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考察船

2024-07-08

海洋科学考察船(精选六篇)

海洋科学考察船 篇1

本此开放航次 (春季) 的科学主题是中国近海环境与关键过程, 分别以“科学一号”和“科学三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为平台, 安排两个航段进行调查工作, 将对北黄海、南黄海、东海北部区域的水文、化学、生态要素的空间结构、底质分布的空间结构等进行调查。

此次任务还搭载了来自中科院海洋所、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47名科学家, 调查区域位于北纬29度-35度的黄东海近海海域, 考察内容包括海洋水文观测、海流及气象观测、海洋生物与生态化学观测、海洋沉积物取样等。本次海上调查约2 0天, 航程约2800海里, 计划于6月上旬结束。

关于广西海洋经济的考察报告 篇2

发布时间:2011-10-22信息来源:

根据省政协党组2011工作要点安排,确定十届二十一次常委会以“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有关问题”为中心议题进行协商议政。为学习借鉴外省经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门组成考察组,在王乃静副主席的带领下,于5月16日-21日,就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工作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学习考察。在桂期间,考察组一行先后了解了广西省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情况,考察了北部湾经济区[1]开放开发情况和中国-东盟自贸区[2]建设发展情况,学习了他们统筹海陆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做法

广西针对自身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充分利用广西区位、资源、环境和政策优势,突出广西经济和产业特色,紧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等机遇,坚持以对外经贸合作带动海陆联动发展,以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为龙头,广西-东盟次区域合作稳步推进,广西日渐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对外合作交流信息中心、中国-东盟自贸区交流合作平台及产业协作基地。

(一)广泛运用各种渠道争取中央支持,形成了系统的扶持政策体系。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与东盟国家兼具陆路和海上通道,是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广西站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沿海区域布局、民族地区发展的高度,做出了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大决策,目标是将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大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合作大平台,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广西高度重视国家重大政策和战略对区域经济的重大推动作用,广泛运用各种渠道,向上反映这一战略构想,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06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广西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形成沿海新的一极;10月,温家宝总理指出,广西要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将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与泛北部湾合作结合起来,就是一篇大文章、大战略;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200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广西打造成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广西在原有的沿海开放、民族自治、边境地区开放等系列优惠政策基础上,再获一系列重大支持,区域重大战略复合、海陆经济联动发展、多重优惠政策叠加,区位优势成功转化为系统的政策优势。

(二)统筹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北部湾开发开放水平。广西在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的探索和实践中,充分运用区域一体化战略,减少内耗、增强整体发展能力,积累了成熟有效的运作经验。一是建立强有力的执行机构。成立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作为自治区政府派出机构,由副主席任办公室主任,赋予其制定实施规划、项目管理、路港管理、筹集和使用专项资金、提出政策措施等五大职能,成为权威的、强势的执行机构,统筹管理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事宜。二是强化一体化发展平台。成立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港务公司,按“组合港”统一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防城港定位枢纽港,北海港定位国际商贸旅游港,钦州港定位临海重化工业港;建立沿海岸线使用联合审批制度,通

过岸线审批、资金补助科学使用和保护岸线资源;建立广西北部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银行,作为区属投融资平台和投资实体,对经营性项目和资产进行统一开发、滚动发展。三是打造交通一体化格局。累计投入资金近300亿元,新建和改扩建铁路32.2公里、道路222公里,新建和改造铁路2500公里,完善连接北部湾经济区内外的综合交通网络主骨架,构建通往周边和东盟国家的快速运输通道,北部湾经济区内部已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实现与东盟铁路网“三纵三横”对接。四是加快产业发展一体化。立足产业链的延伸和发挥港口带动作用,找准区内各市产业和资源优势,坚持产业连接与差异化发展,合理布局区内产业。如桂北的林业资源成为北海林浆纸一体化的原料基地,加工后直接经北海港出口国外;钦州依托港口,重点发展石化、钢铁产业,总投资300亿元,建设1000万吨炼油和两个千万吨钢铁项目;北海稳步推进电子信息基地建设,中国电子集团深圳基地整体搬迁北海。五是建立综合保税物流体系。大力推进以钦州、凭祥保税港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拓展北海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形成了西南地区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通关最便利、功能最完善的综合保税物流体系。一体化发展战略取得巨大成功,北部湾经济区从一个西部边陲地区,发展成为区域协作发展的典型和多区域合作的中心,2005年-2010年区域GDP从1179亿元增加到3021亿元,年均增长16.3%,成为广西开放发展的龙头。

(三)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稳步推进广西-东盟经贸合作。广西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这一重大机遇,提出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加快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精心打造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平台,率先建设成为带动西部、面向东盟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一是建立经贸合作与对话谈判机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主席任组长的广西与东盟开放合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东盟的对话交流;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方专家组和联合专家组、中方秘书处先后于2008年、2009年成立,形成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关于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行动建议》;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5届,并于2010年初举办了一次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合作机制初步建立;连续成功举办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贸易成交额98.8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投资额417亿元,签约国内合作项目投资额4028亿元,成为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合作平台。二是积极推进次区域合作。出台了《关于加强广西与东盟全面开放合作的意见》,围绕双方共同关注的互联互通、共同市场建设、产业合作等方面制定了与东盟合作《行动计划》,与越南、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等泛北国家相继签署经贸或专业合作协议,泛北部湾经济合作[3]、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4]、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合作和中越“两廊一圈”[5]经济合作取得初步成果。截止2010年,东盟在广西企业累计达475家,合同外资金额23.7亿美元;广西对东盟投资项目185个,合同投资额5.85亿美元。三是大力推动与东盟互通互联。广西抢抓机遇,利用中国向东盟提供的150亿美元信贷资金和100亿美元“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不断完善交通、口岸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南宁保税物流中心、钦州保税港区已投入运营,2010年还新建续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个,广西北部湾海、陆、空交通联结,港口、工业区及物流园区联动,形成了大对接、大融合、大发展的浓厚氛围,对接东盟、大进大出的格局基本形成。四是不断完善对东盟开放合作平台。广西积极推动设立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促进中心,积极构建新的开放平台,并探索从贸易合作向跨境经济合作区[6]等多领域合作延伸,在印尼设立了集加工仓储贸易为一

体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积极推进中越凭祥-同登、东兴-芒街、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并推动成立联合管理机构。目前凭祥综合保税区作为中方项目先行区已先期封关运作,越南政府也已批准设立同登口岸经济区。2010年,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达65.26亿美元,同比增长37.5%。四是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高层次规划发展海洋经济。广西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仅为570亿元,第一产业占48%,与广东、浙江等海洋经济大省相比,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一次产业比重过大。广西基于这一实际,突出科学发展、用好后发优势,坚持海陆统筹,立足自身有色金属和能源资源优势,以陆域为支撑,港口为依托,调整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加快发展以钢铁、冶金、石化为重点的临海大产业,建设以港口海运为先导、海洋渔业为基础、港口工业为支柱、海洋生物为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一是优先发展布局临海工业。充分利用沿海港口优势和广西资源优势,打造临海生态环保型重化工业带,坚持集群化发展,初步形成以钦州、北海千亿元石化产业集群为重点的石油化工基地,以南宁铝加工核心区、防城港钢铁和金川有色金属冶炼项目为龙头的千亿元金属冶炼加工产业集群,以北海、南宁“北部湾硅谷”为主导的千亿元电子产业集群,预计到“十二五”末,整体工业产值达6000亿元。二是加快发展港口物流及配套产业。定位于服务广西临海工业快速发展,辐射西南、华南、中南乃至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以建设大型组合港为目标,加快广西北部湾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深水航道及配套建设,发展集装箱及矿石、石油、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争取到2015年北部湾港吞吐能力达3.36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超100个。并积极发展沿海修造船等配套产业,争取到2020年,形成修船20万吨级、造船10万吨级的大型修造船基地。三是统筹协调海陆经济联动发展。广西在发展海洋经济中,注重以桂西、桂北的丰富矿藏和土地资源支撑临海工业,突出以港口为依托规划发展内陆产业,规划建设了南宁-广州、南宁-柳州、钦州-崇左、玉林-铁山港等高等级公路和铁路,连接北部湾经济区与广西内陆,推动海陆经济联动发展。四是传统与新兴海洋产业协调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推广微冷、超低温制冷等保鲜加工技术,建设区域性批发交易市场,提升传统海洋渔业经营效益。另一方面走引进-吸收-创新之路,加大海洋生物科技及海洋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工程,并积极利用相关技术,培养优质高效养殖品种,提高优良品种普及率。

二、启示和建议

广西在发展海洋经济、推动重点区域开发开放以及对外合作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对我省发展海洋经济、推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有很好的启示。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形成推动区域合作的战略思想体系。我省北接京津唐、西邻中原经济区、南临长三角,与东北重工业基地隔渤海海峡相望,与日韩一衣带水,既有西南北三向贯通的陆路大通道,又有跨渤海、东海、南海乃至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可以说区位优势非常优越。应加强对我省区域定位特别是半岛地区定位的系统研究,既在宏观层面上提出大区域合作的战略,也要在微观层面上研究制定城市乃至县域、产业与他国、他省以及临近地市的合作计划,并努力形成区域合作的战略思想体系和具体的推进措施。

二是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争做中日韩自贸区的先行试验区。我省与日韩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经济互补性较强,且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开展经贸合作,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从试验区建设上,应坚持多点谋划、重点推进的方针,选取烟台、威海等具备基础、易于操作的地方,积极争取中央政策,建设先行试验区;从产业合作层面,注重引资与引技、引才相结合,将重点放在引进有重大促进作用的海洋科技和海洋领军人才上,建立海洋

经济发展高地。

三是统筹推进、一体发展,实现半岛城市联合共同发展的局面。半岛蓝色经济区涉及省内七市,既有海洋经济领先城市,也有后发城市。只有一体发展,先发城市方能具备广阔发展腹地,后发城市也能获取足够资金和科教支撑。应在现有体制框架下,首先是积极探索以资本为纽带,从产业相互参股开始,到以“飞地”经济[7]为桥梁的经济区利益共享,最后建立城市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实现各城市间的产业协同和共同发展;其次是从交通一体化入手,建立联合大交运企业和大港航集团,发展一体化交通网络和服务,建立互通互联的便利交通体系,引导区内人流的自由流动;再次是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统一各市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制度安排,整合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逐步构建七市公共服务财政能力均衡机制,探索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逐步做到对接共享,在半岛范围内实现由目前的“移人就业”到“移业就人”的转变。

四是强化落实、强力推进,确保各市规划的相互衔接和落地。科学正确的决策需要完善的执行机制来落实,半岛经济区规划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机构来推进。目前,半岛规划实施存在多部门共推、牵头部门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应整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蓝办、省海洋与渔业厅、省国资委等部门职能,采取派员进驻、联合办公等方式,组建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委员会,统筹有关事项的审批、办理、考核与督查,确保各市规划相互衔接、符合中央和省精神,并确保规划的要求真正落地。

五是壮大先发、用好后发,推动全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胶东半岛在海洋生物、海洋工程、港口物流以及海洋科教等领域,处于全国乃至全球领先地位,但土地、岸线资源相对不足,产业调整空间较小;相反东营、日照、滨州在海洋产业发展上具备后发优势,土地、岸线资源较为丰富,可统筹进行开发。在规划的实施中,应严格落实相关要求,在先发地区重点发展海洋高端和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一律不再审批;后发地区则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积极承接胶东产业转移,与胶东半岛形成有机连接的产业链条。

名词解释:

[1]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2]中国-东盟自贸区:2009年8月15日,中国与东盟10国在泰国曼谷举办的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双方开始开放投资市场。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是一个拥有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4.5万亿美元、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3]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2007年7月,广西举办首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提出了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将中国与越南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延伸到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东盟中临近北部湾的国家,通过积极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逐步提升为中国与东盟之间一个新的次区域合作项目。

[4]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简称GMS,于199

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涉及流域内的6个国家有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旨在通过加强各成员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5]中越“两廊一圈”:指“昆明-老街-河内-海防”走廊、“云南-河内-海防”走廊和同琴湾经济带,涉及中国广西、广东、云南、海南、香港和澳门及越南的10个沿海地带。两条走廊共跨度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00万。

[6]跨境经济合作区:指在两国接壤边境附近划定特定区域,赋予该区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贸易以及配套的产业政策,并对区内部分地区进行跨境海关特殊监管。实际上,是根据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基础、特点和优势,将海关特殊监管和营造良好产业合作政策环境结合起来,通过边境两边地区的对接,实现边境地区两边的充分互动和优势互补,进而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海洋科学考察船 篇3

关键词:机舱通风 减震减噪 船舶设计

0 引言

柴油发动机燃烧需要大量的空气,这些过量空气需要机舱保持正压而得以充分保证,机舱所有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工作产生的热量也需要通过对流和辐射方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这些热量的排除也主要靠机械通风来完成。海洋科学考察船的机舱设备配置较多,且多为冗余双套配置,故此机舱空间相对来说比较狭小。因此机舱舱室的空气供给和热量输出需要严格的计算和评估。因此机舱通风对机舱来说既重要又必须,而要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必须选择合适型式和功率大小的通风机。

轴流风机具有效率高、风量大、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而广泛用于船舶的机舱通风。机舱通风在设备运转时必须保证其连续不间断的运行,在船上由于机舱通风机功率大,风量高,其噪声指标也就较大,再加上出风口多处于上层建筑区域,这将直接影响到船员生活的舒适程度,科学考察船上的考察人员又需要长时间暴露在后甲板进行样品的采集工作和科研数据的现场观测,机舱通风机的噪声影响会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减震降噪措施,以提高船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持充沛精力,也是船舶安全航行的一大措施。

1 问题及要求的提出

新型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组从项目立项开始,就特别关注船舶噪声指标的控制,在调研国际科考船噪声控制的基础上,船舶设计任务书中就专门编写了《噪声控制》章节,要求采取减振降噪措施,以保证船载设备的正常工作,并具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机舱通风系统有关的描述有:

○ 选用低噪声设备

○ 系统设计、设备集成和安装工艺采取减振降噪措施。

○ 采取措施减少通风系统对生活和工作区域产生的噪声影响。

○ 机舱、绞车舱及机械设备舱等高噪声源舱室的噪声控制

○ 内舾装材料的选用应考虑降噪性能。

2 设计院对要求的理解和把控

设计院和船厂在充分理解项目组的意图和要求后,与项目组一道为满足需求进行细化,最终由设计院汇总拿出了机舱通风机的选型方案和减震降噪方案。

机舱内设置2台电动轴流风机(其中一台电动轴流风机为可逆转风机),用作向机舱送风,采用双速电机(满负荷时或夏季工况时,全速运行,低负荷或冬季工况时,低俗运行)风道为矩形,若用3mm厚钢板风道宽可≥800mm,若用2-2.5mm钢板风道宽度应<800mm。通风机通过减振器与船体底座弹性联接。通风机采取流线型进口,内壁涂吸音材料。风道内部转角处应采取措施尽量光顺,减少空气流动产生的摩擦噪声。通风机室进口及内壁或外壁及风道围壁安装吸音材料以降低通风机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

2.1风管的布置

结合船舶总体设计,轮机主管设计师给出新的通风管布局方案,方案如图一所示,主要创新点有:

(1)风机房在主机和机舱的上部,分为左右风机房,位于艇甲板上,风机房门口朝后,风口位于风机房的左右两边。

(2)主风道直接向下通往机舱,直接且距离最近,减少被压影响。

2.2电机的选型

按照设计院最后固化的设计,经过船东、船厂认可选择的风机参数如表1所示。

表1风机参数

风机名称 轴流风机 电机型号 M1QA225M6/8B

使用场所 机舱 功率 26/12

型号 CZ-140A 电流 49.37/27.65

风量 72000/54000 防护等级 IP55

静压 550/310 绝缘等级 F

转速 985/740 噪声 95/88

数量 2 重量 1115

风机采用立式安装,带60W的空间加热器,一台可逆转,内涂吸音材料,带不锈钢软连接。

2.3 通风系统噪声计算

在风机选型后,委托空调及通风系统设备集成商对机舱通风系统进行了噪声计算,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计算结果坚定了方案确定的决心,以后也为设备订货和选型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3 机械通风的减震降噪措施落实

3.1 总体布置

机舱风机安装在具有隔音措施的风机房里,风机房内贴玻璃棉隔音材料;地面涂敷阻尼材料,以减少振动;风机室内的消音材料为50mm,外敷不锈钢穿微孔板;通风格栅在满足通流面积的前提下采用消音设计,并为可拆卸式,为日后内部设备的检修预留通道。安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安装示意图

3.2 风机外壳的处理措施

风机外壳加装可拆卸式减振消音套;为降低风机的噪声辐射,在风机的外边根据风机的外形尺寸,定制安装风机减振消音套,减振消音套厚度50mm,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的外传。

3.3 风机的安装

风机采用弹性减震装置固定安装方式,风机出口安装软连接管,做柔性接头隔振;

风机通过减震器固定到船体上,减少船体振动对风机的振动影响,风管出口选用不锈钢柔性波纹管与主风道连接,减少相互间的振动影响。

3.4 风机进口装消音器

风机进口消音箱为Φ1400*1400,充分考虑日后风机维修的便利性,消音器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消音器结构

消音器制作和安装步骤如下:

○ 消音器做成可拆卸式的拼装式;

nlc202309051612

○ 在风机房舱壁的基础施工(除锈油漆)完成后,将气控风阀和消音器底板预先放置到风机房内;

○ 在风机房内部消音材料敷设完毕后,再进行风机房壁板的消音施工处理;

○ 安装消音器散件和导流罩散件;

○ 安装消音百叶窗。

3.5进风百叶采用消音百叶窗

进风百叶采用了消声百叶,并融合安装了气动关闭装置,以满足规范对失火报警状态下的应急关闭要求。

3.6主风道内敷设吸引材料

为进一步减少噪声外传,机舱主风道内敷设有30mm的消音材料,效果如图4所示。

图4主风道内敷设吸引材料施工工艺图

4 结论

经海上航行试验测定,在全速航行时全船居住舱室指标达到CCS规定的船员卧室舒适度最高等级的房间为30间(低于52dB),占全船卧室的75%,达到客船乘客高级舱室噪音舒适度最高等级的房间为8间(低于45dB),占全船卧室的25%。此外,试运行期间全船空调、通风系统运转良好,室内温度调节灵活、降噪效果明显,大大提升了航行舒适度水平。

随着船舶设计和建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减震降噪材料的广泛采用,影响上层建筑区域的机舱通风系统的噪声控制在技术、材料和工艺上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随着我国加入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公约对船上工作人员的住区及工作生活环境的具体要求,振动、噪声、温湿度、公共设施等细节要求也是港口国检查的必然要素,改善机舱通风系统的噪声,也是提高船上工作生活环境的一个直接措施。

从设计开始就考虑机舱通风系统的是比较容易实现和效果明显的最佳途径,避免日后船舶建成后,由于其噪声指标超标而补救更改,劳民伤财,还做不到好处。

以上只提到的是机舱通风系统的减震降噪,希望设计院在设计之初就应统筹考虑船舶振动和噪声源的控制措施,从机械设备、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等方面系统考虑,完善设计方案,以满足船上工作人员日益提高的环境要求,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任晓莉 薛震远。某系列出口船机舱轴流风机噪声治理。广东造船 2002年 第三期

[2]周炎 李国刚 童宗鹏.船舶低噪声设计指标研究. 上海造船2010年第1期(总第81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034-2013. 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

[4]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12)

[5]中国船级社.绿色船舶规范(2012)

海洋科学考察船 篇4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得到了快速发展, 呈现出全方位、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良性态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鱼类食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参加渔业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既是国内发展的需要, 也是解决重大渔业国际问题的需要。实践证明, “走出去”战略, 是提升我国渔业竞争力, 促进渔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4]。

对国际合作研究的趋向与热点研究成为近年来科学计量学的一个研究热点[5,6,7,8], 研究方法多集中在利用科学计量学原理对已发表论文进行总结分析[2,9]。对我国渔业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多集中在产业化的发展上[10,11], 近年来, 我国渔业领域国际科研合作的态势也收到了学者的关注[12], 但研究方法与手段多偏重于对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的数量分析上, 对国际组织的认识与研究较少。

本文以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 (The North Pacific Marine Science Organization, PICES) 为例, 在对PICES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 采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 对近年来PICES的研究热点与趋向进行分析, 为国内渔业乃至相关行业与机构的科研、管理人员了解并熟悉该组织, 并为我国海洋科研机构能在PICES组织中发挥更重要的角色提出对策建议。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PICES组织官方网站发布的财务报告 (1999—2010年) 、注册人数统计 (2001—2010年) 、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4—2010年) 等正式文件。数据采集时间为2011年3—6月期间。研究主要对象为2004—2010年7年间PICES年会论文题录1 857篇。

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 本文主要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 定量统计PICES年会论文的记录信息, 分析PICES年会的发文量、研究内容、研究主体及研究合作特征, 在此基础上分析PICES的研究趋向与热点所在。论文采用汤森路透科技集团的文献分析 (Thomson data analyzer, TDA)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对主题词处理的方法是:将PICES 2004—2010年7年间的年会会议论文的题目进行录入, 用TDA软件对题目进行分割, 用TDA自带叙词表作为主题词的分析源。在此, 将标点符号、拼写和专有名词进行了规范化处理。

2PICES发展历程与组织框架

2.1PICES的发展历程

PICES是一个政府间科学组织, 目前, PICES有6个成员国:加拿大、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尽管PICES在北太平洋北部及相邻海域的海洋、气候、生物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影响广泛, 中国在PICES的参与程度也逐步加强, 但是在国内, 对PICES组织知道并深入了解的人为数不多, 关于该组织的各类文献、研究资料也极为有限。中国自1992年PICES成立之初即成为该组织的成员国, 此后每年派员参加年会, 农业部自PICES创立之初便开始参加PICES的各项活动。

PICES于1992年10月, 在英属哥伦比亚的维多利亚举行了第1届年会。到目前为止, 已经成功举办了20届年会, 中国在1995 年、2002 年和2008 年分别在青岛、青岛、大连举办了第4、11和17 届PICES 年会。

成立伊始, PICES采用了多学科的研究方式, 成立了有关生物海洋学、渔业科学、物理海洋学和气候、海洋环境质量研究的常务委员会。现在又增加了技术委员会, 研究监控和数据管理、有害藻华、碳-气候的相互关系。以上专业之间通过PICES年会上共同组织的学术会议有着越来越多的交叉互动。PICES也注重结合其他国际组织的力量展开研究活动。曾参与《气候变化与容纳量科学项目 (1996—2009) 》中与GLOBEC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计划) 的研究工作。如今PICES已成为北太平洋海洋领域研究的领导力量和重要国际合作组织。

2.2PICES的组织框架

理事会是PICES的最高权力机构, 下设科学财务行政委员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为了有效地进行海洋科学研究的各项工作, 科学委员会下设委员会和PICES关注的重大项目。目前有:1个研究组, 即人类活动范围研究部门;6个委员会, 包括生物海洋委员会、海洋环境质量委员会、渔业科学委员会、物理海洋学和气候委员会、监控技术委员会、数据交换技术委员会;1个FUTURE项目。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 委员会下设工作组和研究部门。其主要的工作流程为:建议人提建议到研究部门或工作组, 由研究部门或工作组进行首轮甄别审查后提交委员会, 委员会进行二度甄别审查后提交科学委员会, 科学委员会进行最后甄别审查后向理事会报批, 理事会同意后, 再依次由科学委员会返回给各学科委员会, 再由各学科委员会返回给研究部门或工作组, 再由研究部门或工作组返回给建议人。

3PICES年会的发展趋向

3.1历年年会主题和论文学科分布

PICES组织致力于促进与协调有关北太平洋, 尤其是30°N以北海域, 以及相邻海域的科学研究;发展有关海洋环境、全球天气与气候变化、生物资源与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促进上述相关领域研究文献、科学信息的迅速交流。通过对该组织2001—2010年的10年间年会主题 (表1) 的分析得出, 该组织在近10年研究的主题变化不大, 基本上是围绕北太平洋海域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对年会提交论文题目的分析所得到的主题词, 可以大致反映一个领域的总体发展特征。因此分析2004-2010年以来PICES年会论文所涉及的主题词, 可对PICES年会所关注的热点有整体把握。表2为文献题目中主题词的排名情况。从主题词的分布情况可见, 7年来PICES组织年会所关注的热点基本聚焦于气候变化、气温、海洋生态系统、气候多样性、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碳循环等问题, 这些问题均是国际的大尺度问题, 需要各国的协调合作进行解决, 由此可见, PICES年会论文紧扣了PICES“促进与协调有关北太平洋北部及相邻海域的科学研究, 发展有关海洋环境、全球天气与气候变化、生物资源与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的工作目标。

3.2与会人数与论文发表量

从整体上看, 2001—2010年间参与PICES年会的人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 (图1) , 2009年与会人数达到峰值, 反映出PICES组织年会的影响力在逐年增加。就中国的情况来看, 2001—2010年间, 中国的与会学者数量也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尤其是在2002年与2008年, PICES年会在中国青岛与大连举行, 中国参会人员明显增加, 但总体而言, 中国与会人员数量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上, 这可能与语言差异及经费资助等因素有关。从另一方面讲, 在我国举办年会, 明显有助于推动中国科学家更多地参与PICES年会和该组织的相关科研活动, 提升我国的参与度。

根据2004—2010年间的年会论文题录集所提取的数据来看 (图2) , 论文数量与参会人数呈正比关系, 即在参与年会人数较多的年份中, 提交的会议论文也较多。自2009年起的3年里, 首次发表论文的人数基本上和当年在会上提交论文的人员数量相当。这说明了与会人员的实际参会质量保持平稳, 即提交论文人员占所有参会人员的比例比较稳定。

图2还表现了2004—2010年7年间中国参加PICES年会的发文情况。2002年和2008年, PICES年会分别在中国的青岛和大连举行。如本图, 2008年中国提交的论文数量同比有显著提高。而除去在中国举办年会的其他几年里, 中国所提交的会议论文整体呈增长趋势与 “年会论文数量整体状况”所展现的情况基本一致。说明随着PICES组织的不断发展, 中国也逐渐较多地参与PICES所组织的年会活动, 并且明显可见, 在中国举办PICES年会可极大地促进中国对该组织活动的参与度。

从年会论文作者的数量来看 (图3) , 较2004—2006年, 2007—2010年间年会论文作者数量略有增加趋势, 超过了250人, 说明年会的影响力有增加的趋势。从论文作者的构成来看, 首次提交论文作者的数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而随着年会的逐年召开, 往年发表过论文的作者数逐年增加, 2010年已经接近首次发表论文作者的数量, 这说明了PICES年会的参会人员具有较高的“回头率”, 即参加过年会, 并提交过论文的人员, 能保持一定比率继续参与年会并提交论文。体现了PICES对于参会者的吸引力在逐年提高, 参与人员逐年稳定的发展特征。

数据自2004年开始采集, 因此该年提交年会论文者视为首次提交论文人员.

3.3国家发文量分析

虽然, PICES组织的年会活动是开放式的, 但是6个成员国发表论文的数量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图4) 。2004—2010年间, 在发文量排名前10的国家中, PICES 6个成员国发表的论文总量为1 733篇, 占总论文数量1 857篇的93.32%。从发表论文的数量来看, 美国与日本分别占据了第一、第二位, 分别为532篇与431篇, 占总论文数量的28.65%与23.21%, 排在第三、四、五位的分别为俄罗斯、加拿大与韩国, 中国在7年间仅发表了154篇论文, 占总论文数量的8.29%, 位居在6个成员国的最后一位。

如图5, 从时间上看, 美国发表年会论文的年度变化趋势与PICES年会论文的相关性较高, 高参与度保证了美国对PICES走向的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 除PICES 6个成员国之外的国家, 如挪威、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 虽不属北太平洋沿岸国家, 仍积极参与了PICES的年会活动并提交会议论文。根据收集到的数据, 分别为挪威18篇, 英国13篇, 澳大利亚12篇, 德国12篇, 可见西方海洋科学较发达的国家对于国际海洋组织仍保持着一定的参与度。

从一定程度上讲, 科研论文的发表主要取决于研究内容的前沿与深度, 我国发表论文较少, 固然有语言、制度方面的问题, 但更关键的可能是, 由于我国科研起步较晚, 经费资助有限, 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的内部, 尚未成为国际性的研究强国。就渔业而言, 作为世界上绝对的渔业生产、贸易与消费大国, 渔业科研的低水平与产业的高速发展明显不协调。

3.4发文机构

如表3所示, PICES年会上提交论文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是: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日本北海道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中国国家海洋局、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釜庆国立大学。

从国家分布上来看, 这10个机构中有3个日本的, 2个美国的, 2个俄罗斯的, 中国、加拿大、俄罗斯各有1个。然而, 加拿大和俄罗斯虽然同样只有一个单位提交论文, 但数量位居前10, 这两个单位排名在中国国家海洋局之前;PICES六成员国里, 虽然韩国发表论文最多的单位-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排名次于中国国家海洋局, 但韩国共有2所单位跻身前10名, 即参加年会提交论文排名前十的机构里, 韩国发表论文的总量大于中国机构所发表的论文数。

为体现PICES年会近年来主要参与机构的研究现状, 文章分析了2008—2010年PICES年会论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 (表4) , 以期与表3中的整体特征进行对比。结果发现, 在过去3年里, 美国发文量较多的研究机构已经增加为3所, 而日本则由3所减少为2所, 中国的排名也由第六位上升一位, 由此可见, 美国对PICES年会的影响又增加的特征, 中国国家海洋局对PICES年会的参与度也有所提高。

就中国而言, 2004—2010年间, 中国参与PICES年会共提交会议论文167篇, 最多的前5个机构分别是:国家海洋局,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科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表5) 。根据中国参与PICES年会的情况, 可以看出, 国家海洋局在PICES年会上所发表的论文遥遥领先于其他机构, 占到提交论文总量的56.29%。领先位于第二的中国海洋大学约4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 以海洋等为主要科研内容的研究机构和高校是PICES年会上提交论文较多的单位。

4结论与政策启示

4.1结论与讨论

本文对PICES的发展历程及其组织形式进行了简单介绍, 并利用TDA软件对PICES年会论文数据对近年来PICES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归纳分析, 结果表明:

(1) 1992年PICES成立以来, 其影响范围与程度不断增加, 美国与日本成为其主要的影响成员国, 尤其是美国, 中国虽然是六大成员国之一, 但对PICES的参与度还较低, 影响程度有限, 这与世界第一渔业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2) 中国在PICES中的作用。中国作为PICES组织的成员国, 自该组织1992年成立以来, 一直积极参与PICES组织的各类活动。在我国, 海洋科学作为国家海洋局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了各级的高度重视。为拓展科研活动的广度及深度, 提高我国在国际海洋科学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国家海洋局等单位积极派员参加PICES年会, 并参加了PICES的相关工作组的研究工作, 在PICES年会上发表重要论文, 为推动PICES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2以来, 我国共有371人次参加了年会的各项活动。特别是2006年以来, 我国每年都有30人以上参加了PICES的活动。近年来, 在所有参与PICES年会单位中, 国家海洋局系统单位及高校系统参与的比例逐年较高。为提高我国在国际海洋组织中的话语权, 涉海单位应积极参加PICES组织的各类活动。

(3) 2002年以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很好地利用了PICES的科学计划, 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由于2002年以后PICES研究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海洋气候变化方面, 关注的热点基本聚焦于气候变化、气温、海洋生态系统、气候变异、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碳循环等问题, 这与PICES的工作目标紧密相连, 但农业部系统单位参加PICES活动的人数在中方专家中所占的比例不高。由此可见, PICES今后的研究热点仍将为北太平洋海洋地区大尺度的重大国际海洋环境问题。

4.2主要的政策启示与建议

(1) 对参加PICES必要性的认识。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公约》指出, 各成员国承认有必要促进对北太平洋及其各种过程、生物资源与海洋特征的科学了解;认识到北太平洋海域辽阔, 在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国际科学合作能更好地科学地了解该区域;希望建立一个适当的政府间组织以促进和便利科学合作, 避免重复努力;承认该组织的活动必须建立在国际海洋法有关海洋科学研究的原则基础之上。从科研角度看, 成立20年来, PICES在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环境等领域以及气候变化对北太平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海洋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参与了大量PICES项目的研究工作, 有效地促进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水平的提高。从外交角度看, PICES也是维护我国海洋主权以及我国在北太平洋地区海洋生物资源权益的一个重要阵地。从政策角度看,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2006-2020) 提出要鼓励我国有关机构加入国际组织、鼓励我国专家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 尽管PICES的研究方向已经发生了变化,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 我国继续留在PICES还是有必要的。

(2) 如何利用PICES科学计划。

对于PICES的科学计划的利用问题,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① PICES的科研计划是由各成员国的专家提出的。各成员国的专家提出项目后, 由PICES科技局组织会议对专家提出的问题, 包括问题形成的原因、研究手段、可行性、预期结果等各方面的内容等进行分析。经过多次讨论研究, 进一步明确项目的研究目的和方向, 最终形成研究计划。因此, 我国可以将我们在海洋及渔业领域的问题提交PICES, 利用PICES的资源和平台, 请各国专家进行论证并参与研究, 协助我们解决问题并促进国内研究水平的提高。② 对于其他国家提出的研究问题, PICES也会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 因此我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成果可能被其他成员国共享。因此, 利用好PICES科学计划的关键是必须有能力提出重要问题并引导项目的研究方向。

以FUTURE新科学计划为例。目前, PICES的总体科技计划是FUTURE计划。FUTURE是PICES新一轮科学计划的简称, 其全称为“了解和预测北太平洋海洋生态系统趋势、不确定性和响应项目 (Forecasting and Understanding Trends, Uncertainty and Response of North Pacific Marine Ecosystem) ”。FUTURE计划期望未来在生态系统对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预测能力和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估计以及有关知识和预测的有效利用3个方面取得进展。FUTURE计划的编写工作于2005年启动, 经过3年的认真准备, 于2008年1月正式发布。日本在该项目上的投入累计多达100万加元, 因此日本在参与该项目的执行过程中, 无论是在研究重点还是在参与人员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话语权, 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题研究的方向, 极大提高了该国在FUTURE项目乃至PICES组织中的话语权。而我国在对PICES组织捐款及执行各项目过程中的经费投入均处于6成员国中较低水平, 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在PICES及类似国际组织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3) 抓住在我国举办年会的机会, 提升我国对该组织的参与程度。

2002年和2008年, PICES组织在我国的青岛和大连分别召开了年会。从前文分析的数据可见, 这两年度不论年会的参与人数还是论文提交量均有显著幅度的增加。而由于因公出国名额的限制, 在其他PICES成员国所举办的年会, 我国的参与程度较其他5国则呈较低水平。因此认真筹备、组织在我国举办的PICES年会, 一则可增加相关人员对该组织的认识, 二则加深该组织对我国的了解, 增加中外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4) 我国科学家应积极申请成为固定的PICES成员。

应要求我国各单位推荐正式成员时, 以中层干部以及业务骨干为主, 同时要求保证一定的参会次数 (比如5年至少参加3次或4次会议) 。正式成员要相对固定, 避免开一次会就推荐一批新的正式成员, 以此保证PICES参与人员的稳定性, 且对于参与人员而言, 避免重参加、轻参与。应极大鼓励在年会上提交论文, 并及时发表参会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丽贤, 张小云, 吴淼.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的文献分析[J].情报探索, 2011 (1) :19-21.

[2]BASU A, AGGARWAL R.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science in India and its impact on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J].Scientometrics, 2001, 52 (3) :379-394.

[3]贺天伟.中国国际合作论文的科学计量学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 2009 (2) :93-99.

[4]刘小兵, 孙海文.国际渔业管理现状和趋势 (一) [J].中国水产, 2008 (10) :30-32.

[5]FRAME J D, CARPENTER M P.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llaboration[J].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1979, 9 (4) :481-497.

[6]LUUKKONEN T, PERSSON O, SIVERTSEN G.Understanding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J].Science, Technology&Human Values, 1992, 17 (1) :101-126.

[7]张志强, 王雪梅.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发展态势文献计量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 2007, 22 (7) :760-765.

[8]LEYDESDORFF L, WAGNER C S.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science and the formation of a core group[J].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08, 2 (4) :317-325.

[9]魏东原, 朱照宇, 陆周贵, 等.从SCI论文看中国黄土研究的发展[J].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2) :790-793.

[10]邵桂兰, 张希.我国渔业产业化国际合作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 2007 (2) :50-54.

[11]方平, 王玉梅, 孙昭宁, 等.我国渔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0 (2) :198-202.

科学考察船电力负荷计算及分析 篇5

现代船舶技术的快速发展、船舶电力系统的日益庞大、船舶电力设备的快速化更新和应用以及船舶运行工况的日益众多,加大了船舶电力系统负荷计算的难度[1]。因此,要得到比较准确的船舶电力系统负荷计算结果,必须对船舶电力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实际运行情况,做详细的分类和调查研究,全面地考虑主要电力设备的负荷情况[2]。本文所计算的船舶为科学考察船采用电力推进方式驱动,主要电力设备包括: 2 套1 500 k W的推进电机、1 台600 k W艏侧推、2 台300 k W艉侧推、2 套400 k W地震空压机、1 套600 k W科考绞车。另外,辅助油泵、风机等其他用电设备功率约为350 k W,下面将结合三类负荷法和使用系数法对科学考察船的轮机设备、舾装设备以及科学实验设备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各个工况下所需的总功率。最后综合考虑计算出科学考察船需要配备的柴油发电机组的容量和数量。

1 科学考察船电力系统概述

船舶电力系统主要由柴油发电机、配电网、变压器和用电设备组成。图1 给出了船舶综合电力系统构成示意图。发电机由原动机带动,配电装置用来接收发电机所发出电能,并将这些电能分配给全船[3,4]。一般船舶的电力系统包括3 台~ 4 台发电机组,其中一台为应急发电机组。发电机产生的电通过配电板向电力设备供电,一台直接向负载供电,另外一台通过变压器降压以后向低压设备供电。当船舶停靠港口时,可以接岸电; 当发生应急情况时,可以启动应急发电机,向船舶上的重要负载供电[5,6]。

2 船舶电力负荷的分类和主要工况

在科学考察船上,电力负荷众多,分布在全船的各个部位,为了使负荷的计算清晰,防止遗漏某些负载,一般把全船的电力负载按不同的用途和所处的位置进行分类。一般分成以下几类如表1 所示。

根据以上分类计算全船电力负荷时还应该考虑船舶在不同运行工况。通常最大负荷工况一般用来确定发电机的总容量,最小负荷工况用来确定单台发电机的容量大小。下面列举了船舶的主要工作状态:

( 1) 航行: 经济航行、满载全速航行

( 2) 位置保持( 重负荷) 、漂泊( 轻负荷)

( 3) 作业: 包括科学考察船的拖曳作业、地震作业、海上作业等

( 4) 锚泊状态

( 5) 进出港状态: 船舶在港内的机动状态。

3 船舶电力负荷计算方法

目前,船舶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很多,包括三类负荷法、需要系数法、概率分析、日夜负载等。在实际的使用中,常用的方法有需求系数法、三类负荷法。这里分析介绍工程应用最广泛地三类负荷法及需求系数法。

3. 1 三类负荷计算法

三类负荷法在船舶负荷计算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是船舶电气设计人员使用最多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利用负荷系数和同时系数将船上主要用电设备分成三类。这种方法在电气设备具有充分的数据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并且计算速度较快,但是负荷系数和同时系数的选取需要电气设计人员有一定的经验。表2给出了三类负荷的分类方法和某一工况下的工作概率。

三类负荷各系数的定义与计算:

( 1) 电机的利用系数K1: 在选择电机等设备时,需要考虑电机的过载能力,保证电机具有大启动力矩和短时大功率等,所以电机的额定功率总是大于实际机械轴上所需的功率,正因为电机未能充分利用,而它长期需要电网供给最大功率也小于额定需要的功率。这一点在负荷表中用电动机利用系数来反映,即电动机利用系数为:

式中P1———电机额定功率;

P2———机械轴上额定功率。

( 2) 机械负荷系数K2: 在某一运行状态时,电机不一定满负荷运行,可用机械负荷系数K2来反映它对电力负荷的影响。机械负荷系数为:

式中P2———机械轴上额定功率;

P3———机械轴上实际输出功率。

( 3) 电动机负荷系数K3: 电动机的负荷系数为电机的利用系数和机械负荷系数的乘积,即电动机利用系数为:

( 4) 同时使用系数K0: 在某一工作状态下,同类用电设备不一定同时使用,因此利用同时使用系数K0来计及它对同一组同功率的用电设备负荷的影响。即同时使用系数为:

式中n———某一组同时工作的用电设备数目;

m———某一组用电设备的总数。

在计算电动机所需的实际负荷时,需要考虑电机的工作效率。在额定工作状态下,一台电动机需要电网供给的有功功率为:

式中P1———电机的额定功率;

η———额定时电动机效率。

一组同类电动机额定所需总功率为:

对于照明等生活用电设备来说,需要电网供给的功率P5为其装置的额定功率。

通过上述分析某一运行状态时,一组同类电动机实际所需有功功率为:

在某个工作状态下,发电机所需供应的总的功率为各类负荷的总和,此时需要考虑各组用电设备直接的同时使用系数。考虑到电网损耗,因此,某工况下需要发电机供给的总功率为:

其中 Φ———为损耗系数;

K0Ⅰ———第Ⅰ类负荷同时使用系数;

K0Ⅱ———第Ⅱ类负荷同时使用系数;

K0Ⅲ———第Ⅲ类负荷同时使用系数。

3. 2 需求系数法

各组用电设备实际所需要的功率由各设备的类型和使用工况决定的,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系数表示,即需要系数。需要系数法的计算过程较简单,其定义为用电设备实际消耗功率与其额定功率的比值,即:

式中Ps———实际消耗功率;

Pe———额定所需功率。

全船负荷实际消耗总功率为各用电设备实际消耗功率之和,即为:

考虑电网损耗,发电机所需总功率为:

由于电力推进科学考察船的主要负荷为推进负荷,与之相连的变频器的整流侧功率因数很高,所以船舶在航行等主要运行工况下,总的功率因数很高,对电站发电机功率选择影响不大。因此,可以不计无功功率对发电机容量的影响。

为了确定本科学考察船的电站配置,研究科考船的具体使用情况,在根据图2 负荷计算流程图,以及获得实船各个负载设备的使用情况,计算出了本次科考船的电力负荷结果如表3、表4 所示。

根据电力负荷计算表,本船最终选取MTU的2 台1 480 k W和2 台990 k W的柴油发电机组,以保证在正常航行和DP重负荷的作业工况下,全船的电力负荷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经济的状态下。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说明了船舶电力系统设计的首要工作即电力负荷的计算。首先介绍了科学考察船的主要用电设备; 其次是说明了三类负荷需要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的步骤和流程,通过收集科学考察船电力设备资料,利用需要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以及负荷计算表的编制,完成了船舶主发电机、应急发电机、变压器的容量和

参考文献

[1]顾一清,姚炯,陈逢源.运输船电力负荷计算探讨[J].船舶设计通讯,2010,39(S1):65-70.

[2]王嘉钰.全电力推进船舶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3]康重庆,夏清,张伯明.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研究综述与发展方向的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7):1-11.

[4]吴刚.电力推进科考船总体设计要点综述[J].船舶与海洋工程,2013,95(3):1-4.

[5]余又红,孙丰瑞,刘永葆.综合全电力推进舰船的负荷需求分析[J].船海工程.2007,36(1):48-51.

海洋科学考察船 篇6

一、大连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

从海洋资源条件上看, 大连市海域广阔, 岸线曲折, 岛屿星罗棋布, 海洋资源总量位居辽宁沿海各城市之首, 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岸线资源。大连市海岸线东起二坨子, 西止浮渡河口, 海岸线长2211km, 占辽宁省的65%, 居全国沿海城市首位。其中大陆岸线长1371km, 渤海段大陆岸线长度为621km, 黄海段大陆岸线长度750km;岛岸线840km。绵长的海岸线为大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海域资源。大连市三面环海, 横跨黄、渤两海, 海域总面积为29476km2, 是陆地面积的2倍多, 占全省81%, 居辽宁之首。其中滩涂面积为1121km2, 0-50m海域面积为20274km2, 50m以下海域面积为8081km2。大连市共有海湾39个, 总面积1870.33km2;海峡、水道l5条。

海岛资源。大连现有岛屿251个, 面积530km2。黄海北部沿岸海岛主要有里长山列岛、外长山列岛、石城列岛和大、小鹿岛, 渤海沿岸主要有长兴岛、凤鸣岛、西中岛、东西蚂蚁岛、虎平岛、猪岛、蛇岛等。长兴岛为长江以北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 面积223km2。

海洋生物资源。大连海域海洋生物有3大类共209科、414种, 藻类共150多种, 生物类别和数量分别占辽宁省的48%和86%。鲍鱼、海参、海胆、扇贝、对虾、梭子蟹等为全国稀有种;海带、裙带菜、大连湾牡蛎、大连紫海胆、紫贻贝、魁蚶等是大连的地方种。刺参、皱纹盘鲍及栉孔扇贝的资源量占全省的97.6%。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资源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品种资源。

港址资源。大连市基岩海岸分布较多, 港湾港阔水深, 深水逼岸, 掩护条件好, 彼此毗连的优良港址资源, 可形成各种功能和吞吐能力的大型港口群, 为发展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为大连市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滨海旅游资源。大连市海滩沙质细软,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互相衬托, 奇特性、观赏性强, 岬角岸段海蚀地貌十分适宜发展滨海旅游业。目前有风景名胜区17处 (国家级2处) , 海水浴场83处, 典型地质遗迹及历史人文景观资源144处, 海洋自然保护区8处, 为滨海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

盐业资源。大连市滩涂面积广阔、土质条件优越, 具有发展海盐生产的优越条件。特别是渤海沿岸滩涂多为泥沙质土, 土壤渗透量较小, 蒸发量大, 年均蒸发量为1434.7mm-1626.3mm。相对湿度为66%-70%, 海水盐度在30-31‰之间。

海洋矿产资源。大连市已知的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有金刚石砂矿、锆英石砂矿、砂砾石料和砂金矿等, 其中复洲湾沿岸的金刚石探明总储量2400kg, 居全国第一位。

海水资源。北黄海海域面积约为8.5万km2, 体积约为3190km3, 平均水深40m;渤海海域面积约为7.7万km2, 体积约为1730km3, 平均水深18m。黄海年平均水温为15℃-24℃, 渤海年平均水温10.7℃。取之不尽的海水资源为海水利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条件。

海洋能和风能资源。辽宁省海洋能资源蕴藏量居全国储量的第5位, 大都分布在大连及其所属岛屿附近的沿海地区, 可开发的海洋能装机容量可达565185kw, 年发电量可达119702万度;大连市可利用的近地面层风能总量为1.0×1012w, 主要分布在庄河市、瓦房店市、长兴岛、长海县及旅顺等地, 为大连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大连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 大连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全市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和布局, 使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速起航, “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核心企业的临港临海优势效应充分展现, 沿黄渤海两岸区域协调发展、现代产业聚集的临海临港产业带已初步形成, 海洋已成为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重要依托, 海洋产业已成为大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0年, 大连市主要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值1515亿元,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2%。其中, 海洋渔业实现550亿元, 年均增长12.7%;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61亿元, 年均增长17.1%;滨海旅游业实现566亿元, 年均增长21%;海洋化工、盐业、海水综合利用业等实现16亿元, 年均增长82%。海洋经济增加值665.2亿元, 年均增长16.1%。其中, 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76.6亿元, 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37.3亿元, 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351.3亿元, 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6.6∶20.6∶52.8。

(一) 海洋渔业

大连市海洋渔业已使用岸线487km, 占大陆岸线的35.6%;使用确权海域面积2590km2 (含渔业基础设施) , 占海域面积的8.9%;实际用海面积2638km2 (含渔业基础设施) , 占海域面积的9.1%。

养殖业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推广健康养殖模式, 发展优势品种增养殖, 大力推进池塘养殖、深水网箱养殖、陆地工厂化养殖、海底底播养殖等立体化、健康式海水增养殖。海洋捕捞业坚持实施远洋增量增效、近海减量增效, 进一步拓展捕捞生产空间, 促进捕捞业良性发展。海洋牧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近岸渔业资源生息环境修复力度不断加大, 在市区三山岛、金州新区黑岛、蚂蚁岛、兔岛、城子村、长海县小长山六处海域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以精深加工为核心完善水产品加工产业链, 推动海洋生物的高层次综合利用。现已依托渔港规划建设了旅顺董砣、高新园区龙王塘、庄河临港工业区等八大渔业加工园区, 水产品加工产量和产值占全市的60%以上。都市休闲渔业异军突起, 至2010年底, 大连市休闲渔业产值突破10亿元。渔港建设和维护不断增强。至2010年末, 大连市各等级渔港总计196座, 年总卸港量为234万吨。

2010年, 大连市完成水产品产量251.9万吨, 同比增长7.5%;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562.1亿元, 同比增长17.3%;完成渔业产值278.1亿元, 同比增长17.2%。完成水产品加工产量145万吨, 实现产值157.4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7.2%和19.8%。实现水产品出口贸易额13.1亿美元。渔业经济三次产业比重为49∶30.5∶20.5。

(二) 海洋交通运输业

大连市海洋交通运输业已开发利用岸线121km, 占规划开发利用的港口岸线370km的32.7%, 占大陆岸线的8.9%;使用确权海域面积25km2, 占海域面积的0.09%;实际用海面积953km2, 占海域面积的3.3%。

港口发展已从以黄海为核心向黄渤海两岸均衡发展。至2010年, 在宜港岸线上建设的港口主要有大连港、大窑湾港区、鲇鱼湾港区、大孤山散矿中转港区、北良港区、和尚岛港区、旅顺港区、长兴岛港区、庄河港区等, 拥有集装箱、原油、矿石、粮食、散装、滚装、客运等专业码头泊位196个, 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占39.8%, 5万吨级以上泊位22个。大连作为中国东北重要的散杂货转运中心、最具竞争力的粮食转运中心、最大的油品及液体化工品分拨基地、最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矿石分拨中心、环渤海客货滚装中心和东北亚汽车分拨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2010年, 大连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14亿吨, 比上年增长9.9%;集装箱吞吐量526万TEU, 增长15%。目前已开通国际航线共86条, 其中远洋班轮航线13条, 开通6条集装箱班列。

(三) 滨海旅游业

大连市滨海旅游业已开发利用岸线297km。其中, 大陆岸线178km, 占大陆岸线的13%;使用确权海域面积6km2, 占海域面积的0.02%;实际用海面积13km2, 占海域面积的0.05%。

大连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已开发建设了大连南部海滨景区、旅顺海滨景区、金石滩旅游景区等滨海旅游热线, 长山群岛、长兴群岛、旅顺神秘五岛等岛群旅游基地及多处温泉疗养胜地, 以及海底旅游、海岛旅游、海上看大连等滨海旅游专线项目。截至2010年, 大连市拥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大量省市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2010年, 大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350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558.4亿元, 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84%。

(四) 海洋船舶工业

大连市海洋船舶工业充分利用临海、临港及深水岸线资源, 已由大连湾南岸向渤海及长兴岛扩展, 形成了从南到北布局的船舶工业产业带, 主要以原油轮、成品油轮、化学品船、散货船、多用途船、大型集装箱船、滚装船的船舶制造和以海洋钻井平台、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船等海洋工程设备建造为主, 造船产量占全国造船总量的11.4%, 船舶出口到希腊、挪威、丹麦、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洋船舶工业成为大连市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大连也正在发展成为我国主要造船基地和世界造船基地。

2010年, 大连市海洋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达到600万载重吨。

(五) 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

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作为大连市的传统产业, 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目前海洋盐业已开发利用岸线343km, 占大陆岸线的25%;使用确权海域面积8km2, 占海域面积的0.03%;实际用海面积279km2, 占海域面积的0.96%。

大连市充分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 大力发展海水制盐和盐化工, 并将其打造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传统优势产业。至2010年, 大连市海盐年均产量约100万吨, 约占全省的1/3, 主要产品有原盐、精盐、洗涤盐、再制盐及加碘盐等加工盐。大连市的盐化工业在我国基本化工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溴、钾、镁等系列产品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大化集团公司已形成80万吨纯碱、50万吨氯化铵、10万吨硝铵、4.5万吨硝盐的生产能力。大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盐化工产品产量已达10万吨, 其中溴系列产品及融雪剂已销往全国市场。

(六) 海水利用业

大连市海水利用业占用的岸线及海域面积虽然微不足道, 但海水利用量却十分巨大。

多年来, 大连市始终把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作为工业用水的重要补充, 沿渤海、黄海建设的电厂, 都将海水作为冷却用水, 海水直接利用总量持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至2010年, 大连市海水直接利用企业达到21家, 日均直接利用海水量375万m3, 主要涉及石油、化工、冶金、造船、建材、水产、电力等行业。海水淡化规模不断扩大, 已投入运行的淡化装置共7座, 日淡化能力达3.43万m3。

(七) 海洋能利用业

海水能源利用总面积达到41.3万m2。星海湾海 (污) 水源热泵供热供冷项目一期工程全部完工, 实现供热、供冷面积30万m2;二期46万m2工程正在进行机组安装和管道铺设。

上一篇:通信网抢修下一篇:执法办案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