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回收技术

2024-06-01

绿色回收技术(精选八篇)

绿色回收技术 篇1

关键词:磷酸三乙酯,回收精制,环境保护,防污染措施

1 概述

磷酸三乙酯 (TEP) 为略带香味的无色透明液体, 其分子量182.15g/mol, 密度1.07g/cm3。TEP易溶于苯、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与水可以任何比例互溶, 随着温度上升会逐渐水解。TEP沸点为216℃, 闪点为115℃, 遇明火、高热或接触氧化剂有发生燃烧的危险, 属易燃物品, 其燃烧分解产物为CO、CO2以及磷氧化物。虽然TEP毒性较低, 但在相当高剂量下会对人体产生麻醉现象和显著的肌肉松弛, 对脑胆碱酯酶产生抑制, 对皮肤和呼吸道表面有刺激作用。因此操作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TEP用途很广, 可以用作橡胶及塑料加工的增塑剂及阻燃剂, 在硝酸纤维素及乙酸纤维素制备中作为高沸点的溶剂及催化剂, 也用于杀虫剂的制备及防水化合物配制。在化工生产领域TEP还用作乙基化剂和制备焦磷酸四乙酯的原料。在日本, 该品70%用于催化剂, 约20%用作溶剂。

北京工业大学凌爱莲等以聚丙烯晴-聚砜 (PAN-PSF) 共混物为原料, 以TEP为催化剂制得超滤膜, 在同样截留率下共混超滤膜的水通量大为增加;天津大学李凭力等以聚偏氟乙烯 (PVDF) 为原料, 以TEP为溶剂制备了纤维增强型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孔滤膜;浙江大学操建华等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PVDF-HFP) 为原料、TEP为溶剂, 用浸没沉淀法制得海绵状结构的多孔膜。

国内某厂家利用TEP高沸点、热稳定性好的特点, 将其作为潜溶剂, 通过热诱导相分离法 (TIPS) 制备多孔性高分子薄膜, 用于水处理过滤膜和锂电池隔膜。在隔膜制备中用水作为漂洗剂, 方便地将TEP溶剂清洗出来。工艺十分简单安全, 生产成本很低。

2 目前现状

在采用TEP作溶剂的工业生产中, 一般都会产生含20-30%TEP的有机废液。如果将这部分废液排放掉, 不但会造成TEP原料浪费, 还会带来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笔者对前述厂家调研发现, 其每年产生约3000吨TEP废水, 目前通过蒸馏浓缩的方法回收其中的TEP, 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能源, TEP由于长时间受热水解变色, 而且蒸馏冷凝水由于COD高于当地排放标准而无法直接排放, 增加了废液处理成本。

因此, 如何对TEP废液进行有效回收并循环利用, 变废为宝,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必要措施之一。笔者通过研究探索, 找到一条合适的工艺路线, 主要为:澄清过滤→萃取分离→减压精馏→重整脱色。通过该工艺处理后可得到高纯度的TEP成品;使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3 回收精制方法及工艺流程

萃取是利用系统组份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是提纯和纯化混合物的手段之一。液液萃取是指两个完全不溶或部分互溶的液相接触后, 一个液相中的溶质经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另一个液相, 或在两相中重新分配的过程。

萃取过程中对萃取剂的一般要求:

(1) 选择性好; (2) 萃取容量大; (3) 化学稳定性好; (4) 分相好; (5) 易于反萃取或精馏分离; (6) 操作安全、经济、毒性小。

笔者针对企业3000t/a的TEP废液处理项目, 通过实验比较优选碳酸二甲酯 (DMC) 作为萃取剂。DMC分子量90.07g/mol, 密度1.06g/cm3;其沸点90.2℃, 不溶于水。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及分配定律, DMC对TEP的萃取选择性好, 萃取容量大。由于DMC不溶于水, 萃取相与水相分层明显, 分离后得到含水量5-8%的萃取混合液, 萃取收率88-90%。两者沸点相差126℃, 可以通过减压精馏将DMC分离出来, 冷凝后循环使用;TEP继续进行重整脱色, 得到99.5%以上的高纯度成品;含有少量TEP的萃取水相, 经过简单过滤去除杂质后继续作为漂洗水循环利用;少量精馏废水和塔底浆料残渣委托当地专业固废处理公司进行处理。

TEP回收精制流程简图见图1。

经过萃取操作, 含有TEP和DMC的混合液以300kg/h的速度泵入预热器预热后, 进入脱水塔T01, 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精馏脱水。塔顶蒸出的轻组份相经T01冷凝器冷凝后进回流罐, 部分回流。采出的DMC含有5-8%水分, 静置分离后收集作为萃取剂回用;含有少量DMC的废水排入废水收集系统。脱水合格后的塔釜物料泵送至脱重塔T02, 在真空条件下进行脱色重整。塔顶物料经T02冷凝器冷凝, 抽样检测合格后得到83kg/h的TEP成品。塔釜浆料残渣收集在残液贮槽, 定期外运作为燃料处理。

通过减压精馏重整, 获得的产品纯度达到99.5%, 含水率<0.02%, 色度10-30, 高于原料质量要求。通过回收精制, 每年可回收600吨高纯度的TEP成品, 为企业带来数百万元利润。萃取操作后的萃余液主要为水, 含有少量的TEP, 经过滤去除杂质后作为前道漂洗水循环利用, 每年可减少使用自来水2000多吨。整个工艺过程基本无污染物排放, 对当地环境没有污染影响, 取得了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 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中的TEP和DMC均为易燃有机液体, 为确保安全生产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以下防污染措施:

4.1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规定, 加强项目实施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废和噪声污染的防治和控制。制订环境应急预案,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明确管理职责。

4.2 为防止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造成环境污染, 选择专业队伍施工, 在设备制造、管道施工中严把质量关。实行雨污分流, 在厂区雨水总排放口设置切断阀, 可以在发生意外泄漏时紧急切断通往厂界外的管道, 避免污染物进一步扩散。

4.3 为防止事故状态下TEP和DMC遇明火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装置区内设有可靠的消防设施, 在车间边上设置了应急消防池。

5 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 人类必须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处, 才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与环境的大生态循环系统中, 工业生产过程作为中间环节联系着自然环境与人类消费过程。在这个循环系统中, 人类的生产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出于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 要求对工业生产过程采取严格的防污染措施, 尽可能减少从自然环境取得资源和能源的数量, 并通过多层次多途径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向环境排放。特别是在化工生产过程要努力做到零排放, 并对废弃的化学品进行循环利用。

本项目通过先期的实验论证, 选择的工艺路线先进合理, 采用的技术方案成熟可靠, 才能有项目稳定运行。作为绿色环保的TEP回收精制技术, 本项目的顺利运行解决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回收利用问题, 不但为企业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 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环境效益, 为众多锂电池制造企业的绿色生产提供经验和借鉴, 值得作为环境保护项目的典范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魏文德.有机化工原料大全 (第三卷) [M].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0.

[2]王志魁.化工原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7.

梁昭贤 不限品牌绿色回收 篇2

“要成为‘全球创造’的代名词还很遥远,格兰仕已做好再做50年苦行僧的心理准备。”梁昭贤说,“从来没有救世主,中国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一定要靠我们本土企业来实现,这就是民族企业对国家最大的责任和贡献。”

十几年如一日的寸头,喜好乒乓球、游泳、拳击,被称为“贤哥”的格兰仕新帅梁昭贤总让人联想到运动员。尽管如此,巡视自己的厂房对他仍是一件头疼事:格兰仕的微波炉基地占地百万平方米,走一遍要一个小时,而比广州新白云机场还要大的空调基地占地200余万平方米,厂区周长近10公里,对马拉松运动员倒颇适合。

更大的体力消耗还在后头,要在残酷的中国家电市场生存下来,还要将父亲创立的格兰仕从微波炉世界冠军带领到空调世界冠军,这才是真正考验梁昭贤耐力的马拉松赛。

寻找“中国制造”位置

在父亲梁庆德时代,格兰仕更多提倡的是硬拼;而在香港学习过MBA课程的梁昭贤上任之后,思考得更多的是战略。上任后,他提出“偉大在于创造”的口号,并把“创新”上升为公司文化精神的核心。

1997年,格兰仕的年销售收入不过11亿元,梁昭贤却把一年的利润大部分投入了格兰仕位于美国的研究中心的建设。3年后,格兰仕美国研究中心研制出“黑金刚”系列微波炉。据介绍,2000—2004年,格兰仕的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开发出了数码光波微波炉、不锈钢空调、光波空调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更重要的是,梁昭贤不惜砸下几十亿重金,经过多年摸索,终于掌握了微波炉核心零件——磁控管的核心技术。由于掌握了核心元件,2004年格兰仕成本继续下降。

“格兰仕的持续壮大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是成正比的。”梁昭贤说。在格兰仕的办公大楼里,梁昭贤的办公室在三楼,而技术中心在六楼,梁昭贤常常会突然出现在技术中心,和员工聊天,询问工作进展,甚至了解员工近来的生活情况。

实际上,梁昭贤一直思考并试图找到答案的一个问题是,格兰仕的路接下来如何走,也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之路接下来如何走。

格兰仕的成功,很大程度可以归结为成本优势。中国劳动力低廉,通过比机器生产更为高效的“人机结合”,也就是人工和机器生产配合的模式,足以把成本降低到令人吃惊的地步。但随着跨国企业将工厂转移到中国,国内企业的成本优势开始失效。很显然,在中国设厂的LG微波炉现在可以做到与格兰仕一样低价。

为此,从2004年开始,格兰仕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生产成本控制措施,但即使可以将成本一压再压,近年来格兰仕大规模的海外扩张已经到了危险的倾销边缘。1999年,阿根廷的微波炉厂商联合起来对格兰仕提出反倾销调查,微波炉的进口税率被提高到200%;此后,在欧盟及美国市场严格的反垄断调查中,格兰仕也是如履薄冰。

面对此种状况,梁昭贤坦承,格兰仕现在有双重困惑。第一个是走出去的困惑。在海外市场,中国制造不仅遭遇反倾销、人民币升值、专利保护和贸易壁垒的压力,创造自有品牌更面临着营销、推广、法律、风俗文化等一系列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贴牌还是创牌,对于格兰仕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另一个是引进来的困惑。“全球化与本土化中我们怎样确立自己的位置?”梁昭贤说,“中国制造”目前面临着三大危险:市场拉美化,只有增长没有发展;技术模仿化,只有引进没有创新;品牌边缘化,西方标准已经成为“理想化”的主流标准,而民族的、中国的标准处于弱化的地位。

梁昭贤认为,中国企业作为“全球制造中心”,要发展得更稳健,中国家电要实现“世界名牌”之梦,单有制造力是远远不够的,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全球制造”、“全球营销”、“全球研发”并举。

在这样的想法之下,梁昭贤开始布局。2004年几乎是梁昭贤最为繁忙的一年:频频出差,考察市场,访问专家,到日本、韩国学习。这一年,格兰仕集团大象变身,组建了6大公司、4大中心和14个部门、科室,以真正向“世界级企业、集团化管理”迈进,并面向全球发布了一号“招贤令”,招聘600位销售精英,组建自己的销售队伍……

“要成为‘全球创造’的代名词还很遥远,格兰仕已做好再做50年苦行僧的心理准备。”梁昭贤说,“从来没有救世主,中国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一定要靠我们本土企业来实现,这就是民族企业对国家最大的责任和贡献。”

不限品牌绿色回收

一般家庭都有一些废旧生活电器或勉强运转或废置不用,对消费者来说,这些东西可能只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实际上,它们更大的麻烦却在于给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废旧家电中含有可再利用资源和部分有毒物体,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勉强使用则既过度耗电又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006年7月5日,格兰仕在北京推出“绿色回收废旧家电——光波升级以旧换新”活动,消费者手中任何品牌的废旧家电,均可折换30~100元,用于购买格兰仕部分型号微波炉和小家电的优惠,同时格兰仕联合专业环保公司对回收的废旧小家电进行环保处理。活动推出后,北京市场连续3日单日销售突破1000台,高端光波炉的销售同比增长69.6%。随后活动向山东、福建、辽宁、云南、吉林、重庆等10多个城市蔓延。格兰仕“绿色回收废旧家电”的活动成为2006年淡季小家电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

格兰仕率先将回收处理落实行动起来,对电器生产行业来说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不仅为保护环境找到了一个更为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督促其他电器制造商尽快自行承担起他们应尽的义务,进一步彰显格兰仕作为行业领跑者的社会责任感。

做500强不如做500年

今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举国震惊的8.0级汶川大地震发生。5月13日凌晨,格兰仕四川、陕西等地子公司几乎停止了所有商业运作,组织人员、车辆将帐篷、食品等紧急抗灾物资发往都江堰等相关灾区。在这次始料不及的重大自然灾难面前,格兰仕是最快做出反应的企业之一。成熟的制度保障让格兰仕在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坚定而迅速,社会责任感已融入了它的血液。对一家志在百年的企业而言,这种企业公民心态已成为它前进的核心动力。

第一批物资到达后,格兰仕迅速捐出770万现金以及价值500万元、拥有快速智能烹调、光波杀菌功能的中国红光波微波炉和拥有光波杀菌及净化空气功能的健康光波空调支援前线救灾。

其实,像这样的大型行动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格兰仕是有传统的。从1994年华南水灾、SARS肆虐、南亚海啸,到今年年初的雪灾、5·12汶川地震。而每次灾难发生后,总能看见格兰仕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尽可能快地调动资源支援灾区。

“企业经营重要的一点是,管理者要有做长寿企业的打算,不被各种眼前利益引诱,坚持原则,追求长远利益,与社会实现共赢。格兰仕宁愿不要500强,而要做500年。”梁昭贤如是说。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格兰仕已经成为社会上不可或缺的优秀企业公民,以“全球名牌家电制造中心”为目标,怀着一个能活500年、能代表世界一流水平企业的梦想,梁昭贤以及3万多名格兰仕人一同,低头做事抬头做人,在沉默中疾步前行。

编后语

骆沙鸣:推进绿色物流包装回收利用 篇3

骆沙鸣认为,当前电商环境下快递包装量大且难以标准化,部分礼品、补品、化妆品等更有过度包装倾向,且多为一次性使用,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我国每年有约1600万吨包装废弃物,约7%的量属难以自然降解的包装,电商快递包装多泡沫气泡袋。”为此,他提出,应以法治化手段促进现代物流产品包装设计源头上的绿色化。“建议政府对快递等物流绿色包装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等给予资金鼓励和政策激励,鼓励电商采用新型环保包装材料和回收再利用。”

骆沙鸣建议,应为绿色快递量身设计适配的绿色金融产品,以低融资成本促绿色快递业健康发展、做大品牌,可通过政府采购、贴息、绿色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我国快递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构建共享社区智能快递柜和快递综合便利驿站,运用大数据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快递企业使用新能源汽车,通过行业协会促使末端物流配送用车及人员配备标准化、包装用品和尺寸标准化,推动第三方企业统一回收包装材料、投入再利用再制造环节等。

码头油气回收技术研究 篇4

1 国内外码头油气处理现状

液体散货码头在装船过程中, 存在油气从船舱透气管、呼吸阀溢出进入大气, 由于装船作业量大、效率高, 因此油气挥发问题更加突出, 带来港口环境、安全以及能耗等问题。

1.1 国外码头油气处理的相关情况

国外海事组织 (IMO) 在1997年9月批准《73/78防污公约》新增加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 并于2005年5月19日生效。与此同时, 一些发达国家在船舶产生的有害气体对大气污染方面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

美国环保局和国家法规要求中关于可燃和易燃有机蒸汽的控制涉及多方面:油罐溢出、过压或过真空、泄漏以及火灾和蒸气爆炸。美国在1995年9月发布了两套针对码头装卸设施控制VOC和HAP排放的国家标准 (参考资料[2], 以下称写为40 CFR-63-Y) , 要求如下:

(1) 截止1997年9月19日, 年吞吐量不低于1000万桶汽油或年吞吐量不低于2亿桶原油的码头, 且所装货物的蒸汽压力不低于绝对压力10.34k Pa (1.5psia) , 应进行油气收集并使VOC排放质量削减率达到95% (油气回收技术) 或98% (油气焚烧技术) ;

(2) 截止1999年9月19日, 单独挥发量不小于10吨的HAP (有害空气污染物) 或总挥发量不小于25吨的码头, 且蒸汽压力不低于绝对压力10.34k Pa (1.5psia) 应在装船时进行油气收集和处理, 采用油气控制技术使质量削减率应达到95%或98%。船上油罐要达到油气密闭并具备油气收集系统。

1.2 常用油气控制措施

根据上述法规及对美国码头油气回收的研究, 美国在用的码头油气控制措施主要有两种, 氧化焚烧法和回收法。

氧化焚烧法又分为开放式焚烧和封闭式焚烧。开放式焚烧是指火炬式焚烧, 无法进行热量回收, 封闭式是在一个封闭的塔内进行氧化焚烧。封闭式焚烧更充分, 处理效率可达到99%以上。

回收法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加贫油吸收的组合工艺。

2 国内码头油气处理情况

根据对沿海、沿江各液体散货装船港的调查, 目前尚无油气回收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仅有个别装载毒性强的液体化工码头设置了气体回收装置。分析其原因主要为:我国沿海运输的液体散货船舶, 除运输蒸汽压较高的液化烃船、部分运输毒性强、货物价值高的化工品船具有返回码头上回气管路外, 绝大部分的成品油、原油船货舱透气系统未形成密闭管路, 没有气体回收接岸管道, 因此无法实施油气回收, 这是导致油气回收技术在码头港口中未能应用的主要原因。另外还包括环保法规不健全、设备技术落后、利益关系等原因。

目前卸油船主要是国外油轮, 都设有油气回收口, 但卸油时并不需要进行油气回收, 只有装船时才需进行油气回收。装油船主要是国船, 而目前国内油船只有2000年之后的才设有油气回收口, 大部分装油船不含此部分。所以要实现油气回收, 首先必须对装油船只加装油气收集系统, 油气收集管应连通船上所有油仓, 同时油气收集管端部设与输气臂相接的接口。

3 码头油气处理方案

3.1 氧化焚烧法

从实施油气回收焚烧法的优点:氧化焚烧法的优点是工艺相对简单、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耗电能少。

缺点:

(1) 能量浪费, 没有热量再利用的价值;虽然从长时间的回收效果看, 回收的燃料是不少的, 但当采用焚烧法时, 回收的燃料是实时的烧掉, 单位时间的热量很少, 不足以进行回收利用。

(2) 需要额外消耗燃气;氧化焚烧时, 之所以需要有辅助燃气, 是与装船时油气的排放特性有关。由于油气比空气重, 所以在油罐的上部气体空目的消除油气污染来说, 直接焚烧后烟气进行环保排放是最简便的方案。焚烧法在国外的码头油气回收中也有应用, 也是美国环保局 (EPA) 认可的一种油气控制措施。但焚烧法目前尚没有进行热量利用的先例, 主要原因是这种分散焚烧法的热值很低, 回收利用的经济价值不大。

封闭式燃烧装置主要由燃烧室、燃烧头、点燃系统、油气引入系统、辅助燃料气引入系统、送风系统、监测系统组成。其工艺原理和工作步骤为:

(1) 装置与码头装油系统联动, 当收到装油信号, 启动辅助空气净化吹扫以净化燃烧室内残留的可燃气体;

(2) 净化后, 启动点燃系统点燃, 是否被点燃需要通过火焰观察口进行确认;此时点燃的是辅助燃料气;

(3) 油气通过切断阀、阻火器被引入燃烧室, 并被点燃;

(4) 另一路大流量油气阶段性地被引入燃烧室, 以取得高削减率和优化性能;

(5) 辅助风机按比例提供空气, 提供空气和油气的混合动力, 保证完全燃烧;

(6) 辅助燃气控制阀和熄灭系统独立地调节燃烧室的温度。

间, 油气的浓度是下部大, 上部小。当装船时, 液体油将上部气体自下而上顶出, 这样先排放的气体浓度低, 而当油罐将要满时排出的油气, 就几乎是纯油气了。

3.2 油气回收法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核心作用是两项: (1) 将油气和空气分离, 空气达标排放; (2) 将油气处理成可再储存和利用的形态。

在目前国内流行的成品油油气回收技术方式主要有:膜分离、活性炭吸附、冷凝、溶济吸收、贫油吸收。这其中, 膜分离、活性炭吸附、溶剂吸收的作用是完成分离;冷凝、贫油吸收的作用是处理到可再储存和利用状态。目前在用的油气回收装置都是这两个环节的组合, 比如活性炭回收装置是活性炭吸附和贫油吸收的结合, 冷凝膜分离装置是冷凝和膜分离的结合, 其它还有冷凝和活性炭吸附的结合等。在这些结合的回收装置中, 冷凝+膜分离方案技术先进, 分离彻底, 排放直接达标, 但膜工作需要压力差, 单位功率较大, 不适合用于装船量较大的油气回收;吸附剂吸收+贫油吸收/冷凝过程无放热, 吸收剂解析彻底, 总体功率小, 但排放不易直接达标, 尾气需辅以其它方法处理再排放;活性炭吸附+贫油吸收/冷凝排放直接达标, 无需压力差, 单位功率小, 但炭吸附放热, 吸附罐体积受限, 时间长炭饱和, 不适合用于原油等含硫液体 (硫会使活性碳中毒) 油气回收。目前国内安装最多的是活性炭吸附装置。

4 综合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 焚烧法虽然设备简单, 初步投资较小, 但需要不断消耗大量的燃料, 运行费用较高, 燃烧后的气体排放仍需要考虑二氧化硫的排放是否达标。而回收法虽然设备投资较大, 但回收的油气可以再利用, 回收物的价值远大于运行费用, 因此存在可观的经济效益, 长期来看是合算的。油气回收装置是长期使用的设备, 因此从长期来看, 回收法比焚烧法有更大的经济利益;另外, 所回收的液化石油气是主要的民用燃料和化工原料, 如果白白烧掉, 是巨大的能源浪费, 因此采用回收法将油气回收再利用更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环保措施。

另外, 吸附法在国内有应用案例, 完全可以国内自主研发, 而氧化燃烧法在国内尚没有应用, 也没有成熟的生产商, 所以如果采用这种方法, 可能需要引进国外设备。因此, 推荐码头油气回收采用吸附法回收装置来控制油气排放。

参考文献

[1]National Emission Standards for Marine Tank Loading Operations, EPA 40 CFR PART63Subpart Y

[2]潘海涛.油气回收技术在港口油品码头中的应用

[3]黄维秋, 钟秦.油气回收技术分析与比较[J].化学工程, 2005, 33 (5) :53-56, 65

地膜回收机械化技术 篇5

1MC系列地膜回收机是国内作物收获后耕地前表土层残膜回收成功应用于生产的机型。这种机型采用了“铲掘筛分”工作原理,即便破损严重的地膜也能达到满意回收的效果。同时,可以清除根茬含膜量占覆膜20%左右的覆膜玉米的残茬回收,满足了高寒地区覆膜作物耕地,播种前整地工艺,达到地膜回收率90%以上的适用要求。技术要求:

1、地表条件

土壤湿度5%~20%,地表的坷拉容易打碎,地膜表面没有洪水淤泥,作物收获后没有大量的残株残叶和大量的杂草,玉米留茬高度15cm。

2、种植要求

锚索(锚杆)回收技术综合分析 篇6

关键词:锚索施工,锚索回收,地下污染,四节一环保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在城市深基坑加固工程中开始采用喷锚支护技术,近20年来,该技术在城市深基坑加固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锚索的大量采用,导致城市地下埋置的锚索也越来越多,另外,这些锚索往往延伸到“红线”之外,为邻近地下空间的后续开发留下了严重隐患,造成了这部分地下空间开发时的困难和建设费用的显著增加,同时也对地下空间造成了严重污染。随着人们对地下空间产权意识的日益增强,目前国内不少大中型城市在锚索施工中的“红线”问题日益突出。如国内自从1994年在杭州就曾经出现过由于“红线”问题而禁止使用锚索施工的问题。武汉在武建(2005)273号文件中就明确规定:锚杆不得超出规划红线范围,锚杆不能超出规划用地范围线。

因此,研究开发可回收锚索,对使用锚索加固这项先进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并有效解决其在工程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锚索回收方法

锚索回收技术是一项新颖的技术,目前在国内外针对这项技术的研究都比较少。通过综合分析现在的各种锚索回收方法以及可能的回收方式,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装配式可回收锚索施工工法,有力地推动了锚索回收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1.1 螺纹连接

该方法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来连接可回收部分与不可回收部分,当锚索支护功能结束后,通过反转螺纹等方式使可回收部分分离,从而达到回收锚索的目的。该方法的优点是属于纯粹机械安装,可操作性较好,甚至可以人工操作,缺点是可以回收的部分较少,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够回收自由段部分,锚固段较难回收。

1.2 采用插销连接

该方法是通过插销连接方式来连接可回收部分与不可回收部分,当锚索支护功能结束后,通过特殊装置拔出插销,从而使可回收部分分离,达到回收锚索的目的。该方法的优点是属于机械方式回收,操作较为方便,缺点是较难控制插销的位置和强度,容易出现锚固强度不够的问题,锚固段较难回收。

1.3 化学破坏

该方法是通过采用特殊的药剂破坏锚索的锚固部分,从而回收锚索,用化学破坏的方法回收锚索。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制造各种合适的配对药剂,实现在支护期间拥有较高锚固强度,而支护功能结束后,回收的故障较少,可以迅速的回收锚索。缺点是一般的化学药剂对环境多有污染,要研制合适的污染较小的化学药剂有一定的难度。

1.4 物理破坏

该方法是通过提前设置的装置,使锚索锚固段在支护功能结束后,减小锚固强度,从而通过千斤顶等设备拔出锚索。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化学药剂等产生的环境污染,缺点是要控制锚固强度质量比较难,既要保证在支护期间拥有足够的锚固强度,又要避免支护功能结束后,锚固强度过大,以至于不能成功回收锚索的问题。

1.5 单孔复合锚固系统

该方法是在同一钻孔中安装若干个锚索单元,当要进行锚索回收时,对各个单元锚索体进行回收,这就是所谓的单孔复合锚固系统,其原理类似于登山绳的回收方式,单孔复合锚固系统进入工程应用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手工操作,而且可以实现全锚索回收,缺点是必须采用双锚索系统和设置专门的回收索。

2 装配式可回收锚索

针对锚索施工难以回收的问题,通过对各种回收方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装配式可回收锚索施工技术,该技术属于螺纹连接回收方式,目前已获得国家级工法。

2.1 装置组成

装配式可回收锚索由回收锚具、钢绞线、塑料套管及水泥砂浆体组成。钢绞线穿越于塑料套管内,与水泥砂浆体完全隔离。回收锚具包括连接件和锚碇块,锚索端部与砂浆体粘结在一起,传递钢绞线的张拉力。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 工艺原理

该方法的工艺原理是工作索的拉力传递给回收锚具,再由回收锚具传到水泥砂浆体,然后传递到周围岩土层中,从而形成端部承压式锚索的受力体系。回收时,通过握线器扭转钢绞线,使连接件与锚碇块分离,促使回收锚具失去锚固作用,钢绞线等构件即可拔出,达到回收的目的。

2.3 技术创新点

1)操作容易可靠,没有噪声污染,也没有使用有害物质,回收时一般可由人工完成。2)现有技术一般设有回收索。但本工法只需要工作索,不需要回收索。3)现有技术一般都为两索以上,甚至只能设为双数锚索。但本工法可设计成单索回收式锚索。4)锚索可回收重复使用,降低成本。

3 结语

锚索(锚杆)回收技术是一项非常新颖的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普通锚索长期占据地下空间而造成的地下环境保护问题,有利于我国将来地下空间开发及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了“四节一环保”,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锚索(锚杆)回收技术的全面研究开发出的装配式可回收锚索施工技术有效地实践了研究理论成果,并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了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锚索(锚杆)回收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建质[2011]154号,装配式可回收锚索施工工法(国家级工法)[S].

[2]《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3]龚医军.新型可回收式锚杆抗拔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康全玉,孙玉宁,常玉林.粘结式全长可回收树脂金属锚杆研究[J].煤炭工程,2003(9):29-31.

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展望 篇7

1 废旧塑料用途及其再生

目前,废弃塑料经回收加工处理,可以制成多种装饰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及居室装修中。主要以废泡沫塑料为原料,配以少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采用热熔工艺生产而形成的防渗补漏剂。可用于制作防水涂料、缎彩涂料、家具腻子胶等,可替代各种玻璃胶、木材胶、印刷胶使用的多功能树脂胶,多用于室内踢脚线、木墙裙、居室分隔、吊顶、厨房家具制作的塑料贴面装饰板,也多用于客厅、浴室等地面装饰的塑料地毯。

回收的材料不可避免的含有其他杂质,因此一般不能用于生产与原材料特性一致的高质量制品。一般要求杂质含量应低于2%,尤其是聚烯烃和聚苯乙烯成分中的聚氯乙烯含量更应限制。

用传统的方法,如用双螺杆挤出机对混合废塑料进行加工处理,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回收产品。

用热塑性塑料回收及二次加工方法处理混合废塑料时,一般会遇到一种多相结构。极性塑料聚氧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酯与聚烯烃塑料和聚苯乙烯类塑料混合后受热可相容,最终得到质量较满意的制品。

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或进一步改性后再利用是综合利用废旧塑料的最主要方法。无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把这种再利用的方式作为开发再生资源的主要途径。

高分子科学的基本原理显示出高聚物分子的结构决定于其性能,反之,性能又反映其结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除取决于高分子的自身结构外,还与制品的设计、成型工艺条件的选择、加工设备和模具等众多因素相关。高分子结构的基本参数包括平均分子量(M)、分子量分布、结晶及结晶度、立构规整性、共聚物的分子链的构造等[1]。

再生塑料的结构变化表现为降解,即结构参数中的树脂大分子的M值下降,物理力学性能中的拉伸强度、模量皆趋于下降,其降低幅度与该制品的使用环境、时间有关,也与制品中防老化体系的设计配合有关[2]。将废弃品的原有性能及再生品的使用目标综合考虑设计再生料的适宜用途,可以做到物尽其用。

2 废旧塑料的再生方式

废旧塑料的再生主要有直接再生与改性再生两种方式,分别介绍如下。

2.1 废旧聚乙烯制品的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

在废旧聚乙烯(PE)制品中,农膜属于应用范围较广泛的一种废旧制品。我国是农业大国,使用农膜、棚膜的数量与日俱增。除了通用膜外,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专用膜,如除草膜、无滴膜、有色膜、可控光微生物降解地膜等品种。农膜所采用的树脂基本是PE,一般是LDPE/HDPE并用,PVC膜也占到一定的比例。农膜厚度一般在8μm以上,也有的厂家生产6μm或4μm的超薄膜。

一般说来,废旧塑料再生工艺为塑料的熔融再生方法的过程为:废旧塑料的收集→分拣→清洗→干燥→再生造粒→成型。

2.1.1 炼法塑化与模压成型

工艺路线为:洗净与干燥的废膜→计量→塑炼→热熔坯→在模具中压制→整理→制品。

2.1.2 挤出法塑化与成型

工艺路线为:破碎料或再生料→塑化→料坯计量→压制成型→整理→制品。

废旧聚乙烯料经过改性后可生产蓄电池槽。主要是加入适当的不同品种的填料,如高岭土、碳酸钙和陶土粉等。高岭土耐酸腐蚀,刚性好,尺寸稳定性好,但韧性差。碳酸钙的韧性好,但遇酸易分解。在加入填料后,需要加入一定的润滑剂和光亮剂,以增加物料的流动性能和制品的表面光洁度。

2.2 废旧聚丙烯的直接利用

废旧聚丙烯(PP)的主要来源是编织袋、打包带、捆扎绳等。另外,汽车保险杠和仪表板也是废旧聚丙烯制品的主要来源。

为确保再生PP制品的质量,应首先对不同来源的废旧品进行基本力学性能测试。最通用的方法为经过双棍混炼机塑化及模压制取拉伸、冲击试样,从应力-应变曲线、冲击性能判断再生料适于制备哪种产品。为保证制品的质量,可以采取再生料与新树脂并用的方法。

2.3 PP再生打包带

废旧PP制品应进行清洗、破碎、干燥处理,破碎料可以直接供单螺杆塑化机用。

主要设备是单螺杆挤出机、打包带机头、水槽、轧花机械。在操作中应注意机头到冷却水槽的距离不宜过远,一般在10 m以内。冷水槽温度在50℃左右,热水槽温度在90~100℃之间。最后的轧花工序是为了增加对受捆绑物件的摩擦力,防止捆包时打滑。轧花是采用一对表面刻有花纹的钢棍进行的。

如果使用聚丙烯回收料,可生产具有耐酸碱性的涂料,其配方为:聚丙烯58%,聚甲基丙烯酸(可用回收料)17%,DOP10%,丙酮12%,适量松香水。

2.4 废旧聚苯乙烯制品的直接利用

将废旧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在160~205℃下进行恒温烘烤,使其脱泡,冷却后进行粉碎。将粉碎的PS料通过挤出机并经过60~80目的滤网、熔融的PS由模头挤出呈条状,在冷却槽里冷却固化后由造粒机切粒。

工艺路线为:破碎PS→挤出机→制条模头→水槽冷却→旋转式切刀切粒。

2.5 废旧塑料的改性及其利用

为了改善再生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满足专用制品的质量需求,可以采取各种改性方法,如采用活化的无机填料进行填充改性、用弹性体对废旧塑料进行增韧改性、用纤维进行增强改性、用不同树脂制备高分子合金等改性方法。经过改性的废旧塑料的某些力学性能达到或超过原树脂的性能。

2.6 聚乙烯的回收交联改性变得越来越多

对高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的交联已有工业化生产,称之为交联聚乙烯。回收聚乙烯再生料也可以仿照聚乙烯树脂进行交联改性,交联后能够提高聚乙烯的拉伸强度、模量、耐热性能、尺寸稳定性等性能。

在聚乙烯的交联中,有两种常见的加工成型方法:一是在聚乙烯软化点之上充分塑化并加入交联剂,且在该类交联剂分解温度下造粒,在模压工艺中使交联反应与成型进一步完成。二是在交联剂分解温度下制成坯型,然后加热到交联反应温度之上完成固化。

化学交联常用的交联剂为有机氧化物,如氮丙啶交联剂、过氧化二叔丁基、改性的二羟基乙烯脲等。改性时,应根据聚乙烯的软化点及设备工艺的不同恰当地选择交联剂。

氯化聚乙烯改性料的特点是:氯化基本上一步完成,工艺简单,可值得软质塑料、硬质塑料、涂料等系列氯化改性产品。

在回收聚乙烯的氯化改性中,目前可借鉴的有:湖北省化学研究所成功开发的搅拌式固相氯化工艺具有流程短、动力消耗少、基本无三废污染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搅拌床与流化床工艺比较见表1。

3 结束语

综上所言,我国在废旧塑料的改性利用己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废旧塑料仍是塑料工业面临的一大研究课题。废旧塑料的回收和改性利用是解决废旧塑料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它不仅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巨大的工业潜力,也是国家目前主要支持的方向之一,是塑料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吕锡慈.高分子合金的物理化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残膜污染治理回收技术研究 篇8

1 农田残膜污染的危害

目前,我国农田大量使用的地膜,主要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在自然环境中光分解性和生物分解性很差,在土壤中可存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据统计资料,现在我国农业薄膜每年的使用量都在80~90万t,每年残存在田野土壤沟河中的残膜至少占到总量的10%,现累计残存量仍在100万t以上,这些残存的地膜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

1.1 破坏土壤性状

废弃残膜滞留于土壤,影响了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含水量下降,减弱其抗旱能力。同时,残膜造成了灌水和养分不均,影响微生物活动和正常土壤结构形成,最终降低土壤肥力。

1.2 危害作物生长

残膜在土壤中形成了不均匀的塑料阻隔层(带),影响作物根系的伸展和微生物活力,阻碍根系的深扎和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造成弱苗、死苗、倒伏和减产。据新疆建设兵团测定资料表明,连续3~5年地膜覆盖的土壤,种小麦产量下降2~3%,种玉米产量下降10%左右,种棉花产量下降10~15%。

1.3 污染生活环境,危害牲畜

部分残膜废弃于田边地角、沟渠、林带中,大风过后漫天飞扬,造成种种危害。残膜碎片与农作物秸秆及青草混杂在一起,很容易与秸秆、牧草收在一起进入农家,有的当作燃料化为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牛羊牲畜误食后,会导致肠胃功能失调,膘情下跌,严重时引起厌食和进食困难,造成死亡。近年,此现象在许多地方屡有发生。

1.4 影响机械作业

土壤内残膜超过土壤的自然容量时,会影响农田机械耕作,播种时残膜容易缠绕开沟器,导致播种质量下降,如种子播在残膜上,会影响发芽生长。据新疆建设兵团资料,当种子播在残膜上时,烂种率达6.92%,烂芽率达5.17%。

2 残膜污染治理原则与技术手段

残膜污染治理的核心就是在充分发挥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温保墒促进增产增收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残膜污染造成的危害。应借鉴遵循目前国际流行的3R1D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和降解(Degradablcplastics)的治理措施,贯彻国家环保局提出的“减少产生,重复使用,加强回收,开发可降解塑料”的综合治理方法。

从理论上讲,残膜治理的技术路线不外乎两条:一是研发生产并推广使用降解地膜。降解地膜包括光降解膜、生物降解膜和双降解膜。其技术目标是根据需用的时限,地膜应在光或生物作用下自行分解。生物降解膜是利用土壤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来分解的一种薄膜,有淀粉和草纤维地膜两种。光降解膜是在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裂解成碎片,但压在土壤下的地膜不能降解。双降解膜同时具有上述特点,先经过光降解裂解成碎片,然后再由微生物进一步降解。可降解地膜技术上的真正突破,无疑将会实现农膜“无害化”和“无残留”,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二是在降解地膜技术未实现大规模应用推广的情况下,对现有的化工塑料地膜坚持3R处理原则。减量化原则是在输入端用较少的特别是控制使用有害于环境的资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和消费目的,从而在源头就控制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是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重复使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源;再循环原则是在输出端把完成使用功能后的物品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也就是要通过采用先进高效的技术工艺,提高地膜的有效利用率,在满足生产需求情况下相对减少其投入量,尽可能地加以充分利用。尤其是要进行及时、彻底的清理回收作业,消除地膜残留,使其危害最小化,并实现循环利用。通过这些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做到对地膜覆盖技术的“扬长避短”。

3 残膜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残膜污染的综合治理涉及到从农膜生产、投入、使用到清理回收和再生利用等多个环节,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技术。

3.1 可降解地膜的开发

多年来对这类产品的研制,不少科研单位和企业付出了很大努力,先后研制出许多试验产品。如2005年山东科技大学承担研制了“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该产品以秸秆为原料,不仅对土地和环境无害,而且还可成为集农药、肥料于一身的土壤改良剂,而同济大学发明了“一步法”制取玉米塑料技术等等,这些研创工作都为地膜降解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然而,截至目前,实际应用于生产的还很少,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提高改善性能质量,降低成本价格,并强化试验示范推广。

3.2 地膜使用技术的发展

目前,地膜的铺放作业在大多数地区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经过多年的研制、试验、示范、改进和推广,机械铺膜技术日益成熟,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节本增效技术,一大批成熟先进、性能良好的机型得到大面积推广,大大地提高了铺膜效率和铺膜质量,明显提高了地膜有效利用率,节省了地膜,减少了投放,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3.3 残膜回收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目前,农田残膜回收仍多数以人工捡拾为主,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工效低,收净率低,且只能解决地表残膜回收,历年耕翻而进入耕作层内的残膜则无法捡拾。事实证明,面对广大的覆膜面积,仅靠人工回收是根本不可能的,真正有效的回收方式只有靠机械回收。

我国对残膜回收机械的研制几乎与地膜覆盖技术推广是同步进行的。在国外,地膜覆盖应用的是厚膜,其厚度一般为0.02~0.05mm,抗拉强度较大,地膜能保持完整,可用卷膜机方便地进行回收,且主要用于果菜等作物上。而我国应用的地膜是厚度为0.007~0.008的超薄地膜,抗拉强度较低,用收卷式原理难以回收,而且我国目前的地膜覆盖已由蔬菜发展到广泛应用于玉米、棉花等作物,作物生长后与地膜交织在一起,在作物生长后期,地膜已成碎片,膜边还埋于土中,所以收膜较为困难。至目前为止,我国各地研制的残膜回收机至少有数十种之多。其根据农艺要求和残膜回收时间,可分为苗期揭膜机械、秋后回收机械、耕层内清捡机械和播种前整地回收机械四种。而按回收机的回收技术原理来分主要可分为捡拾机型和筛选式机型两种。捡拾机型出现较早,筛选式机型是近年来研制的机型。捡拾型回收机通过时,先松动表土,使残膜裸露于地表,然后由捡拾机构将残膜拾起,置于集膜箱。筛选式回收机是将残膜和表土同时铲起,经分离机构把残膜(含根茬)与土壤分离,然后把残膜(含根茬)集堆或输送到集膜箱。捡拾型机收膜比较纯净,功耗低,不足之处是残膜回收率特别是对耕层内的残膜回收偏低,若地表茎叶根茬残留量大时,容易发生堵塞。筛选式机多类同于薯类挖掘机,收膜效果较好,收膜率高,可达90%以上,适当改装还可与薯类收获机通用。这些机型的研制和示范推广有力地推动了残膜回收,提高了回收效率和作业质量,取得了优于人工回收的效果。

目前,残膜机械回收技术还处于试验示范推广阶段,其推广面临着以下问题:(1)残膜治理回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但经济效益不明显,而农民只注重眼前利益,看不到残膜对土壤、环境的长期污染,不愿增加生产成本;(2)残膜回收机具使用效率不高,机具价格对农民来说偏高,农机户投入资金购买的机械没能产生预期效益;(3)由于使用过薄的地膜,且作物与地膜交织,增加了收膜机收膜难度,无法发挥其最大的效率。

为解决这些问题,农机等部门采取鼓励和扶持政策,对购机户实行补贴,并不断加强技术开发、改进,加大了示范推广力度。山西省农机局1999年10月在原平市组织召开了全省残膜回收机具现场演示会,展示来自商都牧机厂、呼市农机厂、甘肃庆阳通用机器厂、山阴农机中心等厂家研制生产的6种机型,现场参观的群众600余人,起到了示范引导轰动效应。特别是针对残膜回收中,地膜与作物交织,不易完整连片回收的问题,科技工作者在改革传统覆膜工艺上做了有益的尝试。山西省首创了小麦垄盖膜际播种技术,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作物种植于膜侧,作物与地膜分置。在作物收获前,地膜能保持完整而不破碎,因而可在收获前,按照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适时方便地收膜。其收膜机具的开发也较为简便。目前,由于收膜容易,耗工不多,所以在推广小麦垄盖膜际播种技术区内,残膜污染得到了较好解决。近年来,这种模式已经推广应用到谷子、玉米的种植中,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垄盖膜侧播种技术的创造和发展,给覆膜栽培带来一场革命,也给残膜回收技术开辟了新的途径。

3.4 残膜再生利用技术的探索

目前,残膜的再生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再生利用主要是再生造粒。据报道,新疆建设兵团以残膜为原料,生产出了塑料管、防渗膜等产品。棉花残膜回收机械是铲棉杆和清理残膜联合作业,然后将回收的残膜和棉杆混在一起制成纤维板,残膜在纤维板中起着强化作用。

4 加快发展残膜治理回收技术的建议

4.1 首先,在地膜生产环节上,要继续研发生产可降解地膜,注重提高质量性能、降低成本价格,为尽快应用于生产作业做好技术储备。同时,在降解膜技术未实现关键性拐点情况下,先研制生产质量可靠,使用方便,易于回收的地膜。据资料介绍,如果将地膜厚度增加到0.012mm,就能在地膜中加入耐老化添加剂,生产出的地膜不易破碎,便于回收。

4.2 其次,在地膜使用和相关作业环节上,合理使用地膜,推广膜侧栽培技术和苗期揭膜技术,采用这类利于残膜回收的技术工艺,使回收作业简便易行,从而提高回收的完整性和清洁性,提高回收率和再生利用率,保证地膜覆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4.3 在机械回收技术环节上,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力度。建议由科技管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生产企业及涉农应用单位组成联合课题组,针对残膜回收作业的实际特点和具体问题联合攻关,加强技术交流,力求关键技术上的全新突破。同时,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回收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尤其要注重做好机型的试验、改进、示范,加大推广力度。

4.4 在再生利用环节上,加强再生利用研究。目前废旧塑料再生利用主要是再生造粒,对废旧塑料的清洁性要求较高,致使残膜再生利用效益不高,应进一步研究其它方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扩大再生利用范围。同时要积极扶持再生利用企业。这对于推动残膜回收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5 在政策法规环节上,建议制订全国性法规,配套相应的经济政策。残膜治理是社会公益问题,必须“堵”、“疏”并重。要对产生污染放任不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束,对残膜回收利用好的单位给予政策优惠和经济扶持,对购置回收机具进行补贴,广泛调动全社会开展残膜治理回收的积极性。

摘要:我国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未开始示范推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蔬菜、棉花、小麦、玉米、马铃薯及甜菜等多种作物。由于塑料残膜难以降解,若不得以及时有效回收,就会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带来“白色污染”。从农膜生产、投入使用到清理回收和再生利用等多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地残膜污染治理回收技术研究,并提出加快发展残膜治理回收技术的建议。

上一篇:弹性外墙涂料下一篇:一体化会计实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