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方式

2024-09-03

植入方式(精选四篇)

植入方式 篇1

1 植入式广告的特征

植入式广告的快速发展, 与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密不可分, 其中最明显的优点有以下4点。

1) 诉求隐蔽性。植入式广告通常隐藏在剧情或节目信息之中, 随之一起传达给观众, 而不像硬广告一样使用直接诉求的表现手法。

2) 结合紧密性。植入式广告通常和影视剧或电视节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1]。而不像传统广告那样单独出现, 更容易被受众接受。

3) 具有一定强制性。对于传统广告, 观众通常可以采用分散注意等方式回避, 而植入广告作为一种穿插在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中的广告, 它融入到了情节之中, 使观众在接受影视作品的同时接受广告信息, 无法回避。

4) 真实性。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再现, 现代背景的影视剧中, 就应该开档次相当的汽车, 穿知名品牌的服装, 用与身份相符的手机等。

因为植入式广告的许多优点, 使其成为赞助商的最佳选择, 由于植入式广告的隐蔽性, 决定了它不能像硬广告那样大张旗鼓地介绍产品的利益诉求点, 所以宣传的同时也受到限制。另外植入式广告通常只能被动地作为道具或背景出现, 徘徊于被剧情影响和影响剧情之间, 很难掌握其尺度。因此植入式广告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需要广告主在投资时谨慎考虑[2]。

2 植入式广告的实现

2.1 点状植入

艺术源于生活, 影视剧用来反映客观的现实生活, 肯定要涉及许多产品。这种明显的商机, 显然不会被精明的商人们错过。很多植入式广告就是从此开始的。由于这种点状植入都是零散分布于镜头之中, 并没有成为镜头的焦点, 没有形成观众的聚焦, 所以不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点状植入广告的方式有很多, 分为道具植入、音效植入和场景植入等。

道具植入是植入式广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电影《史密斯夫妇》中, 在火箭炮爆炸中幸存下来的松下CF-29电脑让观众难以忘怀, 而这款电脑就是以坚固著称的, 宣传效果不言而喻。场景植入的经典案例之一就是电视剧《康熙王朝》, 拍摄地皇城相府在热播之后掀起了一股旅游热潮。而音效植入, 则是通过一些特有的声音引起观众对产品联想, 这种植入方式对于手机广告最为广泛。

采用点状植入方式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有明显可辨识的品牌产品标志物应放在镜头中的显著位置, 但出现时间不宜太长。二要遵循社会现实, 比如角色应使用与之身份相符的产品, 剧中所有角色不能使用同一品牌产品, 如电视剧《我们结婚吧》, 所有人均开某品牌的汽车, 与实际情况很不相符, 既影响了电视剧本身的艺术性, 也使得产品没有明显的定位。

2.2 线状植入

线状植入式广告本身对影视作品内容而言并非不可或缺, 但如果加以精心设计, 通常可以成为推动其中情节向前发展的利器。一般的做法是编剧或者导演设计某一个特定的情节, 使产品能够与剧情很好地结合, 这些故意而为之的设计成为剧情向前发展的重要线索或环节, 可以让观众清楚地了解品牌的内涵或产品的特点[3]。冯小刚的电影《大腕》中, 彻底将植入式广告搬上了台面。在泰勒的葬礼上, 几十个广告植入在了泰勒的身边, 尤其是菲斯洗发液, 更是让人过目难忘, 所有的植入几乎都有台词的表现, 让人难以忽略, 而改过的名字既有笑点, 又能让人联想到原产品。这些广告, 通过讽刺社会达到了自身的艺术目的后, 也将产品用非常幽默的冯氏方式带到了观众的面前,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3 面状植入

面状植入即是将产品全面植入到整部作品当中, 其中题材植入和文化植入占到了很大比例[4]。

题材植入, 即将被植入产品作为拍摄题材, 为其拍摄影视剧, 通过剧情展示品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如电视剧《大宅门》中, 以老字号同仁堂药店作为题材, 讲述了同仁堂从光绪年间到抗战时期的兴衰起伏, 让观众在感受剧情发展的同时, 也对这个百年老字号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 这种渗透都是发生在无形之中[5]。

作为无形植入方式的文化植入, 是指整部作品都在为某种文化或文化符号做宣传, 例如电影《孔子》, 再现了东周末年那个纷乱的年代和孔子的一生, 由此也带动了孔子故里———曲阜的旅游热, 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种文化植入带来的更多是一种长期影响, 通过向受众传播一种文化意识或文化理念, 进而影响观众的消费行为, 达到宣传效果。这种植入方式属于深层次的植入, 广告信息成为剧情的一部分而无法与剧情分开, 观众会随着剧情发展逐渐加深广告信息的印象。但这种植入方式也面临一些尴尬的境遇, 即它既要满足营销的传播需求, 又要满足剧情的合理发展。

面状植入广告与其他两种植入广告相比显得更为融入剧情, 但应用不太广泛。点状植入和线状植入的突兀都会触及观众的抵触心理, 一个解决良道就是反行销, 如电影《非诚勿扰》中, 葛优扮演的勤奋在点单时对服务员说的一句台词:“加冰块不加绿茶。”这一行为不仅表现出了温莎威士忌的高端定位, 同时也带来了“笑果”。正是这种调侃式的台词, 让植入式广告更容易让观众所接受, 也让植入式广告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3 植入式广告的选择与应用

现实应用中植入式广告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广告植入过于生硬, 突兀的效果可能会起反作用;太多的广告植入也可能会使影视剧本身的观赏性受到影响, 让广告效果大打折扣, 这样双方利益都无法满足;产品出现时间较短或者只能作为背景出现在消费者的视线中, 对产品的推广有很大的不足。所以在使用植入式广告时应注意它的适用范围并对其效果进行强化。

3.1 适用范围

植入式广告投放策略的重点是界定每个广告的适用范围, 遵循其中的传播规律。

首先, 充分考虑目标市场和目标人群。广告已经走向了分众投放的道路, 所以应考虑广告的目标人群与影视剧的受众有无相交, 以此来判断是否需要投放。如果在以都市年轻人为目标观众的影片中植入化肥类广告, 显然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

其次, 应考虑产品自身的特点。因为此类广告的传播方式比较隐蔽, 经常一闪而过, 为了不影响剧情, 不能有过于明显的台词表达, 所以不适用于新产品。因为新产品过于陌生, 很难被观众注意到。而知名产品因为其本身的知名度而更容易唤起观众对产品的记忆。

3.2 效果强化

为了使植入式广告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植入过后还可以辅以其他的宣传手段, 如在电影《大破天幕危机》中, 剧情播放之前就放出了邦德放下多年挚爱的马蒂尼葡萄酒而改喝喜力啤酒, 使观众在进入电影剧情之前就有了心理准备, 而且由此带来的讨论也使得观众对产品有了更深的印象。

4 结束语

植入式广告作为新兴广告的主力军, 为自己营造了一片新天地的同时, 也带动了影视业的发展。目前虽然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但并不能因此对植入式广告全盘否定。只要将植入式广告合理地应用到艺术作品当中, 加强二者的融合性, 植入式广告一定会为广告业的发展开拓新纪元。

参考文献

[1]毛冷蕊, 干德超.论植入式广告的本质特性与实践原则[J].湖南社会科学, 2011 (6) :186-188.

[2]张玲.关于电影中植入性广告的思考[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8) :123-124.

[3]肖艳, 陆彬.影视植入式广告运作策略[J].电影文学, 2010 (6) :91-93.

[4]翁晓华, 孙小平.植入式广告运作的几个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1 (1) :11-13.

社区植入计划的植入 篇2

2月28日,成都的多数艺术机构还没开始春节后的工作,毗邻南二环的东湖公园内已开幕了一场群展——当天下午3点,由艺术家俞可策展的“社区植入计划”在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户外广场举行了开幕式,参展艺术家包括曹晖、崔岫闻、谷文达、刘俐蕴、缪晓春、隋建国、向京和张大力,展品以雕塑、装置和影像作品为主,共计46件,启用的室内展厅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室外也有张大力等艺术家的中等体量雕塑作品展示。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对“公众”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七八十年代的艺术家们仍处于理想主义氛围,他们当时的彼此通信中不乏“艺术家是不需要被理解的,也无法被理解”之类的句子,将自己视为“精英”和“超人(来自尼采的定义)”,直到80年代末,“艺术家”还常常被作为“自由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的反面典型见诸官方媒体。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大多数艺术家都站在“集体”的对立面——即使他们表面上做出一副“我相信群众,相信集体”的政治正确姿态,但在私下里,《乌合之众》等群体心理学著作却备受推崇。

到90年代,艺术家态度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来自市场的需要——仅仅依靠采集中国当代艺术样本的西方收藏家是不合适的,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中国社会在世界语境中的特殊状态能够保持多久。正如一处繁茂的雨林必然有一套稳定的自循环系统,想要长久维持中国艺术的生态,必须培养国内的消费市场,而“群众”正是市场的基础。他们不理解艺术,艺术家有义务让他们理解——“文革”造成的审美教育空缺正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好机会,一切都在重构,一切都可以重新书写。对“群众”来说,中国当代艺术是裹挟着西方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价值观而来的,这些观念也是现代生活的支柱,双方一拍即合,和谐相处,80年代艺术家们曲高和寡的状况被完全颠覆了。

在北京,八九十年代的艺术家们在家关起门来画画还要防着被居委会大妈举报“不务正业”,而现在的艺术家工作室聚落已经成为市民游览的“文化景观”。

我们今天所说的“社区”正是“群众”在固定地域内居住形成的具体化体现,城市人口流动频繁,但一个已经成熟的社区是相对稳定的。依附社区存在的产业除了传统的餐饮、日用品商店等生活服务之外,所谓的“文化设施”也成为新兴产业。传统的文化配套以图书馆或书店为主,而网络阅读的流行导致书店逐渐消减,画廊、创意小店、美术馆在城市中开设得越来越多。如果说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等文化设施是广义上的社区配套机构,那么作为“麓山国际”社区的配套文化设施而建立的成都A4当代艺术中心就是此类新兴社区附属机构的典型,迄今也有7年历史了。

“社区植入计划”这一展览名称简单直接,点出了此次展览的主旨——既不是对艺术观念的探讨,也不是对艺术流派的“检阅”,在文献性和前卫性方面都没有太高的要求,只求“普及”和“互动” ——艺术没有标准,但这一展览有标准,“群众”就是标准。展馆所在的东湖公园是一处典型的市民广场——远离任一专业场所,北边是城市交通主干道二环路,西邻贯穿成都市的主要水脉府南河,南边是密集的居民小区,东侧则是人流量非常大的商业广场和餐饮区。这个地理环境可以说是完全开放的,无法制造“内部观摩,生人勿近”的神秘感,“社区植入计划”的低姿态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很容易让观众在展览现场获得超出心理预期的感受。

展览主题“门槛低”,反衬得入选艺术家和作品很有用心。进入展厅,最靠近前台的入口处就是向京的一组真人比例雕塑,背对观众,头抵墙壁的少女很容易被误认为真人。这一入场方式使得现场时常听到观众的惊叹声“哎呀,我还以为是个真人!”。一个简单的错觉制造手法,让“艺术”和生活的距离稍稍拉开了一些。

绕过少女雕塑《尽头》,依然是向京的另一件雕塑《异境——这个世界会好吗?》,是一匹肌肉紧致姿态优雅的白马——少女和白马,这样的寓意简单又浪漫。在女艺术家里面,向京的雕塑总是弥漫一种白日梦似的不真实感,让作品的视觉重量感大为减轻,明明是沉重的铜或玻璃钢,却让人觉得纤细、柔软。这匹白马相当受女性观众的喜欢——感叹了入口处少女雕塑的真实感,紧接着掏出手机与白马来个合影,几乎成为女观众入场的标准流程。

在向京这组作品的对面墙上,展览前言显得不那么起眼。与展览的规模相比,前言的遣词造句是比较谨慎的:“这样一个城市中心所规划出的文化社区,正是为了对应人们文化诉求而采取的行动。怎么能让艺术回归于它的出发点,建设性地让艺术与民众有更多的相遇,如何用一种现实的态度感悟当下世界与我们之间仍然存在的距离,正是这次展览的诉求。”所谓艺术的出发点是什么?民众对于这一场相遇的态度如何?展览的诉求仅仅是一次感悟还是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这些表述显得有些模棱两可,展览的组织者们应该有所预期,但是直到布展完成,他们大概还不知道结论是什么。

其余7位艺术家的作品也大多以一人一个空间单位的形式来展现,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在两件以上。张大力的一组青铜雕塑旁边陈设着他完成于2014年的最新油画系列,两者在内容、主题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毫无联系,完全可以在空间上分隔开来。隋建国的参展作品《重力》依然是对时间、重力等物理标尺的具体化体现,是纯粹的形式感探讨。与之相邻,曹晖的“肉感”雕塑一直很有争议,他塑造的动物都裹着一层粉红色的、如人类婴儿一般的光洁皮肤,这样的嫁接对观众来说可能有点恶心,或者说是一种对异类物种“拟人态”的生理性排斥。

刘俐蕴的两件架上综合材料作品《无——有》系列和另一组软装置《联结》都用棉花和丝线制成。《无——有》用白色棉线和银灰色手工用线盘成的圆圈贴在画布上,而《联结》则是无数悬垂的线圈与填充了棉花的山形枕头构造的山水空间,彼此呼应。老牌观念艺术家谷文达的影像作品《佛山项目和天堂红灯》与纸上水墨作品《谷氏简词——山川湖海》都出自他知名度非常高的代表作品,三联大屏幕影像的体量和视觉冲击力与正对面展墙上的小尺寸纸上作品构成对比,虽然感觉上有点牵强,但总算说得过去。另两件多屏影像作品分别来自缪晓春和崔岫闻,两位艺术家也都相应地展出了多件架上作品,是作为影像动态的定格诠释也好,是影像形式的补充也罢,最终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视觉单元。

在这一场展览中,每个人的展示空间都是完整而和谐的,平均用力,没有问题。我认为,一个“没有问题”的展览在艺术史上是没有位置的,但在现实中往往更能生效。关于艺术本身的讨论有很多场合可以进行,一个有亲和力的群展在这个环境中或许是最为合适的。

植入方式 篇3

1 植入式医疗器件简介

1.1 植入式医疗器件分类在各类医疗电子产品中, 有的直接在生物体外进行使用, 有的则需要通过手术植入到生物体内才能工作, 称为植入式医疗器件 (Implanted Medical Devices, IMDs) [2]。 植入式医疗器件的种类繁多, 包括了对人体整个身体部件的各种辅助和救助设备, 常见的植入式医疗器件主要用于代替某些功能丧失的器官工作, 测量生命体的生理生化参数, 或者治疗某些疾病[3]。

植入式医疗器件可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 大多数被动式的植入式医疗器件是非电子产品, 如心脏支架、人造关节、人造瓣膜等组织结构装置。主动式的植入式医疗器件包括调整心律的心脏起搏器, 消除心室纤维颤动、心动过速的心脏除颤器, 辅助听力的电子耳蜗, 神经刺激器、治疗弱视或者视盲的植入式视网膜等各种激励系统, 需要能量供给才能代替或提高某个器官的功能, 或者治疗某种疾病[4]。目前,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维持着上百万心脏病患者的生命, 神经刺激器用于治疗如癫痛症、帕金森综合症等疾病, 其他激励系统可以治疗如小便失禁以及慢性疼痛之类的疾病[5]。

1.2 植入式医疗器件基本组成植入式医疗器件通常由两大部分组成, 即体内植入部分和体外测控部分。体外部分的任务是人体信息的测量与控制, 从而完成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整个装置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存档、控制、指令、显示与记录功能。体外部分与一般的医学仪器相同, 系统的关键点主要集中在植入部分以及体内外的信息和能量的交换。

2 植入式医疗器件的基本供电方式

2.1 锂电池技术锂电池技术是目前医疗行业最常见的用于植入式医疗器件供电的一种电源, 该技术已成熟, 并且有单体输出电压高、体积小、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6], 但由于人体的植入空间有限, 植入电池的体积有着非常严格的控制, 这意味着植入电池的容量不会很大。当电池能量耗尽时, 植入式医疗器件也就停止工作, 必须进行手术更换电池。对于心脏起搏器, 锂离子电池的理论设计寿命是6~10 年, 当电池消耗了约85% 时 (一般约为5~7 年) , 就不能保证它在人体内的运转, 对于患者来说十分危险, 必须及时更换, 重新植入新的起搏器[7]。另一方面, 植入电池虽然小, 但其占总体积的比例仍然超过50%, 是妨碍植入器件微型化的关键因素。

2.2 磁感应技术除了锂电池已被应用于临床外, 另一种被应用的供能技术是电磁感应技术。该技术是利用植入人体内的线圈和体外线圈电磁耦合来对电能进行传输[8], 对体内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如图1 所示。磁感应技术能够进行电能的无线传输, 将体外丰富的能量输入体内对器件供电, 极大的延伸了植入式医疗器件使用寿命, 解决了当锂电池用完后必须进行手术更换的弊端, 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是, 磁感应技术的能量传递效率较低, 一般来说, 距离越近, 传输效率越高, 当距离大于4 cm时, 基本实现不了充电[9]。并且该技术需要专门的充电设备, 充电效率不理想。提高该技术的充电效率是必须进一步研究的关键。

3 植入式医疗器件供电方式的新进展

3.1 植入式无线供电系统植入式无线供电系统结合了无线传输和均衡电路特点, 设计了一种满足超级电容充电要求的闭环无线充电方案[10,11,12], 设计原理见图2。其充电方式还是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外部电源经初级线圈与人体内的次级线圈进行能量传递, 通过均衡电路后存储在超级电容。并且通过对电容参数的检测, 用天线传输回体外单片机, 来调节充电过程中的电压与电流等参数。

对于植入式医疗器件的供能方式, 需要长寿命、安全、稳定、无需维护。超级电容 (SC) 是一种新型的电能存储元件, 能够满足上述所有要求。它有着超长的使用寿命, 在需要长寿命、免维护的设备中, 如地球卫星、IMED等,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13]。

3.2 体导能量传递模型植入式医疗器件的体导电能量传递是一种新兴的无线充电方式。它利用人体内游离的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的原理, 产生电流[14]。植入式医疗器件的体导电能量传递原理如图3 所示。该模型的外部电源把电压施加在两片电极上, 通过人体内游离离子把能量传递到植入人体内的电极上, 电极再把电能储存在植入式医疗器件的电池内[15]。在充电过程中, 把体导电能的工作频率控制在k Hz级, 从而减少生物背景信号干扰, 提高了充电的效率[16]。

3.3 基于人体动能驱动的电磁感应供电模型基于人体动能驱动的电磁感应供电模型是通过采集人体即时产生的机械能进而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方式[17]。该供电方式最重要的优点在于以人体下肢作为能量提供场所, 用脚的运动提供机械能, 进而转化为电能予以收集、利用, 相对于普通的电池供电而言, 避免了当电池电量耗尽时, 再通过手术跟换电池时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图4 所示的是人体典型动能驱动模型。该供能模型选择以下肢为供能载体, 是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脚的运动, 如散步、慢跑等, 因此可以直接从这些日常人体活动中获得能量来带动一种装置, 从而产生电能并对电能进行储存、利用[18]。但是该模型的产电能力较弱, 且在运动过程中如何存储电能, 如何将所存储电能调整到植入式医疗器件工作电路所需的电路参数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4 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类特殊的燃料电池, 是利用酶或者微生物组织作为催化剂,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具有原料丰富、工作条件相对宽裕、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性等诸多普通燃料电池不具备的优点[19]。正是利用这些特性, 生物燃料电池才被研究用于为植入式医疗器件的供电。

生物燃料电池能够利用体内的葡萄糖、氧等有机物或无机物作为燃料源源不断的产生电能, 工作于常温、常压, 并且酸碱度适中的环境中, 这使得它维护成本低廉并且安全度很高, 对人体无毒无害[20]。目前该技术最需要解决的是电能转换效率的问题, 一旦解决, 生物燃料电池将有望大规模应用于植入式医疗器件。

3.5 光电供电技术功能性光电材料近年来发展迅速, 即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如经皮直接照射近红外光, 通过光电池产生电能, 该方法还可以结合可充电电池用, 从而无需一直实施红外照射[21]。另有研究是利用光纤从腹部植入皮下, 通过光纤传输光能至光电池并转化为电能, 使用850 nm激光源照射, 光电转换效率达40%, 可产生3 V的电压, 功率达到10 m W[22]。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太阳能电池在植入式医疗器件供电领域也有研究报道, 有研究通过太阳能薄膜电池为植入式医疗器件, 该薄膜电池的厚度大约为2~3 μm, 可以方便植入到体内, 其转化效率也在进一步的研究中[23]。

3.6 核能技术核电池是一种将核能转化为电能, 并且能够为植入式医疗器件长期提供很高能量的装置。该技术具有体积小, 重量轻, 寿命长, 不受外界影响等优点。核电池在医疗领域中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心脏起搏器的供能装置。如用半衰期为87 年的放射源钚 (238 Pu) , 以其裂变产生的能量再通过热耦合技术转化为电流, 150 mg即能够为心脏起搏器提供10 年以上的能量[24,25,26]。

核电池寿命长的优点使患者减少了更换电池而反复进行开胸手术的巨大痛苦。但核电池有放射性, 必须把它储存在精密的封闭单元中, 所以体积较大且重。而且不论使用与否, 随着放射源的衰变, 其供电性能也会随着时间逐渐衰减。该技术可适用的范围受到核燃料特殊性的局限。

4 总结与展望

医疗植入式电子器件不同于体外应用的医学仪器, 植入人体后, 它能直接接触人体器官和组织, 人体能够活动自如,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高精度测定人体的生理、生化参数, 研究生物体的生理、心理状态。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研制和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支持它们在体内连续工作的电能供给方法。由于植入式装置功能、尺寸等有所不同, 必然造成供电方式的差异。

目前以下两种方法被认为是可行的, 一种是通过电池供能, 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体外电源无线传输能量对植入器械进行能量的补充, 但其效果并不确定。低功耗或是极少出现高功耗使用情况的植入式医疗电子器件通常可以利用内部电池供电, 例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电池的一半功率用于心脏刺激, 而另一半功率用来完成监测、数据记录等工作。某些植入式医疗电子设备也可以用便携的外部电源供电, 通过射频电磁感应进行能量传输被认为是能使人工心脏持续工作的一种有前景的供能方法[27,28,29]。

从储能元件上来说,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还是锂电池储能, 锂电池安全, 技术成熟并且制造成本低。现在临床应用的心脏起搏器就是通过锂电池组提供能量, 电池寿命约5~7 年, 以患者平均佩戴20 年来算, 至少需要更换三次电池或者进行三次充电, 这必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但最主要的还是增加了患者手术的痛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大容量储能元件应运而生, 核电池的出现即为植入式医疗器件解决了能源问题。以核能供能的植入式医疗器件, 完全解决了电池的寿命问题, 但因其核燃料的放射性使得适用性受到局限。近几年, 又出现了一种超级电容的新型储能元件, 解决了电池的寿命问题, 并且无需维护, 安全稳定, 但它的成本相对较高, 而且技术尚未成熟, 尚不能应用于临床。

随着植入式医疗器件的复杂化, 系统的功耗越来越大, 对于短期植入式医疗器件, 电池完全可以胜任, 但对于长期植入式医疗器件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体外无线供电方式解决了以上问题。基于E类放大器的电磁感应供电效率可达70% 左右, 还可以同时传输数据, 但电磁耦合方式会与其他电子器件发生干扰;光电供电同样可实现长期供电, 但转换效率不高。此外, 以上供电方式也可结合使用, 如将经皮能量传输与可充电电池结合起来, 为人工心脏提供能量, 这就为功耗较高、长期植入的医疗器件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30,31]。

植入式医疗器件目前主要还是依靠特定的设备来提供电能, 但最理想的还是能够利用人体自身或者人周边的环境来进行供能, 如机械能 (身体运动、肌肉拉伸、血管收缩) 、振动能 (声波) 、化学能 (葡萄糖) 、液压能 (体液流动及血液流动) 等。光电池、生物燃料电池以及人体动能驱动的电磁感应供电模型等方式就应运而生了, 但是同样面临能量转换效率的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植入方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60例该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期间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该次研究并签字, 该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将所有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自体输血组30例, 其中男性患者11例, 女性患者19例, 年龄32~75岁, 平均年龄 (51.3±4.2) 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Ⅰ级患者13例, Ⅱ级患者17例。异体输血组30例, 其中男性患者12例, 女性患者18例, 年龄35~79岁, 平均年龄 (51.8±4.3) 岁。ASA分级:Ⅰ级患者12例, Ⅱ级患者18例。排除肝、肾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等。两组患者上述资料 (性别、年龄、ASA分级) 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进行静吸复合麻醉, 术中检测心率、体温、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情况。自体输血组患者采用费森尤斯卡比集团生产的自体血回输机 (C.A.T.S) 进行血液回输。500 m L生理盐水加入12 500U肝素配置成抗凝剂, 术前使用抗凝剂预冲回收系统, 在手术过程中回输机同步开展, 抗凝剂滴入血液回收管道, 速度60滴/min。血液经过滤、洗涤、离心等去除杂质和废物, 红细胞浓缩后自动储存至血液袋中, 术中和术后15 min回输患者体内。异体输血组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 g/L时进行异体血注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血常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手术情况观察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血常规情况观察红细胞计数 (RBC) 、白细胞计数 (WBC) 、血小板计数 (PLT) 以及血红蛋白 (Hb) 。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 (P>0.05) ;自体输血组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均大于异体输血组, 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异体输血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血常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自体输血组RBC、PLT以及Hb均大于异体输血组, WBC小于异体输血组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荨麻疹以及非溶血性发热等, 自体输血组、异体输血组发生率分别为13.33%、26.67%, 自体输血组明显较低 (P<0.05) 。见表3。

3 讨论

自体血回输是指收集患者术中无污染血液, 经过抗凝、过滤、洗涤、离心等步骤, 最终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输血方式[5]。相对于异体输血来说, 自体输血排除了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且不会发生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蛋白质等物质的排斥反应, 很少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引起人们的关注。

有学者研究认为[6], 自体血液回收处理后血液中主要成分是红细胞, 在手术中自体血回输可有效提高红细胞含量, 使得红细胞所携带氧的能力高于异体输血, 可更好的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促进患者恢复。有学者在植骨融合术中将自体和异体输血进行比较[7], 结果显示, 自体、异体输血组术前红细胞计数无差异, 术中自体输血组患者出血量达到 (1052.33±540.62) m L, 而异体输血组出血量为 (789.78±421.46) m L, 虽然自体输血组出血量大于异体输血组, 但在术后对血红细胞计数的观察中其发现, 自体输血组红细胞计数 (3.71±0.47) ×1012/L明显高于异体输血组的 (3.18±0.51) ×1012/L。可见在同等出血情况下, 异体输血相对于自体输血来说不足以补充循环血量, 容易导致患者血常规的异常。该文对该院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患者进行两种不同输血方式输血, 结果发现, 自体输血组患者术中输液量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大于异体输血组, 表明自体输血可补充更多的红细胞, 满足循环血量的充盈, 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在观察血常规的变化中我们还发现, 自体输血组患者BRC、PTL以及Hb明显高于异体输血组, WBC明显低于异体输血组 (P<0.05) 。结果表明, 自体输血可更加显著的提高红细胞及血小板含量, 提高血红蛋白浓度, 影响患者恢复指标。且白细胞计数升高较低, 也进一步表明自体输血对机体应激反应小, 不容易引起炎症反应等, 符合患者恢复需求。而在治疗费用中可发现, 自体输血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异体输血患者 (P<0.05) 。这是由于植骨融合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 自体血回输可作为补充血容量的措施, 且无需进行众多血液检查, 费用较低。输血反应是输血治疗中最为关注的重点, 多数异体输血容易出血过敏、非溶血性发热等反应, 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输血的安全性值得重视。在对比两种输血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可见, 自体输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3.33%, 明显低于异体输血组的26.67% (P<0.05) 。结果表明自体输血安全可靠, 明显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与上述学者研究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 对于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的患者来说, 自体输血可进一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 提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 费用较低, 在大量输血情况下尤为适用,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志煜, 陈超, 刘全凤, 等.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脑膜瘤手术患者的血液氧合状况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 2013, 26 (7) :651-652.

[2]闫沛云, 邢志勇, 王维娜, 等.不同自体输血技术与异体输血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分析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 2013, 26 (7) :653-655.

[3]陈兵, 刘欣伟, 赵东风, 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自体与异体输血的效果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 2014, 42 (10) :1087-1088, 1090.

[4]徐消寒, 张卫.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 36 (1) :44-46.

[5]戴萍, 车辑, 张卫梅, 等.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的效果比较[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4, 16 (2) :142-145.

[6]张贤鹏, 鲍海娥, 杨蓉, 等.自体输血与同种异体输血的临床效果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6 (9) :1303-130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植入方式】相关文章:

植入营销07-17

植入效果08-26

植入支架08-31

广告植入形式04-30

植入模式广告06-08

内植入物05-10

固体植入装置05-18

植入医疗耗材06-15

虚拟植入技术06-18

植入前诊断06-26

上一篇:原创新闻下一篇:保持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