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城市的落叶

2024-08-05

寻找城市的落叶(精选三篇)

寻找城市的落叶 篇1

1 城市园林景观造景中落叶植物景观概况

在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中, 常常栽种一些适应能力强的树种, 例如在园林中种植水杉、银杏树、日本晚樱、枫香、二球悬铃木和樟树等, 这些落叶植物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在落叶季节都会形成漂亮的落叶景观。

属于杉科落叶大乔木的水杉, 树高39m, 因为喜光耐寒, 自身的适应能力特别强, 在每年的10 ~ 11 月份时水杉的树叶会出现飘落, 如果将水杉种植在道路两旁, 实行单向种植, 那么树叶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红褐色树叶效果将会给行人以美妙绝伦的感觉。在园林造景时种植银杏科落叶乔木银杏树, 其叶呈现扇状形状, 喜好阳光, 适应能力较强, 由于银杏树可以对大气污染进行净化, 因此在城市的道路两旁进行种植非常合适, 可以极大的改善城市景观和环境。

属于金缕梅落叶大乔木的枫香, 其树冠呈现广卵行, 也好光和湿润的环境, 枫香食欲种植于红黄土壤的园林中, 具有较强的耐寒涝的特性。在每年的冬季时节会出现大量的树叶飘零, 将该种植物分布种植在城市的园林道路上或人造山坡上及水边适合, 在种植时要可以同其他的植物进行搭配种植, 在落叶季节会形成漂亮而独特的景观特色。在园林中种植悬铃木也可以极大的改善园林的整体景观。主要是由于悬铃木树叶呈三角形, 并且具有不规则的尖齿, 树叶茂密, 在树叶飘落季节维持时间较长, 是城市园林造景中最为常见的行道树木。

2 城市园林景观造景中落叶植物的重要性

2.1可以有效地增加园林造景的丰富性

落叶乔木在园林景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粗壮的枝干以及外形能够较好地丰富园林的景观, 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给整个小区带来了生机;落叶乔木还能够应用于绿地的中心位置以及停车场区域, 使得园林的景观得到极大成都的丰富。通常情况下, 城市城市园林景观造景中较为常用的植物有:落叶乔木、水杉、银杏等植被。

2.2可以使得景观群落层次分明

在进行城市园林造景的过程中, 通常会采用落叶植物来提高景观群落的丰富度。而落叶植被具有很强的层次分明效果。在造景时, 乔木层、灌木层以及草本运用的较多, 所以在彼此搭配的过程中, 能够将植物的多样性体现出来。在造景过程中, 一旦拥有丰富的植物品种, 就能够对植物的颜色、形态进行多方面的调控, 从而使得园林的景色更加丰富自然, 和谐统一。

3 城市园林景观造景中落叶植被应用的对策

3.1落叶植被在园林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落叶植被在城市园林景观造景中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植被景观特色不够明显, 而且品种比较单一。在一些局部区域, 还会出现盲目移植的现象。在一些城市, 未能从实际出发, 没有考虑落叶植被的整体规划, 这就容易造成落叶植被杂乱无章, 高矮不统一的现象, 使得秋色叶景观不明显等情况的发生。目前, 我国很多城市落叶植被还比较少, 近年来虽然逐步引进大量的外来树种, 但是仍旧没能与当地的文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产生浪费现象。

3.2落叶植被主干道的应用对策

在造景的过程中, 可以选用银杏以及水杉布置在主干道, 这些落叶乔木可以有较好的遮阳以及进化空气的效果。因此树木植被的花期最好在4 ~ 6 月份, 这样能够将主干道植被的效果较好的突显出来。在进行植被搭配时, 可以选用一些细腻的植物进行搭配, 例如黑松以及雷松进行搭配, 这样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3落叶植被支路径的应用对策

在进行支路径的应用时, 其主要作用是用来美化环境。所以日本晚樱以及水杉是较为理想的植被, 可以大力推广以及种植。在一些娱乐和休息区域, 可以适当采用山茶、白玉兰以及紫金进行搭配, 尤其是在一些大草坪的休息区域, 可以选取黄色树叶为主的植被进行搭配, 提高其在颜色上的协调度。

4 结语

落叶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先简单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园林景观造景中落叶植物的应用, 阐述了落叶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造景中的重要作用, 指出落叶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造景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落叶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造景中需要考虑到整体的季相变化性, 充分利用丰富的秋色叶来丰富色调。随着园林造景的不断发展, 落叶植物将会起到越来越多的作用, 应合理种植落叶植物。

参考文献

城市的落叶抒情散文 篇2

落叶有两种,一种是乡村的落叶,一种是城市的落叶。

城市并不是落叶的主战场,那些纷飞的落叶,初看如同玩票的票友,把城市当成舞台,聊解一时的烦闷,引起秋风一阵阵喝彩,图个心中的乐而已。当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当跌落枝头成为必然,自然也无须自哀自叹。落日在秋风里收敛光芒,热情在秋意里渐渐冷却,就连太阳都无法脱逃落下去的命运,何况一片小小的叶?

城市的叶,也许从未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叶,才会在跌落时心有不甘。在城市中生活,对于任何一棵树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城市里生长环境逼仄,污染和噪音太大,严重影响树木的身心健康。但再恶劣的环境也要生存下去,这是树木们的责任,比起忙忙碌碌的人们,比起那些为生活打拼的.小商贩,那些累死累活的进城农民工,那些压力巨大的上班族,树木们也算是轻松闲适的,让多少人为之羡慕。虽说没有乡村的树木自由自在,虽说没有山野的树木无拘无束,但城市的树木可以看人看车看各种热闹,也算是树木中的知识分子,怎么就看不破树叶跌落的结局呢?

如果不想跌落枝头,就得是长青的叶,像松柏,可松柏那形如细针的叶,又让很多树木不屑一顾,不改变自己的形象,自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实,作为落叶并不可怕,跌落前的忐忑不安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就像待嫁的姑娘,就像即将毕业的学生,就像即将进城的农民。虽说城市落叶的命运更加无法预料,但只要脱离枝头,就会重生为一片可以行走的叶,与枝头再无瓜葛,与前尘往事断然决绝。

跌落即放下,飘落的短短过程就是大彻大悟的过程,从万念俱灰到希望重生,从俗事缠身到自由洒脱,总要付出一些牺牲。落叶的命运有很多种,有的落在水里,成为昆虫们眼中的船;有的落在路上,被散步的人们踩出动人的秋声;有的落在房顶,像充满警惕的哨兵;有的抱住树脚,就像恋家的孩子;有的落在车顶,风驰电掣般去看世界。所有这些落叶,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们仍然是一片叶,只不过换了一种生存方式。它们仍然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可能比高居枝头时更接地气,像很多脚踏实地的人。

寻找地域特色的城市规划设计 篇3

地域性是指相当规模地理区域内所拥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特征的同质性,是高度复合文化地图的表征。其中,自然环境的同质包括相近的日照、温度、湿度、风向、风力、雨量、地形、地貌、土质及生物等自然现象;社会文化特性的同质包括相近的社会体系、人口结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人文现象。自然环境的同质是塑造同质社会文化特性的基础,而同质的社会文化特性是改造与适应同质自然环境的结果。

依托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特性,寻求地域特色,是石狮市东区C01~C08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

2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石狮市东区的中西部核心位置,其西面毗邻石狮市市政广场和市政大楼,东西南北四面分别由二环东路(30 m)、濠江路(38 m)、东港路(30 m)、东西一路(50 m)构筑其界,总用地面积达60 hm2。内有市府南路(26 m)东向延伸贯穿其间,并与其他支路与水系将用地划分为8个地块。

3 塑造地域特色的规划途径

3.1 规划结构的搭建

空间秩序的建立,实际上是寻找线索搭建规划构架自然的结果。

从区位关系来看,石狮市城市之冠宝盖山(海拔209.6 m)和双髻山(海拔206.9 m)分别坐落在本规划区的东南和正东方向,宝盖山与规划区中心成南偏东45°的夹角。为了打开宝盖山的视线通廊,规划开辟一条由中心向东南45°角放射而出的空间走廊,并与贯穿各个地块的交通走廊共同搭建规划的空间构架,形成“一心、一带、两环、三轴、六片、十组团”的规划结构,加强规划区整体性的塑造和地域特征的体现。

3.2 建筑功能的布局

以功能为线索,构建一个中心、打造一条街道,使之与市政大楼和市政广场发生功能上的渗透和延续,这是强化地域特色的另一个手段。

本规划以市府南路为主轴,打造一条商务用品主力街和一个区域的商务办公中心。为了强化市区中心的形象,利用开发强度的差异作为分区的依据。靠近西侧地块容积率取高限3.5~4.0,从南到北逐渐递增,建筑高度也随之在60 m~80 m范围内发生变化,商务办公中心成为本区的制高点,高度为100 m。与西侧地块形成鲜明对比的东侧地块,采用高密度、低容积率、多层点缀少数高层的开发形式。其目的有三:烘托城市中心,打开东南向景观界面,导入夏季主导方向。容积率介于1.6~2.0之间,建筑高度变化幅度控制在24 m~60 m范围内。

茶文化是泉州文化特色的代表之一。因此,“茶艺居”的设置与布局成为本项目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考虑的重点。规划以组团为单元,在组团中心结合住宅底层设置茶艺居,使之成为大合院的公共会客厅。结合住宅单体以及户外空间,形成多层次规模不等的交往场所。

3.3 绿化景观的塑造

采用因借势强化地域性和塑造景观的重要手段。规划针对场地周界可利用历史遗存——姑嫂塔,采用轴线对景的手法,将其组织到本区的景观序列之中。姑嫂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7年~1162年),塔体高21 m,通体石砌,造型结构古朴粗犷,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是省级文物。通过景观序列组织,姑嫂塔亦成为本区可识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地制宜是本区绿地系统组织的主要手段。从地块的分布来看,C2,C4是位于本规划区的最北面两块狭长的地块,其北靠东西一路,南以河道为界。50 m的东西一路是石狮市区主要交通干道,是联系东西两个分区的动脉,其两侧不仅不能布置集中人流和车流的公建和商业设施,也无法为住宅提供适居的人居环境。规划利用此两个狭长的地块开辟带状公园,沿干道一侧密植防护林,既可抵御冬天凛冽的东北寒风,又可衬托水体自然之美,强化了绿化景观的特色。

3.4 交通系统的组织

交通系统的组织构架是通过综合规划结构搭建在景观序列空间构筑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本区采用的是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方式。借助东西向的城市道路:东西一路、市府南路、东港路(从北到南顺序排列)以及南北向的城市道路:濠江路、二环东路(从西到东顺序排列)分割地块并形成规划区对外车行交通的主线。在此基础上被道路割裂成“六片、十组团”,通过开辟贯穿各个组团内部的步行通道,以及各个组团出入口的对接联系为统一的整体。静态交通停车的组织是在每个组团的出入口直接开设地下出入口,实现组团内彻底的人车分流。

利用外部交通的组织,实现市府路沿线用地功能的延续和规划区中心的塑造,强化功能上的地域感;利用内部交通的组织,开辟对景的通廊和序列空间,增强景观的整体性、可识别性和地域性。

3.5 建筑单体的设计

1)住宅功能的特点。研究泉州传统民居有利于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自唐代建立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开始,泉州的经商传统以及生活方式一直延续至今,这一点从泉州人热情好客、擅长交往的性格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佐证。考察泉州传统民居我们不难发现,泉州老百姓所创造的生活空间是有利于相互交往和传递信息的。俗称三间张、五间张的泉州传统民居合院形式,除了内含前院、后院和厅堂之外,合院前均设有一个埕。埕铺以石板、筑以石凳,成为良好的户外交往空间。再看泉州的茶文化,也是一面老百姓生活方式的全息之镜。茶文化是应交往需要而产生的,喝茶活动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空间:家庭、办公室、酒店、茶室等等,成为泉州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住宅功能设计的核心目的是希望能更好地承载人们所崇尚的生活方式。本规划有意识地在住宅平面设计中加大客厅的使用面积,在较大的户型中单独设置茶室,力求创造理想的户内交往空间。

2)建筑风格的特点。现代的城市空间和建筑尺度与传统的已有了天壤之别,传承传统建筑机理而非传统建筑风格,在尺度上才能更符合市民的心理感受与需求。本规划在建筑形式风格处理上,强调富有高科技内涵的、反映时代气息和人们生活状态的建筑形象塑造。设计灵感来源于与大自然对话的生活体验。“风”的张力,通过建筑屋面胀满风力的飘板,体现滨海城市“风”之自然要素;“水”的灵动,通过建筑椭圆形平面和“动感”顶板处理,体现滨海城市“水”之自然要素。

4结语

地域文化来源于自然、存留于生活。地域性的塑造不仅是建筑师的创造,而更多的是自然和生活的主动呈现,它需要的是建筑师倾听自然与理解生活的能力。地域性的呈现没有固定的模式,假如我们能够运用新思维与新视角加以审视,那么地域性又会以崭新的方式予以回应。

摘要:通过石狮市东区C01C08地块规划实践,探讨地域性塑造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必要性,并指出寻求地域特色,应依托对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特性体验和领悟,以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加以呈现。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社会文化特性,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

[2]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5.

[3][美]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的表达方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

[4][挪]诺伯格.舒尔兹.存在.空间.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6.

[5]刘.滨海人居环境的研究——关于泉州建筑学的课题[J].福建建筑,2002(2):80-81.

上一篇:十二星座古代才女下一篇:检测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