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丁不可少

2024-08-30

补丁不可少(精选三篇)

补丁不可少 篇1

笔者也曾听说某工厂举办“厂耻”展览, 把该厂建厂以来发生的重大生产事故, 用实物、图片、录像等方式公开展出, 并组织全厂干部职工观看, 许多职工都从这次“厂耻”展览中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以“厂耻我耻, 厂荣我荣”, 把工厂的荣耻与个人的荣耻紧紧联系在一起, 极大地调动了全厂干部职工爱岗敬业, 苦练操作技术, 杜绝各种工伤事故的发生, 为工厂的繁荣多作贡献的热情。

知耻而后勇。荣誉和光荣历史的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能增强人们的荣誉感和光荣感, 进而激发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但是, 耻辱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更不能小看。荣誉与耻辱的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 更有必要进行恰当的荣誉和耻辱的教育。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们往往只是进行荣誉的教育, 各单位都建立了诸如荣誉室、荣誉陈列馆等。而对耻辱的教育, 包括国耻、校耻、厂耻的教育搞的相对比较少。对此, 有些人存有偏见, 认为家丑不可外扬, 耻辱教育是揭短亮丑, 对提升士气, 鼓舞干劲会有不好的影响。

其实, 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没有认识到耻辱教育的巨大震撼作用。知耻不耻, 不知耻是耻。耻辱教育能让人知耻, 进而把耻辱感转化成积极向上, 发奋求荣的精神力量。笔者认为, 耻辱教育不应该是教育的禁区, 而应该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议题。对于每个企业来说, 厂耻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应该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开展。

班组“收心会”不可少 篇2

班组“收心会”不可少

热热闹闹的春节假期已过去,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笔者在某班组看到这样一件事,班组的记事板上赫然写着“收假就收心”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该班班长正在召开全班的“收心会”,班组员工聚精会神地听班长安排工作。置身其中,催人奋进,笔者不仅为此叫好。“收假就收心”,这个提醒很有必要。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走亲访友、游览名胜、参加各类娱乐活动,放松心情,调节身心,这是正常的;收假后大家相互传递消息,适当地交流一下过节的感受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年过完了,心还沉醉在过年的氛围里,没完没了地延续着过年的话题,甚至迟到早退、喝茶聊天、上班时“点个卯”便溜之乎也。身在岗位上,心在年里,认为“怎么也得过了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找不回节前的良好精神状态,势必影响工作。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年初各项工作的起步十分重要,如果不抓紧,就会落下一大截,所以收假后必须防“心散”。只有收好心,赶快从“过年状态”中走出来,才能进入情况尽好心,尽快步入正轨,才能抓住时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饱满的工作热情,充沛的精力尽快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去,为全年的班组工作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下水”朗读不可少 篇3

“下水”朗读感染力更直接, 效果更明显, 有利于形成师、生与文本间情感的共鸣

教师在“下水”朗读时, 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 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学生通过边听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 边观察教师的举手投足, 体味文本优美动人的爱恨情仇, 思想感情随教师的变化而变化, 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而“以机代读”时学生只听见声音, 见不到真人, 更别说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的感染了, 比起教师当众范读, 效果可差多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固然能弥补其不足, 但毕竟有限。

在教授苏教版六年级 (上册) 《船长》一课时, 我一边让学生看再现沉船场景的幻灯片, 一边十分投入地朗诵课文内容。随着我那饱含深情的朗诵, 学生不仅仿佛置身于即将沉没的客船上, 就连我也不自觉地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危险当中。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坐救生艇脱险的感人事迹更是深深触动了学生,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从而深刻体会到哈尔威船长那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

另外, 在学生朗读不到位时, 教师通过范读, 能够起到纠正作用, 引导学生读出恰当的感情、语气。教师朗读的长短可以根据需要而定, 可以是一个句子, 也可以是一个段落。朗读的形式灵活多变, 可以和学生分角色读, 还可以和学生比赛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范读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更能树立教师的威信。

“下水”朗读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便于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师的“下水”朗读, 对学生来说, 是以听的形式接受最实际最直接的语言文字训练, 它对于领会课文中语言文字含义, 培养写作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特别是在学生对重点句段理解的基础上, 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时, 即兴范读, 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入情境, 读出真情实感。我在教授苏教版六年级 (上册) 《草原》这篇课文前, 我曾认真研读课文并反复朗读、仔细揣摩语言文字。上课时, 紧紧地抓住写草原静态美和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动态美的优美语句,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将自己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中。继而结合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新, 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的愉快。”“握手再握手, 笑了再笑。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些鲜活的语句所饱含的优美意境, 学生通过朗读领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优美, 以及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作者对如诗如画的大草原的喜爱, 对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的赞美之情。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理解了语言文字, 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教学苏教版三年级 (下册) 古诗《池上》时, 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轻音乐的伴奏下, 向学生展示多幅优美的荷塘美图, 以勾起学生的朗读欲望。之后, 我在读“小娃撑小艇”的“撑”字上下功夫。因为“撑”字是生字, 学生也没有撑船的实际生活体验, 我就从课文插图入手, 询问撑船时怎么拿竹篙, 撑了之后船有什么变化等, 层层铺垫, 一步步引导学生感悟。然后, 我通过拉长声音、加重语气来读, 再现出孩子用力撑船, 船在前行的动态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撑”的意义, 记住了字形又体会出孩子的可爱。在读“浮萍一道开”一句时, 我故意将“开”字声音拉得特别长, 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 感悟到水路之长, 踪迹难藏的童真童趣。范读时我还打破常规, 一是按词语读节奏“小娃/撑/小艇”, 二是按“小娃/撑小艇”读节奏, 还在音乐的伴奏下唱着读。学生在我范读的引领下, 趣味盎然地读, 读出了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教师创造性高品质的范读, 不仅降低了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难度,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与美妙。

朗读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下水”朗读有助于教师朗读水平的提高

朗读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教师应在练好“读”这个功夫上下力气。现在, 录音朗读这个不见面的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一席之地, 应用得当, 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可是, 我们不能过于依赖或者干脆“以机代读”, 长此以往, 恐怕会使自己宝贵的朗读基本功丢得一干二净。录音朗读只是朗读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无法代替教师的“下水”朗读。我们可以利用录音跟着读, 学着练。如此学用结合, 天长日久, “下水”朗读不仅能应用自如, 而且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例如, 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 (上册) 《在大海中永生》一课前, 我在录音朗读的辅助下, 斟字酌句, 反复练读。上课前, 我将邓小平的遗像用黑纱装扮, 白花点缀, 布置了一个气氛凝重的环境。在精讲课文情感深处时, 我播放哀乐并范读, 通过我如泣如诉的朗读, 那些对邓小平爷爷并不太熟悉的学生深切体会到人们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是那么真切、那么深情。此时此刻很多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 学生开始了声泪俱下的朗读,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孙双金先生的“登山理论”认为, 登山的过程是体力得到锻炼, 眼界得到开阔, 心情得到陶冶, 人格得到升华的过程。登山的乐趣在过程中。从山脚开始登, 逐步登上山腰、山顶, 你会感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虽然登山艰辛, 但乐在其中, 乐此不疲。“下水”朗读也是这样,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自己的朗读水平也会随之逐步提高。

上一篇:机械工程博士下一篇:土地增值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