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学模式研究

2024-07-26

新教学模式研究(精选十篇)

新教学模式研究 篇1

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非常多, 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给出了很好的方法, 如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何文明老师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述评》一文[1]中归纳了包括项目化教学在内的13种主要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还探讨了原理性教学方法、技术性教学方法等。还有教学方式, 是把一个班级按照成绩如何分成小班, 或者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分类教学, 进而完善培养方案, 并持续改进评价机制。[2]

但是, 现在实行的各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 即授课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 是否能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提供帮助?本文立足于解决这一重要问题展开分析。

二、导师制下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 是一个新事物, 形式如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制, 但又有本质区别。高职院校的授课教师成为导师之后, 从第三学期开始, 每星期的2-3天 (具体天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由导师负责10名左右学生的技能培养任务, 导师负责第三学期以后课程的课时分配等。大幅度增加导师授课课时, 其他课时大量减少, 授课内容完全依托就业基地, 教学项目完全取自于生产任务, 企业现场成为必不可少的授课场所。学生毕业之后在就业基地工作,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这一行业一定具有竞争力, 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三、导师制教学模式特点

高职院校导师制教学模式的教学项目完全取自于生产任务, 企业现场成为主要的授课场所之一, 兼职教师充分参与授课, 学生毕业之后在就业基地工作, 教师所讲的每一节课, 都有可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因此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

导师制教学模式下, 更加明确了专职教师的责任, 客观上起到主动提升专职教师实用性专业技能的效果。避免过去人人参与教学、人人平均承担责任、人人没有责任的现象, 打破过去吃大锅饭的教学模式。

与其他小班化分类教学区别:

(1) 从教学内容看, 目前正在实行的小班化教学仍然局限于书本教材, 和传统的大班化相比, 只是项目多少、难易程度上的区别, 导师制下的教学内容主要取自于企业生产。

(2) 从实施教师上看, 简单小班分类教学多数缺少实践经验, 缺少校企合作经历, 而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 所讲授的课程必须和就业基地紧密相连。

(3) 和订单班教学模式一样, 目前正在实行的小班分类教学场所主要在校内, 而导师制教学模式立足于企业现场和校内两个教学场所。

(4) 在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上, 导师制教学模式立足于正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毕业生, 导师和毕业生是平等主体。导师制教学模式评价方式, 是通过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所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幸福指数等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而目前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主要采用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它把评价对象放在校内学生身上、评价过程立足于校内[3], 评价双方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一定程度上缺少客观性。

四、需要完善的保障措施

首先, 导师制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 主要在导师承担的授课课程对应的就业基地工作, 或者在就业基地相同的行业工作, 因此, 拥有和课程相对应的就业基地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否则这种教学模式无从谈起, 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大限度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虽然苏北职业院校就业率达到90%左右, 但专业对口率不及就业率, 仍需增加与专业课程相关就业基地的数量, 提升基地培养质量。其次, 导师和兼职教师授课立足于与就业基地同行业的企业现场, 合作企业是导师制教学模式必备的外部环境, 为了保持教学秩序的持续稳定, 校企合作仍需加强。再次, 在目前情况下, 导师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训练。

五、结论

目前的大班化教学, 通过加强管理, 强迫学生学习的方式, 几乎走进了死胡同, 所以研究新的教学模式, 既是现实需要, 又是大势所趋。本文立足于这一实际, 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即以就业基地为依托, 实行导师制教学模式。分析表明, 这种教学模式均优于其他教学模式, 责任主体更明确, 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务实,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从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中目前的小班化、分层分类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即导师制下的教学模式。分析导师制教学模式更优于目前正在实行的各种教学模式, 并且能够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原因。最后给出导师制教学模式必须具备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教学模式,导师制,就业基地,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何文明.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5) .

[2]李仁和, 卢成飞.高职院校分类教学探索与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 .

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篇2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张新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价值

21世纪伊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省从2002年9月份开始有11个市、区初中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区,其中大连市、沈阳市、抚顺市清原县、丹东市东港、葫芦岛连山区、龙港区、南票区、营口市跋鱼圈区,都选用了人教社新编生物实验教材。

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生物学实验教材,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的生个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新教材体现了新的学习观、学科发展观、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模式上,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强调探究性学习,既可作为学习方式转变所呈现的标志性结果,又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过程与方法。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很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的生物学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因袭着20世纪30年代的原苏联凯洛夫建立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环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对赫尔巴特提出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教学理论是:教学首先在于“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去武装学生,并在这一过程中,有计划地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得到发展”。因而,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而进行的。

最近几十年来,在新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伴随着课程教材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关的研究与实践也日益受到重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主张“从做中学”的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考虑如何把学生从被动听、啃书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成为学习的主体。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必须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从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着重“学”的教学模式转变。对我国生物学教学影响较大的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程序是“提出问题──陈述问题──提出假设──评价、验证、得出结论”。该模式的教学思想是:学习就是依靠发现,学习的直接目标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其主要教学策略是围绕教学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相适应,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思想而选择的。

当前国际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探究是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探究需要做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什么是人们已知的东西;需要设计调研方案;需要用实验来检验人们已知的东西,发现人们未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诉他人。探究是能动地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究来学习科学,可以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新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问题有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许多国家都在不断加大探究活动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

探究式教学模式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探索能力、研究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把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统一起来,在实践──讨论──总结的过程中,把知识、技能、能力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研究面向21世纪初中生物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首先,在于充分认识21世纪对人才素质、人才规格的客观需求,以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第二,在于总结我省生物教学改革的基本经验,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第三,在于结合我省生物教学实际,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构建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多样化、现代化,有辽宁特色的生物教学模式。

近十年来,经过不断探索,我国生物学教学领域,构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生物学教学模式。我省生物学教学改革一直在扎扎实实地开展,我主持的辽宁省教委“九五”规划教育改革实验项目“构建生物学学科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究出了几种适合我省实际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如沈阳市的“边观察、边实验、边学习”的三边教学模式,辽阳市的“实验导读法研究”,阜新市的“探索──发现研究、锦州市的“激发──探索”研究,盘锦市的“探究式研究”、本溪市的“观察──释疑──反馈”三基整合模式,葫芦岛市的“启发探索式研究”教学模式,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模式。

从我省初中生物新课改的启动情况看,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正在转变之中,但要教师立即改变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改变习惯了的教学行为,是一项艰巨而痛苦的事。按照新编实验教材的要求转变生物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

因此,我们选择进行了“初中生物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以便为新编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搭建起一个实验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对19世纪的近代科学教育运动作出了积极贡献的斯宾塞提出,实现科学教育价值的关键,在于把握科学研究的本质,将探究的灵魂注人到科学教育之中。

2.20世纪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理论上全面阐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提倡以活动教学代替课堂教学,以儿童亲身体验代替符号化的书本知识,以学生习行主动及教师的配合代替教师的绝对权威,实现了教学论发展的革命性转变:教学从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

3.20世纪50年代来,从提高教育质量,改进科学教育入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所谓科学知识,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思维过程是可教的,且思维过程的学习比结果的学习更为重要。”他提倡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的,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

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传统认知程序发生了重大改变,即从“感知──理解—一巩固──应用”突变为“探索──发现──归纳──迁移”,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4.美国的施瓦布以“科学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前提,揭示探究过程的本质及特征,并力图在教学中引进现代科学的成果,使学生把握学科的结构,体验作为探究的学习。1964年,他首先使用了“探究性学习”一词。

5.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6.《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科学目标。通过对新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实验,探索新义务教育生物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2.工作目标。通过对新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实验,探索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育人目标。通过对新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实验,使学生在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综合、均衡的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适应初中生物新教材的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研究)。2.新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评价标准、方法、途径等的研究)。3.义务教育生物教材资源开发的研究。

4.探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育水平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学习研讨、实践探索,总结并提炼出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力求使研究成果成为我国中学生物教材改革和创新的推动力。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3年(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

1.准备阶段(2002年6月至2002年12月)。(1)启动省级实验区骨于教师通识培训、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培训;(2)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试点学校;(3)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4)召开开题报告会。

2.实施阶段(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1)市级课题省级实验区实验开题,并形成开题报告(2002年12月);(2)开展实施新教材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形成阶段性和终结性论文及研究报告(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3.课题总结验收阶段(200年12月至2005年6月)。(1)课题组认定研究成果,准备验收材料;(2)课题组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验收预审;(3)召开课题总结会,提交最终研究成果,申请课题成果最终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中期研究报告。2.最终研究成果:论文、终期研究报告。

八、课题管理和保障措施

1.总课题组负责课题管理,课题主持人是第一责任人。各市子课题组负责子课题的研究和管理。2.由课题组负责对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参与研究的每一个成员明确研究目标和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

新的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如何转变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一生物教材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了“观、思、探、读、讲、练、查、作、撰”的教学模式。

一、观察是学好生物学的最基本环节

“观”就是观察。它是指有目的地应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环境的知觉过程,是获得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与内容

教师按观察计划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对象、目的和内容。例如,可以利用每个观察与思考后的讨论问题作为对观察目的的提示和引导,使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使观察更有效、更快捷。

2、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师要按程序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不论是观察切片、标本、实物、挂图或模型等都应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例如,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程序应该是:先观察菜豆种子的外形,然后剥去种皮分开两片子叶,再用放大镜观察胚的结构,认识各部分结构特征,把结构与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思考是学好生物学的积极因素

“思”就是思考。思考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是人类通过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观察是思考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及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只有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例如,在上叶的结构课时,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思考题。观察叶的表皮装片的思考题是:叶的表皮上有哪几种细胞?这些细胞各有何特点和功能?气孔又是怎样构成的?有何功能?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探究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探”就是探究。真正的人才不仅是单纯的具备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去假设问题,然后设法(包括在课外)去获取事实和证据,去思维,去发现,去推理,去判断。为了正确地表达,要鼓励学生与人交流和合作。例如,在讲“种子的萌发”一课时,先让学生动手做“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探究实验,与人交流和合作,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讨论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动手中获得感性知识,在交流和合作中得到提高。最后教师进行点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智力和多方面的能力。

四、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式

“读”就是阅读。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难点或关键内容,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讲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课时,让学生阅读有关东非人化石的阅读资料,然后请他们讨论解决相关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归纳。这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讲解是教学的必要过程

“讲”就是讲解。通过“观、思、探、读”,学生的学习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获得概念、原理等知识,让学生发言讨论后,再由教师总结肯定,并对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是教学的必要过程,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中图表很多,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图表,教师的点拨讲解至关重要。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示意图时,学生很难弄清楚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这就需要教师点拨。

六、练习是达到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练”就是练习。通过讲练结合可使知识再现,使学得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例如,在学习细胞结构时,先让学生做临时装片,观察几种植物细胞,并带着思考题进行“观、思、探、读、讲”,掌握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再通过抽查提问、课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同时也重现了知识,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七、调查研究、制作、撰写是学生能力得到提升的关键环节

“查”就是调查研究,“作”是制作生物模型,“撰”是撰写生物小论文。这三个环节都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例如,让学生上网或实地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危害”问题,利用纸板、凡士林等制作“空气尘埃测定板”探测某地尘埃污染严重情况,然后撰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加强了课外阅读及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环境的良好思想品德,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观、思、探、读、讲、练、查、作、撰”这种教学模式,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九乡民族中学 保明凤 摘要: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模式 存在问题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我国的教学先后在课外活动、活动课、活动类课程、科学探究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但在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积极热情地去交往,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实现三大转变: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以知识量为目标,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实现上述三个转变的核心,是能否有效地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因此,“活动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较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也是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们实验性科学,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探究于游戏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还是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活动符合他们的兴趣和动机,也可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课堂中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我首先在前面表演了抛接硬币,一个、两个、三个,其中我有成功、也偶尔有失败。成功时,同学们为我鼓掌,失败为我叹息。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动点”,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反应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反应速度与手指长短有没有关?”等等,全班一下提出了39个不同的问题。人文、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放飞学生心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紧接着我鼓励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实验。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又如许多同学家养有宠物,如何解决宠物随地大小便?同学们根据经验,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促进了对条件反射的理解。此外,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激发“动点”的有效方法。如2003年我国非典的流行为我们在讲初中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提供活生生的情景和材料。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教师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象片:如基因、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1、游戏类。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采用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和“一个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态球,猫和老鼠、听声音比赛,神经调节系列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每次教师走进教室,学生就会上前追问,今天做什么活动?如在介绍《生态系统》一节时,我们设计两个学生参与活动:《编制食物链和食物网》,《一个也不能少》。如讲到生态平衡时我们设计了活动《一个也不能少》。事先编制好一个网,请10位同学出来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其中一个代表人类。让人坐在网中间,其他同学将他抬起来代表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支撑着人。当人类破坏某一环境因素如使水污染,同学分析水污染会导致其他相继污染。当说到某因素污染,代表相应的成分的同学就离开,同学一个一个离开,坐在中间的人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害怕自己掉下来。通过学生自己体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员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类如果不遵照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破坏环境,最终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影响人类自己的生存;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个也不能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又如:在初一《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医生与病人》的游戏活动,“医生”背对黑板,“病人”面向黑板。当教师投影出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的疾病名称,“病人”说出该病的主要症状,请“医生”诊断,并提出合理建议。课堂气氛非常好,同学们踊跃参加。通过医生与病人的扮演活动,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制作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十指连心”手巧才会促进心灵。在课堂上,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们设计《跟我做生态球》的活动,目的在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球”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树立环境观念,提高环境意识。首先,老师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生态球图片和自制生态球,吸引学生兴趣,再利用FLASH 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瓶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通过讨论、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制做生态球,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直接体验与感悟,是难以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特殊功能与价值的。3、探究实验类。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探究反应速度„„。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面积大,水浅 ”;方法三:“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方法四:“用桌上绑鱼鳍的塑料片拦住鱼”;方法五:“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方法六:“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并且对老师介绍的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2.4 设计与创作类:我们开展了生物园设计、宠物条件反射建立设计,新的动物运动方式设计与制作、动物通讯方式探究方案设计、营养食谱设计„„ 此外还有调查、分析讨论等等。

以上的各种活动过程需经历亲身实践,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综合过程,眼、脑、手、全身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动手实践是个核心环节,体现了活动的本质特点,离开这一环节即失去了活动的特点。

新媒体的发展与广告新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新媒体;广告;新模式

一、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是指以新技术或新思路为依托,改变传统媒体传播方式而形成的新的媒体形式,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电子杂志等都可称为新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不仅能够消解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而且还能消解不同国家、社群、产业之间的边界。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新媒体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具备以下传播特点:

(一)数字化

新媒体依托于先进的数字技术,具备更强的吸引力和表现力,信息内容也更加丰富。当前,二维码技术、触摸屏技术、虚拟空间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媒体中,使得新媒体能够与消费者产生良好互动。

(二)精准性

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可利用网络追踪技术对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行准确分析,快速判断用户的行为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提供广告服务,促使“一点对多点”的传统媒体传播模式向“多点对多点”的新媒体传播模式转变。

(三)互动性

新媒体可通过多种途径使消费者与广告活动产生互动,让消费者参与到广告传播中来,在互动、娱乐中接收广告信息,并且还可以针对广告内容进行反馈,使得广告主与消费者的互动行为较为频繁。

(四)自由性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发布时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依靠先进的数字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能够使消费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段都能够通过无线终端设备接收信息。

二、新媒体发展对广告传播产生的影响

(一)丰富广告设计手段

随着新媒体应用技术的发展,广告设计可在数字化操作系统中完成。此类操作系统不仅能够为广告设计提供多样化的制作方式,而且还能够增强广告作品的视觉效果,丰富广告设计手段。如,在广告设计中,利用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平面设计软件,可使图像处理更加便捷、逼真;利用Flash、Fireworks、Dreamweaver等软件,可将广告嵌入游戏、视频、网页中,使广告设计摆脱单调枯燥的困扰;利用3D特效技术、Maya、运动捕捉技术、CG数码特技等技术,可使广告的展现更为立体、形象、动态,给予受众三维立体的视听综合体验。

(二)消费者掌握广告主动权

新媒体的发展导致传媒市场由“媒体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消费者一改传统媒体下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局面,可借助互联网终端设备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使消费者掌握了广告主动权和控制权。这也促使了新媒体背景下的广告发展必须树立新观念,充分利用新技术创造互动性的沟通平台,与消费者建立起平等关系,让广告宣传转变为广告对话。

(三)促使广告创意升级

新媒体时代下,消费者能够从更多的途径获取信息资源,在开阔消费者视野的同时,也使得消费者对传统说教演绎方式的广告失去了兴趣。广告创意是广告设计的灵魂,是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制胜法宝。面对受众已经掌握广告主动权、控制权和选择权的现状,广告创意比任何时候更具挑战性。在这种形势下,广告设计者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结合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切实需要,促使广告创意升级,增强广告创意的新颖性和吸引力,才能获意想不到的广告效果。

三、基于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广告新模式

(一)广告互动化模式

互动化广告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广告创意的最佳着眼点。互动、交流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消费者的感官兴趣和内心情感,进而促使消费者完成购买行为。新媒体时代下,先进的数字技术为广告宣传提供了虚拟的互动空间,消除了传统广告单项传播模式的弊端,使消费者在与广告主的双向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广告信息,加深消费者对广告产品的认知。如,英国皇家音乐厅在改建期间,推出了“保持沟通”计划,力求维持人们对音乐厅的记忆。其中,《Gamelan Playtime瓜哇演奏节》这则户外广告尤为引人注意,该广告以音乐厅外墙为传播载体,在外墙上安装了乐器造型的敏感装置,使外墙成为“音乐墙”,人们只要碰触“音乐墙”就会发出音乐。这款极富创意性的广告,使人们在互动的环境中产生了满足感和娱乐感,达到了良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二)广告娱乐化模式

娱乐是一种感性活动,能够活跃人的各个器官,使人获取全身心的愉悦。新媒体时代下,消费者需要更具趣味性、技术性、新颖性的娱乐广告吸引他们参与广告活动的兴致,通过虚拟体验使广告主与消费者产生互动,接受广告信息的指引。广告娱乐化模式主要适用于具有强烈猎奇心理的年轻人,具体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其一,将产品信息植入到娱乐活动中,使娱乐活动的内容与产品信息存在一定关联,引导消费者在参与娱乐活动时对产品产生联想。其二,将产品信息以工具、道具的形式嵌入虚拟游戏,使玩家通过反复使用该工具或道具,加深对产品的认知。如,《Get The Glass为得到一杯牛奶》是一款成功的游戏互动类广告,该广告通过3D立体互动游戏的方式,向玩家传递了牛奶对人体有益的信息,使广告、游戏、教育相互融合。又如,国内《征途》网游在答题游戏环节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请问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的赞助商是哪个品牌?”随着游戏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张,游戏广告的优越性也会随之凸显,这使得广告娱乐化模式必将成为广告发展的新方向。

(三)广告个人化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个人化、精确化日渐成为广告传播的新模式,该模式需要对广告受众进行细分和准确定位,利用传播载体向受众传播感兴趣的广告信息。从传播学的角度上看,手机是一个随身携带的新媒体形式,方便为手机用户传递个人化的广告信息。2013年,我国手机用户总数超过10亿,智能手机用户超过3.54亿,这为广告个人化模式的发展创建了优越的外部环境。广告个人化模式能够利用手机这一网络终端设备使品牌与消费者建立起长期关系,既满足消费者的实际所需,又促进产品销售量的增长。如,麦当劳曾推出过二维码优惠券活动,只要消费者进店后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获得电子优惠券。该活动不仅增加了老顾客的回头率和进店就餐的人数,而且还使麦当劳掌握了用户信息,建立了自己的用户数据库。麦当劳利用用户数据库,可以向用户手机定期发送新产品信息、电子优惠券等,达到了广告的目的,提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服务满意度。

结论: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广告传播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拉远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为此,广告必须要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受众的需求,注重在互动化、娱乐化、个人化方面的创新,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融入创意性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手法,开辟广告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发展路径。(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静.樊传果.再探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J].中国市场.2010(2).

[2]舒咏平.品牌传播: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内涵演进的取向[J].中国广告.2009(10).

[3]汤劲.我国新媒体公益广告及其发展对策[J].新闻知识.2012(10).

[4]母晓文.新媒体平台下广告业市场模式的革新与发展探析[J].商业时代.2011(1).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新模式研究 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课外补充

英语教学要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围绕热点性、实用性和文化性主题开展教学。 通过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英语作业的方式, 采用课内检查与课外检查、抽查与普查相结合的多种形式, 激发学生的思维。 组织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专业竞赛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具体来说,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英语教学突出实践性、应用性

英语教学多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要育人理念, 所以教学多围绕热点性、实用性和文化性为主的话题展开。 热点性话题指的是当下人们较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 以热点性话题展开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 开阔眼界, 扩大知识面。实用性话题多指的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 以及现实生活中多用的口语为模板展开的学习。 语言就是一种工具, 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就是沟通, 我们通过“听”来“记忆”、“思考”, 最后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购物、就医、问路等模拟场景都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 现实生活中也许不会用到教材中列举的一模一样的例句,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语境学习相关的重点单词, 掌握英语国人说话的思维和方式, 最后通过自己组织加工成自己的语言, 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真正做到开口说英语, 用英语说,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避免“哑巴”英语。我们在以日常生活为语境前提下学习时, 同时也要本着母语的思维方式, 学会角色的互换, 切忌老师教死书, 学生死读书。文化性话题指的是以国际文化为主要切入点, 通过沟通学习文化, 通过文化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例如中外文化有很多的相似之外, 也有着差异之处。在以文化为插入点的口语学习中, 不仅锻炼了口语, 而且可以更准确地全面地理解和学习两国文化。

教材和教学内容同时要兼顾适宜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针对性和互动性。 教材的体例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 课文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同时包含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等相应语境场景的练习设计。

二、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

情景是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际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在英语口语的学习过程中, 创设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情境的方法包括:

1.图片展示法。 我们可以先展示一组图片, 通过图片让学生对所学单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这样感性的认识慢慢就会化成一种概念, 也就是我们说的什么状态用什么语言符号表示。

2.展示实物。 学生可以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试一试等方式切身感受, 在自己生活经验上体验真实的情景, 提高语言能力。

3.言语描述。 主要通过教师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来提供相类似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以致用, 有效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 学生从原有的认知中寻找相符合或相类似的部分。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词汇和故事, 说出在相似的情景下怎样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通过对话或报告等方式联系在类似情景下的语言交际能力。

4.游戏和活动。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 不仅增加了学生接触新语言信息的机会, 还大力推动了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过程, 让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信息, 在游戏和活动中得到练习和巩固。 游戏和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同时也要将特定的语言情景设定为游戏和活动的最终目的或最高目标。 例如卡片游戏, 先听后说, 画图描述, 互问互答, 观察描述等。

5.多媒体教学。 建立多方位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手段, 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各方面实现课堂教学的要求,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还为现代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发挥重要的作用。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或网络丰富多媒体所创设出的情境, 让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以至于引起共鸣。

三、英语作业的布置

口语作业应充分体现口语课灵活多变的特点, 作业不必一成不变、千篇一律, 方式多样化、创新性, 如朗读、背诵、复述、编对话、小组讨论、辩论、描述图片、情景会话、编故事、表演影视剧、评论实事等。 检查方式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普及, 可利用网络等方式方法、提交口语录音作业, 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巧妙地做到课内检查与课外检查相结合, 抽查与普查相结合。

根据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梯度, 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 预习任务也可以布置在作业中。 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朗读对话、背诵课文、编排简单的对话、描述简单的图片;对于中高级水平的学生, 可以布置复述、编对话、讨论、情景对话、准备表演、描述, 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较为复杂的话题或者内容, 根据图片编对话或故事或以小组为单位, 对当下热点话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等。

四、英语课外活动的补充

1.英语角建设。 为了强化英语口语练习, 我们在校园设置英语角, 利用课外时间, 学生在英语角可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 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语法和单词, 还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要求学生在每次口语角活动之后, 整理所学到的单词和语法, 以作文或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

2.组织开展专业文化活动和专业竞赛。 英语有奖征文、风土人情介绍、英语歌曲大赛等活动, 英语沙龙、演讲赛、辩论赛、配音大赛、口译大赛、英语学习心得交流会等专业文化活动, 加强口语练习,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以及培养英语学习的语感, 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

总之, 英语教学要突出新教材的特点, 围绕热点性、实用性和文化性主题开展教学。 通过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英语作业方式, 利用课内检查与课外检查、抽查与普查相结合多种形式, 激发学生的思维, 组织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专业竞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道义.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新观念.

[3]陈仕清.英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新教学模式研究 篇5

一、课题的实现背景及意义 1、21世纪是一个迅速变化,不断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对教育提出了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使命。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联系实际,作为素质教育的本质与核心,便是“创新教育”。创新意味着探索,创新意味着变革,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必将掀起一场深刻而全面的教育变革。

2、体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明确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环节,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然而,重新审视素质教育口号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不难发现,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种种弊端,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创新理念,脱离新课标的轨道,抹杀了学生的灵性,使的作为重要基础学科之一的体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期望。(1)沉默的课堂。体育课原本是充满生机课,却把体育知识与技能、经验的现成结论而呈现式的传授给学生。学生们大多数没有经历知识的再发现与再创造,从一定程度上封闭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使课堂沉默、了无生趣。(2)缺损的教学。课堂交流的形式单调,方向单一,使得体育教学成了单向的、封闭的、枯燥的信息传输系统。这中缺损的教学带来了学生参与不充分的严重弊端,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索与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环境。(3)错位的角色。学生本应是学习的主体,但实际的课堂教学往往出现角色的错位:教师是发布指令的“指挥”,学生则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从而严重抑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激情与创造性思维发展能力。三大弊端使自主探究与创造性思维培养,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往往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因此,如何改观这种弊端突出的教学陈规,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落实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纵深进程,成为体育教学关注的焦点。我们认为,新课程变革关键应该是改革传统教育沿袭许久的单向交流模式,回归学生的主体本位意识,让课堂在学生的自主创新中重放生命光彩。因此,在新课程变革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有一种新颖的、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模式来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它是一种生命力很旺盛的,充满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从而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4、我们设想,如果能构建行之有效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能改变传统、封闭的教学。把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引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从而学生敢于创造的精神、创新意识、初步的创造能力的到培养。为此,我们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探究学习论认为,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观察、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国外学者将探究学习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实验性探究、逻辑推理任务、基于测量的研究、工程性设计、技术性设计、开放性的研究。

2、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设计理论都把自主探究作为建构性学习的基本策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此问题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探究是思维的开始,自主探究过程就是思维发展过程。

3、国内外“兴趣”与“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研究。(1)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能为有效的机能作用和创造力提供背景动机。(2)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3)我国学者的实验研究表明:兴趣对儿童智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课题概念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概念界定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学生合作探索为机制,积极主动的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二)、支撑性理论

1、创新教育理论。国际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的创新性学习理论。该组织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回答未来的挑战》,提出了面向末来的“创新性学习”的理论,并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维持性学习”相区别,要求教育带领儿童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促使儿童开发自身的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以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认为,学习既是获得知识又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它倡导人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态度,强调对未来的预期和行动参与,因此预期性和参与性是创新性学习的两个基本观念。所谓预期性,就是着眼于发展和创造未来,并要求对计划和行动作出判断和选择。“参与性”不光是在形式上参与共同作出决策,而且是一种具有合作、对话和情感交流等特点的态度。“参与性”强调相互作用式的学习,因为对事物的正确理解绝非个人的事,它们必须经过人们的相互交流才能得到证实。正是通过交流,个人的知识方能讨论、分享、扩大或改变。

2、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它为教学理论走向教学实践打开了通道。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规范要求,运用理论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等思维方法进行具体设计、验证、修正和完善。

3、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解释现实。建构主义关注人的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来建构知识。建构性学习是一种内在认知动机驱动的学习。建构主义对学习的解释:-,学习是主体主动作内部心理建构的过程;二,学习中的理解是运用已有经验和提供信息的结果,学习中的建构既有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又有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三,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合作会使理解变得丰富和全面。

四、课题假设与研究目标

1、假设: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将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使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实验的要求。

2、研究的目标(1)、通过对“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原则、特征、策略的研究,提炼出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结构与境界,形成有特色的操作体系,以创造更多更好的个案。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2)、“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

五、研究的具体内容㈠、研究和形成小学体育“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方式。根据“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原理和新课程实施要求:在实践归纳和理性演绎基础上,提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步骤为: 自主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实施中,应根据学习内容、教学要求来设计情境与问题,通过实践验证和完善上述一般操作方式、步骤。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模式应用研究。具体研究:

1、探究性情境创设的要素、类型及策略研究。

2、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的指导策略研究。

3、探究学习的类型和方式研究。包括问题研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

4、自主探究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体系研究。

5、自主探究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归纳。

6、“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多种不同类型学习内容中的运用。

7、“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研究。

六、课题研究对象:长塘镇小三(1)班、四(1)班、五(1)班为实验班级,其余各班为参照班。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一)实验方法 a)对比实验法b)个案研究法c)问卷调查法d)经验总结法e)数理统计法

(二)实验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导向性原则

4、激励性原则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年2月至2003年7月)

1、课题领导小组成立,召开课题组教师会议,进行调查和理论学习,收集参考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2、召开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会。

3、明确研究任务,对课题的两个构成部分:教师、学生进行理性分析。

(二)、实验阶段(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

1、定期开设研究课。

2、教师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构建教学模式。

3、教学教例、学例、好的教学设计。

4、评论、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三)、总结阶段(2004年9月至2004年12月)

1、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

2、结题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九、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时间保证:现在到2004年12月,每月一次专题学习时间,每学期一次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和一次讲座,并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

2、制度保证:在课题组长统一领导下,有各部门协调制定出本课题管理条例,以保证研究任务的完成。

十、预计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结题时提供可以反映课题研究实际情况和研究成效的报告1份。

2、研究论文:结题时,《新课程小学体育“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论文集。

3、“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堂评价体系1份。

4、教案集:实验的有关教案与编写有关教案。

短训教学新模式和方法研究 篇6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任职教育;短训;轮训

中图分类号:G729 文献标识码:A

任职教育建立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使培养对象获得适应特定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具备胜任某种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专门教育。目前,我军任职教育的种类主要有首次岗位任职教育、逐级晋升职务所需的教育和轮训性质的任职教育。

军械工程学院主要担负的培训种类是第一种和第三种,即通常所说的国防生和短训(或轮训),其中尤以短训的比重最大。短训从受训对象业务类型看,既有集团军一线作战部队的技师和工程师,也有军区维修机构的维修人员,还有部队的装备操作手和使用人员;从受训对象的职务等级看,既有连、营级的技术干部、站长,也有军区修理机构的技术干部,还有一线作战部队的士官;从受训对象的学历来看,既有研究生、本科生,也有大专生、中专生;从受训对象的任职经历来看,有的已转换过多个不同的岗位,有的一直都是在同一岗位上。由此可见,短训的人员层次复杂,其教学模式和方法需要进行针对性研究,需要不断创新。

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所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授式教学为主,老师是信息源和传播者,学员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方法手段单一,学历教育的影子浓厚。学员参与教学的意识不强、兴趣不够,导致“被动承受”下的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教学互动。学员丰富的部队实践经验这一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特点和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有效发挥和体现。教学的内容固化、技术落后、理论与实践脱节,考试考核仍以笔试为为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员难以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探索

应紧紧围绕如何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问题,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由单向传授向多向交流的转变,由学员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研究问题的转变。

(一)理论教学——“班长”授课制

这里所说的“班长”是指从事装备维修保障多年的技师和工程师,或军区维修机构的维修人员。这部分学员多是各个部队的技术骨干,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有待加强。借助“班长”授课制,可以使他们自己理顺一些分散的知识点,将一些自己看来理所当然的问题以新学员容易接受的方式讲授出来,中间穿插一些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很容易引起新学员的共鸣,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更加顺畅。国外教育心理学实验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大不相同。学生对老师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老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可见教育和帮助同学,是最有效的学习。

在“班长”授课制的过程中,各个老班长锻炼了自己的组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同时,“班长”授课制也为部队培养了一批年轻的装备小教员,促进部队装备保障人才的持续健康发展。新学员以容易接受的方式学到了知识,了解了装备。任课教员放弃知识权威和知识垄断者的传统优势身份,把自己摆在与学员平等的位置上,组织学员研究问题,从中掌握部队实际,吸收学员积累的经验。

“班长”授课制充分挖掘和调动每个学员所具备的各不相同又互为补充的宝贵经验,让学员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翁,成为教学舞台上的主角,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自我教育和相互激发的潜能。

(二)实践教学——强弱分组制

由于教学装备数量有限,实践操作课需要分组实施,此时教员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员各自的能力水平合理分组。

1.装备操作、技术检查宜强弱搭配

装备操作和技术检查部分,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主要是一些开关机操作、战勤操作和状态检查,需要操作的按钮、观察的仪表多达几十个。这些按钮什么时候动作有严格的操作规程,仪表在不同状态下的正常值应是多少也有一堆标准数值。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突出特点是步骤繁杂,需要牢记的内容多,新手在不熟练的情况下很容易出错。此时强弱搭配,班长带头演示,新学员跟进熟练,可以彼此学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2.装备维修宜强强搭配、弱弱搭配

此前,装备维修部分多采用强弱搭配的方式。但是由于组员间能力水平差距较大,授课实践中发现,动脑筋排除故障的总是那么一两个人,其他人完全沦为“打酱油”角色。往往故障排完了,新手还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排,完全跟不上班长的思路,所以收获甚微。班长们又觉得其他组员的思路过于“幼稚”,提不出建设性意见,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带着这样的队员排故障是一种拖累。故此时强弱搭配,难以达到以强带弱的目的。

在近几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把基础好、能力强的学员分为一组,称之为强强搭配;把基础差、能力弱的学员分为一组,称之为弱弱搭配。教员根据各组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故障案例,从而适合各组的能力水平。这样分组避免了老学员觉得故障案例太简单,而新学员又觉得故障案例太难的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强强搭配,由于彼此能力水平相当,在排除思路上可以彼此碰撞,找出最佳方案,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任课教员可选取适当时机抽调几名能力强的学员专门负责帮扶弱组,给他们设置自己在部队常遇到的故障,帮助新学员梳理思路,使新学员得到锻炼和提高。任课教员就能多腾出精力来指导强组,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为部队培养一批装备精英。

(三)增加课堂讨论环节

课堂讨论是国外各个军校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例如,加拿大国防军学院、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美国国防大学等,采用“辛迪加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参谋组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席明纳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强调充分挖掘个人的已有经验,发挥自我教育和相互启发的巨大潜能,调动和发挥学员的强大主体参与力量。

学院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讨论环节长期缺失,任课教员一言堂,不敢尝试课堂讨论,害怕教学过程失控,教学内容无法按时完成。学员也是各自为战,闷头搞自己的学习,遇到困惑自己查资料想办法。其实,这并不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课堂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可以思想碰撞,可以答疑解惑,可以拓展思维。教员可以从中了解学员的困惑,掌握学员情况,启发自己的教学思路。

在任职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专题研讨,能最大限度地把学员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被“灌输”客体转变为主动自觉学习知识的主体,在教学上实现五个转变:教学方式上,实现“讲授式”到“研讨式”的转变;教学形式上,实现“一言堂”到“群言堂”的转变;教学目标上,实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漁”的转变;师生关系上,实现“主客关系”到“主主关系”的转变;教学评价上,实现“一张试卷定高下”到按学员在研讨中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来综合评定成绩的转变。这种教学方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三、结语

对任职教育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关系到我军任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任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任职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军事变革对于塑造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班长授课制、强弱分组制及课堂讨论等几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必将对我军任职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观平.向经验学习,向学员学习,向同伴学习,向团队学习[J].继续教育,2011,(8).

[2]吴艳梅,方家银.试论专题研讨式教学方法在中级任职教育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2010,(1).

[3]张萌等.科研课题组长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3,(1).[4]杨世英,李楠.加强院校模拟训练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继续教育,2013,(3).

[5]李大晓,王正.任职教育中案例式教学再认识[J].继续教育,2013,(12).[6]郜岭,王丽媛.从培训到学习:现代企业大学的内涵与发展[J].继续教育,2013,(9).

新课改下政治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篇7

一、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给学生的印象是非常严厉的,学生在教师的压力下畏首畏尾,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在长期压抑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生对政治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还产生了叛逆的心理,在课堂上故意捣乱, 严重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和他们沟通交流。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拉近了师生关系,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主动探究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敢于质疑教师的说法,能大胆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和谐、活跃的氛围中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活跃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政治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和感染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影响,纠正生活和学习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道德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获得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学习环节中,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和思考。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在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深刻探究教材内容,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探究,高效掌握教材内容。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出发,提出能激发他们思维活跃性的趣味性问题,使课堂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高效进行。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问自答,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让学生把不理解的知识点提出来,并引导他们结合已有的政治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使他们在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教材内容。不管是哪种提问方式,教师都要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启发,让他们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政治教材中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在政治教材中,很多内容和生活、社会现象相关,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各种行为的模拟,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掌握的政治知识进行分析,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能让学生产生熟悉感,降低他们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充满好奇,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教材内容的阅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在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和生活相关的知识进行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 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用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他们的政治综合素质。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教材内容的表演,让他们真实地融入到教材内容中,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3)开展辩论模式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在生活和学习中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某一现象的不同观点展开辩论。为了取得辩论的胜利,正反方的成员会在辩论开始之前,针对自己的观点来寻找论据,丰富他们的知识。例如,在提出“关于网络的利与弊”的论题时,先让正、反的学生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他们用事例,理论支持自己的观点,对彼此观点进行辩论。学生在多次的辩论课中,不仅掌握了知识, 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教师可以充当辩论的主持人,对辩论的方式和要求进行规范。通过辩论,让学生深刻理解政治知识,提高学生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同时, 使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有效提高,使教学任务高效完成。

三、结束语

总之,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喜欢上政治学习,并努力探究教材中的知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使课堂教学不断取得成效,提高学生的政治综合素质,实现德育高效化。

摘要:政治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关键词:政治教学,创新,主动性,情境教学

参考文献

[1]邸艳英.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沙树辉.关于思想政治课实施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2.

新教学模式研究 篇8

一、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

根据很多学者的研究:进一步重视蒙古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 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 积极提高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心理, 能够最大限度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在英语学习面前更加自信, 才能加强参与教学活动和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在自我自信的心理激励下轻松学习外语知识, 必定收获较好学习成效。

为了准确掌握蒙古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心理状态, 笔者对本院2015级预科生两个班的118名蒙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蒙古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 不仅体现在基础的语法表达上, 思维方式的不同, 文化背景的混淆, 更是让他们对英语学习怀有恐惧心理。关注内蒙古地区民族学生的学习障碍, 减轻这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困难也是教师应该解决的问题。

二、积极参与学习心理是成功英语教学成果的必要条件

吴春兰在《教育评论》中指出: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向。在英语教学中进行适当的人文关怀, 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要学会尊重学生, 同时要多鼓励, 少批评,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教师更要维持好课堂氛围, 创造轻松和愉快的校园教学环境, 让学生用合适的方法学习等。内蒙古地区经济条件尚不发达, 学习资源又严重欠缺, 加上学生自身的现实原因, 使得大多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尤其欠缺, 并且存在性格、心理、文化、学习策略等方面的障碍。英语教学只有做到关注其地区的英语学习特征, 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减少学习障碍,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内蒙古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王慧丽指出:随着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无线校园网WIFI的开通, 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更加便利, 下载英语学习视频, 与教师互相交流和讨论更加便捷,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更是丰富了学习内容, 开阔了学生视野。正是因为新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这种模式完全可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增加了英语课堂动手实践的机会, 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打下了基础。作为教师来说, 课堂教学应根据其结构特点和教学特色建构教学管理平台, 这样才能延伸教学的维广度。增加师生互动、进行交流和讨论课程内容节省了大量时间, 因此, 采用基于智能手机APP的新型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网络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冲击。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将网络环境真正和大学英语课堂相结合, 使大学英语教学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 民族大学采取新“互联网+”教学模式, 不但可以一定程度上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大学高校学生学习完全被动的局面, 还能激发其积极学习英语的心理, 锻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发其自主学习英语的潜能, 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大学英语基础知识和课外拓展知识, 对课内知识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吴春兰, 王贵生.论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评论, 2014 (7) .

[2]王慧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 (8) .

数学新课程教学研究 篇9

一、全新的教学理念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总的要求是:要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把握“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题策略,以转变教师角色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实现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为目的,以科研课题为载体,练就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建课堂文化,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全新理念的数学教材是课程改革成功的载体

应当承认,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有其成功之处,特别是在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严谨性方面成为全世界(包括西方先进国家)都在竞相研究和学习的一大特色。我们的中学数学课本系统性强,细腻严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传统数学课本过于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内容窄、深、旧,数学素材与生活内容偏离较远;教学方式的单一、被动、死板,严重脱离实际,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这一套有着鲜明特色和独特个性的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华师大版)给中学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推开了一扇多彩的窗户。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体验着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学习内容的选择、数学素材的呈现方式、评价方式的确定等方面,新教材都作了大胆的创新和有益的尝试,值得称道。课本告诉孩子们:数学无处不在。当你走进银行存压岁钱,打开报纸读金融信息,当妈妈为你办教育储蓄,当你拿到一年的月历,当你与同伴玩“24点”游戏,当你看到天气预报……你都能感到其厚实的数学背景!数学就是这样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绝非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我明显地感觉到,与以往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显然更乐于学习数学。

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课本在“有理数的乘方”一节的“读一读”中,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上的学问”。以往我也曾将这一问题介绍给学生,但反响平平,应者寥寥,大概觉得其艰深苦涩而望之却步。而这一次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我还没有作要求时便已有学生三三两两在讨论,等到我要求思考“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时,教室里已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性急的已经宣布找到了答案,随即又否定了自己或被人“嗤之以鼻”,陷入新一轮的冥思苦想之中。课上我没有宣布答案,也没有硬性留作业,只说:“大家再想想办法吧。”谁知第二天一到校,一群学生围了上来,要我看他们的成果——有“原始”的演算,写了三四篇作业纸,结果自然是半途而废,因为实在太复杂了!有人在电脑上试图通过编程解决;有人在网上查资料;有人翻阅《少儿百科全书》……粗略地估计出来了,更精确的结果出来了。孩子们为他们的发现而兴奋,我更有说不出的感慨……

三、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成功的保证

新课程改革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死水一潭,学生可以争得面红耳赤,辩得口舌生风,他们出入各家商店,了解商业运作与数学的关系,他们钻进图书馆查找统计资料,他们迷醉于网上下载有关图片……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经历了数学学习这变幻万千的过程,这样的数学学习的确不再让学生厌恶,而感到数学是如此的亲近,触手可及。

要使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到实用的数学,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创新,教师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探索,不断地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作出精心的设计,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材生动有趣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实际和周边环境,我作了一些较为成功的课堂设计,略举几例说明:

1. 教学方式要活泼生动,与生活贴近

人们解决世上所有的问题,是用大脑,而不是用书本。如何让学生在依据课本的同时,开动大脑思考,对数学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进取,是作为数学老师最大的乐事。具体来说,在“有理数”(《数学(七年级)(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部分教学中,笔者就有这样的认识,初中数学中,关于“数”的教学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有理数的教学,二是实数的教学。有理数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而实数是有理数的扩展。有理数的教学安排在初中一年级第一册的第二章,它是小学数学向中学数学的过渡。教材首先从实例出发,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引入了负数,接着建立了一套有理数的概念,并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及有理数的绝对值,并介绍了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

2. 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向引导式

在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第3节“可能还是确定”中有“掷骰子”的游戏,需要学生亲自在课堂上做实验。有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不敢让学生拿骰子做实验,认为这会让学生与赌博联系起来。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对有些事情不能避而不谈,关键是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建立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先讲纪律,讲游戏目的,讲“小骰子,大学问”的故事——最初刺激数学家们思考概率与数理统计问题,就来自掷骰子的游戏。

3. 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处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各种文化载体充盈在我们的周围,学生与我们几乎在一同接受着各种知识和文化,我们应该抱着与学生一同学习的心态,把良好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严谨的求知精神传给学生。

在“图形的初步认识”一章中,立体图形的名称学生能很快接受,但多面体中的欧拉公式:顶点数+面数-棱数=2,则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请学生数一下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具有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把结果记入表中,并算出最后一栏的结果。他们惊奇地发现,最后一栏的数是完全一样的!

整个公式得出过程自然,而且这里面有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自然比给出公式再让其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

总之,课程改革的成功是历史的必然。我们是幸福的,我们从事着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职业;我们又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阶段。我们在摸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总结。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教改中的弄潮儿,掌握更多的教学规律,获得更多的创新意识,上出更多更好的课。

参考文献

[1]陈明华,林益生.数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朱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新农村建设景宁模式研究 篇10

一、景宁模式的条件分析

1. 独特竞争力与优势

通过调查和SWOT分析,从“资源”和“能力”两个方面归纳出之所以能成为“景宁模式”的十个基本元素,即十个方面的独特竞争力与优势。这就是“中国畲乡、华东畲乡、文化畲乡、生态畲乡、绿色畲乡、水电畲乡、风情畲乡、劳务畲乡、创新畲乡、和谐畲乡”,也正是这些基本元素在新农村建设中展示了活力并形成了特色。

中国畲乡的县域优势。景宁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具有明显的县域优势。县域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比较成功的模式,大都是以村为单位的典型,而县一级的典型仍在探求中。县域优势表现在县域的范围大、实力强、影响大。中国有近70万个行政村,但只有2 074个县。县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构成要素齐全,包括自生性要素、再生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景宁畲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的县域优势,不仅在于上述的县域层面,更重要的还在于全省甚至全国的畲乡层面。例如,景宁可以利用县域优势,更好地进行城乡统筹,实施人口内聚外迁战略。

华东畲乡的区位优势。景宁是华东唯一的民族自治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景宁县毗邻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其周边的省、市的社会经济均较发达,尤其是新农村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景宁离杭州市的直线距离259公里,具有城市群中的“后花园”、“离您最近的民族县”等区位优势,正在建设中的“景宁—云和”高速公路与龙丽温高速公路相接,区位环境正在不断优化,基本实现了到杭州四小时的交通圈目标。这与中国西部少数民族集中地的同类资源相比,景宁更具有市场、人才、交通和资金方面的优势。

文化畲乡的品牌优势。畲族文化品牌是景宁最大的优势资源。一方面,同中国西部少数民族集中地的同类民族资源相比,不容易出现资源雷同严重的现象,具有更强的垄断性;另一方面,与周边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条件相比,畲族品牌又是最响亮的名片,畲族文化又是最好的特色。这为实现文化凝聚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有利于建设文化畲乡,发展特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全国畲族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合作,弘扬和创新“畲乡精神”,不断提升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态畲乡的环境优势。景宁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素有“浙江的西双版纳、华东的香格里拉”之称。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为全省八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和国家生态示范县,是理想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境内已建水电站近百座,湖清林茂、山水争秀、风光旖旎。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调查公布,生态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五。景宁所具备的生态环境极其适宜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

绿色畲乡的农业优势。景宁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资源优势突出,有利于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林产业。例如,特产惠明茶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为浙江省十大名茶和全国重点名茶之一。香菇、黑木耳、油料、药材、高山果蔬等经济作物十分丰富,养殖业看好。

水电畲乡的工业优势。水力、矿产、电能等资源优势明显,有利于发展以水力资源及钼矿、铁矿为主的资源型工业。水电蕴藏量约占浙江省的十分之一,居全省首位,2004年被国家水利部授予“中国农村水电之乡”。丽水市有史以来最大的扶贫工程—滩坑水电站的主库区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境内。

风情畲乡的旅游业优势。景宁畲族风情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差异性。经过悠久历史的沉淀孕育,畲族风情日放光彩。既有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又有粗犷朴实的畲族舞蹈、工艺精巧的刺绣编织、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等等。畲族风情的独特性已经成为景宁旅游业最具吸引力的内容。

劳务畲乡的“走出去”优势。景宁人漂亮、能歌善舞,敢“走出去”闯天下,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观念也较超前。加上库区大移民带来的机遇使“走出去”的队伍更为壮观。以“北京超市”、“三川水电”等为龙头,“走出去”成为农民创业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创新畲乡的政策优势。景宁作为华东唯一的民族自治县,所拥有的政策优势是周边其他县(市)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政策优势,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对景宁的特殊关心和支持,体现在所给予的很多倾斜政策中。这为创新畲乡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条件。近年来,景宁县委县政府利用自治政策方面的诸多优势,在用足民族地区特殊政策的同时,通过转变职能、创新服务、高效服务、开放服务、重点服务、有限服务(即有所为所有不为),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创新能力。重点在库区新镇建设、“百村避险”工程、库区移民工程、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能力。

和谐畲乡的民族团结优势。畲族是中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多数居住在山区中。在浙江省境内的1个畲族自治县、18个畲族自治乡(镇)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多个民族和睦相处而被重视,并在1992年浙江省境内实行“撤区、扩镇、并乡”的规划中,各地的畲族自治乡镇被优先得以保留。设立畲族的自治县、自治乡(镇)和自治村,就是为了使畲汉两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通过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建美好家园。

2. 制约因素与劣势

据景宁畲族自治县农办的调查结果,农村、农民、农业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人口比例高,城市化水平低;二是农民文化素质低;三是村庄布局呈现“小、散、乱”;四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差;五是产业基础薄弱;六是农村集体经济弱小;七是贫困人口增收难。

通过对景宁畲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制约因素与劣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农村人口素质低;三是村庄布局不合理;四是产业规模难形成;五是畲族文化传承与产业化力度不足;六是资金和人才缺乏,机制欠完善。

二、景宁模式的战略目标选择

1. 使命陈述

使命。“建设新畲乡———形成新农村建设景宁模式”。该使命描述了我们要做的是新农村建设,回答了我们所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将会实现的是“新”畲乡的一种模式或是一种境界。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平衡、人与人之间沟通和谐,民族团结、城乡融合的理想境界。

愿景。“打造中国畲乡、建设和谐景宁,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的前列”。也就是说,景宁畲族自治县要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模范。该愿景描述了我们期望实现的状态是中国一流的畲乡,非常大胆、清楚地说明了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

畲乡精神。畲乡精神是畲乡文化的精髓,是畲乡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景宁畲族自治县设立二十年之际,县委为了更好地弘扬畲乡精神,进行了精心提炼,形成了“纯朴厚道、坚韧不拔、兼收并蓄、敢闯天下”的畲乡精神并把它写入《加快建设文化畲乡的决定》,以文件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畲乡精神是畲乡新农村建设价值观的集中概括。她概括了应当如何行动,怎样去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来实现使命。

2. 主要目标

总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具有“中国畲乡、华东畲乡、文化畲乡、生态畲乡、绿色畲乡、水电畲乡、风情畲乡、劳务畲乡、创新畲乡、和谐畲乡”特色的“新”畲乡,形成新农村建设景宁模式。实现“打造中国畲乡、建设和谐景宁,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的前列”的愿景。

2020年前的三大目标。“全国八强”、“基本小康”、“全市平均”的目标。三大目标简明又定量,切中了要害,既有挑战性又有现实性,并有时限要求。

2010年前的具体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要求设定的具体目标。

三、景宁模式的战略途径选择

1. 对“一三四八”战略的思考

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在编制“十一五”规划之时提出了“一三八”发展战略,即:一大发展战略定位是“打造中国畲乡,建设和谐景宁,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前列”;三个发展战略方针是“畲乡风情名县、特色产业兴县和绿色生态立县”;八项发展战略举措是“基础建设、城市带动、产业振兴、体制创新、人才支撑、文化凝聚、社会和谐和生态协调”。此后又补充了四条发展途径“一是发展效益农业,打响一个品牌,做好两篇文章;二是发展工业,突出一个载体,抓好三大产业;三是发展旅游业,突出一个龙头,协调发展三大产业;四是推进城镇化,突出一个中心,带动两条发展轴”。最终形成了“一三四八”战略。

我们认为,“一三四八”战略总的看内容较丰富、全面、具体,但存在问题:一是战略目标与战略途径没有区别开来,具体战略之间存在重复情况;二是战略体系提升不够,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内外环境。

2. 重构战略途径选择的思路

战略途径选择问题是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深化发展思路、提升发展战略的。我们认为,有必要突出“文化立县、产业强县和创新兴县”三大发展战略定位,重构“一三四八”战略组合。

一是文化立县战略。要竖立“大战略观”,要站在民族团结、城乡融合,建构新畲乡,走向全中国的高度,去思考、探索、实践新农村建设,把景宁建设成人与自然平衡,人与人和谐的新畲乡。“中国畲乡”是景宁最大的品牌,支撑这个品牌的灵魂是畲族文化,“文化立县”应是景宁无以伦比的最大优势。

二是产业强县战略。产业强县几乎是所有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较多的县域是选择了其中的“工业强县”。对景宁来说,优势产业显然不是工业,而是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等,但又不能不发展工业。所以景宁的产业定位应该是: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兼顾其他产业的平衡发展。

三是创新兴县战略。“独特竞争力”是由“资源”和“能力”两方面决定的。从资源角度看,景宁适宜走“文化立县”和“产业强县”的道路;而从能力角度看,景宁更有必要走“创新兴县”之路。正因为景宁是华东唯一的民族自治县,是发达城市群中“后花园”,才更有条件立足地方特色,突出畲乡风情,发挥生态优势,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中国畲乡”,所以“兴县”的关键就是“创新”。

四、景宁模式的理论提升

1. 从战略管理学角度的理论提升

理论分析。在战略管理学的视野里,新农村建设景宁模式的构建过程就是“战略规划过程”。运用的主要原理:一是“战略规划过程模式中的五个步骤”;二是“战略、资源、能力和独特竞争力的关系”。

理论提升。构建景宁模式的基本思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为指导,主要从战略管理学的视野,进行景宁畲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的使命和目标陈述,运用SWOT分析方法和竞争优势形成的基本原理,在综合分析评价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归纳出景宁新农村建设竞争优势的十个基本元素,提出重新构建战略体系的思路,总结提升出对其他畲族地区和民族自治县的新农村建设具有普遍示范借鉴作用的理论和经验,形成畲乡新农村建设的景宁模式,并对完善景宁模式提出三个方面的针对性建议。

景宁模式的基本内涵:一是战略目标层面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主要目标”;二是组织优势层面的构成“独特竞争力”的十个基本元素(即“中国畲乡、华东畲乡、文化畲乡、生态畲乡、绿色畲乡、水电畲乡、风情畲乡、劳务畲乡、创新畲乡、和谐畲乡”);三是战略途径层面的重构思路,即突出“文化立县、产业强县和创新兴县”三大发展战略定位。

2.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的理论提升

在区域经济学的视野里,新农村建设景宁模式具有县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开放性等特征。景宁畲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的县域优势,不仅在于一般县域层面优势,更重要的还在于全省甚至全国的畲乡层面。

3. 从人类学角度的理论提升

在人类学的视野里,新农村建设景宁模式的基本宏观元素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景宁模式中所包含的十个基本元素(即中国畲乡、华东畲乡、文化畲乡、生态畲乡、绿色畲乡、水电畲乡、风情畲乡、劳务畲乡、创新畲乡、和谐畲乡)间存在相互制约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是新畲乡建设的指导思想。“民族团结、城乡融合”是新畲乡建设的理论基石。民族大团结是兴国安邦的基础。

五、完善景宁模式的对策建议

1. 文化立县战略方面的建议

一是紧抓机遇,编制“中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规划;二是搭建平台,提高节庆、网站、场馆及设施的档次;三是交流合作,壮大畲族文化队伍;四是文化立县,推进文化产业化;五是精神家园,提升畲乡精神。

2. 产业强县战略方面的建议

一是生态家园,申报国家级的畲乡风情度假区和历史文化遗产;二是建设畲都,重视夜游产品开发与管理;三是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四是提高价值,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业;五是品牌意识,命名“景宁双宝”、“畲乡三宝”,注册与“景宁”、“畲乡”相关的商标,定期举办畲家乐大赛,做大“中国水电之乡”和“景宁技工”品牌。

3. 创新兴县战略方面的建议

一是思路创新,全面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二是机制创新,切实抓好以“百村避险”工程为重点的下山扶贫工作;三是方法创新,创新财政转移支付的新方法;四是政策创新,用好民族地区特殊政策解决资金、人才及机制等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1]C.W.L.希尔,G.R.琼斯,周长辉.战略管理:中国版[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2]徐杰舜.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唐代剑.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52-153.

[4]麻益兵.民俗文化的旅游表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麻益军.景宁创建畲族文化和生态旅游区的策略研究[J].桂林旅游高专学报,2004,(2).

上一篇:社工专业人才下一篇:慢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