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空间配置

2024-08-23

资源空间配置(精选十篇)

资源空间配置 篇1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城镇生活方式不断扩散普及的历史进程。在城镇化过程中, 不仅相关地方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景观形态会发生变化, 现代城市文化也会加速传播和优化。如果说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是城镇化在物质形态上的主要表现, 那么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才是城镇化的精神内涵。一般认为,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这就不仅要实现物化形态的城镇规模扩张, 更要促进精神层面的城市文明传播。由此, 不仅城乡关系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而且国土空间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会显著提高。

新世纪以来, 党中央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 这也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就明确了新时期城镇化的重要地位和实现路径;201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 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从而赋予了新型城镇化更多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的要求。笔者认为, 新型城镇化的“新”, 不仅在于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 更在于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 关键要通过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生态保护的质量提升。

将城镇化与国土空间资源的配置紧密联系起来, 一方面因为“国土空间是宝贵的资源,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国土空间不仅是有限的, 更是多用途的, 因而具有明显的稀缺性特征, 只有高效利用、提升其承载力, 才能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 城镇化在促进产业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 必然会增加自然生态环境的负荷, 加剧国土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这就是要求提高国土空间资源的产出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由此, 促进分工深化、集聚经济以及国土资源的价值回归就非常重要。

分工深化促进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

新型城镇化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就必须着眼于提高经济活动的产出效率, 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强度。而从城镇化自身的动力机制看, 也只有同时提高农业和非农产业的产出效率, 才能真正使城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最直接动力是非农产业更高的工资率, 而保障农村人口持续转移的基础条件则是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两者都与分工深化密切相关。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 传统农业的产出效率和积累水平都很低, 居民只能通过平均分配有限的劳动产品以满足生存所需, 这就造成了大量产出低于“生存工资”的剩余劳动力, 而现代工业部门只需提供略高于生存工资的劳动报酬就可以获得无限供给的劳动力。从杨小凯有关分工演进的分析看, 传统农业部门之所以效率很低, 主要是因为它以土地为生产资料, 因而分工的协调成本较高, 常常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 难以获得分工所带来的专业化经济;但非农业部门受土地资源的束缚相对较少, 劳动力的集聚和分工深化障碍较小, 因而生产率较高。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 必然伴随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这样整个社会的分工水平有望提高。另一方面, 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业的产出报酬率和积累水平也会提高, 而整个社会分工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也会促成交易成本的下降, 从而为商品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分工深化创造条件。这就是说, 分工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与非农部门的产出效率, 从而刺激了城镇化过程;而在城镇化进程中, 整个社会的分工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提升又促进了农业的分工深化和效率提升, 从而为城镇化过程的持续推进创造了基础条件。高质量的城镇化必须以高质量的分工深化和交易成本节约为基础条件, 只有这样, 非农产业部门才能提供足够的劳动力转移动力, 而农业部门也才能提供坚实的粮食基础。

笼罩在生态环境危机下的中国城市。新型城镇化阶段, 生态环境的保持将成为重要课题, 土地等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应谨慎和小心。

世界上有些国家因为分工水平低、生产效率低, 虽然也有很高的城市化率, 但城市并不能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病”和粮食短缺也成为困扰这些国家的重要难题。因此, 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 必须着力推进分工深化, 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服务经济健康发展, 从而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同时, 也要重视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分工水平和社会化程度, 保障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稳步提高农业部门的收入, 逐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在分工深化的过程中, 国土空间资源的产出效率有望明显提升,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可能得到缓解。但这—过程的关键还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 从而使分工演进与交易费用之间的两难冲突中得到有效克服。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 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正是新型城镇化的正确道路。因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乃是分工演进的重要标志, 信息化则对降低交易成本具有积极作用, 城镇化则不仅是分工演进的成果, 更会因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为分工深化和交易成本节约创造条件, 它们之间的互促发展将促进整个国家的发展质量和效率提升。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 首要关心的应该是以创新促进分工深化, 而不是更大规模的土地城镇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 城镇化是可以通过效率提升减少生态环境负荷的。

以集聚经济降低对国土资源的过大压力

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总理见面会上强调,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这就凸显了城市文明理念和城市生活方式传播的重要性。在分工深化的过程中, 随着产出效率的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都会显著提高, 从而有条件追求更为舒适的生活, 这便可能带来更多的生态足迹。但另一方面, 更为舒适的生活在我国难以通过大规模地消耗物质资源来实现, 这就要求切实转变消费和生产观念, 更多地以无形要素投入创造更美的生活。同时, 以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研究显示, 城市生活方式中享受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的支出比重较大、社交活动频繁, 并具有强烈的多元化特征和更明显的个性化倾向, 包容性和求新意识较强, 而受网络和生态危机等的影响, 数字化生活和生态城市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这就不仅有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理念的转变, 也为更多地通过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等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基础。当然, 为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程度, 适当的物质投入也是必要的, 而城市明显的外部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应则可能为减少生态足迹发挥作用。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表明, 大多数服务活动都有门槛人口的要求, 越是高端的服务, 其对门槛人口的要求往往越高。这就显示, 人口的集聚有助于提高服务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在城镇化过程中, 随着非农人口的集中居住, 不仅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种类和质量有可能提升, 而且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商业服务也会更加丰富。典型的如, 市政管网和现代信息服务等的提供都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 而现代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也必须以人口集聚为基础, 至于外部规模经济的显现则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以及对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占用。总的来看, 要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就必须重视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 倡导主要以无形要素创造美好生活;同时, 发挥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 努力在改善生活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国土空间的压力。

以价值回归实现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

新型城镇化是在我国经济规模快速扩张但资源瓶颈日渐明显的背景下提出的, 强调“新型”也就与发展方式的转型密切相关, 主要是要摆脱传统以投资拉动和有形资源投入为主的发展模式, “努力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在此过程中, 城镇化可以改变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 使城镇更高效率地集聚人口和非农产业, 而将更多的国土作为生态涵养的空间, 从而实现整个区域和国家的生态环境优化。

这就要求着力解决如下三方面问题:一是要使各级政府部门深刻认识到国土空间资源的潜在价值。毕竟政府是国土开发的主体, 只要政府在经济决策中始终意识到国土资源不仅是有限的, 而且是不可再生的, 才能使政府减少基于短期经济利益的无序和低效开发行为, 促成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当前, 不少地方出现新的“圈县热”, 甚至有意以新型城镇化推动新的土地开发和大规模投资, 这都是对国土空间资源潜在价值的认识错误造成的, 必须极力遏制。

二是要使城镇的生活更加美好, 使人口的集聚服务于人的发展, 从而为城镇化提供不竭动力。城镇发展中, 必须科学合理、以人为本地进行观划建设, 真正使城镇更好地满足人的发展需求, 避免形形色色的“城市病”, 只有这样, 城镇才能不断吸引人口和产业的集聚, 成为高质量开发的国土空间。

三是要构建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体系, 通过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合理定价, 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奠定基础, 从而使国土涵养空间的价值得到合理确认, 保障区域间的公平。在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中, 广大农村将逐步成为国土涵养的空间。但国土涵养并不是抛荒, 而是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 同样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其价值应得到市场的确认。同时, 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也是国土资源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 生态产品和服务由于具有比较明显的外部性, 其市场大多缺失、价值常被低估, 这就不利于国土涵养空间的保护和持续发展, 也难以实现区域间的公平。然而, 国外生态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均表明, 构建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体系是完全可能的, 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要“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这就为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创造了条件。总的看来, 政府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国土空间资源的潜在价值, 自觉抑制城镇化进程中的投资冲动, 将新型城镇化与国土空间的优化配置紧密结合起来, 使城市更效地集聚人口和产业, 并通过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体系构建与价值回归, 促进区域间和谐发展。

资源空间配置 篇2

源又称为人力异动,包括人员的晋升或降职、调进、调出、辞职、辞退、资遣等内容。适当的人力异动有助于企业的健康运转,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将有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管

理。

公司员工晋升管理办法

晋升管理办法

一、为了提高员工的业务知识及技能,选拔优秀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特制定本晋升管理办法。

二、晋升较高职位依据以下因素:

1、具备较高职位的技

能;

2、相关工作经验和资历;

3、在职工作表现与操行;

4、完成职位所需要的有关训练课程;

5、具备较好的适应性和潜力。

三、职位空缺时,首先考虑内部

人员,在没有合适人选时,考虑外部招聘。

四、员工晋升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

1、定期。每年×月和×月根据考核评分办法(另行规定)组织运营状况,统一实施晋升计划;

2、不定期。在进行中,对组织有特殊贡献、表现优异的员工,随时予以提升;

3、试用人员成绩卓越者,由试用单位推荐晋升。

五、晋升操作程序

1、人事部门依据

组织政策于每年规定的期间内,依据考核资料协调各部门主管提出的晋升建议名单,呈请核

定。不定期者,另行规定;

2、几经核定的晋升人员,人事部门以人事通报形式发布,晋升者则以书面形式个别通知。

六、晋升核定权限

1、副董事长、特别助理与总经

理由董事长核定;

2、各部门主管、由总经理以上人员提议井呈董事长核定;

3、各

部门主管以下各级人员、由各级单位主管提议,呈总经理以上人员核定,报董事长复核;

4、普通员工由各级单位主管核定,报总经理以上人员复核,并通知财务部门与人事部门。

七、各级职员接到调职通知后,应在指定日期内办妥移交手续,就任新职。

八、凡因晋

升变动职务,其薪酬由晋升之日起重新核定。

九、员工内受处罚未抵消者,次年不

能晋升职位。

十、本文书自20××年×月×日正式生效

工作任命更改通知书

一、姓名文号

二、职位日期

三、所属部门

四、新任命工作

1.3.

6.六、任命日期:

部门经理:

人力资源部:

总经理

员工调离管理办法

一、为保证员工合理流动,同时保证公司利益不受损失,特制定本规定。

二、员工调

离本公司系统审批权限按人事责权划分执行。

三、公司员工不适应现任工作岗位时,可

申请调换一次工种或岗位,调换后如仍不适应,公司有权解除聘用合同,包括正式聘用合同

和短期聘用舍同。

四、员工要求调离公司时,应办理如下手续。(一)向本部门提出

请调报告;(二)按人事责权划分表,请调报告获批后,请调人到人事部(或劳资部)填写

员工调离移交手续会签表;(三)按有关部门要求清点、退还、移交公司财产、资料;(四)填写离调表及办理有关手续。

五、员工调离时,工资的发放按员工与本公司所签聘用合同书办理。

六、员工未经批准,私自离开工作岗位达1个月者,公司登报申请除名并停交劳动保险,将其人事关系退回劳动人事部门

公司辞退与辞职管理办法

一、总则(一)为了加强本公司劳动纪律,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增强公司活力,促进本公司的快速发展,特制定本办法。(二)公司对违纪员工,经劝告、教育、警告,不改者,有辞退的权力。(三)公司员工如因工作不适、工作不满意等原因有辞职的权力。

二、辞退管理(一)公司对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辞退:

1、一年内记过三次者。

2、连续旷工三日或全年累计超过六日者。

3、营私舞弊、挪用公款、收受贿赂。

4、工作疏忽、贻误要务、致使企业蒙受重大损失者。

5、违抗命令或擅离职守,情节严重者。

6、聚众罢工、怠工、造谣生事,破坏正常的工作与生产秩序者。

7、仿效领导签字、盗用印信或涂改公司文件者。

8、目破坏、窃取、毁弃、隐匿公司设施、资材

制品及文书等行为,致使公司业务遭受损失者。

9、品行不端、行为不检,屡劝不改者。l0、擅自离职为其他单位工作者。

11、违背国家法令或公司规章情节严重者。

12、泄漏业务上的秘密情节严重者。

13、办事不力、疏忽职守,且有具体事实情节重大者。

14、精神或机能发生障碍,或身体虚弱、衰老、残废等经本公司认为不能再从事工作者,或因员工对所从事工作,虽无过失,但不能胜任者。

15、为个人利益伪造证件,冒领各项费用者。

16、年终考核成绩不及格,经考察试用仍不合格者。

17、因公司业务紧缩须减少一部分员工时。

18、工作时期因受刑事处分而经法院判刑确定者。

19、员工在试用期内经发现不符合录用条件者。20、由于其他类似原因或业务上之必要者。

(二)本公司按“辞退管理”之第(一)项规定辞退员工时,必须事前通告其本人,并由其直属主管向员工出具《员工辞退通知书》,其预告期依据下列规定:

1、连续工作3个月以上,未满1年者,10日前告之;

2、连续工作1年以上,未满3年者,20日前告之;

3、连续工作3年以上者,30日前告之;(三)辞退员工时,必须由其直属主管向人事部门索取《员工辞退证明书》,并按规定填妥后,持证明书向公司有关部门办理签证,再送人事部门审核。(四)被辞退员工要及时办理移交手段,填写移交清单。(五)被辞退的员工对辞退处理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辞退证明书》之日起的15日之内,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提出中诉,对仲裁不服者,可以向人民法院上诉。(六)被辞退员工如果无理取闹,纠缠领导,影响本公司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的,本公司将提请公安部门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七)人力资源部在辞退员工后,应时登记《人员调整登记表》。(八)本公司下属各分部、发展部辞退员工,必须经由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副总裁审核批准方可执行。

三、辞职管理(一)本公司员工因故辞职时,应首先向人事部门索取《辞职申请书》,填写后交上级主管签发意见,再送变人事部门审耘。(二)公司员工无论因何种理由提出辞职申请,自提出之日起,仍需在原工作岗位继续工作一个月。(三)员工辞职申请被棱准后,在离开公司前应向人事部门索要《移交清单》,办理移交手续。(四)员工辞职申请被核准后,人事部门应向其发出《辞职通知书》并及时填写《人员调整登记表》。

四、附则(一)公司员工辞退、辞职手续未接规定程序办理的,公司相关部门将视其情况按有关规定作适当处理。(二)本办法的修改、解释权归公司人事处所有。(三)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公司对停薪留职人员的管理

一、为了规范本公司对停薪留职人员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二、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者,办理停薪留职手续:

1、久病不愈超过一个月者;

2、因特殊情况暂时不能上班者。

三、凡属第二争第1款情况的,由部门主管填写“停薪留职通知单”,经人力资源部核准后呈送本人。

四、凡属第二条的2款情况的,由员工个人填写“停薪留职申请书”,经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填写“停薪留职通知单”,报人力资源部核准后呈送本人。

五、停薪留职以一年为限,如需延长,应经公司最高行政领导批准。停薪留职期问不计工龄。

六、凡停薪留职期满仍不能上班者,按辞退处理。

七、员工在停薪留职期间擅就他职或有其他收入者,一经核实,予以除名。

八、总公司正副处级和下属公司担当总公司正副处级以上的高级员工,不得停薪留职。

九、凡停薪留职人员,公司概不保留原任职位,中请复职时若无相应职位空缺或已无需要时,不待复职。若停薪留职期满仍不待复职者,按辞退处理。

十、凡停薪留职员工要求复职时,需填写“复职申请书”,经人力资源部门和原任部门经理核准后,办理复职手续。

十一、本办法呈总经理批准后生效实施,修改时

公司员工离职管理办法公司员工离职管理办法

一、为使公司员工离职有所依循,且使工作不受影响,公司人力资源部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公司员工不论何种原因离职,均依本办法办理。

三、员工离职区分:

1、辞职:因员工个人原因辞去工作。

2、辞退(解雁):员工因各种原因不能胜任其工作岗位或公司因不景气原因裁员。

3、开除: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有违法犯罪行为。

4、自动离职:员工无故旷工3日以上,脱离其工作岗位自动生效。

四、辞职者应提前一个月申请;主管级以上人员领提前一个半月申请;经理以上人员领提前两个月申请。

五、辞职者,若平时工作成绩优秀,应由单位直属主管加以疏导挽留;如其去意仍坚,可办停薪留职半年,但不发离职证件,目的是仍希望其再远公司效力。

六、离职手续:l、员工离职,额持已批准的《离职申请单》和《移交清单》到各单位办理移交手续,办妥后,再送人力资源部审核。

2、职员以上人员离职时,应向人力资源部索要《移交清单》3份,按《移交清单》内容规定,详细填入《移交清单》,办妥移交手续后,一份存原单位,一份由离职人保存,一份随同《离职申请单》及工卡一并交人事部门核定。

七、移交手续:

1、工作移交:原有职务上保管及办理中的账册、文件(包括公司章则、技术资料、图样)等均应列入《移交清单》并移交指定的接替人员或有关部门,并应将已办而未办结的事项交待清楚(章则、技术资料、图样等类应交保管资料单位签收)。

2、事务移交:原领的工作服装交还总务部(使用一年以上的免交);原领的工具、文具(消耗性的除外)交还总务部或有关部门;上述交还物品不必列入《移交清单》,由接收部门经办人在离职单上签字证明即可。

3、移交期限:5天。

八、离职人员办理移交时应由直属主管指定接替人接收;如未定接收人时应临时指定人员先行接收保管,待人选确定后再转交;如无人可派时,暂由其主管自行接收。

九、各员工所列《移交清单》,应由其直属主管详加审查,不合之处,厦时更正;如离职人员正式离职后,发现财物、资料未交还或对外的公司应收款项有亏欠未清的,应由该单位主管负责追索。

十、各种移交手续办妥后,方可领取薪金。薪金结算如下:

1、本公司工作合同期满辞职者,除发给其正常工资外,另按《劳动法》规定予以补助。

2、未满合同期而辞职者,发给其正常工资,无补助费:

3、即辞即走者,扣除一个月工资;申请辞职期限不够一个月者,按比例扣除。

4、自动离职者,不发任何薪金。对人、财、物交接不清而自离者,视情节轻重报送当地公安机关处理。

5、辞退者,发给正常工资,另按《劳动法》规定予以补助。

6、违纪开除者,按公司规章制度处分或罚款后,结算其正常工资;若有违法情节,报送公安机关处理。

十一、主管及财物经管人员:

1、本公司职员经解职或调职时应办理移交,除另有规定外均依本办法办理.

2、本公司职员的移交分下列级别:(1)主管人员:是指部经理、副经理

及以上人员。(2)经管人员:是指直接经管某种财务或某种事务的人员。

3、移交事项规定如下:(1)造具《移交清单》或报告书(格式另定);(2)缴还所领用或保管的公用物品(簿册、书娄、图表、文具、印章、车锁等);(3)应办未办厦已办未结各案应交代清楚;(4)其他应专案移交的事项。

4、主管人员的《移交清单》应由各该层次人员或经管人员编写。经管人员《移交清单》应自行编写,井均由各有关人员加盖印章,一式三份,一份送人力资源部,另两份分别由移交人、接管人留存。

5、《移交清单》应合订一册,移交人、接管人、监交人应分别签名盖章。

6、各级人员移交应亲自办理;若因调任、重病或其他特别原因不能亲自办理的,可委托有关人员代为办理,对所有一切责任仍由原移交人员负责。

7、前任人员在规定或核准移交期限届满时,未将移交表册送齐,致使后来接任人员无法接收或有短交遗漏事项经通知仍不依期限补交者,应由接任人员会同监交人员呈报以逾期不移交或移交不清论,徇情不报的,将予以惩处。

8、接任核对或盘查文案,发现亏短舞弊时应会同监交人员或单独通报上司;倘有隐匿,除予以惩处外,应与前任人员负连带赔偿责

公司离职人员物品移交程序书

一、为规范离职人员物品移交手续,特制订本程序书。

二、离职人员应填具物品移交表,由点收人员点收签名以清手续。

三、各部点收人员:离职者为外勤人员时,点收人员为其直属主任;离职者为内勤人员时,点收人员为该部经理所指定的人员。

四、离职人员获准离职后,人力资源部或财务部(会计组及总务组)应填具移交表一式三份(必要时离职人员须附明细表三份),经点收人员点收签名交稽核室核对并结清账目后,由离职人员留存一份,一份由会计组留存做账,一份交人力资源部呈请总经理发出离职证明后归档。

五、点收程序:

1、所属部门;

2、稽核室:

3、财务部;

4、人力资源部

六、外勤人员(包括业务代表、业务员、护士、家访员、收款员)离职时,应将来收账款根据手存账单编列应收账款明细表一式三份,经该外勤人员及其主任逐页簦字后,转交稽核宣核对账目。稽核宣应尽快将结果通知其主任。若经核对无误,一份交稽核室自存,余两份分别由直属主任及离职人员留存。

七、新任外勤人员,由直属主任接收账单后,应于旧任人员离职后3个月内访问各接收账项的客户,以清理或确定本公司的债权。如发现账目不符,或离职人员已收款或已退货而未交公司等,应取得客户证明,寄交稽核室处理;逾期发现的问题概由新任外勤人员负责(清单上应注明3个月后发现的问题,概由新任外勤人员负责,以示责任的归属)。

八、原外勤人员离职后两个月账款未清的,由人力资源部通知新任外勤人员,提醒期限,清理账款。

九、稽核室于收到新任外勤人员寄来的客户证明,经与账目核对无误后一周内,列表通知部门经理,副本抄送财务经理。

十、稽核室应将离职人员应缴还的金额或不符的账目通知离职人员,该员工接到通知后两周内须到公司清结账款。若逾期不到或虽到而未能清结时,稽核室应立即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再由保险公司依法向离职人员厦保险人追诉。

十一、本公司员工离职时,各部颓通知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以书面形式通知财务部冻结支付任何款额,待账目经稽核室核对清结,并由该部经理核准支付后,始由人力资源部请款支付。

十二、属于公司的物品,其使用者于离职时,应按本程序归还公司。

公司员工退休制度实施细则

一、本公司正式员工的退休,依本细则实行。

二、员工服务年资满25年以上,年满55岁者,可申请退休。

三、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命令其退休。

1、年满60岁者;

2、心神丧失或身体残废,不胜职务者,或因伤病愈特准病假期间仍未痊愈者。

前项第一款规定的年龄,如其服务单位主管认为必需留用者,就要呈请总经理核准,酌予延长,延长期限最高以5年为限。

四、前条所称心神丧失,系指神经受损伤及精神失常,不能治疗者。所称残虚,系指具下列情形之一者:

1、失残视觉者;

2、失残听觉者;

3、失残语言功者;

4、失残一肢以上的机能者。前项心神丧失或残废,以公立或劳保局指定医院的医师证明为凭。

五、中请退休或命令退休者除依照本公司员工储蓄厦退休福利基金计划请领退休金外,由董事会就其服务情形厦对公司贡献成绩核给特别退休金。

六、本办法所称服务年资及年龄的认定,均自服务本公司(或出生)的年、月、日起十足计算,停薪留职期问,其服务年资以中断计算。

七、申请退休员工,应填具退休申请书,检附户籍誊本,呈转总经理核定。命令退休金的表件,由服务单位填报。

住宅空间家具配置研究 篇3

关键词:室内空间设计;住宅;家具配置

室内空间在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家具的合理布置考虑其中,并且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家具在实际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住宅空间的大小,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影响居住的方便性。家具配置的合理性,可以提升人们的舒适感,影响到人们的身心,一个合理的家具配置空间,可以给人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对人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具配置需要考虑到每一件家具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与空间的大小相匹配,使其在空间布局不显得太过拥挤。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角度分析家具配置的舒适度问题,以期使家具与空间能够协调统一,更好服务于住户。

一、家具配置的舒适性问题研究

住宅室内空间的家具配置必须遵循两点要求,一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二是满足人们生活舒适度,二者缺一不可。住宅室内空间进行设计过程中,家具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综合住宅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家具使用价值,使之与住宅空间协调统一,极大提升住户住房的舒适感,是家具配置的最终目的。

在进行家具配置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两部分内容,第一是家具的配备,例如选择什么样的家具、家具的大小、家具的类型等等;第二部分内容则是空间分配问题,这需要对室内空间进行事先统计,并通过仔细计算分析,确定每一件家具的具体摆放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居民住宅开始向高空发展,人均居住面积较小,合理进行家具布置,实现空间节约,满足人们居住舒适性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由于住宅的空间本就不大,若是不合理进行家具布置,就会显得居住空间更狭小,对人的心理影响较大。一般来说,现代人对自身居住空间追求更多的则是舒适性,合适的居住空间,又对舒适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空间配置问题是家具配置舒适性考虑的首要问题,其次则是人机工程学原理,人们对室内家具的形态、颜色、质感同样有着较高要求,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颜色搭配以及空间分隔。在考虑这一点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电视机柜的布局问题。电视机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之一,电视机柜是电视机摆放的家具,需要将其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使其既能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同时又不影响正常休息,通常会将电视机摆放在客厅,并且配备沙发等相关配套设施。

家具配置的舒适性问题研究,体现的重点和突出问题就是“舒适性”。在进行家具配置时,则需要考虑到家具与空间的联系,通过合理布置空间关系,考虑家具与家具之间的相互关系、家具与空间的相互关系。科学合理地处理家具与家电的相互依托关系,对于实现家具配置舒适性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协调性与创造性的关系,通过转变传统观念,发现事物建立的新的联系,实现事物的有利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家具布置观念进行变革,坚持与时俱进,对新形势下的家具配置进行具体分析,实现家具与室内空间布局的协调统一,二者融为一体。

二、住宅室内空间的家具配置原则分析

上面,我们了解了家具配置的主要目标,其实也就明确了家具配置的第一原则即是舒适性原则,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对家具选择以及实际的空间布局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家具自身方面进行考虑,了解什么样的家具配置更加有利于舒适性的体现,更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生活空间的需求。

(一)优化生活的原则

家具对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的基本属性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同时家具配置的合理性又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家具配置坚持优化生活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合理配置,有利于人们对家具的使用,使家具更好地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第二,家具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并且家具布局对居住空间影响较大,合理的家具布局,能够让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具开阔一些,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若是家具布局不合理,造成室内居住空间狭隘,长久下去,住户的心情容易受到空间影响,产生压抑的情绪;第三,家具配置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例如住宅空间内合理布置衣柜的位置,人们脱下衣服后,会很自然地将衣服挂在衣柜当中;合理的布置客厅,将电视机摆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可以保护视力,也可以保证人们睡眠,避免因为声音影响到睡眠质量。家具配置优化生活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了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这一方面,家具配置合理,可以更好地对生活模式进行优化。

(二)和谐统一的原则

和谐统一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了家具与空间的和谐统一。所为和谐统一,就是要使家具配置与室内空间能够达到一个平衡点,在视觉感官上,给人一种审美享受,从而增强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度,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家具配置和谐统一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家具功能的和谐发挥,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家具与居室功能来说的,二者要达到一种和谐效果;(2)家具的色彩以及风格要与室内环境和谐统一,体现出自然美感;(3)摆设位置要与室内空间布局相协调,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均衡感受,不能太过唐突。家具和谐统一的原则,注重格调统一,使家具配置布局与室内整体环境相协调,并且还要兼顾观赏效果,使室内环境给人一种身心的愉悦之感。

(三)尺寸相称的原则

家具的尺寸相称原则,是进行家具配置的关键问题,也是家具配置与室内空间是否能够协调统一,能否实现家具配置舒适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家具尺寸相称,主要是针对于室内空间来说的,在购买家具时,要对自身居住空间有一个明确了解,以室内居住空间为主,进行家具尺寸选择。一般来说,考虑到尺寸相称这一原则,需要事先考虑家具大小,并且计算家具占用空间的大小,以空间尺度作为标准,严格把握家具与空间的体量关系。同时,尺寸相称的原则还要考虑到摆放的选择性问题,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配置设计。例如知识分子家庭在进行家具配置时,要将书架、写字台则摆放在突出位置,使居室充满文化氛围。体现了尺寸相称原则很注重对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四)灵活应用的原则

室内空间的家具配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根据个人需求以及兴趣爱好不同,家具进行布局设计中,要注重灵活性原则的应用,这对于实现家具配置的舒适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关于灵活应用原则,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分析:(1)灵活地进行家具选择,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家具选择。例如室内空间较小,可以选择多功能型的家具,既实现了家具功能又满足了人们实际需求;(2)灵活利用空间,注重上层空间发展,将活动空间“挤”出来。例如在住宅空间内设置悬挂式家具、吊柜等,既满足了家具服务需求,又为室内“挤”出了活动空间;(3)进行多种方式组合,灵活进行夹具配置。在家具配置过程中,可以选择嵌入式、组合式、悬挂式等多种布置模式进行家具布局,以满足人们居住舒适度为首要前提。

三、家具配置原则在室内空间中的实际应用

(一)起居室的家具布置

起居室是住宅空间内较为重要的活动空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在进行起居室的家具配置布局时,应该注意空间设计问题,为家庭休闲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满足活动需求。一般来说,起居室的家具布置设计时,需要根据灵活应用的原则进行。起居室的家具通常有沙发、茶几、电视柜等,在布局时可以将沙发靠墙摆放,茶几放置在沙发前面,电视柜与茶几之间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或者将电视机进行挂壁处理,可以更好地节约空间。

(二)卧室家具布置

卧室家具布置要注重尺寸相称以及和谐统一的原则,考虑到家具的静态尺寸是否适应空间布局,使卧室的家具布置能够与室内空间更加的协调。在进行卧室的家具布置时,通常床会依靠墙壁放置,这样能够给人一种安全感。衣柜和梳妆台与床之间会有一小段距离,能够方便人行走。同时,梳妆台或是卧室摆放写字台的时候会背光放置,避免阳光影响视线。

(三)厨房家具布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厨房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炒菜做饭的场所,现在的厨房还会兼具招呼客人的功能。厨房中,一般布置的家具主要有炉灶、冰箱、桌椅等。通常炉灶会选择靠墙位置放置,在炉灶的旁边还会布置水槽,冰箱则布置在炉灶对面位置,选择靠墙放置,且对人们正常通行不造成影响。厨房的柜体或选择在炉灶下方,或是在炉灶上方进行悬空布置,以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厨房家具布置,多遵循灵活性设计原则,一般会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家具配置。厨房在进行夹具布置时,还会考虑到厨房柜体之间的距离,避免对出入空间造成影响。至于桌椅则会选择在厨房中间位置放置,与炉灶、冰箱的距离较为适中,可以满足人们日常进餐需求。

四、结语

资源空间配置 篇4

一、基础教育与居住紧密相关

基础教育实际上就是奠基性教育, 是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专业学问而进行的基础必备知识的教育, “也就是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旨在培养国民素质的最低限度的基础教育。它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1]在正规教育体系中, 基础教育包括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基础教育是进行一般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 它是相对于专门性教育而言的。”[2]基础教育对未成年人传授基本的社会、科学、文化知识, 目的是为受教育者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 使其做好初步生活准备。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国家民族文化水平极为重要, 因此世界各国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都将基础教育定为普及教育的目标。基础教育 (也即是中小学教育) 的对象是6~18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都处于成长期, 还未发展成熟。基础教育的学生不能脱离家长的监护, 因此基础教育的学校必须依据“就近入学”的原则, 服务于一定范围的居民。中国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 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其后, 全国中小学都开始执行就近入学的政策, 由于当时房屋不能随意买卖, 孩子进入重点学校的途径大多是挂靠户口、托关系和交择校费, 人们对于学区内房屋的需求还不是很明显。20世纪末, 随着住房的市场化, 人们可以自主选择住房。人们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感, 近几年来, 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率的提升, 教育公平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消除中小学的校择现象, 很多城市实行了严格的入学资格审查措施。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于2010年颁布的《2010年天津市小学招生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 小学生入学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适龄儿童户籍的户主必须是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小学招生按照区县教育局划定的学区片, 实行适龄儿童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二是适龄儿童依据户口本 (包括蓝印户口) 、房屋居住的有效证件、儿童预防接种证, 在所属的学区片报名入学。三是人户分离的适龄儿童, 由所属区县教育局根据招生实际情况统一调配到户口所在地或实际居住地入学。”[3]

这样, (基础) 教育就与居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教育成为居住区重要的公共设施配套, 居民受教育机会因此受到限制。

二、优质教育配套加剧居住空间分异

“分异” (differentiation) 在社会学意义上是指同一体中个体由于社会经济属性的不断扩大而产生了社会距离。居住空间的分异就是指居住空间中的不同部分由于居住群体在社会、经济地位等社会属性方面的分化而产生的差异。

住房对于使用者来说是生活的必需品, 并且具有多种形式的使用价值, 因为“居住是个人保障、自主、舒适、财富和社会地位以及接近其他馈乏的城市空间资源, 如教育、医疗和休闲设施的决定性主导因子”[4]。教育作为居住的重要配套设施, 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住宅的使用价值, 也可以说, 在住宅市场化的今天, 教育配套是决定住宅使用价值的重要要素。因此, 教育配套可以通过住房价格划分出住宅市场内不同的社会———经济群体。

在城市中, 学校教育质量是存在着差别的。20世纪50年代, 中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建设, 急需大批人才。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开始实施重点校政策, 对重点学校的人员配置、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育教学管理等做出了十分明确的“倾斜”性规定。“重点校”政策在中国实行了二十多年, 促成了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虽然目前这一历史时期, 中国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校际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

优质教育资源增加了学校周边房屋的使用价值, 提升了房价, 是促成城市住宅价格差异的重要方面。我们以天津市六区同一区域中学区房与非学区房价格做比较, 便可看出其中的差别。

在城市中, 同一区域的土地的价格应该持平, 但从图表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 天津市学区房的价格要比同一区域非学区房住宅的价格高出至少10%, 最大差额甚至超过20%。同时, 同一区域的优质校之间也存在着差别, 以和平区为例, 实验小学、岳阳道小学综合实力最强, 属一等优质校, 而昆明路小学、中心小学、万全道小学、鞍山道小学则属二等优质校, 这样, 同一区域内学区房的价格又不一样。目前, 属于实验小学学片的住房每平方米售价已超过四万, 而中心小学的附近的住房单价为每平方米一万五。

社会群体的空间分布与城市基础设施是相互联系的, 教育设施是形成居住差异的主要执行者。虽然学区房的总价在城市中不是最高的, 其拥有者也不一定是上层群体, 但是天津最便宜的学区房总价也在七八十万, 而且在购买时, 要求购房者一次性付清房款。这需要购房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因此, 购买学区房的都是中上阶层的家庭。同时, 教育需求是城市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涉及了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人群。教育资源的等级将同属具有教育需求的人群进行划分, 通常情况下, 只有那些相对富有的、有权力的以及有学识的人能进入教育配套最好的居住区, 社会经济地位次之的入住教育配套次之的社区, 下层和底层的有教育需求的人群只能居住教育配套最差的社区,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

教育是居住的重要配套设施, 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提升所在社区的使用价值, 因此, 城市中的中高档社区纷纷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中国城市社区围绕教育资源的竞争正在兴起, 一些大型的房地产开发商借助于优质教育资源来提高其开发的房产的价值, 在名校周边建设楼盘, 或者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房地产开发项目, 以此加剧居住档次的分化。目前天津居住区争夺教育资源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新的房产项目在名校学区范围内, 利用既有的教育资源作为其“卖点”, 如在中营小学学区内的富力城楼盘, 靠近南开中学的伊顿玫瑰项目等。这些楼盘地理位置好, 本身价格就不菲, 同时又依托优质教育资源, 进一步提升了房价。另外一种是一些势力雄厚的房地产公司, 因其项目周边并无名校, 于是与名校合作, 由开发商出资金建造校舍, 由名校提供师资, 共同办学。例如梅江居住区的南开中学民办校———翔宇学校、东丽湖万科城的实验小学分校。这些居住区由于教育资源的引入, 居住档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 居住区对于教育资源的争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需求, 但也加剧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教育配套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分异的结果, 富有或有实力的社区在资源竞争中具有优势, 富人社区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提升了所在居住社区的使用价值, 进而增加了住宅的交换价值, 这样一来, 低收入人群很难购买得起该社区的房屋, 富人区通过提高价格限制了低收入人群向高档社区迁居, 向更高端发展, 再集聚有钱人;低收入社区则没有增加住宅价值的教育资源, 维持原貌。

三、居住分异固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模式

学校服务于一定社区, 招收辖区内的学生, 学校的学生群体特征与所在居住空间社会群体的属性紧密相关。

城市人口分布密度与土地价值规律密切相关, 在这种经济规律的制约下, 随着土地使用的有偿化和市场经济的推进, 城市居住空间必然要分化与分离。在中国城市中, “由于中心商务区功能的强化, 促进了中心地区向外扩张, 使原先中心商务区周围居住环境条件较差的居住地区, 也逐步通过旧城改造转化为中高收入阶层居住地带。”[6]较高的房价决定了只有高收入阶层才能拥有这里的住宅, 现阶段高收入人群正在向城市中心区聚集, 中心区高收入阶层的数量大大高于其他阶层。天津的情况也是如此, 这导致天津中心城区中小学的学生, 大部分是中层以上家庭的孩子。对于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是本文调研的重要内容, 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是衡量家庭社会经济条件的重要指标, 同时由于重点中小学大部分位于中心城区, 因此, 选择重点小学进行调研比较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职业、文化程度、收入三项指标对天津市中心城区的重点小学学生家庭背景的进行调查分析, 最后得出, 在中心城区重点小校中, 来自“上层和中上层”家庭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61%, 来自中层家庭的学生比例为30%, 来自下层家庭学生的比例为9%。政府和企业管理者、专业人员等中上层家庭的学生比例显著。

资料来源:天津社会科学院2010年重点委托课题“天津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差异的社会评价及对居民教育负担影响”。

由于郊区地价便宜, 低收入阶层居住区多位于城区边缘。“住房价格分化以后, 低收入阶层自然而然向住房价位低的地带流动。天津市住房价位低的地段多分布在第三环带离中心区较远的区域。”[7]这样, 市郊的学校大多招收一些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的学生。例如, 位于天津北辰区刘家房子地区的青光镇, 外来务工人员多聚集于此, 他们的子女被全部安置在杨嘴小学和周边的三所学校, 其中杨嘴小学成为全市唯一一所全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学校中的学生都是随父母在天津市暂时居住的、6~15周岁的农民工子女, 由于农民工子女上学流动性较大, 每学期都有不少学生入学和退学, 学校只能尽力为学生提供好的教育, 但不能期望这些学生和市内的学生一样, 进入更好的更高一级的学校读书。这种办学目标也使得招收农民工的学校不可能成为优质小学。

就近入学使学校招收辖区内的学生, 不同的居住区的社会群体属性与所属学校中学生的家庭背景是一致的, 表现出一定的均质性。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里的居住分化和社会隔离。学校的运行需要多方面要素, 生源是重要的方面。布尔迪厄、帕斯荣、伯恩斯坦等学者从不同的途径和方面来研究社会阶层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都得出不同阶层家庭的文化资本十分强烈地影响其孩子在学业方面的成就。中国学者刘精明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指出, 子代受教育的机会、学业成绩、教育水平与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和权力资本的多少成正比。可以看出,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学业成绩。

在城市中, 由于土地价格的分化, 同一阶层的家庭逐集中于某一区域, 这时, 家庭对于学生学业的影响, 就直接反映在居住区对于学校生源的制约, 生源质量的高低又从一个方面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可以说, 居住分化促使“与良好学校效能有关的所有特征更多地聚集在‘有利’阶层学生就读的学校”[8]。居住区域的划分和隔离促使教育资源形成等级模式, 由于居住分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这种外在的社会性因素便限制教育资源自身的调整。

四、新兴的富裕居住区分散优质教育资源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 工作和居住从传统的城市中心向郊区和城市边缘分散, 教育作为公共设施也在不断增加。由于教育资源存在着差别, 而富裕社区在城市资源的竞争和争夺中终将会获益, 因此, 随着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复杂和多样化, 在富裕社区周边增加的教育设施都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可以说, 富裕社区的增加使社会结构复杂化, 也使优质教育资源从集中走向分散。

随着天津城市化的进行, 城市中心区外围逐渐发展起来, 吸引了一批中上阶层的人到此定居, 如位于天津梅江居住区。梅江居住区兴建于20世纪90年代, 位于天津市的南部, 地处河西区、津南区和西青区的交汇处。居住区中的分居民主要是公务员、高级技术人员、高校教师、国企或外企工作人员、律师、记者、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业者等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已在非市中心区域形成了一个“富人区”, 随着社区的日益成熟, 为了满足居民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梅江居住区于1994年引入南开中学的教育资源, 成立南开翔宇学校。

家庭争夺教育资源的途径是迁居, 而一定的富有和权力的邻里则通过将优质教育引入社区实现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 这也是城市中日益兴起的“教育地产”, 即开发商与名校合作, 由发展商出资兴建校舍, 名校派出老师, 学校还由当地教育部门管理, 这是一种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协作的崭新体制。现在很多居住层次较高的社区内引进的优质中小学, 都是采取这种形式。居住区的居民子女入学, 一般会有两方面的优先权:一是收费优惠, 二是优先入学或降低录取分数线。居住区内的居民成为受益者, 占有优质教育资源, 为下一代赢得了成功的先机。

在城市的扩张中, 区域的大规模发展会形成城市的“副中心”, 这些新兴城市副中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般都比较高。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 新区内没有优质的学校, 为了满足居民的教育需求, 新区会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社会影响力以及政府力量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如1988年经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建立的天津滨海新区, 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随着区域内居住人口的增多, 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关键时期, 教育的需求日趋强烈, 2010年滨海新区引入基础教育名校资源, 让新区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教育, 南开中学、天津一中、天津市实验小学等一系列名校的分校陆续进驻新区。随着城市居住区的增多以及区域的增加, 优质教育资源从集中走向分散化, 这也是城市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五、结语

公共设施情况一直是人们选择住宅的重要指标。教育作为一种居住设施配套, 其配置的不均衡可以加剧居住空间的分化, 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居住分化的情况。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结果会导致居住隔离和极化现象, 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 缓解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情况, 均衡公共设施是一个可行的路径。另一方面, 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不只是教育发展本身的问题。学校所在区位的社会群体属性、政治力量, 以及利益集团, 深刻地制约着教育资源的配置模式。因此, 美国社会学者科尔曼指出, “由于存在着差别性校外影响, 机会均等只可能是一种接近, 永远都不可能实现。”[9]城市教育公平的接近性实现, 依赖于社会阶层分化的缓和、城市居住社区发展的差距的缩小等外部环境的改善。

摘要:基础教育作为居住的重要配套, 其配置情况与居住空间分异紧密相关。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可以增加所在居住区的价值, 进而加剧居住空间的分异。另一方面, 居住分异也使优质教育资源牢牢掌握在中上阶层, 同时,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 新兴的富裕居住区会引入优质教育资源, 加速教育资源的分化。

关键词: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居住空间分异,天津

参考文献

[1]李森, 宋乃庆.基础教育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4:2.

[2]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419.

[3]津教委[2010]48号文件.2010年天津市小学招生工作指导意见[Z].2010-04-20.

[4]吴启焰.现代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机制的理论研究[J].人文地理, 2002, (3) :26-30.

[5]天津市内六区部分学区房价格一览[N].城市快报, 2010-03-05 (9) .

[6]李植斌.中国城市住区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J].人文地理, 1997, (3) :13-19.

[7]何邕健, 李楠, 董晓玉.1990年以来天津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J].城市问题, 2006, (6) :32-37.

[8]玛丽·杜里·柏拉.学校社会学[M].汪凌,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7.

资源空间配置 篇5

后来我按照以前的方法配置了下数据库文件,具体操作如下:

找到网站根目录下data文件夹里面的common.inc.php文件,用编辑软件打开,我用的是Macromeda Dreamwea8,因为我一般都是用这个写网页的,最好不要用记事本打开,保存的时候容易乱码。修改里面的数据库信息保存上传就可以了。

?php

//数据库连接信息

$cfg_dbhost = localhost;

$cfg_dbname = dedecmsv57gbksp1;

$cfg_dbuser = root;

$cfg_dbpwd = ;

$cfg_dbprefix = dede_;

$cfg_db_language = gbk;

dede织梦默认数据库信息

?

需要修改的地方:

dede换空间后,只需要修改数据库配置文件即可,数据库配置文件在:

?php

//数据库连接信息

$cfg_dbhost = 数据库地址; (默认localhost,不用改)

$cfg_dbname = 数据库名;默认dedecmsv55utf8

$cfg_dbuser = data_user;数据库用户名

$cfg_dbpwd = admin;数据库连接密码

$cfg_dbprefix = dede_;数据库前缀

$cfg_db_language = utf-8;数据库语言版本

?

修改过之后上传就完成了,

radminpass.rar 是dede官方为了让忘记管理员密码的人能够重设密码所制作的,只需要将这个文件用ftp上传到到网站根目录,运行yousite/radminpass.php(yousite为网站域名),按照操作执行就可以。恢复完成后必须及时删除恢复文件,否则别人也可以轻而易举的重设你的管理员密码啦。

试论居住空间中的家具配置设计 篇6

室内空间中尤其以居住空间与人的关系最为紧密。据有关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 人的一生当中最少有1/2的时间在自己的家中也就是居住空间当中度过。家具是居住空间物质和精神功能实现、室内氛围营造和烘托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家具的配置设计对于居住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家具配置设计

家具配置指根据人在居室空间中的活动行为确定空间功能, 为这些功能的实现而配置相应家具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 设计者必须综合考虑空间的尺寸以及室内的动线、人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的特性、人体工程学等影响因素, 最终达到将家具合理安排在室内相应位置, 使人能够在居室中顺利应用其功能的目的。

家具配置设计主要包括对家具的选择和对家具的布置两方面的内容。选择家具是进行家具配置设计的第一个步骤。选择的过程必须考虑家具的使用功能及其数量, 家具的大小、形状、色彩、风格, 主要涉及家具的本身;而对家具的布置不仅要考虑它所处的环境、家具布置位置, 还要考虑到不同家具的组合形式、当地特有的文化背景、环境特色和使用者的状况等。尤其是在居住空间当中, 家具配置受到各种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影响, 是一个综合的规划过程。

三、居住空间中的家具配置设计

居住空间中的家具不仅具有组织空间、分隔空间、填补空间、改变空间形态的作用, 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文化和地域风格, 使居住空间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了使家具更符合空间的居住特性, 其配置设计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 提升居住生活品质

家具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使用的, 具有坐卧、凭倚、贮藏、间隔等功能的器具, 就其根本目的来说, 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的两大需求。居住空间是人们生活中包含卧室、起居室在内的使用空间, 其家具配置首先应以提升居住生活品质、优化居住生活为目的。

通过家具配置来达到提升居住空间的生活品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综合来看, 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 家具必须要方便使用。所有的家具形式设计、制造、销售都有一定的必然性, 它们出现的最初目的一定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些使用需求。但是在居住空间当中, 如不综合考虑人们的使用习惯、地方风俗等因素, 将一些家具形式不恰当地应用, 就会给人带来很大的不便。例如餐厅家具, 20世纪90年代, 受西方家具风潮的影响, 长方形的餐桌在国内十分流行, 这种餐桌的形式较为大气, 多为大理石或复合材料制成, 价格也不便宜 (图1) 。当时许多家庭在餐厅中配置了这种形式的餐桌。然而, 人们在长期使用的过程当中, 却发现这种餐桌造型给用餐者带来了许多不便。追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就餐文化的差异:西方人用餐习惯“分而食之”, 所以桌子的中心到每个就餐位的距离长短并不影响就餐;而中国人用餐时喜欢“聚而享之”, 这种长方形不等距的坐位排列方式很容易给就餐者享用食物带来不便。一般说来, 适合吃中餐的桌子都是正方形餐桌 (图2) 或者是圆形餐桌 (图3) 。这种距离中心等距的坐位排列餐桌形状符合中国人的用餐习惯, 方便人们的使用。

第二, 家具的配置要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居住习惯。人的行为都存在一定的习惯特性。居住过程中, 人们有坐的习惯、躺的习惯、贮物的习惯等不同的行为习惯。通过家具的选择和布局可以改变人的某些居住行为, 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居住习惯。比如, 一些常见的叠放式的储衣空间, 不仅存放比较麻烦, 取用也不是很方便, 经常需要专门花时间来整理, 而整体衣柜的设计与选用, 减少了叠放空间、增加了挂放空间, 大大增加了人们取、放衣物的舒适度,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取放衣服的整理时间 (图4) 。

(二) 居住空间与家具的尺度关系

室内空间的尺度往往决定配置家具的尺度, 家具的选择与空间的尺度紧密相关, 居住空间中也是如此。首先, 居住空间的大小限定了家具配备的数量。以卧室空间为例 (图5) , A、B、C分别是三个面积不同的卧室空间, A是一个较为标准的卧室, 一共配备了6件家具, 具有休息、储存、梳妆功能;B的面积较小, 配备了3件家具, 具备休息、储存两大基本功能;C的面积较大, 配备了8件家具, 除了前面的标准功能外, 还增加了休闲、娱乐功能。在这三个不同面积的空间中, 家具的数量与空间的大小呈现正相关。同时, 空间大小与家具数量的关系还表现为:大空间当中的家具配置, 数量较少显得较为空旷、冷清;而小空间当中的家具配置, 数量过多也会显得拥挤和繁琐, 只有根据空间的大小和功能来确定家具数量才是科学的。实践表明, 室内空间中家具的数量应保持在占空间面积的35%—40%为最优。

居住空间尺度对于家具尺度的限定除了数量外, 还包括家具的体量。体量是家具在空间中所占的体积, 包括家具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有数据上的和视觉上的两种外在表现。家具作为居住空间的主体, 占据了较大的体量, 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

居住空间在配置家具时一定要以空间的尺度为基准, 做到家具数量科学、家具体量适宜, 塑造出近人、宜人、为人的居住空间。

(三) 居住氛围的和谐统一

创造一个美的、适用的空间环境必须具有整体协调意识。这里所说的和谐, 不仅仅指视觉感观上的和谐, 空间在使用过程中所显现的和谐性更是协调美的具体体现。家具配置中的协调统一包括家具与空间的协调和家具自身的统一。

家具与空间的协调体现的是一种居住环境的整体性, 比如一个古色古香的家具与一个完全现代化的居住空间氛围必然是不和谐的。而家具自身的统一, 主要指的是同一个居住空间中家具的材料、造型、色彩的统一, 例如同一种材料的反复应用、同一系列造型的出现、相似色与对比色的应用等, 是一种个性的统一。

(四) 家具风格与家具形式的灵活应用

目前, 随着框架结构的广泛应用, 居住空间形式趋向于大开间发展, 家具配置设计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空间,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生活要求随时改变布置形式。家具配置设计的灵活运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利用多种家具形式、合理选用多功能家具和活动家具。

(1) 利用多种家具形式。目前, 我国市场上的家具形式较为丰富, 有嵌入式、壁式、单元组合式、悬挂式、固定式等等。在居住空间的家具配置中, 利用多种家具形式, 结合室内空间进行统一布置, 可以使不同用途的家具各得其所, 同时使室内空间显得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2) 合理选用多功能家具与活动家具。多功能家具是家具多种功能并存的形式, 可以达到一物多用的目的。居住空间中适当地选用多功能家具与活动家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空间, 也可以根据生活要求随时改变布局形式。

四、结语

居住空间的家具配置设计是一个受到人、空间、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综合过程, 要想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必须要遵守一些科学的规律:要以提升居住生活品质为宗旨, 正确处理居住空间与家具的尺度关系, 使居住氛围和谐统一, 灵活应用家具风格与家具形式。同时, 家具配置设计面对的是不同的住宅形式、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业主, 具体的案例实施过程中更要针对不同的户型、不同的需求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杰, 李蔚, 洪滔.居住空间室内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梅剑平.城市住宅空间的家具配置及其舒适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3]吴叶红.家具与室内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资源空间配置 篇7

1 3S技术在区域林业生态工程空间配置中的应用

3S技术主要包括三种, 分别全球定位技术 (GP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 以及空间遥感技术 (RS) 。这三种技术在采集、处理、储存、管理、分析信息上, 具有很大的优势。正因为如此, 目前在检测地理信息、防治森林自然灾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RS技术与GIS技术的发展

RS技术作为一个立体化的观测系统,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数据进行快速的处理。同时,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结果的分辨率, 最终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其次, 在SPOT、TM图像下, 清楚的显示了流域内的地理特征、物质组成, 空间分布规律等。这些信息给林业资源调查提供了依据。然而, 在分析遥感数据的过程中, 如果单纯依靠常规计算机基数, 其数据的精度远远还是不够的。近年来,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成熟, 给遥感信息定量化提供了可能。GIS技术在数据采集、分析、监测、处理中, 有很大优势。除此之外, 该技术能够对程序进行模拟, 达到专业数据分析的水平。在这方面的应用, 往往采用传统的办法也不能实现。当前, GPS技术、GIS技术, 以及RS技术由于独特的效应, 从而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3S技术, 从而推动了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1.2 3S技术在水土流失评价与规划中的应用

在区域林业研究中, 要求采用数量、位置分析结合的办法。在这方面, GIS技术的数形结合特征表现的很明显, 进而为空间分析与研究提供依据。同时, 采用模拟技术, 对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一般而言, 遥感技术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地面多模型的限制, 往往增加了信息提取的难度, 从而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基于此, 在地学知识与空间数据的支持下, 提高了遥感信息的精度。在空间单元分析中, 有效结合了生物、空间、地学知识, 实现了数据分析的定量化、可视化等。针对当前林业水土流失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有必要依靠RS技术、GIS技术, 来建立一种新的水土流失分析模型, 以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

1.3 3S技术在区域林业生态工程构建中的应用

林业工程项目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 包括林业规划、数据监测, 以及结果评估等。通过以上工作, 确保工程质量。同时,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 还要加快生态监测点的建设。当前, 随着林业生态工程的快速发展, 采用传统的设计手段, 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要求采用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 从而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RS技术在信息观测方面, 拥有很大优势。所以, 利用该技术建立影像数据库, 有效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与动态化管理, 而且在数据处理方面的速度更快。除此之外, 在GIS技术的基础上, 建立景观影响数据库后, 增加了GIS技术的活力, 实现了地理信息的快速更新。以上两种技术的结合, 发挥了在空间数据提取、管理、分析, 以及评价的功能, 保证了信息源的可靠性、稳定性。不仅如此, 在数据监测、预报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中, 必须采用最前沿的高新技术,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等方面因素, 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 最终满足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

2实例分析

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以公别拉河流域为例, 分析了3S技术在该区域林业生态空间的配置情况。

2.1公别拉河流域的基本情况

公别拉河是黑龙江的支流, 发源地为小兴安岭山脉。该支流全长147km, 流域面积为2750km2。河流短, 流速急。河源河口往上, 森林茂密。河道狭窄, 河谷开阔, 有大片农田。该区域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本研究地区中, 河流落差大, 年径流量分布不均匀。其中, 在11月到3月, 降雨量、径流量非常小。在6到9月, 由于河流进入汛期, 所以降雨径流量比较大, 占全年的70%左右。

2.2水土保持空间配置

研究表明, 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为:水、土、坡、植。根据当地水土流失的现状, 降低划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其中, 在重点防御保护区当中, 植被覆盖率超过40%, 水土流失的程度比较轻。另外, 土壤侵蚀模数在单位平方公里上, 不足2500t。在重点治理区中, 下游河水被严重污染。土壤侵蚀强度大, 侵蚀模数超过了2500tkm2。在以上标准中, 采用GIS技术, 对重点治理区域进行划分。然后, 结合RS技术, 转换遥感影像的格式, 按照图斑确定重点治理区域。这些重点治理区域主要为废弃的煤矿区。总计面积为352.147公顷。据统计, 每年的水土流失量总共为138526t/ha。其次, 在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中, 进行了界河防护林空间配置、水库水源涵养建设、废旧矿区恢复, 以及坡耕地水土保持林规划等。通过实施以上空间配置, 提高了当地林地的生产力, 增强了森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的功效。在此基础上, 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结束语

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 介绍了3S技术的优势与特点。然后, 采用实例分析的办法, 论述了3S技术在区域性林业生态工程空间配置中的具体应用。该地森林砍伐现象严重, 水流流失严重。实践证明, 利用3S技术对林业生态工程进行空间配置后, 有利于促进林业资源生态功能的恢复, 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因此, 在未来的林业规划当中, 应该不断加大对3S技术的综合利用。

摘要:当前, 3S技术由于在信息采集、处理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 已经在林业生态工程中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建立遥感地理信息模型, 来监测植被的覆盖度, 以及水土流失情况。在此基础上, 对生态林业生态系统信息进行描述。其次, 采用当前最新的SP0T5遥感技术, 并结合其他林业调查资料, 对水土流失量进行计算。再次, 以公别拉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现象为例, 对重点区域实施合理、科学的规划, 达到涵养水源, 保持林地水土的目的。最后, 针对该地的森林结构问题, 实施景观功能空间配置与功能区分。

关键词:3S技术,区域林业,生态工程,空间配置

参考文献

[1]刘健, 余坤勇.基于3S技术生态公益林空间格局优化配置技术模拟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 (11) .

[2]李荣.浅谈3S技术在基层林业管理中的推广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 (7) .

资源空间配置 篇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对交通环境的改善和道路景观的设计也特别受到关注。多数人认为:城市是我们生活的载体,道路是城市的骨架,而景观是道路的外衣。道路不仅仅是交通运输的通道,还是人们户外活动的重要公共场所,因此,人们出行不仅是达到从某地到某地的简单目的,也希望是一种舒适愉快的经历。所以,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道路所容纳车辆的数量和车辆的速度,而是整个交通空间环境的质量。造就一个安全、快捷、舒适和愉悦的道路景观空间是实现快捷交通,让出行成为一种享受的重要因素。道路景观设计既是一种环境设计,也是一种空间设计。植物配置既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优美的环境空间,具有丰富的时序变化,因此植物这一构成要素,在道路景观空间营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道路景观的空间的视觉特征

道路景观空间与其它景观空间相比,有其独特的特殊性:其一,它是一种动态的景观空间,即动态的视觉景观设计。随着人流或车流的不断移动,道路景观空间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道路景观设计是一种四维空间的景观设计,即人们在不同的位置、地点或时间上会有不同的空间景观感受,移步换景,其核心在于空间的变异性。所以,对道路景观空间的设计既要丰富而有序,又不能过于凌乱,这种变化就体现在道路景观空间形态的变化上。其二,它是典型的带状景观,即带形空间景观。带形空间景观与其它景观相比,呈现出狭长的空间地形特点,道路景观狭长的空间特征是形成道路景观空间动态性的主要原因。其三,道路景观空间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的特征。道路景观空间虽然呈现狭长的地形特征,但在规划设计中,应针对不同道路的景观性质,使其整体风格、定位、创意、空间序列、表现手法等方面统一协调,使道路景观空间的连贯性强,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而这种统一、变化与协调,正是通过道路空间形态的基本造型要素所决定的。

3 植物配置在道路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道路植被种植的高矮、疏密,植物体量的大小、色彩深浅等都是影响道路景观空间开合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使路两侧的景物时隐时现,景观特色从大色块飘带构成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到优雅细致的局部小品以及错落变化的背景林冠线,视野也随之有远近开合的变化。在不同路段配置不同植物以显现不同的景观空间特色,如在道路非常宽阔的空间,为避免空间的广阔性给人带来的荒凉感,就需要种植大量乔木,并结合不同的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以纯植物造景为主,营造一个特色景观空间带。

4 植物配置在道路景观空间的视觉营造方式

植物配置形成的空间一般是指由地平面、垂直面和顶面单独或者共同组成的具有真实性质的空间或者是虚空间。这样的道路空间在地平面上主要以不同高度的各种类型的地被植物、矮灌木等来体现空间边界。垂直面上则可通过树干、树冠的疏密和分枝的高度来影响空间的闭合感。因此,合理利用植物丰富的造型与组合搭配,能够创造出各具特色的道路空间景观。

4.1 植物阵列道路景观空间的视觉营造

植物的阵列指的是一种植物或多种植物,按照一定的规律且相互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所形成的空间景观效果。这种景观的营造,通常是以树阵的形式出现,往往会造成很强的景观视觉效果和冲击力。在道路景观空间的设计中,特别是道路行道景观空间的营造中,树阵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阵列道路景观空间是运用植物配置中植物高低错落的特点,形成高、中、低不同空间层次的道路景观效果。它强调的是植物配置在纵向空间的道路景观变化,空间层次较丰富,并运用植物的体量变化形成半开敞空间或封闭空间。

在阵列道路景观空间中,通过运用形式美的不同法则,创造出了不同视觉效果的景观空间。如运用重复与对称形式美法则,使行道树形成具有节奏和韵律感。由于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秩序美感,所以在道路景观空间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道路景观空间设计的人工痕迹较突出,反应出的是一种人工美。

4.2 梯田式道路景观空间的视觉营造

所谓梯田式道路景观空间就是运用植被不同种类、不同体量、不同高度等特点,按照由近及远的次序,在道路的两侧依次种植地被植物、低矮灌木、小乔木或高的灌木、大乔木等,形成空间层次丰富、种植多样化的景观效果。

梯田式道路景观空间主要应用在道路幅面较宽的地带,它强调的是植物配置由近及远、由矮到高横向的道路景观空间的变化,同时也兼顾纵向空间的道路景观变化。这种道路景观空间层次分明,犹若梯田,形成开阔的道路景观视线。并且在植被的配置中,特别注意植物季相、植物色彩的变化,具有丰富的时序变化,易形成观赏价值很高的特色道路景观空间长廊,给人带来美的视觉享受。

梯田式道路景观效果之所变化多样,是因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很多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空间与虚实、变化与统一等法则,使植物配种中的景观空间更加立体、丰富,形成了三维立体和时间共存的四维空间道路景观效果。这种道路景观空间,植被的形体兼有中国园林和外国园林的特点,有的灌木修剪成球状或长条状,有的则利用植物的自然形体。但从总体的景观效果看,主要体现的是自然美——中国风景园林的特点。这种道路景观空间很适合人们游憩,给人带来轻松、舒适、野趣的景观心理效果。

5 结语

道路景观空间设计是城市道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景观空间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但道路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对景观空间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植物的高低、大小、多少、疏密等配置方式,直接影响了道路景观空间的视觉效果,合适的植物配置使得整条道路景观层次丰富、内涵深刻。随着交通建设的发展,对于道路景观空间的视觉营造方式和手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汤振兴,叶云.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J].北方园艺,2007(9):47~48.

[2]詹和平.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孙建雄.带形空间——景观规划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资源空间配置 篇9

1 建筑设计空间组合原则分析

1.1 空间组合适应性和灵活性原则。

住宅内部空间组合灵活性要求指可以按照不同住户、不同时期的使用要求对套型空间进行灵活分隔和重组。设计时可以将某些功能分区合并或连接, 不做明确限定。如将起居室与餐厅合并;把厨房设计成开敞或半开敞的形式;减少固定构件, 用可活动的轻质材抖构件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域;减少固定的墙体, 使得室内空间流动开敞而不闭塞, 同时也使得套型可以根据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空间形态、位置和尺寸,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1.2 室内环境和谐性、舒适性原则。

舒适性是一个综合概念,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舒适性要求的标准也会不断发展变化。在住宅设计中, 应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 争取较好的朝向, 获得较多日照和较好通风环境, 利用自然对流通风, 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卫生状况。起居室、卧室等主要空间应力争南向, 提高舒适度。客厅与户外应有过渡, 人户门处最好设玄关, 避免家居生活被一览无余, 失去私密性。主卧最好设于离入户门较远处, 卧室与客厅之间最好设一段过渡空间, 避免卧室直接朝向客厅开门。卫生间离卧室要近, 窗台设高一些, 保证私密性。厨房位置应接近户门, 便于食品、蔬菜及垃圾的进出, 力求与服务阳台和餐厅应力求联系方便.减少对其它房间的影响, 创造一个和谐、安宁、舒适的家居环境。

1.3 整体设计经济性和节约性原则。

首先, 面积的合理分配要分清不同功能空间的不同要求, 如大套型和小玄型的卧室、卫生间除数互不同之外, 每个卧室、卫生间的功能要求、设备尺寸基本相同.面积需求也相近;而起居室、厨房、餐厅虽然功能相同, 大套型比小套型服务的人数多, 其面积也应该大一些。其次, 节能方面主要是关于房间朝向。卧室是以夜间睡眠用为主, 白天的活动很少在此进行, 大部分时间是空关着, 其向南还是向北, 有无直接日照, 对于建筑节能而言差别不大。在满足通风采光, 保证窗户的气密性和隔热性的要求下, 卧室不向南不影响建筑节能。

2 住宅的功能空间与户型配置分析

2.1 卧室设计。

卧室主要用于人们的睡眠、休息、更衣、梳妆等活动的场所, 是住宅中私密性要求最高的地方。 (规范) 规定“卧室的设计应使每个卧室相对独立, 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卧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下列规定:双人卧室为10m2, 单人卧室为6m2。卧室宜集中布置在较隐蔽的安静空间, 并且应当隔声良好, 应注意防止视线的干扰。形状应规整, 便于家具设备的布置。卧室的面积大小主要应该看家具设备布置的需要, 太大的卧室会造成空虚感, 也不利于节能。因此, 最基本卧室面积应为3×3.3=10m2, 较理想的主卧室开间在3.6m以上, 面积在15m2左右。

2.2 餐厅的设计。

餐厅的设计应满足家庭成员同时进餐以及可能的家庭宴会的需要, 可以和厨房合设或分设。餐厅和厨房合设同一空间, 面积利用充分, 但受油烟影响大, 适于住宅面积不大的中小套型住宅;独立设置的餐室面积要求比较大。适合大中套型住宅。对于面积不大的餐室, 可与起居室连成一体, 扩大空间感, 或用简洁的落地玻璃隔断等分隔, 独立餐室面积一般8-14m2, 空间接近方形为佳。

2.3 起居室设计。

起居室是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是一个公共活动的共用空间, 是住宅设计中最活跃的因素。 (住宅建筑规范) (G8 50368-2005) (以下简称 (规范) ) 要求”起居室 (厅) 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 有较好的朝向和视野, 其使用面积不应小干12m2:1996年12月建设部发布的 (2000年小康型城市住宅科技产业的工程城市示范小区规划设计导则》 (以下简称 (导则) ) 建议的起居厅使用面积已达18~25m2。起居室的面积应根据使用的人数和具体功能来确定, 面积太小, 使用不方便, 面积过大也会使人感到空旷, 给居住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感。起居室 (厅) 内的门洞布置应相对集中留出完整墙面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使用, 减少通行路线交叉穿越, 避免相互干扰。

2.4 厨房的设计。

厨房是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厨房是家务劳动时间最长的地方, 也是室内噪声和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厨房的功能已从过去单一的烹调行为发展为集仓储、加工、清洗、烹饪和配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厨房的设计应有足够的面积。良好的通风、排烟、排气, 减少对室内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2.5 卫生间的设计。

卫生间是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盆洗等活动的空间。 (规范) 规定“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 第四类住宅宜设二个或二个以上卫生间;每套住宅至少应配置三件卫生洁具。”卫生间的数量应根据居住的人数和住户的生活习惯来确定, 原则上宜多不宜少。卫生间的位置在住宅中应靠近卧室, 并应有可靠的通风措施, 尽且争取天然采光, 应注意私密性的要求, 避免视线干扰。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 设座便器、洗浴器 (浴缸或喷淋) 、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3m2; (2) 设座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5m2; (3) 设座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m2。

3 结语

总之, 回顾数十年我国建设浪潮, 在取得了辉煌成就、建成大批建筑、造就了大批成功人士的同时, 还重点提高了我们的设计水平。因此, 不断加强住宅建筑设计水平, 提高人们对居住水准的标准和要求是建筑设计者们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能力之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住宅设计中如何才能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要求是关键。本文就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与户型配置进行了研究, 以求合理、并能满足住宅使用功能的需要。

关键词:住宅,设计,建筑

参考文献

[1]周伟.建筑空间解析及传统民居的再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年.

[2]刘树老.室内设计系统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5年.

市场配置资源 篇10

【课标要求】

本框题教学内容贯彻新课程标准4.10规定的“阐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的要求。

【教材分析】

《市场配置资源》课题是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框。

第九课着重从经济体制方面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基本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以及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手段等基础知识。学习这一课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经济活动是在什么样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的, 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本框题共有三目, 第一目:市场调节, 讲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目:市场秩序, 讲的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的条件;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讲的是市场调节的非万能性和固有的弊端。三者的内在联系是:市场调节要想实现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的效果必须依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作保证, 而即使有了良好的市场秩序, 市场调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是: (1) 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 (2)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3) 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 (4) 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确立的依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怎样发挥基础性 (决定性) 作用?这是认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学好这个知识点有助于了解市场经济是如何运作的。同时, 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 才能正确看待市场调节的弊端, 从而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必须在一定的市场秩序下进行, 需要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来规范市场秩序。所以这几个方面成为本课时的重点。

本框题的教学难点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

确立的依据: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是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性问题, 由于高一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 理性思维能力不足, 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所以这几个问题成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简要分析

高中的学生每天生活在市场经济当中, 而且前面已经学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的相关知识, 因此对本课题内容感觉并不陌生。学生通过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体验, 会产生什么是市场经济, 市场资源如何配置、市场秩序和市场经济有何局限性等一系列问题, 从而引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但是这些问题比较抽象、综合性比较强, 使得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较大的困难, 运用本课知识指导学习和生活存在较大难度。为此, 教学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贴近社会, 引导学生初步, 宏观地认识市场经济运行的常识。

通过“以生活为支点———以问题为纽带———以活动为平台”这样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 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 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2) 理解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机制,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与主要内容,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3) 知道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懂得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确立依据:本框题由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引出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引出配置资源的两种可行的基本方式, 从而引出市场经济的含义──从价格、供求和竞争方面介绍市场机制是如何配置资源的──由此引出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由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一定的条件, 引出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尤其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为了全面地认识市场机制, 引出市场机制的局限性, 指出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为下一框题中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阐述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做好铺垫。基于此, 确立上述的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1) 分析现实经济现象, 培养全面认识市场配置资源优缺点的辨析能力和针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2) 培养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 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确立依据: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 开始留意身边的社会生活。自我意识的成长, 使得学生对“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经常对其提出自己的个性见解, 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来说, 为使他们生活更美好, 必须要培养其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这于己、于家、于国都是有益的。由于受到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制约, 高一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 逐渐培养他们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全面、辩证地看待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有效利用、节约资源的观念;树立竞争意识, 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自觉遵守、维护市场秩序与规则, 养成诚信为本的良好个人习惯和道德品质。

确立依据:高一学生开始思考一些为人处事的问题, 在人生的重要的成长节点, 我们要充分发挥本学科的德育功能, 时时刻刻, 方方面面给学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结合本课内容, 通过对市场调节资源有关知识的分析和感悟, 培养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 通过感知社会经济现象,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以及将来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通过对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有关案例的探究, 教育学生树立学法、懂法、守法观念, 自觉遵守、维护市场秩序与规则, 培养学生诚信为本的良好个人习惯和道德品质, 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生活得更美好, 打好思想上的基础。

四、教学策略方法

遵循“创设情景、设置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走进生活、体验践行”的课堂基本思路, 贯彻“以生活为支点———以问题为纽带———以活动为平台”的教学思想, 选取“这些年我们吃过的生姜”这一生活中的事例, 通过设计一系列探究问题, 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 综合运用阅读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方法, 达到学习知识、提高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五、教学活动过程

【创设情景, 设置问题】

活动一:猜猜“我”是谁

通过一些自制的动画的文字描述, 让学生猜测一种生活中的调味蔬菜, 创境激情, 导入新课。

有一种调味蔬菜, 它能“抗菌”、“解腥”, 孔子说“每食不撤”, 王安石说“能疆御百邪”, 本草纲目记载其“可蔬、可果、可药, 其利博也”, 它能“醒脑提神、化痰止咳、开胃健脾”, 它被称为“呕家圣药”“食物味精”“还魂仙草”。它就是生姜。俗话说“家备生姜、小病不慌”“常吃生姜、不怕风霜”。在今天, 生姜是怎样由田间地头被配置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的呢?市场这种配置资源的手段有怎样的机制, 有哪些的优点, 又有哪些局限性呢?市场怎样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呢?就让我们和“这些年我们吃过的生姜”一起去探究市场配置资源的相关问题。

计意图:市场调节的知识点本身比较枯燥, 但是与生活联系密切, 为便于学生比较好地理解本知识点, 所以选取了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品作为素材, 通过自制动画生动导入, 贴近学生的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这些年我们吃过的生姜”的这一生活化的课程资源为主线索, 贯穿整个框题的学习, 一例到底, 利于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感悟生活与教材,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创设一个教学情境, 让学生自然地、自主地进入课堂的探究性学习中。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程度和思维水平, 进行分析思考情境所反映的问题, 并且在更广泛的领域思考更多的类似问题, 通过对“政府出面限制生姜价格合适吗”的探究, 使学生体会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性, 从而导入课题。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二:说说供姜那些事儿———市场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市场调节的机制、优点

1.假如我是“你”

(1) 如果你是一位农民, 你打算在今年种植多少亩生姜, 你还打算种植哪些其他作物, 各种植多少亩? (事实是你只有“一亩三分地”)

(2) 除了土地, 你的生产活动还需要哪些资源, 这些资源的现状又是怎样的?

总结提升: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 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 而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有限的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呢?必须合理配置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和体验, 能够帮助学生直观体会资源有限与人类需求无限性的关系, 理解资源配置、优化配置的必要性, 为市场调节的必要性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运用选择冲突式提问, 学生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和思考。让学生自由表达心声与心愿。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了学生的真实体验,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2.数说“看不见的手”

播放视频《数字十年》

探究活动:什么样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了中国的十年巨变?

总结提升:上述材料充分说明了市场调节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十年巨变。那么, 市场用怎样的机制实现了资源的配置呢?这种配置机制到底有怎样的优点呢?

设计意图:用数字说话, 增强说服力, 引用生活中的事例, 设计引导感悟式提问, 在对学生的知识引领上更准确, 答案相对确定, 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思维相呼应, 可以动态生成为课堂的重要结论。

3.“姜”点访谈

2007-2008两年姜价持续走低1角到2角一斤, 导致姜农亏损严重, 使得姜农们种姜热情下降, 导致种植量减少, 2009年部分产区受天气因素影响产量下降, 我国生姜主产地山东去年大旱, 亩产量减少一半到1/3, 仅山东潍坊地区姜产量就下降10%左右。2009年生姜价格涨至5-6元/公斤 (全国平均价) , “天价姜”引起全国轰动。

探究活动:2009年生姜价格走高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当中, 生产者是通过什么信号来调节生产规模的?资源 (生产生姜所需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 是如何被配置的?那么面对市场竞争, 假设你是生姜生产者, 如果你想在竞争中取胜应该怎么做呢?

总结提升: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的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 传递供求信息, 实现资源配置。 (市场配置资源的第一个优点) 使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 从而推动科技和经营管理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市场配置资源的第二个优点)

这说明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那么市场调节是不是万能的呢?结合材料分析:

1.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不让调”)

2.枪支、危险品、麻醉品等。 (“不能调”)

上述材料表明, 市场有“不让调”和“不能调”的领域, 那么, 市场能够调节的领域是否一定能自觉调好呢?

设计意图:阐述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把理论性强的观点和学生熟悉的话题以及已经学过的知识 (“多变的价格”等相关知识) 结合起来, 既联系实际, 又温故知新, 重在激发学生的思维。

用生活中的案例参与教学, 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和“落实”“落细”“落小”的新的时代要求。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对于学生理解市场调节的机制和特点更有说服力, 也更加直观和形象。案例选取的时间为后面教学游戏活动做好了预设, 使教学过程一脉相承, 前后呼应, 增强课堂学习整体性和统一性。

活动三:看看供姜这些人儿———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自制动画:“姜你军”、“被姜军”﹠“常胜姜军”?

角色体验游戏———假设你是姜农, 请你根据提供的信息来决定是否在下一阶段继续种植生姜 (扩大种植还是减少种植) 。

动画设计的游戏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由老师给出2009年8月生姜的价格及种植量信息, 接下来请你根据老师所提供的信息来做2010是否种植的决定, 然后依据2010年的价格及种植量信息, 来做2011是否种植的决定, 以此类推, 直到2014年)

1.种与不种, 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做出的决策?

总结提升:在市场经济中,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 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 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 比如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欺行霸市, 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 不讲职业道德等, 这就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2.种与不种, 你是根据什么做出的决策?

总结提升:生产者往往是根据当前的价格做出以后的生产决定, 这就是生产的滞后性。除此之外, 从价格形成到价格信号的传递, 这中间又有一个时间差, 这也体现出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3.为什么我们依据市场信号做出了判断, 却会出现决策失误呢?我们忽略了哪些?请你回顾游戏过程, 思考并回答。

总结提升:由于我们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全面, 且无法控制市场变化的趋势, 所以我们的决策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价格高时就一哄而上, 价格低时就一哄而下, 这就是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上述活动说明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有着“调不好”的弊端———滞后性、盲目性、自发性。

设计意图:上述教学活动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真实、鲜活的情景, 课堂教学的舞台在学生“其乐融融”的体验中得以无限延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自制动画和选用身边事例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系列分析, 使学生真切体会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动画设计生动有趣、学生的选择和市场实际效果的同一性情况, 使得学生对于自主学习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更加具体、更加深入。角色体验的过程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归纳整合的逻辑分析能力。角色体验活动和探究活动结果也为引导学生将来走向市场时不要雾里看花, 迷失在市场竞争中, 要擦亮慧眼, 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德育教育提供契机。

活动四:议议供姜那些招儿———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2010年《中国之声》报道, 使用硫磺熏蒸生姜, 使其外观鲜亮并延长保鲜期已经成为多地生姜批发市场内的“潜规则”。

2013年5月, 央视和国内外各大媒体曝光, 山东潍坊10多个村庄的姜农, 在种植生姜时使用一种叫“神农丹”的剧毒农药, 当地农民根本不吃使用过这种剧毒农药的姜。

合作探究:

1.为什么明知“毒生姜”有害, 有人还要生产和销售呢?这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2.结合“那些招儿”谈谈为避免此类事件再发生, 你有哪些制“招”之术?

政府:

1.严格实施市场规则。 (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原则。)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治制度。

经济活动参与者:

1.必须学会遵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 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树立诚信观念, 遵守市场道德。

设计意图:连续几个生活化的设问能集中学生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 诱发学生思考, 开发学生智能, 启发学生潜能, 让课堂时时擦出智慧的火花。运用选择冲突式的提问和引导感悟式的提问,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探究活动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促进小组内成员的沟通、信任。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碰撞中, 共同形成本组的探究成果。最后, 各小组由1-2名代表发言, 不同小组之间的发言是新一轮的交流讨论, 在组与组之间的交流碰撞中, 产生新的火花, 发现自己思维中的不足, 在这种交流中获得提升。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走进生活, 体验践行】

活动五:角色大挪移

2014年生姜批发价从2、3月份的2元多/斤涨到近10元/斤, 创10年来新高。2014年8月7日, 福州市场零售价最高的达到了16.8元/斤, 比猪肉还贵。

1.如果你是农民, 2015年你是否会种植生姜, 种植的规模是怎样的?你会根据什么做出正确的选择?

2.如果你是经营者, 2015年的你是否会继续经营生姜, 你会有怎样的销售策略?为什么?

3.如果你是消费者, 你会为生姜的安全问题做些什么?

【承上启下, 拓展延伸】

面对几年来居高不下的生姜价格, 消费者们大呼吃不消, 有人认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应该出面限制生姜价格。对此, 你认为合适吗?

正方:合适, 生姜作为一种家家户户餐桌常备的调味蔬菜, 价格上涨对普通收入家庭和下岗失业者而言难以承受, 出面限价体现政府对市民的关怀。

反方:不合适, 生姜的价格应该由市场决定, 要相信市场的调解力量能达到最终的平衡, 政府为小小生姜限价实在是“杀鸡用宰牛刀”, 小题大做。

你支持哪方观点, 请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空间, 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 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创设情景, 设计选择冲突式的提问和引导感悟式探究提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 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市场配置资源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另一方面又回归生活, 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 学以致用的素养, 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的生活更美好。

对材料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获得正确的价值观。活动设计来源于生活, 又依托于生活, 活动的体验结果及生成的感悟又可以指导生活。依据活动设计不同形式的问题, 引发思考, 从而让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课堂小结】

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有其特有的机制和优点, 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但是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也有“调不了”“不让调”“调不好”的局限性, 所以需要政府科学有力的宏观调控, 使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和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有机结合, 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人民群众才能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平稳有序运行。

上一篇:穴盘育苗下一篇: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