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开胸手术

2024-07-04

传统开胸手术(精选九篇)

传统开胸手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胸部疾病患者84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即胸腔镜手术组及开胸手术组, 每组42例患者。胸腔镜手术组的42例患者中:男23例, 女19例;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 (52.4±5.4) 岁;其中自发性气胸行肺大疱结扎切除29例, 原发性肺癌行肺叶切除4例, 纵隔肿瘤切除5例, 凝固性血胸血块清除4例。开胸手术组的42例患者中:男24例, 女18例, 年龄47~73岁, 平均年龄 (55.6±6.7) 岁;其中自发性气胸行肺大疱结扎切除26例, 原发性肺癌行肺叶切除6例, 纵隔肿瘤切除4例, 凝固性血胸血块清除6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及平均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全麻, 双腔气管插管, 单肺通气, 患侧向上。采用三个切口, 第一切口于腋中线第7肋间作1.5cm小切口入镜, 确定疾病性质及部位, 进而确定另两个切口, 采用胸腔镜手术标准操作方法, 胸膜腔条索状粘连用电刀烧灼切断或结扎后切断法分离, 膜状粘连用胸腔镜器械锐、钝性结合分离。术中可疑恶性病变组织小心切除转移, 防止切口肿瘤组织转移。术后采用肌注杜冷丁镇痛, 胸引管无气体排出, 肺膨胀良好, 引流液100ml时拔除引流管。

开胸手术组:患者全麻, 双腔气管插管, 单肺通气, 患侧向上。采用标准的后外侧开胸或前外侧开胸术式, 对于前纵隔的肿瘤采用正中开胸术。术后采用肌注杜冷丁镇痛, 胸引管无气体排出, 肺膨胀良好, 引流液100ml时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止痛药应用剂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样本数据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结果表明, 和开胸手术组相比, 胸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总住院天数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缩短;术后使用杜冷丁累积剂量显著降低。因此, 和开胸手术相比, 胸腔镜手术更能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见表1。

注:*表示和胸腔镜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和胸腔镜手术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结果表明, 和开胸手术组患者相比, 胸腔镜手术组患者肺漏气、出血、肺部感染、术后胸腔积液/积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见表2。

注:*表示和胸腔镜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和胸腔镜手术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存活率比较

对良性疾病患者随访1年, 恶性疾病患者随访1~3年。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中良性疾病患者生存率均为100.0%;胸腔镜手术组恶性疾病患者3年生存率为91.7%, 开胸手术组恶性疾病患者3年生存率为92.9%, 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胸腔镜手术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是可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 整个手术仅需做1~3个1.5cm的胸壁小孔, 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4,5]。和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胸部疾病相比, 胸腔镜手术视野更加清晰灵活, 易于观察细微结构, 医师可准确判断手术切除范围,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传统的开胸手术胸壁创伤大, 肋间被强行撑开, 术后并发症较多, 术后疼痛持续时间长, 术后大部分患者活动受限;胸腔镜手术则无需撑开肋间, 和传统开胸手术相比, 肺功能不受影响, 术后短时间内即可下床活动, 疼痛减轻, 术后并发症减少[6,7]。为对比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疗效, 本院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胸部疾病患者84例,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胸腔镜手术及开胸手术进行治疗, 对其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和开胸手术组相比, 胸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总住院天数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缩短;术后使用杜冷丁累积剂量显著降低。胸腔镜手术组患者肺漏气、出血、肺部感染、术后胸腔积液/积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 和开胸手术相比, 胸腔镜手术更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于增峰, 顾春雷, 冯朋坤, 等.电视胸腔镜在创伤性血气胸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8, 15 (6) :410.

[2]Petrone P, Asensio JA.Surgical management of penetrating pulmonary injuries[J].Scand J Trauma Resusc Emerg Med, 2009, 17 (1) :8-16.

[3]陈铭, 赵珩, 陈文虎.电视胸腔镜技术治疗肺部疾病505例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 2009, 16 (1) :56-57.

[4]董彦军, 张双林, 张庄, 等.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11, 17 (2) :175-176.

[5]刘伦旭, 车国卫, 王允, 等.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良性疾病128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8, 15 (1) :29-31.

[6]毛珍慧, 王萍.小婴儿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J].中国内镜杂志, 2006, 12 (5) :518-519.

开胸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2

本组患者男1084例,女759例,年龄9~74岁,全肺切除321例,肺叶切除609例,肺段切除62例,脓胸纤维板剥脱术482例,脓胸改良胸部成型术369例。麻醉:均给予在静吸复合麻醉下双腔插管。

术前准备

术前检查:护理人员协助病人做好各项常规检查,痰液的致病菌培养及抗生素的过敏试验,仅1周内的胸片和CT扫描及肺功能的测定,纤维支气管镜检,血型交叉试验等。

改善全身状况:本组开胸手术病人多为肺结核、肺癌、结核性脓胸的患者,由于慢消耗,而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低血清蛋白症,病人耐力差,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必须在术前给予纠正,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体能锻练,改善心肺功能,增强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功能:吸烟的病人在术前3周绝对禁烟,肺化脓症的病人坚持每日3次体位引流,以保证全身给药和局部用药的疗效。

口腔护理:每晚睡前、晨进食前清洁口腔,刷牙漱口。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胸部手术的创伤大,危险也大,病人一般都存在恐惧心理,求生的欲望强烈,命悬一线的心理困扰着病人,将生的希望寄托在医生的身上,对自己的手术很想多知道一些,同时又担心会不会出现后遗症,及各种并发症,身体器官的缺失,对今后的生活会带来怎样的负担。护理人员应从专业知识方面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介绍手术的各项准备工作,说明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使其对不良反应及各种不适有一定的认识和一定的心理准备,对疾病所采取手术治疗有理性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激發起主观能动性,练习腹式呼吸,咳嗽及咳痰的有效方法及卧式排便,把病人的术前状态调整到心理和生理的最佳状态。

术后护理

胸部手术的极度创伤影响呼吸循环功能,护士必须密切观察,及早发现问题,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巩固手术效果,保证病人的生命意义重大。

常规处理:术后病人送入ICU病室,搬动时应轻,特别是全肺切除病人,以防发生纵隔移位,通过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记录1次,注意病人的意识,面色,表情,及末梢循环的变化,手、足末端的颜色,温度等。未清醒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被吸入,待清醒后,血压、脉搏平稳后,采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运动及胸腔引流的畅通,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当体温不超过38℃但持续3天,要注意切口及胸腔内有无感染发生,并告知医生。体温高可给予物理降温,术后6小时让病人自主排尿,防止尿潴留而引发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导尿病人首次排尿600ml,夹管15~30分开放,以免造成反应性膀胱充血,之后指导病人2~4小时定时开放,形成反射性膀胱,确保正常功能。

氧气的吸入:胸部手术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以鼻导管给氧为好,接近生理要求的氧的吸入,要通过湿化瓶,其温度保持36℃左右,湿度80%左右,氧流量为4~6L/分,呼吸平稳在20次/分,氧流量可逐渐降低而后停止吸氧,全肺切除术后的病人可适当延长吸氧时间。

进食与补液:肺切除、纤维板剥脱术、胸改术6小时后可进少量流食,量不宜过多,或术后渗液多,可适当输血,但术后的输液量一定要掌握好,既满足病人生理需求,又要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特别是全肺切除的病人、老年人、儿童,要注意单位时间内的液体流速,以防肺水肿。

抗生素的应用:应对症大剂量广谱联合高效段时间给药,体温接近正常则改变给药途径,体温正常2~3天后停药,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和不良后果。

保持呼吸道畅通:对于手术的成败关系重大。术后切口的疼痛,麻醉药物的影响,插管的刺激,分泌物堵在气道内,影响通气与换气功能,极易发生肺不张。护士要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和排痰,可扶病人坐起,令病人深吸一口气做有效咳嗽,同时拍击背部,用双手扶在术侧胸壁,以减轻因震荡引起的疼痛以利于咳痰,同时用手指间断按压胸骨切迹上方的气管,刺激气管诱发病人咳嗽。平时锻炼深呼吸3~4次,吹气球,增加肺活量。对咳嗽困难,痰液黏稠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同时也可以配合祛痰剂、氨茶碱的使用,必要时,可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均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胸腔引流的护理:胸科术后引流,排出残液、残气、残血,对减少胸腔感染有重要意义。引流的波动幅度,引流通畅与否,引流的性质反映了胸内出血、余肺的膨胀、肺内感染的情况,因而,胸腔引流的情况是胸腔内反应的一面镜子。病人进入ICU病房,应立即在水封瓶上贴好引流平面的标记,以便准确记录引流量,水封瓶用前确保无菌操作,观察引流的颜色、性质、量的多少等,引流出现异常,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确保引流通畅。检查的方法,从引流管之玻璃管插入水中的深度向上寻找整个引流有无漏气、扭曲,胸带是否将管挤压,引流管是否脱落至皮下等外部原因,再查找胸内部分是否被纤维素块、血凝块堵塞。查明原因,可采取调节引流管的深浅度等,保持通畅,待引流量减少后,术侧呼吸音良好,经拍片验证肺扩张良好,无残腔、积气、积液,一般24~72小时后拔管。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术后的康复是完成治疗的目的,病人的术后康复训练要及早开始。当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康复训练要及时跟进,鼓励病人早下床活动,以增强体力,特别是做胸改术的病人,一定要注意姿势矫正,尽量做到头正肩平,减少脊椎弯曲,防止胸部畸形。

术后心理护理

传统开胸手术 篇3

关键词:胸腔镜,传统开胸手术,肺癌

在目前对肺癌患者治疗的过程中, 手术治疗非常常见, 但由于传统开放性手术的特点, 在对患者实施开放性手术治疗完成后, 往往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口, 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恢复, 甚至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1]。我院在对肺癌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胸腔镜手术治疗,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收治肺癌患者100 例。所有患者使用影像学方法CT或是MRI诊断后均得到确诊。其中男60例, 女40 例, 年龄26~75 岁, 平均 (45.65±6.23) 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均为50例。对照组男30例, 女20 例, 年龄26~72 岁, 平均 (44.63±5.27) 岁。观察组男30 例, 女20例, 年龄27~75 岁, 平均 (46.32±6.65)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需要进行常规检查以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胸腔镜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实施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并取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上举, 并固定在头架上, 对患者单肺通气, 在腋中线第7 根肋线中央做出长度为1.2 cm的切口, 插入Trocar并置入胸腔镜进行观察, 观察患者的病灶位置以及和周围组织的关系。按照患者的病灶位置做出牵引孔, 并对其进行分离粘连和解剖病灶的处理, 将肺叶从小切口中取出, 并将患者的肺门以及隆突下方的肿大淋巴结进行详细的清扫, 实施及时、有效的止血处理, 对其胸腔用温盐水进行冲洗。在治疗完成后从Trocar孔中放置引流管, 关闭创口并对患者实施常规抗生素治疗。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使用影像学检查后病灶完全消失。②有效:症状有一定好转, 影像学检查后病灶有所减小。③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 使用影像学检查后病灶仍然没有减小。

统计学方法:将患者治疗效果的数据纳入到SPSS 17.0 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出现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并以率 (%) 表示,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为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 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肺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肺癌的发病原因较多, 吸烟、环境恶劣、电离辐射以及肺部的慢性感染等均会导致患者出现肺癌[2]。由于肺癌发病早期仅会出现咳嗽以及胸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并无较高特异性以及显著性, 很多肺癌患者是在身体检查时发现的, 而在确诊后, 也有较多的肺癌患者已经为肺癌晚期, 症状已经较为严重, 因此, 通过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非常重要。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3]。

胸腔镜手术是微创手术的一个类型, 通过为患者置入胸腔镜, 能够观察到肺癌患者的病灶大小、位置以及和周围组织关系等情况, 因此, 能够更好地对患者起到治疗效果, 并且不会伤害到患者周围组织[4]。同时, 胸腔镜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小, 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小, 不易发生伤口感染的情况。正是由于这种特点, 胸腔镜手术在目前临床对肺癌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 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使用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在治疗完成后, 其治疗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说明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新宇, 张海云, 何荣琦, 等.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 (6) :962-963.

[2]胡红军.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对老年肺癌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3 (20) :5887-5888.

[3]高阳, 程远大, 董硕, 等.围术期应用氨溴索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的作用[J].中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4, 39 (8) :849-854.

传统开胸手术 篇4

[关键词] 呼吸操;开胸手术;胸外科

[中图分类号] R6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6-199-02

开胸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中肺叶受到较长时间的挤压,导致呼吸功能下降,患者的呼吸功能会受到一定限制[1],术后常伴有肺不张等并发症,关系到手术成败甚至是生命。本院在开胸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呼吸操的强化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开胸手术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术前呼吸操锻炼:(1)有效咳嗽练习。嘱患者上身前倾,先缓慢吸气。咳嗽时腹壁内收,腹肌舒缩。吸气1次,连续咳嗽3声,于咳嗽停止后尽量缩唇呼出余气。平静呼吸片刻或再缓慢吸气后再次准备咳嗽。避免在饮水后或餐后进行咳嗽训练,以免导致食物反流和恶心。咳嗽训练时间控制在5 min内;(2)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在患者入院时统一发放气球,容量在1000 mL左右。在患者面前演示吹气球方法。吸气后含住气球进气口,尽量将肺内余气排入气球内,

直到吹不出气为止,每次练习时间为3 min;(3)深慢膈腹肌式呼吸训练。嘱患者取卧位或坐位的舒适体位,在不改变吸气方式的情况下放松全身肌肉,以口唇快速呼气数次。闭嘴后用鼻深吸气,膈肌在吸气时尽量下移,吸至不能再吸时屏气2~3 s,再以口呼气。口唇缩拢成鱼口状或口哨状呼气,以双手按压腹部或肋下并缓慢呼气,腹肌收缩,令气呼尽。深呼吸训练频率为8~10次/min持续3 min。训练方法: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及其家属示范上述3种呼吸训练方法,将5 min咳嗽训练、3 min深呼吸训练、5 min吹气球练习作为1个标准呼吸训练,每日按照程序完成5个标准训练。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余肺扩张时间和胸引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包裹性液气胸等并发症,常见原因包括:(1)患者胸廓术后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肺复张不完全[2];(2)患者术后呼吸运动受到胸部包扎过紧或虚弱无力等的限制,咳痰无力;(3)术中吸入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的麻醉药物,肺部受到牵拉,影响患者排出痰液。容易造成分泌物潴留支气管,导致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3];(4)受到开胸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影响,患者术后因活动受限、体力衰弱、惧怕疼痛等原因不敢咳嗽,分泌物积聚在气管内[4];(5)肺部分切除后,肺顺应性下降及膈肌活动受限,有效呼吸面积降低;(6)术后支气管微循环调节功能受到损伤,呼吸道局部黏膜上皮结构发生改变,易导致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专门的呼吸操训练,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前呼吸操训练能够对患者的咳嗽功能进行强化,使患者术后痰液排出流畅,降低了肺不张发生的可能。包裹性液气胸的发生是由于呼吸幅度快、浅、小从而造成胸内压力小,胸内液体无法有效排出,进展到一定时间就形成了粘连包裹。因此,尽快增强患者的呼吸幅度,能够有效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6]。

促使患者术后尽快回复肺功能的有效方法就是有效促进排痰。胸内气体、液体引出是否通畅是胸管拔出的指标。根据临床观察,患者咳嗽时可以将大部分液体和气体排出体外。排出液体不通畅是由于患者未掌握正确的咳嗽方法,通过训练可以存进患者的余肺扩张,缩短拔管时间[7]。

综上所述,术前进行呼吸操锻炼是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其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改善呼吸功能就必须加强呼吸肌的锻炼。

[参考文献]

[1] 李淑芹.开胸术后气管切开患者ICU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5):18-21.

[2] 金真云.80例开胸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对策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7):781.

[3] 原红,赵秋月,冯月亮.胸膜全肺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7):32-33.

[4] 袁翠平,刘成枝.呼吸操锻炼对开胸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1):1371-1372.

[5] 南茹,路力军,池亚丽.新干预方法对肺癌术后并发症影响的观察[J].河北医药,2009,7(14):1851-1852.

[6] 何海英.健康教育配合呼吸操锻炼对尘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6):184-186.

[7] 殷稚飞,许光旭,沈滢,等.改良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0):982-983.

传统开胸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09年2月~2013年3月共收治了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病变患者80名, 所有患者均通过询问患者病史、心脏彩超、X线心脏平片、心电图、心血管体征确诊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依据患者依据将80名患者分为两组:开胸组和腔镜组, 每组40名患者。腔镜组男性患者为17名, 女性患者为23名, 患者年龄为 (35.65±10.25) 岁, 患者体重为 (45.23±10.56) kg, 其中14名患者为单纯二尖瓣狭窄, 24名患者为二尖瓣狭窄伴有关闭不全, 有2名患者合并有三尖瓣关闭不全以及左房血栓。开胸组有18名男性患者, 22名女性患者年龄为 (34.65±10.25) 岁, 患者体重为 (46.23±11.56) kg, 其中12名患者为单纯二尖瓣狭窄, 25名患者为二尖瓣狭窄伴有关闭不全, 有3名患者合并有三尖瓣关闭不全以及左房血栓。

1.2 手术方法

1.2.1 开胸组

在全麻体外循环条件下实施开胸手术, 在胸骨正中央切口, 纵向劈开胸骨, 将心包腔打开, 在主动脉以及上下腔静脉之间建立常规体外循环系统, 冷晶体心脏停搏液顺向灌注加冰盐水心脏表面降温来保护心肌。在心脏停搏以后, 将房间隔、右心房切开, 显露出二尖瓣, 实施二尖瓣置换术。

1.2.2 腔镜组

手术取仰卧位, 患者右侧高20°~30°, 实行全身麻醉后对患者静脉和股动脉进行插管, 从而建立体外血液循环。分别从右腋中线的第三根肋骨间, 右胸骨旁边第四根肋骨间以及右腋中线的第七根肋骨间分别开一个长度约为3 cm的切口。在胸腔镜下, 套好上下腔静脉的丝带, 在主动脉的根部缝上荷包以后, 将特制的冷灌针头插入, 达到闭塞上下腔静脉的作用。闭塞升主动脉采用专用的阻闭钳。采用冰盐水以及冷晶体心脏停搏液灌注方法对心脏降温以保护心肌细胞。当患者的心脏停搏后, 切开患者的右心房以及房间隔, 将二尖瓣显露出来, 此时采取二尖瓣置换手术。置换完成后, 先膨肺使心房的血液充盈, 使患者头部降低, 压迫患者的升主动脉根部以及心脏开始排气, 此时压迫患者的右冠状动脉, 再松开升主动脉, 然后将房间隔切口连续缝合起来, 松开上下腔静脉, 心肌恢复温度后, 停止体外建立的血液循环, 将各个插管一一拔出, 对心包切口采取间断式缝合。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 胸腔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后输血量、血红蛋白水平、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心率失常病患心率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 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计量资料都采用均值±标准差 (±s) 来表示, t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

两组患者手术都获得了成功, 其中腔镜组有1名患者在手术后频繁发生室性早搏, 与1名患者气胸, 有1名患者伤口愈合延期;开胸组有1名患者在手术后两次开胸进行止血, 有2名患者伤口愈合延期, 有1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两组患者均无死亡, 出院时心脏超声检查显示瓣膜良好。

2.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以及手术后情况

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心律失常病患心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输血量、手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手术后辅助呼吸情况、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比较于开胸组, 腔镜组患者在ICU时间短, 手术后住院时间少, 胸腔闭式引流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见表1。

2.3两组心率失常病患手术后心率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具体见表2。

3 讨论

风湿性瓣膜患者中有90%的患者为二尖瓣病变, 由于瓣膜的钙化以及纤维化使得大多数患者需要实施瓣膜置换术[2]。传统的开胸手术能够直观地显露出大血管以及心脏的各个腔室, 并且方便于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 但是其需要锯开胸骨, 这样就增加了感染以及疼痛的风险[3]。一直以来医务工作者都在寻找在一种有效的安全微创方法, Chitwood在1997年首次在胸腔镜下完成了二尖瓣手术, 自此以后该方法在全世界被广泛使用。

本院采用传统开胸术、胸腔镜两种方式完成了对80名风湿性二尖瓣患者的二尖瓣置换手术, 手术结果表明, 开胸组与腔镜组患者体外循环时心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输血量、手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手术后辅助呼吸情况、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相比较于开胸组, 腔镜组患者在ICU时间短, 手术后住院时间少, 胸腔闭式引流少。与开胸手术一样, 全胸腔镜安全有效, 并且胸腔镜手术切口小, 创伤轻, 手术后患者疼痛小, 手术后患者恢复快, 效果好。

参考文献

[1]段大为, 李彤, 张文芳, 等.全胸腔镜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插管的选择.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0, 14 (3) :225-228.

[2]赵永, 孙振宇, 顾敏威, 等.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照研究.河北医药, 2012, 34 (10) :1503-1505.

开胸手术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 篇6

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100例开胸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种类包括:肺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35例, 食管手术或食管切除术31例, 纵隔肿瘤15例, 肺气肿部分肺切除术12例, 肺大疱切除术5例, 胸部创伤2例。其中男52例, 女48例, 年龄26~77 岁, 中位年龄43 岁。

2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宣教:

做好术前教育, 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肺功能, 有吸烟者术前劝说绝对禁烟2周[1]。

2.1.2 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

指导患者在术前要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感冒。术前有呼吸道感染者或有其他并发症, 应先进行治疗, 注意规范使用抗生素, 治愈2周后方可手术。

2.1.3 术前雾化吸入的优点:

力争在术前排除肺底部潴留的分泌物, 使呼吸道进入最佳状态, 有利于手术进行[2]。

2.1.4 加强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应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清洗液[3]。

2.1.5 呼吸功能锻炼:

(1) 腹式呼吸训练:指导患者做腹式呼吸, 即一只手轻捂胸部, 另一只手轻捂腹部, 然后吸气, 感到放在腹部的手起伏较大; (2) 缩唇呼吸:用鼻深吸气, 然后用口呼气, 呼气时口唇收拢, 作吹口哨样, 缓慢将气体呼出; (3) 有效咳嗽训练:教患者深吸气, 然后用力咳嗽, 咳嗽时应引起胸腔震动, 将气管内的痰液排出; (4) 活动锻炼:术前鼓励患者做上下楼运动, 时间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 以增加肺活量及呼吸肌力量。

2.2 术后护理

2.2.1 病室环境要求:

要注意病房内空气新鲜, 每天开窗通风, 并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 以免增加外源性感染。

2.2.2 呼吸机管道管理:

呼吸机湿化罐因其湿度大温度高, 有利于细菌繁殖, 注意定时更换、消毒, 并及时清除冷凝水, 防止倒流;湿化瓶内的蒸馏水每天更换。

2.2.3 术后体位要求:

麻醉未清醒前, 应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患者清醒后, 血压平稳, 可改半卧位, 抬高床头30°~60°, 以利于肺部气体交换。

2.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患者有效排痰是开胸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措施: (1) 指导患者深呼吸, 并在深吸气末从深部咳嗽, 以利于排痰。 (2) 协助患者排痰的方法:患者取半卧位, 操作着站在患者患侧, 手掌呈杯状, 用手腕的力量叩击健侧肺叶, 从下到上、从外向内;嘱患者先深呼吸再用力咳嗽。当患者吸气时, 轻扶切口, 避免牵拉, 咳嗽时压住肋骨以利咳嗽排痰[4] 。 (3)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可给药物雾化吸入, 有利于痰液排出。 (4) 鼓励患者吹气球。患者深呼吸有利于胸腔内积气、积液排出, 保障有效通气, 预防肺部感染。 (5) 鼓励患者尽早活动。开胸手术术后应指导患者早期离床活动预防肺不张。

2.2.5 术后肺功能:

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 及时氧疗, 术后1周内患者肺功能变化幅度较大, 术后应给予吸氧≥3d。

2.2.6 做好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能使口腔内的细菌减少, 减少肺部感染机会。

2.2.7 正确使用镇痛剂:

向患者解释疼痛产生的原因, 帮助其找出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和放松技术, 同时给予止痛剂。有效镇痛和控制感染, 可减少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2.8 抗生素的应用:

在患者咯痰时应观察并记录痰液的性质、量、气味, 必要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2.2.9 保持引流管通畅:

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排气、排液情况, 定时挤压管腔, 查看是否有堵塞。当胸腔闭式引流管内有凝血块出现时或患者出现活动性大出血时, 护士应在床旁守侯, 不停地挤压引流管, 防止血块阻塞管腔, 并立即通知医师。

2.2.10 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胸部手术后切口创伤大、各种引流管的限制性及咳嗽时的疼痛加剧, 患者常烦躁不安。因此, 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说明咳嗽的重要性、必要性, 以确保术后恢复顺利。

3结果

通过对胸外科患者实施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100例患者术后仅有1例发生支气管胸膜漏, 其余均恢复良好。

4结论

围手术期的护理对开胸术患者的手术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精心、熟练、专业、科学的围术期护理, 是有效预防开胸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是患者康复出院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符德芳, 张金菊.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 2000, 6 (1) :7980.

[2]马燕兰, 韩忠福, 王建荣, 等.鱼腥草液雾化吸入对肺切除术后病人排痰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11 (1) :34-35.

[3]江东红, 曾清.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3) :178-179.

传统开胸手术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盛京医院胸外科病房110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年龄49~73岁, 平均年龄62.3岁, 其中男性76例, 女性34例。手术方式:右肺上叶癌根治术32例, 右肺下叶癌根治术23例 (合并右肺中下叶切除11例) , 右肺中叶癌根治术7例 (合并右肺上叶切除1例, 右肺下叶切除1例) , 左肺上叶癌根治术26例 (合并左全肺切除7例) , 左肺下叶癌根治术24例 (合并左全肺切除10例) 。术后病理类型:鳞癌59例, 腺癌37例, 小细胞癌11例, 大细胞癌3例。p TNM分期:I期30例 (Ia期19例、Ib期11例) , Ⅱ期63例 (Ⅱa期38例, Ⅱb期25例) , Ⅲ期17例 (Ⅲa期13例, Ⅲb期4例) 。

1.2 结果

全部患者术前均完善系统检查, 无远处器官转移, 符合适应证要求, 可行开胸手术治疗, 手术均顺利完成, 患者术后安全返回病房, 围手术期均给予优质的系统性的综合护理, 患者住院10~14 d, 平均11.3 d, 术后胸腔引流3~6 d, 平均4.7 d, 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患者均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肺癌手术切除原则是尽最大可能地切除肿瘤及肿瘤侵犯的组织, 尽量保留功能完善的正常组织[1], 因而术后极易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 严重者可至呼吸衰竭死亡, 所以术前倡导患者锻炼肺活量, 改善肺功能, 指导患者加强胸式呼吸的同时, 练习腹式呼吸, 用来缓解术后因疼痛引起的胸式呼吸不足。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及对术后气道护理的影响, 劝导患者早期戒烟。告知患者术后有效咳嗽排痰的重要性, 教会其正确的咳痰方法。术前诊断肺内感染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抗炎治疗。术前3 d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以适应术后病情需要。术前6 h禁食、水。术前当晚保证充足睡眠, 必要时可给予镇静药物。可有效的避免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2.2 心理护理

我院本着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医疗原则, 提倡人性化服务。入院后, 护士应率先了解患者的自然情况, 如职业、文化程度, 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情况, 主动与患者及家庭成员沟通, 详细了解病情, 合理安排床位及治疗医师, 介绍病房概况, 缓解病患因刚刚入院而产生的精神紧张、恐惧焦虑。护士应主动地与患者及家属交谈, 以成功的手术病例向其介绍肺癌根治手术的特点, 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求, 以专业的知识给予解答和指导,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依赖, 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2.3 术后护理

2.3.1 监测生命体征

开胸患者术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各种因素的改变降低了患者的通气功能, 术后48 h内病情易发生变化, 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 (Sp O2) 及呼吸变化。术后观察患者心率、节律改变, 一旦发生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改变, 及时通知医师, 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及强心药物[2]。每日应记录患者24 h出入液体量及尿量, 有条件的科室可持续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 注意患者的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尤其是全肺切除的术后患者, 避免输液过多过快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发生。术后一般给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 (3 L/min) , 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吸氧流量, 对于肺功能差、呼吸状况不佳的老年患者, 必要时可给予面罩吸氧, Sp O2应尽可能维持在95%以上, 并且, 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呼吸幅度、计算呼吸频率, 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率。

2.3.2 体位及胸腔引流

患者术后去枕平卧位6 h, 全麻未醒前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防止舌根后坠及分泌物排出不畅引起的气道阻塞。完全清醒后, 一般采用半卧位, 床头可抬高30°, 最好不超过45°, 这样可使膈肌下降, 有利于肺复张。我科术后患者常规铺设波动式气压床垫, 护士可指导患者变换体位, 协助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左右翻身与坐立, 适当的体位变换, 可减轻胸部伤口疼痛, 有利于胸腔积液排出, 亦可降低褥疮的发生率。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简称胸引管) , 目的是排出术侧的胸腔积液、积气, 使肺组织较好的复张, 而对于全肺切除的术后患者, 有研究表明[3], 术后对胸引管应严格管理, 合理的控制胸引管开放时间和引流量, 可避免胸腔两侧压力失衡引起的纵隔扑动, 减少心率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应检查胸引管及水封瓶的连接是否密闭, 固定是否牢靠, 并嘱咐患者及家属注意看护, 避免胸引管扭曲、成角、受压引出皮下、纵隔气肿或胸引管脱落引起开放性气胸。每15~30 min应挤压胸引管, 保持引流通畅, 并认真观察胸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 记录引流量, 如每1小时引流量超过150~200 m L, 连续3 h, 且观察患者出现面色、睑结膜苍白、烦躁不安、四肢发冷, 监护显示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则考虑患者可能出现胸腔内活动性出血, 应即刻通知医师查看患者, 及时处理。引流液每24小时计量后, 水封瓶应每日更换, 避免引流液倒流导致胸腔内感染。患者外出检查时, 应夹闭胸引管, 预防检查过程中出现开放性气胸和引流液逆行感染胸腔的发生。

2.3.3 疼痛护理

1979年国际疼痛协会 (ISAP) 指出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伴有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4]。开胸术后患者肋间神经疼痛尤为敏感, 疼痛可导致患者呼吸幅度减小, 咳嗽排痰力度减弱,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加重, 往往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躁的情绪, 更有甚者会失去治疗的勇气和信心, 产生消极治疗的想法, 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 本着以患者为中心, 提供优质服务的治疗原则, 术后为减轻患者痛苦, 我们术后48 h内常规应用镇痛泵持续镇痛, 并根据患者病情酌情追加镇痛药物镇痛治疗。因镇痛类药物存在抑制呼吸作用, 应用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呼吸变化。

2.3.4 预防并发症

开胸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常常因手术创伤大, 肺功能受损、胸部剧烈疼痛等出现呼吸减弱、咳痰乏力、肺不张致呼吸功能下降, 甚至呼吸衰竭、死亡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 术后提前预防、及早发现, 正确处理, 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给予多头腹带胸部固定, 松紧适度, 保持胸引管通畅, 可助患者改善呼吸, 减轻疼痛, 利于咳痰。每日鼓励患者饮水1500~2000 m L, 并应用沐舒坦、爱全乐混合液3次/天雾化吸入, 舒张气道, 稀释痰液。术后协助患者有效咳痰, 教会其正确的咳痰方式, 取坐位, 用空心手掌自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击患者背部, 食指中指按压胸骨上窝气管软骨环诱发咳嗽动作, 鼓励患者利用胸腹的力量咳出肺组织深部痰液, 减少咽喉部的无效咳嗽, 避免痰液沉积出现肺不张、肺内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2.4 饮食指导及康复锻炼

患者术后处于全麻未清醒状态, 为避免吸入性肺炎及窒息发生, 需禁食水6 h, 6 h后即可恢复正常进食。一般术后当日建议患者清淡饮食, 以流食为主, 易于消化吸收, 避免进食胀气、质硬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随后可逐步恢复到正常饮食, 应以高蛋白、高纤维、高能量的食物为主, 营养均衡, 合理搭配, 促进身体早日恢复。术后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及病情变化, 帮助和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及恢复功能锻炼, 术后第1~2日可鼓励、协助患者于病床上坐立、翻身、活动四肢, 尤其是患侧上肢, 这样可避免患侧肢体肌肉僵硬及活动障碍。术后第3~4日可协助患者于床边站立及绕床活动, 但一定注意看护好各种引流管, 术后第5日可鼓励患者在家属的搀扶下适当增加活动量, 恢复肺功能。而全肺切除的术后患者因肺功能严重受损, 纵隔固定一般在48 h之后, 往往则需要晚2~3 d离床站立, 适量适当活动。而患者卧床期间, 我们常规应用气压治疗泵, 每日分两次为患者行腿部气压按摩, 有效地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 避免了肺栓塞、心肌梗死等急重症的发生。

2.5 出院指导

康复出院后, 应注意休息, 逐渐增加锻炼量, 恢复肺功能。平时保持心情舒畅, 放松心态, 不焦不躁, 合理膳食, 营养均衡, 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 提高自身免疫力, 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定期复诊, 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3 结论

肺癌根治术目前仍是肺部早、中期肿瘤首选的治疗方式, 但开胸手术对患者的身体组织创伤极大, 术区疼痛感强烈,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叶缺失, 呼吸功能受损, 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呼吸道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如能在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同时, 给予围手术期患者专业的系统的优质的综合护理, 既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 南洪明.肺癌术前后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23) :191-192.

[2] 丁燕南.全肺切除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 2008, 6 (2) :70-71.

[3] 冯丽鸿.1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留置深静脉穿刺针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 (31) :3310-3311.

传统开胸手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开胸组和VATS组各2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咳嗽和肌无力等症状。开胸组男16例, 女9例, 年龄18~64 (43.6±9.2) 岁;肿瘤直径2.0~7.8 (4.5±2.6) cm;其中前纵隔13例、中纵隔6例, 后纵隔6例。VATS组男18例, 女7例, 年龄20~66 (44.2±9.5) 岁;肿瘤直径1.8~7.5 (4.3±2.5) cm;其中前纵隔14例、中纵隔6例, 后纵隔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肿瘤位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VATS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后静脉复合麻醉, 健侧单肺通气, 前纵隔肿瘤患者采取患侧抬高30~45度, 中纵隔或者后纵隔肿瘤患者采取健侧卧位, 于腋中线6~8肋间置入第1个trocar, 置入硬质胸腔镜探查病变部位和毗邻关系后决定另外2个trocar的部位, 也可直接行小切口定位。使用电钩打开肿瘤表面的包膜, 由包膜内开始钝性分离肿瘤将其完全剥除, 对于比较大的血管使用钛夹将其夹闭;对于行走于肿瘤表面的神经和血管尽量保留;对于接近胸膜顶部的肿瘤要谨慎操作, 避免损伤神经组织;对于较小的瘤体装入标本袋中由手术空取出;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先行穿刺抽液使瘤体缩小后再逐步分离;对于体积较大的实体瘤可在标本袋内切碎后取出;对于合并有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可将胸腺一并切除。注意无菌操作, 预防切口感染。开胸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及术后情况

VAT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开胸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2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开胸组比较, *P<0.05

2.2 术后并发症

开胸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2例 (5.0%) , 切口感染1例 (2.5%) , 心律失常2例 (5.0%) , 肩关节活动障碍4例 (10.0%) ;VATS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 (2.5%) , 切口感染1例 (2.5%) , 心律失常1例 (2.5%) , 肩关节活动障碍1例 (2.5%) ;2组患者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纵隔肿瘤是病理类型最为复杂的肿瘤性疾病, 包括神经源性、胸腺瘤、原发性囊肿、淋巴瘤等类型, 其中超过半数属于良性肿瘤, 手术切除仍是治疗的主要方法[2]。传统的手术方法多选择胸骨中路或者外侧开胸开辟手术路径, 此术式手术视野好, 但是手术切口大, 术中大多会损伤胸骨或肋骨, 出血量较大,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不利于术后的恢复, 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风险较大。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微创医学和技术的发展, 在普外科中的应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首次在纵隔肿瘤的手术中使用了VATS,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 此术式已经逐渐成熟。因其具有美观、微创、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而越来越多的得到胸外科医师的认可, 也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胸手术[3]。饶展鹏等[4]的研究显示使用VATS治疗纵隔肿瘤患者临床效果可靠, 手术安全性高, 术后恢复快, 对机体创伤小, 是一种可靠地诊断和治疗纵隔肿瘤的方法。另有研究比较了开胸手术和VATS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发现VATS组患者开胸时间和关胸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胸手术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2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发现VAT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开胸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2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虽然VATS治疗纵隔肿瘤有上述优势, 但是并非所有的纵隔肿瘤都适合使用此术式。笔者认为以下几种肿瘤可首选此项术式: (1) 胸腺囊肿、皮样囊肿和淋巴管囊肿等各种囊肿可选择此术式进行切除, 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可以先进行抽液, 使体积变小后再行切除。 (2) 对于直径<5cm的实体瘤或者畸胎瘤可选择此术式。 (3) 对于直径<5cm的胸腺瘤也可以选择此术式。而对于术前已经证实为恶性肿瘤、与周围脏器严重粘连以及与椎管关系密切的后纵隔肿瘤则不适宜VATS治疗, 可选择传统的开胸手术。

综上所述,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对机体创伤较小, 术后恢复快, 尤其适用于囊性病变和肿瘤直径小于5cm的肿瘤。

参考文献

[1] 李小兵, 师晓天, 冯瑞庆, 等.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临床经验总结[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12, 32 (6) :512-514.

[2] 冯毅.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19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1 (13) :253-254.

[3] 张杰, 潘云建, 王瑞, 等.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2, 28 (3) :177-179.

开胸手术40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篇9

开胸手术是许多疾病常见而又重要的治疗手段, 但是因为手术创伤大、时间长, 对肺功能有明显的损害, 还会使黏液分泌紊乱, 又由于侵入气管插管的操作等, 极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和呼吸道感染。围手术期呼吸道的全面护理是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我科2010年4月-2012年4月对40例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呼吸道护理, 先将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4月-2012年4月接收开胸手术患者40例,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34~79岁, 中位年龄57岁;贲门癌9例, 食管癌24例, 肺癌7例。40例中3例发生肺部感染, 1例发生呼吸衰竭, 均治愈出院。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后由于对环境很陌生, 又担忧手术, 不免恐惧不安。对此, 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多多沟通, 向其讲解有关疾病和手术的知识, 让患者具备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知识技能, 学会自我护理, 提高自理能力, 减轻心理压力,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之前的各项准备和检查[1]。

2.1.2 术前指导:

术前的指导是否正确对患者术后恢复十分重要, 尤其是择期开胸患者。内容包括: (1) 由于吸烟会使术后痰变得黏稠难咳, 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增大, 因此要告诫有吸烟史的患者术前进行戒烟; (2) 对患者呼吸功能进行训练:包括用科学的方法做呼吸操和深呼吸, 以及有效咳嗽和用力呼气技术[2], 并向患者说明这些活动对预防肺部并发症意义重大。

2.1.3 术前肺功能的监测:

术前对肺功能进行监测能有效预测术后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和肺活量等, 综合分析肺部的手术耐受度。针对重、中度通气功能障碍者, 术前要充分准备。利用间断低流量吸氧和术前抗炎等能有效改善肺功能, 提高各项指标, 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基础, 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2.2 术后护理

2.2.1 湿化呼吸道:

术后患者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气, 如果长期吸入不加温的湿化氧气, 会让呼吸道黏膜变得干燥, 痰液黏稠难咳, 阻塞呼吸道。因此, 给氧时定时给湿化剂加温水, 水温保持50~60℃, 吸入气体温度保持在32℃左右。湿化与温化的氧气的吸入, 使呼吸道黏膜湿润温化, 稀释痰液, 变得易咳, 同时还可增加氧分压和氧分子的弥散能力, 氧疗效果变得更佳。痰液多的患者应超声雾化吸入氧气, 3~5h 1次, 配合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指导患者在吸入的过程中, 口张大慢慢做深吸气, 再屏气3s, 再做深呼气, 使药液沉降于肺泡和终末支气管, 湿化痰液[3]。

2.2.2 胸背叩击:

气道湿化的同时叩击胸背部, 有利于排出痰液。医护人员让患者半卧位, 并手扶患者身体, 右手指关节微屈, 利用腕力柔且快地拍前胸背部, 方向是由下至上、由两侧至中央, 同时鼓励患者排痰。在患者呼气时叩击, 气流的冲击可以使松动的分泌物排出, 每次呼气叩击4~5次, 持续10~15min, 注意观察患者, 如发现任何异常, 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医师报告。

2.2.3 体位引流:

根据病情用适当体位。如上肺叶切除术采用头高足低位, 床头抬高30°;下肺叶切除术后床头降低30°;中叶切除可采取侧卧位, 床尾抬高30°。

2.2.4 使用用力呼气技术:

术后教育实施用力呼气技术, 雾化吸入后, 痰液黏性下降, 这时医护人员让患者放声, 膈肌用力呼气, 然后放松重复直到清除黏液。实施用力呼气技术, 结合叩背、翻身, 使附着小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咳出[4]。

2.2.5 加强肺功能锻炼:

术后医护人员可让患者准备好气球或训练器, 吹气球或使用专业深呼吸训练器, 肺功能可以得到训练, 促进肺复张。

2.2.6 其他护理:

为患者静脉补液可以保证患者需水量, 便于稀释痰液, 易于咳出。在允许的情况下, 患者要少量多次饮水。保持病房安静清洁, 空气清新, 有适宜的温湿度, 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18~20℃, 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

3结果

本组40例患者, 经过精心护理, 除发生肺部感染3例, 呼吸衰竭1例, 其他患者均有好转。

4讨论

胸部创伤或做过手术的患者受麻醉插管刺激,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影响正常呼吸, 尤其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 痰液一旦不能及时排出, 就会引起肺部感染, 甚至导致心率失常、呼吸衰竭[5]。咳嗽是人体反射的保护性行为, 咳嗽一方面可以消灭胸内残腔, 减少积液, 预防感染;另一方面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尽管术前有非常认真的健康教育工作, 还是不能保证所有患者自如掌握自行咳痰的正确方法, 术后无效咳嗽, 不但消耗体力且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因此, 医护人员应保有高度责任感, 帮助患者有效咳嗽, 但咳嗽时间不宜过长, 避免过度消耗体力。

总而言之, 开胸手术麻醉时间长、创伤大、气管刺激, 术后易引起分泌物潴留, 容易发生肺不张、肺内感染等并发症。轻者影响患者正常呼吸, 十分痛苦, 重者威胁生命。全面的护理实践, 有效全面的护理措施, 能够减少肺部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王大英.诱发性排痰在胸科手术后的应用及效果[J].中原医刊, 2010, 31 (22) :37.

[2]罗群艳.开胸手术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华当代医学, 2008, 4 (3) :80-81.

[3]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24.

[4]王绍惠.开胸手术患者呼吸道的护理[J].四川医学, 2009, 26 (2) :24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传统开胸手术】相关文章:

传统开放手术05-20

传统外科手术05-22

传统手术方式07-19

传统痔手术09-04

传统甲状腺手术法07-08

全麻开胸手术05-12

胸外开胸手术08-17

开胸手术护理管理论文04-16

后外侧开胸手术05-11

开胸手术的康复护理06-11

上一篇:纯度分析下一篇:路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