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变形缝

2024-08-25

结构变形缝(精选九篇)

结构变形缝 篇1

1 裂缝的类型及成因

按裂缝的成因, 墙体裂缝可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各种直接荷载作用下结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 而砌体因收缩、温度、湿度变化, 地基沉陷不均等引起的裂缝是非受力裂缝, 又称变形裂缝。变形裂缝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复杂得多, 本文主要分析砌体结构的变形裂缝。

1.1 砌体房屋的温度变形

温度裂缝: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 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 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1.1.1 八字型裂缝:

当外界温度上升时, 外纵墙本身沿长度方向将有所伸长, 但屋盖部分的伸长量比墙体的伸长量大的多, 从而对墙体产生附加水平推力墙体受到屋盖的推力而产生剪应力, 剪应力和拉力又引起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过大时, 将在墙体上产生八字型裂缝。

1.1.2 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

平屋顶的房屋, 有时在屋面板部或顶层圈梁附近出现沿外墙的纵向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这是由于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的推力产生的。

1.1.3 女儿墙裂缝:

由于屋面板和水泥砂浆面层发生过大温度变形, 使女儿跟部受到向外或向内的水平作用力而引起的女儿墙跟部与平屋面交接处砌体外凸或女儿墙外倾所产生的。

1.1.4 垂直裂缝:

当房屋的楼 (屋) 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 由于收缩和降温引起的楼 (屋) 面缩短受到墙的限制, 使楼 (屋) 面构件处于受拉状态。

1.2 砌体房屋的收缩变形

粘土砌体和混凝土砌体对含水率变化的反应不同。粘土砌块随含水率的增加而膨胀。在含水率降低时砖不会收缩。即这种膨胀不会因为在大气温度中变干而收缩。砖中的含水量取决于原材料的种类和烧制温度范围。当砖从窑中取出时尺寸最小, 然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膨胀。当砖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它开始膨胀, 在开始的几个星期内膨胀最大, 膨胀会以很低的速率持续几年。

混凝土砌块是混凝土拌合物经浇注、振捣、养生而成。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逐渐失水而干缩, 砌干缩量因材料和成型质量而异, 并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小。在自然条件下, 成型28天后, 混凝土砌块收缩趋于稳定。砌成砌体后,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 含水量继续下降。对于干缩已趋稳定的混凝土砌块, 如再次被浸湿后, 会再次发生干缩, 通常称为第二干缩。当混凝土砌块的收缩受到约束并且收缩引起的拉应力超过了块材的抗拉强度或块材与砂浆之间的抗弯强度, 会出现收缩裂缝。收缩裂缝不是结构裂缝, 但它们破坏了墙体外观。

1.3 砌体房屋由温度、干缩及其它裂缝变形

温度、干缩及其它裂缝对于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 面对非烧结类块体, 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 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 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 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对砼砌块、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 没有针对材料的特殊性, 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 仍沿用粘土砖使用的砂浆和相应的抗裂措施, 必然造成墙体出现较严重的裂缝。

1.4 地基沉降差异裂缝

地基沉降差异是引起砌体结构建筑物裂缝的一个主要的因素。由于地基沉降差异引起的裂缝多为斜裂缝, 此类裂缝一般情况下裂而不鼓, 往往贯通到基础。尤其对于软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 当地基处理不当时, 很容易在底层墙体产生斜向裂缝和窗下墙竖向裂缝。在房屋纵横墙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 将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 当结构刚度稍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会导致墙体开裂。另外, 当房屋层数相差较多而没有设置沉降缝时, 容易在交接部位产生竖向裂缝, 这类裂缝常伴有较大的地基不均匀下沉。

2 裂缝的预防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 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 形象地引出“防”、“放”、“抗”相结合的构想, 这些构想、措施有的已运用到工程实践中, 一些措施也引入到《砌体规范》中, 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1 防治温度裂缝的措施

防止主要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砌体结构开裂, 宜采取下列措施:a.当采用整体式或装配式的钢筋混凝土屋盖时, 宜在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b.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c.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 宜设置分隔缝, 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 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d.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应满足现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控制缝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 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2 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列措施

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 可采用下列措施:a.选用干缩值低的墙材。控制砌筑时材料的含水量 (先让材料干缩后砌墙) 。采用低强度砂浆和长度小的砖块, 可以避免砖块的断裂, 并将细小裂缝均匀分散到各个垂直的灰缝隙中, 避免变形和应力集中, 累加出现大裂缝。b.面积较大的墙体采用在墙体内增设构造梁柱的构造措施。c.严格控制以胶凝材料为原料的砌块的龄期, 不足28d的不应进入施工现场。

3 出现裂缝后的处理措施

3.1 嵌缝填补法

将裂缝两侧抹灰凿掉, 并清理干净, 采用M10聚合水泥砂浆, (掺入107胶) , 用勾缝刀、抹子、刮刀等工具将砂浆填入缝内, 然后重新抹灰, 经过一段时间后, 填严的裂缝还会开裂, 但一般要比原来小许多, 可用白胶泥填补, 最终可以从外观上消除裂缝。此法对微型小裂缝最适宜。

3.2 在墙体单侧或两侧加钢筋网加固法

先将墙体的抹灰铲去, 刷洗干净, 用U形钢筋按一定的间距钉入砖缝, 以固定钢筋网, 再用M10水泥砂浆分层抹平。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对裂缝大于1mm的贯通裂缝的处理。

3.3 剔缝埋入钢筋法

在裂缝处每隔5皮砖剔开一道砖缝, 每边长50cm, 深5cm, 各埋入1φ6钢筋, 钢筋端部加直钩, 钩子深入砖墙裂缝中, 用M10水泥砂浆灌缝。采用此法应注意不要在墙体的两侧剔同一条缝, 且必须在加固好一面、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处理另一面, 防止因扰动而降低砂浆强度, 另应注意浇水养护。

4 结论

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应从设计和施工阶段提早采取措施来加以预防。如果遇到建筑物出现裂缝, 首先要查明并分析裂缝和变形产生的原因, 评估其对结构的危害程度, 确定有效的补强加固措施。

摘要:对砌体结构的裂缝成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结构变形缝 篇2

关键词 房建 施工 结构 变形缝 工艺 技术

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因此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施工,同时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防出现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以保证变形缝的施工质量,进而保证房建施工的整体质量。

一、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

合理的施工工艺是保证房建施工结构稳定的基础,在房建施工结构中,变形缝施工环节非常重要,因此,一定要按照设计工艺进行施工,防止出现工程事故。

变形缝施工中,其施工的难点主要是在模板环节及变形缝内的混凝土处理环节。在施工时,模板的变形、跑模及膨胀都是会影响施工质量的,所以要在模板材料选择及模板支设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此外,缝内的模板受到挤压以后,在拆除的时候难度较大,应该提前做好拆除模板的必要措施,变形缝施工完成以后,要对缝内长出的混凝土进行处理,但是由于混凝土的凝固,在处理时难度较大,因此要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剔除,防止混凝土固结以后进行剔凿的时候破坏变形缝的质量。

二、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要点

1.梁模板的施工。在将梁底模板铺好并将位置基本固定好之后进行变形缝侧模板的铺设,在变形缝侧模板的铺设中,不用采取加强措施,当两侧的模板立设好之后安装撑条并使其和模板相垂直,用一个圆钉钉在撑条上侧面使得模板和撑条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在设置撑条的时候,要根据梁截面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间距,一般如果下梁截面的截面不超过30 cm×60 cm时,可以将撑条的间距设为10 cm~20 cm,但是考虑到模板的刚度,撑条的间距最好不要超过20 cm。在进行梁模板的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有:

(1)在配置梁底模的时候,方木楞要比模板宽1 cm确保梁侧模能完全落在方木上面。

(2)在撑条上端的钉应该交错进行固定,以防出现位移或者是扭斜情况,同时要使得钉钉入之后外漏大约五毫米以便在拆模的时候将钉取出。

(3)如果梁截面比较高梁的侧模不稳定或者是容易出现变形的话,可以通过在梁内按照1 m~1.5 m的水平间距来钢筋支撑来加设进行改善,同时可以通过加设PVC套管钢筋拉结螺栓来对梁侧模板进行加固

(4)要用封盖模板将梁侧模顶的变形缝缝补以免在浇筑混凝土时适当变形缝发生堵塞。

2.柱模板的施工。(1)首先,沿着柱边线立设除了变形缝所在面之外的另外三侧的模板,然后在立设变形缝面的模板,该处模板无需采取加强措施,只用做好柱箍加固的施工。等到校正好模板之后进行变形缝撑条的安装并使其和模板相垂直,并在撑条端部钉入圆钉使其和模板牢固的连接在一起,要确保钉钉入之后要外漏大约五毫米以便于在拆模时将其方便地取出。(2)对于柱模板变形缝处的模板,应支设到和梁底模底相同的高度,其上部由梁侧模支设并根据梁变形缝校正固定方式来施工。将柱变形缝处的撑条按照10 cm-15 cm的间距来进行设定,撑条要避开拉结螺栓所在的位置。用加长钻从柱的另一侧穿过柱身的方式来实现变形缝处模板的螺栓孔的开孔。当梁和柱模板完成加固之后要做好校正工作,对撑条进行检查确保其牢固没有变形才能浇筑混凝土。(3)在拆除模板的时候,首先将钉入的钉取出来,然后将加固的支撑以及撑条去掉,随之进行其他模板的拆除,最后在对变形缝处的模板进行拆除。

3.撑条的施工。(1)如果变形缝两侧的结构不相同,撑条的施工方法也有所不同:当梁侧模支模时,在支设好模板之后进行梁撑条的放置,用小钉将撑条和梁侧模之间固定好,然后用楔形小木楔子将撑条和梁侧模固定好。在撑条中部加设一到两根木楔子来加强撑条中部的支撑能力。(2)在拆模的时候,首先取钉,然后拆掉木楔,最后取出撑条;当柱和墙侧模支模时,在采取上述的方法的同时,要将木楔子楔在撑条的前后部以及中部。

4.钢筋的施工。(1)钢筋是房建施工中重要的建材之一,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房建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中应该选择质量达标的钢筋材料。(2)在进行钢筋环节的施工时,只需采用常规的方法将钢筋绑扎固定好并假设垫块即可。

5.混凝土施工。(1)在进行柱和墙的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对于同一为位置的两柱以及墙的混凝土要交替进行浇筑,每侧每侧浇筑的高度不能大于50 cm。(2)同样采用交替的方式来浇筑梁的混凝土,要先浇筑变形缝一侧的梁,然后进行另一侧的浇筑,两侧浇筑的高度均不能大于20 cm。采用这样的浇筑方式可以确保模板两侧受力均匀以免变形缝处的模板出现位移或者是变形。如果柱的高度比较高或者是截面积比较大的话,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停歇一到两个小时然后继续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三、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具体要求做好交底以及施工。

2.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中规定的尺寸做好对撑条宽度的计算和控制,要使得撑条的尺寸稍微比要求的尺寸大一点,然后刨平去侧面并校准宽度尺寸以尽量减小误差。

3.要使得柱侧模或者是梁底模板的楞面将变形缝处的侧模抵紧。

4.要控制好撑条的间距,同时要其放置横平竖直。

5.要确保盖板的严密性以防混凝土流淌给撑条造成破坏。

6.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得梁模板支撑体系起拱,但是要确保盖板是钉紧的。

7.在梁柱的接头处,撑条应该伸向柱模板上部10 mm~20 mm进而避免接头处的模板出现严重的变形。

8.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要交替进行进而保证模板受力均匀,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的顺序进行,要防止混凝土浇筑中间隔的时间过程使得混凝土初凝,要记得个模板的表面刷一层隔离剂。

9.在完成模板的制作之后要统一放置,尤其是当撑条遭到损坏,要及时进行回收存放。以上都是在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质量问题,只要注意这些问题,基本上可以保证变形缝的施工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变形缝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已经成为整个工程质量控制中的难点和重点,关系到整体的工程质量。因此,为了确保房建施工的整体质量,就需要做好对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控制。

参考文献

[1]肖林,张弘.浅论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7).

关于人防地下室变形缝的结构设计 篇3

人防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合理利用土地,有效解决城市环境质量差、交通拥挤、抗震减灾等问题,中心城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地下人行通道等工程的建设必然加速。对于这些平时使用的地下空间,经过合理设计、技术处理,就能在战时转换为人民防空工程。在大量的人防工程结构设计中,难免会遇到变形缝的设置问题。如何解决变形缝的设置是结构设计需要研究的课题,如何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平战结合的两用工程进行简单的加固改造,花不多的钱就能达到一定的防护密闭能力,是今后一段时间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研究的重点。

关于变形缝,在GB 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第4.11.4条是这样规定的:防空地下室结构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防护单元内不宜设置沉降缝、伸缩缝;2)上部地面建筑需设置伸缩缝、防震缝时,防空地下室可不设置;3)室外出入口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宜设置沉降缝;4)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应按国家通行的有关标准执行。

1 避免设置变形缝

我们知道,人防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防地下室的防护密闭要求。由于单个地下室面积越来越大,有的甚至超过6万m2,或者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或者由于上部荷载差异较大等因素,所以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平时结构设计时常常需要设缝。根据GB 50010-2002混凝土规范第9.11条的规定,现浇式地下室墙壁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是30 m,所以一般地下室结构设计时也需要设缝。但是,人防地下室战时结构设计必须满足防护密闭要求,由此就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关于变形缝的设置问题,对于混凝土伸缩缝,通常可以采取设置后浇施工带或膨胀加强带的做法来避免设置伸缩缝;对于沉降缝,通常可以采取延长后浇施工带的封闭时间来解决沉降问题,以避免设置沉降缝。目前我们在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通常采用这两种方式,避免设置变形缝。

2 变形缝两侧设双墙双柱

当遇到地下室由于地质条件限制或上部荷载差异较大等不得不设变形缝时,通常在缝的两侧设双墙双柱,人为地将变形缝两侧划分为相邻的两个防护单元。如果两个单元之间需要开设通道口时,需要根据《规范》第3.2.11条的规定,在变形缝至防护密闭门之间必须留足门扇的开启距离。这种处理方式虽然满足了人防防护功能的要求,但影响了人防单元的划分,给地下室平时设计带来很多问题,同时又增加了一道墙,相应地在车道位置又会增加一道临战封堵。这样既影响了地下室的平时使用功能,甚至会占用车位,又增加了临战封堵量,建设单位一般不愿接受这种处理方式。

3 变形缝的临战转换设计

根据对《规范》的深入理解,在必须设置变形缝的情况下,可以对变形缝采取一定的临战转换措施进行处理,使之既满足人防防护密闭功能,又不影响平时使用功能。

对于人防地下室防护单元内的底板、顶板、墙体的变形缝,我们采取这样的结构设计:平时状态下,变形缝内填充沥青麻丝等弹性填充物,以密封膏或密封胶泥进行密闭处理,其上再做建筑防水处理。临战时,采用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的方式对变形缝进行封闭,迅速完成平战转换,使地下室达到防护密闭功能。对于甲类人防工程,只要顶板上的覆土厚度能够满足防早期核辐射的要求,经过这种转换带变形缝的地下室也能满足人防防护密闭要求。

这种用于人防工程的建筑结构胶,由于自身具有的特点,能使变形缝通过临战时的快速转换,达到战时状态下的结构设计要求。这种建筑结构胶是一种以高分子物为主体的触变性双组分胶料,甲组分为膏状物,乙组分为固化剂,将甲乙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常温下很快固化成胶膜,对金属、混凝土等各种材料有良好的粘结强度。该胶使用方便、工艺简单、周期短、成本较低,目前市场有JGN-Ⅰ型,Ⅱ型建筑结构胶粘剂、AC建筑结构粘合剂、AJ建筑结构胶。

建筑结构胶主要性能指标:

物理性能:粘度(25 ℃时)膏状物;

使用期:20 ℃时60 min;25 ℃~28 ℃时40 min(10 kg料);

固化情况:25 ℃时,初固24 h,完全固化72 h;

环境与被粘物表面温度:在5 ℃以上。

机械性能:

钢—混凝土粘结:剪切强度大于17.5 MPa,抗拉强度大于32.0 MPa。

不均匀扯离不小于20 kg/cm。

钢—混凝土粘结:用500号硅酸盐水泥的制件与钢粘结,不论剪切、抗拉均使混凝土破坏(说明胶的强度大于水泥制品的强度)。

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临战使用建筑结构胶粘结钢板对变形缝进行封闭,可以迅速完成平战转换,对于我们常遇到的二等人员掩蔽工程,抗力等级为核6级、常6级及以下的工程,它的防护密闭功能都能实现。

由于我国人防工程转换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在实际工程结构设计中,对变形缝采用临战转换措施进行处理的结构方案需要结合当地人防工程实际情况,征求当地人防主管部门意见,这样才能在临战时真正实现人防工程及时、快速地转换,充分发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存战争潜力的作用。

4结语

人防地下室应尽量避免设置变形缝,对于不得不设的变形缝,结构设计时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不仅满足人防战时防护密闭要求,而且满足平时使用功能。

摘要:指出人民防空地下室在完成预定防护功能的情况下,更要兼顾平时的使用功能,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分析了人防地下室变形缝的结构设计问题,提出了设计变形缝时可以采取的几种处理方式。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变形缝,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GB 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

[2]GB 50010-2002,混凝土规范[S].

结构变形缝 篇4

关键词隧道变形缝;地铁运营;渗漏水;注浆

中图分类号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41-0130-02

1概述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因其具有单位运量大、快捷、安全、准点的特点,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在建或计划建设地铁。而隧道渗漏水是困扰地铁隧道建设和运营最主要的病害之一,甚至有“十隧九漏”的说法。地铁隧道的渗漏水对地铁的运营的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如若渗漏水滴在给列车供电的接触线网或接触轨,则可能引起漏电或者短路,进而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安全;隧道渗漏水还可以加快隧道内的设备(通讯、照明、钢轨)锈蚀,影响其正常使用,缩短使用寿命,增加运营成本。变形缝是隧道防水的薄弱环节,根据经验,运营期间有近30%的渗漏水发生在变形缝位置,而且比较难以进行整治,因此有必要对隧道变形缝位置的渗漏水问题进行专门探讨。

2隧道变形逢常用防水方法

变形逢是由于结构两侧不同刚度,不均匀受力及考虑到混凝土结构膨胀收缩而设置的允许变形的结构缝隙。其防水和构造方法根据隧道变形逢水压、水质、工程埋深、环境温度、变形量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隧道变形逢一般采用止水带防水的方法。根据止水带安装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埋入式和外贴式两种。其中附贴式止水带适用于水压小于0.03Mpa、变形量为20-30mm的变形缝;埋入式止水带适用于水压大于0.03Mpa、变形量为20-30mm的变形缝。这两中安装方法都要配合填缝板、膨胀板和嵌缝膏等材料综合使用,这几类材料起辅助止水、密封和适应变形等作用。

图1埋入式止水带

3工程概况

某段地铁暗挖隧道埋深约8.5米,衬砌混凝土强度为C25,变形缝处采用埋入式止水带止水的方式。地铁运营期间发现其顶部變形缝处存在渗漏水现象,渗漏点共3处,最大渗漏点滴水速度约为2滴/秒,其中1个漏水点距离地铁列车供电接触网约20cm,另外两个漏水点分别滴在钢轨和道床上。

4变形逢渗漏水原因分析

由于地铁隧道运营期间工作环境十分复杂,隧道变形缝既受到该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等内因的影响,又受到隧道运营期间的沉降和收敛情况、列车周期性荷载、地质情况、地下水压力等外因影响。

对于该处变形缝渗漏水,地铁运营结束后组织技术人员和班组骨干,对现场进行勘察,分析了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止水带因为年久老化或本身存在局部破损、粘贴不牢,或变形缝内密封不够密实,造成水流通路。二是由于该段隧道对应的地面附近(与地铁隧道水平最近距离约9米),某房地产公司正实施的xx小区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基坑施工,近期在靠近该段隧道变形缝处进行基坑施工,造成隧道变形缝处水压力增大。

图2外贴式止水带

5地铁隧道变形逢渗漏水整治方法

经分析,由于该段地铁隧道变形缝渗漏水由内外部原因共同作用引起,故其整治方法也应从上述原因出发。针对外部原因,与地铁设施保护部门及时沟通,协调该房地产相关参加单位针对地铁隧道变形缝渗漏水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方法,避免其施工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同时要求房地产公司委托有地铁隧道监测资质和经验的单位对受影响区段隧道进行监测,组织技术人员每天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密切观察隧道变形缝的变形情况。

根据该段隧道地质纵横剖面图、水文地质、衬砌的类型和质量等资料,结合渗漏水点的水置、水量大小和渗漏形式,对该段隧道变形缝止水系统本身的问题其整治方法如下:1)变形缝口部剔槽。采用切割机切缝,所剔槽宽度为300mm,深30mm,清除槽内的残留的混凝土,使所开槽成型整齐、平顺。2)变形缝缝内换填新的填料和嵌缝料条。首先要将深入变形缝100mm内的原填料和嵌缝料清除干净,并用高压水冲洗干净,然后重新填充70mm深的优质发泡高压聚乙烯闭孔型泡沫塑料条。3)注浆。在所开槽体内安装注浆嘴,并用堵漏材料临时固结注浆嘴,每条变形缝上最少安装4个注浆嘴(顶部一个,两墙体各一个,底板一个)。安装好注浆嘴后,应采用无溶剂弹性单组份聚氨酯树脂灌浆料。注浆后若变形缝无渗漏水,应拆除注浆管,同时清理表面堵漏固结材料。(如图3所示)。4)槽体处理。在槽体内填充宽为20mm x30mm的单组份聚氨酯建筑密封胶,且在槽体两侧涂刷2mm厚的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在槽体底部铺设2mm厚橡胶板,使用单组份聚氨酯建筑密封胶粘贴,粘贴应严紧密贴;最后将槽体内清理干净,再填充改性环氧树脂聚合物水泥胶泥。5)安装不锈钢排水槽。在变形缝位置安装厚度为1.2mm的不锈钢接水槽,并用螺栓固定,钢板与混凝土结合部位应密贴,再采用单组份聚氨酯建筑密封胶封严。(如图4所示)

图3变形缝漏水施工示意图

图4变形缝漏水整治后示意图

6地铁隧道变形逢渗漏水整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运营期间,地铁隧道变形缝处漏水整治应本着“先通后复”的原则,在确保地铁运营安全和准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施工,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整治过程中,应根据变形缝处渗漏点的水量大小、位置,分轻重缓急,优先处理地铁列车供电接触网、机电设备等影响运营安全的渗漏点。2)在注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注浆压力,是保证变形缝注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3)施工有时为单线封闭施工,整治过程中,邻线有地铁车辆出入运行,因此必须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4)在安装接水槽进行变形缝引水后,应检查变形逢附近的排水设施是否通畅,确保接水槽的引水及时排走。5)施工过程中应作好维修记录(施工日期,材料,效果,两次封堵间隔时间、日常检查情况),同时加强日常的隧道巡检工作。

7结论

变形缝处渗漏水是地铁隧道建设和运营期间主要的病害之一,它的出现直接地影响地铁列车的运营安全和准点。由于隧道变形缝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且各种因素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要整治变形缝渗漏问题应从“隧道设计—­­­隧道施工—隧道维修保养”等三个阶段统一考虑。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隧道变形缝处的渗漏水问题,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和准点。

从该工程实例现场处理后的情况来看,渗漏水整治效果良好,消除了变形缝渗漏水对地铁设备设施的影响,当然其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本文介绍的整治措施,运用综合分析漏水原因、防排结合的指导思想,防排结合不但可以降低渗透水对防水设施和隧道结构的水压力,而且可以将渗漏水有序的排出隧道,提高防水设施的可靠性,降低渗漏水对混凝土的侵蚀。

参考文献

[1]帅建国.地铁区间隧道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技术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4,3:65-67.

[2]杨新安,黄宏伟.隧道病害与防治[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3]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建筑变形缝模板施工 篇5

1 现有变形缝模板施工工艺

1.1 变形缝两侧结构同时施工

在建筑变形缝两侧模板同时施工的条件下, 可通过普通木模板施工工艺、硬质泡沫板塞缝施工工艺以及通常对拉螺栓加固施工工艺来开展变形缝施工操作[1]。

1.1.1 选取普通木模板施工工艺时, 在对常规支模体系进行衡量和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胶合板、木方和双钢管开展变形缝两侧同时施工, 并将木方与双钢管之间用山型卡进行固定, 错开布置相邻梁的对拉螺栓, 详细布置情况。

1.1.2 硬质泡沫板塞缝施工工艺。结构梁同时绑扎钢筋, 在中间部位插入硬质泡沫板, 以三脚架对两侧进行加固处理, 确认绑扎牢固后浇筑混凝土。

1.1.3 通长对拉螺栓加固施工工艺。在变形缝施工过程中, 定植一个标准的模板盒子置于结构中间, 将对拉螺栓穿过模板盒子内部, 实现两侧结构的有效连接, 使得变形缝施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待变形缝施工完成后, 仅需要放出盒子内的砂子, 即实现了模板的拆除, 实际施工操作具有一定的简洁性。

1.2 变形缝两侧结构先后施工

1.2.1 普通木模板施工工艺在变形缝两侧结构先后施工过程中, 与两侧同时施工的施工方法存在一致性, 都是在衡量和分析常规支模体系的基础上, 采用胶合板、木方和双钢管开展变形缝两侧同时施工, 并将木方与双钢管之间用山型卡进行固定, 错开布置相邻梁的对拉螺栓, 详细布置情况如图2所示。

1.2.2 以硬质泡沫板塞缝施工工艺开展变形缝两侧结构先后施工时, 先开展一侧结构梁的施工, 加以养护操作, 待脱模后将硬质泡沫板固定于梁上, 再开展另一侧的施工操作, 以三脚架进行加固操作, 待支模完成后即可开始混凝土的浇筑操作, 具体施工情况如图3所示。

2 变形缝模板施工工艺的对比

2.1 普通木模板施工工艺

在建筑变形缝模板施工过程中, 普通木模板施工工艺相对比较繁琐, 施工过程中往往重复安装、拆除各环节, 施工过程实际耗费时间较长, 并且在模板拆除后相关配件极易丢失, 模板拆除难度较大, 因此普通木模板仅仅适用于建筑变形缝缝隙较大的施工中[2]。

2.2 硬质泡沫板塞缝施工工艺

在建筑变形缝施工中, 泡沫板的承受能力有限, 实际强度较低, 在单面支模体系加固操作中, 施工难度较大, 加大了模板移位、涨模等隐患, 若硬质泡沫板塞缝施工的同时, 在其两侧开展混凝土浇筑操作, 难以保证硬质泡沫板两侧受力均衡, 建筑变形缝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3 短方木塞缝施工工艺

短方木具有一定的强度, 在单侧模板支模加固施工中, 应当在两侧增加一定数量的短木方, 以保证施工质量。若实际施工过程中变形缝较窄且梁断面较高的情况下, 则难以开展可靠的施工操作。短方木塞缝施工工艺与硬质泡沫板施工工艺相比, 工艺原理上存在一定相似性, 但实际施工效果比硬质泡沫板塞缝的施工效果稍好一些。

2.4 单侧对拉螺杆加固施工工艺

该工艺在变形缝施工过程中有效的解决了单侧支模难以加固的问题, 提高了变形缝施工质量, 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施工材料浪费的问题, 并且一次性模板材料难以从变形缝中清除干净。在变形缝较窄且梁断面较高的情况下, 难以实现一次性模板塞缝施工, 与短木方塞缝施工工艺存在相同的问题。

2.5 通长对拉螺栓加固施工工艺

通长对拉螺栓加固施工具有良好的便捷性, 施工操作简单且盒子和砂子易于回收, 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但在建筑变形缝模板施工过程中, 需要提前加工定制, 实际耗费时间较长, 该种加固方式自重明显,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支撑体系的负担, 不利于施工材料的合理化利用[3]。

3 卡头式对拉螺栓施工工艺

在文章以上内容中分析了常用支模工艺的不足支出, 加以深入分析后提出一种现代化的定型施工工艺, 即卡头式对拉螺栓施工工艺, 实现了螺帽、山型卡以及槽钢焊之间的有效连接, 促进卡头的形成, 通过对拉螺杆的穿连, 实现了模板的合理化固定, 为建筑变形缝模板施工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基础。在拆模过程中, 仅需要适度旋转螺杆把手即可。由此可知, 卡头式对拉螺栓施工工艺在建筑变形缝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既适用于变形缝两侧结构同时施工, 也适用于先后施工。施工操作比较便捷, 实际加固效果较好, 利于回收再利用, 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持高度一致。

4 结语

相关实践研究表明, 卡头式对拉螺栓施工工艺在建筑变形缝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保证变形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 其经济指标明显低于其他工艺, 建筑施工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在建筑变形缝施工中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在今后同类工况施工中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汉时, 杨金兴.变形缝处双剪力墙模板施工[J].工程质量.2011 (12)

[2]何学军.试论建筑工程中的模板施工[J].中国外资.2013 (15)

幕墙变形缝胶条应用的探讨 篇6

建筑物在温度和湿度等外界因素影响下会产生变形、位移, 可导致建筑物开裂, 损坏甚至倒塌。为此, 现代建筑大量采用各种设计方案, 以提高建筑物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其中变形缝装置是普遍使用的方案之一。

2 变形缝的分类

变形缝的种类多种多样, 通常按照功能分有三种:伸缩缝, 抗震缝, 沉降缝。

按照使用部位分:楼面、地面变形缝, 内墙、顶棚及吊顶变形缝, 外墙变形缝, 屋面变形缝。

此外, 还有很多衍生而来的多功能型, 如配置了止水带和阻火带, 设计为防水、阻燃、保温的变形缝等。

3 常用变形缝密封胶条结构设计和材质性能的比较

依照GB/T 24498标准规定和实际使用需要, 选择建筑幕墙行业用的变形缝胶条时, 除了常规的物理机械性能外, 还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 相容性

相容性对于建筑密封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相容性与密封胶条的增塑剂, 炭黑补强剂和硫化方式有直接关系。

常规的EPDM胶条必须大量使用环烷油或石蜡油等矿物油, 使用高量的炭黑做补强剂, 使用硫磺或硫载体等含硫材料做硫化剂, 相容性最差;经过改良的EPDM胶条, 通常采用液体EPDM或者其它特殊材料做增塑剂, 使用特殊的纳米材料为补强剂, 采用过氧化物硫化, 这样做既增加了制造工艺的复杂程度, 又大幅度提高成本, 使得EPDM失去了价格上的优势, 也仅仅只是改善了相容性, 也不能做到完全相容。

而TPV属于EPDM和PP的橡塑共混材料, 不需要或者仅少量使用增塑剂调节硬度, 可以不依赖炭黑做补强剂, 可以选择过氧化物做交联剂, 做高分散的动态硫化, 可以满足相容性的要求。

硅橡胶一般不使用增塑剂, 仅使用微量的液态结构控制剂, 甚至可以完全不用液态的材料, 使用过氧化物硫化, 其相容性为所有密封胶条材料中最佳。

3.2 污染性

抗污染性也是建筑幕墙密封条行业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与材料的相关性最大之处在于炭黑不可避免的迁移性和增塑剂的牌号选择。同相容性章节论述结果类似, EPDM材质的抗污染性较差, TPV和硅橡胶为优。

3.3 单层胶条

单层胶条的高度一般在25mm以内, 可用三种材质生产, 通常EPDM和硅橡胶可做到缝宽约300mm以内, 而TPV可做到500mm左右。

3.4 双层多腔中空胶条的几何尺寸稳定性

基于防风、隔音和大变形的设计理念, 幕墙变形缝多腔双层中空胶条通常设计的缝宽尺寸约为25~500mm, 高度约15~140mm, 故该类型变形缝胶条的几何尺寸稳定性相比幕墙门窗密封条要复杂。

传统的硅橡胶和EPDM橡胶的生产方式是先挤出成型, 后硫化定形, 在完全硫化之前容易产生塌陷, 缝宽越大, 挤出越慢;高度越高, 塌陷越大;腔数越多, 几何尺寸变形也越大。常规的工艺只能稳定挤出缝宽×高度约300×20mm左右, 通过大幅度增加材料成本和调节工艺、设备、模具, 同时增加壁厚, 改善加工挺性, 并尽可能缩短挤出成型与硫化定型的时间, 控制塌陷的程度, 一般也只能做到缝宽×高度约300×50mm左右。

而TPV是EPDM和PP的橡塑合金热塑性弹性体, 属于部分预交联, 高挺性材料, 具备热塑性材料挤出加工快速定型的加工特点, 大大减小了塌陷的程度, 可以做到缝宽×高度约500×100mm双层多腔空心风琴结构胶条而基本无变形, 通过优化处理, 还可以满足更高设计的要求。

3.5 施工现场接驳的可操作性

变形缝胶条接驳性能需要考虑两个方面:即胶条与胶条之间的接驳;胶条与硅酮胶之间的相容。

门窗密封胶条, 可以在胶条生产厂家用橡胶专用接角机和接头模具, 按需定制做好接头, 到组装现场可以直接安装;而变形缝需要现场施工, 不可避免的存在胶条与胶条接驳和胶条与基材之间的密封问题;接头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

EPDM橡胶属于热硫化热固性橡胶, 如果使用常规的热硫化方法接头, 现场接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使用胶水冷粘, 胶条与胶条之间普遍存在接头发白、发脆, 易开裂的现象;同时因EPDM胶条与硅酮胶的相容性较差, 防水密封效果一般。

硅橡胶与硅橡胶胶条本身之间的接驳, 可以使用专用的快干胶水冷粘;因其优异的相容性, 其施工缝隙的防水处理可以方便的使用硅酮胶。

而TPV与TPV胶条之间可以非常方便的使用各种焊接设备和工具, 属于热熔粘接, 其接头的粘合强度可以达到胶条材质的本体强度, 在三种材质中进行现场接驳的可行性, 可靠性最好;其与硅酮胶良好的相容性, 也能够较好的解决施工缝隙的密封问题。

3.6 胶条的着色性

变形缝胶条与门窗胶条相比, 应考虑胶条外露件的颜色与整体建筑风格的匹配。传统的EPDM密封胶条, 绝大多数使用大量的炭黑做补强剂, 只能做出高光泽或亚光的黑色;采用浅色矿物填料做成彩色, 增加了生产加工复杂的程度, 且目前一方面存在颜色发暗, 日光变色和胶条硬化的技术问题, 另一方面存在成本大幅度增加的现实问题。

TPV材料本体为米黄色或淡黄色, 可以按需制造除透明以外的任何颜色;硅橡胶本体为透明或者半透明, 可以非常容易的调配各种颜色甚至无色透明。TPV和硅橡胶调配的颜色美观、明亮, 可以完全满足设计风格的需要。

3.7 硬度的选择

同一种材质, 不同的硬度, 有不同的特性, 硬度越低不代表弹性越好, 硬度越高也不代表强度越大, 通常选择邵氏硬度 (A) 为65时, 胶条的各种综合性能最优。

3.8 最大变形量的确定

依照美国材料实验协会ASTM E1399的规定, 无论哪种材质, 任何规格, 设计时应注意变形缝的最大变形量应小于等于对角线的25%;最大变形量的设计范围, 与产品的使用寿命有直接关系, 过大将导致变形缝胶条材质和整体结构的提前损坏, 给后期的维修保养带来隐患和增加费用。三种材质的胶条性能对比如表1。

4 变形缝胶条物理性能的检测方法

4.1 检测依据:

依照GB/T 24498-2009国家标准

4.2 试样制备:

4.2.1 硅橡胶和EPDM橡胶, 采用模压标准试片方法。

4.2.2 TPV为热塑性材料, 不能与橡胶材料一样进行模压硫化进行试样制备,

通常参照模压试片方法, 选择塑料注塑成型机, 采用专门的试片标准模具制备标准试片;也可模拟实际生产状态, 挤出宽度为200mm, 厚度为2.0mm的胶片, 裁切为长×宽×厚为150×150×2mm的试片。

5 变形缝结构与胶条使用性能的台架检测方法

当前变形缝尚无国家标准, 深圳市联和强实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国内首创了变形缝台架测试仪, 经过多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由联和强技术研发团队所编制的技术性书籍——“变形缝建筑构造”, 于2004年经“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 从而改变了“变形缝装置”在我国尚无国家标准和参考资料的现状, 使我国变形缝装置翻开了历史性的新一页。

5.1 变形缝覆盖连接性能检测方案

5.1.1 检测依据:

参照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 E 1399-1997。

5.1.2 试验方法:

将试件按照在伸缩试验机上, 伸缩缝连接装置通过伸缩试验机的相对移动, 模拟建筑结构在受热动、风动、地震影响, 导致伸缩缝连接装置产生相对移动 (或建筑结构受热, 风影响产生的膨胀和收缩移动) 。移动量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进行调节, 移动周期, 速度按ASTM标准的规定, 在试件检测时按相关要求进行变换。

6 变形缝前景展望

随着现在环保节能的理念深入人心, 变形缝作为建筑材料不可或缺的关键配套件, 也在飞速的发展。各种新型复合结构的设计不断诞生, 同时各种新型特性的TPV材质不断问世, 多项新型的表面处理技术不断应用, 设计上的进步及新型材料不断问世, 大大推动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舒适性和功能化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本文探讨了幕墙行业变形缝胶条的选用方法, 比较了常用三种材质的特点与区别, 同时介绍了台架测试方案。

关键词:变形缝,伸缩缝,抗震缝,沉降缝,TPV,MVQ,EPDM,相容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编.变形缝建筑构造 (一)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2004

[2]GB/T 24498《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2009

[3]美国材料实验协会ADTM E 1399建筑连接系统最小和最大连接宽度的测量和循环运动的试验方法1997

[4]日本橡胶协会.橡胶试验法.日本丸善株式会社2006

[5]约翰G.萨默 (美) 工程橡胶制品--设计·制造·性能测试.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浅析建筑变形缝及设置方法 篇7

1 变形缝

为了避免建筑物由于过长而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及荷载不同、地基承载能力不均、地震区地震力对建筑物的作用等因素致使建筑构件内部发生裂缝或破坏, 因此在设计时事先将建筑物分为几个独立的部分。使独立部分部位能自由变形。变形缝按其功能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1 伸缩缝

伸缩缝亦称温度缝, 作用是将过长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长度较短的单元来减少温度应力产生的破坏。为使伸缩缝两侧的建筑物能自由伸缩, 设置伸缩缝时, 通常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 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 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一般不断开, 基础面以上的建筑需完全断开。伸缩缝设置间距及缝宽根据不同结构形式, 在相应规范中已有明确的规定。

1.2 沉降缝

当建筑物在土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时, 建筑物会出现不均匀的沉降, 导致建筑物某些部位出现位移。为此, 在适当位置设置垂直缝隙, 把一个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 使相邻各单元可以自由沉降, 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处在于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在构造上完全断开。沉降缝的宽度随地基状况和建筑物高度不同而不同。

凡属于下列情况, 均应考虑设置沉降缝:

1) 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上, 并难以保证均匀沉降时;

2) 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基础形式、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较大, 易形成不均匀沉降时;

3) 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相差较大 (一般超过10m) 、荷载相差悬殊或结构形式变化较大等易导致不均匀沉降时;

4) 当平面形状比较复杂, 各部分的连接部位又比较薄弱时;

5) 原有建筑物和新建、扩建建筑物之间。

地基越弱, 建筑产生沉陷的可能越大, 建筑越高, 沉陷后产生的倾斜越大。

1.3 防震缝

防震缝的设置是将形体复杂、结构不规则的建筑物划分成为体型简单、结构规则的独立单元, 以利于建筑物的抗震。防震缝是从基础面以上沿建筑物全高设置的, 缝的高侧应采用双墙、双柱。

为了提高房屋抗震能力, 避免或减轻破坏, 根据规范规定, 多层砌体房屋结构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设置防震缝, 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

1) 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 房屋有错层, 且楼板高差较大;

3)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

高层钢筋砼房屋当设置防震缝时,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 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超过15m时, 6度、7度、8度、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 宜加宽20mm。

2) 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 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设置防震缝时, 应将建筑物分隔成独立、规则的结构单元, 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伸缩缝与防震缝均是从基础顶面以上开始设置, 而沉降缝必须从基础开始设置, 并贯通建筑物的全高, 这样方能使沉降缝两侧的建筑物成为独立单元, 使它们在竖直方向可以自由沉降。我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根据设计要求, 一般没有独立考虑设置防震缝、通常是与伸缩缝、沉降缝协同考虑的, 因此沉降缝的设置, 在缝的宽度有保证的情况下, 它能同时起到伸缩缝与防震缝的作用, 即可以使三缝峰合一, 但伸缩缝和防震缝是绝对不能替代沉降缝的。

2 建筑变形缝设置

2.1 双墙做法

即缝两侧均为承重墙, 其基础做法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 采用偏心式基础。这种方式多用于一般荷载较轻、层数不高的砖混结构中, 它要求地基土承载力比较高, 这样基础断面尺寸不是很大, 基础适度的偏心不致影响整改结构。在保证缝宽尺寸的情况下, 底层部分基础偏心层可能大一些, 因为其基础断面尺寸相对要小一些, 使两侧基础偏心都较合理可行。

2) 墩式基础。也称互相跨越的基础。这种做法必须设置基础梁, 采用这种方法实施起来比较复杂。首先要把基础梁的位置、宽跨数、跨度确定下来, 然后根据墙体传下来的荷载把梁的弯矩、剪力计算出来, 再根据剪力的大小与地基土承载力来确定各个墩的尺寸, 墩与墩之间完全分开, 如果有必要各墩还应配筋。这种方法多用于偏心基础不能满足的砖混结构和一边砖混, 一边为框架的混合结构形式。

2.2 简支做法

即将两个独立单元建筑拉开一段距离, 利用间支构件连接两边, 来满足沉降要求。这种方式适用于在两个建筑物间做连廊。设计、施工均比较简单易行。

2.3 钢筋混凝土后浇带

这是近年来开始运用的一中方法, 该法也起到变形缝的作用, 其用于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的建筑中, 后浇带就是在主楼与裙楼间在低层部位人为地留出一道约1m宽的缝, 待主楼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 主楼处沉降已基本完成, 方可将后浇带用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浇注。主楼越高, 沉降完成的越好, 越宜采用后浇带。

现代建筑中, 变形缝依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置, 并须符合设计规范规定, 其采用的构造处理方法和材料应根据其部位和需要分别达到盖缝、防水、防火、保温等方面的要求, 并保证缝两侧的建筑构件能自由位移而不受阻碍、不被损坏。

3 结束语

每个建筑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如何设置变形缝, 应根据每个工程的特性而决定, 变形缝设置处理是比较复杂的, 在实际工作中会给工程施工增加困难, 从而是造价提高, 所以在工程中特别是高程建筑中需认真做好地质勘察合理选址, 优化设计结构, 尽量不设置或少设置变形缝。总之, 尽可能采用简单、合理的做法是变形缝做的更为理想。

摘要:变形缝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外观;根据笔者经验, 浅析变形缝的作用及设置。

关键词:变形缝,设置方法,建筑物

参考文献

[1]赵研.房屋建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高层建筑变形缝的处理 篇8

如上所述防震变形缝的宽度相对较小,现有工程通常的处理方法是:根据施工流水的安排先施工防震变形缝一侧的墙体结构,待拆模后缝内填充相应宽度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替代模板。用加长螺栓固定单面模板进行施工。

但应看到我国近几年在建高层建筑频繁发生因保温材料燃烧而引起的重大火灾事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因此高层建筑的安全防火工作亟待加强,而上述防震变形缝的处理方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用聚苯乙烯泡沫板替代模板存在保护层厚度不易控制,容易造成局部露筋现象。2)由于泡沫板相对混凝土容重轻许多,容易上浮或内倾,需进行二次处理。3)聚苯乙烯泡沫板(阻燃性能为B2级)为难燃材料,但在明火的持续作用下(特别是在防震缝内,类似烟囱效应),容易燃烧,散发有毒黑烟。且熔融物滴落容易引起其他物品燃烧。由于缝宽相对狭窄,对灭火工作带来困难。4)如采用不燃的岩棉板(阻燃性能为A级)替代聚苯乙烯泡沫板,阻燃性能固然提高,但国内岩棉板的抗拉、压强度,吸湿性及受潮后强度的改变均不能满足现场实际施工的需要。太原市经济适用房西华苑四期6号楼采取新的模板工艺,克服了防震缝缝宽狭小,施工不易的困难。

1 工程情况简介

太原市经济适用房西华苑四期6号楼为全剪结构,建筑面积67 000 m2,地下2层,地上34层,标准层层高2.9 m,标准层平面尺寸为:(长)113 m×(宽)25.9 m,建筑沿长度方向设置三道防震缝,缝宽350 mm。工程以三道防震缝自然分成四个区段进行流水,每区段配置四套梁、板模板、一套墙、柱模板(对于坏旧模板及时更替)。防震缝处的模板单独设计;兼顾先后两个施工流水区段。

2 防震缝处墙板模板设计

1)材料:墙模面板采用15 mm厚竹胶板、竖向背楞采用5 cm×10 cm枋材间距300 mm、横背楞采用ϕ48的钢管、ϕ12对拉螺栓连接。斜向用钢管+U托对中间一道进行间距600加固以保证其稳定。

2)施工要求:由于防震缝缝宽350 mm,考虑减去模板及横竖向背楞的厚度,仅剩190 mm,因此人无法进行缝内操作。

3)模板设计:根据上述客观条件限制,考虑采用缝内模板单面固定的形式,且缝内模板的搁置利用下层穿墙螺杆洞。对拉螺栓竖向的布置:间距最下为300 mm,其次为500 mm,以上600 mm,对拉螺栓水平布置间距为600 mm。具体见图1。

对于缝内配模:采取一次整配,模板高度为3 300 mm,其中下挂300 mm,便于模板搁置及靠紧下层已成型墙体。

a.使用“U”形钢筋将每道两根ϕ48的横背楞钢管固定在模板上。

b.将“3”形卡焊接固定在两根ϕ48的横背楞钢管上。

c.将双螺帽焊接固定在“3”形卡上(注:为保证螺帽就位的准确,应带螺杆进行加工就位)。

d.螺杆套丝加工时一端为正丝、一端为反丝,才能保证操作人员在一侧操作时不出现螺杆跟转现象。

具体见图2。

3 防震缝处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本层楼面混凝土施工时距墙边2 000 mm处预埋斜撑支环→对墙边300 mm范围内的混凝土面层标高严格控制→安装预留施工洞口模板→下层结构上排螺杆洞内穿12钢筋→塔吊配合吊装缝内墙体定型模板→插入穿墙螺栓及塑料套筒→清扫墙内杂物→组装另一侧模板→安装水平钢管楞→穿墙螺栓穿过另一侧墙模→安装钢管背楞→调整模板斜撑固定→与相邻模板连接→顶板模安装。

4 质量控制要求

1)模板制作中严格按翻样尺寸配制,选用质量合格的材料,接缝要严密,所有背楞龙骨应统一使用压刨进行加工,对加工的焊接质量及模板的垂直、平整度严格检查验收。2)墙模板安装基层找平,并粘贴海绵条,模板下端与事先做好的定位基准靠紧,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和防止模板底部漏浆。3)为保证模板的截面尺寸在模板内部设置定位钢筋卡棍。为保证模板体系的稳定性,在模板就位校正后采取“软拉硬顶”的方法予以加固;用斜钢管加“U”托一端顶在中上部水平钢管背楞上,一端顶在地面预留支撑锚环上,用6钢丝绳将内模上、下水平钢管与顶板模板支撑系统拉紧,防止模板外倾。4)模板拆除吊至存放地点时,模板保持平放,然后用铲刀、湿布进行清理。支模前刷脱模剂。模板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理,以保证再次使用的质量。

5 防震缝的处理与封闭

1)防震缝的保温处理。

在防震缝内的前、后及顶部用专用粘结剂粘贴5 cm厚岩棉板带,保温岩棉板带导热系数为0.048 W/(m·K),其表面应进行憎水处理。

2)防震垂直竖缝的面层处理。

工程中分平缝、L形缝,在缝内保温处理完毕后,上下挂通线校准垂直度,从下向上安装盖缝镀锌铁皮,施工时应保证上皮压下皮,并相互重叠5 cm,在两侧用35长钢钉套压片,固定盖缝铁皮,上下铁皮重叠部分必须用长钢钉固定。在盖缝铁皮的固定钢钉钉眼处用密封胶封闭,然后贴保温翻包网格布及外保温的各层做法。在盖缝铁皮与保温装饰面层交接处,用密封胶封闭。具体见图3。

3)防震缝屋面处理做法见图4。

首先在缝内填塞保温岩棉及沥青麻丝,完成屋面卷材防水在导墙上的铺贴收口,然后在缝口上干铺两层U形卷材,下层两侧用沥青点粘,上层直接压铺就位。最后用水泥砂浆铺筑预制混凝土盖缝板。

6 结语

本工程对于高层建筑的防震缝采用定制单侧定型模板,将背楞、螺帽整体固定在模板上,使用塔吊整体吊装后,人员在楼面内操作将模板施工就位的方法,克服了防震缝缝宽不足,施工困难的问题。同时避免了高层建筑施工防火的安全隐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摘要:针对高层建筑防震缝的防火要求及施工困难,从模板设计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定型模板,通过固定件方向的调整,达到在室内楼面即可操作的效果,从而解决了施工中的困难,并就缝内保温及封闭提出了解决方案,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震缝,防火,模板,盖缝施工

参考文献

[1]毛华毅.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2010,36(9):72-73.

浅谈建筑变形缝类型及施工工艺 篇9

1 建筑变形缝发展现状分析

1.1 理论概述

建筑变形缝主要由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组成。

1.1.1 伸缩缝

热胀冷缩原理说明, 建筑工程中的任何建筑材料、配件, 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胀缩变化, 尤其是体积、结构规模大的建筑工程, 胀缩现象的影响力和破坏力会进一步加大。因此, 在各建筑结构、工程配件连接点设置自由胀缩空间———伸缩缝, 可以避免墙体开裂, 通常伸缩缝宽20-30mm, 内部会填弹性保温材料 (如图所示为钢结构屋面伸缩缝大样) 。

1.1.2 沉降缝

建筑受地面沉降运动引发的墙体裂缝, 主要因建筑周围地表受力不均、土壤结构变化引起的, 如:建筑高度差、载荷、不同建筑结构等。沉降缝可以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独立单元, 使每个单元的沉降变化相互独立, 不会影响整体结构, 沉降缝缝宽度30-120mm (如图所示大样) 。

1.1.3 防震缝

建筑受地震灾害影响, 会出现裂缝、错层、变形等问题, 当房屋结构的变形错位超过6m时, 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会大幅度下降, 有随时崩塌风险, 还会给周围建筑物造成破坏影响。防震缝与沉降缝相同, 都可以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单元结构、地震时, 每个单元结构的受力均匀, 可有效避震, 防震缝缝宽50-100mm (如图所示) 。

1.2 变形缝设计要求

变形缝是弥补建筑结构缺陷的单元结构, 它能弱化沉降缝压力、转移应力变化, 如果附加压力过大, 则建筑的垂直、水平结构受力会严重失衡。鉴于建筑物外部环境变化影响, 评估变形缝应具备的应力条件, 再拟定建筑结构。一般情况下, 变形缝需控制在70-100mm之间, 因为缝隙过大, 会改变建筑物结构, 产生多余应力。同时, 变形缝设置数量不宜过多, 应在不影响建筑物自身设计结构, 侵占建筑空间的情况下, 有序、有计划的布置变形缝, 使建筑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2 变形缝施工工艺探究

2.1 设置伸缩缝

建筑材料、配件热胀冷缩特性无法改变, 为使伸缩缝达到预期特性要求, 可利用施工技术, 设置伸缩缝, 让底部、上部的建筑结构在温差变化的环境下, 其产生的多余应力相互抵消。首先, 找出建筑物结构变化段, 计算主墙、主梁承受应力变化值;其次, 根据建筑结构形变趋向、范围, 设计伸缩缝宽度;最后, 填充保温材料, 将伸缩缝结构与主体建筑结构隔离开来。建筑物顶部上层结构, 温度变化差最大, 还需增设部位配筋结构, 选择隔热材料, 创建架空通风屋, 给伸缩缝提供额外保护。

2.2 设置沉降缝

通常情况下, 主体建筑周围都会有很多裙房, 虽然与建筑物本身存在一定距离, 但是其地质结构是相互连接的, 会因为载重不同造成重力差, 引发沉降。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者会在建筑物之间设置沉降缝, 让主体建筑的地基与周边地基分离开, 形成两个独立的地基, 最大限度降低沉降反应。同时, 应注意正确处理建筑防水、地下室结构的空间布局, 不能侵占其他单元结构的设计空间。

2.2.1 基桩设计

在建筑支撑桩支承基岩上设计基桩结构, 如果基桩周围岩石层存在沉降风险, 应转移基桩位置, 尽可能选择岩石层稳定, 安全性高的地表面。此外, 由于基桩密度、称重量、压力大, 为满足基岩压缩要求, 需适当增加基桩的埋设深度, 减少封土缝隙, 让基桩的位置、结构更加稳定, 为沉降缝提供稳定的工程指标, 成为标准的施工基准。

2.2.2 开展施工作业

基桩设计完成后, 施工者需进一步确定沉降缝的深度, 与基桩深度设计不同, 沉降缝宽度应着重考虑主体建筑与裙房的载重关系, 并根据基岩的承重能力、基桩埋设深度, 确定沉降缝宽度。开展施工作业时, 不同施工团队需反复校验沉降缝的变化情况, 先设置好主体建筑的沉降缝后, 再在周边设计沉降缝。如果施工过程中, 双方载重发生了趋向性变化, 应通过调整基桩设计结构、深度, 沉降缝宽度, 以最大限度沉降为标准, 设计受力结构。

2.2.3 裙房设计位置

如果把裙房建立在悬挑基础上, 则主体建筑与裙房的地基沉降就会保持一致, 不会存在结构差异, 便可省略沉降缝设计、施工。但是, 在实际施工时, 裙房设计位置很难把握, 需施工者精密测算出主体建筑与周边裙房的地基受力情况, 将裙房设计在支撑作用较为薄弱的悬挑上。

2.3 设置防震缝

与伸缩缝、沉降缝不同, 地震给建筑物带来的外力破坏是不定的, 力量、方向皆不同。遵循温度、载重变化关系的变形缝设计规律, 并不适用防震缝。为此, 施工者需根据不同种类的地震作用, 创建假设结构, 将包含复杂能量的平面力、空间力, 导入计量模型, 计算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 摆动、扭转、震动时应承受的最大限值力,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2.3.1 建筑物高度依据

楼层越高, 建筑物的稳定性越不好, 地震时建筑结构的承重能力越差, 为此, 在设计防震缝时需根据建筑物高度测算防震缝宽度。如果建筑高度超过了50米, 地基层数超过3层, 则应提高防震缝宽度, 使其达到50mm, 并在周边设计加固结构。

2.3.2 优化平面设计

因为防震缝的设计空间固定、位置固定, 所以在施工时, 施工者通常会选择拥有较大空间的位置, 设计特殊建筑单元结构, 如防水结构、地下室结构等。要想降低防震缝的空间限制, 加强建筑物的空间设计自由度, 必须将加强建筑物主体结构作为重点, 在确保主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 才可确保整体建筑本身的坚固。

2.3.3 增添保护装置

除设置防震缝之外, 建筑物自身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抗震功能, 施工者要精确计算出建筑物每个单元结构的抗震能力, 从而判断出整个建筑中最容易受到损坏的位置, 增添保护装置, 有针对性的提高主体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如增加肢体建筑位置配筋的数量、设计隔离层、填充支撑架结构等。

3 结论

通过上文对建筑变形缝施工工艺进行系统分析可知, 无论是伸缩缝、沉降缝, 还是抗震缝, 它们的主要功能都是提高建筑物的应力转换功能, 使破坏力转移, 让建筑物单元结构更加稳定。因此, 施工者在处理高层建筑变形缝问题时应坚持“联得牢固, 脱得彻底”的原则, 综合考虑建筑物地下室整体刚度情况, 使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三者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增添牢固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杰峰.高层建筑变形缝施工新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 2013, 22 (115) :160-173.

[2]赵云科, 王利杰.高层建筑变形缝施工新技术要点探析[J].江西建材, 2014, 22 (202) :100-102.

[3]宋跃鸣.论述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J].科技创业家, 2014, 29 (08) :153-164.

[4]曾宇羽.浅谈建筑变形缝处的管线施工方法[J].内江科技, 2007, 29 (107) :120-126.

[5]齐晓剑, 黄文鸿, 巫秉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新型变形缝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 2008, 23 (03) :178-179.

上一篇:腹外疝的超声诊断下一篇:混凝土危桥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