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特许经营的利弊

2024-05-12

三类特许经营的利弊(精选八篇)

三类特许经营的利弊 篇1

首先, 企业负债经营是固定资产更新的需要。固定资产建设的特点是周期较长, 要求更新不能等到报废时才开始建设。然而, 要提前建设, 就有一个折旧费未提完而必然出现的财力缺口问题, 这就需要用借债来弥补。其次, 扩大投资规模不应仅依靠自身的积累。自身积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仅依靠它会延时误事。为了抓住市场机遇, 往往是在积累不够、甚至是很少的时候进行负债经营, 同时对原有的资本经营也有改善和带动作用。再次, 流动资金也不应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因为流动资金的运行频率极不均匀, 企业自备资金多了, 在支出低谷时会造成大量资金闲置浪费;而自备资金少了, 又会在支出高峰时入不敷出影响经营。所以, 企业只需自备合理限度的流动资金, 其余部分可由借贷来解决。

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已经指出:只要企业总资本报酬率大于债务资本利率, 负债就能提高企业价值。所以, 企业负债经营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在我国, 许多企业就采用该策略, 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其中一个成功的例子是一汽集团。一汽集团是我国“一五”期间重点投资的项目, 长期以来,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由于资金不足, 设备老化, 技术落后, 企业很难有长足的发展。近年来, 通过“拨改贷”、资本运营, 一汽集团获得大量的筹资和贷款, 使之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从而使这个老企业重新恢复了青春活力, 恢复了国内汽车龙头企业的地位。可见, 在合适的条件下, 企业负债经营是十分必要的。

二、负债经营利弊分析

经济学家指出, 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可为企业带来效益, 同时又能引起各种风险。对于企业来说, 采用负债经营必须事先衡量由其带来的各种收益和风险损失。因此, 研究负债经营对企业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负债经营的积极作用

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尤其是投资活动来说, 负债经营的优势是明显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可以给企业带来“杠杆效应”, 提高企业资本金收益率

由于对债权人的利息支付是一项与企业盈利水平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 当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时, 企业收益将会以更大程度增加, 即财务杠杆效应。在投资利润率大于债务利息率的情况下, 在安全范围内负债比例越大, 企业的资本金收益率越大。即说明负债经营能够为企业带来明显的财务杠杆效应。负债比率越高, 财务杠杆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带来的收益就越大。

2. 有利于增强企业所有者控制企业的权利

企业在筹集资金时, 如果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权益资本, 势必带来股权的分散, 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债务人具有规定期限内资金的使用权, 以及到期的偿还义务, 而借入资金所有权归属债权人, 债权人不具有决策权和经营管理权。因此, 利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使企业既增加资金总额, 又不分散企业的控股权, 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

3. 可以从通货膨胀中得到利益

负债通常要到期才还本付息, 通货膨胀时期, 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 而企业负债的偿还仍然以账面价值为标准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在通货膨胀环境中, 利用举债扩大再生产比自我积累资本更有利。因为通货膨胀可以导致货币贬值, 借款与还款时的利率差, 使债务人偿还资金的实际价值比没发生通货膨胀时的价值要小。实际上债务人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嫁到债权人身上, 减少了由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因此, 企业资金中债务资金比例越大, 对企业越有利;长期负债比例越大, 对企业越有利。

4. 可以使企业获得节税收益

企业负债应按期支付利息, 根据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负债利息应在税前支付。在同样经营利润的条件下, 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相比, 由于债务利息具有税前扣抵作用, 从而使上缴的所得税减少, 企业因此可获得潜在的利益。

(二) 负债经营的消极影响

尽管负债经营具有以上的优势, 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无限制地负债, 换句话说, 负债经营也存在着风险。负债经营对于企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财务杠杆效应”负作用

虽然“财务杠杆效应”可以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 但他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 他完全可能带来权益资本收益大幅下滑。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低潮, 或者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 由于固定额度的利息负担, 在企业资本收益率下降时, 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2. 再筹资风险

负债经营使得企业的负债比率增大, 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会随之降低,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今后负债筹资的能力, 提高了筹资成本, 加大了再筹资的难度。企业债务到期, 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 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 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 金融机构或其它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 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 它是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 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财务风险的实质是企业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风险。?它的负面作用体现在:一是给企业带来偿债压力, 如果企业负债过大, 在资金使用不当时, 就很容易导致企业财务失败;二是一旦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低于负债成本率, 负债的存在就会导致企业用股权资金赚取的收益去支付负债利息, 更有甚者, 当企业的总资产赚取的收益还不足以偿还利息时, 企业就会出现亏损, 从而导致股权资金为负, 使企业负债筹资完全得不偿失。

4. 无力偿付债务风险

对于负债经营, 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法律责任。如果企业利用负债筹集到的资金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 或企业整体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 或企业短期资金运作不当时, 这些因素不仅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造成企业利润额大幅下降, 而且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

三、负债经营的策略

负债经营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经营风格, 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能否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优势, 规避负债所带来的风险, 是负债经营的核心问题。

(一) 运用有效的财务杠杆, 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安全

为了取得负债的适宜程度, 利用财务杠杆进行定量测量, 从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安全性。

财务杠杆的计算公式:EBIT/ (EBIT-I) 可以看出, 财务杠杆越高, 说明企业利息支出过高, 债务负担过重, 财务风险大, 一旦企业不能保持较高的资金收益率, 就会导致入不敷出。反之, 财务杠杆过低, 虽然安全性大, 但此时企业没有充分发挥财务杠杆对企业经营的调节作用, 没有充分利用可以借入企业有能力负担的债务资金。如果企业销售收入水平和利润水平较高, 则可适当增加负债。

(二) 在能够节税的有利条件保证下, 企业可以大额举债

负债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抵扣应税所得额, 从而相对减少应纳所得税, 在息税前利润大于负债成本的前提下, 负债额度越大, 节税作用越明显。这样一来, 企业可以根据公司的资金需要, 大额举债, 不但有效地达到了节税目的, 而且对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四、负债经营的风险防范

负债经营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 也会带给其风险, 但是企业不能光看到收益, 对其风险也应有充分的认识, 而且必须采取防范风险的有力措施, 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 树立风险意识, 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机制

现今企业内外环境变化颇快, 随时都有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因而企业应当重视风险, 时刻把握市场走势, 稳健经营, 随时准备以良好的状态来化解风险。

对于风险承担者:一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从法律与经济上明确其职责, 引导经营者居安思危、认真筹划, 不断改善企业财务运行状况。二要给予风险承担者一定的投资决策权、资金筹措权、资金分配权, 使决策者行使权力的同时, 充分考虑日益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 慎重考虑资金的筹措、使用、分配活动。三要使风险承担者享受风险报酬, 责、权、利分明, 调动其积极性。另外, 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机制, 还要求企业区分风险的责任, 确定企业补偿风险损失的渠道。

(二) 规避财务风险

规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 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规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 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 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 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 降低负债比率, 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 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 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 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 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此外, 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 (损失) 和财务风险之外, 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 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 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

(三) 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 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

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 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 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 即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 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 是复杂和困难的, 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 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 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 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筹资风险。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 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过高, 一般在70%左右, 有的在80%以上, 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我国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 降低资产负债率。

综上所述, 企业要进行负债经营, 不仅要考虑其经济性, 同时也应十分重视其风险性。虽然有些风险对企业来说属于不可控因素, 但具备防范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本身就是企业经营的应有之义。负债经营既是一项财务策略, 又是一种经营战略, 需要企业家具备勇于开拓、敢于承担风险的现代经营意识。企业必须作好科学地、全面地预测和分析, 既运用理论指标, 又结合科学经验, 合理控制负债规模、配置财务结构, 适时适度举债, 积极发挥企业潜力, 努力提高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降低财务风险, 从而使负债经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董茹.论负债经营的作用及财务风险的控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1) .

[2]徐一千.负债融资、偿债能力与筹资风险分析[J].上海会计, 2001, (5) .

三类特许经营的利弊 篇2

作为企业老总,如果有人问您:“贵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您定能把一连串的四字成语倒背如流地告诉他。如果他告诉您:“我没听懂”,您一定认为他智商低。如果他告诉您:“我听起来感到贵公司没有企业文化”,您定会怒火中烧极不耐烦。如果他告诉您:“不用花钱,靠文化也能激励员工”,您定会竖起耳朵听他讲故事。企业文化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魅力无穷,就像中国武术中的气功神力,用好了能够四两拨千斤,用不好可能导致筋脉逆转。如果您是一位企业家,面对您的员工,当您运筹企业文化的时候,不是获得激烈的掌声,就是获得强烈的鄙视,第三种情况就是拿硬币打水漂,何苦呢!自2001年至今,我们曾经对100多家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了跟踪观察,看看这个有点玄乎的管理问题,在企业界到底是个什么状态。经过无数次的争论和辩解,提炼出了企业文化建设(或者功利一点的话“企业文化激励”)的三种典型状态,每一家企业总有这三种情况中的一种、两种甚至三种都有,除非是一家管理卓越的公司:

(1)没有自己的文化

无一例外,所有的企业都宣称自己有文化,无论是网站上、产品手册上、宣传海报上、还是企业内部的墙柱上,四字成语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果唐宋八大家能够再生,看了也会竖起大拇指。例如,“客户至上、以人为本、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比比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给外人看的,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和员工真的遵循这些口号吗,扪心自

问,不见得。虽然每天上下班的时候,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是这些标语太程式化了,因为天天见,所以视而不见。骗得了外人骗不了自己,大家心知肚明,看透不说透才是好朋友吗!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只有对外宣称的文化,没有内部遵循的文化”。

还有一种情况,您一定不觉得奇怪。如果您去过20家企业,然后再回忆起每一家企业的文化口训,难不难?有特色的文化,您一定能够过目不忘,因为与众不同,所以难以忘记。正如万科的文化之一“阳光照亮的体制”,您如果在第二家公司看到过,它一定是抄袭。也有一些词语,您可以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自信地说,这家企业的文化是“诚信、务实、创新、拼搏”等等。事实上这称不上企业文化,而是社会称颂的基本良德。没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往往诞生于一家平庸的企业。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只有四海通用的文化,没有自己个性的文化”。背篓人家的装修以“湘西、乡村、乡土;环保、健康、舒适”为理念,原汁原味的湘西乡土装修,充分展示了湘西大地的民风民俗和别样风情,赢得了顾客的好评。

背篓人家环境优雅,价格实惠。消费人群主要以大众消费、朋友集会、家庭会餐为主,以商务洽谈、中型酒宴为铺,以“关注生活,关注快乐,关注下一代的健康与成长!”为经营理念。

背篓人家的主要原材料均取之湘西大山和背篓人家自己的原料加工坊,产品生态、安全、口味佳!背篓人家以“湘西少数民族菜、民间菜和乡土菜”为依托,根植于底蕴丰厚的民族文化和饮食。其“营养、绿色、土滋味”的饮食理念令顾客怦然心动,推出的背篓人家四宝:稻香锅巴鸭、稻香田园鹅、乡村锅巴、苗乡、美酒!让顾客拍手称赞。背篓人家力争在“关注生活,关注快乐,关注下一代的健康与成长!”的经营理念下;力争在“吃得开心,吃得快乐,吃得健康!”的服务理念下,把背篓人家打造成“乡土菜的始祖”和“平民百姓的家庭厨房”;力争把背篓人家打造成“少数民族餐饮第一品牌”和“民族餐饮的名片”。

这就是企业立足的一个文化,湘西的神韵,湘西的神秘文化。

(2)文化冲突不统一

“不同的员工群体各怀心态,一个台上N个调”。所谓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统一的文化基调,所有的员工都应当奉此为基本信条。理想虽好,可难以做到。当您的企业还在起步阶段时,这一点并不难,因为您作为企业家太有魅力了,不是夸奖您,如果您没有魅力,企业也起不来。当您发现企业的员工结构变得复杂的时候;有和您一起创业的老员工,也有新引进的新员工;有高学历的知识青年,也有低学历的操作工人;有一起闯天下的本地人员,也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才子;有您的贴心创业伙伴,也有重金聘请来的职业经理人。这个时候,可能您所倡导的企业文化,淹没在了大家各自的观点和风格中,而且各门各派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就等您这个主裁判一锤定音,或许您不知道该往哪里敲这一锤。不要总以为您的部下太过固执,而是因为您手中的大喇叭太没有冲击力了,没有唱响主旋律,以至于鲜宾多主。“历史演进留下的心理问题,心灵走不到一起”。有什么样的历史,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正如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一样,塑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古话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道理多少有些类似。您的企业一定有一些老传统,不是优良传统就是陈规陋习,也一定会遇到新风尚,不是与时俱进就是颓废潮流。经过多年的发展,您也许经历了数次的收购、兼并、整合等等,在资本上玩了几手。如果您有主体企业,也有附属的企业;有主动整合的企业,也有被整合过来的企

业;也许您刚刚从国有制转化成民营制。所有这些,都会产生历史遗留问题,不管是不是包袱,您都不能轻易扔掉。大家心灵的冲突,需要您去协调,让他们走到一起来,不是手牵手,而是心连心。

(3)文化高调不落地

标语牌、企业报、布告栏、记录本、VI系统、邮件、便笺、仪式、网站、企业文化手册、员工手册,哪里有文字,哪里就有企业文化口号。但是不要忘了一个基本常识,“因为显而易见所以视而不见”。问您的员工:“您的电脑键盘有多少个按键”,99%的员工都答不上来,虽然他们每天都在键盘上敲敲打打。一次去拜访一位企业老总,他告诉我说:“一周前我刚刚把墙上的文化标语撕下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挂上去大家都当没看见,真没面子”。看来是挂得越高摔得越响!

看看这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矛和盾,几乎在每一次红红火火的企业文化建设运动中,都可以看得到。管理者照本宣科大肆宣传公司的文化理念,员工却认为其言行不

一、说一套做一套、自欺欺人。在任何集体场合,无论任何人,都会一起唱高调,歌颂“我们的企业,弘扬我们的文化”,但是一回到岗位上开展日常工作,本位主义就成了主角,反差咋就那么大呢?所有的制度条文人人都知晓,但却不理不睬,甚至绕道行,真是不怕山高、就怕路遥!“说一套写一套做一套,是非真伪难辨别”。

这三大类六小类问题(作者原创),也许在您的企业都存在,也许只有一部分现象存在,也许都没有,那您就是大师了!不过在成为大师

企业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与对策 篇3

负债经营作为一种经营策略, 它不仅是为了弥补企业的资金不足, 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企业带来许多其他的好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负债经营可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 提高企业股东的收益。企业负债经营, 由于利息固定, 经营利润的增长能够引起每股盈余更大幅度地增长。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 财务杠杆作用将使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 并且负债比率越高, 财务杠杆利益就越大。由于财务杠杆的存在, 在企业的资本收益率高于负债筹资收益率时, 权益资本收益率能在资本收益率增加上获得更大程度的增加。

2.负债可以使企业获得节税收益。企业负债应按期支付利息, 根据税务法规的有关规定, 负债利息应在税前支付。在同样经营利润的条件下, 负债经营与无债经营企业相比, 由于上缴的所得税减少, 企业可获得潜在的利益。

3.在通货膨胀时期, 负债经营具有举债效应。由于债务的实际偿还数额以账面价值为准, 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所以, 通货膨胀会给负债经营的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通货膨胀率越高, 企业因负债经营而得到的货币贬值利益就越大, 这种因负债经营而可能获得的收益, 称举债效应。负债通常要到期才能还本付息, 在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情况下, 原有负债额的实际购买力将下降, 企业按降低后的数额还本付息, 实际上是将货币贬值的后果转嫁给了债权人。

4.可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企业借入资金, 不论盈亏均应按期偿还本息, 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较小。因而其要求的投资报酬率也低。加之上述节税作用, 故债务资本成本通常低于权益资本成本。所以通过负债筹资有利于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5.负债经营有利于股东企业控制权的保持。在企业筹集资金时, 如果发行股票等筹集权益资本, 势必带来股权的分散, 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在负债经营的情况下, 债权人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因此不会影响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

二、负债经营对企业的消极影响

1. 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 否则, 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 降低了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 亏损越多, 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 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 使筹资风险增大, 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 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 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2. 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 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 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 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信誉不好的企业, 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 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 负债比率过高, 可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跌。

就股份制企业而言, 负债经营所产生的财务风险, 不仅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 而且还会影响到股票的市场价格。当负债比率越高, 股票风险越大, 其市场价格也必然随着下降。

4. 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影响资金的周转。

企业负债经营必须按期支付本息, 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如果还款期限比较集中, 短期内要求企业筹集巨额资金还债, 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

三、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

1.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 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 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 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 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

2. 科学合理地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 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 虽然没有筹资风险, 但总资本成本较高, 而且无法获得因债务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 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 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 但可能会因此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从而导致筹资风险加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情况, 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在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上, 保持适当的短期变现能力 (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和长期偿债能力 (如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 , 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抵抗筹资风险的能力。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 主要应该动态地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 确定最佳负债结构。

3. 保持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资产流动性是衡量一个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的尺度。保持高度的资产流动性是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减轻财务压力的重要保证, 企业的资产越容易变现, 则清偿能力越强, 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三类特许经营的利弊 篇4

一、机构与人员

※第一条

企业在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核发、换证、变更及接受监督检查过程中,不得隐瞒有关情况和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经营情况的真实材料。

第二条

企业应建立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定各机构的职责、权限,明确各机构管理职能,主要负责人对企业经营质量负领导责任。

第三条

企业应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首的质量领导小组,设置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员,行使质量管理职能,领导验收、养护、出库复核、售后服务等组织机构和人员及企业内其他各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企业按照《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经营医疗器械。质量负责人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具有裁决权。

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应当设立质量管理机构,质量管理机构应配备2名以上质量管理员(不含质量负责人),零售企业应当配备1名以上质量管理员。

第四条

企业应有充分的人力资源。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应熟悉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规章,熟悉所经营产品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工作程序。不得有相关法律法规禁止从业的情形。

※第五条

企业负责人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国家认可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批发企业质量负责人应当具备医疗器械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质量管理员具备医疗器械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质量负责人同时应当具有3年以上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工作经历,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经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医疗器械零售企业质量管理员应当具备医疗器械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从事植入和介入类医疗器械经营人员中,应当配备医学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经过生产企业或者供应商培训的人员。

※第六条

批发及零售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质量管理员、采购员、入库验收员、养护员、出库复核员及售后服务员应在职在岗,不得在其它单位兼职。

批发企业内部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质量管理员不得相互兼任,入库验收员、出库复核员及售后服务员不得相互兼任。

第七条

企业从事采购、验收、养护、复核及售后等工

作的人员,应具有高中或者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第八条

企业应当配备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售后服务人员负责专业指导、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也可以约定由生产企业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第三方提供售后服务支持。委托第三方企业进行售后服务的应与其签订委托协议,并进行受托方售后服务能力资质审查及建档。售后服务人员(包括受托方的售后服务人员)应当经过生产企业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第三方的技术培训并取得售后服务上岗证。

委托第三方企业进行售后服务的企业仍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售后服务,对客户投诉的质量安全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和反馈,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应当通知供货者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第九条

企业应当对质量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进行与其职责和工作内容相关的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建立培训记录,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应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及技能、质量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及职业道德等。

第十条

从事质量管理、验收、养护(或日常检查)、保管等直接接触产品岗位的人员应在上岗前及每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患有精神病、传染性或其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疾病的患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二、设施与设备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具有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库房和设施设备,经营场所和库房的面积应当满足经营要求。经营场所和库房不得设在居民住宅内、军事管理区(不含可租赁区)以及其他不适合经营及监管的场所,不得兼作生活区域用。

第十二条

经营场所应宽敞、整洁、明亮,配备电话、传真等相关的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宽带上网和保证网络安全的措施。

库房的选址、布局、改造和维护应当符合医疗器械储存的要求,防止医疗器械的混淆、差错或被污损。

※第十三条

经营III类医疗器械的批发企业,经营场所面积不得少于100平方米,且在同一建筑体内。库房面积应与所经营规模与品种相适应并不得少于50平方米,且在同一建筑体内。

第十四条

库房内应干净整洁,地面干燥、平整、无污染源。

应实行分区管理,并有明显标志、状态标识和货位卡。状态标识分为合格品区(绿色)、发货区(绿色)、待验区(黄色)、退货区(黄色)、不合格品区(红色)。

医疗器械贮存作业区、辅助作业区应当与办公区和生活区分开一定距离或者有隔离措施。

第十五条

应配备符合所经营医疗器械特性要求的设施设备或装置及措施,并保持完好。

主要包括:

(一)用于避光、通风、防尘、防潮、防霉、防虫、防污染、防鼠等设施设备,(二)符合安全要求的照明、消防安全等设施设备。

(三)有保持产品与地面之间有一定距离(地垫)的设施。

(四)应有包装物料的存放场所。

(五)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如毒性产品、危险品(如某些口腔科材料等)应专室储存,双人双锁保管,专账登记,并配备相应设施设备。

(六)有防止室外装卸、搬运、接收、发运等作业受异常天气影响的措施;

(七)库房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能够对无关人员进入实行可控管理。

第十六条

库房温度、湿度应当符合所经营医疗器械说明书或者标签标示的要求。对有特殊温湿度贮存要求的医疗器械,应当配备有效调控及监测温湿度的设备或者仪器。经营有需阴凉储存产品的批发企业,应配备不少于20平方米的阴凉库(不超过20℃)。

第十七条

有下列经营行为之一的,企业可以不单独

设立医疗器械库房:

(一)单一门店零售企业的经营场所陈列条件能符合其所经营医疗器械产品性能要求、经营场所能满足其经营规模及品种陈列需要的;

(二)连锁零售经营医疗器械总部库房要求与批发企业一致,门店可不设库房;

(三)全部委托为其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存储的(被委托企业必须符合国家、省、市及县级药品监管部门要求或许可);

(四)专营医疗器械软件(6870)或者医用磁共振(6828)、医用X射线(6830)、医用高能射线(6832)、医用核素设备(6833)等大型医用设备的;

(五)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可以不单独设立医疗器械库房的情形。

※第十八条 医疗器械零售的经营场所应当与其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经营场所面积不应少于50平米,与药品兼营的,经营场所可以与药品共用,但应分专柜或专区销售和存放,不得与药品混放。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配备陈列货架和柜台;

(二)相关证照悬挂在醒目位置;

(三)经营需要冷藏、冷冻的医疗器械,应当配备具有温度监测、显示的冷柜;

(四)经营可拆零医疗器械,应当配备医疗器械拆零销售所需的工具、包装用品,拆零的医疗器械标签和说明书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五)在营业场所公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电话,设置顾客意见簿,及时处理顾客对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的投诉。

第十九条 零售的医疗器械陈列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按分类以及贮存要求分区陈列,并设置醒目标志,类别标签字迹清晰、放置准确;

(二)医疗器械的摆放应当整齐有序,避免阳光直射;

(三)需要冷藏、冷冻的医疗器械放置在冷藏、冷冻设备中,应当对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

(四)医疗器械与非医疗器械应当分开陈列,有明显隔离,并有醒目标示。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定期对陈列、存放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拆零医疗器械和近效期医疗器械。发现有质量疑问的医疗器械应当及时撤柜、停止销售,由质量管理人员确认和处理,并保留相关记录。

※第二十一条

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批发及零售企业,应当具有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要求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保证经营的产品可追溯。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当具有以下功能:

(一)具有实现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信息传输和数据共享的功能;

(二)具有医疗器械经营业务票据生成、打印和管理功能;

(三)具有记录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名称、注册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规格型号、生产批号或者序列号、生产日期或者失效日期)和生产企业信息以及实现质量追溯跟踪的功能;

(四)具有包括采购、收货、验收、贮存、检查、销售、出库、复核等各经营环节的质量控制功能,能对各经营环节进行判断、控制,确保各项质量控制功能的实时和有效;

(五)具有供货者、购货者以及购销医疗器械的合法性、有效性审核控制功能;

(六)具有对库存医疗器械的有效期进行自动跟踪和控制功能,有近效期预警及超过有效期自动锁定等功能,防止过期医疗器械销售。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当对所经营医疗器械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清洁和维护,并建立记录和档案,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温湿度监测设备等计量器具定期进行校准或者检定,并保存校准或者检定记录。

三、职责、管理与制度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收集保存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的产品资质,必要时能及时提供相关产品的技术资料。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依据本规范建立覆盖医疗器械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

批发企业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含质量负责人、质管员、验收员、养护员、复核员及售后服务人员等)的职责;

(二)质量管理的规定;

(三)供货者资格审核的规定(包括供货者及产品合法性审核的相关证明文件等);

(四)采购、收货、验收的规定(包括采购记录、验收记录、随货同行单等);

(五)库房贮存、检查、出入库管理的规定(包括温度记录、入库记录、定期检查记录、出库记录等);

(六)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规定(包括销售人员授权书、购货者档案、销售记录等);

(七)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的规定(包括销毁记录等);

(八)医疗器械退、换货的规定;

(九)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规定(包括停止经

营和通知记录等);

(十)医疗器械召回、追回规定(包括医疗器械召回、追回记录等);

(十一)设施设备维护及验证和校准的规定(包括设施设备相关记录和档案等);

(十二)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的规定(包括员工健康档案等);

(十三)质量管理培训及考核的规定(包括培训记录等);

(十四)医疗器械质量投诉、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的规定(包括质量投诉、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相应的记录及档案等);

(十五)质量管理自查制度。

企业还应当制定购货者资格审核、医疗器械追踪溯源、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在进货验收、仓储管理、质量事故及不合格品处理等重点环节建立质量控制程序文件。重点环节的程序文件应包括:

(一)供货企业及采购品种审批程序;

(二)采购、收货程序;

(三)质量检查验收程序;

(四)在库养护(检查)程序;

(五)出库复核程序;

(六)不合格产品的确认程序;

(七)退换货程序;

(八)质量查询、投诉程序;

(九)售后服务管理操作规程等。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建立与质量管理制度相对应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记录(表式)。

(一)首营企业审批表;

(二)首营品种审批表;

(三)进货查验记录(包括采购记录、验收记录)

(四)仓储保管养护(检查)记录;

(五)仓库温、湿度记录;

(六)产品销售记录;

(七)出库复核记录

(八)售后服务记录;

(九)停止经营和通知记录

(十)召回、追回记录

(十一)退换货记录

(十二)培训记录

(十三)质量投诉、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相应的记录及档案

(十四)不良事件报告表;

(十五)仪器、设备使用、检定记录

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有效期后2年;无有效期的,不得少于5年。植入类医疗器械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应当永久保存。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管理档案,主要包括:

1、供货方资质档案;

2、首营企业、品种审批档案(包括企业与供货者签署的采购合同或者协议及企业和产品的资质);

3、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技术资料档案;

4、销售人员档案;

5、产品售后服务及维修档案;

6、设施、设备检查维护档案;

7、用户档案;

8、人员培训及管理档案;

9、员工健康档案;

10、程序性文件、资料、记录的管理档案;

11、质量信息档案。

四、验配类及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还应同时具备以下要求

※第二十九条

经营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批发企业,质量负责人应当具备眼科或医学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医师资格,同时还应配备2名以上取得验配师执业资格的人员。

零售企业应配备2名以上符合验配要求的专业软性角膜接触镜验配人员,其中1名为质量管理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3年以上验配工作经历,有能力对经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经营助听器的批发企业,质量负责人应当具备五官科专

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五官科医师资格,同时还应配备2名以上取得测听师职业资格的人员。

经营助听器的零售企业应配备2名以上专业测听师;其中1名为质量管理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1名具有3年以上验配工作经历,有能力对经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体外诊断试剂批发及零售企业均应配备1名具有主管检验师或检验学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从事检验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的质量管理负责人,从事体外诊断试剂验收和售后服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检验学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检验师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第三十条

需要冷藏、冷冻贮存运输的医疗器械的批发企业,应当配备以下设施设备:

(一)与其经营规模和经营品种相适应的冷库;冷库容积不低于20立方米;

(二)用于冷库温度监测、显示、记录、调控、报警的设备;

(三)能确保制冷设备正常运转的设施(如备用发电机组或者双回路供电系统);

(四)企业应当根据相应的运输规模和运输环境要求配备冷藏车,或者冷藏箱等设备;

(五)对有特殊温度要求的医疗器械,应当配备符合其

贮存要求的设施设备。

第三十一条

经营需要为个人验配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具备相应的验配能力;设置适合的验配机构;具有适合的设备、仪器。经营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企业应具有视力表、检影镜、镜片箱、电脑验光仪或综合验光仪、裂隙灯、焦度仪、角膜曲率计等设备、仪器;经营助听器的企业应具有测听室、听力计、验配专用电脑、电脑编程仪、编程线,取耳样工具一套-----取耳样材料、耳光镜组合、耳样注射枪。

第三十二条

经营验配类产品的企业还应制定:验配人员职责、验配管理制度、验配产品的质量检测制度、卫生制度等。

经营验配类产品的企业还应制定:软性角膜接触镜、助听器等产品的验配程序。

第三十三条

体外诊断试剂(不含药品)经营企业(批发)的申办和审批,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验收标准的通知(食药监〔2013〕18号)执行。但该类企业如要经营除体外诊断试剂外的医疗器械,应同时按该标准执行。

※第三十四条

除满足上述相关条件外,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批发企业至少应具备焦度计、球径仪、镜片检查仪等主要检验设备及仪器;具有对角膜塑形镜产品售后服务能力。应能收集配戴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不良反应情

况,有效地处理配戴者的投诉,并保留处理的有关记录;企业只能向有关部门认可的验配机构提供产品,不得验配及零售。

五、验收结果评定

第三十五条

现场检查时,检查组至少由两人组成,应对所列项目及其涵盖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如实记录,并逐项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定。涉及否定评定的,还应分别对不合格项进行陈述。

第三十六条

检查项目共34项,其中重点检查项目(条款前加“*”)12项,一般检查项目22项。

第三十七条

条款为重点检查项目(不含合理缺项),一项不合格,验收结论为“不合格”。一般检查项目(不含合理缺项),不合格项不超过3条,验收结论为“合格”;超过3条,则验收结论为“不合格”。

六、附则

第三十八条

国家食药监总局、四川省食药监局另有要求或后续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九条

本标准适用于德阳市《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新办、延续和变更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参照执行本标准。

第四十条

企业若设置不同地址的多个仓库,每个仓库均独立设置并分别达到本标准的规定。

第四十一条

本标准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医疗器械批发,是指将医疗器械销售给具有资质的经营企业或者使用单位的医疗器械经营行为。

医疗器械零售,是指将医疗器械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医疗器械经营行为。

医疗器械相关专业,是指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机械、电子、医学、生物工程、化学、药学、护理学、康复、检验学等专业。

首营企业:购进医疗器械时,与本企业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

首营品种:本企业向某一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首次购进的医疗器械。

本标准所涉及场地面积均指建筑面积。

第四十二条

本标准条款中对企业不适用的条款为合理缺项。

第四十三条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十四条

家族化经营利弊谈 篇5

家族化经营模式的主要优势

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家族企业都占有半壁江山。如:美国GDP有50%来自家族企业;在巴黎和法兰克福, 前250名上市公司中, 家族企业分别占57%和51%;在香港上市公司中, 也有70%是家族企业;在全球财富500强中, 约有35%是家族企业;在中国民营经济中, 90%是家族企业。笔者从统计部门获悉, 福建沿海有一个县, 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共有63家, 其中公有制企业只有8家, 其余都是家族企业。据了解, 这些家族企业大都实行家族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如此盛行, 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家族化经营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家族企业初创时期, 内外环境一般比较困难, 而以家族为纽带所形成的亲缘关系、伦理道德规范、宗族制度和风俗习惯等非经济因素, 却能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迅速集聚人才、团结奋斗, 甚至大家可以暂时不计报酬, 从而缩短企业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同时, 家族企业整体利益的一致性, 使得成员之间容易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其次, 家族式管理讲求以情动人、以行感人、以德服人, 人事纠纷相对较少, 员工稳定性大、流动性小。再次, 在法制尚不健全、信用观念相对淡薄的社会环境下, 家族化经营正好有利于避免外部带来的经营风险。正是由于家族化经营具有诸多优势, 所以就成为了许多初创企业的首选。

家族化经营的主要弊端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 尽管家族化管理在初始阶段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 这种优势很难长期保持。家族化经营的主要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族化经营的“封闭性”。在中国, 家族观念根深蒂固, 家族成员的经营理念往往难以走出家族利益的小圈子, 因而常常拒绝非家族成员进入企业管理高层, 大多采取以血缘为中心的用人制度, 而不是以能力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致使人力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合理的人才结构更是无从谈起。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大忌。另外, 家族化经营的企业, 所有权和经营权都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 形成一个以家族成员为核心的狭隘团体, 这就容易使得管理层缺乏竞争机制和竞争意识。

二是家族化经营的“决策障碍”。如果家族企业的权力集中在创业者一个人的手中, 而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和制约机制, 就容易造成决策失误。一些家族企业的决策者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 内部管理无规章或有章不循, 甚至置国家法规于不顾, 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以致酿成企业危机。许多家族企业就是由于老板决策失误而毁于一旦的,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三是家族化经营的“机制障碍”。家族企业普遍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的现象。这种体制在初期是可行的, 而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如果直接管理企业的还是大股东本人, 人财物、产供销都由他一个人执掌, 企业就不可能形成健康的成长机制。

四是家族化经营的“制度障碍”。在家族企业中, 家族成员具有角色的多重性和关系的复杂性, 往往会出现“错位”的现象。他们既是企业的员工, 需要听从上级的指挥, 但同时又是董事长、总经理的亲戚甚至是长辈。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就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尤其是在家族成员违反规章制度后, 又或多或少地予以“照顾”, 就会在企业中形成一个“特权阶层”。久而久之, 规章制度也就形同虚设了。

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实践证明, 改革与创新是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首先, 要改革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 在更高层次上建立激励机制。家族化经营的特征之一是所有权单一。虽然有些家族企业高薪聘用了高级管理人才,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所有权单一问题。笔者以为, 有条件的家族企业应当摒弃“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旧观念, 积极吸收外聘的高级管理人员适当持股。这样做, 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家族企业逐渐向股份制公司过渡, 为建立现代公司制奠定基础。日本的松下电器在初创时期, 家族股权为100%, 到1950年降为43%, 至1975年只有2.9%。这种家族股权比例的不断下降和稀释, 使松下突破了个人和家族的局限, 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 保证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其次, 要改革家族企业的用人制度, 促进企业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企业要做大做强, 就要走管理专业化、规范化的路子。只有吸收大量的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的核心层, 才能实现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 这是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 首先应当克服排外心理, 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创建留住人才的环境, 使非家族成员在企业中有用武之地。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大变革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曾提出忠告:家族企业要能生存和保持有效运作, 在高层管理人员中, 无论有多少家族成员, 无论他们多么出色, 也至少要有一位非家族成员。笔者认为, 如果对有能力、讲信用、又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非家族成员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授权, 就会使非家族成员有知遇之恩的感受, 其激励作用将显而易见。

再次, 要创建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 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淘汰周期不断缩短。家族企业要有战略眼光, 要舍得花培训费, 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 有计划地安排员工学习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以促进员工的知识更新, 保证人才队伍后继有人。

最后, 要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股份制改造后的家族企业, 应积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组织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这样做既可克服“家长制”管理的弊端, 又可为企业向现代公司制过渡打下良好基础。欧美一些家族企业走的就是公众公司的发展道路, 最终成为了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

总之, 中国的家族企业应该审时度势, 与时俱进, 改变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

我国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利弊分析 篇6

关键词:旅游企业,内部管理,经营体系,国际竞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逐渐重视起休闲娱乐的方式, 因此旅游业在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 随着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 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企业也由最初的几家发展为数量庞大的行业群体, 从目前来看, 我国共有大大小小的旅游企业约4万家, 而旅游代理机构也有将近5000家, 可以说我国旅游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于生活的享受度提升, 逐渐对旅游开始进行关注, 让旅游企业在近几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部分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滞后, 使得经营模式与当前形势相悖, 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管理者转变经营理念, 调整相应的目标模式, 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来经营管理旅游企业, 有效地迎接挑战和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1 我国旅行企业经营发展现状

我国旅游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 已经初具规模, 并且在自身的行业法规、行业制度和我国市场机制的多重作用下形成了自己的行业特征:从我国旅游行业的类别与结构上来看, 大型旅游企业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从我国旅游行业的规模结构来看, 小型的旅游企业占据着大多数;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 我国旅游企业在我国各地分布较为合理与平均。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们对于旅游的热衷让整个旅游市场扩展, 加上交通工具的便捷, 让人们的旅游灵活性增加, 人们有着更多的时间实现旅游的可能。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能够支配的收入增加, 因此我国旅游业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然而虽然近几年我国旅游行业有了显著的发展, 但是行业利润却在逐年下降, 可以说我国旅游行业逐渐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尽管我国对于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有着明确的条文规定,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合理性, 但是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却存在着恶意竞争等弊端出现, 并且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2 现阶段我国旅行企业经营弊端分析

我国的旅游企业经营发展了十几年, 已经形成了不小的规模, 并且在自身的行业中也颁布了一些条例与制度, 例如《旅游企业管理条例》, 《导游服务人员管理条例》等, 在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下, 使得我国旅游产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行业经营模式, 可以说是政府对于企业有着较大的扶持力度。然而即使我国政府对于旅游企业有着较大的扶持, 但是由于旅游行业本身是一项多元化的产业, 因此在多种运作模式中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由于诸多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盲目性, 使得企业面临着一些经营困境与弊端。

2.1 经营格局制约着旅游企业的发展

由于我国旅游行业的竞争激烈, 使得我国旅游行业的经营格局开始转变, 一些大型的企业依靠旅游产品进行开发, 并且依靠旅游服务质量、人才等方面的因素占据着优势位置, 由于这些大型旅游企业的垄断, 使得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出现了经营危机, 一些大型的企业为了能够争夺客源, 甚至依靠胁迫、联合垄断等手段进行市场竞争, 这让我国旅游企业发展出现了经营困难的现状。

2.2 内部管理环节薄弱, 管理人才队伍匮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人才是竞争的核心, 而旅游企业同样需要有着优秀的人才作为发展的动力。然而我国近几年的旅游行业中虽然不断扩大规模, 但是在人才储备上却明显不足, 在我国旅游行业中, 高素质的人才缺乏是旅游企业的普遍问题。虽然在发展中, 人们已经逐渐关注到旅游管理专业, 但是由于旅游行业的人员饱和现状与管理人员的人才运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一些职业教育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短时间走上岗位。在另一方面, 我国旅游企业的内部管理中, 利益分配格局不合理, 使得企业的账目不清或者出现恶意竞争, 这些都会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3 对我国旅行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应对措施

3.1 需要建立更加开放的旅游市场体系

政府需要扶持旅游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自己的跨区域的企业分支, 进而实现全国性的流动人力资源, 并且给予一些连锁旅游企业的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的宽松政策环境, 并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旅游企业进行援助。国家旅游管理部门可以推进区域的旅游市场对外开放, 实现旅游分工体系的调整与变革。

3.2 建立相关的旅游企业质量认证体系制度

可以说在当前的市场中, 旅游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 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在当前旅游行业中, 打破旅游市场格局的因素有许多, 例如旅游企业的经营发展, 制造的旅游产品质量能否保证, 内部服务员工队伍的素质以及企业的一些外部条件等都会决定着旅游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但是在这些多种因素中, 可以说旅游产品的质量能够起到旅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一个旅游企业只有好的旅游产品才能够保证自身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在我国旅游企业这个群体中, 必须要建立与完善相关的旅游企业质量认证制度, 它的构建与完善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旅游行业能否实现科学化、合理化的经营管理, 并且在构建质量认证体系中可以保证旅游产品质量, 确保旅行者的切身利益, 避免旅行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商品的盲目性。旅游企业的质量认证体系制度的构建能够为消费者在旅游服务质量上给予较高的服务保证, 同时可以让消费者对于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给予高度的评价, 因此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双方的利益, 既是对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高度认可, 也是对旅游消费者切身利益的强有力的保障。

3.3 加强旅游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化

对于旅游企业发展, 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科学化管理, 对内部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旅游业务技能的培养, 使员工树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服务意识, 进而实现旅游企业的内部科学化管理。旅游企业需要摒弃传统的管理观念, 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 并且结合我国旅游企业自身情况, 实现管理经营的创新。

3.3.1 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逐渐将计算机应用到生活与工作中, 旅游企业对它们的依赖也逐渐突显出来, 企业在经营管理上都与计算机相挂钩。多数旅游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账目的核对与处理以及邮件的收发, 并且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 加上当前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 使得网络的传递范围拓宽, 让我国旅游企业将企业日常管理与互联网络相融合。但是由于我国旅游企业科学化经营起步较晚, 因此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必须要汲取西方先进国家旅游企业的银行演, 并且充分利用我国使用互联网络的基数大的网民, 将原有的经验式经营转向符合现代化趋势的科学化经营, 进而使得我国旅游企业能够实现经营上的飞跃。

3.3.2 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由于旅游企业属于人才密集型服务产业, 因此在旅游企业中, 人才队伍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 由于一些外资旅游企业在我国占据着一定位置, 使得我国自身的旅游企业无论在市场竞争力还是人才的选拔上都很难占据优势。这就使得我国旅游企业必须要加大力度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 从而保证有足够的人才能够面对当前激励的市场竞争。虽然近几年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对旅游行业加大力度进行专业开设, 培养出了大量的旅游人才, 但是在我国旅游行业规模与发展上来说, 旧的人员已经达到饱和的状态, 使得新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得到重用, 这就需要旅游企业以自身改革为主, 并且与高职院校相联系, 对自身人才进行岗前培训或者在职培训, 这样可以增强企业人员的素质, 并且有着充分的专业知识迎接着市场竞争。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使得一些外资旅游企业进入了我国, 与我国本土的旅游企业瓜分市场, 并且高薪挖走了一些人才, 我国旅游企业在人才留用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使得人才流失。我国旅游企业必须要改革当前的人员管理制度, 杜绝人才流失问题, 才能使企业自身有着良好的发展。

4 结语

旅游业是当前我国新兴的第三产业, 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好与坏都直接影响到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但我国诸多旅游企业在经营体系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 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直接影响到未来发展, 向着更有利于竞争和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调整已成为我国旅游企业改革经营管理体系的必经之路。旅游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经验管理观念, 通过创新手段, 构建有效地经营管理, 进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根良, 陈小云.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09) .

[2]沈梅.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3) .

[3]薛群慧, 谭蔚沁, 金艳凤.论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旅游研究, 2011 (01) .

[4]陈丹.高职《旅游心理学》教学初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7 (04) .

[5]李锦兰.论茂名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J].现代情报, 2010 (02) .

[6]舒兆兰.浅析信息化条件下常德旅游业发展方式[J].中国信息界, 2010 (Z1) .

[7]谌永生, 王乃昂, 范娟娟, 张春慧, 贾艳琴.敦煌市居民旅游感知及态度研究[J].人文地理, 2005 (02) .

[8]保继刚, 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 2004 (03) .

[9]吴信值.网络时代下国内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 2010 (09) .

三类特许经营的利弊 篇7

1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概况

选择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一直是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两难抉择。美国的企业最早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了多元化经营, 并在二战结束后成为了汽车、石油等众多大型企业加速扩张的主要方式, 到了70年代更是达到了多元化经营的顶峰, 企业不断兼并、重组。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间, 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问题, 很多跨国企业在众多的经营项目中受挫, 利润骤减, 它们开始逐渐回归企业创业之初的核心产业领域的经营, 选择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进行适度的多元化营销策略。而我国的众多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迅速, 在经营理念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后, 也开始选择了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部分企业因此获得了成功, 产生了不少享誉海内外的品牌企业。但这些企业在多元化的经营过程中, 发现自己原有的专业化经营的水平或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多元化的发展领域, 在众多非核心业务的发展上四处碰壁, 因此现在它们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又重拾专业化的营销策略, 将企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上。

2 我国民营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的优势

多元化经营意味着企业要涉足不同的行业领域, 它能有效地增强我国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能够实现不同经营领域间的资源共享, 例如品牌效应、销售渠道和产品研发能力, 极大地降低民营企业生产销售的成本, 使自己的产品具有价格上的优势。同时多元化的经营还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好处在于, 当今市场环境复杂多变, 当某一行业领域出现不可预计的经营危机时, 企业可以从其他所经营的行业领域中获取的利润来得到补偿, 企业具有很强的经营风险承受能力。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如果具备了多元化经营的条件, 是有必要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的。

2.1 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民营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

企业拥有多个不同行业领域的经营项目, 可以实现某一行业所具备的技术、市场或管理等资源优势, 能够有效传递到企业其他经营的行业领域上去, 既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又能够令新涉足的行业领域在发展中少走弯路, 增强本行业产品的竞争力。实行多元化的经营策略, 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更好地配置企业内部的资源, 使这些资源能够自由的流动和互补, 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使企业在市场销售中占据优势地位。

2.2 多元化经营能够增强企业风险承受能力

当外部市场经济环境恶化时, 多元化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具有较强的抵抗风险的能力, 例如在今天的后经济危机时期, 当出口制造业等行业受到冲击时, 很多单一的、专业化经营的民营企业难以为继、甚至纷纷倒闭, 但多元化经营的民营企业项目分散, 因此它们能够将利润增长点及时转移到一些没有受到市场冲击的行业领域中去, 从而弥补了受经济危机干扰而不景气行业上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能够看到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的民营企业与专业化经营的企业相比较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强。采用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不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 但它是一种降低运营风险, 稳定企业利润率的行之有效的经营策略。

2.3 多元化营销策略有利于民营企业借助品牌优势

我国的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的专业化经营过程中, 在某一行业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颇具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他们为加快成长和扩张而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时, 能够有效地利用原有的品牌优势, 通过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凭借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忠诚度和信任度, 能够迅速进入它们本不擅长的行业领域并占有一席之地, 而不必再重新花费巨额的产品宣传和推广的费用。

2.4 多元化经营能够提高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我国的民营企业采取多元化的经营策略, 使民营企业家更容易将开创新的行业经营领域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经营的重点, 通过在新的行业领域获取源源不断的收益来保证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企业通过众多不相关业务领域的相互结合, 能够更好地进行企业内部的技术、资金、人力等资源的配置整合, 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研制和开发的费用;同时企业可以更为方便的获取相关市场信息, 并能够将不同产品和行业市场的竞争力加以累积, 从而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综合性和全方

Marketing营销策略

位的优势地位。

3 我国民营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存在的弊端

当我国的民营企业从原有的专业化经营模式转型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上时, 就会面临进入新的行业领域的诸多因素限制, 例如缺乏相关行业领域的产品技术、管理经验、市场信息和专业人才等等。这些问题都极大地考验着正在成长中的民营企业, 如果处理不好, 不但不会成为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利益增长点, 反而会使企业在发展中存在更大的危机和风险, 多元化经营策略对民营企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多元化经营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资金压力

我国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和资金不足的问题, 而企业想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领域是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流的, 如果事前没有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 而盲目选择进入一个企业从未曾涉足的行业领域, 一旦迟迟打不开市场局面, 获取不到意想中的经济效益, 就会很大程度上的分散民营企业本来就紧张的资金, 进而导致其他经营项目上的资金不足, 很可能造成原有优势产品项目的竞争力下降;多元中的那一“元”也没有得到很好发展, 造成多元化发展道路的失败, 使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因此企业要实施多元化的发展策略, 发挥整体运营优势, 就必须认真进行市场分析, 加强对资金流动的合理有效控制, 规避在新的行业领域有可能产生的资金风险, 首先要保证核心业务健康、顺利的发展, 在真正具备相应的经营能力的同时, 再理性地选择对其他新行业领域的投资。

3.2 多元化经营容易令民营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 都是依靠自己特有的核心产品起家的, 如海尔的冰箱、TCL的电视、通用的汽车等等, 都有着自己企业清晰、明确的主营业务。这些核心产品都是在技术领先、服务周到和销售渠道畅通的基础上, 最终形成品牌效应, 它们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我国的民营企业如果采用多元化的营销策略, 不断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投资领域, 很可能产生在项目发展上的主次不分, 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确, 最终使企业的整体优势得不到体现, 造成企业经营失败。海尔集团就曾经将企业发展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非相关行业领域的计算机行业, 结果被专业化经营的IT企业所击败, 最终不仅退出了计算机市场的争夺, 还损害了多年来苦心经营树立的“要做就做最好, 要做就做第一”的公众品牌形象。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在选择实施多元化营销策略之前, 必须要保证经营好自己原有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营业务, 之后再审慎地选择具有前景的非相关行业领域的项目, 才能最终令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3 多元化经营增加了民营企业管理的难度

民营企业之所以选择多元化经营策略, 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将企业迅速地做大做强, 但当企业在多元化的经营中快速成长和扩张的同时, 必然会产生难以有效管理众多不相关行业项目这类问题的出现。首先规模的扩大令管理的触角很难触碰到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经营的角落, 企业日渐庞大的规模容易造成管理效率的降低, 企业不断在新的行业领域竞争发展, 会影响和制约管理者的决策质量,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不断丰富和增加, 也会让众多的部门很难协调一致。其次是由于多元化行业领域存在不相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不同的管理模式会极大地消耗企业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 而企业家为此在将权利下放的过程中, 随着委托管理链的延长, 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加, 企业家很难做到对企业的真正有效控制。最后就是我国的法律体制尚不健全, 还很难有效地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做到监督和管理, 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往往极大地增加了民营企业的管理成本, 容易产生企业管理混乱的局面, 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就是一个企业在专业化向多元化发展的快速扩张中, 因管理的滞后导致企业巨额亏损并最终破产的典型案例。

3.4 多元化经营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市场适应性

全球的市场经济环境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 专业化经营的民营企业与多元化发展的民营企业相比较更容易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它们能够更为迅速的改变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 正所谓“船小好调头”, 而多元化经营的民营企业由于涉及的行业领域和产品众多, 不同经营项目彼此依存的程度较大, 当市场需求或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 企业很难做到迅速、准确的转型。因此如果民营企业在不具备管理层具有很强环境适应能力的情况下, 还不如选择集中精力, 主抓拳头产品和项目,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走专业化的企业经营发展道路。

4 结语

对我国民营企业来讲, 多元化的营销策略是一柄双刃剑, 如果运用得当, 就会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 反之, 就会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滑铁卢。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一定要依据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 来正确制定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 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使企业在有效规避风险的同时, 快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萍.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利弊分析[J].学术交流, 2005 (7) .

[2]王春艳.我国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3]寇北辰.名牌战略的经济思考[J].价值中国, 2011 (5) .

企业负债经营利弊及适度性分析 篇8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工业产值超百亿的企业就开始利用财务杠杆大量举债, 寅吃卯粮。此举不但没有导致经营问题反而促进美国经济腾飞。负债经营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 也规避了一些金融风险。但并不是说负债越高越好, 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企负债率大多都在85%以上, 过高的负债又会导致资金周转不灵、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所以企业应当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 在降低风险的同时, 有效的利用负债经营获得长足发展。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优势

(一) 负债经营能给企业带来杠杆效应

支付利息是负债经营的一项必然的固定支出。因为债务利息是固定的, 所以当负债取得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 每一单位的利润分摊到的利息费用就会越少。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变化将导致权益收益率更大幅度的变化, 企业所有者收益呈现向上的正面波动, 最大限度的杜绝负面波动, 从而形成负债经营的杠杆效应。所以, 只要在投资收益率大于利息率的情况下, 负债经营是可以盈利的, 正确的负债经营能够为企业带来明显的财务杠杆效应。

(二) 负债经营能降低企业的综合平均成本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来取得资金, 虽然可以规避一定的财务风险, 但筹资成本相对较高。而根据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规定, 银行借款和企业债券等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 在征收所得税之前扣除, 企业可以相应少纳所得税, 从而降低成本。另外, 债务利息成本一般要低于权益资金成本。因此, 运用负债经营可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企业, 利用负债经营, 既可以少缴所得税又可以降低资本成本。

(三) 负债经营可以保持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

债权人有权依法向负债企业要求偿还到期本金和利息, 但却不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决策和收益分配等。如果企业采取权益融资的形式获取资金, 股东数量就会增加, 这可能使企业所有者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 甚至导致所有权易主。适度负债经营的益处在于, 债权人只能获取固定的利息收益, 股东股权未被稀释, 依然掌握对公司的控制权。

(四) 负债经营可以减少企业的权益融资代理成本

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是产生代理成本的主要原因。随着外部股东的介入, 拥有股权的管理者会发现, 努力工作时, 得不到全部的报酬;出现亏损时, 也不需要个人全部承担。所以, 他们可能会做出利己而不利企业的决策, 这些决策给企业价值带来的损失就是权益融资代理成本的组成部分。当企业举债并用借款回购股票时, 外部股东数量减少, 现金流量中属于股东的部分减少, 属于债权人的增多, 减少了管理者奢侈浪费的机会, 间接增强了对管理者的约束。对拥有部分股权的管理者而言, 企业负债增加后, 管理者资产所占份额也会增加, 无形中对管理者起到了激励作用。

(五) 负债经营可以传递信号

通常, 有关企业发展前景的信息, 管理者比外部投资者知道的更多。在进行外部融资决策时, 当管理者认为企业股票价格被低估, 往往会选择发行债券融资;当企业发展前景看好时, 企业选择负债方式筹集资金, 以便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增加每股盈余, 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负债比率上升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 表明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收益有着较高的期望, 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增长。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劣势

(一) 财务杠杆带来的负效应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升高

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 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 也成倍的放大了风险。当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低于借入资本的平均成本时, 借入资本所获得的利润不足以支付借款利息, 只得使用权益资本产生的利润弥补。在负债额不变的情况下, 由于财务杠杆的放大作用, 亏损越多, 偿债能力越低, 筹资风险越大, 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就越弱, 引发财务危机, 而财务危机又会增加企业的费用, 继续减少企业所创造的现金流量, 最终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致其破产倒闭。

(二) 负债经营会增加融资代理成本

为了控制风险, 债权人往往会在借款协议中加入保证条款、回售条款等来约束企业的行为, 以此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而股东往往专注投资高风险项目, 如果成功不但能偿还负债, 还可以获得利润;如果不成功, 债券人将为企业的失利埋单。即负债的赌博效应, 赢则双赢, 亏则双亏。另外, 企业为获得新的资金来源, 往往承诺给新债权人更优先的索偿权, 而置旧债权人的利益于不顾。尽管负债可以解决管理者和股东之间代理冲突, 但它同时加深了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所以企业负债要适度, 既要满足企业的发展所需, 也要兼顾债权人的利益安全。

(三) 负债经营导致企业再筹资能力降低

当债务到期时, 如果企业因为资金短缺无法还本付息, 那么债权人会从各种渠道中得到的信息来判断企业的信誉情况, 从而拒绝或阻止企业的再次融资。现实中有许多企业并不是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来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而是盲目的利用负债资金扩大企业规模, 这降低了债权人的债权保障程度, 也降低了企业以后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 使未来的筹资难度增大。对于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 没有通用的模式, 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 所处环境以及自身条件加以考虑, 并最终确定合理的负债经营比例。

(四) 负债经营会影响股票价格

采用固定股利政策的企业, 定期发放股利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股利支付的平稳, 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允许范围, 企业缩减发放或不发放股利时, 外部投资者就会认为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现金流问题, 股票风险增高, 投资人对股票失去信心, 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降。另外, 因为过度负债, 支付巨额的利息之后, 留给股东的资产所剩无几, 想要维持股票价格的稳定非常困难。

三、适度负债经营, 防控筹资风险

企业在做出筹资决策时, 需要认真权衡负债会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和风险。要结合企业身的具体情况, 全面考虑负债经营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合理的确定负债经营的“度”, 防范控制通过负债方式筹资带来的风险。

(一) 树立风险意识,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利率的波动, 企业投资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润率不确定性以及经营管理不善等方面。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多少;当企业借入资金利润率高于投资利润率将导致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 发生亏损可能导致资不抵债;企业经营不善, 则可能导致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因为存在负债经营风险, 企业必须立足于市场, 建立风险控制制度, 提高管理人员风险控制的水平, 从负债的筹资、负债资金的使用、负债资金的期限以及负债资金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尽可能的将负债筹集资金运用到安全性高、收益好的项目中去。在获得稳定投资效益的同时, 降低投资风险。

(二) 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益

如果过分强调财务杠杆的作用, 过度举债, 则会增加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者经济环境恶化, 负债比例越高, 主权资金利润率降低得越多, 财务杠杆出现反作用, 加重企业的危机。收入稳定的企业, 获利有保障, 现金流量可预测, 即使负债数额较大, 也能到期支付本息, 不会遇到较高的财务风险。万科集团的资产负债比率就相当高, 但由于其良好的经营能力、稳中有升的营业收入, 从负债经营中获益颇多。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比较激烈, 企业利润率有降低趋势, 应当适当降低负债, 以避免偿债风险。往往企业负债的临界点是由企业的营业收入决定的, 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益将会使企业在负债经营中受益颇多。

(三) 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

企业的息税前资金利润应当高于借款利息率。这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如果计算的利息率高于息税前资金利润率, 就不能通过举债方式筹集资金, 并应努力减少现有的债务, 避免财务杠杆的反作用, 使企业陷入资不抵债的财务困境。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就应当把握好负债率指标, 美国负债率控制在40%~50%之间;日本一般均在70%~80%之间。目前我国统一的负债率指标虽然不存在, 但对具体企业来说存在着最优负债率。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行业环境把握好负债经营的量与度。

(四) 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

企业选择负债经营首先应当判断负债对企业是否有利, 一旦确定需要负债筹资, 随之要确定举债的额度, 合理掌握负债比例。同时还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 举债方式由过去单一的银行借款发展到可从多渠道筹集资金, 企业应根据借款数额的大小, 使用时间的长短, 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银行借款依然是企业借款的主要渠道, 但是银行有贷款额度的制约和资金头寸的限制;从资金市场拆借资金, 一般是金融机构组织通过资本市场把某些企业的限制资金汇聚起来提供给短期内需要资金的企业, 这种资金使用成本较高且使用时间不长;发行企业债券, 向内发行筹资能使企业员工紧密团结但其筹资额度有限, 向外发行时成本较高但获得数额较大;使用商业信用, 可以背书可以向银行贴现, 成本也较低, 但需要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良好的商业道德作为保障。

参考文献

[1]武雪.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分析[J].财会通讯, 2013 (2) .

[2]李红霞.现代企业负债经营的适度性分析[J].西部财会, 2011.

[3]阳勇, 徐秀玲.企业适度负债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 (6) .

[4]邱道欣.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与对策[J].开发研究, 2013 (4) .

[5]侯艳华.浅论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控制[J].资本运营, 2013.

[6]陈兆江, 王珊琦.论负债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以万科为例[J].经济纵横, 2013, (8) .

[7]翁占琴.企业负债经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 (23) .

[8]徐慧.企业负债筹资财务风险的经济学分析及防范[J].财经论坛, 2013 (1) .

[9]沈琼.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分析[J].管理视野, 2011 (6) .

上一篇:校田径运动会下一篇:儿童学习钢琴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