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的毕业

2024-08-28

会计学的毕业(精选十篇)

会计学的毕业 篇1

关键词:独立学院,毕业论文,会计学

截至2013年年底,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全国独立学院共有292所,在校生达到275万,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在校生的18%,独立学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育部2008年颁布实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来,各独立学院的发展普遍由追求规模式发展转为追求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探索真理、强化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实践经验,从毕业论文工作开展的关键关节进行详细剖析。

一、独立学院毕业论文现状

(一)独立学院生师比普遍较大

教育部对于教师指导人数仅提出指导性意见:“要统筹教师队伍在毕业论文工作中的指导作用,确保指导教师数量的足额到位”。但在很多独立学院在热门专业中,招生数量大,即使临时聘请大量兼职外聘教师,每个教师指导学生数量也会突破10名学生,很难保证论文质量。

(二)论文指导教师两级化明显

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来源一般为高校退休教师和应届毕业生,在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上两极化非常明显。年龄大的教授指导经验丰富,要求严格,但是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少;年龄偏轻的青年教师指导经验少,但是与学生沟通无障碍。

(三)大量的兼职外聘教师

由于独立学院专任教师少,独立学院不得不聘请大量的兼职教师。选择外聘指导教师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过程中有距离感,很难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外聘指导教师又对关于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不熟悉或者在执行上力度不够,造成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粗放,毕业论文质量较差。

(四)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很多独立院校都设立关于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但是在执行中仅仅注重形式而达不到设定效果。比如论文题目审核,应该由相关专家进行严格审核,在执行中,相关专家对于提出意见极为保守;教师指导记录表,为了应付检查,指导教师会授意学生根据学校的最低要求酌情填写。

二、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控制

(一)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为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母校培养目标为研究型人才,而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会计学专业在学院发展的总体部署下,突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卓越会计师人才”。在这培养目标下,毕业论文的工作注重应用研究、社会实践等方向。

(二)规范毕业论文管理规定,落实毕业论文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根据学院培养目标,制定了符合学院发展的毕业论文管理规定,详细规定关于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同时,规定在第七学期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和以系主任为组长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在第十周前各专业学院提交毕业论文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为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三)及时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和指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培训会,严肃纪律和要求

毕业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落实后,各系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向学生阐述开展毕业论文的意义、毕业论文流程、毕业论文的管理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同时召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培训会,主要向指导教师阐明关于毕业论文管理规定的具体要求、毕业论文的流程、指导教师如何在系统中录入题目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等重要问题。通过“学生-指导教师”两条线在分别明确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责任和要求,使学生和指导教师在相关规定上达成一致。

(四)查阅资料,充分论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选题开题

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后,选题工作正式开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会计系选题近些年来一直采用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指导教师擅长的研究领域,选择指导教师。指导关系确立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题目,题目可以教师提出,也可以学生提出教师审核。院系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题目审核把关,题目确定后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填写开题报告。

(五)指导过程做好指导记录,确保指导工作留有痕迹

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最少“三稿三审”,按月填写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情况,并保留至少3份有批改痕迹的毕业论文初稿备查。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开展院系两级中期检查,对于指导不负责的老师和学生进行督促和批评,确保指导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为了杜绝学生抄袭情况,要求学生提供毕业论文查重报告。

(六)发挥评阅环节的监督检查作用,充分准备进行答辩

在评阅环节增设教师评阅反馈意见表,如果评阅老师确实认为学生论文质量较差,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的或者不能达到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要求的,填写评阅反馈意见表,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在进行评阅分组和答辩分组的环节,均是在保证完全回避原则的前提下,把一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同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评阅小组和答辩小组,避免某评阅小组和答辩小组标准过严或者过松的情况。

三、结束语

独立学院的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基于把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进行细节管理。另外,独立学院还可以充分利用毕业实习、产学研基地等等外部资源,鼓励双导师指导,采用多渠道、多方式途径确保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大学第三力量——独立学院(广东)发展报告(2014)》[N].广州日报,2014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

会计学的毕业 篇2

2013届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定稿时间为5月10日之前,所有同学必须在5月10日之前将电子稿2份及打印稿1份上交至班长处。

一、电子稿要求:

1.第一份:word版,压缩文件名格式:学号姓名毕业论文

2.第二份:PDF版(封面、摘要、目次、正文合成一份)。文件名:学号姓名论文题目

具体格式见附件。

二、打印稿要求:

南理工教师指导的同学必须有指导老师及评阅老师评语、签名。紫金学院及其他院校教师指导的论文须有指导老师评语及签名。

三、查重相关要求:

1.统一查重时间:5月10日-5月15日,2.查重单位:指导教师及文档管理老师

3.查重次数:指导老师本组论文每篇一次。文档管理检查本班论文每篇一次。

4.查重对象:含封面、目次、正文。

5.查重文件格式:学生上交的PDF合成格式。

6.查重合格比率:30%以下。

7.查重不合格后果:不能参加本次答辩,毕业时间另议。

会计教研室

关于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作品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毕业作品

毕业作品是继实习环节后的一课,也是学生学习生涯最后的压轴戏。毕业作品是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一种提炼和升华,也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培养和锻炼。对于学校,毕业作品工作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之一,是会计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毕业作品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毕业作品的现状及原因

目前,对于毕业作品,很多高校都是以毕业论文来代替的。虽然我们把毕业论文作为了会计专业教学的必要环节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毕业论文从撰写到答辩更多时候是流于一种形式,很多高校对于毕业论文根本不予重视,只要学生交上了论文,无论质量咋样,最后都是一律通过,因此毕业论文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从效果上看都不理想。究其原因,具体体现在:

(一)撰写时间短,论文效果差

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需要经过选题、收集和整理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到最后的论文答辩几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是关键,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才能形成比较成熟的想法,最后才能付诸行动形成文字,因此这个过程是需要一个较长期限的。而事实上不仅是会计专业,很多专业毕业论文都是在最后一学期进行的,长则三个月,短则几个星期,时间都安排得比较短。那么在这样的时间限定下,能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吗?

(二)撰写环境差,论文质量差

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都是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在这一学年里,学生基本上都离开学校在外面实习或是找工作,一方面因为在校外,很多学生都无法有一个安定的环境进行论文的撰写;另一方面因为条件的限制,没有电脑,不能上网查找资料,没有时间,不能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导致论文的撰写遭遇重重阻力,因此很多学生到了要上交论文时,迫于无奈东拼西凑应付了事。

(三)撰写水平弱,论文质量差

在当今这样一个发达的年代,跳跃性思维得到提倡,这点在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很多学生平时注重各种能力的锻炼,但偏偏我们从小就开始注重的写作能力越到后来丢失的越多,聊天也好,谈话也好,都追求一种时尚和流行语,到真正写的时候就慌神了,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从哪开始,到哪结束,思维混乱,表达出来的意思让人看不明白读不懂。这样的水平写出来的论文,有点令人寒碜。

(四)指导教师忙,论文指导疲于应付

在论文指导的过程中,虽然安排了指导教师,但是很多时候一个指导教师要同时指导四五十个多学生,而且是在较短时间内,老师有那么大的精力吗?因此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苦差事,但又推脱不了,所以就只好马马虎虎看看,初略地改改,然后睁只眼闭只眼让学生过关了事。

二、完善毕业作品的对策

要想真正提高毕业作品的质量,必须实施有效的措施。

(一)有效构建会计专业课程

1基础素质课程。这类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文献检索》等,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专业素质课程。会计专业一般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等主干专业课程,这类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会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还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以后完成学业作品提供了写作素材。

3实习实践课程。会计专业最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几次实习实践的机会,有接触社会的机会,有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相融合的环境零距离接触的体验,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感觉,才能在实践中验证,也才能将理论升华,才能让学生在完成学业作品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二)毕业作品的形式应多样化

我觉得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專业能力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体现出来,因此学生毕业作品也不一定要限定于毕业论文。论文是一种很严谨也很呆板的文字,它固然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但不会写论文的学生也不能片面地认为不好。因此毕业作品可以通过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报告、案例策划、论文等形式进行,因提倡因人而异。

(三)配备毕业作品指导教师

在学生进校后,每个班级都配备一个专业指导教师,负责该班级学生专业方面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在学生第一学年,指导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如学习体会、学习小结,让学生对所写专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第二学年,指导教师可以加深难度,让学生对某一个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三学年,指导教师可以和每位学生进行沟通,或教师或学生自己拟定毕业作品的形式,然后让学生开始收集和整理资料,为毕业作品作准备。当有了前面充分的准备,后期的毕业作品的完成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四)加强毕业作品的考核制度

在毕业作品的答辩过程中,严把答辩教师关和学生通过关。首先,要认真筛选参加答辩的老师,他们应对待教学严谨认真、客观公正,不徇私舞弊,具有崇高的专业道德;同时对于参加答辩的学生要严格要求,首先交上来的毕业作品要审核,通过了后方可参加答辩,其次在答辩时要对于自己的毕业作品非常熟悉,能对于毕业作品中的观点进行解释,同时提出的建议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样既可以控制学生抄袭作品,还提高了作品的质量。

毕业作品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我们应重视起来,让毕业论文真正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赵华关于提高财经类本科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1,(1)

[2]徐群法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

[3]张林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微[J]教育评论,2005,(4)

[4]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5,(6)

会计学的毕业 篇4

一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评价模式现状分析

1. 专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在大学初期一般都是进行专业课程讲解, 在大二学期末会进行大概90学时的会计综合实训的专业能力训练。在整个过程中, 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 课程实训一般以学院购买的实训软件进行, 但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 课程实训基本流于形式, 再加上学生学业负担重, 只有一部分学生能自觉地按照老师要求完成实训, 这就导致学生不能深入学习专业技能。对课程的评价主要采取课程考试, 以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题为主要考核形式, 不能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

2. 毕业设计安排不合理, 形式单一、效果不佳

多数高职院校响应教育部号召,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将与本科院校相同的论文形式改为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形式单一, 内容类同, 抄袭严重。项目小组成员中存在“搭便车”行为, 还有的学生从网上“复制”一篇给指导老师。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大二学期末进行, 由于学生要进行专业课程学习, 没有时间调研, 也没有相应的实习经验, 参考文献主要来源于图书、杂志、数据库等文献, “闭门造车”致使大部分毕业设计缺乏实际数据、案例, 实用价值不高, 效果不佳。

3. 校内毕业实习实际成效差

目前, 高职院校校内毕业实习主要根据实训教材, 进行手工会计综合实训。由于实训业务量大, 教材内容复杂, 学生层次参差不齐, 难以做到分岗轮流实训, 造成学生对岗位职责认知不够深刻, 专业技能停留在会而不精的水平。另外, 由于计算工作量大, 有些业务超出了初级大纲的范围, 学生对于重复的记账工作存在焦躁情绪, 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坐等老师的答案, 达不到校内实习应有的效果。实训结束, 由于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 只能给实训学生打总体的印象分。

4. 校外顶岗实习质量有待提高

第一, 就业未有“位”, 实习成效差。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 企业财会部门人数、岗位不多, 不能同时容纳大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不能做到使每位学生“有岗可顶”, 并且与所学专业对口。造成一方面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学生实习地点比较分散、彼此交流少、实习指导老师难以掌控;另一方面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不能深入实际操作, 多是做些计算统计、帮跑跑银行、税务等外围工作或做些闲杂事务, 有的学生为了应付学校检查, 弄虚作假, 开具虚假的实习鉴定, 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二, 评价标准缺乏分类指导。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不论所处地区、企业类型、隶属关系, 还是在面向定位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但目前仍然没有科学而又权威的分类标准, 学生实习时, 也没有提供给实习单位系统的评价标准, 评价流于形式, 缺乏评价的公平性、透明性和全面性。

第三, 毕业评价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由于缺乏对毕业实习的足够重视, 缺乏会计岗位工作应有的责任心, 而实习企业只负责接受实习生, 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安排, 学校在平时的管理中也没有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情感、态度、方法等进行全程跟踪。到了学期末, 为了应付学校检查, 获得实习学分, 在指导老师要求提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材料时突击造假。

二改革毕业评价模式, 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

1. 优化实训项目, 改革课程评价模式

学院根据职业岗位群要求, 会计专业与企业共同设计行业认知实训、专业基础课程实训、职业技能实训等实训项目, 开展专业分析会, 并将专业分析会的成果进行转化, 制定合理、有效的实训计划和方案, 将课程实训落到实处, 并将课程实训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大课程实训的考核力度和在专业成绩分值中的权重。

2. 合理确定毕业设计的时间, 注重鼓励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各项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 考核的形式可以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拘泥于字数和格式的要求, 毕业设计可以考虑采取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在时间安排上毕业设计结果的提交, 可以考虑在学生进行了一段实习之后进行, 这样可以获得数据和案例支撑, 凭数据和事实说话, 更具可行性。在毕业设计答辩结束后, 组织在学习和工作中有不俗表现的学生分别向低年级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宝贵经验, 还可以组织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 为下一届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3. 制定完善、合理的校内模拟实训, 提高实习质量

指导老师应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 确定实训大纲, 完善会计实训教材, 规定教学目标, 明确考核要求, 统一考核标准。提供给学生的实训资料, 既要把会计业务的完整性、真实性、全面性体现出来, 也要把业务题型的代表性、逻辑性和典型性体现出来, 以便于学生分岗位轮岗实训, 明确会计岗位职责。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座谈会, 鼓励学生对于实践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4. 构建科学、合理的校外实习评价体系

第一, 分类评价、分类指导, 评价指标差异化。根据毕业实习生在地域、层次、行业上的分布状况, 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指标, 做到分类评价、有效指导, 即分类制定评价的标准、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估方式, 对评价指标中的子项目进行等级评定, 如分类为完全胜任、胜任、基本胜任、不胜任等。

第二,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要求制定和实施适应校外实习的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和电子档案, 并通过调研、走访等多种方式进行数据更新, 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实习情况掌握, 及时反映他们的表现、成绩、情感、态度、方法等, 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 及时反馈信息, 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第三, 改进毕业实习绩效评价, 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于证明, 而在于改进就业工作绩效评价, 提高就业质量。在对毕业实习生进行实习成绩考评时, 采用财务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 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以下指标及要素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在城乡基层、中西部、少数民族、艰苦边远地区实习就业的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学生的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工作起薪。

第四, 就业有“位”来招聘, 多举措促毕业生基层就业。各地、各部门、各高校应主动大力拓宽渠道、加强服务、开展帮扶, “释放更多岗位”“提供就业支持”“沟通供需渠道”。努力让更多的毕业生在离校前实现就业。此外, 毕业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 就业的区域和岗位选择应该多元化, 鼓励其到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就业。强化就业、创业服务, 加强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落实好低保家庭毕业生求职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在创业地享受自主创业政策扶持等新政策及其他各项优惠政策,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使每一位毕业生都理解政策, 用足用好政策, 充分发挥政策的效力。

第五, 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 公布毕业评价结果, 进行宣传奖惩。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 建设专业论坛, 发布最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 鼓励已实习及工作的学生参与讨论, 了解其在实习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组织教师在论坛内答疑解惑。公布的信息除了就业率、就业信息之外, 对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有效的激励, 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和表彰优秀事迹。

参考文献

[1]沈俊伟.论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16)

[2]张薛梅.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生学业评价模式调查研究——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5)

[3]王利明、刘鹏飞、周国烛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理论、评价体系与评价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文明古国的会计学术会计毕业论文 篇5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会计史揭开了辉煌的一页。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与古希腊、古罗马发达的农业经济及灿烂的古代文化,建立起宏伟的会计科学殿堂,并确立了会计在国家经济与民间经济中的历史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单式簿记的发祥地,古代财计组织、财计法制建设的摇篮。

单式簿记记录最早出现于公元前40左右,它书写在一种湿润的粘土板上,风干之后的粘土板被妥善地保存下来,按照经济事项发生的时间依次存放,这便是人类最早的记载序时簿记记录的帐簿。巴比伦人与亚述、苏美尔人都采用这种办法,并最早使用了一种印章,加盖于帐簿之上,借以明确记录者的经济责任并证实所记收支事项的可靠程度。巴比伦的统治者以神的管理者自居,宣称他们是神的委托人,为神掌管财物,为神处理各种会计事项,并定期向神报告神殿财产的变化情况。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巴比伦出现了一种“受托责任帐户”,并由此逐步形成了在世界上别具一格的“神殿簿记”。为处理神殿的簿记事项与政府的财政收支事项,巴比伦政府使用了数百名簿记记录宫。其中,财政记录官以国库财物管理为重点,制定专门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簿册,采用专门的簿记方法,久而久之,“国库簿记”便作为一种专门簿记被确定下来,成为单式簿记时代专业簿记系统中的一个分支系统。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成功地创造了纸草簿记记录,并把“国库簿记”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类似支付命令书的经济凭证的使用,奠定了官厅收支制度及手续程序建设的基础。这时,定期盘点已成为必须的要求,货币作用的扩大使它成为财产盘查的重点,帐实相符成为进行簿记记录检查的一项基本原则。记录官所登记的帐簿按规定必须接受国库监督官的检查,在国库记录官、出纳官与监督官之间已逐步形成了经济牵制关系,加之有关经济、簿记法制的确定,簿记的方法体系的基础已被确定下来。那时候,埃及人已改变了文字叙述式的簿记记录格局,在纸草上有了多种栏次的划分,“总计”被列为最终的一栏,并按项进行汇总,分项确定结算关系。此外簿记方法也有了明显改进,仓库每日必须编制汇总表,分别结算出财物的结余之数,作为上报表据之一。另外的一种簿记报告书则要求定期编制,并规定全面列示各项财物收支情况及其结果,作为检查预算执行情况的依据。埃及的财计法制建设与簿记方法的改进,使“官方簿记”初具规模。

数学研究与应用范围的拓宽,强有力地推动了印度簿记的发展,古印度人创造的数码、计量方法,以及计算工具“沙盘”的结合,明显地提高了簿记记录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它也使簿记方法普及到王朝的最基层。在印度王朝的村社一级,由税收官员负责处理税收帐目,而由会计官统管村社的全部帐目。村社的帐簿按记录的详细程度进行分类,帐页上则根据纳税名目及开支项目分别加以核算。基层官吏的簿记技术十分熟练,他们为印度“官厅簿记”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印度的奴隶制时代,会计部门已自上而下形成了系统,并在各级财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强对各级财计官吏的管理,逐级都相应设置有监督官,自上而下的财计监督系统相应形成。同时,民间会计也有一定发展,如契约借贷管理,现金收支清算,以及对商品交易成果的核算都采用了一定方法,并使数学方法与会计方法的.应用结合在一起。

最初,古希腊人是在用石膏漂白之后的小木板上记录帐目的,而定期向公众所公布的帐目又是刻写在石头之上的,以表示所公布出来的帐目的可靠性。在公元前五世纪,雅典人的“官厅簿记”制度与方法在世界上具有独特的色彩,一是有了财计立法,规定支出数额须依法确定;二是实行财务公开。由十位政府会计官定期编制“财务人目录”,并定期发布,接受公众的监督;三是建立了较为严格的财物交接制度,凡离任官员非经审查解除经济责任而不得卸任,而新任官员须对帐进行盘点,以明确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公元前256年,埃及成为希腊的一个行省,在此期间希腊的财政管理者们不仅引进了埃及的责任簿记制度,而且还引进了埃及的纸草,并以此作为帐簿,使记帐方法得到较大改进。当时,希腊有一位叫芝诺〈Zenon〉的行政长官,他一度为财政大臣阿波罗尼奥斯管理私财,他所记录的帐目不仅系统、完整,而且以原始单据作为确定帐目真伪的档案。帐目按期进行汇总,编制出月度、年度及三年一度的汇总表,使不同时期的帐目始终保持其连贯性。史学家们认为,类似芝诺所作的会计记录已为后来复式簿记的产生创造了基本条件。

古罗马人在簿记发展方面的历史贡献,不仅在于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官厅簿记”制度与方法,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民间会计的发展方面。罗马的旧式金融机构已普遍采用了“人名帐户”,并在帐户中划定了“借主”与“贷主”记帐地位,对于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系按性质确定帐目的记帐地位。这种记帐方法还同盘点制度与方法的应用结合在一起,以保证现金收支记录处理的正确性。更值得注意的是罗马人采用了一种“代理人簿记制度”,代理人承担主人经济管理委托之责,专门设置“主人帐户”以明确其经济责任。代理人还远期向主人提交书面报告书,接受主人对经管财物及帐目的审查。尽管当时在管算结合方面民间簿记尚不及官厅簿记先进,然而,仅就记帐方法而言,民间金融机构的帐务处理技术,其科学性已突破了单式簿记的范围,它不容置疑地为其后的复式簿记的产生奠定了思想与技术处理基础。

进入文明时代的中国人思想显得十分活跃,他们一开始便领会到“会计”作为一项专门工作所包容的基本含义,并通过实践概括了零星计算与总合计算之间的关系,。这一概念的产生是古代财计理论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它为其后会计概念的发展、深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周代的财计组织建设在文明古国中独具特色,这种组织中的财务行政、会计、国库组织各自成一系统,并在其间构建了相互牵制的关系。司会主天下之大计,九府出纳经管王朝的财用入出,而宰夫则行命名就地稽察之权,这种财计组织制度的构建,财计分工与协调方法的应用,在世界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量入为出”已成为周代的重要财计管理原则,每年一度的大计,三年一度的大会,既是当期的财计决算,又是下期的财计预算,加之围绕财物管理所建立的牵制关系,针对国库财物出纳所进行的就地稽察,又保证了量入为出,以出制入财计思想的实现。对此,美国会计史学家查特菲尔特教授曾经指出:“在内部控制、预算和审计程序等方面,周代在古代世界是无与伦比的。”此外,周代的“官厅簿记”已为中式会计方法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它的记帐方法,结算方法,以及报告方法都一度走在文明古国的前列。

在进入封建制时代之后,文明古国在推动世界会计发展方面的历史功绩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使古代社会的官厅簿记、庄园簿记、神殿簿记、寺院簿记、教会簿记、典当簿记、票号簿记、钱庄簿记、银号簿记、汇兑簿记、手工业簿记,以及前资本主义的商业簿记等行业性簿记完善化;第二,它建立健全了古代的财计法制体系;第三,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它完善了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并为促进复式簿记的产生创造了基本技术条件。在封建制时代,文明古国的会计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的簿记制度与方法的建设受到埃及、古罗马及古希腊的影响;在亚洲,不少国家簿记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印度及巴比伦;而文明古国的簿记成就则通过英国、西班牙等国的传递性作用在美洲开花结果。在文明古国簿记的交叉影响之中,中国的计算工具与技术传到了欧洲,中式会计方法则漂洋过海传播到日本,而四柱法之类的先进簿记技术成果却直接被朝鲜、越南等国所采用,此外,中式会计伴随着华侨的足迹流传到世界各地。

纵观文明古国簿记发生、发展及传播的历史,从公元前4000年算起,至公元十二世纪,它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影响长达五千多年之久,它开辟了上古之世“原始计量记录时代”的荒原,建造了横贯古今的金字塔,把会计的过去世界引向远大的未来。文明古国会计发生、发展的历史使我们认识到:

〈一〉文明古国的会计确立了会计在人类社会史、文化史、财政经济史及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使会计的科学性、重要性为举世所公认;

〈二〉文明古国的会计奠定了近代财计法制、财计理论以及簿记、会计方法与职业发展的历史基础,它所创造的光辉业绩的许多方面,都深刻地影响到世界会计发展的未来;

〈三〉文明古国会计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官厅会计、庄园会计、商业会计,以及前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会计这四个方面,它确立了近世部门会计发展的基本格局。古代的官厅会计是近代政府会计发展的基础;庄园会计是近代农场会计发展的基础;前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会计决定着近代银行会计发展的前途,而近代商业与工业会计则是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商业会计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四〉在漫长的五千多年间,文明古国的会计之所以一直位处世界会计的先进行列,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之故;而到近代,文明古国的会计之所以又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其根本性原因又在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逐步落后于西方国家之故。

〈五〉在文明古国会计时代所形成的会计思想,一直是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推动力量,如预算思想,受托责任思想、内部控制思想、会计立法思想、开源与节流思想、会计报告思想,以及审计思想等,均被后世所继承与发扬,并依然是近代、现代会计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学的毕业 篇6

【关键词】 课题研究 会计学毕业论文 研究性教学

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是本科学生完成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学士学位论文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是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协作精神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也体现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每况愈下,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以提高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高教司《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管理卷)》对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是: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围绕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撰写毕业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创造性和科学性。但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却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

1、学生茫然选题,应付了事

毕业论文的选题需要学生抓住会计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根据学习体会和能力选题。但是,很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参考选题茫然不知所措。笔者对湖北经济学院会计专业2007和2008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随机抽取200份作为样本,分析得之:企业管理论题占34%;会计选题占38%,其中传统课题如会计舞弊、会计政策等占一半,新兴领域选题如国际会计等仅11篇;审计、电会方面论题占16%;会计实务方面论题仅占8%;其他分布在金融等领域。企业管理论题多是因为该部分论题资料多,部分学生抄袭拼凑了事。财会新领域的论题少是因为这方面的论题很难联系案例进行创新设计,因此会计专业本科生较少选择与本专业有关的具有挑战性的论题。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原因在于不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欠缺,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不关心也不了解,更谈不上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认真程度不够

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拿出极大的精力去联系工作和备考研究生,导致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查找资料、与指导老师的沟通都成问题,更不用说认真实践调查了。同时,毕业论文只是相当于一门课程,对就业和考研影响不大,因此有不少同学视毕业论文如“鸡肋”,临阵磨枪,应付了事。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仅靠教师两三个月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而且,有些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组织过于简单,另外,近年来由于高校的会计学本科专业招生急剧扩大,而教师人数,特别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人数并没有增加,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精力有限,与学生沟通不够;有些教师本身科研能力也比较欠缺。

3、学生完成过程草率,论文质量堪忧

不少高校只是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割裂了它与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必然环节,导致学生平时在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较少,普遍缺乏基本的写作技能和基本功,调查显示:有55%的论文存在不同程度的格式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文献的引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图表绘制的编号、字体与大小、行间距与缩进、中英文标点等方面。现在,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正面临着广阔的改革空间,论文写作素材和案例是极为丰富的,但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是空话废话居多,没有实践意义。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型模式,学生的会计论文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二、课题研究模式的内涵和在会计毕业论文设计中的运用

研究性教学法是用类似于课题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突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最终教学目标,以知识的学习为手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方法。笔者认为,课题研究模式是研究性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模式之一,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1、课题研究模式的意义

课题研究模式是指学生自主进行课题研究,或者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学习、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的一种活动。目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都是由学校或者院系的团委来负责,难以纳入到教师的科研教学体系中去,活动开展的好坏局限于学生和团委老师的科研水平。而高校硬件设施完善,如图书馆、网络资源、期刊等,课题研究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综合、教学资源和人才的优势,尽大效率的利用高校资源。

2、课题研究模式实施的条件

高校教师一般都肩负着某些科研项目,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供了可能。让会计学生课题研究,一方面可以带来新的思想火花,帮助教师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获得在传统教学中得不到的宝贵经验,对会计理论研究前沿和会计实务有基本的涉及,对会计论文的选题、写作流程有基本把握。当然,为保障该模式的顺利进行,学校应该通过经费划拨、个人捐赠和企业赞助的方式全方位的予以赞助;制定相关政策,对相关指导教师给予工作量上的认定,对于指导学生获得成绩的老师给予额外奖励,以此吸引优秀教师的参与。

3、课题研究模式实施的经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1969年就开始对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给予支持,几十年来培养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些高校也已经将研究性教学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效果明显。如:清华大学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上海财经大学的“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和“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等等。湖北经济学院也早在2006年即开展团委主办的“科研实践”和“大学生科研立项计划”,本科生参与教师为主的研究小组,担任研究助理,其实质就是课题参与模式的实践形式,但这些计划大都针对工科和金融、劳保等与社会调查联系紧密的专业学生,会计专业学生参与较少。

通过本次对会计本科生的调查显示:6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科研活动中最大的困难是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科研方法的缺乏;25%的同学认为主要困难是在选题和提供科研条件上,90%的学生认为平时科研活动欠缺是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由此看出,课题研究模式的运用显得尤为必要。

三、课题研究模式的程序设计

课题研究模式应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基础及专业能力,进行相应的实施方案,以完成相应的实施目的。

1、第一学期:入学教育阶段(启发阶段)

学生入校后,教师可以以借助参观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活动,让新生初步了解会计专业的社会作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此阶段,可以将会计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让学生明白毕业论文的写作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会计知识根底、理论修养、创新能力和文字功底,是素质和能力在较高层次上的综合体现。学生接受了这种教育,就会从思想上重视它,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学习与毕业论文的写作联系起来。同时,可以邀请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老生畅谈科研体会,激发低年级学生的科研信心。

2、第二学期到第八学期:专业知识学习阶段

在该阶段,学生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在主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1/3学时采用公开讨论课、分组讨论或案例教学的形式,围绕课程内容讨论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或会计的前沿问题,强化会计理论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找文献资料,对学生的观点加以适当的提示、指导和总结,培养学生研究性的思维能力。经常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也可以引导学生自我充电,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第五学期开始:课题选择与导师确认阶段

选题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学校可以组织会计专业教师统计自己的在研课题,也可收集其他可供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或者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与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相结合,课题的选择应适当浅显。在论文写作训练指导中,教师可给学生有针对性的题目,并加以指导,也可吸收学生参加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和项目。让学生们在参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们逐步熟悉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作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4、第六学期:课题开展及专业课补充阶段

在本阶段,教师针对课题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有目标性地指导学生选择与课题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导学生收集课题研究必要的相关信息,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必备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去科研部门,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引领学生将课题研究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并对课题必需的专业知识,提前自学,让学生参与课题时感受专业学习的乐趣。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题开展情况,适当调整研究的进度与计划,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及兴趣修改课题的研究方向,甚至重新选定课题或自定课题。

5、第七学期:课题研究阶段

指导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地研究课题时,要注意阶段性检查研究的进度,及时调整研究目标,对于重点难点部分,给予更多的指导意见。该阶段非常强调研讨交流模式,研究小组首先确定研究讨论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中,在本科一、二年级的课程中大多开设“seminar”(研讨会)的课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研讨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讨论,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6、第八学期:结题及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研究完成后,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或其他形式交流研究成果,并对不同意见进行探讨。作为研究的一个总结性环节,对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化,在这阶段,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观点的冲突,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最后,要求学生把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以及所获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达出来,要求研究报告要有理论、有实践、有数据、有新的学术观点或分析研究结论。学生在总结课题研究各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就可以形成毕业论文。

当前,经济的发展使会计专业表现出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研究素养的培养。课题研究模式给会计专业本科生提供了科研训练机会,使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明晰学科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师生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能“水到渠成”。

(注:本文为湖北经济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研究模式在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运用》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阎华红: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改进[J].会计之友,2009(1).

[2] 陈兵:论研究性教学的本质、特征与要素[J].教育与职业,2009(3).

[3] 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1).

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篇7

一、调查目的、对象及方式

(一) 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苏州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征求他们对母校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了解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对会计工作的素质要求, 以及对正聘用的毕业生的总体评价。

(二) 调查方式。

以问卷调查为主, 面谈和电话访谈为辅。问卷调查借助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 主要针对学生。截至本次调查, 已毕业学生约470人, 收回问卷358分, 有效问卷320份。面谈和电话访谈主要针对用人单位, 课题组成员共约谈了15个单位的20位中高层管理人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毕业生调查结果及分析。

1.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类型, 内容涵盖应聘和工作两个环节, 问句类型包括单选问句、意见问句、多项选择式问句、顺位式问句等多种形式。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描述如表1所示。

表1显示, 64.29%的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为财务经理, 14.29%的学生期望能成为会计经理和审计经理, 虽然这些职业的能力要求各有侧重点, 但都是以扎实的会计操作能力为基础, 说明78.58%的学生希望立足本专业领域, 也说明这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且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信心。从“就业状态”、“岗位与专业对口”、“所从事的岗位”和“兼职”四个项目的调查结果看, 当前经济社会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比较高, 45.12%的学生担任了主办会计的工作也说明毕业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就业优势, 上岗后也能有较好的发展。而“录用单位所处行业”和“录用单位规模”两个项目的调查结果则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是中小型制造企业, 其次是金融保险业。至于专业职称, 考虑到学院办学历史短, 从2007年输出首届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至今也只有6年时间, 再加上办学初期会计学专业每届只招一个班, 且中小企业会计分工较粗, 一人多岗比较普遍, 工作繁琐, 以及按照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才能报考中级会计师的条件, 能有10.06%的学生获得中级会计师职称已属不易。64.29%的学生没有换过工作单位, 显示了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正朝着自己的职业理想脚踏实地努力着。

素质永远是学校教学、企业人员招聘和激励、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核心话题, 只有找出供求双方在素质方面的差距, 才能真正确保会计学教学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下页表2从毕业生的视角比较了应聘过程中招聘单位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自己应聘成功所凭借的素质、上岗后岗位所要求的素质和母校教学中所忽视的素质, 各环节素质的权重由高到低纵向依次排列, 列在同一单元格的因素表示权重相当。

通过比较发现,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对文凭有要求, 但不太关注毕业学校的名气和学生在校的表现, 情商和学习成绩相比, 更看重情商。从“学生应聘成功所凭借的素质”看, 虽然实践经验不够丰富, 但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多面性和本科学历总体上满足了中小企业的用人要求。从“所在岗位的素质要求”看, 要想胜任岗位要求, 第一重要的是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其次才是会计核算能力, 而自我学习能力被提到与会计核算能力同样重要的地位, 正说明会计活动是随着经济社会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 会计需要终身学习。综合岗位所需要的素质, 可以看出现代会计工作已不仅仅只是对企业资金运动所产生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汇总、编制会计报表, 更要承担起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管理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等职能, 即会计应服务企业内部管理, 由此, 要求会计人员既懂专业, 又具备会计职业操守;既有远大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又善于与人相处共同完成企业发展目标;既能干好具体会计事务, 又有较大个人发展空间。从“母校教学中忽视的素质”看, 大部分学生认为会计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所要求的素质和影响个人发展的非智力因素, 在母校教学中被不同程度忽视。尤其是会计软件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技巧, 团队合作精神、权变能力、财务规划与分析能力的培养被较高程度忽视。

2. 毕业生对母校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这一部分的调查, 主要请学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就读母校的收获, 能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 母校需要重点完善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竞争力的途径, 反馈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显示, 大学期间, 学生系统学习了会计学专业的理论知识, 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养和锻炼, 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思考, 增长了见识, 拥有了一定的人脉。毕业生对母校的理论教学环节如课堂讲授、书面作业、课后辅导等是满意的, 但他们认为实践性环节如案例教学、模拟与实训、校外实践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素质, 项目研究、小组讨论、口头陈述等教学效果也优于自学、书面作业和课后辅导, 而上述教学方法恰恰是母校教学的软肋。至于“提高学生竞争力的途径”, 毕业生认为实践性环节是首要途径, 其他依次为取得相关证书、提升社交能力、出国深造。

(二) 用人单位调查结果及分析。

表4从用人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视角提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 为了便于比较, 表中还列示了从毕业生视角归纳的所在岗位素质要求。各因素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纵向依次排列, 列在同一单元格的因素表示重要性程度相当。结果显示,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认为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是第一重要的, 而政治素质、创新能力、外语运用能力的权重相对最小。相对于毕业生, 用人单位为团队合作能力、财务规划与分析能力、决策和领导能力、现代科技素质、口头表达与沟通能力、会计制度设计与管理能力、谈判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法规应用能力等赋予了较高的权重。值得注意的是, 用人单位增加了一般人文素质和宏观经济分析能力。

至于工作表现, 用人单位认为, 毕业生有较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 工作上手快, 悟性好, 能轻松轮换会计核算流程中各环节的工作, 甚至能根据需要一人多岗, 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但相应的能力和技巧欠缺。职业发展期望较强烈, 但支撑职业发展的综合素质相对匮乏。

三、总结

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中小型制造企业, 也有小部分就职于金融保险企业, 极少部分考上了公务员或继续深造。大部分毕业生具有会计技术或功能导向的职业倾向, 期望在本专业领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第二, 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需求已由单一的工作技能向更高的综合素质转变。综合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学术界的观点, 根据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构建三层次的会计学专业学生素质冰山结构, 如图1所示。

学生的综合素质大部分潜伏在水底, 就如同冰山有八分之七存在于水底一样, 而正是这八分之七的“水下部分”素质支撑了八分之一的“水上部分”素质。如果“水下部分”的专业知识足够宽厚, 职业素养能持续发挥正能量, 那么“水上部分”的专业技能就会更精彩, 企业、个人、学校都会因此而受益。作为学生素质培养的主体, 学校教学应该“破冰”, 创新教学模式, 着力于“水下部分”素质的的培养。

第三, 至于教学方法, 毕业生普遍认为, 在强调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如模拟与实训、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多点案例, 多点互动, 多点启发, 多点尊重。鼓励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就专业热点、专业前沿和企业实际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常态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会、辩论会,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 篇8

一、高职会计类专业的构建原则

(一) 高职会计类专业职业能力构成解析

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职业教育上, 一般包括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知识从事专业活动, 强调应用性, 是“显性”的职业能力。非专业能力是指不需要专业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适应其他职业岗位, 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和潜在的“隐藏”的专业能力的可能性。根据职业教育的规律, 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 非专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 高职毕业生应具有专业能力, 非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 高职会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原则

基于以上分析, 高职会计类专业毕业设计应注重职业环境模拟, 或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直接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制定了明确的职业目标, 明确所需要的主要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 使所得到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进一步加强。

二、高职会计类专业毕业设计实践

通过对现在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调研, 并针对会计类专业职业能力的建构, 提出我们学校的基于职业能力方向的毕业设计模式。毕业设计选择创新的课题, 从引导和管理方面入手, 打破自我封闭的学校体制的束缚, 主动走进企业, 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 并接受各方面企业人员的深度指导。同时,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职业环境中实践, 实现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双重提升。

毕业设计模式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校企共同制定毕业设计的流程。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职责, 为学生创造毕业设计的平台, 包括具体会计类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指导, 提供相关信息以及学生和业务骨干协同工作的环境, 负责毕业设计中间的考核。学校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管理, 包括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的完成情况, 并对学习的职业技能进行测试, 以及对毕业设计的成果进行指导。两周毕业答辩前, 学生返校完成原始记录, 编制记账凭证, 登记入账, 编制财务报表类别, 报表分析, 并带回实习报告和企业指导人的鉴定意见。

第二阶段:校企共同选定毕业设计题目。在选择题目方面, 由企业和学校一同进行, 选题使学校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的岗位需求相结合, 内容要反应出会计类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之间的关系, 并制定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任务。

第三阶段:校企下达毕业设计的任务书。明确每个团队或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要求和完成时间。根据任务分工, 围绕所选择的主题收集相关的原始凭证、相关凭证和账簿、编制报表和分析报表, 熟悉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 掌握岗位之间的衔接关系。而小组以“凭证—账簿—报表”和答辩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

第四阶段:校企双方联合考核。大部分的设计过程是在企业中完成的, 企业指导人员为每个实习人员制定操作规程和岗位技能学习的指标, 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严格的考核制度是能够督促学生认真刻苦的训练, 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这一规定执行, 以达到对会计类岗位的熟练程度, 完成个人职业技能的考核。综合技能的考核放在最后, 校企双方共同举办毕业答辩, 选择优秀毕业生或优秀岗位能手由校企双方推荐到用人单位工作。

三、实施成效

经过实践和探索后, 我校会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每一次师生相见都是一个小组织的交流会, 让学生自己讲解实践中资料的收集方法, 进而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有助于师生之间思维的融合。这种沟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作为一次毕业设计, 学生在小组划分之后, 不仅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 而且还要帮助其他几组, 这样就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3) 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毕业设计的完成采用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方式, 在严格遵守设计流程的基础上, 要严格控制毕业设计的质量, 熟悉工作的性质和具体要求, 使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摘要:通过对高职会计毕业设计模式的分析和研究, 以高职会计毕业设计为基础, 完成提升专业能力的目标, 并建立创新模式的毕业设计, 最后以会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为例讨论了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与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黄嫦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撰写环节的改革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0) .

会计学的毕业 篇9

一、 改进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办公自动化实训》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办公自动化职业能力的需求, 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工作:一是对广西人才网在2011年元月至六月份发布的1000个单位的2867条会计类招聘信息, 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各大招聘岗位抽取800条信息作为分析样品。二是对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随机抽取60人 (2011年共有80名会计专业毕业生) 进行直接问卷和网络问卷调查。设计比较详细的问卷调查表, 全部调查人员都进行了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率100%。三是咨询本系会计教研室相关的课程教学改革情况, 整理出相关信息。

根据对三个方面调查资料的整理及分析得知, 现在的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职业层次需求的层次总分成三类:决策层, 管理层, 核算层; 在这三大类中, 决策跟管理层大部分要求人才的学历为本科及以上, 且用人需求量相对较少, 而核算层是需求量最大, 要求人才的学历也多在大专及以上, 需求人数占三大类人数的75%以上。因此, 高职类会计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定位于会计核算层, 即主要培养企业一线工作的基础会计人才。基于以上分析, 重点分析了核算层的岗位群, 主要包括:出纳、会计稽核、会计核算、总账报表、税务会计等岗位。通过调研得知,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能力, 除要求具备会计专业能力外, 计算机操作的办公自动化能力也要求甚高, 具体见表如下:

从上表中可得知,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实训》课程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同时, 要注意计算机的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的培养。调查还发现, 大中专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 在实际操作能力上与实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培养学生扎实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在会计核算中使用电子计算机, 实现会计电算化, 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计算机不仅可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 完成日常的会计事务处理, 提高工作效率, 更重要的是利用计算机数据的存储有分类灵活、高速处理等功能, 对会计数据进行深度加工, 产生一系列的重要的经济管理信息。所以, 对学生来说, 必须具备针对会计专业的扎实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否则, 到了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课时, “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 教学起来费时费力, 学习只能浮于表面, 浅尝辄止, 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而, 针对会计专业教学的《办公自动化实训》课程教学显得十分重要。且经过计算机的办公自动化实训后, 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能力大大增强, 且学生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电算化这一门时, 及格率提高了一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为将来就业找工作增加了筹码。

三、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据调查发现, 当用人单位被问及“如果需要具备良好计算机能力的会计人员, 贵公司的选择渠道是什么”时, 34家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 有22家企业的回答是“录用具备专业计算机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有8家企业的回答是“遴选内部财务人员进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能力培训”;只有4家企业的回答是“从外部招聘有工作经验且具备良好计算机办公能力的会计人才”。原因不难理解, 当企业需要具备良好计算机能力的会计人员时, 从内部遴选人员进行培训, 会受到现有会计人员自身条件的制约, 选择范围十分有限。如果从外部招聘有工作经验且具备良好计算机能力的会计人才, 企业将不得不支付高昂的人力成本。因此, 招聘具备专业计算机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自然成为用人单位的理性选择。此外, 当我们进一步问及“如果贵公司的选择渠道是录用具备专业计算机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贵公司愿意支付明显高于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的工资吗?”, 22家企业中有14家企业表示愿意支付超过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100-200元以上的工资;有6家企业表示愿意支付超过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40%的工资;只有2家企业表示不愿意支付超过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的工资。可见, 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 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现行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安排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我校日前开展的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 基本上是一种模式:“基础应用型”模式。该模式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实训操作”两门课。虽然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不少, 但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其突出的问题还是有不少。表现如下:

(一) 计算机课程内容与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脱节。其主要原因:一是教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不懂或很少懂会计专业知识, 而教会计课程的教师又不懂计算机知识, 两类课程的知识不能很好融会贯通。

(二) 所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不能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根据2005年9月, 财政部印发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 ( 试行) 》, 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的三种证书应具备的三种能力:初级证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中级证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能力。高级证书要求一部门会计人员具备“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的能力。而我系只要求学生拿初级证书即可毕业, 结果造成学生毕业后, 在企业是既不会熟练地操作会计核算软件, 又不能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定点开发出适用的软件, 有悖于教、学初衷。

(三) 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领域比较狭窄。在会计实务中, 电算化的运用仅仅在会计核算上, 在管理和决策上很少涉及。这固然由于大部分操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不深, 但会计课程和计算机课程两管平行直下, 互不相通, 也会使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显得很窄。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 所调查的34家外资企业中, 有8家企业希望所招聘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进行一般的计算机操作, 有23家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够用会计软件处理出现的一般问题:如安装, 错误处理, 软件数据库更新等, 及能够运用计算机附属的办公硬件, 如打印机, 复印机及扫描仪来处理会计数据。

五、由研究结论得到的改进措施与局限

为了避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 应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首先, 应采取从外部引进和送出进修等方式提高计算机相关任课教师的会计业务教学水平, 特别是提高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授课的能力, 要求专业老师经常深入企业会计一线进行调研, 并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 使教师及时了解实务发展情况, 积累经验, 在向学生传授会计知识的同时, 及时将前沿需求反馈到教学上。其次, 可组织力量编写符合我系会计电算化专业适用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实训的针对性教材。当然, 实施上述措施都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 需要加大人员、经费方面的投入。只有这样,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更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

本文的研究过程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一是调查对象都是广西南宁市的中小企业, 样本规模偏小。因此, 本文的研究结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南宁市的中小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二是我们只走访了被调查企业的财务负责人, 针对他们对用人的需求, 调查问卷也全由他们填写。因此, 本文的结论还有待在今后的调查研究中进一步充实完善。

参考文献

[1].时念新.试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陈文涛.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09

[3].赵建新.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 2009

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探讨 篇10

一、找工作前的准备

会计的两大职能包括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 但是由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西方发达国家晚的多, 所以目前实务中从事会计的人员基本上都仅仅执行了核算职能, 对于监督职能一般是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做的, 所以, 应聘会计岗位工作之前要将与核算职能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回顾:

第一, 是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课程。这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学的, 告诉了人们会计账务处理的程序, 在复习时, 首先要明确在业务处理时, 要先看懂支撑这个业务的原始凭证而进行对应的业务处理, 而不是想当然的看业务在企业的实际情况, 因为随后课程的学习对企业业务都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来表述, 而没有采用原始凭证的方式, 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从事实务时仅凭想象进行业务入账, 而忽略了原始凭证, 甚至看不懂原始凭证;其次注意明细账作用和设置, 这是因为总账有什么账户就设什么账, 且都采用三栏式的格式, 没有什么特殊的, 而明细账则需要根据企业需要设置, 某明细账到底应该反映哪些信息要结合企业实际来考虑, 而不是全国有一个统一的格式, 这一部分也要结合四年级学习的《会计制度设计》来考虑;最后关注一下企业应如何做到账实相符的, 在这一部分的准备中, 应该结合后面三年级学习的《审计学》来考虑, 主要关注对不同的财产都采用什么方法来取得实存数, 并且要考虑如果自己处在某企业的这个岗位的话, 实务中该如何操作, 例如, 对于存货实存数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 记入这几个字很容易, 但是毕业后一旦被单位安排了这项工作, 就不知道如何下手, 这就需要结合审计学中的知识, 为了盘点的结果准确, 如何将企业动态变动的存货变为静止的, 为了保证账上不多记存货, 应该采用从账追查到实, 为了保证存货不漏记, 应该采用从实追查到账等。

第二, 企业的一般业务什么条件下可以确认以及如何确认、什么时间确认、怎么合理的估计, 则是《中级财务会计》或者《财务会计》解决的, 但是在这些知识的准备方面就不能像当初学习时仅仅关注实务操作, 而应更关注相关的理论, 例如对于销售, 不能仅仅像学习时仅仅知道不同的销售方式下, 其会计分录是如何编制的, 而应该注意要确认收入必须满足的条件, 并且要思考一下在实务中这些条件都需要如何做出判断, 甚至要结合大四学习的《会计制度设计》课程, 来考虑都需要取得什么样的原始凭证等。甚至在最后应该总结一下, 哪些业务是在会计期间做的, 哪些业务需要在会计期末做的, 这样就不容易将期末待摊预提的业务漏记。

第三, 对于制造业的企业, 会计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产品成本的核算, 也是三年级的《成本会计》课程解决的, 在这门课的复习时, 不再仅仅是注意不同方面是如何核算的, 而应该在学习每种方面的核算时, 这种方法适用于什么情况, 适应于什么样的企业等。并且能够将所知道的某产品生产的企业结合起来思考, 这样一方面便于理解, 另一方面也不易忘记。

第四, 对于会计除了要处理《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所讲的常见业务外, 也会遇到不常见的业务, 这是三年级学习的《高级财务会计》来解决的, 对于这门课程可以看一些对一般的企业可能遇到的业务进行复习, 例如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 是非常实用的, 所以要注意复习。

第五, 对于会计来讲, 除了核算信息之外, 企业还需要会计人员申报纳税, 这是会计本科专业三年级课设的《税务会计》或者《税法》解决的问题, 在上这门课时老师一般注重的是如何正确的计算每个税种交税的多少, 而在找工作前的准备阶段, 则应该不但关注每种税收的计算, 而且还要注意每个税种所给予优惠政策, 同时要注意每个税种申报时纳税申报表的填列要求和说明, 让自己熟悉纳税申报表应如何填列, 以及是在报税时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六, 因为作为会计面临着不同的结算方式等, 这就需要去掌握银行账户的使用要求, 和熟悉不同结算方式的流程, 这则是《经济法》课程解决的问题, 对于该课程不需要通篇复习准备, 而应该是针对对会计影响大的银行账户使用、结算方式、合同法等进行复习。

二、应聘时的准备

准备应聘一个公司会计时, 往往需要通过笔试或面试阶段, 在这个阶段, 一般不会问一些与本公司会计应该做的工作无关的知识, 例如一个交营业税的公司在招聘会计职员时, 一般不会问企业应该如何交增值税的问题。所以, 应该针对企业的情况有目的的予以准备。笔者认为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取得该公司的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中给了人们很多会计方面的信息。但是要取得一个公司营业执照的正本是很难的, 但是每个企业都会将营业执照副本挂出来, 说明自己经营的合法性, 所以为了应聘某公司比较容易取得营业执照副本, 《营业执照》副本登记事项为: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公司类型、经营范围、注册资金、实收资本等。

第一, 公司类型。 (1) 可以知道企业交什么所得税, 因为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不交企业所得税, 交个人所得税, 对于除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之外其他企业交企业所得所得税, 所以从公司的类型可以看出该企业交那个所得税, 可以有针对性的准备。如在网上搜到的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上的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 那就是说这个企业应该交纳的是“企业所得税”。 (2) 可以知道该企业利润怎么分配, 例如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进行利润分配。

第二, 经营范围。经营范围可以看出信息如下: (1) 可以看出该企业所处的行业, 如在网上搜到的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是“批发和零售:计算机软件、硬件及配件, 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 可以看出该公司即从事零售批发属于商贸企业经营的范围, 从事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则属于服务业企业经营的范围, 说明这个企业在从事批发零售的同时兼营服务业, 所以会计涉及的核算包括商业企业会计和服务业会计。在准备时要注意这两个行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2) 可以看出企业取得收入应该计入何种收入,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 将企业的业务分为经营活动 (企业经常发生的业务) 、对外投资和企业不经常发行的营业外活动, 对于经营活动其中主业的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与之直接配比的成本则为主营业务成本, 主业之外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取得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与之直接配比的成本则为其他业务成本, 经营活动需要交纳的价内税费则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对外投资活动损益均计入投资收益, 营业外活动取得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发生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由此看出, 为了准确核算每种活动收入情况, 难点是如何区分企业的经营活动那些是主业, 那些是副业。这个难点可以通过营业执照上经营范围看出, 例如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的主业是“批发和零售:计算机软件、硬件及配件, 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 企业从事这些活动就属于企业的主业, 其他日常活动就应该是该企业的副业。 (3) 可以看出该公司交纳何种流转税。例如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 可以看出从事的“批发和零售:计算机软件、硬件及配件”经营活动, 需要交纳增值税;从事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经营活动, 则需要交纳营业税。这就需要应聘的人员要注意增值税是如何计算申报的, 营业税是如何计算申报的, 同时还要如何兼营情况下, 如果企业不能准确核算这两种活动收入费用情况, 税法又是如何规定的。

三、应聘时心态调整

毕业生应聘时应保持的心态包括:第一, 乐观、阳光的心态。用人单位打算录用应届毕业生是看重应届毕业生在工作习惯、工作态度上的可培养性。在实际工作中, 同样的工作应届毕业生很可能比有工作经验的会计处理的更好、效率更高。因为应届毕业生没有受到办公室负面文化的影响。工作起来会更加认真、仔细、谨慎。在面试的过程中给用人单位一个阳光开朗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试想, 谁愿意录用一个喜欢愁眉苦脸的人给本就琐碎繁琐的财务工作增加另外一道灰色。心态乐观的人会在遇到难题的时候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不容易把对工作的不理解转化为对会计岗位的质疑。

第二, 灵活而又不失真实的面对面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回答面试过程中的问题时, 首先要抱着真实而又不失方向性的态度。要让面试你的人感觉到你想得到这份工作的意愿, 能胜任这份工作的能力。在回答问题时可以有方向性和引导性的给面试官一个你想要达到的形象。真诚是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重要要求, 很多时候你真诚的态度可以让面试官从最心里层面的觉的你很适合他们招聘的那个岗位。面试官问的问题的次数就是你在短暂的面试过程中展现自我的机会的次数, 通过灵活而又有方向性的应答可以引导面试官对你个人能力的全面认识和认同。

四、被录用后的准备

经过努力, 可能被录用, 但是此时并不是说你已经十拿九稳能够得到这个工作, 因为被录用后还有一个试用期, 如果这段时间表现不佳, 可能再次面临找工作的命运。此时应做以下准备:第一, 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通过这一步, 明确在工作时, 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可以减少犯错误的频率。第二, 了解企业业务流程。会计核算的起点, 是取得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原始凭证, 会计人员首先就要具备判断取得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和完整的能力, 因为按照规定, 会计人员只能根据合法完整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如何判断, 这就需要该岗位的会计人员对企业该类业务的流程是如何规定的要非常熟悉, 因为不同企业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和特点不同, 设计的业务流程也不一样, 而在学习会计的过程中不管是使用的教材还是讲解, 为了节约时间, 对于企业业务都是采用文字叙述的形式表现出来, 除了基础会计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课程讲到原始凭证的问题, 所以刚刚毕业的学生对此非常陌生, 也摸不着头脑, 这时候应该将该公司的制度拿出来, 看看该公司对该业务的流程是如何规定的, 该流程有哪些凭证, 每张凭证上需要签字的地方企业是怎么授权的, 这样有助于提高判断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完整的能力;同时由于票据的流转程序, 谁开等都非常清楚, 所以在期末如果业务已经发生和完成, 但是票据不齐, 该岗位的会计知道去问谁要票据, 去催谁。第三, 多观察, 少发言。由于实务的复杂性, 要多看看老会计是怎么做的, 有哪些地方和理论有出入, 是不是这样做更为合理, 对于自己确定老会计确实做错了, 可以委婉的提出来, 但是不能太直接, 以免让自己和同事的关系变得紧张。第四, 时刻通过网站等渠道, 了解会计的相关变化, 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上一篇:探究式研究性教学方式下一篇:微创经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