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恢复

2024-07-10

身心恢复(精选四篇)

身心恢复 篇1

1 体育训练结束后学生的身心状况

大学生的体育课堂, 不管是出于培养体育精神, 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等, 一般而言教学内容分为四类:耐力类、速度类、技巧类、娱乐形体类。但是, 不管哪一类, 学生只要投入训练, 都会对身体与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运动的负荷到达一定的极限后, 学生会有消极的心理暗示。

1.1 身体状况

(1) 身体极端疲惫。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教学内容, 一堂课下来, 身体机能极限的逐渐靠近, 会使得学生感到非常的疲惫。大脑对于肢体部位的控制力, 学生的反应与接受能力, 都受到了较大的考验。强弩之末的他们, 最大的愿望就是停下来休息, 哪怕是出于恢复自己的放松整理动作也不愿意做, 这样就会削弱训练的效果, 达不到逐步提高的理想。 (2) 心跳快。特别是耐力型与速度型的训练, 学生的心脏压力会随着负荷的加大而加快。如长跑、短跑及接力赛等, 都会让学生在短时或者长时间处于心跳较快的生理期, 甚至学生会出现短时或稍微长一点的胸闷、呼吸困难的情况。学生因为自身训练带来的不适感受, 使得学生急于寻求恢复, 而产生心理忙乱。 (3) 肌肉处于惯性高度紧张。力学的常识告诉我们, 尽管学生的训练已经结束, 但是由于前面训练的持续开展, 使得人的肌肉还处在惯性的紧张状态中。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 使得学生的恢复必须经历一定的时间, 才能在肌肉逐渐的平静中实现自己的恢复。因而, 在教学实践中, 对于结束后的恢复要特别的重视。

1.2 心理状况

(1) 急切地想休息。疲惫加上训练带来的负面感受, 使得学生更是急切地想休息。对于一切的项目都会出现排斥、抵触, 甚至异常反感的消极心理, 只有想停下来休息的念头。此时, 他们根本考虑自己的身体状态是否适合立刻坐下来或躺下来, 就可以不顾一切地坐下或躺下, 寻求短暂的舒适。 (2) 对于机能恢复的焦急期待。身体训练的状态正如人患病一样, 病来如墙倒, 病去如抽丝。但是, 学生都想立刻就恢复到训练初的状态, 充满激情, 有使不完的劲。因而, 学生在训练结束后, 都会想着如何能尽快恢复自己, 不让自己有这种训练后的不适体验, 心情很急躁甚至是烦躁。 (3) 紧张。尽管训练结束了, 他们并没有因为训练的结束而放松。而是由于训练的结束, 自己并没有立刻从训练的状况中恢复过来, 心情更加的紧张。特别是对于那些最让自己感到痛苦的部位感受, 保持着高度的紧张心理。如当学生在短跑或长跑后胸闷, 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抚摸着胸口, 越是这样越紧张, 就越会增加这种不适的心因暗示, 反而会愈加的难受。 (4) 烦躁。与此同时, 就是烦躁了, 原来可能和谐的关系, 在此种情况下, 会变得脆弱, 会以烦恼、厌倦甚至仇视对待。同学之间会话语少, 相互在肢体方面如锤锤背的安抚没有了, 都会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烦躁地坐着或站着或躺着, 只想安静一下。此时, 任何可能的接触, 都会引发怒火相待了。

2 体育课训练结束后音乐类型选用研讨

从学生训练结束后的恢复教学经验来看, 如果能继续根据学生当时身体状态下的心理状况, 精心选择音乐, 将能对于学生的身心恢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2.1 甜蜜

对于健美操、瑜伽等强化形体美教学的训练, 由于学生一开始就植入的追求美的教学目标, 学生积极性较高, 即使产生各种训练后的不适感受, 也是由于自己个人追求美理念的支持的结果, 因而,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继续地强化这种美好。所以, 宜选择那些甜蜜, 对生活有着美好向往的音乐, 让学生在提升美感的同时, 在幸福甜蜜的心理氛围中, 转移注意力。

2.2 快乐

有些技巧型训练项目, 因为难度或者是重复的训练, 导致学习气氛沉闷。如木马、双杠或后滚翻等项目, 尽管看似负荷小, 但是相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技术要求还是较高的。因而, 在训练结束后, 可以选择那些较为欢快的音乐, 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在欢快的心理氛围中, 去完成自身的恢复。[2]

2.3 安静

对于那种节奏较快、环节负荷不大但整体负荷较大的训练, 如短跑、体操或舞蹈等, 可以选择那种较为安静的音乐, 让学生自己随着音乐, 慢慢地放松自己, 让自己从那种激扬的状态中沉下来、静下来, 在安静柔和的旋律中恢复自己。

2.4 励志

在经过高强度大负荷的训练后, 应当选择那种励志的音乐, 在这种情况下, 更应该通过激起学生的不怕艰难险阻战胜困难的精神, 让学生在昂扬的斗志中实现强力的高亢恢复。正如有些病人不是由于自身的疾病严重而死亡, 而是由于没有希望才走向了死亡。同样, 在这种人体负荷极点的情况下, 应该去充实学生的希望与强调学生的潜力, 让学生在精神的保持中慢慢地回归。

3 体育训练结束后音乐运用的效果探析

体育课音乐运用的效果, 不同的阶段是不一样的。在训练结束时, 不是为了调动积极性, 重点是为了保持学生对于体育的美好, 以及尽快地身心恢复。

3.1 放松整理时

(1) 能再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无论什么工作, 只要到了最后阶段, 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即使是学习的最后任务, 或者为了他们的健康, 再让他们完成放松整理的环节, 他们一般也都草草应付。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抓住时机运用音乐, 可以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最后的体力与精力下, 做完完美的恢复过程。 (2) 能分散学生因为训练带来的痛苦感。如果训练结束后, 任凭学生自己怎么样, 大部分学生都会陷入训练带来的痛苦中, 相互的攀比着自己的不适, 这种情况会造成恶性的循环。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音乐, 在音乐的引导下, 会让学生分散注意力, 转而注意其他的事物, 或渐渐的忘却。[3] (3) 让学生在美好的心理暗示中完成放松动作。体育训练结束后的放松整理动作, 应是体育教师一堂课小结的内容之一。然而, 没有学生的配合, 教师的课堂不会显得完美。当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 忽略训练的痛苦感受, 能把积极幸福的心态洋溢在脸上, 将是对教师的授课最美好的肯定。

3.2 学生休息时

(1) 平静心态。特别是阶段性的休息时, 例如几组短跑、一次长袍暂时休息时, 教师播放音乐, 为学生营造一个平静祥和的环境, 让学生能习惯用平静淡定的心态, 面对学习, 面对生活, 面对变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体质, 也无形中教会了学生做人的道理与方法。 (2) 提升训练效果, 随着音乐享受。在快乐的氛围中, 学生是接受能力最佳的。不仅可以巩固与提升训练的效果, 还实现了把本来有着体力与精力考验的难度训练, 变成了人生的一种快乐享受, 达成了恢复与保持的双赢。

3.3 留下积极念想

体育训练后留下的身体肌肉或韧带等疲劳甚或劳损痛苦, 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或认识。如何让学生保持对体育的美好, 也是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之一。如果, 都能在训练结束后, 运用音乐来缓和学生的训练后的负面体验, 这样将给学生留下对于体育的积极想念想, 让学生盼望、想念, 并自觉地投入。

3.4 和谐教学气氛

大学生的体育课也是必修课, 为了完成学分, 他们会按时上课, 参加训练。不过, 也不排除是怕教师不让及格, 而在师生对立的背景下去听从老师的指导。从体育教师在上课导入等环节运用音乐的效果来说, 在此种情况下, 运用也一样会起到融洽教学氛围的作用, 让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且平等和谐。[4]

3.5 使得师生关系更加的亲近

音乐是一种心灵共鸣的产物。当然也能拉近师生的距离, 特别是当煞费苦心的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的音乐后, 他们会认为你理解他, 包容他, 在意他。同样, 他们会在学习的配合给予积极的努力来回报。

4 结语

音乐已经在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就是为了发挥音乐心理上的积极引导、暗示与激励等作用,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也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美好。同样, 在训练结束时运用音乐, 会把原来教学环节中的训练效果、知识传授, 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巩固, 并让学生在音乐的享受中快速地恢复自己, 把一堂体育课画龙点睛地完美。

参考文献

[1]沈永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教育, 2004 (5) .

[2]于惠喜.浅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 2011 (23) .

[3]张玉凤.浅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1999 (2) .

身心恢复 篇2

【关键词】无缝护理;留观患者;身心恢复;SAS;SDS

无缝护理模式是临床上极富人性化的一类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具有全面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可在极大程度上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对院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1]。在此次调查中,我科以无缝护理模式对急诊留观患者进行护理,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0例急诊留观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35~69岁,平均年龄为(50.1±3.5)岁;对照组患者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为37~65岁,平均年龄为(49.2±2.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先进行相应的治疗处理。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以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情况如下:①无缝隙小组成立。我科设立专业的无缝隙护理小组。在对患者进行急救过程中,由小组带领人对组内各成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划分,每位成员按规定要求完成自身所安排到的任务。在日常工作中,我科对无缝隙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急救知识、专业急救技巧、日常临床护理、护患沟通技巧等,使得护理小组具有专业性及规模性。②全天候值班模式。对于部分严重急症患者,需安排医护人员进行全天候的观察服务。我科对无缝隙小组的排班模式进行调整,包括白班9:30~18:00、晚班18:00~2:00、夜班2:00~9:30。被安排到的值班人员,需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遵守正常的工作制度,对于较忙的阶段,我科适当增加辅助人手,给予值班人员一定的帮助。同时,我科还对无缝隙护理小组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考核,保障以最佳护理状态对患者进行护理。③护理要求无缝隙化。对于不同疾病的患者,应以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我科将无缝隙护理人员进行分类,安排专业人员到每个科室进行护理,使得护理模式具有针对性[2]。每位护理人员安排相关的培训,使得在护理工程中的培训具有专业性。

1.3 诊断标准 以SAS、SDS评分作为患者的诊断标准,具体划分情况如下:①显效:SAS、SDS评分均小于50分;②有效:SAS、SDS评分均小于60分;③无效:SAS、SDS评分均在60分以上。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身体恢复情况比较 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后,两组患者身体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留观时间为(2.5±0.5)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留观时间为(5.0±1.3)d;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理状态比较 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无缝护理模式是临床上以全面性、合理性为一体的优质护理模式。该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在院生活、疾病治疗、治疗后护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涉及,可有效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使得患者的满意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无缝隙护理模式还可使得患者的恢复进程加快,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压力,使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增高[3-4]。本研究证实,无缝护理模式可促进急诊留观患者的恢复,对患者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总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急诊留观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该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徐琼英.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4-15.

[2]裴华.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急诊内科患者身心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90-91.

[3]王辉,吴爵.全程无缝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919-1921.

身心恢复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50例。年龄25~68岁, 平均 (45.8±12.6) 岁。病种:子宫肌瘤32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 子宫腺肌瘤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性别、年龄、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 (1) 无严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2) 无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 (3) 无凝血功能障碍、贫血及恶液质; (4) 无精神障碍, 无认知功能障碍, 能配合护理并完成调查; (5) 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 (6) 均为择期手术的患者。排除标准: (1) 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 (2) 精神状态较差, 不能合作; (3) 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严重感染、神经系统疾病; (4) 有精神病异常史; (5) 急诊手术; (6)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方法:两组均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子宫全切术, 由同一组医护人员给予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术前准备、健康教育、术后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 具体内容: (1) 术前认知干预:a.责任护士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自我介绍,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给患者介绍疾病的疾病知识, 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 讲解腹腔镜治疗的相关内容, 让患者了解整个手术过程, 从而能够较好的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2]。b.介绍医生的资质, 手术成功的正性经验, 多用鼓励化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指导患者学会与内心不良情绪做斗争的方法, 克服其恐惧心理, 帮助患者建立手术信心。 (2) 术后疼痛护理:鼓励患者将创伤的感受表达出现, 给予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说, 给予患者鼓励,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运用各种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引导患者摆脱疼痛或淡化疼痛的意念, 从而减轻疼痛, 减少因疼痛引起的焦虑、烦躁和恐惧心理[3]。为减少肩痛, 术后第1天的7:00, 14:00, 20:00进行吸氧[4], 指导患者做腹腔镜术后体操, 将热水袋敷于两侧肩部等措施。 (3) 术后早期进食:麻醉清醒6 h后, 给予生理盐水500 m L口服, 术后第1天给予清流饮食500~1000 m L, 第2天开始1 000~2 000m L的半流饮食或流质, 选择一些低脂、低钠、高优质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观察患者有不良反应的发生[5]。 (4) 按摩:术后6 h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给予患者按摩护理。患者取平卧位, 按摩前对腹部进行热敷。热敷后沿着患者上腹部顺胃的方向, 用手掌或大小鱼际肌紧贴体表行顺时针按摩, 按摩力度要适中, 由轻到重, 然后由重到轻, 以患者能耐受牵拉及疼痛为准[6]。

评价指标:负性心理:采用Zung编制的医院焦虑 (SAS) 和抑郁 (SDS) 自评量表评定。2个量表均包括20个条目, 分4级进行评分, 总分乘以1.125, 取整数为标准分。 (1) SAS评分:>50分存在焦虑, 50~59分轻度焦虑, 60~69分中度焦虑, >69分重度焦虑。 (2) SDS评分:>53分存在抑郁。53~62分轻度抑郁, 63~72分中度抑郁, >72分重度抑郁。术后恢复:采用术后疼痛程度 (肩痛和切口疼痛) 、肠鸣音恢复时间 (首次) 、排气时间 (首次) 、排便时间 (首次) 、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来评价。 (1)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评估疼痛, 共评分0~10分, 0分为无痛, 10分为剧痛, 让患者自己进行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 d时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 (2) 并发症:记录患者出院前出现感染 (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感染等) 、尿潴留、肠梗阻等。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负性心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前1 h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比较: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讨论

综合性护理是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护理模式, 其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给予患者多样化、全面性的护理, 以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身心舒适度[6]。本研究为减少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和加快术后康复, 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术前认知干预、术后疼痛护理、早期运动、早期进食、按摩护理,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较好, 术后恢复较快, 并发症较少, 均优于对照组 (P<0.05) 。其中认知干预增加患者的手术认知, 增加了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健康知识, 减轻了心理压力, 也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术后的康复知识和功能锻炼技巧。疼痛护理、按摩护理有效降低了术后切口疼痛和肩痛的程度, 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舒适度。早期进食增强了术后的营养和免疫力, 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早期运动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同时综合性护理的实施也加强了护患之间的交流, 增加了相互理解, 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的遵医嘱行为。

综上所述, 综合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模式, 能缓解腹腔镜子宫全切患者的不良心理, 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摘要:目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改善腹腔镜子宫全切的不良心理, 促进术后康复。方法:收治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5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 比较两组的负性情绪以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术后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模式, 能有效缓解腹腔镜子宫全切患者的不良心理, 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干预,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程文燕, 郭晓迪, 刘兴凤.护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7) :46-47.

[2]马瑞.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性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3 (4) :55-56.

[3]陆金美, 赵文芳, 徐守琴.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护理措施的改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14) :38-39.

[4]吴海波, 黄叶莉.吸氧对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14) :62-63.

[5]吕芳.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 (3) :1897-1898.

身心恢复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00例肺结核空洞切除术的患者,纳入标准:(1)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术前均明确诊断,确诊为肺结核;(3)无手术禁忌证;(4)无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5)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系统的肿瘤;(2)合并严重的心脑等重要脏器的疾病。将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2~71岁,平均(48.56±10.48)岁,结核位置:左肺21例,右肺29例。对照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1~70岁,平均(48.38±12.67)岁,结核位置:左肺22例,右肺2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出院指导,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后实施“QQ护患病友群”。

1.2.1 干预形式

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的方式主要QQ的形式,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时予沟通和教育。护患沟通主要是通过QQ的形式进行,患者在出院时均嘱患者通过QQ的方式加入科室的QQ病友群,并且加入主管护士的QQ号,对于老年不会使用QQ的患者,通过患者的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加入干预人员的QQ作为交流平台,对于不会打字的患者,告知患者可以同语音功能或者视频通话的形式进行交流。

1.2.2 干预内容

心理与社会支持,饮食干预,症状干预,严格执行肺结核化疗药物操作规程,注意观察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加强支持治疗,预防潜在并发症。应通过多种途径给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与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激发起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热情,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在QQ群中,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肺结核相关知识的更新与交流。通过QQ交流,评估患者的进食情况及营养状况,监测并记录患者进食量,满足机体营养需要。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增加营养与促进健康的关系,促进主动进食。改善进食环境,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和品种多样化,满足患者的饮食习惯,调整心情,增加食欲。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卫生,增加食欲。常用盐水或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若出现真菌感染时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并局部敷制霉菌素。

鼓励患者多饮水,既可补充机体需要,又可稀释尿内药物浓度,防止肾功能损害。对化疗引起的脱发、皮肤干燥、色素沉着等应作好解释,停药后毛发会再生。告知患者及家属吸烟对机体的危害,提倡不吸烟或戒烟。改善劳动和生活环境,避免有害气体和粉尘吸入。防治肺部慢性疾病,对防治肺结核有积极意义。通过QQ交流,给予心理援助,介绍肺结核的治疗方法及前景,使之摆脱痛苦,正确认识疾病,增加治疗信心,提高生命质量。合理安排休息,补充足够营养,适当进行运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呼吸道感染,促进疾病的康复。督促患者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并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

1.3 评价标准

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60)[4]。心理状态的评定是选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A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并且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调查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该量表包括10个因子项,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病性、敌对、强迫等,共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主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变化。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程度越差[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干预3个月后SF-60评分均较出院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SAS、SDS、SCL-9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干预3个月后的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出院干预3个月后的SAS、SDS、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与出院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出院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结核发病率逐年提高,成为了我国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6]。尤其是我国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肺结核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越来越引起社会上的关注[7]。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与结核类型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并与结核发生的部位、邻近组织、形态大小或远处转移等有密切关系[8]。病变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多数是在体检时被发现[9]。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刺激性呛咳等,经抗炎治疗后效果不佳[10]。其中以痰中带血最有诊断价值。肺结核空洞切除患者的年龄50~60岁发病率最高,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和胸痛,初诊易误诊为肺炎[11]。

对于肺结核形成空洞的患者,手术是治愈疾病及延长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2]。只要患者条件允许又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均应该正确根治性切除[13]。但是由于患者患有肺结核,并且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心理应对结果会对疾病会产生明显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心理精神因素在患者的术后康复中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已经逐渐得到认可[14]。

QQ最核心的定位是沟通工具,具有极强的互动性[15],相对于传统的信件及电话随访,患者会更喜欢双向的沟通和交流,并且需要花费的费用并不高,采取语音交流及视频交流的形式比较多样,就像对着人说话会比对着木头说话更有趣一些,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16]。通过QQ的方式能够指导患者加强营养支持,合理安排休息,适当活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呼吸道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力[17]。

通过本研究笔者发现,两组患者出院干预3个月后SF-60评分均较出院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SAS、SDS、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干预3个月后的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出院干预3个月后的SAS、SDS、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肺结核空洞切除患者若术后对生活充满希望是增强其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18]。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QQ护患病友群”的肺结核空洞切除术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

“QQ护患病友群”是医院干预的延续和扩展,本研究所采取的院外“QQ护患病友群”的内容有认知干预、心理干预以及社会支持干预,其中认知干预通过对治疗知识的健康教育,弥补和巩固了肺结核空洞切除术患者出院后在生活知识的不足[19],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联系,不仅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也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躯体症状的改善有有利于心理压力的降低。改善了患者出院后带病生存过程中的不良心理状态[20]。而且在延续干预过程中还能不断收集反馈信息,以提高效果,达到医院、患者和家属三赢的效果[21]。

顾军养等[22]探讨使用QQ群平台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的影响,将缓解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出院后患儿家长加入(哮喘之家)QQ群,通过QQ群平台和论坛随时为家长施教,对家长提出的问题、疑问进行解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哮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对照组家长好,患儿用药依从性高,因此QQ群平台能更好地帮助患儿家长提高对哮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防止疾病的复发,与本研究虽然不是同一个病,但是殊途同归,通过QQ群达到了同样的目的,临床效果满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身心恢复】相关文章:

身心05-30

身心05-31

身心成长06-08

身心特点06-17

身心建设07-18

身心状况08-24

身心兼修07-11

身心健康08-11

身心发展价值05-20

身心化护理05-28

上一篇:绿色建筑设计规范下一篇:创新性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