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数学课堂

2024-07-07

有效的数学课堂(精选十篇)

有效的数学课堂 篇1

一、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奥苏贝尔指出:影响学习的惟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有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学习起点上的不同情况引发、创造学生认知上的困惑与矛盾,动态地生成精彩的课堂。

1. 学习起点的分类

如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宽,他们的知识来源越来越广,我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起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似懂非懂型。(2)基本不懂型。(3)基本都懂型。

2. 有效教学的策略

追求有效课堂,最现实的教学起点还是要准确地引发、把握学生认知上的困惑与矛盾。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三种情况,我的做法如下。

(1)对似懂非懂型情况的策略是在合作交流中适时引导。

当学生对将要学的知识有所懂又有所不懂时,最想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最容易处于愤悱状态,教师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表达意见。

比如学习《年月日》时,我知道学生对这知识并不陌生,所以在课始的时候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让他们有时间唤醒头脑中的“日常数学”,适当地组织好语言,然后再全班交流。我注意选取学生发言中的一些可利用部分适当板书,接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年历卡验证发言,并适时补充新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既可以满足学生急于表达的心理,又可以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目的地进行引导。

(2)对基本不懂型情况的策略可以在情景创设中主动建构。

这种情况的学生其实最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有部分理解较慢的学生还会不懂装懂。教师通过探底了解学生的情况后就应该创设相应的情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

二、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力争达到以下目标: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探究的积极情感、提供学习的智力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1. 时效性

创设的情境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吊起学生的“胃口”,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从而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活动。

2. 趣味性

创设情境应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教师可以分别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对于低年级儿童,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教师可以多创设美丽生动的童话故事、活泼有趣的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等教学情境;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既要安排一些有趣的数学直观性活动,又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我持续性发展的诸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尽量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3. 挑战性

问题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其关键是必须暗含着数学问题。问题情境只要能产生儿童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就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能达到有效学习。

如在教学“分米的认识”一节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组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张床长2()一支铅笔长20()一张课桌高7()

由于学生只学过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体验到一张课桌高70米或7厘米都不合适。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想要探索一种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的愿望,为有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丰富学习方式是有效课堂的保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1. 实践中主动探索

课堂教学要做到有效生成,必须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通过让学生操作活动,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在学生产生探究愿望后,我为学生提供梯形纸片若干,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梯形,动手折折、剪剪、拼拼,自己去发现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有了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经验,很快就自主探索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方法不尽相同。

2. 合作中有效交流

合作交流是自主探究的深入和延伸,它可以进一步拓展探究空间,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将获得别人的探究策略和探究成果,可以分成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探究成果。教师应让学生在尽量充分的交流各自的想法中,去发现规律,形成结论。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在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后,我安排了6人一小组拿52元人民币的活动,下面就是其中一组的合作交流情况。我巧妙地引导交流达到了高质量的交流效果。以下是6个小组代表交流的过程。

生1(一组中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我付一张50元和一张2元。

师:他的付法对吗?谁来说说原因。

生2:他的付法是对的,因为50元加2元等于52元。

师:有没有和他差不多的付法?

生3:我的付法和他差不多,一张50元不变,把一张2元换成了两张1元。

生4:一张2元还可以换成四张5角呢!

生5(一组中最活跃的学生):如果这样的话,我的方法就更多了,一张50元不变,把一张2元换成二十张1角或者四十个5分。还有一百个2分、二百个1分呢!

师:这三位同学的付法都正确吗?大家对他们的付法有没有意见和看法呢?

生6:我有!现在我们都不用分币付钱了,再说就算用分币,数得很麻烦!所以我觉得2元换成分币这种付法不太好!

师:说得很好!因为生活中我们已经不用分币来付钱,所以这几种付法虽然正确,我们却不提倡。还有没有和上面几种不一样的付法?

生5:我付五张10元和一张2元。

师:有谁知道他的付法和上面的付法在哪里不一样了?

生4:上面都是付一张50元和各种不同的2元,他却付了五张10元和一张2元,是将上面的50元换成了面值小一点的人民币。

师:用这个方法,你还能得出不同的付法吗?

……

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互相帮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同提高,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有趣有效的数学课堂 篇2

由于来自社会,来自家庭,来自学校的各种压力,我们的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而学习兴趣则越来越低。而数学课就数学知识本身而言,内容又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同学对学好数学没有什么信心,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努力突破各种不利因素,寻求一种解放学生,也解放老师的做法,让学生爱上数学,愿意学好数学呢?那就是创设有趣、有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属于数学课的这四十分钟里去数学王国高效的学习。那么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容易让学生对课堂产生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在这种氛围下,人的心理才能快乐,而快乐才会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才会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我一定会以亲切的语言介绍自己,并告诉他们,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好朋友。只要有困难都可以找我倾诉。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气氛马上就和谐起来。在我班上,有一位学生,她的胆子特别小,平时,也不大爱说话。在课上,想举手又不敢举,即使叫到她,声音也极其轻微。为此我找到她,象好朋友一样交谈。告诉她:“你行的,胆子再大点,不要怕说错,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老师会帮助你的,只要你练习、改进,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果然,此后,在课上,她也能举手了,回答问题的次数慢慢多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在期中考试中,她获得了96分的好成绩,看着她在不断进步我心中感到无比的宽慰。平时,我也经常告诫自己,在教学中,要持容忍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学生提出不合理的问题或做出”怪异"的回答。此时,就要采取容忍的态度,不要马上否定,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悟、自我否定,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的意识。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发展。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

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比如,教师教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一开始,教师先出示一个拟人化的太阳,赋予其生命,让这个拟人化的太阳带领学生去辨别“东南西北”,学生对此非常新奇,不但产生了学习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

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自主探究、互相合作。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灵感、兴致和思考,参与数学活动。他们是一支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善于思考、善于合作、富于智慧,明天他们才会善于创造、善于超越。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表现,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在讲了图形的认识和七巧板后,先让学生试着摆出一些基本图案,然后,让各小组合作设计一幅画,他们群策群力,把大家的七巧板在一起,设计出了一幅幅极有创意的画。而且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四、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运用生活,产生例题。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我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有7人在车上,接着下车2人,再上车3人)。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民治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开车的声音)世界之窗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有7人,到了世界之窗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从民治出发时车上有7人,到了世界之窗下车2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我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8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五、放飞 “体验成功”的快乐心情。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开发他们无限的创意和智慧,让他们不断的体验成功,不断的收获惊喜,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请小朋友们每2人准备好一副扑克牌,要求拿掉“J、Q、K和大小王”,开始上课了,我宣布:今天,我们不上课,老师教你们一种新式打牌法,名字叫“冠军争夺赛”。方法是:两人平分扑克牌,同时拿出一张,快速报出两数相加的和,或两数相减的差,谁说得快,说得对,谁就赢得对方的一张牌,如此反复进行,一直到有一方没牌为止,有牌的这一方就成了冠军。在游戏时,我允许他们去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一起玩,所以,他们一个个都很兴奋、快乐。而且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赢得小朋友还想赢,输得小朋友心里不服,下课了还要求再来,这样,在快乐的玩耍中,他们牢牢地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玩到最后,有个小朋友还建议:根据两个数,快速说出所有的加减算式。如:一人出8,另一人出9,则可以说8+9=17 9+8=1717-8=917-9=8。这样更具挑战性。多么合理的建议,在快乐的同时,他们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竞争的快乐,放飞自己的心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活动中。

早就有专家呼吁过:要让课堂成为最有活力的地方。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把学生

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统计;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苦恼----

“哎,今天的教学无效益,单‘引导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就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这是众多教师常有的苦恼。

问题----

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我想应该是: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来达成目标,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吧。那么,如何用最少的投入达成这一目标呢?

实录----

师:同学们,联欢会快到了,你们想买些什么水果,每种水果买多少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谁能告诉我,买什么水果好呢?应该买多少呢?

生:天气热,多买些西瓜。

生:买青果,我爱吃,多买些。

生:别老想着自己,他们不喜欢吃青果,我觉得应该买多数人都喜欢吃的水果,才不会浪费。(达成共识,课堂上暂处安静状态)

师:你想得真周到,同学们都比较喜欢吃什么水果呢?怎样才能知道呢?

生1:问一下。

生2:您说一种水果,喜欢的同学举手。

生3:老师,我们一个一个跟您说,您再记下来。

师:很好,刚才生1说“问一下”,其实就是要大家“调查一下”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生2、生3说的就是调查的具体方法,除了他们说的调查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有!

师:那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其它调查方法,并说说具体怎样进行。

学生活动交流,汇报各种调查策略。(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的方法真多,为了检查你们的合作情况,让我们先选择XX说的方法来调查,行吗?(小样本调查)

生:行!

学生活动:明确要求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表。

师生汇总调查结果,互评统计图表。(略)

师:同学们,再用自己喜欢的其它调查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活动(略)

师:通过这次学习,你们能自己选出联欢会的游园项目吗?

……

感悟----

“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众多教师的苦恼。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有效教学。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凸显教学效益呢?本人择取《统计》这一课例,浅谈自己的一些拙劣做法:

一、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指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量。想让学生配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量,“兴趣”就是最佳良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自己的教学事半功倍。如: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为联欢会买水果),让学生讨论买什么水果,各买多少,学生一听说要办联欢会,有得玩又有得吃,特别高兴,讨论也特别积极。虽然在此之前,还不知道什么叫统计,该如何统计,但借助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想知道结果的心情溢于言表,这时再投块“引路石”,让学生想想“怎样才知道呢?”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觉得买水果前有必要调查一下,也就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统计活动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准确定位,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很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去学习数学。”因为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教材中许多知识我们还没教,有的学生已经会了。要想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准确定位就很重要。只有把握好起点,才能依循学生的认知曲线,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富有价值的认识资源,来促进知识的生成。如本节课,学生在讨论“如何调查”这一问题的时候,利用已往的经验通过交流,汇报出多种策略:有的建议像以往“了解学生的年龄”一样,老师报一种水果,喜欢的同学举手;有的建议用分类的方法,让同学按喜欢的类型分开排好;还有的建议像“爱心捐款活动”一样,各小组先登记,再全班汇总;等等。这时,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让他们选择刚汇报的调查方法展开调查活动。这样,学生探究的时间得到保证,想法受到肯定,学习热情高涨。由此,我深深感悟到: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准确定位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三、鼓励自主,促使效益最大化

教学效益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的收益。有效益的教学活动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经历思考问题的过程,还应该使他们在情感、价值观方面有所提升,促进他们的身心可持续发展。因此,老师教学的立足点应更高远,要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能行、自己很棒。

那么,如何使课堂效益最大化呢?

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多一些自己的理解、多一些自己的策略、多一些自己的感受、多一些自己的体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本节课,在“学习确定水果类型,却不知道每种水果各买多少”时,我并不急着告诉学生应该收集数据,而是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说说“怎么办”,学生讨论后都说要调查;于是,我就“如何调查”这一问题让学生继续展开讨论;调查时,又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这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统计这一基本技能,体验过程的辛酸、合作成功的喜悦。

其次,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记得荷兰的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进行再创造。”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机也说过:“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毫无天赋的。”两位教育家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并承认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对某一问题的解决上,不能强调学生的思路必须和我们一致,在很大意义上我们应该“服从学生”。特别是在自主学习的探索过程中,更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开放地去创造。如:本节课,学生在引导下汇报了多种调查策略,我认可,并鼓励他们勇于求异创新。也许是受到鼓励,学生在整理数据时,制作了富有个性的统计图表,在相互评价统计图表时,发表了独特的见解。可见,让学生在活动中正视自己的价值与能力,能收到更大的效益。

数学课堂的有效“回归” 篇4

一、课堂真实———可贵

有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宁要真实的缺陷, 也不要虚假的完美.”真实的课堂不可能是完美的, 真实必然存在着缺陷, 而这缺陷本身就是一种美丽.同时,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 所以目标的达成也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 如果我们忘却了学生的千差万别, 那才是我们课堂最大的缺陷.

一节课的真实与否, 不在于什么完整性、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无误、教师导演角色的扮“靓”.真实的课堂, 并非都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 学生配合就能完成了的, 有许多事情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 发现的, 或在实际操作过程所遇到的突发事件.学生自己真正要去探索求真才是真实的课堂, 如果不是这样, 每节课都那么圆满成功, 怎么还有那么多差生呢?学生是鲜活的, 而不是死的“接收器”, 课堂教学就应设计成适合他们心理特征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在“动”中学、体会、理解, 亲身经历探索、交流的过程方可获得成效.例如看吴正宪老师这节《估算》, 有一题曹冲称象, 根据六次石头的重量, 估算出一头大象大约有多重.学生先把想法写在本子上, 然后交流想法.学生黑板板书:生1:300×6;生2:400×6;生3:350×6;生4:300+300+300+400+400+400;生5:300×7.每名学生都说出如此估算的理由, 并让学生给这些方法取一个名字.生1:300×6 (小估) ;生2:400×6 (大估) ;生3:350×6 (中估) ;生4:300+300+300+400+400+400 (大小估) ;尤其是生5“300×7”老师更为赞赏并打了*号.吴正宪老师总是这样, 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 情感共鸣他的课, 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 趣已生;课继续, 情更深;课已完, 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 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 把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正如一名学生上完吴老师的课情不自禁地说:“吴老师, 您上的课太好了!”“我还想上一节课.”“吴老师, 可不可以给我签名?”学生朴实地发自内心的语言着实让在座的每一位听课老师感动而落泪.

二、课堂简单———有效

曾经听到一位数学教学专家说过:我们的数学教学有这样一个怪现象:有些知识本来学生很容易理解, 经过老师一节课的教学反而把学生弄糊涂了.原因何在:可能就是把简单的数学复杂化了.我们应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数学的简单之美.老师们的提问很简洁, 每一个问题都是顺着学生的思维引出, 没有因担心学生说不到位而给予一点事先的解释, 也不轻易地给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结论, 既表现出教师对学生能力高度的信任, 更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如《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就充满了简洁之美.首先老师的语言简洁精炼, 富有感染力;其次课堂结构简单, 没有“一环扣一环”.整节课以“一、动手搭, 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二、脑中搭,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试商原理.三、巧试商, 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四、总结反思, 练习提高”为主线展开, 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连接, 以思维为逻辑, 使学生逐步深入对数学的思考和理解.

就是这样简单的教学形式, 没有刻意的练习设计, 也没有色彩缤纷的教学辅助手段, 只有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也许正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解释与牵引, 学生的注意力才更集中, 思维才更开放、活跃.也许这就是“简捷出智慧”的真谛吧

三、课堂自然———美丽

自然的课堂应该是课前没有与学生进行一番富有感染力的情绪调动, 或创设一个非同寻常的问题情景, 而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的学习心理环境, 让师生一起做思维的体操.有这么一堂独特的复习课《举一反三》, 教师引用的就是“幸运52”中的猜猜游戏, 请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解释“吃饭”、“21+32=63+64=67=161”.课中教师没有什么精彩的板书或激励手段, 而是通过适时的引导, 自然巧妙地将学生要学的东西蕴含于活动之中, 各种解释由学生的思维状态自然产生, 如动作、画图、描述等等.思维步步深入, 整个课堂结构浑然一体.教师与学生做着思维的体操, “哦, 还可以这样呀”“是啊, 不错呀”“对对, 就是这样”, 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感受着发现的快乐.这就是自然引导、深入理解的美丽.

数学课堂中的有效交流 篇5

“交流”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古人云:“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感悟的传达,体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一、传统教学中课堂交流的不足:

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交流大多为单向的,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严重相违背的。主要表现在:

1、教路单一: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

2、学法单一: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

二、有效课堂交流的必要性:

有效的讨论、交流、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就连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达到愉快和主动学习的目的;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

三、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交流的前提: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师生的情感交流与合作是一切有效教学的必需的要素。任何先进的传播媒介之所以不能取代教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因为教师能创造富有情感的氛围,它既是交流的条件,也是交流的产物。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构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就是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这样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例如:一个学生在回答“1200÷4”时,心一慌,报出了“3”这个答案,随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羞的满脸通红。这时,教师示意他坐下,笑着对大家说:这个同学想考一考大家,他还没有把答案说完呢,谁能接下去说?这时候大家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是3个百”,有的说“是30个十”,还有的说“如果是1200÷400就是3了”,在这样宽松融洽的气氛下,不仅那个同学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同时也调动了大家交流的积极性。

四、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掌握有效数学交流方法的途径:

只有正确的交流方法和必备的交流能力,才能保证交流活动的成效,才能确保每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交流活动当中,有效地在相互交流中完善认知,调整自我。在交流活动中: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了解和学习数学的一种常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一种基本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材料并不仅仅限于数学课本,学生自己写的作业、材料、数学史话和故事等都应成为他们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有序和广泛的阅读交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关系中了解和学习数学,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分享同伴的解题策略。这既给学生的学习扩展了一个自然、亲切而有价值的空间,又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形成良好的数学观点。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听的时候要抓住这样的几点: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是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三是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准备随时进行质疑或补充。

3、引导学生学会对话

在倾听别人发言时,经过自己的思考后,还要学会对话,通过对话,把交流引向深入。可以用这样一些方法进行对话提问:一是质疑型提问,如:“你讲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说的更清楚些?”二是反驳型提问,如“如果是这样,用你的方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三是补充型提问,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后面我是这样想的„„”

4、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要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引导学生学会“写数学”

课堂交流大都时间是以语言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就是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

五、小学数学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交流的关键: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老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促进学生自然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情境有多种,现实的情境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容易提高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有趣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这种综合性的刺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思维的效率;探索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可以通过多维度的分析,从而实现多层次地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感觉;辩论的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启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他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开放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巨量的综合性的信息,从而为他们个性化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2、设计悬念,突出重点,让学生在深化知识的探索中开展交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悬念,引发学生去研究和讨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好奇心,这对促进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培养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好处,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增强了自信心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3、运行积极评价,增强交流成功感

有效的观察与倾听促有效数学课堂 篇6

课堂观察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教师学习并掌握课堂观察技能十分必要。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按课前编制的教案照本宣科地展示,而要随时倾听学生的认知需求与学习情绪反馈,以便灵活选用教学策略。因此,教师的观察和倾听十分重要。不善于观察和倾听,便无法把握通过学生的反馈而呈现的教学机遇。

例如,对于一节数学课,必不可少的会让学生动手做题,而绝大部分的数学题,有且仅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这个正确的答案。因此,教师的耐心观察和倾听是与学生沟通的关键。有效的观察和倾听可以使教师领会到学生的需要,发现问题的所在,挖掘学生的潜能,也可以使学生感到被接纳,体会到自我的存在。观察和倾听学生,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心理紧张状态,增加师生之间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感悟知识,参与到学习中来。这也是新课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的真正体现。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如何观察和倾听学生,使教学有效地进行呢?

一、课堂观察和倾听的内容

(1)观察课堂学习气氛 ,倾听学生的回答、提问与讨论 。

课堂的学习气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应注意观察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否形成,学生反应是否积极,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是否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在小组讨论中进行积极的交流,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观察课堂上是否有人在打瞌睡、开小差,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对提出的问题毫无反应等负面情况。一般在数学课堂上,本课时内容的难易程度,会对该课堂的学习气氛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导入新知识的过程中,对一节课的学习气氛是否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提问,善于倾听、思考,从而发现学生提问中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一面,细心体验学生的情绪,这也是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中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如果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仅仅提问了学生的答案,其余的一概不管,这对于学生的心理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对他掌握该知识点也会造成不必要的阻碍。所以,教师的倾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前进的方向,明确他们思维受阻的原因,同时这也是师生相互交往与沟通的必要手段。

(2)观察学生神态表情,倾听学生的思想、需求与情感

目光观察 。学生的目光往往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情绪,教师应注意捕捉并体会学生目光所传递的信息。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判明原因,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在讲解例题的时候,由于例题往往需要用到刚总结出来的新知识,很多学生,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会露出困惑的眼光,这就需要教师在应用新知识的时候,多加解释新知识应用的条件,并指明该题中已符合的条件。

面部表情观察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各种面部表情,并理解所传达的学习心态的信息。学生困惑时经常会眉头紧锁,嘴唇闭拢,神情焦虑不安;理解了学习内容时则双眉舒展,面露微笑,频频点头;学生思考问题时常常面色沉重,双眼微合,双唇紧闭,有时口中还念念有词;专心听讲时目光凝视,神情专注,嘴唇微张;……只要教师注意观察,就能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心态。

形体动作观察 。学生的身体语言也会透露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体态语,细心体会,会收获一笔不可小视的教学信息。例如:一道练习题,会做的学生往往在老师布置以后,马上埋头演算;而不懂的学生,要么摇头挠首,要么左顾右盼,表现出烦躁不安的体态,教师应对此多加留意,并适当的予以辅导。

二、课堂观察与倾听的方法

(1)课堂观察的方法:

扫视法。这是一种群体观察方法,适用于集体教学的场合,特别对于一般的数学课堂上导入新知识的环节尤为适用。教师可借此了解班级的整体动态与教学效果。

巡视法。在数学课堂中,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巡视法作为群体观察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教师讲解完新知识,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活动场合,是教师为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而使用的观察方法。

注视法这是一种对个体进行观察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教师对学生个别指导的场合。注视既可以观察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醒学生集中注意,仔细听讲。但是,注视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起反作用。

调查法通常采用提问等口头调查方式,是教师从对学生的答案、回答语气和神态的观察中获取信息,或者通过学生举手的情况来测量教学效果的一种观察方法。也就是说,当布置学生完成一道习题后,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于学生的回答,不仅仅要说出答案,教师应适当的引导学生将其思路明确地表达出来,以此来观察课堂的教学效果。

(2)课堂倾听的方法

启发诱导法。在倾听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不能轻易打断他的思路,当学生思维受阻时,也不应置之不理,而应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當学生思维方向出现了偏差,教师应及时提醒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追问深入法。教学问题通常是多层次的,包含一个主要问题和若干个小问题。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问题采用追问的方法,“逐步展开”,逐渐深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关注的是教师倾听的态度,包括发言者在内的所有人都在观察着教师的反应,看教师是认真倾听,还是心不在焉。教师倾听后的追问,意味着教师对问题有深入研究探讨的兴趣,同时意味着对学生发言水平与答题能力的肯定,是一种积极的倾听。

嘉奖鼓励法 。教师的表扬、鼓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教师使用嘉奖鼓励法要有灵活性,对成绩较好的学生,直接引申问题就是表扬;对成绩一般的学生,直接的鼓励有利于保持其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发言要予以鼓励,以利于增强其自信心,引发学习兴趣。但鼓励嘉奖不能滥用,否则将适得其反。

最后,教师要做到有效的观察与倾听,真正为学生营造一种可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出一个展示自我、适于探究的空间,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

[2]制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3]学会鉴赏,欣赏学生的独特性;

[4]应有期待的目光,鼓励和宽容的神情;

[5]对错误,冗长、不着边际的回答要耐心听完再作评价,不表示厌烦,不轻易打断发言。

创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篇7

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 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之中, 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如上“三角形按角分类”时, 我课前制作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 先任取其中一张, 出示三角形的锐角部分, 其余部分用别的东西遮住, 提问学生:能否判断这张纸片是什么三角形?出示钝角的那部分能否判断呢?出示直角的那部分又能否判断?等学生回答了以上问题后我又追问:“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角, 有的能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 而有的就不能呢?”这一提问, 立即让学生产生解答疑虑的强烈要求, 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进行情感交流,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会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老师在教学中, 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增进与学生的关系, 亲近他们, 爱护他们, 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 讲解某个环节的时候我会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提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当学生做练习的时候, 我会走到学生的身边认真检查他的练习, 并且问他:“需要帮助吗?”面对学生的不同回答, 我都给予恰如其分的回应, 使学生始终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注,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精心设计课外作业, 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课外作业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 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处理得好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反之就会使学生深陷题海不能自拔, 挫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我在设计课外作业时, 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形式多样, 教学相长.以做习题为主要手段的课内作业已经让学生身心疲惫, 若还设置大量的课外习题让学生完成, 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 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也会付诸东流.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供学生选择: (1) 本章 (节) 复习小结; (2) 预习心得; (3) 为新课准备的图片、材料; (4) 调查、参观、访问.

第二, 突出应用,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设计一些实践型作业, 促进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应用知识, “盘活”知识, 并通过实践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比如, 在“统计”的学习中, 我布置这样一道作业:你知道我们班同学今天早餐吃什么吗?是馒头、肉粥、还是汤粉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乱猜, 有的说不知道, 有的说去访问每个同学就知道了.经过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法较好.学生利用下课时间, 兴趣勃勃地相互调查起来.令人高兴的是, 他们的调查成果丰富多彩, 各有特点, 完满地完成了任务.

第三, 开放、灵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中, 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 在设计作业时, 要立足教材, 着眼课外, 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追寻有效的数学课堂 篇8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例如我在教学《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减) 》时, 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请同学们猜猜老师今年几岁?”学生的情绪高涨, 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有根据的猜到了老师今年32岁, . 接着我让猜到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年龄:9岁。师: “那么, 根据这两个信息, 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我根据本节课需要, 板书:老师的年龄比你多几岁?这样的问题触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列出算式:32-9。师:“32-9”可怎样计算?请你们小组合作, 借助学具, 动手计算。”不等我把话说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开始探究答案。有的用小棒来计算, 有的借肋计数器来计算, 有的坚式计算, 有的……。教室里的学生就像探险家在探寻宝藏似的。一会儿, 一只只小手就像春笋般的冒出来。跃跃欲试, 准备发言。我让他们依次做汇报:①32-9=32-10+1②32-9=10-9+ 22③坚式计算④……再引导学生归纳出:一般用拆分两位数, 再减一位数, 然后把余数和未减的数相加。这样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自然而然的掌握了本节课重点知识, 并探究出32-9的多种算法。并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所谓探究性教学, 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例如:教学《三角面积的计算》一课时, 在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这一环节时: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学生准备的可能是: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②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 自己动手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谁能像平行四边形那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接着学生动手剪拼, 师巡视指导。学生在剪拼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

(1)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

(2)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4) 把一个三角形沿高的一半剪开, 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跟据学生的汇报, 我有针对性地从中选择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并将学生剪拼成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 (如图) :

接下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1) 三角形的面积跟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 三角形的底和高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底和高跟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最后, 学生在观察思考, 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汇报, 整理如下:

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面积÷2=底×高÷2

三角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2=长×宽÷2

S=ah÷2

这样,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通过动手操作,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了新知, 使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知其所以然的目的。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使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三、设计有效的练习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 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 提高课堂效率, 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的有层次的练习题。我常在练习课上和学生玩猜数游戏, 如:你任写一个数, 接着把它实施这样的一组变化 ( ) ×5﹦ ( ) +6﹦ ( ) ×4﹦ ( ) +9﹦ ( ) -5﹦ ( ) , 然后告诉我答案, 我就能猜出你写的那个数。学生不信, 就不停地重复写数字算结果, 让老师猜, 他们的兴趣可高了。到他们相信老师有这本事后, 我又不失时机地挑一个学生面授机宜, 不一会儿他们又积极地考起了这位现学现卖的同学。不知不觉中, 他们对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就很熟练了。对学生来说, 这类题很有趣, 很乐意练习;其实对教师来说, 稍稍利用一点简便计算与代数的知识, 编制这样的习题并不难, 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 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不同的人在同一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因此, 在练习设计时, 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个别差异设计层次性的练习, 为每个学生创设提高发展的环境, 使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例如把练习设计成A、B、C三种, A种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练习;B种的题型较高一层次;而C种的的题型灵活多样, 偏重于理解、抽象、运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去选择做某一种题型的题目。例如学习了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 可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A 种: (1) 7.8×22+7.8×78 (2) (25+125) ×8

B 种: (2) 8.8×99+8.8 (2) 44×20.5

C 种: (1) 8.9×36+8.9×65-8.9 (2) 0.25×32+2.5×6.8

有效的数学课堂 篇9

在课堂提问的评价方面,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课堂提问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有的教师喜欢对学生的答案用“对”与“错”来判定, 给予学生肯定或是否定的评价;有的教师对于课堂评价不能切中要害, 含糊其辞, 缺乏责任心;有的教师则对于学生的回答不作任何评价。这种状况的存在就使学生无法了解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正确与否及其根据、原因与解决、修正方法。课堂中教师本应处于的主导作用也无法得以体现, 课堂一片死寂。

二、课堂提问的评价缺乏情感性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特别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事, 当学生回答完提问后, 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如果不能给予积极的回应, 态度冷淡, 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影响学生配合课堂教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后, 学生也不愿再积极回答问题。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赶进度, 往往忽略课堂评价这一环节, 不给学生提供相互评价及自我评价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师仍是评价的主体, 并没有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四、课堂提问的评价过分夸张

有的教师对于评价没有客观认识, 为免于挫伤学生的回答积极性, 对于学生的回答都给予肯定评价及赞扬, 不仅会使学生滋生自满情绪, 还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间的威信, 对于教师的评价产生怀疑。

如何解决当前评价中的问题, 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呢?

一、以激励与赏识为主,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从罗森塔尔效应我们可以看出:赞美、信任与期待是一种能量, 可以对人们的行为的变化发挥重要作用。当一个人获得外界的赞美与信任时, 便会感觉到得到了社会的支持, 从而提升自信, 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自身价值也得到实现。在此过程人们为了避免令对方失望, 会尽力达到对方所期待的, 从而使这种社会支持得以持续。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赞美, 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效应。这种“激励赏识”在课堂评价中处于一种主导地位, 在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在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合理存款》课堂教学中, 对于压岁钱存款利息的利用, 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 有的说:捐给汶川灾区, 奉献爱心;有的说给老师买点礼物, 说声老师辛苦了等等。对于不同的答案, 我的教学评价准确简练、自然真诚, 赞成学生新颖的想法并给予赞赏和支持, 使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 使其焕发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给学生参与的权利, 把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课改贯彻的是教师为主体, 学生为主导, 课堂始终是学生的。课堂提问评价不应只是教师的“专利”, 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问, 教师将这种评价权利交给学生, 为学生提供开阔思路的平台, 将其潜力充分开发出来。把课堂权利在一定的限度内交给学生, 在相互交流中, 学生的提问可以得到全面补充不断完善, 这样也可以使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有效把握评价时机, 提高评价的效度

课堂提问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就小学教学的内容而言, 提问时机是由教学内容所处于的阶段来决定的。在教授之前, 要根据所要教学的知识点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提问, 此教学目的主要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书本知识相融会贯通。此外在知识点之间为学生设置关联性、衔接性问题也是非常必要的, 主要是使学生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 将知识点融汇串联在一起。提问也可以适当地放在课堂结尾部分, 通过提问, 可以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考察, 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反馈。需要注意的是,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具体将提问环节放在哪个教学阶段, 要根据教学情况做出具体安排, 不一定是局限于上述提及的三个教学阶段。

四、把握评价的过程性

首先, 以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 这是提问的目的。对待学生回答的反应, 不应停留在重复、更正层次, 停留于学生的回答结果, 而应及时引领, 巧妙提升, 使学生实现更大的发展。比如, 在小学六年级下册专题问题《节约用水》中, 我先将问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了下去。在第二节课交流时, 我先选择了一份并不完善的设计方案, 也正是因为学生这不完美的方案, 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想象空间。其次, 在交流过程中, 把评价重点放在探索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上, 并及时组织学生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 拓展学生的思路, 使其自主实现方法的优化;最后, 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对方案进行提炼, 使学生从零散感性的认识得到提升, 引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迈进。

五、把握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评价没有过多的夸奖, 只是寥寥数语, 但生动、新颖、亲切、富有感召力的词语, 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魅力像诗一般的优美, 引领了学生快乐学习。因此, 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风趣、恰当真诚的课堂评价语言, 以激发学生兴趣, 使其更加热爱课堂, 使课堂丰富多彩。当然, 我们也可以通过无声的语言来传达教师的评价信息。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简单的拍肩抚摸都会使学生受到鼓励, 增强学生信心。语言评价和非语言评价二者相结合, 有利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让学生感到更亲切。

总之, 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回答作出客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良好的课堂评价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为师生交流构建良好平台,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数学课堂的有效评价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 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笔者通过随堂听课和问卷调查, 总结出目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 并分析其原因, 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贾献文, 孔令明.教育艺术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88.

数学课堂的有效互动 篇10

创设出一个好的学习情境,能够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上的交 流.这不仅激 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 趣,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

1.问题情境的选择要得当

在数学教师进行课堂上的授课时,应选择合理有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探讨,进行积极互动.根据课堂经验得出,选择适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 促进数学 课堂中学 生的互动 性,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情境,能够使学 生拥有广 阔的思维 空间[3].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提高 学生在思 考上的思 维层次,使之课堂上的数学互动能够获取高质量的学习效果,从而能够引领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出更多的 新知识和 好观点.有效的参 与互动,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一年级 学生学习 加减法的 运算时,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小明有三个苹果,但小红有两个苹果,他们加起来有多少个苹果?这种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创设合作学习的学习情境

即有效组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小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在互动 上的成功 与否,所以,在选择课 程学习的探讨课题方面,则需要根据探讨的课题内容进行适当合理的分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 教学中有 效互动学 习的目的.根据课堂经验得出,应实行适当分组合作.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们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以 及学生需 要达到的 学习效果进行分组.分组的因素有很多,按照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水平的高低去划分,同时也可以参照个人的性格差异等多种因素去划分.这样可以均衡发展,取长补短,从而能够在互动课堂上达到高效学习.

二、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提高表达能力

1.引导学生积极表达

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的基础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简明化、抽象化等特点.因而,引导学生积极用数学语言去表达数学内容,是实现数 学课堂中 有效互动 的重要形 式之一.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与课堂互 动,能够引导 学生表达 不同的思想观点[4].另外,文字表达也是数学课堂中实现有效互动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文字表达出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心得体会,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并有何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开展班会形式畅所欲言进行表达,也可以以记录周记的形式进行文字上的叙述描写.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师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上,征求学生的意见,如何进行这一课的讲解学习.这些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数学课堂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合理倾听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倾听,能够形成数学课堂的有效互动.学生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可以取长补短,弥补自身在数学学习中有哪些不足,并如何加以完善.首先,教师应在学生的倾听上加以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的同时,应设置另一环节,便是引导其他同学对发言的同学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使之形成有矛盾才有观点有进步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达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3.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行思维锻炼,是教师提高数学课堂思想观点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有效参与互动的同时,会有一些思想观点的碰撞,这些思想观点的碰撞会形成一个个的疑问,不同的观点是正确抑或错误,教师们在这点上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必要时使学生进行实质性的操作,这种共同参与互动进行探讨交流的方式能够迅速推翻错误论点,使学生得到正确的论断[5].

上一篇:探究性学习材料下一篇:企业信息化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