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24-07-29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精选十篇)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篇1

2011年以来,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区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 积极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 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增长稳定、质量提高、结构改善的良好态势。初步统计, 2011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246.1亿元, 增长14.3%。

2011年经济运行的突出亮点:一是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77.5亿斤, 增长10.6%。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化学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 高于全国平均5.1个百分点。三是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64.1亿元, 增长3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3%,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1%。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1.4%,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四是区域布局调整深入推进。西部地区重点产业加速向沿黄沿线地区集中, 沿黄沿线22个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665.8亿元, 增长35.1%, 占西部地区全部工业园区 (开发区) 工业增加值的86.7%。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9%, 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明显成效。就业形势稳中趋好,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3万人, 完成计划的105%。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 累计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6.5万套, 开工率104.5%。各项社会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 提高幅度均在10%以上。

2011年全区经济运行总体较好,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 “一煤独大”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 非资源型产业和服务业比重较低;运力明显不足, 重点路段拥堵仍然比较严重, 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 与全国平均仍有一定差距;物价上涨压力较大,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5.6%,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二、2011年发展和改革工作回顾

2011年以来,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全区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在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认真履行参谋助手职能, 切实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坚持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 加强对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 适时提出宏观政策建议。

一是争取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 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若干意见》, 为我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 我们争取国家发改委协调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贯彻落实《若干意见》重点工作的部委分工方案。加强落实《若干意见》的督促和协调工作, 国家9个部委出台了支持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文件。代拟了自治区落实《若干意见》分工方案, 已上报自治区政府。

二是强化对经济形势的监测分析。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 按月度进行经济形势分析, 全年共完成11期全区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其中, 一季度、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及2011年经济运行情况和2012年经济工作安排建议向自治区党政联席会议做了汇报, 上半年的分析报告在全区经济形势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专题通报。完成了上半年社会形势分析报告和《2010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 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交了《2011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三是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在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 组织编制了农牧业、生态等39个重点专项规划, 其中20项已经政府审批公布。按要求修改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 (送审稿) 》, 编制形成了《呼包鄂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已上报自治区政府。组织编制了《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呼包鄂地区能源发展规划》、《自治区“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呼包鄂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等一批规划, 有的已经政府批转实施。

四是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研究提出了《关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航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大部分已上报自治区政府, 有的已经批转实施。完成了《自治区物流业情况报告》、《服务业发展报告》、《热电联产情况调研报告》等18个专项调查研究报告。

(二) 着力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建设, 加快重点项目实施进度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 累计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137亿元, 发行企业债券总规模120亿元。生态方面, 落实退耕还林建设任务6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633万亩、退牧还草1765万亩、天然林保护166.8万亩、“三北”防护林197.5万亩。交通方面, 共争取国家批准重大交通项目4个, 其中, 铁路项目1个、建设里程286公里, 高速公路项目3个、建设里程691公里;自治区按权限批复了铁路项目10个、公路项目23个、公路客运站项目13个、民航机场项目2个。水利方面, 落实了5个大型灌区续建及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黄河近期防洪工程、规模化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海勃湾水利枢纽和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能源方面, 共争取国家核准了14个能源重点项目, 包括1个火电项目2×66万千瓦、3个风电项目70万千瓦、4个煤矿项目3800万吨、6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486公里;自治区核准风电项目178.2万千瓦、太阳能项目2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2×1.2万千瓦、煤矿升级改造项目1050万吨、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310公里、成品油输送管道项目321公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 解决了1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新建农村户用沼气6.2万户, 新增通沥青水泥路嘎查村959个。

工业和服务业方面, 落实中央投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8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64项、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19项。高技术方面, 落实中央投资高技术项目33项。城建和环保方面, 开工建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57个、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34个。民生和社会方面, 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6.5万套, 建设了97个教育项目、1067个卫生项目、63个文化项目、7113个广电项目、7个养老设施项目, 落实了12个基层就业社保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项目, 启动了乡镇干部生活设施项目建设。

二是加强投资项目管理。为准确掌握项目动态情况, 坚持对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按月调度、按季通报的制度。加强项目监督检查, 配合国家发改委稽察工作组对中央扩大内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层卫生服务、水利建设及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项目开展了专项稽察和整改复查工作, 按照自治区政府的安排, 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了检查。对全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开展了专项稽察, 督促有关地区和项目单位进行整改。

(三)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切实履行节能减排综合协调职责, 完善政策措施, 推进项目建设, 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各项指标。

一是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经过积极争取, 国家同意将我区的“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由原定的16%下调到15%, 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由原定的17%下调到16%。制定了“十二五”盟市节能降速指标分解方案, 将目标任务落实到盟市、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分解了盟市2011年度节能目标, 落实了责任制。

二是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起草形成了《自治区2011年节能降耗应急方案》, 提出了对电石、铁合金限产限电和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主要工业产品耗能限额管理办法, 制定了全区排污权交易试行收费标准。

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程建设。节能方面, 争取到国家节能技改资金7090万元, 重点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既有建筑改造等一批节能工程建设, 组织实施了50项自治区“以奖代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减排方面, 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和燃煤锅炉改造项目建设, 争取到国家对91个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和重点领域治理的支持资金11.66亿元。

四是积极开展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起草上报了《“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总结》, 制定了《2005年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方案》, 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对外合作和战略能力建设。

(四)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改革开放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 会同有关部门, 推动改革开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一是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修订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 除国家明确要求由自治区核准备案的项目外, 其他一律下放到盟市核准备案。稳步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工作, 新开工内蒙古医院门诊楼暨C座住院楼、内蒙古第一附属医院综合楼两个代建制项目。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出台了《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实施意见》, 全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 26所公立医院开展了改革试点, 25所旗县级医院开展了综合改革试点。三是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 稀土资源税由0.4元—3元/吨调整为轻稀土60元/吨和重稀土30元/吨。研究拟定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相关规定》和《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和征收标准》, 自治区政府已经下发执行。积极探索资源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 开展风电开发权、煤炭矿业权拍卖试点。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一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成功组织参加了“西洽会”、“科博会”和“东北亚博览会”等一系列全国性的投资洽谈活动, 达成经济合作项目21项, 协议引进资金177.1亿元。二是区域经济协作取得新进展。建立和完善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 签署了《推进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协议》等2个合作协议和《携手打造大东北无障碍旅游区行动计划》等4个行动计划。与天津市、山西省、浙江省、江苏省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与河北省签署了《建设临港产业园和港口项目合作协议书》, 启动了园区规划和港口可研编制工作。三是“走出去”战略取得新成效。全年累计批准境外投资企业30家, 股权变更增资项目15个, 中方协议投资额25亿美元。满洲里、二连开发开放试验区实施方案上报国务院。

(五) 加强价格和收费管理, 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价格调控和管理, 清理和规范收费秩序, 切实关注低收入群体生活, 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切实加强价格调控和管理。制定农村牧区安全饮水工程电价, 提高蒙东、蒙西火力发电机组上网电价, 对市场交易电煤实行最高限价。切实降低流通环节费用, 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 对农贸市场水电热价格实行优惠政策。加强价格监管和监测预警, 制定了《农副产品市场价格监管实施方案》, 启动了每周两报农副产品应急价格监测制度, 开展了商品零售企业价格欺诈和商品房明码标价专项检查。

全面清理和规范收费秩序。在国家取消3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基础上, 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项目262项, 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65项。按要求暂停审批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和服务价格, 对新申请立项的收费严格成本监审, 尽可能从低核定收费标准。配合交通部门制定了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方案, 已完成调查摸底和自查自纠工作。

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针对价格上涨给低收入群体生产生活带来的困难问题, 8月份启动实施了低收入居民生活临时补贴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对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孤儿、五保供养对象、“三无”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价格补贴3.15亿元。

三、2012年发展改革工作主要任务

从当前形势分析, 2012年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严峻。国际方面, 存在世界贸易增速放缓、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扩散、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三大风险。国内方面, 面临经济下行、通货膨胀、节能减排三大压力。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 2012年我区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一是宏观政策方面, 明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026亿元, 比2011年增加200亿元, 中央银行广义货币发行量预期增长14%, 比2011年实际增长高1个百分点, 资金供给将比2011年相对宽松。二是2011全国出现大范围缺电现象, 华北、华中、华东电力供需紧张的问题还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我区电力供应富余, 价格较低, 为争取国家对我区煤炭、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的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 也为我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三是最近两年我区企业效益普遍较好, 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70.9%, 2011年1-11月份增长41.4%,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四是今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产业、投资、财税、金融、土地、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一系列支持政策, 为我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综合研判当前国内外形势, 深入分析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的基础上, 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 我们确定13%的增长速度, 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与“十二五”规划充分衔接。我区“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12%, 2012年安排13%, 将为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奠定较好基础。二是体现稳增长的信心和决心。2012年国家要召开十八大, 中央强调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 “稳增长”是首要任务, 我区13%的目标在全国各省区中位居前列, 可以为实现国家稳增长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三是为转变发展方式创造条件。我区是以内需为主的经济, 外需份额很小, 世界经济不稳定间接传导我区有延滞效应, 按预测2012年我区经济增长可能达到14%以上, 安排13%目的是为我们调结构、转方式留出必要的空间, 把各方面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非资源型产业发展上来。四是稳定社会预期。2011年年底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对今后5年的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 各地新的领导班子都对今后的发展满怀信心, 安排这样比较积极的速度, 就是为了稳定社会预期, 提振各方的信心。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篇2

2011年,XX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支农、扶农、富农政策落实,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XX县农村社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2011年XX县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02055万元,较上年增长20.2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5465万元,较上年增长12.8%,粮食生产实现46333 吨,较上年增产2.7%,农民人均纯收入4488 元,较上年增长30%。回首2011年,XX县“三农”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农民收入的增长也迎来了许多利好的因素,农村各项事业将在稳定中推进,为推动XX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亟待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一、产值快速增长,增加值逼近6亿元

2011年,XX县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总产值102055万元,较上年增长20.2 %。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全面增长,其中农业增长幅度最大,为44.9%。XX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5亿元,达5546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9%。其中农业32570万元,增长26.1%,林业6597万元,增长13.5%,牧业8625万元,增长-29.4%,渔业6760万元,增长3.0%,农林牧渔服务业913万元,增长16.0%。

二、科学管理,粮食丰产

2011年,XX县加大了农业科技普及力度,大力推广科技兴农活动,粮食生产喜获丰收。2011年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呈“一减二增”局面。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043公顷,比上年减少1116公顷,下降9%;每公顷产量4480公斤,比上年增加550公斤;总产量46333吨,比上年增加1234吨,增长2.7%。分品种玉米与薯类是粮食增产的主要拉动者,玉米实现总产34268吨,比上年增加1745吨,增长5.4%;薯类实现总产2144吨,增加472吨,增长28.2%。

三、“退粮进特”效果明显,油料、药材生产恢复性增长

年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实施“退粮进特”的政策,积极推广,认真谋划,一举扭转了我县特产逐年萎缩的局面。2011年,XX县油料、药材种植面积、总产实现“双增”。近两年油料、药材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种植油料、药材预期收益相对提高,加之大力推广实施“退粮进特”,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油料、药材种植面积增幅较大。2011年,XX县油料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62公顷,比上年增加307,增长67.5%;总产1194吨,比上年增加683吨,增长133.6%;药材播种面积为1557公顷,比上年增加671公顷,增长75.7%,总产量8385吨,比上年增加4773吨,增长132.1%。扭转了XX县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

四、林业生产能力提高

2011年,XX县林业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生态建设为中心,加大了林业生产投入。全年共完成人工成造林面积林1333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9567公顷;成林抚育面积807公顷;育种育苗27公顷;木材产量7920立方米。均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五、畜牧、水产平稳增长

2011年,XX县生猪年末存栏18608头,比上年增长6.9%,其中能繁母猪2616头,增长6.9%;全年出栏30717头,增长7.0%;猪肉产量2709万吨,增长6.9%。

2011年,XX县家禽年末存栏154千只,比上年增长6.9%;全年出栏154千只,增长7.0%;禽肉产量192吨,增长6.6%;禽蛋产量2311吨,增长7.0%。

2011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385吨,比上年增长4.9%,其中:淡水养殖产量为1190吨,比上年增长6.2%;淡水捕捞产量195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六、农民人均纯收入呈现连续快速增长趋势

2011年,XX县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支农、扶农、富农政策落实,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XX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488元,比上年增加1039元,增长30%。如从增量上看,2009年较上年增长5%,2010年较上年增长15%,2011年进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快车道。

七、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虽然2011年XX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发展,但也存在着值得关注的问题:

1、农资价格上涨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011年,在成本和需求的双重拉动下,XX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了5.3%,农资价格连续不断的上涨,对农民增收、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不言而喻,近几年来农资价格的涨幅远高于工业消费品价格的涨幅,甚至高于食品价格的涨幅。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农业的政策,但政策所带来的效益往往被高涨的农资价格所抵冲,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希望能引起高度关注。

中国经济努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篇3

自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触发新一轮金融风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群起救市,联手抵抗日益加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面对国际经济剧烈变化的新情况,中国沉着应对,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今年是近年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基本上处于“内外夹击”的状态。正如温家宝总理9月20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作报告时所说,“今年是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

从外部环境看,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动荡,全球经济明显减速。二季度,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分别只有3.3%、1.6%和-0.7%。

当前,国际经济恶化的趋势还可能进一步加剧。自去年4月份开始显现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已从单一的次级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市场蔓延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各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救市措施是否真正有效,仍有待市场观察。

9月7日,美国政府曾紧急宣布接管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当时,评论认为这将有助于平息金融市场动荡。但遗憾的是,这一紧急措施只带来了短暂的鼓舞。

随着日前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美国银行宣布收购美林证券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因濒临破产被政府接管……美国金融业陷入新一轮风暴,次贷危机正在向纵深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美国总统布什9月20日敦促国会尽快批准这项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他说,金融市场形势恶化可能“导致大量失业,大幅降低个人退休收入,令住房资产价值进一步缩水,使住房、汽车和大学教育贷款枯竭”。布什承认,政府采取如此大规模的市场干预行动不仅是前所未有的,也是有风险的。但他指出,如果政府不采取行动,其结果可能是付出更大代价。

“美国金融业的新一轮震荡表明,次贷危机的影响超出想像,仍在不断发展蔓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从内部情况看,今年国内经济需要面对的挑战和困难也空前增多。在年初南方刚刚遭遇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后,突发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再次打乱了经济正常前进的步伐。

除了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需要解决的还有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保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凸显。

“当前,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经济运行中积累的各种风险也不容忽视。”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提醒说。

保持宏观经济和金融、证券市场的稳定

温家宝总理9月20日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经济体,美国经济的衰退将加剧世界经济深度下滑的风险。

我国经济外贸依存度高达60%。受外部需求减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幅自去年8月份起呈逐步放缓趋势。今年1—8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2.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3个百分点。

“美国这场危机有从金融业向实体经济传导的可能,我们要做好外需进一步收缩的准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说。

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部需求放缓导致出口增长减速,是影响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而金融、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当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近期,随着雷曼等国际大行纷纷倒下,持有这些金融机构债券及贷款的部分国有和商业银行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表现在证券市场上,是A股市场随全球股市持续暴跌,而金融股成为重灾区,金融股指数曾在5个交易日下跌逾20%。

业内人士指出,美国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将对国内银行机构产生持续影响。不过,由于我国金融业的全球化水平相对较低,有一定的“防火墙”机制,受到的冲击也相对有限。加上持有规模不大,各家银行的资产质量所受影响应该不会太大。

“但是,当前仍要密切关注房地产、股票市场的走势,防止出现剧烈波动影响金融安全。”张晓晶说。

专家指出,住房和金融的双重投机酿成了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的局面。当前,维护住房、金融和证券市场的稳定,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对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意义非同寻常。

我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以來,党中央、国务院密切观察和科学判断形势的变化,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正在收到积极成效。

上半年,在全球经济体普遍表现疲软、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10.4%的增长,继续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3%,连续3个月回落。其中,食品价格较上月下降0.1%。同时,7月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这也是1996年以来PPI的最高涨幅。

中央政治局会议在7月下旬提出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8月份,我国CPI涨幅连续4个月出现回落,并且首次回落到5%以内。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但物价调控的成效显而易见。

“当前,我国‘控物价’取得阶段成效,但‘保增长’压力更加凸显,政府宏观调控面临的考验十分严峻。”张晓晶说。

针对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我国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及时应对:上调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增加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停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下调“双率”、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等。

“政府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出台相关的应对政策,目的是使经济增长保持稳定态势。”张立群说。

专家指出,在当前形势下,我国要想少受美国金融风暴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就要帮助企业尽量降低外需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要通过政策调控,在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上多下功夫。

从长期来看,扩大内需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财富再分配制度;从近期来看,可以通过扩大公共投入、增加贷款额度、减免税收等手段,鼓励消费和投资的意愿。

“我国已经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国内市场的拓展空间也比较大,只要应对得当,相信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张立群说。

业内人士指出,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需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提高调控的有效性、针对性、灵活性,特别要把握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篇4

一、2008年及今年以来呼包鄂三市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特点

2008年, 呼包鄂三市经济在三次产业共同拉动下, 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不断扩大,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一)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宏观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8年, 呼包鄂三市经济总量达到4679.37亿元, 比上年增长18.9%, 增速快于全区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与2003年相比, 年均增长23.5%, 快于全区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三市经济总量占全区各盟市的比重也由2003年的48.4%提高到2008年的53.7%, 提高了5.3个百分点。其中, 2008年呼和浩特市生产总值1316.37亿元, 年均增长20.1%;包头市1760亿元, 年均增长22.9%;鄂尔多斯市1603亿元, 年均增长28.1%。呼包鄂三市人均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18651元增加到2008年的69454元, 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16倍, 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000美元。呼包鄂三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合计达到605.15亿元, 占全区的比重达到54.7%, 比上年增长37.8%。其中, 呼和浩特市158.31亿元, 增长32.4%;包头市181.81亿元, 增长26.5%;鄂尔多斯市265.03亿元, 增长50.8%。呼包鄂三市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982元, 比全区平均水平高95%, 其中, 鄂尔多斯市达到16885元。

(二)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

2008年, 呼包鄂三市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方面取得了新成绩, 特别是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呼包鄂三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3年的7.9:46.0:46.1调整为2008年的4.0:52.1:43.9。呼包鄂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46.71亿元, 占全区各盟市的53.5%, 5年平均增长30.4%。其中, 呼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年均分别增长26.4%、30.3%和32.8%。能源、冶金、装备制造、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已占到三市工业总量的90%左右。呼包鄂三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第三产业增加值5年平均增长22.6%, 快于全区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其中, 呼包鄂三市年均分别增长20.5%、21.7%和28.5%。近几年, 呼包鄂三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大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呈现出“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良好发展势头。同时, 三市的农村牧区人口加快向城镇转移,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 呼包鄂三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7.2%, 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呼包鄂三市分别达到60.3%、75.9%和65%。

(三) 投资消费出口需求持续扩大, 自主增长机制逐步形成

2008年, 呼包鄂三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 成效逐步显现,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趋缓,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呼包鄂三市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90.76亿元, 占全区的50.6%。其中, 包头、鄂尔多斯突破千亿元, 三市5年平均增长39.7%。年均分别增长28.9%、37%和54.8%。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 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城市发展空间布局逐步优化, 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生态环境和城市污染投入进一步加大, 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2008年, 呼包鄂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18.68亿元, 5年平均增长33.6%, 快于全区平均水平13.8个百分点。呼包鄂三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1亿美元, 占全区的比重为45.9%, 5年平均增长22.2%。三市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23.28亿美元, 5年平均增长52%, 占全区的比重为87.8%。

(四) 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民生, 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2008年, 呼包鄂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231元, 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40.2%, 比上年增长17.8%, 5年均增长19.3%。其中, 2008年呼包鄂三市分别为20267元、20861元和19004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9.8%、16.7%和17.1%;呼包鄂三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58元, 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51.6%, 比上年增长15.2%, 5年平均增长17%。其中, 呼包鄂三市分别为7051元、7076元和7052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5.2%、15.1%和15.2%。从就业情况看, 2008年, 呼包鄂三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到78.32万人, 占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32%;三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达到30872元、31780元和36255元, 列各盟市的前三位, 分别比上年增长15.5%、18.3%、13.9%。

尽管呼包鄂三市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但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主要表现为“三低一高”:一是整个区域的工业化水平较低;二是区域的城镇化水平较低,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较突出;三是经济国际化水平较低, 经济外向型联系较弱, 2008年三市经济对外依存度只有6.1%, 全国平均水平为59.2%, 全国地级市2007年平均水平为104.3%;三是能源消耗水平相对偏高, 节能降耗任务艰巨。此外, 社会事业及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还不够协调等。

从今年前两个月经济运行情况看, 金融危机对呼包鄂三市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呼包鄂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72.77亿元, 占全区12个盟市总数的55.5%, 比上年同期增长19.2%, 低于全区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9.42亿元, 占全区的57.2%, 增长20.4%, 低于全区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31.27亿元, 占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的60.4%, 增长52.5%, 主要是鄂尔多斯市同比增长较快, 达到120.4%, 而呼市、包头市分别增长3.9%和12.3%, 低于全区平均增速32.6个和24.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完成52.16亿元, 占全区地方财政支出的26.1%, 增长25.3%, 低于全区平均增速63.6个百分点。

二、呼包鄂三市经济发展应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增长”。呼包鄂三市要增强忧患意识, 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抓住机遇, 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城市改造、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和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 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积极为全区保增长做出贡献。

(一)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呼包鄂三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贯彻落实好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 切实采取措施, 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 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继续加大对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二) 以当前机遇为契机,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每一轮世界经济的深刻调整, 都是全球资源配置格局的重新洗牌, 都会引发全球产业布局的大调整。面对金融危机, 我们不能只专注“危”, 更要善于把握和看到其中的“机”。呼包鄂三市应该利用这次危机, 做好调整产业结构、挖掘潜能优势的文章, 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三) 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优化消费环境

努力扩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农村牧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把农村牧区市场作为扩大消费的着力点;抓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 重点培养和扩大汽车、通信、旅游等消费热点, 不断拓展新的消费领域。加大对社会事业和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 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建设, 提高城市品位, 方便人民群众生活。

(四)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增强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 目前呼包鄂三市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但经济实力和国内其它城市群还存在一定差距。城市的积聚能力较弱, 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制约了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因此, 呼包鄂三市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度, 加快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建立高度开放、竞争活跃的市场体系, 积极参与世界竞争, 努力实现呼包鄂三市之间对外开放政策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协调, 不断提升呼包鄂城市群对区域外的吸引力和城市的扩散、辐射能力。

(五)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呼包鄂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

呼包鄂三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应审时度势, 抓住机遇, 加强合作, 推动区域一体化, 实现共同发展。

一是突破行政障碍, 提高呼包鄂合作水平。应打破在资金、人才、技术、资产重组、人口和物流等方面的各种障碍。在遵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可以在建立区域经济管理体制上做更多的探索, 如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成立区域性共同发展基金等。还可以在投资准入、市场秩序、信用信息等方面推行一体化。对涉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推进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等问题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促进区域内部的市场开放和要素的自由流动。鼓励民营企业跨地区投资, 共建企业信用监督体系。

二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加快产业整合和调整步伐。首先, 根据呼包鄂三市的资源条件和工业化水平, 遵循市场规律, 通过制定一系列共同政策, 鼓励和引导要素流动和产业分工, 促进该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其次, 协同整合产业优势, 实现产业多元、产业升级和产业延长。努力培育若干具备地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以及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通过增加科技投入, 降低消耗, 不断延伸产业链, 实施品牌战略, 增强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在区域性的产业体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 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再次, 呼包鄂地区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 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以快捷便利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为纽带, 促进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建设, 实现“同城效应”。

(六)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篇5

----县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调查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隆化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有为,迎难而上,化危为机。2008年,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全县经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高速增长,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部财

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了50亿、30亿、8亿和300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7.2%、29.6%、100.1%和15.1%,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第一季度,经济下滑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县工业企业由去年10月份的近八成停产,到目前八成以上企业复产达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税收的源泉,就业的平台。在危机面前,隆化县把救企业作为应对危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在危机面前,政府坚持与企业共渡难关,主动化解企忧虑,帮助他们辩证认识形势,不轻信传言,不盲目恐慌,克服无所适从心态,通过政企联席,银企联姻,政府注资等实际行动,把政府的信心转化为企业的信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决定对风险小、潜力大、贡献多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县财政筹资7600万元注入企业,由此带动银行融资3600多万元,拉动企业自筹资金3亿多元,一些在危机初期停工停产的企业在短时间内复产,最大限度冲抵了危机的负面影响,实现了政府、企业、就业、稳定多赢的局面。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危机中政府及时援手,提振了企业的信心,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走出经济困境,迎来经济发展的一片“艳阳天”。

金融危机中一些企业生产虽然受到了影响,但在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引导下,企业在资源整合、技改扩能、节能降耗、自身管理等方面却完成了很多过去想做而不能下决心做的事情,推动了全县工业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国鑫矿业公司在复产的同时,又投资1200万元,重新组建了马钢有限公司,转产矿山企业生产所需的铸件和小型机械,年可创利税1000多万元;投资2000万元,建立鑫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一些小企业解决部分资金困难,两个公司的成立既缓解了企业当前的困难,也为今后发展增添的后劲;顺达矿业新上尾矿库高浓度输送项目,年可节电6000万度,节水36万吨。政府还采取鼓励强强联合,关停违规企业等措施,对企业和资源进行整合,全县共整合铁选企业10余家,新组建了多个集团化企业,使资源、资金、技术的合理配置程度明显增强。

隆化县还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严格规范有审批权、有行政执法权部门的收费行为,对各类行政许可事项和收费项目,能取消的取消,能减的减,能缓的缓,把优惠给足企业,为企业创造宽松优越的政策环境。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严厉查处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为企业创造公正有序的法制环境。减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保就业的重要性高于保财政。就业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隆化县人多耕地少,就业渠道相对较窄,每年有7万多名青壮劳动力到外地打工,约占全部青壮年劳力的三分之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减少,就业难度加大,县委、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解决。2008年下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全民创业建设创业型社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围绕“百姓创家业”推动全民致富,以家庭为单位,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只要合法经营,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都鼓励支持其发展。围绕“能人创企业”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鼓励城乡居民中有一定资金积累、懂市场、善经营、肯吃苦的人创办实体。围绕“老板创大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老板进行二次创业,延伸产业链条或投资其它行业。围绕“回乡创新业”,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发挥创业技能,回乡发展创业。太平庄乡在外务工人员利用积累资金,回乡创办了鸡场、猪场等20多个项目,投资总额2000多万元,带动500多名农民就业。隆化县积极引导企业特别是有条件的企业,克服当前困难,勇担社会责任,扩大就业规模,分担就业压力。隆化县鸿兆集团是县内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去年底,在政府扶持下,新建了2万多平米的大型超市,并积极发展乡镇连锁店,新增500多个岗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隆化县着力整合社会和部门力量,建立多渠道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收集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充分挖掘社会中介机构的信息源,加大对农民工就业动态的监测,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同时健全多功能的就业培训体系,针对农民工的不同需求,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

技术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维权意识、劳动纪律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建立“中介机构+培训基地+农民工输出地”的培训模式,使农民工的培训和就业联系更紧密。

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把促增收作为工作的落脚点。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内有本地采矿企业受困,外有大批农民

工返乡,农村经济发展陡增变数,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压力和严峻形势可想而知。隆化县委、县政府“有形之手”果断出击,适时推动,从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入手,立足实际,咬住重点项目不放松,化危机为转机,对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对库存项目超前“消费”,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和自主创业,有效缓解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确保了全县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增加。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隆化县着眼于“快、准、促、帮”四个字,选准项目建设这一突破口,通过尽快开工一大批重点项目,并促进工业企业投产达效,以扩大投资促进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就业,以就业帮助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全县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借助国家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有利时机,全县新建和续建重点项目60个,总投资158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增加税收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600多个,一批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为隆化经济的突围赢得了时间。

隆化县还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把企业对财政的贡献作为帮助企业融资的重要标准,通过对资金的高效调配,引导企业增资扩产,多出效益、多创税收;用好项目建设资金,重点投向能够带动财政增收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及见效快的项目,依靠项目的竣工投产促进财政增收。为解决隆东矿区缺水问题,隆化县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谋划并实施了“隆东调水”工程,满足了隆东工业小区生产用水问题。2008年,隆东小区创税收近6亿多元,占到了全县全部财政收入的70%以上。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篇6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2009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

从国际经济形势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迅速、波及广泛,世界经济严重受挫。美、欧、日经济全面下滑,一些新兴国家经济增速显著放缓,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呈现负增长。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国际环境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愈加明显。工业增长明显放缓,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萎缩,部分行业产销下降、出现亏损;企业困难程度加深,一大批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一些大企业严重受创;投资增速下滑,投资后劲不足。

(二)准确把握我省信息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信息市场容量急剧减少,有效购买能力显著下降,企业开拓市场难度加大,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下行明显加快。特别是2008年7月份以来,全行业销售收入月平均增速不足10%,比上半年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加深,并在继续扩散,外资企业2009年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拓展力度,进一步挤压中国企业的市场,国内信息产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2009年信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中央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将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效应。随着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全面出台,信息产业作为启动内需的重点,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二是尽管产业总体发展速度放缓,但高技术、高附加值和电子基础类产品,以及软件、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业等自主发展能力较强的产业,抗周期波动能力较强,发展势头仍然良好。平板电视及模组、新型元器件、光伏、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生产增势强劲,软件产业增幅达30%,比去年同期提高8.3个百分点,高出制造业17个百分点,软件外包服务发展较好,同比增长54%。三是经济波动困难时期往往也是各种经济要素重新组合、产业重新布局时期,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加快中国市场的布局,研发中心和产业转移趋向明显,国内竞争格局面临新的调整,我省面临电子信息产业重新洗牌、跨越发展的机遇。

(三)准确把握我省信息产业肩负的使命和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对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强调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突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们既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又要把握危机蕴含的发展机遇,周密准备应对措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按照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应对危机中实现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骨干作用。

二、努力实现2009年我省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全省信息产业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3亿元,增长30%,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333亿元,增长28%,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220亿元,增长33.5%。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确保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必须把确保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从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把握住新的发展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1.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没有项目就没有投资,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要坚持产业化发展、市场化推动、国际化运作,突出重大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全省信息产业的跨越发展。一是促进项目对接。联合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州、县市区、园区,围绕《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2009-2011年)确定的六大重大工程和十项扶持政策措施,争取有所突破和发展;引导光伏企业、手机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继续保持我省在光伏、手机领域良好的发展态势。二是抓好在建重点项目。2009年要集中力量,抓好影响全局、支持长远发展的15个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投入100亿元。重点做好湖南1000MW晶体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行动计划、南车时代电气大功率半导体基地、科力远集团动力电池、蓝思科技电子防爆玻璃、全创科技高密度电路板、华磊光电LED产业化、科创硅业1500吨太阳能多晶硅等企业的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加大对重大项目跟踪推进力度。三是储备项目资源。继续组织开展产业链梳理,组织研究并争取申报一批自主创新型、带动作用明显、符合国家鼓励和扶持方向的重点项目。

2.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目前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新的产业转移机遇,要认真研究探索借鉴其他省份成功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一方面要切实改善投资发展的软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建立和完善招商信息机制,重视招商策划,紧盯国际资本和产业的发展动向、重点产业领域招商引资,加大对龙头型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资力度,以龙头企业招商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促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快速形成。大力支持核心企业同央企对接项目开发,着力推出一批前景好、成长性强的对接合作项目,紧密与欧美、珠三角、台湾、日韩等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关专业商会协会的招商联络,着力组织好邀请50个年销售额过50亿元的台湾IT企业来湘考察、邀请中电科技集团47个科研所所长到湖南进行产业、技术对接以及“港洽月”活动中的“电子信息产业专题招商周”等重大专题招商活动。

3.全力确保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一是落实政策措施。省直有关部门要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和我省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特别要落实好扩大出口、增值税转型改革、政府采购、资金保障等措施。二是加强监测监控。要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监控力度,加强对重要指标的分析,密切跟踪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态势,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及时防范和化解电子信息产业运行中的风险,确保产业平稳运行。三是强化协调服务。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及时发现并解决信息产业运行中的问题。要全力做好一季度工作,千方百计实现今年电子信息产业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发展目标和各项任务赢得主动,奠定基础。

(二)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做强做大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取得了重要进展,骨干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逐步走向集群化,区域布局逐步走向集聚化。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骨干企业规模普遍还比较小,优势产业的内在关联还比较散,区域集聚发展的支撑能力还比较弱。要抓住国际国内产业格局调整和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集中力量扶植一批优势企业,实施大公司和“小巨人”战略,调整优化企业结构。建立大公司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措施。要坚持扶优扶强与中小型企业发展创新相结合,在电子信息制造业20强和软件业20强企业中,重点扶持中电科技集团48所、南车时代电气、长城信息等已具备相当实力、而且成长性较好的大企业,尤其是产业集群中的核心龙头企业,作为省一级发展大公司的重点对象,在科技开发、基建、技改、人才、重大工程等计划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争取国家在投融资、信贷、外事外贸、股票上市等方面赋予必要的自主权和倾斜政策。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体系。

2.进一步发展壮大四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等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继续抓好太阳能光伏、软件与信息服务、消费类整机、新型显示器件等四大产业集群的建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目前四大集群中,光伏产业的布局和配套相对较为完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的优势较为明显。要全力推进1000MW晶体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行动计划,逐项、逐年落实项目建设计划,推动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快突破太阳能硅材料瓶颈,认真抓好LED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积极支持在公用事业建设领域推广太阳能光伏产品的示范应用,启动本地市场需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要以传统产业改造和信息化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等,做强做大软件服务外包,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动漫产业;消费类整机产业集群中,移动通信手机产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要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配套企业,提高综合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促进专业化、协作化生产。数字电视产业在我省已具有一定基础,要努力提高发展水平,扩大产业规模,要突出扶持手机电视、数字电视一体机、数字电视前端设备等;新型显示器件正处于重大的技术结构调整时期,要及时跟踪技术发展方向,有选择性地发展平板显示产品;要紧紧抓住第三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加快融合和普及应用的机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信息传输服务、数字内容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信息服务业。

3.继续深化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提高产业区域结构的集聚度。建设信息产业园区,整合资源,形成招商引资的载体,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近年来省信息产业厅在实践中总结并提出的发展新思路,目前已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今年要切实做好相关的推进工作:一是加强和完善规划。改善基地(园区)发展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对外影响力和招商引资能力,不断提升基地(园区)产业规模和集聚发展水平。二是强力推进,加大实施和协调力度。尤其是要加强省市间的沟通和与开发区的协调工作,共同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利用园区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突出产业链的招商,不断提高产业集群配套能力,形成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若干特色园区。

(三)加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紧迫任务。我省工业主要是在国家“一五”时期布局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是一个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省份,重化工业比重偏高,调整结构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就必须加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1.着力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切实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以提升全省装备制造业的综合实力为核心,大力推广各种计算机辅助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推进装备数字化,提高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以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利用集约化程度为重点,推进钢铁、有色、煤炭、石化、林纸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传统产业“两型化”;以增强传统流程制造业的竞争能力为方向,在食品、医药、化工等流程制造行业,推进产品升级和工艺流程改造等方面的软件技术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高新化。

2.着力抓好一批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项目。紧紧抓住当前国家通过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大好时机,利用好国家和省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信息产业专项等方面的政策资金,积极争取国家“两化”融合试点工程、“倍增计划”项目等,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尽快开工上马;引导和鼓励信息技术企业为传统企业提供迫切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组织“两化融合”项目对接,制定发布我省“两化融合”对接项目目录,形成信息化发展模式与工业化发展模式高度匹配、信息化规划与工业化发展规划密切配合的科学体系。

3.进一步抓好信息化示范工程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抓好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企业信息化培训等工作,开展全省企业信息化应用先进单位和优秀信息化解决方案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引导企业重视并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商务领航”、“神码在线”等已经建成的综合性信息化公共平台的作用,深化应用范围。联合行业协会或行业主管部门重点扶持一批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行业应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对较成熟的平台进行推广。

(四)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高融合性决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具体应用,给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是,我省的技术水平和提供装备的能力同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已有的产业基础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产业的力量尚未有效地组织起来,还不能围绕信息化重大工程组织开发生产,提供配套装备与服务,致使开拓出的许多新市场被外地企业和国外企业抢先占领。我们要积极支持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兼并重组,做优做大作强,同时,积极调整相关的采购政策,从市场方面,更多地支持本省优势企业的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要立足于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结合新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开展新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试点,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提供从医院管理、医疗用药到电子医疗档案全套医疗解决方案,推动移动医疗到村、到乡镇;要立足于三大基础数据库共建共享,加快建设“数字湖南”;要立足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信息同享规划的落实;要立足于创新消费方式、扩大消费需求的要求,持续推进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要立足于提高效能、转变职能、优化环境的需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方案的审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和监管,确保电子政务低成本高效率建设和应用。同时,围绕信息化工程的市场需求,组织相关配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并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

(五)加强产业支撑体系建设

确保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以生产要素和外部环境为支撑,保证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基本要素,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和产业政策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要素的优化配置,强化产业支撑体系,推动产业良性循环和快速发展。

1.强化信息技术创新体系。自主创新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进一步在体制机制上寻求一些突破,把湖南现有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推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着力加强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推动一批关键技术开发,推动业务与技术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着力推进国内外信息技术交流,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着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有机结合,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支持和推进龙头企业与省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发机构开展战略合作。

2.强化投融资体系。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解决信息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各级各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融资予以强力支持和帮助,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信息产业项目,共同解决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在国家金融政策指导下,扩大贷款融资;在现有上市公司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整体、部分或拆分到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建立和吸引风险投资,形成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环境。

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必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依托各类园区基地和重大项目,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与创新团队,特别要加强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创新型企业领军人才的培养,积极引导创新型人才向企业流动。要进一步完善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培训体系,落实人才实训补贴,鼓励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重点企业面向市场需求,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培养实用性人才。要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的信息化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各级公务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化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提高专业化招商和领导信息产业发展的能力。省委组织部计划在2009年举办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领导干部培训班,对各市州分管工业的副市州长、省直有关部门分管经济或信息化工作的负责人进行培训,希望各市州分管领导积极主动报名参加。

4.强化政策扶持。要加强与国家振兴规划的衔接,积极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政策措施,切实把政策用足,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要整合全省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和政策资源,组织企业抓好项目开发,争取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支持笼子,获得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要利用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有利时机,上一批高起点、高质量的信息化技改项目。要进一步用好、用足、用活软件产业政策,加大对软件企业退税的力度,增强企业造血功能。要制定和完善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扶持我省信息技术产业化的招投标、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政策。优先采购本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实现技术应用与研发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以信息化应用需求带动信息产业发展。

5.强化组织领导。2009年经济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更加需要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加强领导,搞好服务。各市州信息化工作相关管理部门要把抓信息产业发展作为首要职责和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强化协调服务,营造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抓好统筹规划,整合产业资源,加大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形成对信息产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要省市共同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协调解决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09年全省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团结奋进,共克时艰,全面完成2009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富民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篇7

一、省内电煤供应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08年, 咸阳市在年初的抗冰雪灾害期间, 市县政府紧急动员, 清除冰雪, 确保道路畅通, 各煤炭生产企业抓安全促生产, 确保资源供应, 煤电运各方紧密协作, 集中抢运电煤, 使我市和全省电力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为顺利实现年度工业生产首季“开门红”奠定了基础。电力迎峰度夏保奥运期间, 咸阳市承担日供应省内7户电力生产企业发电用煤17500吨, 占全省电煤汽运量的29.5%, 占承担电煤供应任务的四个地市总任务的48.6%, 涉及省内7户电力生产企业和咸阳市内8户煤炭生产企业, 任务十分繁重。市里精心组织安排, 强化统筹协调, 狠抓任务落实, 全年共供应省内电煤378.5万吨, 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我市的省内电煤供应目标任务。我们总的感受是:工作任务的完成得益于省政府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省政府煤电油运协调指挥中心、省工交办、驻咸阳督查组的精心指导, 得益于我市彬县、旬邑县、长武县人民政府和市级各相关部门的得力组织, 得益于市内八大煤炭生产企业的理解和支持, 得益于各发电企业的积极配合。

二、强化措施, 落实责任, 全面做好省内电煤供应工作

1.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督促考核。

首先, 咸阳市政府充分认识做好省内电煤供应, 保障生产要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度重视省内电煤供应工作。市长庄长兴、副市长赵庆明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省内电煤供应工作。5月25日省工交办会议和5月29日吴登昌副省长主持召开全省电力迎峰度夏工作会议之后, 市里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和安排部署, 由市工业办总负责, 加强综合协调, 彬县、旬邑县和长武县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主管县长亲自抓落实, 确保电煤供应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其次, 为了做好省内电煤资源保障工作, 市政府先后两次下发了紧急通知, 根据年产30万吨以上各重点煤矿的实际生产能力, 制定了咸阳市电力迎峰度夏期间电煤日供应计划, 对产煤县政府, 市工业办、市煤炭局、市交管部门等和各煤炭生产企业、发电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再其次, 为了强化考核, 落实责任, 咸阳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对煤电运保障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的通知》, 将电煤供应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彬县、旬邑、长武三个县的年度目标考核, 与三个县政府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 并把各县和各煤炭生产企业的电煤供应任务完成情况与限电等级进行挂钩。从而调动了各方积极性, 为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加强市场监管, 确保电煤价格和质量稳定。

为了落实国家电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确保价格稳定, 市县两级物价和质检部门抽调专人组成工作组, 加强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市场价格的监测预警, 要求各电煤供应企业不得自行提高电煤供应价格, 不得通过降低煤质、以次充好等手段变相涨价, 不得将重点合同用煤转为市场煤销售, 及时进行电煤价格监管, 全力保证电煤供应价格稳定和质量稳定。

3. 全力保障汽运省内电煤道路畅通。

针对我市境内312国道永寿———彬县段设计日车流量5000辆, 实际达12000辆, 道路堵塞严重, 运输效率低下的实际情况, 市交通部门及时进行设施维护和抢修, 满足最大通行能力。市公安交警支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力迎峰度夏期间保障省内电煤供应交通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 要求市内各交警大队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实行道路24小时交警值班制度, 及时进行交通疏导, 最大限度缓解运输压力, 确保省内电煤运输车辆快捷、有序通行。

4. 加强督促协调, 狠抓电煤供应任务落实。

一是咸阳市内各煤炭生产企业讲政治、顾大局, 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在电煤价格和市场煤价格差异很大的情况下, 把确保省内电煤供应作为首要任务, 安排专人与发电企业衔接供应问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加快生产, 加强调度, 优先保证电煤生产和供应, 严格落实电煤供应计划, 不惜牺牲自身经济利益, 为推动全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二是为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市政府从市考委办、市煤炭局和市工业办抽调人员, 分别由一名副县级领导带队, 组成两个工作组驻彬县、长武县和旬邑县, 协调解决价格、生产、运输和装卸等有关问题, 保证煤炭生产能力的正常发挥, 确保电煤供应平稳有序进行。同时, 坚持做到省内电煤供应日统计、10天小结和专报制度, 及时掌握省内电煤供应动态, 便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三是全力配合省政府煤电油运协调指挥中心咸阳督查组工作, 先后三次在彬县组织召开会议, 积极做好省内电煤供应督促协调工作。通过各方通力协作, 不懈努力, 我市最多日供应省内电煤达2.4万多吨, 主供的渭河电厂最多日接卸汽车运煤1万多吨, 多次受到省政府煤电油运协调指挥中心的通报表扬, 确保我市较好地完成了省内电煤供应目标任务。

三、参照电煤供应, 切实做好市区集中供热用煤工作

为了确保市区冬季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正常供热, 根据省政府煤电油运协调指挥中心《关于下达重点集中供热企业冬季用煤计划的通知》 (陕煤电指发[2008]20号) 精神, 市政府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冬季供暖工作事关工业生产和千家万户群众的利益, 既是民生问题, 也是稳定问题, 精心谋划, 周密部署, 狠抓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市区供热用煤参照电煤政策供应执行。并紧急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今冬市区集中供热用煤供应工作的通知》, 将19万吨供热用煤任务对应市区各热力公司由八个煤矿承担。在彬县召开咸阳市冬季集中供热用煤专项协调会议, 组织各热力公司逐煤矿进行对接, 签订合同, 确保冬季供热用煤正常供应。目前, 市区内各热力公司存煤充足, 冬季供热用煤供应工作有序开展。

四、加强有序用电管理, 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8年以来, 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充分发挥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的积极作用, 认真组织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 加强有序用电管理工作。

1. 将一些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电网大面积停电影响降至最低。我市制定了《咸阳电网有序用电预案》, 保证电网稳定运行和全市有序供电, 减少电网拉闸限电造成的损失。去年电力迎峰度夏和有序用电期间, 面对严峻的供电形势, 一方面为了保障省内电煤供应, 对承担电煤供应任务的彬县和旬邑县不予限电;另一方面, 加大电网安全维护, 在有序用电期间, 合理调配电力资源, 保持电网供需平衡和安全运行, 对工业生产的影响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2. 组织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 积极推行峰谷电价, 利用价格杠杆引导用户避峰填谷。在电力紧张时, 均衡每周的用电负荷, 采取错峰、避峰措施来改善负荷特性, 做到在故障情况下不限电或少限电, 尽力减小损失。引导用户配合作好调整负荷工作, 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工程, 不断降低用电成本, 有力促进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及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工作。

非制造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格局 篇8

企业活动趋于活跃。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步入常态。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服务业也开始回升。一是批发业和物流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回升至50%以上,意味着企业采购活动趋于活跃。二是住宿业和电信服务业升幅明显,表明企业间的业务往来趋于频繁。企业经营活动的活跃反映出市场运行开始逐步向好。随着简政放权的继续推进和“双引擎”的启动,改革红利有望持续显现,有利于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为市场活力的增强奠定基础。

信息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增强。3月数据显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的商务活动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明显提升,特别是商务活动指数水平高于去年同期,创出自2 0 1 4年1月以来的新高。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提升是信息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增强的体现。特别是现阶段,互联网与各产业的融合已经成为宏观经济全面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预期由此引发的信息消费升级将会在今年持续发酵。

基础建设需求持续发力。随着天气转暖,建筑业施工活动开始启动,商务活动指数环比上升。值得关注的是建筑业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本月升幅继续加大,预示着基础建设需求有望持续发力。支持建筑业需求增长的不仅局限于前期审批的基础建设项目。随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一带一路”战略有望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将会带来更多的可持续的基础建设需求。建筑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也趋于乐观,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环比升幅明显,创近5个月新高。

房地产活动有所回升。3月份,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结束连续三个月回落走势,本月升至50%以上,较去年同期也有上升。当前房地产业活动的回升不排除季节性因素。从需求端看,新订单指数较上月有明显回升,但指数仍运行在50%以下,行业需求仍未见明显好转迹象。值得关注的是在稳定住房消费的主基调下,房地产业相关政策会有所改善。近期国土部和住建部联合下发通知,重申了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有利于稳定房地产业发展预期。而新出台的房贷新政在首付比例和营业税免征年限上均作出调整,继续关注房贷新政对房地产业需求端的积极影响。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篇9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1. 把握好金融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进一步提高。

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认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把好流动性总闸门, 控制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 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充分发挥信贷政策指导作用, 积极开展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 促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 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不断加强, 融资状况进一步改善。

2. 金融改革深入推进, 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扩大。

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范围由8个省 (区、市) 扩大到12个省 (区、市) 。牵头研究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方案。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全面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 跨境人民币业务从经常项目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实现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 对韩元等五种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银行柜台直接挂牌交易。启动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工作。与14个国家或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总规模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

3. 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金融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加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境内金融机构主体, 推动境内企业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加强债券市场监管协调, 推动信用评级规范发展。继续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管理。牵头清理整顿黄金及黄金衍生品非法交易场所。推出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

4. 金融稳定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两管理、两综合”工作成效显著。

参与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等监管准则的制定, 推动相关标准执行。探索我国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方法手段。顺利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我国金融体系稳健性全面开展的首次“金融部门评估规划”工作。研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方案。积极探索开展金融机构开业管理、营业管理和综合执法检查、综合评价工作。稳步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点工作。

5. 外汇管理进一步改进, 跨境资本流动监管能力增强。

稳步推进进出口核销改革, 在江苏等7省 (市) 开展试点。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和政策储备。继续严厉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 开展资本金结汇、短期外债等专项检查。

6.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金融法律法规不断健全, 推动出台《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等重点立法项目。金融统计和研究工作实现新突破, 正式开展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分析与发布, 建立规范、高效的统计标准化工作机制。会计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强化预算管理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支付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完成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全国推广, 推进第二代支付系统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建设, 稳妥推进新版票据实施。科技建设步伐加快, 建立金融标准认证体系, 全面启动银行卡芯片化迁移, 开展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试点。货币金银管理明显加强, 深入开展制度执行力建设活动, 加强流通中人民币管理, 推进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 加强反假货币宣传。国库现代化体系不断完善, 国库信息处理系统推广进度加快, 保障国库资金安全, 稳步推进国库现金管理。征信管理和服务稳步推进, 开展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 加强征信业务监督管理, 扩大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覆盖范围。反洗钱工作不断深入, 督促金融机构建立以风险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 初步实现向以风险为导向的反洗钱监管重点转移。

7. 金融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 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和金融危机应对, 认真做好G20机制下的各项工作, 围绕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金融部门改革等重大议题提出政策主张。推动落实基金组织份额、治理结构和监督职能改革。积极配合多边开发银行普遍增资等有关工作, 增进与拉美及非洲地区的金融合作。稳步推进与港澳地区金融合作, 加强研究两岸金融合作。

8. 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加大督查督办力度, 强化保密监督检查, 加强新闻宣传,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和离任审计。

9. 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全面推进央行文化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基层行建设取得新成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继续加强。

二、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 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 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 合理运用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 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 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 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着力改进和提升“三农”金融服务。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 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

2. 继续加大金融改革力度, 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推动大型商业银行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应市场需求, 稳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品种和范围。进一步做好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工作。做好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和监管工作, 探索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加快银行间市场产品创新和规范发展。

3. 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 全力维护金融稳定。

敏锐观察和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 做好应对预案, 切实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强化银行、证券、保险业日常风险监测。依法规范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继续抓好产融结合型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深入研究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准备工作。总结“两管理、两综合”经验,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 形成长效机制。稳步扩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点。

4. 继续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 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扎实做好进出口核销改革。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方式, 提高储备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

5. 扎实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 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

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提高金融统计和研究工作水平。加强会计财务管理。推进支付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强货币金银管理。积极构建现代化服务型国库体系。进一步提高征信管理和反洗钱监管水平。

6. 深入开展国际和港澳台金融合作, 继续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

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推动基金组织落实份额和监督框架改革, 完善危机救助机制。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对话和重大机制化活动。继续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金融合作。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篇10

马建堂说, 2008年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和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据初步核算, 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 670亿元, 同比增长9.0%。1季度增长10.6%, 2季度增长10.1%, 3季度增长9.0%, 4季度增长6.8%。第一产业增加值34 000亿元, 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 183亿元, 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 487亿元, 增长9.5%。

(1) 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 粮食实现连续5年增产。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 850万t, 同比增产2 690万t, 增长5.4%, 连续5年增产。其中, 夏粮产量12 041万t, 增产305万t;早稻3 158万t, 增产6万t;秋粮37 651万t, 增产2 379万t。油料、糖料预计分别增长12%和6%以上。肉类产量继续增加, 生猪生产恢复较快。全年肉类总产量7 250万t以上, 增长5.9%;生猪年末存栏增长4.5%。

(2) 工业生产增长放缓, 企业利润增速回落。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 增速回落5.6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1%;集体企业增长8.1%;股份制企业增长15.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9.9%。重工业增长13.2%, 轻工业增长12.3%。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1.6%、15.8%和1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7%。

(3)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 291亿元, 同比增长25.5%, 增速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8 167亿元, 增长26.1%, 加快0.3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4 124亿元, 增长21.5%。在城镇投资中, 第一产业投资2 256亿元, 增长54.5%;第二产业投资65 036亿元, 增长28.0%;第三产业投资80 875亿元, 增长24.1%。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1.3%、33.5%和26.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 580亿元, 增长20.9%。

(4) 国内市场销售增长较快, 城乡消费旺盛。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 488亿元, 同比增长21.6%, 增速加快4.8个百分点。其中, 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 735亿元, 增长22.1%, 加快4.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 753亿元, 增长20.7%, 加快4.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 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91 199亿元, 增长21.5%;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5 404亿元, 增长24.7%。

(5) 价格涨幅前高后低, 下半年逐步回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 涨幅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 城市上涨5.6%, 农村上涨6.5%。分类别看, 食品价格上涨14.3%, 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65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5.5%, 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82个百分点;其余各类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 全年涨幅提高3.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 提高6.1个百分点。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 全年涨幅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

(6) 进出口全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第4季度增速回落较多。

全年进出口总额25 616亿美元, 同比增长17.8%。其中, 出口14 285亿美元, 增长17.2%;进口11 331亿美元, 增长18.5%。贸易顺差2 955亿美元, 增加328亿美元。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际初级产品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 第4季度进口同比下降8.8%, 出口同比增长4.3%。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 增长23.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95万亿美元, 增长27.3%。

(7) 城镇新增就业总体稳定,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 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781元, 增长14.5%,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761元, 增长15.0%,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8.0%。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8万亿元, 同比增加45 353亿元。

(8) 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加快, 贷款增加较多。

上一篇:灯具产品设计下一篇:法治丹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