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火灾

2024-08-11

居民火灾(精选七篇)

居民火灾 篇1

居民火灾起数之多, 伤亡人数之大,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 老城区居民住户密集、私搭乱建现象严重

我国许多老城区, 大多为砖木结构, 易燃物多, 基本上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 建筑布局不合理。棚户和商住楼混杂, 一些建筑材料陈旧干燥, 耐火等级低, 有的还和公共建筑距离较近, 而且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在部分居民楼里, 人们为了生活方便, 私自建造“三小”建筑, 在楼梯间, 堆放大量的易燃物和可燃物, 以及杂物, 有的居民甚至是在走廊、过道搭设了小仓库, 缩小了安全距离, 堵塞了消防安全通道。在农村, 房屋大都为三级耐火等级, 一些农民随意堆放柴草和粮食。将柴草垛直接堆放在房屋周围, 及易发生亡人、伤人火灾事故。

2) 新城区居民室内装修豪华, 火灾荷载增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越来越喜欢拥有一个宽敞、舒适的生活环境。许多家庭借鉴宾馆、酒店的装修方式, 将家庭装修得十分豪华。铺设木地板、摆设聚合材料制成的家具和饰品, 加大了住宅里的火灾荷载。另外, 居民住宅用气、用电量与日剧增, 而电气线路没有跟上形式重新设计和敷设, 使得居民区电气线路还在使用过去单一照明的电器线路。尤其是一些大功率电器进入居民家庭, 像空调、微波炉、电冰箱、取暖器、电烤箱、电热水器等在使用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火灾;现在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的使用已开始普及, 但使用人员不具备使用管理知识, 从客观上加大了居民住宅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3) 居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灭火逃生能力差

近年来, 虽然消防部门为社区、农村消防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 但由于这项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 许多居民还一时难以改变老观念, 加之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 留守的多为老少, 人丁单薄, 防火意识较差。在许多居民住宅的火灾案例中, 由于过失造成火灾的案例就占了相当的比例。

居民住宅发生火灾时, 人们往往惊慌失措, 有的为了抢救财物忘记了报警、或者报警时讲不清着火的地点, 火势大小, 人员被困情况, 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偏远农村一些人连火警电话号码都不知道, 这样, 由于报警晚, 往往贻误了灭火救人的最佳时机。另外, 人们灭火自救的常识缺乏, 发生火灾后, 不能因地制宜地把火扑灭。从这几年的居民住宅火灾案例中看出, 居民在火场中逃生能力比较差, 灭火自救知识缺乏, 导致一些小火酿大灾。

4) 电气和生活用火不慎。

2010年, 全国共发生火灾13.17万起, 死亡1108人, 受伤573人, 直接财产损失17.7亿元。其中, 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共40481起, 占火灾总数的30.7%, 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25547起, 占19.4%, 在全国69起较大以上火灾中, 有24起为电气原因引起, 占34.8%;有12起为生活用火不慎引起, 占17.4%。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家庭, 每天都避免不了用火用电。目前在中国广大农村有不少家庭还在使用柴火作为燃料做饭, 干燥的柴草和杂物就近堆放在灶口, 有的家庭为了方便将大量柴草堆放在家中, 埋下了隐患。一旦余火复燃, 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柴草易燃, 加之农村房屋耐火等级低, 极易导致火灾蔓延扩大。其次, 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已在城镇居民生活中广泛普及,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 由于操作不当、粗心大意、灶具故障、管道破损等原因, 容易引起中毒、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严重威胁人身安全。部分家庭私拉乱接电气线路, 随意增加线路负荷、不按标准安装用电设备, 特别是大功率设备, 电气线路老化后不及时更换, 电线接头氧化、松动、油污不及时重接, 取暖设备使用后或停电时不拔插头, 家中用钢、铁、铝丝等代替保险丝或超标准使用保险丝, 敷设电线时不穿管保护或沿可燃、易燃物敷设等都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5) 管理不善、消防安全措施未落实

城乡居民的消防安全工作, 由街道办事处和乡政府以及居民委、村委会负责管理, 公安派出所负责监督。由于这方面工作线长、面广, 涉及到千家万户居民住宅, 因此, 街乡在管理上也感到力不从心。加上派出所警力不足, 监督任务难以完成。尽管大多数街、乡都制定了消防责任制, 签订了乡规民约, 但是工作落实得不好, 存在失控漏管的现象, 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防火安全措施不能落到实处, 致使居民火灾多发。

要做好居民住宅的防火工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严把审核验收关, 走依法治火之路, 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

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和场所, 我们要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做好设计审核工作。在政府规划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消防部门应积极当好政府的参谋;在建设城市新区的过程中, 消防部门应监督检查消防基础设施的落实情况, 发现问题, 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予以纠正;在验收检查中, 坚决杜绝一切不合格的建筑物投入使用。

在城市旧区和农村, 对于容易发生火灾、耐火等级低的建筑要纳入改造规划之内, 从根本上改善防火条件。在农村, 要结合新村规划, 新建翻建住房时要注意选材选料, 提高耐火等级。

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抓好楼梯过道的清理和拆除“三小”建筑的工作, 疏通防火通道。在农村, 对于柴草垛的堆放, 要统一要求, 留出防火间距, 并加强管理。

2) 做好日常生活中用火、用电管理, 配备必要消防器材。

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用火、用电的安全管理, 并掌握简单事故的处置方法。例如, 炒菜时油锅着火, 可直接将青菜倒入锅中, 降低温度, 切记不能用水扑救, 出门时别忘记关闭气源总开关, 进门后应注意检查家中有无异味, 一旦发现液化气泄漏不要慌张, 要及时关闭燃气总阀, 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千万不要开启任何电器开关, 谨防电器开关的电火花引发燃气爆炸事故, 及时拨打供气部门的报修电话或向110报警, 请专业人员上门维修。家里新增大功率电器前要考虑线路的承载能力, 不能私拉乱接各种临时线路, 使用不合格的电器、插座、插头等产品, 重新布线时, 要注意电负荷对电线的要求, 选择安全载流量大的导线, 敷设电气线路时, 要对居民住宅用电负荷进行分析、预测、计算, 对插座的回路进行划分。尽量避免多台大功率电器连接在同一线路上, 造成局部线路荷载过大而发生火灾事故。使用电器时, 尽量避免频繁开关电器, 预防电动机启动电流骤增, 温度急剧上升引起元件过热起火;家用电器使用后, 不但要把电器本身开关关闭, 还应拔掉电源插头;使用的电热器具要远离可燃、易燃物, 要经常检查电源线路是否老化, 防止因积热、漏电等引起火灾;尽量不使用质量低劣的家用电器。除了做好电气防火外, 每个家庭应根据需要配备移动式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做到家家有灭火器, 人人会灭火。

3) 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消防安全布局、城市消防站、市政消火栓、消防车道、消防水源等, 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首要落实消防工作责任, 将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统筹规划、深入推进, 编制和完善消防规划, 逐步建立与经济相适应, 满足消防安全需要的消防体系, 城市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职消防队, 义务消防队等, 定期开展演练, 提高防火灭火能力, 农村和干旱缺水的地方, 可修建消防水池, 或将饮用水池、灌溉水塘和消防水池合用, 例如湖北开展的万民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 一方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另一方面有效缓解了农村消防水源的问题。

4) 大力加强消防宣传、提高居民逃生自救能力。

消防宣传工作是消防工作的“催化剂”, 如何将消防安全理念灌输到人们思维中是消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 推动消防宣传工作社会化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是提高国民消防安全能力的有效途径, 做好消防宣传工作,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手段, 扩大消防宣传的影响范围和深度, 同时要拓展工作思路, 求新、求准、求深、求异、求快, “求新”就是要创新消防宣传的手段、内容、形式等, 增强宣传的吸引力, 一方面可以“走出去”, 另一方面也可以“请进来”;“求准”就是要结合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段, 以及不同地方的火灾特点, 找准消防宣传的最佳切入点。“求深”就是要在当前的消防宣传中, 要突出抓好消防法制建设, 提高全民初期火灾扑灭和自救能力。“求异”就是消防宣传理念上要力求突破, 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求快”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将重点消防工作以及热点消防信息在公众间传播。

5) 完善管理, 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政府职能部门在现有的基础上, 应逐渐完善居民消防管理的机制, 逐级落实消防责任制。切实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到综合治理之中, 制定消防标准, 充分发挥社区义务消防队的作用。消防部门联合公安等部门针对居民火灾的特点, 加强调查研究, 制定切实可行预防措施, 就能减少居民住宅火灾的发生。

常言道:火善用之则为福, 不善用之则为祸。火灾是无情的, 但火灾又是可以预防的, 只要每个家庭掌握了消防知识, 思想上引起高度警觉, 自觉的消除各种火灾隐患, 学会做好自防自救工作, 就一定能够驱走家庭火魔, 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 .

居民住宅发生火灾的原因 篇2

一、人为原因引起的火灾

在家庭火灾中,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占绝大部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如不安全用火、不安全用气,乱扔烟头,在可燃天棚中乱拉电线,乱装灯等。我国消防教育及宣传起步晚、底子薄、投入少,加之教育宣传对象面广难度大等客观条件限制,使得全民的消防意识相对淡薄。特别是城乡居民未能掌握正确的用火防火知识和灭火技能,缺乏对灾害的自防自救能力,缺乏消防法制观念,这一系列不利因素直接导致了人为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常年居高不下。据火灾原因起数统计表明: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火灾起数每年所占比例在60%左右。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人为火灾大致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厨房用火不慎。使用煤气灶、液化石油气灶时,锅壶盛水过满,加热后水溢出熄灭火焰,而照常放出的煤气,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燃烧;家庭炒菜炼油时,油锅过热起火;将做饭烧过的稻草灰、木柴灰、煤柴灰等物随意倒在室外,而这些灰中的火并未完全熄灭,一旦遇到大风天气,将火星带到室外草垛或房顶内的锯末上,极有可能将其引燃酿成火灾。这种火灾,农村尤为突出。

(二)生活、照明用火不慎。城乡居民夏季用灭蚊器或蚊香,由于蚊香等摆放不当或电蚊香长期处于工作状态,而招致火灾;停电时和有些农民用蜡烛照明时粗心大意,来电后忘记吹灭蜡烛或点燃的蜡烛过于靠近可燃物,燃烧蔓延成灾。

(三)吸烟不慎。在家中乱扔烟头,致使未熄灭的烟头引燃家中的可燃物;由于酒后或睡觉躺在床上、沙发上吸烟,烟未熄人已入睡,结果烧着被褥、沙发,造成火灾;由于有些居民家中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吸烟引火灾。

(四)小孩玩火。儿童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火的危险性,火对儿童来说是具有魅力的神奇之物,它吸引着好奇孩子的一颗幼稚的童心。儿童玩火的常见方式有在家中玩弄火柴、打火机,把鞭炮内火药取出,开煤气、液化气钢瓶上的开关,而且小孩子玩火一般在家长、成年人不在家的时候,一旦起火,由于小孩不懂灭火常识,常常惊慌逃跑,躲进角落等,从而使小火酿成火灾最终成为悲剧。

(五)人为纵火。百姓生活,难免磕磕碰碰有口角之争,如果相互之间不能宽容一点礼让三分,势必结怨,此时一些愚昧、自私、狭隘而又缺乏法律知识的人就会放火泄愤,引起家庭火灾事故的发生,或由于精神病患者病情发作对自己的行为失去控制能力而放火引起火灾。

二、电气引起的火灾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电力事业迅猛发展,电气产品的种类和投入使用量急骤增加,然而,由于人们对电气线路及电器产品的认识不定,安装不当,使用操作不对或由于电气设备、电器产品质量低劣引起的火灾事故明显增多。

(一)电气线路引起的火灾。电气线路往往因为短路、过负荷运行、接触电阻过大、漏电等原因而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绝缘导线、电缆过热而形成火灾。

1、短路。家庭电线短路是指交流电的两根导线互相接触,电流没有经过线路中的用电设备。短路是引起电气火灾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为发生短路时,电路回流中的电流很大,在短路点产生强烈的电火花和电弧,使导线和绝缘层迅速燃烧,并引起周围的物质发生燃烧。

2、过负荷。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至于使导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允许载流量或安全电流,如果导线通过的电流超过了安全电流值就叫导线过负荷。导线过负荷,使导线的温度升高而引起导线的绝缘层发生燃烧,并能引燃导线附近的可燃物。

3、接触电阻过大。导体连接时,在接触面上形成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接头处理良好,则接触电阻小,若接头接触不良或其他原因,则产生接触电阻过大的现象,当电流通过时,在接触电阻过大的地方则会产生极大的热量,使金属变色甚至熔化,并引起电气路线附近的可燃物质着火燃烧。

(二)电气设备引起的火灾。除了电气线路会引起火灾外,还有大量的电气火灾是由用电设备引起,因为电能的使用,主要是把电能转化成热能、光能、机械能等,这样必然要用到一些如灯、电动机、电加热器等的用电设备,这些设备和装置如选择不当,使用不合理,也极有可能发生火灾。

家庭处处都存在火灾隐患,我们时刻都要预防。做好火灾预防工作是每一个家庭幸福安康的前提,家庭成员应时刻做好家庭消防安全的检查工作:(1)经常检查家中的电气线路是否有破损,电线是否裸露、发烫,以及家中电器是否属超负荷使用等,如发现电线老化严重应及时更换。(2)检查厨房内的液化气灶导气软管是否漏气;厨房的燃气具是否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在使用燃气具时,是否开窗通风,切忌漏气时操作加热罐体、倒卧罐体。应经常对液化气灶、导气软管、气瓶作定期保养。(3)检查家中的电视机、取暖器等家用电器的位置摆放是否合适。电视机摆放在防潮、防尘、通风处,不要存放在易燃、易爆液体或气体周围,防止电视机放电打火引燃可燃易燃物品,窗帘不能搭在窗式空调器上。各种电器的插座应远离火源,电源线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防止出现短路。各种家电停止使用时,应及时切断电源,对性能不良、质量不过硬的家电应及时维修、更换。(4)检查家中的香水、摩丝、指甲油和打火机等易燃易爆日常生活用品是否放在阴凉干燥处,不可靠近热源、火源、阳光可照射的地方。(5)检查家中楼梯口、阳台是否堆放杂物,最好不要安装栅栏式封闭阳台和防盗窗,防止发生火灾事故后,切断了自己的逃生之路。

家庭火灾也是有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应对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家庭起火,首先是形成一个起火点。当火在起火点燃烧时,一般来说,燃烧面积不大,火灾温度也只是起火点局部的温度较高。室内其他各点的温度升高不大,在这一阶段,燃烧的发展大多比较缓慢,有可能形成大火,也有可能自行熄灭,燃烧的发展是不稳定的。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机,用少量的水或其他的灭火剂采用正确的灭火方法就能及时有效的把火控制和扑灭。如果火势在这个阶段没有控制住,燃烧向整个房间蔓延,房间内所含的可燃物全部着火,则火灾进入猛烈燃烧阶段,在这个阶段,室内的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火灾温度开始直线上升,并达到最高点,燃烧形成的高温的烟气、毒气将对人员的疏散、物资的抢运、火灾的扑救造成巨大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居民应把逃生自救放在第一位,在火势面前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积极稳妥迅速的选择疏散路线和疏散方法。如果已无法疏散,应沉着冷静的选择躲避场所,并关好门窗,做好淋水、防护隔热措施,并及时同外面的人取得联系,争取外部救援。在这个阶段,千万要记住的是,居民切勿为了贪恋财物而贻误逃生的机会,因为火灾在这个阶段是非常猛烈的,火势的蔓延速度,火场温度的上升速度,燃烧区烟气、毒气浓度上升速度都非常之快,所以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尽快逃生。

居民住宅火灾的预防与对策 篇3

关键词:居民住宅 火灾原因 预防对策

我国居民住宅近年来火灾频发,在所发生的火灾总数中,无论火灾起数、伤亡人数和火灾损失都占了较大的比例,而且时有发生重特大火灾,因此居民住宅防火安全是一项重要工作。而居民住宅存在的特点:分布散、数量大,又处于日常消防监督管理之外,所以需要通过整体提高全社会公民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素质才能对预防居民住宅火灾达到最佳效果。现对居民住宅火灾多发的一些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简单分析。

1、居民住宅火灾多发的主要原因

日常生活中使用明火操作不慎。每天生火做饭,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必不可少。在城镇居民中还在使用大锅大灶做饭的也为数不少,而在灶口附近或房屋周围就近堆放柴草则往往是火灾发生的祸患之一。火灾的发生,通常都是对用火的疏忽所造成。目前,大多数乡镇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中的多为老年人和儿童,一旦火灾发生,严重的则会引起人员死伤。还有使用煤炉的居民,也将大量可燃物囤积周围,如长时间使用,又无人照看,极易引发火灾。在所发生的火灾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其次,在城市居民中使用管道煤气、液化石油气的,已较为普及。液化气、煤气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一,它们都是易燃易爆气体,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可怕的灾难。厨房环境复杂,灶具因油污过多长期使用极易出现故障,从而造成导气的橡胶管老化。有些居民由于未对橡胶管与灶具或燃气管道连接处进行绑扎,造成密封不严或橡胶管脱落引起气体泄露,可燃气体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就会迅速燃烧甚至爆炸。此外,在冬春火灾易发季节,在家用炭火取暖、使用蜡烛、吸烟等,若距离可燃物过近或不注意安全,都有可能引发火灾。

电气原因引发的火灾。这些年来,居民住宅发生火灾由电气原因引发的也在不断增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与提高,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都进入了普通家庭,从而导致日常用电量大幅度增加,而有些居民在增加用电量的同时,并未对自己的电表进行增容和线路改造,使用中线路超负荷运转,甚至还出现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的现象,还有些年久失修的线路仍在坚持工作,超负荷运转不仅加速绝缘老化,对绝缘层造成破坏,还极易导致短路而引起火灾的发生。第二,室内电气线路敷设随心所欲,随意布线,不按设计规范走。现在很多居民在对住宅进行装修时,过多追求时尚美和古典美,电线基本采用暗敷设,部分家庭在吊顶内有多个照明灯具及大量线路的情况下,还用可燃材料做为吊顶。相当一部分的线路敷设不规范,有的是直接敷设在可然物内,没有进行穿管保护;有的接头部位处理不好,连接处松动;还有的电线是伪劣产品。因此,一些刚刚装璜不久的住宅较易发生火灾。此外有些居民家中使用白炽灯、取暖器等离可燃物过近,长时间使用烤着可燃物,由此引发的火灾也时有发生。

因玩火及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火灾。小孩用打火机玩火及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火灾,在居民火灾中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喜庆节日里在住宅密集区燃放烟花爆竹极易引起火灾。

化学危险品的不正确使用或存放。有些居民在家里存放汽油、柴油等化学危险物品,犹如给自己身边安放了一颗炸弹。还有的居民随意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除了以上所述所说的火灾原因外,还有由于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引起的放火也时有发生。

以上是居民住宅火灾多发的直接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偏低和消防安全整体素质不高造成的。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我们城镇和农村的消防基础设施薄弱、消防宣传教育以及消防检查执法力度不够等方面有关。

2、居民住宅火灾预防的对策

加强对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各级政府在居民住宅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中,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其辖区的公共部分建立防火灭火设施。在城市中居民住宅区的消防水源、消防通道和水系统都要落实到位;一些城市老城区的电气线路老化,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用电量过大要求的,政府应当及时地为居民更换老式电气线路;对于一些耐火等级比较低的农村居民住宅,要坚决地推行农房改造措施;对于干旱缺水的地方,要做到防范于未然,修建合适的消防水池,以备不时之需;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为居民家庭配备小型家用灭火器等。资金问题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是最大的困难。可以采取居民自筹一部分,集体拿出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的三方筹资方案。

加强消防教育和消防的宣传。大力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预防居民住宅火灾。目前我国国民消防安全素质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用火不慎、违章操作,值班制度形同虚设,消防设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等,都是近年来居民住宅火灾频发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社会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整体消防安全素质,就成为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一方面,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劳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有关部门都应认真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积极开展消防安全的宣传、培训工作。消防执法机构作为政府消防工作的职能部门,要督促落实《消防法》赋予居民委员和村民委员会消防宣传教育的责任,把消防宣传的责任落实到所辖区域居民的生活中。对消防宣传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教育内容与现实同步动态变化,努力实现宣传效能的几何级数或裂变式增长。

按照《消防法》规定要求,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部门宣传消防安全义不容辞。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该积极与这些部门协调,并与消防执法机构密切配合,构筑消防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大众传媒速度快、受众多等优势,定期播发消防公益广告或防火灭火基本常识,披露群众关注的消防热点问题和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重特大火灾案例,曝光违法违章行为,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扩大媒体的社会效益。

在居民住宅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弱病残等弱势人群,他们日常接触用火用电机会较多,因社会阅历和科学知识上的欠缺,容易因故诱发火灾,如处置不当,小火亦能成灾。弱势人群临灾时行动犹疑迟缓,处于典型的逃生不利状态,极易成为火灾中的受害者。在消防宣传方面对这些弱势人群应当实行倾斜政策。考虑到影响和效果,针对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教育应当重点从妇女和中小学生入手。妇女是家庭的主角,妇女消防安全素质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其消防安全意识技能,及其在消防安全宣传中的作用有着极大的可塑性和功放效果,居委会和村委会可以联合妇联将妇女消防素质教育纳人“文明家庭”、“优秀素质母亲”等活动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居民住宅较大以上亡人火灾分析探讨 篇4

1 居民住宅火灾形势

从2003—2012年较大以上亡人火灾数据分析,居民住宅火灾起数略有上升,亡人数量有所增长。十年来我国居民住宅较大亡 人火灾发 生135起,死亡588余人。平均每年发生14起,死亡58人。特别是2011年亡人数量出现最高点,主要原因是上海“11·15”胶州路公寓火灾一次死亡人数高达58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高层住宅火灾不仅火灾起数和伤亡人员数量多,而且一次火灾中人员伤亡率也高。高层住宅一旦发生火灾,人员被困的可能性比其他类型火灾要大,造成伤亡的几率也大。亡人火灾发生月份集中11月、12月、1月,正值一年的冬季,这与总体火灾发生月份趋势是一致的。冬季火灾容易多发,居民住宅亡人火灾也呈现高发态势,冬季发生亡人火灾起 数最多,月平均发 生火灾45起,死亡75人,约占到全年的1/3和1/8。较大以上亡人火灾主要集中在22时至凌晨6时这个时段,正是休息期间。火灾最高峰分布在凌晨1时至5时,大多数人 处于熟睡 状态。华东地区为居民住宅的火灾多发区,在所有的场所中,居住建筑火灾位于首位,火灾起数多,亡人数量也大。除影响大、伤亡大的上海“11·15”胶州路火灾外,造成多人伤亡的还有浙江“朵朵鲜”商住楼火灾,这些火灾都发生在华东地区。由电气引发的居民住宅火灾占到火灾总数的40.74%。

2 居民住宅致灾因素

结合十年来居民住 宅较大以 上亡人火 灾的有关 数据,通过分析每起火灾事故,可以看出事故的致灾因素很多,但发生较大以上亡人火灾的居民住宅呈现以下特点,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

2.1 建筑特点

我国居住建筑普遍存在设防标准低的问题。现行的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规范中,只对100m以上的高层住宅和100m以下的高级高层住宅设置自动消防设施提出了要求,对100m以下的普通高层住宅除了要求在楼梯间、前室设置室内消火栓外,走道、房间都不需要再设置其他自动消防设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100m以下的高层住宅大部分都按普通高层住宅设计,且这类规模的住宅在高层住宅中占到了80%。即使有的 发达城市 设置了消防设施,但由于缺乏国家的强制要求,大部分处于年久失修或停用状态。就上海“11·15”大火而言,当时发生火灾后居民没有及时发现,也没有及时得到通知。据调查,在所有的伤亡人员中大部分是受到有毒烟气的侵害所致的。由于火是从外立面引发的,发展速度较快,火灾发生后十几分钟,已完全处于失控状态。据调查,死者中大多数是被火灾中的烟和多种有毒气体窒息或毒害致死的。当时正值中午时分,一部分人正在午休。由于此类火灾来势迅猛,扩散迅速,火灾发生后,消防控制室无人值班,而走道内的消防警报装置处于手动状态,值班人员不在值班室,警报没有发挥作用。楼宇对讲系统损坏,也没有及时通知到住户。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对每幢居民住宅都陆续安装了独立式火灾探测器和报警器,居住火灾已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2.2 救援特点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居民住宅由于车位紧张,私家车数量与日俱增,占用消防车通道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物业部门根本没有救援场地的概念,将救援场地人为划成停车位,致使消防车到场后不能有效地开展扑救。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居民住宅火灾都暴露出类似的问题。如上海胶州路公寓起火建筑地处老城区,道路狭窄,火灾发生时城市交通拥堵,接警后7分25秒,首批消防力量到场时已经形成了高层建筑立体火灾,整幢建筑火势已蔓延失控。此次火灾中,调集了包括大型的举高消防车、水罐车、专勤车等122辆各种车辆,到达现场后小区的消防车通道、消防救援场地上停放着大量的私家车,不仅消防登高作业面有限,而且救援车辆很难快速接近火场,影响了救援的速度。

2.3 亡人特点

住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居住场所,居住人员有成人、小孩,有男性、女性,难免还有老、弱、病、残者,个体差异性较大。数据表明,青壮年在火灾伤亡人员中所占比率最小,幼儿和老人往往是火灾中受害的主要人群。上海“11·15”火灾发生时,正是上班和上学的时间,待在家中的老弱病残等人员居多,这些人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疏散逃生能力差,造成58人死亡的悲剧。从伤亡人员情况统计中可看出,火灾中死亡的58人,男性22人,女性36人。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16个月。有的火灾起火点在建筑的十层,但二层也有人没有及时逃生死亡,在伤亡的人员中,50岁以上的人居 多,暴露出公 民特别是 老年人的消防安全和应急逃生意识还很缺乏,加强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任务十分紧迫。

3 减少火灾情况下居民住宅人员伤亡的对策

3.1 加强标准规定的制修订

一是及时修订公安部1986年制定的《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定》,修订居住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业主委员会、物管企业、居民等消防安全职责。居住建筑在交付使用时,建设单位与业主应签订消防安全公约,明确各自的责任,建设单位应提供建筑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等基本信息,注明火灾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途径和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居民不得擅自拆改和占用公共走廊、入户门、公用楼梯间,不得私自进行外墙面和屋面施 工,不得损坏 和遮挡公 共消防设 施。针对当前高层居住建筑暴露的突出问题,应加强对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实施规定的完善。二是修订完善新建小区停车库建设标准,建议相关部门在已建成小区的附近公共区域增划停车位,并加强对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面的管理,消防扑救面的地面部分应用不同颜色做出明显标示,救援窗和救援口要提前预留,并与墙体主要部分予以明显区分,消防车道上要有显眼的禁止私家车辆停放的标志和警示标志,从源头上解决消防车通道、消防登高场地被居民私家车挤占的问题。

3.2 提高建筑设防标准

一是应在高层居住建筑的居民家庭内设置简易火灾报警装置和简易喷淋装置,在公共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应急广播装置和手动报警按钮,保证火灾发生时居民能及时发现,及时听到警报的声音,初期火灾能及时得到扑救。在美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就是因为居民家庭安装简易报警和喷淋装置,居民建筑的亡人火灾发生率明 显降低。而我 国还没有 这方面的 规定。二是完善居住建筑的公共消防设施,积极为高层居住楼的居民家庭配置逃生面具、缓降器等简易逃生器材。目前简易逃生器材已取得国家装备检测中心的检验合格报告,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可以在市场上推广使用。在发达国家经常出差的人将简易逃生器材作为必需品随身携带。同时,重点解决“两房、两室”(水泵房、发电机房、配电室、消防控制室)设在建筑的地下室时,火灾时出现被消防供水淹没的情况。

3.3 加大执行力度

高层住宅管理要本着哪里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全方位、多频次开展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消防安全治理。近几年来,我国多次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单位、消防设施消防安全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上述场所的火灾发生次数、人员伤亡数量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居民住宅的消防安全管理可借鉴以前专项治理的做法,对问题突出的通往屋顶、相邻单元的疏散门被锁闭、封堵、消防车 道被占用 等问题进 行专项治理。通过专项治理,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会得到明显提升,自觉遵守各项消防安全职责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4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

纵观每一起亡人火灾的发生,都暴露出人员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和消防安全常识的欠缺。新加坡就是把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作为减少亡人火灾的主要途径,经过近三十年的坚持,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并转化为社会的自觉行动,实现了2008-2010年火灾事故零亡人的目标。从当前亡人火灾发生情况分析,老年人死亡人数居多,且由小孩放火引发的亡人火灾事故也呈多发趋势。因此,儿童、老人是需要加强消防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对老人的教育可以依托街道、乡镇、居(村)委等组织,利用社区宣传栏、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不定期地开展消防宣传“进社区”、对儿童主要是防火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学校开设课堂、家长普及知识、观看视频资料等方法,教育小孩不要玩火以及告知其由此引起的危害。对全民的消防宣传教育,可在不同场所、不同部位、不同季节进行重点宣传。同时,宣传内容要具体、实用。要广泛宣传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常识,重点教育和告知群众,在火灾发生时,第一时间进行逃生,并结合个人所处位置及火势蔓延情况,选择正确的安全疏散逃生途径和方法,掌握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及使用方法,并经常性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自救能力。不能仅限于发生火灾时弯腰、用毛巾捂住口鼻等知识的普及。

3.5 加强火灾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

针对当前高层建筑的防控难题,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产生的新的消防安全问题,要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防控火灾的突破性进展。

一是对建筑外墙火灾防控系统的研究。上海的火灾完全不同于室内建筑的火灾,由于外墙保温材料引发的大面积立体燃烧,其燃烧发生、发展、蔓延具有新的火灾发生规律,对以往建筑火灾发展蔓延研究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外墙保温材料节能改造是政策所在,大势所趋。虽然“11·15”大火后国家也制定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但由于建筑外保温引发的火灾还不能完全避免,建筑火灾由室外向室内蔓延的可能性还很大,研究室外火灾的蔓延途径,并提出可靠的防范措施是当务之急。

二是对建筑防火材料的研究。(1)居民家庭不燃化家具和织物,包括床、沙发、窗帘、床上用品等,应使用不燃、难燃材料或采取相应的防火阻燃措施。(2)外墙保温材料,应兼顾防火性能和节能性,在比较成熟的工艺、产品基础上进行改良。(3)室内装修材料,应在满足功能、美观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防火性能。

三是对消防救援设施和消防装备的研究。在救援设施和装备方面的配备,不能过多地贪大求洋,要紧密结合当前城市道路和灾害事故特点,建设小型消防站、配备能顺利及时到达灾害事故现场的小型消防车。“11·15”胶州路高层建筑火灾中,消防队员背负空气呼吸器去救人,爬楼、寻找被困群众、破拆、救人、运送被困人员到安全区域,所有的过程都必须负重作业,而一个气瓶的使用时间最多能持续半个小时,安全起见在救援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更换气瓶,从而制约了消防队员的救援速度。应使用轻型的空气呼吸器气瓶,适当加长供气时间,减少救援队员的负担,提高救援效率。

摘要:预防和减少较大以上亡人火灾的发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消防工作的重心。火灾数据表明,我国较大以上亡人火灾主要集中在居民住宅。以2003-2012年间发生的较大以上亡人火灾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居民住宅的火灾形势及每起火灾事故暴露出共性的消防问题,提出减少我国居民住宅人员伤亡的有效对策。

居民火灾 篇5

中国消防在线 |时间: 2013-03-2

2近年来,我国居民住宅火灾频发,火灾防控形势相当严峻,无论从火灾起数还是从伤亡人数和火灾损失来看,在火灾总数中都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火灾从表面上来看无非是用火不慎、电气、玩火、吸烟等原因引起的,却体现出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常识的缺乏。虽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有关单位消防管理的职责,但是对居民住宅的管理存在着漏洞。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浅析目前居民住宅火灾成因及对策:

一、居民住宅火灾原因分析

从全国火灾管理系统统计可以看出家庭火灾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火不慎是引起居民住宅火灾的主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天天都要与火打交道。诸如烧饭、做菜、照明、取暖、吸烟、驱蚊、奠祭等,这就是人们统称的生活用火,在用火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如城乡居民使用柴、煤灶时,用汽油、煤油等易燃液体引火或灶前堆放柴草过多,生火后离开炉灶或将未完全熄灭的炉灰倒在其他可燃物附近,引起火灾;或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灶时,锅壶盛水过满,加热后水溢出熄灭火焰,而气照常放出,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另外,如城乡居民夏季用灭蚊器、蚊香或燃烧杂草谷壳驱蚊,由于蚊香摆放不当或点火生烟时无人照管而招致成灾;或冬季在家中安装火炉、火盆等疏忽大意而造成火灾;或停电时有些农村地区用油灯、蜡烛照明时粗心大意,靠近可燃物蔓延成灾。以上现象都突出反应了居民的消防意识淡薄,未能掌握正确的用火防火知识和灭火技能,缺乏对灾害的自防自救能力,缺乏消防法制观念,这一系列不利因素直接导致了人为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事故常年居高不下。

二是电气故障是引起住宅火灾的另一个主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不断进入居民家庭。目前,绝大多数家庭已拥有电视机、音响、冰箱、空调、洗衣机、电热毯、电取暖器、电热淋浴器、微波炉等,家用电脑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家电的普及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人们对家用电器的安装、使用不当,使用过程中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火灾事故。电器产品的种类和投入使用量的急骤增加,人们对电气线路和电器产品的认识不足,安装不当,使用操作不对或由于电器设备、电器产品本身质量低劣,引起的火灾事故明显增多。城乡居民缺乏用电常识,私拉乱接电线时电线的截面、种类选择不当,电线的布置、使用不合理等常导致电线起火。

三是小孩玩火致灾。许多家庭父母外出,把小孩单独留在家中因其年幼无知,好奇心强,加上小孩没有自我行为控制能力,所以更需要监护人的照看与呵护,但在日常生活中,监护人对这一群体未尽到或未完全尽到监护责任,而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如小孩用打火机烧纸玩火柴、放鞭炮、蜡烛等易燃物导致火灾。四是吸烟是引起居民住宅火灾的再一个主要原因。烟头虽小,但它却能引起许多可燃物燃烧,因为燃烧的烟头表面温度有300—450℃,中心温度可达600—800℃,一支香烟的燃烧时间大约为4—15分钟,这么长的时间为火灾发生提供了隐蔽的潜伏期。

其他如人为纵火、精神病放火或自然灾害如雷击、自燃、静电也都有可能引起居民住宅火灾。

二、居民住宅火灾防控对策

住宅的变化组合、新颖奇特,对居民住宅防火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冲击,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现代管理思路和现代消防科技的发展,不断探索解决和控制住宅火灾的新武器、新思维和新方法,使得现代住宅更加具有居住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笔者谈谈目前比较有效和快捷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消防宣传,普及消防科学知识。从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居民住宅火灾,由于缺乏一定消防科学知识或错误的认识,导致了此类事故的发生。一是宣传形式要多样。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影视和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宣传,同时在人员密集区建立防火防灾展览室,不定期举办咨询讲座等,让人们了解消防。二是宣传内容要丰富。既要宣基本的防灭火常识,又要宣传火灾发生蔓延的规律;同时既要宣传先进经验,又要宣传火灾教训,让人们逐渐重视消防的同时,也能知道如何从源头上和日常生活中预防火灾。三是宣传方法要灵活。把教育培训和平时宣传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让不同届层的人们去了解更多有关住宅消防常识,让人们熟悉消防。

(二)深入安全检查的触角,依法实施科学管理。针对居民住宅发生火灾的特殊情况,公安消防部门、社区和小区物业管理部门都要落实分级管理的原则,依法监督,分类指导,协调管理,确保住宅区火灾隐患及时消除。一是在现行标准规范的指导下,可以根据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消防设施和措施到位,杜绝新的火灾隐患滋生。二是对住宅存在的火灾隐患要依法科学管理,对一般隐患,要晓之以理,说明危害,对重大火灾隐患,要严肃法制,依法办事,做到隐患不除,工作不止;对典型的住宅火灾案例要公开曝光,并严格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依法追究火灾事故责任,做到以儆效尤。三是及时召开现场会,通报火灾情况,宣传火灾危害,以达到处理一件,教育一片的目的。使广大居民做到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燃”。

对一起居民出租屋火灾事故的调查 篇6

1 火灾现场及死亡人员情况

经调查,失火建筑为二层小楼,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380 m2,房主陈某居住在二楼西面房间,其余房间租给外来打工人员。失火的两个房间位于该楼一层,西面一间为死者王某(37岁,男主人)和张某(35岁,女主人)夫妇及其12岁的女儿、10岁的儿子一家居住,东面房间设一公共走道和杂物间,过火面积42.6 m2。现场的四具尸体分别位于两个房间,东面房间两具女尸(张某及其女儿)火烧严重,西面房间两具男尸(王某及其儿子)火烧较轻(见图1所示)。四名死者均为安徽省人,在租住地附近开一小吃部,王某及其妻张某每天早出晚归,家中不开火,每晚在十一点多收摊回住处。

过火的两个房间墙壁和顶部全部用沙木板条装修,地面是地砖,每个房间用塑钢隔了一道,分成两个房间。东面一间是堂屋过道,靠南和中间的位置用塑钢隔的一个长方形的房间有9 m2,靠大门拐弯留一米多宽,给王某放三轮车,里面是房主陈某用作厨房的,放有一个冰箱,一个洗衣机,一个碗柜,一个大桌子,还有100块煤基,一个茶几,茶几下有个大木箱。大屋子里靠煤基旁有两个空桶,高40 cm,以前都是装涂料的。一个蓝白相间的圆铁桶,一个圆的白塑料桶,塑料桶在铁桶上面,另外还有辆三轮车在东南角,三轮车旁有个可控硅充电器,1992年购买,准备开汽车修理厂用,结果一直没用,后来用纸箱盒子装好放在过道东南角。

2 初步调查情况

(1)现场勘验发现,火灾中死亡的男主人背后有伤,且卧室内有大量血迹;

(2)东侧房间呈明显的快速燃烧的特征;

(3)初步调查访问参加现场救火的人员均反映起火前未发现征兆,救火时发现室内火势迅猛;

(4)两具女尸的位置在东侧房间的隔间内且过火严重,死亡位置异常等情况。

由于情况异常,火灾的性质从意外失火迅速上升为放火嫌疑,事故调查及现场勘验也从消防和刑侦人员联合调查暂时转向以刑侦技术人员勘验现场为主。

3 刑侦技术人员排除放火嫌疑,认为火灾原因为生活用火不慎

刑侦技术人员通过大量的外围调查以及对尸体、血迹、火场残留物等现场提取物证的鉴定,用大量的证据排除了放火的可能。主要依据如下:

(1)现场进出口没有外来暴力侵入的迹象。 整个火灾现场相对封闭。堂屋双扇木门及卧室木门上的锁具完好,双扇木门上的插销经恢复呈现从内插好的状态,堂屋北侧木门完好,与堂屋北侧过道相邻的两间屋门锁均完好,该过道北侧窗户系由内向外方向破坏,经了解是楼上住户逃生时造成,卧室南侧窗户的铁栅栏完好。

(2)现场财物没有被劫迹象。 杂物间内的张某尸体边发现被烧的百元面值人民币残片52张;卧室内王某尸体边发现手机一部,卧室床下箱内发现存折等物。

(3)遇难者死因均系生前烧死,尸体表面没有被他人用暴力或者其他器械致伤的痕迹。

经尸体解剖检验,4名死者气管、食道内部都吸入了大量粉尘、烟灰,血液内一氧化碳浓度高;王某尸体背部伤为浅表划伤,经检验为王某在逃生和自救的过程中被玻璃碎片划割所致。经化学反应法、紫外光谱法检验,结果四死者心血中皆呈一氧化碳阳性,其中男主人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为65.7%,女主人血中含量为66.6%,男孩血中含量为62.2%,女孩血中含量为68.4%。

(4)遇难者生前有明显的自救和逃生动作。 女主人张某尸体边发现了被烧的百元面值人民币残片52张及视频连接线、影碟光盘等物,符合火灾发生时携带贵重物品逃生的行为特征。卧室地面被烧的门框下有一块带有血迹的木板,经检验该木板不是卧室木门的门板,是火灾发生时,卧室里的人用来阻止火势向内蔓延时使用。

(5)现场中的汽油来源未能得到证实。 在刑侦人员进行的矿物油的检验发现:经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表明从现场门口隔断处的塑料板、报纸表面残留物中皆检出汽油成分;从女主人尸体旁边燃烧残留物、小女孩尸体旁边燃烧残留物、现场外间西侧墙边燃烧残留物、现场里间柜子上面纸盒及柜子下面隔板中皆未检出常见矿物油成分。而在调查访问中户主陈某坚持东侧房间内未存放过汽油。

4 消防部门调查发现该起火灾不能排除放火嫌疑

由于刑侦人员初步排除了放火嫌疑,认为火灾原因为生活用火不慎引起,因此火调技术人员在火场部分物品被清理的情况下再次进行了详细的勘验,提取了电气线路和火场残留物等物证送公安部消防局天津火灾物证鉴定中心、沈阳火灾物证鉴定中心进行技术鉴定,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访问。认定了起火部位、起火点,分析了起火的可能。

4.1 关于起火部位的认定

经现场勘验,楼下两间房过火,起火部位为东侧房间。主要依据为:

(1)东侧房间燃烧重,西侧房间燃烧轻。东侧房间吊顶、四周墙面装饰木板条、塑钢隔断及物品全部烧毁;西侧房间除南侧墙面吊顶、中间塑钢隔断上部受火烧损外,其余部分仅受火烤和烟熏,床及床上物品轻微受火袭,隔断北侧墙面木板条下半部基本完好。

(2)两房之间的房门只剩框架,朝向东面房间一侧烧得重,朝向西面房间一侧烧得轻。从门框的燃烧痕迹看,也呈由东侧向西侧延烧的特征。

根据火灾蔓延的痕迹,起火部位位于东侧房间。

4.2 关于起火点的认定

经勘验,火灾现场有两处相对独立的起火点,分别位于东侧房间东南角地面和西侧过道中部偏北地面。

4.2.1 东南角地面处为一个起火点

(1)在南侧隔断与南门靠东墙处有一三轮车(前轮向西),后轮胎已全部烧毁,北侧钢圈及挡泥板比南侧烧得重。前轮胎除接触地面处保留的橡胶轮胎外,其余烧毁。北侧脚踏橡胶已全部烧毁脱落,南侧脚踏橡胶虽过火,但保留基本完整。

(2)在三轮车底部发现2块地砖受高温作用发生爆裂,爆裂地砖及砖面残存炭化物有汽油成分。

(3)东侧墙面木板条从隔断向至南面墙燃烧严重,且低位燃烧痕迹明显。

(4)南侧塑钢隔断与三轮车之间有三扇钢质防盗窗和一扇防盗门,经火烧下部变形弯曲。

(5)南侧塑钢隔断东部底座低位燃烧痕迹明显,且南重北轻。

(6)在塑钢隔断北侧紧靠东墙处有两张木质方凳,方凳腿被火烧后不同程度炭化,西边四根木凳腿西侧、南侧炭化严重,原有棱角已没有,呈弧形,下横档已烧断;东侧和北侧被火烤,轮角清晰,西南角腿下部10 cm处烧断,中间有1 cm的空隙。

4.2.2 西侧过道处为另一个起火点

(1)东侧房间西墙面原全部采用360 cm×7 cm ×0.5 cm条形木板装修。火灾后,该墙面木板条基本烧毁。从房门至其北侧130 cm处的墙面上留有烧残的木板条,高度从80 cm降至30 cm,形成斜面。该墙北端留有宽50 cm、高63 cm烧残的木板条,其余已烧毁,低位燃烧痕迹明显。此燃烧痕迹证明起火点位于过道中部偏北地面。

(2)与此墙面对应的是离墙面110 cm处有一塑钢隔断,该隔断除底座外,已全部烧毁。底座中部偏北低位燃烧痕迹明显,并与西侧墙面低位燃烧痕迹对应。

(3)东侧房间及过道均由红色地砖铺垫,过道由北向南第5块地砖受高温作用发生爆裂。爆裂地砖及砖面残存炭化物有汽油成分。

4.3 关于火灾原因的分析认定

(1)排除电气引发火灾的可能。

经勘查起火房间内电气线路无熔珠、熔痕等电气故障痕迹,房间内提取的所有线路送公安部消防局沈阳火灾物证鉴定中心鉴定,结论为:送检样品未发现可供技术鉴定的金属熔化痕迹。此外,现场勘验表明起火房间内的电冰箱和可控硅充电机起火前均未使用。

(2)排除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的可能。

经调查访问和现场勘验证实,该房间内无灶具、液化气瓶等生活用火的设施。

(3)排除遗留未熄灭的烟头引起火灾的可能。

西侧过道起火点处无固体可燃物品,墙上的木质装饰板及房间的塑料扣板等均不能被烟头引燃。

(4)不能排除放火嫌疑。

主要依据如下:

现场勘查发现在房内西侧过道处和东南角三轮车后侧存在两处相对独立的起火点。且两起火点处呈明显的低位燃烧特征。

现场木质炭化物呈明显的快速燃烧的特征。木质炭化物的裂纹较宽,符合明火短时间快速燃烧的特征。

在认定的两处起火点处提取的地砖和油污等物证送公安部消防局天津火灾物证鉴定中心鉴定,均检出汽油成分。经调查访问房东陈某及住户何某,均反映房内没有存放汽油。

北门无门锁和插销,门北面的外墙有三扇平推窗,无防盗栅栏。此火场非封闭现场。

5 火灾原因的认定

5.1 案情分析,存在两个焦点问题

由于刑侦和消防技术人员做出的结论截然相反,因此有关领导指示要求双方本着对事实高度负责的精神再进行一次技术沟通。2月13日,刑侦、消防部门的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召开了一次案情分析会,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最终的焦点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现场是否相对封闭;二是现场的汽油是不是室内原来就存放的。

(1)关于起火现场是否封闭的问题。

调查发现,该现场有两处进出口,一处为东侧房间的北门外楼梯间的窗户,另一处为东侧房间南面的双扇木门。勘验发现,楼梯间的窗户为双扇侧拉窗,在起火前窗框上的搭扣是否扣上不能确定。同时,对南面的双扇木门上的插销和锁具留下的痕迹进行综合分析也不能判断其在火灾前是否锁闭。在2月13日的案情分析会后,刑侦和消防部门再次对现场进行了勘验,不能确定现场是封闭的。

(2)关于现场的汽油的来源问题。

现场勘查中发现的容器的使用情况得到证实,均是户主装涂料的,未存放过汽油。调查访问中户主称未存放过汽油。现场也没有摩托车等本身使用汽油的车辆。因此,从已经掌握的证据来看,提取的物证中检出的汽油不能确定是现场原本就存有的。

5.2 调查结论

从勘验现场、调查访问、物证鉴定等情况综合分析,消防部门认定该起火灾为放火嫌疑。

6 调查体会

居民火灾 篇7

1吕梁市居民住宅楼内餐饮业的基本情况

吕梁市共排查从事餐饮等经营活动经营户236户。从分布县市区来看, 主要集中在主城区、经济发展良好的县 (市、区) ;从经营场所来看, 主要集中在居民住宅小区、高层住宅建筑物、城中村居民住宅;从经营规模来看, 最多容纳60余人, 最少仅容纳15人;从设置标牌来看, 基本95%的场所没有设置明显的标识。

2居民住宅楼内餐饮业存在的火灾隐患

根据排查整治辖区居民住宅楼内餐饮业场所火灾隐患的情况, 此类场所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各样的火灾隐患, 从而极易造成监管盲区。

2.1场所具有隐蔽性, 易成为监管盲区

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而隐蔽性恰恰成为人们选择此类场所的重要原因。在公共场所交流或谈事情, 很容易被窃听、泄露、拍照, 而且场所的宴请人员不乏有政府官员和公众人物的参与, 将他们之间的宴请安排在这种场合显然不太合适。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隐蔽性却成为他们选择的最佳空间。比如, 有的餐饮场所要求服务人员在客人谈话时马上离开, 尽量缩短留在现场的时间, 并不得听客人谈话, 不记客人名字, 不向客人提任何问题;有的场所还规定一顿饭只能接待两桌, 即使在会所里只有几个客人, 也不会再接待其他客人。这类餐饮场所主要隐蔽在居民小区或城中村内住宅楼, 既没有进行工商注册, 也没有张贴明显标识和挂牌立面, 如果仅从外面查看, 不深入细致摸排, 是很难发现的。由于此类场所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从而造成消防安全监管时难以发现, 形成监管盲区。

2.2消防设施不齐备, 火灾隐患已突显

居民住宅楼餐饮场所往往租用高层建筑的住户或城中村的村民自建房, 租用前, 很多高层建筑或村民自建房的性质是单一作为住宅使用。改为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后, 使用性质、范围发生了改变, 随之对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特别是对封闭楼梯间、疏散走道、电梯前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达不到规定标准, 原有的消防设计不能满足餐饮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需求, 带来了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先天性火灾隐患。

2.3缺统一规范管理, 多种隐患齐萌生

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经营行为涉及到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燃气安全等安全问题。在实际中, 各地没有明确和强化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部门的职责, 没有制定规范、有效的管理规定, 没有形成联合执法机制。住建、食药、工商、质监、消防、环保等有关监管部门没有制定行业部门监管规定, 没有充分发挥职责作用, 仅靠消防一个部门监管, 难以形成震慑作用。

2.4消防制度不健全, 从业人员意识差

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大多因为经营面积不大, 餐桌数量不多, 往往忽视了消防安全管理, 主要体现在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 消防责任不明确、消防知识不培训、灭火疏散演练不开展、防火巡查不落实等等, 从而增加了此类场所的火灾隐患性。同时, 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经营者大多为夫妻、朋友或亲戚, 既不重视消防安全管理、不懂消防安全知识, 也不会使用简易灭火器材、不懂疏散逃生, 一旦发生火灾, 对初期火灾扑灭不能及时有效把控, 极易造成火灾蔓延扩大。

2.5使用范围易改变, 二次装修成隐患

居民住宅楼在消防审核验收时往往以居住建筑进行申报, 验收合格后出售给业主。部分业主购买房子是为了保值或投资, 购买房子后也不居住, 主要是出租经营。餐饮经营者租赁后, 对房子重新装修后进行经营。有的居民住宅楼内的业主, 一边用于居住, 一边腾出一两间空房子接待客人。这类场所使用性质和范围难以确定, 不利于消防安全监管。特别是租赁经营后, 对房子二次装修时使用的顶棚、吊顶、地毯、窗帘没有进行防火处理和性能检测, 发生火灾后极易蔓延。同时, 二次装修对原有结构的改变, 也是火灾易发生的主要因素。

3加强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抓好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导的统筹作用、行业部门的联动协作作用, 建立场所管理的责任作用, 打造全民参与的宣传作用, 切实真正建立起群防群治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格局。

3.1加大摸底排查力度, 确保消防监管无盲区

各地结合辖区实际情况, 组织公安、消防、食药、工商等相关部门, 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要求, 对辖区居民住宅楼内从事餐饮经营行为的场所进行一次全面、详细摸排, 切实掌握辖区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基本情况, 分门别类建立台账资料。同时, 对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消防基本情况、消防设施、建筑规模、耐火等级等方面进行登记造册, 尤其对周边环境、道路水源进行详细了解, 掌握第一手基本资料, 做好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之上, 对高层住宅建筑内餐饮场所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 对整栋建筑未办理消防审验手续、消防设施匮乏、用火用电多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彻底整治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火灾隐患。同时, 要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作用和基层派出所直接贴近群众、点多面广的优势, 加大对辖区新增居民住宅内餐饮场所的排查力度, 确保营业一家, 排查一家, 监管一家。

3.2加大消防监管力度, 全力消除火灾隐患

各地政府要联合公安、工商、文化、卫生、消防等行业部门开展联合专项检查,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 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 要铁腕打击, 严格依法查处, 该关停的关停, 该查封的查封, 该重罚的重罚, 该拘留的拘留, 决不姑息, 决不手软。同时, 要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要求, 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强化服务意识, 指导餐饮业主制定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整改方案和措施。整治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时, 重点对整体建筑是否通过消防行政许可、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完好、用电、用火、用气、用油安全措施和值班巡查等安全制度是否落实、脱排油烟机及管道是否及时清洗、是否存在场所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等现象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全面细致查处, 及时进行整改, 坚决消除火灾隐患。要将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纳入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内容, 指导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实行网格化排查整治, 发动综治办、安监办、居 (村) 委会、治安巡防队、协管队伍等基层力量, 对网格范围内的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3.3健全消防安全制度, 落实消防主体责任

督促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防火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 落实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对于改建的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 要按改建后的消防设计重新设置消防设施, 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指定专人或专业的维保公司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确保其完好有效。督促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 强化厨房消防器材配备、严格油烟管道和燃气管路管理等, 切实提高自防自控能力。督促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定期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和灭火疏散演练, 定期开展防火巡查, 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3.4加强消防知识宣传, 不断提高消防安全能力

各地要结合2014年公安部部署的119消防日“找火灾隐患、保家庭平安”的宣传主题, 借助小区的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深入实地宣传等方式, 宣讲消防法律法规及火灾预防、逃生自救等知识, 督促居民小区的餐饮经营业主动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 加强灭火疏散演练, 切实做好相关措施。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公共媒体, 广泛宣传消防法规和消防常识, 及时发布火灾预警信息, 提醒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加强自身安全防范, 警示群众提高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居民查找身边的火灾隐患, 拨打96119举报投诉电话, 举报投诉消防违法不良行为。

摘要:在详细了解吕梁市居民住宅楼内餐饮业情况的基础上, 客观剖析了消防安全现状, 并就餐饮场所如何规范经营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净化生活环境提出了新的对策, 以期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住宅楼,餐饮场所,火灾隐患

参考文献

[1]GA 654—2006,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S].

[2]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GB 50354—2005,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S].

上一篇:产业转变下一篇:1121高效课堂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