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银行

2024-08-27

海外银行(精选十篇)

海外银行 篇1

招商银行田惠宇行长介绍说:“作为该行在境外的第三家中心, 纽约私人银行中心的成立是享尽‘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根据该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中国高净值客户财富持续快速增长, 海外投资诉求日益突显, 招商银行正是跟随境内高端客户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而来。就在一个月前, 纽约分行刚刚获得了纽约州监管机构颁发的信托牌照, 这是多年来纽约金融监管部门授予外国银行的第一个信托牌照, 意味着招行可以在美国以全权委托的方式为客户进行资产配置。

私人银行海外战略的布局同时建立在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强势发展的基础上, 招行私人银行连续8年保持了客户数和管理总资产30-40%的增速。截至2015年底, 私人银行客户数已经接近5万户, 管理总资产超过1.2万亿元, 积累了大量的国内高端客户和专业的口碑, 已然成为国内的行业翘楚。

私人银行 (纽约) 中心的开业是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国际化战略的重大举措, 以纽约分行的境外服务体系为平台, 结合私人银行强大的专业资产配置能力, 为国内的高端客户提供全球资产配置以及包括贸易金融、交易银行等在内的海外综合金融服务, 这必将成为连接中国与美国, 中国与全球金融市场的桥梁, 持续为招商银行的客户创造价值。

移民海外银行存款证明常识 篇2

1.什么是银行存款证明?

银行存款证明是由银行出具的证明您的银行账户里有指定数目的存款的证明文件,都是中英文的。存款证明的办理很简单,拿着身份证和活期/定期存折(存单或银行卡也可以)到银行柜台办理就可以,各大国有银行及商业银行的存款证明都可以,外国银行也可以,注意不要在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很多银行开存款证明需要有定期账户,办理之前先跟银行大堂人员咨询一下,因为可能需要填单子,并且拿的号也可能不是普通的个人人民币业务(例如可能是理财金号),一问便知。开具存款证明一般需要一定数目的手续费。

2.为什么要提供存款证明?

存款证明是为了证明移民申请人的可支配资金情况(Provide proof of unencumbered and readily transferable funds in a convertible currency - 存款可以是人民币,也可以是外币),有历史存取款记录,冻结一段时间都是为了更好的证明这个钱不是借来的,对于技术移民来说要求的资金不多,没有存款历史也没关系。

3.存款证明应该存多少?

存款证明多多益善(适应能力强),存款证明可以在主申名下一个或多个账户下,也可以在主、副申请名下,也就是可以有多个存款证明。主申不低于8万人民币,一家三口不低于12 万人民币。

4.存款什么时候开始存?

有条件的`话,请提前存,3 个月的定期也可以,但要保证递档的时候存款证明还在有效期的 范围内。联邦技术移民递交申请时就需要。定期存款的存款证明有历史记录,记录好证明你 的资金状况良好。

移民申请者递交申请前就可以有计划的准备存款(有存取记录),等到需要时开银行存款证 明。提前准备存款是为了有存款记录,不让人觉得存款是为了应付移民一次性存入的。

5.存款证明怎么存?存多久?

建议存定期,存期随便(例如 3 个月,半年也可以是一年期)。

冻结期: 开具存款证明时冻结 3 个月,也可以指定更长的冻结时间(不必要),冻结期内无法提取存款,冻结期与存期没有直接关系。

关于活期存款证明及其他: 有些客户资金不存定期用于理财,这样的话也可以开具活期的时点型存款证明;也可以开活期存款证明,冻结 2-3 个月,这样存款证明上体现的存入日比较久远。当然建议有部分的定期存款证明。其他例如股票,基金交割单及房产可以作为补充,不必须,存款够的话不需要提供。

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带着证件及存折到银行网点柜台亲自去问。

海外银行转型案例1:德意志银行 篇3

首次任命首席数据官

信息对企业越来越有价值,而首席数据官的作用就是跨越IT和业务,货币化并整合数据,同时制订正确的治理模式。2014年11月,德意志银行首次任命了首席数据官(JP Rangaswami),其主要任务是实现信息管理标准化,以支持银行的数字战略。

数字化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

2015年,德意志银行引进数字技术,将其零售业务,包括邮政银行,从遗留的IT系统转到了SAP核心银行系统。这是银行10亿欧元的IT转型项目——麦哲伦项目(Project Magellan)的一部分。德意志银行用以替换旧IT系统的麦哲伦项目即将于2015年内全部完成。该项目将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加快新产品上市时间,为德意志银行和邮政银行的分支运作打下灵活的基础。

2015年2月,德意志银行与惠普公司签署了一份10年的协议,重整支撑其批发银行业务的IT,为下一阶段的数字化改造做准备。这一数十亿欧元的交易将让德意志银行利用云平台技术,实现支持银行应用的IT现代化。

零售银行拆分、削减

2008年,德意志银行收购了德国的邮局零售银行——德国邮政银行(Postbank),但德国联邦金融监管机构不允许德意志银行使用邮政银行的利润或所有的存款。因此,德意志银行可能将宣布分拆其零售银行业务,用以削减成本,并最终提高效率。目前,德意志银行零售业务有1200万现金账户客户、500万储蓄账户客户,拥有2700家分支机构。德意志银行计划关闭数百家零售业务中的分支机构,即所谓的私人和企业客户(Private & Business Clients,PBC)。保留下来的私人和企业客户(PBC)将专注于为需要卓越的产品提议的私人和商业客户开发领先的咨询驱动、全方位渠道的建议。从现在到2020年,私人和企业客户(PBC)的目标是在数字技术上投资4到5亿欧元,并计划到2017年将其分支机构网络减少到200个。

全业务数字化

在核心业务平台现代化之后,德意志银行计划向其所有业务投资数字技术,以努力赢得新业务,让运作更高效,并提供新产品。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德意志银行要计划向数字科技支出达10亿欧元。这些数字化投资将有助于银行捕捉新的收入机会(例如通过远程咨询的渠道),通过自动化或数字化的过程实现平台效率,并开发新的客户端命题等。

开发分析系统

电子交易中对数据的关注很大,因为它们能让银行业务更上一层楼。利用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德意志银行试图向其机构客户实时地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

德意志银行正在开发一种分析系统,最终能让该银行从来自客户的历史个人报价要求中生成更好的情报,并基于逐个的客户,对其曾经成功和失败的交易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一个单一的基准点就可以定义成功或失败,而有了该系统,德意志银行就能够自如运用定价基础架构,创立为客户量身定做的定价,并瞬间向客户提供交易,这在之前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

与IT行业的合作

传统上,大型银行用大型的内部IT团队开发IT,但随着变化速度的改变,例如业务数字化,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数字公司歌、苹果和脸书(Facebook)等走入银行业的趋势让银行开始在IT行业寻求建立伙伴关系,包括建立合资企业或在初创企业中投资。德意志银行正是其中的一员。意识到了苹果(Apple)和PayPal在支付市场对其业务造成的威胁,德意志银行于2014年底与IBM、微软和及印度的IT服务公司HCL科技(HCL Technologies)联合创立创新合资企业,以改进其数字凭据。华尔街日报称,银行正计划在柏林、伦敦和帕洛阿尔托(Palo Alto)设立实验室。

建设银行海外上市案例分析 篇4

2001年底中国进入WTO后, 给国内的银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而我国银行传统的经营体制也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化经济的发展, 因此, 在内外部压力和自身谋求发展的动力下, 我国银行业走上改制之路。2004年1月6日,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改革启动,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成为股份制改造试点。通过股份制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向外国投资商出售股份的主要目的一是在冲销大量不良债务后补充资本实力, 二是提高竞争力, 降低2006年12月开始外国银行自由进入中国银行市场后可能带来的风险, 努力向“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与效益良好”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迈进。2005年10月底, 建设银行成功赴港上市, 开启了国有银行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随后更多的银行赴港IPO更标志着我国银行业改制的决心和取得的成效。

二、建设银行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最初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 成立时的名称是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当时是财政部下属的一家国有独资银行, 负责管理和分配根据国家经济计划拨给建设项目和基础建设相关项目的政府资金。

1979年,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为国务院直属的金融机构, 逐渐承担了更多商业银行的职能。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 为适应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建设银行先后开办了现金出纳、居民储蓄、固定资产贷款、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国际金融、住房贷款和各种委托代理业务。通过开办各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商业银行业务, 丰富了银行职能, 为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4年, 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 建设银行将代行的财政职能和办理的政策性基本建设贷款业务分别移交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 不再履行行政管理和政策性业务职能, 迈出了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的重要一步。

1996年3月26日名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正式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简称CCB) , 以崭新的形象走上了社会经济舞台。

三、建设银行上市过程

1、股份制改造过程

2002年底, 建行启动人事与激励约束机制改革, 包括用人制度改革、用工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和培训体制改革。

2003年2月, 建行向国务院提出改制上市的意向。

2003年4月, 新一届政府有关领导表示可以考虑上市意向, 要求细化方案。

2003年7月, 建行改制上市的具体方案初步形成。2003年10月, 建行成立了消化历史包袱领导小组, 彻底摸清了损失类贷款和部分非信贷类资产的相关情况。

2003年12月9日, 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可将定向募集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

2004年1月6日, 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 并注资450亿美元的消息。

2004年4月27日, 建行首次向社会公开股改进程。

2004年8月, 中国建设银行次级债券第一期成功发行完毕, 募集资金150亿元, 用来充实资本金。

2、引进战略投资者

2004年10月8日, 建行邀国际投行入股, 海外大鳄联手竞标。

2005年4月29日, 前期工作完成, 战略投资谈判进入实质阶段。

2005年5月23日, 美国银行与淡马锡欲入股建行。

2005年6月6日, 建行与美国银行谈判进入收官阶段。

2005年6月17日, 美国银行收购建行9%的股份。

2005年6月20日, 淡马锡拟入股建行。

2005年6月28日, 花旗银行出局, 淡马锡欲购建行5%的股份。

2005年7月5日, 建行证实淡马锡10亿美元入股。

2005年9月8日, 外资战略投资者完成交割。

3、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

2005年10月27日上午10时整,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代码“939”跃上了香港联合交易所的电子计价牌, 建设银行此次一共发行了264.86亿股, 共募集资金92亿美元, 发行股票的市净率 (P/B) 为1.96倍, 市盈率 (P/E) 为14.7倍, 建设银行成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中首家挂牌香港联合交易所的银行, 由此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 这是中国向世界一流商业银行迈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上市一年多, 建设银行成为四大银行中盈利能力最强、资产质量最优、存贷款新增第一、基建贷款新增第一、个人住房贷款新增第一、信用卡新增发卡量第一、短期融资券市场份额第一, 并正在向着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的目标迈进。良好的经营业绩, 支撑建设银行上市以来的股价一路飙升, 从2.35港元开盘价一度摸升至3.85港元, 不仅令大小股东从中分享了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 更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建设银行上市的成功之处和意义

此次建行IPO以每股2.35港元的发行价, 公开发售了12%股份, 共募集资金92亿美元。建行也是第一只全流通的国企股;另外, 建行上市首日成交金额高达85.8亿港元, 占香港联交所当日总成交额的36%。也创下香港股市有史以来单一新股首日最高的成交记录。

建行上市一年后, 在资本实力方面, 资本充足率为13.15%, 高于上市前的10.71%;资产质量方面, 不良贷款率为3.51%, 低于上市前的3.91%, 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最低;盈利能力方面, 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为0.95%, 年化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15.67%, 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在国际同业中也并不逊色。2006年9月11日, 建设银行成为首家晋身香港恒数的H股公司, 其股票被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 建设银行上市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是截至其发行上市四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亚洲除日本以外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25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股首次公开发行, 也是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中首家实现上市的。建行的成功上市, 以及作为第一家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国有商业银行, 使得投资者看到了中国政府的决心, 这也为其它国有银行的陆续上市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铺垫。

五、建设银行上市的不足之处

2004年交通银行引进汇丰银行投资, 获得了86%的资产溢价;而建设银行股权转让却仅仅获得17%的净资产溢价, 建行以每股2.35港元的价格公开发售了12%的社会公众股之前, 曾以更低的价格引入了美国银行作为其首个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资25亿美元出让建行近10%的股权。我国政府在建行上市之前通过剥离、注资等方式, 话费了数万亿的资金, 从而使其拥有了一份还算看得过去的资产报表, 逐步达到了海外上市的要求, 其实它的内在价值早已得到大幅提升, 根本就不是原来意义上呆坏账缠身的企业, 而且, 这还未考量几十年来其在国内所形成的政府信用、商业网点等难以匡算的无形资产, 而建行上市仅承销费用就要支付3亿美元, 按建行上市至2006年中期的股价表现, 其发行定价显著偏低, 这就造成了我国国家财富的相对损失。所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仍应是银行改革的重要方向, 但是要尽可能地公平对待所有投资方, 立足“引智”, 从容引资, 以我为主, 以图最大限度地让国有银行实现效益最大化, 实现通过改革壮大和发展自己的初衷。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建设银行海外上市的案例, 对我国银行的上市管理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海外银行 篇5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日批准中国工商银行等公司联合收购美国东亚银行绝大多数股权,这是中资首次收购美国银行机构获批,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专家指出,美联储批准收购交易具有里程碑意义和示范效应,将有助于中资银行进入和拓展美国等国际市场。不过,中资银行未来的海外拓展之路依然面临外部阻力和自身挑战,中美双方需进一步加强金融合作。

中资银行在美业务进一步拓展

根据美联储的声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联合收购美国东亚银行不超过80%的股权。美国东亚银行拥有约7.8亿美元资产,主要经营零售银行和中间市场贷款业务,而工行总资产约2.5万亿美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银行。

这一总额为1.4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完成后,工行将获得东亚银行在美国的13家分行,其中10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3家位于纽约,这为工行进一步扩展美国业务站稳了立足点。

这是美国监管机构首次批准中国银行收购美国国内银行,引发了外界极大关注。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银行专业律师克里斯〃丹尼尔说:“对中国和中国银行业而言,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里程碑。”

《华尔街日报》10日头版报道说,中国银行机构一直以来都在寻求进入美国银行体系,以为在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通过与海外投资者的业务往来推广人民币的使用,但之前的尝试和 努力遭到了各种耽搁和否决,因此美联储批准此项交易是美国银行监管机构“里程碑式”的一步。

与此同时,美联储还批准了中国银行在芝加哥设立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在纽约设立分行的申请。

中国银行纽约分行10日在发给新华社记者的声明中说,设立分行还需得到美国通货检察局的审批,中行将密切配合监管机构完成审核程序,只要拿到最终审批,就会尽快在芝加哥开设分行。

“中国银行机构在美国的扩张表明我们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同时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服务美国当地企业以及实施全球化的中国企业,”中行纽约分行对记者说。

美联储许可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美联储此次批准中国银行收购美国银行,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尽管中资银行进入美国市场短期内仍难以形成抢滩之势,但却给他们今后的业务扩张开了绿灯,势必将推动更多中国银行机构进入美国市场以及拓展美国业务。

桑福德〃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师迈克〃维纳表示:“此次交易对于中国工商银行的实际经营影响并不大,但对于其进一步拓展美国市场来说却有着深远意义。美联储的决定可能会具有分水岭性质,从此为中国其他银行进一步参与美国市场敞开大门。”

古根海姆证券公司分析师贾里特〃斯伯格认为,美联储此举将加速中国银行赴美实施收购和兼并。在此项交易中代理东亚银行的美国著名律师亨利〃科恩也表示,这显然是一个开创先例的决定,美联储对中国监管体系的认同意味着该机构以后至少会允许适度规模交易的发生。

此外,还有专家指出,美联储的举动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可能会对其他地区的监管机构产生影响,这将进一步推动中资银行在美国 2 和欧洲业务的发展。

针对中国银行业强劲的海外拓展步伐,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1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主要受益于三方面的有利因素:一是外贸增长推动传统贸易支付安排等金融需求水涨船高;二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需要也随之上升,而中资银行对国内企业也更加熟悉;另外,许多海外银行特别是欧美银行因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出现了经营困难,它们都是中资银行潜在的投资并购对象。

未来国际化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势头迅猛,也享有诸多有利条件,但美联储的审批决定是在拖延了一年多之后才姗姗来迟,从中不难窥见中资银行进入和拓展美国市场依然面临很多外部阻力和自身困难。

首先,外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有着一贯的防备和歧视心理。

中国工商银行和美国东亚银行早在2011年1月就宣布了这项交易,但一直未获美国监管机构批准,而美联储审批此类并购案件通常只需60天。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美联储对这一交易久拖不决主要是因为美国质疑中国的银行监管不够充分,并对此实施了调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另外,美联储在审批文件中也委婉地透露,美国国内一些批评人士以国家安全为由反对这项交易。

陈志武说:“许多国家的银行监管部门对中资银行还是有许多不信任,在政治上、监管规则上存在很多歧视,这些歧视虽然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减少,但总还会有。”

第二,美国银行市场已非常饱和且竞争激烈,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等本土大型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具有绝对优势,这将阻碍 3 中资银行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

第三,金融危机暴露出很多大型银行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容易滋生风险,因此美联储对大规模的银行收购交易仍非常谨慎,这意味着中资银行在美业务难以实现规模突破。

此外,中资银行自身仍有诸多局限。比如,海外经营经验有限、中外经营文化与制度文化差别太大、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这容易导致并购整合困难的局面。

分析人士指出,除了中资银行要提高应对自身挑战的能力外,中国还要增强同美国的金融合作,以最大限度降低外部阻力。美联储此次对中资银行放行就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上周闭幕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成果之一。

陈志武指出,中美通过加强金融合作,既让外资和民营金融机构更多进入中国金融业,同时也要求美国扩大金融业对中资的开放程度,最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以此加快中资银行的学习和进步速度。

海外银行帮你“借钱生钱” 篇6

美克这个家伙正头头是道地和我讲述他那套“借钱生钱”的投资理论。

五年前,任职外企销售总监的美克远赴澳大利亚攻读MBA 课程,在学业完成后很幸运地在当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理所当然地就在那里安居乐业了。

“借钱生钱”的秘密武器

美克告诉我,他那套“借钱生钱”的理论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有一个秘密武器就可以顺利地实现。那就是当地银行为客户所提供的“投资贷款”,顾名思义就是客户向银行借用资金来进行投资。“相比于国内的个人贷款大都停留在消费层面上,海外银行在这方面的产品创新可以说是丰富多了。”美克感叹地说。

美克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发现这一“秘密武器”的。当时美克有一位非常热中于股票投资的当地朋友伊云,经过多年在股海中的畅游,他除了收获了丰富的经验以外也得到了很可观的投资收益。伊云经常向人推荐股票,成了大家眼中公认的“股评家”。那时有一支新兴科技股发展势头不错,伊云非常看好这支股票,而且向大家推荐不止一次了。美克对这支股票也感到有兴趣,但很无奈,由于自己刚买了新房子,用了一笔不小的积蓄,其他钱又都有稳定的投资方向,所以没有闲散资金,看来只能“望股轻叹”了。当美克告诉伊云这个情况的时候,伊云递给他一张银行经理的名片,很有信心地告诉美克:“你去找他吧,他肯定能帮你解决眼前的问题。”

当这位银行经理递了一张产品说明给美克的时候,美克觉得希望又重新回来了。银行经理表示,这是银行最新的产品——“投资贷款”,通过它美克获得了一笔不少的流动资金,可以购买那支心仪已久的股票了。申请的手续也比较简单,只需要提供个人资产和收入证明,经银行核准以后,一周内就会发放贷款。

“正收益”、“负收益”都能盈利?

美克告诉我,后来这支股票果然不负众望,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状态。股票是赚了,但是毕竟是贷款进行投资啊。收益应该怎么算?当美克的股票价格上升,股票投资带来的收益要比贷款金额所产生的利息要高,是属于“正收益”的情况。这两部分资金的差额就是美克所能获得的收益。当贷款到期时,美克只要将手中的股票抛出,将本金和利息归还银行,其他的收益就自己“袋袋平安”了。虽然这样的收益会比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要低,但好处是当你没有流动资金的时候仍可以获取投资市场上可观的收益。

投资贷款之所以吸引人,它最大的特点是在投资为“负收益”的时候仍然能够让投资者得到好处。美克给我举了一个例子,例如:你用这笔贷款购买一间交通便利的公寓,目的是为了通过出租获得租金收入,但很有可能租金收入比贷款利息要低,这样就产生了投资的“负收益”。那么,贷款岂不是在亏钱了?幸好有澳大利亚政府的税收政策搭救:如果拥有一个出租的公寓,每周租金300澳元,假设税率是19.5%,你就必须交58.50澳元的税款。但同时,任何与租金收入有关的费用或支出,也是可以抵消租金收入或其他收入的,这样缴税便相应减少了,甚至可能发生税务局退税的情况。美克笑着说:“只要开动脑筋让这种'负退税'的情况发生,那么,政府给你的退税就能弥补租金和贷款利息之间的差距,甚至还能让你小赚一笔。”

无法承受高风险者要“慎贷”

美克对这个贷款乐此不疲,因为他觉得一直以来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对市场的触觉还算敏锐,加上有朋友指点,所以,愿意冒风险去追求高收益。但他也提醒所有对贷款有兴趣的人:如果只是单一投资,你只要确保自己的本金不受损失就好了,收益或高或低其实问题不大。但是如果使用投资贷款,你还必须考虑实现一个较高的收益,目的是为了归还利息。所以,这是一个风险比较高的贷款。万一投资失败,就有可能连本金都保不住,更遑论是归还利息了。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战略探讨 篇7

海外并购是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下各国银行进行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扩张和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 是实现银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从本国角度来看, 银行海外并购意味着本国金融市场对外国银行的开放, 是“引进来” (引进外资) 的金融手段。从世界角度来看, 银行海外并购预示着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金融市场, 是“走出去” (跨国经营) 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增加, 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外资银行大量涌入内地, 并投资我国银行。不断地引进外资对于处于经济发展中的中国是大有裨益的, 在与外资银行合资与合作的过程中, 我国商业银行不断补充国际新鲜的金融血液, 在经营制度、机制、方式和规则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然而, 仅仅做好“引进来”是不够的, 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均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走上国际金融市场, 选择多样化和风险分散化的经营战略, 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开拓国际市场, 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便利, 积极发展海外业务来寻求更多的机遇与更大的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战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历史并不长, 自1979年我国商业银行大一统局面才被打破,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中小商业银行才开始发展和挑战传统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第三次全球银行跨国并购浪潮开启了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历史, 在这一浪潮的主要特点就是并购区域由发达国家向亚洲发展中国家区域转移。并且在2006年我国主要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革后,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出现了新局面, 并购形式多元化, 并购区域扩大化, 并购频率增加, 并购金额上涨明显。然而我们还应从具体情况出发, 看到我国商业银行还处于成长期的事实, 在并购海外银行时采取一定战略手段, 以提高并购成功率。下面主要介绍五种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战略:

(1) 把目光锁定在规模较小的银行上。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还处于成长期, 把目标定在规模较大的外国商业银行上有较大的风险, 并购时长较大, 期间会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而并购规模较小的银行进展速度相对较快, 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典型的例子有苏格兰皇家银行, 其在20多年前还只是欧洲区域范围内的银行, 在不断吞并规模较小的外国银行后一举成为排名全球第六的世界银行。我国银行可借鉴该银行迅速成长的方法, 以并购中小银行为起点, 不断积累实力。

(2) 选择发展机遇多的并购地点。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更为活跃和引人注目, 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眼光往往局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而忘记了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巨大机遇。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 可考虑南亚、中东、非洲和拉美等地区, 由于其正处于人民要求发展的时期, 各领域所蕴藏的机遇更大, 潜力无限。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更为灵活, 随着我国对具体国家的外交更为牢固, 商业银行也应把握好这一历史契机, 投资双赢。

(3) 锁定某一具体投资领域对相应的银行进行并购。在各个国家, 一些具体领域的业务是固定于具体某一个或几个银行的, 例如韩国零售业务与韩国第一银行有着紧密的联系。2005年, 渣打银行正是看中了韩国的零售银行市场, 选择并购韩国第一银行。这样的并购方式为银行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银行可以将旗下银行多年发展的经验消化和应用。 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相对转变投资思路, 采用类似渣打银行的并购思路进行海外扩张, 这对于并购以后银行在海外的发展更有保障, 同时也为我国银行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具有极大帮助。

(4) 选择恰当的并购时机。选择合适的并购时机可显著的为银行节省开支和降低风险。例如在经济危机期间和外国银行内部困难时期进行并购, 可大大提高海外并购成功率。 并且在经济危机时, 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受到的影响更大, 被其他银行并购的机会也越多, 我国商业银行可把握好经济危机时期产生的商业机会, 同时注意观察外国银行的运营情况, 对国际金融市场整体把握, 寻找发展自身的机会。

(5) 选择不同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在对外国银行进行资本运作时, 可采用收购、并购和投资参股等方式, 在一些并购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以购买和证券交换的方式获得目标银行的全部或部分股份, 从事实现与并购相同的金融目的。并且这种外资持股现象也在我国银行业广泛存在, 这不仅是实现并购目的的一张方式, 也是银行自身提高抗风险能力和自身竞争力的好方法。因此, 在我国商业银行上市后, 可在投资外国银行的同时吸引外资参股, 这对于提高投资回报率和促进世界银行业共同繁荣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除了以上五点海外并购战略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在实行并购时, 应具有全局眼光, 尽量实现并购银行科学分布, 这对于银行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也极为重要。例如并购时尽量使银行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均有所分布, 比例恰当。此外, 银行应慎重考虑并购的先后顺序。对于我国商业银行, 应首先立足于我国港澳台地区, 建立较为成熟的离岸金融市场后, 再进而转攻亚太地区和难度系数更高的欧美发达地区, 步步为营, 实现发展。

3.我国商业银行在香港市场的并购经验与成效

21世纪初, 在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的影响下, 中国工商银行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在香港金融市场上成功实施了两次较大的并购活动, 这一举动为我国银行业未来的海外并购提供了宝贵经验。下表为2000年到2003年香港银行业海外并购案例。

2000年4月, 工商银行并购友联银行, 并将其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 (亚洲) 有限公司, 在中国银行业开创了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成功并购后, 工商银行先后向友联银行注资130亿港元, 并通过更改经营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管理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整合与提升, 一举将负债的友联银行推向高效发展的新局面。

2003年12月, 工商银行再次进行了并购活动, 通过股权加现金的资本运作方式取得了富通集团的全部股权, 成功并购。该次并购活动即源于工商银行对富通银行涉及的香港零售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的关注, 通过并购取得了在以上两个业务领域发展。数据显示, 富通银行在被并购后资产总值几乎达到原有资产总值的1.5倍, 在香港银行的排名中从第十位跃升至第六位, 体现了并购对于银行业的重要意义。

工商银行在香港市场上并购海外银行的案例涉及的资产总值并不十分显眼, 然而这对于我国银行业走上海外并购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两次并购方式有所区别, 但都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此外, 在工商银行的两次海外并购成功后, 都面临着企业文化差异的问题。对此, 工商银行采取了极为谨慎的处理方式, 即在并购初期不贸然对并购银行进行大规模调整与改革, 而是采用自治或联治的温和方式进行管理。从长期来看, 有意愿进行海外并购的商业银行应预先培养和储备一批能够胜任海外并购银行工作环境的领导人才。

结语

总之, 为了加速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步伐, 应从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适宜的战略方法积极利用跨国并购方式进入海外目标市场拓展业务。在目前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国商业银行势必走上国际化发展的道路。需要注意的是, 各银行应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金融目标考量进入海外市场的具体方式。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 金融业产生了巨大变革, 银行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海外并购成为各国银行抢占市场、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简要分析了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意义, 阐述了海外并购战略, 以期对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谷习乐.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战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2]房佳.我国商业银行跨境并购战略初探[D].复旦大学, 2012.

[3]王婧.金融危机下中资银行跨国并购战略分析[J].经济论坛, 2010 (07)

[4]陈天.跨国并购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海外扩张[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4)

商业银行海外机构信贷业务审计初探 篇8

截至2015年末,中国银行海外机构横跨全球六大洲4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44家分支机构,覆盖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工商银行海外机构覆盖4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5个一级机构;①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中国各大商业银行也都纷纷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战略,不断地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借助国际资本市场上参股及并购等新的资本扩张形式拓展和延伸网络,力争提升综合实力。

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经验未免不足,在经营过程中还将面对种种的问题和突发事件。而且由于存在母国监管与东道国监管差异、总行管理体制与海外分支机构实际经营机制之间差异、管理文化差异等,在执行总行的管理政策方面会有误解或者偏差,因此对海外分支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及监督显得尤为必要。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增加价值并改善组织的运营,定期对海外分支机构的日常业务流程进行审计,发现海外机构的运营状况,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各机构按照既定目标顺畅前行。而海外机构的信贷业务占海外机构总资产一半以上,因此,信贷业务审计一直是海外审计项目中的重头戏。

一、海外机构信贷业务审计总体思路

海外机构信贷业务包括贷款和贸易融资两大种类。信贷业务审计的总体思路是树立从整体到局部的审计理念,即从海外机构的信贷架构、制度、执行3个层面来进行审计查证。首先要了解海外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架构和信贷授权审批体系,其次要关注其内部信贷制度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最后再具体查找其信贷业务贷前、贷中、贷后操作流程中的控制缺陷。

信贷架构层面主要关注海外机构风险管控架构是否符合总行和当地监管要求,授权审批体系是否健全合理、具备可操作性,尤其是海外机构的信贷转授权内容是否符合总行授权书的要求,是否存在超授权行为等。

制度层面主要关注海外机构信贷制度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关注总行相关规定和当地监管要求是否纳入信贷制度,信贷操作流程是否全面、完整,关注其客户评级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审批流程、准备金计提方式等的合理性。

执行层面主要关注海外机构办理的信贷业务是否严格遵守总行下发的授信业务风险政策底线,是否符合总行关于国家额度、金融机构额度授信管理的要求,贷后管理是否遵循海外机构信贷业务贷后风险监控规程等。

二、海外机构信贷业务审计关注重点

(一)海外机构信贷业务整体风险状况

近几年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海外机构面临的经营和风险管理压力不断增大,信贷业务的发展也受到较大影响。审计时首先要了解海外机构信贷的整体情况,关注对于风险较大的信贷业务的应对措施是否及时有效。

(二)信贷业务的核准

要重点关注海外机构贷款是否符合总行政策底线要求,对于需要履行核准程序的业务,是否及时、按规定上报总行核准。

(三)信贷业务的国别风险

根据银监会的要求,海外机构应当确保所开展的国际授信业务与国内授信业务适用同等原则,对境外借款人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因此,要关注海外机构是否有效加强信贷业务涉及的国别风险管理。

(四)境内外联动业务的管理

境内外联动业务主要要求海外机构严格贷后管理,加强境外被担保人账户资金监控以及经营情况的持续跟踪检查。

(五)客户评级

关注海外机构客户评级机制的建立情况,客户评级制度、流程及岗位分工是否符合要求;关注客户评级政策的执行情况、客户信用评级覆盖情况,若采用内部评级或当地评级机构评级结果,评级映射关系是否符合总行规定等。

(六)限额及比例管理

关注海外机构对国家(地区)额度、金融机构额度及集中度比例管理情况,主要关注是否实现系统自动控制,分析控制的有效性,关注是否存在超时限、超额度、缺程序、逆程序使用额度情况。

(七)授信审批

关注海外机构信贷业务审批程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岗位分离制衡要求,是否能够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分析判断审批程序的执行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减程序、逆程序操作问题。

(八)贷款发放与支用

主要关注发放与支用环节流程是否规范,控制是否有效,重点关注贷款支用环节是否有效落实审批条件,是否履行相应的手续。

(九)贷后管理

关注海外机构是否能够及时搜集、分析和处理信贷业务风险信息,识别、评估并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同时,评估风险分类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是否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拨备覆盖率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良贷款。逐笔核实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管理现状,分析信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海外机构信贷业务具体查证方法

(一)审前准备阶段

1. 提前调阅海外机构信贷制度,熟悉被审机构信贷流程

在前期准备阶段,可以首先调阅海外机构自行制定的信贷方面的规章制度,结合海外机构所在地的监管规定,综合判断其制度的健全性,重点关注是否能够根据业务发展及时进行更新,是否能够有效传导并落实总行政策等。

2. 多方搜集信息,全面了解被审机构信贷业务

在前期准备阶段,审计人员可以充分收集资料,全面分析海外机构的总体风险状况。同时,借助搜索互联网,进一步了解信贷客户的国别风险、行业风险,掌握客户贷款情况和当前最新经营状况。

3. 整理以往审计发现,预判审计重点

建议审计人员要认真阅读以往内外部审计报告,通过梳理以往检查发现问题,可以提前锁定海外机构的主要风险,有利于现场把握重点。

(二)现场审计阶段

1. 重视访谈环节,全面了解信贷经营模式

由于海外机构的信贷管理模式与国内有很大不同,所以在现场审计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现场访谈,多方面综合获取信息,尽量全面了解其经营模式。通过访谈机构内信贷管理岗位和经办岗位人员,可以了解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是否按照总行政策合理设置,是否严格执行总行客户准入与业务底线要求等。

2. 调阅原始资料,掌握业务全貌

现场审计时,要调阅海外机构审批授信业务时的全部申报材料和审批资料、借款人和保证人的最新财务报表、押品评估报告等,以确保充分获取信息。通过审阅贷款业务档案,重点关注客户的区域分布、行业性质等,分析其是否符合总行政策要求。

3. 关注贷后管理,准确把握机构风险状况

现场审计时,首先要关注海外机构信贷重检要求的建立和执行是否到位、资产分类是否准确,尤其是针对出现不良的机构更要关注其资产分类是否客观,对不良形成原因是否了解;其次,要关注风险应对措施是否及时有效,尤其对于不良资产的权利追索与保全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结语

内部审计作为有效的监督管理工具,在公司日常的运营管理上非常重要,尤其对于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的国内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一定周期内的内部审计,有效地实现对海外分支机构日常运营事项的监督及管理。同时,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要有一定的要求,审计人员要持续学习财务、税法、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保持应有的专业能力,具备一定的职业敏感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

摘要: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对于海外分支机构的管理也就越来越多地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海外分支机构既需要执行总行的管理政策,也需要遵循东道国的监管政策,如何对海外分支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成为各家“走出去”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内部审计的方法发现海外分支机构的运营问题并提出建议。因此,在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占重头戏的信贷业务为例,初步探讨海外分支机构开展信贷业务审计的思路、关注重点及查证方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海外机构,信贷业务,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李国.跨国银行母国监管国际比较及启示[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1.

[2]赵淳忠.中国工商银行海外机构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境外机构投资松绑国内银行急觅机[EB/OL].http://bank.eastmoney.com/news/1188,20150807535480410,html.

海外银行 篇9

1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海外并购的动因

1. 1 拓展业务范围

除了“五大”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外, 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兴起, 它们的纷纷加入, 使得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若想在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实现可持续地发展, 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 应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和经营领域, 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目前, 我国对国内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和范围有明确的规定, 且限制较多,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把发展目光纷纷投向国外市场, 希望通过采取对国外银行并购的战略方案来扩大银行的经营范围和领域, 实现开展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领域业务, 以达到多元化经营和分散风险的目的[2]。同时, 通过对国外银行的收购, 可以提高银行在国外的知名度, 更有利于银行综合业务在国内外的开展。

1. 2 降低成本、实现资源共享

银行可以通过以下2 种途径开展海外业务, 一是直接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代理处; 二是通过与海外银行的并购[3]。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和代理处, 银行不仅要面临着选址、人员配备等问题, 还要熟悉当地的经济、政治、法律等环境, 这一系列的活动需要长时间的调研, 因此银行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会有较高的投入, 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风险。海外银行并购, 就可以避免因设立分支机构和代理处造成的诸多难题, 通过银行间的并购, 使机构、人员、技术、业务得到全面的整合, 实现银行的优势互补, 同时使银行实现在人力、资金、客户等资源方面的共享。因此比较两种途径的投入成本, 显然是并购成本要低于设立分支机构的成本。

1. 3 打破壁垒、发挥技术优势

国外大多数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对中国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设立了较高的进入门槛, 条件较多,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实施海外并购来打破现有的金融贸易壁垒, 使银行可以顺利地进入国际金融市场, 实现银行的海外的经营与发展。对于国内银行来说, 因为有着与国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体制, 国内银行直接引进外来管理人员和植入外来管理人员的经验有一定的难度和不实际性。而国内银行对国外银行的并购则不同, 海外并购的银行可以直接继续采用国外银行原有的管理经营模式和现有的成熟技术运营。在利用其健全机构的基础上, 通过发挥海外并购银行的技术优势, 带动国内银行在专业技术领域的全面快速发展。

2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海外并购的主要风险

一次并购活动大致由3 个阶段组成: 准备与设计、谈判与实施、并购整合[4]。每个阶段的核心风险概况如下。

2. 1 准备与设计阶段

2. 1. 1 战略与目标选择风险

并购银行因根据自身的状况, 设计合理的战略规划并选择适合的并购目标, 战略目标设计过低, 则会存在错过发展壮大自己的风险, 而战略目标设计过高, 则使银行投入成本过高, 面临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的风险。

2. 1. 2 法律与政策风险

因并购银行与并购目标位于两国, 势必双方在法律与政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目标国法律与政策的变更都会对并购银行的并购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使成功并购后, 由于对东道国的法律法规不熟悉, 尤其是对劳工法认识的缺乏, 很有可能发生法律纠纷。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海外并购的完善的法律体系, 相关政策和配套服务也还不健全[5]。

2. 2 谈判与实施阶段

2. 2. 1 融资风险

并购可以选择现金或是举债的支付方式进行交易, 但无论是哪种支付方式, 对于并购银行来说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采用现金交易会面临以下两方面风险, 一是银行拿出一大笔现金后, 导致内部的流动资金大幅度下降, 降低了银行对外的迅速反应能力, 使银行承担着更大的运营风险。二是因支付现金, 导致银行的资产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 银行对此方面的调整也会付出较多的成本。而采用举债的方式, 同样会面临着风险, 甚至风险更大。这是因为若并购规模较大, 银行举债过重, 导致银行资产结构在并购后发生大幅度改变甚至恶化, 则银行就有可能因举债过重, 而不能及时偿还其他负债最终面临破产的风险。

2. 2. 2 信息不对称风险

信息的掌握在并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俗话讲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只有在充分收集并购目标的信息后, 通过对并购目标总资产的评估, 给出相应的合理价格, 才会使并购的风险降到最低, 未来获取收益可能性最大。因此, 并购的关键就在于双方价格的合理性, 这也是衡量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在现实中, 由于对方信息披露的不全面或是并购对象对信息的有意隐瞒, 都会使并购方与并购目标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同时, 由于并购目标远在国外, 无形中加大了并购银行信息收集的难度, 且收集的信息在时效性和准确性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 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了收购银行对并购目标的判断与评估, 使并购银行的评估价格与并购目标实际总资产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 由于并购目标的品牌、商业价值等无形资产很难用数字准确的表现出来, 这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并购风险。

2. 3 并购整合阶段

2. 3. 1 经营风险

成功并购并不意味着就能成功经营, 由于收购银行与收购对象处于不同国家, 不同领域, 这就造成双方无论在体制、文化价值, 还是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如果完全照搬国内银行的运营模式到国外银行, 则就有可能因水土不服产生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如何在现有的经营方式上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或是学习借鉴国外银行的运营模式并直接植入到并购对象中, 就是国内银行思考的问题。同时, 国外银行处于完全的市场经济中, 这就要求银行在国际要求下, 严格按照市场原则经营, 经营风险相对国内银行明显要大得多。

2. 3. 2 整合风险

成功并购后, 并购银行不仅要对并购对象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进行整合, 还要对其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融合。由于双方位于不同国家, 在企业文化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融合的过程中, 可能就会因为双方文化、体制的不同, 出现企业文化难以相容, 甚至是排斥等问题, 在银行管理机制上, 也可能会产生冲突。也有可能因两家银行未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如整合后的银行与其国家的关系、与竞争对手的关系。若不能有效地处理好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双方就会产生利益冲突, 从而形成较大的风险。

3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风险度量

3. 1 构建并购风险因素集

利用前文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主要风险, 构造并购风险因素集。

3. 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由表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主准则层集A ={ A1, A2, A3} , 相应权重集W = ( W1, W2, W3) 。分准则层A1= { A11, A12} , A2= { A21, A22} , A3= { A31, A32} , 分层权重集分别为B1= ( W11, W12) , B2= (W21, W22) , B3= (W31, W32) 。

3. 3 确定判断矩阵

以A为准则, 可构造判断矩阵, 形式如下:

其中, aij表示, 对A来说, Ai对Aj重要性的数值体现。aij可取1, 2, 3, …, 9 以及他们的倒数作为标度。其中aij> 0, aij= 1 / aji, aii= 1。同理可构造下一层次的判断矩阵。

3. 4 在单一准则下, 计算元素的相对重要性

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λMAX和特征向量W = ( W1, W2, …, Wn) T, 来计算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

步骤如下:

1) 计算判断矩阵每行元素的乘积:, 其中i=1, 2, …, n;

2) 计算Mi的n次方根:, 其中i=1, 2, …, n;

3) 对标准化, 其中i=1, 2, …, n;

4) 求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

3. 5 一致性检验

计算一致性指标, 和一致性比例.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0.1时, 认为可以接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C.R.=C.I.R.I.

3. 6 各指标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因风险指标大多是主观判断, 所以采用模糊集隶属度来表示。

首先建立评价集, 根据风险的程度, 将其分为极低, 低, 中等, 高, 极高5 个等级, 则风险程度集R ={ R1, R2, R3, R4, R5} 。请专业的评定人员, 一般15至20 名为佳, 对调查项目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设有X名评定人员进行评定, 其中认为风险因素Aij的第N个评判指标的风险隶属度Uijnl = Rijnl / X, l = 1, 2, 3, 4, 5 由评定人员对并购风险因素评分, 对次准则层的风险因素评分, 然后平均加权, 最终得出次准则层各风险因素的得分。

3. 7 建立模糊评价模型

由模糊评价矩阵, 建立并购的模糊评价模型, 并对并购项目的风险评价。针对本文可建立A = W* ( A1, A2, A3) , 其中A1= B1*U12, A2= B2*U22, A3=B*3U32。

3. 8 综合评价

对风险评价矩阵A进行处理, 由计算结果判断并购风险的大小及项目的可行性。由计算结果可分别得出并购风险极低、低、中等、高、极高的概率。一般情况下, 将其分为三组, 即极低与低分为一组, 中等一组, 高与极高一组, 求三组的风险概率和, 并按大小排序, 项目的可行性由风险概率最大的一组决定。

4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海外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4. 1 准备与设计阶段

此阶段是银行跨国并购的起始阶段, 这一阶段准备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并购的成功与否。在此阶段, 首先要客观正确认识自身的国际化条件, 准确识别自身的优势资源, 根据自身的实力规模与状况, 制定正确的并购标准, 选择适合的并购对象。并购对象确定后, 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 全方面的搜集并购目标的信息, 搜集的信息应及时、真实、细致、全面与有效。信息量的掌握, 会有效地帮助银行对并购目标的总资产进行合理的判断与预估, 以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同时, 在并购前期, 应合理评估并购难度, 做到不高估并购后的协同作用, 不低估并购后的整合难度, 并对并购目标在并购后业务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进行合理的判断与预期。

4. 2 谈判与实施阶段

跨国并购是银行参与世界金融活动的行为, 它应在市场规律下施行。作为国有银行投资主体的国家, 可以在并购谈判与实施过程中给予决策支持, 并通过政策、经济手段加以引导[6]。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在并购活动中, 不能过分干预, 即不能完全由政府通过手段完成并购行为。此外, 在并购实施阶段, 应加强与并购目标银行、并购目标银行所在国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尽量消除目标银行对并购的抵触心理, 要用专业的方法和友好的态度使对方理解与接受两国银行之间的战略决定。对于并购银行来说, 在并购实施过程中, 还要针对自身的实力与资产结构状况, 选择最适当的融资方式, 避免因融资方式不当, 给银行造成过重的负担, 甚至是面临资产结构恶化的风险。

4. 3 并购整合阶段

并购银行与目标银行会因文化价值、体制的不同在并购整合期可能会出现企业文化难以相容的问题。因此, 并购银行不能盲目的照搬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应通过充分的前期准备, 在外国银行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适当的植入国内经营理念, 使双方的理念有效融合。同时, 并购银行应持有谦虚友善的态度, 避免表现出高高在上和较强的文化优越感, 使并购目标银行产生抵触行为从而难以融入。此外, 并购银行还应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做到双方利益的相互协调, 从而保证整合后的银行能够稳定的运行, 尽量避免因利益冲突带来的风险问题。

5 中国工商银行并购泰国ACL银行案例分析

5. 1 并购背景

泰国ACL银行成立于1969 年, 1978 年在泰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其总部位于泰国, 在泰国主要城市共拥有16 家分支机构, 业务涉及贷款、存款、外汇兑换等领域。截止2009 年6 月底, ACL银行总资产为637. 1 亿泰铢 ( 18. 7 亿美元) 。

泰国央行要求国内银行持有本国同业银行股权比例不超过10% , 并规定不符合这一要求的银行必须完成多余股权的交割。2009 年9 月29 日, 工商银行与泰国盘谷银行达成协议, 工商银行最终以每股11. 5 泰铢收购盘谷银行所持有ACL银行19. 26% 的股权。2010 年3 月9 日, 工商银行以每股11. 5 泰铢的价格对泰国ACL银行所有股东发出自愿收购要约, 要约期为25 个工作日。同年4 月, 要约期满, 工商银行共获得ACL银行97. 24% 的股份。成功并购后, ACL银行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 ( 泰国) 股份有限公司, 这标志着工商银行正式进入泰国市场。

5. 2 并购动因

工商银行并购泰国ACL银行是其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举措, 通过并购, 工商银行不仅获得了进入泰国银行业的业务牌照和客户资源, 还分享了中泰两国往来贸易带来的大量业务机会。同时, “工银泰国”作为工商银行南亚市场的“领头羊”, 为工商银行拓展在湄公河区域乃至东南亚地区的业务和机构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 3 并购风险识别

5. 3. 1 战略与目标选择风险

工商银行倾向选取那些具有适当的规模、稳健的经营风格和良好的盈利能力的银行最为并购目标。作为小型银行的泰国ACL银行, 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较大的开发潜力, 且不良贷款较少。因此, 并购后不需要对银行内部进行大幅调整, 业务可进行照常推广。

5. 3. 2 法律与政策风险

泰国银行对其本国银行一系列的限制和规定, 为工商银行并购ACL银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次级债的影响下, 国外银行放缓国际并购的步伐, 在短期内只会只卖不买, 而国内银行由于较充足的现金和外汇资产, 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此时进行海外并购会相对划算。但另一方面, 由于泰国政府颁布的新商法, 在某种程度上会给并购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潜在的风险。

5. 3. 3 融资风险

工商银行并购ACL银行的融资资金来源自有资金。工商银行目前资本充足率已超过11% , 在国内所有银行中处于较高的水平, 再融资的压力不大。

5. 3. 4 整合风险

工商银行借鉴并购印尼Halim银行的整合经验, 将银行的资源与工行集团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同时, 在人员整合方面, 除继续大量使用当地员工外, 还会派驻核心管理人员对ACL银行进行管理, 以降低管理风险。

5. 4 并购项目风险评价

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银行并购风险的权重指标。W = ( W1, W2, W3) = ( 0. 4, 0. 3, 0. 3) , λ1= (λ11, λ12) = (0.4, 0.6) , λ2= (λ21, λ22) = (0.5, 0.5) , λ3= (λ31, λ32) = (0.4, 0.6) 。

应用调查问卷法, 请15 名业内专家对工商银行并购泰国ACL银行的3 个阶段做出风险评估。评估数据统计, 如表2 所示。

通过A=W* (A1, A2, A3) 公式计算得出,

经过模糊综合评价法所得结果显示, 认为并购风险极低与低的共有64. 27% , 认为并购风险中等的有18. 53% , 认为风险高与极高的共有17. 2% , 综合来看此次工商银行并购泰国ACL银行的风险较低, 该并购项目可行。

6 结语

银行海外并购不仅给银行提供一个走出国门的发展机会, 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只有在抓住机遇的同时, 充分做好各期准备, 有效地规避各种风险, 才会在跨国并购中取得成功。

摘要: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海外并购动因、并购风险及防范措施的基础上, 以工商银行并购泰国ACL银行为例, 分析其并购动因与风险, 并对该并购项目的风险进行重点评价。

关键词:商业银行,海外并购:风险度量

参考文献

[1]李勋来, 杜杰.银行跨国并购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 2010 (1) :251-253.

[2]周叶婷.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跨国经营, 2005 (6) :43-45.

[3]刘明坤.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动因-机遇与战略[J].金融论坛, 2011 (5) :37-42.

[4]庄乾志.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 1999 (7) :3-6.

[5]崔强, 孙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及对策[J].国际商贸, 2011 (11) :214-215.

海外银行 篇10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是指商业银行以国际市场作为其业务活动范围, 营销网络覆盖全球或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 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进行金融合作与竞争,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或间接参与全球性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是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我国商业银行中最早从事跨国经营的是中国银行。改革开放以来, 除中国银行外, 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也纷纷走出国门, 开展跨国经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得到了较快发展, 截至2008年, 我国已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海外机构的总资产高达3000亿美元左右。可以说, 加快发展, 加速推进跨国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必然选择,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日益国际化是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现实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经过了30年, 年均9.8%的高速增长, 总量规模迅速扩大, 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27万亿元左右, 超过德国进入世界前三行列, 国力的增强为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 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也持续不断地提高, 突出的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国际交往显著增加, 这在客观上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加速跨国经营力度, 以提高服务能力。

其次, 我国银行业整体应对全球竞争是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核心本质。2001年12月11日起, 我国正式加入WTO。根据WTO的相关协议, 自2006年底开始, 我国已经取消所有对外资银行的所有权、经营权的设立形式的限制, 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 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这样, 大量的外资银行涌入我国金融市场, 有条件地经营各种金融业务, 与我国银行业进行竞争。根据银监会最新的数据表明, 截至2008年6月末, 有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6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41家代表处。外资银行资金实力雄厚, 经营管理手段灵活, 金融工具先进, 业务网络广泛, 能为客户提供快速、安全、通畅的服务, 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说, 我国金融业正进入全面的、真正激烈的竞争时代。而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开拓国际业务, 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再次, 我国商业银行自身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内在动力。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 融资渠道多元化, 资本市场发展迅猛, 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在金融业的市场份额在不断缩小, 银行存贷利差也在缩小, 盈利在下降。但跨国经营既可以逃避各种管制, 享受宽松的经营环境, 比如一些国家和地区积极促进金融业发展, 为金融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跨国经营又可以分散经营风险, 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比如当本国经济低迷, 企业盈利下降时, 可以通过其分支机构在经济较好国家和地区的盈利来弥补。这些对我国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 扩大收入来源, 提升经营业绩可以有很大的帮助。据统计, 世界前十家最大的国际性银行海外经营收益平均占到50%左右, 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经营收益尚微不足道。因此, 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推动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

二、海外并购是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首要战略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主要有两种途径, 海外新建和海外并购。海外新建是指在海外设立代表处、海外分行等相关机构, 并以此进行国际业务经营;海外并购就是通过购买外国企业部分或全部股份, 从而取得该外国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与海外新建相比, 海外并购既可以绕开相关壁垒, 迅速进入东道国, 又可以利用被并购企业的经营资源, 快速占领市场, 还能更容易争取到资金融通, 具有诸多优势。因此, 海外并购是商业银行海外扩张, 迅速做大做强的有效手段。

国际经验表明, 大型国际化银行大都通过海外并购实现规模扩张。在通过并购尤其是海外并购迅速成长的商业银行中, 最为典型的是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全能型金融集团公司之一, 近年来依然没有停止并购的脚步, 2002年收购了墨西哥第二大银行Banamex, 2004年收购了韩国第二大商业银行韩美银行。尤其是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全球化扩张的进程。纵观汇丰银行成长的历史, 可以发现, 并购尤其是海外并购是其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购战略一直服从于它的长期发展战略和国际化战略。近年来, 世界范围的大型国际化银行纷纷通过并购扩张规模, 比如2004年1月渣打银行以33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第一银行, 2004年4月苏格兰皇家银行以10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一宪章银行, 2004年10月西班牙桑坦德中央银行以89亿英镑收购了英国阿比国民银行, 一举成为欧元区市值最大的银行等等。

从1998年开始, 我国部分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始了海外并购之路。在1998年~2008年近十年的时间里,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海外并购, 这当中既包括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也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如中国工商银行, 1998年2月, 中国工商银行收购英国西敏银行所属的西敏证券亚洲有限公司;2006年12月, 中国工商银行买入印尼哈利姆银行90%股权;2007年10月, 中国工商银行支付约366.7亿南非兰特 (约54.6亿美元) , 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 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2008年1月, 中国工商银行又以5.83亿美元收购我国澳门诚兴银行79.9%的股权。还有中国银行及建设银行, 2001年8月, 中国银行并购印尼中央亚细亚银行51%股权;2002年2月, 中国建设银行与我国香港大新银行签订协议, 以1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大新银行所持有的我国香港建新银行30%的股份, 中国建设银行全资拥有我国香港建新银行。在股份制商业银行方面, 1998年11月, 中信实业银行收购1922年创立的我国的香港嘉华银行61.38%的股份, 把金融业务扩展到海外;2007年10月, 中国民生银行与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签署投资协议, 民生银行将收购联合银行控股公司9.9%股份;2008年10月, 中国招商银行以46.6亿美元收购我国的香港永隆银行, 永隆银行成为招商银行的全资附属公司。走海外并购之路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对此, 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之中。

三、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带来历史性机遇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将引发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市场重构。2007年2月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 随后, 次贷危机的影响从单一的次级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市场蔓延到全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波及全球各地的基金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并进一步扩大到其他金融市场参与者, 以及投资和消费领域, 逐渐演变成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延伸, 各国的金融体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许多商业银行面临经营困境。最新的资料显示, 2009年头两个月, 美国已有14家银行倒闭, 危机发生以来已累计近40家银行倒闭。据IMF预测, 未来将有大量的欧洲银行走向倒闭。而与之同时, 以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奉行保守借贷风格的商业银行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冲击较小, 凭借自身充裕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海外并购, 2008年日本最大银行集团三菱UFJ集团协议收购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20%左右股权便是一例。总之,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金融市场遭受重创, 为了应对危机, 有关国家尽管纷纷出台援助计划, 但金融市场流动性依然十分不足。可以预见, 未来国际资本的跨境流动将不断加剧, 国际金融市场正逐渐拉开兼并收购、分化组合的大幕, 一场轰轰烈烈的重构大戏正悄然进行。

历史经验表明, 金融危机往往带来海外并购良机。现在,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 世界各国的金融资产价格大幅缩水, 以美国资本市场为例, 截至2009年2月底, 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从最高的13136.69点跌到7062.93点, 跌幅高达46%。更加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国家的金融业在危机中面临困境, 一些商业银行因受危机影响引发资本不足, 都在筹措资金、寻求合并对象。因此, 这些国家除鼓励在国内银行之间进行合并以外, 允许外国投资收购银行或增加在本国银行业的股份也将是化解危机的重要手段。比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从1997年10月起, 泰国将外国投资者拥有银行业股份的比例从25%提高到50%以上。印尼取消了外国股份在本国银行业不能超过49%的限制, 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100%的股份。菲律宾国会于1998年2月通过法案, 允许外国人在银行中拥有投票权的股份从40%增加到60%。印度放松了对外资银行的管制, 外资银行参股国内银行的份额由原来的20%提高至49%, 同时取消了外资银行收购本地私有银行的限制。可以预见, 在这次危机中, 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放松金融管制, 这将为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带来历史性机遇。

值得庆幸的是,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 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受到严重波及。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也持有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债券, 可是相对而言, 我国“金融机构持有的次贷规模较小, 此次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影响不大”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 。来自《证券市场周刊》的统计资料也显示, 2007年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次级债损失估计额与当年税前利润额之比除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稍多一点 (分别约为4%和1%) 外, 其他商业银行的这一比例平均都在1%以下。与此相对应的是, 近些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稳步、有序推进。从2003年开始, 中行、建行、工行等先后实施了股份制改造, 并在H股和A股上市。按照市值计算, 目前这三家银行均跻身全球十大银行之列;而英国《银行家》 (The Banker) 的银行实力排名中, 我国银行在前十家中也榜上有名。截至2008年第四季度,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总资产达41万亿元, 不良贷款率仅为2.49%, 从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等指标看,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银行水平。总之, 实力日益提升的我国商业银行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小, 资本充足, 在人民币逐渐升值的大背景下,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迎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当然, 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既有机遇也有风险。从宏观角度看, 商业银行海外并购面临着法律法规、市场制度等与国家政策法规相关的外部环境风险;从微观角度看, 商业银行海外并购还将面临诸如并购决策风险、信息风险、定价风险、反并购风险和融资风险等与企业并购运作相关的风险。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海外并购战略时, 必须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出发, 既不盲目乐观, 也不因噎废食, 审时度势, 积极有序地开展跨国经营,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走跨国经营之路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商业银行推进跨国经营过程中, 通过海外并购实现迅速扩张是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首要战略。当前, 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危机也是转机, 这为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海外并购

参考文献

[1]葛兆强:银行并购、商业银行成长与我国银行业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 2005 (2)

[2]朱正罡:国有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战略.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3]方茂杨冯志文:国际金融业并购及其对中国金融业发展启示.南方金融, 2004 (7)

[4]张晓松李炜:中国金融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

[5]李富有:中外金融业并购重组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6]白钦先薛誉华:百年全球金融业并购:历程、变迁及其效应[J].国际金融研究, 2001 (7)

上一篇:药物研究和开发下一篇:注意健康的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