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转变

2024-06-27

适应转变(精选十篇)

适应转变 篇1

一、树立现代教师的职业观, 不当“教书匠”, 要做教育家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 教师往往是知识和学问的化身。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现代教师角色已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的职责已转变为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 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 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做一名“教书匠”, 只要精通本专业知识再加上有良好的授课技巧就能胜任, 但要成为教育家则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 除了精通本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了解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必须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必须具备用未来意识、未来目光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才的能力。可见, 一个教师要承担教育家的使命与做一个“教书匠”有着本质的不同。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 现代教师都应摆脱“教书匠”的身份, 而应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

二、树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观念

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 正在成长, 是发展中的人。他们身心的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发展的可能性, 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 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因此,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切实关怀每个学生, 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 让每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三、树立教育要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观念

全面发展, 是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获得正常、健全的发展, 学生的脑力与体力, 做人与做事, 继承与创新, 学习与实践同样不可偏废。简言之, 全面发展, 就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必须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简称“五育”) 一起抓。五育的实施无先后之别, 无“重要”与“不重要”之分。

四、树立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有个性发展的观念

我们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绝对不能理解为“平均发展”, 用一个模式去要求所有的学生, 强求一律。因为,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在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同时, 还必须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使之具有独立的个性, 增强其主体意识, 形成其开拓精神与创造才能, 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观念

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师道尊严的地位观, 教师相对学生而言是至高无上的。但在现代社会, 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转变, 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种关系。

1. 平等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 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 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 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而且影响师生双方的心理及个性的发展。它承担的教育不是单向影响, 而是双向的相互作用;不是纯粹知识性的, 而是和人的完整发展紧密相连的。它应是通过情感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相互交融、相互激励来实现的, 情感交往是师生交往的动力和支柱, 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趋力。所以, 师生关系应是宽容与尊重,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 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

2. 合作的工作关系

在学校中, 教师和学生各自承担了不同的社会角色:教师作为教育者, 受社会和国家的委托, 承担着使受教育者成才的使命;学生作为受教育者, 承担了学习任务。这种师生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了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在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模式, 强调双向互动、双向协调、反对不平等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 教师由领导者变成了指导者, 变成了学生的知己, 由教走向导, 让学生自立、自理、自主;而学生则由受支配者变成了“合作者”, 由被动受控走向主动参与。

3. 授受的教育关系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知识、技能和道德等方面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育内容的传授者;而学生的主要职责当然就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东西, 是接受者。在现代教育过程中, 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是教的主体, 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的主体, 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 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 综合地协调利用各种因素来影响和培养学生, 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 而且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 达到“教是为了最终不需要教”的目的。

六、树立终身学习观

当今时代提倡终身学习, 是学习化的时代, 当一个人取得毕业证书走上教师岗位并取得教师资格后, 若不注重知识的更新, 今后仍难以很好胜任工作。社会的不断进步, 知识的大爆炸, 更新速度加快, 职业变换加快, 决定了过去“一朝学成, 终身受用”的观点已过时。人们为了谋生需要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学习成为一种生存方式。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的自身发展使得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 而是一种生活需要。现代教师, 既要学有专长, 又要广泛涉猎;既要专精, 又要博览。时代要求教师不断学习, 才能与时俱进, 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适应转变更新观念党建 篇2

【党委党建范文】一

同志们、各位代表: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们成功召开了集团公司首届员工代表大会。会议气氛团结、热烈,代表们围绕总经理的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大家普遍感到:报告对公司过去24年的回顾客观、深刻,引人反思;对03年的成绩与不足评价中肯,实事求是;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分析深入、透彻,对04年的工作思路把握准确、高瞻远瞩,既催人振奋、增添信心,又让人倍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能不能全面完成04年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打好改制后的生存发展第一仗,成为了本次大会最热门的话题。总之,一天半的大会隆重而简朴,开出了新意,开出了新的精神面貌。我相信,有这么一种好的精神状态,我们就一定能够克难制胜,赢得04年的全面胜利。

由于时间关系,在总经理对04年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的基础上,我对全体干部员工就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适应转变,更新观念,全力打造企业发展新动力简要地谈几点意见。

一、适应集团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正确处理好“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

去年,集团进行了改制,实现了完全的公司制改造,并按《公司法》的规定,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历史性的,也是根本性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需要很好思考和处理的问题,具体说就是“新三会”(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老三会”(即党委会、职代会、工会)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则涉及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市场经济、又是社会主义属性这个关系怎么处理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处理其关系时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就是既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这一套办法来实施对企业的管理,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坚持落实员工的参政议政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这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组织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清醒认识,都要正确把握。

具体地讲,“新三会”的职能在《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中都有了准确的描述,时间关系在这里不再说明,主要我想谈谈“老三会”在新企业中的定位问题。

(一)关于党组织。一是企业党组织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总的原则要精干、高效、兼职化和扁平化,即集团公司级要设置党建、纪检、宣传、精神文明、企业文化、品牌传播等一体化的综合性部门,使党的专业机构与经营管理职能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子公司分公司级必须建立健全党的基层支部,支部书记兼职化,既要努力确保基层党建工作不松懈,又要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将党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二是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1)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内贯彻执行;(2)抓好企业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3)调动企业党员和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协调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4)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生产管理进行监督。

(二)关于工会组织。工会组织作为员工利益的代表团体,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保护,无论企业体制如何改变,都必须落实《工会法》中的有关规定,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保证人、财、物三落实,支持工会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三)关于员工代表大会。员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加强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体现,也是员工参政、议政,落实员工民主权利,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组织保证。在公司制企业里,股东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企业里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规章制度由股东会通过和决定,员工代表大会不再行使决策权。但是,两者并不是相对立的,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使企业发展壮大,只是员工代表大会更侧重员工的权益,而股东会则侧重于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已。同时,在中国办企业,我们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就必须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个方针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正如黄总对集团新班子的工作定位一样:“我们是在为全体员工打工”,为广大员工打工,就要依靠员工办企业,就必须让员工在企业里有更多的发言权,就要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个原则,无论企业怎么改都不能改变。因此,我认为员工代表大会在公司制企业里的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

?? 一是对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二是职工利益的维护作用。三是完善管理作用。具体的,员工代表大会应具有三大职权:

?? 1、讨论建议权。在公司制企业里,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企业的决策机构。企业里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规章制度应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通过和决定。员工代表大会是民主管理机构,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主要通过讨论和建议等形式进行参与。但员工代表大会可以组织员工代表听取公司总经理的工作报告和重大经营决策的方案,并组织员工代表认真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使经营决策和重大规章制度更完善合理,更符合企业的实际。

??2、审议决定权。股东大会是代表股东利益的,员工代表大会是代表企业员工利益的。在公司制企业里,凡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工资分配方案、员工奖惩办法、劳动保护、员工生活福利等方面的重大事项,都应由员工代表大会审议和决定,因为受代表利益的局限,股东大会往往不能正确决定员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员工代表大会才能反映员工的意愿和要求,更能代表员工的合法权益。

?? 3、评议推荐权。员工代表大会通过员工代表身份的董事和监事来反映员工代表大会和员工的意愿和建议,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和民主。对于董事会和监事会中不称职的员工代表,员工代表大会有权取消其代表资格,并选举产生新的员工代表推荐给董事会和监事会。

根据员工代表大会与“新三会”各自的性质和职权,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坚持三条原则:

为了使企业重大的经营决策正确、科学,首先应当召开员工代表大会,组织员工代表讨论决策方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采纳合理部分,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然后再召开股东大会。

在员工利益问题上,应先召开员工代表大会,再召开董事会。对于涉及员工切身利益方面的工资分配、劳动保护、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方案,应先交员工代表大会讨论,征求员工代表或员工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的意见,并对方案修改完善后,再提交董事会通过。如遇到员工代表大会通不过的方案,公司董事会应慎重考虑员工代表大会的意见,不要强行通过。

此外,员工代表大会也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不断调整和充实新的内容,处理好与“新三会”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适应集团管理创新的要求,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摈弃的关系。

昨天,总经理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集团24年的创业历程,风风雨雨,几经沉浮,这其中既有许多宝贵经验,也有不少沉痛教训,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继承和吸取。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我认为这24年中,尤其是近三年的经营实践中得出的并应继续的基本经验有:

1、经营理念。“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团结就有力量”、“资源就是财富”、“关系就是生产力”以及“以效益论英雄”等经营理念是_人经营智慧的结晶,是集团成功的内在根据。

2、品牌培育。在资源配置上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倾斜,打造出“_”、“_”等知名品牌,形成一定的无形资产。

3、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地方经济发展宏观背景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有效整合,驾驭多种矛盾关系,敏锐抓住市场机会,使企业获得生存发展。

4、不良资产退出机制。内部资产的调整和重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产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是集团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不良资产的清理,为保证企业肌体的健康和集团经济总体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5、文化力量。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孕育产生了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企业文化,拼搏意识,变革勇气,创新精神,是集团之魂。

这些基本经验是公司成功的基石,继承和发扬这些历久弥新的好经验好传统,有利于集团固本强基,有利于企业超越自我、后发先至。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十分警惕:旧的惯性思维、落后的思想观念,甚至封建的小农习气仍然存在于我们的队伍中,尤其是存在于我们的两级骨干队伍中,这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任其漫延下去,必将损害企业的机体,最终摧毁我们共同的事业。因此,我们务必给予高度重视,努力消除这种思想、观念、理念上的陋习。这个问题,我想谈三方面内容:

(一)关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决定着企业内在凝聚力的大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文化力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经济的、非技术的因素导致了许多杰出企业的成功。_集团CEO_曾在广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个企业要在国际上站住脚,就必须做强做大,而使企业强大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企业文化,这应该是一种价值观正确、全体员工都认同的粘合剂,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内在基础。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经济能得到迅速发展的经验时发表过一份白皮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是文化,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资本。这三个要素的比重是,文化占50%,法规占40%,资本占10%。这说明,资本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文化要素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要成为集团当前求生存谋发展的必修课。事实上,在集团成长的24年历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公司也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自己一系列的文化氛围。其中正如前面所总结到的“拼搏意织、变革勇气、创新精神”,是集团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持之以恒和发扬光大。但是,另外一些文化糟柏,如“照顾哲学”、“裙带关系”、“面子政策”、“依赖思想”、“投机之道”等至今仍有市场,这些小农习气、封建思想仍不同程度地污染着企业的精神家园,离散着企业的凝聚力,化解着企业的士气。这是十分可怕的现实,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那么如何创新企业文化,让其洗去糟柏、彰显时代气息和生命力呢?黄总为企业的文化定位做了很好的阐述:“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围绕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企业的生存、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各级领导要明确责任,摆正位置,清醒意识到自己是在为企业员工打工”。这就是公司文化定位的基本原则:“为员工打工”,“有利于员工切身利益”。有了这样的定位原则和判断标准,我们就能十分清楚哪些东西我们应该继承,哪些东西我们应摒弃,哪些东西必须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发展,只有这样,_精神才能屹立不倒、长盛不衰,_集团生存发展才有希望。

(二)关于效益观和分配观。办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追求经济效益,企业没有效益,一切都是空谈。近三年,集团以改革的精神,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效益论英雄”的经营理念,彻底改变了过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的落后思想观念,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空前地缴发,极大地推动了集团连续三年扭亏为盈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以效益论英雄”是企业经营的取胜之道,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但同时,我们又必须认识到追求经济效益并不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全部,企业还肩负着培养员工、造福社会等其他使命,因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根据企业的具体状况,正确处理好效益观与分配观的关系。我认为“以效益论英雄”是效益观,而分配观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实践中我们不应将效益观等同于分配观,不应将“以效益定薪酬”做为分配规则的标准。黄总在对企业的效益结构进行分析时指出:“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两大块:一是资源利润,二是资本利润,谁占有资源多谁就该多创效益,谁占有的资本多谁就该多创效益,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总经理在多个场合也提出了“谁用的人越多也应该多创效益”的观点。这些观点都充分说明了效益的多少不是决定薪酬多少的唯一指标,我们应该全面衡量各单位、各部门在企业整个盘子中,对资源的占用率、对资本的占用率和对人力的占用率。占用多的,理应贡献大一些,占用少的,就应该要求低一些,同时对各单位辅以其他指标的考核,如:安全、环保、企业文化建设、社会贡献率等,将综合的绩效反映在分配制度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公正、公平的内部人文环境,才不会挫伤占用资源或资本少的单位、部门的积极性,广大员工才能真正心情舒畅、同心同德,把企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与企业荣辱与共、共谋发展。

(三)关于团队建设。总经理在04年工作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的“三个打造”之一就是打造企业团队。那么什么是“团队”?现代管理理论对团队的定义为: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织的正式群体。我直观地描述为:团队就是一支团结的队伍。应该说,集团24年的奋斗历程尤其是近三年艰苦创业的实践,营造了形成团队的条件,造就了这样一支队伍。如果没有这样一支团结的队伍,我们根本无法想象_会有今天的成果。因此,我们务必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团结局面,加倍珍惜这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同志式的团结协作关系,坚决制止破坏这种团结气氛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当前的团队状况是否已经完善了呢?有哪些地方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呢?我认为在团队建设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下三种危险信号:

一是精神离职。其特征为:工作不在状态,对本职工作不够深入,在团队内部不愿意协作,个人能力在工作中发挥不到30%,行动较为迟缓,工作期间无所事事,基本上在无工作状态下结束一天的工作;但是也有积极一面,就是上下班非常准时,几乎没有迟到、早退、事假、病假等现象的发生,团队领导指派的任务通常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完成。

二是超级队员。团队需要的是整体的行动力、目标完成率等等。逐个的分解就是要求团队的个体之间技能必须具有互补性,个体能力较大。正是因为个体差导致了超级队员的出现,其表现特征为:个人能力强,能独当一面,在团队中常常以优异的业绩领先于团队其它成员,但是由于自我感觉良好或因为某种优势的缘故,造成组织纪律散漫,好大喜功,目空一切,自身又经常定位于团队功臣之列。

三是非正式组织。团队是全体成员认可的正式组织,而非正式组织往往是管理者为强化自身管理职能的需要,培养个别成员,以增强管理能力,客观上形成了非正式组织。虽然表面上能够很好进行日常动作,容易调合人际关系,实施假想的人性化管理,但长期以往,则会造成公私不分,降低管理的有效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优秀团队成员流失。

这三种情况在团队建设中都十分有害,都会严重破坏团队的组织文化,破坏团队精神,离散团队凝聚力,最终造成团队土崩瓦解、团队建设前功尽弃。因此,建设怎样的团队,怎样建设团队,怎样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是摆在我们每个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而严肃的课题。

三、适应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众所周知,集团是从劳动力密集型的劳服企业起家的,先天不足造成了当前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不高、盈利能力低等的被动局面,虽然近几年公司大力推进了经营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了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的力度,加大投入新上了一批“短、平、快”项目,但由于受资金匮乏、高级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实力未得到根本性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因此,近几年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的生存上面,事实证明:我们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当今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我们仅靠几十万、几百万的利润来维系生存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必须用发展来解决生存的问题,用发展去推进企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在体制、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务必将发展问题摆在首位,尤其要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就这个问题,我想谈四方面内容:

(一)企业发展观的要转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经济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观。这些话是对全局、全社会讲的,当然对企业也适用。因此,作为一个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在努力追求利润的同时,不应再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奋斗目标,而应将追求整体价值最大化作为战略性目标。因为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透支资源、设施、人力、财力甚至企业信誉,变成“拔苗助长”、“杀鸡取卵”,最终缩短企业的生命周期,使企业得不偿失。而追求整体价值最大化则要求企业不仅承认资本和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还要承认知识和智力资本的价值;不仅考虑企业创造的价值,还要考虑因社会、环境及后代受到影响的而产生的价值损耗;不仅考虑顾客得到的价值,还要考虑企业的利益相关人员和团体(比如员工、投资者、供应商、销售商、媒体等)所应占有的价值。只有树立追求整体价值最大化的全面的价值观,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管理中激励方式要转变。应从短期激励转向长期激励,从物质推动型激励转变为情感满足型激励,并最终形成精神归属激励。传统的激励方式大部分集中在对人力资源的短期效应的激发上。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由物质的需求逐渐转向于对精神情感满足的追求,并最终寻求一种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时,激励的方式就要适应这种转变,努力通过文化、环境、制度等因素为员工提供能实现精神情感满足的契机,提供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从而实现激励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企业生态化境,企业的长远利益才有了坚实的落脚点。

(三)企业组织结构要转变。应从金字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转向扁平化组织结构、团队式的管理运作模式。传统的金字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是适应硬性管理重点以及监控型管理方式而形成的。制度型、监控型的管理方式要求领导阶层必须具有一种绝对的权力,一种可以有效发挥其监督功能的组织体系,因此,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军事化管理组织结构便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其独特的管理功效。然而,随着软性管理、授权型管理模式的发展,员工的积极性的发挥将更多地取决于其被授予的权力的大小,或者说是其自由决策权力的大小,以及接受多少人的监督等。被授予的权力越大,决策的自由度越高,接受的监督越少,员工的积极性就越高,管理的效率也就越好。因此,具有更少的管理梯度、更大的管理幅度的扁平化的、团队式的组织结构便也应运而生。许多企业的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能更为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发挥其更大的工作潜能,从而长久地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企业管理机制要转变。应由严格、完备的规章制度管理转向以共同的愿望和文化环境来集聚企业的向心力、战斗力。因为在传统的企业中,企业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物质经济利益关系。所以,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企业必须依靠严格的、完备的规章制度来对人进行约束,使其行为符合企业运行的目的。然而,伴随生产力的提高,人力资本的形成,企业繁多的、严格的规章制度却成为了其在现实资本价值增值目标进程中的障碍。因此,企业的管理机制要进行一次变革,取而代之以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信念,共同的文化取向,以此获得员工的信赖与忠诚,激发其无穷的创造力。

除了这四方面的问题外,追求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有许许多多问题要研究、要探索,这些都将是我们马上就要着手办的事情。

总之,正如我们前面所说,04年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在座的每个同志都肩负着使命、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携起手来,振奋精神,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身火热的创业实践中,创造出企业腾飞的新奇迹。

【党委党建范文】二

一、充分认识村(居)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

农村基层组织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权的基础,它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好党支部,特别是有一个好支部书记。班子不行,什么事也办不成。我县现任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总体来说是好的,不少村班子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特别是一些支部书记能力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当前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矛盾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价值观、利益观、人生观等方面变化较大,加上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农民群众思想比较复杂,不少农民群众斤斤计较,唯利是图,只顾自己,不顾大局,只看眼前,不看长远,见利就争。有的村社会风气很不正,社会治安不好,宗族势力甚至黑恶势力抬头;有的地方“黄赌毒”特别是“”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另外,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纠纷不断,争利争霸等引发的上访上诉不断,等等。再加上不少村资源贫乏,基础差,交通不便,无法找到发展经济的路子,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村容不变,村貌依旧。因而,致使农村工作难做,有些村“两委”干部在复杂矛盾和困难面前不知如何是好,束手无策,根本无法组织和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履行不了职责,完成不了任务。甚至个别村干部显得很无能,落后于一般群众,与镇党委政府没能保持高度一致。这样的班子不换行吗?正因为如此,县委希望通过这次换届选举,把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选好配强,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公道正派,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开拓进取的人选进班子中来,使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真正成为有战斗力的班子。做好村(尽)换届选举工作,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事关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各级尤其是各镇、村一定要充分认识这次村(居)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二、依法依规组织好换届选举工作

在换届选举工作中,要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换届选举依法依规有序地进行。

1、必须明确选举程序。村(居)换届选举政策性和法规性强,选举程序要求严格。县委、县政府印发了《第三届村民委员会和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对这次换届选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职数配备、任职条件、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等作了具体安排和说明,各镇、村(居)要结合实际,严格按照实施方案,严格按照选举程序,严格遵循党章和党内选举有关规定,严格依法办事,确保村(居)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2、必须明确选举办法。“两推一选”工作是农村基层干部选任机制的创新之举,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搞好村党支部换届的一个好办法。

3、必须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一是原则上先进行村委会选举,后进行党组织选举。在实施过程中,各镇可结合实际,统筹安排,自行确定选举顺序。但要注意的是,村委会成员是党员的,应推荐为党组织成员候选人;凡未当选村委会成员的,一般不推荐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二是先审计后换届。要落实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认真搞好村级财务审计、清产核资、公布帐目和追缴失散财产等工作,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作出处理,并在选举前向群众公布结果。三是先易后难。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涉及面广,一定要分批实施。工作基础好、条件成熟的村要先换届;情况不明、条件不成熟的,要经充分准备后再换届。四是先整顿后换届。对班子软弱涣散、问题突出、情况复杂的村不要急于选举,要集中力量抓好整顿,待打好工作基础后再换届。对于少数不起作用的党支部、村委会班子要果断调整。五是先考察后选举。镇党委要严格按照任职条件,做好人员规划,搞好资格审查,既要重视民主推荐结果,又要按照任职条件严格把关。民主推荐结果是选人的重要参考,但不是决定条件。用什么样的人,要通过全面考察,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选进村级班子中。

三、认真抓好换届选举工作责任的落实

村(居)换届选举是一项政策性和法律性非常强的工作。各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责任的落实。

一要落实责任。各镇党委、政府要把这次换届选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县委组织部门是负责村和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的职能部门,县民政局则是负责村委会和居委会换届选举的职能部门,一定要切实履行好相应的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好相关人员学习选举法律法规与党内规章制度以及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换届选举的文件,提高政策水平。各镇要成立村(居)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镇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各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落实责任制,实行挂点包村或社区居委会,责任到人。对情况复杂的村(居)要派出工作组驻点指导。人大、纪检、组织、宣传、民政、农业、财政、政法、法制、信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做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县几套班子领导成员要经常深入挂钩镇,及时帮助解决村(居)换届选举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各镇搞好村(居)换届选举工作。县直各单位要加强与挂点村的联系、沟通,把村级换届当作份内事,掌握村(居)换届选举动态,确保挂点村(居)换届选举圆满成功。全县779名驻村干部要把搞好村级换届选举作为今年上半年的首要任务来抓,发挥特殊作用,指导帮助所驻村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

二要加强指导。换届选举点多、面宽,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各镇要派出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帮助各村搞好村级换届工作。县人大、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要加强对村(居)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

三要做好思想工作。一是要做通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的思想工作,使之担负起这次换届选举的责任;二是要做通因年龄问题要退出村“两委”岗位的干部的思想工作,使之紧密配合换届选举;三是要做通村里有影响力的村民,如离退休干部、村中长老等人的思想工作,使之大力支持换届选举工作;四是要加强与该村外出在职干部的沟通、联系,争取他们支持做好换届选举工作。

四要加大宣传。各镇、村要利用广播电视、标语、黑板报等各种媒体和形式,大力开展换届选举的宣传教育活动,尤其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为换届选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要严肃纪律。各镇党委、政府和县人大、县纪检监察、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公安局等职能部门要自始至终密切关注和掌握换届选举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选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在选举中采用违反法律、政策和不切实际的承诺以及拉帮结派、诋毁他人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拉选票的行为,要及时予以批评教育和制止;对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等违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碍党员和选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以及对控告、检举违法行为的人进行压制、迫害的,要坚决予以查处;对利用宗族、家族势力和黑恶势力从事非组织活动,破坏选举正常进行的,要依法予以坚决打击。要加强对重大情况、重大问题的请示汇报,及时掌握换届选举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防范措施,提出解决办法,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党委党建范文】三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大会报告十一届县委三次全会以来的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

一、200_年工作回顾

200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第一年。一年来,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 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固原工作会议、市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全县工作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的情况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非公有制经济、扶贫开发、劳务经济、特色旅游、计划生育、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苦干实干,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5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2.2亿元,第二产业1.5亿元,第三产业2.15亿元,分别增长11.1%、5.4%和12.6%o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5亿元,增长7.5%,地方财政收入1600万元,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400元,增长15.1%。

(一)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县域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产业优势日益显现。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下大力气抓好马铃薯、种草养畜、特色种植三大基地建设,全面完成了“三个20万亩”建设任务。马铃薯产业方面,制定了《关于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决定》,建立优质专用基地21.67万亩,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6.12万亩,农民人均交售、加工马铃薯收入达350元以上。新建马铃薯高新科技示范园,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城·郊袁河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被列入国家第九批定点专业市场,已完成了主体工程,建成后年交易量达15万吨以上。成立了马铃薯加工销售协会等中介组织,加强了产业链接,提高了服务层次。种草养畜产业方面,通过制定“以畜调草”政策、抽调干部下乡督促、严格责任追究等有力措施,共完成优质紫花苜蓿种植22.77万亩,禾草45万亩,是前三年种草面积的总和。积极开展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饲草改制、疫病防治和技术培训,全面落实“万户贫困户养羊工程”,启动实施“3211”养殖工程,累计扶持发展各类舍饲养殖户1327户,全县大家畜存栏12.3万头,增长11.4%,羊存栏12万只,增长10%。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185元。年底投放购畜贷款510万元,抓紧开展购畜工作。特色种植产业方面,依托不同类型的的区域优势,建立高产优质胡麻示范推广基地13.3万亩,优质纤用型亚麻生产基地1万亩,豌豆生产基地6.4万亩,特色蔬菜、中药材等生产基地2.2万亩,全县以秋杂粮、豆类、油麻、中药材、瓜果蔬菜为主的特色基地面积达到22.9万亩。

——工业经济稳步攀升,运行质量得到提高。紧抓自治区把今年作为新型工业化启动年的机遇,按照“强龙头,抓民营,建园区,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先后制定《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工业园区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从整体上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力度。下决心推进企业改制增效,在对淀粉龙头企业集中进行了清产核资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企业改制脱困工作领导小组专抓此项工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傻傻集团所属新营淀粉厂实行整体租赁经营,北方淀粉公司所属3家企业全面启动生产。对农丰公司、农机修造厂整体实行国有民营改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华绒公司、兴亚公司、恒昌建材有限公司等一批工业技改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载体来抓,县城金豆工业园和兴隆单家集民族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已有10多家企业进园置业。

——城镇建设再度提速,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紧紧围绕县城建设这一中心,中心集镇和边贸集镇建设两个重点,309国道和202省道两条主线这一工作思路,制定了《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逐级落实责任,严格目标管理,加快建设进度,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县城“543”工程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城镇面貌有了较大变化。政府街、西涵路改造建设、北后街拓宽改造工程已竣工,国道309线县城过境段建成投入使用,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主体工程已完成部分交付使用,县城商贸中心、何洼建材市场和东、西街针织丰良油瓜果蔬菜市场改(扩)建全面开工,东、西居民小区、水利小区完成规划设计,加紧建设。兴隆、将台、新营、沙沟、偏城、西滩等一批中心集镇和边贸集镇改扩建工程也陆续建设。重新修订了县城总体规划和部分重点地段详规,制定《县城规划控制区统一征地实施办法》、《国有土地储备实施办法》,加大对县城规划区内土地储备、管理和经营力度,全面推进了城镇化建设进程。

——信息发展平台初步构建,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强。认真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政府网站工程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行,县四大机关、重点部门实现了资源共享、联网办公。马铃薯电子商务平台、重点部门、乡镇和企业工作站等信息化一期建设I程全面完成,实现了与全国农村供求信息“一站通”联网运行。配套实施乡镇移动通讯基站、农话模块局、光缆线路和电视传输站建设,建设完善远程信息网络、行业信息网站,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合作与交流。

——突出抓好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建设效果明显。坚持大规模、整流域,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把整地规格、苗木质量、栽植技术“三关”,突出林业科技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共完成一、二、三批退耕还林任务42万亩,其中退耕造林31万亩,荒山造林11万亩,苗木平均成活率达90%以上,是近年退耕还林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一年。着力抓好环县城南北两山绿化、309国道和202省道两旁部分路段百米绿色林带和月亮山一大寨山百里水源涵养林绿色屏障的配套建设,完成绿色通道工程209.6公里,是西吉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道路绿化。继续加快中幼林抚育、四旁植树、义务植树,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盐池会议和市生态建设会议精神,先后于3月底、4月底提前在全县范围内实现全面封山禁牧和草原承包。下派工作组,组建稽查队,加大禁牧力度,着力培育种草养畜后续产业,全面兑现退耕还林补助粮款,确保了“封得住、不返弹”。积极开展草原灭鼠I作,捕杀中华鼢鼠12.2万只,有效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完成高标准农田7.1万亩。马莲、什字两座中型水库除 险力口固工程相继完成,改善和恢复浇灌面积2.9万亩。新建了一批人畜饮水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水保骨干坝工程,超额完成了第二批“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任务,“马什好”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全面启动实施。交通建设方面,通县油路工程兴隆至好水和火石寨至云台山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农村公路建设马建至苏堡至平头三级砂砾公路、偏城至马其沟、县城至西滩两条四级砂砾公路全面竣工,投入使用。电力建设方面,完成二期农网改造工程第一、二、三批项目改造,第四批项目已完成25个乡镇、279个行政村的低压改造任务,全县农网改造覆盖面达到97%。农村通讯方面,新建苏堡等11个移动通讯 基站和白城等4个联通基站,完成了马建等5个乡镇农话模块局 扩容,新建袁河农话模块局,进一步提高了通讯质量和能力。

——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把大力发展个体私营、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从政策、体制、机制上加大引导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月艮务的二、三产业,积极帮助扶持一批以“三粉”、畜产品、亚麻加工为主导产业的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形成了个体私营、民营经济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局面。全县个体私营、民营企业达到9500户,比年初净增605户,从业人员达3.9万人,产值4.28亿元,实现利税510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深入开展 “321”联贫帮扶活动,全县参与联贫帮扶的各级干部达3663名,帮扶贫困户4318户,累计为贫困户捐资捐物达89.3万元。坚持联乡包村的社会帮扶制度,各级包扶单位为贫困村投资投物、联系扶贫项目累计金额达310万元。围绕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组织实施10万贫困户养羊工程、万名失学儿童救助工程、万户菌草产业扶贫、万名劳务培训工程以及小额信贷等到村到户项目。积极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加快了对生态保护区、山体滑坡区整体搬迁步伐。认真贯彻落实闽宁合作联席会议精神,着力抓好涵江区对口协作项目的落实,被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授予“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集体”,与葛洲坝水利集团公司建立协作关系,积极寻求与其它市、县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了合作领域和范围。

——强化产业化运作机制,劳务经济成效显著。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的实施意见》,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网络,加大输出培训力度,强化政府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了输出机构、人员、培训、服务、经费五落实。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支持、能人带动,全方位、多层面地搞好劳务输出,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初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在全区劳务输出工作中树立了典型。全年共输出劳务16万人(次),创收2亿元,其中有组织输出1.2万人,创收60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450元以上。被自治区评为劳务输出先进县。

——加快旅游景点建设,旅游开发方兴未艾。立足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革命遗址三大地方特色,按照“挖底蕴、抓景点、建区带”的思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景区服务管理,积极争取实施火石寨“丹霞”地貌保护区、党家岔“震湖”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火石寨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建设项目,着力做大做强火石寨“丹霞”地貌、党家岔“震湖”旅游品牌。进一步开发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碑、兴隆单家集革命遗址、“华夏古钱币第一县”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全力构建我县独具特色的旅游黄金线,全年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旅游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有效补充。

——严格目标责任落实,计划生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末位淘汰制和一票否决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奖惩等措施,下派306名村计生员,集中精力抓好结扎和置环两项硬任务,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县完成长效节育手术13906例,其中结扎6023例,超额完成了区、市下达的计划生育任务,是十年来我县计划生育长效节育措施的总和。积极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建立行之有效的利益导向机制。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21.1%,计划生育率达到68.96%。

(二)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切实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学习‘三个代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重点工作”主题活动,在全县干部职工中广泛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七,一”、“九·三”重要讲话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郑培民、谷文昌先进事迹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广大干部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机遇意识、解决问题、加快发展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大力宣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新成绩,典型引路,着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充分利用区、市、县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大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星级文明户创先管理和复查验收力度,全县共创建全国和区、市级文明单位42个,县级文明单位98个,星级文明户1271户。深入开展“讲卫生、抗非典、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在全县掀起了爱国卫生运动的热潮。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高度重视党管武装工作,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先进县”称号,并被中共固原市委、政府、军分区授予党管武装工作先进集体,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新理念,在抓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着力抓软环境建设,以党政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为契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硬化月艮务措施,提高办事效率,结合全县重点工作的整体推进,大力改善政策环境、行政环境、治安环境,初步形成了人人、事事、处处都是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

——“科教兴县”战略加快推进。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重点农业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启动实施“万户农民培训工程”,使全县85%以上的劳动力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认真贯彻全区教育大会和南部山区“普九”攻坚动员会精神,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规定,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巩固提高“普初”教育成果,加快“普九”步伐,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成人教育。着力抓好西中重点中学和回中标准化示范学校建设,解决初中升高中“瓶颈”问题。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调整、选拔任用了一批中青年中小学校校长,面向社会招聘录用中小学教师334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加快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处置预案,大力整顿规范医药市场,确保了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为了预防“非典”疫情,制定了《西吉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实施方案》等10多项工作方案,成立指挥部,下派工作队,严防死守,群防群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广场和送戏下乡活动,充实加强基层文艺队伍,在第七届全国民运会期间创排表演的《牧童鞭》荣获金奖,劳务输出花儿乙歌舞剧《走出黄土地》等节目参加了全区文艺汇演,受到好评。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力度,开展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有机结合,县委高度重视,保证了县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的圆满完成。工会、共青团、残联也都进行了顺利换届,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政协正确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各部门(单位)及时、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意愿和利益。深化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警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工作,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全力做好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 线,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再教育,制定了《跨地区宗教活动管理办法》,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妥善处理了一些宗教纠纷,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三个离不开”教育和共产党员不得信仰任何宗教教育,在全县形成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惜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积极关心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

——认真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严打”整治斗争高压态势,开展了以县城为重点的破案会战和重点区域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适时召开全县政法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综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开展“创安”达标活动,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坚持打击、取缔“__功”等各类邪教组织。广泛开展争创“五好政法单位”、开展“五好于警”活动,政法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深入开展“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推进了依法治县战略的顷利实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开展对存在安全隐患领域的宣传和专项整治,防范和杜绝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切实加强“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工作,积极推行城镇职工医下年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养老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巩固农村税收改革成果,落实各项税收减免政策,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当中。

——全面完成机构改革定岗分流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制 定了《西吉县机构改革中人员定岗分流工作实施办法》,川页利完成了319个部门(单位)的定岗、定员和分流人员安置工作。紧紧围绕“精简、效能、统一”六字方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肃纪律,全县24乡2镇调整为16乡3镇,实现了乡镇区划调整的合理布局,再造了乡镇发展的后发优势。

(四)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建设得到加强

——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围绕争创基层组织先进县目标,加大县直机关、各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建设力度,新建高标准村党员活动室56个。认真落实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五个好”新目标,下派工作组驻乡、驻村集中开展后进党组织的转化整顿,制定了《西吉县村级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干部的管理。切实加强机关、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广泛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在农村和各行业工作生产一线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新党员490名,改善了党员结构,壮大了党员队伍。

——切实加强干部理论培训教育。以县委中心理论学习组为龙头,分期分批对全县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村干部进行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党风廉政建设、计算机应用能力、行政执法等方面的培训学习。组织全体县级领导干部参加了市委党校举办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培训班,选派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参力口区组织部、扶贫办举办的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选派多名干部赴沿海等地考察学习和挂职锻炼,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高度重视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力口大对高学历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推荐、培养和选拔力度,把一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优化了班子队伍结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抓好西吉县县乡领导一线工作制度、抓点工作制度、驻乡工作制度的落实,制定完善了加强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等24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干部有效管理机制。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想方设法为他们学习、生活提供和创造条件,落实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牢记“两个务必”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育活动,教育各级干部努力做到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全县开展了廉政宣传教育和知识竞赛活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拒腐防变能力。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大事项报告、季度汇报等制度,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力度。加强信访举报、案件查办、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对退耕还林补助粮款兑现、中小学生收费、扶贫救灾救济资金管理等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管理,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适应、转变与提升 篇3

初一生活如同开口咬一个苹果,如果咬第一口是甜的,那么你就愿意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心情体验吃苹果的快乐。

如何吃到你成长中最幸福最快乐的“苹果”呢?下面为你支支招。

一、适应环境,调节心情

将要到新环境了,有的同学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是向往型的;有的同学不知所措,是迷惘型的;还有的同学心里害怕,是退却型的。

每个人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一个适应过程,我建议上某个中学前,一定先到这个学校看看,环境熟悉了,才能迅速融入学校,融入新的班集体,也就是“先入境,再入心”,进入新学校后,要认识新的同学,结交新的朋友,还要适应各位新老师的讲课方式,而迅速适应的同学无疑将占得先机。这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是极其关键的。

进入新的学校后,每位同学都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有一个新的定位,在此阶段,心理的调节将非常重要,需要与父母和老师多沟通沟通,始终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转变观念,提升思想

有些同学认为初中知识与小学知识分别处于两个层面,小学学不好没有关系,到了初中认真学就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就拿数学学科来说,小学数学不仅能锻炼同学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可以用知识的前后联系巩固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用位置方向拓展同学们的空间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体操功底的人再学高难度的动作就会更快、更协调、更优美,小学数学功底厚的同学,到了初中就会如鱼得水——数学视野扩大。数学思维拓宽,数学整合能力加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于方程来说,小学时学的是简易方程,利用四则运算关系就能解答;到了初中,要用上去分母、移项等知识解答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所以小学数学比较差的同学进入初中后可要更加努力了,要用最短的时间迎头赶上。

三、抓住课堂,做好笔记

初中生活紧张而有序,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同学们一定要在课堂上把知识探究透,并做好笔记,课堂上老师抓基本功,精讲精练,对于一些典型题,老师经常“一题激起千层浪”,抓住一个知识点进行拓展演练,也就是对一道题给出多种解法,同时改变题目的条件探究新的结论,以训练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如,若|a+b|=5,求a、b,我们知道满足条件的a、b的值有多组,如果补充条件“a、b均为负值”,或“a为正,b为负”,答案就又不相同了。

同学们若能课上聚精会神,课下复习巩固,做起家庭作业来当然会顺畅,这样就会给原本紧张的初中生活余出一些空暇时间,做课堂笔记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把学过的知识“凝固”下来,便于随时翻看,通过笔记,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不背包袱。

四、养成好习惯,相信自己

每位同学的家庭环境不同,学习习惯也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必须把学习当成一件事情来做,如果不能认真地集中注意力,掌握知识就会感觉很困难,学习将进展缓慢,电无法获得丝毫的满足感。

教师如何转变角色适应教学改革 篇4

一、从培养兴趣出发,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清楚学习的重要性, 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逐步亲近数学, 了解数学, 喜欢数学, 从而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 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内趋力的环境和氛围。

1.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 可以创造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学习, 乐于学习, 产生求知欲望, 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 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 把微笑带进课堂, 用和蔼可亲的教态, 热情关怀的语言, 亲切鼓励的目光, 关注每一个目光, 肯定每一个学生, 使学生形成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 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另外, 教师要学会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违纪等偶发事件, 给学生留有余地, 使他们有时间思考, 要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自我教育能力, 并且能自觉地改正错误。

2. 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学好一堂课的基础。

快乐是智慧的化身, 在教学中我发现, 师生心情是影响课堂气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学生在上课时正襟危坐, 小心翼翼, 不敢越雷池半步, 哪里还有兴趣, 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更是无从构建。《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 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 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实践探究的欲望。因此, 教师应以启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兴趣为立足点,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情境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使学生如入其境, 可见可闻, 产生亲切感。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时, 我通过下面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归纳, 从而引出定义:

(1) 大家都听说过德国大数学家高斯10岁时聪明解答1+2+3+…+100的故事, 说明他从小就善于观察、分析和研究。请你观察其中1, 2, 3, 4, …, 100这列数有何特点?

(2) 《幸运52》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列数71, 51, 31, 11, …你能说出有何规律吗?

一个是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一个是电视中的数学问题。这种设计趣味性强, 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创设问题情境外, 还可以创设新颖、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 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自然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学生能力发挥的保障。

曾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与启发。教师要传播知识, 更要育人。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包罗·朗之万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 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 如果将数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 就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 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 适当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从培养团队精神入手,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 与他人交流合作是未来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交流, 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益处, 又能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英国的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 我也有一个苹果, 彼此交换, 那么, 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 我也有一个思想, 彼此交换, 那么, 每人只有两个思想, 甚至多于两个思想。”由此可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 相互合作, 相互启发, 相互借鉴, 共同提高。例如为了解全校同学的课外活动情况, 需要开展调查。学生必须通过合作, 按照所选择的方法进行调查, 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所具备的数学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有差异, 因此得到的调查结果因人而异, 通过交流、合作, 才能最终掌握全校同学的课外活动情况。《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从培养创新能力着眼, 树立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 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的。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 自己动手操作, 动脑思考, 动口表达, 探索未知的领域, 寻找客观真理, 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 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 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数学知识的代言人, 是教学内容的传递者, 是知识生产线的操作工。然而, 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 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 通过反省主动建构。

总之, 新课标赋予了新一代的教师许多新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从传统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 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 教师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 实现身份的根本性转变, 真正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真正做到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游永恒.基础教育与教学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出版, 2004.

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 篇5

《全日制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实验新教材的数学教师应转变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观念,以保障课程教材改革实验顺利进行。关于新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观念,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他们的世界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斓的。教材依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自身的特点提供了许多富有儿童情趣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精心设计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迈出学会学习的第一步。在《认位置》的一堂观摩课上,教师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超市要开张,让学生来摆货架,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了新知识,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学会了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知识的一种学习途径。

的确,数学新课程,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信手拈来,《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一节中,教材以小朋友坐车为背景,有辆45座的大巴,车上已经坐了30人,问题是: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小朋友们经常坐车,但从来没有在生活中真正计算过这个问题,课本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常常见到的身边熟悉的场景,乍一看,这是个容易解决,稀松平常的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引起小朋友强烈的表现欲望,他想告诉大家解决的方法,于是小朋友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是的,这的确是个不难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学们很快就列出了算式“45―30”,或许有的小朋友知道等于15,但怎样通过这个式子计算出来呢?刚才的成就感激励学生继续探索,小朋友们开动脑筋,于是想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办法。而在《加减混合》这一课中教材则创设了公共汽车上下客这一情境,这是他们所熟悉的,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中,每人都有了分析这类问题的思路,明白了为何要用加减混合来计算,同时也自己摸索出了一种学习的方法。正是在多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也学会了自主学习。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认数,可以通过数小棒、摆物体等活动,获得有关的体验,从而认识了数的意义。也就是说,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小学生头脑中的“数学”往往和成人的理解有不同的含义,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他们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

因此,教学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在教师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将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与升华,丰富与发展学生的数学事实材料,逐渐建构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例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已具有关于几何形体的许多经验,他们通过实物如球、橘子等了解圆的一些特点,知道鸡蛋、鸭蛋等比球等圆形物体更椭;通过桌面,积木等实物,会近似地使用长方形、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球、正方形、三角形等词汇。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就是要在这些学生熟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将学生混淆在一起的混乱的、粗糙的认识加以整理,帮助学生把几何形体与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分离出来、区分出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在学生容易发现和掌握实物几何形状明显特征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观

转变教育观念 适应物理新教材 篇6

关键词:物理 激励 教学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用新理念指导的新课程、新教材给人以崭新的感觉,她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如何使教师尽快克服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干扰,正确使用现行教材,使初中物理教学全面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是目前教材教法研究中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要真正用好现行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关键是熟悉、掌握教学内容,出路是教法改革。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 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教学方法脱离不开教育观念和教学目的。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而已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较陈旧,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现行教材的特点.应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方法,变注入式教学、题海战术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行教材虽然降低了难度,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却有了更高的要求,照本宣科显然不行了。现行教材编者的用心良苦,突出物理知识的趣味性,旨在创造意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自觉学习,教学方法应该体现这个意图;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想一想、做一做扩大教学效果,而不能以偏题怪题让学生钻“牛角尖”;漫画或插图内涵丰富,相关的物理知识尽在其中,含义,切不可走马观花,一晃而过;现行教材知识面广,伸缩性大,目的是要面向全体,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中一定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三、重视师生情感的感染与激励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创设提出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首先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要让学生感兴趣,要引起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其次要注意难易适度,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过程,启发学生自主分析問题,尝试解决的办法,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还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可适当地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一过程又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过程。通过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你能告诉我你的想法吗?”、“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可以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要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老师可以故意犯错误,让学生指出错误,帮助老师更正,甚至允许学生插嘴。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你的方法真好。”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老师的评价能增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的信心。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形成师生间的教学合作、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四、加强实验教学

转变教学观念 适应新课程改革 篇7

回顾这几年来中学政治的教学工作, 我认为新课程下的政治教学, 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师不是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 而是让学生自己构建学习过程, 不仅学结论而且学过程。在学习中练习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发现问题, 不断探索, 力求创新。针对这一问题, 我谈几点体会。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课堂活跃气氛

改变传统师道尊严的思想, 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此, 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 交流机会的提供者, 积极互动的组织者, 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只有在课堂上让师生之间保持平等的互动交往, 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 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遇到问题一定要多和老师探讨, 对于学生提出的课外知识问题, 教师也应尽力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学生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思维方法, 去探究、去发现, 思维发展了, 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的鼓励, 同学的认可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激情, 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二、改变教法, 分层次教学

新课程下的政治教学, 教师选择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 决定了他们的理解能力的高低,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本着“不求人人升学, 但求人人成才”的理念, 计时发现每个层次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让其都有发挥能力的机会。例如, 课上让基础知识能力差的学生也就是那些弱势生群体, 回答一些基础性的问题, 给予表现的机会,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要提出高要求, 既要完成基础性问题, 又要发挥他们的潜能, 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与此同时,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多种教法, 由易到难, 以适应每个学生, 培养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发展。教师由传统的讲、学生听的现象, 变为学生努力积极地学, 也就是有“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为将来走向社会,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是反映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教学中我经常创设情境,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初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讲完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后, 学生对这些问题没有任何疑问了, 于是我就有意问学生:我们今天讲的人民和以前讲的公民涵义相同吗?学生们听后议论纷纷不断发问, 课堂气氛很活跃。我便因势利导,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 这是两个不同范的概念, 公民是从法律范围内的权力和义务来讲, 而人民是相对敌人而言的, 是一个政治概念。其次, 二者的范围不同, 公民包括人民, 例如, 那些犯罪分子是我们的敌人, 就不属于人民, 但他们还是我国公民, 授我国法律保护和约束。

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改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中学思想政治课尤为如此。很多学生都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 理论性太强, 因此, 无需下工夫去认真学习, 只是在考试前背一下就行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师的教学效率不高, 而且学生的学习热情丧失, 学习效率自然也不好。因此, 在现代教学中, 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看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

学生的自我学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三个过程。教师要首先要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思想政治课, 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习, 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爱学、会学。

另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能力, 是相对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而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成立起一些学习小组, 小组之间开展竞争, 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 在教学中创立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 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和批判意识, 鼓励学生结合实际, 大胆地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索, 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长知识、长见识、长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课程。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能力

以多媒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来说, 具有很大的优势。多媒体手段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 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生动, 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开拓智力、培养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组合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的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和激励下, 学生主动地探究, 教师应注意给出学生思考的内容、机会和方法, 使视听与思考相结合,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政治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政治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要适应政治新课程改革, 就必须诚心接受, 热情投入, 敢于探索, 不断实践, 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笔者试从转变教学理念方面来谈对适应政治新课程改革的一点体会。

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提高适应社会能力 篇8

职业学校作为为社会直接输送建设人才的大本营, 教育观念和行为已不能再囿于过去那种要求。我们应当放弃陈腐的观念, 配合义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培养和开发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使他们的适应性随社会的变化而发展, 能够把握稍纵即逝的发展机会, 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 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的神圣责任。

面对知识、科技和人才的挑战, 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方式是:让学生真正懂得自我教育, 重新核定考试形式, 教会学生怎样去求知和学习生存。

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职业中学的学生来源属于中考后招收的初中三类毕业生, 我们且不管他们的适应能力如何, 但就他们的基础知识而言, 是有相当差距的。不仅反映到知识上, 更为重要的也是让我们最容易忽视的是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较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启发人去发现真理。”一个称职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是指点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 而是引导他拌料砌砖, 同他的学生一起来建造大厦, 我们这些学校教师的活动不是单向的, 应是师生的双向交流, 只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 一味地单向灌输式注入, 无异于“赶着鸭子上架”。不是发脾气骂学生不中用, 就是说朽木不可雕, 久而久之, 教师教得乏味, 学生学得潦草、敷衍。教育者应当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时间、空间、权利、困难、冲突, 让他们去安排、去设计、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在一个实际的过程中, 感受困惑和偏差, 再由教师逐步点拨, 潜移默化地使受教育者体验进步的喜悦, 对人生有所领悟、升华, 这就是唤醒、鼓舞本身。企业生产要靠工人发扬“主人翁”精神,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他们更该具备这种精神。唯此, 才能激励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造性,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该不该学, 该学什么, 该如何学, 为什么这样学, 知道该干什么, 该如何干, 为什么这样干。学生从被动体转变成一个主动体。

主动探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主要的基础是自我教育思想的形成。然而, 从培育学生的思想上讲, 从教师的角度上讲, 这不仅仅是学生的要求、教师教育方法的改变, 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石, 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根本。

二、要改革考试形式, 完善评价机制

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与进行考试不是对立的体系, 考试源于隋朝的科举制, 带有功利色彩, 源于历朝历代的选拔人才, 也是有名利色彩的, 考试成绩与实际能力似乎画了等号。致使我们今天的师生群体也为了考试而考试, 这不能说考试不对, 但考试本身在一定程度上, 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不尽相同, 违背了建立考试制度的初衷, 使得考试、文凭、知识、能力之间很难协调起来。

我校承办的电工班, 诸多学生因为过考试关放弃了考试、放弃了文凭, 我校举办的几期电脑培训, 没有因为不考试, 招不来学员。众多有志青年为了适应社会, 提高素质, 掌握技能, 他们纷纷来我校学习, 很能说明问题。

职业学校因其为社会培养直接建设人才的特殊性, 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培养和提高劳动者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 不是不要考试, 考试的评价功能是其他形式所无法代替的, 我们所做的有效尝试是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

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需要改, 尤其是考试的评价标准更需要改。为什么呢?教师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该学些什么;怎样学习, 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等等。这些内容都要通过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和引导呢?如果评价标准重细节求完善, 统一模式, 那么, 培养出来的就是只具有共同思维而缺乏创造活力的工具, 但这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考试评价标准应鼓励创造性活动, 鼓励求新求异的独创思维。

只有这样, 才能为社会多发现和培养富有朝气、有灵性、奋发向上的人才。也只有这样的考试选拔方式和标准, 才能为人才资源的开发、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有足够的知识, 一定的能力, 同时又抓住机遇, 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机遇的出现和把握要靠自觉的能力, 教育方式应从知识的导向和如何传授知识, 转到能力导向的侧重和独立灵活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即要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学校、教师都要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中包含教学进度、学生反映、社会知识、科技知识等。学校组织不定期检查, 从学生切实的需要出发, 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主, 掌握社会知识和教科书的结构, 致力于传递和强化课本知识, 努力启发学生寻求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方法。

只有通过受教育者自己不断的学习实践, 在不断的“为什么”中寻求解决的方法及答案, 进行自我教育, 才能学会学习, 从分门别类、纷繁复杂的知识海洋中汲取营养。只有学会学习, 学会不断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高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和素质, 受教育者才有可能在走出校门后,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 不茫然, 不落伍, 能够不断充实自己, 而不会使自己的水平仍停留在毕业的年代里。

适应转变 篇9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和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现在一些老师的观念还很陈旧, 穿新鞋走老路事情时有发生比如:不懂“启发”的真正含义, 以为多提问即为启发。把传统的一言堂变为“满堂问”“知不知道”、“是不是啊”、“对不对啊”、“怎么样”、“好不好”、“会不会”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不绝于耳, 把整体性教学内容搞得支离破碎, 从而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课堂上表面看师生、生生在互动, 实质上是以提问为幌子, 引学生入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框框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恰当的互动教学策略是实现有效互动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时, 要善于运用活动、问题、情景、幽默等手段打破冷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措施, 使用合理有效、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例如在“探究环境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活动中作出假设时, 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启发: (1) 冬天和夏天的食物, 哪个季节的食物易变质、发霉? (2) 雨天和干燥的天气, 哪种气候条件下的食物会先发霉 (3) 我们到超市买东西时, 会发现很多食物是密封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样, 学生很容易想到在温暖、潮湿、暴露于空气的食物易发霉, 并由此作出这样的假设:霉菌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空气充足的环境中。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得出上述结论时,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我们应如何保存好食品吗?这时, 学生很快总结出保存食品的方法:低温、干燥、密封。另外, 运用启发式教学, 设计的着眼点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 例如在《合理膳食》一节的教学中设计如下: (1) 多媒体展示能体现合理膳食重要意义的材料, 以此帮助学生明白:“吃什么”、“怎样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完成“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活动, 然后讨论“如何改善自身的营养状况”。 (3) 组织学生完成“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活动, 并交流设计的问卷调查表, 然后讨论“如何纠正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以上将教学设计成一个个活动单元, 明确活动的目的、过程、关注点学生体验等等, 通过展开活动让课堂散发生活的气息, 反映生命的价值, 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

新课标中探究性学习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 从心里认识生物学课程中的教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形成的, 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泌尿系统、人体骨骼和肌肉、眼球的结构、耳的结构等, 假如只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下模型, 部分学生当时可能懂了, 但也有一些学生似懂非懂, 我的做法是在让生物科代表负责的前提下, 把教具放在教室一段时间, 让感兴趣的学生, 弄个明白。又如显微镜是较贵重的生物学仪器, 要使学生熟练地使用它, 光凭几节实验课上的练习, 学生还是不能达到熟练, 更不用说是用它来进行其他科学探究了, 这时只能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 尽量让学生多使用它, 有的学生不满足于用显微镜观察书上提到的几样东西, 学生们往往有很多想用显微镜观察东西, 我总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这种探究欲望。

还有, 突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 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标中的体现。但是, 这不意味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可以孤立进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与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融为一体, 才是有生命力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一门学科而言, 是伴随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 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甚至是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这种教育显然是无效的。从教育的机制来看,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 它应该是通过学生的无意识的心理机制而发生作用的, 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例如, 在七年级上册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材从几个常见的生态系统入手, 在教材书中有七幅插图, 介绍了各个生态系统。我利用电脑向学生展示了这些图片。这些图片利用电脑展现在学生面前时, 学生们不由得大叫起来:“真好看”!这是学生们心底的感叹。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从心灵深处震撼着孩子们的心, 使他们在共享自然环境美的同时, 能积极参与环境的保护, 并在广泛的生态情景中认识生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生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适应转变 篇10

我国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已经三十年了, 从1998年7月3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到现在, 已经十多年了。改革开放前, 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短缺现象严重, 配套设施缺乏, 居住条件很差。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只有6.7平方米, 约有47.5%的城镇居民家庭缺房。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发展, 城镇居民住房条件逐渐改善。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8平方米以上。据一份不同收入国家居住水平的资料显示,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收入国家8平方米, 中低收入国家18平方米, 中等收入国家20平方米, 中高收入国家30平方米, 高收入国家45平方米。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水平。这个数据表明我国住房严重短缺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 住房需求已经从短缺型发展为改善型。

随着住房短缺问题的解决, 人们对住宅内在功能与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许多要购买商品房的居民, 不是因为没有房子住, 而是因为现有的住房无法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生活上的要求, 希望通过换购商品房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现在的问题是住房的需求改变了, 生产住房的模式还没变化。福利分房的时代, 人们关注的是住房面积, 是一家人能否住得下的问题;住房市场化的早期, 由于住房依然紧缺, 人们面临的迫切问题也是能否住得下的问题, 关注的还是面积。因此十多年以来, 开发商、规划师、设计师注重的也是面积的增加, 最多也是在住宅的外部造型和外部环境上做些文章, 而真正影响生活起居的住宅本身的品质则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有一些住房外表看很漂亮, 内部却很粗糙。目前我们对住宅的设计, 仍然比较粗糙, 就像是对一个方块进行随意的分割。设计的粗放再加上建造上的粗放, 我国的建筑质量仍然还有很多不足。为了适应人们对住宅内在功能与品质的要求, 我们必须摒弃粗放式的旧模式, 用精密设计代替粗放设计, 精心规划, 精细设计, 在提高住房的内在品质上狠下功夫。

2 用精密设计代替粗放设计

精密设计首先要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感受为基准, 经济、紧凑地利用空间, 精心处理套型内部平面空间关系, 在建筑面积扩大的同时, 功能随之升级。住宅商品化以来, 人们购买商品房首先关心的是面积。因此一些住宅设计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即单纯将70m2左右的套型放大到100m2左右, 建筑面积增加了, 而建筑功能依然只能满足食、住基本需要, 并没有解决书房、储物间等原有功能空间不足的问题。这种无功能目标地盲目扩大面积的做法, 往往造成某些使用空间过大, 从而使它失去温馨感和亲和力。因此, 未来的住宅设计不能只在面积上做文章, 更应致力于把握使用面积的合理分配, 每一个房间在尺度上应该满足人的行为、功能及家具布置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如果套型内使用面积仍有较大增加, 就应该增加新的功能空间, 从而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 提高空间的舒适度。

精密设计还表现在对户内交通流线的合理设计上。起居室作为家庭公共活动中心, 承担着起居、就餐、娱乐、接待客人、家庭团聚等多种功能, 同时它又是一个联系家庭中各种功能房间的交通中心, 所以起居室经常是不封闭的、被穿套的, 因而能否巧妙地解决交通空间对使用空间的干扰问题, 是起居室设计的关键所在。在一些住宅设计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即为方便起居室与功能房间的联系, 直接将卧室门、书房门、餐厅门、卫生间门均开向起居厅, 使偌大个起居室被划分为若干个支离破碎的活动区域, 起居室失去整体感, 使用功能降低, 交通面积增多。因此, 设计时应认真推敲开向起居室门洞的数量和位置, 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开向起居室的门洞数量, 同时也应将门洞尽量集中设置, 以满足起居室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大于等于3m的规范要求, 使起居室真正成为家庭活动中心。

精密设计还必须因地制宜。近几年飘窗 (凸窗) 因立面造型美观, 室内空间效果温馨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住宅设计, 并成为标志住宅品质的象征。但是不分地域、不分建筑性质、不分朝向、不分景观的使用飘窗却是弊多利少。首先在采光面积相同的情况下 (飘窗的面积虽然远大于窗洞口面积, 但是其采光效果与普通窗并无大的差别) , 飘窗的散热面积相当于普通窗的1.4倍左右, 对节能十分不利。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建筑节能专篇规定:严寒地区居住建筑不应设置凸窗;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北向卧室、起居室不应设置凸窗。其次飘窗的窗台一般都较低, 而玻璃面积较大, 因材料缺陷或使用不慎极易发生安全问题。即便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也仅仅解决了室内人员的安全隐患。玻璃一旦破裂坠落对户外人员财产安全则构成很大威胁。而且飘窗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增加了视线干扰, 不利于保障私密性。并且飘窗还加大了火灾蔓延的危险性。所以在居住建筑中需慎重使用飘窗, 设计时应在材料选择构造措施上综合考虑其隔热、安全、防火等问题, 满足各项使用要求。

精密设计还必须注重细节设计。许多以前曾被忽略的细节对于居家生活舒适与否有重要意义。比如卫生间洁具、淋浴喷头的位置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厨房里的各种管道的位置, 应符合厨房活动的工艺流程;家用电器预留的空间的大小、电源插座的位置和数量都应该考虑实际需要。如果这些细节问题设计时考虑不周, 就会在日后的生活中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

3 提高住宅设备配置, 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提高住宅设备的配置水平, 住宅设备的设计与安装精品化, 对实现住宅的功能增量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的近邻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他们提供给普通公务员居住的住宅, 每套面积一般也就是70~110m2。由于设备配置周全, 住宅部品优良, 管道走向布置合理, 使人感到很舒适, 很方便。现在我们新建的很多住宅, 面积与他们的差不多, 就是由于设备配置、部品质量跟不上, 管道走向布置不那么合理, 就没有那样的舒适和方便。

如果我们在住宅设计和建设中, 全面提高住宅设备配置水平, 改善住宅的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 那就能够创造出同样的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比如, 我国住宅普遍存在着室内声环境质量差的问题。住宅内外各种噪声对居住者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它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工作和休息。这除了要有效控制楼外噪声外, 最重要的是增加门窗的密闭性, 改善墙体构造, 提高住宅本身的防噪声设计。又比如, 热环境是直接影响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欧洲先进的节能技术不断地被介绍进来。经历了20多年的大量研究和实践, 欧洲已经创造了低能耗、高舒适度的住宅节能技术。该项技术通过使用功率非常低的辅助采暖和制冷设备, 既可调整室内温度, 保持舒适的状态, 又节约了住宅的综合造价。如果此项技术在我国的住宅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 就可以大大改善我们住宅的热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再比如, 有效排除住宅室内污浊空气及有害气体, 是保持空气质量环境的关键环节。但是, 迄今为止, 在有效排除厨房、卫生间的污浊空气和有害气体方面仍不尽人意, 高层住宅竖向烟风道形同虚设, 串烟、串气现象十分严重。虽然我们在居住套内也都设有排气、排污装置, 这些装置质量也很好, 但由于排风管道或烟道不畅, 其设备与设施无法实现其预定的功能目标。这就需要研究开发新型专用的烟风道系统和接口配件, 形成完整的竖向排烟气的成套技术产品。总之, 进一步提高住房的品质和舒适度, 必须全面提高住宅设备的配置水平。

摘要:从1998~2008, 我国经过十年住房制度改革,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8平方米以上。这表明住房需求已经从短缺型发展为改善型。随之人们对住宅内在功能与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与长期形成的粗放式的住房设计、生产模式相冲突。为了适应这种转变, 用精密设计代替粗放设计, 精心规划, 精细设计, 在提高住房的内在品质上狠下功夫。

关键词:住房需求,精密设计,内在品质

参考文献

[1]发展和改革蓝皮书——中国改革开放30年 (1978~2008)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姜伟新.继往开来推进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EB/OL].榆林城乡建设规划局.www.ylcxjsghw.gov.cn.2009-10-1209:50.

[3]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M].2002.

[4]经济适用住宅设计亟待“脱胎换骨”[N].中国消费者报, 2003-04-14.

上一篇:14种语言下一篇:高压线路带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