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聋哑学校

2024-07-08

盲聋哑学校(精选十篇)

盲聋哑学校 篇1

我们都清楚, 聋哑学生和我们一般学校的学生相比具有其特殊性的一面。而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强调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所以在我们面对这一群体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要充分地考虑这些学生的实际, 尊重其主体地位, 科学、合理地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学科是一门以祖国语言文字为基础的基础性学科, 也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 这些基本要求对于聋哑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可能就非常困难了。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和我们一般的语文教学是有差异的, 它不但肩负着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基本任务, 还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日后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面对这样的现实要求, 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 就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笔者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认识。

一、从兴趣着手,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我们教育对象出发的、有针对性的教育, 这是现代教育发展到今天得出的最本质的结论, 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我们的受教育对象能力提升。作为特殊教育的一部分, 聋哑学生的教育, 教师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从我们教育的对象———聋哑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我们的语文教学, 这样才可能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聋哑学校很多学生的听力状况都丧失或者严重衰弱, 这给本身靠语言传递信息的语文学科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 很多学生因为身体上的缺陷,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走向封闭, 这也给语文教学增加了困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从这群学生的兴趣着手, 走进学生, 打破他们心理上的围城, 使他们爱上我们的语文教师, 爱上语文课。当学生的内在学习的动力被激发出来以后, 我们的语文教学效果会大大提升。

二、练好基本功, 把口语和手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 很多学生听力的丧失或者严重下降, 使他们的领悟和表达能力非常弱, 很多问题尤其是和其他人交流, 手语表达占了很大的比重。在这样的学生实际下, 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 要在保证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同时, 强化手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 把口语和手语两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讲课时把语气、神态、手势随着课文内容的变化而表现出来, 像一名哑剧演员把学生一步步引入课文中, 并产生喜、怒、哀、乐的共鸣, 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授课任务。

三、充分利用挂图和实物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重视口语、手语教学以外, 利用挂图和实物进行教学也是非常必要的, 尤其对于聋哑学生非常重要, 由于他们的听觉障碍, 他们对生活和社会中的事物了解不全面。那么,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憾呢?笔者认为充分利用挂图和实物教学这种方法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在一次公开课的教学中, 笔者想把《瓢虫和蚜虫》这篇课文作为公开课, 当时有些教师却说这篇课文不好讲,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不了解, 生活中又不经常遇到, 教学起来会很困难的。听了他们的劝解, 笔者反复考虑后认为这些教师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 从课文内容来讲让学生来理解确实困难, 但是课本每一篇文章都要进行讲授, 也不能把好讲的、学生接触到的进行讲解, 而其他的课文弃之不讲, 必须来一次探索, 就是失败了也要在失败中吸取一些经验。因此, 笔者首先对课文进行了研究,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课文的插图, 并到菜地里找来白菜和萝卜的叶子、捉来了瓢虫和蚜虫, 用这些实物做教具, 就可以简单、清楚地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蚜虫专吃白菜和萝卜的叶子是害虫, 而瓢虫又专吃蚜虫当然就是益虫了。通过笔者这样的讲解, 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不仅看到了活生生的事物,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他们了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信心, 而且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盲聋哑学校 篇2

同心同德,打造哈市盲聋哑学校辉煌的明天 指导思想:

根据市教育局二月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工作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研为先导,以抓好九年义务教育为主线,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强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深化改革,加快创新,提高师生素质,为我校的快速,协调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工作目标:

争获全国一流的特殊教育学校

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

创建一流的工作业绩

主要任务:

一、师德建设工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的理念,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广大教师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条件。在学术研究中树立“学校发展、我的责任”意识。在教师中开展“自律、奉献和爱”为主题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

2、落实教师“八项承诺”和“十五条禁令”,树立教师新形象

结合教师行为准则,开展文明职工评比活动,严禁乱收费,乱补课,变相体罚学生等等,树立教师新形象。

3、建立学习性团队组织,让读书成为习惯

“身为教师最应具有的优秀习惯就是读书”要让读书成为习惯。

本学期将制定团队学习方案,构建学习型组织,安排规范化、制度化的学习时间、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导老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还将结合学校实际,教师实际,以各学年组为学习团队,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4、树立师德典型,引进奖励机制

我们要继续坚持“把特殊的爱献给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们”的做法。开展“自律、奉献和爱”为主题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开展经验交流会,树立典型,进一步引领全校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于律己,奉献爱心的师德行为。建立奖励机制,学期末将评出精勤敬业奖和爱心奉献奖。以此激励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德育工作:

1、德育常规教育

继续加强学生养成习惯的教育。强化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卫生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纪律、卫生,每周进行流动红旗的评选;开展好大课间活动;上好晨会、班会、团会、队会,学校将通过巡视、听课、活动资料记载等形式检查落实情况。本学期盲部将重点训练:排队集合、课间休息、个人卫生、清洁、公物爱惜、节水节电等训练内容。聋部将开展“三别”、“四无”、“六好”主题教育。“三别”即告别零食、告别乱扔、告别网吧。“四无”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脚印,桌上无刻

划,卫生无死角。“六好”即走好路、做好操、扫好地、交好友、读好书、炼好身体。

2、班主任队伍建设

(1)坚持每周例会,并及时、详细地做好各项活动的记载。

(2)班科任之间的配合要进一步加强,要更默契,要更具有凝聚力,要形成一股合力,拧成一股劲,共同把班级管理抓好,抓实。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3、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

对于我们学校来讲,校园既是学校又是家庭,我们要用心营造育人文化,要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每一片绿叶都会讲话,充分发挥课堂上难以达到的育人效果。在校园文化上要力求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交融,让静态的各类建筑,动态的各类文化空间,传递人文思想,让人文思想又凸现在校园环境中。让文化环境成为一种特殊的播种机。

盲部各班完善班级文化,在本期末形成本班班级文化:班徽、班训、班风,班级口号、班级公约。

4、组织开展各项德育活动

(1)本学期开展以纪念日为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学雷锋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心、团结和亲情、感恩及诚信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结合清明祭扫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纪念“五四”青年节,完成“五四精神代代传”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2)开展“珍爱生命”主题活动。有效整合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把诚信教育、安全教育中的自救自户教育、环保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列为生命教的重要内容,加强防洪、防火、防电、防中毒,防交通事故、食品安全以及校园安全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法制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师生演讲、参观展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让每个学生

都树立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培养健全的人格,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开展校园集体舞活动,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4)深化“我爱我家”主题教育,开展“激情奥运,阳光校园”系列活动。以2011年,是“奥运年”,为契机,开展“激情奥运,阳光校园”的系列活动。

(5)聋部开展以青春期教育为主题的大型座谈会。加强聋生自我调控,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使聋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得以生成。

(6)开展生存实践大课堂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层次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实现培养三个目标的目的。

5、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活跃团队生活。

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利用新购进的鼓号队器材,发展、壮大鼓号队。加强团、队的指导,抓好团队常规工作,培养优秀团干部,开展创新团、队主题活动。

三、教学工作:

1、教学常规管理

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制定和完善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常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提高过程管理水平,向过程管理要质量。

(1)本学期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常规细则》,规范教学工作。

(2)完成学生电子学籍的管理工作。

(3)继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本学期要把信息技术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切实提高教师们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4)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分析 篇3

一、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现状

1.对体育参与的认知度不高

大部分特殊学校的聋哑学生认为体育活动费时又费力,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还不如多学习基础知识或学习技巧,但是也有一小部分聋哑学生认为体育活动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健康程度。由此可见,特殊学校的聋哑学生对于体育参与的认知度还不够高,且聋哑学生的年龄、性别等不一致,对待体育参与的态度也有所区别。

2.体育参与的动机不一致

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聋哑学生中,有80%是男生,其余则是女生,大部分男生因体育活动中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而参与体育活动,女生大多是因为体育参与的生理功能。由此可见,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不一致,也会影响他们参与体育的兴趣,这就需要特殊学校的教师对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进行分析,采用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的手段,才能够实现促进聋哑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

3.不喜欢参与体育课的原因

根据对某一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调查显示,聋哑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有着极大的差别,在所有被调查的聋哑学生中,很多学生对参与体育课的兴趣还是很高的,但是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体育课后太累、身体素质较差等原因,使得聋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渐开始降低,最后变得不喜欢体育课。从多项调查中可以得知,虽然有多种客观因素在影响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但以下几种原因是最为明显的:第一,由于聋哑学生的先天条件不如正常的学生,其生理条件直接影响了他们接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速度,因此在聋哑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之后,他们都会抓紧时间去学习,不想浪费任何可以学习的时间。第二,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倾向性。在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多数聋哑学生还是有很多自己十分钟爱的体育项目,男生一般喜欢篮球、足球,女生一般喜欢舞蹈、健美操,但在特殊学校体育课实际课程中,女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十分稀少,舞蹈、健美操等根本没有放在体育课程中,且男生喜爱的篮球、足球体育项目,由于资源有限,也无法让每一位聋哑学生都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因此,虽然聋哑学生对体育项目有着一定的倾向性,但由于特殊学校教学条件的有限,使得聋哑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没有被放在体育课程中,自然学生也就没有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

二、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提高途径

1.完善特殊教育制度

要想提高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那么首先应对特殊学校的教育制度进行完善,让特殊学生有更多、更为自由的空间参与体育活动,及时更新《特殊学校教育制度》《特殊学校体育教育课程标准》等相关政策,才有利于接下来体育活动的开展。

2.培养体育参与兴趣

在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分析中,可以得知大多数聋哑学生不是因为自身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体育参与的兴趣而不参与体育活动,但这并不能代表聋哑学生不会参与体育活动,只要特殊学校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就能有效地提高聋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

3.创建良好的体育环境

为聋哑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需要学校与政府的大力配合,首先要利用体育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让学生在体育参与的过程中克服自卑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最后要结合聋哑学生的体育爱好,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强对学生的关心

在特殊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聋哑学生的关心。首先,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喜爱的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其次,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尤其是对于一些平时较为内向的聋哑学生更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这样才能使其有更高的参与兴趣。最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将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充分展现出来,这样就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5.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根据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得知,目前仍有许多聋哑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或是不喜欢体育活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采用强而有力的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首先,教师应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找出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其次,教师应与家长积极配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主动走进体育活动的现场,逐步形成终身体育观念,这样就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体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实施体育管理制度

通常情况下,特殊学校都不会安排太多体育课程,因此在日常早操、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实施体育管理制度,尽量让每一位聋哑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即使只是日常的体育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体质。首先,特殊学校应规定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早操,且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监督学生的参与程度;其次,学校应多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并购买一些器材供学生使用;最后,教师要多多鼓励女生参与体育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

7.加大体育经费投入

加大对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能使体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首先,特殊学校若有实力可以为学生增添体育器材,那么就可以设置专门的体育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学生所使用的体育器材;其次,若特殊学校没有多余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更新,那么则可以与社会各界人士或者慈善组织进行联系;最后,所筹集的一切体育经费,都要经过详细的规划才能够投入使用,且要注意体育硬、软件的兼备,这样才能为学生打造更好的体育参与环境。

综上所述,本文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现状,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找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也能促进聋哑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宁佩.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研究[J].内江科技,2014(02).

聋哑学校教师如何上好作文总结课 篇4

一、讲评和自读习作结合

作文总结课, 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 让学生掌握习作的第一手材料。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 对习作中的优缺点也要分类整理, 找出共性的问题, 为作文讲评做好资料准备。这样, 教师在讲评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主次分明, 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在讲评时, 要求全班学生先自读批改的作文。然后根据本次写作要求, 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 指导学生集体修改。在修改过程中, 学生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自读的兴趣。

二、教师讲评要突出重点

一篇作文可以讲评的内容很多, 如果抓住枝枝节节的问题, 什么都讲, 必定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要根据《大纲》要求, 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每次讲评只抓住具体问题, 对症下药。如我在讲评苏教版第七册作文2介绍一种小制作时, 就选择修改有代表性的病句作为讲评的重点。一个学生这样写:“老师说:‘教你们的是最简单的小泥猪。’”学生要表达的是老师教给了他们制作小泥猪的方法, 而这个句子缩句后就成了“教你们的是小泥猪”。当老师把缩句展现在学生面前时, 学生恍然大悟, 马上改原句为:“老师说:‘我教你们的是最简单的捏制小泥猪的方法。’”像这样, 教师讲评的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用一个复杂的句子表明学生的意思, 对全班学生都有启发和帮助。同时, 教师又让学生做修改、补充句子的练习, 使学生学有所获。

三、教师讲评和学生评议结合

讲评课不能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全面参与, 师生互评互议。讲评时, 应先归纳全班学生的习作概况, 指出主要优点和存在问题, 选出优秀的文章给学生做范例, 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家议论, 采取多向交流, 这样可以创造和谐互学的气氛,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教师也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对写得比较差的作文不能点名批评, 可列举有代表性的问题, 让学生共同修改, 共同提高。如苏教版第七册作文2学习写小制作, 一个学生这样写:“老师说:‘我们这节课是学习用橡皮泥捏制泥人, 泥人有很多种, 有小猪, 有公鸡, 有大象, 有山羊, 有青蛙, 有金鱼……’”讲评时我用投影仪出示上面一段话, 让学生自读练习修改,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句中的“泥人”不恰当, “有”字重复, 句末的省略号和句号不能同时用这三处错误。学生修改后的句子是:“老师说:‘我们这节课是学习用橡皮泥捏制动物, 可以捏制的动物很多, 有小猪、公鸡、大象、青蛙……’”这样句子就比较通顺, 意思也比较简明。

四、讲评和鼓励习作结合

讲评课上教师要给学生以应有的鼓励,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每次作文批改中都能发现一些优点,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鼓励学生的:

(1) 眉批。

一个学生在描写月季花的叶子时这样写:“月季花叶子的边缘长满了软软的小刺, 像锯齿一样。”这句话把月季花叶边缘的小刺比喻成锯齿, 形象具体, 在右边的评语栏中我写下“比喻恰当”四个字。再如一个学生在小学语文第七册作文1看图作文中这样写:“小军像离弦的箭一样跑到商店, 有气无力地向售货员阿姨说……”其中“离弦的箭”“有气无力”用得准确生动, 我在评语栏中写了“用词准确生动”。

(2)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

如一个学生原来作文水平较低, 习作的字数较少, 只有一百多个字, 条理也不清晰, 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但是他暗下决心要把作文写好, 为此他就从平时的读书学习中注意积累资料。他读了近百本作文指导丛书和《儿童故事》等书, 熟练地背诵了五十多篇优秀作文, 摘抄了近一百来个精彩片断, 积累了二百多个优美词句。在一次为班级搜集黑板报材料时, 我偶然发现他为写好作文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我在作文课上及时地表扬了他, 并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同时我也鼓励他常动笔习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 他的作文成绩终于赶了上来, 在学校举行的作文竞赛中还获得了二等奖。

(3) 高分鼓励。

学生的作文只要基本符合习作的要求, 即使有个别错别字或个别意思不完整的句子我也给打优秀。学生看到等第后喜不自胜, 对习作充满信心, 并且下次作文会更积极, 会写得更好。

(4) 尾批。

聋哑学校策划 篇5

一、活动背景

有这么一群孩子,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言语、没有声音,甚至没有色彩,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怀,需要我们伸出友爱之手,给予他们鼓励,为他们祝福和凝聚希望的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携手走进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关爱聋哑儿童,让爱心充满每一个角落。

二、活动目的为了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帮助聋哑儿童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和道德观,传播志愿服务精神,我临床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了这次关爱聋哑儿童的活动。同时,通过此次活动,展现我校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动我校的文明发展和建设海南省文明礼仪风貌。

三、活动主题

走进特殊教育学校,传播志愿服务精神

四、活动时间

2012年10月28日上午07:30—11:30

五、主办单位

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六、活动地点

海口市丁村聋哑学校

七、资源需求

已备资源:会服、会旗

申请资源:活动经费、相机

八、活动内容

计划于10月28日上午,由我临床青年志愿者协会派出30名志

愿者代表坐车前往海口特殊教育学校,与该校聋哑儿童进行交流并赠送礼物,以传达广大青年志愿者对聋哑儿童的关爱和祝福。

九、具体流程

1.前期准备

由外联组联系校方(聋哑学校),与其商谈活动事宜,定下活动

时间内容等,由组织组通知活动事项,由宣传组于10月17日前准备两份宣传海报并分别摆放在三期公寓及学生公寓门口,由办公室于10月25日之前确定志愿者名单,由财务组于10月22日之前准备礼物、游戏道具及横幅,由办公室准备签到表。

2.活动进行

10月28日上午07:00,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在杏林苑门口集合签

到,并由活动负责人发放志愿者会服。07:30集合完毕,动身前往海口特殊教育学校。08:30至11:10,志愿者与特殊儿童进行游戏、运动、写字、手笔交流等,并赠送携带的礼物。11:30,此次活动结束,志愿者全体和特殊儿童合影后签到再动身返回学校。

3.后期工作

将活动照片,活动见闻,活动感想统一交给临床学院青年志愿者

协会办公室,由办公室及宣传组将活动材料整理成海报形式,并由办公室负责撰写新闻稿,在校园内展示,扩大志愿活动的影响。由活动总负责人收回会服。

十、人员安排

活动总负责人:杨远、梁丹花

策划书:策划组陈珍荣、杨单

新闻稿:办公室张艳君、涂为娟

宣传海报及成果展示海报:宣传组文倩

人员安排及人员通知:组织组段榴斯、袁启燕

购置物品及准备礼物:财务组赵月

联系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外联组贺苏霞

统计并记录服务小时信息:办公室张艳君、涂为娟

活动影像记录:宣传组理事

十一、经费预算

十二、注意事项

1.通知志愿者们事先手工制作卡片;

2.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需保证全部通知到位;

3.活动往返途中注意交通安全,活动开始和结束时都要签到,以确保志愿者

人身安全;

4.活动后需归还所借物品并登记;

5.活动时务必保证特殊儿童的人身安全,交流时必须要有耐心,讲究方法,不要伤害到他们,要用整颗心去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

6.活动全程用照相机拍照记录。

聋哑学校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研究 篇6

【关键词】聋哑学校;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干预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近几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聋哑学校的学生,受各方面环境影响,其心理现状是否健康,成为我们此次研究的重点。

一、我国聋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

通过对我国现有聋哑学校学生的了解分析,所得结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认为目前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或正常。这种结果是通过教育观察、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等几种方法得出来的。教育观察可以从多方面、各角度的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调查问卷通过提问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意义上能够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从而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访谈的方式是通过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从侧面分析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第二,认为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普遍低于正常学生心理水平。因先天缺陷导致聋哑学生普遍存在强迫、偏执、躯体化等心理问题,同时,对聋哑学校学生分析,其焦虑程度和自卑心理高于普通学生。

二、影响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任何个性的形成所受的影响大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因素,如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环境因素,二是内部因素,如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影响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也基本由这两类组成。

(1)外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是由家庭环境影响构成,特别是在不和睦的家庭(尤其是单亲家庭)中,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家庭关系紧张,或者是亲子情感缺失,使得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家庭温暖和爱,极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产生自卑感。而在溺爱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总有一种歉疚感,对他百依百顺。这样,聋哑孩子渐渐形成了自私自利、不讲礼貌等不良行为。这种情况在城市的聋哑学校普遍存在。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由于父母观念陈旧,并且多为文盲,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基本上不抱多大希望,只要能够认“两个字”就行,更有甚者则将教育和抚养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这样的家庭教育显然是失当的。可见,家庭环境和教育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内部因素。内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学生本身,由于聋哑学生先天发育存在缺陷,在与别人交流和后天成长中难免会产生自卑感,对今后的生长发育留下隐患。例如,当人的某种缺陷受到人们嘲笑、侮辱时,这种自卑感则会以暴怒、自欺欺人等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造成严重后果。在现实生活中,多数聋哑学生性格较为内向,他们感情脆弱、多愁善感,常常自惭形秽,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同时,在聋哑学生在适应能力方面也比普通学生差,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从而导致学生自我认识不足,产生焦虑感和孤独感。给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

1.注重聋哑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聋哑学生在兴奋、忧虑和独立性程度上与普通学生有着显著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聋哑学生存在自控性差、偏执、忧虑等特点。不利于他们的日后的生活和发展。因此,纠正聋哑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健全塑造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2.重视体育锻炼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聋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有助于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也有助于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后能更好的适应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调查发现,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聋哑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时,体育锻炼还能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团队意识,对学生人生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聋哑青少年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正确的家庭教育和引导可以使学生的心理能够科学、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对于聋哑学生的教育,家长要加强引导,让学生自己克服心理障碍,获得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方式。所以家长应该给聋哑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四、结束语

聋哑学生的心理研究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是一个较大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阶层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把这项伟大而又复杂的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陈乃凤.兰州市聋哑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评价.中国学校卫生,1990(11)

[2]杨坤芬.浅谈聋哑学生的心理素质及相关问题.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6)

[3]唐征宇,马妍.加强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锻炼研究,提高残疾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体育科研,2001(22)

作者简介:

盲聋哑学校 篇7

1.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近些年来,聋哑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教学重点,而且拥有了更加高涨的学习热情及主动性。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此外,聋哑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有所改善。

2.教学方法单一,进度较快

由于聋哑学校学生的听力能力有限,与正常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巨大的困难,只能通过视觉、触觉等来获得外界的信息。在信息技术还没有应用到聋哑学校教育之中时,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动作以及口型来分辨信息,这种方法容易得到错误的信息,而且也存在较大的难度。信息技术运用到聋哑学校教育后,学生学习的难度变小,但是由于有些教师为了跟上教学进度,有意地加快教学速度,导致学生很难跟上教学进度,无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再加上某些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限,而且性格内向、自卑,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封闭自我,这样就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3.对语法不够重视

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我们会运用到语文的语法知识,如果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语法知识,那么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就会出现许多语法错误,导致学生难以正常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例如,在语法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语法错误:“小明由于生病了没有来学校。”这个句子聋哑学生容易理解成“小明没有来学校”,这两句的意义是有所不同的,若是没有进行正确的表达,就会使学生无法接收完整的信息,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聋哑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1.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能够直观形象地表达信息,聋哑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正确的知识。例如,在有关“学习与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视频片段来表达“生活”深刻的含义,教给学生一些人生的道理,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提出在学习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及时加以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语法教学效率

聋哑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为了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方便交流,就必须学习好语文语法,在这方面,教师要寻求正确而高效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手语教学相结合,通过课件演示正确的手语的同时,教师进行手语解释,然后让学生模仿,最后在学生理解之后,对这些语法进行巩固练习,使其达到熟练的程度。

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聋哑学校学生相比于正常学生,在心理方面会更加敏感多疑,如果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因此,对于聋哑学校的学生,必须从小就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播放相关的视频,通过直观形象的情境来体现丰富的哲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外活动

学生对学到的知识都会有一个遗忘的过程,为了加强记忆,教师可以开展课外活动,设置特定的游戏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手语进行适当的语言交流,这种方法也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

盲聋哑学校 篇8

全纳教育与我国的随班就读

对于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 越来越多的观点倾向于将残疾儿童放在普通环境中, 和正常儿童一起学习, 这样更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国已形成以大量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教育格局, 在国外, “全纳教育”是一种正在被广泛认同的教育理念, 正式提出于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 它旨在平等对待残疾儿童和健全儿童, 为残疾儿童创造最少受限制环境, 并且能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学习和社交。

随班就读是与我国国情和现阶段经济水平相关联的, 为了保障残疾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 把他们安排进普通学校, 与普通儿童在同一个班级接受教育。目前, 这种形式与专门的特教学校、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成为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的三种主要形式。未来我国社会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纳教育的理念是使所有人都可以获得受教育的权利, 实现对每个儿童的关注, 完全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同时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我国全面开展随班就读, 逐渐和全纳教育融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要在观念, 制度, 管理体系, 社会协调, 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全面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聋哑生全纳教育教学空间通用设计

在全纳学校中, 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空间的设计, 残疾儿童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在教室中度过, 特殊儿童人群中, 聋哑生又占了很大的比例。下面以聋哑生全纳教育为例, 着重探讨教学空间的全纳设计。

聋哑生因为听觉和语言功能的缺陷, 通过手语与他人沟通, 也成为教师授课的主要方式。听力损失按严重情况不同分为聋和重听两大类, 共有七级, 在校的学生以重听者居多。所以在普通的教学用房外增设了语训教室, 通过电子设备培养、提高聋童的语言能力并进行语言训练, 同时设置听能训练室和听力检测室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教学。职业培训以金工、木工、陶艺等对听觉要求不高的劳动技术为主。

通用设计 (universal design) 的概念由美国建筑师R.L.马赛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 起初形容为可以被所有人使用的产品和环境的设计, 它在全纳教育实施的载体———全纳学校的全纳性建筑与环境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以下从功能设置和环境设施两方面探讨适合聋哑生全纳教育的教学空间。

1.教学空间在功能设置上的通用设计

教学空间在功能设置上应该体现全纳性和通用性, 全面系统地教授聋哑生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心理、生理缺陷的补偿性锻炼与提高。主要包括普通教室、语训教室、微机教室、美术教室、实验室、多功能活动室、科技活动室、视听电化教室、学生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听能训练室、听力检测室。

2.教学空间在环境设施上的通用设计

(1) 标识系统———引导与警示

聋哑生因为听觉和语言功能的部分丧失, 都是通过视觉对周边环境的记忆和熟悉来形成感知, 而且在发生紧急状况时, 依靠标识系统安全疏散, 加之对文字的识别能力较差, 需要借助更加直观的图形系统形成记忆或认知。

(2) 室内布置———沟通与交流

聋童基本上都伴随语言障碍, 在相互交流时, 主要以手语和唇语为主。为了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可见度最大, 教室内的课桌椅都多布置成面向教师和黑板的呈圆形布置形式。也正是为了便于这种圆形的布置方式, 课桌面的平面应呈梯形。

(3) 声、光、色、热等物理环境设计———可用性与人性化

聋哑生中大部分尚有一些听力, 这些听力对他们来说十分珍贵。因此, 教学空间的声环境要有足够的响度、室内各点声音的大小应基本一致、要有较高的清晰度及最佳的混响时间、室内不应受外界噪声的干扰并控制室内的噪声。一些专用教室往往有特殊的声学要求, 在必要的时候通过设置吸声材料来达到一定的要求。因为听觉障碍, 视觉是学习的主要手段, 因此, 需要良好的光环境, 应有充足的光线、适宜的亮度和均匀的照度、避免有害的眩光。教室一般安排在二层以上, 以防止相邻建筑物及室外树木的遮挡。为了保证残疾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学习, 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各地区气候相差悬殊, 这就要求结合各地气候特点进行室内热环境设计。通常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教学用房的采暖、保温和隔热。色彩依附于形体所产生的直观作用, 在残疾儿童的生理、心理上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所以注意避免使用不利于残疾儿童智力发展的白、黑、褐色等, 为了加强残疾儿童对环境的记忆和适应, 同样的校园, 使用对象不同, 色彩也应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1]张宗尧, 闵玉林, 《中小学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年版.

[2][日]田中直人, 岩田三千子著, 王宝刚, 郭晓明译, 《标识环境通用设计-规划设计的108个视点》.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版.

[3]彭荣斌,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设计分析.浙江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怎样让聋哑学生学好数学 篇9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 这不应仅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念, 我们更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 促使学生表现出这种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先”。即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掌握知识,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 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第一课时, 我先出示1分、2分、5分的硬币让学生说一说, 再出示1角、2角、5角的纸币让他们比一比, 最后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让学生认一认。通过说一说、比一比、认一认等实践活动, 聋哑学生自己总结出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想法, 并表扬了他们的创造性。这样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 他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创造中去, 并充分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

聋哑学生听力损伤的程度不同, 因而听力残疾所带来的派生障碍无论在性质上或程度上都各不相同。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聋哑学生比正常学生存在更大的层次性的差异。所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辅导的教学方法。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听觉程度以及授课内容, 灵活地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及教学用具。然后,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 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 给他们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 让他们人人参与“学”的过程。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使聋哑学生相互间的学习水平得到调合, 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

聋哑学生天真烂漫、爱玩爱动, 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 课堂上经常会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传统的教学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习的缺点并加以约束, 限制他们“乱动”, 强制他们听课。于是, 他们好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样, 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上一堂课又苦又累, 厌学情绪严重。而游戏教学符合聋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故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设计了多种游戏, 尽量利用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 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数学, 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新课程理论指出: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要创设接近生活的课堂教学情境。因此, 聋哑儿童的数学教学更应该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入手,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 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 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革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 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 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健康的发展。

聋哑学生自伤行为个案研究 篇10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曾是遵义市某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听障学生, 小云, 男, 出生于1988年5月, 为听力障碍, 其妹妹也是听力障碍学生。很多聋哑学生在家里没有人能交流, 而小云有一个和他一样生理缺陷的妹妹, 有交流的对象, 所以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现小云已经大学专科毕业, 性格阳光、积极向上。

但是少年时的他却是一名让老师、家长头疼的有自伤行为的学生。家庭里由于两个孩子都是残疾, 在小云幼年时, 父母感情破裂, 父亲离家, 两个孩子由母亲独自抚养。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孩子, 虽然没有工作, 但是靠给别人打零工养家糊口养活两个孩子, 后来在别人的提醒下, 开始经营水果, 自此, 家庭经济开始好转。

小云比较聪明, 即使遭遇家庭的变故, 他的成绩在班上也算中上等。

从小因为生活在单亲家庭里, 小云的性格有些孤僻, 并且举手投足间有些女孩气, 在学校, 同学们不喜欢他这样, 私底下还模仿他的动作。

因为性格、家庭的原因, 无论是对老师、同学或家长, 小云的疑心病特别重, 看着谁在窃窃私语就认为在说他的坏话, 或同学到老师办公室去, 就会认为同学在打他的小报告。

小云有较严重的自伤行为, 表现为经常因一些小事而用刀割伤自己的手腕、在墙上拽自己的头、将手往墙上打……, 当这些行为被发现后, 家长、老师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但是他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遇到什么事照样发脾气, 以及自伤行为, 让老师、家长非常头疼。

甚至有一次出现了因为和同学拌嘴, 情绪无法控制, 要从学校三楼跳楼的自杀行为。因为聋哑人的蛮劲大, 三位男老师都不能拉动他, 老师们只有用手语与他慢慢交流、沟通, 先让那位同学向他道歉, 并且在楼下安顿了棉被等物品, 以防他跳下。就是这样, 他还是不依不饶, 提出了一些无理的要求, 在没办法的情况下, 老师只好打电话给他的妈妈, 2个多小时后, 妈妈急匆匆从乡下赶到学校, 看到妈妈, 小云委屈地哭了起来, 趁这个机会, 老师把他抱了下来。

2. 研究目的

通过对聋哑学生的个案研究, 分析造成自伤行为的原因, 探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残疾儿童行为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提出矫治这类儿童自伤行为的方法和措施, 达到为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的目的。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观察法、分析法、实践法、认知治疗法及心理疏导等方法对有过自伤行的对象1例进行研究分析。

(1) 引起自伤行为的主要原因分析

1) 家庭原因

据小云母亲介绍, 自小云生下来后, 在他1岁多的时候, 父母才发现他是聋哑人, 心里非常难过, 于是带着小云四处求医, 但结果可想而知, 逐渐地家里经济捉襟见肘, 相互有了怨言。为了维持家庭关系, 夫妻商量后, 决定再生育一各孩子, 但不知何故, 生下的女孩竟然还是聋人。在小云四年级时, 父亲绝望拂手而去, 再也不闻不问家人的死活。从此抚育俩小孩的重任就落在母亲的肩上。后来父亲重新建立了新的家庭, 并生了一个健康的女儿。从这以后, 小云开始恨自己的父亲, 即使爷爷奶奶来看望兄妹, 他也是在屋里避而不见, 认为是父亲一家遗弃了他, 心里充满了恨。当他想到父亲就会心烦意燥, 情急之下, 便会有自伤的行为, 有时对着墙壁乱撞, 有时用小刀割手, 手腕上随时看到伤痕累累。

2) 学校原因

四年级是孩子性格变化的第一个关键阶段, 父母的离异给他造成了心灵的伤害, 导致了他性格孤僻, 不愿意与同学们交流, 也被逐渐地疏远。没有相互的沟通, 使得小云与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差, 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 小云的自伤行为时有发生, 好像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关注到他, 也才会得到大家的关爱。

3) 个人原因

小云其实是一名较聪明的孩子, 他的思维及语言 (及手语) 表达能力较好, 爱思考, 但对人、对事、对学习等方面容易情绪化, 导致学习成绩极不稳定, 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时好时坏, 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时, 不是积极地面对, 而是经常选择逃避。

但他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非常心疼母亲。当妈妈生病时, 他会整天守在妈妈的病床前, 不愿意离开半步, 妈妈输完液, 赶忙回家给妈妈煮饭、炒菜……

(2) 自伤行为心理疏导法

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小云自伤行为的最根本原因是家庭变故。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父母共同的教育和关心, 但是小云从小被父亲抛弃, 缺乏父爱, 而母亲因怨恨其父亲, 没有对小云进行正确的引导, 给小云灌输了许多不正确的思想, 造成了对父亲充满了怨恨, 性格有些偏执。但同时小云是一个善良的孩子, 心疼母亲, 关心妹妹, 在学校也有集体荣誉感, 我们相信只要教育得当, 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 小云的自伤行为是会改变的。

1) 指导家长改变教育方法,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小云的自伤行为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家庭,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键, 为改变这一现象, 让小云能真正融入社会, 首先要改变家庭的教育观念。于是学校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即家庭心理辅导方法, 逐步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 为小云创造一个舒心的家庭环境。

由于小云的父亲已经建立了新的家庭, 母亲承担了抚养教育俩兄妹的重担, 于是我们将改善家庭环境的主要责任放在了母亲身上。但是她却认为自己文化知识不多, 而且要为家庭的生活奔波, 无法教育孩子, 希望靠学校和老师来教育小云。为了扭转其母亲的观念, 我们与她晓以利弊, 沟通了多次, 她逐渐转变了思想, 希望与我们共同教育小云。

首先我们要求其母亲用母爱去打动他, 在言行上让他感觉到他并不孤独。虽然母亲文化不高, 但是只要小云回到家, 母亲都陪伴着他, 和他用手语或用笔在纸上聊天, 讲他感兴趣的事;当小云遇到不开心的时候, 母亲都会苦口婆心地进行劝导;当他离开家到学校时, 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 让他从内心感受到了爱。同时, 解铃还须系铃人, 老师也要求其父亲抽空与小云沟通, 并尽可能周末带着兄妹俩多出去玩耍, 创造父子间、父女间交流的机会。受伤的心灵逐渐被父母的爱温暖, 小云慢慢地原谅了他的父亲。同时, 看着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他们兄妹俩, 也变得更加体贴母亲, 只要一回家就帮着做家务事, 看着水果摊……家庭教育环境改善后, 慢慢地, 我们从小云的脸上看到了笑容, 学习起来也安心了, 与同学们的关系逐渐改善, 性格也开朗起来。

2) 建立家校协议

为了矫正小云的自伤行为, 使其更好地学习, 老师和家长建立了家校协议。其内容为: (1) 母亲在生活、学习上要关心小云, 小云每天回家后, 母亲要和小云沟通、交流, 时间至少在30分钟以上。 (2) 要求父亲每周主动与小云至少联系一次, 或沟通交流, 或出去玩耍、购书等, 加强与父亲的交流时间, 增强父子之间的情感。 (3) 老师要关注小云的变化, 每周至少一次与其父亲或母亲电话联系, 使其父母了解小云在学校的情况, 形成家校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4) 要求小云在学校认真听课、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主动与同学们交流;在家主动分担家务事, 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家校协议实施的第一周、第二周, 父母、小云、老师基本能按协议完成任务, 且他的情绪也比较愉快, 没有出现自伤行为。第三周, 由于与同学发生了一点小矛盾, 小云又出现用小刀割手腕的现象, 并且出现又哭又闹的情况。回家后, 母亲看着自己每天的辛苦却换来这样的结果, 对小云进行了惩罚, 双方产生冲突。

出现这种现象以后, 学校、教师、家长认识到:很多事不能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 行为的改变往往会出现多次的反复。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 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属于正常的, 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 我们还需加大力度, 于是老师与小云及其家长签订了第二份协议: (1) 小云如在一周之内完成协议的内容, 能认真学习、与同学和谐相处、帮助妈妈做家务事等等, 周末时对其进行额外的奖励。 (2) 若违反协议, 不能克制自己的行为, 出现自伤等行为, 老师和家长针对违反行为的轻重对其进行惩罚。 (3) 如果遇到突发事件, 要学会控制情绪, 理性地协商解决。

第二份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小云自我的管理和约束, 通过一段时间的执行, 总体情况良好, 虽然期间也出现过小的反复, 但通过老师、家长的教育后, 没有出现较大的不良影响。

3)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法, 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认知过程, 针对其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 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对他人或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的治疗方法, 从而矫正其不良行为。由于小云的父亲另组建家庭, 对小云的伤害很大, 认为“父亲不再爱他、对他和妹妹不管不问”。我们多次找小云谈心, 使他明白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牵挂, 虽然父亲一度抛弃了兄妹俩, 但是现在的父亲有了愧疚之意, 除了他现在的孩子外, 也很爱兄妹俩, 每周都会抽空看望他们, 平时也会用手机与他们沟通, 虽然不能和他们住在一起, 但是兄妹俩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不顺心, 父亲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的身边, 他们也能感受到父亲无处不在。

4) 心理疏导法

心理疏导法是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疏通、引导, 对患者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使其抒发和宣泄压抑的情绪, 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 以便能更好地地适应社会环境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小云因父母离异, 在不完整的家庭里成长, 没有安全感, 加上生理残疾, 导致心理问题, 不能自我控制情绪。而母亲不会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他, 使小云遇到这类问题时, 只能用最粗暴的方法来处理这种情绪, 很容易出现自伤行为。

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学习能力较强, 在语言表达方面强于班上的其他同学。为了让他有宣泄的地方, 老师为他专门准备了一本漂亮的日记本, 要求他每天记日记, 日记的内容除了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外, 还要将自己真实的心情写出来, 包括“开心”、“平淡”、“伤心”等几方面的情绪, 以便老师及时对他进行心理疏导。最开始, 经常看到小云的日记本上写着:“我的心情不好, 爸爸不要我了, 妈妈很伤心”, “家里很无聊, 我不想回家”, “我不想读书了”......诸如此类的话。每当看到这样的日记, 我们就及时找他谈心, 帮他疏导, 教给他一些自我疏导的方法, 比如自我暗示、书写发泄、运动发泄等等方法。甚至在他非常痛苦、伤心的时候也让他在老师面前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把不痛快的情绪宣泄出来。有了倾诉的对象以后, 他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学校生活的温暖。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 小云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基本能做到不急不躁, 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并且愿意把自己的烦心事告诉老师, 与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

长此以往, 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 得到很大的提高, 聋人语句不通顺的现象在他的语言里很少出现。

5) 集体帮助

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 他的思想、行为甚至性格受所处群体和环境很大的影响。所以要矫正小云的自伤等不良行为不仅要教育和帮助小云本人, 还要对所生活的集体进行关注和引导。

小云是由于家庭的原因, 最开始, 认为学校与家里一样得不到关心和肯定, 当出现不开心的时候, 就采取自伤行为来宣泄情绪, 所以我们也加强了对学校和班级其他同学的教育。首先, 告诉同学们, 每一个人都有不如意的地方, 小云父母离异, 让他觉得很孤独, 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帮助, 和同学们成为朋友, 能快乐地生活、学习。所以我们要求同学们主动与小云交流, 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为了让小云突破自己, 我们让他担任了班里的小组长, 有了这个“职务”, 他在承担这项工作后, 与同学沟通的时间多了, 而且非常的认真, 每天坚持早早地到班上收作业、组织同学们读书。如果有同学生病不能来上学, 等该同学生病痊愈后, 他会主动帮助把落下的学习任务补起来。同学们也主动和他一起玩耍、学习。

在这样相互努力的过程中, 同学们认可和接纳了他, 小云的自伤行为越来越少, 做事也变得稳重, 他也收获了许多快乐和自信。

6) 注意力转移法

为了改变小云的行为,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么使小云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是教育干预的成功所在。在与小云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云有两个爱好—电脑和绘画。

首先为了达到教育小云的目的, 学校在已经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 再为小云安排了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针对他的爱好特点, 对他进行课外辅导, 在大家的人努力下, 小云的电脑运用能力有很大提高, 特别是对图片的编辑更成为他的长项。

其次, 为了提高他的绘画能力和兴趣, 我们专门成立了绘画兴趣小组, 特聘请曾教过聋人绘画的陈老师, 到学校教孩子们画画, 随着兴趣的转移, 花在其他方面的时间增多, 自伤行为的次数越来越少。

后来参加的聋人的单招单考中, 他报考了装潢设计专业。这个成绩与我们的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4. 干预效果

通过家长、老师、学校长时间不间断的教育, 小云的自伤行为次数越来越少, 他能把身心放在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学会了克制情绪, “不想读书了”, “想自杀”, “割伤手腕”等情绪几乎没有再出现过。

因为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最后考入中州大学, 在大学中学习认真, 爱好广泛, 喜欢旅行, 喜欢摄影, 年年被评为优秀大学生, 目前在我校实习。看着他积极阳光的模样, 看着他的成绩, 作为老师, 非常的欣慰, 这是学校、老师、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

5. 讨论

本案例通过对听力障碍儿童小云自伤行为的辅导教育, 我们得到一定的启发:

(1) 改善环境, 愉悦心境

无论正常孩子还是残疾孩子, 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家庭。小云自伤行为最根本原因是父母离异, 以及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因此我们首先从他的家庭教育入手, 帮助父母重拾对孩子的关爱,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使其逐渐走出迷离的自我, 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其次在学校, 为小云创造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4]。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 特别是同学关系的改善, 让他感觉生活的意义, 因而逐渐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心态。

家长的关爱、教师的关注、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温暖的氛围, 让他感觉自己不再孤单, 不再有被抛弃的感觉;而且能为大家做事, 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生活和学习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目的。

(2) 改变观念, 接受自我

作为老师, 不能简单地强制干预学生的不良行为, 这会对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在教育的同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 采取的教育策略应该是多方面的, 要认真倾听, 引导宣泄的方式。听障学生如没有引导者帮助其正确的分析利弊, 他无法确认自己错在哪里, 所以在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时帮助小云纠正了头脑中的错误观念, 这为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5]。在这个案例中, 利用了学生善良、热爱集体等积极的一面, 并加以肯定和强化, 使小云相信自己是一个对家庭、对学校以及社会有用的人。

(3) 培养兴趣, 转移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兴趣的目的是让他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能正确地利用小云的爱好, 为他尽量创造条件, 在实践中培养兴趣, 获得成功, 进而树立了信心、坚定了信念, 彻底矫治自伤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檀明山.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553.549-595

[2]吴增强.当代青少年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71-372

[3]杨福义、张福娟.听力障碍儿童家庭康复个案报告.中国临床康复.2002.15:22-11

[4]江琴娣、杨福义.随班就读聋生教育康复的个案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2.3:322

上一篇:孤儿学生的家庭教育下一篇:微波功率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