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开发

2024-05-22

并行开发(精选三篇)

并行开发 篇1

关键词:冲压模具,流程定制,模具设计软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模具设计与开发企业在进行模具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 对于模具产品设计质量, 以及模具设计开发周期、使用寿命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进行模具设计开发应用技术以及手段的提高、改进, 提升模具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实现模具设计与开发的并行实现, 已经成为当前模具企业的重要发展需求。进行冲压模具并行开发流程定制, 就是将模具的冲压制造与开发流程, 通过共同定制流程与系统同时进行实现, 这对于降低模具的开发设计周期、提高模具开发设计质量都有着积极作用, 有利于提升模具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推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同时也是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发展适应。

一、模具开发设计应用软件的选型应用

(一) 模具开发设计应用软件

随着社会经济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模具开发与设计中应用的计算机软件以及信息系统的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计算机CAD以及CAPP、CAE技术不断应用发展的背景下, 进行模具开发与设计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除了比较常用的DYNAFORM以及AUTOFORM软件以外, 还包括PAM-STAMP软件和OPTRIS软件等, 都是模具开发设计以及生产企业, 进行模具的开发设计与定制过程中比较常用的系统软件, 它们在进行模具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 也具有各自不同的开发设计应用优势。

(二) DYNAFORM模具设计软件的选型应用

1. DYNAFORM模具设计软件的选用优势

进行模具开发设计应用软件的选型使用, 是在对于各种常用模具开发与设计应用软件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实现的。DYNAFORM软件在进行模具的开发与设计应用过程中, 与AUTOFORM以及PAM-STAMP、OPTRIS等软件相比, 首先就具有较大的软件功能与应用价格优势。DYNAFORM软件是美国的ETA公司进行开发的, 专门用于进行板料成形模拟设计应用的软件系统, 美国的ETA公司在进行DYNAFORM软件的开发设计过程中, 在经过与多家模具开发设计以及制造应用的企业进行相互交流合作, 并进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 实现对于DYNAFORM软件的开发与设计实现。因此, DYNAFORM软件系统中不仅具有丰富的模具开发与设计功能, 还具有较为丰富的模具开发设计经验, 在应用DYNAFORM软件进行实际的模具开发与设计过程中, 该软件系统不仅具有较好的模具开发与设计易用性, 还能够借助大量的智能化模具开发与设计软件系统工具, 进行不同模具产品的最优化仿真设计实现, 对于模具企业的模具开发设计高要求与高质量能够很大的进行满足, 有利于降低模具开发与设计周期。

2. YNAFORM模具设计软件的功能作用

DYNAFORM软件在进行模具的开发与设计应用中, 该模具设计软件系统中, 设置有专门与计算机CAD软件中的IGES以及VDA、DXF进行连接应用的良好接口, 实现计算机CAD软件功能在DY-NAFORM模具设计软件中的应用实现。同时, 进行模具开发与设计应用的DYNAFORM软件系统中, 还设置有专门与NASTRAN、IDEAS以及MOLDFLOW等CAE软件功能系统进行相互连接的专门接口。因此, 应用模具开发与设计的DYNAFORM软件, 进行实际的模具开发与设计应用中, 不仅对于模具设计过程中几何模型具有强大的修补功能, 还能够通过软件系统中强大的网格自动划分与自动模型修补功能, 进行模具的设计实现。此外, DYNAFORM软件进行模具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 软件中的初始板料网格自动生成器, 还能够根据进行开发与设计模具产品的实际尺寸标准, 进行最佳板料网格尺寸的确定, 并且在开发设计过程中, 以四边形单元的形式, 方便模具开发设计过程中的计算实施。

同时, DYNAFORM软件进行模具的开发与设计应用中, 软件系统中的Quick Setup系统功能, 在模具开发与设计过程中, 可以快速的实现对于模具的设置的分析, 有利于提高模具开发与设计的前处理效率;DYNAFORM软件中与模具冲压制作过程相呼应的流水线模拟参数设置功能, 可以实现对于模具加工制作过程中的自动定位、模具自动接触描述以及压边力预测、模具边界条件定义、模具与工具的自动定位等功能, 有利于进行模具的开发制作。最后, DYNAFORM软件系统还能够对于模具加工以及制作过程中, 模具板料的破裂以及起皱、划痕、回弹等情况进行预测, 以实现对于加工成形模具产品应用板料性能的评估等。

二、冲压模具并行开发流程的定制

进行冲压模具并行开发流程定制, 就是要通过建立一个高效并且灵活的冲压模具并行机制, 在将CAD以及CAE、CAM、DFM和CAPP等计算机软件技术, 进行综合应用的基础上, 实现对于模具产品的开发设计以及分析、加工制造、调试等过程, 进行并行完成, 以提高模具开发设计的周期与模具开发设计质量。

根据上述DYNAFORM软件系统功能与强大作用, 不仅能实现对于模具开发设计以及分析加工、最终调试的并行完成, 而且DY-NAFORM软件中, 还对于计算机CAD以及CAPP软件系统都有应用实现, 可以进行应用。

某模具厂在进行冲压模具并行流程定制过程中, 主要是结合该厂现有的模具开发技术以及并行工程技术等, 通过在已有的PDM管理系统中, 建立UG与DYNAFORM软件系统, 最终实现对于模具开发设计与分析加工、调试的并行完成。

三、结语

总之, 进行冲压模具并行开发流程定制, 对于提高模具以及产品开发设计周期, 提升模具与产品的开发设计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推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进行冲压模具并行开发流程的定制, 也是模具开发与设计的发展要求, 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情况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曹树坤, 李兆前, 赵国群, 高琦.冲压模具并行开发流程定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5.

[2]孟东菊, 段磊, 蔡玉俊, 王井玲.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并行工程的应用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 2010.

[3]谭海欧, 陈小艳.并行工程在冷冲压模具开发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 2008.

[4]苏海龙, 傅旻, 胡军, 崔艳敏.CAD/CAE/CAM系统在汽车冲压模具中的综合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 2010.

并行开发 篇2

电机控制应用设计人员目前正在从传统的通用或交流电机设计转换到更为成熟的无刷直流(BLDC)电机或永磁同步电机(PMSM)设计。然而,如果设计人员不能有效获得高级、复杂的电机控制算法,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法都具有挑战性,需要巨大的研发资源支出及更长的设计时间。

为帮助设计人员应对这些成本和软件负担,飞兆半导体公司开发了FCM8531模拟及数字集成式电机控制器。FCM8531是一款定制的可配置解决方案,配有帮助电机控制设计人员缩短上市时间且最小化软件设计工作的用户指南、参考设计和评测板。

单芯片设计中的并行处理器

FCM8531是一款三相混合BLDC/PMSM控制器,具有两个并行处理器———一个先进的电机控制器(AMC)和一个嵌入式微控制器(MCU)。该产品针对复杂的电机控制应用,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单芯片解决方案。

实现简化功能的定制设计

AMC能够适用各种电机设计,使用可配置和存储的飞兆半导体库执行功能强大的算法,如正弦波控制、磁场定向控制(FOC)及直接正交(DQ)控制,以提供高性能电机控制功能。与AMC配对使用的MCU接口使用户能轻易改变寄存器的值,满足不同电机操作流程及特点的要求。

易于使用的开发工具

飞兆半导体的电机控制开发系统(MCDS)由一个集成开发环境(IDE)和一个允许工程师配置AMC并为MCU开发代码的MCDS编程工具组成。该系统与处理核心一起提供一个集成式软件工程平台,有利于快速开发电机控制程序。

特点与优势:

·使用集成式MCU的AMC最大限度地减少软件负担,并提供灵活的设计适应性;

·并行处理器避免系统挂机,并提供更高的系统可靠性;

·功能强大的算法库,无需任何技巧即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使用;

并行开发 篇3

并行工程在教学中的延伸

学校是灌输知识的地方, 学生从入校, 到离校, 完成了从无知, 到有知的转变, 也完成了从无社会价值, 到有社会价值的改造。为了给社会培养出知识全面、理论扎实、应用能力强的学生, 学校会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工厂里的产品从毛坯入厂, 到成品出厂, 需要经历概念设立、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等开发环节以及成型制造和质量控制等生产环节, 才会获得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价值。在这一点上, 学校与工厂是相通的。学生如同学校制造的“产品”, 需要经历在专业领域里学科概念化、知识结构化的“设计开发”以及个人能力锻炼和价值挖掘的“定型加工”。在这里, 教师就是“产品”开发人员, 社会就是“产品”面向的用户。既然如此, 在产品制造领域广泛应用的并行工程方法是否也能应用于学校教学呢?

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 (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 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 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 并强调各部门的协同工作, 通过建立各决策者之间的有效的信息交流与通讯机制, 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的影响, 使后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被发现, 并得到解决, 从而使产品在设计阶段便具有良好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维护性及回收再生等方面的特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反复, 缩短设计、生产准备和制造时间。并行工程的这些先进性和优越性特点使其技术非制造领域也逐步拓展和外延。

并行教学方法的原理

基于并行工程的原理, 结合学习认知的规律, 笔者提出一种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教学方法, 即并行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关注对象, 结合教学任务和目标, 根据专业发展及社会需求设置课程, 通过设计教学节点 (如课题、项目) 关联起同一课程的前后章节或者不同课程的相关内容, 从而以点带面地实现一科课程内容的并行教学和多科课程内容的协同教学。同时, 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平台, 完善并行教学的沟通、反馈、监督、管理和控制, 实现系统教学, 并最终培养出知识掌握扎实、应用能力强的学生。

并行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设计教学节点 (如课题、项目) 实现专业课程的并行教学和协同教学, 使学生在解决工程问题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生动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培养出良好的工程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教学节点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对课程进行分解和重组打包, 以工程案例为载体而设计的具有特定教学目的的课题或项目。每一个具体的课题都会应用到课程中的某些具体概念和知识, 每一个具体的项目也都需要引入某些具体课程中的相关内容, 如图1和图2所示。教学节点的大小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多少, 教学节点的难易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深浅。若干个教学节点贯穿起了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按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入的逻辑顺序排列, 从而覆盖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

并行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 建立并行教学的框架

并行教学组织机构可划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管理层, 由教务、教学、教研及督导等相关部门及专业学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负责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监督、教学质量和教学人员等重大决策与日常管理工作, 组织和指导教学人员按照并行工程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保证学生的各门课程协同、并行、一体化教学。第二层是执行层, 由教学人员组成, 按照学科分类和课程关联度又可分成不同的教研室或教学小组, 在管理层的组织和指导下, 依照并行工程的原理与方法, 实施并行教学。第三层是支撑层, 就是开发一个实现并行教学的管理信息平台, 将所有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和过程集成在一起, 为并行教学提供一个集目标管理、进度监控、调查反馈、信息集成和知识共享的工作环境, 保证参与并行教学人员之间的协调活动能正常进行。

(二) 实施并行教学的步骤

首先,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科技发展推动着各种专业技术快速更新, 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 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围绕着新形势下的专业培养目标, 学校应科学合理地选定专业课程。一方面, 课程设置应注重基础、突出特色、贴近需求, 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是基本的、适合的、应用性的;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应注重关联、互相补充、集成一体, 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是相关的、系统的、结构性的。

其次, 基于并行工程方法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通过对专业课程进行分解和重组, 教学内容得以整体优化和系统集成。一方面, 对于单科课程, 改变传统的串联 (即第一章讲完才讲第二章) 授课方式, 采取“课题驱动、按需教学、不用不学”的一体化授课方式。通过不断地抛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还能在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中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实际上, 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 大处以完成课题推进, 小处遵循认知规律;课程后面章节内容可能因解决问题而需要提前学习, 如此反复而使课程的内容前后贯穿、综合交叉。另一方面, 对于多科课程, 改变传统的分散独立、缺少融合的授课方式, 采取“项目捆绑、统一进度、同步教学”的一体化授课方式。通过设计教学节点 (如项目) 将多科具有逻辑相关性的课程捆绑在一起进行并行教学, 使课程内容横向贯穿、并行交叉。基于以上并行工程方法, 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最后, 根据教学计划实施并行教学, 由各个教研室或教学小组各自安排自身的工作;同时依据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接受统一的管理, 定期或随时反馈教学信息并对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例如, 通过系统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分析, 了解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在信息平台上的交流, 了解课程内容的疑难点, 等等。这些反馈与信息都将指导和改进后期教学。

综上所述, 并行教学法应用了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并行工程技术的先进理念, 可实现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 有利于营造出学生主动求知和生动认知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在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 既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 又培养了工程素养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熊光楞.并行工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8-9.

[2]陶春虎, 习年生.并行工程在失效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实施要素分析[J].材料工程, 1999 (2) :43-47.

[3]真虹, 朱云仙.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物流系统方案设计方法研究[J].物流技术, 2006 (5) :23-2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并行开发】相关文章:

并行检测05-01

双轨并行05-04

并行配置05-17

网络并行计算05-11

三维并行电法05-22

并行化分析05-22

同步并行算法05-26

并行构造算法05-27

并行分析算法06-07

职级并行讲话范文06-05

上一篇:量化投资策略下一篇:天然气制甲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