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2024-07-29

生产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精选十篇)

生产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篇1

一、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化工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同时建立健全与本单位实际生产特点相符的安全管理制度,它们包括安全综合管理、安全是技术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事故及紧急应变管理等等。在各项制度建立中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为重中之重,需要我们不断的对所建立的制度进行审查和改进。

为了把安全生产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上,还需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建立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形成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查安全,公司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制度,遵守制度,每逢节假日,自觉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带领广大职工查隐患、保安全。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使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健全和完善安全台帐

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因为存在易燃易爆产品,所以在此类企业检修过程中安全台帐、安全票据则显得更为重要。

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台帐主要指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维护台帐、各类作业票据的管理,其中明火作业许可证、设备内作业许可证、高处作业许可证是检修作业中不可或缺的票据。在进行此类作业时,因为存在爆炸、化学品灼伤、中毒、高空坠落的危险,所以在作业前必须经过安全管理部门的现场检查、检测和审查,领取相应的作业票据后方可作业。

在安全作业票据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票据的内容、审批流程往往容易形式化,或者有与实际不符的要求,或者审批时间漫长,工作效率低下,这将是安全台帐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

安全台帐是我们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安全措施实施的凭证之一,我们应该通过有效的形式,重视安全台帐的建立和完善,确保检修正常生产的进行。

三、有针对性开展安全培训与教育

现代化的化工生产企业往往涉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各种特种设备,生产环节存在多样的危害因素,所以对此类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则要求更加严格。

除正常进行的三级安全教育外,我们应该根据化工厂的生产特点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必需的安全知识培训。比如,烧碱厂必须要进行空气呼吸器使用、防毒面具使用培训,同时为防止毒气泄漏进行应急救援和疏散知识培训;氧气厂则要针对气体泄漏进行防火防爆知识讲解,同时介绍冻伤的预防和前期治疗知识。

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我们不应该一味的追求内容全面采取“灌输”的方法,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尽量增加互动环节,多提问,多举事例,引领员工思考问题,确保培训效果。

四、隐患整改

隐患整改要实行“闭环管理”,即对某一管理行为的全程进行持续关注和促进,而并不是只发现问题不解决问题,主要强调行为的完整性。

化工生产由于涉及有毒有害危化品、高温高压的特种设备,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当发现因患问题时及时通知隐患部门,制定整改措施并尽快实施,以防止此类事故发生。但这就是我们往往容易忽视的一点,即事故隐患在检查时发现了,也提出了,但却不注重后期的追踪整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整个整改环节没有形成一个“回路”,即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同样,我们在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也同样适用这个“闭环管理”。

五、开展生产现场科学管理

生产现场要实行“5s”科学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该管理活动是从日本企业引进的一项比较成功的管理方法。整理指工作现场,区别要与不要的东西,只保留有用的东西,撤除不需要的东西;整顿指把要用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进行管理:清扫指将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保持工作现场无垃圾,无污秽状态;清洁指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使工作人员觉得整洁、卫生;修养指通过进行上述4S的活动,让每个员工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做到“以厂为家、以厂为荣”的地步。比如对废弃物的处理、设备的地位、档案的颜色管理、现场的卫生清洁都属于“5s”管理的范围。

“5s”管理本质是生产现场的规范管理,通过科学的“5s”管理不但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减少浪费、推进标准化建设、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同时也具有改善管理、预防事故的作用。

六、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作业程序

化学品生产企业生产过程应该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流程、行为、动作都应该建立标准化作业程序,它的每一个控制参数的改变都可以从作业程序中查到,如开车启动程序、超压处理程序、异常停车处理程序等等,而不是人为随意的去改变它。

当由于某些原因建立的标准化作业程序不能适应当前的作业要求时,我们则要及时加以更正和完善。

七、事故管理全面化、科学化事故管理包括事故档案建立、事故统计分析、事故处理追踪三个方面。

事故档案建立主要是对事故发生时及事故发生后救援、处理的过程的记录;事故统计分析主要是为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对事故原因的具体分析;事故处理追踪指责任人处理情、再教育况追踪、各种预防措施落实情况追踪。

另外,未遂事故人们认为它没有直接的损失,往往忽视它的危害,却不知未遂事故其实是伤亡事故的最大杀手,特别是危化品生产企业要非常重视未遂事故的记录、分析、处理。

有效科学的事故管理可以让我们从以往的教训中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八、保证应急救援体系的充分性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化工产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应急救援体系,保证事故发生时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各方面损失。应急救援体系的充分性包括救援知识的培训、定期的演练、内容的更新、设施的保障等。

但在实际的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及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各类预案都有严格编写,指挥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也都有罗列,内容俱全,实地的检查却大相径庭,没有定期的演练、通讯设施无法保障、联系方式不及时更新等等,不能保证应救援体系的充分有效性,以至于在事故发生时无法最快的进行反应,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结语

在我国工业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薄弱,管理水平欠佳,同时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地方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造成我国各个发展领域,特别是诸如煤矿、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频发,这种状况亟待改善。希望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各类管理方法,全面科学地对危化品生产企业进行管理和指导,特别是后期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为员工、企业减少更多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基础新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崔政斌徐德蜀邱成著

[2]、《化工安全技术与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周忠元陈桂琴著

生产处基础管理工作总结 篇2

*******为了夯实基础管理工作,于2012年8月24日—8月26 日,专门在*******召开“关于加强西南水泥基础管理现场交流会”。从本次交流会上,让我们感觉到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基础管理工作能够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价值观。生产处在公司领导和部门组织下,认真学习公司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并且按照集团的要求,将基础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日常化、任务分解,责任划分,绩效考核等方式。

从“模式是否先进、系统是否科学、流程是否顺畅、节点是否恰当、标准是否明确、责任是否清晰”六个方面,检查我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不相适应的问题、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整改意见,为实施公司管理制度设计奠定基础。

在基础管理工作中,公司成立以公司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按照每月一次检查基础管理工作,对于检查得分80分以上的部门领导现金奖励,对于低于60分的部门领导受到经济处罚。

一、查摆问题阶段工作情况

各处室通过全面基础管理活动的学习,结合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工艺等开展工作,本着合理、顺畅、科学、先进、安全、环保的管理理念,对现有工作流程及公司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再造,查找、整改;各节点设计恰当、划分清晰,责任落实明确到部室、到岗位,已建立起的程序文件、部门制度、岗位制度,基本做到了各岗位职责清晰,责任到人,达到全员参与、全面覆盖。

二、查摆问题突出表现

1、纸质版的资料较少,基本上都是电子版资料,所以需要各部门予以重视纸质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资料凌乱,在检查中发现所有纸质资料摆放凌乱,无正规的标识或者标签;资料不齐全,该需要印刷资料的无印刷或者未按照要求建立相关资料档案。

3、由于公司文化建设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公司内部尚无浓重企业文化氛围且宣传力度也不够,尚未到达全员参与的目的;主要体现在,文化理念指导各项工作的意识不强,文化与日常管理脱离;公司文化建设工作还只是局限于主管理领导和主管理部门,其它部门理解、宣传、参与不足;文化融入各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体系等还需深入研究,不断完善。

4、安全、环保氛围宣传力度不够,如绿化带无标识或者标语、对环境污染认识力度不够等。

5、生产管理存在漏洞,甚至沟通不顺畅;原材料的选用或者工艺工程控制不力,而导致生产堵塞或者停产现象。

6、现场制度的宣传、规程的上墙、管理上的要求、参数、数据无正规的文件体现,所以现场的基础管理需要加强宣传力度。

7、对于制造分厂、水泥分厂、设备保全处、质控处及其相关部门,充实人员、强化管理,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责任、权限和检查考核。

三、下步工作整改计划:

1、对各类统计台账、报表进行规范,建立了统计指标体系,明确统计的计算方法、做到数据真实性、准确性。

2、精细化管理:在现场精细化方面加大对现场检查力度,每周三组织对现场进行联合检查,平时不定时抽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月考核范围,包括(资料的发放、接收、整理、反馈、通报、奖励、处罚等)

3、强化原材料进厂的监督力度,对于不合格的产品拒绝入厂,并且形成资料(进厂原材料的力度、水分、要求、参数等)此项工作各处室纳入月度考核范围。

4、因*******形成一种网上办公氛围,所以对于资料方面各处室加大纸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此项工作在各处室已经开展,也纳入了月度考核范围。

5、厂区的安全、环保氛围的宣传,目前公司联系广告公司按照西南水泥的要求,加大安全、环保氛围的宣传,并且加大对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的培训(从8月份公司开始了5次安全、环保培训),要求每个员工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6、积极鼓励员工多提合理化建议,7月份、8月份各处室上报合理化建议23项,目前已经实施了12项。按照公司规定,只要上报合理化建议奖励10元,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奖励30元,为节能降耗,改善工作环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每月考核直接兑现。

7、设备卫生管理及环境卫生管理,即公司主管以上领导各分一台设备,按照要求每一个领导将自己所包的设备擦的一尘不染;公司公共区域的卫生分到每个部门进行清扫。生产处HSE不定时检查设备和公共区域,发现者设备未擦、公共卫生未清扫的将通报批评和处罚;对于设备擦较好的领导或者公共卫生做的较好的领导予以通报表扬;各分厂在自己的卫生区域内,每日将工作范围内清扫干净,生产处HSE不定时检查,并且纳入月度考核范围。

8、对于集团检查中发现各种作业时的证、票不规范情况,生产处及时和各处室协调,将公司的票、作业证统一规范后,已下发到各处室执行(停送电联络票、密闭空间作业、高空作业、动火许可证、出门证等),生产处HSE随时进行检查执行情况,对于未执行的将通报批评和处罚。

9、对于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重新的审核和颁发,对于废旧或者无法实施的规章制度予以终止,对于能够适应当前和今后的规章制度予以修改和重新下发。

总之,在*******领导的帮助下,基础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这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各项工作做的更细更好。

*******水泥有限公司

生产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篇3

一、目前渔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近年海上渔业生产事故和险情分析发现,完全因恶劣天气和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极少,大部分事故和险情的发生存在着渔船和渔民的主观原因,也暴露出渔业安全在基层基础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隐患。

(一)渔业安全监管能力不强。以我市小型渔船为例,目前全市渔船全部是个体经营,海洋渔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平时分散停靠在船主居住地就近的海滩(自然港湾)。每条渔船出海作业的时间、海域及作业方式均不确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负责基层渔业安全监督管理的机构,渔业安全执法人员、经费不足,船舶装备和技术手段落后,执法巡查力度不足,无法对广阔海域实施全覆盖化管理,存在渔船分散经营与集约化管理的主要矛盾。另外,目前镇一级的渔业安全管理多由镇水产站或安监办负责,渔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任务多,没有渔业安全执法权,所以很少开展针对渔船安全的监督检查,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是渔业安全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

(二)渔业从业人员素质低。受历史传统因素影响,渔民的素质普遍偏低,特别是近海小型渔船,船员初中水平占绝大多数。据调查,我市从事海上渔业生产小型渔业船舶的船员中,60%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0%近乎文盲。另外,由于海上作业条件比较艰苦,许多渔民弃船上岸,包括一些传统以渔为生的海岛、渔村,也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子承父业。当地从事捕捞作业的劳动力资源逐步减少,很多来自内陆地区的劳动力加入到海洋捕捞队伍中来,随意招雇外来打工人员出海的现象已十分普遍。据调查,目前海上从事渔业生产人员中外来人员占到75%。由于他们对海洋了解甚少,对海上作业的风险性认识不足,缺乏操作常识,甚至不会游泳,从事海上生产应变能力低,违章操作,冒险航行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这部分人的流动性大,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三)渔民安全常识差。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违章冒险航行作业问题比较突出。受渔业资源衰竭,油价上涨影响,渔民的收入普遍偏低,很多渔船把追求效益最大化作为主要目的。受利益驱动“抢风头”、“赶风尾”等冒险出海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小型渔船的船长,片面的认为作业海区离岸近、作业周期短,在局部地区短时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为了多捕鱼仍然冒险生产。另外船员安全生产警惕性低,作业期间疏于瞭望或疲劳作业,对安全救生、消防、通讯、导航等安全设备认识不足,如临水作业不穿救生衣等都是造成事故和险情的主要因素。

(四)渔船安全作业基础条件差。目前小型渔船使用的通讯设备相对落后,主要是普通手机和CDMA通信定位手机,在海上信号不稳定并且管理部门也缺乏动态监控平台,不能准确对遇险渔船进行定位。另外,有的船主为了省钱,逃避检验,对渔船维修保养不到位,安全设备年久失修,抵御险情的能力较差。

二、强加渔业安全基层基础工作重点

(一)加强“双基”建设,建立渔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为基本原则,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行村、镇、主管部门三级联管的基层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新模式。

加强村级渔业安全组织建设,目前大多数渔村的渔业安全管理没有专门的组织,设立的协管员也有很多兼职人员,一人身兼多职,不能专心从事渔船安全管理,无法满足安全工作的需要。因此首先要加大对村一级的渔业安全组织建设。在沿海渔村设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各种管理制度和工作预案规范。安排专人负责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全面掌握所属渔船情况,督促船长进行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做好渔民的安全宣传教育和组织培训工作。

全面推行渔船协管站和专职协管模式,在渔港码头和渔船集中停泊点设立协管站并配备专职渔业安全协管员,主要负责建立渔船管理台账,组织渔船组队生产,对照船舶证书检查渔船安全设备,对照船员证书检查持证上岗情况,传递大风警报、落实渔船返港等安全管理。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渔业协会等组织,强化自律管理。

加强镇一级渔业安全组织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沿海镇区街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详细掌握辖区渔业生产情况,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经常登临渔船检查,遇有蓝色以上等级大风海浪预警,到渔港码头、渔船集中停泊点检查渔船返港和防风避浪工作。同时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原则,推进镇一级渔港监督机构建设,辖区渔船数量50艘以上的沿海乡镇应设立渔业站,设置固定办公地点,按照要求配备通信、应急救援、宣传教育等必要的设备器材,配备专职人员。主要负责本辖区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建立本辖区渔船数据信息和通信网络,及时通报风情信息,落实渔船返港避风情况,掌握本辖区渔船的建造、买卖、变更情况,掌握辖区渔业船员情况,负责辖区渔民的安全宣传教育,并负责辖区船员培训的组织等工作。建立渔业行政执法联系点,确定联络员,负责安全管理。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整合力量。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主管作用,做好指导、督导、依法监管工作,一方面加强作风整顿,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以行风建设、精神文化创建为抓手,加大整顿力度,树立执法人员形象。另一方面整合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组织渔政、海监、港监、船检等执法部门,与公安边防开展联动执法,在重点作业渔区,实施海上联合执法巡查,严厉打击渔船违法违规作业现象。同时加强海上渔业生产秩序管理,维护渔区稳定。

(二)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渔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锻炼救援队伍,提高救援水平,充实由渔船组成的兼职救援船队,应对突发事件。尽量将基层渔业安全执法部门纳入或参照公务员管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执法监管能力。改善渔船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推进CDMA移动通信定位手机、AIS船舶防碰撞识别设备的配备安装,建设陆基监控平台,提高渔业通信和安全救助保障能力。全面推行渔船编队生产制度,根据渔船停泊位置、作业类型、作业海域、由村委组织自由结合编队生产,同出同归、相互照应,提高自救互助能力。大力开展渔业互助保险,提高渔民互助保障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渔业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深入开展对非法从事渔业生产“三无”船舶的专项整治。对非法从事渔业生产“三无”船舶,具有养殖证和海域使用证的,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纳入管理。对未纳入管理的,船舶所有人自行进行拆解,有条件的乡镇可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予以适当补偿。对即未纳入管理,又未自行拆解的,有沿海乡镇安排人员,明确每船一人重点监控,严禁出海作业。另外,进一步加大渔业安全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开展重点渔港、渔船集中停泊点隐患的排查治理,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按照属地管理要求,落实隐患治理主体化责任,沿海各镇、村和渔业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发现安全设备不齐、船员未持证的渔船出海作业,及时给予制止,并上报有关部门,真正做到防患于事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隐患治理责任、排查、报告、治理、挂牌督办和整改销号等制度,使隐患治理制度化。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基础的对策 篇4

1 提高农机安全监理“三率”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和现实意义

1.1 是农机安全生产重要防线巩固的基石

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是基础,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三率”是源头管理的重要、充分体现,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展开的其它内容, 是以此为基础的延伸和发展。提高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三率”是实现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 减少管理上盲区, 强化农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使农机安全生产监督从“被动防范”转变到“积极建设、主动预防”上来的重要、有效途径。

1.2 是实现全面农机监理的本质体现

2003年10月20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草案) 》审议结果的报告 (注:该报告属于《道交法》的立法本义解释, 属法律范畴) 中指出, “……拖拉机则有所不同, 多数拖拉机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从事运输活动, 不论对其技术性能的检验, 还是对驾驶人员的考核, 都要兼顾这两方面, 按1986年以来实行的管理体制, 拖拉机的牌证发放可由农业 (农机) 部门负责, ……”这是为什么由农机监理负责拖拉机牌证管理的根本出发点, 也体现了农机监理负责的是一大片, 而非一条线。“全面监理”是指对所有农业机械 (国务院条例已明确7类农业机械) 作业全过程实现安全监督管理。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监理出现的新情况, 面临的新问题要求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发现这应该是农机监理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农机监理管哪些事?管多少事?是农机监理行业存在的前提条件, 事关农机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有事才有为, 有为才有位。不断提高农机监理工作“三率”, 就是不断夯实农机监理事业的基础, 才能使农机监理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1.3 是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的迫切需要

农机监理从无到有, 从有到强, 风雨几十年。特别是近几年来, 逐步构建了法制化管理轨道, 基本形成了完善的监管体系, 在优化服务、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农机监理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要走安全发展的道路、依法监理的道路、科技兴安的道路, 而不断提高农机监理工作“三率”是农机安全监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体现在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 就是要强化民本意识, 把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作根本, 想农民所想, 急农民所急, 真心实意为广大农民谋利, 搞好安全管理和服务。农机安全监管和服务是农机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农机化每一步发展, 农业机械每增加一台, 直接反映在农机监理上就是“三率”, 也是农民最直接的体会。农机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证都迫切需要提高农机监理工作“三率”。

1.4 是贯彻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条例》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构建了统一、完整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农机部门将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全面实行牌照管理, 继续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驾驶操作人员实行资格管理;免费对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进行实地安全检验, 实施农业机械事故处理等行政审批和执法工作。《条例》增加了对5类机具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主要是指对人身财产安全可能造成损害的农业机械, 包括机动植保机械、机动脱粒机、饲料粉碎机、插秧机、铡草机等。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条例》扩大了对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的范围,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三率”必然会延伸出更广阔、更美好的未来。

2 制约“三率”提高的几个主要因素

近年来, 各地把农业机械牌证管理作为强化源头管理的重要举措, 投入大量精力, 努力开拓, 特别是“委托”管理到依法管理后, 上道路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牌证管理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农机监理工作“三率”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出现徘徊局面。主要存在:上道路拖拉机及驾驶人管理“三率”高, 无挂车拖拉机 (原称纯农拖拉机) 及驾驶人“三率”低;农业机械上牌注册率高, 年度检验率低。从镇江市2010年开展的“三率”调查基本情况来看, 各地拖拉机牌证率在60%左右, 其中上路拖拉机牌证率较高, 大多在90%以上, 无挂车拖拉机牌证率低的不到40%。新增无挂车拖拉机上牌率达95%, 但年检率不到50%。制约农机监理“三率”提高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2.1 交强险保费负担沉重, 削弱了机手对拖拉机上牌、年检的积极性

根据目前有关规定, 拖拉机注册上牌、年度检验必须持有效交强险保单, 即交强险是上牌、年检的前提条件。自2007年拖拉机交强险费率实施以来, 一方面是保险公司不乐意。各保险公司以种种借口拒绝承保拖拉机交强险, 投保门槛愈来愈高, 强制搭售高额商业险, 投保难, 保费高, 自2007年初到2010年, 机手在保险上的负担多的已翻了两翻以上。另一方面农机手不理解。占拖拉机保有量50%以上的无挂车拖拉机, 从事农业生产, 因田间转移而上道路行驶, 要等同机动车投保交强险, 把拖拉机等同机动车, 没有考虑中国的实际, 没有考虑拖拉机的实际。机手反映强烈。

2.2 农机手法制意识相对淡薄, 对牌证管理认识不足, 影响参加检审工作的自觉性

拖拉机大多为农民个人拥有, 随着经济发展, 无挂车拖拉机逐渐增多, 人员平时务工, 忙时才务农, 偶尔使用等。部分机手对拖拉机年度检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拖拉机就是自己的农具, 主要用于农田作业和生活服务, 很少上公路, 操作比较简单, 一般的技术维护和维修问题自己就能解决, 不存在安全问题。只要按拖拉机入户挂牌就行了, 年检没有必要, 年检还要花钱费工夫, 对年检产生抵触情绪。当然也存在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各地在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面采取多种形式, 普及法律和相关业务知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 只是侧重对法规条文的宣传, 从公民必须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方面宣传的比较多, 没有进一步保证从安全生产的手段和措施及年度检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进行更加有力的宣传, 致使一些机手对拖拉机年度检验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不明确, 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2.3 农机监理执法队伍和手段不适应工作需要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 农机监理部门自身也暴露出了诸多不适应。

2.3.1 基层农机监理力量不足

农机安全投入欠帐多, 保障体系不健全, 农机监督管理范围已扩大到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7类机械, 农机补贴政策强势推动, 农机保有量快速增长, 现有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不论是人员编制、经费预算、执法队伍、设施装备均无法满足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无挂车拖拉机及实行登记备案管理的一大批农业机械的监管工作主要靠基层 (乡镇、村) , 目前基层农机监理队伍非常薄弱, 农机站撤并后, 大都仅1人负责农机方面工作, 人员老化。

2.3.2 农机监理的执法手段薄弱、执法环境差

农机监理“路查权”一直是有争议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均未做明确规定, 以至于出现农机监理路检路查工作不断萎缩。实践证明, 乡村道路及边缘地区等安全管理工作是一大薄弱点, 拖拉机“黑机非驾”等违法行为查处是薄弱环节, 形成了公安力不所及、农机鞭长莫及, 也助长了无牌无证、不按时检审等违法行为。

3 提高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三率”的对策与建议

农机监理工作“三率”出现徘徊是不争的事实, 在认清问题、正视现实的前提下, 我们应当及时调整思路、拓宽思维、转变作风、强化措施、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实现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三率”不断提高。

3.1 加强基层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监理人员是监理事业发展之本, 农机监理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是行业内外十分关注的事情, 依照和参照公务员管理, 是法律赋予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权利。同样, 加强基层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对提高农机监理“三率”意义十分重大。要培养一批素质高、作风硬、懂技术的乡镇农机监理人员, 赋予职责和权限, 在上级统一组织下, 直接参与面广量大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 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 明确目标任务, 建立激励和奖励机制, 让他们主动上门, 直接与农民机手面对面。镇江扬中市农机安全监理所, 每年利用夏、秋忙季, 统一组织各乡镇农机监理员, 结合推广服务、机具维修、充分发挥基层网络优势, 明确目标和奖惩, 调动监理员、农机手各方积极因素, 无挂车拖拉机管理“三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3.2 各项工作措施再落实再深化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农机监理法规普及率, 增强机手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当前要把宣传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0]22号) 作为宣传学习重点, 营造氛围, 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地位。二是坚持依法管机, 改善农机监理执法环境。各地在创建农机公安警务室、专项治理、联合执法等方面有着许多成功经验。要坚持和完善与安监、公安等部门联席会议、信息互通、联合执法、动态监管等各项机制, 积极争取, 尽快推动配套法规的完善, 争取相应执法手段, 改善农机监理执法环境。镇江句容市农机安全监理所成立专门外勤执法组, 两辆监理执法车, 常年和公安交巡警配合联合执法, 效果明显。三是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把机手的利益放在首位, 制定、落实便民措施, 减少办事环节、简化手续, 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3.3 政策扶持, 鼓励安全使用农业机械

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基本趋向”的判断, 我国现阶段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的历史阶段。这为农机监理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 各种惠农、支农政策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 农民种地政府贴钱。作为农业生产重要工具的农业机械及农机化发展, 国家同样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最突出体现的是农机购机补贴力度空前, 大幅度补贴农民购机, 极大地促进了农机量的快速增长。鼓励购机应与鼓励安全使用农机同步, 向农民收费的部门愈来愈少, 使用农机要交费 (主要是交强险费、驾驶证培训费、牌证费等) 农民愈来愈不理解。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机推广、培训教育、安全监管和服务协调政策, 使农户购机有补贴、使用有保障, 彻底改变腿长腿短现状。我省“免费”检验已全面实行, 全国部分地方实行免费牌证管理“五免、四优、一救助”, 即:免牌证费、培训考试费、年度检审费、补牌证费和其它管理费。对纳入牌证管理的农机户给予购机、维修、燃油补贴的政策优先,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项目优先, 经营达标优先, 其他服务优先。每年从农机免费管理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农机救助基金, 用于救济和表彰。单单在提高农机监理“三率”方面就取得了丰硕成果, 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新路子。同时根据实际, 扩大农机政策保险补贴面, 提高补贴率, 充分调动农户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生产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篇5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公司一季度全面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制度、严格考核标准,细化工作程序,规范各类基础资料,丰富安全文化活动,促进了矿井一季度安全生产健康发展。

领导重视,思想统一,认识上明显提高。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公司(局)去年制定了新的安全基础管理考核细则,下发到各分公司和项目部,同时,召开了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专题会,再次强调了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重申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是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况、管理中存在漏洞和缺陷入手,注重从过程的管理,强调制度的落实和考核,保证达到和实现安全的目的,最终实现安全的长治久安。特别是一季度以来,各单位严格落实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安全基础管理考核,领导重视,大力宣传,提高认识,强化落实,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重新成立考核领导小组,明确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和职责,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健全体制,完善制度,实现了规范化运作。新的一年,公司各单位严格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对关于安全基础管理方面的制度性文件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并以正式文件下发。同时,细化安全基础管理考核细则, 将每个项目分解到各有关科室、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工作标准,由各个科室、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抽调一名专干具体落实,并及时召开安全基础管理专题会,分析、通报落实存在的问题,各业务科室每月深入基层对所属业务范围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实现了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作。

生产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篇6

【关键字】财务管理;机遇;发展

随着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不断探索和应用,财务管理的作用日益凸现,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反映。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健康运行效率,经营决策水平和持续发展方向。从财务基础管理角度分析,其主要内容有会计核算管理,资产监督管理,成本费用控制管理等。本文从以上环节就财务基础管理如何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力支撑略予论述。

一、及时规范归集核算要素,真实可靠反映生产经营情况

会计核算是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集统计、归集、核算的过程。它要求真实,可靠,及时规范归集。只有真实的记录反映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产品投入,产出及各种耗费,正确无误的核算产品成本,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对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必须结合所处行业情况,遵循会计核算规程,归集、管控成本费用。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核算手段,深入研究会计核算流程与实际生产管理操作的协调性,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完善内部控制环节,降低管理风险。

二、加强资产监督管理,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资产是企业之根本,加强资产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加速资产周转率,使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是企业资产管理的动机。企业资产包括建(构)筑物、设备等固定资产,专利、软件等无形资产,存货、企业资金等流动资产。如何加强资产管理,在确保资产安全完整,保值的前提下,提升资产周转速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资产管理制度是关键,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存货收发存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及时建立健全这些资产管理制度,并确保使用是资产管理的基础保障。

二是,盘活闲置资产,充分发挥资产效能。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会导致许多同类用途的资产被替代,从而导致资产闲置,不仅给企业造成浪费,还赋予资产臃肿的体征。许多企业在行业整合,管理体制变革后,会将这部分对于生产品类高的企业来说是闲置的资产,调配到行业内生产品类低的企业,充分发挥资产效能。

三是,有效利用一年一度资产盘点清查工作,掌握资产在役情况。针对企业资产不同的品类和价值,分别采用不同的盘点清查方法进行账实核对。掌握资产质量状况,对不能满足当前生产需要,已不能发挥效能的资产,财务部门要发挥好资产监督管理的职能,及时提出报废,核销损失的建议或意见。

四是,企业在合同订立或商务谈判时要减少或杜绝预付款项的约定;加速应收款项的回笼,合理计提坏账准备;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确保资金流向。在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多方位选择定期存款方式,增加货币资金的净收益,争取资金时间价值最大限度的对企业有利,提高货币资金保值增值能力。

三、运用现代管控手段,实现成本费用有效控制

成本是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并创造价值过程而发生的价值牺牲,企业要想方设法通过运营分析和流程优化等发现引起成本变动的真正动因,控制成本以获取竞争优势。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可以利用多种现代管理工具实施管理,如运用对标管理手段,开展以降低单位成本,降低单位制造费用等多种课题的对标管理活动,寻找自身与先进企业或一流企业的差距,找准管控方向。还可以运用预算管理手段,分产品,分工段,分机型将成本费用以预算的方式,制定成本控制定额,来管控好产品的成本费用,实现控制目标。最后结合财务分析方法,将核算数据背后的本质和问题显现出来,寻找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管控方向和决策水平提供依据。

四、财务团队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

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也是根本动因。现代企业已将以人为本,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到企业发展理念的高度。对财务从业人员来讲,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基础。企业要在文化上引导和制度上约束财务人员,恪守规则,讲究效率,使财务人员具备主观服从客观,感情服从原则的高尚情操。在业务素质方面,结合企业实际而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学习方式,适时掌握新的财务知识和财务新技术,并扩大知识外延,了解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规范、科学。

五、结语

生产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篇7

1 总结成绩, 交流经验, 明确职责, 增强信心

近年来, 全省各地农业农机部门,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始终坚持“抓生产必须抓安全”的理念, 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规, 切实加强农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紧紧围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这一主线,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严格依法行政、强化安全源头管理, 大力开展安全检查、宣传教育, 排查整治事故隐患, 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等活动。认真落实以“一岗双责”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了对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严格依法行政, 强化了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大力开展安全检查活动, 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防范。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促进了安全监管与相关工作同步推进。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提高了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加强机构装备和队伍规范化建设, 提高了安全监管能力。特别是在2010年机构改革的特殊时期, 全省农业 (农机) 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思想不散、工作不乱, 对安全生产工作始终高度重视, 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较好成绩, 全省农业安全生产态势基本稳定, 农机安全生产死亡、重伤人数、经济损失三项指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范围内, 行业其他方面也未发生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 为保障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安全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认真分析农业安全生产形势, 安全生产及安全监管任重道远

2.1 抓好农业安全生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推动农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安全生产关系社会稳定、事业发展和家庭和谐。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第一”的理念, 把做好农业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农业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来抓, 作为服务“三农”的大事来抓。2.2抓好农业安全生产是四川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工作的客观需要。从农机方面来看, 由于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 特别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和对地震重灾区倾斜政策的实施等, 四川农业机械拥有量大幅增长, 截至2010年底,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3 155.14万千瓦, 较“十五”末增加42%。然而农业生产者素质普遍较低, 四川田块面积普遍较小、机具转移频繁、机耕道路状况差等, 导致农机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突出, 特别是农机安全监理手段弱、“三率”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重大事故隐患多,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日趋严峻。从农村能源特别是沼气建设方面来看, “十一五”期间, 四川农村沼气数量已达525万口, 大中型沼气工程2 541处,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400多万立方米, 还有大量的其他农村能源设施。这些设施设备大多涉及易燃、易爆、有毒的气体、液体、固体, 使用过程和工程建设工程中易于发生安全事故。在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机耕便民道建设等各类农业发展项目方面, 需要考虑的安全生产因素不少。此外, 各级农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自身安全也需要高度重视。

2.3 抓好农业安全生产是落实国家安全生产一系列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近期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的现实要求。这几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应急救援制度、领导班子全员负责制、“一票否决制”等制度。中纪委还出台了《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适用党员处分条例的解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安全生产, 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来, 从中央到地方召开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蒋巨峰省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以铁的意志和手腕, 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2011年1月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发展生产保供给, 优化结构增效益, 提升能力促转变, 防患风险保安全, 创新机制添活力”的思路, 扎实推进四川现代农业建设, 其中,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是保障农业安全发展应有之义。在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上省厅提出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各级农业部门特别是一把手要把农业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更高层面来谋划, 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部署, 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落实, 不断加强对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大农业安全生产投入, 努力使四川农业安全生产工作与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的地位相适应。

3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健全体制机制, 强化基层基础, 努力做好农业安全生产工作

3.1 着力强化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意识和企业安

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 认真落实安全责任, 狠抓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四川省农机局并入省农业厅后, 新设立农机安全监管处, 根据工作需要, 厅党组发文赋予了该处农机安全监管和全省农业行业安全生产指导的职责。尽管各级农业 (农机) 部门机构设置不统一, 职能职责不统一, 但是一定要按照“分级管理, 属地负责”的总体原则, 以责任制落实为主线,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指导。要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贯彻落实省政府‘川府发电[2010]59号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规定, 建立完善农业行业安全生产领导和监督管理体制, 认真落实农业安全生产行业指导工作职责。积极推行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约谈和述职制度。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责任处室具体落实。建立行业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 切实加强部门协调和配合, 构建长效机制, 形成监管合力。建立健全行业安全生产信息交流、沟通和定期会商制度, 定期分析研究行业安全生产形势, 专门研究解决行业、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共同推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要突出企业主体责任, 激发企业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 树立“不安全不生产”的理念。对农业安全生产关键行业、关键岗位、关键人员, 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要与农机作业服务组织 (企业、农机合作组织等) 及驾驶操作人员全面签订责任书, 落实安全措施。将农机合作组织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进行试点, 把安全预防、管理要求、跟踪检查、宣传教育等纳入到对农机合作组织的扶持、考评条件中。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切实把安全生产纳入农业生产发展的总体布局。在制定完善本地区“十二五”行业发展规划时, 要同步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和专项规划, 确保各项政策、规定执行、落实到位。农业工程装备项目等, 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必须纳入安全生产监管的内容。继续深入开展“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 坚持权为民所用, 对照示范活动方案, 大胆探索创新, 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安全监管执法职权、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和执法责任等方面的相关制度, 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 促进农业安全生产监管法制化、规范化。要进一步配合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协助有关部门抓好《四川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调研工作。

3.2 切实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职能, 认真贯彻落实监管法规制度, 强化安全源头管理。

要切实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所赋予的各项工作职责, 加强农机牌证监理等安全源头监管。结合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 切实做好拖拉机、拖拉机运输机组和联合收割机的牌证管理, 努力提高上牌率。通过严格检验标准、强化程序监督、规范收费行为和追究失职责任等方面工作, 严把安全“准入关”。各地要以提高“三率”为重点, 要创新工作方法, 采取上门服务、登记备案、集中检验等便民措施,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努力提升监管水平, 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新发展。要根据质量投诉情况和安全生产实际, 有针对性地对卷帘机等设施农业装备开展专项治理。积极探索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工作, 加快老旧机具报废。要与工商、质监等部门配合, 做好生产、销售、维修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行业准入制度, 组织由经过培训且持有“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施工人员承担建池任务, 杜绝无证施工。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和统计报告工作。要做好安全形势的分析评估, 定期发布信息。要按照《四川省农村户用沼气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等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健全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做到报告及时、反应迅速、指挥得力、处置得当。要继续强化内控机制, 落实约束机制。严格执行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及时掌握本行业、本单位安全生产动态,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要早报告、早处置。

3.3 突出重点领域, 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预防为主”的要求, 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和行业实际, 强化重要时段、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要场所和重要环节的监控, 采取有效措施, 坚决防范各类事故发生。要重点抓好农机安全监理和农村能源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农机安全生产是国务院确定的13个重点行业和领域之一, 是全社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做好2011年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通知》 (农办机[2011]7号) 要求, 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落到实处。要积极配合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整治超速超载、无牌无证、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能源设施使用安全和工程建设安全工作, 按照《四川省农村能源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加强沼气等安全管理工作。要根据各个季节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和使用特点, 加强对各类农村能源设施的安全检查, 确保农村能源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厅属机关、农场系统及各地农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加强消防、用车、用电等安全监管,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4 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 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精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 围绕农业安全生产法规、农机、沼气等安全生产常识、事故案例等,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和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印制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术, 使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要向沼气用户发放沼气安全使用手册或挂图等资料, 在项目村制作永久性的、图文并茂的沼气安全须知, 积极宣传沼气安全用气、安全出料用肥、施救措施等, 增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要结合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和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 以拖拉机、收割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卷帘机等安全操作为重点, 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 提高安全操作水平。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继续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加大对创建活动的投入, 将创建工作纳入农机化工作考核内容, 作为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要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 强化对本单位干部职工安全用电、安全驾驶、安全出行、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3.5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及监管队伍装备等基层

基础建设, 为更好地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坚实保障。要抓住市县机构改革契机, 切实推进执法体系建设。各地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 积极推进农机监理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进程, 要协调争取财政投入, 认真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有关“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的财政投入”等相关规定, 将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工作所需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积极争取财政加大对监管队伍装备建设、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等农业安全监管基础性保障性投入, 推进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 努力改善监管手段, 为切实履行好安全检验、培训考试、宣传教育、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监管服务职能, 创造良好的物质装备条件。积极推动实施免费安全监理。要积极协调完善农机交强险制度, 推进实施农机安全政策性保险。积极开展沼气生产工意外伤害保险和农村沼气池综合保险试点, 切实解决沼气生产工和农户因沼气池意外事故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问题。要协调落实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09-2020年) 》农机安全监理体系建设项目, 加强督导检查, 保证建设质量, 改进农机安全监理设施设备条件, 增强安全监理公共服务能力。要按照“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原则, 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管理运行机制, 健全以县级服务站为支撑、乡镇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级服务网点为基础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要积极争取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引导, 强化“科技兴安”, 加强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 强化业务技能培训, 促进农业安全监管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对农机安全技术检验、考试人员培训和管理, 实行持证上岗制, 提高业务技能, 要突出抓好农机监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 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树立监管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

夯实安全基础保障生产建设 篇8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构筑安全生产防线。构建理念超前的安全宣传教育体系, 使安全管理与宣传教育有机结合, 把安全管理延伸到班组、个人, 牢固构筑了全员的安全思想防线。工厂按照“创新形式、注重实效、稳步推进、赶超争先”的思路, 在培训上求突破, 在思想上求实效, 认真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措施。一是加强对安全专职人员的培训。通过外聘专家对全厂71名管理干部进行集中培训, 鼓励职工积极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 现有注册安全工程师34人, 为工厂的安全管理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加强对新工、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今年累计培训外来施工人员1129人, 厂内干部职工1290人。三是经常性地开展“反违章、查隐患、抓管理、保安全”的教育活动。利用“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 举办“居安杯”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技能大比武, 开展“我为安全献一言”征文活动;在岗位上设置“全家福”温馨叮嘱, 引导职工时刻注重安全;组织全厂职工观看安全事故案例录像, 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使全厂职工自我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完善制度体系, 推进安全标准化。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广泛征求基层部门意见的基础上, 规范了培训教育、事故管理等19类台帐, 结合实际修订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多项规章制度, 逐步完善了安全管理体系和事故应急机制。通过风险识别, 评价出重大危险源17个, 重要危险因素750项, 职业危害因素12项, 削减措施21项, 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在事故应急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 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了安全评价, 对所有被确定为重大危险源的部位和场所、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的状态进行预测, 制订应急预案、专项预案, 组织、培训抢险队伍和配备救援所需的装备、器材。全年成功组织了2次厂级安全事故综合性应急救援演练、24次车间级专项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演练结束后及时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演练的效果作出评价。

健全组织机构, 保障安全生产。为了切实加强安全工作, 对部分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调整, 一批年轻有为、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充实到安全管理岗位上, 形成了25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队伍, 建立了以厂、车间、班组为主框架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厂级领导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进行包片管理, 定期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能够按照标准要求认真履行职责, 规范各种作业活动, 为安全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落实责任主体, 推进安全生产。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的安全管辖职责, 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将安全责任分解到每一个员工, 真正做到了千斤重担人人挑, 人人肩上有指标。在具体工作中, 紧紧围绕“11236”的安全管理思路 (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科技兴安”的管理理念;肩负企业和社会两种责任;抓住生产、交通、小区综合治安三个重点;控制好季节性变化期、节假日双休期、开停车检修期、非计划停工抢修期、不良天气出车期、大型活动集会期六个薄弱环节) , 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抓好了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为工厂安全生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突出安全生产超前管理。安全工作关键在干部, 根本在基层, 成败在实干。厂里以“现场管理为中心”, 关口前移, 靠前指挥。一是坚持日查、周检、季节性检查、节前检查和专项检查。今年共进行现场各类检查51次, 各级管理人员真正做到心操到、腿跑到、话说到、事办到, 切实做到了检查与整改相结合。特别在反习惯性违章方面, 认真吸取同类事故的教训, 对所有习惯性违章进行识别, 并制订消减措施, 落实责任人, 做到了“三不伤害” (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他人伤害) 。二是扎实开展交通安全工作。工厂在严格执行《车辆管理制度》的前提下, 成立了私家车协会, 开展了“反违章, 禁饮酒, 保安全”签名活动, 并与地方交警部门联合举办了交通法规和事故案例的培训, 参加了创建“平安靖边”交通安全知识竞赛, 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实现了全年交通零事故。三是加大装置检修中的工作力度。针对大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危险因素多、控制难度大, 在施工队伍入厂时就严格审核各类资质, 签定施工安全协议, 进行入厂教育。作业过程中, 本着立足防范的原则, 将清污分离, 有毒有害物质分离, 进行危害辩识和风险评价, 制定安全施工方案, 确保检修安全。

从安全管理工作中,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重视安全工作是前提。安全工作要严上加严, 细中求细, 宁愿听骂声, 不愿听哭声, 认真执行“检查与整改、检查与落实、检查与奖罚”三结合的工作方式。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是保证。抓住班前班后会等各种时机, 开展职工安全思想教育, 只有把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 才能实现人的本质安全。严查细管是重点。要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检查, 规范各类人员作业标准, 纠正违章行为。建章立制是保障。针对各个阶段存在的不同问题, 积极制定修订规章制度, 并使制度得到贯彻落实, 实现安全生产。全员参与是关键。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形式, 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职工, 实现安全工作的全员参与。

生产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篇9

1 强化安全培训, 力求以人为本

就目前我国颁布的多种法律法规内容来看, 对安全培训在规范性和强制性上都有所要求,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颁布。更是严格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特殊人员、安全监察人员以及用人单位在劳动者上岗前, 对劳动者开展各类安全培训, 充分说明国家在安全培训上的重视已经纳入法律法规的条文, 同时, 也把安全培训归到了法律管理范畴。安全是企业生产的第一要务, 也是企业抓好生产经营, 促进经济效益增长的前提。所以, 只有企业全员重视安全, 真正提高安全意识, 使安全工作认真开展起来, 真正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企业才能会得到长足发展。那么, 在安全培训上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 培训人群: (1) 企业内部职工素质层次不一, 并且对岗位理解、自身责任的认识清晰度不够。所以在培训时, 要分清层次, 不能一蹴而就, 要条理分明, 因人而异。针对各自不同的岗位, 不同的要求进行培训。 (2) 对企业管理层。要以国家法律法规的讲解、对政策的理解为主要内容, 本着讲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着重从提升管理水平, 培养能力入手, (3) 对基层员工。因为员工工作在生产一线, 所以在提升文化素质的同时, 以实际工作为主, 重实践操作培训, 紧抓实际工作。做到实用, 让员工能够认真接受。

第二, 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上, 主要是安全培训方面,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也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内容: (1) 对企业负责人培训。培训的内容偏重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安全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生产技术的提升、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安全生产的隐患; (2) 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就要广泛一些, 因为是主要负责安全生产这项工作的专职人员, 所以, 从企业到本人都应该重视起来。除培训企业负责人要求培训的内容外, 还要加强对出现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调查, 以及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等内容的培训。 (3) 对于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企业岗位工作人员在面对各种生产操作情况的处理时, 需要较高的能力和素质, 结合具体操作设备和环境, 制定安全操作培训流程和制度并严格遵守和执行。

第三, 培训形式。传统的安全培训形式单一、简单, 只停留在授课、听课、记笔记上等, 实际进入操作时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轨, 达不到培训目的和培训效果。往往只用培训理论考试成绩去衡量培训效果。通过多年的摸索发现, 只有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 变单一为多项, 变重理论为重实践, 变讲解为操作。这样一个相互结合的模式, 对一线岗位员工进行培训, 在培训考核时, 要将每名受训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叠加作为个人培训考核成绩。避免企业员工出现不懂得配电箱外壳要搭接地线保护;不会处理锅炉超水或缺水事故;不知道安全阀和压力表的效验规定;不会操作手持灭火器等情况。所以说抓安全生产, 注重培训形式, 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在岗位上能为之所用, 把培训学到的东西发挥到最佳状态, 完全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 追求本质性安全, 创建规范作业环境

在追求企业生产过程中, 本质安全是保证其安全生产, 达到生产设备、工作环境、操作人员、工作秩序四方协调发展, 安全统一的目的。而本质安全从定义上讲, 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 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就具有安全性, 如果出现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现象, 也不会造成大的事故。那么究其本质安全定义不难看出, 其一, 操作不当发生失误时, 实际操作人员和设备本身, 不会发生伤害和安全事故。因为设计时, 对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 都带有自动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功能:其二, 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 能在保持安全的状态下正常工作运转。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很多企业由于资金原因, 达不到完全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出现安全问题后, 通过后期补充、完善, 被动地采取一些安全补救措施。基于以上这些情况, 因此要求本质安全不应停留在设备设施方面, 还要改善现场施工环境, 加大政策法规的惩治力度, 大力开展企业病防治工作, 达到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 有效地提升企业安检人员工作奋斗的目标, 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 使工作人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 饱满的工作热情, 投入到生产和生工作。

3 打造安全文化, 促使企业安全文化落地生根

安全文化建设在为越来越多企业所重视。安全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 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浓郁文化氛围。员工在这一氛围中能够行之有效的规范自身行为, 遵守企业要求。而要做到安全生产, 文明生产, 首要任务就是开发和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是立企之本。

搞好企业文化, 用文化熏陶员工, 是指具有完善的心理素质, 科学的思维方式, 高尚的行为取向和文明生产程序。将安全文化作为企业的主体文化进行创造, 丰富和发展, 以安全文化为品牌, 内部挖掘企业潜力, 外部提升企业形象。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使员工在思想观念、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生活信念等方面, 都融入企业文化。在全体员工中, 形成共同目标。使员工把实现职业安全, 作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目标。把保障生产安全, 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尤其是杜绝重大恶性事故, 作为广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共同追求。始终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 制定安全对策, 抓住问题根本, 确立需要培育和转化的具体观念, 形成健康的安全价值观念, 并体现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生产组织、实施企业民主、文体活动等方面, 给予重点提倡和弘扬。以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比武、安全承诺签字、在职工中收集警言警句、在安全旗下宣誓、在工作现场悬挂安全标语, 以各种形式营造安全氛围。

总之,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经常性地坚持, 采取科学的宣传内容, 必要的工作手段, 系统的安全模式, 合理的管理方式, 引领企业安全。以创造型思维探索安全文化的发展走向, 弘扬安全文化, 推动企业发展, 营造安全、文明、和谐、健康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为增加企业效益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生产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篇10

电网企业是安全风险较大的企业, 对社会影响非常大, 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抓好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健全规范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整合培训资源, 完善培训网络, 结合不同专业和不同工作环境, 有的放矢。企业应建立五个安全生产教育平台:一是利用企业现有资源, 建立以培训安全生产中层领导为主的教育平台;二是根据电力企业各种专业及工作性质, 建立以培训生产一线管理人员、技术骨干 (班组长) 为主的技能和安全教育平台;三是结合电力生产性质及电力常识, 以安全基础教育为主针对普通员工和新进厂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四是建立以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环境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平台;五是建立以反事故演习和事故反措安全教育平台。

2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电力安全生产的和谐局面

任何事物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人是安全生产中最直接和关键的因素, 是企业管理者实施安全调控的最重要对象, 是维护电网安全稳定的主体。人是企业的主人, 是制定安全制度和安全生产的维护者和执行者, 又是违章乱纪造成事故的制造者, 几乎百分之百事故纠其根本原因都是人员责任造成的, 因此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 把人作为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 除贯彻完善的管理制度外, 搞好安全生产还必须以情动人, 注重员工队伍的稳定, 人际关系的和谐。作为管理者必须通过尊重员工、关爱员工和激励员工, 对员工负责任的态度和真情, 通过感情化沟通、人性化管理、制度化激励, 实现安全生产稳定的工作目标。安全生产要是非清楚、奖罚分明、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做好严、细、实的思想工作, 充分调动员工自觉遵章守纪的积极性, 安全生产才能长期稳定, 和谐企业才能扎实有效。

3 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促进安全生产稳定

在当今现代化飞速发展的社会, 电力企业是先进技术集中行业, 管理者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是安全生产稳定的基础和重要因素。精湛的技术能够迅速消除电力设备安全隐患及缺陷, 优质的服务能够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设备之间和谐相处, 从而避免不安全因素。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不断应用于电力生产, 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广泛应有, 需要一大批精通业务、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强的电力工程技术人员维护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及时排除运行设备隐患故障。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 服务态度端正与否, 对能否降低事故风险值, 确保电力安全生产和谐格局起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因此,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4 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

企业安全监督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 两个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明确责任、相互沟通。即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职, 又要避免交叉管理上的矛盾。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主动强化监管工作, 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 重视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安全工作不能只是权宜之计, 又不能死搬硬套, 必须要有长久之策。根据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才能起到有效效果, 安全监督部门及各级领导必须具有铁面孔、铁纪律, 在安全管理上任何不负责任思想, 是对职工人身及国家财产极大的不负责任是严重失职, 但安全监督部门不能代替生技部门履行职责, 要起到监督、监管的作用。生技部门是安全措施的制订和执行者要接受安全监督部门的检查和指导。各级领导必须从战略的角度把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强促进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创建和谐和安全文化融为一体的企业。

5 加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

企业的和谐稳定是由全体员工创建的但是员工需要在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作为企业领导必须注重企业在安全设施、安全文化建设、安全工器具的安全培训和科技建设的资金投入, 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因为没有合理的安全投入, 就没有员工的安全稳定, 没有安全稳定就不会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

6 坚定不移地开展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工作

构建和谐企业需要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特别是奖惩办法, 形成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二是狠抓事故的超前防范, 切实做好安全重心的下移, 关口前移。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及其负责人, 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和奖惩力度。三是努力提高企业本身安全生产水平, 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和生产专项整治。专项整治是长期的、综合的、系统的, 而不是临时的、单一的, 要把专项整治与落实安全生产保证制度结合起来。

7 扎实做好员工安全知识教育

首先, 要让不同层次的员工从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和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明白什么是安全、不安全的危害和后果是什么、本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明确安全无小事, 怎样做才能保证生命和生产的安全, 真正从人的意识上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的转变。其次, 教育的方式、方法要有新意, 要人性化, 要贴近和了解员工的心理, 加强引导、沟通与理解, 要从人的生命价值、家庭的幸福到切身的利益, 让员工明确作为一名供电所员工应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与供电所的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我们有些老师傅经验相当丰富, 查找故障时, 分析的相当精准, 操作过程动作娴熟, 简直就是轻车熟路!但是还要去踏实学习各种规程、规章制度。千里马也有失前蹄的时候。安全是一种宝贵财富, 每个人都要强化安全意识, 经验是必须要积累的, 但是不能一味的只凭经验去工作。工作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人的思想及行为有时是极为不确定的, 自己一系列的操作没问题, 但是相关联的其他操作是否安全, 要通过客观的分析、观察才能得到准确的信息, 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保障安全, 不能主观的做出决定。

8 提高员工执行规程和职责能力

安全生产是和谐企业的基础, 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保证, 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 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发展应该是重要的发展、稳定的发展。只有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才能充分激发人们创造美好生产的热情和活力;只有避免事故造成的创伤和动荡, 社会生产才能安全有序;只有尊重规律, 讲究科学, 防止事故, 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电网安全而言, 不仅是实现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条件, 也是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网的安全担负着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责任, 我们必须不辱使命, 切保电网安全, 为社会主义和谐做出贡献。

摘要:本文结合构建和谐社会论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并从工作实际出发, 提出了抓好安全生产的几点看法, 对于深入提高安全生产的认识, 促进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起到积极有效借鉴作用。

上一篇:废弃物集中处理下一篇:披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