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中化学实验

2024-08-05

实验室管理中化学实验(精选十篇)

实验室管理中化学实验 篇1

关键词:“6S”管理,实验室,质量,检验检测

0 引言

实验室对于企业生产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是企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管理好实验室, 使其充分地发挥作用是每个实验室管理者永远的课题。以下几点认识是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 提出的关于实验室管理中引入“6S”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希望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1“6S”管理简介

最初的现场管理为“5S”, 其内涵是:整理 (SEIRI) 、整顿 (SEITO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ETSU) 和素养 (SHISUKE) 。“5S”管理最早应用于日本, 后来被引入我国后, 在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煤炭、建筑、制造、服务等, 之后根据需要又引入了安全管理 (SAFETY) , 称之为“6S”。对于现代企业来说, “6S”管理是非常实用的现场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在“6S”中关于现场状况改进提升的四项基本行动要素分别是整理、整顿、清扫、安全, 其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先整理、后整顿、之后清扫, 这三项工作是关联的, 有次序的。清洁, 是前三项工作的规范与标准。安全, 体现了“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原则, 是对原有“5S”的一个补充。在“素养”当中, 可以把安全要素真正的融入原有的体系,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6S”管理。“6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 强调纪律性的文化。卷烟工业企业通过“6S”管理, 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2 实验室引入“6S”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质量意识也越来越高, 更加注重了检验工作质量和实验室管理质量工作。实验室的分析质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很多实验室都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建立了适合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 其中也包括很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实验室。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对实验室的管理和监督, 定期对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监督检查。然而其在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员工的质量意识不高、主动性差, 缺乏全员参与的积极性等。

“6S”管理在企业中应用比较普遍, 作为一种现场管理方法, 其对企业具有很大的帮助,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塑造单位形象、降低成本、创造干净整洁的工作场所等。

3 实验室如何引入“6S”管理

3.1 实验室的整理

整理:全面检查实验室的整个工作场所;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评定标准, 同时把不需要的物品清理出实验室进行处理;保证各设备和工具等都有序存放在指定区域, 同时标识出来;设施和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检修等制度和记录放于指定位置, 定期培训相关的工作人员;按照未检、在检、已检、备查样品把样品分类标识和摆放出来。整理过程中应遵循有利于实验室长远发展的原则, 从实际的角度出发, 科学布局, 使实验室的价值最大化。

3.2 实验室的整顿

整顿:指对整理之后实验室的设备和物品按照功能区 (分类) 进行定点存放。整顿的目的是使实验室的设备、物品一目了然, 保证实验室环境的整齐规范, 保障实验室各个设备、物品存放的安全性, 降低器材及消耗品的库存。

实验室整顿有“三个要素”, 分别是场所、放置和标识。整顿中, 要把握摆放“三定”、标识“三明”的原则, 即摆放要定点、定容 (包装) 和定量;标识要名称明确、型号明确、性能状态明确。

3.3 实验室的清扫

清扫:就是实验室经过整理、整顿后, 把实训室环境卫生、仪器设备打扫干净, 使现场无垃圾、无灰尘、无残余物料的整洁状态。目的是巩固整理、整顿的成果, 使实验室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 尽量避免安全隐患。实验室的清扫应该要实行“责任制”, 制订清扫规范和时间等各项有关清扫标准, 重点加强对检验设备进行保养维护。

3.4 实验室的清洁

清洁:是指将整理、整顿和清扫这三个“S”的工作进行到底, 并且制度化、规范化, 继续保持清扫后的状态。目的是创造清爽明朗现场, 维持上面3个“S”的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 要想持续保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 不能仅仅依靠相关人员的自觉性,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清洁工作的顺利实施。

3.5 实验室人员素养

素养:素养可以理解为素质与修养, 也可以认为是素质的养成过程。这是靠日常积累逐渐养成的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是指实验室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 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团结向上的品质。对实验室管理而言, 通过坚持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活动和检查考评活动, 能够使实验室人员得到很好地素质养成, 固化优良的习惯, 对检验能力、服务客户、团队精神等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6 实验室的安全

安全:就是指消除安全隐患, 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保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目的是保障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安全, 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避免经济损失。实验室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人的不安全行为;如错位放置、慌乱急躁等。②物的不安全状态;如器材损伤、物品过期老化等。因此, 必须把安全贯彻到实验室“6S”管理中的各个环节。

4 结束语

在实验室管理中引入“6S”管理, 使实验室全体人员都参与到体系管理当中去, 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共同创造一个干净、整洁、高效有序的实验室。开展“6S”活动, 贵在坚持, 为将这项活动坚持下去, 首先狠抓制度建设与落实,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其次是加强培训学习, 提升工作效率。再次, 要加强对仪器设备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同时, 管理部门还要加大对仪器设备使用环节的监督力度, 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 实验室必须重视检验工作质量, 只有认真落实“6S”管理思想、方法, 不断加大实验室管理力度, 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并切实提高实验室检验技术能力和水平, 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冬祥.“5S”推进方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8.

[2]CNAS-CL0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北京: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006.

[3]由继红.引入5S管理办法, 加强创新实验站管理[J].实验室科学, 2010, 13 (1) .

[4]许立民.浅谈新时期下的实验室管理[J].科教导刊, 2012:183-184.

[5]孔晓敏.6S管理探索与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6) :69-70.

[6]王国红, 宗斌.6S管理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 (2) :137-138.

[7]唐丽云, 席力.创新性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7) :204-206.

[8]李秀青.企业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认可[J].环境技术, 2011:41-44.

[9]陶小星.实验室管理中的几个需关注的问题[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13 (3) :57-58.

环境监测中 实验室管理制度 篇2

1、监测分析室是分析实验检定的工作场所,为保证环境清洁、安静,不经允许外人不得进入;

2、严禁在监测分析室内吸烟、饮食、会客,不得晾晒衣服和放置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

3、监测分析室的地面、操作台应经常打扫、擦拭,保持无灰尘,实验台抽屉内试剂架柜、仪器架柜,通风橱内要摆放整齐有序,标志清晰、规范;

4、各监测分析室应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各种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妥善管理,保证随时可以供应,注意实验室用电安全,定期检查电器线路,室内电线管道设施,应安全、规范,不得随意布线;

5、分析人员进入监测分析室应身着白大褂,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规则,认真执行本人所承担的技术操作规范,工作要集中精神,严禁玩忽职守;

6、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时,必须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安全使用规则;

7、监测分析室内的药品、试剂标签清楚,存放整齐,各种玻璃仪器应分类保管,使用后及时清理干净,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8、凡属剧毒、易燃、易爆物品必须经专人负责保管,不准在监测分析室内随意存放;

9、实验完毕,及时整理仪器设备和清洗实验用具,正确处理废弃物,及时切断电源、气源和火源,下班前检查水、电、气及门窗安全方可离去 检测人员行为规范

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持原则、钻研业务、务实进取;

2、科学检测,严格执行标准、遵守检测程序,保证检测质量 做到数据准确、有效;

3、遵守法规讲廉洁、拒腐蚀、不徇情、守公德、讲文明,做到五不准;

a.不准收受被检测单位的礼品礼金或有价礼券;

b.不准参加被检测单位的邀请娱乐活动;

c.不准收受被检测单位的宴请;

d.不准参加被检测单位或个人的营销活动;

e.不准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

4、遵守检测工作程序,做到:

a、持证上岗,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检测;

b、检测完毕,要清洗好器皿和仪器,清理剩余样品垃圾;

5、遵守保密规定,妥善保管检测资料。为用户保密和保护技术所有权制度

1、全站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保密制度,做好技术保密工作。凡系绝密、机密、保密文件,必须按规定范围传阅,不得随意扩大传阅范围;

2、本站重要技术和正在研究中的分析方法,重大事故有关报告及处理记录,各种保密技术资料,一律不准随意查阅、外借;

3、采样计划、检验报告、原始记录和数据未公开前,未经有关部门许可,一律不准以任何形式向无关人员泄露扩散;

4、凡用户提供的产品技术资料、图纸、工艺文件等,一律不准向外公布或转让,也不得用于个人或单位的经济开发;

5、监测分析室谢绝无关人员参观来访,必要时经监测分析室负责人批准;

6、全站工作人员都有保密的义务和责任,凡违反保密规定,要追究责任并视情况轻重进行处理; 档案的管理制度

1、资料员对档案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并按存档年限,定期清理到期资料,并分类造册,办理销毁手续;

2、借阅档案时应登记,并应当日归还;

3、需借用存档检验报告时,应由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亲自提取并签字,其他人不得借用;

4、资料室执行《实验室内务管理控制程序》,应加强防火、防蛀、防霉、防盗工作,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

5、严格遵守本站《为用户保密和保护技术所有权程序》; 综合技术室职责

1、协助质量负责人实施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负责报告的规范管理;

2、编制检测工作计划;

3、处理用户对检测工作的抱怨,核算检测报告事故率;

4、负责质量手册的管理,负责上岗操作证的管理;

5、管理全站的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及计量检定、校验和溯源;

6、组织并开展比对试验和能力验证工作;

7、负责检测工作的接待,下达检测任务,发放检测报告;

8、统计检测计划完成情况,核算检测报告延误率;

9、负责统计报表工作、档案及后勤工作; 质控室职责

1、全面负责本站的质量保证工作,制定质量保证措施,并组织实施,组织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工作;

2、制定质量保证规章制度并组织落实,定期向本站领导和上级站汇报工作;

3、负责监测人员考核认证和实验室评比的正常工作;

4、负责组织有关的技术培训和质量考核; 监测分析室职责

1、负责编制本室的年度工作计划、物资需求计划、人员培训计划,并提交综合技术室,完成业务工作总结;

2、完成大气、水、噪声等项目的常规监测和污染源监测;

3、负责监测数据的填报,并接受质控人员的质控、考核及培训工作安排;

4、负责监测分析室内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并实施;

5、负责检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及其计量仪器设备的送检任务;

6、做好环境记录、设备使用记录和检测原始记录;

7、服从综合技术室调配工作安排,做好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改进及新方法的建立工作,完成站长交给的其他任务; 站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管理人员质量职责,给予他们履行其职责所需的权利和职责;

2、任命本站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保证负责人,授权报告签字人;

3、带领全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4、站长对本站工作全面负责,接受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规定本站的质量方针,确定质量目标,批准发布质量手册;

5、组织质量手册的宣贯,让每个人都理解自己的质量职责,使之质量体系得以正常运行,质量方针得到贯彻;

6、全面负责按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监测任务。

7、负责本站各项工作的工作质量、各类人员的培训与使用。

8、全面负责本站的环境监测计划,科研计划的编制,及本站近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9、对本站工作出现的重大偏差、失误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10、对因领导不利或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善致使检测工作出现重大失误而造成的严重损失负责; 技术负责人职责

1、负责本站全面技术工作;

2、负责解决监测技术,规范,方法等的执行过程出观的问题,指导各项监测业务工作;

3、批准比对试验和能力验证计划;

4、负责技术资料、文件等的签发。秉公办事,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公正性;

5、审核《质量手册》并监督检查《质量手册》的执行情况;

6、批准发布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7、负责技术资料保存期限和销毁的审批;

8、对因领导不利或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善致使检测工作出现重大技术问题而造成的严重损失负责;

9、当质量负责人不在时,行使质量负责人职责; 质量负责人职责

1、负责全站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2、负责本站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审核质控数据,对监测报告的质量进行抽查;

3、协助站制定环境监测计划、指导质控室对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

4、组织编写质量手册,使之贯彻与执行;

5、负责审核对用户的抱怨处理结果;

6、对新增监测项目的认证申请进行审核;

7、对在监测工作中的不规范监测行为有权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

8、组织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并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9、对因领导不利或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善造成监测工作质量失控负责;

10、当技术负责人不在时,行使技术负责人职责; 综合技术室负责人职责

l、组织完成质量审核工作;

2、组织编制检测工作计划;

3、负责受理客户的委托检测,下达检测任务;

4、负责质量事故和客户申诉受理工作;

5、负责质量手册的管理,制定人员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6、负责制定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和负责实施,并组织验收工作;

7、制定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校验计划,并组织实施;

8、制定比对试验和能力验证工作计划;

9、仪器、设备及技术、质量记录档案的管理工作;

10、负责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及日常管理工作; 质控室负责人职责

1、负责开展全站的质量保证工作,制定质控措施,并组织实施;

2、审查质控数据和监测报告;

3、负责制定质量保证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向本站领导和市监测中心汇报工作;

4、负责监测人员考核认证和实验室评比工作;

5、负责组织有关的技术培训和质量考核; 监测分析室负责人职责

1、监督管理监测分析室内务,对本室工作全面负责,协调室内人员的分工,安排落实检测任务;

2、负责审核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对检测的质量负责;

3、组织实施本室监测质量控制、业务学习和技术考核;

4、及时向站长汇报本室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5、负责有关检测实施细则、技术规程的编制、实验室安全、卫生、事故查处;

6、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检定、安置、调试和日常使用、保养和管理;

7、编写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玻璃器皿、化学试剂等物品的需求计划,报综合技术室汇总;

8、研究验证检测技术与方法,负责比对试验的实施;

9、完成站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监测员职责

1、必须持证上岗,正确熟练地掌握本岗位监测分析的技术和有关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2、遵守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检测规范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计量器具,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按时报送检测结果;

3、严格执行分析质量控制有关规定,检测前做好充分准备,检测过程中坚持控制好准确度和精确度。检测时发现异常及时汇报,主动提出合理建议,对自己出具的检测数据负责。测试完毕及时整理、清洗器具;

4、搞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认真填写使用记录。不得使用未经检定合格或超迟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进行样品检测;

5、坚持原则、忠于职守,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做到科学、求实、公正、廉洁,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自觉遵守保密制度,维护用户权益;

6、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收集和掌握与本人有关的国内外检测技术发展现状与动态,不断提高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

7、爱护公共财物,节约试剂、水电,保证室内清洁整齐,维护公共场所卫生,时刻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校核员职责

1、负责对检测原始记录进行校核工作;

2、校核检测方法与规定方法的符合性及检测工作程序的符合性;

3、校核检测原始记录格式的规范性、记录的原始性和完整性,数据和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4、审核监测报告; 监督员职责

1、监督我站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贯彻执行情况;

2、监督检测工作质量,对不按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检测的人员做出停检、复检决定,上报质量负责人;

3、对检测人员进行有效监督,熟悉检测方法和程序,了解每项检测目的;

4、对检测数据、报告进行监督,及时指出存在问题,并协助纠正,切实保证检测工作质量;

5、监督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及抱怨处理; 资料员职责

1、负责人员技术档案、计量认证证明材料的档案管理;

2、按档案管理要求建好档案,管理档案;

3、负责对档案进行鉴定,提出销毁过期档案申请;

4、负责检验报告、质量体系文件、仪器设备档案以及其他主要质量记录的,归档保管;

5、严格遵守档案保密制度,不得随意外借档案和向他人泄密档案内容;

6、收集国内外有关最新标准,保证承检产品标准的有效性;

7、负责向监测分析室发放现行有效技术标准和收回作废技术标准; 样品管理员职责

1、负责对采样人员所采集的样品进行接收、编号、检查登记。

2、负责按照正确的保存方法对接受样品进行保存,防止水质变化影响测量结果;

3、负责及时将所存样品与监测分析人员进行交接;

4、负责样品室环境条件的维护、记录;

5、负责对监测结果进行解码,并将现场数据与监测结果交报告编写员出报告; 报告编写员职责

1、负责报告格式的编制;

2、熟悉国家环保标准,并运用得当;

3、负责根据观场资料与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

4、负责将写好的监测报告交综合技术室; 仪器设备管理员职责

1、负责所管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2、仪器设备到期时,提前报综合技术室申请检定;

3、仪器设备损坏后,及时报综合技术室,申请维修或提出降级申请; 授权签字人职责

1、监测报告由技术负责人签发;

2、对签发的监测报告的准确、可靠、公正负责;

3、被签发的监测报告的质量受到疑义时应负起该负得责任; 内审员职责

1、参加内审工作;

2、填写“内审检查表”、“纠正措施表”中有关的内容;

3、编写《审核报告》;

4、授权签字人的职责; 记录(档案)的管理制度

1、资料员对档案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并按存档年限,定期清理到期资料,并分类造册,办理销毁手续;

2、借阅档案时应登记,并应当日归还;

3、需借用存档检验报告时,应经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提取并签字,其他人不得随意借用;

4、档案室执行《实验室内务管理控制程序》,应加强防火、防蛀、防霉、防盗工作,保证记录信息的安全;

5、严格遵守本站《为用户保密和保护技术所有权程序》;

6、具体按《档案管理工作程序》执行; 授权与代理职责

1、站长不在时,副站长代理其职责;

2、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互为代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均不在时,由副站长代理;

危险品、危险行为及准则

1、所有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绝对不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符的物品;

2、禁止使用实验室器皿盛装食物,也不要用茶具、食具盛装药品,更不要用烧杯当茶具使用;

3、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硬质耐热烧杯、锥形瓶中进行,只能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边倒边搅拌,温度过高时,应等冷却或降温后再继续进行,严禁将水倒入硫酸;

4、开启易挥发液体试剂之前,先将试剂平放在自来水中冷却几分钟,开启时瓶口不要对人,最好在通风橱内进行;

5、易燃溶剂加热时,必须在水浴或沙浴中进行,避免明火;

6、装过强腐蚀性、可燃性、在毒或易爆物品的器皿,应由操作者亲自洗净;

7、移动开启大瓶液体物品时,不能将瓶直接放在水泥板上,最好用橡皮布或草垫垫好,若为石膏包封的可用水泡软后打开,严禁锤砸、敲打,以防破裂;

8、取下正在沸腾的溶液时应用瓶夹,先轻轻摇动再取下,以免溅出伤人;

9、将玻璃棒、玻璃管、温度计等插入或拔出胶塞、胶管时应垫棉布,切不可强行插入或拔出以免折断刺伤人;

10、开启高压瓶时,应缓慢并不得将出口对人,关气时应先关闭钢平阀门,放尽减压阀中的气体,再松开压阀螺杆;

11、严禁用火焰在易燃管道上寻找漏气的地方,应用皂液检查;

12、配制药品或实验中放出有毒和腐蚀性气体的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3、用电应遵守安全用电规程;

14、实验室中应备有急救药品、消防器材和劳保用品;

15、每天下班前检查水、电、门、窗等,确保安全。

模块名称 模块相应能力要素 对应课程序号 教学学期

基本素质和能力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懂得一定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必备的

基础知识环境监测能力 掌握环境监测大型实验、仪器分析大型实验的基本能力

12、环境影响评价能力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方法、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环境保护与治理能力 掌握水污染、大气污染治理的原因和方法,掌握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了解环境生态,合理利用微生物等新技术进行环境保护与治理 环境工程设计能力 熟悉环境保护法规,了解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掌握环境污染治理的手段和环境管理业务,逐步提高环境工程设计能力

仔细看看

1、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

主要讲授水污染控制的技术原理和工程学方法,其中包括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和污泥处理,辅以实验、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

2、废气治理工程

主要讲授烟除尘技术以及各种除尘装置的工作原理,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含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氯、氟、有机废气和恶臭气体的治理技术等。

3、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利用

本课程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收集、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固化:第二部分讲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技术和应用,包括焚烧、热解、高温堆肥、沼气发酵以及几大类典型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第三部分讲述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的原则、工艺和技术,包括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

4、环境监测

主要讲述 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技术、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方法及分析评价,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监测技术的关键、各种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相关法规、方法、监测内容和评价方法,培养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

5、环境生态学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使学生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6、环境微生物学 是环境污染防治与微生物学相结合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重点是研究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中涉及到的微生物学问题,如栖息在自然环境、受污染环境和人工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生态、环境的自净作用、环境污染及其生物处理工程中的微生物学原理等。

(二)实践课程

1.军事训练

通过军事训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树立学生的国防观念,纪律观念,提高其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2.环境监测实验

了解相关实验设备的结构性能,熟练掌握实验的一般技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常规环境指标的测定方法;学会通过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将实验结果反馈到各环境生产工艺中,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仪器分析实验 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实

验仪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对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特别是对当前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仪器设备、操作技术及发展趋势等有系统地了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及基本的科研素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参加科研、生产以及升学深造奠定必需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4.社会及专业调查

时间安排在每学年的寒暑假,通过社会调查、专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深入调查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七、就业方向:管理等工作。

实验室管理中化学实验 篇3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档案 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115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规范管理是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而档案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又是薄弱环节。为此,对我县中小学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包括账目管理、仪器使用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作出了统一的要求,现提出供同行商榷。

一、仪器的账目管理

我们强调所有的仪器都要及时登记入册,使账目明了。登记仪器的账册有:仪器档案总册和明细卡。化学药品不用记入档案总册和明细卡中,其属低值易耗品,应另造册登记。是上级配发的仪器要有调拨单(装订成册保存)。要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单据完整,记账正确。针对部分实验员记账过于简单和不会记的问题,我们做了详细的记账填写规定。

1.仪器档案明细卡的使用

(1)档案明细卡:反映每种仪器的数量、金额及变动原因,要求记录每种仪器的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以及购进或损耗、丢失的日期、单价、变动数量、仪器的结存情况等。

(2)应按配备标准中仪器的分类和编号顺序分页记账,并按顺序装订成册,然后装上封面和封底。

(3)明细卡每页只填写一种同名称同规格的仪器,不同规格的同种仪器也要分页登记。记录完正面接着用背面。

(4)除“产品代码”和“凭证字号”不详可不填写外,其余各项均应按要求填写清楚。

(5)注意成套仪器其“配件”要记录清楚。

(6)“日期”指该种仪器购进或损坏、丢失或清点时的日期。

(7)“摘要”栏主要说明仪器的来源或变更的原因,填写时应简明扼要,如“县站调拨”“学校自购”“自制”“损坏报废”“丢失”“清点”“移交”等。填写“清点”时,不要同时填写“报废”,可以先填写“报废”,另起一栏再填写“清点”。每填写一次“摘要”栏,相应的其他各栏目应接着及时填写清楚。每行都要填写有结存的数量和金额。

(8)属于调拨、自购、自制的仪器填入“收入(增加)”栏,属于报废、丢失等的仪器填入“付出(减少)”栏。仪器的增加和减少不能填写在同一行,应分开填写。

(9)“结存”栏中的“数量”是指当时现有可用数量(历年的累计数),不包含“另有可修结存数”的数量。

2.仪器档案总册的使用

(1)仪器档案总册:反映仪器的总件数和总价值及每年的变动情况。主要记录每种仪器各学年度配备的情况。

(2)按照学校的配备类别,根据仪器配备标准“基本”栏目中相应的量,填写好各种仪器的配备标准数。

(3)“现有数”系指首次填写本册时实有的仪器数,它包括“可用数”和“可修数”(未报废、修好可用)两部分。其中“可修数”系指《明细卡》中的“另有可修结存数”的数量。

(4)“增加数”栏填当年购置增加的仪器,增加一次填入“1栏”,增加2次填入“2栏”。“减少数”栏填当年报废、丢失的仪器。

(5)每学年度终清点实物一次,把每种仪器的累计数填入“累计数”栏(第一年的累计数=现有数+增加数-减少数;以后各年的累计数=上年的累计数+本年增加数-本年减少数)。因此,每学年度终必须清点实物一次,核查出每种仪器的累计数和金额(金额数从明细卡中算出),最后统计出本学科仪器的总价值,写在封面相应的年份内。即使当年没有增加或减少,也要把上一学年度的数据移下来。

(6)档案总册以外的仪器另造册登记。

(7)总册的数目与明细卡的数目要相一致,与实物数相一致。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即《总册》←→《明细卡》

“增加数”=“收入(增加)”

“减少数”=“付出(减少)”

“累计数”=“结存”+“另有可修结存数”

“可修数”=“另有可修结存数”

(8)学校自制的教具、学具应集中上柜,核算成本后单独登记造册。

(9)明细卡的填写式样(以托盘天平为例):

(10)总册的填写式样(以托盘天平为例):

二、仪器的使用管理

仪器使用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发放和回收及有关的记录。仪器的使用记录档案是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依据,必须及时地、完整地做好有关的记录。根据中小学校的不同,记录也有所区别。

1.所有仪器设备的领用、外借、回收都必须通过管理人员办理借还手续。做到发放有登记,回收有签收;按时发放,限期收回。

2.仪器的使用管理中应做好以下有关记录:

(1)《领、借、用教学仪器记录本》

①凡属校外开展实验、本校课外实验活动和非本学科课堂实验教学领、借用仪器的,必须在此记录本上做好登记手续。

②为简化手续,方便教学,本学科任课教师课堂实验教学领用和回收仪器,可直接在《实验通知单》上办理签字手续,不必再在此记录本上登记。

③小学兼职的实验教师自己上实验课使用仪器时,也可不在此记录本上登记,但要登记在《实验教学记录本》的“实验仪器”栏上。

(2)《实验教学记录本》

凡进行实验时必须及时记录开出的实验情况,详细填写《实验教学记录本》中的有关各项。实验类型有:演示、分组、观察、制作、探究、调查实验等。

(3)《损坏、丢失、赔偿教学仪器记录本》

对在实验教学中损耗的仪器应及时处理。在使用中正常损坏的仪器(消耗品除外)由使用者填写并签名,作报废处理;非正常损坏丢失(由教师和学生擅自动用或失职或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损坏、丢失)的仪器设备,要查明原因,如实登记,按规定赔偿。

(4)《教学仪器维修登记册》

每修理一件仪器设备,都必须做好修理记录。

(5)《实验通知单》

①每开展一个实验教学活动,任课教师都要提前把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开列在“实验通知单”上,交给实验教师做好仪器及药品的准备工作。

②小学只有一个兼职实验教师的,自己上实验课时可不用填写实验通知单,只填写实验教学记录本。

③把实验通知单按学期装订成册存档保管。

三、实验教学的管理

开展实验教学,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标,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实验教学人员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实验教学档案是实验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着重抓好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分析总结和实验教学记录等的建立和健全。

1.把实验教学内容列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中,每个学期都要制订有实验教学计划,每个学期都要有实验室工作总结。要求分学期装订成册。

2.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表格形式开列课程所有的实验个数和实验形式(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观察实验、小制作实验、探究实验、调查、课外实验等。根据不同的实验形式组织开展不同的实验教学活动。

3.每做一个实验,都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在《实验教学记录本》中。是学生实验的则要求学生填写好实验报告单。以往填写实验教学记录本时,很多教师填写的过于简单。为此,我们作出了如下的填写要求:

(1)要求每做一个实验填写一页,同一个实验不同班级进行的,要分班级填写,不能合计一页,每项填写清楚。

(2)“实验情况记录”的填写,以往实验教师一般都是写“效果好”或“完成”等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的记录,为此我们要求所有的实验情况记录都要参照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的有选择的填写:①仪器、材料是否准备充分;②装置连接是否正确;③操作是否规范,常见的操作错误是什么;④是否独立完成实验,有无忙乱和观望现象;⑤是否有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后是否按要求整理好仪器;⑥现象是否明显,读数是否正确;⑦课堂纪律是否良好;⑧实验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实验的目的等。

(3)“器材使用情况”:记录器材有无损坏。

(4)“听课领导”:每学期有2~3次。

(5)“备注”:填写其他情况,如实验事故等。

实验室管理中化学实验 篇4

一、仪器的账目管理

我们强调所有的仪器都要及时登记入册, 使账目明了。登记仪器的账册有:仪器档案总册和明细卡。化学药品不用记入档案总册和明细卡中, 其属低值易耗品, 应另造册登记。是上级配发的仪器要有调拨单 (装订成册保存) 。要做到账账相符, 账物相符, 单据完整, 记账正确。针对部分实验员记账过于简单和不会记的问题, 我们做了详细的记账填写规定。

1. 仪器档案明细卡的使用

(1) 档案明细卡:反映每种仪器的数量、金额及变动原因, 要求记录每种仪器的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以及购进或损耗、丢失的日期、单价、变动数量、仪器的结存情况等。

(2) 应按配备标准中仪器的分类和编号顺序分页记账, 并按顺序装订成册, 然后装上封面和封底。

(3) 明细卡每页只填写一种同名称同规格的仪器, 不同规格的同种仪器也要分页登记。记录完正面接着用背面。

(4) 除“产品代码”和“凭证字号”不详可不填写外, 其余各项均应按要求填写清楚。

(5) 注意成套仪器其“配件”要记录清楚。

(6) “日期”指该种仪器购进或损坏、丢失或清点时的日期。

(7) “摘要”栏主要说明仪器的来源或变更的原因, 填写时应简明扼要, 如“县站调拨”“学校自购”“自制”“损坏报废”“丢失”“清点”“移交”等。填写“清点”时, 不要同时填写“报废”, 可以先填写“报废”, 另起一栏再填写“清点”。每填写一次“摘要”栏, 相应的其他各栏目应接着及时填写清楚。每行都要填写有结存的数量和金额。

(8) 属于调拨、自购、自制的仪器填入“收入 (增加) ”栏, 属于报废、丢失等的仪器填入“付出 (减少) ”栏。仪器的增加和减少不能填写在同一行, 应分开填写。

(9) “结存”栏中的“数量”是指当时现有可用数量 (历年的累计数) , 不包含“另有可修结存数”的数量。

2. 仪器档案总册的使用

(1) 仪器档案总册:反映仪器的总件数和总价值及每年的变动情况。主要记录每种仪器各学年度配备的情况。

(2) 按照学校的配备类别, 根据仪器配备标准“基本”栏目中相应的量, 填写好各种仪器的配备标准数。

(3) “现有数”系指首次填写本册时实有的仪器数, 它包括“可用数”和“可修数” (未报废、修好可用) 两部分。其中“可修数”系指《明细卡》中的“另有可修结存数”的数量。

(4) “增加数”栏填当年购置增加的仪器, 增加一次填入“1栏”, 增加2次填入“2栏”。“减少数”栏填当年报废、丢失的仪器。

(5) 每学年度终清点实物一次, 把每种仪器的累计数填入“累计数”栏 (第一年的累计数=现有数+增加数-减少数;以后各年的累计数=上年的累计数+本年增加数-本年减少数) 。因此, 每学年度终必须清点实物一次, 核查出每种仪器的累计数和金额 (金额数从明细卡中算出) , 最后统计出本学科仪器的总价值, 写在封面相应的年份内。即使当年没有增加或减少, 也要把上一学年度的数据移下来。

(6) 档案总册以外的仪器另造册登记。

(7) 总册的数目与明细卡的数目要相一致, 与实物数相一致。做到账账相符, 账物相符。

即《总册》←→《明细卡》

“增加数”=“收入 (增加) ”

“减少数”=“付出 (减少) ”

“累计数”=“结存”+“另有可修结存数”

“可修数”=“另有可修结存数”

(8) 学校自制的教具、学具应集中上柜, 核算成本后单独登记造册。

(9) 明细卡的填写式样 (以托盘天平为例) :

(10) 总册的填写式样 (以托盘天平为例) :

二、仪器的使用管理

仪器使用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发放和回收及有关的记录。仪器的使用记录档案是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依据, 必须及时地、完整地做好有关的记录。根据中小学校的不同, 记录也有所区别。

1. 所有仪器设备的领用、外借、回收都必须通过管理人员办理借还手续。

做到发放有登记, 回收有签收;按时发放, 限期收回。

2. 仪器的使用管理中应做好以下有关记录:

(1) 《领、借、用教学仪器记录本》

①凡属校外开展实验、本校课外实验活动和非本学科课堂实验教学领、借用仪器的, 必须在此记录本上做好登记手续。

②为简化手续, 方便教学, 本学科任课教师课堂实验教学领用和回收仪器, 可直接在《实验通知单》上办理签字手续, 不必再在此记录本上登记。

③小学兼职的实验教师自己上实验课使用仪器时, 也可不在此记录本上登记, 但要登记在《实验教学记录本》的“实验仪器”栏上。

(2) 《实验教学记录本》

凡进行实验时必须及时记录开出的实验情况, 详细填写《实验教学记录本》中的有关各项。实验类型有:演示、分组、观察、制作、探究、调查实验等。

(3) 《损坏、丢失、赔偿教学仪器记录本》

对在实验教学中损耗的仪器应及时处理。在使用中正常损坏的仪器 (消耗品除外) 由使用者填写并签名, 作报废处理;非正常损坏丢失 (由教师和学生擅自动用或失职或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损坏、丢失) 的仪器设备, 要查明原因, 如实登记, 按规定赔偿。

(4) 《教学仪器维修登记册》

每修理一件仪器设备, 都必须做好修理记录。

(5) 《实验通知单》

①每开展一个实验教学活动, 任课教师都要提前把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开列在“实验通知单”上, 交给实验教师做好仪器及药品的准备工作。

②小学只有一个兼职实验教师的, 自己上实验课时可不用填写实验通知单, 只填写实验教学记录本。

③把实验通知单按学期装订成册存档保管。

三、实验教学的管理

开展实验教学, 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标, 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也是评价实验教学人员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实验教学档案是实验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着重抓好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分析总结和实验教学记录等的建立和健全。

1. 把实验教学内容列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中, 每个学期都要制订有实验教学计划, 每个学期都要有实验室工作总结。要求分学期装订成册。

2. 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以表格形式开列课程所有的实验个数和实验形式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观察实验、小制作实验、探究实验、调查、课外实验等。根据不同的实验形式组织开展不同的实验教学活动。

3. 每做一个实验, 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记录在《实验教学记录本》中。

是学生实验的则要求学生填写好实验报告单。以往填写实验教学记录本时, 很多教师填写的过于简单。为此, 我们作出了如下的填写要求:

(1) 要求每做一个实验填写一页, 同一个实验不同班级进行的, 要分班级填写, 不能合计一页, 每项填写清楚。

(2) “实验情况记录”的填写, 以往实验教师一般都是写“效果好”或“完成”等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的记录, 为此我们要求所有的实验情况记录都要参照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的有选择的填写:①仪器、材料是否准备充分;②装置连接是否正确;③操作是否规范, 常见的操作错误是什么;④是否独立完成实验, 有无忙乱和观望现象;⑤是否有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后是否按要求整理好仪器;⑥现象是否明显, 读数是否正确;⑦课堂纪律是否良好;⑧实验效果如何, 是否达到了实验的目的等。

(3) “器材使用情况”:记录器材有无损坏。

(4) “听课领导”:每学期有2~3次。

实验室管理中化学实验 篇5

【关键词】 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26-02

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是当前医疗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能够使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还能够使检验科质量管理、技术、能力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是建立现代化医疗发展的重要组成,所以加强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 加强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对医疗事业的逐渐重视,我们国家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以农村为主,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以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医学实验室是由最新、最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和高技术水平的检验医师组成,紧紧依靠人类智慧结晶的高科技,加强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是符合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因此医学实验室管理中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是检验质量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医疗实验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例如:严格检验时间和程序,并且应该对标本采取、送检以及收取等等实行量化管理,对于相关的检验仪器进行定时维护和保养,在出现故障的时候应该采用有效方式进行及时处理,必须要进行严格记录等等;另外,还应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地组织专业人员进修学习,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让其为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贡献其聪明才智,提升医学实验室管理水平,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做贡献。

2 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

想要解决实验室管理标准化问题,主要就是对其管理模式进行了解,管理标准化是制度化管理的最高形式,可以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以及管理等方面,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是由最先进、最现代化仪器组成的实验室、高水平的检验医师队伍和比较统一的操作规程等组成,通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能够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达到统一、简化、协调以及最优化。统一是相对来说的,我国地域辽阔,由于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建立全国统一的绝对规范是有一定困难的,根据地域特点分区域的进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比较统一的操作规程还是可行的,并且能够达到很好的管理效果。

3 加强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 如果要医学实验室的管理得到有效提升,首先就需要加强对于医学实验室在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中作用的认识,其在医疗行业的发展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医学实验在很大的程度上简化了临床决断的程序,明确了临床诊断,是成为临床医师不可缺少的第一手的资料,在现代医学管理理论中,以前称为医院的辅助科室的医学实验室也逐渐被称为临床诊断科室;此外,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临床实验的创收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所以应该正确地认识医学实验室在医院综合经营中的地位以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医学实验室和临床医疗以及临床护理一样是具有同等重要的部门,只有转变观念,这样才能够切实地加强医学实验室的管理。

3.2 优化资源配置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医学实验室主要还是沿袭旧制度,主要还是针对一些传统项目进行常规分析,很少涉及到当前能够代表医学实验室高、新、尖端技术发展趋势的领域,这不利于医疗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会导致不良现象的发生,所以应该对于现有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并且保障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优化。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统一管理,将相对分散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的管理,选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并且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来进行管理。管理者要对医学实验室的发展具有深刻的认识,在对于项目的设置、设备的使用以及相应工作人员的管理上面都应该起到督促的作用,合理地进行项目的编排,保障医学实验室团队的优势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以此来提升医学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和工作的效能。

3.3 推行医学实验室的标准化操作 医学实验室主要的对象是临床标本,标本的本身是没有个体差异的,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因此推行标准化的操作是具有可行性的。主要应该从实验标本的采集、运送、接受、处理以及分析等环节,建立科学的流程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对于相应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校准及技术更新。相关的管理部门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比和研究,对于相应的旧的标准进行提升,保障其能够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应的标准应该随着技术的提升而提升,这样才能够保障医学实验室结果的可靠性。

3.4 加强实验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监督管理 医学实验室得到相关的实验结果,并不代表着相关实验任务的完成,因为实验结果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要有责任意识,对于自己所检验的报告负责,对于具有可疑的结果进行复查,只有这样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和临床医师之间的联系,建立实验室和临床科室的风险共担意识,使医学实验工作人员真正地融入为患者服务的医疗过程当中。此外还应该加强临床试验过程中的监督,能够保障相关试验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其在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总 结

医学实验室的标准化的管理是医学科研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是预防、治疗、科研等活动当中基础性的工作,并且能够保障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科研工作能够顺利有效进行,此外,还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水平,促使医院整体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曦晖,方玲,周琼仙.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05(08):154-158.

[2] 崔鲂,张莉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医学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0,14(12):314-317.

[3] 周杰英,曹友德.ISO15189在医学实验室管理中的运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07(01):54-59.

实验室管理中化学实验 篇6

一7S管理的概念及来源

所谓的7S就是整理 (Seiri) 、整顿 (Seito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etsu) 、素养 (Shitsuke) 、安全 (Safety) 、节约 (Saving) 。5S管理起源于日本, 是指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管理办法, 因为整理 (Seiri) 、整顿 (Seito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etsu) 、素养 (Shitsuke) 是日语外来词, 在罗马文拼写中, 第一个字母都为S, 所以日本人称之为5S管理。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这一活动认识的不断深入, 有人又添加了安全 (Safety) 、节约 (Save) 两个要素, 称为7S管理。

二在药剂实验室推行7S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 高校中大多数的药学实验室, 特别是药剂实验室, 普遍存在管理方法老套, 利用传统的实验卫生整理方式, 制剂设备日常维护、普通实验准备工作等, 并没有一套规范的管理思路, 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常常觉得实验室管理没有头绪, 实验室管理的不规范、不标准, 仪器设备乱, 实验前后工作量大, 管理效果差。将7S管理的思路应用到药剂实验室的管理中, 有利于提高实验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如何科学地将7S管理应用在药剂实验室的管理中

1.整理

整理是药剂实验室管理的第一步, 将药剂实验室相关的功能进行全面的整理, 对实验室的相关设备仪器试剂进行统计。首先, 对教学科研有用的和无用的设备仪器进行分类整理, 将无用的物品清理出实验室。同时也对设备仪器进行检查, 对一些陈旧仪器设备进行清理, 该报废及时进行报废。其次, 对一些噪音大、安全隐患较大的陈旧仪器设备进行合理淘汰。总之, 就是统计实验室设备, 清理淘汰无用的, 留下有使用价值的设备仪器。由实验管理人员对整理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汇报, 说明淘汰仪器设备的原因等。当然整理过程要结合实验室的情况, 坚持合理、科学、节约的原则, 结合学科发展和完善实验室管理等进行整理, 腾出实验室空间, 进行合理应用。

2.整顿

在药剂实验室的整顿中,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仪器设备的位置, 因为对于药剂实验来说, 药剂设备需要摆放科学合理。将药剂实验所用的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摆放, 对于实验操作及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非常重要。比如, 可以根据药剂实验项目对实验设备进行科学摆放, 在片剂制备试验中, 对片剂的各质量检查项目:崩解仪、片剂脆碎度仪尽量摆放在一起, 便于质量检查。另外药剂实验室设备还需要做好SOP操作流程。

3.清扫

清扫包括了实验室的卫生打扫及实验设备等的清点。学期开始前, 要对实验室卫生进行大扫除, 包括实验室的地面及实验台面、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的各个死角, 保证实验室的干净, 每次实验后,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即实验结束, 清理实验台面, 做好实验室卫生。实验室的清扫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 在学生实验中要严格责任制度、清扫标准。实验课后, 每个实验小组必须对自己的实验台面进行清扫整理及清点, 做到“试剂归位”, 方便下个教学班的实验。除了各个实验组的实验区, 实验管理老师还要安排相应的值日生对实验室公共区进行清扫。最终保证实验室从局部到整体, 从实验前到实验验后保持一致。

4.清洁

清洁就是在整理、整顿与清扫的基础上, 让实验室的状态达到一种标准化的状态, 完善实验室清洁制度, 使进入实验室的每个老师和学生都能严格遵守, 在制度化的基础上形成标准, 养成良好风气。实验前后对药剂实验仪器的清洁、维护、清点, 保证后续实验的正常进行。特别是针对药学模拟GMP车间类的实验室, 清洁显得更加重要, 实验室本身的清洁不仅是实验所必需的, 也是学生实验中必须培养的一种生产意识和习惯。

5.素养

素养是指实验人员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 全面提高实验素质。在7S管理中, 人是主体, 只有提升人的素养, 才能真正地提高管理的质量。所以, 在7S管理的素养方面, 药剂实验室要完善实验制度, 加强实验室准入制度, 如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有专门的实验室准入制度, 进入实验室的老师及学生必须提前通过相应的实验室准入考试。另外, 对于药剂实验室的实验管理老师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通过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在药剂实验中的各种素养。学生除了在理论课上不断地提升理论知识外, 还必须在实验室中不断提升实验素养。

6.安全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前提。首先, 建立药剂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 对于药剂实验室经常要用到各种酸碱化学试剂, 需加强实验室危险品的管理。药剂实验室药剂设备较多, 包括混合机、制粒机、压片机、包衣机等大型设备, 对于设备的使用必须严格制订相关操作流程, 规范操作。另外, 不断加强实验室安全意识, 及时对学生进行相关仪器的培训, 掌握安全技能, 增强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防止实验中学生出现各种事故, 包括灼伤、触电等。实验结束后, 及时关闭实验室的电源, 经常检查药剂实验室的安全情况, 及时排除隐患, 防患于未然。

7.节约

节约是对整理工作的补充和指导。在我国, 由于资源相对不足, 更应该在工作中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在药剂实验室中学生实验需要用大量的药用辅料, 以及其他类型的实验耗材, 所以在实验室管理中要以节约为原则, 对于耗材试剂进行科学管理, 建立试剂耗材的使用卡。所谓的试用卡, 可以做成类似企业中的货位卡一样, 通过货位卡的管理, 可以将药剂实验中的不同辅料进行分类管理, 对酸碱试剂进行分类放置管理。实验管理人员将实验用的辅料及试剂进行详细分离整理记录, 对每个实验中试剂辅料的用量进行详细统计, 通过统计可以估算实验所用试剂辅料的量, 这样在实验准备中可以减少工作量, 最重要的是可以减少试剂的存量, 避免由于试剂过期所造成的浪费。这样做既能为学校节省教学业务费, 又可使学生树立节约意识、端正科研态度。

四7S管理在药剂实验室管理中的意义

7S管理虽然是来源于企业管理, 但是将7S的管理观念应用于药剂实验室中, 对于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同样会发挥很好的效果。通过对药剂实验室的科学整理、整顿, 从空间上完善实验室布局, 清扫、清洁将会给药剂实验带来整洁的实验环境, 在安全管理下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 服务教师和学生。7S管理为药剂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提供了一种科学严谨的管理思路。将7S管理融汇在实验室管理中, 能够高效快速地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档次, 做到事半功倍。

五结束语

在药剂实验室中推广应用7S管理制度, 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管理模式, 真正地开展7S管理并不困难, 但是要能够扎实有效地进行, 需要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 制订相关的制度, 完善组织框架, 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药剂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实验及实训对学科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药剂实验室实行7S管理, 能够全面提升药剂实验实训的质量, 有利于制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另外, 药剂实验室的7S管理也为全面推进整个药学实验室的7S管理奠定基础, 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董振旗、刘鹏、陈桂明等.“6S”管理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7)

[2]李艳梅、陈庆华.“7S”在高校电工电子实验室中的柔性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 (4)

经典管理理论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篇7

1 PDCA理论

PDCA, 是由休哈特博士提出, 经过戴明的宣传普及, 使它成为全面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程序。本质就是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PDCA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 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如何使管理工作能够不断创新发展, 关键的是铺好轨道, 理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思路、管理的过程, 重在处理与反馈, 以达成共识, 共同进步。PDCA具体包括:P为目标规划;D为设计实施;C为检查考核;A为处理更新,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成功的方面加以肯定并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方面加以总结, 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如此, 一步接一步, 一环套一环, 在循环中完善。

2 具体实施

2.1 目标规划

对于一个理工学院, 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是现在教育的方针主旨。对学生培养的重点之一就是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完善的目标规划能够让培养的实施更加全面、让实验室的利用更加广泛。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资源配置的优化, 构建高效设备运转体制, 从而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其中四个M一个E即人、财、设备、方法和环境, 这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为实现以上目标, 首先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来提高实验室的有效性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将设备运行计划当作一个科学研究课题来管理, 包括实验的各种细节性的问题。同时在具体教学方面要增加各个岗位人员之间的沟通, 更好的解决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从而改进指导方法, 规范操作流程, 完善实验内涵。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实验是以操作为基础的技术性课程, 实践性很强, 树立应用型人才的宗旨目标,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动手能力。

2.2 设计实施

有了具体目标规划后, 设计实施就成为了关键一步。平时管理人员不仅要管理好各个分室的硬件物品, 而且还要对各分室的教学培养进行督促完善。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建议, 确定教学目标, 修改管理方案, 细化运行内容。可以建议指导教师预先讲解实验操作规范和仪器使用方法, 对于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等内容需要学生自己思考, 然后互动学习。课程开始后, 管理人员不仅要辅助指导实验, 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实验操作和方法。学生实验之前应当规划好目的, 要求, 理解实验原理, 设计好实验运行方案, 弄清具体实施步骤。教学和管理期间要坚定实施新的管理策略, 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模式和方法的。要将PDCA设定的实验管理目标规划充分的注入到没一个教学管理环节中, 严格执行循环管理中的每一个步骤, 具体在实验结束后, 可以让教师填写实验教学情况记录简表, 具体到每个实验的总结和建议, 分析总结。同时对实验室开放的管理, 可以实行定时和预约开放两种方式。通过这两种方式, 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课外利用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来巩固上课所学, 拓展自己的知识, 教师也可以利用实验室的便利进行更高更广的课题研究。

2.3 检查考核

以课程大纲的要求, 通过分层次督导、各方反馈、互通交流等方式对管理体系运行结果进行测量和评定。在定期运行告一段落时, 依据预先制定好的教学目标规划, 相关管理人员要对这期间的教学实践、相关教师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和反馈。通过检查考核反馈, 使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自己的教学或实践状况, 及时得到了他们的反馈信息, 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室的相关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 对人、财、设备、方法和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新的信息反馈。这样, 就能够认识到哪些方面是优势面的, 哪些方面是还有不足和需要改进的。

2.4 处理更新

通过上面几个步骤之后, 接下来就要对运行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保留优势, 改进弱势。在PDCA中, 将优势面进行标准化, 将弱势面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在下一个循环之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就能够使出现的弱势问题面得到改进, 从而可以成为一个持续的、向前向上的积极过程。需要注意的是, 采取PDCA循环加以管理实验室的各个方面, 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每一步, 否则, 运行体系将不完善, 不能充分发挥PDCA的优势。

3 结语

经典管理理论PDCA, 拥有大环套小环, 循环往复, 总体不断上升的优点, 其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实验室管理, 最大程度的发挥实验室优势并且改进实验室的不足, 从而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最好的发挥实验室效能,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当今实验室拥有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可以说, 实验室是学校的“半壁江山”, 所以, 实验室管理和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点之一, 运行PDCA管理模式能够积极发挥实验室的优势, 使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更加完善。

摘要:该文阐述了经典管理理论PDCA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其能够大幅提升实验室的使用价值和效能。高校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项目创新的基地, 是理论实践结合的主要阵地, 是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的关键, 在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室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 能够进一步发挥和开拓高校实验室的作用, 提升实验室的横向和纵向价值, 而提升实验室管理质量的关键是优秀的管理模式和严格的规范执行, 优秀的PDCA管理模式, 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实验室,PDCA,管理,循环

参考文献

[1]罗振华, 吴伟东, 王宇宏.PDCA理论在大学生学科竞赛中的应用研究及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14 (6) :119-121.

[2]李霜.PDCA循环应用于实验室管理[J].科技信息, 2011 (9) :537-538.

[3]谭大志, 熊婉楠, 程雅琦, 等.PDCA管理法在普通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 2012 (3) :37-39.

浅谈中职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篇8

实验室的任务不仅是提供必要的实验、实训条件和高水平的服务, 还肩负着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岗位职业素质的责任, 它的建设与管理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实验室的建设

要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实验、实训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场所, 它的建设必须具有科学性, 包括几项内容:具有实用性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条件建设;符合行业工作实际的实验、实训设备建设;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1. 实验室的环境建设

实验、实训教学环境条件的实用性是指既能保证完成一定数量学生学习的空间条件, 又符合实践性教学的专业学习氛围。

(1) 首先是空间环境条件。我校植物实验室能保证承担48人学习的教学空间, 在植物实验室上课, 可以完成植物实验、实训的完整教学过程。

(2) 室内环境布置。要创建符合实践性教学的专业学习氛围, 在植物实验室内, 科普宣传画的张贴, 盆栽植物的摆放, 《植物实验室安全制度》、《植物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的悬挂等, 这些整齐有序的室内环境布置, 是实验室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2. 实验室的设备建设

实验室设备的建设必须满足教学需要并与专业的要求相配套, 主要考虑符合行业工作实际, 例如:我校植物实验室的设备建设围绕植物课程的实验、实训课教学进行, 实用的实验设备和完善的多媒体的利用, 可以向学生展示清晰的植物切片、课件、光盘等影像资料, 多媒体的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设备建设还要根据教学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 新的教学设备的建设, 使实验室从原来仅能满足植物实验课教学需求, 发展到现在不仅能满足植物课程需要, 还能提供相关实验、实训课教学的需求, 使植物实验室在专业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潜能。

3. 实验室专业资源建设

实验室的专业资源建设是指与课程相关的教学材料资源的建设, 包括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教师用资源和学生用的助学资源的建设。它的建设应在满足教学目标需求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行业发展的特点进行。北京市园林学校植物实验室的教学材料资源建设充分体现了行业真实性, 使教学更贴近专业实际, 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1) 更新实验材料以贴近学科实际。在实验教学中, 主要对教材上的实验材料进行了更新。多数情况下, 植物学实验的实验材料常常是遵循书本上的内容, 诸如洋葱根、玉米叶、棉花茎、小麦花、大豆种子等, 这些实验材料属于农业上用的, 与园林植物教学不符, 为了使实验内容贴近学科实际, 对实验材料进行了更新 (见下表) 。

(2) 开发教学材料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资源不仅指教材、设备, 还包括课程教学材料。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是指教师自己制作并用于教学的资源, 包括植物标本、图片、课件、实物、讲义等。这些材料的开发并用于教学, 从多角度给学生以感官刺激, 提高了教学效果, 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三、实验室的管理

实验室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管理部门, 既有对人的管理又有对物的管理, 尤其是中职校的实验室管理, 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就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 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服务的理念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

1. 实验室工作服务化

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 对中职生要探讨管理方法和强化服务理念, 使实验室发挥应有的作用。

(1) 开放式服务面对学生。在严格执行各项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实验室面向学生的服务是实行开放式的。北京园林学校是封闭式管理学校, 课余时间如何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是一个问题。植物实验室在保证了正常时间的教学前提下, 还对其他时间的学习活动给予支持, 实验室成立了课外学习小组, 给学生创造课外学习机会并提供全方位的跟踪服务。这样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也为学校的学生管理减轻了难度。

(2) 沟通式服务面对教师。实验室工作面对的不仅是学生, 更多的是专业教师, 既要做好实验室使用的协调工作, 使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又要配合专业教师完成实验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目标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 在管理上要与各门实验教师及时沟通, 包括实验课的时间、内容、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 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 日常管理规范化

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是琐碎的, 要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得到提升, 日常管理就要规范化。

(1) 有序地计划制订。每个学期末要根据下一学期的课程安排, 完成实验计划和仪器、药品的采购计划。为避免出现实验室使用上的撞车现象, 还要安排好各班对实验室的使用计划。

(2) 严格的设备管理。在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情况下,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对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做到:购置有账、用前预约、使用登记、破损处理、课后检查、日常维护维修、定期保养。对于维修有难度的问题, 做到及时报修, 对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进行登记、追还等工作, 形成规范管理。

(3) 全程的实验服务。首先, 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做到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前, 预先完成预备实验, 以此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其次, 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完成实验任务,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有突发事件出现时, 要及时解决;尤其是实验仪器损坏的赔偿问题, 严格依照教学仪器的损坏赔偿制度执行, 实行赔偿发票返还制度。最后做好实验收尾工作, 包括实验物品归类、仪器的检查、维修、督促卫生等工作。

四、中职实验室发展设想

1. 实验室的服务要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 实验室的工作要随着课程设计的需要, 改变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随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满足教学的要求。

2. 实验室的建设应与行业发展相结合

实验室的建设不能脱离实际, 要以就业为导向, 所以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应贴近行业岗位工作实际, 从行业的整体发展出发。在教学资源内容更新上, 把行业新开发并广泛应用的新内容、新信息引入实验、实训课的教学中;在设备建设上, 实验室应配备符合当前行业实用的设备, 使学生及早熟悉专业, 了解职业岗位特点, 为就业打基础。

3. 实验室的使用应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

从实验、实训教学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讲, 开设的实验应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就植物实验室来讲, 应设计一些目前植物应用上有待解决的试验, 按组分配任务, 如:对新引进的植物进行发根试验、植物环境试验、肥水试验等。学生通过参加这些项目的试验, 既能掌握植物外部形态、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又能为园林生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既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能培养团队精神。总之, 如果这些实验能够获得成功并应用于园林生产中, 那么实验室的工作就实现了与生产的结合, 学生的职业能力自然也会得到锻炼, 从另一方面讲, 这种设想也有可能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 从而实现实验室的创收, 以减少实验经费的开支。

总之,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校建设和学生培养, 探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条件。作为中等职业学校, 肩负着培养基础专业实用型人才的重任, 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应把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当成实验室管理的宗旨。

摘要:实验室是从事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场所, 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课程教学的质量。只有把科学的建设、规范的管理和高水平的服务理念结合起来, 才能把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到实处。本文以北京市园林学校植物实验室为例, 针对本校植物实验室主要服务于中职生教学的特点, 谈谈中职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内部审核研究 篇9

(1) 审核 (Audit) 的定义。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地评价, 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 审核的理解。

①审核是对活动和过程进行检查的有效管理手段, 审核的结果为管理者采取措施提供了信息。②审核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 如:确定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对规定要求的符合性;评价对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确认所实施的管理体系满足规定目标的有效性。③审核准则是审核的依据。审核准则 (Auditcriteria) 是“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准则通常可以是: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它是外审依据的主要准则。质量手册、形成文件程序和其他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这是组织根据ISO 9001:2000的要求编制的文件。它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提供强制性指令和具体运作的指导, 一旦发布就是组织质量管理的法规, 它们是内审依据的主要准则。另外质量方针、目标、政策、承诺等是重要的审核准则, 它们一般反映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④为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 应坚持审核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三个核心原则。

(3)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分类。

审核一般有三种分类方法, 即审核方分类法, 审核对象分类法和审核范围分类法.不同场合, 不同的目的应选择不同类型. 按审核方分类法可以分为第一方审核, 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即分别是由实验室本身, 组织的相关方 (顾客即委托方) 和外部独立的组织 (中间机构) 进行的审核, 其中由实验室本身进行的审核又称之为内部审核, 简称为内审, 内审的结果可以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按审核对象可以分为:体系审核, 即通过检查质量体系来评价其在满足质量体系目标方面的有效性以及满足顾客质量要求方面的实际有效性;过程或程序审核, 即通过确定规定的方法是否持续实施;服务审核, 即通过评价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或标准. 按审核范围可以分为:全部审核, 即范围包括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部门;部分审核, 即范围限定为对质量体系的某些部分, 某些产品或活动或组织的某些部门;阶段审核, 即由一系列部分审核组成, 其安排方式是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对整个体系 (或组织) 的审核;跟踪审核, 即通过审核来验证上次审核后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有效实施, 最常见的是部分审核;监督审核, 即由顾客或认可机构进行的审核, 目的是确认持续的符合已批准或认可的质量体系;附加审核, 即当发现的不符合或偏离导致对实验室的有关活动于其本身的方针或程序的符合性或对标准的符合性产生怀疑时进行的审核. 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明确要求, 实验室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 定期地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 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质量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 包括检测和 (或) 校准活动.

2 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

(1) 审核程序。

应建立并保持组织内部审核书面程序。内部审核 (以下简称内审) 程序的内容通常包括:目的, 范围, 引用标准, 定义, 审核类别, 审核的组织, 审核的基本要求, 审核人员的确定与责任, 审核计划, 审核的基本步骤、方法及要求, 审核的分析与记录, 审核报告的处理, 跟踪审核等。内审程序是组织内部审核各项活动总的指导和规定, 可包含体系、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审核, 具体操作宜另订细则执行。

(2) 内审重点。

内审的实施重点是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的符合性,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过程的可靠性、产品的适用性, 评价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确认质量改进 (包括纠正和预防) 的机会和措施。

(3) 审核计划。

根据标准、程序规定和所审核活动的实际情况及重要性, 制订内审年度计划并经最高管理层批准, 当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时, 或最高管理层认为需要时, 可临时组织附加审核。实验室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 定期地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 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 包括检测和/或校准活动。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为一年。

(4) 审核人员。

审核人员由经过培训和具务资格的内审员执行, 并经组织管理者专门授权, 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 保持相对独立性/公正性, 审核人员的数量、素质应能满足内审需要 (资源允许时) 。

(5) 审核资源。

组织管理者应提供内审时所需的各种资源 (包括人员、技能、设备、图表、经费、时间等) , 以实现审核工作目标。

(6) 审核结果。

质量审核的结果按要求整理、综合, 形成报告, 并按程序规定被及时有效地传递和充分利用。

(7) 审核文件。

审核工作用的所有文件 (包括程序、标准、记录、报告、表格) 齐全、适用, 格式规范化, 保管档案化。

(8) 纠正措施。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并实施跟踪与监督, 保证纠正系统灵敏有效。

3 实验室质量体系中内部审核的对策与建议

(1) 对于审核准备, 审核组应该确保自身能力建设, 受审核方应该正确认识。

①提高质检机构人员整体认识, 高度重视内部审核。提高内部审核的质量就要提高审核方和受审核方双方的整体认识, 具体做法就是不断加强计量认证有关法律、法规、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和切实有效提高质检机构人员素质和能力, 才能有效保证内部审核质量。②内审组要加强内部审核员自身能力建设, 按照审核计划, 准备内部审核。③受审方应正确认识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同等重要。

(2) 内审员严格进行内部审核。

内审组要严格按照审核计划中的内审依据, 在审核范围中, 查找出审核证据, 形成审核发现。在审核中, 不仅要体现内审员本来应该具有的客观、公正, 还要体现出严格性, 要多看, 多想, 多提问, 争取找出质量体系中更多的基本符合和不符合。只有具有一定审核能力的基础上严格审核过程, 才能形成审核发现, 才能为受审方整改打下基础, 为内部审核保证质量。

(3) 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应避免流于形式。

①充分发挥内审的宣贯作用。内审的过程就是对质量体系文件和标准的宣贯过程, 内审员依据实验室的《质量手册》或《程序文件》编写质量体系核查表, 在编写的时候可以对文件的符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研究和检查。按核查表对被审核方进行审核时, 就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违反了体系文件的某一条某一款, 在审核时与被审核方不断地交流、讨论, 使实验室人员进一步熟悉体系文件的要求, 充分理解要素的规定。②提高内审的技巧和效率。在安排审核要素时, 尽量将记录、管理职责、不合格工作的控制、纠正预防措施等要素穿插在其它各要素审核中进行, 尽量减少重复审核。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几年后, 人员、设备、环境设施、内审和管理评审等要素均已规范, 因此我们应突出审核特点, 不要受“年度审核计划”的约束, 使内审工作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陈军, 郭利敏.浅谈如何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质量[J].畜牧市场, 2006, (8) .

实验室管理中化学实验 篇10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室管理;问题;对策

一、实验技术人员问题及对策

政策方面的某些缺陷或政策的不落实,易挫伤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学校内部的软环境不尽人意,实验技术人员待遇偏低,对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较少,在评定职称、评优、奖励方面名额少等造成了实验技术人员思想不稳定,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人员安心从事实验技术工作。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基本技术功底,缺乏基本的操作和维护技能,对仪器设备的性质、规格、特点及使用方法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起到对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使用、保养、维护)作用。缺少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再培训体系,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知识体系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实验室管理的水平难以提高。

加强实验人员掊训,提高实验人员素质。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实验室在现代化大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高人员素质是搞好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思想,制订落实各项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从事实验室工作,着实打造一个爱岗敬业,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构建新的实验人员业务培训体系,采取定期培训,岗位辅导,外校深造,生产厂家培训,出国留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保持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狠抓思想素质,定期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思想教育,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认真细致、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要以自身的行为表率,引导和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教学人员的思想作风,使学生自觉养成科学严谨、认真细致的实验习惯,培养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验室设备管理问题及对策

实验室设备管理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常常会出现责任不清的问题。(2)重复购置,缺乏资源共享。实验室建设缺少整体和全局意识,管理分散,实验室建设力求“小而全”,使得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等重复购置。由于管理上的各自为政,也造成了仪器设备共享障碍。(3)实验队伍和设备管理队伍不稳定。(4)缺乏大量日常维护养护工作,实验仪器设备维修困难,常见的故障诊断与处理工作不到位。

实验设备管理问题的对策:(1)完善和健全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实行首问负责制。接到实验设备故障报告的技术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理故障,并负责彻底解决该设备故障。实行报告制度。如实验设备发生的故障较大,实验部的技术人员无法处理,则应迅速将有关情况向实验部主任和中心分管领导报告,同时报告设备处,请设备处与供货商联系提供相应服务。为提高实验设备的完好率,实行巡检制度。(2)高校内部可以对相似、相近或关联度较大的学科,采用合并、共建的方法,整合分散的、小规模的实验室,建立规模较大、资源相对集中的实验中心,既可以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又能减少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而且有利于实验人员的统筹和协调。(3)学校制定并落实实验人员的进修提高计划,鼓励实验人员在职进修,参加实验技术讲座,参观学习和经验交流等。(4)为了使实验室仪器设备实现最有效的运转,大型仪器应安排专人操作和维护,仪器使用实施预约制和签名制,并且做好定期检修工作,确保整套实验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实验用品管理问题及对策

实验用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申报的用品闲置不用。有的实验人员在开设实验之前没有考虑实验可行性,就草率地申报用品,等具体要做的时候发现有问题,又换实验,那么先前报的用品无人需要的就被束置高阁,积压在库房。有些实验人员对用品估计不足,多报、漏报时有发生,有的多报甚至比正常需要多两倍,如果以后不再开设相同实验,多报的用品也就成无用之物。一些用品放久了,变质不能用,有挥发性的流失到空气当中,不但浪费还污染环境。建议联系采购公司以合理的方式回收或是更换常用用品。(2)学生实验过程中损耗偏大的问题。物品的损耗,首先是实验基本知识缺乏的问题。一些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没有讲清细节或是学生不认真听,造成仪器损坏率过高。另一种原因,则是学生责任心欠缺,不爱护共同财产,对于这样的少数情况应该提前警示,并建立赔偿制度以约束学生。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安全意识薄弱,消防设施配备不足,实验室用房紧张,环保设施不能满足要求等。

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有:(1)完善管理机制,落实安全责任。(2)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防范于未然要合理配置、正常运作、严格管理基本的常规安全设施及安全系统。(3)高校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课程,选派实验室管理人员走出去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交流,开展实验室安全教学研究。(4)制订紧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习针对实验室的特点,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2).

上一篇:中央集权制度下一篇:语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