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精神

2024-06-22

参与精神(精选七篇)

参与精神 篇1

《论汉语汉字的科学性》 (1-10) 最初发表于《人民日报》 (海外版, 1988年至1989年连载) , 署名袁晓园、徐德江。该文的撰写缘于我国语言文字学界, 长期以来充斥着“汉字落后论”、“汉字难学论”和“拉丁字母万能论”。鲁川先生 (2010) 分析认为:“正是缺乏对汉语汉字的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 再加上灵魂深处的‘民族自卑感’和‘弱国心态’的创伤, 导致一些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的学者和政治家产生了‘要用拉丁化的拼音文字来取代汉字’的想法。” (132页) 他又说:“即使在‘民族自卑感’和‘弱国心态’影响下形成的重灾区的语言文字学界, 也有一批有识之士始终坚持高瞻远瞩地研究和大声疾呼地宣扬‘汉语汉字优越性’。这些有识之士中, 有代表性的学者是:陈寅恪先生、季羡林先生、钱伟长先生、安子介先生、袁晓园先生、徐德江先生等。其中最执著、最深入, 把研究和宣扬‘汉语汉字优越性’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因而也取得重大成果的, 当首推徐德江先生。” (133页) 徐先生在袁晓园、安子介研究的基础上, 又进一步提出“明确简约”是衡量语言的科学性的客观标准。《十论汉语汉字的科学性》分别论述了①汉语声调的优越性;②汉语意义单音节本质的高妙;③富于理性的灵活的层层组合构词;④一词多性是优点;⑤词序严格的长处;⑥汉语贵在无形态;⑦写意文字的国际性最强;⑧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⑨“方块”是宝贝;⑩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此外, 就繁简字问题徐先生也曾撰写了文章, 他认为繁体字和简体字都是正体字。他同意袁晓园先生所提出的“识繁写简”的意见。在长期大量研究的基础上, 他又出版了《普通语言文字学简论》 (2009) 一书, 为首部用细胞分析方法研究语言文字理论的创新性著作。能提出上述与主流相左的观点和意见, 这些人的勇气和胆识着实令人钦佩, 要知道, 在半个世纪以前, 有人就因为反对用拼音文字来取代汉字而被打成了“右派”。时代虽然不同了, 而徐德江的做法却还曾被有人说成是“干扰党的语言文字政策”。甚至有人针对徐德江而组织签名, 组织批判, 罗织种种罪名, 施以语言暴力。有人说针对徐德江的斗争已超越了表面的学术之争, 涉及了政治斗争。正因为如此, 很多对于“反右”“文革”等心有余悸的人, 对于这些所谓的“是是非非”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而于在下看来, 这个所谓的“徐德江现象”的确已经超越了纯学术范围, 实际上也已经的确涉及了公民的表达权、人格权和“有序参与”等方面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同时, 的确也已经涉及了党的领导和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以及如何让人民的批评真正产生实效的诸多政治问题。

建于1167年的英国牛津大学, 已培养出以数十位英国首相、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代表的杰出人才。其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表示, 牛津崇尚学术论战, 营造并维持“公开、自由、激烈”的学术论战氛围是学校办学精神的灵魂。汉密尔顿说:“大学的研究成果和价值观要走出教室和实验室, 去影响政策的制定、增加社会财富、让知识传播得更加广泛。” (见《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缺什么》, 《北京日报》2011年4月25日) 在下有理由认为“去影响政策的制定”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 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 无论在大学还是在民间研究机构, 都应该作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目标, 作为学术研究应当产生的一个社会作用。而语言文字前沿研究当然也就不应该被看作是“干扰党的语言文字政策”, 正相反, 它却恰恰应该作为相关政府机构制定政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陈红太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 撰文《中国民主政治新思考》, 文章在大字标题的上方用黑体大字写着:“温家宝总理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政治体制改革, 尤其是能否解决我国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的钱权交易和权力乱用等腐败问题, 真正实现党的领导和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建立科学发展型政府, 这确实不仅关系到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否有效和正确, 也将关系到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否可持续, 并最终将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该文语萃:

○西方现代民主的经验特征就是把古典民主的公民“多数决”制度改造成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多数选”制度, 并且政治权力始终在精英阶层当中转换。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有效执政”和“有序参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不仅要超越“多数选”, 也不仅仅限于“多数决”, 而且要把最广大民众权利的实现和保障, 作为落实和贯彻民主制度的本质。

○“有效执政”和“有效政府”, 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必需条件。

陈红太研究员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是民主的, 主要标准是看这个国家的人民能否真正当家作主。具体说来, 主要看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能否真正满足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人格权、监督权、选举权、自治权以及权利救济和有序参与等方面的需要, 这些政治权利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陈红太研究员发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奥妙应到政治领域中寻找。这集中体现在我国政治制度和文化有“四大优势”是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所不具备的。一为“集中效率优势”, 二为“政治组织优势”, 三为“制度创新优势”, 四是“文化包容优势”。第四点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优势, 既具有超越个人私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的理想主义, 又具有“天人合一”“知行合一”, 在日常生活中寄托理想和追求的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 也就是荀子所主张的“义利并举、王霸并用”。这比较符合中国人的理性定位, 也是中国能够借鉴并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使资本主义市场优势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优势的文化基础。

在下认为:这个“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文化包容优势”说的多么好啊!具体到当今, 那就是不分朝野, 各种语言文字研究都应当被尊重, 而不能以为只有学院派才有资格发表意见, 而在野的民间研究者统统就被视为票友, “票友”们所谈若与自己及前辈们的意见和研究成果或知识结构相左, 甚至就径直斥之为学术骗子。

陈红太研究员还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有效执政’和‘有序参与’”。关于“有效执政”, 在当下我们普遍有深切体会。在党的英明正确领导下, 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 各项政策深得民心。单就我们语言文字学界来说, 对于语言文字学界出现的某些问题, 有关领导部门采取审慎态度, 妥善处理。例如, 此前有部分权威专家耗费国家巨额科研经费, 闭门造出了一个所谓的繁简字使用新规范条例, 并想鲁莽公布施行。值得庆幸的是有关领导部门随即广泛征求意见, 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多数人对其持否定态度。最终这个新条例未能在社会上实行, 避免了造成新的混乱。鲁川先生尖锐地指出:制定这个新条例的人身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而头脑却还在工业化时代。关于“有序参与”, 在下认为对于新提案, 有关领导部门广泛征求意见, 群众充分表达意见, 群众的正确意见能够通过组织程序得到采纳, 并付诸实施, 真正产生实效, 这就是实现了“有序参与”。已故各位前辈曾经做的, 以及徐德江先生现在仍然坚持率领他的团队, 做的大量有益于社会, 有益于民族发展的大事, 诸如:发起成立“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 在北京社科联、社团办的领导下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刊行《汉字文化》杂志, 进行学术展示;组织“语言文字大论坛”, 为同行们就热点问题充分讨论、激烈交锋搭建平台;著书立说, 正式出版多种语言文字学术著作, 等等。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有序参与”的精神。由于历史的原因, 徐德江及其团队在重重阻力下, 始终顽强斗争, 并没有被打垮, 反而日益壮大, 逐步取得骄人的成绩, 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展了, 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能够满足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人格权、监督权、选举权、自治权以及权利救济和有序参与等方面的需要, 这些政治权利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陈红太研究员思考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改革开放时期, 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就是制度创新。因为破解市场经济机制与中国政治制度优势相结合的问题只能靠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就走上了一条经验性的发展和探索之路。 一般的规律是:任何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建设政策的出台, 基本上都是基层和地方根据当地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发展压力, 进行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探索, 形成了创新经验, 这些经验被上级和中央重视, 然后再在其他地方试行, 再根据试行的结果决定政策的制定和是否在更大范围或全国推广。从党的十四大以来历次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和政府报告及政策, 包括一些具体的表述和规定, 都是基于这样一种路径。这种以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为依据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 可概括为“星火燎原”之路。

徐德江先生对于这样一条“星火燎原”之路深信不疑。面对当前在语言文字教育方面存在的各种重大问题, 他不回避, 敢于承担历史重任, 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从婴幼儿教育入手, 突破禁区, 大胆创新。通过研究他认为:就婴幼儿自身接受能力而言, 婴幼儿只认字 (接受信息) 不写字 (表达信息) , 比学听话 (接受信息) 容易, 当然, 比学说话 (表达信息) 更容易。婴幼儿学听话——接受信息, 是用耳朵接受载着信息的声波。这声波既看不见, 又摸不着, 很抽象。婴幼儿学认字——接受信息, 是用眼睛看载着信息的字形, 直观、具体。而且婴幼儿学听话只是听觉一个感觉系统刺激大脑。脑科学家指出:“多种感官的联合刺激更有效”。学听话与学认字从接受信息来说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 学听话只是听觉一个感觉系统接受信息, 而学认字是听觉和视觉两个感觉系统同时接受信息。所以, 就婴幼儿自身接受能力而言, 婴幼儿学认字比学听话容易。当然, 学认字——接受信息, 比学说话——表达信息更容易了。这与人们的感觉和“常识”完全相反。人们的感觉和“常识”是:婴幼儿学说话比学认字容易, 从而推迟了学认字的年龄, 而研究证明, 学听话和学说话以及学认字、阅读, 都有“关键期”, 这就是0-6岁。徐德江先生的研究和结论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 是有的放矢的。长期以来, 在西方语言理论影响下, 基本教育模式是“先口说语言后文字”, “幼儿识字有害论”盛行, 有关部门曾规定0-6岁孩子入小学前不许进行汉字教育。而徐德江先生的研究和实验证明, 婴幼儿在玩耍中学认字是一种快乐的智力开发游戏方式。然而时至今日, 这项关乎民族未来与希望的重大研究成果, 并未得到有关部门的正面肯定与推广, 婴幼儿识字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也未能得到政府部门的妥善解决。可是在民间, 家长与部分幼教工作者早已行动起来了, 他们在实践中颠覆着汉字难学论、幼儿识字有害论。这种行政管理严重滞后的现象, 难道不发人深省吗?然而徐德江先生对这样一条“星火燎原”的道路仍深信不疑, 他执著地相信, 他的实验对民族的未来有重大意义, 终有一天会在有关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推广开来, 我国在汉字基础教育中的少慢差费现象终究会被消灭。同样, 对外汉字汉语教学也和婴幼儿识字教育与小学教育一样存在重大问题。对于这些问题, 一些有识之士, 如北京语言大学的吕必松先生、张朋朋先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戴汝潜先生等, 和徐德江先生一样, 他们在长期的教学与研究中, 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发明了受到欢迎的教学方法, 出版了实用简便的教材, 但是, 他们的研究成果却一直未能得到有关部门的有效重视和推广, 相反, 甚至有些领导和专家至今还在公众面前口口声声说汉字难学, 这种状况难道不应该引起重视而赶紧改变吗?

毛晓刚 (2010) 撰文《让人民的批评真正产生实效》, 文中说:“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这一表态迅即在‘两会’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人们普遍认为,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人民对政府的‘批评权’, 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意义。”

毛晓刚认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 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广开言路的理念, 也是凝聚社会各方共识、推动政府工作的必然要求。”“只有主动而为, 以完善的手段和制度保障人民畅所欲言, 让公众对政府的工作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甚至是直言不讳、毫不留情地批评, 政府才能充分了解群众的意愿和诉求, 施政行政才能有的放矢, 也才能更好地凝聚起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 为推动改革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提供不竭动力。”

为人民所期待的、又在当下实际中确实存在的“星火燎原”之路的形成, 与我国社会主义有广阔的制度创新空间这种独特的优势有关, 更与一些在基层和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有关。一些坚守共产党人为人民办事的操守、敢于负责和担当的领导干部, 从当地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 顺应时代发展大势, 敢于向既得利益关系甚至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开刀, 成功进行自我革命, 勇于改革善于创新, 取得许多光辉的业绩。这些领导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和保护, 使他们发挥更大的领导和带头作用。陈红太认为:我国目前实践的这种民主政治可称作“民权政治”。实现民权政治需要一个特别的条件, 即执政党和政府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和有效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并加以法制化来保障和满足民权的需要。因此, “有效执政”或“有效政府”, 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必需条件。

窃以为上述所论当属于十分严肃的问题, 这不仅仅是关于社会对徐德江语言文字理论研究和科学婴幼儿汉字教育的评价问题, 而更重要的是:关于徐德江细胞分析语言文字学理论等的一系列社会之争触及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湖南城市学院院长、教授李建华 (2011) 撰文《一项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调查》, 他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这一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学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和践行这一价值体系, 我们必须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 从根本上规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标识和通俗表达。为此李建华教授调查梳理了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5种主要表述方式。通过对其的合并与组合发现:目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主要由12种要素组成, 即:富强、和谐、发展、仁爱、自由、人本、正义、互助、共享、民主、文明、平等。

在下认为上述这一体系的基本内容及12种要素代表了当今中国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的诸多美好愿望, 其中, 既有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又有对世界文明理念的吸纳。这些基本内容和要素的实现将会使中国人民走上富裕、幸福之路, 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享受生活的美好。这正是千百年来, 包括徐德江在内的诸多志士仁人的不懈追求, 如今, 我们就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使之逐步成为现实。为了这个理想的实现, 可谓“匹夫有责”, 因此, 民众的民主参与精神就显得尤为可贵。

参考文献

鲁川《细胞分析语言文字学研究——徐德江语言文字理论评析》, 同心出版社, 2010

徐德江《普通语言文字学简论》, 同心出版社, 2009

陈红太《中国民主政治新思考》,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新论”第533期, 3月15日, 2010

毛晓刚《让人民的批评真正产生实效》, 《北京日报》“七日谈.长安观察”, 2010年3月12日

图书馆参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论文 篇2

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

1.1有利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未经筛选的西方价值观大量涌入。强烈的东西方文化碰撞导致尚未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们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而忽视了对本土文化和历史的学习。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缺失,他们过于注重享乐而忽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不能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帮助他们形成正确向上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汲取精神上的养分,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能够感染并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步纠正他们的负面心理。文明、健康、有感召力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各种极端行为与不良精神状态,使他们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1.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我国自汉代以来就有的优良精神文化,几千年来,传统的精神文化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如今的校园精神文化同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教学设施、通过各种校园活动能够获得的积极向上的心灵体验,这些点点滴滴都将深深铭刻在大学生的青春记忆里,有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3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主要形式有社团活动、学术讲座、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勤工俭学、志愿者活动等。课外文体活动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顺应了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树立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更锻炼了他们的组织策划能力;各类科技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社团活动能有效地缓解学习压力,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个性的良好发展,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定位

师资力量、图书馆和实验设备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图书馆是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之外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2.1图书馆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互动发展

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全体员工在管理、服务活动中创造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财富,它涵盖了图书馆人特有的价值观、思想意识、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管理作风等。

2.1.1图书馆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价值的判断,是对客观事物的是非、优劣、主次、正误以及可行性的价值认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每所高校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它也必然成为校园精神文化和图书馆文化共同的价值取向。

2.1.2图书馆文化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图书馆文化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建设和引导,使图书馆在优化育人环境的同时影响校园文化的正确走向。如果将图书馆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将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校园有机结合起来,使文化建设活动呈现出领导重视、目标明确、组织健全、师生共同参与的良好态势,就能充分发挥整体效应,极大地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2.2图书馆是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机构

2.2.1图书馆是校园物质文化的核心内容图书馆通常作为标志性建筑,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图书馆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能体现出一所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线。宽敞明亮的馆舍、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现代化的服务手段等,这些不仅是高品位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有效的技术支持。

2.2.2图书馆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阵地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查阅文献资料、加强理论知识、扩大视野的地方,更是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养、感受时代脉搏的地方。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让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求知欲望,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充分吸收科学的养分,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

3.高校图书馆如何参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3.1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文献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教育机构,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图书馆文化的内涵与作用,主要是通过图书馆的网络平台、文献检索服务、丰富的馆藏、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科学的管理理念来实现。图书馆文化的引领功能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在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担负着重大责任,能充分体现高校内在的精神力量,同时也体现了校园精神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新高度。在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自觉性和热情。如图书馆可以会同系部及教务、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按月、按学期统计各系、各班级的读者到馆总量和人均借阅册数,依次排出名次,并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进行公布,名次靠前的系部和班级给予相应的奖励;还可以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和有奖读书活动等。

3.2建立实用型馆藏资源,形成特色藏书体系

构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是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因此必须建立实用型的馆藏资源,形成特色藏书体系。

3.2.1所谓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以某类学科专业为主体所特有的、有别于其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很多高校都有自己所处的行业,行业特点突出,因此,特色馆藏的建设应与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规模以及学科专业设置相吻合。图书馆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辅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教务处和各系部沟通,图书馆馆长还可以通过参加教学工作会议,及时掌握学校的教学动态以及了解重点专业、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具体情况,增加该类文献的品种与复本量,并保证其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3.2.2图书馆还可以与科技处、网络中心联手,将本校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的相关资料储存到图书馆的服务器中,并将本校的研究课题、教师论文以及学生的优秀论文、优秀设计成果等做成专题数据库,形成实用型的特色资源。

3.2.3另外,在文献资源的采购过程中,要树立文献资源优势互补理念,兼顾印刷型文献与非印刷型文献,使各类资源协调发展。

3.3树立服务意识,提升馆员素质

3.3.1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其实质就是服务部门,因此要将“为读者服务”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图书馆工作当中。图书馆员要树立窗口意识,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学会开展微笑服务。

3.3.2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馆员素质偏低的现象,虽说各校近年来大力引进人才,但总体来说专业人员仍然缺乏。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业务素质低的现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首先,每周固定一个时间段闭馆,在该时间段对全馆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并定期组织业务竞赛;组织高专业学历和职称的馆员开办专题讲座。其次,选派人员外出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相关的经验交流会,与会人员回来后写出心得体会并将知识讲授给其他馆员,以求共同进步。另外,可以加强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馆员外出参观考察,吸取兄弟学校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4.结束语

侧重主体参与,培养创新精神 篇3

关键词:课程改革;主体参与;创新精神

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目的。因此,在新课改理论下如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数学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从而压缩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课堂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就是优化课堂结构,采用多样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式、探究发现式、辅助自学式等,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同时辅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高一数学中求函数最值问题上,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为了突破学生的难点,我设计了如下题型:

求出下列函数在x∈[0,3]时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y=(x-2)2+1

(2)y=(x-5)2+1

(3)求函数y=x2-2kx+k2+3在x∈[0,3]时的最小值?

(4)求函数y=x2-2x+2在x∈[a,a+1]时的最小值?

上述设计层层递进,全体学生情绪激昂,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收到了以“趣”引路、以“情”导航的效果。

2.通过一题多解、变式创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一题多解、变式创新的变向思维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发表各自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函数y=ax在[0,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3,则a的值为( )

解法一:分类讨论

当a>1时,x=0,y有最小值1;x=1,y有最大值a

由题设a+1=3∴a=2

当0

由题设a+1=3则a=2,这与0

解法二:当a>0且a≠1时,y=ax是定义域内的单调函数。因此,其最值在x∈[0,1]的两个端点上得到,则必有a+1=3,a=2。

从上述解答过程中可以看出,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函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性质的能力。通过多种解法,培养了学生分类讨论思想和创新精神。

本题还可以进行变式创新。如:函数f(x)=ax+loga(x+1)在[0,1]上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a,求a值。

通过对问题的一题多解、变式创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创造欲,为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思维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如在讲高中空间立体几何时,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两个部分,那么,三个平面可以将空间最多分成几个部分?最少分成几个部分?学生开始动手实验、画、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问题得到圆满解答后,有的同学又提出四个平面、五个平面的情况,从而使学生对立体几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新奇感。由此可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非常重要。

三、冲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者要先会疑。”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和猜想的精神,努力創设情境,鼓励学生转换思维,从不同角度考查问题。爱因斯坦通过质疑牛顿力学提出“相对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也应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关键是教会学生去思维,去创新,以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因此,数学老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创新的精神,为最终提高新课程改革的数学教学而努力。

(作者单位 吉林省永吉县第四中学)

参与精神 篇4

一建设民主的管理体制, 为学生提供民主参与管理的舞台

1. 设立多样化的岗位, 民主推选班干部和其他岗位负责人

根据班级生活需要设立多样化岗位, 除了设立常务班委外, 还设立正副会长、正副主编等岗位。所有岗位负责人都是经过民主投票选举产生。如学生可以自由组队, 轮流竞争黑板报主编, 并要求主编负责组织和培养其他同学, 从而既让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学生负责完成任务, 又让这些学生承担着组织和教育别人的责任, 使这些学生获得了更多的主动发展机会。

2. 将班级常规管理转化为民主参与的机会, 坚持自我管理

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班主任的辛勤劳动, 更需要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 养成自我管理的意识。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 班主任要建立合理的赋权与问责, 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 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如我班的学习自管会, 负责学生学习方面的检查与督促;行为自管会, 管理两操、集会和升旗的纪律;卫生自管会, 管理班级卫生及公共卫生区。我把学校、班级的各类任务、权利和责任直接分解到团队, 团队在小会长的领导下, 进行自主管理, 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管理网络。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尽量细化工作, 倡导“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事做”。

3. 班级组团化管理让大多数同学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班级通过公开竞选选出小组长, 组员由小组长聘用。在班主任调控下 (目的是避免各小团队力量过分悬殊) , 小组长和组员的组合是一种双向选择的结果, 互相认同使组长和组员之间易于协调和沟通。在经历诸多交往合作之后, 可以让他们形成更为清晰的自我意识、更大的动力、更强的自主发展能力。集体中的每个人都发挥出自身的潜力, 集体的实力就能得到增强。

班主任创设一个合理的自理自治的机制, 形成切实可行的自主管理操作平台, 班干部之间实施分层管理, 加强自我管理意识, 为学生创造发展机会,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不仅能管别人而且更能自觉地管自己。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的手段, 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班集体被管理得井井有条。

二创设开放的活动机制, 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与合作精神

在活动内容上, 将学生真实的生活内容作为教育资源, 用来提升学生个体和集体的精神生命质量。如开学初的主题班会, 就让每一位学生开动脑筋为一学期的小组活动和班会课出谋划策, 每人设计不少于三个活动方案, 然后交组内评议, 最终选出本学期将要开展的几个班会主题。这样做既能使队员们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又丰富了活动内容。因为是队员们自行设计的活动, 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从身边的事情谈起, 学生容易接受, 进而产生共鸣。同时班主任挖掘身边小题材中的大寓意, 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活动方式上, 可以是相声、小品、演讲、讨论等, 要根据特点提供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 而不是被动执行领导或教师预定的计划。如班级的布置和美化, 同学们互相讨论, 提出点子, 建议墙壁上挂的格言自己写, 定期展示同学的书法绘画作品, 设置“心愿树”“每天一猜”“成长的足迹”、设立各种“进步奖”专栏等, 不仅美化教室, 营造班级文化, 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培养学生自主活动能力, 民主意识、责任感的体验与欣赏能力得到提升, 大家为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三开展多彩的主题班会、拓展和提升学生生活意义

根据教育需要确立主题, 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形式活泼, 贴近生活, 易拨动受教育者的心弦, 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塑造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基本途径, 是建设班集体的必要形式。充分重视交往与活动的作用, 可提升学生精神生命质量,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在“明荣辱、崇廉洁、树新风”“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文明用餐从我做起”“文明礼仪进校园”等以学生生活实际为题材的中队主题活动中, 同学们积极参加, 充分做好台前幕后工作。找资料、借服装、做道具、下载音乐、图片、自行排练等, 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在这个过程中, 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体验成功, 体验幸福, 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奋斗, 不但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 而且也增加了班级凝聚力, 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

在引导学生参与民主型班级建设的过程中, 作为影响学生命运的重要人——班主任, 一定要有一颗等待之心。作家龙应台在《孩子, 你慢慢来》中就一语道破了教育等待的天机。当学生思想迷茫时, 要通过集体的力量, 积极“开导”, 及时“引导”, 因势“利导”, 耐心“诱导”。让孩子在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中, 提升精神生命质量。

摘要:民主型班级应该追求集体学习氛围,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要, 并在主动参与、创建合理的集体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潜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建设民主型班级。

关键词:班级,管理,民主,精神

参考文献

[1]刘莹.如何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J].文教资料, 2010 (22)

参与精神 篇5

参与式教学中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究者。整个学习过程应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探索性地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注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新知,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的和途径,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计算、实验、阅读、思考等主动的研究问题,先练后讲,先学后帮,探索知识。在此阶段要注意的是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因此,教师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留有探索和思考的余地,要为学生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创造机会,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给学生留出探索和思考的时间。探索思考问题需要尝试,需要收集信息,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的时间,还得给他们提供充裕的共同讨论的时间。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需要多长时间就给多长时间,教师尽可能少讲、少问,凡是学生能自己学懂的,教师就一定不讲。有了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能有基本保障,合作、交流、探究性的学习才能成为可能。

2、给学生充分发表观点的机会。托兰斯认为: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新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气氛,会使儿童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使其探究创新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由此在学生学习中,教师绝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也不能简单的用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更不能简单粗暴的打断学生的回答。要给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大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对于学生一些离奇的想法,不要立即给予否定,而要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说对了及时地予以鼓励和肯定;有创见的,大力表扬;即使说错了,也要热情帮助,启发找出错因,纠正错误。

3、引导学生“再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学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学习中要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正所谓授之学生以“渔”,而不是“鱼”。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主的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过程。例如:在二年级数学教学“平均分”时放手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豆,利用同桌互助的方法,自己动手分小豆。学生们把12颗小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6个6个分,然后谈想法,教师适当地帮助学生,使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学生也掌握了自主探索的方式和方法。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的主体作用,这个探索过程中,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具体的操作中,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丰富的表象,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再创造”的过程,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正如布鲁纳所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独到的见解,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增长自己的知识,而且形成探索的兴趣、创新性思考和自主探索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

意 识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和灌输者,学生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和学生都把掌握知识理解为对大量经验、定义和事实的记忆和复述,判断学习者的答案的标准也是统一或单一的。在教学中强调学习者的记忆、模仿和大量的操练,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灌输为主,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的师生关系。学生与生俱来的独立性、怀疑性、创造性,在教学中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和发展。而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教学从以往“满堂灌”“一言堂”,以教师的讲为主,转化到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上来,在上课时师生要交流互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所谓“自主性学习”主要指是“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充分发挥课堂的活动场所的作用,让学生真正、自主地活动起来。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来说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因为自主性学习不是学生单方面学习,而是师生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组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

1、给学生一个自学的机会。自学不仅仅是课外预习课文、看书阅读、搜集整理,它更是课堂内的一部分,在自学活动中,学生以独自活动为主,通过看文本、做练习、用工具书、查资料等,了解学习内容,发现问题,对于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同一情境中思考出不同的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出不同的问题;对于不同的问题,要能捕捉到主要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疑问和问题的方法。同时,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求教、讨论的准备。

2、分小组进行讨论。采用讨论、交流等形式,促使学生对不同观点引起争辩,以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促进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充分认识。讨论一般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学生要围绕主要内容,从不同层面展开讨论:如讨论自学中的发掘的不同问题;讨论练习中的错处;讨论不同意见;讨论教师给出的问题等。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教学气氛,并通过组织与引导,激发、鼓励每一位学生放开去想、去说、去做。尤其要关注那些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3、利用一切资源让学生自己操作与实验。操作与实验是重要的自主学习活动,对创新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课前,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准备好要操作与实验的器具,并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让他们操作与实验,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做学生操作与实验的伙伴,最后给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以便对操作和试验过程中的收获或困惑做出交流。4.要提倡学生参与评价。学生的评价是个薄弱环节。对此,教师必须加强。评价可以形成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评价的教学民主的风尚,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一节课结束了,首先要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对课堂的评价。然后在引导他们评同学、评教师;评错误、评正确、评最佳;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

最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富有生命起来,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见解的机会,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使他们的个性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才被真正培养起来,才能完成从“自由学习”到“自觉学习”再到“自主学习”这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性的学习者。

参与精神 篇6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1)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2)患者没有合并其他躯体性疾病。(3)年龄18~60岁。(4)连续住院时间在2个月以上。(5)文化程度均初中以上。(6)至少有1名家属愿意接受心理咨询。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收住院符合上述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男性46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22.17岁。

1.2 研究方法

1.2.1 随机分组

采用抛硬币的随机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5例,对照组41例。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23.06±1.23)岁;平均住院时间(2.23±1.56)个月,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21.98±1.83)岁,平均住院时间(2.37±1.16)个月,两组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按医嘱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一般性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1.2.2 干预方法

研究期间,实验组除给常规药物治疗外,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室经心理咨询培训后有经验的护士担当心理咨询者,针对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用解释、疏导、鼓励、支持和认知行为疗法,重点干预其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配合治疗的方法,对该组患者及家属同时进行心理咨询,每周2次,每次1h左右,持续2个月,形式采取个别咨询和集体咨询,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或联谊活动等组织患者和家属一起讨论分析,鼓励、诱导患者交流宣泄,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与解释,目的是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能力,促进他们的沟通和情感表达,并针对不正确的观点给予纠正。如集中所有的患者和家属,让其中1例患者对其他人群按照自己家庭成员分类,并围成一圈,护士根据患者排的顺序给予分析该患者潜意识的想法,反过来,同样的方法,分析家属潜意识的想法,从而达到双方的沟通。同时给予心理支持、情感介入及指导如何应对危机、调整自己的情绪等。帮助患者深刻挖掘心理方面的不合理信念,以理性信念取代非理性信念,从而改善非理性信念带来的不良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并书面记录。对照组研究对象只按照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指导,如满足各种需要,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护理上做到有情、有礼、有心、有益。

1.2.3 评定工具

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中文版)[4]及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DS)[5]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后的测量。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中文版)有较好的信、效度,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量化评估,项目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IPRDS由田维格1990年译编,该量表主要用于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资料由经统一培训的护理人员收集。

1.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PANSS评定总分比较(表1)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应项比较△P<0.01

2.2 干预前后两组IPRDS评定总分比较(表2)

3 讨论

3.1 家属参与型心理咨询有助于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

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其疾病,再加上药物、医院环境等原因的影响,其自身往往缺乏应有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表现为懒散、被动、情绪不稳定,在交往中出现退缩、冷淡、不善表达等。本研究对8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为期2个月的家属参与型的心理咨询。结果显示,由表1可见,干预后实验组PANSS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其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12、3.28、5.37,均P<0.01),提示家属参与型的心理咨询可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由表2可见,干预后患者的住院康复效果评定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家属参与型心理咨询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许多研究表明,在影响精神分裂症疗效巩固的因素中,家庭干预当属首位[6]。家庭成员对患者的责难、敌意及过度的情感介入往往是导致复发的重要原因[7]。在项研究干预过程中,让家属参与,使家属参与到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坚持服药和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协助家属在医师、护士的指导下不断地调整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学会了与患者接触的技巧,加强了对患者的情感支持,减少甚至避免了家庭成员对患者的责难、敌意以及过度的情感介入,使患者体验到了家庭的温暖、支持和个人患病给家庭带来的困难,故而更珍惜自己的治疗效果,从而保证治疗的延续性和有效性,使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

3.2家属参与型心理咨询促进精神科护理模式发生改变

传统的精神科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模式是以机械、封闭的看管护理为主,精神科的护理人员只是执行医嘱,做完技术性的护理操作,防止患者不发生意外就可以,这种被动护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随着家属参与型心理咨询以及其他干预训练的开展,不仅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增加其家属支持,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使精神科护理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迈进。

由于有计划地为住院精神患者开展家属参与型的心理咨询在我院尚属初试,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本组训练仅2个月、时间太短等,还需进一步完善。但许多研究认为心理咨询和干预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8,9],故家属参与型的心理咨询在精神科康复护理中是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型心理咨询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抛硬币随机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除采用抗精神药物常规治疗外,并给予家属参与型的心理咨询。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指导。疗效评定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中文版)和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DS)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各评定1次。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各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辅以家属参与型心理咨询,可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对于临床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关键词:家属参与型心理咨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郝伟.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93.

[2]罗持赤,梁梅菊,梁学玲.家庭全程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42-43.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精神障碍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7-58.

[4]何燕玲,张明园.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中国常模和因子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2):65-69.

[5]冯斌.精神康复纲要[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221-231.

[6]蔡焯基,翁永振.精神分裂症-病因、诊断、治疗、康复[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40.

[7]于得霞,徐建国,沈振明,等.中医心理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随访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0,55(4):280-281.

[8]马振武,王志敏,孟庆伟,等.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71-1772.

参与精神 篇7

1临床资料

患者, 男, 91岁, 身高168cm, 体质量51kg, 主因, “反复咳嗽、咯痰、气急10年余, 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0d余”, 于2014年10月20日入院。入院查体: T 37. 3℃ , P 96次/ min, R 20次/ min, BP 135 /75mm Hg。神清, 桶状胸, 肋间隙变宽, 双肺叩诊过清音。听诊: 双肺呼吸音低, 双下肺可闻及少许干湿啰音。心律齐, 剑突下心音强, 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不大。双下肢水肿。既往无神经系统疾病史及精神病史。入院诊断: (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 (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 ( 3) 双肺间质性病变; ( 4) 贫血 ( 轻度) ; ( 5) 凝血功能异常; ( 6) 前列腺增生; ( 7) 膀胱多发憩室; ( 8) 前列腺囊肿。入院后给予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5. 0g静脉滴注, 每天2次抗感染治疗, 19d后, 改为头孢地尼胶囊 ( 世扶尼) 0. 1g口服, 每天3次序贯治疗。期间2次 β-D葡聚糖试验均升高 ( 192. 6pg/ml和793. 6pg/ml) , 胸部CT示肺内斑片状致密阴影, 结合患者病史特点, 临床医师考虑患者真菌感染可能。经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会诊后给予伏立康唑治疗。 首日负荷剂量注射用伏立康唑 ( 四川美大康华康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14092719, 规格: 100mg/瓶) 300mg溶于0. 9% 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 每天2次, 每次滴注时间> 1h。第2天起改为维持剂量治疗, 伏立康唑200mg溶于0. 9% 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 每天2次, 每次滴注时间> 1h。使用伏立康唑的第2天患者感夜间休息差, 使用第3天出现失眠, 胡言乱语, 精神兴奋。查体: 神志恍惚, 四肢乱动, 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四肢肌张力正常, 病理征阴性。急查电解质: Cl 108mmol / L, Ga 2. 0mmol / L。 血气分析: p H 7. 41, PCO252mmol / L, PO253mmol / L, 氧饱和度87% 。头颅CT示老年性改变。综合上述情况, 临床医师会诊后排除了肺性脑病、肝性脑病和颅内病变导致该反应的可能。拟存在伏立康唑致精神症状可能, 隧请临床药师会诊评估, 评估结果考虑为伏立康唑所致精神症状可能性大, 嘱停用伏立康唑, 给予氟哌啶醇注射液2. 5mg肌内注射, 百乐眠胶囊0. 27g × 4片口服, 每天2次。 对症治疗后, 精神症状逐渐减轻, 至停药第3天, 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继续接受原发病治疗, 患者好转出院。

2讨论

2.1患者发生精神症状的原因 (1) 原患基础疾病进展导致的肺性脑病, 但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不支持; (2) 合并用药多索茶碱也可导致兴奋失眠等精神症状, 但该药从患者入院初治疗就一直使用, 期间未出现上述症状, 时间关系上不吻合; (3) 其他合并用药无导致上述精神症状的相关报道; (4) 患者使用伏立康唑第2天即出现相关症状, 停药后症状减轻并逐渐消退, 之后未再使用该药, 时间关系上高度吻合。 (5) 患者为91岁高龄患者, 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 血浆蛋白偏低 (Alb 30g/L) 。由于血浆蛋白浓度减少, 与药物结合能力降低, 而致体内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游离药物进入中枢的量较高;且老年人肝肾功能生理性减退, 药物代谢速度较慢, 排泄较正常成年人差, 药物消除时间延长, 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保持着长时间较高水平;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对多种药物容易致敏;作用点上药物作用的感受性较高, 加上体内的内稳态因年龄增长而容易失衡, 药效可相应地增强;再则, 机体免疫功能也发生变化, 出现变态反应机率增高。这些情况可综合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该药说明书上提示可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国内学者曾报道伏立康唑导致失眠, 烦躁;国外学者报道伏立康唑导致脑病[4]。故考虑患者严重精神症状为使用伏立康唑引起。

2.2伏立康唑致精神症状的机制精神症状是与伏立康唑治疗有关、导致其停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2]。伏立康唑引起精神症状的机制, 可能与其组织广泛分布, 可穿透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有关, 但伏立康唑是否直接或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导致精神症状, 还需进一步研究[1]。与伏立康唑治疗有关、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肝功能异常、精神症状、皮疹和视觉障碍[3]。戴志初报道表明:年龄、用药阶段、每天单位体质量维持剂量、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血清ALT水平与出现精神障碍有关。其年龄及每天单位体质量维持剂量是导致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1]。另外邹箴蕾[4]报道伏立康唑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2C19, CYP2C9与CYP3A4代谢, CYP2C19是其主要代谢途径, 此3种酶的底物、诱导剂和抑制剂均可对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产生影响[3]。另外, CYP2C19这种酶具有基因多态性, 能使个体和种族间表现出不同的代谢能力。15%~20%的亚洲人为弱代谢者, 而弱代谢人群在白人和黑人中仅占3%~5%。弱代谢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比强代谢者高4倍之多。伏立康唑引起精神障碍发生率2.4%;常发生于用药后 (3±2) d, 停药 (2±1) d症状消失[1]。本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第1天后出现精神症状, 用药期间逐渐加重, 停药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与报道一致。

2. 3临床药师对临床预防此类不良反应发生的建议

2. 3. 1询问药物过敏史: 临床使用伏立康唑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 有过敏史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该药。另外, 伏立康唑在不同人群中的代谢差异大[4], 若条件允许可结合患者的基因类型使用该药, 以减少用药风险。

2. 3. 2严格查看说明书: 该药说明书建议轻度到中度肝硬化患者伏立康唑的负荷剂量不变, 但维持剂量减半; 同时, 说明书也提及有报道表明伏立康唑与肝功能试验异常增高和肝损害的体征有关, 因此肝功能严重减退的患者应用该药时必须权衡利弊, 肝功能轻中度减退的患者使用该药时必须做好相应药学监护, 密切监测其毒性。

2. 3. 3密切的药学监护: 目前国内取得批准文号的伏立康唑药品剂型有注射剂 ( 注射用伏立康唑) 和口服制剂 ( 伏立康唑片、伏立康唑胶囊与伏立康唑干混悬剂) 。注射用伏立康唑说明书[用量用法]中注明: 中度到重度肾功能减退 ( 肌酐清除率< 50ml/min) 的患者应用本品时, 可发生赋形剂黄丁倍他环糊精钠 ( SBECD) 蓄积, 此类患者宜选用口服给药, 除非应用静脉制剂的利大于弊。静脉给药时必须密切监测血清肌酐水平, 如有异常增高应考虑改为口服给药。由于伏立康唑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很高 ( 96% ) , 所以在有临床指征时口服给药可作为静脉给药的序贯治疗。有文献报道, 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有效范围可控制在1. 5 ~ 4. 5mg/L, 可通过监测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剂量调整, 使其达到疗效最佳, 毒性最小。因此, 对于肝、肾功能有损害的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伏立康唑, 并在用药过程中加强检测, 以降低ADR/ADE的发生几率。用药过程中严格遵照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和用法用量使用, 注意配伍禁忌和合并用药, 尽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ADR。在使用过程中, 应及时进行药物浓度监测以及药学监护, 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及时调整剂量, 实施个体化给药。

2. 3. 4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用药过程中发现可疑病例, 在排除其他可能治病因素后, 要及时停用伏立康唑, 对症处理, 保证患者安全。

随着侵袭性念珠菌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念珠菌耐药性的变迁, 伏立康唑的临床使用频率也在增加。精神症状是伏立康唑常见不良反应之一,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其组织广泛分布, 可穿透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有关。年龄、用药阶段、每天单位体质量维持剂量、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血清ALT水平与出现精神障碍有关性。本次事件中临床药师协助医师进行对ADR的判断以及提供处理建议, 最终患者好转出院。通过本次事件总结, 临床药师应该协助医师及早识别判断其不良反应, 建立药学监护, 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及用药建议, 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伏立康唑,精神症状,药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念珠菌病诊治策略高峰论坛”专家组.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 (2) :81-95.

[2] 戴志初, 蔡绍曦, 赵海金, 等.伏立康唑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12, 14 (4) :393-396.

[3] Ullmann AJ.Review of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drug interactions of the new antifungal agents caspofungin and voriconazole[J].Curr Med Res Opin, 2003, 19 (4) :263-27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参与精神】相关文章:

社会组织参与精神障碍02-19

关于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参与志愿服务 共建幸福广宁”活动的通知04-19

公众参与04-15

有限参与05-02

参与05-03

重在参与05-05

参与作用05-07

全程参与05-10

员工参与05-14

动手参与05-16

上一篇:二氧化钛纳米线下一篇: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