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场防水工程

2024-08-10

国家体育场防水工程(精选十篇)

国家体育场防水工程 篇1

本工程为永久性建筑, 防水施工面积约12 000 m2, 位于奥运主会场———国家体育场运动场下方, 犹如运动场心脏, 全部为地下工程。主要用于奥运会开闭幕式及会后各种演出活动。升降舞台分为外围矩形升降台和中心圆形升降台两部分, 由候场区、台仓、圆形筒仓等部分组成, 并与1#、2#人行通道及排烟通道相连。候场区可容纳演员650人。舞台基面标高为-0.28 m, 上面留有移动式草坪, 模块厚度为0.28 m, 台仓面标高为-12 m, 筒仓底部集水坑面标高为-19.4 m。由于该工程地下水位高, 又处于整个体育场最低处, 基土极易液化;台仓及圆筒仓部位桩头较多, 因而对升降舞台的防水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2 工程方案

防水工程设防等级为Ⅰ级, 遵循“防排结合、多道设防、刚柔并济”的设防原则。

1) 采用3道设防。其中1道为钢筋混凝土自防水, 在钢筋混凝土外侧再采用2道柔性防水层。

2) 部分结构外侧采用涂料防水。

3) 各节点部位必须按节点图做好细部处理。

4) 承台灌注桩头, 必须按节点要求先抹聚合物水泥砂浆, 再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并做好与SBS卷材的搭接。

5) 根据施工进度和条件的变化, 又增设了升降舞台地下连接墙内侧、台仓地板、台仓侧墙等处的防水层, 弥补了原方案的不足, 并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涂刷。

6) 集水坑采用1∶2聚合物水泥砂浆;排烟道采用钢筋混凝土自防水+内壁涂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仓顶板外扩1 m内采用单组分聚氨酯 (SPU) 防水涂料。

3 工程主要材料介绍

1) 2道柔性防水层对不同部位分别采用厚度为4 mm+4 mm或4 mm+3 mm的Ⅱ型长纤聚酯胎SBS卷材。

2)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涂抹厚度为0.8~1.5 mm。

3) 1∶2聚合物水泥砂浆涂抹厚度为20 mm。

4) 单组分聚氨酯 (SPU) 涂料涂刷厚度为1.5 mm。

4 施工方案设计

该工程处于多工种同时作业、施工进度紧迫的特殊状况, 要求我们的施工方案设计必须满足如下原则:

1) 严格服从总包方施工进度, 合理配置劳动力、协调各工种之间的关系、配合好工序之间的衔接, 做好交叉作业。

2) 编制不同防水材料施工工法, 尤其把握好SBS卷材、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较大用量的防水材料工法的运用。

3) 本着绿色奥运、安全奥运精神, 做好防火、环保工作, 确保安全施工。

4) 善提合理化建议, 审时度势, 及时调整和不断完善施工方案。

国家体育场防水工程 篇2

关于C50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整改方案

2005年7月10日下午,我公司为国家体育场提供C50自密实混凝土,用于核心筒剪力墙部位。在浇筑初期混凝土质量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混凝土的顺利浇筑,并且造成较坏的影响。为此,7月12日下午在国华公司会议室召开了施工、监理、搅拌站三方会议,要求我公司就以下问题立即加以整改:

1.C50自密实混凝土前7车出现泌浆现象,不能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要求。2.退回混凝土重新调整后又返回国家体育场。

3.普通C45混凝土出现泌水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以上问题我们在核心筒剪力墙浇筑后,深感问题的严重性,立刻将具体情况报告总经理,并由总工程师主持召开质量分析会,讨论,分析事情出现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一、事情经过及原因分析。

1.技术人员重视不够,对于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理解不深刻。由于C50自密实混凝土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例如胶凝材料不能超过450kg/m3(一般自密实混凝土胶凝材料量都在550kg/m3左右),这就增加了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时的难度。通过大量试验,我们选用新型的聚羧酸类外加剂(雍阳UNF-5AST),以其高的减水率和良好的砼表面性能,才能达到大流态(自密实)的效果。此时混凝土的原始用水量只有155kg/m3,在这么低的用水量的情况下,混凝土对外加剂的需求很大,掺量提高到2.4%才能保证混凝土达到自密实的效果。这样该配比对用水量极为敏感,稍微控制不好,混凝土就会出现泌浆的现象。2.对试验和实际生产的差异认识不够。普通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在170~190kg/m3范围内,这样高的用水量,试验室小搅拌机和实际生产大搅拌机的差异很小,我们在普通混凝土试配和生产的过程中,没有发现什么大的差异,对应性很好。但当用水量降到160kg/m3以下时,试验和实际生产的混凝土质量差异明显加大。C50自密实混凝土配比用水为155kg/m3,外加剂掺量高,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我们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混凝土头几车出现泌浆的现象。第一车砼到工地出现问题后,已经有六车已经出站了。我们从第七车开始对配合比进行调整,先是提高1%的砂率,然后又降低0.1%的外加剂掺量。通过两车的调整,混凝土出站和易性符合要求,以后的混凝土浇筑非常顺利。

3.由于初次采用聚羧酸类外加剂生产C50自密实混凝土,试验员、质检员和操作工等有关人员没有实际经验,因此,对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没有足够的调控能力。由于担心混凝土的自密实效果,防止出现浇筑不密实现象,开盘时根据要求将坍落度稍微放大一些,结果导致混凝土泌浆严重,这说明我们对自密实的实际生产控制能力不够,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们专门召集操作工、质检员、试验员等展开分析讨论,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具体特征、控制要点加以明确,对一些硬性指标如出站坍落度、扩展度、混凝土搅拌时间等均做出了具体规定,保证以后混凝土的出站和易性。

4.对产品质量和企业的诚信问题重视不够。对于退回混凝土,因其成本很高,而且使用的聚羧酸盐外加剂与普通混凝土的萘系外加剂不能混合,无法进行常规处理,因此我们通过加原配比干料进行调整后返回。事后对这一问题我们感到追悔莫及。我们深刻感觉到,关键时刻我们对奥运工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公司的诚信,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

二、整改措施

1.进一步提高对国家体育场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处理相关问题的严肃性。为了确保国家体育场工程质量,当混凝土不能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时,不得采取任何未经严格试验验证的处理措施,要坚决退回,决不用于国家体育场工程。遇有特殊情况,需要采取规定措施处理时,应事先征得监理、施工方同意,方可处理,处理后达到要求时,才能继续使用。

2.总结上次生产过程中的经验,吸取过程控制失败的教训,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指标,确保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例如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盘等。对混凝土出站的和易性作了明确的要求,不能出现泌水和离析现象。

3.对试验和实际生产的差异性进行总结,逐步找出特殊混凝土在两方面的差异性。目前,在配制特殊混凝土(自密实、高强混凝土等)时经常出现外加剂、砂率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消除这些差异,实际生产前要进行生产试验,通过生产试验确定合适的控制指标,确保实际生产时混凝土质量。

4.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和检测,特别是砂的含水率检测和控制。我们规定,必须以实际测定的砂含水率为准,并结合含水率自动测定仪的数值,确定含水率变化规律,保证混凝土的用水量在规定范围之内。

5.对于普通C45混凝土泌水问题,通过试验,我们已经确定了合理的控制措施。混凝土的泌水量与混凝土的坍落度有着直接关系,通过控制坍落度控制在160~190mm之间,接茬砂浆不能太稀,合理控制发车间隔等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效果已有明显的改善。我们以后会更加严格的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的各项性能符合要求。

另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生产人员要与施工方密切配合,严格控制发车时间和间隔,防止断车和大量押车。

最后,真诚感谢各方在这次混凝土浇筑前后给我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以此为鞭策和动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管理和生产控制水平,确保国家体育场混凝土质量。

北京力天混凝土有限公司

2005年7月13日

国家体育场“鸟巢” 篇3

场馆名称:国家体育场

建设地点:奥林匹克公园

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

座席数:91000

赛时功能:

奥运会期间的用途:开闭幕式、田径、男子足球

残奥会期间的用途:开闭幕式、田径

赛后功能:赛后将用于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设计理念】

国家体育场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容器,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缓和了建筑的体量感,并赋予了戏剧性和具有震撼力的形体,国家体育场的形象完美纯净,外观即为建筑的结构,立面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了网络状的构架,它就像树枝编织的鸟巢。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既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却又简洁而典雅,它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了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基本情况】

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期间的20,000个临时座席分布在体育场的最上端,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整个赛场。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外形结构】

基本材料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现已完成20根桁架柱整柱及2根下柱吊装。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设计方案的改变

在保持“鸟巢”建筑风格不变的前提下,新设计方案对结构布局、构建截面形式、材料利用率等问题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与优化。原设计方案中的可开启屋顶被取消,屋顶开口扩大,并通过钢结构的优化大大减少了用钢量。大跨度屋盖支撑在24根桁架柱之上,柱距为37.96米。主桁架围绕屋盖中间的开口放射形布置,有22榀主桁架直通或接近直通。为了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节点,少量主桁架在内环附近截断。钢结构大量采用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构件,交叉布置的主桁架与屋面及立面的次结构一起形成了“鸟巢”的特殊建筑造型。主看台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与大跨度钢结构完全脱开。

特殊结构

此外,屋顶内环主桁架吊装和立面次结构安装已全面展开。“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另外,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将贴上一层半透明的膜。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不是直射进来的,而是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同时也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是体育场结构中必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除了一些特定的结构需要外,可开启屋顶的结构基本上也是一个网络状的架构,装上充气垫后,成为一个防水的壳体。

更为匠心独具的是,“鸟巢”把整个体育场室外地形微微隆起,将很多附属设施置于地形下面,这样既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资,而隆起的坡地在室外广场的边缘缓缓降落,依势筑成热身场地的2000个露天座席,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并再次节省了投资。

【象征意义】

许多看过“鸟巢”设计模型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就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快、更高、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体现人文关怀】

碗状座席 这些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

“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国家体育馆屋面柔性防水层施工技术 篇4

荣获2008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第八届詹天佑大奖,并于2009年入选北京当代十大建筑之一的国家体育馆,矗立在奥林匹克公园南侧,与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共同构成了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体育建筑组群。国家体育馆由主馆和训练馆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为80 890 m2,可容纳观众1.8万人,是国内设施最先进、功能最完善的现代化多功能运动馆。

国家体育馆东西向长122.5 m、南北向长212.5m,建筑高度42.7 m。该馆主体为框架剪力墙型钢筋混凝土钢支撑混合结构,钢屋架为大跨度双向预应力张弦钢结构体系,呈扇形波浪曲线。场馆外立面为玻璃幕墙,屋面为铝合金防水板,屋面面积约24 000 m2(图1)。

2 柔性防水层材料

2.1 选材原则

国家体育馆金属屋面体系集吸音、隔音、保温、降噪、防水等功能于一体,屋面形式独特,壳体体积庞大。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屋面防水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而在铝合金屋面防水板下,还设有一道柔性防水层,以确保屋面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国家体育馆金属屋面体系结构复杂,铝合金屋面防水板块用T码固定座固定,采用机械锁边机锁边。每块屋面板均有固定点,固定点位于每块屋面板高点端部T码固定座上,故T码固定座数量非常多,约35 000个。

由于屋面基层状况复杂,我们曾设想使用涂料作为柔性防水层,但由于现场作为柔性防水层的基层是8 mm厚水泥加压板隔音层,而水泥加压板又是一块块拼装在岩棉保温层上的,作为防水基层整体性差,扰动明显,因此放弃了使用防水涂料的方案。通过对多种材料性能的比选,最终确定使用粘霸500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胎卷材作为柔性防水层。

2.2 材料简介

粘霸500卷材是以橡胶沥青为基料、聚酯毡为胎体,含有活性助剂的自粘层背面覆以涂硅隔离纸(膜)的增强型自粘防水卷材,具有延伸率大、使用温度范围广、耐候性好、冷施工、自粘结等特点。聚酯胎基赋予卷材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自粘层又具有很好的粘结性能,能够紧密地粘附在结构基层上,锁定渗水部位,防止形成大面积窜水;卷材具有蠕变性能,使之不受基层扰动影响,从而达到防水密封之目的。粘霸500自粘卷材施工简单、搭接可靠、配套齐全,适用于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地下室以及室内(厨卫间/楼地面)等工程的防水,也可用于地铁及隧道工程的防水。

3 国家体育馆屋面构造层次

国家体育馆的屋面组成构造层次(自上而下)为:1 mm厚铝合金屋面防水板→30 mm厚玻璃棉降噪层→3 mm厚粘霸500自粘卷材柔性防水层→8 mm厚水泥加压板隔音层→100 mm厚岩棉板保温层→8mm厚水泥加压板第一道隔音层→压型钢板底板内波谷玻璃棉填充层→0.8 mm厚镀锌压型钢板底板→25 mm厚喷覆式吸声层→方通檩条二次结构。屋面构造见图2。

4 柔性防水层施工工艺

4.1 材料技术性能指标

使用的粘霸500自粘卷材主要物理性能指标,须符合表1所列要求。

粘霸500卷材的外观质量,须符合国家建材行业标准相关要求。

4.2 作业条件

1)施工单位须具有相应的国家建筑防水工程专业施工资质。

2)操作工人须经防水专业培训,持有防水专业施工岗位证书。

3)基层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前道工序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

4)T码固定座等管件应按设计要求预先固定。

5)不得在雨雪天以及5级以上大风中施工。

4.3 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涂刷配套基层处理剂→弹基准线→卷材试铺、定位并在T码固定座部位裁口→大面积铺贴粘霸500自粘卷材→T码固定座节点附加增强处理→检查修补→防水层质量验收。

2)施工要点

(1)基层处理:水泥加压板基层表面应达到平整、干净和干燥要求(图3、图4)。

(2)涂刷配套基层处理剂:应涂刷均匀,不露底、不堆积。

(3)铺设大面防水层:待基层处理剂干燥后,弹出基准线,试铺卷材,并根据T码固定座的位置裁口以及屋面坡度,自下而上大面积铺贴粘霸500自粘卷材(图5);遇到T码固定座,按照预先的裁口(图6)直接套入,一边撕去底面的隔离纸(膜),一边铺贴卷材,排除卷材下的空气,并用压辊滚压卷材,使之与基层粘结牢固。对于天沟部位,粘霸500自粘卷材应由屋面层下翻包住天沟腔壁。铺贴卷材完工的工程现场见图7。

(4)接缝处理:相邻卷材之间接缝采用搭接方法,搭接宽度≥80 mm;为保证卷材防水层质量,在卷材搭接作业完成后,使用配套密封胶对搭接缝再密封。

(5)T码固定座节点加强处理:在大面卷材铺贴完毕后,须对T码固定座进行附加增强处理,以提高柔性防水层的整体密闭性。铺贴附加增强层时,为了不影响防水层上的玻璃棉降噪层及铝合金屋面板的安装预留量,T码固定座的防水附加增强层采用2 mm厚粘霸500自粘卷材,且上翻高度不超过20 mm(图8)。

(6)自检:在粘霸500卷材防水层隐蔽前进行,发现防水层有破损时,采取措施及时修补。

(7)安装施工:粘霸500卷材防水层验收合格后,继续进行玻璃棉降噪层及铝合金屋面板的安装施工。

5 自粘卷材防水层质量验收

5.1 材料

1)主控项目

(1)粘霸500自粘卷材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产品检验报告。

(2)按京质监发2006-436号文件,对进场粘霸500自粘卷材复验。

检查数量:以同一型号、同一规格、同一批号10 000 m2为一批,每批随机抽取2卷。

检查方法:在其中一卷除去2 500 mm卷头,顺纵向裁取1 m2,打上标记A1为复试样件;另一卷除去2 500 mm卷头,顺纵向裁取1 m2,打上标记A2为复试样件。

2)一般项目

防水自粘卷材厚度不小于3 mm。

检查数量:每10 000 m2抽查2卷。

检查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

5.2 卷材防水层施工

1)主控项目

卷材防水层在节点部位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一般项目

(1)粘霸500自粘卷材铺贴时,卷材宜平行屋脊自下而上铺贴。

(2)粘霸500自粘卷材的搭接缝应粘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防水层的收头应与基层粘结牢固,缝口封严,不得翘边。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卷材搭接允许偏差,长边和短边均不小于80mm。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4)卷材铺贴后表面不允许有裂口,与T码穿孔周边密封严密,粘贴牢固。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6 结语

国家体育馆屋面系统金属板采用直立锁边机械咬合点支撑构造体系,弧度平滑,咬合严密,加之柔性防水层选材合理,施工质量高,屋面系统的防水、保温、隔音效果优异,完全实现了设计意图。自2007年竣工验收至今,经历了风霜雨雪的考验,未出现任何渗漏水现象,该工程被奥组委评为使用效果最为成功的场馆。

《国家体育场》教学反思 篇5

整节课在估一估、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加深了对大数的认识。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由于课前过高地估计学生的估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也碰到不少问题,现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思如下:

1、平时多引导学生掌握周围一些常见的数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身边(甚至身上)的一些数据都不清楚。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结合一些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数据,并感受数据的大小。如:上体育课前,要求学生了解跑道的长度、运动场的面积……;体检时,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心率、血压等等。

2、尽量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测量获得数据,积累感性经验。

学生对原本掌握的一些数据,由于缺乏感性的认识,因此很容易遗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当老师问到:“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时,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出,一些学生正准备利用“算瓷砖”的方法估测。其实,在以前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国土面积”等内容时,曾多次告诉学生教室面积有多大,只是没有要求学生自己测量。因此,对一些数据的获取,应尽量要求学生自己估测,以积累感性经验,这样获取的数据会掌握得牢固些。

3、合理地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不提倡学生使用计算器,因为,使用计算器会使学生忽视计算过程以及影响对算法的理解。但是,本节课的重点是用生活周围的具体数据描述大数,对计算过程以及算法可以放在次要的地位。因此,这节课使用计算器既可节省计算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密度,又可以验证学生的估测,纠正描述数据时的偏差。

4、指导学生选取合适的计量单位。

国家体育场暖通空调设计亮点 篇6

利用全年空调负荷动态模拟辅助设计

传统的空调设计在计算负荷时通常是计算典型设计日的逐时负荷,但实际上空调系统大部分时间都不在设计工况下运行,而是在部分负荷工况下运行。本工程在计算设计日负荷的同时,采用清华大学研究开发出的建筑与系统动态模拟分析软件DeST,对体育场进行了全年8760小时的逐时负荷动态模拟,以此模拟结果来指导空调系统设计,合理地进行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在满足环境控制的要求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根据体育场周边的市政管网现状及规划情况,结合全年逐时负荷的模拟结果,通过对电制冷方案和热水吸收式制冷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冷热源方案。下图为全年空调负荷动态模拟的部分结果。

赛时空调设计和赛后运营模式的合理结合

国家体育场在承担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任务后,还要历经数十年的运营,如果仅考虑满足赛时的要求置赛后运营于不顾,在奥运会之后就要面临较多的改造工作,甚至部分地方会缺少改造条件。因此在空调设计方面在满足赛时要求的同时,尽量兼顾赛后运营的要求,或者为赛后改造预留必要的条件。

在冷源设计中,体育场赛时和赛后运营模式的负荷计算结果表明,体育场赛时的空调冷负荷约为赛后商业运营模式的70%,剩余的30%负荷正是冰蓄冷系统合理的消峰范围之内,同时鉴于体育场空调负荷有赛事时易出现瞬时高峰,且多在用电高峰时段,而其他时段负荷较为平稳,夜间冷负荷非常小的特点,较适合使用冰蓄冷系统,因此在冷源设计时采用了按赛时负荷配备冷机、赛后增加冰蓄冷系统的方案解决。施工图设计时建筑、结构方面已按要求预留了条件,这样既满足了赛时的要求,又减少了赛后改造的工作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改造的难度和费用。

地源热泵的设置考虑了赛后酒店的运营需要。在夏季夜间地源热泵作为基载主机向酒店及其附属用房供冷;冬季地源热泵作为市政热网的辅助热源可满足不同时段的供热要求,如在秋末、春初没有市政供热而酒店有供热需求时,地源热泵可以很好地满足酒店供热的要求。

南、北候场区的空调系统设置也兼顾了赛后运营的要求。南候场区和北候场区赛后将改建为大型的商业区域,在空调系统设计时,已考虑到了赛后的负荷要求,风管也按照赛后防火分区的设置进行布置。这样赛后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改造量及二次投资。

地源热泵系统

国家体育场中的足球场地为地源热泵系统提供了充足的埋管空间。地源热泵是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的系统,通过地埋换热管冬季吸收土壤中蕴含的热量,为建筑物供热;夏季吸收土壤中存贮的冷量向建筑物供冷。经过计算可埋管区域,并根据满足赛时、赛后部分负荷运行以及蓄冰时作为基载主机的负荷要求,确定地源热泵的装机容量。这样既减少了部分负荷运行时的能耗,又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积极响应“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理念。

地埋换热管选择垂直埋管的双U型埋管形式。为了避免对地上草坪的影响,要求在草坪5米下进行换热。均匀布置, 井间距4~5m,孔口直径在250mm左右。地下埋管环路采用并联方式,分为5个环路,通过水平干管引至地源热泵机房。

空调水系统环形管网设计

国家体育场的制冷机房和热力站分别位于体育场内东北、东南和西南方位,此外,0层及以上空调区域的负荷并不均衡,因此考虑在0层环形通道上空设计环形空调供回水管网,既可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又可较好解决系统的平衡问题。负荷侧的空调水管均从环管上接出至核心筒管井或0层空调机房。

由于环形空调冷、热水管网的水力工况非常复杂,多个冷、热源联网运行,管网中存在压力平衡点,并且随着工况变化、系统调节,压力平衡点也会随之变动,因此必须要经过准确可靠的计算,对环形管网的各种水力工况进行模拟预测,以指导设计。为此使用了HydroNet软件针对环形管网及与此管网相连的空调冷、热水管支路、包括空调箱支路及风机盘管支路的水力工况模拟进行了计算。计算内容包括:不同环网管径情况下,各用户流量分布情况;不同管径情况下,泵扬程及回水量计算;负荷改变引起水泵扬程的改变;不同工况水力分析。

图3为不同管径下流量分布偏差情况。根据模拟结果,计算确定合理的水管管径。

国家体育场的观众席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为了保证自然通风方式能够满足观众区热安全的要求及确定合适的开口位置,运用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的手段,对其在典型夏季条件下的观众区和比赛区的自然通风效果(气流速度和温度)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各处的温度、速度等相关的数值模拟结果,并对以上计算结果采用热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根据观众区和比赛区的不同需求、对体育场内人员分布的特点以及两个区域的不同关注程度,对国家体育场自然通风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模拟结果,使用湿黑球温度WBGT作为评价指标,对体育场观众席和比赛区进行了热安全的评价。

下列各图为模拟计算所用的模型和部分模拟结果。

利用天然冷源在冬季及过渡季进行供冷

国家体育场南侧候场区为地下区域,赛后将改造为商业。由于外围护少,而内热非常大,即使在冬季也需要供冷。同样的情况还有餐厅的部分区域。冬季仍要开启制冷机来进行供冷是不经济的,在冬季和过渡季的部分时段,室外空气温度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天然冷源来进行室内的空调降温。

在体育场的空调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冬季利用天然冷源供冷问题。需要冬季供冷区域的全空气系统均设计为双风机全空气空调系统,它利用焓值控制技术调节全年新风量,在过渡季和冬季可以直接利用室外新风向建筑物的内区供冷;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在过渡季和冬季由可冷却塔直接供给冷水。

变频技术在空调水系统中的应用

由于空调系统是按最大负荷来设计的,水泵也按最不利工况来选型。在奥运会赛后的商业运营模式中,负荷会有较大的波动。在大部分时间内,空调系统只是部分负荷运行,如果水泵系统是全功率运行,在电能上有很大的浪费。故赛后考虑冷冻水系统采用水泵变频,实现冷冻、冷却水量根据实际负荷变化进行调整,从而降低部分负荷时的能源损耗。

空调系统对环境的保护

在国家体育场的空调设计中要求所使用制冷剂均为环保制冷剂,破坏臭氧潜值和全球变暖潜值都要尽可能地小。严格禁止使用含CFC的制冷剂,并减少HCFC制冷工质的使用比例。

国家体育场的厨房油烟经过净化处理,并要求油烟净化率>90%方可排至室外,避免了油烟对室外环境的污染。

国家体育场防水工程 篇7

一、思想基础

约束力和灵活性相结合是国家课程校本开发的思想基础。这个命题首先提出并受到关注是在日本。1968年日本实施体力主义的体育课程以后, 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批评的矛头直指学习指导要领 (相当于我国的教学大纲) , 认为指导要领统得太死, 学校缺少执行大纲的自主权, 教师和学生则缺少选择教材的灵活性, 这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均不利。这种批评导致了课程标准约束力与灵活性的大讨论。1977年和1978年, 日本相继颁布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指导要领, 在修订要领的基本方针中有两条值得关注的内容:其一是尊重学校的主体性, 建成有特色的学校;其二是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的教育。这一重大变化的实质是反映了10年来, 日本各界批评指导纲要统得太死的直接后果;这也表现了通过10年的讨论, 约束力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思想在日本得到了基本确立。1978年, 日本在课程领域确立了约束力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思想理念。而到今天来回顾当年的这种思想理念之时, 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理念正是国家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

约束力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思想包含如下实质内容:

1. 指导纲要是国家行政制度的法规, 具

有与其他一切法规相同的法定约束力, 存在这种约束力是保障国民基础学力的需要, 是国家对课程宏观调控的需要。

2. 为了在课程管理中发挥学校的主体作

用, 指导纲要的法定约束力应限制在“纲要性的范围之内”, 也就是限制在全国统一性强, 不用立法手段难以维持的事项上。

3. 要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首先要扩大灵活性的允许范围。

4. 课程的约束力和灵活性是统一的, 实质上, 在课程纲要的灵活性是法定约束力的允许范围。

5. 要实现约束力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思想理念, 首先要从改革学习指导要领着手。

日本从1968年至1978年的10年间, 对体育课程的约束力和灵活性的讨论, 实质上讨论的是和校本课程开发相同的主题, 反映的是和校本课程开发相同的规律, 把它称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思想基础上是可以被接受的。

二、法规基础

国家体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宏观调控条件下的课程开发, 因此有无国家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或体育课程标准就成了它存在的必要条件。

长期以来, 美国实行教育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 国家有教育和课程的相关法律法规, 但没有全国性的教育行政机构——教育部, 因此也不存在由国家行政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或体育课程标准。正因为缺少这样的大纲或标准, 作为以宏观调控为特征的国家体育课程开发也就不完整了。但是, 这种状况正在改变, 并受到了美国各有关部门的重视。

1994年3月, 美国国会颁布了“目标2000:教育国家法案”, 它规定了“建立一个改进国家教育标准理事会, 其职责之一就是与适当的组织来决定确认内容标准的指标”。根据上述法案, 美国于1995年出台了一个从学前班至高中的学生体育国家标准, 即《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内容和评价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 从而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这表明美国分权制的体育课程管理向重视宏观调控的方向走近了一步;这也标志着以国家宏观调控为特征的国家体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法规基础。但是, 《指南》实际上是由美国国家运动和身体教育协会根据法律制定的, 虽具有作为法规的效力, 但与中国和日本相比, 其宏观调控的力度显然是不足的。

英国和美国的情况也有不同, 长期以来, 英国既有政府行政与社会团体相结合的国家体育行政机构, 也有领导学校体育的教育部。但是, 作为英国的教育却具有非常明显的特色, 虽有教育部, 但却强调地方分权;虽有国家、地方制订的各种教育教学指导书, 但在1988年以前, 国家没有颁布体育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虽然在课程改革的各阶段都有新的理念出台, 但课程及教学内容始终强调教师主体选择作用。总之, 宏观调控不足, 课程自主开发的空间广阔是英国1988年课程改革前的基本状况。

在全球课程改革的推动下, 英国的教育界抓住了撒切尔夫人提供的难得机遇, 1988年具有深远意义的英国教育改革启动。这项改革被称为撒切尔首相任期的最后遗产和英国战后最大力度的教育改革计划,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多年来的地方分权的教育行政制度, 加大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宏观调控。作为必修的体育课程, 英国编制了课程标准, 将可供选择的项目分为六大类, 即:田径、舞蹈、游戏 (球类) 、体操、野外活动、游泳;标准还分为四个学制阶段, 并提出了各阶段的重点项目。特别引起关注的是, 提出了一项共同发展的项目——游泳, 并把该项目列为8岁~11岁儿童的必学、必测项目, 要求学生在没有帮助的条件下, 完成25米。

美国1994年的改革和英国1988年的改革具有相同的意义, 这是保留学校主体发展的前提下, 强调宏观调控;这是保留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 强调基础发展。改革的重大标志是颁布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体育课程标准。正是上述改革的动态, 标志着以宏观调控为特征的国家体育课程校本开发得以启动。

三、组织基础

我国是政令通达、行政有效的国家, 基础教育这一涉及到全局性的改革, 通过政府行为有利于改革地推进。我国课程的校本开发, 也可按此渠道顺利推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经历了多次体育课程改革, 但是有一点变化不大, 这就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都是在教育部主持下修订的。体育教学大纲统得过死, 使体育课程很难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首次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其一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二, 实施“一纲多本, 编审分开”的教材编审制度。上述两项改革措施不仅激发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而且为体育课程适应地区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创造了条件, 也为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扫清了障碍。

作为国家体育课程的校本开发, 它是在国家制订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宏观指导下推行的, 决不是无根据的学校和教师的自发行为;此外, 国家体育课程的校本开发应符合约束力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课程管理思想, 按照这种思想, 灵活性的允许范围是由约束力决定的, 灵活性离不开约束力。从这个意义来看, 国家对国家体育课程的领导不仅表现在宏观指导方面, 还表现在确立课程灵活性的允许范围。由此得到了这样的论识:三级课程管理是环环相扣的, 国家体育课程校本开发是发挥学校课程管理作用的途径, 但是学校对课程的管理还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管理, 同时又是表现为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灵活性的允许范围。按照这样的认识, 我们就应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推进国家体育课程校本开发, 要求政府部门简政放权, 转变职能, 并充分发挥地方和学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作用。我国提出的三级课程管理正是基于上述管理理念提出的。

第二, 国家对体育课程的管理既表现在总体规划和制订课程标准方面, 也表现在对课程实施的宏观指导方面。国家的规划与标准以及宏观指导可以调控国家体育课程校本开发的全过程。

第三, 灵活性的实质是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灵活性的允许范围, 因此高度统一的课程标准如果没有规定灵活性的相关条款, 地方政府和学校只能照章办事, 其主动性是难以发挥的。反过来理解, 要发挥地方政府和学校的管理职能, 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开发, 除了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以外, 必须扩大课程标准中灵活性的范围, 因此, 制订一部适应新时代的课程标准是首要任务。

四、分析与讨论

我们讨论了国家体育课程校本开发的思想基础、法规基础和组织基础, 并以日本、英国、美国和我国为案例, 进一步说明了上述基础是如何体现国家宏观调控与学校自主开发相结合的课程管理理念的。但是, 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论述与说明:

1. 全球性的发展动态

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至70年代, 而源于对过去课程的反思, 70年代后, 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提出了课程非集权化, 有的国家减少了课程标准的约束力, 扩大了灵活性;而有的国家把部分的课程编制权下放到基层学校, 这股潮流被称为“校本课程运动”。

1973年, 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了“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 “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得到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期, 一般体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选修课和活动课中, 但是,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作为必修课的校本课程开发。

全球性的发展动态指的是该课程涉及到全球各个国家共同的发展, 同时还指这个课题不再是局部的选修课的发展, 而是涉及到广泛开展的必修课的发展。因此其意义重大。

2. 局部性的发展领域

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类课程, 均应该受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从这个意义来说, 任何一类课程均可实施校本课程开发。

国家体育课程的校本开发专指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必修课的校本开发。这类课程首先要接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 因此学校一级的管理只能是在国家和地方开发基础上的再开发, 它是一种局部的开发。

3. 思想、法规、组织的共同保障

思想保障指的是体育课程的法定约束力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思想理念。法规保障指的是课程标准既具有宏观调控条例, 又有灵活性的允许范围。组织保障在我国指的是三级课程管理, 而有的国家则称为课程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作为国家体育课程的校本开发, 必须三个条件均得到满足。

4. 异途同归的发展道路

本文研究的是作为国家体育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 因此要求在思想、法规、组织三个方面的条件均具备的条件下才展开讨论。

日本在1978年确立了以法定约束力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课程管理思想, 并把这种思想体现在“保健体育学习指导要领”中, 因此, 国家体育课程校本开发是从1978年开始的。

美国和英国虽然早就强调课程管理的非集权化, 但是作为国家体育课程的标准分别是在1994年和1988年制订的, 因此, 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从该年代开始。

我国在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并在纲要中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此外, 同年还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该标准体现了法定约束力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课程管理思想。因此, 国家体育课程校本开发起始于2001年。

不同国家的国家体育课程校本开发起始于不同的年代, 这已显示了不同国家的区别。但是, 以国家课程校本开发的特征来看, 有着更大的区别。美国和英国因地方分权有余而国家调控不足, 因此是从加强宏观调控作为切入点的, 他们分别在1994年和1988年制订并颁布了国家标准。而日本和中国因课程标准过于统一, 而灵活性不足, 因此分别从管理思想和组织保障作为切入点, 最终使课程标准体现了约束力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课程管理思想。从表面上看, 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实质上走的是一条宏观调控与学校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道路, 实现了异途同归。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1]顾渊彦.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2]顾渊彦.体育课程的约束力和灵活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同层排水技术在国家体育场的应用 篇8

1 国家体育场介绍

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其建筑顶面呈马鞍形,长轴为332.3 m,短轴为297.3 m;屋盖中间开洞长度为185.3 m,宽度为127.5 m;高点高度为68.5 m,低点高度为42.8 m。屋盖主结构由围绕屋盖中部的环梁放射形布置的48榀刚架梁和中间环梁构成,与柱距为37.958 m周边布置的24根组合柱构成主刚架,主次结构相互交错形成“鸟巢”建筑外形。鸟巢总占地面积21 hm2,建筑面积258 000 m2。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 000个,其中临时坐席约11 000个,是国家标志性建筑。

2 国家体育场排水系统介绍

2.1 室内污、废水系统

室内污、废水为合流制排水系统,一层(6.80 m)以上污水自流排出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分三路排至市政污水管道。零层及以下污水汇集至污水集水泵坑,用潜水泵提升排至室外污水管道,零层及以下废水汇集至废水集水泵坑,用潜水泵提升至室外化粪池以后的污水管道,最终排至城市污水处理厂,由市政规划并考虑回收利用。室内排水系统由12个核心筒组成,每个核心筒设一个管道竖井,井内设一根DN150的排水立管和一根DN100的通气立管。所有排水管汇集到两根DN350的排水主管,然后通过零层车库排出室外。排水主立管和干管采用柔性排水铸铁管,法兰连接,支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零层及以下压力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

2.2 雨水排水系统

体育场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为重力排水系统与虹吸式排水系统的组合系统,重力和虹吸两种系统通过集水槽进行转换和连接。屋面雨水排水共分为42个系统,最终排入建筑物周围的雨水系统。汽车库的坡道处设雨水沟截流,排至雨水泵坑;降落在直通室外地面的零层入口及敞盖的通风口的雨水均排至雨水泵坑,用潜水泵提升排至室外雨水管道。

3 同层排水技术介绍

3.1 同层排水技术的定义

同层排水顾名思义就是说排水问题在本层解决,但是排水立管还是贯通各层的。同层排水技术或称为上排水敷设方式,其特点是卫生间等用水房间的排水管不穿越楼板,只有排水立管穿越楼板,管道的维护和检修在设置卫生器具的同层进行,不需要到下一层去清通排堵,不干扰下层住户。

3.2 同层排水技术的形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市场上已有很多同层排水的产品,常用的同层排水主要有墙体隐蔽式排水和结构降板式排水方式两种。

墙体隐蔽式排水技术所有的排水管道全部暗敷在墙内,整个卫生间看不到明露的排水管。安装时先安装固定支架,再安装隐蔽式支架,接着安装排水管道和给水管道,然后安装卫生器具和表面装饰材料,安装完毕,明露的部分只有卫生器具本体和配水龙头,给人以整洁、干净的感觉。隐蔽式安装系统是将卫浴系统整合在墙体内,在墙体内设置隐蔽式支架[1]。

降板法就是将卫生间的楼板降低或局部降低300 mm~400 mm,在这个空间内敷设排水横管,待横管敷设完成后,用填充材料将下沉空间填充,再做卫生间地面。这是目前最常见,也较成熟的同层排水做法[3]。

3.3 国家体育场的排水方式

综合比较传统排水和各种同层排水技术的优缺点,考虑到国家体育场的卫生间卫生器具多,形状不规则等实际情况,国家体育场采用墙体隐蔽式同层排水和传统排水相结合的排水方式。即洗手池、小便器、坐便器采用墙体隐蔽式同层排水方式,蹲便器和地漏采用传统排水方式。

4 同层排水技术在国家体育场的应用

4.1 同层排水系统的设置情况

体育场为国际赛场,使用者涉及到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的中国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同时还要考虑到残疾人和小孩的特殊需求,因此,国家体育场卫生间分为正常人卫生间和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卫生间设有坐便器、蹲便器以及儿童专用洁具。

4.2 同层排水系统的应用及其效果

1)同层排水系统的应用。国家体育场卫生间管道的暗敷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暗敷在轻钢龙骨隔墙内;另一种是暗敷在陶粒混凝土墙内,这种情况主要应用于零层卫生间,较简单,故重点介绍在轻钢龙骨隔墙内敷设的情况。轻钢龙骨隔墙下面是30 cm的地垄,两边是主龙骨,对于洗脸盆和小便器的排水支管,其排水支管标高较高,支管安装在地垄之上,两层主龙骨之间;对于坐便器,其排水支管标高较低,必须在地垄内留槽,支管敷设在地垄槽内,然后安装卫生器具和表面装饰材料。2)同层排水系统的应用效果。整体效果良好,卫生间宽敞明亮,没有明露管道,坐便器、洗脸盆、小便器均为壁挂式,非常便于地面清理。

5 同层排水系统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5.1 洁具支架问题

原设计没有考虑卫生洁具的固定问题,没有设置固定支架。只是将轻钢龙骨墙体作为卫生洁具的支撑体系,这将会引起墙体开裂或变形,洁具在使用时会有少量位移,给人的感觉是卫生洁具安装不牢固,不稳定,使用时会有心理压力,最终导致不敢使用。处理措施:在墙体内增加固定支架,使洁具有独立的支架体系,用以支撑卫生器具。固定支架在安装前必须按照一定的荷载进行计算(坐便器400 kg;洗脸盆200 kg;小便器30 kg),确定其支撑能力,并验算其刚度和挠度,确保支架稳定、牢固。

5.2 管道问题

1)管道支架问题。2)管道焊接问题。由于地垄是土建施工时预留的空间,地垄槽内的管道,焊机无法直接施焊,给施工造成不便。处理措施:仗量好所需支管的长度,并将一定长度的支管预制好,放入墙内,然后用热融管箍进行连接,但是热融管箍价格较高,应该尽量少用,因此预制管道越长,要求安装水平越高。3)管道防漏问题。由于所有管道均暗敷于墙体内,必须尽量保证管道不漏,否则破坏性很大,影响整个建筑的使用效果。管道的连接采用焊接,尽量减少丝扣接口,不使用活接头,所有管道隐闭前严格进行闭水试验,甚至进行压力试验,以确保管道不漏水。4)管道检修问题。管道暗敷在墙体内,检修比较困难,所以检查口和清扫口的数目应该相应多设一些。5)管道结露问题。管道未做保温,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结露。

5.3 墙体厚度问题

由于排水管道敷设在轻钢龙骨墙体内,所以最小墙体厚度=排水管外径+2×主龙骨厚度+2×饰面厚度+余量(2 cm~5 cm),而建筑专业设计时并不一定是按这种情况考虑的,可能出现墙体厚度不够的情况,所以需要对每一道墙的厚度进行校核,对厚度不满足的墙体部位提交给设计院建筑专业人员,由他们进行设计变更调整。

5.4 地垄留槽问题

由于坐便器排水管道标高低于地垄标高,如果将排水管直接埋入地垄内,将无法检修或者更换,所以土建施工时需要在地垄内预留管槽。

5.5 检查口和清扫口问题

由于管道全部暗敷于墙内,墙面上有较多检查口和清扫口,常常与主龙骨、墙面镜子等建筑的位置出现冲突。处理措施:外墙上的检查口和清扫口一律开向室内。检查口和清扫口与建筑装饰冲突的地方,应先调整检查口或清扫口的位置,比如洗手池及其上面装饰镜与检查口冲突的情况,可以调整洗手池上面的整体装饰镜子下底距地面1.05 m,洗手池台面距地面0.8 m,调整检查口标高为0.9 m,避开冲突。与主龙骨冲突的部位,如果检查口或清扫口位置不能调节,则考虑用龙骨来解决。

6 结语

国家体育场使用同层式排水技术与传统排水方式相结合,优势互补,传统排水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同层排水技术中排水管标高较低的地漏、蹲便器的排水难题,而同层排水技术解决了传统式排水方式与体育场设计结构冲突以及不美观的问题;同层排水技术在大型公建中值得推广,但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同层排水技术对技术、材料、管理各方面要求高,推广需一定时间。

总之,同层排水技术是一种正在发展的建筑排水工艺,国外的起步较早,技术较成熟,但是其在国内的应用还受到居民意识等方面的限制,有一定的难题尚未得到解决。同层排水的诸多优点使其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同层排水技术在设计及施工中都需要加强探索,值得我们切实有效地推广和普及,同层排水将是未来排水方式的发展趋势。

摘要:介绍了国家体育场及其排水系统,探讨了同层排水技术的定义及形式,研究了同层排水技术在国家体育场的应用,分析了同层排水系统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推广同层排水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国家体育场,同层排水技术,墙体隐蔽式

参考文献

[1]司徒俏慧.浅谈同层排水技术[J].广东科技,2007(5):175-176.

[2]姜文源.同层排水技术[J].上海建材,2004(3):10-11.

[3]马绍波,沈际.同层排水技术的利与弊[J].建筑工人,2006(2):12-13.

[4]李德宏,李丽萍.虹吸排水与同层排水应用分析[J].山西建筑,2008,34(10):187-188.

国家体育场防水工程 篇9

混凝土产生非载荷裂缝有多种原因,除因多余的水分蒸发使体积减少而产生收缩外,温度收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结构内温度场发生变化时,若受到外部约束或温度场不均匀时,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成为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温度成为决定结构特性的重要因素.2008年北京奥运工程——国家体育场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突破了许多新技术,其中大体积混凝土地基在工民建筑中是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本文研究2008奥运工程——国家体育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分析混凝土凝固中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并考虑实际工程中的多种边界条件、气候条件的影响.

1 混凝土凝固温度分析的基本参数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凝固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积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施工、养护期间混凝土和地基土的热学、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空气温度参考当地当时的天气情况,并综合考虑白天温度和夜间温度的变化和工程安全的需要,取空气温度为10℃.混凝土的入膜温度控制在28℃.

由多种材料组成的保温材料的总热阻(考虑最外层保温层与空气间的热阻)计算如下

式中Rs为保温层总热阻(m2·h·℃/kJ);hi为第i层的保温材料厚度(m);λi为第i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kJ/(m·h·℃));β'u为固体在空气中的放热系数(kJ/(m2·h·℃)),按照规范取值[1].混凝土表面向保温介质放热的总放热系数(不考虑保温层的热容量)为.

根据实验数据,混凝土的绝热水化曲线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化初期混凝土结构释放大量水化热,水化热曲线持续上升,到第7天曲线趋于稳定,内部热源基本不再生热.

2 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根据热传导理论和能量守恒定律,对于均匀的各同性的具有内部热源的固体,假设某一点(x,y,z)在时刻t时的温度是T(x,y,z,t)则结构的温度T由下列偏微分方程描述

式中T为温度(℃);t为时间(h);导温系数又称温度扩散系数α=λ/cγ(m2/h);c为比热(kJ(kg·℃));γ为密度(kg/m3);λ为物质的导热系数(kJ/(m·h·℃));W0为某一体积元素dv内部的热源,在单位时间内和单位体积内发生的热量,这样一个体积元素dv在时间dt内所产生的热量就是W0dvdt.

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热源,主要由水泥的水化热作用产生.在绝热条件下,混凝土的温度上升速度为

式中,θ为混凝土的绝热温升(℃);W为单位体积水泥用量(kg/m3);q为单位质量水泥在单位时间放出的水化热(kJ/(kg.h)).利用式(3),热传导微分方程(2)可以改写为

根据变分原理,热传导问题可以等价地转化为泛函的极值问题,泛函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Ta为外界气温.

温度由形函数插值,并对时间取差分格式,经过推导可得任意时刻的有限元方程

式中,H为热传导矩阵;C为热容量矩阵;T为节点温度向量;Q为节点外部热向量;Δt为时间步长.

3 温度场边界条件

热传导过程的边值条件就是混凝土表面与周围介质的热交换条件,可分为4类:

(1)在某时刻t=t1结构的表面温度分布是已知的

(2)结构周围环境对结构表面的热流交换是已知的.即t>0的某时刻,结构表面与周围气温的关系是表面温度梯度与温差(结构表面与环境气温差)成比例

式中,β为相对散热系数,,k为散热系数;为表面的温度梯度,其中n表示混凝土表面法线方向.

(3)当两种不同热学性能的固体接触时,例如混凝土与基岩的基础接触,当接触良好的时候,则在接触面上温度和热流量都是连续的,其边界条件为

(4)若表面热流量等于零,则结构物四周是绝热的,绝热边界条件为

一般情况下,上述4种边界条件可能同时存在,对于这类混合边值条件问题,须逐一加以处理.

混凝土底板的温度边界条件根据施工方的养护条件确定.板的上表面为第2类边界条件,即与空气进行对流交换,在实际工程中板的上表面铺设一层1 mm厚的塑料布,然后在上面加设两层1mm厚的麻袋布进行养护.板的周围为第4类边界条件,即绝热边界条件.板的下表面为第3类边界条件,即板和地基相接触,两者同时进行温度传导,温度相同.对于边界条件的处理,第2类边界条件和第4类边界条件在程序中直接输入相关参数即可.而第3类边界条件的模拟采取如下方法:将板的下表面向下延拓一个虚拟厚度,原则是包住最高的承台.然后综合底板下表面承台的几何形状,计算出平均地基厚度h,将延拓的实体作为地基模型.数值计算时将混凝土底板和地基作为一个整体,在地基底面施加固定温度,达到板在下表面温度自由扩散的目的.同时板和地基在接触面上温度保持一致,从而真实地模拟板下表面的温度边界条件.

4 数值结果与讨论

实际工程中计算的混凝土构件有:部分基础混凝土底板6块,地下室部分外墙1面,钢结构承台基座2个,混凝土环梁1个,大截面柱2个,大体积斜梁2个.本文的数值计算以混凝土板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的主要流程见图2.应用Pro-E软件建立混凝土构件的几何模型.建模遵守的原则主要为以下几点:根据设计方提供的图纸,尊重实体在工程中的实际形状,同时要考虑划分网格的要求,将底板下表面的小斜承台用直承台来模拟,将多余的体积进行折算.其他的部分严格按照尺寸进行建模.在建立完几何模型的基础上,网格划分也是数值计算的关键.划分网格时,根据模型的几何形状,有承台和开孔的地方以及板的边缘容易造成应力集中的地方划分网格时比较密集,而板中央则网格相对稀疏.板的有限元模型如图3.

建立模型后,在程序中输入温度场参数、施加边界条件进行温度场的数值计算.图4为混凝土底板下表面水化关键天的温度分布图.温度场的变化和水化热曲线的变化直接相关的,从图1的水化热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在第7天以后内部热源基本不再生热,水化热曲线趋于平稳.反映到温度场的变化如图4所示,在养护第1天板的温度基本保持初始入膜温度28℃.随着硬化期间水泥水化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第7天左右板表面温度达到最大值62℃.

第7天以后内部热源不再生热,而混凝土板上表面不断和空气温度进行热量交换,使板整体温度逐渐下降,直到和外界温度达到平衡.如图4所示,板的温度最大值基本分布在大承台周围.为了进一步分析板下表面这些关键部位的温度变化需要对几何尺寸最大的承台和小承台集中带进行截面分析,本文选取横纵两个截面进行分析.板的纵向剖面选在高度和厚度方向最大的承台内部,而横向剖面选在小承台集中的位置.从图5中可以看出大承台和小承台内部温度的变化趋势和板表面的温度变化保持同步一致.同时大承台内部温度较高区主要分布在孔洞一侧位置,最高温度64℃出现在第7天.且大承台内部的温度整体要高于板表面的温度.对于小承台集中带,温度值整体来说较低,在第7天小承台内部达到最高温60℃,温度降低幅度比大承台要快.几个典型位置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6.由数值结果可见,本文应用的截面法和取点分析法可以准确地跟踪关键天混凝土构件任意部位的温度变化,在实际工程中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5 结论

本文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凝固中的温度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得到的施工和浇注期间温度场的基本变化特征有以下几点:

(1)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水化热聚集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失,导致很高的凝固温度.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水泥自身放出的热量逐渐减少,第7天之后基本不再产生热量.

(2)实际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混凝土浇注的前7天内,随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逐渐降低.

(3)大体积混凝土受外界气温及浇注温度的变化影响明显,高温施工是造成混凝土内部高温的重要原因.因此,有效地改善边界条件是降低凝固温度的重要措施.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实际工程的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实施结果表明,在本文理论的指导下,并采取相应措施后,实际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切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8

国家体育场防水工程 篇10

关键词:国家体育场,运行方式,供电可靠性,电力保障,永久设施

1 国家体育场电力系统概况

国家体育场永久设施采用2座总配带6座分配的供电方式。1#、3#总配电室均为双路10k V电源供电,分别由安慧和慧祥两个110k VA变电站提供不同方向的电源。两座总配之间由两条电缆联络互为备用。另外的六座分配的电源来自这两个总配,其中6#和7#分配电源取自同一总配1#配电室;8#分配电源取自同一总配3#配电室。其余的2#、4#、5#三座分配的双路电源分别来自1#和3#总配。国家体育场永久设施的用电设备安装容量23739k W,计算容量约为16289k W,8个配电室所带变压器20台,变压器总容量28130k VA。其中,7#、8#配电室旁边各配有1台1680k VA的备用发电机,6#号箱变还带有竞走区BOB。

2 10k V运行方式

2.1 保护配置及自投方式

永久配电系统1#、3#总配电室高压侧具有自投和合环保护,除了母联之外,还有站联。母联及站联的自投都放在了自动位置,当一路进线电源无压掉后,先投母联,若拒动,则再投站联。主进开关无保护,过流和零序保护不动作,只对母联放电。

2.2 保护配合说明

关于无压掉闸时间配合问题,只考虑到上下级时间的完全配合,但并没有考虑到与上级110k V变电站的配合。10k V侧无压掉时间是1.5s,自投时间是0.3s。低压侧无压掉时间延时1s,即2.5s,瞬时投入,不加延时。末端负荷侧的ATS自投动作时间再延时1s,即4s以上。配合的原则是一旦上级自投成功,下级均不能动作。

上级110k V站的110k V线路失压后的动作时间过长,站内的母联无压掉和自投时间也长于场馆内部的时间。亦即,当上级电源侧发生一路110k V电源故障掉闸后,场馆内部先行自投。此时场馆内的10k V侧或是自投已经成功,进线仍然有电。此时要报指挥部,指挥部会考虑电源故障情况做出综合判断。在赛事阶段,建议不要恢复正常方式;假如处于非比赛时段,可以通过合环操作恢复原方式。

3 0.4k V系统运行方式

3.1 1#!8#配电室0.4k V运行方式

配电室所有低压母联都放在了自投不自复的位置上,以减少第二次对负荷的冲击。超温掉闸压板已经解除,是为了防范回路误动的风险。

3.2 永久发电机及低压应急母线段的接线、运行方式

场内安装两台永久发电机,单台容量1680k VA。分别位于7#和8#分配旁边。但和7#、8#分配无电气联系,只是有一段母线设在了配电室内。永久发电机平时是冷备用,只有当一路电源失去才启动,当再失去一路电源时自动投入。自动投入靠ATS来执行,功能设在了自投不自复位置。当市电恢复后根据比赛的要求再手动切回市电。

1#发电机带1#、4#配电室的应急母线,2#发电机带2#、3#配电室的应急母线。1#和3#配电室内有两段应急母线,其中1#为比赛应急母线,2#为消防应急母线。2#和4#配电室内的应急母线是消防应急母线。1#和3#配电室的1#比赛应急母线除带体育照明外,还带有其他体育比赛负荷。1#配电室的1#比赛应急母线段带六路场地照明,还带北文字屏和图像屏、强电设备间、移动通信、北电动旗杆、体育工艺A。2#消防应急母线除带有消防应急负荷外,还带有赛时计算机房重要负荷。3#配电室1#比赛应急母线段带六路场地照明,还带有南两个大屏、音响设备(功放)、体育展示、0层成绩处理机房、体育工艺、体育庆典、永久媒体等。2#消防应急母线除带消防类负荷外,还带有移动通信和VIP电梯等重要负荷。其1#比赛应急母线运行方式同1#配电室的1#应急母线。由于场地照明灯光的特殊性,赛时接在同一条母线的其他回路的负荷若有事故或波动,会引起场地照明灯光的熄灭。所以,为了减少这种风险,把接在1#比赛应急母线上的双回路负荷的主用回路放在其他母线上去。

3.3 临时外租用发电机及低压应急母线段的接线、运行方式

1#和3#配电室内的1#比赛应急母线在奥运赛时由临时外租用发电机带,该段母线由GE做了改造,接线方式和赛后是有区别的。场内永久发电机和此段母线断开,赛后还要恢复原接线方式。5#配电室的应急发电机由临时发电机带,也是冷备用。1#配电室的1#应急母线赛时由亚历克发电机供电,之外的时间由4#变压器市电供电。根据赛事安排,一般赛前两个小时开启临时外租用发电机。在临时外租用发电机启动之前,应把普通照明的配电盘接1#应急母线的开关作为主用,母联开关合入,另一路开关拉开。要求自投停用,加强职守。一旦发生临时外租用发电机故障或其他设备故障时,应拉开这个开关,合上另一路开关,转为市电供电。此时场内的部分灯光会熄灭一段时间。每天的赛事结束后,根据团队的指挥命令,倒回市电供电方式。同时配电室内部也要倒回市电。要起草典型操作票。

3.4 低压馈出系统运行方式

国家体育场内安装了大量的双电源互投装置,采用了三个厂家的设备,GE、施耐德万高和ASCO。国家体育场体育比赛相关重要负荷有:场地照明、计时计分系统、成绩处理机房、计算机设备间、音响系统(包括音响控制室和功放室)、南北大屏、升旗、网络设备间、网络机房及通信机房等。

3.4.1 场内电源互投装置ATS运行方式

GE产品功能设置在自投自复;施耐德万高产品用于互为备用功能;而ASCO仅用在场地照明的UPS电源柜,只有自投自复功能。特别注意的是万高的主备回路一定要按照原来设计的主备回路放置,防止变压器负荷不均衡。赛时要关注ATS的动作信息,一旦发生动作,要及时报告团队核心组做判断分析。

鉴于在赛事场地照明的重要性和系统运行方式的复杂性,7楼灯光控制室的运行方式要特别引起重视,并安排技术水平高和责任心强的人员职守。

3.4.2 场地内的欧米伽计时计分系统运行方式

场地内的欧米伽计时计分系统是从四个配电室分别供出8路电源到末端互投后接到场地中间的,场地中间的末端可靠性经过了改造。其运行方式要很清楚,建议制定详细的预案。

3.4.3 成绩处理机房及计算机设备间运行方式

4层有现场成绩处理机房,双路电源各自接了各自的UPS,无ATS,除带自己的设备外,还带有体育展示房间内的部分负荷。0层是主成绩处理机房,电源系统和4层现场成绩处理机房一样。

0层的计算机设备间内部接线方式和成绩处理机房一样,无ATS。双电源进房间,各自连接各自的UPS。

成绩处理系统的流程是:场地现场——4层现场成绩处理机房——0层主成绩处理机房——计算机设备间——数字北京大厦——场内大屏显示。

其他重要负荷都是末端双电源互投后接入UPS供电。

3.4.4 体育展示工作间运行方式

体育展示工作间的供电方式很复杂,运行人员须引起高度重视。该房间本身没设置UPS,并且与开幕式的LED控制室做过调整,因此造成了几个方向的电源进入同一个房间。永久团队和临时团队要紧密配合,把里面的电源系统用很清晰的图示标示清楚,并要告知用电方。

3.4.5 媒体记者看台运行方式

媒体记者看台上都是带漏电的单路电源,上级配电箱是从一个双电源互投后的配电箱。在赛事期间假如前晚上下过雨,插座虽然是防水插座的,但外表也许会有水,当打开防水护盖插入计算机电源插头时,也许会使漏电开关动作,要充分考虑。

4 异常运行方式

4.1 配电室异常运行方式

4.1.1 场馆一路10k V进线开关无压掉闸,高压自投成功

(1)事件发生后,场馆立即启动Ⅱ级应急预案,场馆电力设施经理应立即组织运行保障人员检查开关动作情况、备用电源和发电机自动投入的情况,检查低压ATS等装置的动作情况,通知各业务口检查负荷情况。

(2)重要负荷备有冷备用发电机的,原则上应立即启动,并在单电源供电的情况下保证赛时的第三电源处于热备用状态。

(3)对瞬间失电后不能自行恢复运行的用电设备应进行手动恢复。

(4)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

(5)及时了解电网情况,在失电的10k V外电源恢复供电、或电网侧运行方式恢复后,如比赛未开始,应申请及时转为正常运行方式。在比赛进行期间一般可不恢复原正常运行方式,而在比赛结束后,经过批准再恢复运行方式。

4.1.2 场馆一路10k V进线开关无压掉闸,高压备用电源自投不成功,低压自投成功

(1)事件发生后,场馆立即启动Ⅱ级应急预案,场馆电力设施经理应立即组织运行保障人员检查设备情况、开关动作情况、备用电源和发电机自动投入的情况,检查低压ATS等装置的动作情况,通知各业务口检查负荷情况。

(2)重要负荷备有冷备用发电机的,原则上应立即启动,并在单电源供电的情况下保证赛时的第三电源处于热备用状态。

(3)对瞬间失电后不能自行恢复运行的用电设备进行手动恢复。

(4)对高压设备和保护装置进行检查,查找故障点,但在赛时不对高压开关自投装置的缺陷进行检修处理。在失电的10k V电源恢复供电后,也不恢复停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方式,但应及时做好应急抢修的准备。

(5)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必要时请求外部应急抢修支援。经检查为场馆内部设备故障、且需要外部抢修队伍支援时,及时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

4.1.3 场馆一路10k V进线无压掉闸,高、低压备用电源自投均不成功

(1)场馆运行团队应立即组织检查设备情况、开关动作情况、备用电源和发电机自动投入的情况,检查低压ATS等装置的动作情况,通知各业务口检查负荷情况。

(2)在电力设施经理的组织和指挥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最为有效、快捷的措施恢复重要负荷供电,有备用发电机的应立即启动。

(3)因自投不成功且无备用发电机造成负荷停电的,场馆电力保障团队应积极采取其他措施对停电负荷恢复供电,包括采用手动投入其他冷备用电源或环网联络开关,或使用临时替代设备(包括临时发电机、临时电源线等)恢复供电。

(4)及时手动恢复因低压ATS未正确切换造成停电的负荷。

(5)没有备用电源恢复措施的,如果影响到重要负荷供电,在外电源恢复后经过查找、确认和隔离故障点,可通过已恢复的线路对重要负荷进行试发。对非重要负荷不进行试发。

(6)在比赛期间,不对有自投装置缺陷的设备进行检修处理,在失电的10k V电源恢复供电后,也不恢复停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方式,但应做好应急抢修的准备。在比赛结束后,经过批准,再进行处理和运行方式的恢复。

(7)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做好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的准备,经检查为场馆内部设备故障,且需要外部抢修队伍支援时,及时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

4.1.4 场馆的全部10k V外电源失电,进线开关无压掉闸

(1)场馆运行团队应立即组织检查开关动作情况、备用电源和发电机自动投入的情况,检查低压ATS等装置的动作情况,通知各业务口检查负荷情况。

(2)在电力设施经理的组织和指挥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最为有效、快捷的措施恢复重要负荷供电。可手动投入冷备用的电源和环网联络开关、手动投入冷备用发电机、使用临时替代设备(包括临时发电机、临时电源线等)恢复供电、手动试发停电设备等。

(3)在10k V电源恢复供电后,比赛期间不恢复原正常运行方式。

(4)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做好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的准备,经检查为场馆内部设备故障,且需要外部抢修队伍支援时,及时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

4.2 发电机异常运行方式

4.2.1 赛前2h,为场地照明供电的亚力克发电机不能正常启动

(1)故障发生后,报告场馆电力设施经理。

(2)场馆电力设施经理指挥运行和保驾组人员检查市电备用电源是否正常。

(3)将ATS放在手动位置,手动切换到市电供电回路;然后手动合上场地照明的市电电源开关。

(4)比赛期间安排专人监视照明设备供电情况。

(5)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

4.2.2 部分场地照明灯光熄灭(发电机主供部分故障)

(1)当发现故障发生后,报告场馆电力设施经理。

(2)场馆电力设施经理指挥运行组人员对可能出现故障的电气设备进行巡视检查。从负荷端逐级检查该负荷上级电源及设备情况。检查故障后负荷情况、开关变位情况、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应急电源启动情况。保驾组协同检查、分析故障原因。

(3)经检查如发电机故障不能启动,电力保障人员检查ATS是否正常切换到备用电源,当ATS正常切换时,启动照明控制在十几分钟内自行恢复场地灯光;当ATS拒动,则将ATS置于手动位置,手动切换到备用电源。

(4)当发电机正常运行,电力保障人员检查ATS是否误动或烧毁。如ATS误动,及时将ATS放在手动模式;如发现ATS因接触不良烧毁,采用甩开和短接ATS方式进行处理。

(5)比赛期间安排专人监视故障设备状态、终端配电箱运行情况,做好应急抢修准备,赛后进行故障设备的处理。比赛后对故障的装置进行处理,并倒回正常运行方式。

(6)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做好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的准备,经检查为场馆内部设备故障,且需要外部抢修队伍支援时,及时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

4.3 分系统、分区域异常运行方式

4.3.1 BOB综合转播区的市电主供电源回路失电

(1)BOB转播区运行人员立即检查备用发电机启动情况。电力设施经理通知BOB、亚力克公司技术经理。及时上报场馆运行团队及电力保障工作组。

(2)判断为箱变低压主开关掉闸时,将低压开关拉至检修位置,检查低压主开关,并通知BOB及亚力克公司的技术经理检查低压供电设备。

(3)判断为10k V开关掉闸,备用电源有电,而亚力克公司的备用发电机不能自动投入或因故障退出运行时,通知BOB技术经理,断开主供市电电源回路,手动投入备用电源回路。

(4)对市电电源失电情况进行检查,查找故障原因,找到故障点后按相关预案及时组织进行应急处置和抢修。恢复完毕后通知BOB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恢复供电方式。

(5)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做好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的准备,经检查市电失电原因为场馆内部设备故障,且需要外部抢修队伍支援时,及时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

4.3.2 部分场地照明灯光熄灭(市电供电部分故障)

(1)当发现故障发生后,报告场馆电力设施经理。

(2)场馆电力设施经理指挥运行和保驾组人员检查设备情况、开关动作情况、自动装置动作情况,重点检查UPS装置是否正常。同时要通知场馆设施业务口、场地照明设备厂家检查灯具、灯具末端线路。

(3)如发现UPS异常,及时将UPS改为旁路运行方式,再查找原因进行处理。安排专人监视故障设备状态、终端配电箱运行情况,做好应急抢修准备,在赛后进行故障设备的处理。

(4)如发现为UPS出线电缆故障,则由保驾组进行应急处置。

(5)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做好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的准备,经检查为场馆内部设备故障,且需要外部抢修队伍支援时,及时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

4.3.3 体育馆配电室一路场地照明主供电源失电,UPS在线运行

(1)故障发生后,报告场馆电力设施经理。

(2)场馆电力设施经理指挥运行和保驾组人员检查设备情况、开关动作情况、自动装置动作情况,重点检查ATS是否拒动。

(3)如发现ATS装置误动,将ATS装置放在手动位置;如发现其他设备或电缆故障,及时组织保驾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4)比赛期间安排专人监视故障设备状态、终端配电箱运行情况,做好应急抢修准备,赛后进行故障设备的全面恢复处理。

(5)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做好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的准备,经检查为场馆内部设备故障,且需要外部抢修队伍支援时,及时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

4.3.4 成绩处理机房一路电源失电,UPS报警

(1)当发现故障发生后,将该情况报告场馆电力设施经理。

(2)场馆电力设施经理指挥场馆内部电力运行、保驾人员从负荷端逐级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开关动作情况,对可能出现故障的电气设备进行巡视检查。

(3)如发现UPS电源插座、接头松动等明显故障,及时进行现场处理。当成绩处理机房电源侧失电不能及时恢复,及时采取其他应急措施(如使用临时电源线)恢复UPS供电,赛后进行处理并倒回正常运行方式。

(4)检查电源失电原因,如发现为外电源故障,按相应预案进行处置;如场馆设备故障,做好应急抢修的准备工作。

(5)比赛期间安排专人监视故障设备状态、终端配电箱运行情况,做好应急抢修准备,赛后进行故障设备、装置的处理,并倒回正常运行方式。

(6)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做好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的准备,经检查为场馆内部设备故障,且需要外部抢修队伍支援时,及时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

4.3.5 音响系统的功放设备失电,UPS在线运行

(1)当发现故障后,报告场馆电力设施经理。

(2)电力设施经理指挥运行、保驾人员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开关动作情况,如发现音响系统电源插头、电缆接头松动等问题,可现场及时恢复;如发现电源侧故障且无备用电源时,及时采取临时电源线等应急措施恢复供电。

(3)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做好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的准备,经检查为场馆内部设备故障,且需要外部抢修队伍支援时,及时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

4.3.6 现场计时记分系统主用电源故障、ATS装置未自投

(1)当发现故障后,将该情况报告场馆电力设施经理。

(2)场馆电力设施经理指挥场馆内部电力运行、保驾人员从负荷端逐级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开关动作情况,对可能出现故障的电气设备进行巡视检查。

(3)检查中如发现ATS拒动未烧毁,将ATS置于手动位置,手动切换到备用电源。如电源插头、电缆接头松动等问题,可现场及时恢复处理。对于电源侧失电故障,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处置。

(4)比赛期间安排专人监视故障设备状态、终端配电箱运行情况,做好应急抢修准备,赛后进行故障设备的处理。比赛后对故障的装置进行处理,并倒回正常运行方式。

(5)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做好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的准备,经检查为场馆内部设备故障,且需要外部抢修队伍支援时,及时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

4.3.7 现场计时记分系统ATS装置烧坏,影响系统供电

(1)当发现故障后,将该情况报告场馆电力设施经理。

(2)场馆电力设施经理指挥场馆内部电力运行、保驾人员设备运行情况、开关动作情况。

(3)发现ATS无法恢复时,采用及时甩掉ATS短接的措施供电。

(4)比赛期间安排专人监视故障设备状态、终端配电箱运行情况,做好应急抢修准备,赛后进行故障设备的处理。比赛后对故障的装置进行处理,并倒回正常运行方式。

(5)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做好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的准备,经检查为场馆内部设备故障,且需要外部抢修队伍支援时,及时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

4.3.8 新闻发布厅在新闻发布会前电源插座无电

(1)当发现故障发生后,将该情况报告场馆电力设施经理。

(2)场馆电力设施经理指挥场馆内部电力运行、保驾人员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开关动作情况。

(3)发现电源接头松动、接用负荷过大造成掉闸时,及时进行现场处理。当现场无法及时处理时,采取接入临时电缆和临时电源箱的方法恢复。现场处置后,对于电源侧失电故障,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处置。

(4)比赛期间安排专人监视故障设备状态、终端配电箱运行情况,做好应急抢修准备,赛后进行故障设备的处理。比赛后对故障的装置进行处理,并倒回正常运行方式。

(5)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做好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的准备,经检查为场馆内部设备故障,且需要外部抢修队伍支援时,及时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

4.3.9 竞赛场地内成绩显示器失电

(1)当发现故障发生后,将该情况报告场馆电力设施经理。

(2)场馆电力设施经理指挥场馆内部电力运行、报驾人员从负荷端逐级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开关动作情况,对可能出现故障的电气设备进行巡视检查。

(3)检查中如发现电源插头、电缆接头松动等问题,可现场及时恢复处理。对于现场不能及时恢复的,采用临时电源线及临时配电箱进行应急恢复。负荷恢复后,对于电源侧失电故障,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处置。

(4)比赛期间安排专人监视故障设备状态、终端配电箱运行情况,做好应急抢修准备,赛后进行故障设备、装置的处理,并倒回正常运行方式。

(5)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做好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的准备,经检查为场馆内部设备故障,且需要外部抢修队伍支援时,及时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

4.3.1 0 现场计时记分系统主用电源故障、ATS装置未自投

(1)当发现故障后,将该情况报告场馆电力设施经理。

(2)场馆电力设施经理指挥场馆内部电力运行、报驾人员从负荷端逐级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开关动作情况,对可能出现故障的电气设备进行巡视检查。

(3)检查中如发现ATS拒动未烧毁,将ATS置于手动位置,手动切换到备用电源。如电源插头、电缆接头松动等问题,可现场及时恢复处理。对于电源侧失电故障,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处置。

(4)比赛期间安排专人监视故障设备状态、终端配电箱运行情况,做好应急抢修准备,赛后进行故障设备、装置的处理,并倒回正常运行方式。

(5)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做好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的准备,经检查为场馆内部设备故障,且需要外部抢修队伍支援时,及时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

4.4 分类设备异常运行方式

4.4.1 设备过温、过负荷预警

(1)发现设备因大负荷运行出现高温时,加强设备运行检查、负荷监视和测温工作。

(2)在运行团队统一协调下,倒出或减少本路所带的非重要负荷,使负荷恢复到合理范围内。

4.4.2 设备接头过温预警

(1)当设备因接头接触不良出现三相接头温差超过10℃,现场运行保障人员应加强设备运行检查、负荷监视和测温工作。

(2)当温度达到85℃,需立即向电力保障团队汇报,在运行团队的统一协调下,倒出或减少本路所带的非重要负荷,降低回路电流。

(3)当温度超过125℃,且无法通过减负荷方式降低接头温度时,运行人员应及时向电力保障团队汇报,必要时采取停电处理的措施。处理过程中和处理结束后,场馆电力保障团队及时向运行团队和场馆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汇报。

4.4.3 低压出线开关掉闸,影响网络配线间供电,UPS在线运行

(1)当发现故障发生后,将该情况报告场馆电力设施经理。

(2)场馆电力设施经理指挥场馆内部电力运行、报驾人员从负荷端逐级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开关动作情况,对可能出现故障的电气设备进行巡视检查。

(3)采用临时电源线及时恢复网络配线间UPS供电。

(4)比赛期间安排专人监视故障设备状态、终端配电箱运行情况,做好应急抢修准备,赛后进行故障设备的处理。比赛后对故障的装置进行处理,并倒回正常运行方式。

(5)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和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做好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的准备,经检查为场馆内部设备故障,且需要外部抢修队伍支援时,及时启动应急抢修支援预案。

4.4.4 临时供电设施低压终端箱无电

(1)临时供电设施保障人员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从终端箱向上逐级检查设备状况和开关动作情况。

(2)检查上级配电箱出线开关是否动作,双路供电的ATS是否自投成功。

(3)当发现电缆接头松动,可现场处理时应及时处理。当发现上级低压开关掉闸,ATS拒动时,将ATS置于手动位置,手动切换到备用电源。对单路电源供电,现场无法及时恢复的,采用临时电源供电等其他措施进行恢复。

(4)经检查发现如电缆故障或配电箱设备故障,可在应急处置后断开故障电缆的出线开关,挂好地线进行处理,处理后通知相关部门恢复正常运行方式。

4.4.5 赛前2h为场地照明供电的UPS装置环境温度超过30℃

(1)灯光控制室运行人员立即向电力设施经理汇报。

(2)电力设施经理指挥运行保障人员检查空调系统供电情况,打开控制柜门并加强灯光控制室的通风,必要时采用强制通风设备进行应急降温。指挥保驾人员检查UPS控制系统运行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同时通知其他业务口检查空调机组。

(3)当发现空调机组停电时,应按相关预案对停电故障进行应急处置,及时恢复空调系统供电。

(4)比赛期间安排专人监视故障设备状态、终端配电箱运行情况,做好应急抢修准备,赛后对故障的装置进行处理。

4.4.6 配电室通风不良,低压总开关或电缆温度过高

(1)配电室运行人员及时报告场馆电力设施经理。

(2)电力设施经理指挥运行、保驾人员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测温、测负荷,确定处置方案。

(3)检查配电室通风设施,加强配电室通风。如发现通风系统设备或电源故障,及时按相关预案组织抢修。另外,可采用临时风扇强制通风。

(4)上述措施不能解决问题时,可对该回路非重要负荷采取适当限电措施。

(5)在应急处置后组织人员加强巡视,做好应急准备。

(6)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将故障情况、造成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上报运行团队。

4.5 极端天气异常运行方式

4.5.1 高温湿热橙色警报

(1)场馆电力保障团队接到高温湿热橙色预警后,在电力设施经理的组织下,对可能影响场馆供电的因素进行分析时,及时启动Ⅳ级电力突发事件,所有运行保障人员和应急小组人员到位,检查供电设备及负荷情况,加强测温测负荷工作。

(2)通知各业务口检查空调运行情况,确保技术、转播等业务口的重要设备运行正常。

(3)检查和开启配电室、箱变通风设施。

(4)准备好应急通风降温设备和应急抢修工器具。

4.5.2 降雨异常天气预警

(1)场馆运行团队接到降雨异常天气预警后,电力设施经理指挥运行保障人员对露天设备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露天配电设备的防雨密封情况。

(2)检查低洼处设备排水通道是否畅通。

(3)准备做好抽水泵、防雨布等防汛应急物资,必要时对设备进行加盖。

(4)应急保障人员上岗,必要时现场职守,做好应急抢修准备。

(5)降雨来临后,及时检查和处理设施漏雨情况,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将有关情况向电力保障工作组(现场指挥部)汇报。

5 结束语

上一篇:信号特性分析下一篇:技能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