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单位

2024-08-04

道路施工单位(精选十篇)

道路施工单位 篇1

常言道,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整合性管理系统, 具有全面控制的能力, 是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 公路施工单位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对其工程建设过程中成本消耗的一种宏观把控, 其主要内容是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所需工程费用的一种预先计算和确定。为保证道路建设的资金合理使用, 道路建设工程预算会始终贯穿于工程进行的每一阶段, 以确保公路施工单位的效益, 避免工程进行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因此施工单位在公路建设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上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加强监督。

二、县公路施工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道路建设是个繁杂而庞大的大工程, 耗时耗力而且耗财, 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中涉及到的所有预算需要做到全面、精细, 但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 尤其是越到基层比如县级公路施工单位, 道路建设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及施工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越是欠缺, 同时, 县公路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在长期没有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制约下, 施工单位的资金存在很大风险, 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产生资源浪费、施工效率低下等的现象。除此之外, 县公路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财政意识比较浅薄, 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对单位内部的控制管理过程不够重视, 县公路施工单位内部信息化技术较为落后, 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途径。基于以上问题, 县公路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单位全面预算管理, 刻不容缓, 进而提高施工效率、管理效率,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也是帮助县公路施工单位实现高效运行、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 这样既可以保证县公路施工单位的正常运转, 还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系数。

三、县公路施工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县公路施工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提升。目前, 在我国, 很多县公路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于管理单位内部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不能给予县公路施工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足够的重视, 往往容易忽略对公路施工单位内部的控制系统的监督管理工作, 而且在潜意识中错误的将县公路施工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仅仅归属于道路施工单位的财务管理这一狭隘范围, 认为只要前期把预算工作做充分全面预算工作就算完成了, 往往忽略了施工过程中的后续内部控制流程, 从而使得公路施工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只是形同虚设, 很难落到实处, 进而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真正监督管理的作用, 使其难以贯彻到施工单位的工作中。

(2) 县公路施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完善。公路施工单位为顺应市场发展的规律, 制定了一套有关公路施工单位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我们称之为公路施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但是该制度的制定并没有严谨可靠的参考依据, 而且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作为指导方针。同时, 县公路施工单位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需要进一步细致化, 促进施工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 但是在当下的公路施工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 公路施工单位的一系列财务活动不但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而且并没有一套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3) 县公路施工单位抵抗风险的能力急需提升。县公路施工单位除了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环境及制度需要完善之外, 其对自身的定位也要合理正确, 现阶段很多公路施工单位对自身存在认识偏差, 不能正确估量县公路施工单位在当下市场环境中所存在的潜在风险的程度的大小, 而且错误的认为公路施工单位作为一国的产业支柱, 是比较稳妥有保障的, 几乎不会有什么大的风险, 基于这种思想观念之下, 县公路施工单位只是简简单单的扩大自己的规模及业务范畴, 忽略相应风险抵御机制的建立, 最终导致为自身正常运营管理留下重大隐患。

(4) 县公路施工单位无法及时获取有效的市场经济信息。截止到目前, 在我国众多的公路施工单位中, 大都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从而使得公路施工单位内部各个部门间无法及时有效地配合工作、相互沟通, 同时管理人员与基层工作人员之间也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 这就导致一旦施工单位出现问题难以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 甚而会留下祸患引发一系列更为严重的问题。

四、县公路施工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1) 确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首要任务就是树立施工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的风险意识, 在树立风险管理观念的同时要多加注意结合公路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 需要据其不同职责给予不同的解决处理方法。对于风险的把控, 公路施工单位首先要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以便出现资产冒用等问题, 其次, 出现问题时要分析产生相关资产问题的各方面因素, 制定出解决方案, 积极应对所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并做到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总而言之, 公路施工单位要加强管理层的风险意识, 合理规避风险, 做到事前能够合理估量风险, 事后能够及时有效解决问题。

(2) 完善公路施工单位内部控制的预算控制。公路施工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需要有严谨完善的内部预算控制作为前提, 以便对施工单位所需购置的资产及其他花费进行行之有效的预算控制, 与此同时, 施工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要互相高度配合工作, 控制好所做预算标准, 做到把钱真正花在有需要的地方, 避免资源浪费, 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运行。

(3) 将施工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与信息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由于县公路施工单位资产数量庞大、品类多, 所以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起来会相对冗杂、繁琐, 这就要求公路施工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要做到和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目前, 我国已经有很多施工单位开始利用相应信息平台管理系统对其内部控制进行监管, 但是仍然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大多数施工单位不能做到充分利用该平台系统, 仅仅局限于资产数量的统计与记录, 施工单位有待充分挖掘利用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 实现全面有效监管。

(4) 完善县公路施工单位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在众多的公路施工单位中间, 普遍存在公路施工单位管理监督能力不足的现象, 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施工过程的有效进行, 因此,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监管,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可以对施工单位的资产管理起到支持、保护作用, 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内部腐败、监守自盗等现象的发生, 对各种建材的采购过程加之监督管理, 杜绝不良经济行为, 从而保证公路施工单位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彤彤, 徐辰.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代经贸, 2014 (03) .

道路工程施工单位成本核算论文 篇2

一、道路工程施工单位成本核算的特点分析

道路施工单位与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存在众多的不同点,道路施工单位实行建造合同准则后,需要对其成本核算进行调整,道路施工单位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差异明显。

二、道路工程施工单位的成本核算方法

(一)明确目成本核算的对象

成本核算问题最核心的错误在于没有正确认识成本核算的对象。为解决道路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通常,可以将成本核算划分为以下类型:道路工程中,尽可能将规模较大的主体项目进行细分细化,以分部工程的方式对道路工程的成本进行核算。比如路基工程,应当将对各独立绘制的施工图纸所对应的工程视为进行成本核算的对象。对于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工程,应当将其细化为若个项目,分别将这些细分项目视为道路工程成本核算的对象。道路施工单位负责建设的工程项目,其施工应当在同一个地方进行,此外,该项目应当采用的结构类型应当与整个道路工程结构相一致。若道路实施工程的开工日期与竣工日期较为接近、工程量小,则应当将类似的施工单位进行联合,在成本核算中,将这些小项目当做一个整体对象来进行成本核算。采用“单机核算”形式,以道路工程中的每台施工器械、运输设备为对象,对其进行成本核算。首先,道路施工单位需要设置一个独立于施工机械、运输设备的、能够进行核算的机械项目,运输企业将其内部的施工器械、运输设备进行统一运作,将不同的施工机械与运输设备的种类,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二)确定道路工程的成本核算项目

道路施工单位设置了进行独立的器械项目与运输部门,用该施工单位内部的机械、设备等进行道路工程的机械作业与施工。道路施工单位的成本项目主要由燃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维护折旧成本、动力成本以及其他的一些直接成本或间接成本等构成。

(三)合理设置和使用成本核算项目

道路施工单位通常以工程费用的用途为项目设置依据。这种项目设置方法能够对各项费用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实现工程费用更好的归集。确保在进行不同的成本项目设置及使用“工程施工”科目时,不会出现错误及其他问题,制约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精确性与有效性。

(四)严格施工单位的成本核算程序

在会计期末阶段,道路施工单位务必严格以《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规定为施工标准,以建造合同准则为依据,对合同的收入及其合同费用进行核算与确认。《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规定、建造合同准则及相关规范等都使得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程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实际的成本核算程序中,增加了合同总成本计量的程序,将道路工程的施工进度纳入为核算的内容,此外,还应当对当期的合同收入与费用等内容进行认真核算与严格确认。

(五)优化各项费用的分配

对道路施工单位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核算的目的在于对道路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支出费用进行全面的集合与合理的分配,科学统计、精确计算其他产品或工程其他方面的成本,对工程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充分了解,优化配置道路工程中的.人、财、力等各项资源,实现投入的最小化与效益的最大化。

三、做好道路工程全过程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

(一)道路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核算方法

1、形成完善的设计方案评价制度对优选道路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积极创新和深化改革,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尽可能量化道路工程设计方案的技术评价指标和经济评价指标,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的评审意见,应当对其进行加权处理,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真实有效依据,确定优秀的工程设计方案。2、严格设计概算与施工图预算得到批准的设计概算是控制工程建设投资、编制工程计划、控制成本核算的主要依据,能够实现对施工图设计的限额控制,实行道路工程投资包干的重要依据。3、严控初设阶段设备、材料费一方面,根据公司价格定额中心网上的指导价格与公示价格,对设备、材料价格进行审查;另一方面,以互联网站,例如中国建材在线、中华商务网、机电报价网等多家网站的价格及厂家报价为基准,对设备、材料价格进行审查。在网上进行设备、材料的价格查询时,应当注意对比同型号、同规格、同品种价格,否则,审查是无效的。对于主要参数相同、次要参数有差异的设备、材料,可以将其作为为参考,进行相应的折算。在设备、材料的选择中,应当做到货比三家,尽可能选择质优价廉的建材与设备。在设备、材料的审查中,同样需要做到货比三家,至少应当获得两家及两家以上制造厂商有竞争能力的报价。获得有竞争力的价格。

(二)道路工程实施阶段的成本核算与管理

在道路工程的施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在此阶段,想要节约投资,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可能性较小,但其更重要的环节,其实就是在这一阶段发生的,也就是道路工程的总投资,所以,万万不能松懈于在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建设单位更应该在道路工程施工阶段主动加大造价控制的管理以及对合同管理的力度,做到不要忽视每一个步骤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才从根本上降低投资成本。

(三)道路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核算与管理

道路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其中包括招标文件以及投标报价、合同、施工图纸会审记录等等。针对不同标段以及合同的界限范围来进行清算,以免造成清算结果的重复;在清算中,结合竣工图以及变更洽商纪录,如果在清算过程中,对已变更洽商纪录进行整理估价,只需要对其结果进行确认和落定,不需要再次进行清算,因为它不会对实际的投资产生过大的影响。将招标文件以及合同规定相结合,从两者各部分条款相互比照的情况下,包括对设备材料的暂时估价以及对暴涨暴跌的材料,统一进行清算,避免两者在合同条款上出现较大的分歧,也是避免日后的成本核算在项目工程中出现问题。

四、结束语

道路施工单位 篇3

摘要: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命脉,是城市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乡村地区的经济交流与未来发展,做好市政道路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市政道路路面常见结构形式,施工中普遍使用沥青砼施工技术,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行车安全性、耐久性与舒适性,因此加强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方法的应用研究对于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与质量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砼;道路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沥青砼即为沥青混凝土,其主要应用在施工建设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应用愈加广泛。其施工方法并不复杂,且后期维护便利,具有极高的耐磨性。很多专家和学者开展了对其的研究。沥青砼施工时需要结合材料、技术等不同的环节加以实施。通过对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研究,改进技术,弥补不足,保证市政道路施工的科学有效性。

一、沥青砼道路施工设计

1、设计参数

如今,市政道路快速发展起来。对施工道路的设计标准有了一定的要求。由于车流量、人流量加大,需要对其承载能力进行拓展。而拓展程度需要把握好,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依照现实施工情况,掌握效果最好的拓展方式。施工过程中,应依照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冻能力对沥青的强度和抗冻能力进行判断,沥青的稳定程度需要依照会发生的不利因素进行判断。因此能够保证顺利稳定道路施工。

2、沥青混合材料设计

透层、垫层、基层设计是沥青混合材料设计的重要组成,缺一不可。透层设计主要是指设计透层的排水与防水能力。利用各种材料(沥青混合)相连;垫层设计需要结合清理道路的防水和抗冻能力,此后开展对垫层部分的设计;基层设计方面,应依照规定审查所有参数,以保证符合设计标准。在沥青混合材料的设计中,应全面结合大气和环境因素,避免受到此因素的干扰。

二、沥青砼道路施工中的原材料控制

沥青砼混合料的质量主要受原材料的质量品质、用量比例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原材料的质量应是首先需要关注的,如缺乏质量优越的原材料,将难以制备性能卓越的沥青砼混合料,市政道路的路用性能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沥青的合理选用

沥青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并且还要考虑当地的道路等级,在此基础上比较重要的还包括路面的类型等,对于道路施工其主体是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技术,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道路的质量。根据上述的条件进行实际考察与分析之后才能够确保其地区是否适合沥青的选用。不同的地区选用的沥青的成分也不同。对于高温情况较多的地区,其日光照射时间长或者是夏季多雨等自然环境下的地区,要选用相对来说比较黏稠的沥青;对于低温情况较多的地区,其天气寒冷、寒风较严重的地区,要选用相对来说黏稠度低的沥青,以便其建造的道路适应其所在环境;对于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还可考虑温度感应较低的沥青。

2、粗集料的合理选用

沥青砼混合料由多种材料组合,除了最主要的沥青以外还需要粗集料,并且粗集料又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主要有施工所需的碎石,并且还包括破碎砾石,在此基础上还有比较重要的钢渣等较重要成分。粗集料在选用的过程当中要考虑较多条件限制因素,确保其要保证洁净、表面粗糙、无风化,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3、细集料的合理选用

在道路施工的过程当中,除了需要粗集料以外还需要细集料。细集料同样是由多种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其中比较重要的即为天然砂,并且还包括机制砂,在此基础上还有石屑。在进行细集料选择的过程当中考虑较多的环境因素,要确保细集料的整洁,并且没有任何杂质,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细集料没有被风化过,其中还要保证细集料具有最重要的性质,即黏性,确保路面修建的工期与质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其施工材料选用机制砂比较广泛,同时天然砂的选用比重也比较大,但是工程要求一般情况下减少石屑的使用率,其不能够对道路质量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整个施工,如果在使用天然砂的过程中需要石屑的辅助,则要求天然砂的使用比重率远远大于石屑的使用比重率。

三、市政道路沥青砼施工技术应用方法分析

1、摊铺

摊铺环节首先要调试检查摊铺机,比如自动调平装置运作情况、加热装置是否良好、振捣梁底部磨损情况、供料系统运行情况等,要查看摊铺机平直度是否满足路面需求,摊铺基层要提前进行清理,保证干净平整并进行夯实。在施工中要严格强化工程管理以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以促使摊铺工作的顺利进行。摊铺前路面清洁、修补牢固之后,要喷洒粘层油以增强摊铺路段上下层粘结效果,在破乳后再开始进行摊铺。摊铺可选用非接触式自动找平类型的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厚度,以确保摊铺厚度误差控制在0-3㎜以内,施工现场要及时对横坡、高程进行检测,已铺好路段要做好防护,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刻及时采取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等举措,根据情况严重程度酌情选择是否改进摊铺工艺。路面施工前要提前在水泥砼路面及沥青砼路面洒布粘层油,保证不同界面结合良好,在基层养生结束后及时清除表面松散颗粒尘土,并均匀铺洒沥青,过量地区要及时清除,局部脱落地区要及时进行人工修补,为避免沥青层脱落施工完成后封闭交通一段时间。需注意,摊铺前必须检查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质量,在达不到试验标准时不可进行摊铺工作,要注意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对于摊铺工作的影响,比如气温在0-10℃时才是最佳施工气温,在气温高于10℃或者低于0℃的大风天气时不可进行施工,雨天也要尽量避免铺筑沥青砼。一般考虑到公路施工要求摊铺工作应尽可能采取全路幅铺筑,使用两台或者多台摊铺机保持前后错开10-20㎝的幅度呈梯队方式进行同步摊铺,要注意多开车道轮迹带,保持每两幅之间3-6㎝搭接,并及时进行摊铺后的辅助整形。

2、压实

压实作为沥青砼道路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合适的碾压,不仅能保证路面具有良好的平整度,而且能使沥青砼面层达到高密实度,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整个压实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应合理控制压实温度和碾压次数。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进行,不应突然改变碾压方向和碾压路线。

3、接缝处理

市政道路沥青砼路面选用压路机进行整幅摊铺因此无纵缝,横向施工缝处理可选择切缝机对接缝位置切齐铲除,还要及时清理接缝灰浆涂抹黏层沥青;对接缝处的碾压可使用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先铺路面跨缝再向新铺面层转移,碾压后使用直尺检查是否符合实际要求,横向接缝要注意错位以确保路面平顺。若出现纵向缝,要采用自然缝及时修齐边部清除松散混合料,做好搭接部分新摊铺混合料的刮净与碾压,至于横向缝要在当天施工结束后及时使用直尺检验平整度,对多余部分使用锯缝机切除,保证缝边清理干净后及时碾压。沥青混合料高温摊铺完成后要进行自然冷却,在温度<50℃时才可开放使用,可通过洒水降低路面温度。在下雨天气时尽量避免路面施工,施工中如突遇大雨,要及時停止摊铺作业,使用油布与篷布遮掩好机器与混合料,停止搅拌,对已摊铺部分要抓紧时间碾压,在雨停后确保地面干燥无积水时重新开始作业,如遇其他恶劣天气要以保证施工质量与进度为第一准则及时进行现场调控。

结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市政道路随之发展。其流通量有所增加,因此在建设方面对技术和材料的要求发生改变。通过对沥青砼道路的研究,深入了解其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针对不同环节的技术和施工要求进行分析,以保证在市政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材料选择、搅拌、运输、摊铺等环节都能够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林.关于市政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1(08):386.

道路施工单位 篇4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三明市江滨路改造工程起点位于江滨路与新市南路交汇处, 终点与东新二路交汇处, 工程全长1877米, 道路平面宽度为22-33不等, 双向机非混行六车道。

1.2 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

1.2.1 道路沿线一侧为沙溪河, 高低落差最大处50米, 基本都在3-5米间, 为旧路改造工程, 滨河已建部分砼防洪堤。

因麒麟山路段与河道落差大 (20米~80米之间) 原采用自然边坡, 本次改造因路面拓宽需要做边坡防护。原临溪滩涂部分绿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软基, 需处理。

1.2.2 主要技术指标:

道路等级:城市II级主干道;设计车速:40km/h;道路设计荷载:标准轴载为BZZ-100, 桥涵设计荷载为城-A级;路面结构:改性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15年。

2 施工优化管理

2.1 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 应建立健全规范的考核机制, 用制度管人, 用规章管理工程;认真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完整、齐全, 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的方针政策, 调查了解影响工程施工的主要因素, 掌握图纸的设计意图、结构构造特点和技术要求制定最合理、最科学的施工方案, 完善施工组织总体设计;根据施工现场调查, 认真编制施工控制预算, 作为控制工程计量支付、进行成本核算和统计工程进度的依据;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使他们充分掌握工程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质量控制以及资料整理等方面的要求;设立临时工地试验室, 对公路建设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取样检验, 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制定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和施工工艺流程图、试验操作规程、计量支付、变更设计等操作管理框图, 并使图表上墙。

2.2 优化配置施工资源

优化配置施工资源是保证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要达到最佳组合, 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 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严格按设计要求, 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试验检测报告单, 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 试验检测报告单不全的产品, 应查找原因并重新取样进行检测, 严格执行试验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不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并且追踪其出处。

3 技术管理工作

3.1 技术管理工作概述

技术管理是指一个施工企业对生产技术工作的一系列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目标所采取的必要手段。技术管理在施工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衡量一个项目的质量好坏, 主要看该企业在施工管理中技术管理工作落实的怎么样。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就能对预期的施工目标起到保障作用。否则, 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我们在实际施工过程, 只有将技术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具体活动的可操作性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首先要尊重科学, 按照科学的要求去办事;其次我们所做的技术管理工作要符合经济节约的基本原则, 我们对一个工程要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 对重要的施工部位要进行多方比较, 这在我们施工过程中尤为明显。

3.2 基础工作

在一项工程开工之前, 要根据实际情况, 设立从技术负责人为首的, 自上而下实行技术业务统一的领导和分级管理的一个系统, 并根据需要设立各级技术管理的职能机构和职能人员, 各级职能机构都有明确的职责范围, 并建立各级责任制。总之只有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 才能把整个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从而做到技术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根据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开展的技术活动, 在施工准备阶段所做的技术准备工作是为了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 从而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进行, 它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基本任务是了解和分析建设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摸清施工的客观条件,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质、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为下程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 使施工连续均衡地进行, 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 使工程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做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程成本。

4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 作为中标后的施工企业, 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充实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工作人员, 制定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职责, 使质量管理工作贯彻于整个工程施工之中。

(2) 强化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教育, 加强施工队伍的岗前培训, 层层分解质量目标, 使质量目标落实到最基层的施工人员身上, 落实到各个单项工程及各道工序上, 确保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3) 充分发挥工地试验室的作用, 通过认真细致的试验检测工作, 为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切实做到试验数据指导工程施工, 使各项工程的质量控制有据可查, 真正起到工地试验的作用。

(4) 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只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严把工程质量关, 提高工程质量抽检合格率, 才能保证工程进度按计划目标实现。当工程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 进度必须服从质量。但如果只抓质量, 不抓进度, 对施工企业来说, 毫无效益可言, 再好的质量也就没有依托。在工程施工中, 要做到以质量促进度, 以进度创效益, 所以, 最关键的是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5) 施工企业要建立强有力的工程质量自检机构, 从上到下, 认真进行工程质量自检, 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使“企业自检”成为质量保证体系的第一关, 只有通过“企业自检”这一关, 才能更好的进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严把工程质量关。

(6) 承包人必须同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密切配合, 通过各方的协作配合, 齐心协力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坚决落实“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5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5.1 现场管理标准化

在施工中严格按照部颁《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四净三无”、“四清四不见”的要求进行。

四净三无: (1) 操作地点周围整齐干净。 (2) 各种材料垛底清理干净。 (3) 门窗, 管道、电暖, 卫生器具上残余灰浆清理干净。 (4) 现场临建工程室内处理干净。 (5) 现场整洁干净无任何垃圾。“四清四不见”, (1) 工完场地清。 (2) 活完脚下清。 (3) 下脚料天天清。 (4) 混凝土、灰浆搅拌机洗刷清。 (5) 不见零砂碎石, 烂砖头。 (6) 不见零散水泥构件、木板、钢管, 钢筋头。 (7) 不见杂物, 剩灰刨花, 废铅丝。 (8) 不见电线焊把线乱拉, 乱扯, 随地走。

5.2 督促检查定期化。

除市建委、城管, 环保部门的检查外, 公司和项目部还应作到日检, 周检, 月检。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市政道路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而工程的质量对道路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 在道路进行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 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及加强相应制度的落实, 同心协力, 加强协作, 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生产任务。同时抓好关键环节来完成全面管理, 才能真正高效实现对道路工程项目的科学化与专业化管理。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对于市政施工单位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对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结合多年的现场管理经验, 如何科学合理地对道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及内容进行了阐述。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单位,现场管理,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杨玉衡.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管理.中国工业出版社.2003-5

道路改造开工典礼承建单位表态发言 篇5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xx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开工典礼,这即是全县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件盛事。

宝应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是县委、县政府2010年为民办实事的第一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该工程东起xx,西至xx,全长xxxx米,总投资xxxx万元。工程完成后对加快新城开发,提升宝应 “窗口”形象,进一步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加快我县经济的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局作为该项目的承建单位,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局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班子,全面加强对该工程的组织、协调。大力弘扬城建人“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优良传统,全系统人员将取消节假日休息,发扬“五十二”、“白+黑”的奉献精神,三天当着二天干,雨天当着晴天干,晚上当着白天干,吃住在工地,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能抢就抢,早规划、早进场、早施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把工程设计关、工程质量关、严把工程进度关,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心、冲天的干劲和科学的方法,大干90天,打造一个优质的民心工程。

最后,请各位领导放心,我们城建人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把宝应大道建设成我县的开发路、民生路、放心路、形象路,不辜负县委、县政府及广大群众的期望!

道路施工单位 篇6

目前国内的市政道路每日的交通流量大, 使得市政道路对于路面的性能要求不断的提高, 一旦出现施工技术未符合相关标准的情况, 势必影响到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情况, 进而对人们正常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为促进国内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提高, 国内引进并积极应用了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 在使得市政道路建设发展快捷且有效的同时, 还促进国内的市政道路建设日趋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发展。与此同时, 也有关数据显示,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国内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实践应用完善还有一定的时间。从微观上看,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影响到国内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上看,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健发展。

1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概述

1.1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含义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是目前国内一项相对比较先进的路面施工技术, 因此在国内的市政道路施工之中得到广泛而普遍的应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中所采用的原材料由沥青混凝土以及混凝土的结合料为主, 将结合料的混合物作为道路建设的基本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摊铺, 以此促进各个施工的原材料间黏合性的增强, 最后再施用压路机对其进行碾压成型。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之中,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市政道路建设可持续使用的保障, 以此保证道路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1]

1.2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应用要求

对于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进行应用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要与路面能够具有较好的黏结性, 另一方面要求使用该技术进行施工的道路建设工程的路面具有特定的强度以及应力等。如此严格的要求, 才能使道路使用的持久性得到一定的保障。具体要求表现为: (1)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对于施工材料性能的要求。沥青的混合材料组成成分复杂, 有矿粉、沥青、集料、以及沥青结合料等。在对混合原材料进行选择时, 需要以施工路段现场施工情况作为参照的基准, 一定情况之下, 甚至需要进行相关的试验, 以确认所制作的沥青混合料是否满足当前路段建设的施工质量要求, 以此保障道路建设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2) 关于沥青混合材料的路面承受力问题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相关材料的配比模拟, 从而保障所选取的道路施工建设材料的实用性以及适用性较强。[2]

1.3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优点

1.3.1 施工迅速、成本较低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使用中所需的施工原材料相对比较简单而且易得, 同时其制作工艺不复杂, 可以对施工建设所需要的材料一次性的进行铺垫。沥青的混合材料在铺垫作业技术之后, 即可以进行市政道路的开放使用, 以此实现对交通压力的有效缓减, 同时还有助于施工周期的缩短以及施工成本的降低, 经济优势显而易见。

1.3.2 路面性能较好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使用有助于市政道路路面使用性能的提升, 比如说对于道路摩擦系数的增大、防水性的增强以及抗滑性等等, 从而达到交通事故发生率的有效降低的目的。

1.3.3 保护路基

使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进行市政道路建设, 有助于对道路两边路基进行及时的保护。由于沥青的混合材料具有在矿粉上吸附的功能, 从而有助于具有强大吸附性能材料层的形成, 从而起到促进路面结构完整, 以及达到防止水下渗的目的。[3]

2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用分析

在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施工中, 做好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设计工作, 最关键的就是对沥青的混合料配合比进行适合的设计, 从而达到市政道路整体施工质量得到保障的目的,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

2.1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设计

2.1.1 设计目标配合比

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应用, 需要根据施工地所处的自然环境状况、道路建设等级以及在建的路面类型等施工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 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例, 然后再决策出适合使用的沥青种类, 除此之外, 还需要以马歇尔试验进行施工沥青用量的确定。

2.1.2 设计生产配合比

关于生产配合比例的设计, 第一步, 应该对各种集料进行检查以此确定其是否能够满足目标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从而进行对冷料仓的进料比例的反复调整, 以此实现供料的平衡。第二步, 对最佳的沥青用量进行抽取并对其实施马歇尔试验, 对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需要控制良好, 对沥青的混凝土空隙率的减少, 有助于沥青透水性的降低, 将水的破坏作用降低最小。[4]

2.1.3 验证生产配合比

在配合比设计及原料选择均完成之后, 需在原料试拌阶段、试铺阶段、道路施工建设阶段, 以钻心的方式进行混合料的取样, 并对其进行马歇尔试验, 以此实现对市政道路建设施工质量的全程控制, 使用骨料用量增加或者是骨料粒径减少的方法均有助于混合料均匀性的提高。

2.2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巧分析

市政道路建设在使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过程中, 对于原材料处理环节需要特别注意的几点是: (1) 需要对沥青混合材料的成本以及实用性进行考虑; (2) 对原材料的搅拌应使用间歇性的搅拌方式, 通过对搅拌的时间或温度等的控制, 以促进原材料强度或者是耐受性的增强; (3) 沥青混合材料的运输工作需要格外注意, 应对运输沥青混合材料车辆的车速进行限制, 以此防止颠簸或冷凝等现象发生; (4) 进行沥青混合材料的摊铺作业前, 对路面的整洁度以及平整度进行检查, 确保无任何杂质的存在, 避免出现沥青的混合料与路面无法粘连的情况发生; (5) 对铺设的时间以及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确保铺设均匀, 避免沥青混合材料微变形现象发生。[5]

2.3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3.1 摊铺混合料

进行混合料铺筑作业时, 需要对基层质量进行检查。铺筑面层前, 应先洒好粘层沥青, 同时不能被车辆碾压。在进行混合料摊铺前, 将一层热的沥青结合料均匀的刷接触面上, 注意涂刷时不要污染到未涂刷区域。

2.3.2 压实混合料

在混合料完成刮平以及摊铺作业之后, 立即对中线进行检查, 不规则的地方人工进行调整。压实有初压、复压以及终压三个步骤组成。碾压作业时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 不同碾压阶段所需要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进行初压时其温度应大于120℃, 进行复压行其温度需大于90℃, 进行终压时其温度则应大于70℃。同时碾压应以纵方方式进行, 材料摊铺进行碾压作业时由从较低边往较高边缓慢且均匀地进行。

2.3.3 对缝进行施工

市政路面施工中, 须对拖工机工的构造物与接缝两端未好做的施工进行补修。如此也间接反映了施工方管理水平的高低。接缝处理中最关键的是需要要切除接头。同时在切缝操作时, 须用切割机将残缺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切割处理。[6]

3 结束语

本文在对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具体含义、技术应用要求以及技术优点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之中的应用, 并重点针对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施工设计、施工技巧以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希望为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应用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 本文由于篇幅有限, 对于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分析尚不全面, 还需要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探索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试验。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使得市政道路建设成为国内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于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以此促进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市政道路施工,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丁永盛.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 (工程技术) , 2015 (03) :106~107.

[2]王浩斌.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 2015 (22) :152.

[3]刘志民.橡胶沥青混凝土技术在济南地区公路路面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 2010.

[4]王亚军.济青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类型及处理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5]王明宇.高等级公路高性能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 2012.

简述市政道路施工 篇7

1.1 准备期短, 施工进度急

城市道路工程通常由政府出资建设, 出于减少工程建设对城市日常生活的干扰这一目的, 对施工周期的要求又十分严格, 工程只能提前, 不准推后, 施工单位往往根据工期, 倒排进度计划, 难免缺乏周密性。

1.2 施工场地狭窄, 动迁量大

由于城市道路工程一般是在市内的大街小巷进行施工, 旧房拆迁量大, 场地狭窄, 常常影响施工路段的环境和交通, 给市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便, 也增加了对道路工程进行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难度。

1.3 原材料投资大

城市道路工程材料使用量极大, 在工程造价中, 所占比例达到50%左右, 如何合理选材, 是工程监理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的分布, 运距的远近都是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

1.4 质量控制难度大

在城市道路的施工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片面追求施工进度, 不求质量, 只讲施工方效益的情况, 给施工监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2 施工方法

2.1 路基土方工程

2.1.1 施工准备

a.根据总施工部署编制路基施工方案, 施工网络计划等并报批。b.开工前认真进行施工测量, 包括导线点、界桩、水准点复测和补点;横断面检查与补测;恢复中线和固定主要控制桩;逐桩进行路基放样, 订出界桩、堤脚、暂顶、边沟、护坡道等位置。并在施工范围外设控制桩, 边坡放样及机械施工控制标志。c.对路堤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 测定其最大干密度, 最佳含水量、液限、塑性指数或颗粒分析、填料强度等。

2.1.2 填基路基施工

a.检测标准。路基设计压实度及强度:通过对土样击实试验取得各种填土压实所需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通过压实试验路段得到的各种土样作业方法、施工机械, 每层松土松铺厚度, 压实遍数等试验数据, 以指导大规模填方路基施工。b.填方施工。土层摊铺采用自卸汽车定点卸土, 推土机初平, 平地机复平。边角, 障碍点人工配合的方式, 按照试验所给松铺厚度进行摊铺。应自中向两边设置横坡, 每层碾压前应检查松铺厚度、平整度、含水量、边线、中线, 合格方可碾压。c.检验压实度。每一压实层均应按检验标准检测压实度, 合格后方可填筑其上一层。否则应采取措施进行补压, 到合格时为准。现场大规模施工, 检测压实度宜采用核子密度湿度仪法, 应先进行标定和对比试验。土质路床顶面压实完成后进行弯沉检验。

2.2 SBS沥青施工

2.2.1 SBS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a.拌和操作人员要掌握设备的性能特点, 确保拌和设备运行良好, 温控、计量等各项性能可靠, 混合料级配、沥青用量和拌和效果应满足规定要求。b.由于开始拌和时的集料温度难以控制, 因此应将温度稳定前的料放掉, 以免影响初期拌和混合料的质量。c.应尽量控制集料的含水量, 防止由于含水量太大导致集料不能充分烘干, 直接影响混合料质量。细集料要始终保持干燥, 因为潮湿的石屑容易成团结块, 容易影响其级配组成。

2.2.2 摊铺

a.每次摊铺前, 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状态, 调试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 并使料门开关、链板送料器的转速相匹配。螺旋布料器的料量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的中心为度, 使熨板的档料板前后混合料在全宽范围内均匀分布, 避免摊铺出现离析现象, 并随时分析、调整粗细集料是否均匀, 检测松铺厚度是否符合规定, 以便随时进行上述各项调整。b.上面层摊铺厚度和平整度由平衡梁控制, 不得采用钢丝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 应密切注意平衡梁的粘料情况, 发现粘料时及时清除, 防止产生拉痕。摊铺机行走前, 应严格按松铺标高用木板将熨平板垫好, 确保起始摊铺厚度满足要求。c.摊铺的混合料未压实前, 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踩踏。一般不得用人工整修,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 需在现场技术人员指导下, 允许用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 缺陷严重时予以铲除, 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d.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测调整松铺厚度, 目测混合料的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技术负责人予以处理。

2.2.3 接缝、修边和清场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应尽量连续作业, 压路机不得驶过新铺混合料的无保护端部, 横缝应在前一次行程端部切成, 以暴露出铺层的全面。接铺新混合料时, 应在上次行程的末端涂刷适量粘层沥青, 然后紧贴着先前压好的材料加铺混合料, 并注意调置整平板的高度, 为碾压留出充分的预留量。横缝的碾压采用横向碾压后再进行常规碾压。修边切下的材料及其他的废弃沥青混合料均应从路上清除。

3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3.1 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中常见的质量缺陷

厚度不准、平整度差、混合料离析、裂纹、拉沟等质量缺陷。为防止和消除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质量缺陷应注意以下几点:

3.1.1 波浪型基层的摊铺, 应对有大波浪的

基层, 在其凹陷处预先铺一层混合料, 并予以压实。在平整度较差的地段摊铺联结层和面层时, 应采用自动调平装置。

3.1.2 为了保持恒定的摊铺厚度, 除了用厚

度调节器进行调整外, 应尽可能利用烫平装置的自动调平能力予以调整。

3.1.3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以消除

裂纹、拉沟等铺层质量缺陷现象, 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承载力。

3.1.4 应严格控制轮胎摊铺机的轮胎气压,

防止因轮胎气压超限, 摊铺机打滑;或因气压过低, 机体随受料重量变化而上下变动, 造成铺层出现波浪。应防止履带式摊铺机履带松紧度超限而导致摊铺机速度发生脉冲, 而使铺层面形成搓板。

3.2 压实

压实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路面质量最终要通过碾压来体现, 应结合工程实际, 考虑摊铺机的生产率、混合料特性、摊铺厚度、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等因素, 合理选择压实机种类、吨位、数量及组合方式。

3.3 控制碾压温度

为提高压实质量, 应控制碾压温度, 确定合理的压实速度与遍数及选择合理的振频和振幅。

4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监理

4.1 适用于沥青路的沥青材料, 有道路石

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等, 使用时应依据设计要求或根据交通量、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

4.2 沥青面层所用的沥青标号, 可根据地

区气候条件、施工季节气温、路面类型、施工方法、矿料种类和等级等情况选用。

4.3 配制所需材料的比例, 应由实验室在

施工前, 按规定要求进行试配后决定;施工时配制的沥青, 应由实验室每天取样进行检验, 如不符合规定要求时, 应重新调整配制比例。

4.4 沥青运至指定站点后, 应按规定分批

进行检验其主要性质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不同种类和标号的沥青材料应分别保管, 并应加以标记, 同时注意站点周围排水的疏通。

4.5 各种规格的矿料到达工地后, 应进行试验检查, 达到规范要求后方能使用。

4.6 拌制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时应严格控制

各种矿料和沥青用量、各种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以及矿料级配的组成, 同时做好各项检查记录。

5 结论

在施工阶段要充分重视影响到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 从源头抓起, 对其进行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 不放松施工过程的每一细节, 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施工, 综合的进行分析研究, 以确保路面的工程质量。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城市居民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的基础工程, 同时工艺不当、材料原因引起施工中断板、排水不良及超重车的影响, 都关系到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

道路施工单位 篇8

1 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分析

当地表面极软弱时可采用表层处理法, 表层处理的关键在于使用排水, 敷设、增添材料来达到提高地表强度的目的, 避免地基局部出现剪切变形, 确保施工机械作业时, 尽量能将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

1.1 表层排水法

表层排水法运用于含水量过大而造成的软土地基, 进行填土之前需要在地表面开挖沟槽, 将地表水完全排除。这样既可以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 也能保证施工机械顺利进行。施工中需要采用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以保证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

1.2 砂垫层法

砂垫层法适用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较多时, 具体做法为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 m~1.2 m厚的砂垫层, 以达到固结软土层的效果, 帮助砂垫层发挥上部排水层的作用。另外, 砂垫层也能作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 对填土内的水位起到降低的作用。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能够为施工机械创造优越的通行条件。

在砂垫层施工过程中需要安放样板。自卸汽车与推土机联合操作是摊铺作业的常用形式, 使用过程中最好保持均匀一致。当填料为透水性较差的粉土时, 如果坡脚附近的砂垫层被土覆盖, 就会对侧向排水造成阻碍, 因而需要妥善处理砂垫层的端部。

1.3 敷垫材料法

敷垫材料法主要用于地基土层不均匀, 可能会出现局部不均匀沉降、侧向变位等情况。只要充分利用敷垫材料的抗剪和拉抗力, 就能使施工机械的通行顺利进行, 并有效的支承填土荷载, 控制地基局部沉降和侧向变化, 这将大大增强地基地支承能力。

1.4 添加剂法

当地面表层为粘性土时可采用添加剂法, 即在表层粘性土内加入一定的添加剂, 使地基的压缩性能和强度特性改善, 确保施工机械的正常行驶, 对高填土稳定性提高形成帮助。目前常常采用生石灰, 熟石灰、水泥作为添加材料。

1.5 置换法

该方法就是以优质土替换软弱土, 以保持填土稳定, 降低沉降量。人工挖掘置换和强制置换是置换法的主要方式, 人工挖掘置换更具可靠性。置换材料应采用粗粒土, 这是为了保证地面受到水浸也不会降低其承载力, 但对粗粒土要充分压实。

1.6 加载法

加载法的作用在于促进软土地基沉降, 增加地基强度, 避免有关构造物发生有害沉降。促进地基固结沉降可采取增加总压的办法, 降低土中的间隙水压, 增大有效应力。利用填土加载法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地基处于稳定状态。

2 加固软土地基的措施

软土由于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大、透水性差、强度低和变形稳定所需时间长等工程特性, 一般不能直接作为天然地基使用, 需经过加固处理以减小道路路基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路基沉降是导致路基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软土地基处理恰当与否, 不仅影响工程的投资, 而且将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工程质量。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对策很多, 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 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强度、变形、动力稳定性和透水性要求, 从而达到减小道路路基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的目的。

2.1 施工本身角度

加快土层排水固结, 可选用砂井、砂井预压等方法提高地基承载力。对于黏土中夹有薄砂层或石层现象, 可采用砂井预压加固, 削弱土的压缩性, 使地基承载力增强。

如果软土地基加载加大会很容易出现地基土塑流挤出,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这一现象,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对施工速度和加载速率进行控制, 速度不能过快。具体做法为利用现场加载试验来观测, 在掌握沉降情况后, 再对加载速度控制, 把握好加载间隔时间, 逐渐固结地基, 逐渐提高强度, 这样可有效避免地基土出现塑流挤出;通过对建筑物四周打板桩来防止出现地基软土挤出, 对于板桩的要求是需具备足够的刚度以及锁口抗拉力, 对向外的水平拉力进行抵抗。此方法存在一大弊端, 即材料消耗较多, 不经常使用;反压法防止地基土塑流挤出, 软土是否出现塑流挤出取决于作用在基底平面处的压力。压力小则降低了出现塑流挤出的可能。可在基础两侧堆土反压来减少压力差, 使得地基稳定性更好。

2.2 参照地质和施工条件

施工过程占地应尽可能多些, 施工工期要合理安排, 不能过于紧;材料应该选择容易获得的,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能就地取材最好, 这些是在选择地基加固方法时必须要考虑到的。

实施科学的管理, 在选用了较好的地基加固方法之后, 还要对施工进行有效地管理, 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当前, 因施工管理不善而带来很多问题, 例如:地基扰动、机械行走路线出错, 这些会造成地基加固不均匀、场地沉降不均匀等等, 因此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考虑环境因素, 在地基加固过程中, 应当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考虑在内。具体说来包括, 新填土会对原有道路产生侧向挤压位移或沉降;进行打桩等施工时会出现噪声, 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 对于交通和环境也会带来影响。

3 工程实际

某配套道路规划为双向2车道, 城市次干道, 道路红线宽20米, 总长787.480米。排水工程:1) 配套道路:雨水管道DN300-DN1 000总计1 290米, ¢1 000-¢1 400各类检查井或沉砂井共计43座, 雨水口50座;污水管道DN300-DN500总计942米, ¢1000检查井40座。

3.1 结构形式、特点、要求

横断面布置:配套道路, 段路幅宽20 m:6 m (人行道+绿化带) +8 m (行车道) +6 m (人行道+绿化带) 。

3.2 路面结构层组合及厚度

(1) 行车道:

上面层:4 cm厚改性沥青AH-70沥青混凝土 (AC-13Ⅰ) ;

下面层:8 cm厚重交沥青AH-70沥青混凝土 (AC-20Ⅰ) ;

基层:30 cm厚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底基层:15 cm厚4%水泥稳定石屑。

(2) 人行道:

面层:5 cm厚高压机制人行道砖;

找平层:1 cm厚M5.0水泥砂浆;

调平层:15 cm厚4%水泥稳定石屑。

3.3 软基处理

由于路基段量大面广, 两段路施工区间较分散, 且软基处理对工期的影响较大, 按施工图设计主要有“水泥搅拌桩”和“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两种施工方法, 且预压期按常规要求六个月, 路基施工任务较大, 工期紧, 因此, 软基处理为本工程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

砂桩施工程序为:整平原地面→机具定位→桩管沉入→加料压密→拔管机具移位。砂桩的材料砂采用渗水率较高的中粗砂, 大于0.5 mm的砂的含量宜占总重的50%以上, 含泥量不应大于3%, 渗透系数不应小于5×10-3 cm/s, 桩体在施工中应确保连续密实。

对于软土地基路堤的施工, 应注意观测填筑过程和以后的地基变形动态, 对路堤施工实行动态观察, 应在砂砾底层埋设位移观测边桩和沉降板。为了使路基整体稳定, 在填筑路基时每侧加宽50 cm, 并且提高路基压实度,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 以确保路基质量。

4 结束语

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基础承载力, 也是保证道路建成后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增加地基稳定性, 减少施工后的不均匀沉陷, 所以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意识到软土地基的危害性。坚决以数据说话, 认真测定基底的承载力, 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 不同的投资和工期要求, 采用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金松.浅谈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案的比选[J].工程建设与档案, 2005, (4) .

[2]刘继红.桥梁路基软土地基处理的实例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 2006, (3) .

常遇山区道路施工难题与施工措施 篇9

与城市道路建设不一样, 在山区道路建设中由于山区的地形地貌特点, 给各参建单位都带来了一定的把控难度, 这就使得山区道路建设施工存在许多难题。

1.1 地形地貌复杂

山区地形复杂, 主要表现为山高谷深, 地面高差大, 变化频繁, 横坡陡;地貌复杂表现为岩溶、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崖等不良质地。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道路的技术标准, 工程艰巨, 可比选方案多。因此, 在山区如何利用地形布线是路线设计的关键, 同时, 也对施工质量的好坏起到决定性作用。

1.2 道路线性较差

由于山区道路复杂, 地形地貌多样化, 这就决定了选线条件,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道路的技术标准;在地形方面, 路线平、纵、横3个方面均受到约束;在地质方面, 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地质构造变化复杂, 对线位布设影响大;在气候方面, 山区雨水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因此, 设计人员必须对沿线地形变化等有深入了解, 以便依据地形、地质条件合理选择线形路线。

1.3 设计无创新

山区道路的设计对后期施工具有重要的影响, 面对不同的地势, 应通过创新设计来对山区道路在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路线设计本身就是1项综合性工作, 对于山区道路来说, 由于受到复杂地形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的限制, 路线设计时所需考虑的影响因素更多, 线性设计与各专项设计之间相互影响更大。这时, 就需要设计人员摒弃条框, 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 利用“四新”技术来建立设计质量管理工作;根据现场勘查实际情况做记录, 设计出最优的路线选择和设计方案, 使得在经济上更合理、组合上更美观, 做到以人为本, 安全、质量第一。

1.4 管理不完善

由于山区道路一般较偏远, 地区贫穷落后, 各参建单位对该地区的道路建设不够重视, 存在边施工边设计的现象, 使得施工断断续续, 不能一次成型;同时, 由于内部管理不到位, 施工体制不健全, 缺乏有力的监督和管控, 导致违规操作频频发生, 各种质量通病很多, 在很大程度上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1.5 施工问题

工程的质量好坏第一因素就是人, 其次才是材料、技术、设备等。作为施工单位, 首先讲求的就是效益第一, 在山区道路施工中, 安全、质量反而容易被忽视, 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高, 操作水平一般, 再加上对原材料的管控不严, 忽视安全、质量施工, 很容易造成重大的安全、质量事故。

2 山区道路难题处理措施

面对上述山区道路施工中出现的难题, 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变得非常重要, 这是提高山区道路施工质量的唯一方法, 笔者下面就如何提高工程质量提出一些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2.1 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是山区道路设计的重要环节, 现场第一手资料对道路设计至关重要, 特别是对于山区道路复杂的自然条件, 只有通过现场精心勘察才能掌握有效的基础资料;特别是由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及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图难于准确反映地形条件的路段或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经过现场的勘察后, 首先, 要着手准备山区道路选线,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合理的科学的技术标准;其次, 在勘测选线遇到高挡土墙和大开挖要多做对比分析, 以确定后期的施工方案。居民的拆迁问题也要考虑在内, 合理地根据当地情况妥善处理, 防止拖延工期, 影响后期施工, 间接增加工程造价。最后, 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使设计更加合理, 施工更加顺利, 使施工安全和质量得以保证。

2.2 完善设计

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常提到“创新”一词, 然而在设计过程中, 我们同样也要求创新, 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把安全和质量放在首位, 不断地完善设计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敢于使用新技术、新材料, 并且, 设计人员应该不断进入现场, 一方面来验证新材料、新技术是否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 另一方面来分析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有没有按照设计意图来执行。同时, 要善于发现在不同山区地形下, 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设计, 来满足施工单位的质量需求。

2.3 管理监督

山区道路施工中的监督管理是各个参建单位都必须履行的责任, 不能一味地抢进度, 丢质量, 丢安全。我们要做到“三控两管一协调”, 即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安全管理、合同管理;协调业主与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其中, 安全管理是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 人身安全是一切的前提, 没有了安全, 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在山区道路施工过程中, 我们时刻要注意因施工可能引起的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 或者爆破作业导致的意外伤害等, 只有加强监督管理, 摒弃违规操作, 合理组织施工, 才能顺利完成工程建设。

在安全有保证的情况下, 我们还要保证施工质量。要提高领导层的质量控制意识, 然后逐步分解到各级施工人员, 让各单位人员认识到质量出问题, 可能会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对于道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点施工部位, 应该组织建设方、监理方及施工单位来进行综合型的质量管控, 确保各项施工质量管控措施得以充分的落实。

2.4 工程施工

2.4.1 加强施工技术控制

1) 施工前, 要熟悉整个道路建设线路的线性, 将沿线线性进行确认, 为后续施工中重点、难点做好准备工作。

2)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施工前技术人员需认真学习技术工程的有关规范, 强化质量意识,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序来进行操作, 做好“三检”工作, 对特殊部位、关键过程做好施工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避免因小失大。

3) 山区道路建设主要是混凝土路面, 而混凝土路面容易出现开裂、起砂等情况, 因此, 要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施工过程、养护过程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施工, 避免问题情况的出现。

4) 路面与路基下沉容易出现道路积水现象。因此在山区道路施工过程中要对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 一是水文条件引起的积水, 应及时进行换填改良, 提高地基承载力;二是土壤浸泡, 应用稳定性强的碎石或级配砂石等替换软土来回填;三是土方在地下水位以下时, 要做好低槽排水事宜, 夯实土方, 避免地下水上升侵入土方, 损害路基。

2.4.2 施工信息化

施工信息化施工过程中, 要及时检查填土含水量、路基压实度, 并及时反馈给现场施工作业人员, 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确保施工质量处于受控、优化状态。

2.4.3 材料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 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结构质量。因此,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必须按照采购管理程序来执行, 钢筋采购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水泥稳定性的检测, 砂浆原材料砂、石、水的配比要按照实验室出具的施工配合比来执行, 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山区道路建设过程中, 会面对很多难题。设计的指导, 管理的完善, 施工的规范, 是山区道路建设的整体发展要求。根据山区道路具体的特点, 考虑好各种影响因素, 使设计更加合理, 施工更加顺利, 才能避免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国君.山区道路建设施工的主要问题与处理措施[J]施工技术, 2015, 5 (28) :158.

[2]林荣宗.论山区道路建设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J]低碳世界, 2015 (8) :232-233.

道路路基挖方施工探析 篇10

1 路基挖方施工

1.1 清表

根据路基挖方范围, 对该段路基用挖掘机进行清表, 并把清除的表土运至指定地点妥善堆放, 备将来种植土之用。

1.2 测量放样

清表完成后, 根据设计图纸、各导线点坐标及水准点标高进行复测, 闭合后将复测资料审核。根据定线数据进行施工放线。按规定, 路基施工前, 应根据设计图、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恢复的路线中线桩、钉出路基用地界桩、路堑坡顶、取土坑、边沟、弃土堆、护坡道等的具体位置桩。道路中线桩直线部分每20m一个, 每100m设一个永久性固定桩, 曲线的起点、终点、圆缓点、缓圆点都应设置固定桩。在中线桩施测后, 进行横断面测量, 然后根据路基横断面图及实测标高进行边桩放线。在挖方断面的坡顶点位置上, 钉挖断面的边桩, 一般在距边桩一定距离的外方, 设栓 (护) 桩, 以备边桩丢失后及时恢复。

1.3 路基土方开挖

土方地段的挖方路基施上标高, 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 下沉量的数值由试验室确定。路基顶面以下80cm的压实度, 要达到95%, 不符合要求时, 采取压实或其它措施进行处理。

1.3.1 开挖方法

(1) 深路堑的开挖拟采用装载机配合挖掘机作业, 采用通道式纵挖法施工, 即开挖时采用“分层纵挖法”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在开挖两侧时, 使各层有独立的出土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 不得乱开挖、超挖, 严禁掏洞取土。黄土路堑边坡采用阶梯型开挖, 边坡坡率按高度不同, 分别采用1∶1.25、1∶1.5、1∶1.75, 挖方高度每8m设一级碎落台, 碎落平台宽2m, 并按一定的频率用坡比尺检查边坡坡度, 及时纠正偏差。开挖时按设计边坡线预留30cm开挖, 每挖深2m~4m时用挖掘机修刮边坡一次, 使边坡一次成型。

(2) 施工中当路堑的长度较短 (不超过100m) , 开挖深度不大于3m, 地面较陡时, 宜采用推土机作业, 推土机具有操作灵活、运转方便、所需土作场地小、短距离运土效率高等特点, 既可独立作业, 也可配合其他机械施工, 带松土器的推土机还可进行松土作业, 因此是土方路堑施工中最常用的机械之一。推土机开挖土方作业由切土、运上、卸土、倒退 (或折返) 、空回等过程组成一个循环。影响作业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切土和运土两个环节。因此, 必须以最短的时间和距离切满土, 并尽可能减少土在推运过程中散失。推土机开挖土质路堑作业方法与填筑路基相同的有下坡推土法、槽形推土法、并列推土法、接力推土法和波浪式推土法。另有斜铲推土法和侧铲推土法。

(3) 道路工程施工中以单斗挖掘机最为常见, 而路堑土方开挖中又以正铲挖掘机使用最多。正铲挖掘机挖装作业灵活, 回转速度快, 工作效率高, 特别适用于与运输车辆配合开挖土方路堑。正铲工作面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1.5m, 否则将降低生产效率, 过高则易塌方, 损伤机具。其作业方法有侧向开挖和正向开挖。

1.3.2 开挖技术措施

为保证路堑的稳定性, 施工中应本着“防滑先防水”的原则, 做好“三边”工作, 同时做好裂缝处理。

(1) 边开挖边排水措施:每层表面应预留一定的纵坡和横坡, 并开挖临时排水沟, 将水引排出路外, 减少雨水的浸泡和下渗;加强层及其底部的改良层施工完毕后, 及时安排边沟施工。

(2) 边开挖边防护措施:如果要完全做到边开挖边防护, 会引起两者相互干扰, 影响施工进度, 采用“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的措施保证边坡做到及时封闭。具体做法是:在施工时采用路堑边坡不一次开挖到位, 暂留30cm厚度的措施减少雨水的冲刷和下渗;路堑逐级开挖到坡中碎落台标高时, 用挖掘机配合人工突击刷坡清方, 开始做边坡防护, 对已完工的坡面及时支挡和封闭, 在每一级上防护工程施工完毕后, 如果具备植物成活条件, 应尽快安排生物防护施工, 避免边坡长期裸露、暴雨和暴晒, 保护边坡免遭破坏。

(3) 裂缝处理措施:对于路堑边坡上出现的不会影响土体下滑的裂缝, 必须及时进行灌浆处理, 对于可能因其土体下滑的裂缝, 应提出处理措施。

1.3.3 雨期路堑开挖的要求

(1) 路堑开挖前, 在路堑边坡坡顶2m以外开挖截水沟并接通出水口。

(2) 开挖时分层进行, 每挖一层必须设置排水纵横坡。挖方边坡不得一次性挖到设计标高, 需预留30cm厚, 待雨期过后修整到设计坡度, 利用挖方填筑路基的部分, 必须随挖随填。

(3) 路堑挖到设计标高以上30cm~50cm时停止开挖, 在两侧挖排水沟。待雨期过后再挖到路床设计标高。

1.4 石质路堑开挖施工

在开挖程序确定之后, 根据岩石条件、开挖符合施工工期和开挖强度的要求, 有利于维护岩体完整和边坡稳定性, 可以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生产能力, 辅助工程量少。

1.4.1 开挖方式

(1) 钻爆开挖:是当前广泛采用的开挖施工方法。有薄层开挖、分层开挖 (梯段开挖) 、全断面一次开挖和特高梯段开挖等方式。

(2) 直接应用机械开挖:该方法没有钻爆工序作业, 不需要风、水、电辅助设施, 简化了场地布置, 加快了施工进度, 提高了生产能力。但不适于破碎坚硬岩石。

(3) 静态破碎法:将膨胀剂放入炮孔内, 利用产生的膨胀力, 缓慢的作用于孔壁, 经过数小时至24h达到300MPa~500MPa的压力, 使介质裂开。

1.4.2 石质路堑爆破施工方法

(1) 定向爆破:利用爆破能将大量土石方按照指定的方向, 搬移到一定的位置并堆积成路堤的一种爆破施工方法, 称为定向爆破。它减少了挖、装、运、夯等工序, 生产效率高。在公路工程中用于以借为填或移挖作填地段, 特别是在深挖高填相间、工程量大的鸡爪形地区, 采用定向爆破, 一次可形成百米以至数百米路基。

(2) 洞室爆破:为使爆破设计断面内的岩体大量抛掷 (抛坍) 出路基, 减少爆破后的清方工作量, 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可根据地形和路基断面形式, 采用抛掷爆破、定向爆破、松动爆破方法。

2 结语

上一篇:农业增收路径思考下一篇:刑诉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