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家精神

2024-07-07

创业企业家精神(精选十篇)

创业企业家精神 篇1

经济学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 (entrepreneurship) 与资本、劳动一样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而经济的增长是“从下而上” (Bottom-up) 的 (Stohr, 1990;Stohr & Taylor, 1981) , 所以创业精神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通过对企业的绩效的影响达到的。

本文将分析创业精神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并研究企业规模、营运年限以及环境、进入顺序、胜任力等变量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其中, 对于创业精神的测量采用创业研究学者广泛接受的创业导向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这一术语。Lumpkin and Dess (1996) 对创业精神 (entrepreneurship) 与创业导向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进行了区分, 他们认为创业精神与创业导向的关系类似于战略内容与战略过程的关系, 即创业精神是相对创业内容而言的, 创业导向是相对创业过程而言的。然而目前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时并不严格区分这两个概念, 因为过程可以视为是内容的外显。

2 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

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 创业导向对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因为创业导向意味着先入优势和新机会开发, 创业导向的企业能够瞄准溢价细分市场, 先于竞争对手索要高价并在市场上“撇脂”。创新使企业得以领先于竞争对手并建立竞争优势;超前行动赋予企业先于竞争对手向市场提供新产品/ 服务的能力;高风险战略在长期给企业带来的期望回报也可能高于低风险战略。

尽管有学者认为, 在采用多维度的绩效测量时可能存在创业导向与绩效的其中一些维度正相关, 但却与另外一些维度负相关的情况, 大多数的实证研究还是表明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因此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即高创业导向的企业的绩效好于低创业导向的企业。

3 进入顺序的影响

Golder and Tellis把先入者定义为“第一个销售一种新的产品类别的企业”, 这里的产品类别指“消费者认为可替代的并与其它产品类别截然不同的一组替代品”。

尽管先入优势已经被很多学者和业界人士所认同, 它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不十分明确, 许多研究结果甚至是相互矛盾的。Golder and Tellis 选取了50个产品类别中的500个产品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其中几乎一半的先入者都失败了, 幸存下来的企业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也低于其它研究中的结果。然而, 他们的研究也发现, 较早的市场进入者 (而非最早进入者) 大多能取得长期成功。

大量研究表明, 先入者由于其独有的竞争地位, 其产品在市场上能获得溢价。然而, 由于后入者的产品没有这种溢价, 所以他们往往比先入者更加重视成本的控制, 并倾向于打价格战, 先入者由于没有后入者重视成本控制, 反而可能在价格战中处于不利地位, 并影响到企业绩效。另外, 在意识到创新的高成本以及新产品的高失败率后, 企业更明智的选择可能是让其它企业先进入, 当新产品表现出市场潜力后自己再进入并与先入者竞争以夺取市场份额。

创业的本质就是新的进入, 新的进入既包括进入新的市场, 也包括进入现有市场, 既包括通过新的产品/服务进入, 也包括用已有的产品/服务进入。同时, 新的进入既指新企业开始新事业, 也可以指现有企业开始新的事业即通过公司内部创业活动开始新事业。高创业导向与先入优势以及把握新机会的能力紧密相关, 并进而正面影响到企业的绩效。

如此可以假设企业创业导向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 是通过进入顺序这一中介变量得以实现的, 即创业导向水平高的企业, 倾向于较早进入市场, 通过发挥先入优势取得较好绩效。所以创业导向与进入顺序正相关, 即高创业导向的企业倾向于抢先进入;而进入顺序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即进入较早的企业绩效较好。

4 胜任力 (Competency) 的影响

所谓胜任力通常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企业创业导向、胜任力和企业绩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创业导向与胜任力关系方面, 相关研究表明, 创业导向是影响组织胜任力的重要因素。市场胜任力、创业胜任力是与整体的导向和最终的企业绩效联系在一起的。相关研究也证明了运营胜任力 (市场胜任力、管理胜任力) 与创业导向和市场导向之间的互动, 影响了企业整体绩效。而对中小企业而言, 企业家胜任力是最为关键的胜任力。

另一方面, 胜任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也是当前研究关注的焦点。当前对于胜任力的研究往往采用过程或者行为的方式, 它被界定为企业所有者成功履行其职责的所有能力的总和。更进一步, 从因果关系上看, 与人格、动机相比, 从行为角度来构建的胜任力与绩效的关系更加接近, 因而可以作为个人特征与企业水平绩效之间的桥梁。已有部分研究证明了胜任力对于企业绩效的作用。而在Baum的模型中, 胜任力与企业成长联系在一起。

从而可以假设企业创业导向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 是通过企业家胜任力这一中介变量得以实现的, 即创业导向水平高的企业, 通过促进企业家胜任力, 进而提高企业绩效。因此创业导向与企业家胜任力正相关, 即高创业导向的企业的企业家胜任力较强;而企业家胜任力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即企业家胜任力高的企业的绩效较好。

5 环境的影响

本研究中的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处产业环境的良好性/恶劣性 (Benignity/Hostility) 。在研究两个变量关系时引入第三个变量能有助于减少错误推断的可能性并能使研究者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Lumpkin and Dess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 产业、环境因素以及企业的结构、管理等因素是影响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条件变量 (contingent variables) , 他们认为环境因素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不但具有调节效应 (moderating-effect) , 而且环境因素与创业导向还对企业绩效具有独立效应 (independent-effects) 。另外, 他们认为, 除非企业实行有机式组织结构, 否则环境对两者关系不大可能存在交互效应 (interaction-effects) , 也就是否定了环境与创业导向之间具有直接关系。事实上, 环境对企业绩效具有独立效应的假设是与传统的产业组织范式相一致的, 以往很多研究都已证实了产业环境对企业绩效存在直接的、显著的影响。

另外一方面, 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进入顺序是一个特定环境的现象, 也就是说, 特定的环境下, 因为预期到能通过先入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更愿意抢先进入, 而在另外一种环境下, 因为预期不能通过先入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不愿意先进入。事实上, Stinchcombe较早意识到环境和组织因素对于新进入企业成功的重要性, 他认为, 良好环境下, 新进入企业较易成功, 而在恶劣的环境中的新进入企业容易夭折。

从而可以假设产业环境不但能独立影响到企业绩效, 还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 而这种调节效应是通过它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进入顺序的直接影响形成的。所以产业环境影响企业的进入顺序, 良好的产业环境中的企业倾向于抢先进入;而产业环境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处于良好产业环境中的企业绩效好于处于恶劣产业环境中的企业。

6 营运年限与企业规模的影响

在研究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时, 现有研究大多把企业的营运年限和规模作为协变量加以控制或研究企业营运年限和规模与企业绩效的直接关系。但也有文献指出企业的营运年限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创业导向。一般认为, 营运年限越长、规模越大的企业的刚性也越强, 导致其创业导向水平较低。所以营运年限与创业导向负相关, 即营运年限越长的企业的创业导向水平越低;而企业规模也与创业导向负相关, 即规模越大的企业的创业导向水平越低。

7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得到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结构模型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企业营运年限和规模是其创业导向的两个前置因素。创业导向一方面直接影响企业绩效, 另一方面又通过进入顺序及胜任力这两个中介变量 (mediator) 间接地影响企业绩效。而产业环境则一方面通过对进入顺序的直接影响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moderator) , 另一方面又直接影响企业绩效。

参考文献

[1]Stohr, W.B. (Ed.) .Global challenge and local response, initia-tives for economic regeneration in contemporary Europe.Lon-don:Mansell Publishing Li mited, 1990.

[2]Stohr, W.B., &Taylor, D.R.F.Development from above orbelow?The dialectics of Regional Plann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hichester:Wiley, 1981.

[3]Covin, J.G., Slevin, D.P..A conceptual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as firm behavior.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1, 16:7-25.

[4] Smart, D.T., Conant, J.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distinctive marketing competencies and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 1994.

[5] Wiklund, J..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9.

[6]Lumpkin, G.T., Dess, G.G., Clarifying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it to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

[7]Wiklund, J., Shepherd, D..Knowledge-based resource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8]Keh, H.T., Nguyen, T.T.M., Ng, H.P..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marketinginform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SMEs.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7.

[9]Miller, D., Friesen, P.H..Innovation in conser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firms:two models of strategic momentum.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 1982.

创业企业家精神 篇2

非常兴奋大家能够参与我们第十届创业中国高峰论坛和创业榜样的颁奖盛典,我们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梦想,变局,领军。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变局,昨天下午5点得到人民大会堂的紧急通知,由于特殊的缘由,今天下午我们的会议地址改到了这里,对这个变动给到达酿成的不变,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由于这样一个变故,我们也在想这次的主题叫变局,实在,在一个竞争剧烈的时代,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变局就是唯一的不变,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创业成功,如何把我们的梦想成为领军者,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题目。当代经理人杂志创刊十多年以来一直专注于创业精英的研究和报导,我们推动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成长企业,比如蒙牛,百度,俏江南,小肥羊,凡克诚品等一大批精英有一些已成为行业的领军和领袖者。2002年我们发展了创业论坛,到今天走过十年的历程,十年磨一剑,每年都要推选创业的领袖,我们到了十年再来看的时候,一个是领袖的数目的确是有限的,在这个进程当中有的企业走向了更好的成功,有的企业也殒落了。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觉得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有这样一个企业,最开始竞争的时候是一个村办的集体企业,为了在竞争当中获得更好的上风,也为了让这位开创人把创业的梦想得到更好的体现,过往的股权实在太分散了,这位老总为了让股权的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屁股下面坐着一把菜刀进行创业,就是这样艰辛的历程,最后这个企业非常的成功,首创了中国非油炸方便面的品牌,就是五谷道场。但是今天这个企业,最后破产了,被中粮收购了,固然这个企业是这样的结局,这样艰辛的历程,他成长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固然这个企业今天依然非常的优秀,其中一个并购的项目实在不是非常的成功,最少今天来看实在不是很成功,那个时候说中国企业要走出往,但是如何走出往,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课题。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以后忽然发现有很多西方的老工法,独立工会组织,还有市场准进等一系列的题目,固然这个项目今天来讲不是很成功,但是为进行我们的企业走出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个企业的老总是李东升。走向这样历程的企业家他们失败的教训,成功背后付出的艰辛的努力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我提议为这样的创业者,不论是成功和失败,对他们的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对他们表示感谢,谢谢你们!

培育年轻人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 篇3

在科学界承认谢赫特曼的那个惊人发现之前,有关材料学的教科书中都写到,固体材料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就拿我们常用的手机来说,手机内的金属器件是晶体,晶体中的原子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排列;而手机的塑料外壳是非晶体,其中的分子或原子排列杂乱无章,没有特别的规律。那么,有没有一种固体材料既不是晶体又不是非晶体呢?谢赫特曼就发现了这样一种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准晶体。准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很有规律,但是不会重复排列。

那么,谢赫特曼是如何发现准晶体的?这得从30多年前的那个春天说起。1982年4月,谢赫特曼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从事的是航空用高强度合金的研究。他在研究一种铝锰合金时,发现其中的“晶体”有些不守规矩。他拍摄的这种材料的电子衍射照片显示,这种物质存在10次对称轴。也就是说,电子衍射照片在旋转36°(1/10周)后,才能使旋转前后的照片上的衍射斑点完全重合在一起。

100多年来,在涉及晶体结构的相关教科书里明确写着:“晶体里不存在5次或10次对称轴。” 然而,似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实实在在地出现了。因此,谢赫特曼对自己拍摄到的照片十分疑惑,还在实验记录的“10次”后面打了个问号。一般来说,科学家有了新的发现会十分兴奋,甚至会像阿基米德那样从浴盆里跳出来欢呼。然而,谢赫特曼一点也不兴奋,因为他的新发现违背了“金科玉律”。难道是自己的实验出现了偏差?谢赫特曼开始重复自己的实验,多次重复之后,结论还是一样。他不但发现了一些固体物质中的10次对称轴,还发现了5次对称轴。

在他人嘲笑中坚持下来

怀着种种疑惑,谢赫特曼像祥林嫂那样,见人就描述他的新发现,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然而,没有人支持他。这事传到了实验室主管的耳朵里,实验室主管大发雷霆,把谢赫特曼叫进主管办公室,扔给他一本晶体学教材,并对他说:“你为什么不重新复习一下这些教材?你说的那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为什么人们不相信有准晶体这种材料存在呢?一是因为准晶体内的对称轴打破了常识,更为重要的是,晶体和非晶体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而准晶体在自然界中难觅踪影,人们总是有“眼见为实”的观念。直到2009年,俄罗斯研究人员才在一条河流的矿物样本中首次发现了天然准晶体。

尽管没有人支持谢赫特曼,他还是认为自己发现了固体物质的第三种形式,那就是除晶体、非晶体之外的准晶体。由于不放弃对准晶体的研究,谢赫特曼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解雇了。如今校方或许会有些后悔,因为他们不知道当时解雇的是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谢赫特曼怀着灰暗的心情离开了美国,回到自己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的母校以色列理工学院。母校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并聘请他做教授。谢赫特曼还在母校找到了一个得力的助手,他们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于1984年发表了一篇描述制造准晶体的具体方法论文。这篇论文的发表是十分艰难的,因为当时学术界并不接纳准晶体这个概念,他们最终把论文发表在一本二流学术期刊上。而且,这篇论文仍旧没有打消一些知名科学家对准晶体理论的疑问。

在反对者中,反对最激烈、声望最高的是一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他就是美国著名的化学家莱纳斯·鲍林,他曾经获得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和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有趣的是,鲍林获奖成果之一的“共振论”,也是打破了物质结构研究领域的常规,这项理论也曾经遭受非议。鲍林曾经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谢赫特曼在胡说。没有准晶体这种东西,只有准科学家。”由于鲍林在国际化学界影响很大,他给谢赫特曼“准科学家”的称谓不胫而走。多年以后,谢赫特曼的一些朋友还拿这个称号来打趣他。

要成就一项新的科学发现,需要能够重复相关的实验,否则就是无稽之谈。好在谢赫特曼向科学界描述了如何制造准晶体的方法,一些国家的研究人员陆续在实验室中,以谢赫特曼描述的方法制造出不同物质的准晶体,有些研究人员还开发出了新的制造方法。1987年,法国和日本科学家制出足够大的准晶体,可以经由X射线和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这种晶体。至此,谢赫特曼的准晶体理论才得到科学界的认可。

从发现准晶体,到终于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可,再到因此荣获诺贝尔奖,谢赫特曼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当问及是什么让他顶住重重压力坚持自己的观点时,他告诉记者,“对此我并不在意,我深信自己是对的,他们是错的。我是一个实验型的科学家,我做了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我是对的,然后我就可以非常自信地告诉别人就是这样的。如果你想要推翻我,那就请你再做一遍,用事实告诉我到底是哪里出错了,是实验方法不对,还是计算方法有误,而不是单纯地用书上的理论知识。”

现在的人们也许只看到了谢赫特曼最终的成就,却忘了当年为了维护自己的发现,他在实验室里究竟重复了多少遍实验。

准晶体的未来应用会更广阔

我们都知道,晶体材料和非晶体材料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那么准晶体材料有实际用途吗?

谢赫特曼告诉记者,准晶体是一种很好的热和电的不良导体,非常坚固,表面基本没有摩擦力,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不易被氧化生锈,所以最实际的应用就是用它制作不粘锅的表面涂层,非常好用。另外,许多光学仪器、医学器材、化工材料、电子材料都在使用准晶体的合金,比如说,鉴于其具备的“强化”特性,准晶体材料可应用于制造眼外科手术微细针头、刀刃等硬度较高的工具。“我相信未来它将被运用得更广泛。”谢赫特曼如此说。

他教了27年的“科技创业精神课”

谢赫特曼不仅是一位成就斐然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科学教育工作者。在演讲中,谢赫特曼反复强调,科学要从娃娃抓起,幼儿园的孩子就行,因为小孩子是非常聪明的,那些物理、化学知识,他们完全能听得懂,

据他透露,在以色列有一档他主持的电视节目,就是给孩子们普及科学知识,每天不止播放一遍,孩子随时随地都可以叫家长放给他们看。谢赫特曼告诉记者:“如果从娃娃起就开始教授他们相关的科学以及工程方面的知识,他们可能就会从小热爱这个行业,长大之后也会很乐意从事工程以及科学的相关工作,这对国家来说是相当好的。”

在以色列,全国的幼儿园都设有科学的相关课程,而他们到了高中阶段就开始接受创业教育,理工科、医学类高校和职业技校更是如此。谢赫特曼认为,不管哪个国家的创新力教学都应该从娃娃开始,从年轻人抓起,至少在高中阶段就要开始教。

在过去27年里,谢赫特曼不仅自己亲自经营科技公司,更鼓励化学、物理、工程学背景的大学生在学习之余进行创业。他在以色列理工学院一直教授一门课程——“科技创业精神课”,培养创造型企业家,也培养企业家型学者,把创新与创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以色列成为“创业的国度”立下汗马功劳。

谢赫特曼在大学开设这门课程时,为了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他计划把这门课当成一个运营项目来运作。为了将自己的课程推广出去,谢赫特曼打电话给学生会,告诉他们自己即将开设这门新课程,不是为了大学开设的,而是为了他们的未来设置的,很多人起初都不理解,但最终谢赫特曼还是说服了他们,并把课程发布在大学的杂志中,就这样打起了小广告:“想要成为企业家吗?该怎么做呢?那好……就来参加这门课程吧!”同时附上了课程的详细介绍。本来这门课只有600个名额,最后来了800多个学生,有些人不得不坐在走廊上,要知道,别的课能来50个人就很不错了,而他的课程从第一天开课就很成功,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在这门课上,谢赫特曼还会请很多特邀嘉宾来演讲。受邀的一般是三种人,一种是成功的企业家,特别是那些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到亿万富翁的典型,一种是新型企业的创业者,还有一种是各种专业人士,比如律师、金融家。这些人把他们自己成功的案例教给更多的年轻人,告诉年轻人如何获得人生第一桶金、如何开展市场调研、如何把东西卖出去、如何营造企业文化,甚至包括失败的经历等。

通过这些演讲者分享的创业故事,学生们能了解到创业所需的各种技能。

创业企业家精神 篇4

1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1800年提出:企业家是“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美国经济学家熊比特认为: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经济学家韦伯斯特说过:企业家是“一个经营冒险事业的组织者,特别是组织、拥有、管理并承担这一事业全部风险的人。”在英语中,Entrepreneur即企业家意为创建企业并担任经营管理职责的指挥者。但是,只有那些有创新思维并取得卓越业绩的企业经理才能称得上是企业家。

企业家在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过程中综合才能的表现形式被称为企业家精神。Miller把企业家精神定义为冒险、预见性和剧烈的产品创新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推动组织成长和利润率的增长。一些学者把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归纳为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契约精神、诚心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民族精神。大多数经验主义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和传承的,发展创业教育是培养企业家精神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2 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创业”的英文含义是“一种商业组织或者一种可以赢利的计划。”熊彼特认为创业“强调革新,包含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市场、新的组织形式。”许多学者对成功创业所需要的关键因素进行的研究表明,成功的创业者所需要的创业能力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特质。知识包括商业机会、市场、消费者、竞争者、产品、管理和资源等;技能包括工程、计算等技术和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组织、计划和领导等管理的能力;特质主要表现为富有事业心和进取精神,具体为具备旺盛的精力、成功的欲望、创造性的思维、承担风险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团队精神、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对成功的创业者所需要的创业能力研究表明,创业者创业特质与企业家精神的实质要求是一致的。即不论企业家精神还是创业者创业特质,进取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在他们身上应该体现的最基本素质。创业者不同于企业家,他更主要是指活跃在企业创立和成长阶段的企业经营者,他可能还没有经营企业,或还不具备企业家必备的某些特质,但在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使一部分创业者具备企业家素质成为真正的企业家。因此,如果能把创业能力的教育前置于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具备初步的创业能力,就能大大降低创业的成本,有利于他们尽早成长、成才,成为创业者,成为未来的企业家。

创业教育又称为企业家精神的教育,是一种培育和提高人的生存能力的教育。克林·博尔将创业教育总结为: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伦德斯特罗姆和史蒂文森认为:制定创业政策应该考虑以下3个层面:在个人层次上激发人们进行创业;使创业者获得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潜在创业者提供资源和环境支持。

在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30%。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专门成立了校一级的创业教育高级管理小组,制定《就业能力框架》,安排专家为各个专业科目有针对性地加入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专直到本科、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国都有关于在学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规定。

近几年,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引起我国教育部、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部、团中央、全国青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形成了“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教育”3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引进开展了国际劳工组织的KAB,SIYB和YBC等创业项目。随着各种形式的创业就业教育在高校的广泛开展,如何正确认识创业教育,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更多的企业家,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3.1 统一思想,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

着力培养和打造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大批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高校的各级组织、各部门的领导,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把它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认真组织和实施,把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要从两个角度去认识:一是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要使大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的工商法学知识。提高大学生适应环境、市场调查、风险控制、协调组织等基本能力。二是通过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企业家精神,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3.2 制定创新培养计划,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计划必须以创新思想为指导,构建完整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有利于创业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基本的创业技能等,应该注意的是各高校、各专业具体情况不同,创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也不尽相同。能够体现企业家精神培养的创业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一是创业管理理论的系列教育,以书本理论教学为主,一、二年级的学生为对象;二是创业实训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三年级学生为主;三是创业政策教育,主要是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强化创业政策的引导。

3.3 依托各种活动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一方面要利用第一课堂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另一方面要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商界人士广泛交流,不定期地邀请商界人士来校举办“企业家论坛”“创业计划”等创业讲座和报告,直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解答其在课堂学习中和实际创业中的疑难问题,为其提供创业借鉴与指导;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体等,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报刊、图书和信息,增加学生对创业市场的认识;社团活动能锻炼各种综合能力,是创业者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可以以社团为组织形式形成“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3.4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教育质量

目前,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有辅导员教师、招生就业办教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还有各类培训机构的培训教师。一方面,没有创业背景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来自于培训机构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功底欠缺。因此,要对高校的教师进行创业培训,使之尽快熟悉创业教育的实际内容,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创业与创业精神、创业组织、市场与营销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创业机会与风险等。从其教学内容来看,主要涉及经济管理专业内容,因此,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最好有经济管理和创业的背景。目前,高校教师讲授的课程专业性较强,一般分为生产、市场、会计、人力资源等专业教师,能讲透经济管理综合内容的教师很少。因此,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可以选择那些经济管理综合实力较强或有培养潜力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二是培训创业教师团队,可以由管理、市场、财会教师组成团队进行模块化教学。不论哪种方式,都最好能把这些教师送到实际的创业企业中去实习,培养双师型教师。

3.5 整合创业资源,提高创业管理效率

结合几年来我国创业教育的实际,走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政府提供创业支持政策、企业实施创业指导应该是整合创业资源、提高创业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国家教育部负责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要负责制定扶持创业的政策,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对大学生中优秀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场地等方面优惠服务,进行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组织实施部门由教务处、招生办和经济管理学院共同组织实施。另外,还要健全创业教育规章制度,规范创业教育的管理,如建立休学创业制度、设立创业基金等。学校要与社会的创业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者协会等建立广泛的联系,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形成一个高校与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系统。

参考文献

[1]薛刚,毕春华,毕于建.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探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3

[2]陈艳红.当代大学生创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3]谢钢,周陪袁.浅谈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9,6

[4]刘帆.大学生创业指导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企业创业文化精神演讲稿 篇5

丹桂飘香,菊花怒放!沉甸甸的稻子给大地披上了金色的盛装,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精科也迎来了一个丰收的秋天。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产值已经达到了1.02个亿,在这样一个令人振奋的日子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创业文化在精科发展中的体现,是我最大的荣幸!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创业——是立足自我,实现自我,积累财富,推进文明的过程。一个企业要发展、要突破、要跨越,必须借助于创业文化,因为它是企业发展强劲的动力!

作为精科公司一名老员工,伴随着公司的诞生、成长、壮大,我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当初亲手栽下的幼苗,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我熟悉这里的带头人,他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拼搏精神带领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我熟悉这里的售后服务人员,他们那种“想千方万计,吃千辛万苦”的高效的服务意识,为我们蠃得了一份又一份的客户对我们的信誉;我更熟悉这里的同事们,他们艰苦奋斗、务实苦干的铁人精神为我们换来了一批批产品的准时总装、即时交货,当看着一辆辆货车拖着一批批产品驶向全国各地,疲惫的脸上总会露出自豪的笑容……

正是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平凡的创业故事。

记得当初我们刚开始生产110和220产品时,由于当时还没有绕包机,我们的绕包人员在包一次线时,只能采用手工包扎。那时,哪一双手没起过泡?哪一双手没流过血?为了让流出的血不弄脏一次线,他们二话没说,便用透明胶带裹住手指作隔离,再用胶布蒙上,继续忍痛包完了整台产品。有时,一次线圈包完,还要再去绕二次。他们就这样在封闭的净化室内没日没夜的忙来忙去。等他们披星戴月地回到家中,才感觉到浑身酸痛。孩子早已进入梦乡。当孩子还没有在睡梦中醒来的时候,他们又已经顶着第一缕朝霞提前来到工作岗位。就这样孩子好多天也见不着他们的面,就更不必提照顾家人、做点家务的事了!

还记得,由于工艺要求严格,开罐时间在夜里,必须及时总装,才能让产品按时交货。总装班的同事早早的就赶到了,把准备工作做好,而路远的人不敢回家,饿了就吃点随身带来的干粮,等着工作的开始。这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工艺时间到了,他们便困意顿消、抖擞起精神,拿起工具大干起来。外面夜深人静,而总装大厅里却忙得热火朝天!等他们工作结束了,已是第二天的拂晓,虽然已是身疲力尽,但还是要坚持白天的工作。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就裹上大衣在总装班里打个盹休息一会儿,因为不久他们就又要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之中。

这些平凡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相信在座的也都深有体会。正是他们在精科的创业文化上抹上了重重的一笔。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精科已经在宿迁的行业内崭露头角!

还需用什么来证明精科公司十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呢!再请你看看我们身边这一幅幅记录精科发展史的图片:它不正是我们精科所走过的创业历程上留下的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吗?!

是什么成就了精科?是艰苦奋斗、务实苦干的精神,是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创业理念!

创业企业家精神 篇6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创业层出不穷。随着创业热潮的不断高涨,人们对于创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论是怀揣梦想还是已经在路上的创业者,都需要做好各种创业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持有创业精神和提升领导力。纵观所有成功的创业者,成功的方法各有不同,但他们所拥有的精神境界和领导力却基本相同。可以说,创业者所具有的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决定这个企业未来能走多远。

基于此,《中关村》杂志采访了北大国际(BiMBA)院长、美国纽约福坦莫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杨壮。他指出,真正的创业者要转变成企业家,必须变回创业者本身。企业家是创业者和企业家精神的结合。创业者如果不具备企业家精神,就不能够成为企业家。

《中关村》: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90%的年轻人认为,比起创办一个新企业的实际举动,“创业者”这个词在更大程度上还是与这个人的心态及创业精神相关联。您是否认可这一观点?

杨壮:我很赞同。在中国,很多人被冠之以创业者、企业家的头衔。包括那些小作坊的老板、投机倒把的商人、拿了一笔钱做投资的投资者等等。这个概念是错误的。创业者应该是那些有了资金后自己进行创业,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低成本、高收入,能够用自己的钱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创造出更多的收益和价值。这点很重要。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企业家要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举止、创业素质和品质进行提升。

真正的创业者要转变成企业家,必须变回创业者本身。企业家是创业者和企业家精神的结合。创业者如果没有企业家精神,他就不能够成为企业家,例如那些创业以后投机暴富、心态浮躁的人,本身并没有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做的东西也只是“空空的馅饼”。

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它与领导力紧密相连。成功的创业者或企业家能够静下心专注地做某件事,敢于抵抗潮流的诱惑,遇到问题不会放弃自己的目标,在整个创业的过程中,一直怀有执着的精神去创业。他们方向明晰,有担当,同时有挑战现状、对传统理念说NO的勇气,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面对重大是非问题时,尤其是遭遇社会上的不公平、不公正、腐败现象时,企业家不选择回避,而是摆明自己的观点。遇到非诚信问题时,企业家坚持有一颗诚信的心。在企业内部,他有一套明确的规章制度,激励员工,同时对犯错的员工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从而让企业有效地向前运转。

德国人西门子在150年前创业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西门子(公司)绝对不会为短期利益而牺牲公司的未来。本田宗一郎曾对他的员工说过一句话,“你们干活是为了自己而干,不是为了公司而干。你干活不仅仅为公司也为你自己带来利益。”松下幸之助的理念也是如此,“制造出产品,为社会增加价值”。这些人是我非常尊敬的人。回过头来再看有些企业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以各种唯利是图的方式拼命赚钱,赚钱后再来提企业责任。这样的人办企业不会长久,企业也不会变成百年老店。因为他没有长远的创业精神,他也不会变成企业家。

《中关村》:您如何看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创业热潮?年轻人要想成功创业,首先要做好哪些准备?

杨壮:创业就像播种,播种一定要有好的土壤。坦率地讲,自我回国以后,中国大的经济环境下的创业环境并不完善,创业土壤并不肥沃,有利于企业家的法律环境也不健全,创业手续复杂,市场存在着很多问题。

创业者要做好哪些准备?首先要有创业目标。创业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只为了糊口,用一种急功近利的、小打小闹的方式方法去创业,我建议还是去给别人打工吧,这样风险会更小。

其次,创业者要有自己的使命。世界上伟大的创业者没有一个人在创业初期说创业的目的就是赚到更多的钱。乔布斯痴迷IT业,哪怕在创业过程中被合作伙伴干掉,他仍然喜欢计算机,还创办了动画片公司,并把相关技术拿回苹果,创造了iPad、iPod、iPhone等产品,改造了世界,他自己也成了世界巨富。我认为,从开始就想成为巨富的人,他的行为举止一定会急功近利,也不乏短期行为。从我们中国的历史来讲,老祖宗的思想是“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我们没有按照这一哲理去创业,企业就不可能成为百年老店,创业者也不可能成为企业家和巨富者。

再次,创业要做好迎接失败的准备,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一旦目标选定,就千方百计去做,只要不违背法律,哪怕面临挫折,也不放弃。

第四,一定要专注。创业者上班不是朝九晚五,很多企业家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如果想把企业做大的话,每时每刻都要准备为企业的目标做出贡献。

第五,要进行广泛的创新。企业家的职责之一就是创新,这是区别于一般经营管理者的重要一点。其中包括战略的执行和维护,企业内部秩序的构建,短期目标的执行等。创业者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公司产品可能不断被人模仿,营销可能不断受市场的威胁,行业里有很多竞争对手,因此作为掌舵者,必须时刻创新,不断地提出新理念、新思想,充分发挥创业者的内在积极性,把正能量全部调动起来,这样才可能脱颖而出。特别是在中国创业环境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具备企业家精神和领导力显得尤为重要。

《中关村》:您接触过很多创业者,您觉得他们中的大多数缺少哪些创业特质?

杨壮:创业者需要具备以下特质。第一,有很强的视野和格局。我碰到的一些创业者视野格局不高,他们想的事情就是自己的那点儿事,一个小产品干了三四年,赚了一些钱,这个产品后来被别人取代了,企业死掉了。创业者要在世界变化过程中,找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隐含的新商机。能否像本田宗一郎,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王永庆、李嘉诚,任正非等人,有着长远的视角,勾勒出长远的战略格局?很遗憾,很多创业者不具备这些。

第二,创业者要有专业主义精神。他们在专业领域里有技术和管理的成熟度,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系统,并且有将知识转化为商业运用的能力。如管理、营销、战略等方面的综合把握能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有些创业者对专业领域不了解,把所有的事情都让别人去做,他的企业一般很难发展壮大。

第三,企业家要有一定的品格素质。

最近,我们去俄罗斯看到了大批中国去的创业者,他们为了赚钱,在产品中掺假,最终俄罗斯当局将产品全部没收。在埃及、希腊、土耳其,也有很多类似的中国创业者,他们的商业行为受到了当地用户的谴责。如果一个创业者没有好的品格和品质,不诚信,行为举止不符合普世价值的要求,他们也只能是国家经济和当地市场的迫害者。只有摒弃改变,才有可能真正长久地建立一支企业家队伍。

《中关村》:您比较欣赏的创业者有哪些?他们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杨壮:我很喜欢任正非,他有独特的管理思想,20多年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创新,尽管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也很欣赏柳传志,联想发展到今天不容易,他能够不断地找到商机,在商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还有李彦宏,百度在谷歌之后,如果没有一种执着的敢拼的精神,也很难做大。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面对一个个危机,他永不放弃,一直向前走。万科王石有自己的思想,把权力交给郁亮,很早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海纳百川吸引不同人才加入万科。尤其是德胜洋楼的聂圣哲,致力于建立自己的理想国,他把农民工打造成为绅士和蓝领工人,用制度,通过人治、法治、心治的方法来管理企业,让企业阳光透明,让员工为企业心甘情愿地做出很大的贡献,他的产品也受到很多客户的青睐。

《中关村》:很多具有科技创新成果、但因管理不善导致创业失败的人不胜枚举。对于这些人,您给出什么建议?

杨壮:科研人员要有自我认知的态度。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总有他的局限性,最好是与一个有科技背景、又有综合素质的人组成一个高管团队,这个团队最好是5-7个人,或者7-9个人。我们去瑞士访问时,一个团队大概有三个人,一个是科技人才,一个是财务、市场营销人才,还有一个是全方位的管理者。有了这三个人的合作,企业就可以做得很好。创业者提高自己的情商,很快的时间内建立这样的团队,是很重要的。他们还应该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多到实践中去学,多到国外去看,多到知名企业中去观察,而不是只把自己局限在现有产品的开发上。

《中关村》:科研人员办企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提升他们的领导力?

杨壮:要从三个方面做起。首先,科研人员有技术,但创新除了技术之外,还包括管理的创新,以及领导力的提升,这些必须不断地得到提升。其次,创新领导力层面,组织领导力、管理和组织的创新很重要,需要创业者把全体员工动员起来,去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地创新。再次,是价值观领域的创新,寻求自我的改变。自下而上的创新阻碍力很大,如果不把传统意识打破的话,这种创新是无法持续的。传统意识包括传统思想,教育、社会环境等等。

《中关村》:初创期企业创始人经常会发生与高管的磨合问题,以及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如何提升创业者的领导力?

杨壮:没有一个企业创始人是全面的人。一个创始人首先要有个人魅力,这样的人往往可以使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中,产生很多的收益。当企业由一个产品变成十个产品,由十个人变成一百个人、一千个人的时候,企业就要建立组织架构,组建一个团队,并且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和文化疏导,由此避免每个人的短板。事实上,建立制度和文化往往是第一把手所遇到的最大的瓶颈。

一个企业领导者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理念,没有核心价值观,没有独特的哲学思想,他的企业也不能走下去。一流企业搞文化,文化在产品架构之上,在团队中间起到疏导激励的作用。这种情况下,一把手会发现,他需要往前走的时候,这个企业可以继续往前走,有人支持他,核心人才也不会流失。

尤为重要的是,一把手要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弱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从亲力亲为,到雇佣职业经理人,再到退居后线。如果一把手认为自己可以从头到尾事必躬亲,这个企业垮台的可能性就很大,特别是在科技企业中。

《中关村》:在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创业者的管理各侧重哪些方面?

杨壮:初创期,企业的领导者不仅仅是指挥,同时也要亲自参与,把人找到,做好产品的定位。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时,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组织架构、激励机制,同时要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体系。中国企业出问题最多的都在人的问题上。如果大家你争我夺,相互打架,这个企业很快就会垮掉。所以,在企业内部要提倡一种向上的团队合作的文化,领导者要用思想把大家凝聚起来。同时,这个企业文化也必须制度化,将文化和制度、文化和奖金、文化和激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中关村》:北大国际(BiMBA)学员的创业意愿强烈吗?希望创业或正在创业阶段的学员比例占多少?

杨壮:MBA学员中的职业经理人比较多,EMBA创业的比例占三分之一左右。具体情况是,自己是企业主的学员占三分之一,跨国公司、大的上市公司学员占三分之一,国有企业、央企学员占三分之一。

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倡学员在新时代抓住机遇,不断地变革创新,培养企业家精神。商学院本身是一支催化剂,创业相关的课程是否产生作用,还取决于本人有无强烈意愿和本人身上有无创业的基因。真正想办企业的学员,来商学院之前就有强烈的意愿,来之后能找到很好的合作伙伴和创业方向,这样的人创业成功的概率比较高。这是我执教多年发现的情况。

《中关村》:北大国际(BiMBA)学院设置了哪些有关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培养的课程?

杨壮:我们有一系列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如企业家精神等。企业家学员和职业经理人学员经常就企业创建过程进行分享。同时,学院组织学员到知名企业去参观,给一些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架构提供咨询和点评。学院还会组织游学,例如到美国的彭博社、去瑞士的罗技公司、到韩国的三星等等。目的是让学员真正感悟到创业带来的精神价值、物质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学院课程也好,游学也好,都会为一些希望创业的学生提供帮助。有学员在北大国际建立了创业二厂(类似于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也组织过各种与创业相关的活动。具体来说,北大国际(BiMBA)学院开设有领导力和企业家精神培养的课程;同时在具体学习中,教会学员基本的战略领导力、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计算机和流程管理等基本理念。

链接:

创业企业家精神 篇7

一、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认识

(一) 创业团队的定义

在对创业团队的定义上, Leon Schjoedt对创业团队的定义相对全面。他将创业团队定义为:创业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他们对企业的将来负责, 拥有共同的财务或其他方面的义务, 他们在完成共同目标的工作中相互依赖, 他们对创业团队和企业负责, 在创业的初期阶段 (包括企业成立时和成立前) 处于执行层的位置, 并实行企业的主要执行工作。从Leon Schjoedt对创业团体的概念界定中可以看出, 目前对创业团队的争论焦点主要在所有权问题上。而在队员参与的时间以及人员的构成上, 并不一定是在创业前时期或创建阶段参与的人才可以算是创业团队的成员。另外, 在所有权上, 一般创业者都会拥有公司的股份, 但是股份的多少并没有限制。

(二) 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特点

对于大学生创业团队而言, 因为这些群体具有共同的爱好, 共同的志向, 因此, 在大学的校园生活中, 他们会组成常见的社团组织。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既具有一般的在校大学生社团的共性, 也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共同的理念和目标

一方面, 大学生群体, 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因为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技术基础, 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与人生追求, 很多在校大学生往往会因为共同的理念和目标走到一起, 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 进行创业的尝试。另一方面, 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 在校大学生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出路问题。这一因素成为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主要因素。于是, 在我们身边, 出现了很多由在校大学生经营的咖啡馆、休闲吧、书吧、饭店、服装店等。由于创业团队中的成员对于团队的努力目标和方向基本认同,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 对企业文化比较认可, 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使得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具有良好的凝聚力。

2. 类似企业的管理模式

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 一般拥有自己的创业项目。因此, 项目资金筹措、活动资金管理与使用、市场调查与开发、市场营销管理等活动以及机构设置中都具有明显的企业管理设计模式。团队中设置的财务会计部门, 市场营销部门, 企划部等, 方便了创业团队顺利开展经营性活动。

3.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互补

团队的创建需要明确的分工, 需要各种才能的队员来组成, 才能使项目顺利的完成。对于成员的分工, 应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使其分管不同的工作。对于那些软硬件开发能力较强的成员, 应安排其主要负责项目中主要产品的制作与开发;如果有的队员市场开拓能力强, 那么有关市场调查等的工作则比较适合;对于那些公关能力强的成员, 则需要积极的运作起项目的各个环节。

二、企业家精神教育模式下创业团队的构建

企业家精神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 因此, 有必要依托企业家精神教育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美国考夫曼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把企业家精神教育定义为向个体教授理念和技能以使其能识别被他人所忽略的机会、勇于做被他人所犹豫的事情。企业家精神教育应贯穿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始终, 是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 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培养团队创业素质

大学生创业活动需要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经验, 具备智慧、开阔的眼光和视野, 面对创业过程中的问题能够进行正确的决策和选择。在团队成员创业素质的培养方面, 应在以下几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1. 加强团队成员自身法律意识

现阶段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社会有序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创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 同样需要遵守社会法律。因此, 加强对创业团队成员的法制意识培养尤为重要。例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规章, 了解并准确把握其内容和实质, 以增强创业法律意识和能力, 顺利开展创业活动。

2. 通过科技竞赛的锻炼, 积累实战经验

创业教育是一种创新、创业的启蒙教育。目前, 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很多。例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等。团队成员应积极主动的参加大型的创业活动, 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使团队成员的创新、创业思维在创业比赛中得到激发和延伸, 锻炼团队, 积累创业经验。

3. 建立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 成员间良好的沟通渠道不仅反映了创业团队成员的沟通力和协调能力, 更是完善的企业制度和健康的企业文化的深刻体现。成功的创业必须要有一群具有共同愿景、理念、价值观的成员组成, 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优势互补, 在企业遇到风险和困难时, 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

(二) 进行创业课程的重设

在企业家精神教育模式下, 有必要在课程培育目标、课程培育内容、课程培育形式方面对目前大学生创业课程进行重新设置。

1. 课程培育目标

美国考夫曼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的人员提出企业家精神教育具有5个目标, 按照重要性原则依次为:增加对新创事业创始与管理的过程的认知和了解;增加学生对创业生涯职业选择的了解;发展与管理功能相互关系的了解;发展对创业者特殊才能的评价;了解新创公司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2. 课程培育内容

在课程培育内容方面, 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社会稀缺的无形资源, 它的内涵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冒险意识、机会敏锐性和挑战意识4个维度。在中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高校学生活动的实践经验, 我们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具体划分为吃苦作风、创新思维、冒险意识、敬业精神, 并将其作为创业教育中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以上课程内容只是作为企业家精神教育培养的框架基础, 在实际中, 应着重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 灵活安排课程、自由选择课程进行有效学习, 以便构建起相对完整、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3. 课程培育形式

由于企业家精神教育具有综合性、基础性的特点, 因此, 对于主体活动课程, 这类课程应以活动、体验、反思为中心, 以企业家精神教育为核心, 以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要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 体验创业过程、领会创业意义, 在一次次的创业活动中获取创业的真知。

(三) 营造企业家文化氛围

大学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这一阶段是大学生自身价值、社会取向成熟并稳定提升的过程。将企业家精神贯穿在大学生创业团队活动的过程始终, 能够使整个创业团队更加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并将这些优秀品质和行为在创业活动中积极的表现出来。在企业家精神的营造环境中, 可以采取文字标识、宣传展板、专题讲座、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 多角度、多方位的宣传企业家创业精神, 使大学生群体, 特别是创业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深切感受到企业家文化的精神所在。

参考文献

[1]肖龙海.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 2011, (3) .

[2]王红军.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

[3]刘海鹰.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 .

创业企业家精神 篇8

目前, 学术界主要基于企业家精神内涵, 从企业家个性特质和行为特征的视角研究企业家精神, 研究视野偏向于微观层面, 对宏观层面的研究重视不足。事实上, 企业家精神的承载主体已经突破了个体、群体局限。企业家精神既可以表现为个体的行为特征, 也可以表现为组织的特质 (Lynskey, 2002) 。德鲁克 (1985) 也曾指出, 并非只有新成立的小型企业才能成为创业型企业, 许多大型企业也正在实践企业家精神。为此, Low&Mac Millan (1988) 建议企业家精神研究应该加入多层次的分析。在国内, 时鹏程和许磊 (2006) 通过对国外企业家精神研究的回顾和总结, 率先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企业家精神的个体、组织和社会“三层次论”。江南大学的杨秋明 (2008) 在时鹏程等人的三层次企业家精神基础上增加了团队企业家精神, 认为团队层次发起的创业企业比个体发起的创业更成功。事实上, 个体层次企业家精神的载体是以创业者为核心的创业团队, 这个团队的规模具有相对灵活性, 可以只有创业者一人, 也可以是基于创业者网络的多人 (王敏等, 2012) 。因此, 本文更加赞同三层次企业家精神的划分。根据经典创业理论可知, 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动主要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主体通过将意愿与机遇、资源之间动态匹配和平衡的结果。由于个体、组织和社会三层次企业家精神对创新主体的影响力度和广度不同, 他们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作用方式也有所区别。基于此, 本文试图将各层次企业家精神与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行为有机结合, 探索三层次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影响机理, 为促进我国建设创业型经济和创新型国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个体层次企业家精神与中小企业创业创新

个体层次的企业家精神承认创业团队人格结构的内在差异, 强调以企业家网络为企业家精神载体的特质性, 通过研究启发个体自觉学习的企业家精神, 从而激发个体的创业创新。Christian Luhje&Nikolaus Franke (2003) 把心理学特质论 (Trait) 的量表变量和创业环境变量结合起来, 对麻省理工学院 (MIT) 512名学生进行测试发现, 对于有技术背景的学生而言, 外在环境会对他们的创业行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即外部创业壁垒少、创业有利因素多, 则会促进更多的创业行为;反之则减少创业行为。他们认为, 公共政策和大学应该加大企业家精神教育和研究以及资源支持的力度, 在提高学生创业倾向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消除由环境造成的创业壁垒。雷切勒 (Lecheler, 2001) 的研究表明, 创业团队成员多样性的个体特征、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协同和互补作用有助于塑造团队创业优势。还有一些学者研究发现, 企业家个体的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与创业意图呈正相关性, 创业团队关于企业家行为的自我效能越高, 企业家行为的可行性觉察程度越高, 从而企业家创业意图也越强。

具有强烈学习愿望的企业家创业团队通过接受各种教育、培训来启发、引导和强化个体本身的创业精神、知识和技能, 塑造个体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和创业倾向。全球创业观察2010年中国报告显示, 2005—2010年间, 我国大学生认为“在随后六个月中存在创办新企业的良好机会”的比重从32.43%上升到44.13%, 但创业能力不足仍被认为是影响其创业实践的重要因素, 有35%的大学生认为“对失败的恐惧妨碍创业”。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数据也显示, 小型企业经营者的机会敏锐性和冒险意识也落后于大中型企业。这充分说明基于创业者个体上看, 在我国影响人们创业的主观因素是潜在创业创新者的意愿和能力。因此, 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需要增强对经营主体的创业创新能力的教育与培训, 提高敢于冒险的意识。另外,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政策环境有助于塑造具有企业家精神特征的社会和社区文化氛围, 为企业家团队的创业提供各种机会。两者的有机结合, 共同推动创业行为的产生, 进而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体层次企业家精神主要影响企业家个体创业意愿和能力, 促使其挖掘市场机遇而创业创新。从表现形式上看, 更多为初次创业。

二、组织层次企业家精神与中小企业创业创新

组织层次的企业家精神研究旨在启发和指导企业组织自觉地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特质的企业文化和制度, 进而使之成为指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时鹏程等, 2006) 。从组织层次上看, 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二次创业或者说公司创业。在这一过程中, 机遇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机遇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议题, 但机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即个人机遇将在很大程度上因年龄、以前的成功经历、经济资源甚至个人所处的奋斗环境而异。伴随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从发展的创业阶段向较成熟的成长阶段转变, 企业创业能力和发现、抓住机遇的愿望下降, 企业所有者希望维护其创业所得守业心理占据主导地位, 势必会阻碍企业继续追求新机遇, 开展创业、创新活动。创业创新动力不足成为成熟期企业的共同问题。周长城等 (2001)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 那些即使取得成功但仍保持企业家精神的企业通常具有三个特征:对机遇具有广泛的感知能力;企业员工亦渴望追求机遇;员工相信通过追求这些机遇能够获得个人成功。Honing (2001) 比较了“初次创业者”和“二次创业者”的4种不同学习策略, 发现二次创业者通常采用基于当前组织结构/工作模式的学习策略, 而初次创业者通常采取基于灵活变通的组织结构/过程的学习策略。要保持中小企业持续的创业创新力, 关键在于激发以企业家为核心的整个企业组织成员把握机遇, 实现创业创新的激情。

组织层次的企业家精神以现有的企业组织为载体, 依托企业内部群体的素质、制度和文化以及外部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的互动, 旨在启发和指导企业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特质的企业文化和制度, 使其成为指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实现企业自身组织文化、制度与管理的创新和公司创业实践, 促进企业不断变革和创新。其作用于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具体机制表现为:强化组织对机遇的感知;增强组织追求基于的愿望;激励和坚定员工创业愿望与创新信心。

以清华同方为例, 该公司依托清华大学的人才、科技优势, 通过对清华大学已有科技成果或科技人力资本开发形成了其独特的技术创新模式, 开创新的企业和产业。公司组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用于寻找清华大学现有的, 能够与市场结合的科技成果或人力资本, 从中挖掘新的创业创新机遇, 努力将其转为现实产品和产业。在这一过程中, 公司不断推动组织制度创新, 建立起一个由创新小组到内企业的内部创业的组织机制。创新小组的成员可以以一种内企业家的身份从事具有企业家特征的创新活动, 充分利用清华同方的现有各种资源和科技成果, 在完善创新技术的同时, 锻炼自身的市场能力、管理与组织能力, 在创新小组的基础上孵化出一个新的独立的分公司或者说子公司, 而这一过程中的风险却由清华同方母公司整体予以化解, 充分确保了企业创业创新的成功率。截至目前, 由清华同方直接控股的产业公司多达10余个, 同方品牌价值已高达550亿, 跻身世界品牌500强之列。

三、社会层次企业家精神与中小企业创业创新

社会层次企业家精神是基于区域、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平台的创业、创新精神。它通过引导、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发思维的社会经济文化, 最大限度刺激社会创业创新热情, 构建企业家社会 (或称为创业型社会) 这一结果是经过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实现的。政府通过积极建设创业基础设施 (如创业园区、中小企业发展中心、企业家精神论坛、企业家培训中介等等) , 调整税收政策和其他政策, 出台优惠的创业政策, 开展企业家精神培训, 保护和商业化开发智力资本, 引进创业投资, 改变以技能培训为主的文化氛围, 营造以创业培训为主的文化氛围, 力争创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同时, 由于经济活动的嵌入型特点 (Granovetter, 1995) , 广泛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对创业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为中小企业创业者提供众多的创业机遇。另外, “追求成功、实现自我”的创业文化能够激励创业者个人开拓创新以实现自我与超越自我, 去创造一个新的经济组织或产生一项新的经济活动 (辜胜阻等, 2005) 。其中, 成功创业创新者的示范与导向作用激励许多具有创业创新优势资源的潜在创业者们去尝试实践创业、创新活动, 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创业创新能力, 从而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社会层次的企业家精神。

在企业家社会里,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平常的、稳定和持续的活动, 能有目的、有方向和有控制地实现目标, 能让任何社会、经济、产业、公共服务和商业机构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和自我更新能力 (德鲁克, 1985) 。他们是整个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 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企业家社会中的个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需要不断学习, 再学习 (德鲁克, 1985) , 提升全社会的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 推动新一轮的企业家精神发展与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总之, 社会层次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作用是通过建立创业型社会, 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的激情, 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和已有企业转型升级。

四、结论及启示

企业家精神的实现是企业家个体素质转化为企业素质的过程, 它通过企业家个人理性权威的建立和对企业进行职业化和制度化的经营和管理来进行。通过对个人、组织、社会三个层次企业家精神的考察, 我们发现, 其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作用路径主要通过影响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动力因素, 即机遇、能力、和意愿来推动创业与创新行为的产生。因此, 在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要加强对创业创新能力的教育与培训, 提高潜在创业者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愿, 启发其自觉地学习和形成企业家精神, 使之成为激发自身创业的精神支柱;第二, 要建立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学习型组织”, 消除企业内部的“学习智障”, 营造具有企业家精神特质的企业文化和制度, 让其成为指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第三, 引导社区, 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特征的文化, 最大限度地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 进而使企业家精神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时鹏程, 许磊.论企业家精神的三个层次及其启示.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6, 28 (2) :44-51.

[2].周长城, 吴淑凤.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机遇创新与发展.社会科学研究, 2001 (1) :82-89.

[3].张玉利, 杨俊, 任兵.社会资本、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管理世界, 2008 (7) :91-102.

创业企业家精神 篇9

中等职业教育 ( 以下简称“ 中职”) 的目标是培养“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的具有综合能力的生产, 服务, 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职业技术学校包含“ 职业”和“ 技术”两个目标。“ 技术”是职校的技能发展目标, “ 职业”是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也就是说, 职业学校除了“ 以技能教学为重点”以外, 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创业能力。 市场营销, 课程是教学生如何“ 做生意”, 如何创业的。 目前的中职营销课程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已大体上跟上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从最初的满堂灌的纯理论教学发展到注重实训的“ 理实一体化” 和项目教学。 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对中职学生来说, 企业家精神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大道理。

“ 爱生如爱子”, 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和职业生涯发展, 是每一个营销教师所关心的。 2012 年, 我们营销教研组对丽水职业高中原04 和05 届营销班, 06、07 和08 届电子商务班毕业生进行了回访。 共有127 名毕业生接受了问卷和访谈, 从数据中发现, 25。 2 % ( 32 名) 的毕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 而自主创业者都以开小规模超市和从事电商为主, 年销售额1000 万以上的“ 大老板”仅有3 人。 虽然在访谈中他们也表示“ 自己想赚大钱”, 但多数人仅满足于“ 养家糊口”, “ 小富即安”, 缺乏“ 企业家精神”的创新, 冒险和进取精神。 中职营销学生创业路上产生的问题, 与在校接受的课程学习有密切的关系。 中职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是我们每一个作为营销课程的教师所关注的。 在问卷和访谈和对教师的课堂观察中, 我们发现目前的营销课程存在着以下问题。

1. 目前的市场营销课程过分偏重于专业理论和“ 技术” ( 即营销技能) , 即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维度, 忽视了情感和价值观维度即非智力因素, 即忽视了“ 职业” ( 即“ 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创业能力) 的发展。“ 企业家精神” 是学生创业的“ 催化剂”。 虽然目前的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比起10 年前的“ 满堂灌”的纯理论教学, 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开始注重学生的营销技能的发展。 但整个课堂只有“ 4P” (即产品, 价格, 渠道和促销策略) , 没有关注学生创业的“ 企业家精神”。 营销课程只关注学生“ 校园内的发展”, 忽视了校园外的发展对学生的营销生涯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 对学生创业重要的创新和冒险精神被忽略。 创新精神的实质是“ 做不同的事, 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 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像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 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 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 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教师在执行营销课程项目教学时仅仅满足于学生掌握课标规定的理论和技能标准。 没有鼓励学生的创新。 和冒险精神。 问卷和访谈中发现, 他们、她们满足于“ 小富即安”, 没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动力和愿望。 市场是最喜新厌旧的, 市场需要的是不断的变化, 不断的更新, 新产品每天都有大量上市, 如果没有自己的创造和特色, 最后终究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只有创造性的东西才有价值, 才能为消费者所接受。 因此, 创造精神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 只有不断创新 ( 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价值创新等) , 才能在竞争中获取优势, 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而创新是需要承担风险的。 所以, 中职学校营销课程的冒险精神不应缺失。

3. 项目教学中的学生合作意识缺乏。 学生受初中时的学习习惯影响, 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为终极目标, 习惯“ 各自为战”。 在格子铺的经营中, 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同一个团队的学生竞相以实现自己的最大经营目标为终极目标。 缺乏合作使一个团队变成一团散沙。 具体表现在于个人能力强, 但一合作就毫无战斗力, 不能与实现不了团队的目标。 因此, 在学会竞争之前, 首先需要学会合作。

在项目教学中学生的进取精神不足。 以完成项目规定的“ 指标”为终极目标。 不愿意多费力气主动“ 扩大战果”。 教师也以课标为指标, 只要学生掌握了课标规定的内容就算教学任务完成, 万事大吉。

教师是课程开发, 执行, 评价的主体, 课程在开发, 执行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与教师息息相关。 从问卷和访谈, 课堂观察中的数据发现,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师自身对“ 企业家精神” 不熟悉。 虽然大多数营销教师是营销专业科班出身, 在大学里也听说过“ 企业家精神”, 但认为这个对中职学生“ 意义不大”, “ 太过遥远”, “ 中看不中用”, 所以未作深入的研究。 有教师在访谈中指出: 上营销课讲“ 企业家精神”是浪费时间。 还不如多花时间讲营销策略。

2. 教师片面认为职业教育以技能为主, 日常营销教学只要符合中职营销课程标准中的各项理论和技能指标即可, 对学生创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影响的“ 企业家精神” 予以忽视。 既然中职营销课标中没有涉及“ 企业家精神”, 执行课程时不必“ 画蛇添足”, 所以从课堂观察中发现: 教师在执行营销课程项目教学时仅仅满足于学生掌握课标规定的理论和技能标准, 没有鼓励学生的创新, 和冒险精神。

同时, 从问卷中发现, 虽然教师也意识到学生的合作精神对营销课程的重要意义, 但由于上级教育部门的技能统测只关注学生个体的理论和技能发展, 对合作精神毫无涉及, 所以教师也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合作精神的渗透。

针对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笔者根据华东师范大学职教专家石伟平教授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和以及以前的教学经验, 认为要改变上述弊端, 我们的营销教学应作以下的改进。

1. 教师要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 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改变以往只重技能, 轻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弊端。 在项目教学中不仅注重理论和技能的教学, 更要关注学生的营销职业生涯的发展。 把“ 企业家精神”渗透到教学当中。 对学生的创业和终身发展负责。

2. 在项目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的创新和冒险精神的培育。“ 商场如战场”, 在竞争对手如林的营销中创新是取胜之道。当然, 创新不是盲目的推翻原有的知识理论体系, 而是灵活地根据现有条件, 推陈出新, 战胜竞争对手。 同时, 做好营销工作是不能不承担风险的。 冒险也不完全是“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而是进行仔细的SWOT ( 优势, 劣势, 机会和威胁) 分析基础上尽可能扩大自己的利益。 比如, 在新教材的市场细分项目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营销理论的基础上, 大胆突破, 不拘泥于教材上规定的几种方法, 设计出最适合市场营销环境的细分市场。

3. 在项目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育。 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欢乐, 培养团队精神,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例如, 在教学“ 促销组合” 项目时, 可让学生扮演零售商和供应商, 在采用“ 拉引策略”时, 零售商和供应商密切配合, 从客户的需求出发, 达成良好的促销组合。

4. 在项目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的进取精神的培育。 教师应鼓励学生把项目当成真正的商业机会, 争取“ 利润最大化”。在平时的学习中一种奋发进取, 努力向上的精神风貌, 比如, 现在很多职业学校在引导营销专业学生经营一种新型的也态- - -格子铺。 在格子铺的经营中, 教师可以根据校园市场的环境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奋进精神。 这种进取精神, 将成为学生营销路上成长的“ 推进剂”。

5. 在考核中可列入“ 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情况”。 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考核不仅仅止步于考核学生校内的卷面成绩, 更要考核学生毕业后在营销行业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 正如许多职业学校的校训里的写的:“ 没有毕业, 只有毕生”。

综上, 英国著名学者亚当。 斯密有句名言“ 贸易使人美好”。 在学生漫长的营销生涯中, 我们营销教师如何带领他们起好步, 走出学生美好的营销人生, 是我们教师的重任。 让我们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己任, 把企业家精神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学习和创业中, 使浙商后继有人,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人力资源和动力。

参考文献

[1]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史东明.核心能力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林善浪, 吴肇光.核心竞争力与未来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时代呼唤创业家精神 篇10

那个笑嘻嘻的人就是成竹在胸的创业家, 因为大道无形, 当创业家精神真正成为信仰时, 获得精神自由的创业家已不必拘泥于“形”, 就像随时随地可以随心祈祷, 创业家精神不仅存在你的事业中, 更存在你的血液里。

创业家这个称号中最难能可贵的是个“创”字:“创”意味着“开创”、“创立”、“创新”、“创富”;“创”意味着一种奔腾于血液的探索精神和生命力。曾经一个创业家朋友对我说:“我宁愿成为一个永远的创业家而不是什么企业家。”创业家的豪情溢于言表。然而一个成熟的创业家既是满怀激越的, 同时也应该是现实的。因为“创”是行动, 而“业”是结果。只有开花结果才能继往开来、持续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 只有永远的创业家精神而没有永远的创业家。所以, 创业家是“形”、企业家也是“形”, 而创业家精神才是“道”。

创业家精神是精深的。但道又存于形, 在许多创业实践中、在成功企业家的管理经验中, 我体味着“道”———创业家精神!

创业家精神那就是从零开始创造事业的精神。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 在开始创业时, 总会抱有远大的理想, 但常常会随着经营展开的巨大压力, 而将自己的理想精神压抑了。但我最想说的就是:小企业也要有大理想大胸怀。

企业无论规模大小, 创业者都需要独自面对所有的挑战。你的公司规模, 可能会逐渐扩大, 你的合作伙伴、企业员工可能会慢慢增加。但正如李嘉诚所言:“每一个事业的成功者, 都需要独自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苦难!”从这层意义上说, 只有小企业, 没有小企业家。

今天, 是一个创业的时代, 是一个呼唤创业精神的时代。每个创业者都有实现梦想的冲动, 这便是走向创业之路的初始力量。然而创业是艰苦的, 是人生的历练, 创业需要有一种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一种境界, 决定着人们的人生态度有了这种精神, 才能激励人们奋发图强, 获得财富与进步。

上一篇:总承包设计项目管理下一篇:浙江省城市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