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处理

2024-08-01

海上处理(精选十篇)

海上处理 篇1

另外, 本平台还接收另外一平台通过海管外输过来的来液。此部分来液和本平台上的油气水混合物在生产分离器进口处汇合进入生产处理系统。

两个平台目前共有20口生产井, 日产液量为14万桶, 其中生产水12.5万桶, 原油为1.5万桶。生产分离器的设计处理能力为7.4万桶液量, 生产水处理能力最大为4.8万桶, 显然由于处理系统的瓶颈原因, 原油不能分离彻底, 导致外输到FPSO日总液量为

4万桶, 排海的生产水量为10万桶, 排海水中含油为50PPM左右, 远不能满足公司提出的水质排海标准。

1 问题分析

(1) 生产分离器的总液量达到了14桶液量每天, 比原先设计的7.4万桶处理量超了将近200%, 也就是说生产分离器超负荷200%。

(2) 生产水系统处理12万桶每天, 比原设计的4.8万桶超了250%, 也就是说生产水处理系统超负荷250%。

(3) 外输泵原来运转一台, 现在运转两台, 比平时多运转一台, 浪费了动力能源, 也增加了人力成本和危险因素。

(4) 外输液量和压力达到临界危险状态, 海管的寿命和安全受到威胁, 同时为了降低海管压力, 多增加了一套减阻剂注入系统, 操作成本和风险因素均上升。

(5) 外排水中含油介于4 5 P P M到60P P M之间, 生产水无法达标, 不能满足公司绿色环保要求。

(6) 生产水处理不达标, 被迫循环处理, 重新进入生产系统处理, 由于生产水循环处理, 加重了生产水系统和原油处理系统的负担。

2 解决思路

(1) 首先要满足公司提出的环保要求, 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关键点。

(2) 其次是要最大化地满足提出的增产要求, 为了总公司的“二次跨越”服务。

(3) 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 争取不停产, 不多投资, 响应公司提出的“增产节支”号召。

(4) 采取循序渐进的解决思路, 先简单, 后复杂;先表面, 后深层;先折中, 后彻底, 最终利用有利时机完全解决瓶颈问题。

3 解决方法

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后, 具体解决方法就相对简单了。首先澄清问题, 然后分析各种措施, 最后再通过分析各个设备的工作原理, 结构构和设计基础, 通过反复观察和试验, 最终采用下述方法, 完全解决了生产水外排不达标, 外输原油含水过高等非正常现状, 取得了良好的直接和间接效益。

(1) 首先优化化学药剂。针对目前的生产状况和原油品质, 重新筛选出高效价优的破乳剂和清水剂, 这种高效破乳剂能快速起效, 让油水在短时间内瞬间分离, 而且分离出来的水质也较清澈和彻底。清水剂注入在生产分离器水出口, 这种清水剂和破乳剂配合起来使用, 能在短时间内将外排水的含油浓度由60PPM降低到45PPM, 满足环保排放的要求。

(2) 改变测试分离器为辅助生产分离器, 即进入测试分离器的单井主要不是用来计量, 而是用来减轻生产分离器的负担。为了这个目的, 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将测试分离稍做改进, 测试分离器分离出的生产水不进生产分离器, 而是旁通生产分离器直接进入水处理系统, 分离出的油也不进生产分离器, 而是旁通生产分离器直接进入外输泵。这样分离器就能减少处理量1.4万桶液量, 相对于降低了10%的处理量, 于是从生产分离器分离的油中含水更少, 分离出的生产水含油更少, 分离器的控制稳定很多。

(3) 改变生产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回收油流程, 取消其原进入分离器进行重新处理的流程, 将其直接打到外输泵进口, 这样在不影响生产水处理系统的前提下, 减少了生产分离器处理量约0.8万桶液量, 相对于减少了5%的处理量。

(4) 旁通一部分其他平台来液直接到外输泵的入口处, 进一步降低分离器的处理量, 这样又减少了生产分离器约0.4万桶处理量, 按比例算应该是生产分离器又减少了2.5%的处理量。

(5) 再旁通一部分其他平台来液直接到生产分离器的油槽, 通过生产分离器的油槽脱气, 提高外输泵液位控制阀门的开度, 减少外输阻力, 同时来液中的气体得到分离, 降低了泵由于气体影响带来的负面影响。

(6) 利用平台停产大修机会, 增加一套生产水处理系统, 将生产水的处理量翻一番, 由原来的4.8万桶提高到12万桶左右, 通过扩容生产水处理系统这个项目, 生产水外排海水质也完全达标合格, 事实上, 由于生产分离器并没有增加处理能力, 项目改造的测试分离器功能改变、污油回收流程改造、外来液流程改造等措施解决的唯一问题就是生产水质不合标这一个问题。

(7) 正是认识到这个问题, 为了彻底打破瓶颈, 为后继的生产任务做好流程和设备方面的准备, 项目终于决定改变生产分离器内部结构, 改造油槽挡板型生产分离器为简单的挡板式生产分离器, 割掉了生产分离器内部原先的油槽, 将挡板也向原油缓冲沉积区靠近, 最大化地扩大油水的有效分离区, 适应了来液油水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 增加了生产水的沉降区和处理量。经过现场的状态检测和取样分析, 证明这样的改造是成功的, 具体表现在生产分离器分离出的水量由10万桶涨到12万桶, 排海水中含油由过去的50PPM降低到18PPM, 生产分离器的油出口量由过去的4万桶减低到每天降低到2万桶每天, 原先需要两台外输泵的总外输量可以由一台外输泵处理。

4 结语

经过项目改造, 生产分离器处理能力增加了, 生产水系统处理能增加了, 原先的瓶颈问题消除了。于是我们首先恢复了测试分离器的正常测试计量功能, 然后屏蔽了外来液直接进外输泵的流程, 恢复了污油回收流程到进入生产分离器, 降低了化学药剂破乳剂注入浓度, 取消了清水剂的注入。整个处理流程恢复到正常功能。

这个项目不仅取得了稳定生产, 增加产量, 降低投资的总目标, 而且为本公司其他油田以及其他兄弟单位类似问题处理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摘要:当海上生产平台生产的总液量远超出平台上油气水处理流程的最大设计能力, 导致外输管线含水过高, 平台外排水质不达标, 生产水处理系统紊乱, 甚至被迫以减产来应付时, 经综合分析油田生产现状, 研究可以利用的改善措施方法, 提出改变测试分离器的测试功能为辅助生产分离器使用、旁通生产分离器部分进口来液、优化各种化学药剂的注入系统等各种措施, 将水产水处理系统的处理量提高了将近30%, 有效缓解了生产水产量过大和处理系统瓶颈问题, 为平台的稳产高产乃至整个油田的增产节支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上煤田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篇2

龙口海域煤田,海水深度变化大(1~13 m),地层局部倾角陡;海上地震资料采集存在检波器位置漂移、变周期鸣震干扰以及子波差异大等问题.利用直达波或折射波旅行时进行检波器位置反演,解决了检波器飘移问题;变步长二步法预测反褶积能压制变周期鸣震干扰;叠前时间偏移解决了陡倾角成像.资料处理效果表明:所用方法对龙口海域地震资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作 者:韩仁桥 王成礼 HAN Ren-qiao WANG Cheng-li 作者单位:韩仁桥,HAN Ren-qiao(龙口煤电公司,山东,龙口,265700)

王成礼,WANG Cheng-li(胜利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257000)

海上溢油事故的影响及处理分析 篇3

关键词:溢油事故石油污染跟踪

1 引言

海洋是地球上最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水生物最广阔的生活场所。在大规模开发海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溢油事故就是其中之一,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对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海洋运输的不断发展,海上溢油事故的发生频率也相应增加。全世界每年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约达200万吨~1000万吨。溢油事故的频发不仅是对能源的严重浪费,也对生态环境带来难以恢复的破坏。

2 海上溢油事故概况

伴随着上世纪60年代石油海运业的兴起,巨大油轮的海难事故不断发生。最早的不幸事件当属利比亚超级油轮“卡尼丸”号。该船于1967年3月18日满载石油在英国康沃尔海岸附近触礁沉没,所载11.9万吨原油全部流人大海。油液随波逐流很快浸染了英国康沃尔海岸,3个星期以后便随风抵达并污染了法国沿岸疗养区。

世界各国在最近的75年中,溢油事故频发,损失惨重。仅我国的海上各种溢油事故已发生约500起,数目惊人。1989年,青岛黄岛油库爆炸起火,600多吨原油流人海中。而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的一条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造成至少1500吨原油流人海中。

造成海洋石油溢油事故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油船在航行过程中与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断裂等事故,船体受到严重破坏,造成溢油;油船御油时由于操作不当或意外起火,发生爆炸,造成溢油。

除了油船海难事故所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之外,海上油田开发是另一个重要的污染源。船舶与钻塔、油井等设施相撞:油船与钻井平台等水下设施相撞酿成火灾、溢油事故者屡见不鲜。特别是超级油轮,甚至在其航行速度很慢时,由于其惯性特别大,一旦与沉重的钢筋混凝土平台相撞,对油轮将是毁灭性的,因为这种油轮往往载有约60万吨的石油或石油产品;海上钻塔或油井失落:在海上石油钻探或石油开采过程中,自身失落溢油数量也相当可观,从世界范围的统计可知,平均每年有10万吨以上的石油失落,酿成惨重后果。

另外,自然力量,如地震、风暴潮、台风等也会造成石油溢油事故。例如,1974年“卡米拉”号巨风经过时,墨西哥湾北岸的水位暴涨,导致密西西比河海水倒灌,造成海底滑坡,钻塔被毁,石油喷泉般外溢。

3 海上溢油事故的影响

海上溢油事故的频发不仅是对宝贵的石油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不可小觑的是它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巨大危害。不论是生活在赤道附近的热带海洋的生物,还是生活在北冰洋中的动植物群体;不论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鱼虾,还是在海面上飞翔的海鸟,或者岸边的动植物,都不能抵抗海洋上石油类物质的侵害。

石油进入海洋之后,漂浮在水面迅速扩散,形成油膜,阻碍水面从空气中摄取氧气,抑制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致使水中的含氧量逐渐减少,使鱼虾贝类窒息死亡。在“卡基斯”号油船遇险后的溢油事故中,曾导致法国沿岸渔业生产停顿了一个半月之久。因为渔民们捕来的鱼有一股浓浓的石油气味,在鳃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石油斑点;溢油事故对海鸟资源的破坏的严重程度也是难以估量的。据报道,石油泄漏事故后可以收集到上千只死鸟,或者是落入油层覆盖的海水中死亡,或者在误食沾染石油的物质而丧生;浅滩上受石油污染过的牡蛎同样会丧生,即使活下来的也不能再食用。被石油污染过的牡砺有一股浓浓的石油味,这股味道可以存在一个多月。在岸边岩石上的一些海洋生物对新鲜石油更为敏感,往往是首批栖身海岸的哺乳动物同样受到石油污染的影响,大量油类的侵入会对海狮、海豹、北极白熊等靠海生存的哺乳动物的正常生活带来危害;对于海岸植物也会产生影响,红树林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沾染石油的植物的新根和新幼树可能立即被杀死,轻的也会发生脱叶现象。

石油成分的分析表明:石油中所含的轻芳香烃物质及其衍生物质(PAN),在原油中含量不过5%,但在净化了的石油产品中(如煤油),其含量可达到20%。海水中致命的轻芳烃物质及其衍生物质,对海洋动植物的影响很大,甚至致命。

海洋生物学家指出,PAN物质能够沉人深海之中,特别是在暴风雨、大风天气过后。例如,“艾罗”号油船遇险之后,在一次风暴之中,在80米深处发现了油滴。还发现石油滴粘附于海洋悬浮的微粒上,像降落伞一样慢慢地降落到海底。当海面布满油斑时,其海底常发现有致命的芳香烃有毒物质聚集,而且这些有毒物质还常随海流扩散。有毒的“黑流”所经之处,便留下一片“死亡”的痕迹——蠕虫、海葵及其他软体动物遗体遍布。多环芳香烃碳氢化合物对浮游动物及鱼类的影响:多环芳香烃碳氢化合物是石油成分中对海洋生态系统破坏性最大的化合物之一,其分量很大,它是最常见的石油团块的基本成分之一。多环芳香烃碳氢化合物能够在海洋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组织和器官中聚集起来,缓慢而长期地实施其毒性。当这些中了毒的海洋生物被海兽、鱼、虾等食用后,后者也会中毒。海洋生物中毒程度与石油污染浓度有密切关系,当浓度不超过1%时,对硅藻的生长不但没有损害,甚至起到促进作用。随着石油浓度的增加,毒害作用才能表现出来,浓度越大,毒性越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也越重。

4 海上溢油事故的处理

目前石油污染物的净化主要有以下方法:

1.物理方法:廉价而易得的锯末、粉碎了的浮石粉和玉米粉等对石油污染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而且它本身对海洋动植物没有什么损害作用。

2.化学方法:利用化学清洗剂和除垢剂消除石油污染物或抑制石油泛滥,特别是在石油运输船或钻井平台溢油事故初期,这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是人们最终发现,上述物质对海洋生态(包括鸟类)是极其有害的物质,其副作用比石油污染泛滥的直接经济损失要大得多。人们对受污染海鸟的抢救与护理经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因此,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已下令禁止使用这一方法。

3.生物方法:海洋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它们能够利用海洋石油或其衍生物中的碳氢化合物,作为其碳和能量的主要来源。这些海洋中的细菌对石油或其衍生物质起到了净化作用。这一现象已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关往,被誉为石油污染的净化剂,其最大优点是既廉价又无副作用,这种借助自然力量的方法很值得提倡。但是在应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把石油薄膜弄碎才能大大提高净化能力。否则这种生物净化剂很难进人石油里面与石油颗粒充分接触,只能对其边缘发挥作用。

海上溢油事故的处理主要有以下步骤:

首先要选择最佳处置方案:通过各种监视手段发现和跟踪溢油,并及时作出正确判断,选择最佳处置方案。溢油发生的位置、溢油的性质、规模、预测溢油的数量、面积、漂流速度是制定溢油应急反应对策和溢油清除作业方案的依据。一个正确的应急处置方案,对控制污染局面、清除溢油危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常对于溢油事故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在污染发生之后,所以掌握主动性是问题的根本所在。随着海洋资源卫星的升空和GIS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时得到并跟踪溢油事故的详细情况、污染源、剧烈程度和扩散的速度等详细可靠的信息已经成为可能,可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治理的速度也会相应加快。例如了解潮汐、水流方向、流速、水深、水温、水色,气温、气压、风的强度和方向等就可以预测油的移动和变化状态,作出正确的技术选择。围油栏的布放场所,应该是可以控制、回收溢油的地方或将溢油移向不敏感区域的地方,当然,这需要我们对区域地形、水流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以便制定出最适合的清除战略。

接着要对清污队伍、设备、器材进行选择:鉴于水上溢油的流动性、多变性,清污队伍的组织落实必须及早进行,绝不能因为动作迟缓而延误了清污的最佳时机,同时对溢油控制技术的局限性必须有充分的认识,选择适合可以预料的各种气象条件、油的品种的设备器材。特别是对清污队伍的业务素质,清污船舶的状况、航速,清污设备器材的种类、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溢油为轻组份的油类,由于其易挥发,使用吸油材料回收效果最佳;对于溢油为重组份的油类,使用围油栏围控,再用浮油回收船进行回收是行之有效的;对于低温凝固的油类物质,如重油、原油等,用收油网回收应是最佳的选择。清污设备、器材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若采用了不恰当的清污技术和组织方式,不但起不到清污效果,还会加剧油污造成的损害。

最后,根据清除效果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要及时调整清污方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密切注视清除效果,使清除技术和清除对象相适应,同时保证清除作业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当发生清污效果存在问题时,必须及时加以调整。

2. 在清污过程中,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应急处置方案也应作适当调整,特别是对天气情况和过往船舶所产生的影响应及早作出反应,制定相应对策,调动溢油应急防污船舶、设备、器材以及必要的后勤支援。巡逻艇自始至终对溢油现场进行警戒,必要时要实行交通管制。

3.对潜在危险和损害的估计。当船舶溢油为闪点较低的轻组份油类时,应充分考虑其风险程度和潜在威胁,对现场所有的人员、船舶进行必要安全宣传,特别是在处理MARPOL附则11定义的类油物质时,应充分注意人员防护,由于类油物质挥发性强、毒性大,现场收集过程中人员站位及相应防护装备均应符合规定要求,谨防中毒事件发生。同时尚需配备一定数量的围油栏控制器材和消防设备,港内消防船亦应处于戒备状态,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确保溢油应急处置方案的有效实施。

5 结语

海上溢油事故的发生不仅是对能源的严重浪费,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分析损失、危害之后,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溢油事故的处理重心应该由事后的分析处理、责任分析转移到综合预防方面。因此,在研究及时有效的海上溢油事故的处理方法的同时,更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安全航行,谨慎操作。海上溢油事故的发生关系着大自然和人类的切身利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减小此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田娇娇、田淑芳、汤蓉,基于GIS的海上溢油事故影响分析,测绘技术装备[J], 2006(1)。

[2]我国海上船舶溢油污染形势的严峻性,新华网。

[3]张波、吴冠,渤海溢油应急预报系统[J].海洋环境科学,1998(I7)。

海上地震资料噪音处理技术分析 篇4

噪音分析与工区状况相联系, 许多噪音是由环境造成的。辽东东区块位于辽东湾东部, 紧连大连、旅顺、烟台等大中型城市, 渔业发达, 水上交通发达。且工区位置在渤出海口的主航道上, 过往的船只很多, 大船干扰严重, 对资料的采集很不利, 同时渔业干扰严重。

本工区的资料是海上的地震资料采集船采集的, 采集船使用双震源四拖揽, 每个震源的压力2000 psi, 容量2250 cuin, 深度是水下5米左右;每条拖揽长3000米, 挂载240个检波器。由于电缆防震设备的老化, 在特定条件下发生抖动, 从而产生拖揽抖动噪音。

2 噪音类型及处理技术

原始数据特征分析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只有对原始数据的特征和质量有了充分的了解, 才能发现各种噪音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大小, 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参数, 进行合适的处理, 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通过对辽东东原始资料的分析, 发现该区块的单炮总体上面貌品质还可以, 反射较丰富, 但噪音还是较大。主要原因是受螺旋桨、电缆、涌浪、侧面反射等环境因素的干扰;主要表现为信噪比低, 低频成分多。以下对几种常见的噪音的产生机理、表现形式和对应处理技术进行简单分析。

2.1 侧面干扰的去除

由于辽东东工区距离蛇岛较近, 仅80多海里, 海岛壁较陡峭, 成为一个反射面, 使得全工区的单炮记录存在斜干扰, 这就是侧面干扰。针对全区普遍存在的侧面干扰, 经过多种方法的测试, 发现在FK域进行去除较好, 由于干扰波比有效波的角度大, 这样处理对有效波的影响很小。

如图1所示, 侧面干扰去除较好。

2.2 涌浪噪音的去除

海上地震资料常见噪音及处理技术分析由于海上经常起大风, 涌起的海浪较大, 部分单炮受海浪影响较大。针对受一些涌浪干扰的单炮, 采用了swell_niose模块进行处理, 该模块是Omega系统中一个专门处理涌浪噪音的模块, 它的优点在于能够识别出涌浪噪音, 并对它进行压制, 而对有效的信号没有影响。图2为涌浪噪音去除前后的单炮对比。

2.3 挂渔网噪音的去除

工区内渔业发达, 施工时间不是休渔期, 拖揽上的水鸟 (接受地震波的检波器, 为减小水的阻力, 做的样子像水鸟) 常常挂上渔民的渔网, 产生特定的噪音。这种噪音经过多种处理方法的尝试, 都无法剔除或压制, 并且仅影响同一拖揽上临近的一些检波器, 所以采用人机交互道编辑的方法进行处理。同时, 在做完地表一致性区域异常衰减后, 一些野值在记录中依然普遍存在, 特点是浅中深层均有存在, 分布不规则。我们知道, 剔除坏炮道和野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个野值在幅度上比正常值往往大好几个数量级, 只要它参与叠加, 其结果基本上就是自身, 其干扰作用是影响叠加效果和偏移画弧。对于这些野值, 只有通过人机交互道编辑的方法挑选出来把它除掉, 而无其它办法。这项工作依靠手工来完成, 其工作十分庞杂。另外, 对一些受到渔网干扰的单炮, 也要通过人机交互道编辑的方法进行处理。挂网噪音如图3所示。

2.4 拖揽抖动产生的噪音去除

施工过程中, 由于拖揽防震设备的老化和施工船航速的变化使拖揽的抖动与涌浪产生共振, 就形成拖揽抖动噪音, 这里噪音普遍频率较低, 可以用BP滤波模块来消除;这种干扰一般产生在发生抖动的那条拖揽上, 并且影响从前往后依次减弱, 为了防止有效信号的丢失, 需要给定一个合理的处理范围, 范围大小有具体的干扰情况确定。去除拖揽抖动噪音前后的单炮对比, 如图4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噪音去除的效果较好。

3 结论

通过对辽东东海上三维资料的噪音分析及处理技术的分析, 了解几种噪音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 针对不同的噪音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 积累了海上地震资料噪音处理的经验, 为处理好深海地震资料打下基础。

十月到十二月正处于季节变换时期, 冷空气活动频繁, 此时北风、东北风和西南风偏多, 尤其的东北风, 来势猛, 速度快, 很难准确判断, 而且, 风大时, 涌浪较大, 所得到的地震资料受到的涌浪干扰也较重, 如果选择气候较为平稳的季节施工, 可以减少涌浪干扰, 选择休渔期施工, 可以减少挂渔网的噪音。

摘要:本文以辽东东海上三维资料为例, 对海上地震资料噪音的的分析研究, 找到较好的处理方法, 解决了常见噪音的处理问题。海上的采集工作与陆上采集工作差别很大, 随时受到海浪、洋流和潮汐的影响, 产生涌浪噪音, 此外, 工区内渔业较发达, 还经常施工拖揽挂住渔网的情况, 从而产生挂渔网噪音、同时工区离海岛较近, 经海岛反射, 使工区的单炮存在侧面干扰。本文以辽东东海上三维资料为例, 对海上地震资料噪音的的分析研究, 找到较好的处理方法, 解决了常见噪音的处理问题

关键词:大船干扰,海面鸣震,侧面干扰,涌浪干扰

参考文献

[1]渥.伊尔马兹.地震数据处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

[2]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石油大学出版社

海上处理 篇5

日本海上保安厅简称海保,于1948年成立,由原“运输省海运总局不法入国船舶监视本部”改制整编而成,主要职掌海洋权益的维护任务,功能性与美国海岸警卫队相当。初创时主要是为了管理日本海上的交通安全,并且排除战时在日本近海布下的大量水雷。当时只有1万多人,200艘老旧船只。朝鲜战争及此后的一段时间,由于经济原因,每年都有大量朝鲜和韩国人偷渡到日本,日本国内也有很多人向美国或欧洲偷渡,与朝鲜半岛之间的走私贸易也非常频繁,此时正好海上自卫队已经成立,海上保安厅就把业务范围移到了海上治安方面;再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业务范围又加入了救灾、护渔、防止污染等内容。

海上保安队

海上保安厅的主要执法内容包括海上巡视、领海警备、海上治安管理、打击海上刑事犯罪、防止走私和偷渡、打击海盗、防止不明船只侵入、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取缔非法渔业作业、情报收集、海上重要设施和重要物资运送警备等工作,同时,与周边国家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维护海上秩序。

海上交通安全管理

一是负责海上交通管理职能,以及日本501个港口内船舶航行和停泊的监管,港内工程和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的管理,同时对捕捞活动进行监督。在东京湾等通航密集区建立了多个海上交通管理中心,提供交通信息,管制船舶航行,提高海域的营运效率,在通航密集的86个港口内,掌握着船舶进出港的情况,以确保船舶交通安全。

日本海上保安

二是负责测绘、编辑海图,确保航行安全。开展海底地形、水深、潮汐、天体位置等海洋科学研究活动,监测海流和潮流,测绘、编辑、出版海图、电子导航海图、水路志(航海指南)、潮汐表、航海(天文)历等航海图书。该厅下属的日本海洋数据中心是日本唯一的海洋数据库,负责收集和管理由境内外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提供的各种海洋数据和信息。

三是负责助航设施管理。负责日本5600多座灯塔、灯浮标和无线电航标灯等助航设施的管理和日常保养巡检,同时,还在日本沿海设置了58处水文设备监测海区的风向、风速、波浪等气象和水文情况,并随时提供气象、海况信息。随着海港(海湾)和航道的发展以及船舶的高速化和专用化,船舶的航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考虑到海域的自然条件及船舶通航情况等各种因素,该厅有计划地进行助航标志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确保在日本沿海航行的船舶交通安全。

四是负责安全通信信息管理。拥有完善的安全通信信息网络,负责遇险通信、进出港通信、检疫通信、发生自然灾害时的紧急通信等,同时发布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特大型船舶航行通报和海洋气象预报。该厅目前正在对传统的遇险和安全通信信息体制加以大幅度的改进,大量引进自动化设备,已将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投入使用。

海难救助

负责日本沿海和海上搜救区域内发生的船舶火灾、颠覆、沉船等海难事故时人命救助和现场救助工作。建立有完善的海上应急体制和应急预案,拥有反应高效的专业海上救助队,实施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值班体制,由巡逻船艇和巡逻飞机实施巡航监视,以备海难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海难事故,立即派出巡逻船艇、巡逻飞机前往海难现场施救,并通过日本船位报告制度,要求过往船舶前去救助。

为迅速有效地进行海难救助,还建立了包括通信卫星、海岸电台、船舶和飞机电台一体的海上搜救信息预警机制。其下属的海岸电台用国际遇险频率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守听,以便收到遇险信息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电台还使用短波通信及其他通信手段,与远距离海域内的船舶联络,及时收集正确的船位信息。

当远洋船舶上的船员受伤或患病,船东等人请求紧急医疗援助时,该厅也将派出配有医生、护士的巡逻船艇或巡逻飞机前往现场,进行迅速有效的医疗援助。

强大的海上巡视船队

日本海上保安厅11个海上管区共下辖海上保安部66个、海上警备救助部1个、海上保安署54个、航空基地14个、航标事务所39个。海保船队目前现役各式船舶共约有440艘,以警备救难业务用船所占此比例最高,总数约有407艘,占海保船队总数九成以上,其中各式巡视艇与巡视船合计超过330艘。海保的巡视船主要负责沿岸侦巡勤务,依船身长度区分为PC及CL两种类别,艇长超过20米者为PC,CL则为艇长20米以下的巡视艇。其中部分PC船型的性能表现与吨位设计,甚至与小型巡视船相当,唯武装配备略逊。

海保各型巡视船依排水量及巡防能量分为4种等级:大型直升机巡视船与大型巡视船为排水量700吨以上之船,中型巡视船为排水量介于350-700吨、小型巡视船为排水量介于100-350吨间。

大型直升机巡视船

目前海保船队拥有具破冰能力的“宗谷”号(PLH-01)大型直升机巡视船,从宗谷号设计改良衍生的9艘津轻级(PLH-02-10),为投入国际海洋事务所建造的瑞穗级(PLH-21、22),以及世界最大的公务单位巡防舰“敷茸’号(PLH-13)等13艘PLH大型直升机巡视船。

上述4种船型的满载排水量皆在4000吨以上,其中瑞穗级及“敷岛”号的直升机库可容纳两架中型直升机,瑞穗级编制2架贝尔212型,“敷岛”号更是海保船队中,吨位最大、火力最强的巡视船,总吨位达到7175吨,武装配置有双联装35火炮及20毫米机炮各两座,且配备有对空搜索雷达,船艏并有2组侧向辅助推进器,船艏中段更装有2组稳定翼。

近十年来海保的大型直升机巡视船在数量及船型上皆无变化,而这13艘巡视船皆已服役超过17年,其中“宗谷”号以及较早服役的6艘津轻级巡视船,更是超过海保所规定的钢质巡视船25年的使用年限,目前“宗谷”号正在位于广岛县的通用造船公司进行现代化延寿工程,而清轻级的延寿提升方案也正在研发规划中,此外海保将于2010年开工启建一艘排水量6500吨以上的大型直升机巡视船,这艘新船将以“敷岛”号为蓝本进行改良,预计于2013年完工交船,未来计划编制于第11管区,借以提升海保船队在钓鱼台海域的执法能量。

大型巡视船

目前海保船队中的大型巡视船分为9种船型,共有38艘服役。当中分别为强化警备及救难业务的PL-01“隐歧”号,救难功能强化且具有化学污染物清除能力的7艘襟裳级(PL02-08),兼任海上保安大学教育实习业务的“小岛”号,兼具本舰额外医疗能力及海上保安学校教育训练业务的“三浦”号,强化重大灾害救难应变能力及医疗功能的“伊豆”号,以及已开始陆续退役的知床级,此外还有近10年内设计生产的3艘阿

苏级,3艘导弹级及9艘波照间级等9个级别。

这9艘船型的巡视船其满载排水量皆为900吨以上,超过3000吨者有“小岛”号、“三浦”号与“伊豆”号等3艘,其中除了知床级与阿苏级没有直升机甲板外,其他船型均可提供中型直升机降落补给及配合勤务支援,但没有直升机库。目前海保大型巡视船正逢新旧交替,在总数上虽较2000年时减少5艘,但新型巡视船的执法能力已大幅提升,加上中小型巡视船的比例提高,因此海上保安厅船队的执法能力非但未受影响,反而相比10年前大幅提升。

中型巡视船

海上保安厅的中型巡视船目前分为6种,在役数量约为40艘。它们分别是已经服役超过25年的夏井级,具有破冰能力的“天盐”号、具备化学消防及拖船能力的2艘高取级,目前已经开始退役的5艘美幌级、自1992年起陆续退役的4艘奄美级,以及13艘最新的吐噶喇级。

中型巡视船中的夏井级与“天盐”号属于500吨级,其他级别除美幌级外皆为350吨级。美幌级由第一代350吨级十胜级改良而成,虽然其满载排水量接近700吨,标准排水量也超过500吨,但海上保安厅仍将其列为350吨级,以代表前后

传承。目前美幌级已服役超过30年,早已超过预定服役年限,因此海上保安厅计划用新造的吐噶喇级将其取代。

小型巡视船

小型巡视船目前有5个型号,共计27艘。分别为4艘180吨的深山级与10艘雷山级、5艘130吨的赤城级、2艘高级,以及6艘剑级高速特种警备船。在小型巡视船中,只有3艘改良型雷山级与剑级为10年内的产品,其他皆为服役10年以上的老船。

强大的空中执法能力

除拥有庞大的船队规模外,海上保安厅空中巡逻能力亦不容小觑,海保目前共设有14处航空基地,共有固定翼飞机27架,直升机72架,固定翼飞机依据机型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等三种等级,原另有1架日本航空制造的YS-11A型LA大型螺桨式巡逻机,已于2010年年中除役;旋翼机则分为MH中型与SH小型直升机,除编制于PLH大型直升机巡视船外,也部署在海保各航空基地中。

海保的大型固定翼喷气巡逻机现有美国湾流G-V型与法国达索“隼”900型各两架,分别驻扎于第3管区的羽田,以及第11管区的那霸,湾流G-V型于2005年交机服役,最大空速为每小时510节,最大续航力可达6500海里,其机腹装备有红外线自动追踪天线与AIS船舶识别装置,可有效监视并掌握可疑船舶的行踪,后段机身左侧并设有救难器材投放口,整体值勤能力较1989年服役的“隼”900型提升许多;此型机除空中监测勤务外,亦担任驻地也位于羽田的SRT海保特殊救难队之前进运输用机。

中型螺桨巡逻机现有庞巴迪DHC-8-Q300型及萨博340B型各4架,比奇B350型10架,以及2架比奇200T/B200T型。其中DHC-8型机为海保于2006年开始建案采购的飞机,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66节,最大续航力可达1630海里,机上设计有烟标投放装置,红外线夜视装置与水面搜索雷达,单机价格约为42亿日元,总共采购8架用以取代老旧的YS-11A型机,及已发生机体结构与主翼腐蚀的比奇200T/B200T型机,自2009年开始交机,全案将在今年(2010)底前完成。

海保的小型螺桨式巡逻机只有塞斯纳U206G一型,仅装备了编号SA-790一架而已,该机自1977年服役至今,目前部署在第6管区的广岛航空基地,主要任务为濑户内海的海难救助与公害监视,亦支援海保固定翼机飞行员的初级训练使用。

海保现役中型直升机共有7种机型,分别为美国贝尔公司的212,412与412EP型,欧洲直升机公司制造的“超级美洲豹”AS-332L1型,“超级美洲狮”EC-225LP型,美国西科尔斯基公司生产的S-76C+型,以及由意大利奥古斯塔公司生产的AW139型。

贝尔212型直升机为海保旋翼机队的主力机种,于1973-1989年间共引进38架,自1995年开始渐序汰除,目前尚有20架服役中;海保为汰换早期入的212型机,于1993年与1995年开始分批采购贝尔412型系列机种与S-76C+型直升机,现役分别有6架(2010年8月刚坠毁1架)与4架,皆部署在管区航空基地中。

海保首批采购的2架AS332L1型直升机于1992年成军服役,配属于“敷岛”号巡视船,由于此型机在阪神大地震后的救灾工作表现上深获高层好评,也因此海保于1995年增购2架同型机,部署在羽田航空基地,当时曾有计划再增购11架,然而由于预算等因素而未增购;海保现有EC-225LP型直升机2架,于2008年交机服役,现驻在关西机场海保航空基地,为海保特殊警备队快速前进的专用机。

奥古斯塔AW139型直升机亦为贝尔212型的替代机种,于2006年陆续采购,由于合约内容不含搜救装备,因此在日本国内引起不小的争议。此型机自2008年开始交机服役,最大航速167节,机头下方装置红外线夜视器,机身侧小翼装有探照灯,机身右侧滑门上方则设有吊挂装置,机舱内最多可搭载15名乘员,目前已有5架服役,尚有9架制造中,已交机者皆未纳编至巡视船,全数部署在航空基地中,军机采购价格约16.7亿日元。

小型直升机仅有贝尔206 B3型一种,目前有4架服役中,部署在广岛与仙台航空基地,除空侦勤务外也担任教育训练用机。

结语

海上某采油平台污水处理工艺改造 篇6

关键词:水利漩流器,生产污水,过滤,注入水

0 引言

生产污水的达标处理一直是海上石油开采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海上采油平台组块的总体工艺设计中, 污水处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海洋的污染和海洋生物的生存[1]。海上采油平台建造过程中会投入大量资金安装污水处理装置, 保证油田生产周期内的含油生产污水处理合格后再排入海洋, 最大程度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根据《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GB4914-85) 的要求, 位于一级海域石油平台排放的生产污水含油月平均值小于30mg/L, 二级海域石油平台排放的生产污水含油月平均值小于50mg/L。2008年我国又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GB4914-2008》, 将污染物的排放海域重新划分为三级, 进一步提高了海洋石油开采过程中生产水含油排放标准。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海上石油平台被建造并投入海洋石油开采活动中, 含油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及增产不增污的国家节能减排要求, 为处理效果更好和更可靠的生产污水处理技术在海洋石油开采活动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1 采油平台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

海上采油平台的生产模式一般为:井口产出的流体汇集到三项分离器进行油、气、水初步分离, 分离出来的油经过海底管道或油轮输送到陆岸进行处理;分离出来的气体除去供发电机发电和火炬放空气, 剩余部分既可以增压后就地回注, 也可以通过海底管道或液化处理后利用船只运送到陆地;如果平台位于滩海并距离陆岸较近, 分离出来的水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陆岸进行处理。但大部分平台距离陆岸较远, 分离出来的污水通常经过三项分离器后进入缓冲罐稳定, 然后再经过水利漩流器处理合格后直接排海。

采油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类物质、固体悬浮物、可溶性盐和油田化学添加剂等。水力漩流器是采油平台较为常用的生产水处理工艺, 最早应用于矿产开采领域。据报道浓缩和脱泥用的水力漩流器最早出现在1939年5发表在世界矿山评论杂志上, 作者德赖森 (M.G.Drissen) , 当时被用于浓缩选煤用的黄土悬浮液。后来经过德赖森改进增加了溢流管, 在1948年传入美国时已具有了现代的结构形式。我国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试验并首先在云锡公司选矿厂获得工业运用[2]。水力漩流技术是利用水流的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 将密度较小的油分离出来。含油污水以较高的流速通过垂直的入口切线方向切入漩流管, 从而使水流形成旋转运动, 由于漩流管的管径逐渐减小, 水流的旋转速度逐渐增大, 最大可以达到30 000r/min, 因此产生极大的离心力。该离心力使流体内比重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 水力漩流器同样遵守stokes公式, 油水密度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水比重大, 沿漩流管管壁继续向下运行直到出水口。油比重轻, 留在漩流管的中心, 并向前移动, 最终在水流相反的方向被分离出去。

水力漩流技术自80年代后期开始被使用在油田采出水处理设备上以来, 以其独有的重量轻、体积小、处理速度快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海上石油平台水处理。但实际许多上海上采油平台上的水力漩流器并没有取得理想的处理效果, 其原因是其高速流动的液体产生的湍流、剪切及涡流的不稳定性造成其处理精度不可能很高, 如果上游水量波动较大, 水力漩流器的除油效率会大大减低并面临巨大的环保风险。此外, 经过水利漩流器处理后的生产水, 虽然可以达到目前国家的排放标准, 但是无法满足回注水质的要求, 因此最终还是要排到海中,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 改性纤维球污水处理技术

纤维过滤技术在国内应用的十几年里, 以其高运行流速、高截污能力和出水水质优良等粒状滤料无法相比的优势得到迅猛发展[3]。改性纤维过滤材料选用纤维球滤料, 经过新的化学配方合成的特种纤维丝做成, 其主要的特点是经过本质的改性将纤维用料由亲油性改为亲水性[4]。改性纤维球亲水疏油的特性使其无论粘上的是油还是含油污水, 遇水时水分子都能渗透到纤维丝表面, 形成一层水膜, 将纤维丝和油隔开。解决了普通的纤维球一旦被油污染, 纤维球变成一个大油包, 无法清洗干净的问题。

改性纤维球丝径细, 其滤料直径可达几十微米到几微米, 比表面积大高达2000m2/g。纤维丝叠加后滤层孔隙小, 叠加后滤层孔隙度达到80%以上。相对于石英砂、无烟煤和核桃壳等常用的滤料, 它的过滤阻力更小, 过滤精度高、过滤速度快、截污容量大的优点, 对悬浮物的拦截作用比其他滤料都优良。此外改性纤维球的使用寿命长 (高分子丙纶纤维的寿命可以达到10年) , 机械强度比石英砂更高, 通常的过滤及反洗不会发生破损和跑料现象。

3 某海上采油平台的污水处理系统改造

3.1 改造背景

我国南海某采油平台所处的海域属于一级海域, 平台原有的污水处理采用撇油罐和水力旋流器的传统工艺, 处理后排海污水含油浓度可以控制在20mg/L以下, 达到了国家的环保要求。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07]15号) 和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2007年8月, 海洋石油总公司制定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 要求在渤海湾、北部湾新建的油气田要全面实现油田产出水回注地层。近年来该平台附近不断有新油田的接入, 根据上述文件要求, 必须对新接入油田产生的生产污水进行回注。虽然该平台旧系统处理后的生产污水满足排放要求, 却不能满足回注水的标准 (SS<5mg/L, 粒径中值<5μm, 含油量<10mg/L) [5], 因此需要对原有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 实现处理后的生产污水可以满足注入水质要求。

3.2 改型纤维球处理工艺设计

经过调研及前期的现场试验, 最终选择采用改性纤维球处理工艺取代平台原有水利漩流器工艺。整套处理系统安装在平台撇油罐下游, 由10个过滤罐、连接管线及PLC控制系统组成。系统日处理能力9 000m3/d, 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含油≤10mg/L, 悬浮物≤5mg/L, 粒径中值≤5μm。

单罐工作时汽缸下行将过滤材料压紧, 来自撇油罐的生产污水经过压紧的滤料过滤后从集水器流出。随着过滤过程的进行, 滤料截留物质不断增加引起水头损失加大, 当进出口压差达到系统压差设定值时, 开始进行反冲洗, 这时汽缸上行松开滤料, 来自系统出口总管干净的水从集水器流入需要进行反洗的滤罐, 对其进行反洗, 反洗水由该罐的反冲洗出水口进入平台闭排系统。

3.3 系统改造后的效果

整个改造项目于2010年8月1日正式开工建造, 2011年3月17日全面竣工投用,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 同旧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较, 该系统具有耐冲击负荷、操作简便、维护工作量小、运行稳定。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达到了回注要求, 实现油田产出水的资源化再利用, 为油田后期注水延长生产周期打下坚实基础, 成为提高油田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新系统投用之前, 平台的生产污水排放浓度一般在14ppm~18ppm左右, 而新系统投用后, 污水的排放浓度基本稳定在8ppm~10ppm。按照新系统投用前污水排海平均浓度16ppm, 新系统投用后污水排海平均浓度9ppm计算, 在同样的生产工况下, 平台每年的烃类排污量减少了近8 316L, 很好的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并取得良好环境效益。

4 结论

对于具有注水需求的海上采油平台, 采用改性纤维球过滤工艺替代水利旋流器工艺更具优势, 可以实现在不用安装常规的海水细过滤器的前提下, 同时满足生产污水处理、节能减排和注水水质处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同玲.埕北采油平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J].油气储运, 1985, 4 (5) .

[2]孙玉波.浅谈水力漩流器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参数[J].矿业快报, 2003 (1) .

[3]张万有, 郗丽娟, 陈雪梅, 齐铁范.几种纤维顾虑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J].中国给水排水, 2003, 19.

[4]吕淑清, 候勇, 李俊文.纤维过滤技术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 2006, 26 (10) .

菌藻共生生物法处理海上石油污染 篇7

1.1 物理处理法

1.1.1 吸附剂法。

采用天然稻草、海草和非天然的木炭、泡沫塑料等做吸附剂来吸附海面浮油。由于技术的限制, 此法一般用于有少量浮油的水域。若使用人工材料, 其费用较高, 且需要对吸附之后的吸附剂进行处置, 是的费用进一步增加, 故该法只做浮油清除工作的补充手段。

1.1.2 撇油法。

运用撇油机对漏油进行回收, 但在油膜较薄的情况下撇油机不能使用, 而且回收后海面上仍然残留一层油膜, 回收不完全, 可以用吸附法继续处理。

1.1.3 沉淀法。

采用高密度的材料制作成亲油外壳, 投入到漏油的海面, 吸附油后沉降到海底。此法虽然去除了漏油对海面的污染, 但会造成对海底的污染, 甚至杀死海底生物。并且在海底不定因素如海底暗流地搅动和生物降解作用下, 沉降到海底的油有可能会再次浮到水面。

1.2 化学处理法

1.2.1 投加化学试剂法。

向海面喷洒化学药剂, 例如, 胶凝剂、分散剂或破乳剂等, 改变石油的分散状态, 从而使其得以清除。

1.2.2 交联剂法。

向漏油的海面投加固化剂产生凝胶作用, 油结合成半固态物质, 这种状态的油易回收。但该法中, 固化剂用量很大, 甚至高达泄油量的2-4倍【1】, 加之其他因素, 如喷洒途径等因素的影响, 费用很高。

1.2.3 燃烧法。

燃烧法应用于石油泄漏的原位处理中, 一般需要耐火性的围油栏来防止石油的扩散【2】。运用此法处理漏油时, 不需要像撇油机那样复杂的装置, 所以其处理费用低, 但是燃烧产生的烟会污染大气, 其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也会对海洋生物及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此法一般用于处理大规模的溢油或离海岸相当远的公海。在此法中, 石油被白白燃烧, 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1.3 生物修复法

1.3.1 营养剂法。

在石油降解的过程中, 由于海水中可利用的氮源 (N) 和磷源 (P) 不足, 将限制石油烃的生物氧化【3】。向海水中添加一定量亲油性的长效肥, 它能同油膜漂浮在一起, 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 促进其生物降解作用。

1.3.2 菌种法。

在石油泄漏污染场中接种人工培养的高效降解菌, 这些混合菌具有很强的烃类降解能力。同时, 在海洋中也存在着大量能够降解石油的微生物, 从这些微生物中筛选出合适的菌种组成混合菌剂, 对海上石油污染的处理效果较好。

2蓝藻与混合菌剂结合的生物处理法

对当前利用混合菌剂处理海上石油污染的调查表明, 这些混合菌剂中的菌种绝大部分是好氧菌, 所以氧含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石油的降解效率。然而, 被石油污染的水体中, 由于光合作用的减弱以及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使水中溶解氧含量较低, 这就限制了微生物对石油降解速率的提高。同时由于其他环境条件的限制, 也使得混合菌剂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例如, 营养元素的缺乏, 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蓝藻在生长过程中往往伴随大量可降解烃类的细菌, 细菌生长在蓝藻的粘液、藻鞘中, 被藻丝裹着与藻形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菌藻共生体系, 可以保护细菌不被海水冲走, 这就为细菌分解污染物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蓝藻的光合作用为细菌提供了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气。在缺乏氮的环境中, 蓝藻可通过固氮作用固定大气中的氮, 随着其代谢、衰老死亡, 其中的氮元素以及有机物便可别细菌利用, 促进细菌的生长。由于光照的限制, 一些烃类降解菌受到抑制, 与蓝藻形成共生体后, 可保护其在强光或者干燥条件下生存。次共生体系也为蓝藻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细菌呼吸产生的CO2能被蓝藻利用;细菌降解石油而产生的有机物也能被蓝藻所利用。

蓝藻可先将石油烃富集在藻细胞, 细菌再获得这些物质, 因而在与蓝藻共生时, 降解菌的生长速率以及对原油的降解效率要高于其单独培养。在唐霞【3】等人的研究中, 他们从石油污染的港口水域分离筛选到一株丝状蓝藻GH1,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颤藻。从生长情况和抗氧化酶活性方面研究了这株颤藻对原油的耐受性。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学习与研究, 我们得出结论:蓝藻能够和海洋中降解石油的细菌形成共生体系, 为彼此提供能源和营养物质, 互利共生, 提高海上石油的降解效率。然而相关研究及文献中只侧重于研究蓝藻与其共生菌种之间的共生关系, 并未人工引进优势菌种, 这些共生菌种对石油的降解效率并不是很高, 因此不能广泛应用与处理海上石油污染。

基于此, 我们可以将高效的石油降解菌与蓝藻一起培养, 进行人工驯化, 将此共生体系制成混合菌剂应用于处理海上石油污染。在经过人工驯化的共生体系中, 蓝藻与高效石油降解菌互利共生, 与天然的菌藻共生体系及只用混合菌剂处理海上石油污染相比, 不仅保存了共生体系的优势, 又继承了混合菌剂在适宜环境下高效处理石油的能力。在现有的实验原理和技术的支持下, 利用蓝藻与混合菌剂共生体系处理海上石油污染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 且应用前景广阔。

3结论

随着石油的不断开发和利用, 开采和运输量将会大幅增加, 我国海域受污染的情况将日益严重。生物技术在处理海面浮油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技术, 蓝细菌的加入, 解决了油污浓度大导致细菌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抑制其生长, 从而使石油降解速率下降的限制, 使生物技术更加完善。因此能够更好的解决海上石油污染问题, 减小对海上生态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夏永明等编译.石油储运过程环境污染控制[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1992, 146-177.

[2]李进道等.用长效肥料提高微生物分解海面油膜试验[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0, 20 (3) :84-88.

海上处理 篇8

关键词:岩溶地质,大直径群桩,钻孔施工,病害处理

1 工程概况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主桥位于大连市著名旅游景点星海湾广场对面开阔海域, 为双塔三跨地锚式悬索桥, 跨径布置为180 m+460 m+180 m=820 m。桥塔采用“门”式框架混凝土结构, 塔高112.31 m。桥梁上部主体加劲梁为钢桁架结构, 钢桥面板采用正交异性桥面板, 车道双层布置。索塔每根塔柱下设一个承台, 承台之间不设横系梁, 单个承台由12根2.5 m的钻孔灌注桩支撑, 钻孔灌注桩3行4列矩形布置, 索塔基础为大直径群桩基础, 承台尺寸为17.3 m×23.6 m×6.05 m。

主桥2个索塔共计48根桩基, 在钻孔过程有32根桩基发现岩溶洞或裂隙等岩溶地质, 最高的岩溶洞高7.3 m, 最低的岩溶高度0.2 m;施工区域岩溶构造有多种形式, 有单层岩溶洞亦有多层岩溶洞;内部填充有粘性土、灰岩角砾、碎石和部分无充填物。

2 工程特点

1) 工程位于黄海海域, 受海洋环境影响比较大, 桥址处水深10 m~12 m, 没有岛屿等遮挡物, 每年4月份~10月份东南风、南风、西南风比较频繁, 海上涌浪比较大。

2) 施工区域岩溶发育, 类型复杂, 有单层岩溶洞、多层岩溶洞、斜面岩、陡坡 (或半边岩溶洞) 、石柱 (中间凸起) 、溶沟槽、裂隙等岩溶类型。

3) 索塔基础为群桩基础, 单个承台下有12根直径2.5 m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

4) 由于岩溶类型复杂, 即便是同一根桩在钻孔过程也会遇到不同的岩溶地质类型, 因此在钻孔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应对各种岩溶地质钻孔施工病害。

5) 海上潮气大, 空气盐分含量高, 施工设备容易损坏。

3 岩溶地质类型分析

通过地勘报告和主桥桩基钻进情况分析,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主桥区域海底至少存在如下七种岩溶地质类型 (见图1) :

1) 单层岩溶洞。

岩溶洞有一层, 高度在20 cm~730 cm不等, 岩溶洞内填充水、泥土或风化岩等, 钻孔过程主要表现为有卡锤现象, 钻进速度会突然变快, 到一定深度后又开始变慢, 渣样变化明显, 有漏浆现象。

2) 多层岩溶洞。

岩溶洞多层串联, 每次高度在20 cm~500 cm不等, 中间间隔距离也不等, 岩溶洞内填充水、泥土或风化岩等, 钻孔过程主要表现频繁卡锤, 钻进速度时快时慢, 渣样有不太明显的周期变化, 有漏浆现象。

3) 斜面岩。

由于地质运动, 岩层相互挤压形成扭曲, 在外部环境作用下, 部分岩层溶解, 倾斜岩面外露, 这些倾斜岩面有的直接与卵石覆盖层相连, 有的则在岩溶洞下面, 这种地质在钻孔过程主要表现为锤头向一边倒, 回填片石和粘土可以处理到位, 渣样里面含一部分强风化岩。

4) 陡坡 (或半边岩溶洞) 。

一边有泥土或强风化岩填充物, 一边是坚硬的岩石, 这种地质在钻孔过程主要表现为锤头向一边倒, 严重时锤头出现侧翻, 多次回填片石和粘土也很难处理到位, 渣样里面含一部分强风化岩。

5) 石柱 (中间凸起) 。

周边是泥土或强风化岩, 中间是坚硬的岩石, 这种地质在钻孔过程主要体现在锤头倾倒方向不定, 多次回填片石和粘土也很难处理到位, 渣样里面含一部分强风化岩。

6) 溶沟槽。

周边是坚硬岩石, 中间是泥土或强风化岩等, 入岩后钻孔过程锤头正常, 但钻渣里面含有一部分强风化岩, 有漏浆现象。

7) 裂隙。

这种裂隙分布广泛, 以上各种岩溶洞中都可能连接着裂隙, 这种地质钻孔困难很大, 经常出现无征兆的漏浆。

4 岩溶地质钻孔施工病害处理措施

主桥桩基采用冲击钻机进行钻孔, 在钻孔过程采用了抛填片石和粘土工艺、钢护筒跟进工艺、专用岩溶洞钻孔锤头工艺等施工工艺, 在钻孔过程因岩溶地质条件复杂, 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4.1 漏浆塌孔

4.1.1 原因分析

1) 由于许多大小裂隙, 一串串岩溶洞通过发育的裂隙连通在一起, 形成岩溶洞带。同时这些岩溶洞有些被填充物填充, 有些没有填充物或填充不满, 形成低压区。

2) 由于岩溶洞内无填充物或填不满, 在钻孔打开其顶板时也会导致突然大量失浆而塌孔。

3) 在处理卡锤或掉锤问题时, 由于处理时间过长, 造成孔壁被泥浆浸泡松软, 原本结实的泥浆护壁开始脱落, 进而发展为塌孔。

4.1.2 处理措施

1) 海中岩溶地质钻孔, 钢护筒要有一定强度, 避免大量漏浆流失将钢护筒挤瘪,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主桥索塔桩基钢护筒壁厚采用12 mm和14 mm壁厚组合, 在适当位置设置环形钢板箍以增加钢护筒强度, 实践证明能够抵抗10 m水头差。

2) 钻孔时, 应密切注意钢护筒内泥浆面的变化, 一旦泥浆面下降漏浆, 应立即提出钻头, 向孔内补充泥浆或注水, 保持桩孔内水头压力。

3) 保持桩孔内水压力后, 向桩孔内抛填粘土和片石混合物, 经小冲程反复冲砸后, 形成新的护壁。

4) 当钢护筒底部漏浆后, 可继续下沉钢护筒, 并用粘土封闭钢护筒周围缝隙, 防止海水继续渗入, 然后向孔内填掷粘土块和片石 (填筑高度以高出钢护筒底1 m为宜) , 再用小冲程反复冲砸, 达到加固钢护筒底部孔壁与堵漏的目的。

5) 若不能保持水压力, 表明空岩溶洞较大或其他岩溶洞连通, 此时应先停止钻孔, 然后采用加大抛填量或灌注混凝土等措施进行封堵。

6) 漏浆补水后要用超声波孔壁检测仪对孔壁情况进行检测, 如没有出现塌孔现象则可继续回填粘土造浆钻进, 如出现塌孔, 则需全部回填。

4.2 掉锤、卡锤、埋锤处理

4.2.1 原因分析

1) 钢绳在与锤头连接处磨损严重或绳卡拧的不紧, 超出了自身承载能力, 在冲击过程极易造成掉锤。

2) 锤销质量不合格, 采用劣质锤销;锤销与锤头接触部位缺少减震弹簧;另外这种锤销一般为特种钢, 工人用电焊焊接锤销和防脱螺母, 造成锤销脆断。

3) 在岩溶地带, 由于地下水非常丰富, 基岩起伏相当大, 溶蚀现象严重且极不规则, 地质钻探资料反映只代表该钻探点处的地质情况, 离开钻探孔位, 则有很大的变化, 在钻孔中, 钻孔灌注桩径范围内因为基岩半边露头, 容易导致斜桩和卡锤。

4) 卡锤或掉锤不能及时处理, 沉渣过多或塌孔造成埋锤。

4.2.2 处理措施

1) 要经常检查钢绳及绳卡情况, 要使用质量合格的锤销, 并且要增加减震弹簧, 避免焊接锤销。

2) 在岩溶发育段施工时要采用小冲程冲击钻进以减少或消除“探头石”影响。

3) 冲击岩溶洞底板或基岩面时采用小冲程慢速冲击钻进, 并向孔内抛入片石等材料以减少锤头歪斜量, 防止钻孔倾斜。

4) 保证泥浆质量, 保证孔壁稳定, 防止孔壁石块掉入孔内。

5) 采用专门研制的筒状锤头处理“探头石”。

6) 必要时采用水下爆破或下潜水员捞锤, 如下潜水员捞锤, 要确保孔壁完整, 泥浆比重符合重潜要求。

4.3 偏锤处理

4.3.1 原因分析

在钻孔过程遇到斜面岩、陡坡岩、石柱、溶沟槽、裂隙等类型岩溶地质, 锥形锤头在重力下降过程没有导向作用, 遇到障碍发生倾倒。

在钻孔过程遇到软硬岩地质或者半边岩溶洞地质, 锤头在下降过程受力不均匀造成偏锤。

4.3.2 处理措施

出现偏锤现象时, 采取回填片石或回填混凝土方案进行处理, 片石或混凝土强度略大于岩石强度, 钻孔过程要缓慢钻进, 避免在钻进过程出现斜孔现象。

采用专用岩溶洞钻孔筒状锤头处理岩溶地质, 这种锤头侧壁有导向作用, 可避免偏锤现象发生。

4.4 泥浆沉淀

4.4.1 原因分析

1) 造浆材料配比不合理, 泥浆质量差。

2) 遇到岩溶洞后泥浆流失或清孔过程泥浆流失, 补充大量的水, 新补充进去的水将原泥浆稀释, 造成泥浆沉淀。

3) 在岩溶地带, 穿岩溶洞或裂隙时, 岩溶洞水或裂隙水常带有的弱酸性的碳酸根离子与桩内泥浆胶体发生反应使其沉淀分层, 使得泥浆无法正常循环, 或导致沉渣较大。

4.4.2 处理措施

1) 选用好的粘土或膨润土, 通过试配, 选择合理的配比, 造浆过程不宜过急, 要充分造浆。2) 尽量减少泥浆流失, 如出现大量漏浆, 应及时补充泥浆或补充粘土造浆。

4.5 钢护筒沉降处理

4.5.1 原因分析

在钻孔过程会出现钢护筒沉降问题, 主要原因是在钻孔过程, 钢护筒底口或覆盖层下有岩溶洞, 当钻到岩溶洞位置后, 钢护筒底口的岩溶洞顶盖或覆盖层坍塌, 造成钢护筒沉降。

4.5.2 处理措施

1) 遇到钢护筒沉降要尽快提出钻头, 避免出现埋钻, 并且根据情况将已经钻好的桩位用片石加粘土回填, 待回填土体稳定后重新接长钢护筒, 继续下沉钢护筒至打不动为止。钢护筒下沉到位后, 重新定位钻机开钻。2) 为避免钢护筒再次沉降, 最好将这根沉降的钢护筒和相邻钢护筒进行连接, 同时相邻的桩位停止钻进, 避免发生震动。3) 海上岩溶洞钻孔要注意, 不能用钢护筒承载做钻孔平台, 钻孔平台基础要用单独的钢管桩基础, 否则一旦发生钢护筒下沉现象, 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4.6 与海水贯通处理

4.6.1 原因分析

卵石覆盖层下有溶沟槽岩溶地质或裂隙岩溶地质, 在钻孔过程由于护壁质量不好或因其他原因造成护壁破坏, 海水通过溶沟槽或裂隙进入孔内。

4.6.2 处理措施

1) 若钢护筒内水头降速较慢, 则用大功率水泵补充泥浆 (或水) , 保持钢护筒内水头, 同时回填粘土和片石处理。

2) 若钢护筒内水头无法保持, 该孔很可能会出现塌孔, 需取回填片石和粘土工艺处理, 或者在桩周边钻孔压水泥浆处理。

4.7 钻孔过程相邻串孔处理

4.7.1 原因分析

1) 同时开钻的两个桩位太近, 在遇到岩溶洞地质时, 两个桩之间的孔壁因岩溶洞发生坍塌, 造成串孔现象。2) 在钻孔过程, 同时开钻的桩位因遇到贯通裂隙岩溶地质, 造成两个桩位的泥浆串通。

4.7.2 处理措施

钻孔时必须采取隔孔钻进原则, 即便这样也可能会出现与相隔较远的桩位串孔现象。若遇到此问题, 需停止钻孔, 将其中一个孔回填或者将两个孔都回填, 但只能有一个孔继续钻进直至灌注完混凝土, 另一个孔要等到前一个孔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再开钻。

4.8 混凝土灌注过程漏混凝土

4.8.1 原因分析

在灌注混凝土过程如果出现无法封底或混凝土面不上升情况, 这时要考虑是否有混凝土流失。

4.8.2 采取措施

1) 在下放钢筋笼前用超声波孔壁检测仪对孔壁进行检测, 提前了解孔壁情况。2) 清孔过程要随时观察是否有大块风化岩被清出, 如有需停止清孔, 检查孔壁情况, 如塌孔需回填重新钻孔。3) 如首盘混凝土不能封底, 则应尽快将钢筋笼提出, 对孔底进行处理。4)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出现混凝土面不上升, 但前期超声波孔壁检测仪检测又没有扩孔迹象, 这时要考虑可能岩溶洞侧壁被击穿, 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继续灌注混凝土, 如混凝土面只是不升高则可继续浇筑, 如混凝土面下降造成导管脱空则需停止灌注混凝土, 进行后续处理。

5 工程应用效果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索塔基础施工没有以往海洋环境岩溶洞地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经验可循, 在施工过程凭借一般陆地或江河岩溶地质钻孔施工经验, 不断摸索, 最终形成了一套海洋环境岩溶地质钻孔施工技术, 形成了海上深水岩溶地层大直径群桩基础钻孔施工病害处理应急预案, 经过全体职工及技术专家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 桩基成孔质量及成桩质量都很高, 未出现一次断桩事故, 经检测48根桩全部为Ⅰ类桩。

6 结语

1) 海洋环境钻孔施工, 由于没有道路和平台相连, 所有材料要通过船舶运输, 因此在项目开工前要充分了解海洋自然环境, 要对所处海域的水深、风、浪以及大海朝向等进行综合分析, 形成海洋环境对工程影响分析报告, 根据分析报告合理配备船机设备。2) 对于各种岩溶地质类型混杂在一起的地质情况, 在钻孔施工过程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 即便是一个桩位, 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3) 岩溶地质钻孔施工前要有详细的应急预案, 并且按应急预案准备相应材料和设备。在钻孔施工过程如有异常情况发生, 要能在短时间内判断原因, 并根据分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应急响应要及时, 避免因处理缓慢造成次生病害。4) 海洋环境钻孔施工, 受潮湿环境和高盐分空气影响, 施工设备经常出现故障, 因此要配备足够的施工设备和配件, 并且要配备足够的有经验机修工和电工, 避免因设备出现故障不能及时维修影响施工进度, 严重时会因设备故障处理不及时造成塌孔等次生病害。5) 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和耐心对待复杂岩溶地质钻孔施工, 因为这种地质钻孔施工会遇到各种问题, 有时会遇到频繁漏浆和频繁卡锤问题, 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和耐心对待发生的各种问题, 遇到问题操之过急或行动缓慢都会带来很多麻烦, 甚至带来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王学军.岩溶地区公路桥梁深水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3.

[2]何鹏翔.岩溶区桥梁桩基施工技术及设计方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2.

[3]徐华.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承载能力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3.

[4]孙艳明.适用于斜岩地质桩基钻孔的冲击钻机锤头:中国专利, ZL 2013 2 0101424.8[P].2013.

[5]刘汉银.斜岩岩溶地质钻孔桩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 2011 (3) :86.

海上处理 篇9

滨州港防波堤二期工程某标段位于滨州港已建西岛堤和东防波堤西北, 标段全长1940. 75m。防波堤为抛石斜坡堤结构, 从地质构造来看, 主要为淤泥、淤泥质粘土层、粉质粘土、粘土层。淤泥层厚度约为1m ~ 2m。原泥面标高为- 3. 5 ~ - 5. 8m, 堤顶标高为+ 5. 5m。设计采用铺设砂被垫层加打设塑料排水板, 后加铺设高强土工布、土工格栅的地基处理方法。施工中采用B型塑料排水板, 按正方形来布置, 板间距1m, 长度范围在12. 3m ~ 14. 2m之间, 共计233 万米。

2 施工准备情况

2.1原材料选用

本项目采用B型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原材料规格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并经过有资质的试验单位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塑料排水板不得使用再生材料, 并进行材料的抽样检验。

2. 2 船舶机械和设备选择

塑料排水板打设选择水上专用插板船进行, 即用1000 吨方驳上配备打板架组成,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插板船共配备6 个打板架, 打板架高度为30m。最大插板深度可达20m, 采用套管式打设。插板机的套管应与插板机的型号相匹配, 其断面形状和尺寸应满足打设对套管强度及刚度的要求。

3 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3.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施工放样→插板船定位→打设塑料排水板→现场记录、验收。

3. 2 施工要点及技术措施

( 1) 施工准备。通过分析防波堤的结构形特点和进度计划安排, 将防波堤施工现场分为两个施工区域, 测量做好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的复测。结合现场的地质资料、施工环境和潮汐的变化规律, 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做好施工方案的三级技术交底以及原材料和船机设备进场安排。

( 2) 施工放样。标识好两个施工分区的分界线, 用GPS流动站定出排水板的范围, 在施工海域用浮标做好标识。

( 3) 插板船定位。插板船自航至施工区域, 采用2 台GPS - RTK接收机和专用软件进行定位。插板机按照排水板间距进行排列, 定位参考点选在船艏第一根套管中心处, 然后按照套管打设的纵横向间距设定工作区, 计算工作区坐标, 输入专用施工软件中, 生成电子布局图。施工船舶在该图的指引下进行定位, 前后下对开八字锚。

( 4) 塑料排水板打设。施工顺序包括: 套管内插入塑料排水板→移动打设架, 套管对正板位→安装管靴→打设套管→打设至施工控制标高, 提升套管→移动打设架至下一板位: 1套管内插入塑料排水板:根据塑料排水板施工长度要求, 在考虑外露长度和施工预留量的前提下, 把检验合格的塑料排水板剪成单根板段, 在排水板一端束上铁丝。在套管未下沉前, 从导管顶部的管口送入带有挂钩的绳索, 将排水板上已束好铁丝拴在细绳上, 拉动细绳, 将塑料排水板拉入管内; 2安装管靴: 塑料排水板与专用管靴相连接。调整插板机套管的垂直度, 要求塑料排水板定位与图纸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100mm; 3打设套管: 桩机定位及塑料排水板装靴完成后, 在打设套管或打设架上设置明显的深度标记。测定垂直度, 套管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 5% , 沉管下沉时, 用人工拉紧排水板, 防止打设时出现排水板打结现象, 将锤和桩管提起, 及时确定插入排水板的”回带”情况; 4打设至施工控制标高: 利用测深仪或打水砣的方式测量施工水域的水深, 根据水位和设计要求计算出套管沉没深度, 在桩管上做好标记, 将桩管打设至标记位置; 5提升套管: 将套管插入泥层, 当排水板插入到设计深度后, 缓缓提升插板机套管, 把套管拨出泥面, 塑料排水板被固定于泥层中; 6塑料排水板打设完毕并确认合格后, 做好记录然后移动打设架到下一个板位进行打设。应随时观测潮水涨落情况, 调整套管的吃水深度, 控制好打设深度。

( 5) 塑料排水板原始记录。塑料排水板打设过程中, 现场技术人员要逐根做好施工原始记录。

4 质量控制

4. 1 质量检验标准

塑料排水板打设质量的检验标准满足《水运工程塑料排水板应用技术规程》、《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 同时还要符合图纸的设计: ( 1) 塑料排水板的底标高应满足设计要求, 顶端应高出砂垫层, 砂垫层以上外露部分大于300mm; ( 2) 塑料排水板允许出现回带现象的排水板为打设总量的5% , 但回带长度不允许超过300mm。

4. 2 质量保证措施

( 1)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1对进场的塑料排水板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取样检验, 严格控制塑料排水板的质量; 2经项目检验合格的塑料排水板才能用于本分项工程施工, 责令运输至施工现场的不合格的塑料排水板清运出场。

( 2) 施工过程质量保证措施: 1塑料排水板打设应根据砂被顶面高程, 考虑水上施工, 采用专门设备在风浪条件允许条件下进行作业, 以保证定位准确, 保证施工质量; 2穿板时不能碰伤、划破滤膜, 不合要求的不能使用。打设间距按1 × 1m设计要求调整好; 3根据潮位表、设计图纸和设计要求, 配水下测深仪由记录人员负责提供给施工操作员各船位不同时刻 ( 一般每10 分钟) 的套管插入深度, 同时检测每支插入深度与排水板回带长度, 并做好施工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提示施工操作员与以纠正。

5 现场监测与观测

为确保防波堤地基和结构的稳定, 不出现堤身沉降过大和滑坡现象, 编制现场监控量测方案, 进行施工阶段的监测。根据设计要求, 防波堤施工加荷速率控制标准为: 沉降速率不大于10mm/d; 结构及地基的侧向位移不大于4mm/d; 其他监测项目以数值不出现突变为适宜。

具体布置如下: 在防波堤轴线布置好沉降盘, 每间隔300m布置一个, 用以监测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的沉降情况, 用来控制堤身加载速率。同时在防波堤的两个分区施工段内, 采用多段式测斜仪, 埋设底标高均为- 12. 0m, 按300m间隔布置, 多段式测斜仪共计7 组, 目的用于监测堤底地基的土体深层侧向位移发展情况, 防止因施工速度过快出现滑坡失稳现象。

6 结语

整理现场收集的监测数据 ( 表1) , 得出结论: 防波堤地基处理结果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堤身沉降速率和土体侧向位移速率小于3mm / d, 表明防波堤整体沉降已基本稳定。

通过表1 显示出, 打设塑料排水板的堤段挤淤量远远小于未打设塑料排水板的堤段, 说明塑料排水板在防波堤施工过程中的能够使软基土体中水分沿着塑料排水板纵向通道和砂被垫层横向通道排出, 加速软土地基的固结, 从而减少挤淤量, 提高了地基强度, 同时施工工艺较为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JTS206-1-2009水运工程塑料排水板应用技术规程[S].

海上处理 篇10

关键词:茫茫海上,波兰,斯拉沃米尔.穆罗热克,荒诞派

记得上一次在上海戏剧学院黑匣子演出, 是差不多十年前导演系97级的外国片段汇报, 我演的是《仲夏夜之梦》中的精灵帕克。事实上那还不能算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演出, 但是不管怎么样, 能在黑匣子里畅快淋漓地演一场戏, 至少也算是基本完成了我本科时代的梦想。

从学生到老师, 再到边做老师边做学生, 已经时隔多年, 曾经一度以为自己可能不再有机会踏上舞台。却没想到“茫茫海上”又点燃了我心中的火花。

研一上学期末, 导演和制作人找我, 说他们打算排波兰剧作家斯拉沃米尔.穆罗热克的《茫茫海上》, 希望我能帮忙做些协调工作。说实话, 我向来讨厌这种不难却繁冗的工作, 所以我说如果他们还没演员的话, 我倒更愿意演一个角色。结果大家都觉得, “表演系研究生来导, 导演系研究生来演”这样的换位操作, 似乎非常具有挑战性, 也非常有意思, 因此导演和制作给了我剧本, 让我演“小碎片”。可反复研读剧本后, 我却发现, 自己对“大碎片”这个人物更有感觉, 所以在剧组第一次集合前, 我和导演沟通了一下, 没想到, 他也是这么认为, 一拍即合, 我就成了“大”, 开始了与导演, 另外两位演员以及剧组其他成员的“海上生活”。

在一个多月的排练过程中, 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就是与导演、其他两位演员在表导演技巧与方法上的交流与沟通。导演郑正, 虽然是表演系研究生, 但是之前本科专业就是导演;“小碎片”夏帅也来自导演系本科二年级;“中碎片”王惟甲虽然没有很多表演经验, 但却也是个非常有想法有主见的人, 而我本人, 目前是导演系研究生, 加上本科毕业后也一直在进行一些表导演的教学及社会实践, 因此, 在排练过程中, 我们常常能碰撞出一些非常即兴却很出彩的火花, 尽管有时也会产生一些较大的分歧与不协调, 但真挚而及时的沟通与调整, 总能保证排练的顺利进行。

而从表演角度来说, 我也越来越体会到一些新的感受。首先, 从排练到演出的每一天, 我都在思考和挖掘“大”这个人物, 尽管我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诠释这个人物的每句台词, 但在一开始我始终用比较外化的略带夸张的手法去表达。可当剧组进入黑匣子联排时, 由于整出戏做了较大的调整, 包括夏帅对“小”的诠释, 使我发现原有的表现方法似乎很难凸显这个人物的性格, 因此在询问了导演, 唐华军老师以及其他演员的意见后, 我决定进行比较大的调整——“愠而不怒”的“大”在舞台上才更有张力。

此外,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感受, 就是由于自身的一些既有导演知识和实践经验常常让我在表演过程中身不由己地去偷偷“瞥视”其他演员的舞台行动与调度是否合理与到位, 而这样的“间离”事实上也给自己在表演的“专注度”打了一定的折扣。这个问题在排练开始没多久我就已经意识到了, 尽管我尝试着集中注意力去调整自己的状态, 但每次排练结束后我再回想自己当天的排练状况时, 就会发现那种“瞥视”已经成为下意识的“职业习惯”, 也许这应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吧。

当然还有一点非常值得一提, 就是“茫茫海上”的从彩排到最后一场演出, 总共六场, 我们整个剧组每天都会根据老师和专家的反馈意见、当天的观众现场反应以及自我察觉的一些缺陷进行适当且合理的调整, 事实上, 从服装化妆, 到音效音响, 到舞台灯光, 到表演台词, 每一天都在微调, 每一天都在进步。因此可以说, 每一天的“茫茫海上”都是不同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还记得最后一场前的一晚上, 我突然想到, “从明天开始再也不用集合, 再也不用排练了”, 心里顿时就有了失落的滋味。最后一场, “茫茫海上”在鲜花掌声中完美落幕, 结束后, 大家照例要留下来收拾集合, 导演突然拿出一大袋东西, 里面都是一份份包好的礼物, 写着剧组每个成员的名字。当我打开写着我名字的礼物包装时, 我发现是一盒火柴, 而且有我最喜欢的小新图案, 再看其他成员的, 也都是按照他们各自的喜好而特意选购的火柴。意外的惊喜让大家无不被导演的细心与真诚感动。而我更是百感交集, 因为我特别喜欢火柴, 还有很多收藏。我没想到平时不太爱表达的高个子导演, 他的内心是多么细腻而善解人意。而“茫茫大海”如同他送我的“火柴”一般, 点燃了我内心深藏多年的舞台激情……

散伙饭时, 剧组好几个大男生都醉了, 我也有点高了, 推着自行车, 和大伙儿一路高谈阔论地回到宿舍。夜色在大家呼出酒精中, 也显得尤为醉人。其实谁都知道, 在那样的时刻真的容易落泪, 所以也许用这样一个“醉人”的方式, 如同“茫茫海上”的结尾, 如同一个省略号, 更让人久久回味……

《大舞台》杂志关于征集学术论文的通知

《大舞台》艺术类月刊主管单位:河北省文化厅主办单位: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国内刊号:CN 13-1004/J国际刊号:ISSN 1003-1200

邮发代号:18-408定价:12.00元/期

1959年创刊, 曹禺题词, 1992曾是核心期刊。田汉戏剧奖优秀期刊。

本刊为:中国知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数字化期刊群 (万方数据库) 全文收录期刊, 为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收录期刊。

内文栏目:

1.专家论坛2.原创平台3.艺术理论 (音乐、美术、舞蹈、设计、戏曲、园林建筑设计等) 。

4.教育艺术5.文史哲研究6.文化与社会7.影视与传媒8.文艺评论9.民俗民间文化10.综合学术论坛投稿方法:为了便于及时对稿件的编辑和审阅, 来稿一律采用电子邮件形式, 刊登作品后寄送样刊两本、刊用通知书一份。

上一篇:高中数学建模研究下一篇:教师业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