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优化管理

2024-07-12

设计的优化管理(精选十篇)

设计的优化管理 篇1

工业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大户, 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其中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九大重点耗能行业, 其用电占整个工业用电的60%以上, 但单位能耗平均却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4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 国内大多数企业面临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利润下滑的处境。而在工业企业的各项成本中, 电费已成为目前紧随物料成本、人工成本之后的能源紧缺与环境第三或第四项最大的成本, 但对大多数工业企业而言, 电费也是未被企业控制的最后一项成本, 由于管理、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原因, 用电利用效率普遍偏低, 节能潜力巨大, 因此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电费支出成本、拓展利润空间已经势在必行。

二、工业用电能源浪费症状分析及对策

1. 症状分析

(1) 负荷侧运行效率低。

(2) 电力品质低, 电能质量差。

(3) 能源管理方式粗放。

2. 对策

面对目前国内在配网节电技术上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公司秉承技术先进、服务优质、运营高效的节能理念, 开发出WPZYJ配网智能优化节电系统。该系统综合采用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 对配电系统中的主要能耗设备和关键节点的主要电力参量进行采集, 量身定制合理的节能方案并提供多种优化节电设备, 让企业全面掌握全厂配电系统的整体能耗状况, 通过分析客户的用电习惯与负荷分配、用电量与损耗统计、电费开支统计、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开停记录等, 帮助用户发现能耗漏洞、节电空间、电能改善机会等, 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和先进的控制分析策略及优异的节能设备, 使企业具备系统化、合理化、经济化、信息化的用电管理模式, 提升系统能效管理层次, 达到合理用电、经济用电、安全用电的目的。

三、配网智能优化节电系统设计理念

1. 系统节能实现可持续的节能增效

WPZYJ配网智能优化节电系统正是从工业用电能源浪费的典型症状入手, 通过着重解决供配电系统运行效率低、电力品质低和电能质量差、能源管理方式粗放三个层面的问题, 最大限度地挖掘用电企业的节能潜力, 实现能效的最大化。彻底打破从最原始的行为节能到靠单一产品节能的模式, 推行全面系统节能的概念, 实现可行并持续的节能增效。

2.3EM (EEEM) 用户侧电效管理理论

集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合二为一的技术管理体系。它是由第三方机构在不影响用户用电水平和不降低用电舒适度的情况下, 通过特定的手段达到使用户降低电能消耗、优化系统、保护设备的目的的一种管理理论, 其典型特征是通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和管理手段,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而消耗更少的电能。

(1) 加强管理。

以WPZYJ配网智能优化节电系统软件为基础构建企业电力管理中心平台, 实现电力参数统计数据处理、电能质量分析、负荷及效率分析、节能优化策略分析、电力报表、SOE等强大功能彻底解决能源管理方式粗放问题。采用企业电力管理中心对全厂用电系统进行精细化、可视化科学管理, 通过对配电网的全方位监控统计、分析诊断和调配, 一般可以获得5%~10%的电能效率提升。

(2) 改善电力品质。

增强企业配电网的适应性和自动化程度, 跟随电网和负荷的变化而自适应调整, 平衡三相电压和电流、稳定系统电压在设备经济运行点、治理谐波和浪涌等电力垃圾, 尽量减少电力负效应和损失,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加强电力品质的监控和改善控制, 一般可以获得3%~8%的电能效率提升及更多的隐性效果和惊喜。

(3) 提高负荷侧的设备运行效率。

万洲电气常年从事“电动机控制与节能”和“电力系统自动化和节能”这两大技术领域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应用, 由我公司提供的线路节能、变压器节能、电动机节能、照明节能、电加热设备节能等种类齐全的节能产品彻底解决企业电力管理中心通过数据汇总、分析出的配电系统运行效率低、电力品质低、电能质量差的问题。通过提高负荷侧的设备运行效率一般可以获得5%~20%的提升。

四、配网智能优化节电系统可提供的服务

1. 系统运行监视和控制

在监控界面中, 显示整个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图, 动态刷新显示各主接线图上的实时运行参数和设备的运行状态 (是否经济运行、是否有报警信息) , 并支持远程控制功能, 系统画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态。对现场设备的操作 (如合/分闸控制、电机的软启动/停机等) 可进行远程手动操作和自动控制操作两种, 并具有权限保护, 防误闭锁功能。

2. 故障报警和事件记录

系统在运行时自动记录系统状态变化、操作过程等重要事件, 一旦发生事故, 可以此作为分析事故原因的依据, 为实现事故追忆提供基础资料。

提供多种故障报警方式, 声、光报警, 语音文件报警, 对故障的位置进行着色处理, 便于值班人员迅速排除故障。

3. 节能产品的监控

提供节能产品专业的监控服务, 为每个产品量身打造监控操作界面, 用户能全面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 远程对设备进行控制和参数修改操作。设备控制方式有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

4. 历史数据管理

软件对所有实时采样的数据、顺序事件记录等建立历史数据库。在监控画面中能够自由定义需要查询的参数、查询的时间段或选择查询最近更新的记录数, 显示并绘制曲线图、柱形图、饼图。

5. 报表管理

6. 用户权限管理

7. 综合优化分析

(1) 电能质量分析。

(2) 用电负荷分析。

(3) 电量与电费计量分析。

(4) 用电数据综合对比分析。

(5) 节电效果分析。

8. 远程在线服务功能

五、节能系统为客户提供的具体解决方案

现抽举目前最典型木业, 根据其行业特点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如下:

结合目前使用情况来看, 根据各类行业及电网利用情况, 使用WPZYJ系统进行持续用电优化和用电管理后可达到5%~30%的节电效果。万洲电气自主研发的WPZYJ系列配网智能优化节电系统给用户提供了自动化的监控平台, 对用电质量和重点环节的实时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持续优化系统用电效率, 可根据需要进行各种报警的设置, 关联生产工艺, 提升用电设备的使用效率, 提高用电管理的水平, 让隐性的用电浪费浮上水面, 改善不正当的用电习惯。作为专业的节能公司, 在我们看来用户之所以不能发现节电的潜力, 是由于用户没有足够的数据用来分析, 从而发现问题, 而WPZYJ系列配网智能优化节电系统正是为了完成这一使命而诞生, 为客户构建了一套规范有效的企业电能管理系统。

摘要:文章介绍了目前国内电网情况, 对改善电网质量进行了系统配置优化设计改造。

关键词:电网质量,节能,谐波治理,补偿,软启动

参考文献

[1]黄俊.半导体变流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顾绳谷.电机及拖动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刘宗富.电机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4]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电气设备节能设计组织编制.中国计划出版社.

行政管理支出结构的优化方案设计 篇2

一、实验过程

1.初步讨论,确认主题

经过小组五人讨论,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支出问题。

2.明确分工

经协商,小组成员各自上网搜索行政管理支出的一方面内容,并就该方面在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及相应的对策。上网进行初步搜索,确定每个人的切入点避免重复。我讨论的是“行政管理支出中的差旅费”的问题。

3.资料查询 首先进入到“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主页,利用其中的“中文数字库”平台,和学校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利用关键词进行检索,确定范围。

4.个人提纲整理

1)差旅费利用的现状:

2)存在的问题:

3)原因:企业管理层缺乏差旅管理意识

针对出差费用缺乏管理控制力

报销流程复杂、数据无法用于管理

现金是首要的差旅费支付模式

4)方案:建立一套体现企业文化、人性化的差旅政策

任命差旅经理,确定差旅经理职责

选择适合企业的差旅管理公司

选择自助式差旅管理模式

5.小组提纲汇总

将各人的提纲放在一起进行编排,确定整个论文的总提纲。

二、分工内容

(一)差旅费使用现状

一般说来,差旅费是指职工出差外出旅途中发生的费用,外出活动包括外出出差办事、外出参加会议、外出参加培训学习、职工回家探亲等等,但并不是所有发生费用都是可以报销的。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多数企业缺乏差旅管理意识,其差旅费用的报销流程复杂而繁琐,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巨大,出差员工差旅费用控制薄弱,管理效率低下。

(三)原因

1.企业管理层缺乏差旅管理意识

企业的并购、商务谈判、营销、采购已经牵扯了中国企业管理层太多的精力,他们决不肯花时间去考虑一年来有多少人出过差,去过哪些地方,差旅费开支的总额是多少。管理层认为这些事情应由企业行政人员或财务人员管理,而实际上企业行政人员多能从预订酒店和机票中获得高额回扣,财务人员本着多一事不

如少一事的观念缺乏对差旅费用进行管理的积极性,因此应用差旅管理的中国企业数量不多。根据《Corporate Travel Management and Travel Practices in China》报告显示,在被采访的国内私营企业中只有5%使用差旅管理服务,而国有企业的这个比例尚不足5%。

2.针对出差费用缺乏管理控制力

第一. 中国的企业通常由行政、财务、人事等部门的人员来专门

负责差旅费用的支出,这类专门人员在为企业订购机票、酒店时可以获得高额回扣,出差员工住酒店时采用虚开住宿费发票或者购买假发票进行报销的方式赚取“外快”。第二. 中国的一些大中型企业在国内的分公司分布很广,公司职

员每年都要坐飞机来往于分总公司之间,可谓是航空公司标准的大客户,但从来没有人想到去和航空公司协商,获得一定的折扣。酒店费用也是如此。

由于缺乏有效监控,与差旅活动相关的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难以甄别,加大了管理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利润的获得。

3.报销流程复杂、数据无法用于管理

根据《Corporate Travel Management and Travel Practices in China》报告,在被采访的112家企业中,有1/4的受访企业惟一使用的是手工流程和纸质表格处理差旅申请和审批,另有56%使用纸质表格和电子邮件结合的方式处理申请和审批。78%的受访企业使用手工流程和纸质表格进行差旅费用报告。由此看来,中

国企业多采用传统的方法管理差旅费支出。

首先,企业传统的差旅管理流程复杂,出差人员要被迫填写各种纸质单证,单证填写容易出现不规范现象,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判断其合法性与合理性;其次,领导们的审批可能会由于其出差而被耽搁,从而影响业务的执行,大量的纸质单据传递到财务部门后给财务部门增加了很大压力。由于各种出差相关票证种类繁多,对其进行装订、统计和汇总工作量极大,工作效率低下,还极易出现人为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由于是纸质介质,使分析和统计很不方便,难以形成规范而有价值的差旅管理报告。

4.现金是首要的差旅费支付模式

在中国,现金是差旅支付的最主要模式,用于现金预付款和费用报销。这一模式对所有类型的公司,包括跨国公司都适用,这与世界其它地方的公司依赖于企业信用卡作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方案

1.建立一套体现企业文化、人性化的差旅政策

企业差旅政策的制定体现了公司差旅费用支出的具体原则,涉及到旅行安排、付款方式、差旅开销及支出的处理程序等。在差旅政策中应有以下条款:员工出差的审批、出差员工的职责、旅行指南、交通工具的选择、机票和酒店预订系统选择、住宿标准、可以选用的差旅行程预订系统、协议酒店名单、协议航空公

司名单等,差旅政策条款应尽量细化以方便嵌入差旅预订系统,从而保证良好的执行效果。在制定差旅政策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差旅政策的制定要在分析以往差旅费用的基础之上。

2)差旅政策制定要在节约成本和员工满意度之间找到平衡

3)在差旅政策的制定上要细致入微。

2.任命差旅经理,确定差旅经理职责

当一家企业或者企业集团每年的差旅费用达到一定规模,任命一名专门负责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差旅事务的经理人员将是十分必要的。其工作职责应该包括:

1)参与制定差旅政策,负责向员工宣讲差旅政策。

2)担当外部商旅供应商与企业内部出差员工的中介

3)监控差旅活动。

3.选择适合企业的差旅管理公司

一家专业的差旅公司,能够消化企业差旅管理中较为繁琐且专业性甚强的内部事务,而使企业将有限的精力集中于主业的开拓上。在选择差旅管理公司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经验丰富、讲求信誉的差旅管理公司。

2)挑选具有强大网络的差旅管理公司。

3)保证企业的差旅政策与差旅管理公司的系统相整合。

4.选择自助式差旅管理模式

使用软件公司开发的网上差旅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使差旅计划制定、预订机票和酒店全部自动化,这种差旅管理系统与

企业ERP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能够做到无缝联接,前提是全部采用一家公司的软件。

这种差旅管理系统能够与企业的差旅政策全面集成,当出差员工提出超出政策的要求时系统将提示员工使其计划合理化,也可以选择严格地执行政策并防止他采取超出政策的行为。月末或者年度终了,该系统将生成差旅管理报告,由企业的差旅经理所率领的团队自行分析,得出结论。这种自助式差旅管理模式省去了支付给差旅管理公司的服务费用,同样也能实现一定的差旅管理的目的。

三、心得体会

浅析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 篇3

建筑设计 优化管理 质量

建筑是凝结着人类文明历史与科学技术的智慧结晶。其本身也是个复杂综合体。一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同时标志着它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建筑学专业作为建筑行业的先行官,策划、设计贯穿每个建筑体的形成。它的作用可想而知。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1、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搞好建筑设计优化的几点建议: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2.加快建筑设计优化工作的推广。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成立合法的建筑设计代理机构建立相应的规定,限制在建筑设计上的随意性。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3、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4、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水泥厂电能的优化设计及管理措施 篇4

一、水泥厂电气设计中的节能

水泥厂电气节能就是要从电网开始, 在供、配、用电的各环节上挖掘节电的潜力。在运行过程中, 还要对整个电网实施节能运行管理。

(一)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

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设计, 将显著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通常我们在设计水泥厂供配电系统时, 要对整个厂区的供配电系统进行综合考量, 力求使系统间各部分配合良好, 达到最高效率的利用, 减少浪费。各电力室应根据所辖车间负荷情况, 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 对于分期建设或配套余热发电的项目, 在选择变压器容量及台数时, 还要把当前和终期目标实现等各种因素考虑在内, 进行合理的选择、搭配、预留等。以便由于淡、旺季及停窑检修等原因造成负荷变化时, 能够灵活投入切除变压器, 实现经济运行, 减少由于轻载运行造成的不必要电能损耗。

(二) 减少线路损耗。

在线路通过的电流不变时, 线路越长则电阻值越大, 电能损耗越多。一般来说, 减少线路损耗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电缆长度、降低线路电阻以及提高引入的电压等级, 选取合适的电机, 通过减小线路电流等方法来降低线路损耗。厂区总降、配电站、电力室等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以缩短供电半径, 减少线路损耗。

(三) 电动机的节能设计。

电动机的节能设计是水泥厂供配电节能设备中关键的一环。减少电动机能耗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功率因数。在运行方面, 对于电气专业的电动机节能措施主要是减少电动机轻载和空载运行, 因为在轻载运行下电动机效率是极低的, 切实可行的办法是采用变频调速控制电动机, 使其在负载率变化时自动调节转速, 以提高电动机轻载时的效率, 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四) 照明的节能设计。

照明节能设计需要在保证不降低作业面视觉要求、不降低照明质量的前提下, 力求减少照明系统中光能的损失, 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

二、电能优化管理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笔者认为, 水泥厂的电能优化管理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 对全厂进行一次电能消耗的审计。电能消耗审计的目的是了解工厂实际工艺和用电情况, 收集数据, 从而制订行动计划, 达到工厂电能的优化。可以首先成立一个由工艺、机械、电气和自动化人员组成的团队, 收集有关的数据: 如, 电动机和工艺流程图, 每班报表的单位电耗, 电动机清单和每台电动机的参数数据, 大型风机的特性曲线, 风机入口挡板平均开度, 以及提升机、球磨机等设备的技术参数。然后进行现场电能和气流的测量: 测量各车间和功率大于 37kW 的电动机的实际功率, 同时记录收集同一天的车间电能需求 (正常需求、峰值、最大需求和电度表等) , 以便与现场测量结果相比较。为了计算系统的效率, 需测量风机的流量和差压, 还有导叶片的压力以及气体管道的直径。对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检查, 比较设备实际功率和理论消耗的值, 找出全厂电耗过高的所有点, 为制定行动计划做好准备。

(二) 依据审计结果提出方法措施。团队成员共同研究, 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电能优化办法, 并提交生产例会讨论。通过后确定电能优化行动的时间、预算和项目负责人, 最终监督完成该行动计划。

(三) 电能优化管理措施。除上文提到的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在电能的优化管理方面,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优化工艺和设备的连锁。二是电气设备需进一步改造。三是应用软启动器提高电网质量。四是生产的合理安排和工艺的改进。五是注意节电意识的宣传和培养。

三、结语

总之, 水泥厂的电气节能潜力是很大的。对水泥加工企业, 电气节能设计和优化管理是企业必须重视、贯彻执行的一项原则。在设计时选择较为成熟的高性能节能产品, 同时也应该注意避免过分追求高性能产品, 造成投资增加。对于改扩建的老厂, 应尽可能与原有设备型号统一, 使其具有互换性, 避免浪费。从而为企业降低运行成本, 带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韩国华, 刘少平, 任二龙.水泥厂电气设计节能措施[J].中国水泥, 2010

设计的优化管理 篇5

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强化,生态旅游也如雨后春笋,并逐步成为旅游行业的发展重心。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工作,同时智慧的旅游理念的提出,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推动了旅游行业的科学全面且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生态旅游业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加强生态旅游的管理,构建完善系统的旅游管理体系,能够全面提升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生态旅游管理体系中,智慧的旅游为其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智慧的旅游的提出,能够从整体上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全面优化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人们的旅游体验。智慧的旅游的出现,给予了人们更多的自主权,它将旅游信息推送给人们,供人们自主选择,这无疑增加了旅游的效率,避免了旅游资源的浪费。

一、智慧的旅游的基本内涵

智慧的旅游是一种信息化的旅行方式,它以技术条件为支持,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移动客户端为平台,主动推动旅游信息,帮助人们制定旅游规划,引导人们更有目的性地进行旅游。智慧的旅游是指,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网络云等信息技术,对景区旅游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让游客借助移动终端,全面分析与认知旅游景点的信息。在游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他们可以自主进行旅游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带着明确的目的`投入到旅游项目中,更能够节约旅游时间,全面优化旅游效率。同时,在智慧的旅游中,游客可以结合大数据,了解当前游客的心得体会及相关评价,以便做出是否旅游、如何旅游的科学决策。在生态旅游管理体系中,智慧的旅游的开展,它所辐射的群体是非常广泛的,不仅包括已经进入景区的游客,还包括其他社会大众。比如,某些没有旅游计划的人,通过大数据了解景区的特色景点,及其他游客的旅游经验后,也容易萌生旅游的想法。可见,智慧的旅游还具备旅游推广的功能和作用。此外,在生态旅游如火如荼的今天,智慧的旅游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条件,也具备法律基础的支撑。可见,智慧的旅游是信息技术作用于生态旅游中的科学产物,是联系人们与旅游资源的桥梁。在智慧的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应该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不断优化技术条件,全面提升旅游资讯服务。

二、智慧的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途径

在智慧的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应该积极建构完善的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力度,全面优化旅游资源,综合性提升生态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当前,智慧的旅游开展中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技术条件不成熟,基础设施比较差,旅游信息更新不到位,旅游信息服务范围狭窄等。基于此,生态旅游管理体系应该积极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智慧的旅游的发展。

(一)更新管理理念,明确智慧的旅游

在旅游业全面发展的今天,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旅游的新选择。为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全面提升旅游水平,结合生态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全面更新生态旅游管理理念,全面提升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明确智慧的旅游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加强旅游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结合大数据,掌握游客的新需求,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更好地吸引游客投身到生态旅游中。另一方面,在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构建中,还应该以智慧的旅游为指导,全面提升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明确智慧的旅游的理念,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旅游。

(二)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旅游信息平台

在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中,基于智慧的旅游的核心理念,景区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景区应该积极搭建旅游信息平台。一方面,景区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全面保护生态平衡,全面保护自然环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景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景区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积极更新信息技术设施,不断提升景区管理人员的技术思维,引导他们通过技术投入,更好地开展智慧的旅游。另一方面,景区在智慧的旅游的开展过程中,还应该积极搭建科学完善的信息平台,全面覆盖景区的特色景点及旅游服务,同时定期更新和维护信息平台,积极吸引游客关注信息平台。此外,景区还可以借助信息平台,宣传和引导学生科学开展生态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

(三)建立旅游管理体系,全面优化管理功能

在智慧的旅游视野下,生态旅游景区应该构建完善的旅游管理体系,有效融合智慧的旅游的理念,并以智慧的旅游为指导,科学优化旅游管理体系的全面性,综合优化和明确旅游管理职能。一方面,在旅游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工作权限,综合性提升旅游管理的质量。另一方面,在旅游管理中,还应该制定生态景区游览制度,对游客的行为进行相应的规定,从而减少游客对生态景区环境的破坏。

三、结语

论财务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与优化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制度 科学设计 对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众多企业虽然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但也同样伴随着很多的机遇,加强财务管理制度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企业中财务管理也伴随着很多的问题,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各企业必须在其适合的市场条件下制定一套高效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

一、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遇到的问题

(一)不够健全的企业内控制度

在实施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存在着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在对内管理过程中管理机制较为混乱,没有财务监督的状况十分严重。此外,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还有不少漏洞,由一人或少数人控制,在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方面主观随意性很大,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和研究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财务管理的作用,十分影响企业发展前景。

(二)财务体系不够完善

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角色是会计,也是财务管理中约束最多的岗位,但是在企业的内控制度中对会计体系的建设不是十分明确,有的企业聘用兼职会计来为企业做账,这就忽视了会计工作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会计工作是有连续性等特点的,它是连续的记录和考察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岗位,由代账会计定期做账,显然是达不到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的。

(三)财务管理职能混乱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亦是确保每名员工尽职尽责的保障,财务管理职能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一点,可是在很多企业内部管理中财务管理职能划分不是很明确,就是财务管理岗位人员也不见得对自己的职责和职能范围有充分的了解,这样就制约财务制度的作用,例如,忽视财务制度的原则,和其严肃性,干预财务决策等,这些都是我们企业在日常财务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四)会计操作流程不规范

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经常出现会计的操作流程不规范的现象,从设置会计科目,到记账,两套账现象,弄虚作假,实物和现金的不定期盘点,不经常核对银行存款和往来账项,造成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错记乱记现象,这不仅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更加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下去,势必会对企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二、优化财务管理的对策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现代化的企业建设中财务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企业优化财务管理是必然选择。

(一)构建较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中,财务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的财务

制度的支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财务管理在企业中更是重中之重,构建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第一是要构建合理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企业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内控制度的好坏相关,比如财务管理的灵活性和人力资源有效性,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与此同时,管理制度建设不仅要满足企业需要还要符合国家政策法规,还要具有全面性和对各方面的约束力,充分显示财务制度的强制性。第二,是要根据财务管理特点和企业发展情况设立一套监督管理系统,制度的构建必须要有相应的部门和人员把它落到实处,例如,企业可以以财务总监为中心对企业各方面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并且设立相应分支部门,比如,统计部,工程项目部等,由财务监督部门对各分支部门进行监督然后向上级领导汇报,这样上级部门就可以全面了解到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各种情况并及时做出决策。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角色,对落实财务制度和

保障资金安全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对他们职业性的培训,也就是职业素养的培训,在日常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资金的情况进行汇总和总结,资金高效安全的运转会为企业带来效益,如果财务人员以权谋私,利用企业资金做私人的投机行为,则会对企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要特别注意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并实施监督,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财务制度的健全。另外,还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

深入挖掘专业性人才,并强化新型企业财务制度,使员工掌握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并能熟练进行财务分析,总之,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可以为企业增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三)结合企业特点对财务制度进行完善

企业的发展情况受企业经营现状和市场环境影响,因此,在设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时也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现状,例如,企业的资金多少,不能完全参照其他企业,而应与企业自身特点结合来考虑。

(四)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提高决策水平

企业必须设置专业的市场部门来进行专门的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对本行业的市场状况进行细致的了解,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数据保障,市场决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方向,企业的正确决策不仅影响财务安全,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石。

三、总结

现代经济市场中,企业管理已经与从前大相径庭了,不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模式,开放敞开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在管理上要下大工夫,特别是财务制度管理,良好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长足发展的有力保证,是企业正常经营运转的必要条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发展,就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这不是一个短期就能达成的事情,需要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摸索和探究,不仅需要企业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全面掌握财务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演练和磨合,逐渐使企业在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下,不断改善旧规则,使企业走上长足发展的轨道上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郭剑青.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0(05).

[2]宋佩新.浅谈企业如何构建现代财务管理体[J]甘肃科技,2010(17).

设计的优化管理 篇7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卷烟配送,SWOT分析法,配送管理

1 引言

我国属于烟草产销大国, 拥有烟民数量高达三亿, 占世界烟民总数的1/3[1], 巨大的卷烟需求量需要各卷烟配送中心在卷烟配送管理中协调好配送过程中的仓储、分拣、装车、配送等环节, 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则为快速处理这些环节带来了新的思路。借助于物联网技术, 可以大大减少卷烟配送管理中的人工操作, 方便卷烟配送各环节的业务处理, 缩短订货和配送周期, 为卷烟配送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物联网的基本理念早在1995年就由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提出, 直到十年后国际电信联盟才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正式确定物联网的定义[2]。简单来讲, 物联网即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 使得物体和其他物体之间能够相互连通, 借助不同物体之间信息的交流来实现智能化操作, 物联网的三大要素为互联互通、全面感知、智能处理[3]。唯有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才能实现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的中国烟草物联网的总体建设目标[4]。

卷烟配送管理主要指涉及到卷烟配送业务的管理活动, 包括配送卷烟的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等业务中需要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5]。由于我国实行烟草专卖, 使得卷烟配送管理具有行业规模性、流动性、法定垄断性和管理垂直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为物联网技术在卷烟配送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2 物联网技术在卷烟配送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1 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的智能仓储

智能仓储的核心不仅仅是仓储管理系统的运用, 而是在仓储管理系统运用的全过程中, 借助于传送带、RFID标签、温度感应器、红外感应器等设备来为仓储管理系统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和安全保障。具体来讲, 卷烟的入库阶段, 以含RFID标签托盘的方式通过全自动立体化仓库的叉车按照系统设定把整托盘卷烟存入指定位置, 系统随时对仓库内每一托盘的状态信息进行跟踪记录, 包括操作时间、操作环境、操作明细等信息, 仓储管理人员可以适时掌握仓库内湿度、温度、卷烟种类、数量、位置、来源等动态信息, 同样对于卷烟的存储阶段和出库阶段, 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卷烟配送管理的智能仓储。

2.2 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的智能分拣

卷烟配送管理中的分拣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分拣, 配送管理中的分拣不仅需要按商户的订货单要求来进行打包以满足不同商户的个性化需求, 还需要考虑到在配送时送货司机为每家商户的送货顺序, 以及由此而决定的装车顺序和分拣顺序。借助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应用, 配送中心的各商户位置在地图上的清晰标注, 同时根据各商户的平均订货量、距配送中心的距离和商户周边的道路规划情况, 结合配送中心参与配送的车辆信息, 选择相应的多目标路径优化算法, 可以规划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送货路线, 从而解决了卷烟在分拣时的顺序问题。在分拣过程中, 同样借助RFID标签, 依照不同的配送线路来分拣出不同商户需要的卷烟, 并加以打包处理, 实现智能分拣。

2.3 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的智能配送

智能配送的高级形式尚属理论研究阶段, 但就目前的发展程度来看, 借助于物联网技术, 烟草行业已可以实现智能配送的初级阶段。借助于GIS的路线规划, 卷烟配送中心的配送司机在装车驶出配送中心时, 车载自动导航仪通过GPS实时记录配送车辆的位置信息, 并提供导航信息, 同时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和车载感应装置, 配送中心和配送车辆之间可以实现动态信息共享, 通过智能配送, 商户能随时掌握配送车辆的到达时间, 增加配送过程的人性化, 提高商户的服务满意率。通过智能配送, 提高了配送车辆的平均装载率, 减少了配送车辆的出车次数, 切实降低了就卷烟配送管理中的物流成本。

3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卷烟配送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3.1 物联网技术内涵理解不足

物联网的目标是为了在实现不同物体之间的连通的基础上, 进行物与物之间的主动联系, 并借助RFID、3G技术、云计算等手段, 按一定的流程去完成特定的目标。目前的智能家居是一个很好的应用范例, 但具体在卷烟配送管理上, 到底需要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物与物之间的通讯才算真正实现了物联网的目标, 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无疑使卷烟配送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但在物联网技术的部署中, 需要对原有厂房、流程和员工有较大规模的改变, 不仅需要技术、资金的投入, 也需要员工的逐渐适应,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为了更方便的为人服务, 物联网技术在应用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接受能力和卷烟配送管理中个环节的实际需要, 否则就会影响物联网技术的实际运用。

3.2 物联网技术构建成本较高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不在于FRID标签、GPS、传感器等硬件, 而在于与这些硬件相关的数据的处理。对于卷烟配送中心来说, 在运用物联网技术时, 前期最主要的工作即创建一系列与物联网技术相适应的硬件条件, 包括仓储设备的改进、自动分拣装置的购置以及一些基础的FRID标签、GPS、传感器等布置;而在物联网技术的实施过程中, 需要GIS的运营和维护、仓储管理系统的运营和维护、自身ERP软件的维护等, 软件的系统的正常运营是整个卷烟配送中心正常的运营的基础。同时, 物联网技术的首要观念即更多的运用机器来完成相关业务, 将导致基层员工的岗位变动问题, 单调重复的劳动对在岗员工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属于卷烟配送中心物联网构建技术的成本。

3.3 物联网技术缺乏统一标准

在卷烟配送管理中应用的物联网技术,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都在处理各种业务, 本质上来说都是在处理不同的数据信息之间的转化问题。如由客户订单信息和客户位置信息同时决定的分拣顺序和配送顺序, 物联网技术在分拣和配送的运用中, 通过对卷烟的识别, 将客户信息和配送车辆信息经计算后用合适的配送线路实现客户需求和客户位置的对接, 最终完成客户下单到配送的过程。完成这一切流程的前提是物联网技术产生的数据在卷烟配送中心内部能相互读取并识别, 这样才能实现入库、分拣和配送的功能。而目前在不同行业、不同节点的RFID标签的信息却无法互通, 为了物联网技术的全行业发展, 物联网技术应建设统一的标准, 使得卷烟配送中心的上下游供应链节点都能直接读取商品中的信息。

3.4 物联网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物与物之间的通讯功能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所要求的基本条件, 信息的发出、传递与接收都是通讯的基本环节, 信息通讯的安全性问题便涉及到物联网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信息通讯的安全性问题在通讯领域已研究得相当全面, 但具体到物联网技术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却较少受到重视。一方面因为物联网属于新兴产业, 关于物联网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物联网技术安全方面的研究也只有在物联网技术应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另一方面, 物联网技术安全性问题包含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研究, 涉及到经济、文化、习俗等不同方面, 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卷烟配送管理优化设计

通过对卷烟配送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经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卷烟配送流程的详细调研, 我们借助于规划物联网技术在卷烟配送管理中的整体架构来定位物联网技术, 以加深对物联网技术内涵的理解;通过物联网技术建设在卷烟配送管理中的战略选择来灵活运用物联网技术来节省成本;同时也对卷烟配送管理中涉及到的关键物联网技术做了简要的介绍, 以期物联网技术在卷烟配送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而推动行业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和安全性建设[6]。

4.1 物联网技术在卷烟配送管理中的整体架构

物联网技术在卷烟配送管理中的整体架构具体包括三层, 分别为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

——应用层:主要指卷烟配送管理相关的业务活动, 包括仓库的作业效率分析、商户对配送服务的服务评价、整个配送业务的能耗评估, 以及配送中心的可视化管理看板等, 以应用软件的形式适时显示整个卷烟配送管理中各节点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智能分析, 降低人工作业成本。

——网络层:借助感知层的各项设备获取的信息, 通过网络层中的无线网络、行业内网来进行通讯, 以实现感知层的数据正确、安全的传输到应用层中, 起到中介作用。

——感知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卷烟配送管理的最底层, 也是整个卷烟配送管理的基础。通过各种感知设备, 在配送管理的基础操作环节中, 从交接环节到作业环节, 随时记录着卷烟配送管理的进程。

4.2 卷烟配送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建设的战略选择

为了平衡卷烟配送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构建成本, 合理协调物联网技术与日常配送中人工操作的比重, 对于目前尚需要较大代价的投入才能完成的物联网工程, 为了降低整体运作成本, 可以设置相关岗位, 通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进行人工操作, 通过人工操作来降低成本, 关于卷烟配送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建设的战略选择可以参照表1。

4.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卷烟配送管理优化设计

经过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卷烟配送管理的整体架构的重新设计和对物联网建设的战略选择, 我们经过对河南某卷烟配送中心的长期调研, 在参照以往业务操作习惯和把握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基础上, 重新设计了仓储、分拣和配送环节的业务流程。实践证明, 物联网技术, 尤其是射频识别技术 (RFID) 、感知层的传感器和网络通讯技术、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等的运用使该卷烟配送中心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4.3.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卷烟配送管理仓储作业流程

仓储作业管理流程主要分为收货、入库、暂存、盘点和出库五个步骤, 涉及到外部的烟草供应商以及卷烟配送中心内部的仓储部以外的部门, 在传统人工操作的基础上, 有选择的引入物联网技术, 可以实现卷烟配送管理中仓储作业的效率的提升。具体来说, 以RFID技术为基础, 借助各种物流设备在仓库中的运用, 通过特定的算法来实现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全程计算机控制。

4.3.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卷烟配送管理分拣作业流程

分拣作业是利用物联网技术程度最高的环节, 从分拣任务的领取、备货到分拣上架、按户分拣, 都是在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借助GIS等软件平台, 综合考虑商户的订货量、距配送中心的距离、车辆的装载率以及分拣设备的容量、异形烟盒小品种烟的具体情况, 得出优化结果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分拣。 (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4.3.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卷烟配送管理配送作业流程

配送是卷烟配送管理的核心流程, 从时间顺序上来讲, 仓储和分拣都是为了配送流程的优化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对于卷烟配送中心, 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在配送作业中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以GPS/GIS/GMS为基础的车辆调度技术的运用可以对配送车辆的装载率和行驶路线做到精确的控制, 通过对配送信息的适时分享也能增加客户体验 (如图4所示) 。

5 结束语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卷烟配送管理优化设计涉及到卷烟配送各环节的综合配置, 需要针对仓储、分拣和配送环节一一设计, 本文在对当前物联网技术在卷烟配送管理中应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发现的问题从整体架构的角度给出了宏观上的解决思路, 并通过SWOT分析法提供了卷烟配送管理中的不同战略选择渠道, 随后对卷烟配送管理中的仓储、分拣和配送环节进行了优化设计, 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印德春.烟草行业物联网战略设计及推进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14.

[2]薛勇, 赵静远.烟草行业物联网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26) :202-204.

[3]吴文静.甘肃省烟草公司物联网方案设计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11.

[4]刘捷, 陈雷.RFID技术在烟草物联网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04) :242-243.

[5]秦蔚雯.某烟草工业公司现代物流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6]刘炎艳.基于RFID_GIS的烟草物联网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01) :34.

设计的优化管理 篇8

1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存在高能耗问题的原因

具体原因如下:第一, 在对空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没有实现科学的选型与安装, 相应的运行方式也并未实现合理化, 进而致使空调系统运行的效率偏低, 能耗偏大;第二, 通风设计与建筑设计缺乏科学性。在公共建筑中, 由于排风设计缺乏合理性, 加上建筑物本身的设计也不完善, 致使空调能耗加大;第三, 无法实现对空调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的科学判断。对于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 通常都是相应的管理人员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运行状态进行判断的, 所以即使设备存在故障隐患也无法及时发现, 致使其能耗加大且存在安全隐患;第四, 新风设计不合理。在进行新风设计的过程中, 经常只是单纯的将室内污染因素作为指标, 但却忽略了室外污染因素的存在, 因此, 实际新风过滤器的运行效率无法满足需求, 这不仅污染了室内的环境, 同时也使得相应的能耗加大。

2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设计与运行上所呈现出的问题

2.1 节能设计上所呈现出的问题

首先, 仅凭借经验的设计缺乏合理性。在对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由于设计人员通常都是根据自身现有的经验来设计图纸的, 对于相应公共建筑物特点等条件并来实现全方位分析, 同时, 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强调新技术的应用, 进而忽略了节能设计的核心需求。其次, 以安全性为核心理念的设计构想过于保守。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为了实现空调系统的安全性, 进而提高相应的参数, 加大了系统的能耗量, 同时主机的容量与运行路径的选择也过于保守, 致使能耗增加。最后, 设计人员自身能力素质不达标, 设计出发点存在偏差。一方面设计人员自身能力素质不达标, 致使无法满足实际设计的需求;另一方面, 在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全局意识, 并没有将节能环保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所以致使最终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增加。

2.2 运行管理上所呈现出的问题

第一, 管理制度体系存在弊端。当前, 很多单位在管理制度体系上依据不够完善, 相应的管理责任无法得到落实, 进而使得系统的耗电量无法明确, 在采用节能措施之后, 也没有实现对所节约电能等的统计。第二, 没有针对冷却塔的实际所需实现有效的管理。冷却塔在安装的过程中质量等不达标, 进而能耗加大, 后期运行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优化, 所以耗能量没有得到控制。当冷却塔因温度过高而自动跳闸时, 管理人员要么就增加冷却塔的数量, 要么就将其卸载, 以确保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三,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针对自动系统下的空调设备, 由于管理人员自身专业能力有限, 进而致使设备调解不合格, 自动系统功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就在加大设备损耗的同时, 降低了节能效果。同时, 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 对设备的调解都是根据管理人员自身的经验而手动调解的, 进而造成能源浪费。

3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实现优化设计与管理的途径

3.1 节能设计优化措施

在节能设计阶段, 要求设计人员要对整个公共建筑的暖通工程进行详细的了解, 根据冷热负荷计算书内容来明确设计的整体规划与核心要点。按照当前暖通工程设计要求, 在设计施工图时, 需要实现对冷热负荷的明确计算, 同时, 需要对整个施工现场周围环境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 以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来完善设计内容, 此外, 还需要针对施工技术进行设计, 确保施工工艺与技术能够落实节能需求。针对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 要求相应的设计人员能够全面的掌握当前现有的新节能技术原理, 以确保最终的设计方案能够充分的实现节能的综合效益。在此过程中, 要将节能理念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进而来明确设计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要求所属管辖区域的政府部门要积极的做好对设计工作的管理, 要通过专业的部门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 要求相应设计方案要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 对于不合格的设计方案必须予以驳回。对于设计人员自身来讲, 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综合考虑空气的流通情况以及管道的布置, 以实现空调系统的合理规划与设计, 同时, 还需要加强与水电、灯光等项目的配合, 实现整体设计方案的协调性, 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此外, 需要实现对施工过程中的全方位跟踪, 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确保施工各环节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并实现对设计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3.2 运行优化管理的对策

3.2.1 在设备管理上的优化措施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运行状况的实际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了节能程度, 所以这就要求要实现对冷水机组、空调机组、冷却塔、水泵、管道、通风口以及冷水水质的全面管理, 确保各构成部分能够在实现高效运转的基础上, 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整个暖通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运转情况都需要得到有效的管理, 应该在管理的过程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2.2 控制管理与能源管理

首先, 在控制管理上, 需要将自动化技术全方位的应用到控制系统的构建中, 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强化管理的效率;同时, 要将先进的软件应用到监控系统之中, 进而实现对运行设备的实时有效监管。其次, 在能源管理上, 可以尝试引进当前国际先进的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通过相应的管理公司来降低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成本的投入, 并实现对相应节能改造过程中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进而实现节能效益。

3.2.3 完善管理制度, 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

首先, 在管理制度的完善上, 要求要根据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明确岗位责任, 建立相应的运行日志, 并构建维修记录, 落实各项资料的及时归档, 进而提高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以实现节能效益。其次, 在人员培训上, 需要针对各个岗位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以全面提高各管理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质, 在确保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 强化空调系统的节能效益, 以真正的将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4 总结

综上所述, 当前, 随着我国公共建筑面积的不断增加, 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与优化管理势在必行, 因此, 这就要求要结合空调系统高耗能问题所产生的原因, 针对设计与运行管理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 实现对节能技术的全面落实, 并强化对空调系统运行状况的管理, 以最终实现节能目标与效益, 为最终落实节能环保、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当前,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空调在公共建筑中逐渐实现了普及性的应用, 进而使得公共建筑内部的环境变得更为舒适, 但是, 这也使得公共建筑的能耗逐渐增加, 从而加大了环境的负担。在节能环保的号召下, 如何实现对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并实现优化管理, 亟待解决。本文针对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与运行管理进行了探讨, 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设计,优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黄雯菁.暖通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电子制作, 2014, 11 (05) :229-229.

[2]王勇.关于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J].中华民居, 2012, 4 (01) :622.

[3]封志平.建筑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 2013, 6 (03) :202.

[4]刘军, 张立群, 姜允涛.公共建筑空调节能设计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 2010, 5 (02) :34-35.

设计的优化管理 篇9

一、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优化的背景分析

目前, 几乎所有图书管理系统的核心都由数据库来实现, 作为资源管理的核心工具, 数据库技术受到广泛的重视。从数据库技术应用的现状来看, 影响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水平的因素有很多, 涉及数据库系统的需求设计阶段、应用架构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编码阶段、系统测试阶段以及数据库运行阶段的各个环节。对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优化问题涉及数据库系统规划到数据库系统生命周期结束的整个过程, 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因此, 即使对于一个成熟的图书管理系统来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系统应用的深入进行, 也会出现误差增多、性能变差、效率降低等问题, 导致数据库服务功能下降, 对用户正常使用造成不利影响。

从具体应用的角度,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运行产生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 数据库索引的问题。如果数据库在进行连接、频繁进行排序或分组等列上没有建立合理的索引, 就会导致性能变差。第二, 数据库结构的问题。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能使查询记录的速度加快, 减少出现锁表现象的概率。第三, 数据库查询的问题。在数据库的查询设计中, 容易出现对数据表行的顺序读取, 但表的顺序读取是导致系统性能直线下降的重要原因。另外, 大量嵌套查询层数对查询效率的影响也是致命的。

数据库系统的性能调整和优化包含的内容很多, 重点有调整和优化硬件配置、优化应用程序、优化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和网络资源等。其中,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目标:第一, 消除数据库系统的瓶颈。数据系统瓶颈对系统的性能具有很大的限制作用, 性能优化的目标之一就是消除瓶颈, 更好地发挥系统的性能。第二, 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吞吐量, 降低响应时间。数据库系统的吞吐量是指在固定时间内系统完成的工作量, 响应时间则是指完成单个任务所占用的时间。数据库性能优化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优化, 减少系统程序的运行时间和降低系统对数据操作的时间。

二、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的逻辑优化设计

1. 局部E-R模式的设计和优化。

对于图书管理系统, 至少需要四张数据库表:入库图书数据表, 用于图书馆的所有已录入的书目信息;图书借阅者信息数据表, 储借阅者的信息;图书借阅信息数据表, 存储借阅图书的信息;管理员信息表, 存储管理用户名及密码数据。以图书信息为例, 每一种图书都有不同的基本信息、条码号、在馆状态等, 会影响数据的迅速定位, 也会产生很大冗余。为提高查询效率和避免数据冗余, 可通过把图书信息分成图书基本信息表和图书编号信息表的方式来进行优化设计。

2. 全局E-R模式的设计。

局部E-R模式设计完成后, 需要将其综合为单一的全局概念结构, 形成完整和一致的数据库概念结构。第一, 确定公共实体类型。一般把同名实体类型或者把具有相同键的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候选。第二, 进行局部E-R模式的合并。考察局部E-R结构模型中实体类型内部是否存在联系、任意两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多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等, 并确定联系关系。局部E-R模式的合并需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首先进行两两合并;优先合并在现实情况下具有明显联系的局部结构;从公共实体类型开始合并。第三, 冲突的消除。数据库结构中的冲突主要包括属性冲突、结构冲突和命名冲突。设计全局E-R模式的目的就在于尽量消除冲突, 使全局E-R模式能够被所有用户共同理解和接受。

3. 全局E-R模式的优化。

为提高和改善数据库系统的效率, 需要进一步对全局E-R模式进行优化。优化的全局E-R模式包括具有尽可能少的实体类型的个数和实体类型的属性个数、实体类型间的联系没有冗余等。数据库设计工具不能识别多对多的关系, 但能处理多对多的关系。因此, 如果两个实体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 则应消除这种关系。消除的办法是在两者之间增加第三个实体。这样, 原来一个多对多的关系, 现在变为两个一对多的关系。要将原来两个实体的属性合理地分配到三个实体中去。这里的第三个实体, 实质上是一个较复杂的关系, 它对应一张基本表。在“图书馆信息系统”中, “图书”是一个实体, “读者”也是一个实体。这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典型的多对多关系:因为一本图书在不同时间可以被多个读者借阅, 一个读者又可以借多本图书。为此, 要在二者之间增加第三个实体, 该实体取名为“借还书”, 它的属性为:借还时间、借还标志 (0表示借书, 1表示还书) ;另外, 它还应该有两个外键 (“图书”的主键, “读者”的主键) , 使它能与“图书”和“读者”连接。根据创建的基本数据库表和全局E-R图, 经优化操作后建立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各个表之间的联系。

三、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应用程序优化设计

对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应用程序进行优化, 主要是根据系统采用的开发语言来优化程序代码, 目的是为了提高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SQL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库语言, SQL语句的执行效率决定了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的性能。通过对效率不高的SQL语句以及SQL语句访问数据库方法的调整, 可以显著提高数据库内存区的命中率、减少I/O访问等, 明显改善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从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应用实例来看, 查询操作在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操作中占据的比重最大, 查询的速度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图书管理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查询操作主要包括新书查询、书籍检索、书籍入库查询、读者信息检索等多方面。由于查询操作在SQL语句中代价最大, 优质的查询语句可以大大提高应用系统的性能。因此, 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优化, 使其运行速度得到提高。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 建立数据库索引。第二, 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以便加快查询记录的速度, 而且也不容易出现锁表现象。第三, 合理使用查询条件, 避免对数据表行的顺序读取。表的顺序读取是导致系统性能直线下降的原因。有些情况理论上可以使用索引进行优化, 但由于表达式使用非法参数而导致无法进行优化处理。如语句:SELECT*FROM Students WHEREStudent_Id like‘2003%’

这里即便按Student_Id建立了索引, 但因上述查询语句使用了非法参数导致了顺序读写, 也会降低执行效率。因此, 可将其改为如下的形式:

在图书管理系统中, 数据库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图书管理系统执行的效率和稳定性, 数据库系统已经成为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的基础和核心, 数据库性能优化问题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对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性能调整和优化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研究, 对于确保数据库运行的稳定高效具有重要作用及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顾俐.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国科技信息, 2007.11.顾俐.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国科技信息, 2007.1

[2].谷小秋.李德昌.索引调整优化Oracle9i工作性能的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62.谷小秋.李德昌.索引调整优化Oracle9i工作性能的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6

[3].高艳春.Oracle性能调整与优化,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3.高艳春.Oracle性能调整与优化,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设计的优化管理 篇10

关键词:生产管理,计划调度,组织架构,优化

0 引言

无论何种生产模式, 首先都需要重视计划, 按计划执行生产, 实施计划性的生产。没有计划性的生产管理状态是无序的, 无序管理的结果便是无效率, 最终无效益。当然, 并不是说有了计划, 这计划就是一成不变的, 不能修订只能无条件执行了, 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计划的执行现状与目标差异, 并适时进行优化调整。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 变更计划是不可避免的, 也不要惧怕或担忧计划变更, 正是在现实的生产管理中存在必要的计划变更才凸显了计划与调度的重要性。

在生产企业的组织架构中都有针对计划调度的组织设置, 一般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计划调度组织的层级设置相对较低且职能分散, 存在信息传递流程长, 跨部门越层级调度不能及时有效反应, 难以保证生产活动正常有序执行的问题。这样尽管有计划调度组织, 但由于没得到足够重视, 没有足够的管理层级和权限, 不能正常发挥其应有的生产指导性, 将导致生产活动和生产流程紊乱, 不仅增加管理成本和占用资金, 更可怕的是会降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生产产值、产品销售额、企业利润率、存货周转率、资金周转率等企业运营关键业务指标。

1 职能分析

计划调度部门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应该是扮演着火车头的角色[1], 主要工作是生产计划、生产进度的安排和产销异常问题的协调处理, 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使生产活动有条不紊、顺利流畅的进行。具体职能概括如下:

1.1 计划

计划是计划调度部门的首要职能, 具体内容涵盖三个方面。 (1) 综合分析市场前景及产品销售的长期、中期、短期需求计划, 相应的编制年度、季度、月度、周、日生产计划; (2) 按ABC分类法进行物料分类, 综合分析产品需求物料的通用性和周期性, 并落实适当的在库储备和供方储备, 有效压缩产品交货周期; (3) 综合分析生产场地、设备、人员等估算产能, 相应的调整分配和细化月、周、日、时生产任务, 并按5W1H原则正式下达生产计划指令。

附:5W1H原则是“时间When:何时开始, 何时结束;空间Where:在哪里生产作业;生产主体Who:要求何人设备去做;生产对象What:需要什么, 生产什么;生产目标Why:为何要这样做;作业标准How:如何才能做好”。

1.2 调度

调度是计划调度部门的关键职能, 具体内容涵盖六个方面。 (1) 协调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采购物料质量不合格, 需进行替代使用或重新采、购等问题, 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生产进度; (2) 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设备故障问题, 跟踪落实设备的故障点及维修进展和可投入使用的时间; (3) 综合分析不同供应商质量、交货期、价格、运费等因素, 期货与现货采购的价格差异, 现场加工的作业标准及工时工价的合理性等, 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交货期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生产成本; (4) 根据系统订单的完工情况与实物加工完成情况核实确认订单工资结算, 严格控制虚假报工或漏报工的情况, 确保系统订单与实物进展一致; (5) 每日通过系统订单监控和现场实物加工来核实跟进生产进度, 统计计划及时完成数量进行通报考核; (6) 定期组织生产会议, 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和通报, 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改善优化方案, 并跟踪落实优化方案的执行效果。

2 架构优化

计划调度的职能极其重要且关键[2], 在生产活动及生产管理中需赋予较高较广的管理权限, 故在组织架构设计中需体现其特殊的职能和层级位置, 现针对上述生产企业组织架构案列进行分析问题点有: (1) 生产管理中计划调度组织所处的架构层级较低; (2) 商务采购的计划组织所处层级较低; (3) 主机销售计划与配件销售计划分别设置且层级也较低。共同导致在生产活动中如出现异常情况, 计划调度组织在进行协调处理时需要跨越多个层级, 多种管理职能和权限的业务部门, 严重影响处理问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导致生产管理及异常处理的效率低下, 必须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按精简组织架构、简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率为原则, 通过: (1) 将制造和商务进行部门整合, 相应整合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组织, 并提升管理架构层级; (2) 将营销和服务进行部门整合, 相应整合主机销售计划组织和配件销售计划组织, 并提升管理架构层级; (3) 在总经理办公室设置计划监控管理职能, 起到主持协调的作用; (4) 整合人力资源、财务、基建等职能管理部门, 针对组织架构优化设计如图2所示。

3 结论

通过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调整, 凸显计划调度部门的职能与位置, 同时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 真正做到了精简架构、简化流程、提升效率, 以期实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生产产值、产品销售额、企业利润率、存货周转率、资金周转率等企业运营关键业务指标的大幅提升, 极大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元.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精解[M].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 4.

[2]朱旻.生产计划与执行操作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11.

上一篇:专职消防员下一篇:经济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