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严重

2024-07-09

污染严重(精选七篇)

污染严重 篇1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新近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 浇灌粪肥的蔬菜会被病原微生物污染, 而且7天内污染最严重, 经自来水冲洗后, 污染下降明显。研究抽样的蔬菜种类有当地的小白菜、萝卜、生菜等。经调查、检测发现, 距离施肥时间越近, 蔬菜表面大肠菌群数量越多, 但蔬菜内部的大肠菌群数量不受影响。从季节上看, 秋冬季菠菜和胡萝卜污染最严重, 其次是小白菜;春夏季以白萝卜污染最严重。不过专家指出, 浸泡、冲洗无法明显杀灭蔬菜内部的大肠菌群。最好的杀灭蔬菜病原菌的方法是沸水浸泡。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 篇2

4月24日,绿色和平组织发布报告,指出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工业园(大埔片)周围稻谷、稻田土壤及地表水样本的重金属超标严重。其中,超标最严重的稻米样本中的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近21倍。

湖南被称为“有色金属之乡”,是全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恶性的重金属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尽管早在2011年,国务院批复《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但目前该方案的实施效果实难定论。

全国范围来看,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不久前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其中,耕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若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为准,我国耕地最新数据为203077万亩来计算,中重度污染的耕地面积占2.9%,已经达到5889万亩。这个数字超过了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预估的5000万亩左右。

全国性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已经列入政府的计划之中。譬如环保部最近原则审议通过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土壤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部分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国土壤环境状况稳中向好。

但是,土壤污染修复产业并非就此会迎来绝对的利好,除非该行动计划能够解决一个关键问题:治理的资金从何而来。

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土壤修复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大部分治理项目需要政府财政拨款推动。如果不能建立起“污染者付费”的基本准则,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是不可想象的。

以湖南为例,《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规划了927个项目,总投资超过595亿元。为了推动该方案的实施,湖南省甚至申请发行了重金属污染治理债券,衡阳、湘潭和郴州等地先后筹集了67亿元的治理资金。

但在2014年3月的一次摸底考核中,湖南省环保厅发现,被考核的地市几乎没有一地完成了《湖南省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考核内容,而资金问题正是关键所在。

国外土壤修复已有较为成熟的模式。譬如,美国在“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税的征收,建立了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土壤修复“超级基金”,由其兜底全国范围内的污染场地的修复。

但我国污染责任认定不明确,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导致国内土壤修复工程是以政府的单向投入为主,这使得治理不可持续。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日向媒体通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这位负责人说,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的范围是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六六

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这位负责人指出,土壤环境质量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工矿业、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和自然背景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这位负责人说,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各地区、各部门对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严峻的土壤环境形势,国家正在或将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坚决向土壤污染宣战。一是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国务院部署,环境保护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总的思路是: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基础,坚持源头严控,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科技支撑,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公众参与。二是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土壤环境保护列入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了土壤环境保护法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以及相应的专家组。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法律草案。三是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在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础上,环境保护部将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一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目前已初步形成总体实施方案。四是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国家将在典型地区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五是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国家将强化土壤环境监管职能,建立土壤污染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加强对涉重金属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管控农业生产过程的农业投入品乱用、滥用问题,规范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和处理处置活动,以防止造成新的土壤污染。

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等相关负责人就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答记者问

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今日向媒体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为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公报内容,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等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本次调查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全国范围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调查,填补了我国土壤环境领域的空白。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污染类型、污染程度和区域分布,初步查清了典型地块及其周边土壤污染状况,建立了土壤样品库和调查数据库。

通过调查,提升了各地土壤环境监测能力,为建立全国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优化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数据为完善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开展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与规划、确定土壤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提供了科学依据;调查成果对加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指导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问:调查包括哪些项目?

答:本次调查中选择确定污染物的原则:一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污染物;二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调查的污染物主要包括13种无机污染物(砷、镉、钴、铬、铜、氟、汞、锰、镍、铅、硒、钒、锌)和3类有机污染物(六六

六、滴滴涕、多环芳烃)。土壤环境背景对比调查除关注上述污染物外,还包括锑、钼等61种元素。

问:土壤的采样深度为什么一般为0~20厘米?

答:一般情况下,表层土壤是大多数农作物根系的主要分布土层,也是农业生产的耕作层;同时土壤污染物主要集中在表层。因此,本次调查中土壤的采样深度一般为0~20厘米。

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答:本次调查专门制定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评价标准取值原则上采用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2-2006)和《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3-2006)。上述标准未规定的指标,如锰、钴、多环芳烃等则采用国外相关标准进行评价。

问:为什么没有给出土壤污染面积的数据?

答:相对水体和大气污染而言,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的特点,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的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的困难。本次土壤调查属于初步调查,具有概查的性质,目的是掌握全国土壤污染的总体态势,受客观条件限制,总体点位较疏。以耕地为例,每8km×8km的网格(即6400公顷,也就是9.6万亩)布设1个点位,只能从宏观上反映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因此,本次调查以点位超标率来描述土壤污染状况,给出准确的土壤污染面积的数据有较大困难。

问:什么是土壤环境背景值?

答: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在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下,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固有含量。

我国十分重视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七五”期间在全国采集4095个典型剖面,测定了砷、镉、铬、铜、钴、氟、汞、锰、镍、铅、硒、钒、锌等元素的土壤环境背景值。

问:我国土壤污染的变化情况怎样?

答:为掌握我国土壤污染变化情况,本次调查根据“七五”时期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点位坐标,开展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无机污染物含量增加比较显著,其中镉的含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增幅超过50%,在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增加10%~40%。

问:与水体和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有哪些特点?

答:一是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察觉。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土壤污染从产生到发现危害通常时间较长。

二是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与大气和水体相比,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三是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

四是土壤污染具有难可逆性。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导致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完全逆转的过程。另外,土壤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五是土壤污染治理具有艰巨性。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很难恢复。总体来说,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

问: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我国的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

首先,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其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尾矿渣、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堆放等,导致其周边土壤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铅、锌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

其次,农业生产活动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导致耕地土壤污染。

另外,自然背景值高是一些区域和流域土壤重金属超标的原因。

问: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地质背景的关系如何?

答:土壤中重金属等元素含量是由自然背景和人为作用两部分叠加而成的,其中自然背景又与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

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母质(地质体)的矿物成分和化学组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元素含量,基性岩地区土壤中铁、锰、镁、钙等元素含量高,酸性岩地区土壤中硅、钠、钾等元素含量高,硫化物等有色金属矿床、煤层和黑色岩系集中区土壤中镉、铅、铬、镍、钨、锡等元素含量高。其原因是富含重金属元素的地质体在原地风化形成的土壤,也继承了母质的矿物成分和化学组成,土壤中相应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高。

此外,当河流上游汇水地区存在富含镉、铅、铬等重金属元素的地质体时,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形成的碎屑等,由河水迁移运送到下游并沉积下来,这些沉积物和在此基础上发育的土壤也会继承汇水地区地质体镉、铅等重金属元素的高含量。通常情况下,由地质体风化和河流搬运形成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其范围都是比较大的。

需要说明的是,成土作用也会引起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如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成土母岩为碳酸盐岩,在形成土壤的过程中,岩石的主要化学成分碳酸钙发生溶解淋失,而在岩石中含量很低的砷、镉、铅、汞强烈富集,可使土壤中砷、镉、铅、汞等元素含量比成土母岩富集10-20倍之多,从而使西南岩溶地区成为我国土壤中镉、铬、汞等有害元素含量较高的地区之一。

土壤中重金属来源不同,决定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式与生物有效性的不同,从而导致其生态风险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由地质体和成土过程引起的土壤中重金属高含量,其生态危害相对较小。

问:土壤污染有哪些危害?

答:一是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污染会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农作物可能会吸收和富集某种污染物,影响农产品质量,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可能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二是危害人居环境安全。住宅、商业、工业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还可能通过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多种方式危害人体健康。污染场地未经治理直接开发建设,会给有关人群造成长期的危害。

三是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土壤污染影响植物、土壤动物(如蚯蚓)和微生物(如根瘤菌)的生长和繁衍,危及正常的土壤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不利于土壤养分转化和肥力保持,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发生转化和迁移,继而进入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影响其他环境介质,可能会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

问:粮食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原因有哪些?

答:粮食重金属超标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土壤中镉等重金属本底值高。我国西南和中南地区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基础含量高。二是我国有色金属传统的开采地区,迄今已有上百年有色金属的开采历史,长期的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和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废渣排放造成了土壤污染,从而导致粮食重金属超标。三是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导致酸雨增加,土壤酸化,在酸性增强的条件下,土壤中的镉等重金属活性也随之增强,更易被水稻等作物吸收。另外,有的地区种植的一些水稻品种,由于生物体的自然适应性,本身具有较高的镉的富集特性。

问:农产品超标与土壤污染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农产品超标是指农产品中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我国现行的有关农产品中污染物允许的最大浓度值(如《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农产品在种植、加工、储存、包装、运输等环节出现污染都有可能造成农产品超标。

农产品超标包括重金属、亚硝酸盐、苯并芘等超标,其中重金属超标与土壤污染之间关系密切。但由于不同农作物、不同品种对土壤污染物的耐性和吸收能力存在差别,不同污染物在土壤—植物(农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能力也不尽相同,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超标之间存在不确定关系。

问:土壤污染对地下水有什么影响?

答:地下水污染是指由于人为活动造成地下水质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是浅层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土壤中的一些污染物容易淋溶或随渗水进入地下水,日积月累造成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差,最终导致污染。

问:土壤污染了,有办法治理吗?有哪些修复方法?

答:被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修复降低其风险或危害,恢复其功能,但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土壤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一般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3类方法。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有时靠单一方法难以修复土壤污染,需要采用多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达到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目的,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是指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的技术。其中,热处理技术适用于受有机污染的土壤修复,已在苯系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二噁英等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得到应用。

化学修复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通过对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等作用,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或毒性,主要包括土壤固化、稳定化、淋洗、氧化还原、光催化降解和电动力学修复等技术。

问:针对目前土壤污染现状,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答:一是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国务院部署,环境保护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总的思路是: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基础,坚持源头严控,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科技支撑,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公众参与。

二是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土壤环境保护列入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了土壤环境保护法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以及相应的专家组。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法律草案。

三是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在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础上,环境保护部将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一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目前已初步形成总体实施方案。

四是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国家将在典型地区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五是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国家将强化土壤环境监管职能,建立土壤污染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加强对涉重金属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管控农业生产过程的农业投入品乱用、滥用问题,规范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和处理处置活动,以防止造成新的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获审议通过

环保部已原则审议通过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了 6 个治污示 范区中,单个示范区治污的财政投入约 10 亿-15 亿元。

《计划》提出了依法推进土壤环境保护、坚决切断各类土壤污染源、实施农用地分级管理和建设用地分类管控以及土壤修复工程、以土壤环境质量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主要任务,明确了保障措施。会议决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上报国务院审议。

环保部审议通过《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在哪里? 篇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农药、化肥污染、养殖业污染、乡镇工业污染日趋严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重视,福建省在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推动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全面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积极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等等。

但是,农村环境污染的整治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仍嫌不够,福建省农村环境问题仍旧相当严重——

农药、化肥污染日趋严重。

福建地处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土地复种指数高,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导致福建农药、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加,化肥施用量增长速度快,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农药、化肥年亩平均使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3年,全省化肥使用量(折纯量)120.29万吨,在施用的化肥中氮的使用量64.86万吨,磷24.56万吨。大量施用化肥不仅造成化肥养分的浪费,而且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流失的化肥中的无机盐排入水体造成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

2003年,全省农药使用量为5.53万吨。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使大气、土壤、水体、农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一些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鸟,影响了生态平衡。农田土壤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的多样性减少。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突显。

2003年全省生猪出栏数达1885.61万头、牛出栏数25.58万头、羊出栏数118.6万头、禽出栏数25314.97万只。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福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并逐步成为福建一些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并已经成为福建一些区域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据统计,2003年畜禽养殖污水排放量约6亿吨,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其中氨氮排放量是工业排放量的17.9倍,是生活污水排放量的4.36倍;COD排放量是工业排放量的14.8倍,是生活污水排放量的4.25倍。目前,小型畜禽养殖场及规模以下的散养户,已构成农村主要的面源污染,大型的畜禽养殖场已形成非工业的点源污染,成为福建新的污染大户。

乡镇工业污染点多面广。

据环境统计,2003年布表调查的3140家工业企业中,有1358家乡镇企业,占43.2%。多数乡镇企业规模偏小,生产设施简陋,环保治理设施不健全,部分企业还存在着偷排、漏排等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福建乡镇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占全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的1/3左右。此外,相当部分乡镇工业园区处于小城镇的上游、上风向,或位于城镇中心,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003年全省污水排放量共计16.46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62亿吨,乡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1.15亿吨。

截止2003年底,全省已投入运行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共18个,污水处理率为39.7%。其中17个污水处理厂建在设区城市,14个县级市中只有永安市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武夷山、长乐、福清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所有县城及绝大部分乡镇基本未建污水处理厂,乡镇生活污水基本直接外排。

2003年,福建已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4个。其中设区城市建有9个,县级市4个,县城1个。14个乡镇完成垃圾焚烧炉技术推广示范建设,其他乡镇一般只建有简易垃圾填埋场或堆肥场。

设市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基本做到“日产日清”,但乡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存在着垃圾随意堆放,沿河倾倒等现象,垃圾围城(镇、村)问题十分严重。

污染严重 篇4

关键词:卫津河,生态治理,底泥控制,生态修复技术

卫津河是天津市的一条主要的二级景观河道。卫津河北起天津市海光寺泵站, 向南流经和平区、南开区, 后转向东南方流经河西区、西青区, 至津南区南洋乡赵北庄注入海河, 全长22.6 km。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大量的企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不断排入河中, 造成水体污染严重。其中卫津河在师北里小区至八里台立交桥段约2 km的河道污染最为严重。该河段位于南开区卫津路旁, 毗邻著名学府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 处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带。该河段每年夏季气温升高时有浓烈的恶臭味, 水深偏黑, 环境恶劣, 亟待整治。

1 卫津河 (师北里小区至八里台立交桥) 段现状

卫津河污染严重河段长1.8 km, 该河段宽度为15~20m, 水深1~2m, 河水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污染严重河段的黑臭现象是由于河水是非循环流动的水, 属于河水的盲肠段, 加之河底淤泥的影响, 水体很容易发臭。卫津河从八里台流到海光寺附近没有出口, 导致换水不久又发臭。

2 污染原因

2.1 河道水体缺乏循环条件, 雨水补给不足

卫津河为天津市内二级景观河道, 日常河道水体流动性小, 除雨天排沥, 基本都是处于静止状态, 属于封闭水体, 水体极易形成缺氧或厌氧环境, 导致河道水质恶化, 自净能力下降, 正常的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另外,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 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 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 属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520~660 mm, 河流很少补给雨水, 使水体污染物得以浓缩, 加重污染。

2.2 河道生态组成失衡, 无法构建健康水生态

卫津河出于护堤、景观等的需要, 两岸均采用水泥护岸, 破坏了河岸生物与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 固化的水泥护堤隔断了河道与河畔的水气交换和循环, 切断了水生态系统与土地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的联系, 不仅使很多水生植物丧失了生存空间, 也使许多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地, 水体自净能力几乎丧失。

2.3 河道底泥对水体污染严重

底泥是水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其中沉积着大量氮、磷营养盐以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物。在水体呈弱碱性或碱性、水体底部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情况下, 这些沉积在底泥中的污染物会从中释放出来, 重新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2.4 汛期污水入河, 导致河道水体污染

目前市区排水系统存在雨污串接、雨污混接现象, 每逢降雨雨污水同时排入河道, 造成河水污染。

3 治理措施分析

3.1 人工增氧技术

人工增氧技术是在促进水体流动的同时, 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为微生物活动提供充足氧源, 强化微生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

3.1.1 河道曝气技术

该技术是针对河道形成的缺氧环境, 采用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 (或氧气) , 强化水体复氧, 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 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得以降解, 从而改善河道水质。主要方式有自然跌水曝气和人工机械曝气。

3.1.2 提水曝气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提水装置将水体抛向空中, 使水体与空气直接接触, 快速复氧。同时, 落水对水面的冲击的造浪作用也可以增加复氧的速度, 并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

3.2 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

此技术是采用人工措施利用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对水中污染物进行降解或转化成无害物质的水体净化技术。

3.2.1 生物浮床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 富集水中的氮、磷等元素, 降解、富集其他有害无毒污染物, 并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转移出水体, 从而达到治理水体的目的。

3.2.2 人工沉床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人工的模块化沉水载体和基质栽植大型水生植物, 对污染水体和破损生态进行原位修复的一种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

3.2.3 湿地生态工程或人工湿地

该技术是一种浮水、沉水、挺水植物的不同种类的结合, 用人工建造、控制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他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具有净化效果好、可持续性强、氮磷去除率高、运营成本低、生物安全性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等特点。

3.2.4 人工水草治理技术

该技术是用具有耐污、耐腐蚀、弹性、韧性和柔性很强的材料仿照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水草设计而成的仿生水草填料, 以河道中原有的天然生物菌群作为种源, 在其表面经过生物的自然富集形成生物膜, 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和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 对水中悬浮物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3.3 底泥污染控制技术

湖泊底泥污染底泥控制技术主要有原位处理技术和异地处理技术两类。原位处理技术是将污染底泥留在原处, 采取措施阻止底泥污染物进入水体, 即切断内污染源的污染途径;异位处理技术是将污染底泥挖掘出来运输到其他地方后再进行处理, 即将水体的内污染源转移走, 以防止污染水体。其中, 原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处理方法。异地处理技术主要是污染底泥疏浚技术。

3.3.1 底泥易位处理方法

底泥易位处理法即环保疏浚的方法, 该方法是目前底泥处理的最主要方法, 该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利用专用疏挖设备有效清除湖泊水库的污染底泥, 并通过管道将污染底泥输送至堆场进行安全处置。目前随着国内城市的快速发展, 城市河道的清淤治理工作普遍展开。如天津的大沽排污河、北塘排污河均采用了大规模疏浚的方式处理底泥。

底泥易位处理方法能够比较彻底的清除底泥, 并且增加库容, 彻底清除内源污染并进行异地处置, 效果好, 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在进行异地处理底泥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主要表现在底泥异地堆放与处置, 需长期监测;较难清除细颗粒带来的二次污染;随污染底泥带走底栖生物;疏浚过程中排放臭气, 对周围环境有不利影响。因此, 在河湖治理过程中, 是否需要对底泥进行疏浚, 如何疏浚, 以及大量重污染的疏浚底泥如何处理处置等都是河湖治理的重要问题。为了避免易位处理方法带来的弊端, 可以采用底泥原位处理方法。

3.3.2 底泥原位物理处理方法

底泥原位物理处理方法主要是底泥遮蔽技术, 是在污染的底泥上放置一层或多层覆盖物, 使污染底泥与水体隔离, 防止底泥污染物向水体迁移。采用的覆盖物主要有未污染的底泥、沙、砾石或一些复杂的人造地基材料等。实践证明, 底泥遮蔽技术能够有效地阻止底泥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二次污染, 对水体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底泥遮蔽技术存在工程量大, 适用性差, 施工技术难度高, 施工不当容易造成水质污染。另外, 采用这种技术处理底泥, 底泥并没有离开河道或进行化学变化, 采取遮蔽后, 库容不但不能增大, 反而会造成库容的减小, 且隔离效果的持久性与遮蔽物的持久性密切相关。该技术在浅水水体尤其是浅水湖泊中不太适宜使用。

3.3.3 底泥原位化学处理方法

原位化学处理通常是向受污染沉积物中投加媒制剂或化学药剂等, 以启动或强化微生物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在该过程中, 微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很难区分开来, 两者往往同时发生。一般情况下, 投加的化学药剂会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 改变原有污染物的性状, 为后续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提供有利条件。根据投加药剂作用的不同, 可将原位处理技术分为原位氧化处理技术和原位还原处理技术。

3.3.4 底泥原位生物处理方法

生物修复技术即利用生物 (植物、微生物或原生动物) 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存在于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 从而使被污染的环境能够部分或者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主要有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两种方法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领域的治理方法, 主要利用植物或植物根系区微生物的吸收、代谢以降低或消除污染物毒性。植物主要通过三种机理去除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植物直接吸收有机污染物;植物根系释放分泌物和酶;植物和根系区微生物的联合作用。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天然的或经驯化的微生物通过氧化、还原、水解作用等将有机污染物降解成CO2和H2, 或转化成其他无害物质。采用人工驯化、固定化微生物和转基因工程菌能够成功降解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

4 结语

城市景观河道污染问题是影响城市环境、居民生活质量的大问题, 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以卫津河污染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为背景, 详细描述了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 本根据这些原因, 有针对性的介绍了人工增氧技术、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以及底泥污染控制技术等多项措施, 能对不同情况下的污染物质起到针对性较强的治理作用, 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污染河道治理工作提供了可行方案, 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小贞, 金相灿, 卢少勇, 等.湖泊底泥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性探讨[J].中国工程科学, 2009, 11 (9) :28-33.

[2]毕磊, 邱凌峰.污染底泥修复治理技术[J].中国环保产业, 2010 (11) :32-35.

[3]冯奇秀, 谢骏, 刘军.底泥生物氧化与城市黑臭河涌治理[J].水利渔业, 2003, 23 (6) :4 2-4 4.

纸餐具的原料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 篇5

原料,我国目前也有十几个厂家,年生产能力达7500万只;淀粉类餐具以薯类 淀粉为主要原料,它的降解性好,回收后可做饲料。总而言之,国家对绿色一 次性餐具的研究与开发很重视,通过科技攻关、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科技发 展计划给予大力支持,不少企业的绿色一次性餐具的生产技术已比较成熟,具 备了产业化的基础。

武汉远东绿世界集团公司就是以淀粉为原料,进行绿色一次性餐具科技攻

关和开发,经济效益初具端倪的公司。该公司总裁苏笑海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他原来在湖北轻工学院学的是工艺美术,1984年进武汉大学读的是哲学硕士 学位,后在德国学习和工作,欧洲的环境保护对他触动很大,就萌生了回国搞 环保产业的念头。苏笑海告诉记者:我学过工艺美术,是位唯美主义者,我今 天投身绿色餐具这样的环保事业,就是发端于我对美的最初认识;而美学的延 伸,说到底也是一种哲学。

在1992年至1996年间,远东绿世界公司开发的再生纸板一次性餐具和苇浆 模塑成型餐饮具由于科技含量较低等原因,生产规模一直未能扩大。1996年公 司派员考察了欧洲市场生物降解包装用品的技术情况,认为开发植物淀粉生产 全降解一次性餐具用品可能是消除“白色污染”的一种途径。1997年,由一批食 品、化学、机械专家组成,公司重点投资开发了全降解一次性餐饮用品,该项目 列入1997年度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他们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国内纸餐具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利 用国内资源丰富的红薯、玉米等淀粉为主要原料,代替了国外单一的价格较高的 土豆淀粉;在红薯淀粉原料中增加了20%的天然纤维,使餐饮具增加了明显的强 度,再运用食品膨化的加工技术使产品具有重量轻和柔软性;增加强度表面喷涂 处理及整形的设备,使生产出的餐饮用品具有防水、防油、耐热的功能等。苏笑 海做了个生动的比喻:就好比是建筑材料中的钢筋水泥,红薯淀粉是那水泥,而 切碎搅拌进去的各种干草和植物的根茎就是那钢筋,这样才能使餐具的强度明显 增强

“低头族”,在等公汽时、公交车上,甚至会议室开会,只要是手头没事,就会玩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网聊天、发微信、玩游戏、刷微博。

长期低头的人,会引起颈椎酸胀,还会出现颈椎不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从而导致颈椎疾病,如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失明。

聚会时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不少人发现,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低头族”以年轻人为主。2014年12月,网友称自己半夜在台北车站遇到“无头阿伯[3]”,吓得他以为撞鬼。没想到换个角度观察,才发现原来阿伯只是低头在玩手机。2015年02月19日,城市“低头族”,成脊髓损伤高发群体。[4]

据专家介绍,在我们低头时,前屈极限(下巴碰到胸骨的状态)只能是45°。如果前屈幅度达到30°时,就可以影响到颈椎。如果颈椎长期处于极度前屈的异常稳定状态,就会对颈椎造成伤害,而这种危害比看电脑还要高几十倍。苏州一名高二女生因长期低头看手机导致颈椎间盘突出8mm,压迫脊髓,患上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一般来说,颈椎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开始有低龄化趋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呈快速发展趋势。上个世纪90年代,某医院推拿科一个月的门诊,大约可以接诊两三百例颈椎病患者,而且都是以中老年为主,病因除了年纪增大外,还有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或者长期坐姿不正确等。而易患人群则为教师、会计等需要俯首职业人群。

他们接诊的颈椎病患者要翻上几番,每月大约至少要接诊近千例。其中,20岁至35岁的大学生和白领就占了“半壁江山”。而几乎所有的年轻病人都会对他说,他们喜欢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和平板电脑。低头族安全隐患

湖北17岁的女生商某外出与同伴聚餐,边走路边玩手机,要过一座桥时,一脚踏空,掉入没有护栏保护的深坑,经抢救无效死亡。没有护栏当然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也提醒大家,走路千万别玩手机。

这不再是个体遭遇,而已具有群体性规律:两名青年因为过马路时低头玩手机,结果被车撞飞;几天前,在旧金山的一辆轻轨列车上,“低头族”因太专注玩手机,结果连身旁有凶徒枪杀一名大学生也不知。

“低头族”在社会安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若是交通司机也属低头一族,出事概率则会骤增。

有调查表明,司机边开车边发短信时,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时的23倍,而打电话是2.8倍。健康隐患

美媒认为印度污染问题太严重 篇6

浓雾已经消散,但它遗留下了一个令人非常不安的事实——新德里已经是印度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尽管有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但是污染问题依然严重。而且目前没有任何解决方案。

其实新德里早在十几年前就出台了一项政策,提出废气排放标准,关闭污染工厂,扩大绿色空间。一段时间内,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是近几年这些改革已经明显不堪重负。

针对这次大雾天气,一些官员回应称,这是受到邻国农作物焚烧和南部海岸气流的影响。但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这不过是他们的借口罢了,政府绝对不能说大雾纯粹是天气问题。《纽约时报》援引印度科技学院环境工程教授的话说:“如果政府一直找借口来回避事实,只会让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直到两年前,印度的市政官员还是在缺乏监测设备的情况下确定空气污染指数,科学家们还依赖于人工调查污染源的机构得来的数据,这些数据不是不完整就是得到得太晚。

2010年,政府引进了六个国家的最先进的监控设备来检测污染物,并且把实时数据公开在网站上。2012年11月9日,德里大学附近测得的颗粒物是每立方米908微克,而正常的标准为100微克——完全已经到了“非常不健康”的级别。

毫无疑问,空气污染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的肺科医生说,这个冬天呼吸道問题和心脏问题的急诊数量急剧上升。《纽约时报》称,由空气污染引起的健康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是十分普遍的。

噪音 比雾霾更严重的城市污染 篇7

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海洋”里。这种看不见的能量影响我们的情绪、心理,甚至健康。无处不在的声音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境因素。只要不算太吵,人的大脑会逐渐适应,甚至过滤掉“不重要”的声音。

另一方面,噪音就不那么容易“无视”了。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而在实际生活中,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对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被叫做噪音,尤其是那些高分贝的声音,更是“人人喊打”。

如果你是80后、90后,来到北京就一定要到南锣鼓巷去看看。作为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这里浓缩了胡同文化的精华和韵味,也是现代与传统的交融之地——游客密集、店铺林立、空间狭小,声音嘈杂。

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突发奇想,带着分贝仪来到这里。在当街实测的半小时里,噪声值最低67分贝,最高则达到了73分贝。按照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来看,其峰值已经达到了4类标准,说明这条繁华的胡同是非常嘈杂的。

像北京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交通量、人流量堪比一个欧洲小国,噪声水平高也是难免的——事实上全世界的现代化都市几乎都是如此。而每个城市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属于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声景观”。

城市中的声景观并不是越安静越好,不同属性的地段应该有不同类型的声景观。就好比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放在旅游景点就很合适,可以形成游客喜欢的特色和气氛,但如果在故宫、颐和园、国家博物馆等景点吆喝,那可太突兀太尴尬了。

噪声危害不次于雾霾

刚刚过去的2013年秋冬季节,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成为几乎所有人关心的话题,面对防不胜防的空气污染,全国上下如临大敌。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工业生产、建筑装修、交通排放,甚至炒菜做饭,哪一样跟噪音脱得了干系?尤其对城市居民來说,噪音的危害已不次于空气污染。

人们在白天感觉舒适的音量是50分贝左右,夜间则是30分贝左右。一般来讲,周围环境噪音达到70分贝,人会感觉心烦意乱;90分贝,如同身处音乐吵闹的酒吧,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中会使听力受损,因为耳蜗内的毛细胞一旦死亡将无法再生;100分贝,就像隔壁邻居装修时嗡嗡的电钻声,让人感到刺耳,使人头痛、血压升高;喷气发动机或劲爆的摇滚音乐会现场能够达到120分贝,一部分人会感到耳朵疼痛;一旦超过180分贝,那就危险了,真的有可能会“要人的命”。

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曾发布报告指出,噪音污染会升高血压、增加压力荷尔蒙的血液浓度,即使处于睡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如果长期暴露在噪音污染中,这些症状就会不断积累,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噪音污染产生的另一个影响广泛的负面作用便是人们常说的“烦人”,可能让人产生愤怒、失望、不满、无助、抑郁、焦虑、分心、疲惫等负面心理。

中国城市环境中噪音的来源主要包括交通噪音、工地噪音、社会噪音(人在日常生活中发出的声音)、室内家电运转时的噪音等。交通是城市噪声的主导因素,所以,给车辆降噪是减少噪音污染的第一步。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交通工具更安静,降低汽车发动机及运行时发出的声响,使用低噪音的轮胎,这有赖于汽车工业水平的提高;其次是在繁忙道路和居民区之间设立隔音带,这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

噪声只要降低1分贝,人耳就能分辨出来;若降低3分贝,感觉就更明显了。对于个人而言,可以在自家安装双面玻璃之类的隔音材料,部分隔音窗的降噪能力甚至能达到35分贝左右。这也是发达国家城市降噪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窗边摆放较高大密集的绿色植物,也能发挥一定的吸音作用。这样至少可以暂时摆脱噪音侵扰,在家里睡个好觉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污染严重】相关文章: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04-19

媒体报道,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严重05-10

严重创伤05-22

严重狭窄07-01

严重感染07-17

严重烧伤07-27

严重分化08-07

严重发生08-26

危害严重09-11

环境问题严重06-24

上一篇:水文测站下一篇:国防舆论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