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英语

2024-09-06

聋哑英语(精选十篇)

聋哑英语 篇1

1.不当的学习方式是造成“聋哑英语”现象的主要原因。

首先,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 存在错误的理解方式。其次, 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不足, 理解起来困难加大。再次, 学生的课后听说练习明显不够。除此之外, 还有其他非语言因素影响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比如情感因素, 包括学生是否有正确的学习动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2.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造成“聋哑英语”现象的关键因素。

第一, 教师对所听内容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不详细。教师应在听说训练前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第二, 传统的听说教学方法阻碍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教师总是把听力材料从头至尾一遍甚至几遍地放给学生听, 然后提问课后问题, 再对原文进行翻译、解释, 这样便导致学生听说分离,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课堂缺少师生互动, 出现“聋哑英语”。第三, 听说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有的听说材料枯燥乏味, 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 导致学生对听说不感兴趣, 产生厌烦心理。

3.教学设备不完善, 课程设置不合理。

有些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设置课程时忽略了听说课。这些客观因素都会间接影响学生对听说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态度。

二、解决“聋哑英语”问题的主要方法

1.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听说互促。

听与说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往听力教学的不足之处就在于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说。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听力开始前先预测材料内容的方法, 即在给出听力材料给予之前让学生猜测, 讨论相关的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而在听时学生比以往投入更多的精力。听力后的有效提问也很重要, 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对答案, 这是远远不够的。《大学英语听力》 (修订本) 增加了口头练习部分, 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比如笔者会在教学中让学生就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对话练习或分角色表演等。总之, 笔者在听力教学中加大学生说和表演的比重,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学生不愿开口、怕出错误这一现象, 笔者采用多鼓励、少纠错的方法, 多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时间和空间, 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当然, 我们在口语训练中对学生错误较多的地方应适时地给予纠正。

2.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在听说练习中增加文化知识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许多实际交际中的错误是由于文化知识欠缺造成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文化知识的讲解, 使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该国的文化。与此同时, 增加贴进学生生活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提高听说能力。

提高听说能力, 仅靠课堂上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在课上精选资料、互动交流的同时, 笔者还鼓励学生课后自我训练, 并为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了多种尝试。如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英语角”活动, 组织学生听英文歌曲, 看英文短篇电影, 并利用课上3~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上讲台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有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这些都提高了学生对听、说训练的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这些活动, 扩大了词汇量, 增强了语言交流能力, 这样不仅有利于语言的学习, 而且有利于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

聋哑英语 篇2

关键词: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聋哑英语” 教学方法

一、“聋哑英语”现象的成因

1.不当的学习方式是造成“聋哑英语”现象的主要原因。

首先,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存在错误的理解方式。其次,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不足,理解起来困难加大。再次,学生的课后听说练习明显不够。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非语言因素影响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比如情感因素,包括学生是否有正确的学习动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2.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造成“聋哑英语”现象的关键因素。

第一,教师对所听内容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不详细。教师应在听说训练前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第二,传统的听说教学方法阻碍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教师总是把听力材料从头至尾一遍甚至几遍地放给学生听,然后提问课后问题,再对原文进行翻译、解释,这样便导致学生听说分离,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课堂缺少师生互动,出现“聋哑英语”。第三,听说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有的听说材料枯燥乏味,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导致学生对听说不感兴趣,产生厌烦心理。

3.教学设备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

有些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设置课程时忽略了听说课。这些客观因素都会间接影响学生对听说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态度。

二、解决“聋哑英语”问题的主要方法

1.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听说互促。

听与说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往听力教学的不足之处就在于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说。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听力开始前先预测材料内容的方法,即在给出听力材料给予之前让学生猜测,讨论相关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在听时学生比以往投入更多的精力。听力后的有效提问也很重要,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对答案,这是远远不够的。《大学英语听力》(修订本)增加了口头练习部分,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比如笔者会在教学中让学生就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对话练习或分角色表演等。总之,笔者在听力教学中加大学生说和表演的比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学生不愿开口、怕出错误这一现象,笔者采用多鼓励、少纠错的方法,多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时间和空间,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当然,我们在口语训练中对学生错误较多的地方应适时地给予纠正。

2.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在听说练习中增加文化知识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许多实际交际中的错误是由于文化知识欠缺造成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文化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该国的文化。与此同时,增加贴进学生生活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听说能力。

提高听说能力,仅靠课堂上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课上精选资料、互动交流的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课后自我训练,并为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了多种尝试。如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英语角”活动,组织学生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短篇电影,并利用课上3~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上讲台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有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这些都提高了学生对听、说训练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扩大了词汇量,增强了语言交流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语言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

让农村孩子告别“聋哑”英语 篇3

李开复说:“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指出:“必须把听说训练放在重要的地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的首要作用就是交流。听、说是基本的交流方式。然而,现实的状况却令人堪忧。很多学生在外国人面前成了聋子,哑巴。他们只会做题,只能看懂,却听不懂,更说不出。这种现象在农村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与农村的学校环境,农村孩子的家庭环境,和农村孩子的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孩子生活环境好,父母有文化,街头巷尾,校内校外,英语随处可见、随处可听,自然而然地能随口说些英语。而我们农村的孩子则不然。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家庭环境影响,加上农村孩子自身的素质偏低,农村孩子的英语就沦为了“聋哑”英语。针对以上种种因素,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措施:

一、鼓励与表扬先行

农村孩子生性比较胆小,羞于说英语,怕万一说错,周围人会笑话自己。针对这一点,英语教师应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其次要鼓励他们大声开口说英语。我们学校有个外地学生,他的英语发音不标准,经常引来学生的哄堂大笑。慢慢地,他不敢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说英语了。他的英语老师,一方面加强课后指导,鼓励他大胆开口,另一方面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他,不让其他同学笑话他。后来,他见到我们学校的英语老师都是用英语向我们问好。不仅如此,他的其他科目成绩也有所提高。

二、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

农村孩子与英语接触少,英语课堂几乎是他们唯一的英语学习机会。所以,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一个宽松、民主、积极向上并且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才能将学生的英语知识转化成英语语言。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尽量多讲英语,多找机会用英语与学生互动。还要求英语教师多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用所学句型与同学对话、表演。在此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用词不当,语法失误,逻辑不清,但不影响交际的情况,应多表扬鼓励,形成人人张口的浓厚英语氛围。在一次培训中,有位英语老师就向我们展示了情景教学的魅力。在她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争先恐后,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在演出过程中,他们蹩脚的英语,夸张的表情,引来了哄堂大笑,也赢得了阵阵掌声。

三、多听录音,多模仿

听说是相互依存的,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没有听就没有说,听的多才能说得好。先听录音,然后让学生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内外的时间都可以用上。隔壁班就有这么一位同学,经常头戴耳机声情并茂地在走廊上说英语,唱英文歌,有时还很臭美地为自己录上一段,然后一脸陶醉地欣赏。我跟他的英语老师打趣道“你们班那个经常在走廊里表演的同学好自恋哦”。于是他的英语老师跟我聊起了他。原来,他是从村小升上来的学生,英语基础基本为零,人也很调皮。后来,他的英语老师无意中发现他爱唱歌爱表演,就建议他可以试着看看英文电影,听听英文歌。从此,他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子。英语成绩直线上升,尤其是听力成绩,每次都是优秀。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英语教师的追求。下面这些方法就很实际。

1.七年级的学生对英语颇感新鲜,且善于模仿,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模仿老师,注意嘴型、舌位,语音,语调,大声朗读。

2.以学生操练为主,利用逐行,逐排和小组等进行操练。

3.用开火车式、连珠炮式、连锁式进行问答。

4.将表演融入课堂,增加真实感。如表演朋友来访。

A: Mom, this is my friend Tom. Tom, this is my mother.

B: Nice to meet you.

C: Nice to meet you, too.

5.利用直觀教具。利用图片、实物、幻灯片和录音机等做教具,配合情景教学。例如我在分析be made of 与 be made from 时,利用课堂现有材料纸和桌子。

T: This is a piece of paper. Whats the paper made from ?

S: Its made from wood.

T: And this is a desk. Whats the desk made of ?

S: Its made of wood.

五、开展丰富的课内外英语活动

教学实践表明,活动能将枯燥、抽象的内容寓于生动有趣的情景中,能将学生从单调乏味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因此,教师在课内外适时地搞一些活动,如表演竞赛、快速抢答、接力,演唱英语歌曲,排练英语节目等,这样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

六、调和师生关系,亦师亦友

这一招对学困生尤其有效。在我校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分享过一个案例。他班上有个学生,人不笨,但是懒,不求上进,每次考试,各科都亮“红灯”。有一天前辈就问他,“谢谢”用英语怎么说,他立即回答“Thank you.”前辈又问,你怎么不用想就知道,而且说的这么标准呢?他说:“这个so easy, 我每天都会说呀!”前辈趁热打铁:“你蛮聪明的,其实只要每天花一点时间在学习上,什么都能学好的,不信,你试试。”之后,这个同学真的试试,从此就越来越认真,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们常说,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我看来,教师的神圣就在于她能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能用爱消除师生的隔阂,督促学生的成长。

七、多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

农村的家庭教育相当薄弱,基本都是爷爷奶奶带孩子。这就要求教师常和家长联系,向家长讲述当今社会学习英语的必要性,要求他们支持孩子学习英语,并为孩子学习英语创造必要的条件。孩子还是最听父母的话的,所以家长的支持是我们最有力的后盾。

聋哑英语 篇4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交际能力,“聋哑”英语

语言技能、知识是交际能力的基础, 情感态度是影响交际能力习得的重要因素, 教学方式优化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先决条件, 文化背景是交际得体的保障, 中职英语交际教学法应从这几方面去深入展开。

一、交际教学法的内涵

交际教学法是综合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理论而成的一种以培养人的交际能力的语言学习方法。我们学习英语, 关键在于培养听、说、读、写四项基本交际能力, 然在现今中职英语学习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只单具备考试应试的读写能力, 不能自如表达, 与人交际。交际教学法与别的教学方式的重要的本质上的差别就在于突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 即使各个学生通过学习, 能够在现实语境中, 成功的运用英语。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听、说交际能力的渠道

(一) 重文化渗透

1.成语或者俚语都是某一国家艺术文化的结晶, 中文中“初生牛犊不怕虎”可以翻译为“They that know nothing fear nothing”, “留得青山在, 不愁没柴烧”对应的就是“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另外还有“An idle youth, a needy age”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Love me, love my dogs” (爱屋及乌) 等等, 老师在教授过程中, 借助多媒体, 可以展开“Guess and Translation”活动, 激发学生竞猜, 让学生感受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感受语言文化魅力。

2.中西节日也是展开交际教学法的一个重要资源, 西方的如感恩节、圣诞节、万圣节, 中国的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 不管是起源、习俗, 还是意义都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 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设计一下场景对话, 在了解中西文化的同时, 也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或者让学生分组收集中西习俗方面的知识, 用英语互相介绍。有条件者, 不妨组织一场节日狂欢, 效果会更好。

3.影响交际的因素不只是语法、语句、词汇, 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比如说, 在我国, 一般打招呼寒暄的方式就是问:“您到哪儿去?”“您吃过饭没?”但假使我们这样对一个外国人说“Where are you going?”就会招惹厌烦, 会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在干扰个人私生活, 而当你说“Have you eaten?”又会被误以为是要请吃饭。当然, 这只是说明的最基本的两点, 相信绝大部分学生在初学英语时就已经知道, 在英语国家, 初次见面的人聊天气远比聊收入要礼貌得多,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 更重要的还是在扩展中, 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思维习惯, 克服中式英语, 使语言更加得体。

(二) 重英语训练

1.听力训练。听的过程实际上可以分三个层面:首先是感觉层面, 在这个层面, 学生大致只能听到一些简单词汇比如“my”、“key”等, 还停留在被动阶段。其次是识别层面, 利用对音段的切分和组织, 能够识别语音信号。最后是领悟层面, 当反复听取一段材料, 在通过对照听到了的和理解了的东西并给予修正的过程中就可以掌握语义信息。从这几个层面来说, 要提高用英语焦急的能力, 首先就要多听, 待理解后, 就会有开口的欲望。实际英语教学中, 我们发现那些听得多, 听力好的, 往往乐于主动去探索扩大知识范围, 以满足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心理需求。

2.问答训练。交际就是一问一答交流的过程, 教师组织问答对话可以以某一主题为中心, 也可以单纯只为学习一种语言结构, 问答设置应有梯度, 是渐深的, 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 提高应对能力, 和脱口而出的能力。

3.应对训练。中职英语教学中, 很多对话都是待学生设计好之后才展开的, 而实际交流中, 并不可能是打好草稿再说话, 这就要求交流者能够有即景反应的能力, 当沟通内容发生改变后, 能够及时做出反应, 顺利完成自我表达, 这考验的也是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对“holiday is coming”这句话不同人会有不同反应:

(1) Summer is also coming, it is hot.

(2) There is so much homework, it is upset.

(3) We can do what we want to do, like swimming.

(三) 重层次分级

从生源来看, 大部分中职生只有初中文化水平, 英语能力参差不齐, 一些来自乡镇的同学, 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限制, 多只具基本的读写能力而忽视了口语练习, 所以交际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英语交际能力训练应从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 创造一种语言学习氛围, 老师传授英语知识或者和同学交流时最好用英语。第二, 丰富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 在课堂之中穿插播放一些英语歌曲、电影, 让学生以此为媒介对西方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当然电影的播放不能是国语版, 这样就不能起到培养学生语感的作用。第三, 鼓励学生多说, 反复读诵一个单词、一个句式、一个短对话, 在这个多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 掌握公式化套语, 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为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英语学习打好基本功。

总之, 中职英语学习重视功用, 交际教学法符合这一教学目标, 也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值得教师积极应用并探索创新, 帮助学生尽快习得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乃美, 张舍茹.对交际教学法的重新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24) :32-33.

聋哑人作文 篇5

那天我们坐的是公共汽车,车上的人也不算多,途中三三两两有人上车、下车。由于车经过的地方有些狭窄,并且前面又在修路,所以车市走走停停,停停又走走,就像老牛爬坡让人心里烦闷。另外最要命的是我还有晕车的毛病,可车窗户偏偏关得严严实实,我现在都有种想呕吐的感觉。 难受啊!我竭力忍住,突然长途汽车就像离线的箭一样朝前飞驰而去,然后猛然间戛然而止,整个车厢里的人免不了一阵尖叫,余魂未定之时,我隔着沾满水滴的车窗往外看去,赫然发觉车轮经过的地方被轧成了深坑。啪啪!一阵清脆的响声过后,我感觉到背上一阵疼痛。待我转过脸时,一个矮墩墩的中年男子虎视眈眈的望着我,我心里一阵恼怒,刚想质问他为何无缘无故打我,并且也暂时忘却了准备晕车的滋味。

啊吧啊吧!啊吧啊吧……谁知,这位中年男子率先冲我“开火”,我心里一愣,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坐在我身后的一位老太太告诉了我事情的真相:原来刚才长途汽车戛然而止时,我身子后仰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那个中年男子,而这个中年男子是个聋哑人,并且还是这个车上的常客,脾气特别暴躁。如果谁一旦得罪了他,那么就自认倒霉吧!尽管我一个劲儿向这位中年聋哑人赔不是,奈何他仍然对我乱吼乱叫,并且做出一副开打的姿势。

朋友闻讯从后车厢里走出来,然后一个劲儿冲那个聋哑人道歉打手势,可惜我俩都不懂哑语,中年聋哑人无动于衷。现在的那个中年聋哑人青筋暴出,有一种不把我打趴下不罢休的姿态,我勒个去!大神们呢,快点支支招吧!“赶快拿点钱给他”朋友灵机一动催促我。

我想都没想直接从兜里摸出一张百元大钞递给聋哑人,谁知人家看也不看直接给打到地上,我彻底懵住了……“其实人家就想要个道歉而已”车启动时候,有个声音从我的耳畔飘了过来,我和朋友同时转回头,只见一个约莫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站在了我的旁边。

“我们刚才向他道歉了呀?”朋友不解的看着那位年轻人,年轻人微微一笑:“你现在再向他道歉试试看?”我照着年轻人的话去做了,然后他冲满脸怒容的那位聋哑人轻轻做了个手势,说来也怪,这位聋哑人慢慢放开了握紧的拳头,并且不好意思的坐了下来。

临下车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些紧张,因为刚才听那位老太太讲过,前段时间因为一些小事有位乘客就被这个中年聋哑人狠揍过。

聋哑英语 篇6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英语学习;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126-03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Deaf and Dumb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Sun Zhifang1, Hu Haiyan2, Zhou Bochun2

Abstract Multimedia technology has integrated, interactive and digital and other basic features.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pecial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make up for the hearing impaired of deaf students, help them overcome their self-abased psychology, and develop their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Multimedia technology can create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English learning by extending students’ vision,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object teaching, thereby enhance the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The 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voiding some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while us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s.

Key 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y; English learning; special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1 Guangdong Peiyi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 Guangzhou, China 510663

2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510006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有特殊教育需求人数最多的国家,因而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理应受到重视并促进其发展。据中国残联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聋哑人的数量占我国残疾人总数的比例最高。让聋哑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学科的基本知识,存在很大的困难。要想保证英语教学的质量,引入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如何把多媒体技术和聋哑学生的英语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1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通过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使这些信息建立逻辑连接,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数字化等特征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是现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被引入到教育领域中后,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也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技术自从诞生之时起,就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密切联系着,它在发展中呈现出许多特征。

1.1 集成性

多媒体技术是多种媒体的有机集成,它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采用计算机的数字记录和传输方式,能够对各种媒体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处理、合成和呈现。

1.2 交互性

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是相对于传统媒体信息交流的单向、被动地传播信息而言的,它可以实现人机互动,人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媒体信息,而是能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和控制,并能对信息进行反馈。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尤其是当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后,这种交互性更加明显,不仅可以实现人机互动,而且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远程互动,为交流提供平等、自由、身临其境的环境。可见,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1.3 数字化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按一定规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在数字状态下进行统一处理,即数字化的基本过程。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共通性,也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多媒体由各种单媒体整合而成,而媒体间的整合是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所以说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一项基本特征[1]。

2 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聋哑学生英语教学

麦克卢汉的媒体理论认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如印刷书籍是眼睛的延伸,录音机是耳朵的延伸,电视则是眼睛和耳朵的延伸。在自然状态下,人的各种感官处于平衡状态,但当印刷品延伸了人的眼睛后,平衡就被打破了,被延伸的感官就显得突出和重要起来[2]。根据麦克卢汉的这个观点,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弥补人体器官的缺陷,如针对有听觉障碍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视觉媒体来延伸其眼睛,突出视觉器官的重要性,以弥补听觉上的不足,来提高聋哑学生的学习效率。

2.1 聋哑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聋哑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的声音,影响了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正常生活和交往出现不便,尤其是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更是困难重重。而这些生理上的缺陷也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自卑心理比较普遍,形成了聋哑学生独有的特点。

1)听力障碍,视觉依赖性强。由于听觉障碍,聋哑学生主要依靠视觉、嗅觉、触觉等来感知和学习外界知识,其中视觉是最主要的途径。一些心理学实验证明,听力残疾的儿童视知觉速度提高是较快的。在凭视觉参与的感知活动中,他们的视知觉能力与健全儿童没有显著差异[3],很多学生是运用“看话”而不是“听话”的方式来学习语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方式加强视觉刺激,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2)善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语言是概念的符号,概念是通过语言表现的。由于缺乏语言的帮助,聋哑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较发达,逻辑思维的形成相对较困难。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分析事物时常缺乏条理性和全面性,概括时常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推理时易混淆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进行比较时常注意的是事物的外表而忽略了本质。这些缺陷对其语言的发展也存在很大的影响。存在听力障碍的学生往往对直观形象的东西记得快、保持得较长久,提取也较容易。对发音人的口型、表情和动作印象比较深刻,对语音、语调、语义的感知和记忆则困难得多,也较容易出错,正好这些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很直观地表达出来。

2.2 聋哑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基于聋哑学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再结合多媒体技术的种种优势,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些缺陷,来提高聋哑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1)合理运用直观教学法。由于聋哑学生存在听力障碍,特别需要靠视觉来弥补这一缺陷,直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技术能集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对学生的视觉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刺激,可以弥补时间、空间的不足,能把直观教学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①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英语教学形象具体化。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能把同一个教学对象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在学习英语单词apple(苹果)时,可以把apple这个英文单词的a-p-p-l-e这几个字母按顺序用手语表达给学生,配以不同颜色的苹果图片用手语告知是苹果。教师口语发音配合动画格式apple的夸张发音口型,并根据需要按时间先后顺序呈现在同一个场景中,对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刺激,加深学生对这个单词的词义、发音等的整体印象。

②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时地将教师上课时的面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放大并投影到幕布上,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教师的细微动作,有效地照顾到每个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缓解学生的视觉疲劳。聋哑学生由于听觉的障碍,很容易在观看教师呈现出的多媒体信息时,注意不到教师的手语解释和所提出的问题。因此可以在教师使用手语解释的关键时候,把正在呈现的多媒体信息切换成教师的手语解释并投影到幕布上,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维和节奏,而不至于因观看图片及动画而忘记所应思考的内容。

③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境。对于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和不同人物之间的英语对话,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出逼真的景象,再现生活中不易重现的事物和现象;有助于聋哑学生体会英语学习的语境和氛围,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这对学习和感受一门语言也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技术全方位、立体化地把信息呈现给学生,不仅能促进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的整体理解,内化新知识,有助于形成自己的语言符号系统,从而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2)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聋哑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侧重书面语言,能看懂英文、会阅读和书写、能使用手语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理解和识记在英语学习中尤其重要,教师只是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时教师为其答疑解惑,识记则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因此,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学生的自学。而多媒体技术可为自学提供良好的条件。①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源。由于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一项基本特征,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海量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流畅地运行,供学习者按自己的需要选择。②灵活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能弥补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时间和地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

3)创设数字化语言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为聋哑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个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可以让每个学生公平地参与,提供同样丰富的学习内容。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自我检测、在线交流和互动。通过人机互动,每个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得到实时反馈,查漏补缺。这种环境下的学习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学生也可以在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克服学生面对面交流的胆怯或自卑心理。

3 结语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聋哑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聋哑学生英语学习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能因过分注重人机互动,而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适时、适度、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4],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莫丽敏,梁斌.从“多媒体技术”到“数字媒体技术”:一个概念的发展[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24-27.

[2]李康.教育技术学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孙瑶.多媒体技术在特殊教育英语课堂应用现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4]曲红梅.小议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利弊[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报,2011(2):78.

聋哑英语 篇7

一、多年沉默缘何在?———简析“聋哑”英语的主要成因

英语学习的本质在于运用与交流。自小学到高中以来,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投入了很多时间,但到头来竟成了“抱残守缺”。学生在笔试中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运用和交流的能力却普遍偏差。学习多年,为什么学生还是“听不懂”和“说不出”呢?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高考英语的“桎梏”。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训练、实践与运用,而高考英语与英语考级依然注重“打钩”形式,这已成为校园英语教学的重大障碍。二是学用环境的限制。语言学习讲求的是学用结合,尤其需要社会生活的涵养和滋润。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英语学习来说,这不失为“死结”现象。三是教学内容的不足。词汇量偏少且低层次重复,词表与时代严重脱节。如“page”在词表中只有“页,张”,却没有“paging”(寻呼)和“pager”(寻呼机)之义;再如,若外教提问:“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your breakfast?”如此简单的口语问题,学生也无法回答,因为学生不知“馒头,稀饭”如何用英语表达。四是教学方法的欠缺。教学局限于课堂,学习面向应试,考试为了分数……在如此目标导向下,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方式又能如何呢?

二、抱残守缺何时休?———消除“聋哑”英语的有效对策

“聋哑”英语具有“高原冰山”的性质特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只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善于开展“生态化,地气化”课程实践活动,就一定能走出“沉默”现象的困境。

1.积极开展多媒体英语教学活动

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储藏海量和动静结合等优势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支撑。多媒体模式无论是对于个别化、模拟训练教学,还是听说演示、实时训练教学,都能充分体现出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经常从网站上下载一些配有智慧语言的精彩漫画图片,如Study of low water,admire the mountain height.(学习水之低调,仰慕山之高远)/Where there's a will,there'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Every day at least,to wake up once,the heart is difficult to have a awakening.Life is only once,the fate can be several times.(每天至少醒一次,心灵却难有一次的觉醒;生命只有一次,命运却可有几次的重生)等,通过潜移默化的积累,学生不仅能“说”了,而且也能将其积累的知识更多地运用于交流和勉励等方面。“沉默冰山”一旦融化,就很难再回到“聋哑”状态。

2.积极开展生活性英语教学活动

语言学习始终离不开生活化情境,异域语言的学习更需要生活环境的营造和支撑。这既是消除高中英语“聋哑”现象的根本出路,也是不断增强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进取精神与成功信念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从教师角度而言,要始终坚持用英语讲课并与学生交流,走出“汉式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把课堂打造成“小小英语世界”,为学生创造一种多听善说的良好学用环境。从学生方面来说,利用3~5分钟时间在课堂教学前或收尾环节开辟多元的Free world(自由天地)专栏,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持之以恒地运用英语做值日报告,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如Humorous stories(讲幽默故事)/Reporting news(报道新闻)/Sing English songs(唱英文歌)/Play English games(做英语游戏)/On reading experience(谈阅读感受)/Said the passions(说喜怒哀乐)/Taste life(品人生百味)等,让学生从中赢得“滚动学习”的良效。

3.积极开展自主性英语教学活动

高中生不仅摆脱了“唯情趣化”学习心态,而且也具有了良好的独立意识和自学能力,这就为开展自主化教学提供了客观性基础。在高中英语课程活动中,教师开展丰富多元的自主教学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又能矫治由来已久的“聋哑”英语现象,充分发挥“内破堡垒”的作用。比如,课堂上某教师首先出示了“Today you do some special things people won’t do,tomorrow you do some special things people can’t do.”然后对学生说:“老师最近遇到了这个句子,却不知道如何翻译句中的won’t和can’t,今天就集大家的智慧,帮老师翻译一下吧。”这位教师“隐强示弱”的做法有效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并提供了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具体环境,有效激发了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主探究情趣。无论教学成果如何,关键是它告别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能够在自主性学习活动中自觉地打破“沉默”英语的不良现象。

4.积极开展激励性英语教学活动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学会“听”、勇敢“说”和善于交流的英语学用能力,始终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尤其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积极鼓励和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积极开展以赏识性为主的学生评价和学习评价活动,是消除“聋哑”英语学习现象的一剂良药。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差、听说能力不强、学习品质欠佳的潜能生群体,既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和学习条件,如English corner/English speech contest/English party competition等课外活动,努力构建良好和谐的教学关系,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激励和鼓舞他们,不断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从中赢得厚积薄发的效应。

总之,消除“聋哑”英语是一项孜孜以求的实践课题。只有全面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实质性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邱采真.试论互动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

[2]刘玉红.英语课堂教学生生互动模式管窥[J].教学与管理,2010(9).

聋哑英语 篇8

1间接的考查方式是培养高分低能学生的根本原因

2005 年时, 浙江等省取消了高考听力考试, 这也导致了很多学校都停了高三听力课程, 给整个高中的英语听力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这个做法, 人们的说法比较多。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认为, 这种做法, 给英语教学发出了错误信号。就国际趋势而言, 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便是听说, 能够利用英语交流。我们现在的英语考试分为间接和直接两种, 选择和填空等知识题目是间接的考查, 这种方式能够考查学生对单词的掌握, 但是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很难进行考查, 特别是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龚亚夫的观点得到了《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张连仲教授的认同。张教授认为, 浙江省高考时将英语听力取消, 对于我国的外语教学和新课改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想要做好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学习的相关规律, 确保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特别是必须做好听说。张教授也希望浙江省能够迅速调整英语高考的问题, 回到正确轨道上来。

2014 年山东省高考也取消了听力, 这也再一次引发了相关学者和专家的热议, 并且此次反对的声音超过了浙江省。很多来自全国的专家和教师都认为将高考中的英语听力取消本身便是不明智的。笔者本身便是一个一线英语教师, 感受也比较强烈, 若是高考时不考英语听力, 教育部门和学校便不会重视英语听力, 学生学习时也会比较放松, 很容易导致哑巴英语的出现。笔者最深的感受就是所教的学生在北大面试时哑口无言, 听不懂, 说不出。

2克服说英语的恐惧是锻炼口语能力的首要前提

《英语测试报》的磁带主播安娜本身便是英语国家的, 其可以从旁观者角度出发找到我国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国学生在学习语言时, 往往会把记忆当成唯一手段, 认为只有掌握较多的英语知识, 才可能说好英语, 对知识积累过度重视。此外, 中国很多学生都比较内向, 在课堂上不喜欢自我表现, 回答问题时, 只会说No, sorry. 中国学生不愿意试着回答, 并且自信心不足。想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克服说英语的恐惧, 让学生放松身心。每个人都会有错误, 当学生出错时, 教师不应该责怪学生, 而是应该讲一些自己学习时出现的错误, 来鼓励学生, 这样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

安娜还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的手段。上课时, 安娜组织学生讨论, 没有一味地讲解,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句法和语法的能力也会有一定提高。

笔者发现学生对单纯的语法练习不感兴趣, 并且觉得晦涩难懂。如果放在听说训练中, 师生通过对话、组句子的方式学习, 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 并且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学习也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比如, 我给学生教授一个时态的知识点——现在完成时, 开始时, 我发给学生一份学案, 有例句有练习, 学生做完学案发现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很难区分清楚。例如下面这个句子:Tom ___ (work) in the factory for ten years. And now he is working in a computer company.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现在完成时, 理由是时间状语for ten years与现在完成时连用, 还声明初中时老师就是这么讲的。我想了想, 没有反驳, 而是建议大家休息一下, 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我创设了一个语境, 和几个同学排演了一个小情景剧:假设我叫Tom, 在街上遇见了十几年未见面的老朋友, 老朋友问我现在还在那家工厂上班吗, 我回答说我现在在一家电脑公司上班, 我在那家工厂工作了十年, 三年前离开了那家工厂。游戏做完, 同学们豁然开朗, 原来for+ 时间段作状语, 不一定用现在完成时。通过这个例子, 笔者觉得英语的听说教学太重要了, 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 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激发作用。

3加强听说课的比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经过研究高考英语试题很容易发现, 虽然每年英语试题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但都围绕情景、交际以及运用设题, 并且对学生的写作、听力和阅读能力提高愈加重视, 概括起来就是“淡化语法, 重视词汇, 加强阅读, 突出交际”。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际,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听的技能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六级听力要求进行了明确, 要求学生能够在听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信息和观点, 理解句子间的关系。所以, 进行学生英语听力培养, 首先必须解决听力方面存在的障碍, 掌握听这个技能。

在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时, 笔者会每学期坚持选一套到两套比较出色的材料, 并每周安排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根据需要进行听力测试的组织。此外, 教科书中的资料比较少, 教师应该根据内容进行材料的选择, 来补充教材内容。这样不但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英语训练量, 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教学效果也会比较出色。此外, 教师必须认识到, 教师选择的材料仅仅是教材的补充, 绝对不能够喧宾夺主和抛开教材, 应该将教材作为主线。

(2) 说的技能及其培养

对话和自由交谈是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一个有效措施, 其可以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并且养成较好的英语习惯。在教学中, 笔者比较重视课前Free talk训练。在上课前, 都会进行前面内容的复习。复习时绝对不能够简单地进行单词和句子的听写, 而是应该利用有限时间来畅谈。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生经常碰到却比较简单的问题, 如:How can you get along well with your classmates? Who is your favorite f ilm star? 给学生机会, 让学生进行自己看法的表达, 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只要学校和老师给予足够的重视, 中学将不断涌现听说课精品, 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将得到极大提升。中国高中“聋哑”英语教学状况也将不复存在。

摘要:近二十年来, 我国在中学英语教学方面进行了很多改革, 突出了听说教学, 重视提高学生口语交流能力, 但英语听说教学还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文章就此分析提出建议:加强听的训练, 适当添加泛听材料。其次, 积极创造合适的语言环境, 鼓励学生大胆说, 从而敢于开口、乐于开口。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改变英语教育的“聋哑”现状。

怎样让聋哑学生学好数学 篇9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 这不应仅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念, 我们更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 促使学生表现出这种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先”。即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掌握知识,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 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第一课时, 我先出示1分、2分、5分的硬币让学生说一说, 再出示1角、2角、5角的纸币让他们比一比, 最后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让学生认一认。通过说一说、比一比、认一认等实践活动, 聋哑学生自己总结出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想法, 并表扬了他们的创造性。这样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 他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创造中去, 并充分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

聋哑学生听力损伤的程度不同, 因而听力残疾所带来的派生障碍无论在性质上或程度上都各不相同。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聋哑学生比正常学生存在更大的层次性的差异。所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辅导的教学方法。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听觉程度以及授课内容, 灵活地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及教学用具。然后,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 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 给他们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 让他们人人参与“学”的过程。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使聋哑学生相互间的学习水平得到调合, 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

聋哑学生天真烂漫、爱玩爱动, 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 课堂上经常会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传统的教学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习的缺点并加以约束, 限制他们“乱动”, 强制他们听课。于是, 他们好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样, 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上一堂课又苦又累, 厌学情绪严重。而游戏教学符合聋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故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设计了多种游戏, 尽量利用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 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数学, 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新课程理论指出: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要创设接近生活的课堂教学情境。因此, 聋哑儿童的数学教学更应该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入手,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 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 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革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 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 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健康的发展。

聋哑学生自伤行为个案研究 篇10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曾是遵义市某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听障学生, 小云, 男, 出生于1988年5月, 为听力障碍, 其妹妹也是听力障碍学生。很多聋哑学生在家里没有人能交流, 而小云有一个和他一样生理缺陷的妹妹, 有交流的对象, 所以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现小云已经大学专科毕业, 性格阳光、积极向上。

但是少年时的他却是一名让老师、家长头疼的有自伤行为的学生。家庭里由于两个孩子都是残疾, 在小云幼年时, 父母感情破裂, 父亲离家, 两个孩子由母亲独自抚养。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孩子, 虽然没有工作, 但是靠给别人打零工养家糊口养活两个孩子, 后来在别人的提醒下, 开始经营水果, 自此, 家庭经济开始好转。

小云比较聪明, 即使遭遇家庭的变故, 他的成绩在班上也算中上等。

从小因为生活在单亲家庭里, 小云的性格有些孤僻, 并且举手投足间有些女孩气, 在学校, 同学们不喜欢他这样, 私底下还模仿他的动作。

因为性格、家庭的原因, 无论是对老师、同学或家长, 小云的疑心病特别重, 看着谁在窃窃私语就认为在说他的坏话, 或同学到老师办公室去, 就会认为同学在打他的小报告。

小云有较严重的自伤行为, 表现为经常因一些小事而用刀割伤自己的手腕、在墙上拽自己的头、将手往墙上打……, 当这些行为被发现后, 家长、老师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但是他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遇到什么事照样发脾气, 以及自伤行为, 让老师、家长非常头疼。

甚至有一次出现了因为和同学拌嘴, 情绪无法控制, 要从学校三楼跳楼的自杀行为。因为聋哑人的蛮劲大, 三位男老师都不能拉动他, 老师们只有用手语与他慢慢交流、沟通, 先让那位同学向他道歉, 并且在楼下安顿了棉被等物品, 以防他跳下。就是这样, 他还是不依不饶, 提出了一些无理的要求, 在没办法的情况下, 老师只好打电话给他的妈妈, 2个多小时后, 妈妈急匆匆从乡下赶到学校, 看到妈妈, 小云委屈地哭了起来, 趁这个机会, 老师把他抱了下来。

2. 研究目的

通过对聋哑学生的个案研究, 分析造成自伤行为的原因, 探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残疾儿童行为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提出矫治这类儿童自伤行为的方法和措施, 达到为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的目的。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观察法、分析法、实践法、认知治疗法及心理疏导等方法对有过自伤行的对象1例进行研究分析。

(1) 引起自伤行为的主要原因分析

1) 家庭原因

据小云母亲介绍, 自小云生下来后, 在他1岁多的时候, 父母才发现他是聋哑人, 心里非常难过, 于是带着小云四处求医, 但结果可想而知, 逐渐地家里经济捉襟见肘, 相互有了怨言。为了维持家庭关系, 夫妻商量后, 决定再生育一各孩子, 但不知何故, 生下的女孩竟然还是聋人。在小云四年级时, 父亲绝望拂手而去, 再也不闻不问家人的死活。从此抚育俩小孩的重任就落在母亲的肩上。后来父亲重新建立了新的家庭, 并生了一个健康的女儿。从这以后, 小云开始恨自己的父亲, 即使爷爷奶奶来看望兄妹, 他也是在屋里避而不见, 认为是父亲一家遗弃了他, 心里充满了恨。当他想到父亲就会心烦意燥, 情急之下, 便会有自伤的行为, 有时对着墙壁乱撞, 有时用小刀割手, 手腕上随时看到伤痕累累。

2) 学校原因

四年级是孩子性格变化的第一个关键阶段, 父母的离异给他造成了心灵的伤害, 导致了他性格孤僻, 不愿意与同学们交流, 也被逐渐地疏远。没有相互的沟通, 使得小云与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差, 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 小云的自伤行为时有发生, 好像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关注到他, 也才会得到大家的关爱。

3) 个人原因

小云其实是一名较聪明的孩子, 他的思维及语言 (及手语) 表达能力较好, 爱思考, 但对人、对事、对学习等方面容易情绪化, 导致学习成绩极不稳定, 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时好时坏, 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时, 不是积极地面对, 而是经常选择逃避。

但他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非常心疼母亲。当妈妈生病时, 他会整天守在妈妈的病床前, 不愿意离开半步, 妈妈输完液, 赶忙回家给妈妈煮饭、炒菜……

(2) 自伤行为心理疏导法

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小云自伤行为的最根本原因是家庭变故。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父母共同的教育和关心, 但是小云从小被父亲抛弃, 缺乏父爱, 而母亲因怨恨其父亲, 没有对小云进行正确的引导, 给小云灌输了许多不正确的思想, 造成了对父亲充满了怨恨, 性格有些偏执。但同时小云是一个善良的孩子, 心疼母亲, 关心妹妹, 在学校也有集体荣誉感, 我们相信只要教育得当, 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 小云的自伤行为是会改变的。

1) 指导家长改变教育方法,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小云的自伤行为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家庭,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键, 为改变这一现象, 让小云能真正融入社会, 首先要改变家庭的教育观念。于是学校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即家庭心理辅导方法, 逐步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 为小云创造一个舒心的家庭环境。

由于小云的父亲已经建立了新的家庭, 母亲承担了抚养教育俩兄妹的重担, 于是我们将改善家庭环境的主要责任放在了母亲身上。但是她却认为自己文化知识不多, 而且要为家庭的生活奔波, 无法教育孩子, 希望靠学校和老师来教育小云。为了扭转其母亲的观念, 我们与她晓以利弊, 沟通了多次, 她逐渐转变了思想, 希望与我们共同教育小云。

首先我们要求其母亲用母爱去打动他, 在言行上让他感觉到他并不孤独。虽然母亲文化不高, 但是只要小云回到家, 母亲都陪伴着他, 和他用手语或用笔在纸上聊天, 讲他感兴趣的事;当小云遇到不开心的时候, 母亲都会苦口婆心地进行劝导;当他离开家到学校时, 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 让他从内心感受到了爱。同时, 解铃还须系铃人, 老师也要求其父亲抽空与小云沟通, 并尽可能周末带着兄妹俩多出去玩耍, 创造父子间、父女间交流的机会。受伤的心灵逐渐被父母的爱温暖, 小云慢慢地原谅了他的父亲。同时, 看着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他们兄妹俩, 也变得更加体贴母亲, 只要一回家就帮着做家务事, 看着水果摊……家庭教育环境改善后, 慢慢地, 我们从小云的脸上看到了笑容, 学习起来也安心了, 与同学们的关系逐渐改善, 性格也开朗起来。

2) 建立家校协议

为了矫正小云的自伤行为, 使其更好地学习, 老师和家长建立了家校协议。其内容为: (1) 母亲在生活、学习上要关心小云, 小云每天回家后, 母亲要和小云沟通、交流, 时间至少在30分钟以上。 (2) 要求父亲每周主动与小云至少联系一次, 或沟通交流, 或出去玩耍、购书等, 加强与父亲的交流时间, 增强父子之间的情感。 (3) 老师要关注小云的变化, 每周至少一次与其父亲或母亲电话联系, 使其父母了解小云在学校的情况, 形成家校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4) 要求小云在学校认真听课、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主动与同学们交流;在家主动分担家务事, 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家校协议实施的第一周、第二周, 父母、小云、老师基本能按协议完成任务, 且他的情绪也比较愉快, 没有出现自伤行为。第三周, 由于与同学发生了一点小矛盾, 小云又出现用小刀割手腕的现象, 并且出现又哭又闹的情况。回家后, 母亲看着自己每天的辛苦却换来这样的结果, 对小云进行了惩罚, 双方产生冲突。

出现这种现象以后, 学校、教师、家长认识到:很多事不能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 行为的改变往往会出现多次的反复。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 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属于正常的, 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 我们还需加大力度, 于是老师与小云及其家长签订了第二份协议: (1) 小云如在一周之内完成协议的内容, 能认真学习、与同学和谐相处、帮助妈妈做家务事等等, 周末时对其进行额外的奖励。 (2) 若违反协议, 不能克制自己的行为, 出现自伤等行为, 老师和家长针对违反行为的轻重对其进行惩罚。 (3) 如果遇到突发事件, 要学会控制情绪, 理性地协商解决。

第二份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小云自我的管理和约束, 通过一段时间的执行, 总体情况良好, 虽然期间也出现过小的反复, 但通过老师、家长的教育后, 没有出现较大的不良影响。

3)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法, 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认知过程, 针对其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 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对他人或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的治疗方法, 从而矫正其不良行为。由于小云的父亲另组建家庭, 对小云的伤害很大, 认为“父亲不再爱他、对他和妹妹不管不问”。我们多次找小云谈心, 使他明白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牵挂, 虽然父亲一度抛弃了兄妹俩, 但是现在的父亲有了愧疚之意, 除了他现在的孩子外, 也很爱兄妹俩, 每周都会抽空看望他们, 平时也会用手机与他们沟通, 虽然不能和他们住在一起, 但是兄妹俩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不顺心, 父亲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的身边, 他们也能感受到父亲无处不在。

4) 心理疏导法

心理疏导法是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疏通、引导, 对患者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使其抒发和宣泄压抑的情绪, 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 以便能更好地地适应社会环境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小云因父母离异, 在不完整的家庭里成长, 没有安全感, 加上生理残疾, 导致心理问题, 不能自我控制情绪。而母亲不会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他, 使小云遇到这类问题时, 只能用最粗暴的方法来处理这种情绪, 很容易出现自伤行为。

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学习能力较强, 在语言表达方面强于班上的其他同学。为了让他有宣泄的地方, 老师为他专门准备了一本漂亮的日记本, 要求他每天记日记, 日记的内容除了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外, 还要将自己真实的心情写出来, 包括“开心”、“平淡”、“伤心”等几方面的情绪, 以便老师及时对他进行心理疏导。最开始, 经常看到小云的日记本上写着:“我的心情不好, 爸爸不要我了, 妈妈很伤心”, “家里很无聊, 我不想回家”, “我不想读书了”......诸如此类的话。每当看到这样的日记, 我们就及时找他谈心, 帮他疏导, 教给他一些自我疏导的方法, 比如自我暗示、书写发泄、运动发泄等等方法。甚至在他非常痛苦、伤心的时候也让他在老师面前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把不痛快的情绪宣泄出来。有了倾诉的对象以后, 他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学校生活的温暖。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 小云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基本能做到不急不躁, 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并且愿意把自己的烦心事告诉老师, 与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

长此以往, 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 得到很大的提高, 聋人语句不通顺的现象在他的语言里很少出现。

5) 集体帮助

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 他的思想、行为甚至性格受所处群体和环境很大的影响。所以要矫正小云的自伤等不良行为不仅要教育和帮助小云本人, 还要对所生活的集体进行关注和引导。

小云是由于家庭的原因, 最开始, 认为学校与家里一样得不到关心和肯定, 当出现不开心的时候, 就采取自伤行为来宣泄情绪, 所以我们也加强了对学校和班级其他同学的教育。首先, 告诉同学们, 每一个人都有不如意的地方, 小云父母离异, 让他觉得很孤独, 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帮助, 和同学们成为朋友, 能快乐地生活、学习。所以我们要求同学们主动与小云交流, 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为了让小云突破自己, 我们让他担任了班里的小组长, 有了这个“职务”, 他在承担这项工作后, 与同学沟通的时间多了, 而且非常的认真, 每天坚持早早地到班上收作业、组织同学们读书。如果有同学生病不能来上学, 等该同学生病痊愈后, 他会主动帮助把落下的学习任务补起来。同学们也主动和他一起玩耍、学习。

在这样相互努力的过程中, 同学们认可和接纳了他, 小云的自伤行为越来越少, 做事也变得稳重, 他也收获了许多快乐和自信。

6) 注意力转移法

为了改变小云的行为,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么使小云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是教育干预的成功所在。在与小云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云有两个爱好—电脑和绘画。

首先为了达到教育小云的目的, 学校在已经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 再为小云安排了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针对他的爱好特点, 对他进行课外辅导, 在大家的人努力下, 小云的电脑运用能力有很大提高, 特别是对图片的编辑更成为他的长项。

其次, 为了提高他的绘画能力和兴趣, 我们专门成立了绘画兴趣小组, 特聘请曾教过聋人绘画的陈老师, 到学校教孩子们画画, 随着兴趣的转移, 花在其他方面的时间增多, 自伤行为的次数越来越少。

后来参加的聋人的单招单考中, 他报考了装潢设计专业。这个成绩与我们的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4. 干预效果

通过家长、老师、学校长时间不间断的教育, 小云的自伤行为次数越来越少, 他能把身心放在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学会了克制情绪, “不想读书了”, “想自杀”, “割伤手腕”等情绪几乎没有再出现过。

因为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最后考入中州大学, 在大学中学习认真, 爱好广泛, 喜欢旅行, 喜欢摄影, 年年被评为优秀大学生, 目前在我校实习。看着他积极阳光的模样, 看着他的成绩, 作为老师, 非常的欣慰, 这是学校、老师、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

5. 讨论

本案例通过对听力障碍儿童小云自伤行为的辅导教育, 我们得到一定的启发:

(1) 改善环境, 愉悦心境

无论正常孩子还是残疾孩子, 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家庭。小云自伤行为最根本原因是父母离异, 以及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因此我们首先从他的家庭教育入手, 帮助父母重拾对孩子的关爱,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使其逐渐走出迷离的自我, 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其次在学校, 为小云创造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4]。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 特别是同学关系的改善, 让他感觉生活的意义, 因而逐渐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心态。

家长的关爱、教师的关注、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温暖的氛围, 让他感觉自己不再孤单, 不再有被抛弃的感觉;而且能为大家做事, 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生活和学习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目的。

(2) 改变观念, 接受自我

作为老师, 不能简单地强制干预学生的不良行为, 这会对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在教育的同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 采取的教育策略应该是多方面的, 要认真倾听, 引导宣泄的方式。听障学生如没有引导者帮助其正确的分析利弊, 他无法确认自己错在哪里, 所以在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时帮助小云纠正了头脑中的错误观念, 这为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5]。在这个案例中, 利用了学生善良、热爱集体等积极的一面, 并加以肯定和强化, 使小云相信自己是一个对家庭、对学校以及社会有用的人。

(3) 培养兴趣, 转移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兴趣的目的是让他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能正确地利用小云的爱好, 为他尽量创造条件, 在实践中培养兴趣, 获得成功, 进而树立了信心、坚定了信念, 彻底矫治自伤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檀明山.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553.549-595

[2]吴增强.当代青少年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71-372

[3]杨福义、张福娟.听力障碍儿童家庭康复个案报告.中国临床康复.2002.15:22-11

[4]江琴娣、杨福义.随班就读聋生教育康复的个案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2.3:322

上一篇:念珠菌病下一篇:使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