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信息化管理

2024-08-26

临床输血信息化管理(精选十篇)

临床输血信息化管理 篇1

1 采供血信息网络化的建立

1.1 建立信息系统网络

为启动全市采供血信息化工作, 采用唐山软件公司输血管理系统, 市中心血站与各输血科、供血库进行网络化建设工作, 血站和各供血库可通过VPN通道访问中心服务器以获取和交换相关联数据。信息系统网络结构图, 如图1。

1.2 临床输血工作各岗位流程如图2。

1.3 信息管理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详细的操作规程、系统的人员培训, 为工作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

1.4 管理

定期举办业务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 听取讲解、上机模拟操作, 熟练掌握了输血信息化管理程序, 从网上订血、血液入库、交叉配血、发血登记、血液处理、输血反应等功能的应用;定期进行业务巡查和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通报。

2 规范临床输血

2.1 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记忆功能和高效、快速的处理能力。临床输血是一项很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特别是在创伤性大失血治疗中时间就是生命, 早一分钟输注血液, 抢救病人的生命的成功率就多一份希望, 微机出入库比手工出入库提高30%~50%的效率, 起到了快捷、准确、安全、高效、的作用。

2.2 规范工作行为

2.2.1 规范工作程序

实行信息化管理从血液的预约、接受、入库、出库、血液的相容实验、临床病人的病种、年龄、性别以及主治医生的名称详细规定, 输血文书等详细记录均形成电子文档。

2.2.2 避免差错

输血文书填写整齐规范, 例如网上约血特别是急诊用血时, 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和医疗机构血库工作人员若采用电话预约, 一旦双方预约偏差, 势必造成所送血液的品种或者血型不符, 延误临床救治;对血液相容性实验加以限定, 不符合血型相容性规则的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专门的提示, 并加以限定进行;对实验记录缺项的不得出库, 规避了采供血机构与供血库双方的风险, 杜绝人为造成的输血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可追溯性强。

2.3 血液需求分析

制订合理的血液库存血液及血液制品是一个特殊的产品, 参照上两年的临床血液应用数量、增长幅度, 分析制定一个合理的库存, 才能满足临床需求库存, 同时, 要避免库存血液积压和报废。信息化管理还具备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管理的优势,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临床出现大量紧急用血情况下, 采供血机构快速启动血液应急预案, 可通过观察各医疗血液库存, 就近调剂血液, 保证临床供应。

临床输血信息反馈制度 篇2

为了了解临床输血及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以提高临床输血疗效,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制定本制度。

1、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患者输血后若达不到预期效果,或病情比输血前加重,又不能用原发病解释时,应及时向输血科反馈,或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定专家会诊,共同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

2、临床科室在进行输血治疗时,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必须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或《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并及时送回输血科。在紧急情况下先处理患者并电话告知输血科,后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或《输血记录表》。回报单或记录表是输血反应的凭据,未送此单者输血科视为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或《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须保存10年。

3、输血科应由专人每月去临床科室进行一次临床输血信

息调查,了解临床输血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征求临床意见,以便为输血科改进服务提供依据。

4、如有临床科室要求输血科协助处理输血相关疑难问题时,输血科应积极给予配合,并作书面记录。

临床输血信息化管理 篇3

【关键词】 输血科;安全管理;临床输血;纠纷;措施防范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67-01

输血和其他临床诊疗措施一样,必须做到安全和有效,这两者是辩证统一,如果输血不能产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就失去了作为治疗措施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样,如果尽管通过输血产生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缓解了病情,但是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输注的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发生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甚至发生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和后果,使产生的治疗效果大大折扣[1]。自2002年9月1日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公民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也纷越来越多,而输血科的安全规范管理则是输血安全的首要条件。现笔者分析近几年临床输血纠纷的实例及预防纠纷的几点措施如下;

1 建立、健全输血科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临床输血,减少临床输血纠纷

在科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完成了输血科各项管理制度、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组织实施各项制度等并确保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组织学习本科所有人员并确保每人均能理解,带领全科人员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输血科管理办法》,使输血科的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秩序化、提高了工作的质量,确保了临床输血的安全。

2 加强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科工作人员及血站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预防医患纠纷

2.1 临床方面应该严格管理,堵塞漏洞 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预防医疗纠纷的实际手段主要还是靠加强管理、堵塞漏洞。例如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不完善,监督执行不力;科室和部门之间衔接协调不够;个别医院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病案和其它医疗文书书写和管理不规范等。医护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对已经发生的差错和纠纷应采取个案分析,对案例进行讨论剖析,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使全體医护人员逐渐学法、懂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2.2 对于输血科工作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尤其是交叉配血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配血双签字制度。交叉配血时要同时检查受、供血者ABO正反定型及受血者Rh血型、采用聚凝胺法。对可疑结果要重复检查核对,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严防差错事故。同时输血科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满足临床不断发展规律的要求,通过各种教育,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思想,每个星期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巩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每年派工作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全国性会议,拓展视野,接收最新的医学信息,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更重要是工作中把好质量意识关,强化工作人员对安全输血的思想意识,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及对于患者关于输血方面的咨询,输血科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2.3 对于血站工作人员来说。目前血站检测血液技术都比较成熟和安全,但是有极少用于临床输血之后患者出现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国内均报道经输血传播艾滋病、丙肝、梅毒等经血液传播疾病。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窗口期”因素。(2)目前的检测手段还不够先进。(3)检测方法本身的误差可造成漏检。(4)由于献血员自身情况造成[2]。由于以上各种情况的存在,就造成血液污染的因素,这些因素就是构成输血而感染性传播疾病的根本原因。从而造成患者严重的损害和后果,使产生的治疗效果大大折扣,引起严重的医疗纠纷。血站应该强化管理,规范健全创建机制始终以提高职工思想素质、质量意识作为工作重点,严格按《质量工作手册》进行考核,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牢牢把住了血液的检测质量利用。

2.4 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甚少,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时,就对医疗过程、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血液制品进行怀疑、抱怨甚至纠纷。笔者曾值班时遇到一位肿瘤病人输注一袋血浆后发生荨麻疹、皮肤潮红等输血反应症状,患者家属要求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工作人员予以解释,笔者亲自向病人家属解释,根据患者症状属于正常的血浆过敏反应,荨麻疹反应较常见,发生率可达1%-3%[3],但病人家属一直认为就是血浆质量有问题,并且患者家属在输血科情绪激动,任何解释都是无法听进去,从而引进一次临床输血纠纷。笔者认为,在输血前让患者家属认真阅读输血治疗同意书,以做好输血时发生的任何输血反应。

3 共同努力,提高输血技术,把输血医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减少医疗纠纷隐患

临床科室,输血科,血站等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整个医疗诊治过程,避免出现医患纠纷,更要加强输血科以后的发展方向是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输血反应,引进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设备,使临床输血更安全更放心,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总之,现代医疗纠纷的发生是逐年上升趋势,我院输血科认为规范医疗过程中的医疗行为,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高峰.输血与输血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2] 安万新.输血技术血[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07-210

临床输血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4

临床输血虽然有卫生部颁布和实施的各种法规,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输血过程不完善、输血后反馈信息填写不完整或漏填写、无用血评价等问题,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1]。临床输血信息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受血者输血安全的重要保证[2]。在血源短缺而用血量需求不断增加的临床救治工作中,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完善地管理好住院患者的输血问题已迫在眉睫。我院临床输血信息系统的应用,紧跟临床需要,为临床安全输血护航,能快速、高效、规范、有序地完成临床输血流程[3]。

1 输血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1.1 设计原则和软件结构

设计原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软件结构:数据库采用Oracle11g,整个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结构,并利用专用Web服务器,确保网络安全有效运行[4]。

1.2 硬件环境

服务器端:DELLR420 服务器1 台,双E5-2450CPU,32 GB内存,300 GB 15 K SAS硬盘2 块,双电源。客户端:处理器2 GHz以上,硬盘50 GB以上,2 GB内存[5]。

1.3 开发环境

Windows XP操作系统,Power Bulider11 进行开发,数据库采用Oracle11g直连。

1.4 系统业务流程

输血科从血站领取血液,数据通过U盘方式拷贝,然后导入到我院临床输血信息系统中,系统以申请科室为主线贯穿输血业务始终,相应的配血、发血等业务均以申请科室为准,确保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和输血安全性。该系统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功能单元进行设计、部署和运行,整个业务操作流程如图1 所示。

1.5 输血与血库系统功能

以输血科日常业务工作为基础,将相关业务划分成用户角色管理、数据同步、数据维护与备份、交叉和非交叉配血、血型判断、大批量用血预警、科别管理、修改密码等共计20 个功能模块,涵盖了输血科的业务流程和操作。

1.5.1 输血申请功能

在血液出库管理功能中设有输血申请管理。输血申请功能设有:电子输血申请单、临床备血申请单、单次用血超过2 000 ml时的用血审批单、本次住院用血总量超过3 000 ml时的用血审批单、输血申请单打印、输血标本条形码标签打印、临床备血标本条形码标签打印、输血知情同意书填写与打印、亲友献血证明的填写与打印、用血证明单的填写与打印、输血相关检验申请开出、输血相关检验结果的查看、用血评价功能,以上各功能是结合临床现阶段实际需求而设置。

1.5.2 血库管理功能

在库血管理中设有:血液入库管理、库血效期管理(过期报警:过期报警是将快要过期和已经过期的血液列出,提示输血科人员用血时将即将到期的血液先出库,或者将已经到期的血液做销毁处理)、血液移位管理(是指将冰箱库存的血液存储位置挪动至新位置)、血液退回管理(血液被退回后,界面上就看不到该条血液信息)、血型复查(是指输血科对已经入库的血液进行二次血型核对,核对库存血液的血型是否和血袋上显示的一致)、血液报废管理(填写报废原因后,点击“血液报废”,同时程序会减去库存)、血源追踪、自身输血管理、分血管理功能(是将大包装的血液分成小包装,形成多个血袋,在程序里分装后,分出来的血袋号为原血袋号加-0,-1……)、标签打印、预出库、取消预出库、效期修改、库血核对(查看实际库存的血液和程序库存血液是否一致。核对时进入血袋核对界面,用扫描枪直接扫描血袋上的条形码即可);在输血前检验模块中设置有:血型双盲输入、输血前检验历史数据回顾、输血前仪器检验数据采集、血型鉴定图片采集、输血前检验费用计费、输血前检验费用退费功能;血交叉配血管理模块中设有:交叉费计费、交叉费退费、交叉单打印;血液出库管理模块中设置有:交叉类出库、交叉扫描出库、非交叉类出库、打印出库单(出库打印、选择出库打印、所有出库打印、连续出库打印、出库标签打印)、特殊出库、取消特殊出库、特殊取消出库、取消出库、血液收费、全部血液收费、血液退费等功能;提示及报警功能模块设置有:用血证明查看、用血互助金查看、24 h用血量查看、本次住院用血总量查看、输血知情同意书查看、患者本次与历史血型记录不符报警、供血者与输血者血型不匹配警示、血液过期报警、用血反馈查看及确认功能;统计报表模块设置有:工作量统计报表、库存总报表、各血型库存、患者用血明细、科别成分报表、交叉配血报表。在血库管理功能中还设置有:血液使用管理模块、血液入库模块、血袋回收、字典维护等模块[6]。

1.6 血液使用管理功能

进入血液领取界面,完成配血操作后进入血液出库流程,通知临床科室领取血液,临床科室接收血液后开始输血。在整个输血过程中对输血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输血结束,血袋回收,直至血袋销毁,完成整个输血过程,系统要求临床护士按照操作流程执行。在护士工作站系统中点选菜单上的“医嘱”按钮,选中“输血治疗反馈单”按钮,弹出输血反馈页面,进行输血登记反馈操作。该操作较简便,将鼠标移动到用血记录上面,则能显示该患者目前还有几袋血没有填写输血反馈单,在红色框里打上“√”就能弹出对应患者的用血记录,填写反馈信息即可。反馈信息是根据输血的真实情况填写相应的输血后反应情况,填写完成之后,点击“确认”,弹出输入工号的界面。确认人员工号为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专用工号(不是医院编号),输入正确的工号和密码,点击“确定”。如果该患者用了多袋血,则确定之后会返回到输血反馈单界面,点击“血袋编号”则可查看该患者用的其他血袋,选中某一个血袋号,继续填写该血袋号的输血后反应情况,填写完成之后,点击“确认”即可。在血库使用管理功能中设有血袋销毁管理,血袋销毁是对已经使用完的血液制品和报废血液的血袋进行焚烧前的程序处理,程序中详细记录血袋销毁日期、销毁批次等信息。

2 临床输血信息系统与HIS接口的实现

医院输血科承担临床用血的缓存与分装、输血相关的检测实验、临床输血治疗、临床输血效果评价、用血需求采集等业务功能。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可以将上述业务抽象为血液库存信息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和临床输血管理三大信息模块[7],如图2 所示。

临床输血系统与HIS接口主要以存储过程和视图方式来实现,数据源头必须从HIS端发起。工作人员字典表、科室字典表、收费价表必须取自HIS。输血系统提取HIS输血申请信息,所有输血动作完成,数据回传到HIS,整个系统形成一个闭环,实现临床用血信息完全共享[8]。

2.1 护士字典提取接口

接口调用目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从HIS库通过工号提取医院护士字典,用于临床信息确认。接口调用的方式:数据库直连—视图。接口定义方法:SELECT distinct dept_code,name,input_code from STAFF_DICT where job=′医生′or job=′护士′。

2.2 诊疗项目字典提取接口

接口调用目的:LIS从HIS库提取诊疗项目(开单项目)字典,用于临床开单。接口调用的方式:数据库直连—视图。接口定义方法:SELECT DISTINCT ′sfxm ′ ,B . ITEM_CODE ,A . ITEM_NAME , ′ ′ , A . PRICE FROM CURRENT_PRICE_LIST A,price_item_name_dict B WHERE A.ITEM_CLASS IN (′C′,′H′) AND.ITEM_CLASS=B.ITEM_CLASS AND A.ITEM_CODE=B.ITEM_CODE ORDER BY B.ITEM_CODE。

接口方式采用数据库加模块调用(EXE/DLL)。

除以上介绍的基础数据接口外,还有住院输血与血库接口,如住院单个患者信息提取接口、住院所有患者信息提取接口、住院部分患者信息提取接口、住院医生站用血申请调用接口、住院用血申请信息发送接口、住院用血申请信息删除接口、住院条形码打印调用接口、住院标本采集确认调用接口、住院交叉接口、血液费用计费接口、血液信息从中心血站导入输血系统接口,不一一赘述。

3 临床输血信息系统的部署

3.1 HIS应用客户端

输血信息的录入和填写依赖临床医护人员完成,在临床科室功能中部署输血申请和反馈功能模块,应用该系统前要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按照医院制订的输血申请流程,落实统一监管。

3.2 临床输血管理服务端

设计为一种系统服务程序,运行于服务器后台,其功能由临床输血申请的数据或者事件进行触发,从HIS采集申请输血患者的有关特征和客观指标,判定申请输血的合理性和输血申请的规范性。

4 应用效果

以往我院输血科各项工作大多为手工操作,大量数据采用手工记录,在血液入库、配血、患者输血等医疗文书管理、血液出库等环节操作失误很难避免,容易出现医疗差错[9]。应用临床输血系统以来,优化了输血业务数据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患者输血信息共享,数据集中统一,为输血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5 结语

临床输血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使输血科的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血液信息管理从血站到医院的完整性,建立血液横向调节的可操作性,从而提高了临床输血管理的简便性与可靠性。这不但有效预防因输血信息填写不正规、不完善造成的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更重要的是规范化的用血管理为临床输血解决了后顾之忧[10]。

摘要:目的 :实现输血与临床用血信息实时共享,促进临床输血正规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医疗流程,将医院建设成管理信息化的数字化综合体系。方法:引进上海杏和软件公司的输血与血库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进行接口改造,实现临床输血自动化管理。结果:临床输血信息系统的应用,解决了临床输血信息共享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有效杜绝了手工操作所造成的差错,省时节力,并为临床输血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结论:通过应用该系统,临床输血信息可在院内各工作计算机共享,建立了血液横向调节的可操作性,提高了临床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输血,信息系统,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李菲,闫波.临床输血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疆医学,2014,44(1):75-76.

[2]王霞.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6):17-18.

[3]刘亚珍,甘华秀,申海燕.临床输血流程信息化管理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5):416-417.

[4]周容容,纪亚亮.数据库及服务器操作系统升级[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4):42-43,59.

[5]冯军,王敏丽.医院输血管理系统在输血科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1(12):13-14.

[6]莫建坤,郑新波,任勇,等.网络型医院输血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7):2 345-2 346.

[7]杨文.血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中外医疗,2014(3):120-121.

[8]林昌周,贝春花,全星,等.临床输血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外医疗,2014(5):116-117.

[9]邢月利,王艳春,王守燕,等.输血管理系统在临床输血中的研发与应用[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4,37(3):205-209.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篇5

为进一步规范、指导医院科学合理用血,指导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合理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特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1.“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制定输血工作计划,具体执行工作由检验科负责。

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依据.3、病人输血前应做血型、输血四项(又称输血前检查):ALT、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CV、anti-HIV、RPR,下同)、血型血清学检查。报告单贴在病历上,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以备日后信息反馈及资料备查。4、病人输血应由经治医师根据输血适应症制定用血计划,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审批后,逐项填写好《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核准签字后,连同受血者血样交检验科作交叉配血。

5、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6、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审批制度》。

7、护士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必须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门急诊、诊断和输血治疗同意书。贴在试管上的条形码标签,必须填写患者的姓名、床号、病区。

8、抽取血型交叉配血试验时,必须有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到患者的床边,按照输血申请单共同核对床号、姓名后方可抽血,执行者、核对者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全名。同时有二名以上患者需备血时,必须严格遵守“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应逐一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同时采集二名患者的血标本。

9、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由科室医务人员送交检验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10、由检验科通知血站送血并交叉配血,配好后由检验科送到输血科室。

11、接血和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的病区/门急诊、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交叉试验结果,及血液外观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名。12、输血前由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按照“三查,十对”标准,严格查对输血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容,同时在输血单反面签上输血时间及执行者、核对者的全名。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1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如遇特殊情况,未能按时输血,应及时与检验科联系,不能将血放入病区普通冰箱内。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14、输血时,由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与值班医生)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输血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观察2~3分钟后离开。

9、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后再继续输注。

10、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在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医师及时检查、治疗、抢救。

(3)保留余血、通知血库,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11、输血完毕后,护士将输血单贴在病史的一般检查粘帖单上,空血袋用专用容器送回血库保存至少一天。

7、检验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病人的RH(D)血型,准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9、凡遇有下例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①交叉配血不合时;②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10、配血合格后,由检验科送血到输血科室。输血科室医务人员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接收。病人的陪人和家属、实习生不能接收血液。11、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12、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1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14、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①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②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检验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15、检验科接到有关输血异常情况的通知时,检验科医技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同医护人员一起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保存好输血反应回报单,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办。

16、检验科室应做好血袋回收工作,至少保存一天,集中处理。

临床用血审批制度

(1)治疗性输血,要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应本着科学输血、合理用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申请用血。由临床医师申请,科主任签字方可供血。(2)手术患者,提倡无输血手术或少量成分输血。尽量动员家属或亲友?助献血。

(3)急诊急救输血,临床医师可先申请400ml以下的用血,由上级医师签字(或补签字)后直接交检验科配血;500ml—1000ml的急救用血,要经科主任审批签字,大于1000ml经医务科及业务院长批准;大于2000ml时,报医院领导审核签字。

临床输血信息化管理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集住院用血患者申请单,审核相关内容(输血目的、患者信息审核、合理用血评估、实验室指标、医师分级管理),输血后病历查询《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评估表》各表单是否填写及规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注:P<0.05。

方法: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四舍五入,小数点保留两位。

结果

2012年6月-2015年6月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讨论

我院通过临床用血评价制度的开展,对其他相关输血制度的执行落实进行监管。临床用血评价包括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疗效评价两部分内容。输血前评估作为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第一道防线,与有效、合理输血密切相关,是安全输血的前期保证[3]。表1中所示输血前评估项目不合格中,输血目的审核在2012年的不合格率62%,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的不合格率依次下降至30%、20%、19%;患者信息审核在2012年的不合格率34%,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依次下降至28%、18%、6%;2012年合理用血审核不合格率54%,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依次下降至26%、19%、7%;2012年实验室指标不合格率21%,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依次下降至9%、8%、2%;2012年医师分级管理审核不合格率20%,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的不合格率依次下降至19%、4%、7%。

输血后疗效评价是考察输血执行过程及患者输血后疗效评价的重要步骤如表2所示,2012年输血治疗同意书不合格率12%,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分别下降至5%、5%、4%;2012年输血记录单不合格率16%,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分别下降至14%、7%、4%;2012年输血不良反应回报不合格率20%,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分别下降至14%、8%、5%;2012年输血后疗效评价不合格率94%,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分别下降至26%、20%、3%。

注:P<0.05。

对以上的各项指标统计、分析,得出统计结果(P<0.05),其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临床用血评价是监督和执行输血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医疗质量,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基础[4]。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确实对输血管理制度的执行有直接的监管和促进作用,亦是临床用血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的重要内容[5]。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大大推动了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的执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

[3]乐爱萍,李建林,外科患者手术中用血资料管理成效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 2):1324.

[4]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化护理杂志,2010.45(1):59-61.

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探讨 篇7

1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一个组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质量目标的体系。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包括该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结构和资源管理、运行的全过程和持续改进过程等[2]。

1.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依据

我国近十几年来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1998年)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试行) 》 (1999年)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2000年) 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要求, 血液管理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各项法规实施以来, 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 血液管理工作以及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各地对血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尚存在很大差异, 血液管理工作水平及工作进展尚不均衡。医疗机构对临床输血的管理还相对滞后, 普遍缺乏标准化、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虽然我国尚未颁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规范性文件, 但应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试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性文件, 采用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即ISO9000族标准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规范医疗、护理和输血科技术人员在临床输血中的行为, 控制整个临床输血过程, 使临床输血逐步步入规范化管理[3,4,5]。

1.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1.2.1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准备阶段

该阶段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 统一认识、落实责任, 制定工作计划; (2) 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方案; (3) 教育培训; (4) 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5) 合理配置资源。

1.2.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阶段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依据, 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技术规程、记录表单四层文件组成。

1.2.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阶段, 包括:

(1) 内审员教育培训; (2) 严格按照文件运行并重视运行的检查; (3) 内部审核; (4) 管理评审; (5) 持续改进。

2 ISO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2.1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 (ISO成员团体) 组成的非政府性质的世界性联合会, ISO成立于1947年, 经过60多年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 已有来自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标准化团体加入ISO。我国于1978年正式加入ISO, 成为正式会员国。

2.2 ISO9000族标准 (简称ISO9000) ISO9000不是一个标准, 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这些标准可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它适用于各行各业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在行业中提高竞争力。因此, ISO9000族标准一经诞生, 就形成了ISO9000热和以ISO9000为依据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注册热。

国际标准化组织根据ISO9000系列标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 提炼出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并将其归入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内, 于2000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这八项原则是: (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 领导作用; (3) 全员参与; (4) 过程方法; (5) 管理的系统方法; (6) 持续改进; (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这些原则是当代质量管理最基本、最通用的规律, 它奠定了ISO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条主线, 贯穿于ISO9000标准中。只有充分理解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理念和内涵, 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标准的每一个条款。

八项管理原则之间的关系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持续改进”为基本点, “领导作用”是关键, “全员参与”是基础, 其他原则是手段和方法。

医疗机构的临床输血如果能以ISO9000为依据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则可使医疗机构和患者都得到实惠, 实现双赢。理由是: (1) ISO9000融合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将会极大地提升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水平; (2) ISO9000侧重于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有利于发生输血医疗纠纷时举证; (3) ISO9000包括了服务的内容, 能更好地促进参与临床输血的医疗、护理和输血科三方人员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医疗质量, 使受血者满意。

参考文献

[1]田兆嵩, 何子毅, 刘仁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5-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4]刘景汉, 兰炯采.采供血及临床输血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39-140.

临床输血信息化管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长沙血液中心2004~2009年采供血报表。按卫生部采供血调查表规定的计算方法, 200 m L全血统计为1μ, 血浆、红细胞制剂、手工血小板按每袋200m L全血制备分离统计为1μ, 1μ冷沉淀由400 m L新鲜全血的血浆制备, 机采血小板每1人份统计为1μ (采集双人份为2μ) , 数据分析应用Excel软件。临床成分供应率=供临床成分血量/临床供血总量×100%。

2 结果

血液采集情况:年采血量由2004年的15吨上升到2009年的42吨, 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 至2008年我中心临床用血快速增长的势头减缓。

长沙市临床全血用量逐年下降, 冷沉淀和机采血小板用量逐年上升, 红细胞制剂和血浆用量变化幅度不大, 与文献[1]比较, 出库血浆破袋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3 讨论

我市用血量快速增长的原因可能与下列情况有关, 一是省会长沙医疗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 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增加, 导致外地求医人员增多﹔其二, 医院原有规模不断扩大, 硬件设备快速提升, 接诊能力提高;三是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 医保覆盖面增宽, 更多的城市和农村人口享有医疗保障服务。另一方面, 临床上仍然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用血的现象, 输血新技术、新进展推广应用不多, 达不到疗效, 造成血液浪费, 是导致临床用血增长过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统计表明:2007年国内生物制品厂家蛋白制品供应不足, 许多医院用血浆代替蛋白使用, 导致血浆使用量大增。资料显示, 银川市临床成分供血中, 红细胞制剂量逐年变化幅度不大, 供量基本稳定, 而血浆供应量由2002年4.04%上升到2008年的46.37%, 呈逐年上升趋势[2]。而我市从2004~2009年, 血浆供应量变化幅度不大。

为了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我中心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3.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每年定期召开1、2次临床用血座谈会, 邀请卫生局医政领导﹑医院主管院长 (或医政处长) 、输血科 (或检验科) 主任、护理部主任等相关人员参加, 通报用血情况, 点评典型的不合理输血案例。

3.2 强化培训, 提高技术, 推进科学合理用血

针对临床医技人员, 组织召开“湖南省临床合理输血新进展培训班”等继续教育项目, 邀请省内外专家授课, 讲解血液安全, 科学合理用血, 成分输血, RHD阴性血液的使用, 与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同时组织他们参观学习本市科学合理用血、工作开展好的医院,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取得较好的成效。

3.3 加强临床咨询, 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针对大剂量输血、滥用血浆、搭配输血、不适当的全血输注等, 要求医院递交 (或传真) 病历, 输血申请单等资料, 进行用血评估。

3.4 实地指导, 促进血液有效使用

针对某些医院使用冷冻血浆时经常出现纤维蛋白析出, 冷冻血浆破袋较多等现象, 上门指导, 介绍正确的冷冻血浆制品融化方法, 使血液使用过程中非正常报废大幅下降, 节约了血液资源。

3.5 实行用血准入机制, 完善输血科室建设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民营﹑合作﹑社区等多种形式的医院时有产生, 收到其用血申请后, 由我中心组织专家, 对其进行用血资格评审, 评审内容包括:机构设置、人员教育和培训、制度建设、硬件设施等, 评审合格才具备血液使用资格。

3.6 组织临床合理用血检查

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长沙市临床输血检查表》, 针对红细胞、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少量血”“搭配血”、无效输注红细胞等进行检查, 促进临床合理用血。

血液是一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特殊产品, 要靠健康的人群以爱心奉献的行为来提供, 其资源是有限的。科学、合理用血, 节约、保护血液资源, 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希望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加强资源意识, 把有限的资源用在真正需要输血的患者身上, 减少输血风险, 确保输血安全、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马海, 姚富柱.2004~2006年云南省采供血状况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8, 10 (4) :360-362.MA HAI, YAO FZ.Blood collection and supplying situation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2004 to 2006[J].Journal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2008, 10 (4) :360-362.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9

1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责权不分, 输血风险控制缺失

医学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某些病原体如HIV、HBV、HCV在机体内存在“窗口期”, 此时供血者检验为阴性, 仍存在输血后感染病毒的可能;同时, 由于试剂灵敏度的问题有时漏检难以避免, 因此, 可以说没有绝对安全的血液。为了尽可能降低输血风险,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临床输血指征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坚决杜绝不必要的输血;规定用血机构必须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负责临床输血的技术指导、监督管理、疗效和质量评估, 确保输血安全、合理、有效。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 不分临床医师对输血风险认识不足, 没有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和正确选择血液成分, 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常常出现输“保险血”、“营养血”和“人情血”等不恰当的输血现象;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能够履行的职责很少, 没有很好地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由于缺乏权威性监管机制, 临床用血几乎处于放任状态。

1.2 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人员以低学历、低职称为主, 合格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相对短缺。很少有医院设立专职管理人员, 即使有专职管理人员, 也多为因年长、体弱从其他岗位调整而来的护理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临床或输血技术说平偏低[1]。由于缺乏专职机构, 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管理职责往往难以落实, 临床输血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以及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等均难以开展。

1.3 医院临床用血相关硬件设施不足

绝大部分医院血库没有专用房屋, 设备简陋, 有的医院没有专用储血冰箱, 甚至使用家用冰箱储血。输血科 (血库) 建设和发展缓慢, 与卫生部要求不相符, 影响了临床医学和输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2]。

1.4 临床用血管理不严

主要表现在临床用血不规范, 成分输血存在误区, 不做临床用血计划, 不储存血液及其制品, 临床医师输血适应证把握不严, 人情输血、安慰输血时有发生。这导致医院一袋一袋的要血, 血站只能被动按照要求送血。

1.5 临床用血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输血前交叉配血和化验检查不全, 输血记录单记录不全, 输血台账登记不全, 血样采集、保存和血袋处理不合要求, 医疗垃圾处理不符合要求。

2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对策

2.1 强化法律法规意识

临床输血管理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树立法律法规理念, 并组织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从事临床输血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相应法规, 并制定本单位的管理制度。

2.2 规范临床输血行为

应向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 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每周检测血型鉴定试剂的抗体效价, 交叉配血试验检查Ig G血型抗体试剂每周进行检测, 对患者红细胞ABO血型鉴定进行正定型和反定型、Rh (D)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试验两人互相核对签字, 节假日或夜间一人值班时, 自己核对结果并开展和加强室内质量控制工作。要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临床检验中心的血型室内检查工作。

2.3 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流程

要遵循PDCA等质量管理原理, 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方案和流程, 合理设定质量控制目标, 制定质量控制方案, 定期对临床输血质量进行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及时整改, 为临床输血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逐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2.4 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必须注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每年都要制定包括培训内容和考核评价在内的培训和教育计划, 使工作人员掌握临床输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明确每个人应当承担的职责, 使之能够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相关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保证科室质量目标的实现[3]。工作人员要与医护人员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主动深入到临床科室主动征求意见并及时改进工作;要与相关部门联合召开会议, 相互听取意见, 研究整改措施, 逐步提高临床输血工作质量, 以最大程度地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2.5 注意原始记录和资料的保存

和临床输血质量有关的记录和资料包括:血液出入库记录、血型鉴定结果记录、交叉配血结果记录、冰箱温度记录、血液质量观察记录、输血不良反应记录、交接班记录等, 书写时必须遵循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溯性的原则。这些资料是已经完成的活动达到的结果的客观证据, 必须按照要求保存10年。因为一旦发生医疗纠纷,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关于举证倒置的规定, 如果没有很好地保存和临床输血质量有关的原始记录和资料, 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键词:输血,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黄开荣.输血科 (血库) 建设的思考[J].江西医学检验, 2006, (3) :173.

[2]焦伟, 杨起, 秦岭等.广西部分医院输血科 (血库) 硬件建设情况分析与对策[J].卫生软科学, 2006, 20 (4) :372-373.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联网应用 篇10

1.1 硬件

双核处理器、4G内存、2×146G硬盘容量、A4激光打印机、VPN拨号上网。

1.2 软件

以Win2003 Advanced Server版本为操作系统, 安装软件为唐山现代金卫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输血管理系统。

2 输血管理系统的功能

2.1 血制品的订单与入库

2.1.1 临床用血申请

医院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申请单进行审核并整理, 拟出订血计划, 对拟满足用血申请患者的相关信息 (如科室、床号、疾病诊断和输血前检测项目结果等) 进行登记。

2.1.2 血制品的订单处理医院通过互联网向中心血站提交订血计划, 中心血站接收订单并将处理结果回复给计划医院。

2.1.3 血液入库

中心血站将拟发出血液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对应医院输血科管理系统, 医院输血科接收到血制品进行确认入库操作, 血液信息方可入库, 入库过程是工作人员核对血液信息的过程。

2.2 血制品出库管理

2.2.1 血站出库

血站工作人员根据订单对血液进行出库处理, 确认血液信息无误后, 打印医院发血明细单, 一式两份, 一份为存根联, 作为血站发血资料保存便于医院输血科、本站财务核对, 一份为用户联, 交于医院输血科作为血液接收凭据。

2.2.2 临床出库

输血科工作人员将患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后, 待取血时, 将血液发往临床进行出库处理, 确认血液信息无误后, 打印临床配发血报告单, 一式两份, 一份为存根联, 作为输血科发血资料保存, 一份为用户联, 交于临床作为输血的凭据。

2.2.3 血液报废血液过期或其它原因不能使用时, 通过此窗口实现血液的报废出库处理, 以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

2.3 信息查询

用于查询库存信息、患者用血信息、单据信息查询及出入库和费用信息、血液报废及血液流动信息等情况。

2.3.1 库存查询血站可查询各供血联网医院输血科的血液库存情况, 输血科可查询本院血液库存情况。

2.3.2 患者和临床用血信息查询

血站可查询某袋血液的使用患者相关信息, 包括输血前检测项目、交叉配血、输血反应等, 统计查询医院、各科室用血情况, 成分血比例及疾病用血分类情况。

2.3.3 血液信息查询任意时间段内的血液入、出库及退、报废血等信息。

2.3.4 单据信息按单据汇总查询出相应的血液流动信息, 主要包括血液入库、血液出库、血液报废等。

2.3.5 日报、月报

选择日期或月份, 可计算出日报或月报情况, 当日报或月报核对无误后, 可根据需要增加备注信息, 进行归档保存。

2.3.6 费用查询血站、输血科、临床科室、患者之间发生输血费用皆可分项分类查询。

2.4 监测反馈

血液从入库到出库, 每一环节的全部工作流程都建立监测, 主要有温度监测、失效日期监测、血液质量控制等。

2.5 发送公告

血站可对各医院发布通知、公告或提醒, 在血液管理中特别是紧急问题的协调处理上体现快捷和高效。

3 输血管理系统的应用体会

3.1 功能凸显、管理规范

自血站、医院输血科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来, 其管理功能得以凸显, (1) 血制品的发放、接收和入库的信息管理规范化、程序化; (2) 输血科内部管理数据化、制度化; (3) 质控标准化及信息收集、汇总、反馈集中化、快捷化。

3.2 改善模式、提高效率

由于管理的计算机程序化, 使医院在输血管理上基本走出了手工操作, 并与血站的计算机管理进行了对接, 实现血液从采集到临床整个血液链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将人为书写误差降低为零。

3.3 划分权限, 保证安全

临床供血首先要安全, 做到没有丝毫误差。根据管理要求和职责分工, 系统设置了多种操作权限, 每个操作者都有其唯一的编号、口令及权限。

上一篇:质量效益下一篇:经济基础下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