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2024-08-18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精选十篇)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篇1

1 现代教育技术的突出优势分析

首先, 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具备突出的优势与价值:即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对于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模式而言至关重要, 而这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而言, 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举例来说, 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多媒体设备及其技术的应用, 模拟真实性的说话情境。在课堂教学展开说话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完整性的情境, 使学生以既定的话题为中心, 展开丰富的讨论。在此过程当中, 通过对多媒体设备模拟功能、以及视频功能的应用, 将原本意义上与课堂教学活动差距较大的真实性话语情境引入课堂中。通过此种方式, 学生所感受到的说话情境将更加的鲜活与真实, 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在思维的活跃性方面可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后续的学习与生活当中, 学生若遇到同类的生活场景, 则在表达方面将更加的丰富与完善。同时, 以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为例, 若单单从口头表达的方式入手, 向学生描述古诗文当中的情境, 学生的理解势必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进而使得学生感觉文章言之无物, 无法获取真实性的情感认知。而通过对多媒体设备的引入, 教师可以以幻灯片的方式, 向学生展示与古诗文所描述情境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从而使学生在对文章说明对象、顺序、特点的理解方面更加的深刻提高学习质量与水平。

其次, 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于课外辅导过程当中具备明显的优越性。常规意义上来说, 对于学生所开展的课外辅导活动大多建立在课堂教学以外。同相对集中的课堂教学相比, 课外辅导活动在学生与老师方面更加的分散。同时, 课外辅导活动的开展还受到了空间及时间的明显限制。而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 则能够极为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可以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 在课后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复习, 融会贯通, 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络实时通讯工具的方式, 与教师进行沟通, 并配合学习软件, 进行全面的自测与训练。

2 传统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各方研究学者明确指出:以文字为载体的知识是现代意义上, 建立在图像、影视载体下的知识所无法起替代的。特别是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字形成与发展进程当中, 文字载体所积累的知识与文化内涵均是极为突出的。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 除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生临其境”之感以外, 还需要通过对传统教育技术的应用, 以点拨学生对关键性的文字内涵进行分析与理解。特别是针对部分发散想象性特征突出的文章内容而言, 教学过程中也不可一味的利用多媒体设备, 将直观的图像资料映射至学生脑海当中, 因为这是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反过来说, 通过对传统教育技术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同样的文字想象出不同的画面,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特殊理解。并且, 通过对传统教育技术的应用, 还能够明显的加深学生与教师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因此, 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教师不能一味的依赖于多媒体设备, 通过对机器设备的操作来完成与学生的互动, 而还需要通过对板书、对面部表情、对语调语气、对肢体语言等充分的应用, 实现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纠正学生存在的不正确学习状态, 从而达到对教学方式的合理调整与优化。

3 结语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需要认识到一点:在传统教育技术缺点与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矛盾对立的状态下, 不能一味的对传统教育技术实施抛弃, 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唯一技术策略。最合理的措施在于: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恰到好处地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其目的就在于:为教学提供可靠服务, 并促进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各方人员的通力合作, 寻求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优化配置,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马武, 杜立梅.教育技术的“三整合”培训模式[J].教育探索, 2001 (11) :33-35.

[2]陶遵适, 孙若萍, 徐淑霞, 等.教育技术:系统方法与媒体技术的整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5 (3) :22-24.

[3]谭本远.论高等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整合[J].数学教育学报, 2005, 14 (4) :97-99.

[4]汤跃明.教育技术专业实施艺术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31 (4) :183-185.

[5]吴群志.当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56-57.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计划 篇2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今信息化潮流带来整个社会生活的改变,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和学生个体的学习模式受到巨大冲击,也对教育手段、途径、方法和人们的教育理念带来革命性变革。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明确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目标和任务,并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课堂教学呈现方式的转轨,为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是在分析研究目前我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①在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促进个性化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探求知识,拓展知识,掌握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②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课件和WORD的制作,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

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展开,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教师主导作用 传统学科教学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这种氛围下,教师的作用主要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网络学习的促进者。对于给定的学科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老师的传授、网络学习、小组讨论、调查访问等。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而应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规划、组织、协调。并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规划、组织和协调,教师必须对学生各种学习课题、学习途径、学习资源进行宏观调控,这需要教师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注意加强同其他学校的联系与交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获取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是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学习。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善于实践的人才。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学生在

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要能够学会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学生不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只能是主动地获取知识,要求学生更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发现新知、激发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四、课题研究基础

1、我校计算机教育和教学的实践基础。目前,一个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热潮已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展开。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了多期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许多教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的教师越来越多。我们还注意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创设各种平台,让他们参加各级培训。

2、教育科研理论基础。我校已进行了多个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许多教师的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与交流。全校教师已在新课改实践中初步具备了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可行性已有所认识,并在实践应用中初步摸索出一些经验。

3、学校具有较好的硬件基础。目前我校已拥有各类教学电脑128台。

学生机房2个,其中多媒体网络机房1个,多媒体电化教室2个。已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力争人人都建立起教育信息化的理念。

2、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更好地建设并利用好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六、课题研究方法

拟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开发运用的发展动态,收集最新成果,学习其先进的理论、手段及设计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七、课题预期成果

课题预期成果为关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促进各学科领域不同教学方式的总结,总结应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宏观的理论部分,主要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育理念、原理等相关理论分析;第二部分为应用范式部分,由课题设计或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信息技术应用范式组成;第三部分是具体的案例、论文、课件

部分,由支持前两部分的案例及其评价、论文等组成。

八、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赵良钰(校长)

方案和结题报告起草小组:雍远会 杨朝阳 实验研究小组:

杨钊龙 张伦伟 雍玉琼 王德昌 周昌荣 田秀芬 田茂清 谢华容 何宗贤 唐容 张灵通 刘佳佳 展倩 申玉龙 罗泽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本科体育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阐述

一、研究背景

设立在本科院校中的体育教学工作是肩负着国家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培养重任,因而新教改之后的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最终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应当在一定措施的采取下对原有的本科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进行深化。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角度出发,其作为重要的一项教育改革内容,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新技术体现,是高科技迅猛发展下的衍生物,伴随着软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同时发展而产生的,因而其有助于对人们的学习方式以及生活习惯进行改变,显然,这会对高校教育体制带来极大的冲击,因而,在本科体育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必然的一种趋势,符合趋势,紧跟时代,是对现代教育的必要要求。

二、本科体育教学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

(一)影响到了传统形式上的教育观念

无论是对于教育教学的行为,还是对于教育的价值取向,它们均会受到教育观念的影响,后者决定了整个教育工作的走向。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普及,在高校中逐渐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同时计算机技术也被广泛的使用到日常教学之中。自各个高校校园网建立以来,明显对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带来了冲击,并逐渐出现了“个性化、多样化以及终身化”的教学理念倡导,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教学理念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影响,老套的教学模式不能吸引当前学生走入课堂,参与教学过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更好的融合现代教育理念,设计全新的教学过程,有效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性。

(二)改善原有的本科体育教学模式

长时间以来,本科体育教学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其在本科学校中一直无法得到大众的重视,以致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器材,质量、数量以及场地面积等难以与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相适应,并且设置的体育课程时间也较短,根本达不到教学效果。而在新的教育理念引进以后,体育教学逐渐在本科学校中得到大家的重视,原有的教学模式被改变,各个学校根据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逐渐引进更多的先进的体育器材,便于教师更有效的进行教学工作,学生可以接触到较为先进的体育锻炼方法以及理论知识,颠覆只有跑、跳、踢、打的原有教学。

(三)使体育教学内容发生了改变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就在于运动竞赛、身体练习等,围绕这样主,题体育教师有针对性的尽心加工和组织,使其能够作为体育教学有效的教材被使用,而这些教材就共同构成了体育教学内容。作为高科技产物的现代教育技术,其影响着整个本科体育教学的内容设置,在其的影响下,改变了原有的落后的体育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的引入,就可以实现以前由于场地,资金限制而无法开展的课程,同时在教学上更加逼真,学生可以身临其境体会各种体育活动。

三、应用效果提升的建议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原有的本科体育教学模式,若想取得变革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做的便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地将本科院校中的师生对于现代体育教学技术的了解和认识水平提高,才能够使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在本科体育教学之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必要性和及重要性。并且,只有建立在以上基础上,学生和教师才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现阶段本科体育教学中对于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的及时性,前者的可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借助后者的力量,后者作为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相结合的衍生物,是非常适应于使用到本科体育教学工作之中的,若没有转变原有的观念,那么很难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渗透到本科体育教学中去,显然,本科体育教学的水平以及质量很难再进一步提升。

(二)本科院校体育教育同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力度加强

受到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水平及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在本科院校中早已经运用了信息技术。其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其被人们应用在日常教学之中的多个方面,并且在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伴随着不断推进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同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力度使原有的体育教学形式发生了变革,在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之下,学生们的体育知识得到了丰富、认知水平得到了优化,甚至是课堂教学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切实的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确保了新的教学方案有效性作用的发挥。可见,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之中需要不断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进行强化,使其能够同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完美整合,确保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和掌握到现代教学技术,以便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将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长久发展目标实现。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良好建立

所谓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环境,其主要是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所涉及到的那些系统化的计算机技术及条件。若想良好的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推广活动,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将良好的一个应用环境创设出来,该类型的环境应当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其中,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校园网等属于硬件环境的范畴,其是作为本科院校教学基础而存在的;但是只有硬件存在,却没有软件存在,显然这是不完整的教学环境创设。存在于教学之中的软件环境不仅仅包含有各种同硬件相配套的应用软件、各种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等,还包括了适用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高素质教师团队。显然,只有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发展和应用,才能够将良好的一个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环境创设出来,从而使本科体育教学的模式向更好的方向发生转变。

(四)重构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通过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重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首先,教育目标决定教育效果的成败,因而在教育目标的设置上要合理,有效,通过现代教育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层次性和整体性,确定个目标要素之间的关系。其次,其次,对于评价方法的确定,需要有分解性。以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统计分析法和文件袋法。最后,是科学的解释获取到的数据结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获取的学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汇总,应用详细的数据,对学生进行最为公正的判断和评价,同时由于学生主体在成长环境,身体素质等方面有巨大差异,因而要教师加入主观判断,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尊重数据,也要注重差异。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本科体育教学之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体育教学的模式向更加有利的方向前进和发展,从而更加满足学生以及社会对于体育教学的需求。另外,只有不断地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才能够使本科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体育教学在本科教育之中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华. 现代教育技术下高等体育院校本科教育中教与学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彭静.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育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

[3]李国良. 现代教育技术在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4]袁宏刚,黄艳萍. 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本科体育教育改革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1,28:205.

现代网络远程教育关键技术研究 篇4

远程教育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并日臻成熟, 使得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可能。虽然网络远程教育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具有很大灵活性和多样性, 但从工程实践角度, 网络远程教育系统大体上可由通信网络、终端设备和教学资源三部分组成。其中, 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构成了远程教育系统的硬件基础, 教学资源则是远程教育系统的软件基础。现代远程教育中涉及的关键信息技术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两大类。

1 网络远程教育信息处理技术

现代网络远程教育应用的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网络信息发布技术以及流媒体技术。同时, 伴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 智能代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信息推送技术逐渐应用到远程教育中, 并在远程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前三种技术相比, 后几种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1.1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 要提供的资源不仅局限于文本文件、图像文件, 还包括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但是这些数字化音频、视频信号的数据量很大, 给信息存储和传输造成了较大困难, 阻碍了人们有效获取和使用信息。在远程教育系统中, 为了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必须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有效压缩。一种优良的压缩技术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压缩比大;二是算法简单, 压缩/解压速度快, 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三是压缩损失少, 即解压缩效果好。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际组织于20世纪90年代领导制定了三个有关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JPEG标准、H.261、MPEG标准。

静态图像压缩标准JPEG是适用于彩色和单色多灰度或连续色调静止图像的数字压缩国际标准。它可将图像数据压缩到原来的1/10至1/30, 并可实时再生。它不仅适用于静态图像压缩, 也可用于电视图像序列帧内图像压缩编码。JPEG的优良品质使得它在几年内获得了极大成功。目前, 大多数网站中80%的图像都采用JPEG压缩标准。

动态图像压缩编码技术MPEG诞生于1991 年。MPEG专家组于1991年2月正式公布了新版本MPEG-4V1.0版本。同年底MPEG-4V2.0版本亦告完成, 且于2000年年初正式成为国际标准。MPEG-4标准将众多多媒体应用集成于一个完整的框架内, 旨在为多媒体通信及应用环境提供标准算法及工具, 从而建立起一种能被多媒体传输、存储、检索等应用普遍采用的统一数据格式。

视听通信编码标准H.261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ITU于1990年12月制定, 它具有覆盖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基群信道的功能, 适合于有会话业务的活动图像压缩编码, 被广泛应用于会议电视和可视电话。

1.2 网络信息发布技术

目前, Web技术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相互融合为互联网提供核心服务, 也为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1.2.1 WWW与FTP技术

WWW (Word Wide Web) 的含义是“万维网”, 它是一个基于超文本 (Hypertext) 方式的信息检索服务工具。WWW提供友好的信息查询接口, 用户仅需要提出查询要求, 而到什么地方查询及如何查询则由WWW自动完成。现代远程教育运用WWW技术发布多媒体课件及教学信息, 学习者可以通过浏览多媒体页面进行学习, 以满足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学习的需要。

文件传输协议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是Inter-net的传统服务之一, 其安全性和传输速度都比较令人满意。FTP使用户能在两个联网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它是Internet最主要的传递文件方法。此外, FTP还提供登录、目录查询、文件操作及其他会话控制功能。

1.2.2 Web交互技术

通用网关接口 (CGI, Common Gate Interface) 是Web服务器和外部应用程序之间信息服务的标准外部应用接口。通过Web访问的简单HTML文档是静态的, 即文件内容是不变的。而CGI程序是实时的, 它输出的是动态信息。按照CGI编写的程序可以扩展服务器功能, 完成服务器不能完成的工作, 外部程序执行时可生成HTML文档, 并将文档返回Web服务器。几乎所有服务器软件都支持CGI, 开发者可以使用任何一种Web服务器内置语言编写CGI, 其中包括流行的C、C++、VB和Delphi等。

1.2.3 IP组播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平台提供了各种业务, 如E-mail、Telnet、FTP、WWW等, 然而这些业务均为点到点数据传输, 无法满足人们在Internet上开视频会议、看实况转播等更高需求。IP组播 (IP multicast) 通信技术的出现为实现点到多点或多点到多点数据传输提供了支持。目前, 这种技术已成为国外各种研究团体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热点, 网络厂商纷纷提供能支持IP组播技术的产品, 一些网络提供服务商 (ISP) 逐渐提供这种高级服务, 许多提供大规模网络应用和服务的大公司也开始使用组播通信。

IP组播利用一种协议将IP数据包从一个源传送到多个目的地, 信息拷贝被发送到一组地址以到达所有想要接收它的接收者处。IP组播将IP数据包“尽最大努力”传输到一个构成组播群组的主机集合, 群组成员可以分布于各个独立的物理网络上。IP组播群组中成员关系是动态的, 主机可以随时加入和退出群组, 群组成员关系决定了主机是否接收发送到该群组的组播数据包, 不是该群组的成员主机也能向该群组发送组播数据包。同单播 (uni-cast) 和广播 (broadcast) 相比, 组播的效率非常高, 由于任何综合链路至多用一次, 可以节省网络带宽和资源, 大大减轻发送服务器的负荷, 从而能够高性能发送信息。另外, 组播传送的信息能同时到达用户端, 时延小, 网络中的服务器不需要知道每个客户机地址。所有接收者使用一个网络组播地址, 可实现匿名服务, 并且IP组播具有可升级性, 能够与新的IP和业务相互兼容。

1.2.4 流媒体技术

目前, 流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多媒体新闻发布、在线直播、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也给现代远程教育带来了新机遇。

所谓流媒体, 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媒体。流式传输实现了声音、影像或动画等媒体信息由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的连续、实时传送。由于数据在发送过程中几乎即时播放, 解决了多媒体播放时数据下载的延迟问题。流媒体传输技术是一种基于时间的连续实时传输技术, 其关键在于网络数据传输和客户端播放的并行性。采用流媒体技术, 能够有效突破低比特率接入网络方式下的带宽瓶颈, 克服文件下载传输方式的不足, 实现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上的流式传输。

流媒体把连续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 由流媒体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 而不需要等整个文件下载到自己的机器后才能观看。该技术先在用户计算机上创造一个缓冲区, 在播放前预先下载文件的一小段数据作为缓冲, 播放程序取用这一小段缓冲区内的数据进行播放。播放时, 多媒体文件的剩余部分在后台继续下载填充到缓冲区。这样, 当网络实际连线速度小于播放耗用数据速度时, 可以避免播放中断, 也使得播放品质得以维持。所以, 流媒体最显著的特征是“边下载、边播放”。

实现流式传输主要有两种方式:顺序流式传输 (Pro-gressive Streaming) 和实时流式传输 (Real-time Stream-ing) 。

流媒体传输模式主要有单播、IP组播、点播和广播四种, 比较流行的流式文件格式主要有RealMedia格式、ASF格式、QuickTime格式与FLV格式四种。随着网络及流媒体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远程教育网站开始采用流媒体作为主要网络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的传输方式, 流式传输将推动网络视频信息的全面应用, 进一步促进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2 网络远程教育信息传输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远程教育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较为重要的网络远程教育信息传输技术有ATM交换技术、帧中继交换技术与视频会议技术。

2.1 ATM交换技术

ATM (异步传输模式) 交换称为信元交换, 它是在光纤大容量传输媒体环境中分组交换技术的新发展。ATM交换把数字化语音、数据及图像信息分成固定长度的若干段, 称为信元, 由用户信息字段和信元头组成, 信元数据根据信源动作按需分配。ATM交换支持不同的传输媒体, 提供多种传输速率, 可以组建各种规模的网络, 同时支持数据、数字化语音/图像传输, 针对不同应用对数据传输可靠性和实时性的不同需求, 采用了不同的处理策略。ATM交换以信元为单位, 并在信元中增加了可丢弃标识和优先级, 并支持带宽预约, 确保具有实时性要求的数据可以优先传递;同时ATM交换机简化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功能, 减少了结点处理延时, 使得传输速率可达Gbps数量级。目前大部分ATM网络设备都具有E1电路仿真端口, 这些端口可同普通DDN的E1端口一样使用, 具有专线性质, 可以方便地用来建立远程教育实时授课系统。

2.2 帧中继交换技术

帧方式是在开放系统互联 (OSI) 参考模型第二层, 即数据链路层上使用简化方式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方式。由于链路层数据单元一般称作帧, 便称为帧方式。其重要特点之一是将X.25分组网中通过分组节点间的重发、流量控制来纠正差错和防止拥塞, 对处理过程进行简化, 将网内处理移到网外端系统中实现, 从而简化了节点处理过程, 缩短了处理时间, 这对有效利用高速数字传输信道十分关键。

2.3 视频会议技术

视频会议又称会议电视, 是利用电视和通信网络召开会议的一种多媒体通信方式。视频会议通过可视化、实时、双工、交互的形式实现了在不同地理位置上人们的相互交流, 包括在网络上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语音、图像、图形、动画、视频、数据传递与交流, 它体现了超越空间、群体的“面对面”协同工作特点。视频会议系统实时性好、交互性强的特点, 使它在远程教育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

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终端设备、传输信道、多点控制单元MCU (Multipoint Control Unit) 以及控制管理软件等组成。其中, 终端设备和MCU是视频会议系统特有部分, 传输信道不是视频会议系统所特有的, 而是业已存在的各类通信网络。

视频会议系统的终端设备将视频和音频数据信号分别进行处理后组合成一路复合数据流, 再将它转变为适合在网络中传输的帧格式送到传输信道中进行传输。它主要包括视、音频输入/输出设备、视 (音) 频编码解码器、处理设备及多路复用/分解设备几个部分。由于视频会议具有即时传送图像、声音和数据功能, 视频会议除了可用来召开远程会议, 还可直接用于远程教育。利用视频会议开展远程教育可以实现异地授课和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目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实时性好、交互性强的特点, 是目前用于远程教育系统中异地实时授课的有效手段之一。

3 网络远程教育模式分析

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利用网络传输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信息, 可达到双向、实时交互传输目的, 其传输模式如图1所示。

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教学方式可分为同步式远程教学和异步式远程教学两种。同步式远程教学利用模拟真实课堂的方式双向实时开展交互式网上教学, 当前比较先进的是采用数字视频会议技术。电子白板和聊天室也属于同步方式。异步式远程教学采用基于网络技术的多媒体平台, 将教学资源存放在信息服务器中, 学生可通过网络进入平台进行学习。BBS、电子邮件、新闻组、视频点播等都属于异步方式。异步式远程教学系统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总之, 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可以进行实时或非实时交互。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 教学形式既形象生动又不受时间与空间制约, 能方便地进行双向互动,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现代网络远程教育是在信息与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本文对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归纳, 分别从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及远程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可为工程技术人员快速开发远程教育系统提供参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远程教育得到了广泛应用。系统地总结了现代网络远程教育关键技术, 可为开发不同应用背景的远程教育系统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网络远程教育,教育技术,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傅钢善, 马红这.网络远程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王继新, 张屹, 郑旭东.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3]付建清.基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及其功能[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 (7) .

数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论文 篇5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动机、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好数学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传统数学教学手段虽然也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但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比效果相差甚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数学教学,能更充分地挖掘数学内在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求解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通过课件的动画模拟,展示了卫星运行轨道的特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迅速理解了已知条件的本质,促使他们比较顺利地求得卫星的运动轨迹。实践表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实际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原来怕数学、厌恶数学的一些学生也开始对数学产生兴趣,对学习有了信心。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生动、动静结合等优点,可以大大强化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效地解决教师用语言难以讲清的重点内容,突破难点,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历来都感到立体几何入门难,一是画图与识图难,图与文对不起来;二是理不清空间图形的复杂位置关系。现代教育技术对化解这些难点有独特的优势。例如,仅观察“空间四边形”的模型、在黑板上画空间四边形的直观图,大部分学生会受平面图形的影响,自然而然地认为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也是相交的,因而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特别困惑。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可旋转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对角线,在旋转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空间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形成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继教学奠定了基础。又如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概念的教学中,分别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这三种曲线的本质。学习了这三种曲线后,再利用课件演示:到定点与定直线距离的比由小于1的正数变为1,再由1变为大于1,引导学生观察点的轨迹怎样演变,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三种曲线之间的关系,突破了难点。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探究过程、训练思维

数学思维是在数学的探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这个过程展现得更加清晰充分,使学生得到更完善的思维训练,更深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教学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仅根据ω的有限几个值(如ω取1,2,12)描出图像,然后归纳ω与函数周期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拖动鼠标就可以自由地给ω赋值,让学生观察函数值重复出现的情况。这样过程更加完整,学生直观地发现ω的变化只使函数的周期发生变化,这便启发了他们自觉地去量化ω和周期T二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印象。计算机不但能显示函数图像变换(平移或伸长等)的动态过程,而且可以控制这个过程的速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如旋转体的教学或几何体截面的观察,都可以用几何画板来动态演示(如图1),比之用模型来比划,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效得多。在这样的认知环境下,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能给学生以数学发现的机会。例如学生知道当01时情况怎样呢?课本和许多参考书上所给的同一坐标系内的两个图像似乎都不相交,是否就能作出“不相交”的判断呢?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我们又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ax和y=logax(a>1)的图像,拖动线段AB上的点a,这时对应的两个图像都连续发生变化,学生立刻发现:当a>1.45时,两函数图像确实没有交点;当a≈1.45时,两函数图像开始有交点;当1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生把数学

知识更广泛地应用于实际情境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但当学生把数学应用于实际情境时,常常因为运算过于繁杂甚至无法完成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应用的范围。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数据处理便不成为问题了。例如,暑假期间小林到一家企业勤工俭学,老板定出三种工资方案:①每天30元;②第一天5元,第二天10元,第三天15元依次类推;③第一天1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递增20%。问:小林应该选择那种方案才对自己有利?假设小林的工作天数为n,按以上3种方案,学生列出小林的工资总数(单位:元)分别为y1=30n,y2=52n2+52n,y3=5×1.2n-5。前两种方案对应的工资总数容易比较,但要与第三种方案相比就有困难。对这个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两种解决策略:①取n等于1,2,3,4,用Excel分别计算y1,y2,y3的值,进行比较;②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通过数形结合进行决策。这两种策略都获得成功,学生也亲身体验到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篇6

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发展引起了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教育部适时的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教学的应用。而且“二期课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我们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变革,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一变革中,推动初中教学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研究,建构新型的现代学科模式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

二、实验构想

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自己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学生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学习。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为其提供了理想的广阔空间和重要的技术支撑。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流程

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探索、研究和交流,掌握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和调控,学生在“同化”和“顺应”中进行意义建构的基础上,同时领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自己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发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化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研究。其教学流程如下:

四、教学实例

1.教学内容选择

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内容,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均要估计一下:哪些问题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发挥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以做到心中有数。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提出“最临近发展区”的研究课题《自然界的水》这一课题,并将这一课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研究课题的目的,研究的步骤和方法,资料和获取途径,以及最终要求完成任务等。为了学生更好的明确教师的意图和需要完成的任务,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个根据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分析,由教师制作的现成网页,给学生一种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由教师制作如下结构的主页:

2.任务驱动

首先,师生明确分工。“在线测试”“学生论坛”和“相关网站”中相关内容由教师制作,“水的专题区”由学生制作完成。可将学生分成七个兴趣小组,每小组由5~6人组成,并确定小组负责人以及明确小组中每个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而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在一定任务下的分组研究,使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一过程以学生自主为核心,而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相关材料并对其分析加工整理,形成有价值的资料。

3.合作学习与完成任务

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建立了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请求同学、教师、网络、阅读材料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通过与学习者协商对话交流和讨论等达到彼此理解和形成共识,制作在网页上。整个过程是完全开放的、自由的,真正体现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1)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做观察记录,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针对学生争持不下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老师必须介入,及时点拨,排除思维障碍。(2)小组活动中,老师要告诉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3)老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情况,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4)组织得力,控制时间长短和噪音,防止失控,浪费教学时间。(5)科学地摆放微机,以利于学生完成任务。

4.成果总结与创新提高

各小组任务完成后,教师首先批改、审阅每一个小组的成果。在教师的调控下开展小组间合作,用一节课让各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并让每组组长上台讲解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体验。教师予以必要的点评。再用一节课完成“在线测试”让学生自主探索,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零乱的知识有序化、系统化、结构化,并由部分向整体深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优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结果

1.化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使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深深体会到其在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短时高效等方面的优越性,有利于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素养和具体操作能力,进一步促进观念的转变。

2.化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热情,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和交流,获得了大量知识,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化学、学习化学,为科学发展做贡献,创造高质量的生活而奋斗。

3.化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体验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化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选择课题,查找资料,处理汇总材料,最终形成结论。在学生实践了研究的全过程,对研究有了一定感性和理性认识后,学生就会感到研究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开展研究。今后遇到问题时就能按一定的方式方法研究、剖析,去解决问题。

六、分析与讨论

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也应避免误区。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效果,摒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把本应板书的内容都输入微机,上课时直接显示出来。这样做看似节省了时间,但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和记录,其效果事与愿违。

总之,化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我们要不断的去探索,去实践。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才能发挥其最大效果,不至于走入误区。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篇7

1 畲乡职业教育发展及其问题剖析

1.1 畲族职业教育发展

畲族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专门的民族职业中学和通过其他职业学校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并举的少数民族职业教育格局。1)学校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如在2010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和景宁职业学校携手签约”3+2”合作,促进民族学校职业教育走上了一个新的水平。2)职业培训方面,80年代起,浙江省民委部门在畲族聚居地设技术培训班、文化中心和农民技术学校,以期为畲乡培养种植业、养殖业、食用菌栽培、缝纫、维修等专有人才,以促进家乡经济发展,但目前据调查发现,聚居村农民多以原始务农为主,参加科技培训的并不多,所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1.2 畲乡职业教育的问题剖析

畲乡职业教育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落后+特色弱,具体表现如下:

1.2.1 职业教育贫困化,人力资源极度匮乏

职业教育发展不到位,会造成专业人才的“青黄不接”,人力都跟不上,更谈不上成为可供开发的资源。畲乡在劳动技能培训与职业技术培训方面可以说是“0落实”,职业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比较明显的有:1)专业师资缺乏,实训设施落后,教育质量与发达地区呈鸿沟型差距。2)专业设置大众化,难以适应本地需求,与市场的脱钩造成就业困难。3)普职发展不协调,招生比例达不到省里1:1的要求,受教育层次畸形化。由于系列因素影响,畲乡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特别是基层管理人才少之又少,没有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劳动力转移、多渠道就业能力差,使就业面窄化,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的瓶颈。

1.2.2 财政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发展无支撑

畲乡财力薄弱,对教育的投入远不能满足当地发展的需要,就算政府财政拨款,层层剥削,等到了民族乡镇已所剩无几,“好钢用不到刀刃上”,致使职业教育发展无力,起不到开发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所以“贫困复贫困”。

舒尔茨先生的观点:发展中国家农民贫困是由于缺乏知识和高质量的投入。要打破传统的内部均衡和停滞条件,以期激发小农的投资和创新活动,从而带来更高产量。

1.2.3 教育观念陈旧,族群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畲族群众长期奉行“以农为本”价值取向,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隐性规避商品经济的风险,自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种吃吃、吃吃种种”最为保险,所以畲乡外出务工劳动力仅占畲民的10%。这种小农思想反映到教育上就是,1)封建的女子教育观,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儿终究是别家的人”,女孩的入学率与升学率均低于平均水平。2)世居山林形成“贫困文化”,畲乡向来注重口授,技术技能父母相袭,生活方式已成风俗。

1.2.4 职业教育缺乏特色,民族文化流失

“当一个民族的发展是以消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为代价时,该如何权衡?!”畲乡职业教育面对这一问,生发出不少的问题。首先在专业设置上汉化严重,缺乏民族特色。当今很多畲族青年除畲族户籍外,语言着装、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与一般汉人几乎无异。其次本土课程开发不到位,民族文化流失。在我国的民族教育政策中,党和国家很重视畲族等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但却忽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中的角色及作用。目前,浙江畲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流失比较严重。比如图腾崇拜仪式“做聚头”,到2002 年只有三人还在世上,据了解,丽水市最近一次做还是在1988 年,可见该仪式已基本失传。[1]

2 现代教育技术

根据黎加厚教授给出的较为准确的教育技术05定义的中文翻译: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2]。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新的教育技术,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技术。[3]

3 在畲乡职业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现今,畲乡的职业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畲乡职业教育需要重大改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促进畲乡职业教育的发展,谋求畲乡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新的教学方法

畲乡职业教育面临的是传统教学方法与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的教与学需求,因此要对此进行改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刻板的方式,经过信息技术可以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加工成动态的教学内容其中包含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因素,可以呈现出那些由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表达清楚的教学难点,使学生对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得到充分的感知和理解。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可以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通过对情境环境和虚拟仿真环境的创设,创造出适应具有不同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教学目标。

2)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内容,帮助学生看到课堂上看不到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内容丰富性和趣味性的需求。畲乡职业院校可以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呈现更多丰富的教学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沟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要求对技术有一定的熟练度,甚至达到可以创造性的工作。但是,畲乡职业教育的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的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限制了教学实践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解决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紧缺的问题,即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环境的运用、多媒体的演示、课件教学及其虚拟仿真环境的使用,来创造进行“仿真”的实验基地和“虚拟”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和培训更多的机会。学生实验和培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通过实践结果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节省教育成本。

4 畲乡特色职业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策略建议

发展畲乡职业教育,提高畲乡人民技术水平与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关系到畲乡本身的发展与繁荣,同时还是执行好当地政策,处理好当地问题,促进国家繁荣的迫切需要,也为民族平等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浙江畲乡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是为畲族群众谋福利,也是在推动浙江整个经济圈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畲乡职业教育教学中,将会改变过去单一和聒噪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本研究针对畲乡特色职业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从宏观上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发展畲乡职业教育作为当地政府应首要任务,在财政上要切实落实教育投入。首先,结合畲乡经济发展特点,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设置与当地相适应的技术课,把文化教育与当地知识需求相结合。其次,增加专项拨款改善,提高畲生助学金,增加学校教学设备,教学设备的好坏层次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再次,监督经费使用,不得用于项目之外,保证款项“拨得出、用得好”,逐步改善民族职业教育的社会环境。

2)应提高任课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媒体的技能方面提出了要求,同时还兼任引导学生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责任。从实际情况看,畲乡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加之学习机会少,造成专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因此,畲乡职业院校应加大对专业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力度。在培训内容上,应以当地特色资源为内容,做到逐步提高专业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3)应加强校企合作

畲乡职业教育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的投入、指导来发展,要挖掘自身潜力,学会自己“挣外快”、搞开发。[4]职业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企业的技术、工艺和企业文化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满足在校学生得到企业岗前培训的需要。与此同时,畲乡职业院校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和研究,并转移到企业内部,满足企业员工的学习理论和改进技术的要求,满足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从而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5 结语

把握畲乡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正确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在畲乡职业教育中的应用,适当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与职业教育中,才能发挥在促进畲乡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推动畲乡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畲乡民族经济的发展,促进畲乡人民生活的提高。

摘要:职业教育是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而在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教育技术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如何在浙江省畲乡职业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继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篇8

网络的发展, 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和丰富的资源。随着各高等医学院校校园网的建立和校园网功能的不断发展完善,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医学教育技术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的模式, 成为现代医学教育技术。

现代医学教育技术利用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 以计算机网络为教育平台, 提供全方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医学现代教育技术是基于网络平台上的智能化、数字化与多媒体化技术,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使资源高度共享, 构建起信息化的教育环境, 具有学习内容广泛、呈现方式多样、学习范围开放、学习方式自由、学习过程交互等特点。它同传统的医学教育、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所不同, 传统医学教学从本质上讲, 还是属于被动式教学, 互动性相对于现代医学教育技术而言比较差, 现代医学教育技术具有互动性的特点,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并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技术的发展, 也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现代教育技术强调的是个性化, 更加突出了教育的目的, 充分尊重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 信息技术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育而言, 医学教育需要大量的观摩和实践教学。在基础医学的教育中, 学生需要观摩大量的标本, 并且进行多种动物实验。而在临床教学中, 则需要结合临床具体病例, 进行大量的见习和实习。正是因为医学教育的这一特点, 传统的医学教学手段存在着诸多弊端:

1. 较高的使用成本。传统的医学标本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并且其保存也有诸多要求。

2. 资源的稀缺。

包括解剖和病理标本在内的医学标本的来源逐渐稀缺, 特别是一些罕见的病理标本, 更是可遇而不可求。而在临床教学中, 由于见习和实习教学的时间限制, 学生难以见到丰富的病种, 对于一些特殊疾病的诊治难以形成深刻印象, 对于其今后的临床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 对病人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临床教学中, 学生对病人进行观摩、检查和诊治往往容易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为医学教育改进和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能。在医学教育中, office软件被广泛地用来制作和演示幻灯演示文件, 成为了广大医学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观看和学习大量标本和病例, 从而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产生初步的形象化认识, 再结合一定的实践教学, 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电子课件本身还具有易于复制的特点, 由此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对照电子课件进行复习, 有利于强化学习效果。如今, 许多院校已经建立起局域网, 将教学课件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 便于学生下载和学习。利用校园网系统, 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同学生继续课堂讨论甚至进行个别指导。

此外, intenet的出现更是为医学教育开拓了另一片美丽新世界。如今, 学生已经无需同教师共处一地, 只要报名参加远程教育, 即可进入特定的网站, 下载教师的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文件。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 教师甚至可以在网上进行实时远程教学, 及时地为异地的学生解答问题。特别是临床教学, 利用互联网可以使学生直观观摩教师的临床诊治过程, 并避免了对病人的不利影响。

(三) 信息技术在现代医学教育的应用

1. 英语学习平台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社会, 有效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快速提高听说能力, 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设计了一个开放式、交互型、个性化的大学英语网络英语学习平台。该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频、图像, 语音, 文本等海量资源, 使学生能够随时得到教师、能力更高的同伴或计算机的帮助, 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 增进教学效果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 以更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沟通或获取最新、最感兴趣的外语知识以及最有价值的语言信息, 即体现外语自主学习的便利性和实效性。

2. 医学影像诊断学习系统

传统的影像诊断教学方式, 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不能很好的将大课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照成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本系统正是针对影像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而设计的,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医学影像诊断学习系统要求利用校园网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 辅助教师和学生完成医学影像学课堂实践教学工作, 可以改变以往影像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 摆脱传统影像教学中的时空限制, 使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大大地优化了教学手段, 丰富了教学内容。

3. 医学形态学学习平台

形态学包含几大医学基础课程。医学形态学平台将医学形态学课程特征、现代计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技术科学结合, 以“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人本主义思想为设计指导思想, 通过平台生动形象地阐明医学形态学的内容, 达到优化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自测过程的目的。

4. 医学教学资源库

医学教学资源库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国内外有较多这方面的文章, 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论述了医学教学资源库的可行性, 经济性, 必要性, 效益性, 在广度与深度上, 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视角。国内部分高校资源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暨南大学的药理学教学资源库、南方医科大学的肿瘤病理学专业信息资源库、第四军医大学的外科学多媒体资源库等。本校也构建了医学影像学多媒体素材库、人体寄生虫学素材库、形态学素材库等素材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将建成一个网上最大的医学教学资源库。当今世界, 网络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同时, 它的优越性已经在学习、教学、工作、生活、工作等众多领域都得到了相应的体现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高新科技的发展, 势必会带来医学技术的革命, 同时医学信息量也大量增长, 这种趋势下, 在医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应用网络技术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已经成为高校教师医学教育中的新方向和新热点。

(四) 现代医学教育的优势

1. 有利于个别化教学。

每个学生在能力和学习风格上均存在着差异, 加上教师的知识、能力、生理等因素的限制, 不可能将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和训练的技巧让所有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 存在着个体差异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交互式媒体网络.根据自己的水平, 按照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

2. 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交互式媒体网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如果学生缺乏这种主动意识, 他就不能通过测验.或者说测验不及格会丢面子,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3. 有利于掌握学习时间和空间

由于internet扩展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学生可以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来安排学习, 既可以利用上课时间学习, 又可以在家自学。

4. 有利于查询丰富的学习资料

由于计算机大容量存储技术信息, 网络教材库中的教学资料十分丰富,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

5. 有利于远程医疗和教育

(1) 实现摄像设备运距离控制.实时回传各教学点、实验点、手术现场摄录信号; (2) 校本部与各教学临床医院之问、各系统所覆盖区域内开展区域性医疗会议和教学; (3) 召开视听会议.如行政会议、学术会议、医疗会、诊会等; (4) 教学影视点播 (VOP)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验及备课需要自行灵活选播、点播所需教学素材; (5) 连接internet及科研教育相关互联月络, 实现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及各类远程信息交互应用。同时, 也可实现系统覆盖区域内安全保卫视像监控。

(五) 现代教育技术的完善

1. 改善现代教学环境

开发网络课程, 其核心环节是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主要包括内容的取舍、知识点的编排、人机界面的处理等等。如何使界面更赏心悦目;什么样的色彩搭配可以充分满足使用者的注意力集中, 又可以帮助思考记忆;这些问题都需要开发者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多加思考。

2. 完善多媒体制作演示系统

网上交互是赋予机器情感的一种手段。因此交互性设计应尽可能的拟人化。目前各种智能化设计如:智能答疑系统、智能测试系统、智能学习系统等使学习者感到其面对的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的专家。

3. 搭建远程教学、医疗信息平台

通过继远程教学、医疗信息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医务人员、教育工作者、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反馈意见, 以便有的放矢地制订相关政策, 合理安排教学、医疗方式和内容, 为医务人员、教育工作者、患者提供了完整的、及时的、可靠的信息。

摘要:现代医学教育技术伴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成熟, 它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提供全方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育环境。现代医学教育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关键词:教育技术,医学信息教育,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8) .

[2]沈雷, 李公启, 等.医学多媒体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6) .

[3]解文明, 陶立华.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医学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5 (8) .

[4]余升红.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1)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篇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医学教育,建设,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1]。现代教育技术是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我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促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推动了医学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进程。

一、注重实效,为高等医学教育构建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把学校建设成一种充满信息、方便学习者获取信息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2]。为打造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我们加强了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建设与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从而为高等医学教育构建了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

1. 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

首先,加强出口建设。校园网出口由最初的两个增加到现在的五个,2006年5月,校园网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学校启用了cmc.edu.cn域名,保障了学校网上招生的顺利进行,同时为校园网用户提供了一条访问国内高校的快捷通道;2007年9月,校园网开通了IPV6网络,申请了IPV6地址(280个)和域名(cmc6.edu.cn),校园网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连接IPV6网络、使用IPV6网络资源,同时还建立了IPV6网站,提供了多种网络服务和应用,成为国内第一所全面开通IPV6网络的高校。其次,校园网于2007年10月开通了无线网络,建立了认证系统并投入实际应用。再次,加强网络安全建设。2006年9月,部署了网络防病毒软件系统和网络运行管理平台,安装配置了防火墙和操作系统补丁自动更新系统,并建立网络运行、监控、日志审核管理办法。最后,加强应用系统建设。新增协同办公、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天空教室、精品课程、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等6个应用系统,形成了集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的高效校园网络。

2. 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优化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特色,资源共享”的思路,我们依托INTER网、中国教学科研网和校园网,以课程为单位,以本科生为主体,丰富和完善了与课程教学配套的医学及社科课程教学资源库,为课程考核、多媒体教材制作、备课施教、学生自学、远程教学提供丰富便捷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建设过程中,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教学资源库的规划、硬件建设、资源的制作、资源外购及管理,各个教研室则负责各自专业主干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和素材的收集与上传。

以前我校的资源形式多样,有VCD格式的资源、Authorware制作的exe课件还有一些其他的资源形式,VCD格式的资源主要采用3COM公司的点播系统进行浏览,其他还有一些资源则通过FTP方式进行管理,这样资源分散不便于统一管理、查询与调用,为改善这种状况,学校于2008年投入50余万元购进信息资源库管理服务器、存储服务器、资源管理软件系统等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目的是使用统一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和多方共享,让资源更加广泛、合理地利用,为学科建设构建优质的信息化资源环境。我们采取资源建设分两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实现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通过对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统一的平台来检索和获取资源,保证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统一的资源门户上检索和获取学校提供的资源,对于后台系统来讲,则保证可以快速的整合这些资源并提供合理的管理系统,实现资源信息的统一管理和使用;第二步,实现资源的点播,由于资源形式多样,并且多数资源不适合直接的WEB应用,因此在第一步整合资源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资源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实现资源库的建设目标。

3. 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

传统教学模式因为受到时间和空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知识更新极快的现代信息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形成反映我校现代化教学水平的门户网站,为本、专科等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及教学辅导的平台,我们加强了基于自主式、开放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并以此平台加强了我校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的建设。

(1)精品课程建设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的精神,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3]。精品课程能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让名师的优秀教学资源、教学经验,被更多高校的教师借鉴,被更多的学生学习。2006年3月以来,教育技术中心对照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申报、远程使用、维护升级等要求,先后协助我校的精品课程按照要求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并免费开放,并完成了所有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制作任务,其中,9门课程使用该平台参加了四川省精品课程的建设与评选,经过专家评审,我校共有《医学机能实验学》、《医学心理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药物分析》4门课程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被推荐参加国家精品课程评选。

(2)网络课程建设

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二者相辅相成可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因此我们在加强传统课程建设的同时,利用开放、自主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建设,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模式,改变了大班难以组织讨论的现状,而且使学生在选择学习的时间、内容和进度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使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实现有效的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二、以教学为核心,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1. 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借鉴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等多种媒体优势,能够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解剖组胚这种形态学强的学科,对于腹壁脏器的讲解,可以采用标本图、线条图,同时结合B超、CT或MRI图,全方位地展示该脏器的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形象直观,教学效果好。

多媒体教学平台建设与多媒体教材建设是支撑多媒体教学活动的两大支柱,其中硬件建设是基础,软件建设是核心,我们紧密结合教学需求,积极采取了以下措施,有力地保障与促进了我校的多媒体教学:(1).我校为每一位专业教师均配备了台式电脑,方便教师上网查询资料、备课与制作教学课件;(2).教室与教学实验室实现了100%多媒体化;(3).我们将多媒体教材和素材按照学科进行分类,方便广大师生随时调用和查询;(4).依托校园网建立视频点播系统,师生可以随时调用多媒体信息库中的教材及素材资料进行教学和学习;(5).教育技术中心每年对新进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教材开发常用工具软件应用的培训;(6).教学内容要跟踪国际前沿,不断地丰富完善,与时俱进,体现本学科的优势和特色[4]。为突出学科特色,我们集中学校优秀师资、品牌课程,整合技术力量,开发一批充分体现成都医学院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的网络多媒体课件与电视教材,2000年以来,制作网络CAI课件与电视教材14部,其中出版6部,《分娩机制》、《躯干骨及其连接》、《密闭式输液法》等一批优秀CAI课件与电视教材不仅满足了本校的教学需求,而且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教材建设丰富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资源,并为建设我校教学资源库奠定了基础;(7).开展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大赛,以评促建,既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又推动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2. 现代教育技术在电视直播教学中的应用

高等医学教育有许多实践性、操作性要求高的课程,对于临床技能示范操作课,传统教学一般采取围观的方式授课,结果大部分人挤不进、听不清、看不见,容易引起教学秩序混乱,实施教学局限性大、效果差,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实时地共享优秀教员的授课内容,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电视直播教学,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教室课堂教学空间局限性这一弊端,在新生入学教育和实验、病例、手术、技能操作等过程的演示教学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外科手术示教中,从外科手术器械的选择、握持方法、使用要领到如何切开、分离组织,避让神经与血管,清创与缝合等等操作步骤及其细节,教师边演示边讲解的过程要求所有学生能听清、看清,我们在临床技能教学中心专门安装了一套电视直播设备,学生在教室就能实时、清晰地观摩整个临床操作的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现代教育技术在以校园网为平台的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一是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当前课堂教学师生比超负荷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三是传统的课程修订一次耗时费事,更新缓慢,教学内容滞后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网络作为教学的工具、教学的资源与教学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以上矛盾,因此网络教学开始兴起与发展,不仅应用于远程教育,也可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开辟了教与学的新模式、新途径。

我们以校园网为依托,建设了天空教室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积极对全院师生进行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应用的培训,协助专业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一方面满足了教师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适应学生自主、交互、协同式的学习需求。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以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为桥梁,创建部分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发挥其作为论坛、交流桥梁和良师益友的作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既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的更新,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又充实了学科建设,开创了我校教育教学的新思路。

三、做好培训与保障工作,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

1. 做好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工作,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1)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及管理的信息素质

教育技术培训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建设一支既掌握教育基本理论、精通教育技术,又能熟练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高校教师队伍,我们每年举办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教育技术应用培训班,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资源的使用、网上资源的传输和共享等。2000年以来,全校有近700名教师接受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800多人次教师接受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技术培训,从而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并为作好教学资源建设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2)加强学生骨干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为加强学校教室多媒体设备的管理工作,每年九月,新生教务代表必须通过教育技术中心的业务培训才能负责本教室的教务工作。主要培训内容有: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网上教学资源的调用、电教设备的维护与报修流程等,提高了学生应用教育技术设备的水平与能力。

2. 以服务质量为中心,积极主动地做好技术支持与保障工作

做好技术支持与保障工作是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我们重点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1)、建立维修日志、维修档案数据库;(2)、规范服务流程,建立响应机制;(3)、建立教室多媒体设备巡查制度和设备数据库。2006年至今,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对全校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办公个人用计算机进行维护共计12000余人次。一直以来,我们从规划、建设、管理到维护,均以“服务”为中心、以“质量”为重点,密切联系学校教学实际,注重实效,全面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实践,不仅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功效,为高等医学教育提供了平台与保障,而且对推进学校的教学信息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用性突出,应用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2]何克抗.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64-71

[3]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l号).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篇10

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能够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深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跨越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教师要能够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兴趣, 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特点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 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能够有效的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中, 现代教育技术涉及的媒体比较多, 可以采用投影, 将一个实实在在的实物在展示台上, 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实物的特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 可以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的模型, 例如可以展示机器人的模型、通信过程的模型等,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分析。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既包括有形媒体技术的使用, 也包括无形技术的使用。有形媒体的使用主要包括可以看得见的媒体, 而无形技术的使用, 包括一些教学方法、策略、教学思想、解决问题时的一些思想与理论等。由于信息技术课堂的实用性、应用性和动手性很强, 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的运用, 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动性,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使用, 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媒体, 创设学习情况, 营造课堂学习气氛, 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对课堂教学效率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它的真正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能够运行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 体会到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优越性。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要求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学习的促进者, 可以通过生成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参与式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 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的主要环节

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是一个将信息技术工具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1、创设学习情境,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 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不能有效的创设学习环境, 将会影响学习的学习兴趣。在创设学习情境的过程中, 一定符合课堂教学的特征和学生的特点,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容易引起学生感兴趣和共鸣的话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实际的情境创设中, 可以是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 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防治》这一学习内容时, 教师先从网络上下载一套计算机病毒破坏电脑的文件、视频、或者flash动画《超级计算机病毒》, 在上课时, 进行播放, 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生动形象, 学生立即被动画里的形象场景所吸引, 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样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因此, 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中, 如何有效的创设学习情境, 要在认识、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教学目标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任务学习布置, 学生积极探索。有效的学习情境创设之后,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产生, 老师就需要布置学习任务, 提出课堂学习的问题,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 进行思考并进行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适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当然这些问题与任务的布置需要与创设的情境的问题相联系, 在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把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病毒》内容时, 老师可以让学生反复的观看flash动画, 总结出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和具体的特点, 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解决, 就能够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学习、交流与合作, 最终达到学习的目标。

3、小组讨论, 交流成果。在学生的过程中, 通过主动的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资源, 学生通过与小组内部的交流, 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小组之间可以通过竞争、交流与合作, 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们能够主动参与, 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 小组之间形成竞争的关系, 最后小组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便于学生之间的成果理解与分析。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时, 小组成员将找出计算机病毒危害的具体表现, 进行归纳和分类, 并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当成是似“大家一起来找茬”这类游戏, 通过这种学习, 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学习的内容,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也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视角。

4、教师小结, 学生学习成果的归纳与总结。小组活动阶段之后, 学生可以就自己小组的成果进行交流,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主动参与小组的任务解决中来, 当小组完成一个作品或对某个话题形成一定的观点时, 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展示, 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 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融入到学生作品或者观点的点评中, 激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这一知识点时, 学生会从Flash中找出许多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基本的特征, 通过小结, 教师可以将这些危害转变成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以及病毒的变化和传播的过程, 也能够将病毒的分类告诉学生, 再让学生从这些特征和病毒的分类入手, 搜寻资料, 探究计算机病毒在现实的生活中, 给计算机用户带来的危害, 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5、学习提升, 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通过教师小结, 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和知识的巩固,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 能够发现新的问题进行新的学习, 促进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 使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例如学生在学习完《计算机病毒》这一课内容后, 学生通过网络能够说明计算机病毒、防病毒软件和计算机用户这三者的关系, 让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计算机病毒防治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6、师生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秉持着“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与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对表现比较好的, 学习进步的学生进行肯定, 并进一步到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新的要求, 在评价的时候, 能够给学生以鼓励,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可以制定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学生对小组之间的评价过程中, 可以询问同学:通过学习本次合作学习, 你有什么体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遇到问题, 你是怎么解决的?你愿意与学生合作吗?通过师生之间的评价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及时的评价能够有效的发现课堂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过程中问题。

结束语

上一篇:水平地震作用下一篇:野生动物越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