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程教学

2024-07-29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精选十篇)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 篇1

1. 以形感人

学生欣赏绘画, 往往是因为画面上的线条、色彩所构成的具体形象而受到鼓舞和教育。如欣赏国画作品《悄悄话》:画面上的小姑娘在放学归来时, 手拿双百分的试卷和爷爷说悄悄话, 她的爷爷停下手中的活计, 笑眯眯地听孙女给他报告好消息, 整幅画面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它直接告诉学生要努力学习, 才能取得好成绩, 赢得老师和家长的欢心。反之, 如果上课贪玩, 不认真学习, 不能取得双百分, 能出现画面上的情景吗?我先要学生自己欣赏作品, 然后让学生反思, 作品中主人公是怎样努力学习的, 鼓励学生也要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又如我在上“快乐的游戏”一课时, 先让学生在室外做十分钟的游戏, 再进教室作画。可其中有个学生画的是一个小个子同学被打倒后, 其他同学围成圈幸灾乐祸的情景, 其题目为《以强欺弱》。我看后很欣赏他的绘画水平, 人物的形象勾画得栩栩如生, 且题目也突出了画面的主题。但如何引导学生正面来理解“快乐的游戏”呢?游戏应该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快乐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基础上。我将这些道理讲给学生听后, 他明白了。怎样画呢?我又让他回忆电视里见过的摔跤、柔道等场景。他终于又画了一幅以《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为题的画, 画面上是两个小朋友头顶头、手抱着手在摔跤比赛, 周围是一群小朋友在“加油”。通过两幅画的对比, 让学生知道了做人的道理, 也使我懂得了美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具体事务或具体事务的属性做工作, 一定要坚持以形感人的原则。

2. 以情动人

世界上任何一种美的形态, 都有情景和情感的特点, 都充满了壮美、幽默、悲剧美、喜剧美等内容。而情感和情景可以打动学生的心灵, 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感知中产生美感, 形成力量。如清明节扫墓, 有些学生在烈士墓前一点不严肃, 边献花边嬉笑打闹, 对此情景, 我进行现场教育, 告诉他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是这些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 并举出他们熟悉的董存瑞、邱少云的等事例, 讲得这些同学都低下头来, 为烈士们默哀。最后同学们现场挥笔作画, 来表达向烈士学习的决心, 题为《清明节》。画面上突出高耸的烈士墓碑, 四周挺拔、茂盛的常青树, 色彩厚实、稳重。墓前的学生有的低头抽泣, 有的凝视着墓碑默默致哀, 暗下决心, 要化悲痛为力量, 努力学习来报答先烈们。

3. 以娱怡人

我们可以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的方法来培养其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学校组织了课外美术兴趣小组, 培养那些对美术有特殊爱好的同学。在兴趣小组活动中, 我经常带学生背着画夹到户外去写生。他们如鱼得水、活跃得很, 兴趣浓、干劲足。亲自体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我在教学时兼以游戏、故事, “寓教于乐”, 具有“娱乐性”“愉快性”。通过审美、画画、欣赏画, 给人以满意、高兴、喜悦、爱慕等。学生饱赏眼福, 使审美的视觉器官与美的意识有机地结合, 既能调节情趣, 消除疲劳, 又活跃了学生思维,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4. 以美育人

小学生所获得的知识, 几乎都要靠感性直观的教育, 而美育所凭借的却又正是那众多的感性材料和具体艺术作品, 所以美育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乃至其整个智育的发展, 其作用是巨大的。如在教“小花伞”时, 我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在小花伞下发生过哪些故事?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了。有的说我有一次没有带伞, 正准备冲回去时, 老师把我揽在他的花伞下, 表现了亲密无间的师生情;有的说在炎热的夏天, 打着小花伞和小朋友欣赏江河湖海的壮观;还有的讲打着小花伞背着小朋友上学的好人好事。这样, 通过想象构思所作的画面立意新、主题健康, 有育人的魅力。

在短短的教学生涯中, 我发现了不少被人看不起的“后进生”, 却是美术爱好者, 并成了我的得意门生。我鼓励他们要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一技之长, 把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作为美术课的启蒙教材来教育他们。达·芬奇不仅是个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工程师, 而且是个伟大的画家;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 自幼喜欢文学, 能歌善舞, 又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等。我鼓励学生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阵地, 展示他们的优点。这样既改变了别人的印象, 又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了自我, 激发了学习兴趣, 扬起了进取的风帆。

摘要:作为小学美术教师, 要坚守阵地, 按计划上好美术课, 用神圣的画笔在课堂上真正渗透德育, “以形感人、以情动人、以娱怡人、以美育人”, 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程的教学反思 篇2

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关注时间、地域以及个性差异。由于班级不同,学生性格各异,同样的教学手段所显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这时,在课堂纪律的组织还有提问方式等方面应该因人而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除了课本内容,教他们画自己喜欢画的动物,植物等,而且涂上五彩缤纷的色彩,在一次美术课上,教一年学生画小蜜蜂。学生描述小蜜蜂的形体特征。教师纠正后,学生开始绘画,但是画出来的小蜜蜂奇形怪状,使人啼笑皆非。这种后果教师能给画的不像的学生批评么?回答是不能,因为你忽略了儿童的发展特点,因为儿童还没有发育成熟,腕关节还掌握不了度,因此不容易画像,这时教师应细心耐心的指导他们,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范图,再逐个指导。孩子们不太发达的小肌肉群画出的画充满了童趣,课上,我鼓励他们大胆去画,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而对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让大家欣赏点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画面就会显得呆板,有的孩子眼界相对狭窄,所以,想象力不高,但还有一些孩子天资聪慧,善于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心中的想法。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现欲。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可以得用投影、电视大屏幕电脑播放图像,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新课程创新教学初探 篇3

小学儿童天真、纯朴、不受旧事物、旧观念的束缚,能个无拘无束地想象、创造,因此,小学美术新课程,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前,儿童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良机,实践证明,小学美术新课程开展创新教学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下面谈谈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开展创新教学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挖掘“求异”素材,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1.从具体形象引导发散思维。具体形象有自己的属性,以及和其它事物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形象去联想其它形象,既加深了儿童对生活认识和感受,同时丰富绘画内容。教学时要抓住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符合儿童绘画心理特征的具体形象,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把思维扩散到四面八方。

2.多种渠道,培养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最大特点是:“同中求异”,因此又叫“求异思维”。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示范讲例和户外作业,通过“一题多画”,一题多变”、“一题多想”、“一题多说”等形式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丰富想象力,敢于大胆幻想求异,善于从联想中求异,从敏锐的观察中求异,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3.合作交流,训练求异思维。合作能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各抒己见,实行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

二、创设绘画情景,启发儿童创作

创作是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技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学生对所表现的内容感受程度的深浅,是创作成败的关键。为此,教学时,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画境,倾注情感,融感情于绘画之中,从而提高作品质量,提高创作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画境可采取以下方式: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设置情境。诱导学生置身于创作故事情境之中,再让学生作画,则一幅幅生动有趣天真雅致的画面跃然纸上,逼人喜爱,显露出小朋友的创作智慧和创作才能。这样的课,学生既能听故事,又能自由作画。

2.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入情境。创作画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创造主题,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支持学生大胆发现见解,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解答问题,从而进入绘画情境,深化绘画主题。

3.以电教媒体激活学生创造欲望,巧设情境。兴趣是成功的种子,情感是成功的土壤。它的思维形式是一致的,两者相辅相行,相得益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给学生以新颖、形象、生动、直观的感受,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热烈、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更便于学生开拓思路,展开想象。

如:美术新课程第九册《秋风瑟瑟》一课,传统的教法总感“招数”有限,收益甚微。而运用电视录像,将“铁山寺”的自然风景浓缩在屏幕上,再以配音、声响,解说,创设一种色彩情境,让孩子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畅游想象。领略这仙境般的迷人的景色,效果更佳。如课堂录像展现“秋风给枫林涂抹胭红,给银杏镀上金黄,它请落叶翩翩起舞,它送队队南去的燕行——秋风在那里?秋风触摸着你的秀发,唤起你那些遐想?真叫人如痴如醉”。通过这一段的运用,孩子们能景中见情,景美景深,在这斑斓的色彩世界中感触大自然的美,激活了学生描绘祖国锦绣山河的创作欲望。

三、设置美术环境,强化学生评价能力

新编习作画本要求,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进行了着力探索。一改过去单纯由教师打分的评价体系,教学中,教会学生的评价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欣赏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引导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仔细分析,认真品味,畅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如:通过一次画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把评价标准交给学生,看了这些优秀作品,你感觉如何?有是么样的独特风格?色彩搭配、线条造型、水墨技法,怎样表现的?逐步引导学生评价他人的作品,在评价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的提高。

2.在美术活动中评价。有教学就有评价,在美术活动中评价是美术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环境,特别当美术活动及将结束时,评价尤为重要。首先通过评价,相互了解各自作品相同地方与不足之处,获取正反多方面的经验,以便从中掌握美术技能技巧。其次,有助于学生社会化发展,同时亲身体验别人创作成功的乐趣与欢愉,激发向优秀生学习的良好愿望。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尝试 篇4

一、教学方法体现主体性,走出形式化

要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丰富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主动性。

讲《拼贴的画》一课时,我特意把专业教室进行了一番“调整、修饰”:按小组拼成几个大桌子,错落有致,每张大桌子上摆放了形状各异的石子、各色毛线、蛋壳、彩纸、彩色橡皮泥、水彩笔、胶水、剪子等。当学生来到美术教室,看到这些东西,尤其是看到了石头子、蛋壳、毛线等,感到很好奇,一下子就兴奋起来。有的跑到桌前,摸摸石子,又拿起蛋壳看看。每张小脸都洋溢着新奇与兴奋。我弯身从讲台里拿出作品,学生们随着我弯腰的动作,伸长了脖子,直起身子,半站着观察着我的一举一动。当我把由这些材料粘贴成的作品亮相时,大家都一愣,离我较近的同学说:“粘画!”我点点头说:“对,我们就利用桌上的材料,创作出一份美术作品。”远一点的同学说:“您上面哪有石头呀?”我一笑,请各组组长拿回一份作品,大家凑近一看,啊!原来石头被上成各种颜色,远一看都没认出来。此时,同学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大显身手了。这个情境创设,是通过教室学习环境的布置,别出心裁地摆放原始材料,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同时学生也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了,得到了充分表现自己、表达思想、认识和情感的机会,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积极探索、积极思考,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来学习美术课的性格特征。

二、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性、应用性

重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美术课是造型艺术课程。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多,这对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意识有很大好处。在教学《画画我们的课桌椅》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使用的课桌椅有哪些不便之处,如果你是个小发明家,你想设计一套怎样的课桌椅?把它画下来,这时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开始思考。有的设计了能装水杯的椅子,有的在桌子上放置了能自由伸缩的视力保护装置。当一幅幅饱含着学生创造力的作品交上来时,虽然他们的设计还不成熟,有的甚至不合理,但这已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播下了发明创造的种子。儿童正是在对生活假想性的模仿中获取了审美愉悦,同时也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理解了艺术的内涵。

三、教学模式体现活动性,走出模式化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泼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适宜的环境。教学中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宗旨。在《神奇的绳》这堂课中,我就带领学生在操场上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们一起来活动———跳大绳,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朋友,在玩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美术课,不画画,相反老师和我们一起跳大绳,为什么呢?”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启迪学生思维“用这些绳子能做什么呢?”再让学生用自由组合的形式来创造画面,自由发挥,自由创作。最后让学生自己谈体会。评价方式不能搞教师“一言堂”,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树立充分的自信心。作为教师我们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时空中展翅翱翔。在师生愉悦的互动之中,扩大学生对艺术感悟的视野,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

小学二年级美术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篇5

上学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合理制定了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上半学年的教学任务。为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共8个班,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美术学习,对美术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课堂也比较活跃。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耐性较差,因此有部分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

二、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1、跟班主任联系配合,端正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和认识。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利用欣赏、复习等手段,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想象力。

4、利用班际作业展评,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竞争意识。

三、全册教学要求:

1、重点:突出学生的创新禁书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

2、难点: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挥学生的个性。

3、要求:是在接受新的知识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新。

四、教学方法:

1.做到丰富多样,灵活有趣。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点,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创新和发展个性。教师加强示范,充分利用课件和多媒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重难点

纸片插接

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重叠的形状

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手法创新

点、线、面

点、线、面的组合4

漂亮的包装纸

图案的排列和组合5

五味瓶

用色彩图形表现五味

得奖了

美丽的孔雀

巧妙运用各种材料表现奖杯

孔雀的外形

叶子上的小“血管”

漂亮的花边

利用观察的方法抓住叶子特征

巧妙表现花边

脚印的联想

对观察到的脚印进行再创造

蔬果变变变

充分发挥想象来表现蔬果

小鸟的家

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动物的故事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

友谊卡

富有创新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家乡变了样

表现对家乡的热爱

我的老师

人物的基本特点

会爬的玩具

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

电脑美术

简单的操作

娃娃家

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手法创新

五彩缤纷的生活

图形标志的特点

美术测试

全册备课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主要内容: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全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1、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全册教材重、难点: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全册课时安排

周次                       内     容

第一周《纸片插接》

第二周《重重叠叠》

第三周《点、线、面》

第四周《鲜艳的包装纸》

第五周《五味瓶》

第六周《得奖啦》

《美丽的孔雀》

第七周《叶子上的小“血管”》《漂亮的花边》

第八周《脚印的联想》

第九周《蔬果变变变》

第十周《小鸟的家》

第十一周《动物的故事》

第十二周《友谊卡》

第十三周               《家乡变了样》

第十四周《我的老师》

第十五周《会爬的玩具》

第十六周《电脑美术》

第十七周《娃娃家》

第十八周《五彩缤纷的生活》

第十九周期末测评

1、纸片插接

课型

造型

表现

课时

周次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操作领域: 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情感领域:引导学生欣赏街头雕塑,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设计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难点: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观察法、实际操作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学情推测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材料和工具的运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好动,爱表现自己,能稚拙地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想法;学生对动画片比较熟悉,对其中的角色有自己的喜好,可用美术的方法表现自己的感觉。

学具准备

1、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2、课件、图片资料。

预习学案

收集各种插接图片

累计课时:1

一、激情导入,引入体验

1.师: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

2.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

揭示课题《纸片插接》

二、方法探究,综合体验

1.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2.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插接成的纸片作品中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者有制作方法何不同之处)。

3.师小结: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三、创作表现,感悟体验

1.观察范作

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2.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插接。

3.学生创作:我是小小设计师

4.创作要求:

(1)大胆的表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用所学的方式进行创作

四、评价交流,升华体验

1.作业展评。

(1)学生作品完成后,展示作品。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2.收拾整理。

收拾教室及个人卫生,保持教室整洁。

五、拓展延伸,多元体验

课下收集其他材料,利用所学方法完成作品,与父母分享创作的喜悦。

六、艺术天地

纸片插接制作步骤: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插接。

学生:粘、剪、卷……

学生:欣赏图片,思考讨论问题

学生:观察师示范

学生: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学生:自我检测本堂知识

板书设计

1、纸片插接

创作步骤: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 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美术 课堂探索

一节成功的美术课,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只能是“假教学”。“现代课程之父”拉夫尔.泰勒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于是,我们的美术教师不能再用以前的简单画点什么来完成教学过程,而应以一种开放、和谐和创造的态度把学生的成长划入一个全新的“大课堂”,指向一个开放的社会教育情境中。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二、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增强其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三、美术教学活动也应该动静结合,动中有静

美术是内心活动的表现。美术教学活动如果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因素,也不是一堂好的美术课。通过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不仅培养他们动脑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我们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美术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每个美术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和名画家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可以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思想教育。我在上《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一课时,从古代的青铜器到现代精致绝伦的微雕,都充分地向学生展示了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上课时我尽量把这些工艺品变成看得清楚、摸得着的物品,例如利用录像、实物投影及收集一些实物工艺品结合具体直观化进行讲解。《长信宫灯》的古朴、灵便,《莲鹤方壶》的清新流畅、纤巧,象牙雕的玲珑精巧……学生都看得津津有味:用手指点着,小心地抚摸着,不可思议地赞叹着。青铜器发展史、景德镇瓷都的精湛技艺、繁艳华丽的景泰蓝及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对我国艺术瑰宝的疯狂掠夺,同学们都听得如痴如醉,随着激奋的惊叹,随着失去的愤慨,他们的欣赏程度加深了,爱国主义情感也增强了。另外,在欣赏和学习全部的作品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一些具有高尚品德的艺术家的精神。如我国清代的画家郑板桥刚正不拘,虽清平却不攀权贵,为官清正廉洁,关心人民的疾苦,常以画兰竹以寄情怀。又如徐悲鸿,他一生都用画笔激励人、鼓舞人,还把自己的画和收藏的逾千幅名家精品无偿地捐献给祖国。

四、增强学生自信,使每个学生大胆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将成为强者,反之为弱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学”,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处于被动地适应教师教学,接受现成知识的“机器”,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學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对美术怀有强烈的渴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并非主动参与。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 篇7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关键是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 有了兴趣, 才会愿意去学, 自己才会主动去学。激发学生兴趣, 那么, 美术的教学活动就要富有趣味性, 这样学生参加起来才会有积极性与主动性。经过多次的实践活动, 我觉得趣味性、音乐性、知识性融为一体的教学活动, 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与激情。能够让他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住了所学的美术课程知识, 就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 使美术课程教学变得更加有趣生动, 从而就使得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 我们在讲“手拉手, 找朋友”这一课时, 是让学生学习认识线条与色彩, 并且要运用线条和色彩来画一幅画, 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线条和各种不同的色彩。我用《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 各种卡通样式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卡通线条人, 让他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 学生看了以后就开始跃跃欲试了。这时, 我让学生带上线条装饰的头饰, 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 在做游戏的时候,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各种线条和多种丰富的色彩。在这节课中, 学生的作品也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美术教学活动, 使得美术课程教学中的趣味性大大增加, 而且重要的是学生也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在其中, 在快乐中学习。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是兴趣, 行动因素是参与, 因此, 要让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兴趣, 有了兴趣就会有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者结合, 才是提高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优化教学质量

更加便捷, 简单方便, 直观地突出学习的过程, 是利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的特点, 可以让学生对美术课程知识更加轻松的理解和掌握, 不仅缩短了讲课的时间, 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是粉笔黑板一张嘴, 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 学生在下边联系巩固, 美术教学往往要话费大量的经历和时间来讲解知识, 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介绍, 学生对空间的想象力训练, 有时教师花费很大精力讲得口沫横飞, 天花乱坠, 学生还不一定能理解并且掌握。但是在多媒体的辅助下, 也许一次很直观地演示就能够解决问题。

例如, 在讲“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这节课时,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在以往, 教师都要花费大量精力来讲解这些重点与难点。现在, 有了多媒体, 而我们只需要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 就能够使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透视的原理以及其中的变化了。这样, 任何重点、难点都会迎刃而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 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多媒体展现出来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美术教学中经常会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 忽略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我们教师新的任务就是要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 去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大胆去创作, 使其作品具有感染力。众所周知, 多媒体中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 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 我们在讲“乌龟下山坡”这节课时。这是一节靠学生自主想象去绘画的课程, 在教学课堂上, 我们首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展示可爱的, 具有各种丰富的形态的乌龟图片, 来调动学生的绘画兴趣, 然后我们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情境, 给学生们讲故事, 教师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可以播放画面, 这样可以使学生们看到的画面更加形象生动与直观, 最后, 教师要给学生提出问题,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 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在这种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当中, 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 想象力会变得更加丰富与大胆。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使学生要有创造性地完成作业, 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传道, 授业, 解惑”, 学生“接受, 模仿, 继承”, 这是以往的传统的教学观念。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则是认为, 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的教必须为学生的学而服务, 而教师的任务则是要最大限度地去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去, 从“我要学”到“我会学”,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勇于探索的个性和品质。艺术就是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就是要凸显其个性, 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美术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畅所欲言, 可以凸显自己的个性。教师不要让学生跟着教师走, 要有自己创新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 发现学生的优点要不断鼓励、表扬, 要让学生处在自在, 宽松的学习环境当中。这样, 学生的心情放松, 情绪愉悦, 观察敏捷, 思维活跃, 就能够通过作品, 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国画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国画教学,技法

美术是学生了解艺术、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重要课程。 国画历史悠久, 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中国古代美术的典型代表, 是教师引导同学分享历史文化, 积极参与本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近年来, 国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受制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 不利于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自身艺术技能的提高。国画教育往往以传统方法为主, 内容单一枯燥, 绘画技法复杂,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学生创造性和艺术天性的发挥, 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小学生对国画的持久兴趣。如何将小学生国画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开发其潜能, 发展和张扬小学生的个性, 让他们画出能够充分表达其内心的、属于自己的画, 从而让他们更广泛、深入地了解美术, 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成为国画教学实践中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结合实际, 善于引导

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及实际能力选择国画教材, 初期以讲授小学生容易接受并能通过简单联系加以掌握的国画技术。针对国画知识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需要教师注意转换成对于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实施教学。同时需要注重国画的审美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并考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 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 拓宽教学内容, 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 必要时还应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体验美感, 增强兴趣

教师利用简单的国画技法为学生展现国画的独特魅力, 增强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例如在国画课程开始前, 教师利用画笔勾勒简单的水墨线条, 形成学生所熟悉的动物图案, 使学生感受到国画简约而不简单的文化内涵。又如, 教师在绘画开始前为学生展示调和水墨的方法,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国画的独特美, 勾起小学生对国画学习的兴趣, 同时带领学生进行国画兴趣练习, 使学生在兴致高昂时加以练习。

三、掌握技能, 训练技巧

学好国画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 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国画基本技能的训练。首先是绘画中的握笔姿势,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训练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这对于学生国画绘画的长远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其次是训练学生笔墨技巧, 用笔技巧主要是创作中的毛笔绘画方法及蘸墨方法, 用墨技巧则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不同墨色的差异及使用方法, 并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不同的笔墨技巧所塑造的国画艺术效果。

四、学会鉴赏, 热爱国画

学会鉴赏是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在小学的国画教学中, 对国画的品鉴是更高层次的国画学习, 美术教师在国画鉴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学习历史上国画大师的作品, 在欣赏中不仅开阔了小学生艺术品鉴的层次, 增加人文素养, 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精神境界。不仅如此, 对国画的鉴赏更是对我国民族穿透文化瑰宝传承和保护的重要途径, 欣赏名家作品, 提升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由此更加热爱国画学习。

五、小结

国画博大精深, 是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加强小学生国画教育, 将会对小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 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因此, 教师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特点, 发挥小学生的个性,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进行更多的创新, 让小学生热衷于学习和表现国画, 并使其创新精神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谭国恩.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侯令.美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涵养[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小学美术教学中微课程的有效运用 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进入了微时代, 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如学习领域出现了微课程。所谓的微课程就是教育者根据某一个主题设计并实施的 规模较小的短时课程。在小学美术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微课程来进行教学, 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

2 微课程的概述

目前为止, 教育学家们对微课程的定义还不是很明确。美国教育家认为微课程就是将教学的内容与目标有 机联系起来, 进而使得学生产生一种更为聚焦的体验。而我国的教育学家则认为微课程是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的 前提下, 将教学过程制作成视频, 并以此为载体, 从而将教师在教学过程遇到的知识点或难点, 或者是某一个教学环节与教学资源紧密结合起来。简言之, 微课程就是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将知识点、重点、疑点或者是考试题、作业题等内容制作成视频, 对学生进行讲解的微型教学。

微课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微课程推动了美术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对于美术的理解是十分抽象和浅显的, 对于某些需要掌握的理论小学生很难理解。微课程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微课程不是枯燥的, 它不是从理论出发而是从现实问题出发, 具有十分强的操作性, 然后再解决理论问题。其次, 微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微课程虽然量小, 但是它的内容比较集中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3小 学美术教学中微课程的设 计与开发

3.1 微课程教学设计

微课程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点: 选题设计、时间设计、过程结构设计、资源设计、语言设计等。例如, 在学习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二课《有特点的人脸》时, 这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 笔、用墨、用色方法, 能用宣纸、毛笔、墨, 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用传统的绘画工具绘 制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人物画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这个情况下, 教师就可以设计一段微课程, 促进学生的学习。首先, 选题的设计。由于微课程本身就很微小, 所以教师在选题时一定要短小精炼。这一课的选题就可以定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画法。其次, 时间设计。微课程的时间一般定为8分钟左右。再次, 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快速将学生引入正题, 而且要追求生动有趣。

3.2 微课程的教学模板

微课程的教学模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开课单位、系列名称、本微课程的名称、知识点的描述、知识点的来源、先修知识、课程类型、适用对象描述、设计思路、引入课题、内容讲授、总结收尾、 教学反思等。比如, 《有特点的人脸》这一课, 开课单位就可以写上自己所在单位。本微课程的名称可以定为:中国传统人物像画法。知识点的描述可以描述为中国传统的人物画与现代和西 方有很大的区别, 本课程主要是想通过对中国传统人物画的介绍, 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方式有所了解, 并且能够自己画一幅人物画。适应对象描述:本课程适合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六年级小学生对于人物绘画具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还处在低水平阶段, 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引导下, 让学生进行创作。本文简单列举几项, 其他就不赘余了。

3.3 微课程的制作过程

完美的微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PT的制作、明确的课程名称、包含信息的片头、具体的课程内容、片尾。对于微课程的制作技术有很高的 要求, 如录制时电脑的分辨率要调好、微课程的声音文字等要准确、讲解中使用的PPT要美观、简洁, 符合学生的欣赏水平, 要注意视频格式等。微课程的制作设备和制作方法有多种, 如可以使用智能机进行拍摄, 使用电子软件进行录制, 可以用手写板或交互式电子白板、专业电子软件进行录制、数码相机录制等方法。

3.4 微课程的评价

微课程的评价不同于一般的课程评价, 评价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要对课程活动的各个组成要素和环节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背景性评价、设计本身的 评价、实施效果的评价等。对于教学设计的评价主要看选题是否小而精、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对于教学内容的评价主要看内容是否科学准确、逻辑是否清晰、资源是否齐备。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 是看教师进入主题是否迅速、讲授的线索是否清晰、收尾是否快捷等。对于作品 规范度的评价主要看视频是否完整、技术是否规范。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看形式是否新颖、趣味性是否强、教学目 标是否达成、作品发布后是否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微课程的使用是教学方式转变的体现, 它能够以独特的视角, 引领小学生浸透在色彩艳丽的画面和欢快的音乐视频氛围效果当中, 使小学美术课更亲近地走近小学生, 让他们感受到微课程的运用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注入了新的血液, 同时学生对美术课的视角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 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使美术课堂变得五彩缤纷, 进而提高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和美术成绩。

摘要:微课程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产物, 它能够把比较繁多、冗长的理论知识进行微型化、碎片化、可视化, 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简便和轻松了。还能够将教学重难点、试题等, 通过制作视频让学生一目了然, 从而节省了在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抄写的时间。尤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用微课程可以制作一些视频图片, 让小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调动了小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微课程,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文忠.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课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22) .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 篇10

一、情感的调动

要让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体验课堂教学带来的乐趣。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更倾向于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 除了让学生对于色彩、构图以及经典的美术作品形成一定的认知外, 还要构建学生自身的基本审美体系。对于这一时期的教学, 教师要注重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增强自身的审美体验。同时, 教师也应当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 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 要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延伸, 拓宽教学形式,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增强审美体验。

教师要想让课堂教学形式与课堂教学内容更为灵活与丰富, 就要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美术课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颜色、构图等进行体验与认知, 为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 在学习色彩知识的时候, 红、蓝、黄三种颜色为全部色彩的三原色, 是色彩学习的基础, 也是重中之重。针对三原色的教学,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感知红、蓝、黄三原色, 并让学生从颜料里找出这三种颜色, 然后让学生随机混合三种颜色, 即自由调色。学生会惊喜地发现, 三原色中的每两种颜色相搭配, 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颜色。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 并进一步认识橙、绿、紫三间色, 最后进行系统归纳。此外,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调色、用色并创作, 引导学生进入缤纷的色彩世界, 使学生进一步认知色彩, 活跃美术课堂气氛。这一教学内容不仅灵活开放, 也使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凸显。教学过程中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 也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与合作探究中强化了对三原色与三间色的感知与理解。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

体验式教学同样能够渗透于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中, 以有效辅助知识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 要让他们长时间处于安静、固定的情境中接受知识显得十分困难, 这种方式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应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也加强了知识的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设计一些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最大限度发挥的教学活动, 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有意义, 还能充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

小学生普遍喜欢看动画片,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业余爱好来强化课堂体验式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的方式来辅助美术教学, 这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 通过对《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观看, 鼓励学生自主编排动画剧并表演, 通过动画剧的表演, 引导学生对灰太狼、喜羊羊、懒羊羊等动物特点和关系进行摸索, 并让学生对这些动画角色的可爱形象进行模仿绘画。另外,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动画的观看与动画剧的表演, 创作出自己心目中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形象。这一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让学生在体验式的教学中收获了知识, 获得了快乐。

三、实践的强化

体验式教学同样体现于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中。随着美术基础知识的增加, 学生美术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构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实物, 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些有趣的绘画主题或者创作机会, 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式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知识的体验和情感的体验。教师要善于启发并激励学生, 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来进行创作, 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审美能力。

比如在教画苹果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轮流用手触摸苹果, 用手的触觉去感知苹果是一个圆形的实物, 和苹果果皮细腻、光滑的特点, 用鼻子能够闻到苹果散发出淡淡的水果芳香, 对苹果进行不同位置的摆放和滚动, 让学生观察, 体验不同于静止状态的视觉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绘画, 使感官认识进一步上升为感性认识。在作画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如书画比赛、模型拼装、动画剧表演等, 还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写生, 对身边的景物和人物进行描绘。这些方法能够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 使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上一篇:种类与用量下一篇:ASA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