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协调管理

2024-05-28

资金协调管理(精选五篇)

资金协调管理 篇1

1 供应链及其资金流管理

1.1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在市场全球化趋势, 技术变革速度加快, 经济环境变动加剧的经营环境中, 企业要想生存, 就必须满足人们对快速响应、高质量、个性化产品与服务的要求。市场需求环境的不确定性特征, 要求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具有更大的经营灵活性, 这种灵活性需求则需要每个企业管理者明晰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Lummus (1999) 指出供应链管理不限于企业的内部管理, 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供应商和客户实施关系管理, 这种跨组织边界的管理特点有利于将供应链的目标纳入企业的战略计划中[1]。Mentzer (2001) 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企业内部及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传统业务职能进行系统的、战略性的协调, 目的是提高整个供应链及各个节点企业的长期绩效[2]。马士华 (2005) 等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从采购到最终满足顾客需求的一切相关程序均能高效率的运作, 从而实现供应链成本的最小化, 同时又能及时准确地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3]。曹丽莉 (2010) 指出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相对优势和价值链的业务流程重构, 通过虚拟的战略联盟关系, 充分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性控制的过程[4]。李金龙 (2011) 等指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它是指对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5]。基于上述观点,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越企业组织边界的管理模式, 它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控制、优化等活动, 目的是协调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提高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

1.2 供应链中的资金流管理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是供应链整个有机运行的驱动力, 物流是生产过程保持延续的基础, 而资金流是供应链得以维系的关键, 是实现供应链物流与信息流协调运作的保障。20 世纪末期, 全球性外包活动导致的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问题, 以及部分节点企业资金流瓶颈带来的“木桶短边”效应, 使得管理者和研究人员认识到了资金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6]。资金流是企业的血液, 不论是对企业的收益还是对供应链的整体收益, 资金流都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从某种角度看, 可以说资金流决定着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命运。

资金流通过企业或供应链的资金循环过程, 实现资金的增值, 进而增加企业和供应链的价值。一旦企业的资金流流转不畅, 出现资金短缺或周转迟滞问题, 就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流的断裂, 又进一步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转, 带来供应链运转及效益问题。供应链上的企业存在着共生关系, 节点企业各自的资金流运行状况不仅存在相互影响, 更重要的是, 它还影响了整个供应链资金流的运行状况。由此可见, 要想充分发挥供应链这种管理模式的效率优势, 就必须研究和协调供应链的资金流管理。

2 供应链资金流的协调

供应链资金流的协调, 是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资金流的协调, 它是以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内部资金流的协调为基础的。协调的目标是促进资金流通顺畅, 防止资金流发生断裂,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收益。供应链资金流协调影响因素可以从资金的流速、流量和流向这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供应链资金的流速是指资金的周转速度, 供应链资金的流量是指采购资金和其他款项的支付金额, 供应链资金的流向是指资金的转移方向和付款顺序。

2.1 资金流的流速

资金周转中涉及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 其中, 应收账款代表企业与其下游企业的资金联系, 而应付账款代表了企业与其上游企业的联系, 则资金周转关系揭示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资金联系。资金周转速度越快, 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高。在供应链范围内, 资金周转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资金从最初购买原材料到最后将商品出售收回资金所使用的时间。从最初购买原材料到最后将商品出售这个过程需要由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共同完成, 所以各个节点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决定了供应链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节点企业资金周转的评价指标有:

资金周转速度与存货周转速度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变动方向相同, 与应付账款周转速度变动方向相反。供应链中上游企业的应收账款对应下游企业的应付账款, 只分析应收账款就可以反映资金周转状况。节点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加快, 就会从某种程度上对供应链资金流的流速产生正向影响, 反之亦反。单一节点企业的存货水平, 对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显然存在这样的逻辑, 节点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的加快, 将对整个供应链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正向影响。

2.2 资金流的流量

供应链资金流的流量, 是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因业务关系产生的往来款项的数额, 可以使用节点企业的采购资金量作为研究资金流流量的替代指标。采购资金是由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交易产生的, 由交易商品的单价和数量决定。当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均以自身的期望收益最大来参与供应链的运营时, 供应链整体的收益状态就可能是一种博弈的结果。

上游企业—制造商与下游企业—销售商的交易数量博弈分析:

模型变量的定义:D是随机市场需求量, 服从正态分布;n是市场实际的需求量;Q是订货量;p是单位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W是上游企业将商品出售给下游企业的单位价格;C是制造商的固定生产成本, c是单位边际生产成本;S是运输的固定费用, s是运输的单位变动费用;H是销售商的库存成本;L是销售商的缺货成本;Fx是市场需求的概率分布函数, fx是市场需求的密度函数, 。

条件假设: (1) 下游企业销售商没有销售出去的商品残值和订货成本均为0。

(2) 上游企业制造商承担运输费用。

(3) 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商品转移单价是由市场决定的, 即W是固定值。

首先下游企业销售商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使其的期望收益最大, 而不考虑协调问题。则销售商的期望收益为:

因为, 所以销售商的期望收益U1存在最大值, 令, 即P (1-F (Q) -HF (Q) -L ( 1-F (Q) ) -W=0, 得, 最终求得销售商的订货量。

此时, 上游企业收益为U2=WQ- (S+s Q) - (C+ cQ) 。

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考虑, 求供应链整体收益最大条件下销售商的订货量Q0。供应链整体期望收益为:

因为, 所以供应链期望收益U0存在最大值。令, 即P (1-F (Q) ) -HF (Q0) -L (1-F (Q0) ) -s-c=0, 得, 最终求得供应链整体收益最大条件下销售商的订货量。

显然制造商将商品出售给下游企业的单位价格W大于制造商承担的单位变动运输费用s与制造商的单位边际生产成本c之和, 即W>s+c。由于市场需求D服从正态分布, 其分布函数F x0 0是先递增后递减的, 所以供应链整体收益最大条件下销售商的订货量Q0不等于销售商从自身利益出发下的订货量Q, 即Q0≠Q。而供应链整体期望收益U0大于销售商从自身利益出发下的期望收益U1与制造商的收益U2之和, 即U0>U1+U2。

基于上述博弈分析可知, 采购金额的不同会对供应链整体的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 供应链节点企业应该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决定采购金额, 从而使得供应链整体的资金流在量上趋向最优, 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的收益。

2.3 资金流的流向

供应链资金流的流向是指资金的转移方向和付款顺序。通常供应链资金的流转是与供应链物流方向相逆的, 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付款顺序能反应供应链资金流的流向, 本文以付款顺序作为供应链资金流流向的替代指标。供应链中的上游企业比如供应商有多个时, 其下游的制造商向上游付款就要考虑付款顺序。下游的付款顺序影响到上游企业收到货款的时间, 影响它的应收账款周期。同时, 下游的付款顺序也会影响到自己支付的金额。因为资金流动中的支付金额不完全取决于购买的货物, 还取决于上游伙伴的支付条款, 其中可能包括信用政策和滞纳金。下面通过一个资金流流向算例来具体说明。

一个制造商每天能从它的下游销售商那收到1 000元, 同时它要向上游供应商A和B分别支付货款20 000元、10 000元。假设供应商A要求20 000元的货款在未来15天内支付, 超过15天就要支付滞纳金, 每天的滞纳金为货款的1.5%;供应商B要求10 000元的货款在未来10天内支付, 超过10天也要支付滞纳金, 每天的滞纳金为货款的1%。显然制造商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支付所有的货款, 它需要决定付款顺序。此问题可以通过图1表示。

第一种情况:制造商的付款顺序为12, 可求得制造商将在第23 天向供应商A支付22 400 元;在第36 天向供应商B支付12 600 元。这种情况下制造商需要向供应商A和B分别支付滞纳金, 制造商总的支付金额为35 000 元。

第二种情况:制造商的付款顺序为21, 即制造商先支付给供应商B, 再支付给供应商A。显然, 制造商将在第10 天向供应商B支付10 000 元, 不需要向供应商B支付滞纳金。而制造商将在第10 天向供应商B支付10 000 元;在第37 天向供应商A支付26 600 元。在这种情况下只涉及到制造商向供应商A支付滞纳金, 制造商总的支付金额为36 600 元。虽然第一种情况制造商要向两个供应商支付滞纳金, 但制造商第一种情况比第二种情况要少支付1 600 元。

通过这个简单的算例可以看出供应链上企业付款顺序的不同不仅影响企业自身资金的流出量, 同时影响其上游企业收到货款的时间, 这就影响上游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 影响整个供应链资金流的流速。

3 结论

节点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 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供应链资金流的流速, 流速影响供应链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节点企业之间交易数量的博弈分析, 可知资金流流量的大小会影响供应链的整体收益;通过节点企业付款顺序的算例分析, 可知资金流的流向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收益, 还会影响供应链资金流的流速。供应链资金流的流速、流量和流向共同决定了供应链及各节点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风险, 影响供应链的整体收益, 供应链资金流的协调机制是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摘要: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跨越企业组织边界, 在一个完整的流程上共享经营资源和信息, 以整体优化为目标的管理模式, 已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能力的一种基本途径。其中资金流的协调问题是供应链得以维系的关键。基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关系, 研究供应链的资金流流转。通过分析供应链资金流协调的影响因素, 从而可以促进供应链资金流的协调, 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

关键词:供应链,资金流协调,流速,流量,流向

参考文献

[1]Rhonda R.Lummus, Robert J.Vokurka.Defin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J].Industrial Management&Data Systems, 1999 (1) :11-17.

[2]Mentzer.Defin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01, 22:18-19.

[3]马士华, 林勇, 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曹丽莉.供应链管理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管理评论, 2010, 22 (9) :105-112.

[5]李金龙, 宋作玲, 李勇昭, 等.供应链金融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1.

资金协调管理 篇2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法规名称】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颁布部门】 杭州市政府

【发文字号】 杭政办函[2010]258号

【颁布时间】 2010-08-23

【实施时间】 2010-08-23

【效力属性】 有效

【正

文】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经委、财政局拟订的《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一0年八月二十三日

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市经委、市财政局 二○一○年七月二十日)

为确保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科学、合理、有效使用,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结合杭州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资金来源及用途

(一)资金来源。

自2010年起,由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建立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

本办法所称的物联网,是指把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传感器、嵌入式智能等信息感知、监测技术和设备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网络体系,达到远程感知和控制物品,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智能融合。

(二)资金用途。

1.对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的资助,重点资助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传感监测技术、射频设别(rfid)技术、中间件和接口标准化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与物联网相关的无线通信技术与共性支撑技术等;

2.对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示范项目的资助,重点资助智能城市示范项目(包括交通、城管、公共安全、旅游等)、智能生活示范项目(包括家居、社区、卫生医疗等)、智能“两化”示范项目(包括电网、物流仓储、生产控制、节能降耗、食品安全等)、智能环境监测示范项目(包括水资源及环境保护监测、气象环境监测、地下管网监测等);

3.对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资助;

4.经市政府或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物联网领导小组)批准开展的物联网产业发展重大活动、专业培训、重大调研及其他支出。

二、申请条件

(一)企业(单位)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杭州市[含区、县(市)]国税、地税部门登记纳税,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健全,项目单独设账进行核算。

(二)申请项目必须在杭州市范围内组织实施,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产业政策,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三)申请项目的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原则上为上或本已完成的项目,研发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应在100万元以上,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应在200万元以上。对于投资大、建设周期2年以上的重大项目,经批准可按进度分两期进行资助。

(四)同一项目已获得其他市级财政资助的不再重复资助;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资助的,市级财政资助资金视同配套资金。

三、资助标准

(一)对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50万元。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研发项目,经市政府或市物联网领导小组批准,资助标准可提高5个百分点。

(二)对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示范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具有重大示范作用的项目,经市政府或市物联网领导小组批准,资助标准可提高5个百分点。

(三)对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20-3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50万元,并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杭政办〔2006〕24号)有关规定进行审核。

(四)对物联网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基础性公共平台建设等重大项目的资助,由市政府或市物联网领导小组专题研究确定。

四、资助程序

(一)申请。由企业(单位)提出资助申请,填写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申请表,经各区、县(市)经发局(经贸局、发改经济局)、财政局预审并签署意见后,分别报市经委和市财政局(附电子文稿),并同时提交以下资料:

1.项目实施情况总结;

2.企业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有关证照复印件;

3.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项目财务投入专项审计报告;

4.上一会计报表和其他必要的相关资料。

(二)审核。由市经委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审,符合条件的由市经委、财政局对项目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提出资助资金安排计划,经分管市长或市物联网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后,由市财政局会同市经委下达资金计划。

(三)拨付。市级企业(单位)资助资金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区、县(市)级企业(单位)的市级资助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由区、县(市)财政局拨付给企业(单位)。各区、县(市)资助资金应在市级资金下达后及时落实到位。

(四)市级企业(单位)的资助资金由市财政承担;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企业的资助资金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萧山区、余杭区及五县(市)企业的资助资金,由市财政承担25%,区、县(市)财政按75%的比例安排落实配套资助资金。

五、监督和管理

(一)建立健全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跟踪和考评制度,落实部门管理责任和科学决策程序,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取得实效。加强项目资金的核算和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项目进度情况、项目完成后的总结材料和决算报告报市经委和市财政局备案。

(二)各区、县(市)的经发局(经贸局、发改经济局)和财政局应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对违反规定使用、骗取专项资金的企业,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查处,并取消其3年内申报财政专项资金的资格;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各区、县(市)相关职能部门应认真审核项目申报资料。对提供不实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并取消其出具财政资助审计报告的资格。

六、附则

本办法由市经委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附件:1.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申请表

2.项目实施情况总结编写要求

附件1

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申请表(略)

附件2

项目实施情况总结编写要求

一、格式

纸张规格:a4;字体:仿宋4号。

二、主要内容

(一)申请理由。包括项目总体情况介绍,国内外同类产品或技术发展现状,实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市场前景预测等。

(二)实施内容。包括项目的主要研究和推广应用示范内容、关键技术及关键工艺,产品原理图、结构图及技术路线,项目进度及完成期限,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等。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和参数,采用的技术标准,已获得和预期可以获得的知识产权和专利申报及授权情况,已取得和预期可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产能力、成本、销售额、利润、税收)等。

(四)项目投资决算(或项目投资预算)。包括项目投资总额,已完成投资额,下阶段投资预算及资金使用明细等。

(五)申报单位及协作单位概况与开发资源投入情况。包括企业概况(上主要经济指标),开发资源投入情况(创新资源、主要研发人员简介、项目分工)等。

文化管理促企业协调发展 篇3

既然我们看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和谐发展中潜在的能动作用,那么我们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就应该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向现代化企业迈进的进程中,深入发掘蕴含的企业文化,细致总结形成的企业文化,着力弘扬先进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凝聚的纽带,团队的精神,和谐的源泉,发展的动力。作为国有企业基层单位的党务工作者,笔者以为要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协调发展的内在作用,必须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探索符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形态。

在弘扬企业的优良传统中宣传企业文化

一般情况下,企业文化的形成大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一个企业所处的地域环境,历史影响,风俗民情,乃至产品差异等都会衍生出不同形态的企业文化。而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数十年优良传统积淀下来且被后人传承的东西便塑造出这个企业文化的雏形。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从建设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开始,半个世纪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中国电气化铁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成长为一支电化专业劲旅。电化人那种吃苦奉献,善打硬仗,勇于攻坚的顽强作风,在代代传承中经过不断的挖掘提炼,逐步形成了体现时代风貌,颇具鲜明个性的“促创干,争一流”的企业精神。“促创干,争一流”,前是因、后是果,“促”既是促进、促成。永不停息,一往直前;“创”就是创建、创造、创业、创新,体现的是奋发图强的志向;“干”则是实干、苦干、巧干、会干。表达的是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只有促创干,才能争一流,三个要素的确立,既高度概括了企业几十年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的深刻内涵,又使广大员工在企业精神这面文化旗帜下,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进取拼搏的团队斗志。近些年来,我们立足于企业文化的凝聚激励效应,以广播、展板、橱窗、标语、报纸、杂志、企业歌曲、党团主题活动等宣传形式,不断扩展企业文化外延,使以“促创干,争一流”为核心的中铁电化文化在广大职工中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成为企业全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大京沪改造、霸桥速度、牛头河抢建、以及最近的宝成线109隧道抢险中,无不反映出“促创干,争一流”这种企业文化巨大的内在影响力。特别是在109隧道抢险的20多个日日夜夜,这一企业文化理念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最为艰难的4个昼夜里,领导率先垂范,党员冲锋陷阵,职工齐心协力,在保证隧道按期抢通的同时,中铁电化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它的感召力也被全体抢险职工展现到极致。

在全面提升企业素质中升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职工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体现,更是企业职工综合素质的一种展示。拥有优良企业文化的职工所表现出的那种良好的道德修养,较高的文化层次,务实的敬业精神,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尚的职业操守,既是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因此,以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素质的提升,文化素质教育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首先,深化市场经济教育。适应市场环境,树立竞争意识,本身就是“促创干,争一流”这一企业文化的题中之意。近年来,我们从企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突出企业文化的竞争理念,对全体职工坚持进行市场经济教育。在宣传层面上,以职工大会、展板、橱窗、声像教材及巡回宣讲等形式向全体职工大力灌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理念,处党政主要领导奔赴各单位讲处情、交家底,以大量活生生的事实向职工阐明适应市场竞争则生、违背市场规律则衰的道理。大讲特讲企业走市场化道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企业文化的竞争理念通过雄辩的事例在职工的思想上逐步树立起来。

其次,强化业务技术教育。我们把增强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作为体现竞争理念、提升企业素质的重要任务。企业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加大职工技术理论培训力度,近5年来,我处相继进行技术理论培训76期,达1690人次,委外脱产培训980人,培训涉及工种20余个。二是以导师带徒和技术比武的形式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两年来,我处自办和参加上级技术比武活动两次,签订导师带徒合同24份,对获得省级技术状元和技术能手的职工不仅给予重奖,同时予以优先上岗和优先选择从业单位的权力,而一些劳动态度一般、业务技术平平的人则失去了优先选择的机会。严酷的竞争现实再一次触及了职工思想观念,学技术练本领和“促创干、争一流”的企业文化取向已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截至目前,我处有540名职工取得了国家中级以上技能鉴定,所有在岗职工全部实现了持证上岗。企业素质由此得到有力的提升。

第三,促进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先进企业文化的高度体现。近年来,我处以诚实守信,用户至上为宗旨,恪守“我干工程必精品,我对客户永真诚”的服务理念,在企业内部大力培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倡导忠于职守,踏实工作,爱企敬业,服务客户的奉献精神,并借助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践行“八荣八耻”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服务客户、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观深深植入广大职工的心中,“促创干、争一流”的企业文化也随着职业道德和企业素质的提升而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

在树形象创信誉中彰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凝聚力量、激励人心去唤起广大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全体职工自发的爱企情结来维护企业的信誉形象。多年来,处党委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宣传,因势利导,从工程创优和党建活动的结合上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以优质工程塑造企业的信誉形象始终是我们彰显企业文化的重点。在大力倡导“我干工程必精品,我对客户永真诚”的质量理念的同时,处党政又进一步细化实施措施,向全体职工响亮地提出“精心、精工、精品”的质量口号,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在内部努力营造重社会诚信、建一流工程的浓厚氛围。处党政同心协力,强化质量监控,严格现场管理,积极推行工程质量领导负责制和逐级负责制,将工程质量指标纳入各单位评先和年终考核兑现的主要内容,广大职工自觉把“三精”质量口号贯穿于工程创优的全过程,以思想上的精心,带动操作上的精工,打造质量上的精品。2003年至今,我处有7项工程荣获省部级优质工程称号,其中西安南绕城长安路立交桥被授予詹天佑大奖,宝鸡人防隧道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工程。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党建工作往往相融一体,相得益彰,企业文化给党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载体,而党建工作又不断地为企业文化赋予新的内涵。因此,开展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党建活动对巩固和丰富企业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党建工作的逐步深化,处党委认真研究和探索以弘扬企业文化为内容的党建活动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根据北京地铁工期要求紧,技术含量高,安全风险多的实际,处党委审时度势,在北京片区的三个地铁项目部不失时机地开展了以“闯三关”(即施工进度关、安全质量关、技术创新关)为内容的“党员先锋号工程”创建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体现出“促创干、争一流”企业文化的魅力,企业文化在共产党员这一“特殊”群体中得到了与众不同的展示。当北京地铁三站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候,处党委又不失时机地在机场T2航站项目部组织全体共产党员进行“党员先锋号”授旗宣誓,在鲜艳的党员先锋号旗帜下,全体党员郑重承诺:要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创干、争一流”,按期、优质、安全地拿下三站地铁工程,为企业争光,为党旗添彩。经过全体党员和职工的艰苦努力,我们一举闯过了工期进度、安全质量和施工技术三大难关,首都机场地铁站以进度取胜,提前38天封顶;被称为“难度第一、风险第一”的东直门地铁工程,成功规避风险,圆满完成任务;地铁四号线项目群体因成绩优异被授予“首都五一劳动奖状”。去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到东直门地铁工地慰问党员时,对我处高扬先锋旗帜、弘扬企业文化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在研究治企方略谋划企业发展时,都应毫无疑义地把企业文化纳入其中,并将其贯穿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如此,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资金协调管理 篇4

实施细则

来源:黑龙江省商务厅2010年03月01日

第一条为规范黑龙江省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以下简称“区域协调发展金”)的管理和使用,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区域协调发展金来源于中央下拨我省的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属政府无偿资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第三条区域协调发展金的具体用途如下:

(一)支持出口加工园区、出口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包括出口基地建设征地补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重点支持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

(二)支持边境市县口岸、通道建设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重点支持年过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水运口岸和码头基础设施改造扩建项目。

(三)支持政府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包括地方政府为企业搭建的信息服务平台、组织国 际性展会以及提升境外办事机构服务质量所需的费用补贴。

(四)支持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对能带动设备和原材料出口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前期费用和贷款利息给予补贴;对在经省商务主管部门认可的培训基地培训,并通过省外派劳务人员考试中心考试合格的外派劳务人员给予适当的补贴。

(五)支持扩大战略资源进口。对年新增进口额500万美元以上的生产项目提供技术更新改造贷款贴息;对年新增进口额300万美元以上的新产品研究开发项目给予资助。

(六)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进出口企业开展国外商标注册、国际标准认证所发生的费用给予50%补贴。

(七)支持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支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基础设施以及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支持开展市场监测系统建设以及商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重点支持开展综合商务信息和城乡市场信息监测和数据报送工作。

(八)支持经省委、省政府、省商务厅确定或有关部门立项国内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

领域重大课题的研究与论证。

(九)实施“人才强商”工程的补贴。对举办的财政和商务系统干部培训、专项业务培训、商务领域境内外培训给予补贴。

第四条申请区域协调发展金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及产业政策要求。

(二)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三)未发生拖欠、挪用国家各类基金、资金等行为。

(四)申请区域协调发展金的企业必须成立一年以上,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利润总额和上交税金在100万元以上,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年进出口额不低于200万美元。经济技术合作企业营业额不低于100万美元。

第五条支持标准

对地方政府为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每个项目直接补助或贴息资金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对企业出口基地基础设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技术改造项目等,补助资金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且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50%;对企业贷款贴息项目,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企业研发项目(包括出口品牌、机电和高新技术研发项目)补助资金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每户企业(或每个项目)开拓国际市场活动补贴最高不超过30万元。

第六条管理部门与职责

省财政厅、省商务厅为区域协调发展金的主管部门,对资金的具体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共同进行管理,并担负日常管理、监督责任:

(一)省财政厅负责区域协调发展金的监督管理,包括资金批准、拨付和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并与省商务厅共同对项目的审定及项目的实施进行跟踪管理。

(二)省商务厅负责建设项目库和项目管理,包括根据资金支持方向、使用范围和支持标准,确定具体支持项目,并会同省财政厅对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省商务厅与省财政厅根据资金总量共同确定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和项目计划,并于中央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下达后2个月内报财政部、商务部备案。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和项目计划上报后原则上不得调整。

第八条项目申报程序

(一)省属企业申报区域协调发展金项目时,直接上报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市、县申报区域协调发展金项目,由同级财政和商务(外经贸)部门共同审查形成报告,分别上报省财政厅和省商务厅。省属企业和市、县申报区域协调发展金项目时间为每年5月30日前。

(二)省商务厅提出区域协调发展金项目安排意见,会同省财政厅确定支持项目。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达项目资金导向计划,省财政厅按预算级次拨付资金,对确认支持的市(地)、县项目,省财政厅通过市(地)、县财政部门拨付;对确认支持的中、省直属企业项目资金由省财政厅直接拨付。

第九条项目评审

(一)建立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机制。专家评审委员会受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委托,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项目评审,并承担真实尽责评价、规范资金财务管理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义务。

(二)专家评审委员会的构成。聘请的外单位技术专家、财务专家(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其中,聘请的外单位技术专家及财务专家由省商务厅、财政厅共同认定,与企业无经济往来关系。根据项目数量和具体情况,确定外聘专家的专业方向和人数,单个项目评审时,至少安排技术专家2人以上、财务专家1人。

(三)项目评审结果在黑龙江省商务厅门户网站上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实施单位、效果目标等。

第十条资金拨付

省商务厅根据评审结果提出区域协调发展金项目安排意见,会同省财政厅确定支持项目,并联合下达项目资金导向计划。省财政厅按预算级次拨付资金,对确认支持的市县项目通过市县财政部门拨付,对确认支持的省属企业项目资金由省财政厅直接拨付。第十一条项目检查验收

(一)省商务厅根据当年项目建设情况,会同省财政厅每年组织专家委员会从支持项目中抽查部分重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

(二)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对已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建立项目跟踪检查和效益评估制度,对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省商务厅、省财政厅每年联合对专项资金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效益评价分析,并于次年3月底将总结联合上报财政部、商务部。

第十二条申请区域协调发展金应提交的资料

(一)区域协调发展金申请报告。

(二)区域协调发展金申请表、企业基本情况表、项目基本情况表。

(三)申请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基地、口岸通道建设、政府平台建设项目补贴,需提供项目可研报告及相关部门批复文件。

(四)申请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资源进口补贴项目,需提供国家批准文件、外汇核准文件、进出口报关单等。

(五)各地商务和财政部门要求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与项目有关的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可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和检查,可从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中支付项目招标、评审、论证、咨询、公示、验收及审计等费用,提取比例不超过每年本地区资金总额的3%,并予严格控制,厉行节俭。

第十四条申请使用促进资金的单位应据实报送有关资料,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对骗取该资助资金的单位、相关责任人员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本实施细则由省财政厅、省商务厅负责解释。

建筑施工协调管理的探讨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 协调管理 原因 对策

建筑施工中各个专业的协调都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如果各个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做得好,那么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的质量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保证,反之会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浪费、拖延工期、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严重的还会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工程施工中各个专业的协调管理十分重要,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中应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

1、建筑施工需要协调管理的原因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牵涉到从设计、施工、甲方、监理,多单位部门、多专业技术工种的方方面面,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1 技术方面的原因

1.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有建筑、结构、水电、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网络等。同时,安装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的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若考虑不周全,则极易出现问题。

2.由于现代建筑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很少雷同,这也增大了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个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1.2 管理方面的原因

1.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个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总是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这就很容易造成工序上的遗漏。

2.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大的工程项目,出现一些小问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以后总有办法补救和处理,返工也是正常的。加之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等,都会给施工中的专业协调带来困难与不便。

3.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他专业的工作、工序以及技术质量要求都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有的就是本专业的问题,也由于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而施工管理人员对其性能与要求不太熟悉,这也无疑给协调工作带来麻烦。

2、加强建筑施工中协调管理的对策

2.1在技术上重视协调工作

1.重视图纸会签。首先设计人员要提高设计图纸的设计质量,减少设计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个专业工种的协调。设计人员对于自己的设计部分,一般都比较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专业设计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在设计阶段将问题解决。

2.重视图纸会审。施工单位在图纸会审时不仅要深刻领会设计意图,还应重点审查建筑、结构、水、暖、电、卫、设备安装设计之间有无矛盾和不清楚的地方,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早发现和消除图纸中的错误,这是在施工中做好协调工作的前提。

3.重视技术交底。技术管理人员应将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向执行者详细交待,使他们熟悉和了解所担负工程的特点、设计意图、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顺序、操作方法、安全技术、工种配合、工序搭接、交叉作业的要求等。

2.2 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1.加强制度建设,在管理上重视协调工作。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保证施工计划顺利完成的重要工作就是工程实施中的不断协调。施工现场的办公室里挂着各种施工计划图表,这些对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总会有许多出人意料的新情况、新变化,要想做到实际与计划完全相符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在管理上不仅要重视计划工作,更要结合实际,重视各个方面和各类资源的协调,不断纠正偏差,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施工目标。要在人事制度上建立更加有效的和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例如建立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问题责任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奖罚制度等,明确施工各方和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完成目标出色的,给予奖励,施工中出现问题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2.加强组织协调。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监理人员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是一个形式,而应是实实在在,或者说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的责任。这些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并设立相关的奖罚措施,才有可能一级一级落到实处。

3.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密不可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施工中不遗琐碎,不留后患。

4.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施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协调管理也不例外,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接受前人的或者是以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各种电气开关与门开启方向之间的关系,暗埋线管过密(配电箱出线处等)对结构梁板的影响,线管在施工中的堵塞等。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卫生间等地方给排水管线预留空洞与施工后卫生洁具之间的位置,以及管线标高,部分穿过楼板水管的防渗漏。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各种消防、通风管线穿梁时,楼面净空是否影响结构与使用,大型设备的安装通道,附件的预埋精度,以及弱电系统、控制系统等。

3、结束语

总之,除了能承担基本职责外,项目经理还应具备一系列技能。他们应当懂得如何激励员工的士气,如何取得客户的信任;同时,他们还应具有坚强的领导能力、培养员工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施工中的协调工作,牵涉面广且又琐碎,突出了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项目经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同时做好每一部分的工作,才有可能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松汉.建筑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施工[J].广东建材,2006年03期

[2]务明刚,苗红军.试论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8期

[3]唐晓旭.浅谈建筑施工中各专业的成功协作[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11期

上一篇:图书馆杂志下一篇:生猪价格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