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中的园林建设

2024-06-25

园林工程中的园林建设(精选十篇)

园林工程中的园林建设 篇1

一、园林树木的防护作用

1.园林树木能改善温度条件

众所周知,树荫下会感到凉爽宜人,这主要是树冠遮挡了阳光,减少了阳光的辐射热并降低了小气候的温度所致。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降温能力,这主要取决于树冠大小、树叶密度等因素。树木遮荫效果的好坏,与其“荫质”优劣、冠幅大小成正比。

2.园林树木能提高空气湿度

杨树等树种具有很强的增加空气湿度的能力。如用各种树木或树丛进行大面积种植,则提高小环境的效果尤为显著,数据测定,一般树林中的空气湿度要比空旷地高7%~14%。

3.园林树木能自然净化空气

由于树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占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1/20,这样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树木吸收,又放出氧气,具有积极恢复并维持生态自然循环和自然净化的能力。

4.园林树木能吸收有害气体

园林树木具有吸收不同有害气体的能力,可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5.园林树木能滞尘、杀菌、消除噪声

树木可以阻滞空气中的烟尘,起滤尘作用,而且可以分泌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细菌、病毒,还可以减弱噪声。

此外,园林树木在城乡建设中还有防风固沙、美化绿化和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作用。

二、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众所周知,园林中没有园林树木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园林,而园林植物又以园林树木在园林绿化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并成为重要的美化题材。园林树木种类繁多,各具不同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随季节而五彩缤纷,香韵异呈。它们与园林中的建筑、雕塑、溪瀑、山石等相互衬托,再加上艺术处理,将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迷人美景,令人神往,因此就是要利用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改造环境,欣赏大自然,赞美大自然。

(一)构成各种园林空间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特定的外貌形态,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形态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园林空间。空间是指由底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合成的具有暗示性的范围组合。由植物组成的空间和其它园林要素组成的空间相比,具有柔和的特点,没有生硬、冰冷的感觉。

1. 封闭空间

植物的叶丛疏密度和分枝高度影响着空间的闭合感。

2. 覆盖空间

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构成一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一般来说,该空间为夹在树面和地面之间的宽敞空间,人们能穿行或站立于树干之中,利用覆盖空间的高度,能形成垂直尺度的强烈感觉。

3. 开敞空间

仅用低矮灌木及地植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这种空间四周开敞、外向、无隐秘性,并完全暴露于天空和阳光之下。如草坪、灌木丛、月季园等。

4. 半开敞空间

一面或多面部分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穿透。如草坪边缘的群落。

5. 垂直空间

运用高大植物组合成方向直立、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这种空间给人以庄严、肃穆、紧张的感觉。

(二)变化多端的植物外形

园林树木的外形变化较多,构成空间和形成各种氛围多用树木。有尖塔形、圆锥形、圆柱形、圆球形、伞形、垂枝形、钟形等,丰富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以美的感觉。

(三)丰富多彩的颜色

植物的花果叶枝树皮是植物色彩的来源,花色和果色有季节性,持续时间短只能作为基本的设计要素来考虑。一般来说,树叶色彩是主要的、大面积效果的。对落叶树来说,树枝树干的色彩在冬季就成了重要因素。

(四)植物的质感

植物的质感是以视觉属性为依据代替视觉经验进行的判断。树木的质感:树皮的光滑与粗糙,树木的形状与叶面性质。树木的质感依植物被看到的距离远近而不同。近看时的质感是枝叶的大小、枝叶所占据的空间、树皮的表皮、叶的形状及叶面性质、叶柄长度和硬度所产生的效果,如毛白杨的皮孔,香樟树皮的裂纹等。质感细的有后退的感觉,恰当地布置于某些背景中可以明显扩大空间范围,抑或近距离孤植、丛植、林植欣赏,呈现出精美外表,完整光洁的表面,使建筑群的粗糙线条变得柔和、协调。质感粗的与粗重的材料协调,即使从远处看上去仍很醒目,不过有缩小区域面积的倾向,可与外观处理细腻的建筑物或小品搭配,如枇杷,麻荔等。

三、园林树木的经济作用

园林树木的经济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苗木生产,抚育间伐,旅游开发,生产植物产品。

1.苗木生产

要发展苗木生产,必然需要大量苗木特别是需要优质苗木,而只靠原有的苗木提供,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若能结合绿地设施,开辟若干苗圃地,则既可以扩大绿地面积,又可以从出售苗木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从中得到一部分园林养护资金。

2.抚育间伐

森林公园面积大,数目多,如果不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抚育间伐,树木的生长繁衍能力就会急剧下降,树木的各种功能也会受到不利影响,所以必须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抚育间伐。间伐下来的树木可以出售,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3.旅游开发

优美的园林树木景观,会吸引人们的返朴归真回到大自然去享受无穷乐趣,这就可以搞旅游开发业,为园林事业提供大量资金。

4.生产植物产品

在不影响园林树木美化、绿化和防护功能的前提下,可以从园林树木生产的植物产品中创造价值。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 篇2

【摘要】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园林工程建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控制便成为重要课题,这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园林绿化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成本控制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园林工程;成本控制;工程建设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园林景观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也导致园林绿化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由此可见,传统粗放型的园林绿化管理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推行有效地成本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益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当中还存在粗放型管理的现象,多数企业整体水平不高,效益相对底下。长期以来,大家简单地认为成本控制只是财务成本部门分管的事,与技术部门关系不大,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质量,资料员负责资料的报验等。表面上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实际上忽略了成本控制责任,如:施工现场负责人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地增加工人和设备,必然会增加不必要的开支;施工员现场安排不合理,必然会导致窝工而浪费人工费;技术人员为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不经济的技术措施,更会使成本增大。由此可见,项目部对于成本控制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很多施工企业对于项目成本控制措施的制定都过于敷衍、流于形式,普遍存在着按照以往的经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成本目标,没有考虑该工程的现场情况、施工条件等,不能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另外,很多企业的项目经理不知道所负责工程的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不进行阶段性、分部、分项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还有就是成本控制意识不强,责任不够明确,如在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企业没有经济分析台账,很少有企业做到成本先算后做,经常是边干边做,甚至是先干后做。通常,项目部只重视工程质量与工期,而忽视现场成本控制;预算员现场跟踪预算不到位,会计、材料员、预算员等核算不及时,工作脱节。项目实施后,很少有企业能做到及时考核成本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多认为项目开支多少,成本就是多少,因此,造成项本身缺乏成本压力和成本责任。以上这些都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成本控制的方法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就是的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机械、其他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1.坚持事前控制。

坚持事前控制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工程开工前,项目部人员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共同讨论成本控制的措施,制定具体的奖励制度,使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是成本控制的主体,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项目成本控制,如施工员认识到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的重要性,就能节约原材料、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偷懒窝工等现象;预算员定期跟进现场工程进度,核算成本上报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就能根据成本控制执行情况适时调整工程进度和安排机械、劳动力计划等。当然,在开工之前还要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及时提出修改意见,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坚持全面控制。

园林建设中的成本控制并不完全是财务部门的责任,需要进行全面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有关的各个部门和个人都要有控制成本的意识,同时要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让每个人都有成本控制的观念,不能认为成本控制就是财务部门的事。在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应该贯穿于整个工期,每一个阶段都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减少施工过程的成本支出,特别是要保证质量,避免工程的返工维修。

3.坚持动态控制。

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离,若无偏差,?t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一些不经常出现而又对目标成本有很大影响地关键性问题,则需要重点对待、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地积极措施和端正地态度加以处理,这是成本控制动态控制中要注意的问题。

4.坚持质量控制。

成本控制一项主要手段就是要坚持质量控制,这才是园林工程建设之根本。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理通病,做到苗木一次成活,更快的营造景观效果,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二次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种是短暂的,管是长期的。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只有进行不问断的精心养护管理,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长势以达到节约工程成本的目的。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向往,减少污染、构建优美城市环境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导思想。园林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花园城市不可或缺的,可以美化环境,增进健康。随着园林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企业数量也在增多,竞争也是日趋激烈,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不断降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成本,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绿色观念在园林建设中的渗入 篇3

关键词 园林建设;绿色观念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3-046-2

1 在园林建设中的意义

1.1 社会生态建设的根本需求

绿色观念在园林设计中的渗入说到底就是一种生态建设的发展,它与我国社会主流的发展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一方面让物质文明得以极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在提醒我们,需要从生态的视角来解读社会文明,促使人类更好地进步。生态,即和谐,是“天人合一”观念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扬。可以说,绿色观念在园林建设中的发扬是社会生态建设的终极意义所在,是当代人们所应该遵循的价值观。我们只有遵循社会生态建设的根本需要,才能够实现文化与社会的融合,让人类更好地生存[1]。

1.2 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绿色观念倡导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这里的绿色观念是一种被高度抽象化了的理念,归根到底是一种和谐的观念。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一方面,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园林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园林又是社会的物质福利事业,是现实生活的实景,满足人们良好休息、娱乐的物质文明的需要。人与自然的共同参与是一种高度文化化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绿色观念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是重大的。

1.3 突出园林的保健特色和效用

园林具有较强的保健特色和效用,绿色观念在园林设计中的渗入,从狭义的一方面说,绿色的园林文化能够对人们的视力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广阔壮观的园林文化也能够拓宽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心灵;广义上说,绿色化的园林设计是一种深层次的审美需求,是人们精神和心灵的需要。园林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体现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蕴。这是绿色化的园林设计的重要作用。

2 在园林建设中的渗入

2.1 绿色布局:合理地选择地址和结构

在园林的布局、结构、地址上要体现出绿色的观念,一方面好的结构和布局能够给人一种感官上的愉悦和享受,放松了人们的心情;另一方面,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讲,合理的构思和布局就会产生好的风水,对于园林本身都是由好处的。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2.2 绿色植物:合理选择自然植物的种类和数目

在园林的建设过程中,根据园林的面积和范围的大小来合理选择自然植物的种类和数目,如果园林的面积较小,则不必要选择过多的自然植物来点缀,否则就会给人纷繁错乱的视觉效果;面积较大的园林则可以根据需要来适当扩大绿色植物的规模和数量。对于自然植物的种类的选取,最好是要和区域的精神主调相配合,小桥流水需要配合优雅的植物,历史风云则需要坚贞刚烈的植物,这样才能够实现文化基调的互相配合,带来强烈的效果。

2.3 绿色内涵:体现出和谐的人文主义教化意义

园林本身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既要有自然的景观同时还要有文化的内涵,园林说到底就是一种情感和美学的凝结。人文主义情怀正是绿色内涵在园林建设中需要体现的情感,园林内部各个景观的配置,体现的正是一种历史感较强的文化基调,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美的享受,或者视觉上的震撼;更应该是一种文化上的教化意义。通过这种绿色化的内涵,让人文主义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培养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化人们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都是绿色内涵的集中体现。

3 结语

绿色观念是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观念,绿色观念在园林设计中的渗入,是社会生态化建设的根本需求,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强调了园林本身的保健功能。从园林设计的布局、选址和结构出入手,体现绿色化的布局;同时自然植物种类和数量的选择也要实现绿色化,整个园林要体现出一种人文主义关怀。绿色观念是一种被抽象化了的和谐理念,它在园林设计中的渗入势必能够为园林设计的突破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 张柳.生态视域下的园林设计策略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6).

浅谈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篇4

1 改善空气质量功能

一是造氧。树木是环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调节器, 通常1 hm2森林每天可消耗1 t二氧化碳和730 kg氧气, 10 m2树木产生的生态效益相当于50 m2生长良好的草坪, 1/15 hm2树林每天释放的氧气, 足够65个人呼吸使用。二是阻挡和过滤粉尘。城市空气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 植物的叶片可以将其吸收解毒或富集于体内而减少空气中的毒物量。尘埃中除含有土壤微粒外, 尚含有细菌和其他金属性粉尘、矿物粉尘、植物性粉尘等, 它们会影响人体健康。尘埃会使多雾地区的雾情加重, 降低空气的透明度, 减少紫外线含量。工矿城市中由于烧煤, 可产生大量粉尘, 而树木的枝叶可以阻滞空气中的尘埃, 相当一个滤尘器, 可以使空气较清洁。各种树的滞尘力差别很大, 如桦树比杨树的滞尘力大2.5倍, 而针叶树比杨树大30倍。一般言之, 树冠大而浓密、叶面多毛或粗糙以及分泌有油脂或黏液者均有较强的滞尘力, 例如柳杉、槐树、白毛杨、丁香、枫树、柑橘等。夹竹桃也是最能抗污染的植物之一, 对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同样具有较强的抗性。

2 园林树木的观赏功能

2.1 园林树木树形的观赏特性

在美化配植中, 树形是构景的基本因素之一, 犹如人体之骨架, 这对园林意境的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小地形的高耸感, 可在小土丘的上方种植长尖形的树种, 在山基栽植矮小、扁圆形的树木, 借树形的对比与烘托来增加土山的高耸之势。不同形状的树木经过精心的配植和安排, 可以产生韵律感, 层次感等艺术效果。庭前和广场、草坪上的单株孤植树更可说明树形在美化配植中的巨大作用。各种树形的美化效果并非是机械不变的, 它常随着配植方式及周围景物的不同而变化。但是总的来说, 在乔木方面凡具有尖塔及圆锥形树冠者, 多有严肃端庄的效果;凡具有圆钝、钟形树冠者, 多有雄伟浑厚的效果;具有柱状狭窄树冠者, 多有高耸静谧的效果;而一些垂枝类型者, 常形成优雅、和平的气氛。在灌木、丛林方面, 呈团簇丛生的, 多有素朴浑实之感, 最宜用在树木群体丛的外缘, 或装点草坪、路缘及屋基;呈拱形及悬岩状的, 多有潇洒的姿态, 宜供景点装饰栽植, 或在自然山石旁适当配植。

2.2 园林树木叶的观赏性

树木的叶在其整体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分布于树冠的里里外外, 使整个树木变得丰满而充实, 各个树木的叶形, 变化万千, 形态各异, 有单叶复叶之分, 针形、条形、披针形、椭圆形、卵形、圆形、掌状、三角形、多边形等差别, 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具有不同的观赏性。例如棕榈、椰子等均具有热带情调, 其大形的掌状叶给人以素朴的感觉, 大形的羽状叶则给人以轻快, 洒脱的感觉。叶的质地不同, 观赏效果也就大为不同, 革质的叶片, 具有较强的反光能力, 由于叶片较厚, 颜色较浓暗, 故有光影闪烁的效果。纸质、膜质叶片, 常呈半透明状, 故给人们恬静之感。至于粗糙多毛的叶片, 则多富于野趣。叶的颜色有极大的观赏价值, 叶色变化极为丰富而且观赏时间相对较长, 有早春“碧玉妆成一树高”, 也有秋季“满树秋叶红胜火”、“霜叶红于二月花”。将不同颜色的树木搭配在一起, 能形成美妙的色感。例如在暗绿色针叶树丛前, 配植黄绿色树冠, 会形成满树黄花的效果。

3 减噪功能

树木是绿色的隔音墙。噪声是一种物理污染, 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枝叶茂密的树冠和表面粗糙的树干对噪声有很强的吸收和消减作用。声波遇到坚硬而平整的建筑物表面, 就会受到强烈的反射, 而一旦遇到森林, 就像皮球落在松软的沙滩上, 不会反弹。交通要道的绿化带, 对降低汽车噪声具有明显的效果。林带宽20~30 m时, 汽车噪声可降低10d B;40m宽的林带, 可使噪声降低10~15 d B[4]。位于市区或特殊地段 (如铁路、公路沿线) 的住宅小区, 应在四周营造隔音林带, 充分利用树木来减噪。杨树、柏树、香樟、女贞等的减噪功能都很好;夹竹桃、八角金盘、小腊、珊瑚等灌木也具有上好的减噪作用。如果乔灌搭配, 并与地形起伏相配合, 造成“隔音坡”、“吸音谷”, 城市中也能拥有“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的环境了。

结束语

由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建设和谐环保的绿色城市是当前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这一时代背景的要求下, 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应运而生。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 现代构成和园林设计都是注重对事物形式美的表达, 现代构成对事物形式美的表达要素和园林设计对事物形式美的表达要素都能够相互对应, 而建设理论和方法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对园林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本文对节约型园林羽化建设的分析研究, 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惠兴茂, 范建国, 寇佩悬.浅谈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与观赏特性[J].陕西林业科技, 2001 (3) .[1]惠兴茂, 范建国, 寇佩悬.浅谈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与观赏特性[J].陕西林业科技, 2001 (3) .

[2]孔桂芝.浅谈园林树木对改善日常生活环境的作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 .[2]孔桂芝.浅谈园林树木对改善日常生活环境的作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 .

[3]严贤春.观赏树木在园林造景中的美学探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1) .[3]严贤春.观赏树木在园林造景中的美学探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1) .

[4]曹春红.浅议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J].成功 (教育) , 2009 (7) .[4]曹春红.浅议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J].成功 (教育) , 2009 (7) .

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论文 篇5

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是维护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良好关系,生态园林重视城市绿化的基础作用。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可以有效改善人们居住的空间,并起到美化城市景观的作用,从而塑造优良的城市形象。

4.2体现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味

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强化人们对于城市的认同感,并增强其自信心,有效地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凝聚力;对于城市外部具有深远影响,可以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5结语

塑造生态园林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确保实际的需求可以与生态园林建设的初衷相呼应,应该强化生态园林建设的步骤细节。生态园林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调节气候,提升空气质量。在未来的生态园林设计中,应该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并且积极地提高城市环境水平。

园林绿化建设中的施工监理要点 篇6

关键词:园林绿化;园林建设;园林监理

现代的园林工程建设已不仅仅是住宅庭院或者是种植空间规模的修建工程,其设计与设施的复杂多样,以及随着科技发展的迅速,使其设计施工手段更为先进,由于投资也逐渐更为巨大,促就其发展空间的日益扩大。使得这样大规模的园林建设工程有序与高效率的进展,令其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服务,就需要遵照建设工程的规则,将工程监理运用到现代园林建设中去。

一、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内涵及我国工程建设监理的发展概况

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当事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经营服务内容包括建设决策阶段监理、工程建设设计阶段监理及工程阶段施工监理(包括施工招标阶段及保修阶段)三大部分。从1988年我国工程建设监理事业的发起,便颁布了“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与此同时也将我国园林工程建设的改革推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是符合国际惯例并且与我国国情相吻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从1996年开始建设监理工程进入了全面开展并全方位推行的阶段。至此,我国建设监理已经走过了实践阶段和稳步发展的阶段。

为了使建设监管的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我国也相应的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如1995年建设部、国家计委监(1995)737号《工程建设监理规定》,1992年建设部令16号《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试行办法》及1992年将设部令18号《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当中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定》设计的相关内容有工程建设管理机构及其相应的职责,工程建设监管范围及内容,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与监理程序,外资、中外合资与国外合资的中国赠款、外汇款。捐款建设的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建设单位与监理工程师,等等。全面规定了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且成为了工程建设监理的纲领性文件。园林监理的社会化、专业化以及科学化使得园林建设的发展前景更加的广阔。

二、园林建设的前提、基本方法及特点和要点

(一)园林建设的前提

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要优先保证施工的质量合格和工程安全的可靠性以及使用的功能目标。在这些前提下再进一步使用各种控制与协调的有效措施。脚手架搭设完毕后,需在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够运作使用,并且要求严格控制脚手架上的载荷重量,当同时多层次在脚手架上进行作业时,要有可靠的防护栅杆设置在各防护层之间,有利规避上层发生坠落物体时伤及到在下层做工的人员,要严厉禁止随意拆除栅杆物件和各种危及架子作业的危险行为。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国家《各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管理细则》(GB5036)考察合格后的专业员工。脚手架全部人员在高空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帽,并严格按照要求规程进行施工,脚手架的搭设质量和配件质量也应该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够运用。同时作业人员要对各工种的安全操作技术的技能够熟练掌握,且保证在工作时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当遇到恶劣天气,比如大风、大雾、大雨、大雪等气象时应禁止脚手架作业,雪后脚手架作业时当先清除积雪后,再投入使用。而关于对大型工程项目的搭设、拆除与运用,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进行精心而周密的组织策划,做到科学施工,使风险达到最小化,按着计划稳步的进行施工,力求质量最佳,安全竣工。

(二)园林建设的基本方法

要有完整的目标规划,对已经初步确定的目标要正确的制定投入、进程、质量的指标对其做出相应的论证,将各个目标依据指定标准进行分解,保证每个目标都可以做到既能综合把握又能个体分解,从而来达到满足综合目标控制的要求。完整的动态控制亦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过程、目标和活动的跟踪,在完成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准确、全面而及时的掌握工程信息,分阶段准时的将计划目标值与实现目标值进行对比,一旦发现与预测的目标值发生偏离,马上采取措施进行改正,便于目标的实现和更好的达成。组织协调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其中包含了项目建立组织内部人与人、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协调,也包含了外部环境组织与项目组织之间,其中主要是与项目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和设备供应的单位之间的具体协调。信息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为了获得全面、及时而准确的工作信息,工程建设建工的工作是与之不可分割的,这就需要专业人员组成专门的机构来完成这项工作,与此同时,还要用计算机等科学仪器帮助分析与预算,提高准确率,节省人力。还要制定信息管理制度以及会议制度等,來监理工程师信息管理工作的信息流程。最后,也是最重要就是做好合同管理,对于监理工程师而言,在合同管理中应当着重做好协助业主签订合同,签订合同进行系统分析,监理合同档案、目录以及编码的工作,对合同履行并肩负着全面的责任。

(三)园林建设的施工特点及要点

首先是资金运转困难问题,在按合同进行款项支付时,因变更的多元性,总价与单价要在审计部门和建设单位确认后,才能够进行支付,在工程竣工一年后,审计部门才会进行确认,如此便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再就是施工工艺复杂性的特点,园林建设的手法经常采用变幻莫测的形式,力求做到新颖别致的视觉冲击力与更为舒适的感受力,因此大型工程会各不相同,近年来又颇受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使原本讲究对称的建筑越来越自由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现代的中西合璧的园林景观,无疑使施工的难度系数大大增加。协调性是园林工程的精髓所在,每一处景物的安排无论是以何种寓意,都必须要遵循协调性的准则,各种植物的搭配组合、高低错落还有植物品种的的搭配都要给人无论从细微处还是整体上的协调感,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务必要慎重考虑植物等配置的协调性。最后的一个园林建设监工的特点为变更较大,在方案阶段,如果仅凭委托单位提供的的规划图纸以及现状图进行闭门造车,显然是行不通的,现场与设计脱节,就会造成现场与设计图纸不相符,到头来只会是纸上谈兵的无用功,所以必须要多次到现场进行实地测量与考察,才能做出最精准最完美的方案。严格控制好监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督促施工单位认真细心的做好植物种植土壤的选择,要选择肥沃、疏松、排水性能好的土壤,土壤的PH值要在5.5-7.5之间,不宜过高也或过低,这样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与存活,做好与业主的沟通协调的工作也是确保监理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对于园林绿化建设的总目标,监理工程师要有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对业主真正的需要也要进行大体的分析与掌控,这对日后的园林工程建设有着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对互相合作、共同协调的行为监理同样起着桥梁的作用,这些准备工作的完成,将会在后期监理工作中以及整个工程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如此便可以更好的保证工期的准时性、高效性以及稳定性。

结束语: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园林工程设计师,就必须严格遵守工程监工的各项监管条规,做好设计大纲、设计编写及制度的审核,还有各项分工程的验收、设计处理变更等制度,逐渐提高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严格坚守作为一名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捍卫职业的荣誉、尊严和名誉。保证园林建设的各个要点,做好园林建设的相关监理工作,为我国园林建设工程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祖国明日园林建设事业的腾飞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周冬花.园林绿化监理工作的重点[J].新材料新装饰,2013(4).

[2]覃书华.浅谈园林绿化施工监理管理[J].大观周刊,2013(1).

城市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配置探讨 篇7

1.1 绿化体系缺乏完整性

大多数城市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忽视植物自身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 不重视植物的自然特性, 一味追求植物配置的美化性和视觉效果, 植物品种较为单一, 绿化体系缺乏完整性, 植物抗逆性较差, 生态效益低下。很多城市在植物选择时忽视了当地乡土树种, 对外国新品种和植物缺乏认识, 大量购入外地新品种的植物, 不仅造成财力严重浪费, 后期还出现大批植物因不适应当地气候而死亡等现象。

1.2 缺乏地域特色

很多城市在植物配置时缺乏地域特色, 一味地模仿、抄袭其他地区或城市的植物景观, 使园林建设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独特性, 缺乏当地独有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

1.3 结构较为单一

大部分城市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 大都选用灌木、草本植物或乔木等植物孤立种植, 结构较为单一, 缺乏群落分层, 缺乏特色性和可识别性。较为单一的植物配置结构极大地影响城市形象和城市美化, 降低城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不利于城市发展旅游经济。

2 植物配置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2.1 配置原则

植物配置的主要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经济实用、文化内涵、因地制宜4点。 (1)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对各类植物的生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 并从保护自然环境出发进行科学配置、合理布局, 形成群落之间稳定发展、物种之间和谐共存的环境, 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发展。 (2) 经济实用。在园林建设的植物配置中要正确认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 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 既要考虑植物种植时的成本费用, 也要考虑植物栽植后的养护管理费用, 因此在植物配置中珍贵树种要合理使用, 大树移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运输成本, 要慎重使用, 在植物搭配时要兼顾小苗和成年树、落叶树和常绿树、乔木和灌木等合理搭配。 (3) 文化内涵。从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角度出发, 对具有历史气息、人文内涵、精神品格的园林植物进行合理科学配置, 促使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在园林建设中充分体现, 每一个不同区域的园林建设就是一件不同的艺术品。 (4) 因地制宜。园林建设中选择植物种类时, 要考虑植物本身的特性和种植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的相宜性及植物种类间的冲突性等。同时, 植物的配置要因设计区域不同而不同, 如道路绿化、居住小区、公园的植物配置应有所不同。

2.2 配置方法

(1) 多选择乡土树种或在当地已普遍种植多年的外来引进树种。外来引进树种因在当地普遍种植多年, 已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乡土树种不仅适宜当地土壤种植, 对环境污染和病虫害造成的干扰具有抵抗能力, 能充分发挥生态功能, 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森林结构, 成为城市文化特色的主要代表。乡土树种和普遍种植多年的外来引进树种具有廉价、可靠、安全等优点, 养护成本较低。正确认识建群种对园林建设的积极作用, 栽培建群种。在植物群落中, 建群种是一类空间占用、群落外貌、数量和土地利用等起到主导作用的树木, 对地区气候条件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能够充分展现当地植物群落的外貌特点, 对群落稳定性具有增强作用。建群种树木可以选择当地长期栽培的外来品种, 也可以选择乡土树种。 (2) 发展乔木树种。乔木树种具有寿命长、占有空间大和生态效益较高等优点。目前,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园林绿化面积较小, 用地有限, 大力发展乔木树种可以在此种背景下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选择时可以使用寿命较长的树种和速生树种。 (3) 合理选择阔叶树种和常绿树种。阔叶树种和常绿树种应当根据不同地区城市的绿地环境和气候特点合理选择, 以起到冬季透光增温、夏季遮荫降温的作用。

3 结语

园林植物不仅是园林建设的主要材料, 还是城市美景的重要素材。园林植物对城市内名胜古迹、风景区等园林建设起到美化和绿化效果[2]。园林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 对生态环境起到改善作用, 起到阻滞粉尘、遮蔽强光、防沙固土、减少噪音、增加空气湿度和降低气温等作用[3]。园林植物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城市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爱护意识, 还能提高其审美观念, 对人们进行科普教育。现阶段, 植物配置仍面临完整性、地域特色缺乏和结构单一等问题, 如果不能有效治理和改善, 将会影响园林建设和城市建设的现代化发展。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简单分析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的现状, 从配置原则和方法两方面对植物合理配置进行分析, 供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祁倩倩, 罗奥.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彩叶植物的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 2012 (16)

[2] 张玉先, 姜玉美.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配置及其应用模式[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20)

园艺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篇8

关键词:园林艺术,自然景色,造园方法

1 园艺在园林中的应用意义

利用园艺可以在做好园林规划设计的同时, 充分利用空闲的地方和季节转换的空档, 把现代园艺运用其中, 合理利用资源, 开发成一个集园林、园艺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在园艺设计中把一些具有人文气息的园林元素合理搭配进来, 可以取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园艺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 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利用城市绿地提供休憩游乐场所等, 促进市民间各种交流的产生, 提高社交能力。优美的植物景观激发起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精神境界也会有所提高。

2 园林建设中造园艺术手法应用原则及要求

(1) 主题多样欲扬先抑。公园中造园艺术的设计也是样式各不相同, 在进入园中和主要景区之前, 先用狭小、晦暗、简洁的引导空间把人们的尺度感、明暗感、颜色的鲜明度压下来, 运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手法使游人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2) 突出园林主景意图。在园林艺术的空间设计中要重视突出主景,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掌握工程原理, 又要具备指导现场施工等方面的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建造出既经济、又实用, 且美观的园林作品。 (3) 与传统元素的融合。我国古典园林中包含了很多传统元素, 将传统元素用现代的建筑语言诠释出来, 也是融合传统元素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传统类型的分析和重构, 创造建筑类型的当代演绎。 (4) 提升空间层次丰富感。园林造园讲究的是流动性和曲折感, 在我国当代建筑设计中, 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 以清晰的交通流线为前提, 设计出结合地形地势和功能分区的路径。 (5) 自然山水的意境表现。古典园林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追求自然之美, 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6) 实景与虚景相结合。造景中虚实结合、明暗交替、抑扬顿挫的搭配手法, 可以丰富景观内容, 增加空间的立体性和景观的延展性。 (7) 俯景与仰景相结合。利用周围地形视角位置的高低不同, 搭配出不同的仰景和俯景的效果。借以其它景观小品组合成景的方法, 更加凸显层次感和丰富度。 (8) 采用几何错觉、透视变形的手法造景。通过景观设计引导游人的视觉走向, 通过对园艺手法创有韵律的园林景观, 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 (9) 园林园艺从植物配置来讲, 应遵循的规律。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园艺要考虑艺术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满足植物生态要求;种植的密度和搭配。

3 我国园林园艺主要造景手法

3.1 对景

对景可以避免视觉上的单调感, 丰富园内的观赏内容, 对景即可以相互观赏、相互衬托的景色, 即从一个观赏点去观察另一个观赏点, 互相观赏、相互衬托的构景手法。

3.2 借景

借景是指在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内, 将好的景色通过一定方式组织到园林视线中来, 其手法可以简单概括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以及因时而借, 借景是构成文人园林步移景异、移步换景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园林意境, 丰富景观效果。

3.3 添景

添景主要是为了增添园林的空间层次感, 在缺乏近景的情况下可以做添景处理, 添景可以通过建筑小品、园林植被来形成, 从而加强远景“景深”的感染力。

3.4 框景

框景是利用窗框、门框、漏窗、乔木树冠抱合所形成的框, 把外部的景色框进来, 使游人产生错觉, 仿佛是一幅挂在墙上的图画, 从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

3.5 抑景

抑景主要讲究内敛含蓄, 即在造园方面反对一览无余, 主张“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 从而以此来提升整个园林的艺术感召力和层次感。

3.6 漏景

漏景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 它起着含而不露、柔和景色、若隐若现的作用。在园林的围墙、步廊 (单廊或复廊) 常常设漏窗来取景, 从而营造出“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境。

4 结语

园艺的发展与应用不是一触而就的, 它需要不断地与园林规划设计相结合, 在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 闫妍.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及其在当今景观中的继承[J]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1 (4)

浅谈城市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配置 篇9

1 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广泛应用于城乡绿化及名胜、古迹、风景区的绿化和美化, 是城市园林建设的主体材料, 是构成各种园林美景的要重要素材。植物是活的有机体, 其形态在一年四季中可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和状态, 可创造各种景观, 而其本身固有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对改善、美化环境均有积极作用。

1.1 改善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 其浓密的枝叶有降低气温、增加湿度、遮蔽强光、减少噪声、阻滞粉尘、防沙固土、吸收有毒物质等多方面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 随着城市的日益扩大、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工业污染日趋严重、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不断恶化, 园林植物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2 美化生活

不同的树木、其观赏特性及风格都不相同。通过种植不同的树木可创造出各种景观, 园林植物不仅以其形、色、香、声、韵等方面美化人们的生活空间, 给人以诗情画意的享受, 而且还可随时间因季节和年龄而产生形态上的变化。此外, 植物可通过树冠遮阴和花果招引动物, 创造出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动态景观。因些, 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 合理利用和配置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城市, 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植物及其群落的生态作用, 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1.3 提供休息场所

城市高楼林立, 交通拥挤。而园林绿地空气清新, 景色宜人, 因此成为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休闲场所, 是人们亲近自然而然, 欣赏花木, 在晨曦工余、节日假期、茶余饭后休息、会友及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1.4 科普教育

园林植物给人以美的感受, 能陶冶人们的性情, 提高人们的审美与爱美意识, 培养人们爱护清洁、保护环境的美德。而在城市中栽植我国特有种和珍稀保护植物, 或在园林中适当引种有特色的外来植物, 不仅可以美化环境, 也是生动的科普教育素材。此外, 许多植物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因此, 培养欣赏园林植物的情趣也可熏陶良好的品格。

2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根据各城市自身环境特点, 按照生态学原理, 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 合理布局、科学搭配, 使各植物群落稳定发展, 达到调节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关系。注意园林“乔、灌、草”的比例, 建造生态园林。

一般来说植物配置造景, 就是按一定的比例把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组合起来, 以植物本身的姿、形、色等自然美为主要元素, 根据一定合理的标准和艺术形式, 配植成一幅具有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特征的画面, 满足人们对美的观赏的需求和对自然情感的需求。所以, 在植物的造景上, 把握好不同种类植物间的搭配, 讲求园林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和合理性。一般来说, 在一定空间搭配植物种类的分配, 即乔木:灌木:草:绿地的比例可以以1∶6∶20∶29为规范。当然, 不同的地区, 应根据不同的环境需要进行配置。在“乔、灌、草”进行适当比例的组合时在植物造景中还要注意根据这些不同植物种类的色彩特点和园林整体色调来进行搭配组合, 根据艺术性、审美性的需要适当调整, 以创造出具有季节和气候色彩的植物景观。

2.2 遵循艺术构图及科学性的基本原则

现代城市园林的建设, 主要是为了满足市民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需要, 同时也是为了城市的绿化与美化度的提升。因此, 在园林植物造景时, 考虑景观的艺术审美、艺术效果是必需的, 也是现代城市园林植物造景所追求的。主要是通过艺术性的造景, 使园林植物群落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园林植物造景要在给人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的同时, 还要通过艺术造景的手法, 使观赏者产生不同审美心理, 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审美感受, 即要营造出一种现代人渴望拥抱自然的心态的审美意境。在园林的植物造景中, 通过各种艺术性的搭配, 使园林的植物景观具有某种意境, 使人坠入其中, 流连忘返, 得到美的享受, 是植物造景艺术性原则的根本目的。植物种类的选择上, 制造出相应的艺术效果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情境。比如可以通过选种松柏, 并造出苍劲挺拔、蟠虬古拙的形态, 以表达不屈不挠、坚毅刚强的精神品格和意志;以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栽种, 营造出高风亮节、桀骜不驯的人生意境。通过合理的选种植物, 可以进一步表达城市园林植物造景的艺术情感, 以浓厚的审美意境创造出自然美与人性美结合的人性化的美感。也可以在植物的搭配上, 通过植物种类的多样化、统一化, 并加以对比调和, 使植物景观具备多样美、和谐美, 创造出季相景观、专类植物景观、图案造型景观、诗画主题景观等。总之, 就是通过各种手段使园林的植物造景能产生艺术美。在讲求植物造景的艺术美时, 还必须讲求科学性, 必须把艺术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在创造艺术效果的同时, 必须遵守科学的栽种方法。比如在选择植物种类时, 必须要考虑植物适宜生存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不能只为了选用有高欣赏价值的植物就不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是否具备, 在搭配植物时必须考虑植物间的习性特点是否会产生冲突, 植物种类间在同一小范围内是否有竞争性, 不能只为造型美而忽视其生命的质量。可见, 在园林植物造景时, 要讲求艺术性, 也要讲求科学性, 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不能割裂开来。

2.3 采用乡土植物, 体现城市文化

为创造良好的园林植物景观, 必须使园林植物正常生长。要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统一。而乡土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中的重要素材, 不仅具有生态适应性强, 性能价格比高, 管理便利等优点, 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能够反映当地的植被特色, 对于创建城市生态园林和人文园林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看, 乡土植物常常记载了一个城市的历史, 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 并向世人传播城市的文化和地域风情。如椰子树就是典型的南国风光的代表, 而北方城市白杨树则代言它的无畏精神。同时, 许多乡土花卉树木的背后, 也都隐喻着一定的人文情感, 这些人文情感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城市中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譬如很多国内外成功的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都运用乡土树种来体现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蕴。因此, 乡土植物具有能够体现城市文化性的作用。

同时市树、市花具有作为植物景观标志与提升城市形象的特性, 也应被广泛的运用在城市的绿地。植物群落随着历史不停的变迁, 其一定程度上记载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 与该城市形成特有的文化渊源, 注重对市花市树的应用, 市花市树不仅是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 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植物。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

除此之外, 我们还应该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和治理, 因为古树是历史的见证, 活的文物;名木是珍贵的资源, 它们都是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 能够为城市的文化增添厚重的一笔财富。另外, 具有明显科技价值、科普意义的植物在城市中的应用, 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大众科技水平和文明修养, 间接地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榕树的独木成林、猪笼草的食虫原因及捕虫机制、薜荔与榕小蜂的共生关系、银杏的白果”不是“果实”等, 表达了一种自然现象, 这些植物为科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生动的认知对象, 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功能。

2.4 合理设置种植密度和搭配及注意经济原则

植物配植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绿化、美化效果, 影响功能的发挥。种植过密会影响植物的通风透光, 植株生长瘦小, 易发生病虫害。长远考虑, 应根据成年树木的树冠大小来确定种植距离。如选用小苗, 先期可进行密植, 到一定时期后再进行疏植, 以达到合理的植物生长密度。在进行植物搭配时, 要兼顾速生树与慢生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草坪与地被等植物的搭配, 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

同时在进行植物配置时, 一定要注意经济原则, 尽量保留原有树种, 慎重使用大树移植, 合理使用珍贵树种。另外, 还要考虑植物栽植后的养护管理费用。观赏性草坪能产生较好的草坪景观, 但面积过大或过多, 必定会带来昂贵的养护成本。

3 结语

园林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要素, 使我们所处的环境充满生机和活力, 为人们带来自然舒适的感受。但其种类繁多,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应用时, 首先应考虑园林植物的功能要求、艺术构图书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再结合建筑、道路、水体等要素综合考虑, 然后做出合理的布置。

参考文献

[1]胡先祥, 肖创伟.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3]王绍增.城市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一、引言

城市是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二、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木和藤木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

三、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

第一,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第二,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

第三,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四、如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如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一步一步、一点一点的实践,不断总结才能有所发展,因此,仍可以做不少的探索,有的也许已经做过但没认识到它的生态意义所在。结合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通过各种措施增加绿化覆盖率,增加绿量。城市生态效益的大小是由绿量决定的,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叶而积的大小。实验证明,大树的绿量最大,生态效益也最大,而且管理起来投资最小,所以要多栽植大规格乔木,或移栽成形的大树,这样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还要见缝插针地补绿造绿,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及屋顶绿化,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

营造具有园林特色的生态小气候。如人行通道、交往空间要营造遮荫环境大型广场,停车场建成绿色广场(或停车场),以大冠幅乔木做林荫外围,用植草砖做停车场铺装,进一步降低热辐射。对于建筑,应该提倡生态建筑,特别是西面和南西墙做立体绿化,多栽植藤本植物,对于室内小气候的改善有较大作用。市民居住区:家属楼设计时,大胆地设想,如在楼层之间设计“空中花坛”,栽植垂、吊植物和爬墙植物,这样不仅能改善整个楼体的气候环境,还创造了独特园林意境。

增加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风景林、防护林尽量采用乡土树种甚至是野生树种,如槐树、柏树、黄护、桐树、松树、等,同时也要引入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如大叶女贞、合欢、奕树、重阳木、银杏、雪松、香樟、白皮松等。根据空间使用频度和视觉重要程度,植物种植设计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使用频率高、视觉性强的地段,注重观赏性和艺术性,以人工造景为主,依据树种季相变化多设计红叶树种、黄叶树种,如红枫、紫叶李、柿树、黄护、银杏、紫叶小檗等。

尽量保留和建造水体,减少硬化地面的面积。水体是环境设计中的自然因素,水体不仅有观赏功能,还能降低噪音,改善小气候。在环境建设中把水体和雨水储存、水景创造结合起来,在适当的地方利用植草砖铺地渗透雨水,补充地下水,控制地表径流,永久和祈时储存雨水。

加强城市防护林、风景林、经济林建设,扩宽市区外环境绿化。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一个城市要想达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就必需注意城市结合部的绿化,退耕还林,结合经济林、防护林建设,人力开展山头绿化;在郊区农村,提倡生态农业,立体种植,保护和发展农田防护林带,形成带状网络。

抓住每年的植树节这一大好时机,大搞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掀起绿化高潮,并注意巩固绿化成果。单位与庭院绿化时,应把垂直绿化、立体绿化与拆墙透绿相结合,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既隐蔽又开阔的绿色环境。

五、生态园林的管理措施

上一篇:茶叶产业农业经济下一篇:性格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