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斑叶螨

2024-07-15

二斑叶螨(精选四篇)

二斑叶螨 篇1

一、发生规律

1. 危害特点

二斑叶螨的出蛰温度为5~7℃, 3月下旬开始发现其出蛰活动, 主要在地面早春绿色植物上活动;山楂叶螨则于4月上旬出蛰, 而此时的二斑叶螨开始褪去橘红色, 变成黄绿色, 取食后背部前区两横山形斑明显, 并产卵。再者, 由于二斑叶螨体色和山楂叶螨的幼若螨体色相近, 且二者均有吐丝结网习性, 故常被误认为是山楂叶螨的后期若螨, 于是沿用山楂叶螨的防治手段, 导致二斑叶螨乘机不断源源上树, 数量呈爆发式增加, 以致泛滥成灾。

二斑叶螨主要寄生在叶片的背面取食, 刺穿细胞, 吸取汁液。受害叶片先从近叶柄的主脉两侧出现苍白色斑点, 随着危害的加重, 可使叶片变成灰白色及至暗褐色, 抑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严重者使叶片焦枯以至提早脱落。取食中的二斑叶螨, 每隔30分钟就会把相当于身体25%的水分, 通过后肠以尿的形式排出。另外, 该螨还释放毒素或生长调节物质, 引起植物生长失衡, 以致有些幼嫩叶呈现凹凸不平的受害状, 大发生时树叶、杂草、农作物叶片出现一片焦枯现象。二斑叶螨有很强的吐丝结网集合栖息特性, 有时结网可将全叶覆盖起来, 并罗织到叶柄, 甚至细丝还可在树株间搭接, 螨顺丝爬行扩散。

2. 形态特征

(1) 雌成螨体长0.42~0.59mm, 椭圆形, 体背有刚毛26根, 排成6横排。生长季节为白色、黄白色, 体背两侧各具1块黑色长斑, 取食后呈浓绿、褐绿色;当密度大, 或种群迁移前, 其体色变为橙黄色。在生长季节绝无红色个体出现。滞育型体呈淡红色, 体侧无斑。与朱砂叶螨的最大区别为在生长季节无红色个体, 其他均相同。

(2) 雄成螨体长0.26mm, 近卵圆形, 前端近圆形, 腹末较尖, 多呈绿色。与朱砂叶螨难以区分。

(3) 卵球形, 长0.13mm, 光滑, 初产为乳白色, 渐变橙黄色, 孵化时现出红色眼点。

(4) 幼螨初孵时近圆形, 体长为0.15mm, 白色, 取食后变暗绿色, 眼红色, 足3对。

(5) 若螨前若螨体长0.21mm, 近卵圆形, 足4对, 色变深, 体背出现色斑。后若螨体长0.36mm, 与成螨相似。

二、生物学习性

在南方发生20代以上, 在北方发生12~15代。在北方, 以受精的雌成虫在土缝、枯枝落叶下或小旋花、夏至草等宿根性杂草的根际等处吐丝结网潜伏越冬。若在树木上则是在树皮下、裂缝中越冬, 或在根颈处的土中越冬。当3月候平均温度达10℃左右时, 越冬雌虫开始出蛰活动并产卵。越冬雌虫出蛰后多集中在早春寄主如小旋花、葎草、菊科、十字花科等杂草和草莓上为害, 第一代卵也多产在这些杂草上, 卵期10余天。成虫开始产卵至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需20~30天, 以后世代重叠。

在早春寄主上一般发生一代, 于5月上旬后陆续迁移到蔬菜上为害。由于温度较低, 5月份一般不会造成大的为害。随着气温的升高, 其繁殖也加快, 在6月上、中旬进入全年的猖撅为害期, 于7月上、中旬进入年中高峰期。

据观察, 二斑叶螨猖獗发生期持续的时间较长, 一般年份可持续到8月中旬前后。10月后陆续出现滞育个体, 但如果此时温度超出25℃, 滞育个体仍然可以恢复取食, 体色由滞育型的红色再变回到黄绿色, 进入11月后均滞育越冬。二斑叶螨营两性生殖, 受精卵发育为雌虫, 不受精卵发育为雄虫。每雌可产卵50~110粒, 最多可产卵216粒。喜群集叶背主脉附近并吐丝结网于网下为害, 大发生或食料不足时常千余头群集于叶端, 成为一虫团。

三、防治方法

根据我们近年来的防治经验, 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1. 农业防治

在早春、秋末清洁田园。在4月中、下旬后, 待杂草上的二斑叶螨种群主要为卵和幼螨时, 及时清除果园中及周围的杂草, 消灭其上的虫体, 可减少迁移到树体上的螨数量, 推迟年中猖獗发生期和高峰期出现的时间, 并缩短猖獗发生期持续的时间。另外, 要大力推广果树诱虫带, 消灭越冬成螨, 降低越冬虫口基数。

2. 化学防治

防治二斑叶螨效果较好的药剂有: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15%浏阳霉素乳油1 500倍液、15%三唑锡 (倍乐霸) 悬浮剂1 200倍液、5%霸螨灵 (唑螨酯) 悬浮剂2 000倍液、15%哒螨酮乳油2 000倍液、10%除尽 (溴虫腈) 乳油3 000倍液、2%罗素发 (氟丙菊酯) 乳油2 000倍液、20%灭扫利 (甲氰菊酯) 乳油1 200倍液、10%螨及死 (喹螨醚) 乳油3 000倍液等。为了提高杀虫效果, 可在药液中混加10%害立平1 000倍液等增效剂, 大发生时应采用淋洗式方法喷雾。

化学防治要做到科学灵活:对历年防治较好的果园, 可只喷开花前后这一次药;对历年防治较差、虫害发生较重的园片, 一定要喷好开花和麦收前后两遍药。生草果园喷药时最好对果园中的草一同喷药, 消灭防治死角。药剂防治时, 药液中最好加入展着剂和渗透剂来提高药效。喷药必须仔细、周到, 叶背面一定要喷到。效果好的药剂1年使用1次, 并注意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 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3. 生物防治

主要是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或释放捕食螨、草蛉等。 (1) 以虫治螨。二斑叶螨天敌有30多种, 如深点食螨瓢虫, 幼虫期每头可捕食二斑叶螨200~800头, 其他还有食螨瓢虫、暗小花蝽、草蛉、塔六点蓟马、盲蝽等天敌。 (2) 以螨治螨。保护和利用与二斑叶螨几乎同时出蛰的小枕异绒螨、拟长毛钝绥螨、东方钝绥螨、芬兰钝绥螨等捕食螨。 (3) 以菌治螨。藻菌可使二斑叶螨致死率达80%~85%, 白僵菌使二斑叶螨致死率达85.9%~100%, 将其与农药混用可显著提高杀螨率。生产中注意要避开天敌大发生时使用药剂, 不使用全杀型农药, 同时尽量选择对天敌较安全的农药, 充分保护和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4. 搞好虫情测报

防治梨园二斑叶螨的药剂筛选试验 篇2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安徽省砀山果园场一分场梨园进行,主栽品种为砀山酥梨,砧木为杜梨,22年生盛果期树,株行距为5 m×7 m,树势中庸偏强,管理水平较高。供试药剂为:20%丁氟蟎酯乳油,为江苏苏州富美实公司生产;1.8%阿维菌素乳油、20%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5%哒蟎灵乳油、20%双甲脒乳油,以上4种药剂均为市售合格产品。试验共设8个处理:①20%丁氟蟎酯乳油4 000倍液、②20%丁氟蟎酯乳油6 000倍液、③20%丁氟蟎酯乳油8 000倍液、④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⑤20%三唑锡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⑥15%哒蟎灵乳油2 000倍液、⑦20%双甲脒乳油1 000倍液、⑧喷清水做对照(CK)。 试验以3株为小区,重复3次,共计72株。6月20日上午每个处理树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每个方位选20片叶,挂牌标记,调查二斑叶蟎基数(蟎叶率)。当天下午3时后用工农-36型踏板喷雾器均匀细致喷雾于处理的叶片,株用药液15 kg 。药后1、3、5、7、10 d调查二斑叶蟎叶片数(蟎叶率),计算防效。防效=(处理区蟎叶减退率-对照区蟎叶减退率)/(100%-对照区蟎叶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试

试验结果表明(表1),药后1 d 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处理①、②、③、⑦均达50%以上;药后3 d处理①、②、③、⑦防效达70%以上;药后10 d对处理①、②防效达97%,处理③、⑦分别为91%、94%,明显高于其余处理。可见,丁氟蟎酯乳油、双甲脒药乳油持效期长,防治成蟎、若蟎和卵效果理想,而三唑锡、哒蟎灵对卵几乎无效。而二斑叶蟎高温繁殖快,所以使用20%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5%哒蟎灵乳油后,后期蟎叶率有所上升。

试验中还发现阿维菌素乳油药后各时期对二斑叶螨几乎无效。20%双甲脒乳油虽防治二斑叶蟎3种虫态效果好,但由于此时温度高于30 ℃,药后20 d梨果产生药害,不宜在此时使用。综上所述,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20%丁氟蟎酯乳油防治二斑叶蟎,浓度以6 000倍液为宜。

二斑叶螨寄主有玉米、高粱、苹果、梨、桃、杏、李、樱桃、葡萄、棉、豆等多种植物,分布在全囯各地。近年来由于重视梨园梨木虱、食心虫和炭疽病的防治,加上复配杀虫剂的使用,专用杀蟎剂很少使用,杀死了大量害蟎天敌,从而造成二斑叶蟎在砀山梨园2012年点片发生(个别园8月中旬开始大量落叶)、2013年普遍发生(6月上旬40%园片大发生)。为筛选防治二斑叶螨的有效药剂, 2013年6月20日进行了梨园二斑叶蟎田间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安徽省砀山果园场一分场梨园进行,主栽品种为砀山酥梨,砧木为杜梨,22年生盛果期树,株行距为5 m×7 m,树势中庸偏强,管理水平较高。供试药剂为:20%丁氟蟎酯乳油,为江苏苏州富美实公司生产;1.8%阿维菌素乳油、20%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5%哒蟎灵乳油、20%双甲脒乳油,以上4种药剂均为市售合格产品。试验共设8个处理:①20%丁氟蟎酯乳油4 000倍液、②20%丁氟蟎酯乳油6 000倍液、③20%丁氟蟎酯乳油8 000倍液、④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⑤20%三唑锡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⑥15%哒蟎灵乳油2 000倍液、⑦20%双甲脒乳油1 000倍液、⑧喷清水做对照(CK)。 试验以3株为小区,重复3次,共计72株。6月20日上午每个处理树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每个方位选20片叶,挂牌标记,调查二斑叶蟎基数(蟎叶率)。当天下午3时后用工农-36型踏板喷雾器均匀细致喷雾于处理的叶片,株用药液15 kg 。药后1、3、5、7、10 d调查二斑叶蟎叶片数(蟎叶率),计算防效。防效=(处理区蟎叶减退率-对照区蟎叶减退率)/(100%-对照区蟎叶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试

试验结果表明(表1),药后1 d 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处理①、②、③、⑦均达50%以上;药后3 d处理①、②、③、⑦防效达70%以上;药后10 d对处理①、②防效达97%,处理③、⑦分别为91%、94%,明显高于其余处理。可见,丁氟蟎酯乳油、双甲脒药乳油持效期长,防治成蟎、若蟎和卵效果理想,而三唑锡、哒蟎灵对卵几乎无效。而二斑叶蟎高温繁殖快,所以使用20%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5%哒蟎灵乳油后,后期蟎叶率有所上升。

试验中还发现阿维菌素乳油药后各时期对二斑叶螨几乎无效。20%双甲脒乳油虽防治二斑叶蟎3种虫态效果好,但由于此时温度高于30 ℃,药后20 d梨果产生药害,不宜在此时使用。综上所述,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20%丁氟蟎酯乳油防治二斑叶蟎,浓度以6 000倍液为宜。

二斑叶螨寄主有玉米、高粱、苹果、梨、桃、杏、李、樱桃、葡萄、棉、豆等多种植物,分布在全囯各地。近年来由于重视梨园梨木虱、食心虫和炭疽病的防治,加上复配杀虫剂的使用,专用杀蟎剂很少使用,杀死了大量害蟎天敌,从而造成二斑叶蟎在砀山梨园2012年点片发生(个别园8月中旬开始大量落叶)、2013年普遍发生(6月上旬40%园片大发生)。为筛选防治二斑叶螨的有效药剂, 2013年6月20日进行了梨园二斑叶蟎田间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安徽省砀山果园场一分场梨园进行,主栽品种为砀山酥梨,砧木为杜梨,22年生盛果期树,株行距为5 m×7 m,树势中庸偏强,管理水平较高。供试药剂为:20%丁氟蟎酯乳油,为江苏苏州富美实公司生产;1.8%阿维菌素乳油、20%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5%哒蟎灵乳油、20%双甲脒乳油,以上4种药剂均为市售合格产品。试验共设8个处理:①20%丁氟蟎酯乳油4 000倍液、②20%丁氟蟎酯乳油6 000倍液、③20%丁氟蟎酯乳油8 000倍液、④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⑤20%三唑锡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⑥15%哒蟎灵乳油2 000倍液、⑦20%双甲脒乳油1 000倍液、⑧喷清水做对照(CK)。 试验以3株为小区,重复3次,共计72株。6月20日上午每个处理树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每个方位选20片叶,挂牌标记,调查二斑叶蟎基数(蟎叶率)。当天下午3时后用工农-36型踏板喷雾器均匀细致喷雾于处理的叶片,株用药液15 kg 。药后1、3、5、7、10 d调查二斑叶蟎叶片数(蟎叶率),计算防效。防效=(处理区蟎叶减退率-对照区蟎叶减退率)/(100%-对照区蟎叶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试

试验结果表明(表1),药后1 d 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处理①、②、③、⑦均达50%以上;药后3 d处理①、②、③、⑦防效达70%以上;药后10 d对处理①、②防效达97%,处理③、⑦分别为91%、94%,明显高于其余处理。可见,丁氟蟎酯乳油、双甲脒药乳油持效期长,防治成蟎、若蟎和卵效果理想,而三唑锡、哒蟎灵对卵几乎无效。而二斑叶蟎高温繁殖快,所以使用20%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5%哒蟎灵乳油后,后期蟎叶率有所上升。

抗药性二斑叶螨的分子标记初探 篇3

1.1 供试叶螨品系

供试二斑叶螨抗性品系:由敏感品系经过多代抗性选育获得。

1.2 化学药品与试剂

CTAB (溴化十六烷三甲基铵) ;琼脂糖, 溴乙锭;DL2000Marker;TaqDNA聚合酶、10×反应缓冲液、MgCl2、DNTP。

1.3 仪器与设备

PTC-200 PCR扩增仪;FinePixS602ZOOM数码相机;微量移液枪;Air Tech无菌操作台;JA2003型电子天平;TCL-16G型台式离心机;HH-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85-1型恒温磁力搅拌器等。

1.4 基因组DNA的提取

将适量二斑叶螨挑到滤纸上, 放入漏斗中。用灭菌水清洗一次后, 将虫体装入1.5 mL离心管中。向管中加入50 μL提取缓冲液, 置于-20℃冰箱中, 5 min后取出, 用研磨棒捣碎, 匀浆;研磨棒用150 μL提取缓冲液冲洗;离心管置于65℃水浴保温1 h;再加入500 μL氯仿异戊醇 (24∶1) 反复混匀, 13 000 r·min-1离心15 min;取上清液, 加入2倍体积预冷的无水乙醇, 轻轻混匀, 出现少数絮状沉淀, 放置于-20℃ 1 h以上;沉淀用新昆虫针挑出, 移入新管后于室温下晒干;在离心管中加入50 μL无菌双蒸水, 沉淀充分溶解后, 保存于-20℃备用。

1.5 DNA浓度测定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5×TBE电泳缓冲液:称取27 g Tris、13.75 g硼酸, 溶于适量蒸馏水中, 加入10 mL EDTA (pH8.0) , 蒸馏水定容至500 mL, 高压蒸汽灭菌, 制成5×TBE母液, 储藏于4℃备用。用时稀释为1×TBE。

0.1%溴酚蓝点样缓冲液:称取溴酚蓝100 mg, 加ddH2O10 mL, 室温下过夜, 待溶解后再称取蔗糖50 g, 加ddH2O溶解后移入溴酚蓝溶液中, 混匀后加ddH2O定容到100 mL, 加10N NaOH1~2滴, 调制蓝色。于4℃冰箱内保存备用。

1 mg·mL-1溴化乙锭溶液 (EB) :称取1 mg溴化乙锭溶于1 mL ddH2O中。

配制1.2%琼脂糖凝胶:称取1.2 g琼脂糖, 放入三角瓶中, 加入1×TBE缓冲液100 mL, 微波炉溶解;待溶化好的琼脂糖冷却至60℃左右时, 加入EB溶液使其中浓度为0.5 μg·mL-1, 混匀;将电泳槽胶水平放置;选择适宜的点样梳, 倒入厚度为3~5 mm左右的琼脂糖凝胶溶液, 放置25 min至胶完全硬化;小心拔出点样梳, 将胶槽放入电泳槽, 点样孔一端靠近电泳槽的负极;加入1×TBE缓冲液, 叶面高于胶面1~2 mm, 待用。

取10 μL 0.1%溴酚蓝点样缓冲液加入PCR管中, 离心混匀;取10 μL混匀后的样品加于1.2%琼脂糖凝胶孔中电泳。80 V稳压电泳1 h左右, 254 nm紫外灯下观察。

1.6 随机引物序列

所选用的随机引物序列见表1。

1.7 RAPD扩增体系和扩增程度

1.7.1 反应体系

总体积25 μL, 含有:

1.7.2 扩增程序

取10 μL扩增产物, 用1.5%的琼脂糖凝胶 (含0.5 mg· mL-1EB) 电泳, 5V/cm, 约3~4 h, 同时100 bpDNA作Marker, 电泳完毕于紫外灯下观察结果。

2 结论与讨论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在杀虫剂施用量不断加大的外界环境条件下, 由于突变和选择的作用, 与抗药性有关的遗传变异在种群中产生和扩散的结果。由于害虫遗传学理论尚不完善和缺乏抗性突变体的诊断技术等原因, 以往对抗性机理的研究多局限于生理学方面, 而极少深入到分子水平。RAPD技术一出现, 随即迅速地被用于害虫抗性机理的研究, 在检测与害虫抗药性有关的变异及分析昆虫种群遗传结构等方面, RAPD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梁革梅等[1]利用RAPD技术, 成功地扩增得到105条多态性条带, 并通过聚类分析发现, 棉铃虫对Bt产生抗性后在基因水平上发生了变异, 说明RAPD技术不仅可以用来鉴定棉铃虫对Bt是否产生抗性, 而且可以区分不同的Bt抗性种群。程罗根等[2]用RAPD方法研究了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抗药性遗传标记, 为进一步研究抗性基因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陈克平等[3]用200个RAPD随机引物进行扩增, 获得了OPB-08850和OPB-10917两个与家蚕耐氟性有关的分子标记。Riaz Shah, Karen Armstrong等[4]用此技术研究了二斑叶螨对有机磷农药抗性产生的机制。他们选用了20种随机引物在R和S两亲本之间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引物B8扩增出来的条带, 可以用来区分二斑叶螨的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

本研究选取了20种随机引物, 对二斑叶螨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进行PCR扩增, 结果只有引物S18在抗性品系中扩增出一条大小约为225 bp的条带, 其他引物都没有扩增出条带, 关于抗性品系的分子标记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梁革梅, 谭维嘉, 郭予元.Primary RAPD-PCR analysis on theresistance populations of cotton boll worm to Bacillus thring-iensis[J].植物保护, 2000, 26 (3) :4-6.

[2]程罗根, 李凤良, 韩招文.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of resistance to dimethy-Po and cartap in diamond-back moth[J].昆虫学报, 2001, 44 (1) :15-20.

[3]陈克平, 鲁成, 向仲怀.Cloning and sequencing the RAPDmarkers of enduring fluoride in silkworm (Bombyx mori) [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 9 (2) :136-138.

二斑叶螨 篇4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二斑叶螨;触杀活性;校正死亡率;毒力

中图分类号:S48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121-03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农林业害虫,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由于繁殖能力强、世代周期短,二斑叶螨在适宜的条件下种群可迅速扩大,危害植物达150余种,严重影响其产量及品质。对二斑叶螨的控制目前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但二斑叶螨的生物特性决定了它比其他害虫更易对化学农药产生抗药性[1]。而且化学杀螨剂在杀灭害螨的同时,还会非选择性的杀灭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并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植物体内含有一些黄酮类、生物碱类、苦楝素类、香豆素类等次生代谢物质,这些次生代谢物质与害虫长期协同进化来防御病虫害对其自身的侵害,且这些杀虫物质是自然界中本来存在的物质,对环境污染轻,对人畜健康安全;对害虫作用较为缓慢,主要用于抑制害虫种群增长,符合IPM理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植物源杀螨剂的开发研制成为杀螨剂研究的一个热点。笔者采集了15科18种植物,利用其乙醇提取物对二斑叶螨雌成螨和卵进行室内触杀活性测定,为筛选植物源杀螨活性物质进而研制杀螨剂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所用植物材料均采于沈阳大学及其周边绿地,共15科18种(表1)。将采集的植物材料洗净、阴干,置于中草药粉粹机中粉碎,过80目筛,密封,放入4 ℃医用冷藏柜中備用。

二斑叶螨来自辽宁省城市有害生物治理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饲养条件:智能人工气候箱,温度(25±1) ℃、相对湿度60%~65%,光照为16 h ∶8 h(L ∶D)。以雌成螨为试验用虫。

1.2 方法

1.2.1 植物提取物的制备

取粉碎的植物材料各20 g置于锥形瓶中,以1 ∶10的比例加入无水乙醇,室温下浸泡提取3次,每次3~5 d,抽滤,合并浸提液,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得各植物材料提取物,计算提取率,并将各植物提取物配制成10 mg/mL的供试药液,备用。

1.2.2 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室内触杀活性测定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玻片浸渍法[2]并稍加改进:将双面胶粘在载玻片的一端,用零号毛笔轻轻挑取体色相同、活泼的雌成螨,将其背部贴在双面胶上,在解剖镜下剔除受伤或粘得不合格的螨,最终使每个载玻片上有30头雌成螨。将粘有雌成螨的载玻片的一端浸入供试药液或空白对照溶液(1%吐温80蒸馏水溶液和少量无水乙醇)中,使螨体完全浸入药液,轻轻振荡5 s,取出后迅速用吸水纸吸去螨体周围多余药液,然后将载玻片放在与上述饲养条件一致的智能人工气候箱中培养。每隔24 h镜检1次,用毛笔轻触螨体,螨足不动者视为死亡,每处理重复3次。计算各试验组的校正死亡率。

1.2.3 对二斑叶螨卵的室内触杀活性测定

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叶片浸渍法[2]并有所改进:将新鲜、生长旺盛的叶片放在有一定厚度湿棉花的培养皿中,用零号毛笔分别向每张豆叶上挑取健康活泼的雌成螨10头,为防害螨逃逸,用湿棉球和湿棉条将叶柄及叶片周边围好。将培养皿放在温度为(25±1) ℃,相对湿度60%~65%的智能人工气候箱中任其产卵4 h,在解剖镜下剔除雌成螨和多余的卵,最终确保每张叶片上有30粒卵。将带卵叶片浸入事先配制好的供试溶液及空白对照溶液中,轻轻晃动5 s,取出晾干,放置在培养皿中,重新用湿棉条围好,在与上述条件一致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每天在棉花上加水保湿,每隔24 h在解剖镜下观察卵的孵化情况,记录7 d,7 d内未孵化的卵视为死亡,每处理重复3次。计算各试验组及对照组卵的孵化率。

1.2.4 6种植物提取物对二斑叶螨雌成螨和卵的毒力测定

将杀螨活性较好的植物提取物在初试的基础上分别配制成12.8、6.4、3.2、1.6、0.8 mg/mL 5个质量浓度不同的溶液,采用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浸渍法对二斑叶螨的雌成螨和卵进行毒力测定,确定6种植物提取物的杀螨毒力。

1.2.5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根据Abbott公式[3]计算校正死亡率,用Tukey test 进行方差分析,按Probit分析法[4]进行线性回归,计算毒力回归方程、致死中浓度(LC50)及95%置信区间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18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二斑叶螨雌成螨和卵的触杀活性

利用相似相容原理,采用冷浸法对18种植物材料在无水乙醇中进行浸提。由表2可知,各植物材料提取率各不相同,其中牛膝菊的提取率最低,仅为5.1%,芦荟的提取率最高,为29.75%,这主要与植物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通过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触杀结果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18种植物提取物对害螨的触杀活性逐渐增强,处理24 h后芦荟、臭椿、鸡爪槭对害螨的校正死亡率超过了80%,处理72 h后紫茉莉、臭椿、鸡爪槭、紫花地丁、牛膝菊和藜对雌成螨都表现出较强的触杀活性,校正死亡率均达到了100%。对卵孵化率测定结果显示,除紫苏、红蓼外,其他植物材料均对害螨的卵有一定的触杀活性,只是对卵的触杀活性没有对雌成螨的触杀活性强。

3 结论与讨论

用乙醇浸提的18种植物提取物对二斑叶螨雌成螨和卵的触杀结果表明,鸡爪槭、臭椿、藜、紫茉莉、紫花地丁和牛膝菊这6种植物提取物对二斑叶螨的雌成螨和卵均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其中臭椿提取物对二斑叶螨卵的触杀活性最强,卵的孵化率仅为51.11%。鸡爪槭、牛膝菊等6种植物提取物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植物提取物对二斑叶螨雌成螨均有较强的触杀活性。臭椿提取物对二斑叶螨卵的毒力最高,其LC50为11.176 mg/mL。

植物源杀螨剂是环境友好型农药的发展方向,也是目前农药研制的热点,韩俊艳等利用石油醚、丙酮、甲醇等有机溶剂对中草药北细辛进行浸提,并测定其对二斑叶螨雌成螨和卵的触杀活性,发现北细辛甲醇提取物对害螨雌成螨和卵具有较好的触杀作用[5]。杀螨植物中的杀螨活性物质一般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将这些杀螨活性物质作为杀螨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修饰合成,为进一步研制此类农药新品种奠定基础。在我國,邹怀波等曾把中草药姜黄中的活性成分姜黄素进行修饰改造成姜黄素缩二,发现其对二斑叶螨触杀效果较好[6]。但是,目前对杀螨植物中活性成分分离鉴定的研究仍较少,大都集中在对杀螨植物的筛选与生物活性测定上。近年来,对臭椿皮提取物的研究较多,表明其氯仿提取物对人宫颈癌细胞、骨肉瘤细胞SAOS等有细胞毒作用[7];其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S180和肝癌H22移植性肿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8];其醇提取物在抗病毒[9-11]、抗炎[12]、抑菌[13]等方面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臭椿提取物在触杀光肩星天牛[14]、驱避米象、赤拟谷盗[15]等储粮害虫方面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还未有关于臭椿杀螨活性物质的相关报道。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发植物资源,并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及杀螨活性物质化学成分的分离、活性跟踪及鉴定,为植物源杀螨剂的研制提供技术数据。

参考文献:

[1]何 林,杨 羽,符建章,等. 朱砂叶螨阿维菌素抗性品系选育及适合度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2004,31(4):395-400.

[2]Ismail M S,Soliman M F,El Naggar M H,et al. Acaricidal activity of spinosad and abamectin against two-spotted spider mites[J]. Experimental & Applied Acarology,2007,43(2):129-135.

[3]Abbott W S. A method of compu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secticid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1987,3(2):302-303.

[4]王 燕,师光禄,王有年,等. 中草药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杀螨活性的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5):323-326.

[5]韩俊艳,王 军,孙晓逊,等. 北细辛提取物对二斑叶螨的毒性[J]. 江苏农业学报,2011,27(5):1007-1010.

[6]邹怀波,丁 伟,周 刚. 姜黄素缩二(2,4-二硝基苯肼)的合成及杀螨活性[M]//成卓敏. 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de Feo V,Martino L D,Santoro A,et al.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of tree-of-heaven(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J]. Phytotherapy Research,2005,19(3):226-230.

[8]李雪萍. 臭椿皮提取物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2003,15(4):124-125.

[9]Okano M,Fukamiya N,Tagahara K,et al. Anti-HIV activity of quassinoids[J].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1996,6(6):701-706.

[10]OhmotoT,Koike K. Antiherpes activity of Simaroubaceae alkaloids in vitro[J]. Shoyakugaku Zasshi,1988,42(2):160-162.

[11]Jin MeiHua,Yook J,Lee E,et al.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Ailanthus altissima in ovalbumin-induced lung inflammation[J]. Biolog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6,29(5):884-888.

[12]沈建国,张正坤,吴祖建,等. 臭椿和鸦胆子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27-29.

[13]何 颖,刘 伟,陈忠伟,等. 苦木生物碱体外抑制大肠杆菌效果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77-2778.

[14]曹 兵,李治中,姬学龙,等. 臭椿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的驱避作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1):47-4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二斑叶螨】相关文章:

山楂叶螨07-31

棉叶螨的防治研究论文05-01

上一篇:房屋建筑地面施工技术下一篇:茶叶包装形式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