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渗透

2024-07-19

职业能力渗透(精选十篇)

职业能力渗透 篇1

关键词:班级管理,护理专业,职业能力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 “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 “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要为就业再就业服务, 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 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可见, 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那么, 何为职业能力呢?我们认为, 职业能力就是在学习活动和职业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就护理专业而言, 所谓的职业能力培养指的是与护士岗位的社会地位、功能、权利和义务相匹配的能力的培养, 包括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习能力、审美能力、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等。

提高职业能力有其现实的必要性。首先, 刚刚步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大多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对职业以及职业所需的素质和能力知之甚少, 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干预下做出的选择。因此, 要实现中职教育的目标, 就必须转变学生故有的学习习惯和观念, 加强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其次, 据对我校2008级新生调查, 独生子女占85.1%, 他们大多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集体意识淡薄, 自控能力较差, 难以适应护理职业的要求。第三, 护士职业本身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从实习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 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学生出现不能适应工作环境, 或是因沟通不利而造成护患关系紧张等问题, 这些直接影响到其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是专业课程的任务和内容之一, 而且教师有意识地将职业能力培养融入日常班级管理中, 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提高各项能力, 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下面就对班级管理中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护理工作的专业特点强调护士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工作时不受生活烦恼的干扰, 不因患者病情突变而困惑、紧张;当遇到危重病人、紧急情况, 仍然能沉着冷静, 有条不紊地实施各种救护措施。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和课程来提高, 而且更需要在日常管理中有意识加强训练, 使学生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并从中获取经验性认识, 逐渐发展其适应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班主任可以模拟或创设一些情景甚至制造一些小“麻烦”让学生克服, 例如, 不定期的调换座位, 让学生有机会与不同性格的同学进行接触并进行合作学习;采取“轮流班委制”, 让每位学生体验做班干部的感觉, 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 这样既加强了班级管理又锻炼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学习能力的培养

刚刚步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对职业学校的学习方式和授课方式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 感到无所适从, 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针对这样的状况,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摒弃不良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能力。例如, 通过召开以“学习经验交流”为主题的班会, 组织兴趣小组、学习小组, 和开设班级选修课等方式, 促进学生之间学习经验的沟通和交流, 使之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审美能力的培养

“护理审美能力指护理审美主体把握护理审美客体特征, 获得丰沛审美享受, 身心愉悦的个性心理要素。能力的高低有天赋因素的影响, 但更重要的是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完善自身, 造就完美人格, 树立美好形象, 提高服务水平, 成为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和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例如, 鼓励并大力支持学生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 包括“新生才艺大赛”、“卡拉ok大赛”、“健美操比赛”以及团委各个社团的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美化校园和“校园DIY”大赛等活动, 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建出美丽的环境;社会调查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社会的过程中, 共创和谐人际关系, 提高生活的品质。

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 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人际关系能力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班级可以定期召开主题班会, 让学生把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烦恼拿出来, 共同分析解决, 交流交往技巧,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调整交友心态,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 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金工实习职业素养的渗透论文 篇2

[摘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也是现代企业的需求。职业素养指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理想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修养,在金工实习中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和6S管理,对充实金工实习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金工实习;渗透;职业素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大量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金工实习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高职院校金工实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有知识与技能兼备、敬业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并拥的毕业生才符合社会的需求,才能拥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一、职业素养的含义和必要性

职业素养是各行业正常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规范要求,是从业人员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内在素质,它主要体现在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理想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修养。就业测试可以测评一个人的职业技能,考察他是否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意识是不能通过面试、考试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提出的“素质冰山”理论认为,每个个体的素质就像漂浮在水中的冰山一样,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占冰山的1/8,它代表学生的知识、技能、气质、形象,是一种表面现象,是初次见面时就能探究得到的,因为它可以通过自身考取的各种证书加以证明。而隐藏在水下部分占冰山的7/8,它代表学生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是隐性的,是人们在简单的日常交往中看不到的。显性的和隐性的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从以上的比例可以看出,在招聘面试或短暂交往中无法体现出来的隐性的职业素养占据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绝大部分,起着决定作用,主导着职业素养的发展。操作技能、管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气质这些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在金工实习中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意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职业教育中要实施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各高职院校往往只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以麦可思数据为例,届毕业生工作半年后离职的比例为43%,其中99%为主动离职。离职率高反映了毕业生职业忠诚度低,同时也反映出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存在不足之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人口红利的减少,企业靠低成本快速发展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企业唯有靠质量、效益、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这促使企业在招工时不仅注重技能,更注重学生的品质和修养。大学生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为自身的良好就业打下基础。职业教育只有以就业和企业需求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品质人才。

二、在金工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通过技能考试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

技能是就业的根本,也是顺利就业的途径之一。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合所学专业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能使自己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缩短上岗后的工作适应期,在就业时获得企业的青睐,提高就业率。我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一般安排在3~4周内完成,要让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职业技能鉴定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我们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例如在讲授螺纹加工操作技术时,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螺纹的要素、加工操作方法和检测方法,了解加工螺纹时应注意的事项。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师可以先进行现场的讲解演示,再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使其基本掌握螺纹加工的相关知识,随后再进行理论讲授加以巩固。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最后一周,我们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种做法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技能考试成绩。在最后的技能考试中,98%的学生都能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二)通过6S管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

“6S管理”由日本企业的5S扩展而来,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为了创造良好的环境、提升企业形象、减少浪费、提高汽车的销量,引入了5S管理。5S管理引入中国后逐渐演变成现在的6S管理。6S管理的作用是现场管理规范化、日常工作部署化、物资摆放标识化、厂区管理整洁化、人员素养整齐化、安全管理常态化,是通过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最终提升人的“素养”,这和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让学生在金工实习中每天做好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目的是让他们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使其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素养的提高可以保证前面4S的顺利实施,而4S的顺利实施也是学生素养提高的体现,即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提高也是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体现。学生素养提高后,实习时的各种操作也会符合规范,从而保证了实习的安全性。

(三)借助6S考核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制度,而良好的制度又离不开监督和管理。为了促进学生遵守6S管理,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将6S管理引入课程考核。学生金工实习的成绩从原先的知识、技能两项成绩,变成现在的知识、技能和6S考核三项成绩。并且规定6S考核不合格,金工实习成绩记不合格。在制度上保障了学生在实习时以6S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加强现场考核。由教师和班干部组成检查组,每天在实习时对学生的出勤、安全、工量具的定点摆放进行检查,实习结束后对实习设备、场地卫生、工量具的定点摆放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每查到一次扣5分,查到3次以上实习成绩记不及格。

3.建立看板制度。将检查的情况及时在看板公布,方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扣分情况,对学生起到告知和警示作用,能促进被扣分学生在接下来的实习中认真执行6S的要求,同时对其他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三、结束语

职业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金工实习具有其他课程不具备的直观性和与企业生产相衔接的特点,因此,在金工实习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可以很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此外,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还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日常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只有全校齐抓共管,才能促进大学生整体职业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平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1).

[2]和铭.推行“6S管理”,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J].职业教育,(1).

[3]张庆良.推进6S精益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13(2).

职业能力渗透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 体育教学 职业能力方式

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实用型、服务型人才。但是,在体育教学方面,许多职业院校只注重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训练学生的体育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大力进行改革,适当渗透职业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其中,一般职业能力指的是:所有职业都可以通用的职业能力,包括身体协调能力、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色彩分辨能力、空间维度判断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数理分析运用能力等。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而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和跨职业的专业能力。在职业能力培养中,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为主,忽视了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职业院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

二、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的具体方式

1.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而是在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在利用常规体育项目,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创新体育项目,确保运用项目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增强体育教学的时代性、科学性。同时,体育教师可以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适当讲授职业理论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职业院校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项目,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安全意识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体育项目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

坚忍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因此,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以确保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竞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4.大力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增强学生的体质,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大力挖掘学生的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职业院校应该重视体育教学,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体育锻炼场地,为体育教学提供必要的设施。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挖掘学生的潜力,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促使学生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小结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是职业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应该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地位,合理设置体育课程,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建立强大的体育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学生满足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能力的渗透[J].教育与职业,2010(23).

[2]刘威.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能力的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

谈技校语文教学中的职业能力渗透 篇4

关键词:技校,语文教育,职业技能

当今社会是人才激烈竞争的社会, 作为文化底子薄的技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技校语文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即培养学生不但具备适应本职岗位的语文能力, 能在社会生存;还要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能力, 可以自我发展。技校语文教学确立了这样的培养目标, 就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 便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一、认真把握现代人才观, 整合教材

1.明确教材的使用功能

技工教育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 我们在调整语文教材内容的时候应当先做好调研工作, 只有通过充分的调研, 才能了解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才能从中得到技校学生就业、创业、从业的专业能力需求, 才能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 才能结合技校学生专业特点进行有意识的筛选教学教材, 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充分的提高专业基础知识和语文的基本技能, 正真做到学以致用。因此, 作为技校使用的语文教材应与专业密切的结合, 教材编排既结合社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 坚持“实用为主”的原则, 同时在内容上力求达到实用性、趣味性、思想性、时代性的完美统一。

2.合理整合教材

教材在整合方面, 应注重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需求相适应, 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第一, 在选材方面, 应该注意教材内容的深广度, 不能因为迁就技校生文化基础差的原因, 就一味的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失去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思想性;同时也不能以技能学习为主的原因, 一味进行实用性训练, 失去语文学习的时代性与趣味性, 理应两者兼顾。第二, 在结构组织方面, 教材由哪几个部分, 哪几种形式构成, 每个章节如何遵循教学自然规律衔接, 每篇课文如何设计学习栏目, 都需要从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进行考虑。要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以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需要的能力。再者, 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 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二、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的今天, 许多行业对从业者沟通协作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所以在技校的教育中应该考虑到这一问题, 技校语文教学应当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 设计活动项目, 创设活动情境, 注重设计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此来建立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团队合作意识。

语文实践活动应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进行, 学生们围绕活动主题开始准备, 在这期间一定会用到有关的语文知识的一些技能,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还能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之中, 学生都能够根据各自的能力特点具体分工, 小组协作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参与讨论时思维撞击, 优势互补, 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以求得到更佳的答案。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都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这样每个学生都发挥了特长, 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为完成小组的任务而努力的搜集资料, 这样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这样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也增强了自身的责任心, 当今社会是竞争与合作的社会, 在技校的语文学习中就可以学会了与人合作。

2.课堂上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人脉是成功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一项艺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 口语教学和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很多教育专家的首选, 众多教育学家探索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运用职场或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模拟情境——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担当角色获得体验——将体验加以总结概括, 形成知识和方法——教师补充相关知识和方法——应用知识和方法形成经验和能力——反思知识能力的获得过程。通过参加这样的教学活动,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 自由表达, 在和老师和同学这样的灵感碰撞的过程中激发了无限的潜力, 在日后实际的交流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提升了学生们的自信心。

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普通话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说话礼仪, 使学生的表达清楚、连贯、得体。通过在语文课程中论辩艺术、思想观点、语言积累 (如名人名言、歇后语诗句等) 的学习, 学生可以在人际交往中提升说话的艺术性、逻辑性和语言表达得能力。这样在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时候学生们就可以得心应手, 展现出自己的风采了。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学生在学习之中可以学到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锻炼和学下, 学生们能够做到态度真诚, 表达准确, 语言文明, 仪态大方, 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3.锻炼写作能力, 培养职业技能

社会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 实用文体的写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 学生只有不断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 根据技校学生的实习需要, 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 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如文秘专业应强化礼仪类、公文类、事务类应用文写作;财会专业应强化财经类应用文的写作等。还要加强应用文写作的实践教学, 是学生们掌握写作总结、说明书、记录、海报、简报等应用文等文体形式, 做到格式规范, 文字表述正确, 内容符合要求。让学生们在校期间就可以进行各个种类的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日后进入工作岗位也就能够驾轻就熟了。

在技校的语文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面。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 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从应用的角度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技能, 积累专业知识并提高各种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生也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自学, 学生自己慢慢摸索, 把一般知识、思想方法、技能技巧融合贯通, 变成自己的本领, 以写作能力来提高职业技能, 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技校的语文教学, 无论是教材或是教学方法的选择, 都应该为体现技校职业教育的实用性而服务, 将实践教学摆在首要的位置上。使学的目的在于学生的能力提升, 在日后就业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只有把语文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才能达到让学生在热爱中快乐的学习的目的。这样才是每一所学校创办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沈永兴.浅谈技校语文教学中五种能力的培养[J].职业, 2012, (08) .

职业能力渗透 篇5

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包括人的生理上生来具有的特点。事物本来具有的性质。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所谓学生的素养指以学生个体的先天禀赋为前提,以后天的环境、教育为条件,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个体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简短的说,学生的素质或人的素养就是学生的质量或人的质量。而职业教育则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这在职业技术教育尤为重要。当前在职业教育中,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也是主要的。特别是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而这种渗透需要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在新课标中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语文课改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有了一定的收获。

1与人合作素养的渗透

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师生平等合作,生生平等合作,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这时学生才会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与成就感。我在讲《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对父亲的话的含义进行了分析探讨,学生各抒己见,总的看法是父亲的话是鼓舞儿子最终走下山的动力,更是指引儿子今后走出困境的法宝。从中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父子之间的心灵互助使儿子脱离险境的追重要的因素。从文章内容、到学习方法,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语文课学习中再次感悟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合作素养。

2赏识素养的渗透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同时学会赏识别人。在我的语文课上,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经常采用各种各样的表扬方式:口头说———“你真棒!”“你的想法太好了!”“你想象力真丰富!”;动作赞叹———竖起大拇指,微笑点头只要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赏识就会给学生足够的“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久而久之,同学之间也学会了新上和互相欣赏。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们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学会赏识别人,这样才能培养出他们虚心好学的品格和精神,以至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时,做一个虚心好学的好员工。

3平等待人素养的渗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讲学生听是主流,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质上也漠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我们老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在我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把抄写背诵等客观类型的作业交给学生自检自评。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岂不乐哉。以作文教学为例,我采用下发评分要求,学生先自查,小组在互查,最后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评改。目的是多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上的有点,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借助白板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让我们教者从繁重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以往死气沉沉的作文评讲课变得活力四射,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种平等待人的舒心方式。

职业能力渗透 篇6

关键词:中职语文;口语训练;职业能力培养

中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相比,它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的关键内容。在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中,语文教育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生活在社会中,是群居的动物,无论是学校生活还是职场中,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交流,这就涉及到至关重要的也是极其基础的能力,即口语交际能力。一个人的谈吐是一种能力,代表其个人素养乃至企业形象,由此可见语文口语训练至关重要。

一、通过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熟能生巧,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离不开不断的练习,即口语训练。口语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在课前、课上与课后进行。首先,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前的五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使学生进行即兴演讲、读书分享、新闻讨论等。在课上,教师可通过朗读、复述以及提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先朗读文章,对文章有大致了解,以此为基础进行复述,深化记忆同时锻炼表述能力,而后在问答中达到更好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口语训练,如设定旅游、应聘或辩论等情境,使学生在既定情境下进行交际。

二、利用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有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作用。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教师应结合课文对内容进行延伸,延伸至团队能力、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能力等与职业相关的内容。而后,教师可让学生发表学后感想,感想应包括课文本身的含义及其延伸的意义。

三、利用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可通过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可通过组织课堂活动达到此目的。课堂活动形式有许多种,教师可以针对课文提出与职业能力相关的问题,然后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课文内容或某一话题、某一事件进行课堂讨论,再派代表发布讨论结果。教师也可以设定某一与职业能力相关的辩题,将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专业和能力孰轻孰重”为辩题进行辩论。

四、利用写作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除了课文教学之外,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能够从侧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写出条理且语法通顺、符合逻辑的文章,同时文章应有积极而明确的主旨。中职语文教学涉及到的作文主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等,教师可酌情将各类型的作文与职业能力相联系,如记叙文培养逻辑能力,应用文培养遵纪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写出有自己观点的作文,培养其创新能力,并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使其不断改正、精益求精。

五、通过语文作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与传统初中有诸多不同之处,语文作业也较传统学校有更大的灵活性,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不应过于拘泥传统,而应不断与时俱进,并将职业能力渗透至学生的日常作业中。作业可以以专业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包括口语训练方面的,也包括文字表达、逻辑锻炼等方面的,以给学生选择的空间,使学生能更有信心地完成。教师应对作业有严格的要求,让学生按时且保质保量地将作业上交,杜绝学生自觉性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恶习,培养学生对作业乃至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六、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中职学生较传统学生而言,课程要轻松许多,学校及教师可酌情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职业能力。课外活动大致分为三种,即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与校企结合。校园活动如各类的社团活动,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给学生以模拟职场的体验。社会实践可包括献爱心、调查活动等,使学生感受到服务他人的乐趣。校企结合是学生校园与职场生活的连结点,可将企业文化在校园设立橱窗进行展示,为学生安排与专业相关企业人员的讲座,并安排学生进行互动,借此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也可派优秀学生进行实习、体验,使学生有不断进步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晓辉.中职语文口语训练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

[2]黄柏江.关于中职文化课教学渗透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职业能力渗透 篇7

关键词:中职体育,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近几年, 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春天, 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中,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显得特别重要, 因为企业不仅需要技能过硬的人才, 也需要综合能力、适应能力强的员工。对于各类职业学校来讲, 在技能培训方面水平都大同小异, 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技能方面能力相当, 所以要想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就必须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 它适用于各种职业, 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它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其中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属于职业方法能力, 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属于职业社会能力, 是现代社会中必备的基本素质。掌握好职业核心能力, 可以帮助我们的劳动者更好适应就业的需要。

近几年各职业学校都在探索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有专门设置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也有在其他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我认为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方面, 体育与健康课程其实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较好平台, 因为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行动导向等方式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很好的渗透进去, 而且现在中职体育的教学现状是学生上课积极性较差, 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枯燥, 教学形式呆板无趣。如果能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 利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方式、方法充实体育课程, 那会让体育课更生动有趣, 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借助体育教学这个平台, 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让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要想让职业核心能力更好的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 加强学习, 改变观念, 跟上新时代教育的步伐

要想将职业核心能力较好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首先要加强学习, 搞懂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分类、培养途径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对于中职学生的重要性等等。其次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学习先进的体育教学思想, 打破传统观念,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 在思想上我们要明确,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是中职学生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坚实基础。中职学生毕业后会直接面临就业, 中职体育教学又是中职学生走向社会前最后一个接受体育教学和身体锻炼的阶段, 所以中职体育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这个重要阶段, 在短短的两年内, 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 学到一至两项运动技能或锻炼身体的方法, 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和职业核心能力, 便于他们在将来利用所学运动技能和方法主动锻炼身体, 更好的去适应社会。

2 革新教学模式、吸纳新颖教学内容, 渗透职业核心能力

我认为中职体育教学主要分三大块, 一是运动技能的培养, 二是身体素质的锻炼, 三是健康知识、健身意识的传播。对于这三大块, 我们可以利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吸纳新颖的教学内容或练习项目、借鉴先进的文化课授课方式等多种方法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更好的渗透进去。

1) 运动技能的培养方面。

对于运动技能的培养, 应该打破传统的老师教授, 学生学习、练习的教学模式。体育课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利用情景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开展课程, 并将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其中。比如要传授给学生篮球投篮技术, 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 指导学生查阅投篮技术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 并模仿各种投篮动作, 这样就可以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各种投篮的方法的利弊, 或者引导他们创新投篮方式, 并互相展示, 最后总结出最有效的投篮方式, 让大家一起模仿练习, 引导学生解决怎样才能投得准的问题,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投篮比赛, 这样课堂不仅生动有趣,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合作、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

2) 身体素质锻炼方面。

对于身体素质的锻炼, 以往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布置任务, 学生重复的练习, 这种方式枯燥乏味, 不仅让学生产生厌恶感, 而且可能因为太苦太累让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恐惧感。所以对于身体素质的练习, 我认为可以将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吸纳进来。素质拓展及户外体验式训练, 是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 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它能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本情况、场地器材的现状选择、改进或者设计适合在体育课堂中开展的拓展项目, 并在体育课堂中指导学生来实施。这种拓展项目不仅新颖, 学生乐于参与, 而且这些项目开展的过程对于渗透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效果非常明显。另外在拓展项目开展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比如“人椅”能锻炼学生腿部力量, “无敌风火轮”能锻炼学生手脚的协调能力, “坐地起身”能锻炼学生腿部以及腰腹力量, “十人九足”能锻炼学生协调和奔跑能力, “袋鼠跳”能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等等。这种拓展项目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锻炼了身体, 而且在拓展项目的开展中都能有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交流合作的过程, 所以将拓展项目吸纳进体育课堂, 能更好的将职业核心能力渗透进去, 使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较好培养。

3) 体育健康知识、健身意识的传播方面。

体育健康知识、健身意识的传播是中职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许多学校对于体育理论的教学基本淡化, 下雨时的室内课基本就是让学生下棋或者自习。理论指导实践, 思想引领行动, 我认为我们应该重视体育理论课, 特别是健康知识、健身意识的讲座, 好好利用室内课的机会, 为学生讲解体育健康知识, 让他们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好处以及锻炼的方式方法, 以便以后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体育理论的讲座我们可以借鉴其他理论课的先进授课方式, 利用集声音、图片、视频于一体的先进多媒体设备, 结合逆向思维、启发式、情景设置等先进教学法, 传授学生体育健康知识, 而且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交流等职业核心能力。在体育理论中, 还可以将素质拓展项目引进去, 增加室内课的趣味性, 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进去。比如“团队的组建”“驿站传书”“比比猜猜”“传真机”等等拓展项目都可以培养学生的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

3 改革体育课程评价模式, 适应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

以往的中职体育课程评价模式较单一片面, 以学生的体育项目测试成绩为主, 这不仅影响学生上体育的兴趣, 也不利于带动职业核心能力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中职体育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运动技能、锻炼身体素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那么在对学生评价上, 我们就应该针对这三方面进行, 对于身体素质的锻炼我们可以利用对学生运动项目的测试结果来评价, 对于运动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 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身体素质是人们参与运动的基础, 只有具备良好的速度、力量、耐力、弹跳、灵敏等基本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参与各种运动项目, 所以我认为中职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评价可以占50%, 另外50%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其中包含学生的出勤, 学生的课堂表现, 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以及在利用拓展项目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培养时学生的完成情况, 优异程度等方面。教师将以上评价内容制表后对每次课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登记, 到了期末再综合评分, 这样的评价就相对全面些, 而且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中, 最终适应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 促进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4 完善体育课程中所需场地、器材, 满足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

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中职体育教学中, 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都有较大的变化, 需要的场地和器材也应完善到位。现在的中职体育教学因为受学校重视程度、地理环境、资金来源等问题, 普遍存在场地简陋、器材不充足现象。如要提高中职体育教学效果, 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更好的渗透到中职体育课程中, 那学校应该首先在思想上重视中职体育课程, 好好利用体育课程这个平台, 然后竭尽所能增加、完善设施、器材, 特别是拓展项目方面所需要利用的专门的场地、设施、器材, 这样体育教师才能做“有米之炊的巧妇”, 将职业核心能力从体育教学中传授到我们的中职学生中。

5 小结

职业核心能力是劳动者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 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中职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一个较好平台, 中职学校应该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 跟上新时代教育的步伐;革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吸纳新颖教学内容, 将体育课程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改革体育课程评价模式, 适应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完善体育场地、器材, 满足体育课程以及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更好的渗透到中职体育教学中, 让体育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育相辅相成, 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2.

[2]刁端琴.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14 (48) .

[3]陈桂强, 王丽琴.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4]谢志平.我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研究综述[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012.

职业能力渗透 篇8

一、传统高职院校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

1. 专业特色不够鲜明。

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级而来, 因此, 很多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代表性问题有专业设置不够科学, 教学内容过于浅显等, 尤其是在学生培养方面, 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还处于大一统的状态, 低端复制现象尤其严重, 这就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往往存在知识储备不够、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

2. 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不够全面。

虽然,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都意识到职业能力尤其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但是在实际中, 绝大多数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仍然是“理论灌输+案例讨论”的模式。也就是说, 大多数学生在现有模式的培养下, 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了解解决某些问题的“套路”, 但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不强,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总是囿于课本上给出的套路和模式, 缺少全局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创新精神培养在某种程度上缺失。

创新精神是一种主人翁精神, 但是随着职业经理人的普遍, 很多工商管理专业针对学生的培养偏重于职业经理人的培养, 而不是企业家式的培养, 这就导致根本上创新精神的缺失以及诸多短线行为的出现, 长此以往, 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负面影响。

4.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能引导学生“内外兼修”。

工商管理专业在学生培养中, 绝大多数院校和教师都侧重于培养学生观察和应对企业内部变化的能力, 但是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如何应对外部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变化的能力, 事实上, 市场经济的变化, 很大原因是由于上层建筑的变化引起的, 只重视内功修炼, 不顾外界环境变化, 必然会被时代大潮所淘汰。

5. 对相关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不够。

当前时代的发展, 不仅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收集和处理相关行业的信息, 而且还要在对企业的各个重要部门如财务、管理、营销、生产等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引导。但是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时候, 往往注重的是学生本专业能力, 却忽略了信息收集、处理等一系列重要的相关能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构成与特性

1. 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构成。

工商管理的核心职业能力, 即从事工商管理相关职业活动所必须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 其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快速适应工商管理职业岗位、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包括管理思维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

2. 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特性。

(1) 专业性:任何职业的核心能力都要有一定的专业性, 脱离专业性, 职业能力也就不复存在, 工商管理专业也不例外, 但是工商管理的专业性, 实质上是在金融、公关、策划、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学科的基础上综合起来的一种复合性质的专业性。 (2) 可迁移性: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同其他专业一样, 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和可迁移性, 这种可迁移性不仅存在于工商管理的各个分支, 更存在于各个层次、各种性质的经济实体中。 (3) 发展性:发展性包括两种含义:一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工商管理相关的岗位要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二是随着管理者的个人变化, 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4) 社会适应性:任何一种经济实体, 任何职业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乃至岗位职责都不可避免的受社会影响, 这就要求一个合格工商管理的毕业生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学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过程中应当侧重和渗透的能力

1. 主人翁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商管理人才, 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 而要有高度的主人翁精神。主人翁精神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提倡的企业家精神, 而是要在拥有开拓、创新、诚信的基础上, 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2. 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 不仅仅指的是在处理工商管理环节时候能够创新处理某些问题, 更体现在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人员管理方面的创新。同时, 还要具有从全局角度出发的, 能够以提高人类美学为目的的高尚情怀。

四、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当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方向

1. 鼓励学生自发探索, 培养学生的独立意志和探索精神。

工商管理, 从字面上看管理的是工商, 但是说到底还是以人为本的专业, 因此, 要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渗透核心职业能力就必须要注重保护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尤其要鼓励并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 在保证学生学到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和发展空间。

2.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就是竞争, 因此, 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时候, 要在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什么是公平竞争、什么是不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进行, 也就是说, 竞争意识, 要在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上培养。

五、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职业能力渗透培养的基本途径

1. 尊重学生的个性,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 首先要推翻以往的重视共性、轻视个性的教育观念, 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逐年扩张的情况, 一对一的因材施教方法不可能实现, 因此, 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知识储备以及发展意愿对学生进行分组培养,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分组并不是固定的, 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个人意愿进行调整的, 同时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控制。同时, 学校也要根据本校的情况, 大力培养创新型师资, 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终身学习。

2. 深化教学改革, 增加创新课程, 培养学有所长的学生。

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更要培养出学有所长的学生, 因此,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性格、兴趣以及能力的不同, 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 除此之外, 在学校的教学改革方面, 学校应该在完成基本课程的基础上, 开发与当地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创新课程。同时, 在教授这些课程的同时, 一定要渗透现代管理的方法和观点。

3.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职院校固然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 但是如果一味重视专业轻视素养, 必然与工商管理的核心职业能力要求背道而驰, 因此, 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时候, 在注重以人文本、鼓励学生彰显个性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在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语

职业能力渗透 篇9

一、渗透“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 它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在交际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在不同的群体中, 在不同的职业、年龄、性别的人们之间, 交往的特点不尽相同。中学生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较差, 或考虑问题过多地从自己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或自视清高、孤独离群;或是非淡漠, 交友不慎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多与长者相处, 缺少伙伴, 受到的迁就溺爱多些;二是因为很多家庭、学校对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重视不够, 学校现行教材中缺少这方面知识的系统内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有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要求也不够详尽。因此, 每一位任课老师, 都有必要充分利用本学科教学特点渗透“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我在机电071班 (工学结合班) 的书法教学中, 就充分利用该学科的特点渗透“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例如, 我在教学中以文字的结构关系为例, 教育学生加强个性修养, 以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文字的间隔结构处理和笔画关系处理是书法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要想写出好看的字, 必须懂得正确处理文字的间隔结构和笔画关系。构成文字的各部分相互依靠、相互包容, 构成和谐的整体。例如, 在教学中, 我以“秋”字为例分析, 该字由“禾”与“火”构成, 若“禾”与“火”各不相让, 非要各占一半, 而且“禾”字的一捺不收缩成点, 也不让“火”字的一“撇”伸进自己的空间里, 就不能构成和谐统一的“秋”字, 这时候, “禾”字作为偏旁, 它的谦让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在“季”字当中, “禾”字所表现出的更多是包容精神……。当学生明白了文字当中各部分合理搭配的重要性后, 我引导他们分析, 人际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与人相处, 免不了会产生矛盾, 这时候, 如果我们多一份谦让和包容, 少一点自私和霸道, 矛盾就容易化解, 否则矛盾就容易激化, 轻者影响情绪, 影响学习和工作, 重者危及生命……。

通过引导分析, 学生明白了, 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就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因为个性缺陷往往是导致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背景因素, 具有豁达大度、宽宏大量、谦和热情、正直诚实等优良个性的人, 人际关系较为融洽;而心肠狭隘、猜忌多疑、虚伪滑头的人, 就不容易搞好人际关系。

二、渗透“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心理承受能力, 对人们尤其是处于人生发展重要阶段的中学生来说, 是一种很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遇到问题就会心绪不宁、思想混乱, 内心痛苦, 严重时会酿成心理危机, 导致极端行为 (如自杀、离家出走等) .而当这种心理冲突持续下去时, 还会引起个人人格和行为偏导, 或者诱发心理疾病。具有良好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能够轻松地应付自我身心的改变和外部环境的冲击。

工学结合班的职中生, 更需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因为他们面对的环境和人更复杂。在给他们上书法课时, 我一方面通过介绍历代书法名家的成长历程勉励他们, 另一方面通过评价作业激励或鞭策他们, 从而渗透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一) 在历代书法名家中选取典型, 介绍他们的成长历程, 勉

励学生要学习先人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优良品质。

我对同学们说, 要想练就一手好字, 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勤学苦练, 这个过程中, 会碰到很多困难, 经历很多磨练, 这时候, 若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过硬的心理素质的重要体现, 历代书法名家的成材过程就是很好的例子, 例如, 王羲之等等。

每当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 我就会用类似的书法家成材故事来激励他们, 使他们承受困难的能力得以逐渐增强。

(二) 通过作业评讲, 激励或鞭策学生, 使他们形成永不气馁的心理品质。

每节课, 我都会评讲作业。对于做作业态度马虎的同学, 我首先给予严肃批评, 然后了解其马虎的原因, 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辅助, 防止他们因受批评而自暴自弃;对于做作业态度认真, 但作业效果不理想的同学, 我首先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 然后具体指出不足的地方, 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他们知难而不畏难;而对于作业效果较好的同学, 我会真诚地表扬他们, 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从而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这样, 同学们就逐渐养成了知难而上、永不气馁的优秀心理品质。

三、渗透“自理能力”的培养

工学结合班的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 走在人生道路的关键阶段。他们寄托着父母的殷切希望, 肩负着家庭经济脱贫的重大责任。他们除了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外, 还要到工厂顶岗实习, 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杂事, 这些杂事是学习生活中必须面对, 一定要处理的。处理得好, 能够使自己的学习和实习有条不紊的进行;心情舒畅, 心境良性恒稳, 把握人生的系数增大。处理得不好, 学习和实习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心情浮躁, 不能适应校园、工厂生活, 处处被动, 会逐渐落后。很多学生在生活自理方面还有很大缺陷, 我在书法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渗透对学生的“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 “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的培养。

学习书法, 是一件长期的事情, 除了上课时间学习, 还要利用课外时间延续学习, 这就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 我要求每位同学每天都练习半个小时的书法 (毛笔书法或硬笔书法) , 即使是到工厂顶岗实习也不例外, 同宿舍的同学互相监督。我告诉同学们, 只要能坚持一个月, 并且没有影响其他学习、工作、生活, 那么, 无论书法方面是否有长足的进步, 他都已经收获很大了, 因为他已经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时间。

(二) “处理个人卫生的能力”的培养。

有些同学习惯于长时间不洗头, 油头垢面;一双鞋穿完了, 也没有洗过一次, 被套也是长时间不洗;饭碗要等到下一顿用餐时, 才用冷水冲洗, 有时还引来蟑螂。这些既影响了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风貌, 又对个人健康、个性塑造不利。书法课上, 练习完书法后, 桌面或书写工具都会脏, 我每次都会要求同学们认真地搞好清洁卫生, 我告诉他们, 善于处理个人卫生是一个人自爱的表现。个人卫生处理得好, 会使自己的情绪处于饱满状态, 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个人卫生处理得不好, 给人一种邋遢印象, 影响人际交往, 精神松弛, 影响心境, 学习效率降低。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原来有不良卫生习惯的同学都改变了。

(三) “计划使用生活费”的能力的培养。

我在教授书法中的布局规则和技巧时, 让学生明白, 写书法, 需要在既定大小的纸张上经营位置, 位置经营得好, 则不但能把文字内容全部写到纸上, 而且还能预留恰当的空间, 使整幅作品富于美感;位置经营得不好, 或根本不去认真经营, 就会产生文字容纳不下, 或写得密密麻麻的问题。然后, 我告诉学生, 个人的理财同样如此, 若不会计划自己的生活费, 就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前松后紧, 前一段时间生活“过”得好, 还经常买零食, 把后一段时间的生活费超支了, 后一段时间拮据, 饮食就差了, 有时还要赊账;二是盲目攀比, 有些家庭条件差一些的同学攀比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同学, 追求某种时尚, 一时心理失衡, 将生活费“挪用”了, 影响了身体和学习……。政府和单位都有预算制度, 家庭和个人也应该有预算的观念, 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较强的理财能力。

通过引导教育, 同学们的“计划使用生活费”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方法、方式很多, 其中, 利用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渗透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有效的渠道之一。书法教学中, 无论是讲述书法的发展历程、历代书法名家的成才故事, 还是讲授汉字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汉字的间隔结构规律等等, 都可以有效地渗透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理能力) 的培养。

职业能力渗透 篇10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教学,渗透

1职业核心能力解析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 除专业岗位所需职业技能外, 取得成功所必须的一种基本能力素质, 它适用于各种职业, 能适应岗位不断变化, 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的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和应用, 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关注综合能力, 注重持久的职业生涯发展, 强调人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着重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数字应用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等等。我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 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2职业核心能力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职业技能课程。根据岗位能力标准, 精心设计多个真实的工作项目, 不仅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岗位的基本技能,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中, 采用项目化教学法, 遵循“注重实践、理论够用”原则,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强调在“学中做, 做中学”, 使学习过程始终围绕任务的探究和问题的解决展开。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一般以团队合作为基础, 并与其他小组成员沟通、交流和合作, 来保证整个项目协调有序地完成。本文以“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选用”项目为例, 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专业教学中, 具体见表1。

1) 与人合作能力——每个小组完成一个项目, 小组成员又有自己的子项目, 组员间要互相帮助, 共同学习, 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 与人交流能力——小组长对项目任务进行分工、制订计划、检查执行进度、根据检查反馈进行计划调整, 小组成员之间需要进行交流与沟通;

3) 信息处理能力——对项目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 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 解决问题能力——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学生在分析比较时, 锻炼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 革新创新能力也得到锻炼;

5) 自我学习能力——项目没有现成的答案, 学生通过上网或图书查找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6) 外语应用能力——电子技术专业中涉及到许多英文单词, 有时也需要查找一些外文参考资料, 锻炼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2.1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我学习能力, 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必要条件, 也是人们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提高, 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一, 在项目化教学中, 教师需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二, 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比如在项目介绍、任务布置中, 教师只对项目作总体介绍, 任务计划由学生自己制定, 提供相应参考书籍, 讲解必要的阅读方法, 剩下的全部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 为学生创造一个开发学习潜能的环境, 培养学生系统观察、分析、质疑、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2.2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沟通交流能力是当今社会人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沟通交流的能力一般包括:书面表达能力, 如写项目书、写报告;口头表达能力, 如发表意见、提供信息、分享成果的能力。

传统教学, 课堂上教师采用讲授灌输的方式, 剥夺了学生自主表达的权利。有时教师努力提问, 试图让学生发表观点, 表面学生似乎成了教学的主体, 实际上他们是在教师的诱导下用教师的思维、从规定的角度、对特定的对象进行思考, 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

项目化教学课堂, 强调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发挥主动性, 尽量多提供大众场合的交流机会。比如在小组成员间的探讨, 团队之间的交流, 项目开展的心得交流, 项目成果的展示汇报等。并且机会要尽量惠及大多数学生, 避免总是那几个学生发言。

此外, 书面表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很重要。比如项目任务书的填写, 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开展, 要填写资讯收集、项目方案书、实施计划书、成果展示报告等文档。每个文档都要有详细的内容说明, 否则项目实施便缺乏可参考的依据, 造成项目工作不协调。各种文档的内容也不多, 学生会感觉没有必要写, 教师在指导时需要严格要求, 避免学生应付了事。

2.3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

与人合作能力, 是指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 协商合作目标, 相互配合工作, 并调整合作方式, 不断改善合作关系的能力。这种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规划、组织和协调的能力,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灵活处理事务的能力, 处理紧张关系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自我约束的能力等。

在电子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 合作机会比较多, 需要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才能较好完成任务。但有的团队是一人干活, 多人围观, 有的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等, 老师在此时应有意识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1) 关注合作项目的进展和团队情况;2) 以团队利益为思考出发点, 不斤斤计较;3) 愿意共享经验, 也善于从他人那学习;4) 团队内部相互帮助, 尊重他人的工作, 友好宽容的对待新的合作成员;5) 批评的时候只对事, 不对人。

2.4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能力一般包括提出问题, 设定解决方案, 并付诸实施, 检查实际效果的能力。这一能力内容仍应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在此过程中, 老师一定要设置比较好的培养载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学生习惯性依赖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而不是自己思考得出;2) 学生对于特定问题情景的分析能力不足, 往往造成问题定位不清, 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问题解决的步骤安排不合理;3) 解决问题过程中被一些小故障打断了整体的解决思路;4) 要善于习惯总结, 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有可借鉴经验。

3结束语

中职教育, 应遵循“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内容, 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岗位专业能力的培养, 还要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自我学习、沟通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为学生在复杂多变的职场中成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2]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7 (1) .

[3]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与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2) .

上一篇:文献复习下一篇:测试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