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方法

2024-06-16

综合性学习方法(精选十篇)

综合性学习方法 篇1

综合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是通过某一种专题学习活动才可以体现出来, 也不仅仅是“分析”得出的结论, 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就体现了综合性这个特点。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因此, 综合性学习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渗透在每一堂语文课当中, 无论是识字写字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 还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 都应该运用这种学习方式, 而不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课”、一种课型, 或一种活动、一种“活动课”, 更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的能力来进行教学, 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 感受到快乐。

一、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 我国语文教学长期处于一种相对闭塞的状态和环境: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传统的语文教学空间往往局限在封闭的课堂上, 以教材为对象, 以接受为方法, 以考试为目标。这样的情况下,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为填鸭式, 学生接受的方式为死记硬背, 学到了知识点但是却并不会应用它, 不会将它融合到生活中, 融入到自己的综合能力里。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的提出, 既适应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 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决心。综合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让学生在语文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成功地运用到自己的听说读写中。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1]。而小学语文综合素质又是学生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之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

二、开放自主性的学习

开放自主性学习是学生、教师和书本三者互动后产生的成果, 是学生主动构建学习模块的过程, 也是学生通过书本获得知识的过程, 更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最佳平台。综合性学习开放式的特点是要求教师通过书本的备课和在学生学习书本内容的过程中都产生创新点和开创性思维模式。综合性学习重视参与、重视体验、重视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实践上的收获。开放性学习为学习内容上的开放——所有语文课程资源均可为“我”所用;学习途径上的开放——广阔的时空均可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爱好点出发, 从学生的身边出发, 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所收获, 要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之中,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实践中获得乐趣, 在乐趣中获得知识。

三、走出课堂, 引导学生的拓展提升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学习”。开放性自主性的课堂并不是指课堂固定在某一个房间里、固定在某一个座位上。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在生活中寻找知识。笔者曾在寒假期间组织三年级 (2) 班学生走出课堂, 学习春节的相关知识, 组织学生到某居民区观察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 教会学生认识春节这一习俗, 学习春节的一些相关知识, 包括学习春联的知识, 学习文字中什么是平仄、什么是押韵, 并让学生抄写下自己喜欢的春联, 并给学生留下课堂作业——每人试着写一副春联。活动结束后, 家长反馈说孩子学到了关于春节的相关知识, 并且大部分学生都交上一张令人满意的春联答卷。学生也了解到了中华民族在春节上的重视和寓意, 并且这种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身参与到其中的机会, 会让他们觉得教学内容既生动又贴近他们的生活。

四、综合性学习中对教师的要求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的教学方法、方式不再是以往的那样单一的教学方式, 而是身为一位开放式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对学生放开手脚, 充分的给与他们信任, 给与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与适时的帮助, 帮助他们找资料, 帮助他们定题目, 帮助他们写材料, 不大包大揽的给他们做足准备, 让他们自己分工、自己组织、自己实践, 体验过程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然而, 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的角色并不是放任与不参与, 更不是某些老师的“作壁上观”, 只在活动的开始作一个开场白, 结尾作一个总结词。这样的结果, 只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得不到正确积极的指导, 从而丧失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降低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质量和成果, 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不到锻炼, 使学生学习状态处于“无处安放”。

五、结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将会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自主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渠道的全新的教学形态和教学理论, 从而被在国内学校教育中广泛推行。在推行的过程中, 我们广大师生需要共同努力, 改变我们从前陈旧的观念, 不断地探索寻找新的方式和方法, 真正地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淑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J].祖国:建设版, 2013 (1) :361-362.

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方法论文 篇2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并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教学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成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内容的五大板块之一。因此,各种版本的语文实验教材无一例外地都让综合性学习占据了一席之地。教学中,如果仅仅依托教材里设定的几个实践专题是远远不够的,无法充分实现综合性学习的价值(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文本的阅读为学生开辟综合性学习的领域。然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别于以往任何方式的阅读、写作教学,既没有现成的文本供学生阅读,也没有现成的写作题目或范例供学生练习写作,甚至没有确定的主题,学习资源只能靠师生共同去挖掘,学习主题也只能靠师生共同去寻找。本文试通过具体实例,探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确定及活动设计。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类型及其活动设计

(一)课文话题式

所谓“课文话题式”,是以教材中课文的题目作为话题,让学生围绕此话题展开一系列综合性学习活动。选择课文题目作为话题时,要注意课文题目所承载的内容在生活中不同角度的体现,让学生能够从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视角出发,围绕中心话题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

【案例1】

主题提炼: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中国石拱桥》,如果就文学文,学生学到的仅仅是文中的相关内容,如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特点等,枯燥乏味,既不能引起学习兴趣、扩大学习视野,也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如何将实践、体验、获知与兴趣、能力融为一体呢?可尝试以“桥”为话题让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如下:

学习目的:

1.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激发阅读说明文的热情;

2.学会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4.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调查、探究能力;

6.激起学生对家乡、对家乡人民的热爱。

学习过程:

1.搜索记忆仓库,展现“桥”的美丽。

同学们看过许多的桥,走过许多的桥。在这众多的桥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座?为什么会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先说一说,然后再以“我记忆中的桥”为话题,写一篇短文(可写成记叙文、散文、诗歌等)。写作的内容可以是对桥的描绘,也可以是自己和桥之间的故事等,目的是唤醒对于桥的记忆,以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桥是学生都熟悉的,对此有话可说。交流生活体验时,学生在看似闲谈中不知不觉进入了学习状态。同时,关于桥的精彩故事又激起了他们阅读《中国石拱桥》一文的兴趣。

2.阅读《中国石拱桥》。

教师组织学生从阅读说明文的角度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解文章是怎样把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解说得清晰鲜明的(如说明方法的恰当使用、说明顺序的合理安排、说明语言的准确运用等)。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到答案。如整体感知课文就可以从看到题目后产生的疑问开始(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方面?怎么介绍的?等等),然后带着问题读书,在阅读实践中掌握阅读事物说明文的方法。

3.“我”做设计师,设计一座现代化的桥。

通过对《中国石拱桥》的阅读,学生已经了解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功用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当一次桥梁“专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一座现代化的桥。先画出图样,再配上文字说明。

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让学生尝试说明文的写作实践。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超凡的想象力得以尽情的展现。

4.开展调查实践。

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调查当地的桥,从数量、建造的历史、形状、构造、功用等方面做好记录,并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印证了课文中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与问题处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以“心桥”为话题成文一篇。

生活中有着无数有形的桥,用途各不相同。由有形的桥我们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甚至人与动物之间也需要一座桥——心灵沟通的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以心灵沟通为内容的作文,重点表现“心桥”如何架设。

该环节把学生的思维引发开来,完成了由“学文”到“做人”的过渡。

从以上五个教学环节可以看出,整个学习活动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最后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形成了一个开放的不断扩大的循环图。围绕“桥”这一话题的讨论,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活,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获得了积极的学习体验,做到了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地生活。

(二)单元主题式

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分单元选编课文,每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或体裁一致,或主题类似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从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中提炼出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案例2】

主题提炼: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这样几篇课文:《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和《黔之驴》。这一单元表现生活的范围一致,展现的是动物世界的生活,我们从中也可以提炼出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保护野生动物行动。

学习目的: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的语言交际能力;

3.培养实践能力。

学习过程:

1.课堂学习: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1)情境模拟:夏天的一个晚上,妈妈从厨房里端出了一盘香喷喷的油炸“田鸡”(小跳蛙)特意犒劳你,你很理解妈妈的心意,但小跳蛙是有益的动物,不能捕食它。你怎样拒绝妈妈的好意而又不让妈妈伤心呢?请你写下要对妈妈说的话。

(2)师生共读搜集到的有关人类经常捕食野生动物的介绍文章,读后交流心得。

(3)开展野生动物的捕食者与拒食者的辩论。让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4)写一份保护野生动物宣言。

这一系列课堂活动设计,旨在促使学生形成“保护动物从我做起”的自觉意识。

2.课外实践:开始保护行动

(1)调查你所在的地区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

①主要有哪些野生动物?哪些是属于国家保护的?它们目前的数量有多少?

②当地群众保护这些野生动物的意识如何?有哪些伤害野生动物的现象与做法?

③有关部门是否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调查之后写一篇调查报告,选送写得好的给新闻单位或环保部门。

(2)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宣传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印发宣传材料,开展宣传汇演,张贴宣传标语等。

(3)选择一种自己想要保护的野生动物,先制订一份保护计划,再查阅介绍该动物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保护它的重要性。

通过课外实践,带领学生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实效显著。

(三)问题探究式

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会发现许多不解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有些问题本身具有综合性,答案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就可以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弄清问题背后所隐含的知识。

【案例3】

主题提炼:

阅读《冰心诗四首》时,一位学生发现这几首诗的诗句不是整齐地排列,而是错落着排列,而以前读的诗都是整齐地排列的。阅读古诗时,有一位学生发现了“新大陆”:好多古诗为什么总爱用“西楼”这个词?还有的学生对于诗歌一行一行排列的方式不理解:诗歌为什么就得一行一行地排列?对于这些问题,老师无法用“因为”、“所以”就能让学生理解。怎么办呢?就让学生走进诗的王国去自己体会。于是一个以问题探究为目的的综合性学习主题诞生了——诗歌是什么?

学习目的:

1.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特点,品味诗歌的韵味;

2.感受诗歌生动形象的表现力,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3.用诗点燃学生生活的热情;

4.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学习过程:

1.诵诗。

朗诵内容:一部分是教材中的必背篇目,一部分是学生自己的选诵篇目。

朗诵形式:可以是自己单独朗诵,也可以是与同学合作朗诵;可以是配乐朗诵,也可以是不配乐朗诵。

朗诵比赛的过程:由班长、学习委员和语文课代表共同商量决定,主持人由学生推选,主持人的串台词由主持人自己写。

比赛结束后,评选出最佳朗诵能手,并让他谈一谈自己的朗诵体会,其他人对他的朗诵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进行一次问题探究:通过这次诗朗诵,你对诗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诗歌朗诵环节,让学生亲近诗歌、了解诗歌。

2.赏诗。

(1)课内诗歌鉴赏。

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选编的几首诗(有古诗,有现代诗),然后让他们谈一谈:你最欣赏哪一首?为什么?进而指导学生从诗歌选用的意象、凝练精当的用词、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几个角度去鉴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在赏读中学会鉴赏的方法。

(2)课外诗歌推荐。

让学生每人从课外找一首诗,并推荐给全班同学。推荐时要求做到:①感情朗读,让同学们听了你的朗读就想亲自读一读;②说出推荐的理由(实际就是对诗歌的赏析),从内容到艺术形式进行全面分析,理由不得少于3条。

通过课内外诗歌的鉴赏与推荐,学生进一步探究:诗歌有哪些特点?在探究中能品出诗歌的韵味。

3.创作。

感兴趣的同学尝试创作一首诗;不感兴趣的同学从课文中选择一首诗,用画表现它的意境,同时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创作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

诗歌创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是较高层次的学习活动,故不对所有的学生作统一的要求。

(四)主题生发式

所谓“主题生发式”,就是根据文章集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再引申出一个学生能够进行综合实践的主题来,引发的学习主题不受文章主题的局限。

【案例4】

主题提炼:

朱自清的《春》历来被作为名篇选入初中教材,教学时,教师也常津津乐道它所展现的画面美,最后也总不忘让学生归纳它所表现的主题: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至此,对《春》一课的学习即告结束了。如果我们再稍微向前跨越一步,启发学生想一想:自己经历了十余个春天,发现春天独特之美了吗?美只是春天的专利吗?其他季节的美表现在何处?生活中除了有四季变化之美,还有哪些美呢?由此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进而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练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开展以“生活中的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将学生学习《春》的境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学习目的:

1.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美的表现力;

3.学会观察生活,享受美的生活。

学习过程:

1.享受美。

播放《春之声》圆舞曲,让学生随着乐曲的旋律想象美的画面,听完乐曲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这一活动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与再造想象中感受美所带来的愉悦。

2.发现美,欣赏美。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在课外搜集到的表现生活中的美的材料,可以是一幅画、一首歌、一件精巧玲珑的雕塑、一篇美文等,然后就这些材料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包括:展现了生活中哪方面的美?是怎样展现的?先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选出最佳作品再在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艺术品中去发现美,从艺术的角度去品味美。

3.创造美。

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表现生活中的美。

这是对美的认识的升华,也是关于“美”这一主题生发的更高境界。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注意点

结合上述几则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适合学生开展综合实践的学习主题。如果脱离教材另设学习主题,就会导致学生对教材学习的偏离,冲淡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教师也不容易掌握学习的尺度,容易造成教学上的偏差。从教材中挖掘学习的主题时,角度各不相同,可以从单篇课文出发,也可以从一组文章出发。从单篇文章中提炼学习主题时,可以课题为话题,也可以从文章的主题中升华或引申;从一组文章提炼学习主题时,可以从它们表现生活的共性中提炼。学习主题可以从显性知识中提炼,也可以从隐性问题的探究入手。不管从哪个角度提炼学习的主题,都要注意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让学生的.学习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把学生的校内生活与校外生活、学习世界与生活世界结合起来,相互沟通,以开放教学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参与生活。

第二,围绕一个学习主题预设学习目标时,要着重体现三维目标,即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否则,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达不到培养“全人”的目的。同时,预设的学习目标还应是开放的,既有利于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随时纳入直接经验和体验,也有利于即兴发挥和创造。这种开放、动态的目标犹如一条无限延长的射线,有起点无终点,它为学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学生沿着这一方向可以尽其所能地走下去。上述几个案例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统整及其开放、动态的特点。

第三,活动内容的安排要注意走进生活、加强综合,并体现活动的特点。

(1)走进生活,就是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出发,关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充分挖掘生活环境中以及自身蕴藏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知并掌握获知的方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上述几个案例无一例外都引导学生走进了生活实践,即使是“诗歌是什么”这样的学习主题也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自己组织诗歌朗诵、自己评价学习成果,这些都是在让学生体验一种新的生活。

(2)加强综合,包含本学科内学习内容的联系和综合以及学科间学习内容的联系和综合两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要将课程标准要求的读、写、交际、积累等各部分的内容统整起来,同时还可以打通与其他学科联系的渠道,扩充语文学习的资源。如案例1、2、4中就涉及了建筑学、生物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方面的知识。在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获得增长。

(3)体现活动的特点,就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变成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和操作,既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又有外显的行为活动,而绝不仅仅是在教室里正襟危坐式的读书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安排得恰当与否,是决定学习成效的关键,所以,在设计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体现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的特点。

第四,确定好学习内容,还要设计一个有序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能够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因此,过程设计应关注这样几点:

(1)体现层递性。活动内容应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逐步走向理性思考,再从理性思考回到感性验证,促使学生能力呈层级性上升。上述几个案例的活动基本上都体现出了“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过程。

(2)体现自主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置是基于学生的个性体验,即独特的学习、生活、情感体验,活动过程的安排,亦应体现自主探究的特点,多创设利于学生探究的机会和条件,使学习的过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习间接经验过渡到获取直接经验。

(3)体现互动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知识单向传递的过程,而是一个探索、交流的过程,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生成。所以,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导,在互动中,师生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不再出现地位高低、尊卑的差别,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37-02

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语文课程教学长期处于一种相对闭塞的环境。传统的语文教学空间往往局限在封闭的教学课堂上,教材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其目的还是为了考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育方式无疑成了“填鸭式”。而学生则是以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自始自终也摆脱不了死记硬背的枷锁,更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吸收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与终身发展的基石。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不仅适应了我国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与劳的全面发展关键所在。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结合其它学科,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学习内容,以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其综合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其二、学科和内容的综合。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1.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将综合性学习渗透于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识字、写字与口语教学,还是阅读和写作教学,都应该运用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到快乐并学到知识,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的能力而展开教学。

2.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学习及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一个接一个专题而进行的,是落实新课改课程标准的关键,更是教师、学生、教材、课程内容、方法时间与空间等方面的有机融合。由于语文学科涵盖的内容多、范围广,教师在讲知识性原则时,一定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综合性学习中不断传递新知识、新信息,以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领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问题与合作意识。在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经常使用的活动方式之一。研究分析表明,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再是以往的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当然,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并非是放任或是不参与,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前文提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促使学生参与到语文课程学习中来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部分学校语文教师由于水平有限,在实行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

1.教师在设计综合性教学时未将每个学生的特有的兴趣及特长尽可能得到发展。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先让有特长的同学参加,未实现全体同学参与并逐步提高自身能力的目标。

2.综合性学习教学未将自主权交给学生。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过程中,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稳居主导地位。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应该逐步放开,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3.综合性学习教学衔接不够自然流畅,节奏感把控不够。教师若是将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安排得过多过密,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会导致学生出现疲劳现象。但如果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过于稀疏、松散,节奏过于缓慢、拖沓,学生的积极情绪将很难调动起来。因而,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安排应该注意“度”的把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善对策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切实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追求。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改善对策:

1.语文综合性学教学应秉持整体观念。即将语文学科的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过的语文知识中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拓展,而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要因地制宜,从本校与本班的实际状况出发,注意学生、学科以及内容的特点,灵活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

2.语文综合性教学内容应体现层次特点。合理的综合性学习教学非常注意内容层次性。所谓内容层次性主要是指综合性教学内容上由浅入深的进行,在不同的层次之间有适当的过度。若是教学的内容要求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会取到相反的效果。适度的综合性学习教学,不会让学生因为层次偏低而觉得乏味,也不会因为难度高而望而却步。

3.综合性学习教学应新颖多样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从内容上分,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综合式,一类是专题式。前者学习内容比较丰富,而后者学习内容比较单一,自始自终均是围绕某个专题进行。而在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多样新颖的形式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与学生之间应保持情感和谐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其在完成教育任务与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常常会对教学过程及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态度和蔼的老师常常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共同享受教学过程中的乐趣。为了使教学气氛和谐,教师的综合性学习要求要具体,便于学生按规则按要求而进行。当然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秉持客观、公正与公平的原则,一旦发现偏差和错误要及时纠正。

四、结论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进一步要求,综合性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突出地其重要性和优越性。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综合性学习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美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综合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人文情怀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谢从军.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得失谈[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19):78-79.

谈幼师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方法 篇4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 它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学习的指导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与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如果要真正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 教师和学生必须要改变己经熟知并具有认同感的固有经验, 并在理念和行为上进行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这必将是一个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而如何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 则是广大语文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

一、幼师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1. 注重评价目的的专业性

长期以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 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从众多学生中筛选出少数尖子, 评价实际上成为一种终结性的甄别选拔过程。新的课程评价观认为,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特别是幼师学校的学生,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应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 改变以往那种简单地给学生排名次等做法, 应立足于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确保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这种发展不是指某方面知识的获得, 而是要为幼师专业服务, 把学生所应掌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能力。

2. 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 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程度, 跨领域学习的程度;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这些评价内容的规定, 充分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相互渗透, 不偏重于学习的结果, 而是重视学习的过程, 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优点、意欲和态度的评价, 重视对表达和讨论等的优点、意欲和态度的评价, 以及重视对学习成果的报告书、作品的进步情况等的评价, 注重在综合性学习中使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

3. 注重评价过程的长期性

幼师语文综合性评价需要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 这就要求要注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以定性评价为主”“观察与检测相结合, 以观察为主”“定期评价与随机评价相结合, 以随机评价为主”的综合化评价方式,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长期、全面、和谐的发展。

4.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 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 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 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 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此,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要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 并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 还要注意让学生家长和学校外的合作者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对学生进行成功评价和肯定性评价,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评价方法

目前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方法研究较少, 传统的评价具有太强的比较和选拔功能。这种价值取向的评价模式, 极不适合以就业为目标的幼师学生。幼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体现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学习, 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师在评价中仅是一个参与者, 而不是作为一个一言定乾坤的裁判。因此,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应总是以严肃和冷酷的面目出现, 教师应努力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进行评价, 让学生乐于参与, 并能在其中得到快乐。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评价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口语评价法

幼儿师范学校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 要立足本职工作, 要绘声绘色地给幼儿讲故事、做游戏等, 还要与同行、同事交流思想、交流经验, 搞好人际关系, 这都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如此, 幼儿教师还要有特殊的口语表达风格, 发音清晰、明朗;语调柔和;节奏平稳;体态可亲、可敬。教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评价, 往往采用书面考试, 重读写, 轻听说, 这种评价对幼师生来说是极不合适的。口语评价应作为幼师语文教学的一种教学评价方法。与书面评价相比, 口语评价在师生互动性上比较强, 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十分有益。常用的口语评价有以下两种形式:一为口试形式, 在语文中常用的有演讲、辩论、口头报告等形式;二为问题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师生互动模式。如果教师计划评价较复杂、较具综合性的学习结果, 以及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 可以运用口试进行教学评价;若教师打算评价教学过程的问题, 立即给予学生反馈, 增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采用问题的方式。把口语评价引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可以增进学生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

2. 细节评价法

细节在这里指的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被一般人所重视的小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细节评价就是, 教师要观察并详细记录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有重要意义的个人偶发事件与相关细节, 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佐证材料。要评价一个学生, 首先应了解这个学生。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 他们在教师面前展示的更多的是学习中的小事, 教师如果缺乏对学生小事的观察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这样一来, 对具体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无从了解, 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自然千人一面。这种评价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指导意义不大。从如此多的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对某位学生有特殊意义的细节, 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能从课堂情境的细心观察中得到一些能体现学生“独到”的细节, 并把它作为评价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表现的佐证, 那将有效地提高评价的效度。

3. 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法

幼师语文综合性学习由于其性质与目的的特殊性, 其评价着眼点是有所不同的。作为一种探究性的学习, 除了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 也应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 所以除了教师评价之外, 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自我评价即让学生对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个性表现、学习结果等进行评价。在此评价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对自我学习情况的审查、自我学习成果的展示来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 整理自己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 这样不但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而且还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在幼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学生自主性较大, 灵活性较强, 他们常常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者能够全程了解的是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伙伴, 他们对小组的学习有切身的体验, 如在领导能力、关心他人、小组工作中的效率、一个学生的优势与不足, 他们往往比教师了解得更多。所以学生的相互评价更有针对性, 更加切合学生实际, 在很大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 提高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参与程度。同时学生的互评过程实际上也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对教师而言, 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能让教师看到学生在学什么、学习到了什么、有哪些不足, 为指导与支持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在学生自评与互评中, 教师应更多充当组织者和推动者的角色。通过研讨会、研究课题论证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的等形式, 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自评与互评的机会与平台。当学生自评或互评过程中遇到冷场与偏差时, 教师就应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也可通过自己对学生的评价, 正确引导同学之间的评价。

4. 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法也称文件夹评价,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所谓档案袋评价是指经过一个有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每个学生 (或教师) 在学习 (或教学) 过程中获得成果的信息并累积起来的成果。人们能够从这个档案袋中清楚地看到每个学生学习 (或教师教学) 的进步和达成度的强与弱, 从而为今后提高学习和教学水平提供实践依据和发展方向。档案袋评价重视对评价对象的正向的、鼓励性的、最佳表现的评价, 是一种结果与过程兼具的评价, 主张在自然情景中进行评价。在档案袋评价中, 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 从起始到一个阶段的结束, 不是相互分离而是相互结合的过程。这种教学评价方式突破了以往以班级为单位的, 不能体现每个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弊端, 可以恰当地评价学生在应用、推理、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认知行为, 以及读、说、写与其他技能, 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努力情况、求知精神等情意方面的表现, 而正逐步受到教师的青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过程, 如果要运用档案袋评价, 在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加以重视。首先, 档案袋评价应实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有机结合。传统的标准化考试具有很强的考评性, 学生是在一种严肃的考场中而不是在一种自然的学习生活中经历评价, 学生从评价结果中得到的只是某一阶段性学习结果的分数而已, 这种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几乎是没有帮助的。档案袋评价应更重视记录学生日常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经历和表现, 并向学生提供诊断性信息, 实现评价过程与教师指导过程、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体化。档案袋评价还应实施多次阶段性的总结, 指导学生主动收集与整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把相关的学习作品如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材料、所办的手抄报、发表文章的复印件、读书心得、综合性学习所作的调查报告等整理成册, 以此肯定学生的努力创造与成长进步, 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综合评价。其次, 档案袋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其学习内容更多来源于社区中的社会生活、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各种类型的生活之中。学生学习的环境不仅表现在学校, 而且还表现在校外, 如果只有教师才对学生学习档案有评价权, 不仅不能全面地、公正地评价学生, 而且也阻塞了教师通过其他评价主体了解学生的机会。因此, 除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档案进行评价外, 还应该邀请校外的家长和社区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档案袋评价, 这样不但能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而且也加强了学校、教师、家长、社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有利于教育合力。

由上可见, 档案袋评定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的具体构成, 可因不同的使用目的、档案袋要提交的对象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而不同。但无论如何, 档案袋的使用都要有一定的目的和精心设计。最为重要的是, 档案袋的使用要随着一系列课程和教学观念、评定观念, 乃至学生观的变革而变革。否则, 仅仅是把学生的一些作品收集起来放在一起, 哪怕这样做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其结果也未必符合档案袋评定的精神实质。

幼师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改革, 促进发展。学生通过评价发现自己的所长与不足, 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改进要点, 从而在今后的综合性学习中不断调控, 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摘要:幼师语文教学要为幼师专业服务, 把学生所应掌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能力, 就应该改革语文课堂,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真正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 则是广大语文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幼师语文综合性评价应遵循以下几大原则:1.注重评价目的的专业性;2.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3.注重评价过程的长期性;4.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关键词:幼师,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

参考文献

[1]夏力.对构建五年制幼专课程方案的思考[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2 (3) .

[2]周和平.幼师语文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J].甘肃高师学报, 2001 (6) .

综合性学习 篇5

课题:《期末复习—综合性学习》

姓名: 班级: 课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2013.01 主备人:李成华 审核: 【课时安排】2课时(总第159--160课时)

一、雨的诉说

1、雨“走的很轻”,并且“温声细语”的,如杜甫笔下的“随风潜入夜。”般亲柔温和,甚至连“风也不拥挤”,真是“,吹面不寒杨柳风。”

2、写出两个含“雨”的成语:

3、写出与雨有关的谚语或俗语一个: 写出与雨有关的诗文一句:

4、雨说“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你知道吗?很多事情都要从多角度去考虑,请你谈谈雨给人类,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什么?

5、班上要编辑一本“雨的诉说”的文学作品集,需要一段优美流畅的导入语,下面的这段导入语不够完整,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句或词语。

提起雨,我们心中无不涌起一份感动。春天的“。”;夏天的雨“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江南的雨多情,塞北的雨 ;诗中的雨充满灵气,画中的雨。雨有时,有时暴怒如猛狮。

6、补写下句:

(1)王母娘娘伸手——(2)屋漏偏逢

(3)雨浇泥菩萨——(4)蜘蛛收网天将雨,7、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久雨不晴,人们管它叫“ ”;久旱而雨,人们管它叫“ ”。它或为丝且小雨,温柔连绵;或为滂沱大雨。“两三点雨山前”,勾勒了雨的零落稀疏;“ ”描绘了雨的温柔润泽;“清明时节雨纷纷”,;“白雨跳珠乱入船”,表现了雨的欢快活泼;“夜阑卧听风吹雨”,;“身世浮沉雨打萍”,慨叹了雨的肆虐无情„„

翻开诗文卷著,处处看得雨景,听得雨声,品得雨味,赏祥雨情。雨,不就是一首首纯情的诗吗?

二、微笑着面对生活

1、假如你是这次演讲活动的主持人,请设计一段开场白。

2、请写出与“失败”有关的名言或警句、俗语、诗句。

3、写出有关“宽容”的名言、诗句、警句或俗语。

4、写出有关“合作”的名言、警句、诗句或俗语。

5、班级要开展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问题:

(1)小军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活动开始时,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如果你想要它对你微笑,你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对它——微笑。善于生活的人,总会以微笑面对。它像阳光,拨开人生的重重阴霾,让人看见希望的温暖;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仿照上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诠释“微笑”的生动的句子。

(2)在这次活动中,九年级(2)班将开展以“微笑面对失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作为参赛者,你将在演讲中以名人笑对失败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请你列举一例。

(3)你认为除了进行演讲比赛外,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三、青春随想

1、青春是美好的,展望青春,憧憬未来,你会满怀理想,渴望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你有一个美丽的心愿,请把你的心愿写下来。

2、全班将举行一次青春的仪式,请写一篇青春宣言。畅谈未来,互相激励。

3、为了让自己的青春脚步迈得雄健有力,给自己写个青春的座右铭吧!

4、写出与青春有关的格言、诗文、歌曲、名著、影视作品各一条或一部(篇)名称。格言: 诗文: 歌曲: 名著: 影视作品:

4、青春,在我的眼里,仿佛就是那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字母,每一个字母音都能激起我无穷的想象。

青春是A,像一座金字塔。生活要求我们不断往上攀登,生命要求我们不断实现人生的饱满,达到光辉的顶峰。

青春是B,是心与心结合开出的美丽花朵,是朋友之间互信互谅的两颗真挚的心,使携手走过人生的道道坎坷。

青春是 青春是

5、材料一:大文豪莎士比亚说,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再醒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事实确是如此。

材料二:冯小刚在《童梦奇缘》里边说,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而可喜的是它根本就不需要重来。

材料三:古诗汉乐府《长歌行》里写到:“百川到东海,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

徐有贞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些说的全都是怎样发愤,怎样图强。但是,我们也同样听说过:“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青春”的特点:

四、好读书 读好书

1、【看名人怎样读书】

名人们读书的方法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提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陶渊明主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朱熹倡导:“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等等。然而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读书时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喧嚷,都要做到心无旁务。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断章取意,养成习惯,才能在学习中独领风骚。

⑴栏目中有两个字容易读错,请你给它注音。风骚()喧嚷()⑵由于粗心,栏目中划线的两处各写错了一个字,请你改正。心无旁务 断章取意 【你说我说说读书】

在讨论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问题时,同学们形成了两种观点: 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名著是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就不在话下了。读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

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种,请说说你的依据并作简要分析。

【文化长廊——名著大家读】

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往林冲脑袋上便劈下去。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喝道„„

“生的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高八尺,腰阔十围。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

这两段话选自一部古典小说,其中选段中的“胖大和尚”是,从原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性格特点)。

2、某班级举行了一次“走进文学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①—③题。①.活动中,有同学犯了一些读音和书写的错误,请你帮助改正。(1)某同学的开场白是《致文学》,他读错了两个字:

你(指文学)是广袤(máo)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bó)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

“袤”应该读成 “泊”应该读成(2)某同学摘抄了一段名言,他写错了两个字:

人最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亏„„(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字应该改成 字 字应该改成 字

②.某同学被名著中的人物感动,写了一副对联。请你写出对联涉及的人物名字。上联:搏命运风浪,巨人谱写英雄乐曲。(人名:)下联:斗邪恶妖魔,大圣取回西天真经。(人名:)③.某同学阅读一首古词,出了两道习题,请你完成。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3、请以新大纲推荐的初中生阅读的外国名著为材料,依照所给的语句形式,补写完整后面的句子。

我来到法兰西,听到了罗曼·罗兰在叙述三位巨人的不凡历程; 我来到,听到了 ; 我来到,听到了。

五、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一、知识积累:

1、名言:

黄金是最重的枷锁。——巴尔扎克

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英国 菲尔丁

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马克思

没有钱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钱过剩则是更加悲哀——列夫 •托尔斯泰

①有钱能使鬼推磨。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③ 时间就是金钱。

④瞎子见钱眼睛开

⑤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⑥金钱如粪土 ⑦钱财乃身外之物

2、俗语:

3、与钱有关的成语及诗句。

腰缠万贯、富甲一方、囊中羞涩、捉襟见肘、挥金如土、开源节流、纸醉金迷、爱财如命、财大气粗、惟利是图、贪得无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qiāng进酒》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张可久《正宫·醉太平》

二、相关练习:

1、辩论题:请为下面的辩题写出辩论词,要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辩题:金钱是不是万能的?

正方观点是

理由是:

反方观点是

理由是:

2、某校九年级学生在组织“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一综合性学习时收集到下列图案:依次是秦朝半两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徽标。他们进行了一番探究,知道了秦半两钱“外圆内方”取义“天圆地方“之意,它在钱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请继续探究其余各徽标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

(1)你能探究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徽标流露出的共同信息吗?

(2)对待金钱,人们众说纷纭,你认为怎样对待金钱才是可取的,说出你的见解与理由。

3、(据新华社上海19日电)农历大年初一,郑菲菲一觉醒来,发现枕边多了一抹红色——一个折叠着的红包。打开一看,是一张写满字的红纸:“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勉之。”苍劲而有力书法,菲菲看出是爷爷的字。她激动的说:“前几天就跟家人说,今年我不要压岁钱了,你们送几句祝福就行了。没想到,爷爷还真的写了。”

新春的上海,一种“不要压岁钱,只要压岁言”的新风,在一些家庭悄然流行。大学一年级的吴雪虹今年是第一次以大学生的身份给爷爷拜年。她不仅没有要红包,而且只收了爷爷一句祝福:“要不断充实自己,知识永远是最可靠的资本。”(1)请给上面的一则新闻拟一个小标题。(不要超过10个字)。

(2)读六年级的表弟到你家拜年,父母想让你代写一则“压岁言”送给表弟,你想写些什么呢?

(3)有关“春节压岁钱”的问题,九一班学生曾进行了一番辩论,甲乙双方的观点各不相同,请写出你的见解(或观点)。

甲方:在春节的喜庆氛围里,长辈们发给小辈们或多或少的压岁钱,表示对小辈们的关心和爱护,表达了欢度佳节,喜庆热闹的意思。

乙方:随着生活改善,压岁钱逐步攀升,产生了不少副作用。有的孩子一方面攀比,以得钱多为荣,另一方面乱花钱,不理解挣钱的辛苦,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我认为:

(4)新闻中划线的句子有欠妥的地方,请你改正。

4、学校要组织一次“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活动,假如你被指定为这次活动的策划人,请你为这次调查活动作一个策划方案,请把你的设想写在下面。(1)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查?(2)请你设计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案。

(3)通过调查,你发现许多学生存在不良的消费习惯,请写一条标语,呼吁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5、通过这次活动,你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金钱了吗?结合实际谈谈。

6、按提示答题:

(1)越来越多的同学坦言将来要做公司老板、“大款”、甚至干脆说读书就是为了长大后“挣大钱,住豪宅,过阔气日子”。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2)假如你来担任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主持人,请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手法写两个句子作为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结束语。

示例:金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们灵魂的美与丑。

仿写:金钱

(3)财富论坛采用采访录的形式,通过各行各业人士对财富的不同看法表现出身份职业等对思想认识的影响。试根据例句进行仿写。例句:政治家:人民安居乐业是我最大的财富。

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大学生:财富是贫穷中的努力,是有爱心。仿句:下岗工人:对生活的信念是我的财富。

财经专家: 病人: 孤独老人:

六、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1、阅读下面这个语文活动方案,回答后面问题。活动主题: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活动准备: ① ②评委制订评比方法和评分标准。活动步骤:

①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②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我国古代的一个风流人物的诗文名句,并说说其中蕴含的情怀。③向大家推荐一位我国当代的风流人物。④评比总结。(1)、从“活动步骤”看,“活动准备”部分有明显的遗漏内容,请你补上一条。(2)、写出你最喜欢的我国古代的一个风流人物的诗文名句,并写出其中蕴含的情怀。诗文名句:

蕴含的情怀:(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请你向大家推荐一位我国当代的风流人物,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2、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无数风流人物。在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就有不少,如:孔子、孟子、诸葛亮、刘备、曹操、辛弃疾、李白、范仲淹、曹雪芹、陈涉„„现在请协助出一期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黑板报,相信你一定表现很出色。

(1)黑板报共有三个版块,请仿照已拟好的栏目再拟出第三版栏目。要求结构、字数都相同。第一版:品读古名人名言 第二版:评述古名人功过 第三版: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版中是对名人名言的品读鉴赏,请选取某一古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以品味,并写上简单的批注。(友情提示:批注可从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得到启发等方面入手)

[示例] 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 恶小而为之(刘备)批注:劝诫世人不能忽视细小的事情,语重心长。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版是对古名人得失的评价,请你以“我眼中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段评论性的话,在黑板报上刊出。要求有观点有分析,不超过80字

实战演练:

1、班级要召开“我看小事”主题班会,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下面的问题,需要你去解决。(1)你所在的小组讨论后认为:小事有时决定大事的成败,小事往往反映人品修养的高下。大家想拟一个能突出这一中心的演讲标题。你拟的标题是什么?

(2)小组推选李明在班会上演讲。为了写好演讲稿,李明请大家为他列举一种不重视小事的生活现象,并提供一句关于不可轻视小事的名言。

你列举的生活现象是:_____________ _____

你提供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3)李明准备先谈小事与大事成败的关系,再谈小事与人品修养高下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之间需要用一两句话来衔接。请帮他写出这个过渡句。

(4)演讲过程中有几个同学在下面说笑打闹,班会结束前,你作为主持人作小结,想结合班会主题对他们提出忠告,你会说些什么?(80字左右)

2、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大哲学家黑格尔读书时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无论在哪儿读过的东西,他都要在活页纸上认真地做摘录,然后把摘录加以分类,放进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样不管需要用到哪一条摘录,都可以马上拿到。长年累月的广泛读书,细水长流的做读书摘录,使黑格尔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材料二:毛泽东同志在学生时代就勤写笔记。他每次去图书馆,必定带上三件物品:地图、字典、笔记本。读书时,凡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就立即记在笔记本上。

材料三:上海有一位青年,十分重视摘录,他的摘录笔记本多的不可胜数。他每天上午总是伏在一张宽 敞的书桌上写作,身旁堆满了笔记,下午到图书馆去,从大量报刊上摘录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注重知识的 积累,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最终成为了年轻的小说家。

探究结果: 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今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加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

(3)“小演说家” 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事事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绝学不到什么技巧。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买了市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想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

(4)为配合这次活动,班里还准备一份读书小报。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这份小报拟写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示例]栏目名称:书海泛舟 栏目内容简介:介绍、浏览名著佳作

综合性学习方法 篇6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方法初中语文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19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文化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更注重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去单一式的学习策略已经不适合语文学习。对此,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几点综合性学习方法,希望与广大教师共同分享、探讨,为初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

一、接受与自学相结合,个人与小组相结合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通常以教师的“演讲”为主要的教学途径,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内化知识并产生情感延展。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独立思考水平等方面存在劣势,长期则使课堂陷入沉闷氛围,甚至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倦怠。其次,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虽然开始时可根据教师描述获得暂时的理解,但当其脱离教师讲演、脱离课堂与书本时,则无法重新回忆、运用知识。为此,笔者提出“接受与自学相结合,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模式,希望通过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达到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接受与自学相结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控制学生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比例,使其在同一个知识点内获得学习效果的最大化;个人与小组相结合,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特点,通过在个人被动式接受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互动式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沟通与交流中获得独立思考与交换意见的机会,使其能真正达到实践的目的。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背影》一课中,教师可首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课文进行自学,自学的内容包括作品结构、含义、文学常识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在完成小组自学环节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师不同的问题进行分享、交流,如“父亲的细节描写特点”、“我的心理活动特征”等。自学环节结束后,教师针对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统一授课,让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完成作品的“精读”。这种教学模式可充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分工合作能力,有助于提升其综合学习技能。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解与探究相结合

语文学科内容多以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为主,学生通过浏览、阅读、欣赏等环节获得包括词语、文学常识、创作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可见,学科特点使得语文教学缺乏实践性,初中阶段学生在长期的静态学习中极易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其语文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另外,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获取知识、理解知识、背诵知识”为目标,仅希望通过学习获得较高的学业成绩。这种学习观念不符合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原则,教师若不加以改进,则易造成“只学不用,学过即忘”的教学后果。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解与探究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观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在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上立即获得经验,以提高其学习效果。理解与探究相结合,指教师不仅应致力于课本本身的知识教学要求,还应通过教学设计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使其在生活中完成进一步的探究性学习任务。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师在原文授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文章的描写形式进行总结,并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景色参观;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参考《苏州园林》的描写特点进行校园景色创作。另外,教师还可布置学生在课后对其他形式的景观描写作品进行搜集,并根据自身特点对景观描写与表达进行创新。如此不仅能充分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达到发展其探究学习能力的效果。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传统与潮流相结合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集语言基础、文学常识等内容在内的理论性学科,其教学同样应注重对学生修养、品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与影响;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内教学效果延伸至课外,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本质目的。另外,教师还应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将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潮流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现代化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样以《苏州园林》一文为例,为了达到课内外结合、传统与潮流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效果,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向学生展现景观设计的视频、图像等资料,使学生能从各种渠道获取学习的全面信息,从而达到现代化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性学习方法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形式、学习效果以及学习影响等内容,又要结合时代特色,对语文教学进行现代化设计。总而言之,只有全面发展语文教学形式,做到动静结合、部分与集体结合、过去与未来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具有综合性语文素养的人才。

综合性学习方法 篇7

我们的学生接触“综合性学习”最多的就是试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综合性学习”仅是一个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是什么?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面临怎样的现状?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指导?下面,我将结合我开设的综合性学习的实例谈一点粗浅的理解。

一、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属于语文学科的一种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注重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从学习方式的改进讲,在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从课程设计的思路讲,在于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从课程实施的方略讲,在于融通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多方面联系。其核心价值是丰富学生的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综合性学习。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综合性课程,它沟通了听说读写,沟通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了课内课外,沟通了校内校外,沟通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是一种综合化了的课程。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生活化的课程,它开放了语文课程,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上走出来,走向了生活和家庭,走向了自然和社会,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它与传统的教学不同,每次学习的目标、过程、结果都是开放的。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会学到比课本上更多、更珍贵的东西。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经验性的课程,它大多以“问题———解决”和“活动———探究”为载体,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阅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生成新的知识。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组织、协调、合作等能力的发展,将会比在学术性课程中更为显著。也许这种课程让学生得到的大多是隐性的,不像知识性课程那样显著的收获,但经验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将使学生终生受益。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个性化的课程,它不再是标准化、模式化的学习,也许每一个人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会不一样。因为它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学习活动,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题、探究、活动、创造与表现。

三、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综合性学习在新教材中已经是教学内容之一,目前大城市的重点中学都非常重视综合性学习,开展了系统的实践活动。但是,中小城市许多中学的现行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有名无实,流于形式,甚至连形式都没有。在绝大多数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片空白。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大致有三:(一)学校方面的问题:学校没有及时建立综合性学习的相关保障制度来促进这一活动的开展;没有建立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情况的监督评价制度;缺乏整体研究、协同教学的氛围,语文教师开展综合性学习常被视为不务正业而加以排斥。(二)教育主管部门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教研部门很少参与到基层语文老师对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中去,加强对学校教师的专业引领和专门指导专项培训。(三)教师层面的问题:由于许多教师缺乏系统培训,甚至没有参加培训,对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有效性不够;一些教师缺乏研究意识,遇到具体问题不会通过理论学习、合作研讨、实践反思的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凭个人经验处理,导致指导过程中出现偏差;由于日常教学工作任务重,教师参与新课程研究与实施的积极性不高,消极对待综合性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局面导致“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考试中的一种题型,而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活动。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指导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包括:主题确定阶段、活动方案制定阶段、学生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成果的评价等。下面以我曾开设的《走进古城街巷,感受淮楚文化———楚州巷子文化管窥》为例来具体说明。

1. 确定主题

在学习了一单元介绍民居的课外说明文以后,学生对我国民居文化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们决定探究家乡的民居文化,开设综合性学习活动。

首先,在班级组成智囊团,集众人的智慧。这一决定刚一宣布,学生积极报名,最终以小组推荐的方式组成了代表团。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有主张走进古镇河下了解古建筑结构的,有主张研究淮安民居变迁的,等等。最后综合众人的建议,确定了《走进古城街巷,感受淮楚文化———楚州巷子文化管窥》主题。

2. 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

各小组课后自拟活动方案,择优录用。活动方案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实施者、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实施步骤、成果表现形式。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感受我们自己的文化,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将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采集阶段。搜集资料,了解楚州的巷子有多少条,它的名称由来是什么,有名的巷子有哪些,到实地拍摄保存下来的街巷的图片。第二阶段为整理阶段。将搜集到的图、文进行整合,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第三阶段为展示成果阶段,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我们的民居文化。

方案一经敲定,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准备实践。全班同学根据各自的特长分成四大组:摄影组、采访组、撰稿组、后勤组。采访组和撰稿组相互配合,具体又分成三小组,一组采访年长的市民,了解印象中的街巷,如建筑特点、环境、名称由来、居住感受、历史沿革等,这是最淳朴、最地道的文化,是老百姓自己的文化;一组联系淮安地方志办公室,了解街巷的分布特点、名称及发展变迁,为活动提供权威的资料;一组借助网络这一平台,查找相关资料,尤其是现已不存在的街巷的图片。

3. 活动具体过程

任务分配之后,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热情高涨。他们利用节假日,多次走进楚州大街小巷,摄影、采访,回来将采集的资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及时记录活动心得,讨论下一次活动的具体内容。资料采集结束,学生分工合作,进行有机整合。活动接近尾声,学生模仿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撰写《楚州巷子文化》。展示活动成果,在淮安市市民健身广场展出。

活动前后经历了五个星期,这段时间,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大提高,他们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甚至发动自己的父母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渴望在课堂上发现所需要的知识,为正在进行和即将进行的活动作准备,而这种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大完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记录的指导和方法的指导。针对学生活动的具体任务,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记录活动每个阶段的情况,记录组员任务完成情况、组员的表现、小组的合作情况以及小组活动进展情况等,写活动日记,花絮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相机渗透各种方法指导,如:如何制定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怎样进行有效访谈,如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怎样撰写活动总结和研究报告等。同时,指导学生做好文本资料的积累工作。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原始资料,这些原始资料是活动的真实记录,也为活动总结阶段寻找规律、得出结论、撰写报告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这些资料还是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这些资料的积累保存工作。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文本资料的编写工作,每一小组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后都要汇编一本文本资料上交给教师,教师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

五、结束语

综合性学习方法 篇8

学校应该正视语文课程的开设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学会使用汉语,热爱我们祖国的语言。但是现在学校的语文教学过于形式化,只是对考点进行了重点讲解,而忽视了对语言本身的学习。所以综合性学习应改变这一现象,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进行综合性教学中,要把握其以下特征:

( 1) 合作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班级的每个成员是作为教学中的个体存在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根据自己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理解而得到的。综合性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将班级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每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一员,既相互独立,又团结合作,将语文课变为集体的活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别阐述自己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提高语文水平。

( 2) 经验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阅历,学生的年龄小不代表他们的阅历浅,对于生活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综合性学习注重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教师负责提出问题,学生间互相交流对其进行分析,并最终加以解决。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加了学生的阅历。

( 3) 个性化。兴趣能够培养成爱好,爱好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要让学生喜欢语文科目。综合性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研究,并向教师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发现语言的魅力,从而喜爱这一学科。而且选择的题目类型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有重大的帮助。

( 4) 生活化。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到生活中,所以学习内容应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内容就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综合性学习改变了这一现象,让语文真正的融入到生活中,使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联系。而且学生的生活阅历又帮助了其在语文课程上的学习,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 5) 综合性。综合性学习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海纳百川,建立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能够将在语文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它学科中,加强对所学课程的理解。而且将学习与生活进行联系,将书本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汉语言听说读写的功能,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用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作为学习个体,只存在竞争的观念,要打败所有的对手,做最优秀的个体。这种思想过于偏激,不利于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而且会营造紧张的学习气氛。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必定要步入工作岗位,而企业中重视的是合作多于竞争,在企业中,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员,要为团队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所以就要注重在少儿时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课题的研讨,小组内部成员有不同的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各个小组可以进行评比,选出最优秀的小组,教师给予奖励。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友谊,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斗志,在竞争与合作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学生的进步。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敢于质疑的精神

科学的发展来自于不断的怀疑和肯定,怀疑前人的理论,自己提出新的思想,然后进行研究,并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想法,我们就是在不断的质疑中进入了21 世纪。对于传统我们要敢于挑战,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条件,教师所叙述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学生自己去证明。学生要论述课题,首先要辨别题目的论点是否正确,通过搜集资料,找出正确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教师要注重对课题的选择,不可以提过于简单的问题,也不能提脱离了实际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论述的问题也不予以考虑,所提的问题要是模棱两可的类型,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信息,去组织语言进行叙述,这一过程融入了学生大量的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重大的作用。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如今的生活都是前人通过不断的创造得来的,创新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不敢想象生活中会出现“电脑”这样的小盒子,能通过网络信号建立整个世界的联系; 过去我们也不敢想象出行不用“脚踏实地”,只要乘坐一个叫做“飞机”的交通工具就能去往世界的任何地方,而且速度还十分的惊人,眨眼之间就飞过了千米。同样现在的我们无法去想象未来世界会如何发展,创新会不断的改变这个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翻天覆地。在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世界也没有畏惧心理,而且极富想象力,缺乏的只是想象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培养他们敢于想象、敢于思考,勇于创造的品质。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1.把写作、口语交际融入教学活动中

学习语言就是为了能够听、说、读、写,对其进行全面的掌握。而综合性学习为汉语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既可以让学生通过日常的交流锻炼听说能力,也可以通过课题设计让学生锻炼读写能力。如可以让学生叙述一件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并且写一篇作文。还可以仿照电视上的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描述一下妈妈的脚,并且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怀抱感恩的心理。

2. 加强课外阅读

书本上的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太大的帮助,而且语言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增加阅读量来提高语文水平。教师可以指定具体的读物,让学生通过阅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如读西游记,可以进行课堂设计,让学生选择扮演西游记中的不同人物,并叙述自己所扮人物在书中的具体事迹。西游记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取经四人组,所以将班级分成四人一组的小组,各小组进行竞赛,对西游记进行总结概括。如扮演唐僧的同学,就要说唐僧有三个徒弟,他们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等等。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小结

本文对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并且提出了几种具体的实践方法。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文化水平决定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汉语是我国的基本语言,语文课程是教授汉字的发音及应用的学科。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科目,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生,导致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很强的灵活性,教育专家一直在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水平。将讨论综合性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及取得的成果。

综合性学习初探 篇9

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

首先教师应转变观念, 能够认识到语文课程资源很广, 要能从教材中走出来, 走进生活中去。例如, 在进行“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时, 我这样给学生布置课外活动任务:六人一组, 分别收集莲的相关知识、莲的诗词、莲的文章、莲的象征意义、莲的书画作品等。收集整理后, 小组就自己的收集情况做好统计, 然后上交活动组委会, 提出并制定活动方案———编辑制作关于莲的书册。这样的一个活动设计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还把课堂和自然及其他学科紧密结合起来了。

其次,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 真正引领学生走出小课堂, 以社会为大课堂, 在实践中对语文课堂学习进行深化和扩充, 从而使学生加深体验, 提高语文素养。

这些理念形成了, 下一步就该着手具体的实践工作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主不是“放羊”, 教师要做好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工作。虽然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学习自主性, 但由于他们在克服困难方面、毅力和自我克制能力方面都有待提高, 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都不是很好, 有时还缺乏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所以开展综合性学习时, 老师应以“扶”为主, 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帮助学生制订计划、并给予活动方法的指导, 逐步落实。这样, 教师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具体工作:

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比较长的学习过程, 短则三五天、一周, 长则一两个月, 甚至更长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兴趣。这样, 他们才易将这个活动搞好, 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况。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取得了成就、哪怕是一点点, 或者他们遇到了困难, 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让他们能时时感觉到有人在关注着他们的学习。增强其成就感、让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是保持他们学习热情的最好的方法。

二、科学的划分活动小组。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宽松、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里才能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效率。科学的小组划分易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这样更能使学生思路开阔, 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科学的小组划分法还非常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智慧的作用, 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它还能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习惯, 获得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树立其团队意识, 真正形成一个探索队伍。具体操作中, 小组搭配要自由组合与照顾全体相结合, 小组分工要发挥特长和协商体谅相结合, 让每个学生都有任务, 都有表现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我很重要”, 从而积极地开展活动。

三、要给学生一个切实的、具体的、有挑战性的任务目标。

搞研究不光是研究生、博士生、科学家的专利, 中学生也会搞研究。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对新事物、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有探究欲望的阶段。如果教师能很好的利用这一点, 因时制宜, 把语文综合性学习课设计得新鲜、活泼、切合实际, 学生是很愿意参与的。这样就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主动观察、思考、探索的习惯和能力。目标越具体, 学生操作起来就越明确。教师要给学生在空中挂一个鲜桃, 让学生努力蹦一蹦就能够得着, 不宜过高或过低。难度适中、目标明确对活动能否取得成功是很关键的。当然了, 难度的高低可以在活动过程中适当调整, 不宜太刻板。

四、教师要做好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工作。

学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要做好“扶”的工作, 及时参与到学生当中, 做他们的朋友, 不宜独揽大权, 宜与同学们一块儿商讨如何克服困难, 让学生在自己创造的空间里发挥其积极能动作用, 以便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 从而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

谈语文“综合性学习” 篇10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整体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 有些教师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 会使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这种担心实质上是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 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 但它首先应该姓“语”, 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 哪门学科, 采取哪些方式, 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所指出的那样,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因此,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适度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 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就能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课外、校外的语文学习资源,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学习内容, 积极主动地开展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1.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体现自主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就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在确定学习目标后, 活动内容和方式通常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这样做, 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 也照顾到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和知识水平。比如, 在学完课文《书的世界》之后, 同学们对读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们想找自己喜欢的书阅读。但是, 到哪儿去找呢?经过讨论, 他们了解到获得图书的途径:到图书馆借, 到书店买, 还可以自己办班级图书角。于是, 同学们各抒己见, 有的说先要准备一个书架, 有的说书的来源最重要, 有的说图书的管理工作也不可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同学们主动请缨:有的说, 我爸爸是木工, 我请他给我们做个书架;有的说, 我们每人捐两本图书, 就可解决图书问题;有的推荐管理能力较强的同学进行图书借阅登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 自行提出问题, 并自主地解决问题。

2.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重视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面对绚丽芬芳、异彩纷呈的课文内容, 学生急需通过实践活动将课本知识与个人体验相结合, 从而实现文本与生活的相互律动。比如, 学习《乡下孩子》这一课, 我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的优势, 带领学生到田间走一走, 让学生感受“捉一串小鱼, 挖一篮野菜”的快乐。

3.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对小学生而言, 他们的学习受兴趣爱好的影响更大, 如何在学习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将影响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度。在学习《哪吒闹海》时, 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哪吒的资料, 同学们有的找来影碟、有的找来图画书、有的找来图片……在上课时, 我根据课文情节组织学生观看影片, 了解哪吒的英勇事迹, 感悟他见义勇为的精神。课后让学生画一画心目中的小哪吒, 互相讲一讲他的故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别于一般性课余活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讨论、交流, 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活动之前要求学生拟订学习方案, 活动之后, 应适当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 总结经验教训, 这有助于学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这些语文实践,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 学生经历团结合作, 自主探究某一个问题的过程, 从中获得思想启迪, 体验成功的快乐, 培养了积极进取, 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石榴》一课后, 我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特产———柿子、桃子和李子的生长季节, 产量及销售情况, 并选择其中一两种进行书面介绍。这样, 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上一篇:设计中的花花世界下一篇:大豆营养与大豆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