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知晓率

2024-08-25

知识知晓率(精选十篇)

知识知晓率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辖区居民220人, 均为主动参与调查者, 排除了医务工作者,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未加限定。

1.2 调查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 从8个社区居委会中每个社区随机抽取25人, 总共220人, 以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 当场发卷, 当场收卷。本次共发出220份问卷, 收回220份。

2 结果

2.1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8.64% (173人) , 但各题的知晓率并不相同, 在所有预防艾滋病知识, AIDS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最高, 分别为73.18%、70.91%和65%;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 为44.55% (98人) , 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仅27.27%, 握手拥抱32.73%, 共同进餐34.09%, 共用游泳池23.64%, 咳嗽打喷嚏36.82%, 共用办公用品40.45%。现代预防艾滋病最主要的方法的知晓率如人们必须洁身自好, 禁止同性恋、嫖娼等不正常的行为达87.27%;其次, 不与别人共用注射器, 特别是不共用针头, 可能条件下应使用一次性针具达77.27%;不与其他人共用牙刷、须刀等被血液污染的物品达56.82%。 (表1)

2.2 获得的艾滋病知识途径

接受的艾滋病知识宣传主要是通过哪些宣传形式获得:AIDS知识来源主要为报刊及书籍和广播、电视.其中广播、电视为55.91%, 报刊65.45%, 张贴画38.63%, 聊天16.36%, 发放的宣传单、宣传册20.45%, 带有宣传内容的小礼品11.36%, 大型宣传活动33.64%, 知识讲座 (参加会议) 31.36%。您最喜欢接受哪些种形式艾滋病知识宣传:看电视83.64%, 看报刊82.27%, 听广播56.82%, 张贴画65.45%, 通过聊天43.64%, 通过发放的宣传单、宣传册80.91%, 带有宣传内容的小礼品49.09%, 组织大型宣传活动45.91%, 知识讲座78.64%。 (表2)

2.3 对感染者的态度

对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为43.64% (96人) 。影响居民对感染者和病人态度的主要因素:目前艾滋病不可以治愈87.73% (193人) , 工作单位是否组织过艾滋病防治宣传33.64% (74人) .被调查者89.09% (196人) 认为自己需要AIDS预防知识, 84.09% (185人) 认为周围人需要AIDS预防知识。

3 讨论

艾滋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危协。由于重视不够, 措施不力, 在短短10多年时间里我国艾滋病从传入、局部流行, 发展到今天的广泛流行。目前在国内的传播已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1]。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英文缩写是AIDS) , 是由艾滋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 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 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 目前尚无彻底治愈方法, 但它是完全可以预防, 而健康教育则是目前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最有效的措施。广大市民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实际上是十分匮乏和片面的[2]。本次调查亦显示居民的认识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若不及时纠正, 将严重影响艾滋病防治工作, 甚至危害社会的安定。因此加强对大众人群的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宣传, 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增加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爱, 倡导无歧视的社会环境, 对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蔓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总之, 宣传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和认识艾滋病, 消除对艾滋病的认识误区, 消除无知, 恐惧和歧视, 对艾滋病而言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要高度重视预防[3]。

摘要: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探索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和有效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20名社区居民, 现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各题的知晓率并不相同, 对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8.64%, 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知晓率为44.55%, 对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为43.64%。结论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不均衡, 应开展以艾滋病基本认识和非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提高市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 改变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不正确态度。

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郑锡文.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及预防与控制成就[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9, (20) :131-134.

[2]孙则禹.南京市相关人员艾滋病知晓率调查报告[J].中华男科学, 2003, (7) :530.

禁毒知识知晓率测试 篇2

一、什么是毒品?有哪些?(30分)

毒品,是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从毒品滥用的时间顺序分类,可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两类。传统毒品有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杜冷丁、古柯、可待因等。

新型毒品有冰毒(甲基苯丙胺)、麻古、K粉、开心水、摇头丸、丁丙诺啡、浴盐、止咳水、迷幻蘑菇、莎菲片等。

(评分规则:能说出5种及以上毒品名称的,得30分;少于5种的,每少说1种扣6分。)

二、简述吸毒的危害(30分)

吸毒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具体为: 一是毁灭自己。毒品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吸毒严重摧残人的身体,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损害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降低身体免疫能力,易感染艾滋病,带来肉体上的超常痛苦。毒品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精神分裂,造成吸毒者人格变态,道德沦丧,引发自伤、自残、自杀行为,吸毒上瘾,心瘾难除,一生受折磨。

二是祸及家庭。对家庭成员身心摧残,由于吸毒耗费巨大,十有八九倾家荡产;由于吸毒者往往道德泯灭,不顾念亲情,抛妻别子,忤逆不孝;后代往往先天有毒瘾、痴呆畸型等,造成贻害后代,家破人亡。

三是危害社会。吸毒者为获取毒资,大多数男盗女娼,或以贩养吸,诱发违法犯罪、影响国民素质、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影响国计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

(评分规则:能分别回答三项危害,且每一项危害均能扣住基本要点展开阐述的,得30分;每少答一项危害,扣10分;对每一项危害的阐述中,未答到主要要点,或只答到少部分内容的,酌情扣分。)

三、青少年如何远离毒品?(40分)

(一)学习禁毒知识,提高识毒、防毒、拒毒能力;

(二)永远不尝第一口;

(三)拒绝接受陌生人馈赠的饮料、食品等;

(四)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心和冒险心,盲目猎奇而吸毒;

(五)千万不要贪图享受,为追求时髦、寻求刺激而吸毒;

(六)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拒绝借毒消愁;

(七)不要轻信他人,千万不能轻信吸毒能治病的谬论以及吸毒者其他谎言;

(八)慎重交友,千万不要结交有吸毒行为的人,千万不要与贩毒人员有任何牵连;

(九)远离易染毒场所及不健康的娱乐场所;

(十)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知识知晓率 篇3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知识;临床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82-01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逐渐发展到生殖功能衰退到老年的一段过渡时期,即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完全停止的阶段。此期,卵巢女性激素分泌急剧减少,停止排卵,出现一系列由于神 经内分泌改变引起的躯体和心理症状。为了解围绝经期妇女自我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解决此期妇女的某些临床症状,本站对150名47-56岁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来站咨询治疗的150名47-56岁妇女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妇科医生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后,问卷交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月经改变、精神神经症状、态度及接受宣教和咨询服务情况等。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共调查150人,有效问卷135人。年龄47-56岁,来站咨询治疗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均为社区待业人员、下岗职工及家庭主妇,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及高中。

2.2 躯体及精神神经症状知晓情况

2.2.1 月经及心血管和精神神经症状的知晓情况 150名妇女的问卷调查中,无效问卷15份,其中9份为50岁以上妇女问卷。结果可见,围绝经期妇女年龄越大对自己此期身心状况越不关心,保健知识知晓率越低。

2.2.2 对此期接受宣教和咨询服务情况 150例妇女中曾经或正在接受宣教,积极对出现的症状咨询治疗者102人,占68%,其他大多采取回避或听之任之态度。

3 结论

针对基层妇女95%以上为家庭主妇,大多缺乏医学知识,建议卫生和计划生育系统利用每年的普查普治平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大量宣传教育、讲座及咨询等活动,定期下基层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知识讲座活动,要让其了解到,尽管围绝经期会出现多种症状,但围绝经期是自然的生理过程,处于此期的妇女应以坦然处之的心态迎接自身的生理变化,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社会角色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按时参加体检,如有身体不适及时就诊。心理调适和心理治疗是围绝经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辅助使用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如谷维素po20mg.每日3次,若睡眠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可选用适量的镇静剂,如夜间po阿普唑仑2mg。

参考文献:

[1] 韩春艳,谭电辉,奚红珊 . 绝经前后妇女宫内节育器知識现状调查分析 . 中国性科学,2011,20(9):13-14绝经前后妇女宫内节育器知识现状调查分析

知识知晓率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兰州、白银和平凉3个地区的6家建筑工地和煤矿生产企业的414名农民工进行现场调查。

1.2 调查方法

由省疾控中心制订调查方案,统一培训调查人员,调查人员由省、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专业人员组成,按照方案的要求,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现场调查。

1.3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 3.0.2数据库软件建立调查问卷数据库,对所有调查表格内容进行双录入,并通过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 基本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414名被调查者中,男性377名,女性37名,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91.06%和8.94%;年龄构成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其中小于20岁的33名,占7.97%;21~30岁114名,占27.54%;31~40岁163名,占39.37%;大于40岁的104名,占25.12%。在被调查者中,未婚者87名,占总数的21.02%;已婚者324名,占78.26%;离异或丧偶者3名,占0.72%。在接受调查者中,有398名曾经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占调查人数的96.14%。

2.1.2 务工时间及经济收入情况:

在被调查的414名农民工中,有406名来自本省农村地区,占调查总人数的98.07%;打工时间:其中1年以下的85名,2年的87名,3年的59名,4年或4年以上的183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20.53%、21.02%、14.25%和44.20%;月收入500元以下的20名,500~1 000元的216名,1 001~2 000元的133名,2 001元以上的45名,分别占总数的4.83%、52.17%、32.13%和10.87%。

2.1.3 子女情况:

有子女的304名,占总数的73.43%,子女主要为小年龄段儿童。其中小于10岁的154名,占有子女者总数的50.66%;出生地点:有145名出生在农村家中,53名出生在农村乡卫生院,82名出生在县医院,14名出生在打工城市医院,1名出生在打工城市私人诊所,9名出生地点不详,分别占所有儿童的47.70%、17.43%、26.97%、4.61%、0.33%和2.96%;在304名有子女的被调查者中,有206名(67.76%)子女仍生活在农村家中,有60名(19.74%)随家长生活在打工城市,有38名(12.50%)生活在其他地点。

2.1.4 疫苗接种情况:

我们将原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5种疫苗进行多选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曾经接种过疫苗的人为314名,占调查总数的75.85%;在接种过疫苗的被调查者中,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39.61%,其次是麻疹疫苗,占28.26%,脊髓灰质炎疫苗,占21.01%,其他疫苗接种率均低于15.00%。

2.2 对国家相关政策和疫苗接种知识了解情况

2.2.1 预防接种知晓情况:

346名被调查者知道儿童出生后应进行预防接种,占总数的83.57%,其中婚前就知道的为58.38%,孩子出生后知道的占41.62%。

2.2.2 对预防接种免费政策了解情况:

知道儿童预防接种免费的有240名。确定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和卡介苗为免费疫苗的仅占上述人群的27.00%~51.00%,不清楚的有174人,占42.03%。

2.2.3 疫苗接种相关知识了解情况:

62.56%被调查者知道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好的方式,有38.89%的人能够正确回答免疫接种剂次。同时选择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和百白破疫苗为1岁以内的儿童应接种疫苗的人数占所调查人数的27.54%~46.38%。在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对疫苗接种后出现轻微发烧症状,有45.41%的人认为是“正常反应”,22.22%的认为是“不正常反应”,3.14%认为“无关紧要”,29.23%选择“不知道”。2.2.4预防接种管理要求知晓情况:在414名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298人知道儿童接受预防接种服务的地点,占71.98%;214人知道子女在打工地何处进行预防接种,占51.19%;301人知道儿童出生后要办理“预防接种证”,占72.71%;256人知道儿童入托、入学时要查验“预防接种证”,占61.84%;205人其子女有“预防接种证”。

2.3 相关传染病知识了解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414名农民工中,有78.74%的被调查者知道脊髓灰质炎,69.57%知道麻疹,87.68%知道乙型肝炎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其中仅有26.09%和32.85%的被调查者能够正确回答麻疹和乙型肝炎的正确传播途径。

2.4 预防接种知识的来源及易于接受的形式

2.4.1 获取宣传知识的渠道:

在对农民工获取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途径进行调查时发现,接受调查的农民工获取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主要是医务人员和广播、电视两种方式,分别占总数的54.10%和27.54%,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仅为18.36%。

2.4.2 易于接受的方式: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在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易于接受相关免疫规划知识的途径仍然集中在医务人员和广播、电视这两种传统方式上,所占比例分别为34.78%和48.79%,其他方式仅为16.43%。

3 讨论

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农民工的人员构成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占调查总数的74.88%,78.26%的已婚农民工的子女年龄普遍较小,其中占子女总数50.66%的儿童年龄小于10岁,有47.70%的儿童是在家中出生,67.76%的儿童现仍然生活在农村家中,仅有19.74%的儿童随父母在打工地生活。农民工对国家免疫规划知识了解水平普遍较低,仅有57.97%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知道儿童接种的常规疫苗是免费的,61.84%的人知道儿童出生后需办理预防接种证,现明确知道儿童持有预防接种证的只占儿童总数的49.52%;儿童各种常规疫苗的接种率不足60.00%;针对麻疹、乙肝传播的途径回答准确率为26.09%和32.85%[1];知晓儿童常规接种疫苗准类的人数小于50.00%;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仍集中在医务人员和广播、电视两种传统途径中,同时也是进行知识宣传更容易被接受的途径。

针对我省进城务工人员组成主要以本省人员为主,子女中除部分随父母生活在打工城市生活外,绝大多仍然生活在经济欠发达的基层农村,相关免疫规划政策、知识知晓率较低的情况,建议在进城务工人员居住较为集中的地点主动开展流动儿童登记工作,同时取得所在地管理部门的支持,及时掌握儿童流动情况,并做好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的信息交换,维护接种工作的延续性;对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登记[2,3]制度,全面掌握儿童的相关信息,保证按时、全程地为其提供免疫服务;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大众媒体作为平台,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进行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宣传,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服务意识,改变原有的服务模式,逐步将单一被动的提供接种服务转变为宣传、接种相结合的服务形式,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相对较为集中的地区,结合当地特点,采取易于接受的各种宣传形式,切实提高基层百姓对国家实施免疫规划策略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并通过各种途径调动群众主动参与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善当前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知晓率水平较低的现状,保证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保障所有儿童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俞卓美,余业斌.阳春市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3):25-26.

[2]何寒青,符剑.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服务分类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8):622-623.

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方案 篇5

服务对象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方案

为了解目前我县城区0-36个月龄儿童父母健康知识知晓率的现状,促进服务对象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提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特制订《郧县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服务对象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方案》,对我县城区部分0-36个月龄儿童父母健康知识知晓率进行抽样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我县城区0-36个月龄儿童父母健康知识知晓率现状。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

1.在我院儿保科建立儿童健康并接受预防保健服务的城区0-36个月龄儿童父母。

2.接受过我院儿保科父母学校培训的建册0-36个月龄儿童父母。

3.全县城区幼儿园入托家长。

三、调查方法和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的方法进行,发给问卷后,儿童家长自主作答。调查问卷采用统一设计的《郧县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服务对象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见附件1)。

四、质量控制

调查实施前,应对实施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说明现场调查要求,应保证所调查的对象达到样本量要求;要求调查对象独立填写,认真完成,调查员在回收问卷前对问卷进行复核,确保问卷没有缺漏项。

五、时间要求

月 日前完成问卷调查工作任务和资料上报工作。

六、资料汇总及上报 1.数据统计

健康知识知晓率(%)=答对健康知识题目总数/调查健康知识总题数(每份问卷健康知识题目数×调查人数)×100%。

2.资料上报

调查问卷完成后,由儿保科负责人将调查问卷收回保存,并按数据统计汇总结果,将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见附件2),计算出服务对象健康知识知晓率数据,将统计表报送儿保科生长发育重点专科创建办公室。

附件1:《郧县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服务对象健康知识调查问卷》

知识知晓率 篇6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 母乳喂养知识

【中图分类号】R475.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51-01

品管圈活动(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团队[1] 。QCC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它打破了传统的由上至下的管理模式,让科室内的所有的护士参与到科室管理中来,创造良好的改善活动氛围。为了提高产妇产后三日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从而达到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我科于2014年9月-2014年12月开展了以“提高产妇产后三日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为主题的QCC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QCC小组成员:共8人,均为女性,年龄27-41岁,平均年龄33岁,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3名;本科1名,大专6名,中专1名。小组选择负责产科责任组长高年资主管护师为圈长,护士长为指导老师。QCC活动参与产妇:系2014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科顺产及剖宫产孕妇,共42人,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9.5岁,学历不等。

1.2方法

1.2.1选定活动主题 依据医院“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服务理念,通过脑力震荡的方法选定“提高产妇产后三日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为活动主题。确定圈名袋鼠妈妈圈。圈名的含义:①母乳喂养的要求是就是让宝宝长在妈妈身上②对早产儿在育儿方式选择中有一种叫袋鼠妈妈式③袋鼠妈妈的形象象征着妈妈对宝宝的爱。

1.2.2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制定调查表对9月到10月在院產后三日的产妇对母乳喂养的知识的知晓率进行调查。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调查来院分娩产妇21人,按照爱婴医院检查要求的母乳喂养知识7条内容为基础对产妇进行提问,对知晓率进行调查,共知晓37条,知晓率为25.2%。

针对调查结果圈成员运用鱼骨图法对导致产妇母乳喂养知晓率不高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按照柏拉图80-20法则,确定占80%以上原因有:①护士宣教方式不适合②未参加孕期学习 ③家庭支持不够

1.2.3对策与实施

1.2.3.1 护士宣教方式不适合

针对原因进行分析:①护士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②宣教方式不生动形象。③宣教时机比较随机,不固定。

改进措施:

①将母乳喂养知识培训作为科室业务学习和三基考试的内容,提高护士对母乳喂养好处的认识。

②购买乳房模具,采用现场演示、集中学习、个别指导的形式对母乳喂养知识进行宣教。

③针对入院当日、分娩当日、产后三天三个重点时机由宣教护士对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进行评估后有针对性进行宣教。

1.2.3.2未参加孕期学习

原因分析:①孕期重视程度不够 。②孕妈妈课堂宣传力度不够。

改进措施:①门诊医生对建卡孕妇参加孕妈妈课堂听课率进行要求。②通过短信通知、QQ群通知进行孕妈妈课堂的通知,加强宣传,提高孕妈妈课堂听课率。③对于没有按期听课的孕妇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电话宣传等形式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

1.2.3.3家庭支持不够

存在原因:母乳喂养的成功与家庭的支持分不开,育儿理念的不同会在孩子的喂养方式上造成家庭的矛盾和分歧。

改进措施: 孕妈妈课堂和产后宣教都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特别要求产妇通知产后护理的家人来参加,通过授课的讲解和病房内母乳喂养氛围的营造,提高家庭的支持。

1.2.4效果评价

通过改进措施实行后,于11-12月对住院分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的调查,调查21人,知晓为123条,知晓率为83.6%。

2结果

开展QCC活动前,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为25.2%,开展QCC活动后,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为83.6%。提高产妇产后3日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QCC活动前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品管圈活动对团队个人产生的无形成果:学习到各种品管工具,能应用到工作中。能主动发现问题,通过人人主动参与的态度积极解决问题。通过活动的开展,让针对一个具体问题,查找原因,有效的对产科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不高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在护患关系方面,生动、形象的宣教方式也增加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产科的健康教育效果,解决了产妇新生儿喂养方面的实际需要,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吴小玲 叶红 刘雪姣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易凤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12期

[3]王英菊 向娟 品管圈活动在产科管理中的运用 《中国美容医学》 2012年16期

知识知晓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进行健康体检及咨询的121名儿童家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儿童年龄均<6岁。其中男性家长59名, 女性家长62名, 年龄26~51岁, 平均年龄 (31.26±6.85) 岁。

1.2 调查方法

由医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共同研究探讨, 制定出详细的调查问卷。对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和考核, 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参与调查。调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调查对象的个人隐私, 采用科学的调查方式, 礼貌调查。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 详细记录调查结果。调查过程中, 由相关专家负责密切关注, 并及时予以指导, 以保证效果。调查的内容包括家长的基本情况和家长对各种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具体项目包括:家长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长对儿童营养、饮食、睡眠知识及儿童早教时间, 儿童感冒、腹泻因素及相关护理, 儿童贫血、佝偻病的预防以及各种预防接种的时间和种类的知晓情况。共发放121份调查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21份, 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分析

在计算机中输入所有收集资料的数据,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0.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用χ2检验组间比较, 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相关性, 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家长对儿童一般知识的知晓情况

饮食习惯知晓率59.50% (72/121) 、营养知识知晓率51.24% (62/121) 、儿童睡眠知晓率48.76% (59/121) 、早期教育时间50.41% (61/121) 。

2.2 家长对儿童健康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

儿童生病该如何处理知晓率83.47% (101/121) 、是否知道儿童腹泻原因52.07% (63/121) 、是否知道儿童预防接种种类及时间26.45% (32/121) 、如何护理发热儿童61.98% (75/121) 、如何预防儿童佝偻病和贫血31.40% (38/121) 、是否知道儿童感冒原因50.41% (61/121) 、如何护理腹泻儿童23.97% (29/121) 。

2.3 影响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因素的Logistic分析

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均是影响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因素, 各分类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3 讨论

儿童时期, 孩子较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而儿童的健康生长发育受到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了解程度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要想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的提升[3], 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为孩子创造美好童年。儿童保健知识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 包括营养、饮食、睡眠知识及早教时间, 感冒、腹泻因素及相关护理, 贫血、佝偻病的预防以及各种预防接种等。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家长对各种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都不够全面。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4], 通过对110名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及对健康教育的态度和需求进行自编问卷调查, 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总知晓率仅为48.5%。还有学者报道[5], 通过对儿科住院患儿的105名家属进行0~6岁儿童健康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健康保健知识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需求问卷调查发现, 仅有55%的患儿家属接受过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教育, 且存在知识来源广泛但不够专业的情况, 健康保健知识总体知晓率也仅有71.2%。可见, 家长在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方面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本调查结果表明, 被调查家长对儿童饮食习惯、营养知识、儿童睡眠、早期教育时间等一般情况的知晓率普遍较高;但在儿童保健知识方面了解较少, 尤其是否知道儿童预防接种种类及时间26.45% (32/121) 、如何预防儿童佝偻病和贫血31.40% (38/121) 上, 知晓率较低, 值得引起临床的充分重视。本文结果还表明,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升, 随着文化程度的提升而提升, 同时也随着职位的提升而提升。

从上述叙述可以看出, 临床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家长的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以充分的重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 将儿童保健知识广泛宣传给家长, 对家长的不良养育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纠正, 从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比如, 通过电知识讲座、媒体等多种形式将信息快速传达而儿童家长, 广泛普及和推广健康知识[6]; (2) 给予重点人群以充分的重视和广泛的关注, 如具有相对较低的文化程度的家长、工人、农民等, 对这些重点人群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然后由医务人员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 同时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将更多的知识提供给家长, 吸引家长的注意和兴趣, 实现家长和医疗机构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从而有效提高该类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

综上所述, 影响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因素包括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 临床应该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 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 给予儿童保健知识的普及以充分的重视, 从而促进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的显著提升, 为儿童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 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进行健康体检及咨询的121名儿童家长的相关资料。结果:家长对儿童一般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高, 但在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方面价欠佳, 尤其在是否知道儿童预防接种种类及时间 (26.45%) 、如何预防儿童佝偻病和贫血 (31.40%) 上知晓率最低。结论:影响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因素包括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 因此, 应加强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 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的家长, 提高儿童保健知识水平。

关键词: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万梅远.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31) :106.

[2]张艳.对孕妇学校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内容及服务模式需求的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期刊, 2013, 3 (25) :3011-3012.

[3]高景香.临夏州妇幼保健服务现状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8) :109-110.

[4]张霞.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及对健康教育需求与行为态度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6) :2418-2420.

[5]姜玉娥, 杨丽, 谢春华, 等.0~6岁住院患儿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及需求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21) :26-28.

知识知晓率 篇8

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除相应疾病的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 它也是关系到所有儿童健康成长的预防保健工作, 具有服务对象特殊、工作量大、环节多、技术性强等特点。要做好这项工作, 不仅需要各级政府重视以及具体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更需要儿童家长的支持与参与。他们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需求等直接关系到预防接种的顺利开展[1]。鹤壁市开发区总人口10万人, 其中城市人口7.4万, 农村人口2.6万, 为了解鹤壁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我们于2008年10—12月对不同居住地适龄儿童家长进行了预防接种知识现场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鹤壁市开发区所辖农村、城市居民社区及流动人口较集中的贸易区, 随机抽取适龄儿童的家长。

1.2 内容

了解儿童家长的一般情况及预防接种有关的知识。

1.3 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式调查, 然后按正确回答人题数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1209名儿童家长, 儿童母亲答卷的有792人, 占65.51%;父亲答卷的有347人, 占28.70%;其他有70人, 占5.79%。在这1209名儿童中, 男性654人, 占54.09%;女性555人, 占45.91%。

2.2 儿童父母预防接种知识的相关因素

2.2.1 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

这次调查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较高 (84.23%) , 中学及以下学历的较低 (72.79%) , 文化程度不同对预防接种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5.94, P<0.01) , 见表1。

2.2.2 家庭月收入情况

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家庭, 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为78.44%;1000~3000元的知率为77.39%, 月收入高于3000元的家庭, 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80.15%。三者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4.32, P>0.05) , 见表1。

2.2.3 不同居住地区情况

在1209名被调查对象中, 居住在农村的占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的为73.35%;居住在城市的为81.09%;居住在贸易区的为76.62%。三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31, P<0.01) , 见表1。

2.3 预防接种知识的来源

儿童父母获得与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途径, 主要是医生告知的有81.56% (986/1209) , 从预防接种告知书获得的有73.04% (883/1209) , 自己读书了解的有53.10% (642/1209) , 在各种宣传活动中了解的有40.12% (485/1209) 。

2.4 预防接种知识答题情况

针对儿童基础免疫的五苗七病设计6道问题, 回答正确率最高的是“服脊髓灰质炎糖丸前能不能吃热的食物?”, 正确率达98.59%;回答正确率最低的是“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吗?”正确率为42.60%, 见表2。

3 讨论

预防接种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并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接种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全社会人群, 只有增加他们对预防接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才能使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更上一个台阶。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受家长文化程度及居住地的影响, 随着儿童家长文化程度的提高, 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逐渐升高;不同居住地区人群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不同, 农村地区低于城市地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不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 笔者认为:一是与《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实施及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的因素有关[2], 二是家长在预防接种认知上的差别。这要求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及免疫规划健康促进活动, 提高公众免疫规划知识的知晓率及主动接受免疫规划的服务意识[3], 而健康教育宣传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地区及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 主要加强对农民、工人等文化程度较低者的宣传力度, 从整体上提高各层次群众预防接种知识水平。争取儿童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合作, 提高疫苗的覆盖率。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 表明儿童家长对有关脊髓灰质炎糖丸、乙肝的正确回答率较高, 这与15年来我市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乙肝疫苗的推广使用[4]及预防保健人员在接种前的健康咨询等因素有关;而儿童家长对卡介苗正确回答率偏低, 这可能与新生儿卡介苗是在医院接种有关, 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中要扩大到各个接生医院中, 并且要加大对各医院卡介苗接种人员的管理及知识培训, 从而加大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力度, 在帮助家长解决接种中出现的问题时, 把接种知识进行有效传播, 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周庆爱, 陈万庚, 唐小妹.542名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现况调查.中国校医, 2005, 19 (1) :48-49.

[2]王振静, 杨立志, 杨庆霞.安阳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8, 19 (2) :96-98.

[3]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13, 272-281.

知识知晓率 篇9

关键词:高校,学生,健康教育,知晓率

目前多数国家的疾病谱、死亡谱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其主要死因已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取代。研究证实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是这些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学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间, 是生活习惯养成的最后定型期。为了了解高校中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 确保抓住这个关键时期, 对某校的360名大学生做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大学一年级的360名学生, 其中男生216名, 女生144名。

1.2 方法

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知识。现场发卷, 不记名答卷, 填写问卷前, 对学生进行答卷指导, 强调独立完成。现场收回问卷360份, 有效问卷357份, 有效回收率为99.17%。

2 结果

28.3%的学生对慢性病有正确的认识。39.8%的学生知道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9.1%的学生知道成年人的正常血压值。22.1%的学生知道为了预防高血压, 一般成年人每天吃盐的量。6.7%的学生知道我国成年人的体质量标准。28.3%的学生知道健康成人每天烹调用油摄入量。34.7%的学生知道典型糖尿病的主要症状。48.7%的学生知道诊断糖尿病的空腹血浆葡萄糖值。44.3%的学生知道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携带糖果、巧克力的目的。22.4%的学生知道吸烟的危害。38.7%的学生知道与吸烟关系最密切的恶性肿瘤。详见表1。

3 讨论

健康教育可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 其核心是促使人们建立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并制定使行为和生活方式向有益于健康发展的策略, 以减低危险健康的因素, 预防各种“生活方式病”。

在世界人口中, 25岁以下的青少年超过50%, 年龄在10~24岁的占世界总人口的33%。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该校大学生对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很低, 学生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是相当匮乏的。对上述这些基本的健康教育的常识知晓率最高的只有48.7%。对与吸烟的危害的知晓率仅仅达到22.4%。而与吸烟关系最密切的恶性肿瘤的知晓率也只是达到38.7%。近年来, 随着控烟运动的发展, 成人吸烟率已有所下降, 而青少年的吸烟率却徘徊下降或呈上升趋势[1]。每天全球均有数以万计的青少年开始吸烟[2]。这种情况让人担忧。人类健康谱和死亡谱发生的变化已经说明人的生活方式将大大的影响人一生的健康。大学时期是改变青少年行为和生活习惯的最后时期, 在这段时期进行健康教育, 是非常关键而意义重大的。

高校的学生正处于一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 机体的抗病能力强, 且许多致病危险因素刚刚作用于机体, 因此, 很少面临疾病的困扰。许多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淡薄, 对致病危险因素的潜在危害性认识不足, 更不注意保护自己的防病体系, 在饮食、行为、娱乐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良习惯。使大学生对现代健康的新概念有个新的认识, 了解健康知识, 确立正确的健康信念, 逐步树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 掌握更多的自我防病保健知识, 增强维护健康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是非常有必要的[3]。

在高校开展健康教育, 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卫生知识, 传播有益的科学信息, 帮助同学们树立追求健康、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科学观念, 并提供形成健康行为习惯所需的卫生保健、安全防病、营养卫生、心理卫生、性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技巧和方法[4]。

高校健康教育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及目标: (1) 丰富大学生的医疗保健知识, 了解健康的价值和意义, 使其掌握必要的卫生防病知识和急救常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并督促他们持之以恒, 增强维护健康的自觉性, 提高预防疾病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2) 帮助大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减少甚至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3) 要使大学生认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如酗酒、吸烟、缺少体育运动、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无规律等) 是诱发多种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 的重要原因。 (4) 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 使他们认识到现代人的健康不仅是单纯的身体健康, 更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5) 要使大学生意识到健康是当代人成才的重要物质基础, 获得健康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要多做利于自己、利于社会、利于子孙后代、利于环境保护的事情。 (6) 实现健康教育的近期目标:预防传染病和防范意外伤害, 保证学业的顺利完成。远期目标:预防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命质量。

总之, 通过健康教育应使学生明白:人类健康的获得、生命质量的提高不能全部依靠医师和医疗机构, 更重要的是要依靠自己努力、重视自我保健, 依靠诸多非医疗因素的努力来实现。希望通过健康教育, 学生能对平素的自我保健加以重视, 建立为健康投资的观念。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增加寿命, 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孙纪超, 叶广俊.青少年开始吸烟的社会、心理、生物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 1993, 9 (9) :391.

[2]陈建国.预防儿童青少年吸烟五A方法[J].中国健康教育, 1994, 10 (9) :28.

[3]Shlafer R, Hergenroeder AC, Jean ES, et al.Adolescence as a Critical Stage in the MCH Life Course Model:Commentary for the Leadership Education in Adolescent Health (LEAH) Interdisciplinary Training Program Projects[J].Matern Child Health J, 2013[Epub ahead of print].

知识知晓率 篇10

2013年7月选取本地区年龄20~40岁的育龄妇女568例, 居住地为城市、农村及城乡结合部;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初中及中专、高中及大专、本科三个层次;职业为农民、服务行业、教师及其它;人均月收入水平分为0~1 000元、1 000~2 000元、2 000~4 000元、4 000以上;对568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 剔除无效问卷15份, 有效样本量为553人。

方法:在进行调查前, 需要先对从事本研究的调查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使他们在调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不以主观意识影响到患者, 保证问卷的真实性。然后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每位入组者进行一对一的匿名问卷调查, 保证公正真实的完成问卷中的每一项调查内容。该问卷中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育龄妇女人口学特征, 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等;调查她们对优生优育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可能会对优生优育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 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物理化学因素、服用药物等方面, 总共34项。通过客观的调查以及严格的调查操作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本研究中, 参与问卷调查的调查员都是在校的医学专业学生, 在正式调查之前, 先让每个调查员进行一次预调查, 然后将调查结果返回, 组成专门的专家组来对预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只有通过预调查的调查员才可正式进入本研究中进行相关工作。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进行分析, 采用百分比、 (x±s) 进行描述性统计, 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优生优育知识需求情况:通过调查可知, 认为有必要了解优生优育知识的有547人 (98.9%) ;认为没必要的有6人 (1.1%) 。其中, 获取优生优育知识的途径有多项选择, 主要为周围人群日常交流有256人 (46.2%) ;通过传媒介质获取的有230例 (41.5%) ;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获取的有135人 (24.4%) 。

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情况:根据问卷调查中优生优育相关知识概念及影响优生优育相关因素方面等内容, 总共34项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有31个问题回答的平均正确率73.2%, 正确率未达到60%的有12.9%, 而有57%的调查对象所回答的正确率不足80%。

不同地区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情况:在本组调查对象中, 居住地在城市的育龄妇女比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高, 34项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分别为78.6%、71.4%和62.3%, 三组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同文化程度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情况:在本文中, 将所有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划分为小学、初中及中专、高中及以大专、本科三个层次。根据文化程度高低进行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的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文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问卷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8.3%、71.4%、77.8%, 小学、初中及中专的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高中及大专、本科育龄妇女, 三组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随着学历的升高, 认为学习优生优育知识有必要的比例分别为94.5%、98.6%、100%。

讨论

从本文调查中可知, 育龄妇女对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仍较低, 虽然有部分调查对象对优生优育知识有所了解, 但绝大部分育龄妇女的优生优育知识仍需提高。农村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与城市和城乡结合部比较, 处于最低水平,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应将农村作为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同时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争取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农村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偏低, 与农村医疗保健人员宣传工作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应提高农村医疗保健人员对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 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将优生优育知识普及到组织和个人[1,2]。同时, 文化程度越高, 对优生优育知识的掌握及了解程度越多, 而对优生优育知识的需求率却仍然较高, 所有育龄妇女对优生优育知识的了解和学习都有强烈的需求。

将婚前作为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的最佳时机, 尤其是农村地区, 要开展婚前医学检查, 进行婚育咨询指导, 使欲结婚者了解出生缺陷的危害性和高发性及相关预防措施。严禁近亲结婚、生育, 减少高龄妊娠生育现象。在每年结婚较为集中的时期, 向结婚者宣传优生优育知识, 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提高出生人口的整体质量水平。另外,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收入的人群, 选择不同且适合的宣传方式。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和方法提高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 如宣传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 或者开设专门的培训学校及优生优育咨询机构。总之, 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宣传工具, 将优生优育知识普及到每个需要的组织和个人, 从而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水平。

综上所述, 结合本文研究结果, 相关部门及全体育龄妇女均需提高对优生优育知识掌握的重视程度, 加大宣传力度, 筛选最适宜的宣传教育内容, 并大众能接受的宣传教育方式, 使每名育龄妇女都能够获取足够的优生优育知识, 从而促进我国优生优育工作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熊桂荣.待孕夫妇优生优育综合性教育效果的评价[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3, (5) :36-38.

上一篇:境外外汇资金下一篇:媒体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