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继续教育

2024-06-02

高职学院继续教育(精选十篇)

高职学院继续教育 篇1

1 现阶段各高校入学教育介绍及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认知教育走过场

现有的入学教育主要有学院专业认知教育, 学院学生手册学习, 大学生生命教育, 现代职业人教育, 校园生活介绍和社团等迎新活动。其中, 专业认知教育作为入学教育的第一节课, 基本上都是由系部安排专业负责人或系部负责人进行集中讲座, 以讲解介绍为主, 这种形式集中讲座时间短、单调缺乏互动, 兼之涉及后续专业知识内容深奥, 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接受度低, 错选率高等情况的出现, 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基本没有实质性的引导激励作用。专业认知教育往往容易沦为形式化, 走过场的情况, 在新生调研时发现有一成多的学生需要转专业, 其中将近40%学生认为原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 另外将近40%学生认为原专业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

数据来源:麦可思对部分高校2012级新生调查

1.2 入学教育满意度较高, 但是参与机会较少

数据来源:麦可思对部分高校2012级新生调查

1.3 新生期待加强入学教育

被调查的这部分2012级高职高专生最希望加强的入学教育是“专业认知教育” (28%) , 其后依次为“职业前瞻教育” (22%) 、“迎新联欢会” (19%) 、“社团招新” (14%) 、“校园生活介绍” (10%) 和“心理咨询” (7%) 。

数据来源:麦可思对部分高校2012级新生调查

2 新生入学教育创新结构建立

通过集中授课和有计划、有步骤地分专题组织教育活动、通过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和现实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帮助学生消化入学教育的内容, 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生入学教育应从学生入学开始一直延续至第一学期结束。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让新生得到指导和帮助, 实现角色的顺利过渡。新生入学教育应分为职业生涯教育和生命教育两个模块:

2.1 职业规划教育

1) 新生适应性教育

对于新生而言, 因为高职教育和基础教育性质和特点上面存在差异, 就要求新生这种角色转换适应性的挑战, 所以新生适应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通过班会等方式对学生的适应性教育, 帮助新生熟悉所在自己上课的教室、实训工厂、宿舍、超市、银行、图书馆、食堂的位置和功能, 指导学生使用学习学院的学生管理相关规定, 指导他们使用学院crp管理系统等, 另外通过学院、国家奖助政策的教育使得部门贫困大学生消除后顾之忧。使学生了解学院、了解系部、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了解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进而初步形成大学三年的短期职业生涯规划, 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向成长成才。

2) 专业认知教育

麦可思对全国部分高职院校2012级新生调研, 经过大学2个月的学习后, 有一成多的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满意, 产生了换专业想法。另外高考填志愿时报考的专业有30%多的学生认为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而是社会欢迎的或者是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 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新生的专业教育, 通过专业负责人对专业的介绍、专业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宣讲, 优秀毕业生成功经验介绍、优秀学生干部学习经历的介绍, 通过素质拓展、团队合作训练等手段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 引导新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方法。

3) 现代职业人教育

每一位大学新生都渴望在三年时间里面学有所获, 学有所成。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学生希望尽快成为“合格的现代职业人”的愿望更加强烈。通过我院学生调研, 有将近75%的大一的学生希望大学能让自己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通过三年的大学学生能够学到。大二的学生希望通过平时的勤工俭学增加职业阅历, 通过学院课程实训、企业生产实习强化职业技能, 通过学院开设的讲座、对话沙龙、竞赛等活动的学习提升职业素养。大三学生把毕业定岗实习作为预就业, 在一年的实习过程中了解行业岗位发展方向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通过大学三年学习提升职业素质己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通过大一时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岗位能力结构教育, 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和就业岗位有一份清晰的认识, 为未来三年的学习提前做好准备。

2.2 生命教育

高职院校突出就业导向和技能学习的教育模式中, 对学生生命的关注严重缺失, 近年来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频繁出现, 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令人担忧, 因此也凸显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大学生生命教育氛围心理健康、大学生安全、防毒防艾等方面:

1) 心理健康

而高职院校新生正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 保持健康的心理, 对其身心、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身心都在迅速发展着的高职生而言, 生命教育更是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不但要从简单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 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等方面做工作, 还要做好大学生心理普查, 通过团队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课、个人心理疏导等方式引导教育学生科学的面对挫折, 通过发泄室的发泄释放内心的破坏性能量;通过团体素质拓展、心理疏导让学生能积极性、有创造性的、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冲突。

2) 大学生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要作为高职教育的必修课, 安全理念进学生头脑, 安全宣传要进学生寝室、贯彻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在校园里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氛围, 安全教育要做到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学院保卫、学生部门要通过座谈、问卷、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了解学生的诉求, 使信息在学校、学生之间畅通无阻。

高职学院继续教育 篇2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国家,也是发展高职教育最早的国家。社区学院在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高职教育大众化做出了表率。分析美国社区学院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探讨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可以使我国的高职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高职教育;启示

美国的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一种以颁发副学士学位为最高学位的地区性高等院校,学制一般为两年,其中有社区学院、技术学院及独立设置的初级学院等不同的类型。社区学院是美国高职教育的主要办学机构,也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学院有许多职能,如职业教育职能、普通教育职能和大学转学教育职能等,其中职业教育职能是最主要的职能。

社区学院的使命

美国现有1151所可授予学位的两年制社区学院,在校学生1040多万,占美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44%。社区学院的使命是为大众提供大专教育课程与服务。

首先,通过公开入学的渠道公平与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为社会上的每个阶层服务。这种公平不仅体现在公开招生、大部分居民可以在自己的社区学院内上学并挑选自己喜爱的专业,而且学生一旦入学,学校就会提供支援服务,包括辅导、学业指导和经济援助等,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就业的机会。

其次,社区学院一般开设三种课程:学士学位转学课程、证书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学习学士学位转学课程的学生不多,只占30%左右,两年后转入大三继续深造。证书课程也就是生计教育课程,学生以通过职业培训获得证书、学成就业为目的,约占50%。跨学科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跨学科课程至少由两名来自不同的系科、专业或者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任教,这样学生能够更新知识,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人数约占20%。再次,社区学院把教学与学习当作首要任务。美国的社区学院一向重视实际知识和实际技能教学,对师资质量把关很严,教师除了要有政府颁发的教师证书,还要具备职业技术教师的实践经验。所以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发展自己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状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形式,这也是社区学院教师最自豪的地方。社区学院教师有一个特点,就是兼职教师多于专职教师。

最后,社区学院鼓励终身学习。无限的学分课程、教学活动以及课程计划等丰富了社区人民的生活。这些学生基本上是成年人,他们重返课堂的目的是学习新的工作技能及提高现有的技术水平。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完成硕士课程和其他高等学位的课程学习后,会重返社区学院继续进修。

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

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可以用“开放性”三个字来概括,开放性办学使美国社区学院百余年来逐步发展,依靠社会,立足社会,服务社会,从而造福社会。社区学院的开放性是指在培养目标、服务对象、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多元化、多层次、社会化、重实效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

一是学校职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转学职能的开放性体现在可为学生提供大学转学课程。通过了这些课程的学生,不但可以完成大学前两年的课程学习,而且可以获得副学士学位。美国教育部的研究证实,从社区学院转到四年制大学的学生,其学业成绩完全比得上那些一开始便在四年制大学学习的学生。职业技术培训职能是社区学院的重要职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占多数,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多种专门知识和技能,为毕业后工作做准备;另一方面为工业、商业及其他行业培养人才。普通教育职能、社区教育职能、启发教育职能则帮助公民完善各类学科学习,学习某项专门技能和知识,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公民,赋予其生活中的知识,提高全民的人文素质。

二是学生的来源最复杂、最丰富。职业教育面向全体国民招生,招生从不进行严格挑选,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可入学,无须进行入学考试。实行开放式招生,所以学生年龄跨度大,入学时文化程度差别也大,学生来源的区域也不断扩大,甚至国外来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递增。

三是师资队伍的组成和管理灵活多样。美国社区学院的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占65%,专职教师占35%,兼职教师每学期只教一门课,专职教师则每学期教五门课。专职教师一般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而兼职教师则由于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主要讲授应用性、针对性较强的课程。

四是社区学院的经费投入渠道各不相同。一般而言,社区学院的经费来源有两种:政府拨款与自行筹集资金。有些社区学院可从当地获得大部分办学资金,有些可获得小部分办学资金,有的则不能。另外,有些社区学院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职业培训,所以工商业界每年要投入440亿美元用于岗位培训,其中400亿美元用于就业后培训。有些社区学院甚至可以从私人机构募集到资金,当然,并不是所有社区学院都能得到这部分经费。

社区学院发展中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美国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社区学院是美国实施高职教育的主要场所,加速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楷模。但是,西瓜再圆也有籽不成熟的时候。首先,社区学院的教育质量是存在缺陷的,这是追求教育机会平等所带来的后果。“从学校到工作”曾经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题,进入21世纪以后,逐渐被“从学校到生涯”的主题所取代,着眼于以人为本及个体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尽管如此,职业教育也未能走出“分散、低效、落后”的困境。美国社区学院的两年制职业教育与四年制技术教育的衔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困难。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招生的选择性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授课质量低、随意性较大以及各州对社区学院缺乏统一的要求等等。对此,美国采取的补救措施是推行“技术准备计划”,这使社区学院的升学功能有所增强。“2+2”、“2+2+2”、“4+2”、“4+2+2”等一系列从低到高的模式可以使学生习得某一职业领域的初步技术与技能,甚至可以获得学位,由此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学生采取入学测试,通过考试者直接跟班学习,否则就要接受补习教育。对教师则采取提高待遇、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的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网络教育虽然建立起来了,但力度不够。社区学院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移民的学生越来越多,对社区学院学生的注册造成一定的冲击。美国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社区学院当然离不开网络教育。有些社区学院已经开设了网络课程,美国政府也积极鼓励公民进入网络。在远程教育中,由于青少年身心不够成熟,难免被网络上的不良因素所迷惑、所利用。因此,家长、教育团体和私人机构都要求采取各种保护措施,确保青少年以及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接受远程教育。在线学习过程中,资源的利用、课程的开发与计划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障碍,这就牵涉到经费投入的问题。事实上,美国的社区学院经费投入渠道各不相同,而且还有公立社区学院与私立社区学院的区别。因此,网络教育要求公立与私立社区学院必须联手打造网络技术开发软件和学习内容,同时还要追加政府、教育基金与私人机构经费的投入。

再次,由于美国社区学院学生的就业率不高,导致学生的流失率很高。社区学院的学生不断增加,虽然实现了学习与受教育机会的平等,但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质量存在问题,尽管所开设的课程具有多元化特征,但欠缺深度,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这种现象理所当然地造成学生流失率过高。针对这种情况,美国社区学院推行了STW(school-to-work,即“从学校到工作”)计划,随着学习化思潮的进展,后来改为STC(school-to-career,即“从学校到生涯”)计划,为学生个体的继续学习或更好地就业做好准备。同时,要求政府以及其他机构及时拨款,使收支平衡。如果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则说明社区学院的就业指导没有到位,不能开辟就业新途径。因此,社区学院必须形成“以市场为驱动力”的办学功能多元化格局,开展培训计划,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现代职业教育对我国来说是个新生事物,从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观”思想到福斯特的职业教育思想,都是我国新职业教育政策的理论基础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立足社会、开放办学以及社区学院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可以从很多方面给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

第一,要满足社区需要,发展地方经济,拓宽我国两年制高职的办学能力。美国社区学院的背景状况不同,但都能紧紧围绕地方经济,满足社区需要,开放性地展开职业教育。美国社区学院的服务工作做得非常好,一切为了社区,一切服务于社区,这是美国社区学院经久不衰并被社会所承认的根本原因。我国的高职院校由于受体制的影响,既缺乏压力,也缺乏动力,关门办学,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实现产学合作,但真正合作的并不多。因此,必须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对高职院校工作的评价管理体制,创办以市场为驱动力的高职教育,满足社区需要,为社会经济服务。

第二,要多种渠道筹集经费,减轻学生的负担,提升高职教育的地位。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晚、基础弱、投入少、社会认可度低。尽管从1999年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以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许多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尤其是近两年来,政府的拨款也明显增加了,但学生的负担还是很重,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配套经费不足,在办学过程中经常遭遇歧视,学生也被视为“摔下独木桥的垃圾”。因此,根据现实情况,主管部门应加大力度制定保护性的倾斜政策,像美国政府对社区学院那样,运用经济杠杆,保证经费投入,使学生及时学到应有的技能,优化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第三,要开设多样化课程,使办学功能多元化,建立我国两年制高职教育学位制度。美国社区学院具有转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补偿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服务、订单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功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而我国将目光只盯在高职学历教育上,课程单一,而且重理论轻实践,必然会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应“重心向下”,开设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以及技术岗位培训课程,建立以“市场为驱动力”的多元化格局,真正地完善两年制学位制度,实现高职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第四,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重视高职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的社区学院之所以能延续一百多年,得益于政府的重视与公民对职业教育的热爱。我国的高职教育虽起步晚,但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深受第一线欢迎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政府的高度重视是确保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从教育发展史上看,凡是政府重视发展高职教育的国家,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越高,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高职教育可以认为是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美国的社区学院得益于职业教

育,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更应该利用、发展高职教育,在自己的国土上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论高职学院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继续教育;高职学院;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99-01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做大做强做深继续教育完全符合政府提出的“互联网+”总体战略,向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合格的高质量的就业人才,是我们高职学院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同时也是对“互联网+继续教育”总体战略的保驾护航。

一、继续教育的新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因此,高校继续教育工作有了新的内涵,即由原来单纯的发展学历教育,变换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终身教育。“继续教育”涵盖了对社会公众的学历教育、岗位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公民素质教育等多方面内容。

二、高职学院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大力推进学校的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是高职学院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内容。高职学院应该发挥在高等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在面向行业企业、社区开展继续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专科学历教育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近年来随着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提高,经过高考没有进入普通高校或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这就意味着参加成人教育专科学习学生的基础较差。高职院校应发挥其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材施教,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要加大实训课程的学时比例,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即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其学以致用,在提升学历层次的同时,提升其职业技能水平。

尝试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内容有选择的纳入教学计划中,使经过继续教育专科阶段学习学生的能力及水平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符合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面向行业开展学历教育。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培养的是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岗位工作需求为导向的,以具有自我学习能力为特色,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达到其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等学历教育应面向行业,结合岗位需求,按照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促进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三)面向在职人员、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培训。

利用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优势,对在职人员开展岗位相关知识的更新、岗位新技术的推广、岗位新技能的培训;同时,可结合企业文化和需求,对在职人员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为培养掌握专门知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首都高技能人才服务。

高职院校还可为有创业、择业、转岗需求人员和就业困难、失业人员开展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使他们在职业道德、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四)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素质培训。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素质对“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决策在社区的落实,推进社区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可利用其教育资源(包含软件、硬件两部分)的优势,可采取或与社区、街乡合作,或独立开展的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道德规范、科技文化、文明生活、休闲文化、法律常识和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幸福生活的需求。为使对社区居民的培训常态化,真正达到服务社区居民、提高社区居民素质的目标,要有相对固定的培训场地,要有相对固定的培训计划,要有相对固定的宣传橱窗,要有优质的师资队伍等等。

三、互联网背景下对继续教育发展方向的探讨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持续渗透到各行各业,出现了由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合的运营模式,教育也被互联网化了。从全局看,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可以优势互补,尤其是针对成人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学历教育。

(一)网络教育将成为学历教育的发展方向。

日前,国务院已经取消了高校网络教育审批权,这不仅意味着由68所重点高校垄断网络教育的局面终将结束,将有更多的地方高校参与到面向成人的远程网络教育中,更意味着将彻底淡化对传统的成人教育形式的分类,高校(含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举办的各类成人教育都将无一例外的运用远程网络教育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并将以能够兼顾线上、线下学习的混合模式(即:教师线上线下引领模式)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二)创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创新中心是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积极创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创新中心是继续教育再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我国目前在教育上对设计开发技能的理解仍处在书面阶段,同时缺乏行业背景以及对日益更新的技术的持续跟进,往往不能满足真实工作需求。课程同质化现象普遍,在学科建设上缺少差异性或竞争优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市场的实际需要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互联网+”模式下的教育创新中心其核心目标就是通过引进符合市场需求的行业、技术知识体系,弥补学术与产业之间的差距。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相关领域学生就业困难与产业人才短缺等矛盾,为中国社会的经济再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学院教育的职责 篇4

高职学院为什么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简单地说, 不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缺少人文素质的底蕴, 这样的高职院校是难以承担起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高等教育阶段正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终生受用。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职业道德、健全的人格和灵魂, 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这部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人文精神对于加强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教育就是经过后天的人类优秀文化的教育和多种文化环境的影响、熏陶, 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的过程。

近年来, 一方面, 云南大学发生了马加爵疯狂地杀害同学的案件, 清华大学发生了刘海洋幼稚而又残忍的伤熊行为, 加上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影响, 促使中国高等教育反思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教育, 尤其是一向对此重视不够的高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 用人单位, 普遍对人才的人文修养和品行、人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普遍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 提高学生职业人文素养、提升综合素质的教育,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已是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流是生机勃勃, 奋发向上, 努力学习, 思维活跃, 可塑性强。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 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家庭物质条件较好。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缺少动力, 不肯吃苦, 不愿意思考, 自我监督控制能力较弱。

第二, 缺少合作精神。优越的家庭条件养成了惟我独尊的。

第三, 个性。不愿意与同学合作, 不愿意与同学共享, 不愿意帮助同学。

第四, 责任感不强。遇事怨天尤人, 互相推卸, 不愿意承担责任。

第五, 自私、冷漠。以自我为中心, 对人缺少善意的理解、宽容和同情。

第六, 情感脆弱。他们是在家人、乃至几代人的层层保护下成长起来的, 没有经过生活的历练, 稚嫩脆弱, 遇到问题不知所措, 不能合理地调控情绪, 意志较薄弱, 易受挫折。

第七, 实践能力差。家长的越俎代庖, 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弱。

第七, 人际沟通能力差。有的学生宁肯上网聊天, 也不与同学聊天、不与同学交往, 更谈不上与同学交朋友。我行我素, 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据中国教育报报道, 北师大文学院的大一新生, 入学一个月就打心理咨询热线, 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我从来没有离开家和这么多人住在一起, 现在住在宿舍里, 有很多问题我处理不好, 晚上, 我想睡觉可舍友们一直在聊天。还有, 我的零食该不该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她不是心理健康有问题, 而是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缺乏恰当应对这些问题的技能。虽然是小问题, 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好, 长期积累, 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 或使同学关系紧张。据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 80%以上的大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一些接受访问的大学生认为, 人际交往能力差是降低自信水平的重要原因。

第八, 缺少远大的学习目标。只想获得一纸文凭, 只想学习技术、技能, 只想毕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

上述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 却折射了我们的职业院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职业学院要与家庭密切配合, 认真思考在今后的教育中, 如何弥补人文教育的缺失, 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灵魂的人才。

一、激发学生对人文思想的需要和学习的激情

(一) 人文思想是所有人都需要的。

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文教育是以陶冶精神情操为主要目的一种素质教育, 是社会所有人都需要的。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人是社会中人, 都要生活在社会和集体之中, 必然要同他人进行各种社会交往, 形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不论在什么地方, 从事什么职业, 都要按着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会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 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人心情舒畅, 能促进人们对创造方法和技巧的学习, 从而促进人的创造力的激发。因此, 人文思想对于个人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 健全的人格和灵魂是经过后天学习和锻炼逐渐形成的。

要使学生认识到, 健全的人格和灵魂, 不是天生具有的, 是后天经过学习和锻炼逐渐形成, 逐步提升的。为此, 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是一种分享别人的成果与智慧的机会, 甚至有一种和老朋友倾心交谈的感觉。只有经常的阅读, 广泛地涉猎, 才能拓宽人的视野, 增长知识, 丰富情感, 陶冶情操, 提高审美和生活品位, 进而提升职业和人生素养。为生存而阅读, 在阅读中生存。无论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 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开阔心胸, 启发思路, 治疗自己, 拯救自己。阅读不仅决定我们现在, 同时也指向未来。

二、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的氛围

(一)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修养。

教书、育人是高职院校教师的职责。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人品、言谈举止、仪表气质、治学精神、教学态度、做人的方式方法, 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好教师的点点滴滴总能让学生不断地回味, 一言一行甚至会成为学生终生的楷模。因此, 教师要从自我做起, 不断提升自己的身心素养、学识素养, 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每一堂课、每一次技能训练, 都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能、陶冶思想情操, 融为一体。这是职业教育应追求的高度。在教育的过程中,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教书, 更要育人, 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 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注意观察学生的个性、品行, 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提高。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 也使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二) 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学生最具感染力、穿透力和生命力, 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成长, 因此, 要用先进文化引领高职院校校园的文化建设。一是高职院校人文景观的建设要突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 身心得到熏陶, 视野得到开阔, 有利于怡情励志。二是充分利用学院的文化阵地。如校刊、宣传栏、广播宣传人文思想。三是抓好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形成快乐和谐、健康向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发挥团队精神, 互相协助, 增强凝聚力。五是开展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专题座谈、专题报告。这些活动既可以请领导讲, 也可以请教师讲, 更多的时候要请学生讲, 一方面促进他们开动脑筋进行学习, 另一方面, 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 使他们演讲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 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教育。

我们每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都很丰富, 又很独特, 无论都市与乡村。如:上海以国歌为主题的纪念广场及展览馆。1935年5月24日在上海北京东路780号金城大戏院 (今黄埔剧场) 首映《风云儿女》。《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 当时风靡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如今, 上海在这个电影拍摄的地方, 建设了以国歌为主题的纪念广场和展览馆。陈列着《风云儿女》的剧照、《义勇军进行曲》创作手稿及首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等珍贵资料。展现了国歌诞生的曲折历程。在国歌震撼厅里, 当《义勇军进行曲》嘹亮的小号前奏响彻展厅时, 万人冲锋的场面震撼所有的参观者, 影片随着音乐的节奏切换场面, 由过去到现在, 由战争到和平。它不仅展示了上海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同时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使人们的灵魂受到一次洗礼, 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加倍努力学习工作。像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各地都有。

(四) 形成家庭学习的良好氛围。

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这种影响是悄无声息的, 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和辞藻, 却潜入思想的纵深处, 点点滴滴难忘。没有豪壮的说教, 却能镌刻在记忆的年轮中。家长注重自身的学习, 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对孩子形成健全人格, 是不可或缺的。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表示, 他之所以立志研究化学, 就是受父亲的影响。12岁时, 父亲带他参加了一家公司的新产品展示会, 新发布的一种从水、空气、和煤中提炼的黄色尼龙丝让他觉得“化学太神奇了”, 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就已经离不开化学。同样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福田谦一受父亲的影响养成了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在他的书中可以看到“至于学习, 父母倒是采取了不干涉的态度, 一次也没有讲过‘要好好念书’之类的话。但是, 我家却经常笼罩着令孩子不由自主地想去学习的严肃气氛”。钱学森的儿子说:“如果说我们家有什么教育秘诀的话, 那就是‘不教育’。”“从小到大, 父亲母亲从来没给我们上过政治课, 我们都是看父母怎么做就怎么做。他们从来不跟我说你要这样或者不要那样, 而是作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影响我们。”我们有些家长经常督促孩子好好学习, 孩子很厌烦, 有的甚至和家长产生对立情绪, 关系紧张, 家长很无奈。很多家长在家里从不学习, 打麻将, 打扑克, 看电视、喝酒, 甚至行为粗野, 没有给孩子做出样子, 没有起到正确引领孩子的作用。孩子不服气。家庭只有形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 家长才能有充实的精神思想, 怡情养性, 开阔眼界, 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仅对孩子有说服力, 更重要是对孩子耳濡目染, 使之形成良好习惯。

总之, 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 认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在不断提高学院人文素质的追求中, 使学院人文素质不断地丰富、厚重。同时, 为社会提供具有健全人格和灵魂受欢迎的高职人才, 学院的地位也会得到社会进一步的认可和提高。由此,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贾献忠, 张晓辉.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J].华北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3 (4) .

[2]王清艳, 韩明祥, 缪宁陵.浅谈高校人文素质教育[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高职学院继续教育 篇5

【内容摘要】学生的健康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成为各国教育的主流之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存在问题较多。为此,我们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与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了“以品格为目标,健康为基础,就业为手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立体交叉式教育模式。

【关 键 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

【作者简介】杜月菊 女 河南孟州人 硕士 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德育、德育心理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高职教育各方面不断的进行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注重专业教育发展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经历20多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10多年来,也进行得有声有色,积累了一些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测验、调查分析、理论研究、意义论述多,泛德育化倾向严重、实效性较差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且必须研究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为此,党中央、中宣部、教育部等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一直认同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侧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这一说法,也一直在思考作为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者,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觉得二级学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位一体模式构建或许能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认知偏差心理健康教育困难重重

首先,社会认知偏差。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评价。在当今社会,只要能上大学就可以找到一个好工作的升学理念与学生求学、就业难形成了明显的落差,导致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中学形成的亚健康状况没有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加之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较晚,在社会上的知晓率较低,使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其次,学生认知偏差。面对当今的社会竞争,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对自身缺乏了解,对社会、职业知之甚少,不恰当的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使他们感到前途渺茫;传统的否定教育、纠错教育、家常便饭似的批评训斥使他们情感缺失;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导致的学非所爱、学非所用的现况、在竞争中找不到与别人比拼的交点等,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立足社会的希望,导致他们迷失自我。

再次,教师认知偏差。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对“心理有病”的人进行教育治疗,针对个别学生教育活动或把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的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缓慢。

(二)机构不健全,学生诉求途径较少。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心理咨询机构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摆设;相关课程的开设阶段性强,到四年级几乎不开,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不间断的学生心理健康的跟踪辅导、指导机制;学科渗透、班会参与的机制也不健全;在一二年级学生入学教育、情感教育、性教育等比较薄弱,一二年级加起来总数不到20%,只有到四年级,各学校才会突击性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高职二级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位一体构建模式

二级学院主要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普查、活动月、活动营5大模块全年不间断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五位一体模式构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位同学在学校都能自信、阳光、快乐的生活学习。

一、第一模块是每年的9月,在学院新生入学教育当中,专门针对新生入学后极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安排心理学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4个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我们学院的实践,2013年在新生入学教育课程表,一共对4个专业安排了4名心理学专业教师进行了总计16个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688名新生在新的学习生活中建立了一个全新和良好的心态。我们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在给新同学们授课时,课堂氛围很好,很受同学们欢迎。

二、第二模块是在每年的11月,对学院的心晴天使进行集中的规范化的培训。

通过我们学院的实践,2013年专业心理学教师对学院的19名心理委员和188名心理呵护员从建立心理委员的意义、心理委员的性质、心理委员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基本职责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全体学员顺利通过课程考核,取得结业证书。心晴天使培训班的开展意义重大,培养大批的心晴天使,增强了我院心理健康预防网络,更好的配合了老师们开展心理教育工作,能够扩大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我校整体心理教育上一个台阶。

三、第三模块是每年12月,在学校机房对大一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通过我们学院的实践,2013年我院688名新生在图书馆机房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心理普查一是让我们全面了解了新生入学后整体的心理状况,并针对他们心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帮助我们建立完善的新生心理档案,掌握新生中一些心理适应不良的人群,积极对问卷得分呈阳性的同学开展跟踪、关注、辅导工作。我院已经对4名得分呈阳性的同学进行了一对一的关注辅导。

四、第四模块是借每年的心理活动月的契机,开展面向全校的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我们学院的实践,2013年我校心理健康活动月中,我院积极筹划准备的3场心理沙龙活动营,我院主办的以自信为主题的三场心理沙龙共计邀请学校各个营共计90多人次参加。这心理沙龙营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享的机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学院在每班开展自信主题班会和户外素质拓展。让同学们积极参加心理活动,分享自己的自信故事,让更多的同学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荡起自信的双桨。

五、第五模块是我们的特色心理沙龙营。

通过我们学院的实践,2013年在我院的特色心理沙龙营活动中,同学们整体表现积极,热情,让我们了解到许多同学内心真实的想法,活动给了大家畅所欲言的机会,也使大家越来越自信阳光。心理沙龙活动营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开展方式,的确对我们学生的整体心理活动态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也能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信心。

每一次心理沙龙活动营结束后,我们都认真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以班级的形式开展沙龙会不会更有意义,是否还会这么受欢迎。

高职学院继续教育 篇6

关键词:美国社区;目标;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11-01

一、社区学院介绍

美国社区学院是在美国的州或市用州民或市民的税金来运营的两年制短期大学,是美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中国的大专。它主要提供转学教育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包括应用科学副学士学位教育和证书教育,社区学院的通识教育主要体现在应用科学副学士的学位教育项目中。

二、美国社区学院通识课程的目标

社区学院通识教育目标的设置可分为两个层面:州层面和学院层面。州层面的目标是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对于该州的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技能、态度的规定,包括语言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美的鉴赏力、道德推理能力、全球意识和公民意识等。而学院层面的通识教育目标必须与州的高等教育委员会的规定相一致,并根据自身的办学使命、办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州的规定进行修改和细化。

三、实施基本情况

1、先决条件

几乎所有的社区学院的通识教育项目都要求学生在进入课程学习之前具备阅读写作和计算机方面的基础技能。如迈阿密戴德学院的应用科学副学士学位的学生在进行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英语作文I之前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电脑分级测试82分以上。如果达不到这个分数,那么必须先修习另一门提高课程。

2、应用科学副学士学位中的通识课程体系

应用科学副学士的通识课程主要在以下三种课程中进行。一个是通识必修课程,主要是写作和演讲课程,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道德推理等能力。第二个是分类必修课程,学生要根据专业的需要修习学院所建议的相关知识领域的通识课程,它除了承担诸如鉴赏力、全球视野、基本数学能力、计算机、科学探究、道德推理和公民意识等通识教育目标的教学之外,实际上也是在为专业的学习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后一个是主修课程,它有效贯穿了写作、批判性思维、职业道德意识、应变能力等通识目标,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通识教育的学习目标,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3、评估

对社区学院通识教育的评估主要分为两块,一是校外机构对学院通识教育的整体评估,另一个是学校内部的评估。校外机构主要有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和高等教育的鉴定机构,高等教育委员会注重的是对社区学院的通识教育的目标和课程的评估,高等教育鉴定机构则注重对通识教育质量的评估。在学校内部,学校的通识教育委员会承担着对学生通识教育学习结果的评估责任,主要针对学习结果与通识课程目标的吻合度进行评估。

四、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社区学院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使命,它的教育目标、办学层次和学生情况都与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和吸取它们的成功经验。

1、明确目标,使之具体化

在美国,通识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们进行批判思维、发展价值观、理解传统、尊重多元文化。它的目标非常具体,且紧扣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态度和品质。相比而言,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仅仅是根据教育部的文件来制定一些宽泛的目标,缺乏个性且不够细化,因此通识教育的实施也就变得盲目而随意。

2、应努力构建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美国社区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是根据目标设置的,主要内容有人文学科、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等知识领域。相比之下,我国的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存在不少问题,如课程门类较少,课程设置明显倾向于传统的政治课,极端缺乏指导学生做人做事所必备的哲学、人文、科学等核心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课程。因此,美国社区学院的通识课程的设置和将教学目标贯穿到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做法,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

3、应重视教育的真正目的,关注人本身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为人性的发展打下基础,进而达到至善、至美、至仁”。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曾误解了国外的教学理念,生搬硬套成型的经验,完全没有考虑是否适应我国的国情、条件以及环境。同时,我国高职院校过于追求高就业率及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人才培养目的定位的功利化较为严重,忽视甚至无视通识教育,不顾学生基本学术素养的培养和职业综合能力的锻炼。这种残缺式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所以,一定要大力推行通识教育,将其深化到教学工作中,重新正视教育的真正目的,关注人的本身。

参考文献:

[1] 蔡文敏.美国社区学院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汕头大学,2011.

[2] 李 丹.美国社区学院通识教育课程融合与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2013,(12).

[3] 彭振宇.美国社区学院通识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2,(16).

[4] 陈 茜.美国社区学院教学体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3.

[5] 牛志英.美国社区学院研究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D],2009.

[6] 梁国胜.美国社区学院:社区学院的经历让他们引以为荣[N].中国青年报, 2010-05-31.

高职学院学生党员教育问题研究 篇7

1.1分布不均,在校党员较少

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统一实行的是三年制教学,在 “2 + 1”学制实行后,学生只有两年的实际在校时间,而从入党申请到预备党员也大概需要两年时间,大多学生党员都是离校后才成为正式党员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在校学生党员的数量,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数量分布极为不均。大一新生中基本没有党员,或者只有极少数人,而大三学生中党员较多,但大都不在学校。

1.2入党动机不端正,党性意识淡薄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申请入党的学生数量也日益增多,但在社会经济大环境以及家庭等方面影响下,学生的入党动机也更趋向于功利化,一些学生入党动机存在盲目性,认为入党是个人荣誉的象征,更有甚者把入党看作是提高就业竞争的手段,此类种种动机均是盲目与扭曲的。

首先,由于一些学生党性意识淡薄,信念不坚定,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对党的执政能力缺乏正确认识。其次,基础知识比较匮乏,没有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虽然学生入党都经过了党课培训和考核,但并没有真正地系统学习过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些学生认为只要入党就能得到保障,随即在思想上松懈,放松了自我要求,对一些党性建设活动不闻不问, 漠不关心。

1.3党员素质低下,模范作用不强

就业问题是每个高职院校学生必须面对的,在就业压力之下,很多学生党员把重点放在学习和专业技能上,淡化了对党章的学习,导致学生的党性意识淡薄,理论知识匮乏。一些学生党员缺乏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在班级活动中不积极,在院校党建活动中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问题分析

2.1教育机制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很多都是由中专升格而来,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上缺乏经验,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加强了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但效果不够理想,仍然存有制度不完善、管理经验不足和工作协调不够等问题。对学生党支部的教育指导不够; 对学生党员的质量和数量之间没有做好平衡,发展过快,教育跟不上,管理松散,学生党员教育机制很难形成。

2.2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的高职院校在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形式单一问题,很多院校基本都是集中式的党课教育,不能培养学生对于时政问题的分析能力,同时课堂教学也比较枯燥,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导致很多学生以应付的态度来完成党课的学习。如此单一的教育形式很难让学生党员得到真正的锻炼。

2.3校外实习学生党员教育难度大

首先,高职院校大三学生的校外实习就等同于临时就业,学生实习单位不同,地域上分布较广,更有甚者会经常变更实习单位。此种情况下很难集中回校参加党建活动, 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次,一些实习单位的党组织建设不完善,很难实现院校与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对接,导致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脱节。

3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措施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质量,确保院校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就必须针对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寻找新时期的有效新方法、新途径,完善党教制度,加快党教队伍建设,实现学生党员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和高效化。

3.1完善组织机制,调整学生党员结构

前面已经提到,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在校党员数量少的问题,而在校党员是校园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此问题应当作为重点问题来对待。针对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首先,应该把重点转移到新生党员的培养上,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及时动员学生入党积极性,尽早进入党教启蒙阶段,把大学新生的引导工作作为重点,对那些在高中已经递交过入党申请的学生和上进心强的好苗子要重点关注,并做好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衔接工作,落实培养方针。其次,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管理学生党员,注重发展学生中素质高的学生入党,并及时做好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和政治审查。最后,要关切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向,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赢得学生对党组织的信任。在大二上半学期就要开展学生入党工作,避免在校党员数量少的问题延续下去, 让学生党员的结构分布更加合理,机制更加完善。

3.2加强考查学生入党动机,实现再教育

培养学生党员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行为,形式上的入党远不及思想上的入党,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思想上入党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考察时间较短,因此需要进行入党后的再考察和再教育。首先,要开展持久有效的思想教育,为学生党员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其次,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党员,要开展不同层次的党课课程和实践内容,例如,可以把党员培训班分为新生班、预备党员班和专题班,多组织一些专题报告会和座谈会,帮助学生党员分析认识当前的时政问题,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激发爱国情怀。最后,经常进行谈心交心活动,提高学生党员改变自我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3.3创新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党建热情

在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中,要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开展各种党建实践活动,让学生党员投入到活动中去探索发现,以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党员自主性。首先,党建活动要选择一些趣味性和教育性兼备的方式,通过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其次,开设网络学生党员咨询室,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入党流程和基础知识咨询,提供党课学习资料给学生借阅,为学生党员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要注意社会、学校和党课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党员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社会能力。

4结论

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问题,是高职院校党建教育重点所在,优秀的学生党员可以在广大学生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对我国高职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方法,完善学生党员教育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摘要: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学生党员的素质高低是反映院校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党员人数也日益增多,然而,在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究,提出了一些相应解决措施。

探索高职教育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 篇8

一、校企合办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办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创出培育特色的社会需求。产业学院的功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不仅需要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与经营决策过程的智力支撑,还需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人才知识更新、企业文化的支持。产业学院,与“教育的产业化”的区别,在于“教育的产业化”是将教育等同于一般的产业,完全按照市场化规则操作,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的运行机制。教育具有公共属性和公益性,担负着传承文明、发展个性、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责,在我国完全实现教育的产业化运作是不现实的。而积极推动公办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形成前校后厂 (场) 、校企合一,以及一校一企、一校多企、一企多校、多校多企,一个专业一个企业的“校企互补、互动授课”的办学实体是有可能的。高职院校具备产业学院的功能不仅符合国家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的精神及教育部门强调的产学研结合,而且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要求,更能够在深层次整合自身教育资源,推进产学研长效快捷发展,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形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特色。

(一) 有利于发挥教育资源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与营造服务企业集团产业学院的模式不同于分散性、区域性的一般性高职产学结合模式。而实际上区域中有多种行业,行业的企业也处于一定的区域,具有交叉性。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办产业学院定位过程中,既不能片面地追求服务区域,也不能单一地强调服务行业,应在服务区域或服务行业中选择某一方面为重点兼顾另一方面,做到服务区域兼顾服务行业或服务行业兼顾服务区域。可见,区域性的高职学院在产学结合上以横向结合为主,而具备产业学院功能的高职产学模式则以纵深结合为主,应该是一种“纵向一体化”“互设共建”的互动式双赢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全面、深刻地影响着技术学院的学制、专业设置、课程选择、科技开发、技术推广、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它在最大限度上整合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聚了办学力量.具有服务特定产 (企) 业的整体功能。

(二) 有效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准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产业服务的企业集团一般为该行业的龙头大型企业集团。它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规格要求也处在行内领先地位。员工培训、再教育的层次和要求也相对比一般企业高。另外,大型企业集团在行业的领先发展中,还会出现许多企业在发展中有前沿性、挑战性的应用性研究课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学校科研优势的设备和条件,通过对这些课题的深层次研究,不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效能方面都得到提升。

(三) 促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特色。在功能实现上,既是一种是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当成第一要务,又不能忽视社会服务功能 (教育培训服务、技术服务) 。在目前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减缓的情况下,决不能把职业技术教育当成经济增长点,而忽视其社会效益。由此看来,创办与营造产业学院的功能更有利于促进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发挥产学研合作的整体规模效应,以互动和双赢为模式,推动校企双方在深层次的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有效服务大型企业集团作为自身的办学目标之一,由技术教育向服务产业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功能渗透与发展,最终实现向整个行业以及社会辐射的办学特色。

二、营造技术产业学院是企业集团转型发展现实需求

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实践证明,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技术、产品质量、员工培训和人力资源的支持,拥有自己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这是企业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是“软件”与“硬件”建设投入的目标。企业通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挥其产业的功能,能够深层次推进企业的转型发展,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尽快实现。

(一) 企业集团对市场应用性研发的迫切性

现代大型企业集团的实践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力量的支撑,蕴涵现代高科技的产业研发已经成为推动企业集团不断发展的核心元素之一。作为与企业集团相对应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理应担当起科技开发的任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承担应用性课题的研究,完成企业提出的研发任务。

(二) 企业集团发展对员工培训的要求

企业集团的转型发展需要建立起一个相对健全、稳定,以及定时、定制、定质的员工培训体系,以促进与保证其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长期开发,从而为集团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人员保证。因此.集团需要一个能够为其开展多层次的职工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的场所,即产业学院,通过产业学院对其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集团能够基本实现其人才继续开发的要求。

(三) 企业集团发展对高级人才培养和储备的苛求

大型企业集团一般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较之于小型企业更具有强烈的人才培养和储备的需求。集团要确保通过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机制运作,培养适应于集团发展需要的专门化、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并使他们不断充实到集团发展的队伍之中去.发挥积极向上的作用。

三、校企合作办产业学院基本条件

(一)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产业学院有利条件

1.领导体制的保障

服务大型企业集团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结合是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是一种双赢的产学教育模式,需要得到企业集团的长期有力支持,并在领导体制上予以保障。大型企业集团对其所对口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能够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设备等支持,能够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和可靠的基础。

2.组织机构的健全

要实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的服务功能,需要在企业集团和高职院校之间建立健全相应的协调和运作的组织机构,确保双方产学合作的顺利实施。通过落实相应的机构职责、人员配置及资金支持等,健全机构的功能,维护其日常的有效运作,确保企业集团实现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有深度、有力度的产学合作关系。

(三)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产业学院必要条件

1.建立合作项目驱动机制。

要以项目为载体,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放办学平台。签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企业集团及其下属成员公司产学研紧密合作协议,落实合作内容、项目与合作计划,以达到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企业集团的人力和物力等办学资源的目的。

2.建立合作考核监督激励机制。

以服务企业与社会、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与学院多服务双赢为目标,研究制定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与合作成效的评价和考核办法,使产学研合作逐步向体制化、制度化、实体化、效益化的方向发展,力求发挥技术产业学院的功能,使双方的产学研合作多出实效。

四、探索产业学院的措施

浙江是全国闻名的建筑业大省,如浙江建工集团是一个有着60年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集团公司业务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国外,是名副其实的跨省跨国大型集团公司。浙江有4所建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依托的产业办学有多家是浙江建筑方面的公司。如浙江建设学院就是依托浙江建工集团的产业优势,积极营造与构建有效服务现代建工产业发展的具有产业学院功能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一) 学院与集团的融合

2008年,浙江建设学院与浙江建工集团联合成立了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而建工集团在实施长年战略发展规划已将学院作为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战略伙伴关系,力求将学院建设成集团公司研发、生产技术推广、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学院也掀起积极探索与集团公司的产学合作模式研究,2009年7月初,召开了第一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探索中国特色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研讨会。提出“有效服务企业战略发展.打造省内领先、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的建设类高职院校”奋斗目标。在发展战略上,力求将学院建设成有效服务现代建工产业发展的具有产业学院功能的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一举成功进入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行列。

(二) 校企合作发展的整体框架

为加强对现代建工产业发展的应用性研究,深入开展集团和学院的产学合作,推进和实现集团公司建工产业化、实业化、效能化的战略目标,浙江省建设教育集团在学院应相应成立一些实质性机构.如“城乡建筑研发中心”“产业集团发展改革研究中心”“生产技术推广中心”“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计划指导委员会”,中心 (委员会) 下设研发部、实训园和人才培养模拟中心,分别借助学院科研、师资、场地、器材、设备等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开展工作,做到教育为先,育人为本的“一专、多技、上岗”三个阶段人才培养步骤,并打造教学、技术、研发、培训和一对一对口支援五个服务平台的2-3-5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在功能定位上,紧紧围绕企业集团发展战略规划,以产业应用性研究为重点,解决企业因效益不利而带来的技术问题,促进集团和学院的产学研实质结合,为双方的深度合作奠定良好运作机制。

(三) 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产学合作

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其发展目标定位就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界定。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

根据实施目标,学院已和浙江多家实力较强的建筑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以及实施方案。2009年,首次选派10多名中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一年的挂职锻炼。学院和集团正紧紧围绕双方的现实需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产学互动。在前期认真调研和评审的基础之上,集团公司委托学院开展与集团战略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培训人员分为高层管理团队、中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普通员工和新员工等5个层次.每个层次专门设计差异化的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人才培养就是根据集团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全面启动“以技能为本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内外建筑职业课程改革经验.实施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整,自2007年以来,针对建筑业发展和社会就业需求,学院多次调整教学计划,使知识、技术、能力、素质四者相统一,以此有效实现学院与集团在专业设置与人才资源需求上的对接。

(四)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双师”素质水平高,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是校企合作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校企合作办产业技术学院必须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重点专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力从企业选拔和引进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到产业学院任教。尤其是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且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专业人才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者引入到人才培养的岗位上、以改变现有教学团队的结构。聘请行业企业集团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批把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另一方面,着力培养人才。增加产业学院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制订并落实重点建设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顶岗培养的计划。鼓励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企业中兼职,参与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有计划地选派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知名企业、专业团体或与学院合作办学的境外大学学习研修,以此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总之,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对接合作,构建和谐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是确保职业教育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要,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目前,学院充分依托浙江建筑行业一些大型集团公司的产业背景、企业实力优势,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外交流合作成绩斐然,学院声誉与日俱增,相信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探索.学院特色办学和内涵建设将会不断推进,学院也将会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魏崴.校企融合创新高职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8) 25-28.

[2]倪成伟.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及原则探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2 (4) :39-42.

关于高职学院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篇9

关键词:五阶段五主题,素养教育,实践,高职学院

一、五阶段五主题素养教育的内涵

五阶段五主题素养教育思想的内涵是根据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目标, 将爱心教育、形象教育、责任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五个教育主题构成素养教育的完整逻辑体系, 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爱心教育是素养教育形成的基础, 形象教育是素养教育形成的关键, 责任教育是素养教育形成的重点, 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是素养教育形成的亮点。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传承徽商文化, 积极开辟学生思政教育这一新阵地, 以“爱心、形象、责任、创新、创业”为主线, 以财贸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为依托, 把五主题教育有机融合, 培养具有“能财会贸、财贸双全”特色的人才,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职学生开展五阶段五主题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素养教育必须重视系统设计和有效管理,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 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各类活动, 才能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 五主题素养教育是思政课程改革的呼唤

时代呼唤主题教育与思政课程改革相联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要求思政教学内容能迅速做出反应, 增加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社会发展的新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 现实社会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极大地提高高职学生素质, 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面对时代和未来的挑战, 国家加大了对现行教材和课程的改革力度, 收到了积极效果,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编写本校教材, 倡导五阶段五主题教育, 体现课程内容的职业化和现代化, 促进课程的实用性与适应性。

(二) 五主题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职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同属高等教育, 但因其生源结构不同, 因此高职生也有别于普通高校学生。高职生的优势是有朝气、有追求、活泼、聪明、好思考, 政治上爱党爱国, 拥护社会主义, 拥护改革开放;在思想认识上积极健康向上, 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对一般问题也能正确分析, 有独到的见解。高职生的明显劣势是自立意识很强, 但意志品质较差, 与其应具备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水平不相符;不少高职生往往不切实际地自我估计过高、眼高手低、没有责任感, 特别是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没养成, 整体素质和个人修养欠缺;许多学生好思考、有思想, 但过于理想化地看问题, 偏激、固执。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素质教育模块课程内容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成为推动素养教育活动最主要的依据。

(三) 五主题素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创新思维首先突出反映在科学发明的过程中, 而当代科技的发展已对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使创新成为整个时代的显著特征。高职学生在校的专业学习过程不仅承担着传承文明、提高人们知识素养的任务,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 学生在校学习仅有两年半左右, 如果不对教育内容进行颠覆式改革, 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就无法实现。因而, 职业院校应该积极组织发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管理, 重视将思政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 合力育人;使教学课程体现“财”、“贸”课程体系, 对接技能大赛;思政活动突出“才”、“冒 (创新) ”, 对接人文素质大赛;不断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 让万名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或从事一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启发了学生联想和想象, 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复合性等多种思维方式。

三、高职院校素养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为提高办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高职教育历史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还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

其一, 如何做到对学生的管理宽严有度。高职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 在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如果宽松有余, 就容易使相当一部分自立与自主性较差的学生因散漫而荒废学业;如果过于严格, 又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如何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做到对学生的管理宽严有度是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二, 学生素养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现象依然存在。目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日常管理、党团活动、社团活动、辅导员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这种脱节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日常管理的理论指导性、各种教育活动的计划性及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

四、开展五阶段五主题素养教育的实践总结

(一) 组织四个环节, 推进和实施素养教育

第一, 班级教学是深化学生财贸素养理念的手段。高职院校应该通过集中学习、演讲和辅导员点评等环节, 使学生领悟主题教育的内涵。第二, 学生自学是让学生围绕每阶段主题教育, 通过阅读书籍、学习名言、写主题教育总结等方式加深对财贸素养内涵的理解和掌握。第三, 实践导学是通过开展系统设计的各类活动, 促进学生对主题教育从理论认识到实际行动的转化, 启发学生从策划、组织、实施到最后的总结都要思考如何把素养元素融入到系列活动中去, 体现其不断持续和深化的特点, 不搞花架子, 真正将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素养能力的载体, 将其落到实处, 追求最好的效果。第四, 考核促学是通过演讲比赛、综合测评、主题教育书面总结、活动的参与度等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 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形成较为准确的考核结果, 优秀学生将颁发财贸素养证书。

(二) 构筑三个平台, 锻炼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阶段五主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必须借助多个平台来实施, 同时要保证教育内容具有统一性和可操作性。第一, 开展口语训练。针对大一学生, 学院统一安排每晚六点半到七点之间为口语训练时间。训练内容分别围绕爱心教育和形象教育共九个模块, 公布社会热点和大学生感兴趣话题的口语训练题库;训练由院系设计、班主任指导、学习委员组织、学习部检查评比;训练效果通过每学期口语技能大赛、调查问卷等方式评定。针对大二、大三学生, 各班级在每周班级例会上开展口语训练, 训练内容分别围绕责任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十三个模块, 由各院系通过召开年级主题班会来评判。第二, 召开主题班会。各院系都配备年级辅导员, 每学期围绕主题教育制定当学期主题班会内容, 要求每学期每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三次以上, 各院系各年级分别举行主题班会观摩交流活动不少于一次。通过主题班会观摩交流活动, 相互取长补短, 共同探讨五阶段五主题教育方法。第三, 参加社会实践。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积极主张让学生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把社会作为五阶段五主题教育的最大平台, 既让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又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

(三) 推行三个手段, 总结和提高工作效果

第一, 最有效的手段———榜样。榜样示范既是教育方法, 也是教育手段。采用院系、班级和个人榜样示范, 可以使学生从正面的榜样示范中得到教育和引导, 带动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第二, 最具感染力的手段———环境。学生的能力不是直接教会的, 而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学校的道德环境, 特别是具有感染力的主题氛围相当重要。针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 营造和利用环境能使学生的主题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这种手段所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是长效而深刻的。第三, 最直接的手段———体验。在主题教育效果形成的过程中, 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五主题教育的过程中, 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体验机会,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

参考文献

[1]唐峰.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6 (04) .

[2]邓庆安.对开展“五阶段·五主题”教育有关问题的思考[J].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08 (03) .

[3]李宇红, 王琦.“商贸素养教学中心”建设计划[Z].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示范建设项目书, 2008.

高职学院继续教育 篇10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高等教育普及作出了巨大贡献, 已形成了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高等职业院校能否健康发展, 直接影响着我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能否和谐发展。因此, 积极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建成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 发挥其带动和示范作用, 从而促进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能力的普遍增强, 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就成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 旨在按照“地方为主, 中央引导, 突出重点, 协调发展”的原则, 调动和凝聚包括国家有关部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等职业院校在资金等方面的重点投入, 实现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 壮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实力。作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要加快发展, 就要积极探索开放的办学体制、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学校与行业企业互动机制、工学结合机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职业技能鉴定的协同机制、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机制、与行业企业合作的课程开发机制、实训教材开发机制、教学做融合机制、教育资源整合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 以全方位地服务本地区和行业企业;围绕产业、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 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开展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面向企业员工与下岗职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与区域经济支柱产业、新兴行业、骨干企业联合成立研发中心, 开展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 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基地的生产性实习实训进行产品生产, 探索生产与实训相结合的基地建设新模式, 逐年提高产值, 扩大服务基础;创新“依托行业,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开展顶岗实训及企业人员参与学校培养、建立校企互动机制等方面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本文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对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积极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做法作一探讨。

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飞速发展

拥有75年职业教育历史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广东轻院) , 2008年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该校轻工特色明显, 立足广东, 面向全国, 服务地方经济, 促进社会发展,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坚持“高素质为本, 高技能为重, 高就业导向, 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 努力实践和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广东轻院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 广东轻院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开展全院的学历及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 面向社会开展对外培训工作。为了创建国家示范性院校, 积极扩大社会服务能力, 2007年, 广东轻院又成立了广东轻院培训中心, 直属广东轻院继续教育学院管理。培训中心以行业协会、企业为依托, 利用广东轻院优质的职教资源, 通过加强技术服务和培训平台建设, 更好地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服务。培训中心负责:全校各类培训的统一管理、协调和统筹培训工作;制定培训管理规章制度, 为培训的建设和规范实施提供服务;指导和协助开拓社会培训业务, 制订对外培训工作计划;统一对外的培训招生策划、宣传、咨询、信息收集、统计等各项工作;对各类培训的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实施监督;对培训费用实施监督管理。可以说, 培训管理中心的成立是广东轻院培训工作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重要措施, 培训中心的成立促进广东轻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飞速发展。

1. 成人学历教育不断发展。

2000年, 广东轻院继续教育学院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在开设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管理、会计电算化3个专业的基础上, 增设了广告设计、国际经济贸易、机电一体化、食品科学工程、经济信息管理等17个专业, 形成了脱产与业余2种学习形式, 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校生人数由原来的300多人增加到1 300人。

2. 非学历继续教育长足发展。

近年来, 在广东省教育厅和劳动社会保障厅的支持下, 广东轻院继续教育学院相继设立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全省首批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和微软双认证培训考试站、电子商务培训考试点、Turbo Linux国际认证工程师考试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英国LCCIEB培训中心、汽车培训中心、服装培训中心等非学历培训机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机构和国际专业技能认证培训考试机构, 为社会培训了大批人才。2006年, 广东轻院继续教育学院面向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开展各类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共计10 438人次;2007年, 完成非学历培训18 431人次;2008年, 完成非学历培训超过19 000人次。

二、校企合作与院系合作双管齐下

广东轻院继续教育学院与企业密切联系, 以“双赢”为合作出发点, 与企业合作共建培训机构18个, 并与广东轻院艺术设计学院 (二级学院) 、轻化工程系、管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等院系进行合作, 根据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如广东轻院继续教育学院与轻化工程系联合和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维达纸业集团、广州金发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 举办了“玖龙班”、“维达班”和“金发班”, 为企业培养了造纸和塑料方面的高技能人才, 效果良好, 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广东轻院继读教育学院面向以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广东省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服务, 为广东生活产业的发展服务, 已实现年培训中小企业员工12 000人次以上。目前, 广东轻院继续教育学院已成为广东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加油站”。广东轻院继续教育学院社会培训工作成绩突出, 被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确定为广东省中小企业重点培训项目实施单位。

三、增强服务辐射能力, 突显示范性作用

为了增强广东轻院的服务辐射能力, 突显示范性作用, 该校做出了以下努力。

1. 确立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 专业学历教育为辅的发展方向。通过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重点开展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社区待就业人员、转岗人员、复退军人、企业员工的短期职业培训。

2. 强化培训中心在培训工作中的统筹职能。加大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 出台激励性措施, 调动各院系和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广东省轻工协会与该校合作共建广东轻工网和轻工培训中心的有利条件, 大力开展轻工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

3. 加强校企合作, 陆续建设三十个左右包括二级学院、培训中心在内的各类培训机构。

4. 完善发展该校罗门哈斯乳胶漆培训学院、CILT、达尔康、NIIT等合作项目, 每年新增1~2项国际合作项目, 争取到2010年大部分院系都有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同时, 通过合作进一步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化工、塑料模具、物流管理、软件等专业课程, 继续创造条件在新加坡、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增加顶岗实习基地, 支持对外服务技术输出, 创造条件招收留学生, 等等。

广东轻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工作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使同行院校纷纷前来考察。近年来, 宁夏职业教育代表团、天津职业教育代表团、江苏省职业教育代表团及外省学校50所和广东省内高职院校47所到广东轻院交流、考察。该校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专门做过有关产学结合方面的工作经验介绍, 受到一致好评;该校对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池职业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及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对口支援, 开展帮扶工作。另外, 作为广东省教育厅首批建立的省中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广东轻院还承担了中职师资培训的任务, 到2007年, 累计为广东省238所中职学校培训骨干教师800多人, 受到中职学校的广泛好评。

四、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事业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极大地丰富了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教育的内涵,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的一座桥梁:一方面,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支持, 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教育日益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另一方面, 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教育作为满足个性需要、实现个人价值、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形式, 扩大了教育资源, 能够为数以千万计的在职人员提供灵活、便利的学习和再学习机会。因此,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机制的完善,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将得到长足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优势互补、教育与市场交流互通、科技与经济良性互动, 继续教育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 其发展将日益受到重视。

上一篇:资产评估的经济学分析下一篇:动态最优均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