林分质量优良、森林经济凸显、生态文化先进、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农场。

2 制订明确的目标任务

2.1 破除传统林业束缚, 树立现代林业经济理念

一是要解放思想, 破除狭隘的以造林绿化、木材生产为主的小林业发展理念, 树立全方位开发林业资源的大林业发展理念;二是要统筹兼顾, 解决林业和种植业相对立的矛盾, 树立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新理念;三是要顺时而为, 改变行政管理和计划调控的观念, 树立依靠市场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的新理念[1]。

2.2 明确林业发展重点, 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要因地制宜, 重新编制公司《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明确林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途径;二是要跟紧市场, 加强市场调研, 加快苗木基地建设, 特别是景观苗木的培育;三是要多种经营, 立体开发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空间, 探索林下规模养殖, 使现有林地升值, 形成复合生产经营模式, 实现林地、水面综合利用的效益最大化。

2.3 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提高林产品竞争力

一是要制订科技兴林实施方案, 加强林业科技能力建设, 引进和培养林业科技人才, 解决林木病虫防治和效益低下等关键问题;二是要认真研究市场, 结合资源禀赋特点, 科学调整林木结构, 优化林木、苗木品种, 建设林下养殖有机品牌, 提高林产品竞争能力[2]。

2.4 更新林业发展模式, 统筹解决四大问题

一是采用集体经营或个人承包的方式发展林下种植、养殖, 统筹解决林下养殖无序、管理松散的问题。二是发挥自然优势, 栽植果树、藤柳等经济林木, 或寄栽景观苗木过渡等, 改善林带结构, 统筹解决林木品种单一、综合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三是针对区域劣势, 引进耐盐、抗逆力强的树木品种, 统筹解决灾害应对能力弱、可持续发展矛盾冲突的问题。四是条沟林带按照品种多样、栽植有度、轮伐有序、密度适中、树塘下移等要求, 统筹解决林业和种植业协调发展的问题。

3 提升林业水平的主要措施

3.1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发挥农场国有企业集体经营的优势, 成立林业工作领导小组, 确定林木管理工作的行政、技术部门和实施单位, 做到责任明确, 任务到人, 全员参与, 兑现奖罚。

3.2 严格标准, 优化管理

3.2.1 完善技术规程。

一是狠抓林地整理, 严格挖塘标准。意杨圩堤80 cm×80 cm×80 cm, 其他树种以及条沟边植树60cm×60 cm×60 cm。二是严把选苗关口。一般要求苗高大于2.8 m, 根径大于2.5 cm, 干直无病, 根系完好, 杜绝使用小苗、弱苗及病苗。三是规范栽植规格。干河排河圩, 株行距3m×4 m, 条田防风林3排, 视林带宽窄而定, 株距3 m或4 m, 小于4 m的林带植2排。四是把握栽植时段。紧紧抓住3月上旬的有利时机, 切实组织好植树造林活动, 保质保量、务求实效。

3.2.2 加强幼林抚育。

林木栽植后, 对于林地适合耕种的, 采取以种代抚, 明确管理责任;对不适合林下种植的, 及时清理树苗上的爬藤植物, 确保树木健康生长[3]。

3.2.3 合理树木修剪。

做好3年以上的中、成林树木冬季修剪工作, 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木材品质。按防风林带划分责任区, 组织人员进行修剪, 确保无乱枝和伤残枝, 保持干直枝匀。修剪标准:水杉为树高的1/4~1/3, 意杨为树高的1/3~1/2, 条沟林带为树高的2/3。

3.2.4 重视病虫防治。

重视对杨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重点防治杨树溃疡病和舟蛾、天牛、杨透翅蛾以及杨树的扇舟蛾、小舟蛾、二尾舟蛾、黄卷叶螟等病虫害。

3.2.5 严格林政管理。

坚持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一是严禁毁林开荒, 防止水土流失;二是规范林地放牧, 防止牛羊破坏;三是严禁焚烧秸秆, 防止火灾发生;四是严禁盗伐滥伐, 防止林业资源遭到破坏。

3.3 结合现状, 明确任务

重新编制农场《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明确林业产业发展的远期和近期目标和任务、制订具体的措施和方案。加强林业资源监管, 完善林业限额采伐制度, 坚持凭证采伐, 对乱砍滥伐等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行为依法严惩。加强野外火源管理, 落实林业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 强化林业火灾预防预警机制建设, 积极预防林业火灾的发生[4]。

3.4 培好苗木, 做好供应

绿化苗木统一供应, 生产林栽植苗木规格标准为地径2.5 cm, 高度2.8 m以上, 严禁栽植2.8 m以下苗木, 同时有计划培育二年生意杨树苗, 以满足造林需要, 并加快培养景观绿化苗木。做好苗木种植计划及苗圃基地准备工作。继续做好2.8 hm2女贞景观苗木苗圃的培育工作, 并逐年扩大苗木培育能力, 为今后林业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阿日古娜.现代农业发展对策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 (3) :68-70.

[2]杨文廷.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8, 30 (5) :53.

[3]李刚, 翟明瑶, 李亚茹.浅谈通辽市林政管理方式转变[J].内蒙古林业, 2012 (2) :21.

上一篇:俄语听力下一篇:负载敏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