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教师

2024-05-20

工科教师(精选十篇)

工科教师 篇1

早在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了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中, 我国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又强调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当今社会也要求高校, 尤其是工科高校, 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首先就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 目前在工科院校中, 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已成为工科院校教师的主力军。他们多是从学校毕业后, 直接到学校任教, 几乎没有任何工程实践经验, 工程实践能力较为欠缺, 制约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严重影响到工科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 如何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成为工科院校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欠缺之成因分析

造成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缺乏的原因主要有:

(1) 我国工科高等教育传统培养模式

青年教师在接受工科高等教育时, 经历的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培养模式, 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 这导致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先天不足。虽然工科院校在推进素质教育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传统培养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致使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仍旧重视传授理论知识, 缺乏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意识和动力[1]。

(2) 高校扩招带来的资源短缺

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张, 造成教师资源相对短缺, 大量青年教师进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高校专任教师从1999年的42.57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23.75万人, 增加了81.18万人。这些新增教师大多是从学校硕士、博士毕业后, 直接到学校任教。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 对这些青年教师没有进行较严格的业务技能和专业实践的培训, 直接让其走上讲台, 承担教学任务。

再者, 由于高校大规模扩招, 工科院校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建设相对滞后, 限制了实践教学开展, 使得青年教师仅有的工程实践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与提高, 进一步导致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落后于工程实际。

(3) 高校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机制

目前, 各高等院校在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时, 重视科研成果, 而非教学质量和工程实践。另外, 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缺乏相应考核机制, 也未对“双师型”教师建立激励机制。对于青年教师来讲, 工程实践能力匮乏, 教学效果不佳, 并不影响职称晋升, 这一机制加深了青年教师对工程实践的忽视。即使青年教师一开始有意识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在没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 也很快调整自己的发展定位, 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上。

我们通过对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的成因分析, 有助于提出工科院校培养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措施, 使得措施真正发挥作用。

2 工科院校培养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措施

如此多的青年教师加入到工科院校教师行列, 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值得重视。工科院校应营造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氛围, 为其提供工程实践机会, 并制定和完善相应制度, 为青年教师从事本专业工程实践提供制度保障。

(1) 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改革, 增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意识

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中, 工科院校应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改革, 切实建立以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从而使青年教师在思想上清楚认识到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意识。

(2) 建立青年教师的“双导师”指导制度

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不长, 教学经验、科研经验、工程实践能力都很欠缺。青年教师健康成长需要有效引导, 工科院校应建立并贯彻青年教师的“双导师”指导制度。通过指导教师传、帮、带, 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双导师”是指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安排校内和校外各一名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担任, 主要负责青年教师的专业学习、学术活动与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指导工作;校外指导教师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 主要负责青年教师工程实践方面的指导和训练[2]。

(3) 改进青年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机制

工科院校应改进青年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机制, 营造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良好氛围。在青年教师考核上, 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成果并重的评价体系, 同时建立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激励机制。在青年教师职称评审上, 把工程实践技能作为晋升职称的评审条件之一, 以促进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4) 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工科院校应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第一线挂职参与工程实践, 而不是作为一名实习者参观学习, 只有这样, 才能让青年教师尽可能多参与实际问题处理, 丰富实践经验, 增长实践技能[3]。

3 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

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科院校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途径[4]。因此工科院校青年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工程实践工作, 为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和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客观基础。

工科院校青年教师虽然缺乏工程实践能力, 但他们也有自身的优势。他们经过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系统的专业培养, 基础理论知识扎实, 思想活跃;精力充沛, 创造能力强,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进取心强, 有较强参与意识;这些有利条件为他们进一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 寻找有效途径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1)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青年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工程实践经验的缺乏将阻碍其在教学、科研上的深入发展, 才能从行动上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

(2) 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实习和设计 (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均属于实践教学环节, 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指导, 这是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较容易实现的途径。在实验教学上, 青年教师可抽出时间到实验室, 动手做实验, 熟练掌握本专业所开设实验的准备、操作及辅导, 这样既可达到理论和实践完全融合, 又可提高实验技能[5];在实习教学上, 青年教师应积极要求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 增加其工程实践认识;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上, 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指导, 一是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及时向指导教师请教, 二是可以发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以后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

(3) 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 做科研的过程就是创造、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工科院校青年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在科研中迅速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横向科研项目, 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的紧密结合, 青年教师通过参与横向科研项目, 不仅能深入了解本学科的知识前沿, 也能锻炼、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6]。

(4) 积极参与企业挂职实践

参加企业挂职实践, 是工科院校青年教师提高工程综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青年教师挂职实践, 承担了一定工作, 必须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而这些问题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往往是非常广泛的。青年教师要想顺利解决这些问题, 不仅要运用本学科理论知识, 还要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 使得自己知识结构向多学科发展, 提高了工程综合能力。但是挂职实践必须注意, 时间应有足够的保证, 如果学校能安排挂职实践最好, 如果不能, 青年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参与实践。

(5) 参加执业资格考试

执业资格考试虽然并不能与工程实践能力直接挂钩, 但通过学习过程, 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系统架构;青年教师取得执业资格证书, 也为其参与工程实践提供机会。

除上述介绍的方法以外, 还有调查研究法、社会实践法等等。每种途径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普遍性, 对每个人来说, 选用哪种途径要结合自身的工作条件是否允许加以取舍。

结语

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科院校改革中的一道难题, 也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长期任务, 这需要工科院校和青年教师自身两方面努力。工科院校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意识,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为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创造积极条件。青年教师自身也应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主动参与工程实践工作, 以增强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 提高教学水平。

摘要:现阶段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欠缺, 已经影响到工科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提高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刻不容缓。从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的成因来看, 工科院校应切实制定培养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措施为其参与工程实践提供机会和保障, 青年教师自身也应重视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彬, 潘艺林.实施全面工程教育改革工科教师非工化趋向[J].化工高等教学.2008 (1) :1-4

[2]马晓娜.“全面工程教育”理念观照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培养[J].高等教育.2009 (3) :117-119

[3]白晶, 王晓方.谈高等学校如何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2 (4) :36-37

[4]王超, 迟耀丹, 王蓉晖等.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谈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 (5) :117-119

[5]向祖权, 刘志会.谈船舶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如何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船海工程.2008 (4) :204-207

工科教师 篇2

论文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原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大良教授主持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提高措施研究》课题,由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三校合作,对全国30所高校进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研,笔者有幸参与了此课题。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集美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北大学、江苏大学等10所高校的青年教师(35周岁及以下)共发放问卷1200份,从中筛选出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的有效答卷464份,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来了解当前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实际情况。

本次问卷共包括:基本情况、教学志向、教学设让教学实施、教学监控、教学研究、自我发展及最后的意见和建议等八个部分,以期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来了解、分析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数据分析

1、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当前工科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呈现出“一高一低一短”的局面。“一高”是指学历高。在464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数总和占到被试总数的91.6%。“一低”是指专业技术职务低。81%的青年教师只有讲师或助教职称,教授比例仅占0.9%。“一短”是指教龄短。有65.9%的青年教师教龄短于6年,仅有12.9%的青年教师具有以上的教龄。

2、教学志向

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关注度远远低于对学术水平、综合发展和工资待遇等的关注。最关注教学水平的人数只占15.3%,其余三者的比例分别为28.9%,35.6%。20.3%。在担任助教时间上,年限普遍较短。有29.1%的教师只用了1年时间,“直接上讲台”的教师数占30.8%,而担任助教三年以上的仅占总数的14.9%。在是否愿意多上课的问题上,仅有6。5%的教师表示愿意,22.2%的教师表示不愿意。在是否经常开展研讨交流活动问题上,有36.9%的青年教师选择了“经常”,而不经常参与教学研讨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达到了63.1%,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学研讨还不是很重视。

3、教学设计

工科教师都是非师范生,普遍缺乏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3.1%的青年教师在上岗培训时听过教育理论课程,有5%的青年教师自学过相关内容,其余则是从未学过。在老教师“传、帮、带”方面,有55.0%的青年教师表示曾经或现在有老教师带教指导,而且效果很大;有18.1%的青年教师有老教师指导,但效果一般;而有11。9%的青年教师表示老教师几乎或根本不指导,全靠自己钻研;同时还有13.8%的青年教师,学校还没有为其安排指导教师。在备课时所花的平均时间问题上,有53。2%的青年教师在3小时以上,教师自身准备较充执在提升教学能力时最主要的困难,有47.6%的青年教师认为是实践能力不够,而选择教学氛围不够和理论研究不够的比例分别为23.5%和15.1%。

4、教学实施

关于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数据显示:85.5%的教师基本能够脱稿讲课;97.6%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掌握较好;97.2%的教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而调整教学方案;77.2%的`教师能较好地与学生互动。而在双语教学方面,仅有12.3%的教师能够完全做到,外语能力尚需改进。

5、教学监控

教学监控对教师教学环节各方面的改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各高校在‘青年教师过教学关”环节上做得比较妹教师能根据老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及时作出改进,在作业批改或与学生交流后,能够将问题及时融人教学中。对于学生评价教师的作用,15.5%的教师认为帮助很大,40.1%的教师认为比较大,说明这一制度已为半数以上教师认可。

6、教学研究

调查显示:目前,工科青年教师基本能够开展教学法研讨等教学活动,而且多数教师认为参加教学研究对提高教学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在相关论文写作和参加教研、教改项目方面,情况不容乐观。

7、自我发展

调查表明:有65。7%的青年教师已参加过所在学科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但还未进人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或科技团队的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占56。9%这对他们的自身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在教学与科研关系上,有65.3%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学与科研应该相互促进和提高。这说明,青年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正确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

8、意见或建议

许多青年教师对如何提高其教学能力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培训:对青年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培训,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进一步做好老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多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组织教学名师或优秀教师示范讲课,开展专题讲座培训课程。

(2)进修锻炼:增加外出进修等锻炼机会;到兄弟院校观摩、听课,吸取经验;学校为青年教师多创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增长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使专业课的讲授更形象、生动。

(3)培养制度:制定相关教学环节技术规范,落实培养培训措施、合理考核、从严把关;要制定有序合理的培养方案,宽松培养,严格管理;减少教学工作量,降低科研压力,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的比重;切实落实助教制度,上讲台前严格把关;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允许教师在内容、方式上灵活开展教学。

(4)关心生活:学校要切实解决青年教师在生活上的困难,包括: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就学等方面,只有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青年教师真正放下包袱,全身心地投人教学工作。

二、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当前工科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1)学历高。这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及人们学历的普遍提高,高校教师的高学历化必将成为一大趋氮

(2)老教师指导工作比较到位。老教师一般都是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多年并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他们的现场指导、帮助能够给青年教师直接的感性认识和辅导。尤其是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教育其要求就显得尤为严格。

(3)工作认真,自身努力。从青年教师花在备课上的平均时间来看,尽管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存在不少缺点,但其自身还是比较努力的,从工作态度到具体的准备工作,都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努力性。

(4)脱稿讲课能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生互动能力较甄这与青年教师年轻,容易与学生沟通。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等多方面优势有关。而这些也是新世纪的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

(5)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较妖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研讨活动,有助于青年教师进行经验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

2、劣势

(1)教龄短,职称低;参与教研、教改项目机会久在目前熬资历、论资排辈的职称评定的环境下,青年教师由于教龄短,职称一般都较低。

(2)忽视、轻视教学。目前,高校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都与科研挂钩,这使得广大教师都无心教学,而对科研方面又处于一定劣势的青年教师而言,更使他们忽视了教学。

(3)担任助教时间短,缺乏基本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国的助教制度,一般要求高校新教师在进入高校后要担任一年的助教。但是,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青年教师在进入高校后直接就上讲台讲课,这对实践教学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的工程教育来说,无疑是存在很多欠缺与不足的。

(4)缺乏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是非师范类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工程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教育活动也要符合一般教育学科的规律。而由于高校师资的缺乏、管理人员的忽视等原因,使得很多青年教师都不能接受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培训而直接就从事教学。

(5)双语教学能力较差。尽管当前的青年教师外语能力普遍要比中、老年教师好很多,但由于环境的不同、应试教育的缺陷,使得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还远远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但是,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大、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加深,对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要求必定会与日俱增。

(6)实践教学能力差。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基本环节,是其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色所在,也是影响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青年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这是影响工程教育质量的一个很大的瓶颈。

三、提高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对提高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工科教师教育的规范化模式

目前,进人高校工程学科教学的教师,没有任何教师教育的背景。尽管工科院校在青年教师进人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会对其进行教育理论的培训。但基本都是上讲台前的集中培训,时间有限,难以系统讲解,而且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不利于青年教师对教学理论很好地掌握。因此,应该把目前的助教制度、带教制度、挂职锻炼等制度融合到一个体系中去,建立合理有序、前后衔接、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工科教师教育的规范化模式,真正把对工科青年教师的培训做到实处,而不是赶任务、走过场。

2、研究、总结、掌握工程教育的规律

高等工程院校的管理人员、研究者应该努力探寻、挖掘工程人才能力培养、形成的特殊过程,掌握工程教育的特殊方法、原则、规律,最后形成工程教育的特殊理论。以此作为青年教师从事工程教育的指南,把工程教育的规律运用到工科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中去,运用到工程人才的教育培养中去。在具体教学中始终以此为宗旨,少走弯路,以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3、建构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特珠构成要素

在对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认识上,目前,大家基本都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三大学科的视角来研究,并提出较全面的理论观点。但是,如果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也是如此认识,就难免陷人“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误区。在具体研究时,应重视“青年”这个特殊群体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独特之处,要加入“工科”的特殊要求,最后得出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再去对他们有针对性地培养。在这一点上,我们要走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路线。

4、制定独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目前,高校在教学评估中还未有对青年教师的单独评价,工科院校也同样如此。而要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就要根据其特殊构成要素、学科、专业等多种变量,制定各自独立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公平有效的评价。发现他们的不足,督促青年教师自发地努力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结语

对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师问题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 理工科 教育改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与人类俱生。特别是处在信息革命的今天,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愈加密切。经济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育则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中的明珠则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义务与期望。为了不断地提升我国的高校教育教育水平和规模,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计划,学生数量在不断增长的同时,高校教师队伍也不断得到扩充。总体而言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近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在这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大批年轻的理工科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来新思想、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就当前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师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思考[1]。

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师思想活跃,走在科学研究的前沿,是科研的主力军。当前“211”、“985”学校招聘理工科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求其具有博士学位,而最终能进入这些学校的博士也必定是闯五关斩六将的佼佼者,他们大多是全国各大科研课题组的骨干。

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师生活压力比较大。青年教师刚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就面临着结婚、买房、生子等现实问题。他们往往需要比周围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够生存。在这种大背景下,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职称和收入[2]。

高校理工科部分青年教师思想不够成熟,功利化倾向严重,缺少敬业精神。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社会上“向钱看、向权看”等不良的思想严重地腐蚀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他们的很多本科同学早已走向工作岗位,已拥有不错的生活条件,这对后一步踏入高校的青年教师是个较大的冲击,不少人便萌生了赚外块,考公务员的想法,思想的动摇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

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水平有待提高。青年教师刚走向工作岗位,无法深刻地认识教学的内涵,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上课的内容往往缺乏有效和必要的联系,因此教学中更加关注细节,而整体宏观教学把握不到位。有研究就表明,相对于教学方法有效和教学策略得当的老师,新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明显有待提高。

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待提高。当代青年教师中有相当比例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造就部分老一辈教师的科研成果较少,比如SCI收录的论文。而相比之下,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就显得丰硕不少,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很多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准确,自我情绪严重,缺乏团队协作精神[3]。

我国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师有自己的特点,作为教育的管理部门应该对他们有更多的包容和关爱,也不能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现象选择性失明。新教师是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新教师中绝大多数的高校理工科教师又承载着包括民族复兴在内的更多内涵,需要科研与教学并重。因此,在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上一点也马虎不得,必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色的培养方案,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这不但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

参考文献:

[1]段冰,等.新教师成长研究综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04):13.

[2]姜树民,等.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困难与压力状况的调查统计分析[J].长春.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4):124.

[3]毛景焕.以团队力量促进教师发展——高校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01):91.

基金项目:

工科教师 篇4

1 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 1 高校针对工科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入职后培训体系不完善

多数高校的教师岗前培训内容存在很大问题,多以相关教育心理、教育法规、教育理论为主,而直接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知识和问题讨论欠缺,使岗前培训流于形式,缺少现实指导意义。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很多青年教师对于岗前培训不够重视,也存在应付心理。

入职后的培训对于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与改进至关重要,但部分高校对工科青年教师缺乏有效的职后培训。大多数工科青年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就业,没有实践生产经验,不能结合实际讲解。很多高校只重视理论教学培训,缺少针对工科青年教师实践培训的计划。

1. 2 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

作为青年教师自然缺少教学经验; 因此,对于教学工作,青年教师就不如中老年教师那般应对自如。例如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对课堂的掌控,理工科青年教师虽然可能敢于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欠妥当。很多学生反映工科青年教师的文化知识较为欠缺,不够广博。青年教师在课上较少提及知识的实际应用,常照本宣科,显得空洞,这与他们缺少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经验有一定关系。没有接触或较少接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教师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进行讲解。

1. 3 部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缺乏提升教学研究的激励机制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重要任务,二者之间的平衡往往与高校的政策导向有很大关系。目前一些高校的管理、职称晋升等各种政策均侧重考核教师的科研业绩,教学业绩考核缺乏硬性指标量化要求[4]。有的高校即使有教学方面的考核与奖励,但与科研所占比重差别较大。在这种政策引导下,很多工科青年教师产生了搞教学不如搞科研的功利思想,在行动上则直接表现为重科研轻教学,在教学上存在应付心理。有些青年教师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研究,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教学研究。

1. 4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

作为青年教师,刚从学生转变为教师不久,需要适应身份的转变。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自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学生,也不容易想到去关心学生,师生间过少的交流会导致相互间的不了解。部分工科青年教师性格比较自负,认为教师高学生一等,对学生的意见有抗拒心理,不能与学生心平气和地交流,导致交流质量低或交流不畅; 还有部分青年教师愿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但并没有就此意见在教学上加以改进,这有可能是教师只愿意倾听而不愿接受学生的意见,或教师能力有限,无法就此进行改进。

2 提高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几点建议

2. 1 建立适应工科青年教师特点的岗前培训机制

岗前培训就是要使教师了解教师角色对社会、事业、生活及本职工作应持的态度和与之相对应的观念、意识[5]。岗前培训对于没有师范基础的工科青年教师尤为重要,尤其应针对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染力等进行加强培训。工科青年教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需要经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 而青年教师对于自己即将面临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十分陌生,缺乏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的系统培训,甚至有的教师所学专业与任教专业不一致[6]。在师资建设中,学校管理者要把握工科青年教师的心理性格特点和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课程,对非师范专业教师尤其要加强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通过新课试讲、说课等环节,使其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2. 2 提高教学在工科青年教师工作中的地位,加强教学研究

各高校应注重提高教学在高校教师工作中的地位,尤其对于教学型大学,更应把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作为重要任务,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工科青年教师大部分已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具有很好的科研素养和科研热情。工科青年教师可以将本科室及自身的研究课题进展状况充实到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增设几次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这样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青年教师还可以从学生中选拔科研助手,使学生在辅助科研的过程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2. 3 加强青年教师入职后培训

工科青年教师理论知识一般不够系统,对学科知识把握不够全面,部分高校还存在着非工科专业教师教授工科学生专业知识的现象。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工科青年教师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工科青年教师可针对所授课程到优秀院校接受系统听课培训,也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课程培训。多鼓励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和生产基地进行现场实习和培训,这样既可加强青年教师自身实践技能的培养,又可丰富其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2. 4 改善师生交流

青年教师应认识到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利用自身优势,与学生多沟通,在平时的聊天和观察中把握学生对自己授课情况的意见和反馈; 也可通过微信、微博、QQ等现代互联网聊天软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学校论坛上学生的言论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兴趣所在。同时青年教师需要摆正心态,与学生做朋友,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修正,虚心接纳学生好的建议。学校也应努力做好师生之间联系的桥梁纽带,可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青年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及时转达给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王艳,支希哲,高行山,等.工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1):107-110.

[2]宋朝丽.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3(4):135-138,146.

[3]张明雷,王贵成.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0(6):28-30.

[4]张明雷.高等工程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发展对策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0.

[5]韦雪艳,纪志成,周萍,等.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7):75-78.

理工科有什么好专业理工科专业推荐 篇5

一、理科生学什么专业好

理科生从刚开始分科的时候,就确定了走的是技术路线,理科生凭借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往往能强占技术致高点和高薪技术职位,但是理科可学习的技术种类太多,专业分类也远远的文科,理科生学什么专业好找就业?男生学什么技术好找工作?似乎成了理科考生面前一个难题.1、有句俗话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可见理科学生的社会评价。为什么市场对于理科学生有偏爱,首先理科学生所从事的专业都是高端产业或是技术型领域。其次理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理解能力迅速。最后理科学生的专业多半是市场人才缺口巨大的高危行业。所以说理科学生既面临着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2、理科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专业才是比较理想的那?首先,企业选择员工看到就是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所以专业就是择业的前奏,选择什么样的专业,那未来很大程度上会从事相应的职业。企业招聘中一些企业明文规定,需要本专业学生,所以专业就是择业踏入职场的敲门砖。怎样在众多人群中脱颖而出,自身的专业技术是关键。其次,理科自身的优势,应该选择高端行业,因为本身具备逻辑分析能力、空间立体感等优势,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专业,轻松应对以后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最后理科选择专业的范围很广,专业最终标准看重的还是未来的发展前景。

3、理科学生适合什么专业那?软件行业自然是首选,软件行业每年的人才缺口数以万计,而社会能提供的人才往往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做软件的优势潜在的市场开拓空间巨大,具备无限的商机和利润,其次软件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简单的说就是需要高智商才能从事的行业,理科学生从事的最优选择。

二、理科生学什么专业好

理科专业基本属于技术类型专业,各个专业优势存在区分差异,理科考生只有以职业兴趣为导向,兼顾大学和专业选择,细致分析未来行业发展状况,才能选择出一个好的专业,以下是详细分析:行业分析: 6大技术领域 八大人才需求

教育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今后10年内,我国对人才的需要将有较大的变化。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今后几年我国将大力发展6大技术领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6大技术可形成9大高科技产业:生

物工程、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智能机械、软件、超导体、太阳能、空间产业和海洋产业。按照国家人事部的有关统计预测,我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8大类: 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报考指南:兴趣为先 专业各有优势

2.1 考生可选专业推荐: 北京市公布2010年接收“非北京生源本科生”的12个紧缺专业,这12类紧缺专业分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建筑工程、生物医药类、化学化工类、材料学、会计学和金融学。

2.2 专业优势有区分 职业兴趣和未来就业是选择标准 首先要看你的出发点是什么,你必须先明白,现在的热门专业,也就是就业好的专业不一定就是高薪专业。还有,很多高考的热门专业,毕业之后并不很好找工作(这方面的专业比如说生物工程,和材料工程)

你选专业之前,一定先要选一个好的行业。不一定专业好才能赚钱。比如说现在的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这些事IT行业的。还有机械行业也非常不错,比如这方面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还有热动方面的,能源与动力自动化,热能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同时,你还应该在好学校和好专业之间做出一个选择。3 大学VS专业—两者完美结合情况1:如果你要上一个名校 选大学优先,国内名校比如说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哈工大、武汉大学等等,如果你的高考分数允许上这些大学的强势专业,你就有必要去报考他们的强势专业,从而选择选择一个好的行业。但是如果你的高考分数不够,报北航飞行器设计,或者飞行器动力存在风险,你为了能上北航,你可以报考稍微次之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者机械制造。

情况2:如果你想上一个好专业 选专业优先,每个大学都会有自己行业领域内的强势专业,如东南大学的建筑,同济大学的土木,厦门大学的财会,南开大学的数学类,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航天,航海和材料,电子科技大学的通信专业。你就应该关注大学排名,以及相关专业大学排名,查找这些专业的实际口碑。

工科教师 篇6

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便成为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西部工科院校受所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高素质创业教育师

资的缺口很大,不能满足西部地区创业教育的需要,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文章分析了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师队

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创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

训成效不明显等。同时,深入剖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对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机制建

设不够完善、教师自身缺少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经历、缺乏相应的创业教育评价激励机制、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

[关键词]工科院校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刘子君(1980-),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工学院党委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张发钦

(1971-),男,广西昭平人,广西工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柳州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立项课题“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西部地区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策略研究”的

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11LX167)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4-0065-03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强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

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作为解决大学

生就业难问题对策之一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日益受到大学生的

青睐,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西部工科

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优秀的创业

教师是高水平创业教育的保障。但是,目前西部工科院校大学

生创业能力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创业教育的滞后。西部工科院

校受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的缺口

很大,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要,在国内

高校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整体上处于劣势,与中东部高校的

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差距亦呈扩大之势。因此,有针对性地

对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

对提高西部工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促进西部工科

院校大学生就业,推进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

西部地区包括广西、西藏、新疆、宁夏、内蒙古

5个少数民族

自治区,甘肃、青海、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

7个多民族省

市。西部地区高校大部分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少数民族

众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各工科院校的情况和办学条

件有较大差异,创业教育的基础相当薄弱,创业教育教师远未形

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化师资队伍,不能适应西部工科院校创

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目前,西部工科院校不但缺少由优秀校友

和成功企业家等组成,能参与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指

导的兼职教师,更缺乏具有创业教育相关专业背景或受过专业

培训的,能负责学校创业教育方案的制订、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和

创业实践活动管理、参与教师培训和创业课题研究等工作的专

职教师。由于严重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所以西部工科院

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大多数是由其他专业教师负责的。但在本科

院校扩招的大背景下,教师数量增长率小于高等教育规模的增

长率,数量上的不足势必造成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这

客观上增加了这些专业教师的负担,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教学质

量和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年来,随着高学历毕业生的不断

增加,西部多数工科院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出现了非博士不进、非

教授不进的现象,学历、职称门槛不断提高,且学术型教师占主

导。尽管目前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但学校在人才队

伍上并没有增加创业教育教师的比例,也就无法有效改善西部

地区工科院校创业教师缺口大的现状。

(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构成,一部分是刚从学校毕

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及少量引进的工科专业人才;另一部分主要

来自负责学生就业的行政口和负责商业、管理类教育的教学口,

缺少专业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创业教育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

理,年轻教师的比例大,而年轻的骨干教师所占比例小。高校扩

招后,西部工科院校为填补教师的空缺,引进了大批高校毕业

生。这些年轻的教师热心于新兴的创业教育,但由于刚参加工

作,思想不够成熟,教学经验缺乏,科研基础薄弱,又缺乏专业的

创业教师扶帮带,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他们的成长

需要有一个不间断的培养过程,如果不能尽快地采取措施进行

后续培养,在一定时期内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保

证。西部工科院校每年新进的教师有一部分是留校生,有些院

校留校生的比例还很大。由于教师学科和来源趋同或者接近,

缺乏多种学派、学术风格的交融和交流,造成学术生态系统同质

化,学术气氛沉闷,学术思想僵化,教学方法刻板、单调,不利于

学科和学术的创新。因此,目前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师队伍的

结构还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要求,不能有效促进西部工科院校

创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

(三)创业教育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创业教育的实施对西部工科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知

识结构、教学方法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有

创新素质,要保持思想观念上的超前性,要具有更高的理论联系

实际的能力、教学与科研的创新能力、将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以

及用知识创造财富的能力等。但当前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教

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心智图式和能力构成并没有随着创业教育

教学的发展而改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远没

有达到创业教育对创业教师素质的要求。创业教育教师普遍存

在知识结构单一、综合适应能力弱、教育践行能力偏低等问题,

在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社会知识结构方面

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能设计富有挑战性问题、最大限度挖掘学

生潜能、善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求异意识和

能力的教师不多;能掌握与创业有关的结构性知识,如经济学、

社会学、法律和风险投资、资金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

物资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等多方面知识的

教师更是凤毛麟角。现在,高校的师资在知识更新和学历层次

上已有所提升,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但普遍缺乏创业经历,没有

经历过实际锻炼,更少直接参与产品的研发和改进,缺乏自主创

新意识,在创业实践指导能力上有很大的不足,对企业的运作、

发展、管理与经营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政

策宣讲和理论说教代替实际操作性的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和指导意义。虽然许多高校也聘请了一些企业家或创业者担任

客座教师,但却缺乏相应的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加

之外请的部分企业家或创业者缺乏教学经验,达不到良好的创

业教育效果。

(四)教师参与创业教育培训积极性不高

在高校创业教育所产生的正面效果还未得到社会各界的充

分认识和积极认可、没有明显的数据证明接受创业教育的创业

者收入高于未接受创业教育的创业者、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创

业教育优越性的大环境下,同时也受传统观念和社会经济状况

的影响,西部工科院校较为重视教师的偏重于文化基础与系统

理论学习的职前培养,而对强调实际操作性的职后培训关注不

足,并且对教师的培训安排没有计划性,使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

后培训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对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没有充分的

认可,导致创业教育教师对培训缺乏兴趣,对创业教育采取观望

态度,不愿涉足创业教育,未能充分认识到培训提高既是教师的

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一方面,有部分教师认为创业教育教学

是一项不值得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因此没有表现出特

别关注,在实践教学中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另一方面,创业

教师往往课务较多,外出培训难以找到合适的代课教师顶替,于

是多数的创业教育教师外出培训与交流的机会较少,有部分教

师甚至从未外出参加过创业教育的相关培训,最终导致创业教

师不了解创业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缺乏创业教育的最新理念

和技术创新的动力。

(五)创业教育教师培训成效不明显

目前,西部地区工科院校对教师实践培训制度(如专业教师

挂职实践制度等)未形成有效的纲领性文件,尚无相对稳定且可

行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培养模式,也没有一所高校和机构拥有

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那样专门而系统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体

系,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十分缺乏。在创业教师培训管理上,

多数院校缺乏自主创新和绩效管理机制,将指导学生成功创业

率作为标准而没有综合考虑教师参与创业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等

多项因素,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标准,甚至没有同等对

待创业教育教师和其他专业教师的福利待遇。创业教育教师往

往具有广泛性、多层次性和显著差异性,因而在培训内容、培训

层次、时间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较难统一,学校对师资培养又

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缺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教师的不同

需求而设计的相应项目,存在着培养内容和培养形式“一刀切”

等问题。此外,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对经费、师资、设备、场所等要

求也比较高,它更需要相关部门、培训学校或机构、送培学校和

有关人员通力合作,协调关系,克服种种困难,创造各种条件,调

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西部地区工科院校还不

具备这些条件,严重制约着创业教育教师培训的成效。

二、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对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远远不能适应

创业教育的需要,虽然有社会转型时期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难以

避免的问题,但人们对建设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措施不到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工科院校大部分专

业的基本属性就是工程应用性,其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工程

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学校的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性知

识是情理之中的事,教师参加创业培训理应受到重视。然而回

顾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创业教育是以缓解就业压力为首

要目标而提出和发展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高校创业教育的

主要动因,于是造成部分高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创业教育理念滞

后,认识表面化,没有把创业能力的培养看做高等教育主流教育

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教学分

离,更没有在创业教育教师培训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而仅仅把

创业作为学生就业的一个拓展途径,把创业教育当做大学生就

业指导的内容之一。还有一部分工科院校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由

于长期以来受不良教育思潮、功利倾向和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

响,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庸俗化,使得创业活动停留在创造财富和

利润的功利性层面,没有上升到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来开创事业

的理性层面与价值论的高度。这种认识和实践把创新与创造平

庸化为单纯的技巧与操作,忽略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深层基

础。有些管理者虽然认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施过

程中却还是只停留在技巧、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上,而

忽视了对教师个性与能力的定位以及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

和创业能力等针对性教育。

(二)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机制建设不够完善

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教师无疑是创业教育师资较好的

人选,西部地区工科院校可以通过引进具有创业和企业管理实

践经验的创业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填补创业教师的不足,

但是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许多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人事制度的改革滞后,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健全。西部地区工科

院校完善的聘任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长期以来人事分配制度上

“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能高不能低”的弊端仍然存在,出现

学校想“流”的人“流”不起来,要“留”的人又“留”不住的现象,

并且我国的教育与企业彼此孤立而脱节,有企业创业经验者不

在教学岗位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又往往缺乏企业经历和经验,

学校和企业还未能建立起合作培养创业教师的双赢合作体系。

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机制建设不完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

下西部地区工科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自身缺少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

经历

我国现阶段的大学教师多是在

1952年后我国全面学习前

苏联推行高度专业化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传统

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使得我国教育不是“创造本位”的,而是

重传承、轻创新的“继承本位”,而且整个高等教育体制也缺少

创业教育这样一个板块。目前,西部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教师

多数是在“继承本位”的教育理念下成长起来的,接受的是过窄

的专业教育模式,未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习惯于传统教育

的“认识(思维)——实践(行为)”的单向学习过程,还未能完全

适应创业教育的“实践(观察)——认识(思维)——再实践(创造

行为)”的循环学习过程。即使目前多数教师都积极地参与到继

续教育中,但在由于创业教育在国内本来就起步晚,缺少创业教

育研究成果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创业教育知识方面还未能

取得突破性的收获,这严重制约了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的实

战性。

(四)缺乏相应的创业教育评价激励机制

西部地区部分工科院校没有正确认识到评价激励机制不纯

粹是为了对创业教师个人的绩效进行评估而设计的,更深层次

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推动创业教育教师个人的行为表现,引导创

业教育教师队伍共同向学校整体战略目标迈进。因此,在应用

激励手段时,未能结合学校发展战略,把激励计划融入整个学校

的管理体制中去。现行的评价激励机制主要是针对教学、科研

等方面,对教师的考核重在科研论文、获奖证书、课时量等硬性

指标,忽视了教师的创新、创造能力和业绩,使教师片面地满足

于完成理论教学和科研任务。现实中西部地区工科院校还没有

建立起教师实践培训质量指标的评估体系,对教师参加实践工

作培训的时间、质量等缺少制度上的规定,缺少对教师专业实践

能力的阶段性考查、考核和监督管理,对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也

就不能用具体的指标来监控、管理和衡量,没能发挥考核促进教

师实践能力提升的作用。因此,既不能根据教师实践能力的提

高而酌情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津贴,提高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

极性;也无法对学生反映良好的、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给予一

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教师在实践教学领域继续钻深钻

透。这种评价激励机制的欠缺,使得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教

师队伍建设很难实现教师由注重个人待遇向自身想干事业、干

成事业和干大事业方面的转变。

(五)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对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

的统计,西部地区在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

长幅度比较的情况为:2008年比

2007年,西藏自治区和宁夏回

族自治区分别下降

9.23%和

26.78%;2007年比

2006年,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下降

1.73%;2006年比

2005年,西藏自治区和宁夏

回族自治区分别下降

35.12%和

2.58%。西部地区在预算内教育

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的情况为:2009年比

2008年,广西壮族自

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分别下降

1.55%、0.07%、0.29%、1.91%和

0.85%;2008年比

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

区分别下降

0.4%、0.14%、2.17%和

4.23%;2007年比

2006年,广

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分别下降

0.33%和

1.08%;2006年比

2005

年,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下降

2.38%、0.3%和

1.29%。按预算内教育经费(包含教育费附加)的

口径计算,2009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

2008

年减少了

0.63个百分点,虽然

2008年、2007年和

2006年全国预

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一年都有明显增长,但在政

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的比例

以及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均比上年有所增加的情况

下,仍然有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尤其是西部地区,如广西壮

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等)没有达到《教育法》规定的“财政教育拨款增长要明显

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要求。

受国家财政性投入有限、社会投入积极性不高、高校扩招、

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财政实力等诸多外部因素与部分院校对

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创业教育经费

列入学校经费预算、没有设立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专项经费、

未能较好地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找到稳定的创业基金等内部因

素的影响,西部地区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面临困境。为了保证

教学必需的基本条件建设,各高校千方百计自筹资金以弥补财

政投入缺口,但是大部分经费都用于实施创业教育的平台、项

目、载体等硬件建设,创业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经费仍然捉襟见

肘。在现有的创业教育试点中,各级政府的目光还盯在各名牌

高校上,在提供大学生创业园区、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等优

惠政策上还未向西部地区的工科院校大幅度倾斜,致使西部地

区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近几年来,西部

地区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的需要,加大

地方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但受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的

影响,经费投入不足、资源短缺的问题仍然十分的突出。为解决

扩招后的师资不足问题,西部工科院校中许多学校选择编外招

聘教师,以满足扩招后的教育教学需要。但在现有的制度下,财

政性教育拨款不能用于支付编外人员的工资以及相关福利等,

编外人员的支出经费完全由学校独自承担,这样就造成西部工

科院校的经费首先考虑用在解决外聘教师方面,便无力将更多

的资金投入到现有实践教育师资培训上来。

[参考文献]

[1]中国网.胡锦涛: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就业[EB/OL].http://

www.china.com.cn/17da/2007-10/15/content_9055744.htm,2007-10-15.

[2]何旭英.促进广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的路径选择[J].高教论坛,

2010(10).

工科教师 篇7

关键词: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层次分析法

目前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从国内外各地的高校或者研究所毕业之后, 直接从学校到学校, 在本质意识上还未实现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他们在研究生期间主要负责课题组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 对教学比较陌生, 还不能完全融入教师的角色。不太明确教师职责, 也不能深刻体会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特别是现在一些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不太熟练, 采用多媒体课件, 认为站上讲台将课本内容讲出来就可以了, 只是充当播音员和解说员的角色, 不考虑传授方法是否得当, 学生是否可以吸收消化, 不能很好地扮演教师在教学舞台上主要的角色, 甚至有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特别对于高校工科专业, 实践性强, 更新快, 要求教师知识面宽, 教学过程需要理论联系实际, 列举案例, 更要了解本专业领域研究的背景和前沿, 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更高。本文结合高校工科专业课堂教学特点, 提出有效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措施, 在此基础上, 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核心, 建立符合高校工科专业实际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提高工科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措施

根据高校工科专业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 探讨相关的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法, 将有助于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我校为例, 多年来学校党政领导一直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工作, 逐步建立了青年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 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 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制度。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上岗, 入职后尽快转换角色, 对青年教师培养系列流程、师德讲座、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 努力提高教学业务素质和能力。此外, 主要还采取如下措施:

1. 赴大型企业锻炼和下实验室实习。

鉴于高校工科专业的特点, 要求每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必须赴大型企业锻炼3~6个月和下实验室实习半年, 对选派青年教师去企业锻炼工作流程、任务要求及考核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 完成青年教师对专业领域的更深层次感性了解, 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性感悟, 尽快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 形成自己稳定的研究方向, 为成为本行业的专家奠定良好基础。

2. 以“老”带新, 实践锻炼。

指派副教授以上教师指导青年教师, 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 帮助青年教师过好课堂教学 (备课、制定大纲、授课日历、批改作业)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关。

3. 观摩听课。

规定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 如名师示范课、参赛教师的评优课, 老教师的新开课等, 填写“青年教师随堂观摩教学听课表”并请任课教师签字, 使其在备课、上课上继承优良传统, 发挥个人所长, 更新教学观念, 革新课堂设计, 创新教学规范,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重视教学研究, 鼓励参加各种比赛。

规定每学期各系开展教学法活动次数, 内容围绕教学法规学习、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结构、专业建设等有关高等教育教学各项内容的探讨和研究。每学期将任务落实到人, 要求每人认真准备材料, 仔细做好记录, 并作简要总结与分析。教务处不定期对教学法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形成检查记录。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学校及以上各类比赛, 促进青年教师讲课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设有专项教学成果奖, 按不同教学项目类别按级给予奖励, 以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5. 注重青年教师培训, 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学校每年都派约20名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做一年访问学者, 拓宽青年教师在专业领域的知识面;对于带新专业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的青年教师, 学院选派去国内知名高校进修相关课程;鼓励青年教师到重点大学攻读博士, 聘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开设讲座等, 让青年教师充分了解本专业的背景和发展前沿。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 事业心强, 有创新精神, 对自己的价值取向有主见。为稳定青年教师队伍, 学校在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从考核和分配上向青年教师倾斜, 实施单项奖励政策, 使青年教师发挥各自特长, 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更加精神充沛地投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建立一套完整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层次分析法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常用方法, 原理是运用多因素分级处理来确定因素权重的方法。它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决策方法, 它将评价者对复杂系统的评价思维过程数学化, 基本思路是评价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要素, 并在同一层次的各要素之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 就可以得出不同替代案的重要度, 从而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参照我校《青年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表》中综合测评, 遵循全面性、可行性、导向性、动态性等原则, 设置表1所示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A为青年教师总的课堂教学质量, 准则层B分为4个, 分别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 每个方面又包含更加具体的评价内容 (指标层14个和各项指标的权值, 具体见表1) , 每个指标层级有优、良、中、差四个档次, 分别对应10、8、6、4的分值, 总评分以百分制表示, 评价标准值90分以上为优秀, 80~90为良好, 60~80为及格, 60以下为不合格。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评价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对本堂课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目标达成度、学生兴趣度等, 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对于高校工科专业课堂教学, 本评价指标体系中, “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各包含了4个指标层, 特别强调了教师授课过程中, 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要求教师实践能力强, 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熟悉课程背景, 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课程之间的联系, 避免课程之间的信息孤岛, 注重介绍学科发展前沿, 通过相关案例分析,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应的几项指标权值相对比较大, 强调了它们在高校工科专业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根据专家、学生、同行分别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价, 通过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的定量评价, 教学效果反映出本门课程结课后有多少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了能力, 课堂训练题设计检测效果好。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层权重系数计算出课堂教学总的质量结果。计算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观察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值处于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合格哪个层次, 进而学校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青年教师过好课堂教学关。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不断摸索, 不断改进和实践, 合理选择评价指标, 科学选用评价方法才能找到与高校自身适应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体系。一方面, 它可以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某个方面进行多因素评价, 有利于青年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选取权重较大, 或自身相对较弱的指标进行提升, 可明确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方向;另一方面, 通过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量化结果进行排序, 可以为学校合理公正地使用选拔教师、职称晋升、人才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从而让青年教师有一个客观, 准确, 公平的竞争, 使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得到快速茁壮的成长, 迅速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

参考文献

[1]祝慧娜, 张宝忠, 尹娟.应用型大学工科青年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J].大学教育, 2013, (5) .

工科教师 篇8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教师,人文素质

近几年来,虽然理工科大学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等方面不断加强,但受来自社会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这些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育人职能的弱化

(一)教师育人服务意识欠佳

韩愈的《师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在首位,授业在其次。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们可以从更多、更广的渠道获取信息和知识,面对来自社会各方和西方一些不正确思潮的影响,如何取舍,如何消化,有赖于大学教师的教诲和良性的引导。也就是说,高校教师不只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大学生在这一知识海洋里的一盏“导航灯”,指引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正确的航行。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商业化、功利化价值观的影响,也给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的育人观念带来了冲击。一些教师的思想出现了偏差,对于教师这一高尚、无私奉献的育人岗位,看做是谋取更多经济利益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教书育人的信念。在课上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去授课,在课下,教师更不会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教书育之外的事情。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认为课上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完成了本职工作,其他所有学生的成长教育都与他们无关。从学校各职能部门到专业教师,普遍都认为除专业知识学习之外的人文素质教育只是学工处、团委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事情。北大的一位教授楼宇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我们现在的教员的工作越来越多地变成只是授业了。我在北大已经任教42年了,我很感慨,也非常惭愧,在这42年里,我越来越变成一个只是传授知识、传授技能的教师了,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教育的问题。”[1]以此来看,大学教师教书育人观念的问题不仅仅是自身修养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给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现实的教育困境。

(二)青年教师的问题

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理工科大学在这种转化的过程中补充进来大量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在这些青年教师里有一部分只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兴趣,与人交往和参与学校内的各项社会活动并不积极主动。比如,理工科大学为强化大学生的学习和性格养成教育,从专业角度对低年级学生在知识学习、专业修养等方面设立专业辅导员,很多青年教师并不愿参与,即使成为专业辅导员,也不主动与学生联系,走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别说参与到大学生的各项校园文化中来,甚至一些教师因为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方面的欠缺,造成心理发展不健全,人格存在缺陷。

二、师资队伍人文素质水平的偏差

理工科大学教师出现人文素质水平偏差的原因很多,有教育体制和结构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带来的影响,还有大学教师自身的原因。

(一)师资队伍人文知识的欠缺

很多理工科大学的教师往往只是注重所研究专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来不去或很少去涉猎。原有专才教育培养导致教师专业狭窄,致使知识结构残缺。首先,受苏联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演变成专才育人的模式,重理轻文,专业划分过细,使得基础性的人文素质知识教育得不到重视,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储备严重不足;其次,受制于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授课任务繁重等原因的影响,理工科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第三,理工科大学的人文氛围缺乏,很多教师极少参与文化活动,再加上科研和教学工作任务繁重,使得他们极少涉猎人文方面的知识。

(二)教育指导思想和体制方面的原因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国家的建设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制定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也一直受着各个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的影响而不断发生教育思想和体制的变革。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建国初期的教育理念很值得一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这种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中应该能继续延续下去,如此,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会有利得多。但是这种教育理念受到<敏感词>的影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造成理工科大学学科专业的系统建设不足,基础薄弱,不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在理工科大学成了教育的荒漠之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科技体制转变之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全民共识,科技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作为理工科大学的知识学者为了修复专业知识系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和专业学科的发展上来,人文和理工教育开始分化,重视理工的发展,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和生产力水平得以快速发展。然而,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很多学者对人文素质教育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和认识,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界也提出了四有新人的教育方针,但受我国应试教育的文理分科和高校的专才教育影响,从义务教育到高校的专业教育,只关注于学生的智育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出只流于形式教育、口号教育。受这些原因的影响,理工科教师的人文素质自然得不到提高和重视。

(三)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我国学科发展建设中理工学科的地位远远高于人文社会学科,理工科大学的发展和学科的建设也随着科技和社会需要的变化得以调整和提高。但发展至今,我们应该看到,科学、人文地融合在西方高等教育中得以良好的发展和建设,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综合型人才,而我国高等教育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文社会学科对科学教育有着疏导和伦理规范的价值,为社会培养拥有正确社会价值观念和良好道德尚的科技人才,所以强调大学教师的德才兼备是育人的关键之所在。但是随着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日渐增加,受社会上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一部分教师也受到功利主义价值观的严重影响,在教书育人的职责上发生变化,不能潜心于教学,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获取更多经济利益上。某些教师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人文素养较低,从课上到课下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缺少人文关怀,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是教师只是固有书本知识的传播者,其他的相关知识不能正确地传递给学生。在学术研究中,不是致力于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只是关注于是否有利于经济价值的快速积累等。这些功利主义价值观念在教师中的盛行,更加弱化了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带来的后果将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利于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不利于社会主义综合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国家的科技建设和经济有序的发展。

三、优化理工科大学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理工科大学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是推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是学生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那么,教师队伍人文素质的高低、人文精神的有无就直接决定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的建设对理工科大学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变专业划分过细、知识结构单一、轻视文化修养教育的弊端,树立科学与人文素质俱佳的新型人才培养理念。

(一)加强各学科间教师的交流

理工科大学要充分利用其文理并存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培养文理兼通的优秀师资队伍。当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的教师人文素质普遍较低,而人文类的教师科学素质也有所欠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科学教育中学生没有受到人文学科的熏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学生又不能体会科学知识的强大。在这种互不相关的教育中让学生无法体会到人文素质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疏导作用,也体会不到科学与人文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学科共融的内在联系。直接产生的教育后果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提升,更谈不上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其一,人文学科的教师要多举办关于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教法的讲座和座谈,以使专业教师拥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其二,人文学科的教师可以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将适合各学科、各专业发展相关的人文素质方面的知识,以学术探讨、学会交流、百家讲坛、校报校刊的文字宣传等形式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其三,充分利用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将历史、文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微电影、动漫、歌曲等形式在网站上开辟宣传专栏,这样一来,受教育人群就可以扩大到教师、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最大化、最优化。专业教师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将各学科的发展前沿交流给人文学科的教师,让他们了解到科学的前沿发展,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方面的知识。

(二)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提升人文精神

理工科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首先,养成优良的教学品格,提升教师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的不仅是自己深奥的科学理论和过硬的专业本领,还要求教师传递给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学者这样来界定教学品格:“教学品格是大学教师个体最重要的工作品格和能力素质,包括教学主体意识和责任自觉、教学情怀和教学智慧以及求真和求善相融合的教学品质三部分,教学品格制约着教育质量,是构成大学存在发展的生命线。”[3]也就是说,教学品格的实质是教师的人文品格和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内在要求。其一,教师要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在教授科学知识的时候,从情感和心理上要更多给予学生一份关心和爱护,教师在教学过程将人文与科学教育的方法统一融合,用积极健康的思维方式来感染学生,以启发、活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传授知识,从学生被动式听课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欲望,在健全大学生的心理和完善人格的养成上给予启发式教育;其二,建立与学生平等、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师就是师、生就是生”的陈旧观念,建立“课上是教师、课下是朋友”的师生关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以高尚的道德品质来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三)加强青年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

首先,要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也就是教师的岗前培训,只有通过这个培训才可以真正地走向教师这个岗位,注重他们人文知识的增加和储备;其次,以老带新,优秀的老教师以其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带动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传授给他们讲课的经验和技巧。在源头上及时解决和提升理工科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第三,理工科大学要注重青年教师心理素质方面的关注与引导,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在他们出现心理和生活等问题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消除他们产生不良思想的根源。

参考文献

[1]黄丽.大学教师人文素养探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栗志刚.理工科教师人文素质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0, (3) .

工科教师 篇9

关键词:教师话语,话语量,期待

大学英语课堂上, 教师话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帮助学习者的语言习得, 并且在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进行意义表达和交流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ntón, 1999;Nunan, 1991) [1,8]。自20世纪70年代起, 西方不少学者已经开始潜心研究教师语言, 自此, 国内外对教师话语的研究不断深入。到20世纪90年代, 研究重点放在教师话语的有效输入, 课堂交互的重要作用, 并强调教师话语应为学习者创造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课堂环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 使他们通过交际和意义协商促进语言习得 (黄瑛瑛, 2009) [11]。

国内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的研究主要是对教师话语特点的实证性研究, 具有代表性的有赵晓红 (1998) [16]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 周星等 (2002) [17]对“以学生为中心主题教学模式”下教师话语特点进行研究, 徐英 (2003) [15]研究外语课堂教师礼貌用语, 刘家荣 (2004) [13]对英语口语课堂话语交际个案研究。

现有研究都是从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特点调查分析入手, 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的期待与认识。只有咸修斌等 (2007) [14]从学生角度出发, 调查了学生对公共英语课堂10类教学活动的认知情况。

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对教师话语的期待能够反映学生的现状与需求, 有利于教师话语根据学生水平和需要进行调整, 进而促进外语教学。此外, 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 因为学科性质, 兴趣、动机及性别等方面的因素对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的期待有其独特的地方, 这也对理工科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有所启发。为此本文进行了问卷调查。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方法

本人随机抽取秦皇岛某高校大学英语二级2个班113名理工科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旨在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的期待与认识。问卷共包括8个问题, 全部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着重了解学生对教师话语的期待。问题包括四个方面:1) 学习兴趣;2) 话语量;3) 交互特点;4) 教师角色认识。

问卷设计以周星等 (2002) [17]问卷为蓝本, 关注学生对教师话语的期待。调查采用匿名方式, 基本可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收回的113份问卷有三份填写不完整, 有效反馈共110份。

1.2 调查结果汇总

调查结果以各选项人数汇总和各选项人数所占比例呈现, 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1.3 调查结果分析

1.3.1 兴趣及动机

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61%的学生较喜欢英语学习, 22%的学生不甚喜欢, 只有15%的学生很喜欢英语学习。调查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 发现基本可以分为三类:A.了解文化或与人交流;B.喜欢或兴趣爱好;C.应试, 为将来工作或出国。71.9%的学生是为了应试, 将来工作或者出国, 仅有5.3%的学生是出于兴趣爱好。按照Gardner和Lambert (1972) [4]将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是工具型, 即用语言做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二是融合型, 即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属于工具型, 造成了他们对于外语学习的兴趣不是十分强烈。

1.3.2 话语量分析

问卷第2、3、6、7四道题分别从是否喜欢老师安排同桌或小组讨论, 期待教师使用汉语所占比例, 期待教师讲解课文时间以及期待学生自己的话语时间来对话语量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65%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安排小组讨论。这与以往调查结构有所不同。咸修斌等 (2007) [14]发现小组活动跟其他交互性较强的活动都受到学生的冷落。

对于教师话语中汉语的使用情况, 59%的学生希望老师的汉语使用在10%-30%之间, 但是希望10%-20%之间的学生占28%, 希望20%-30%之间的学生占31%。可见, 学生希望课堂上较多的英语输入, 但是也希望适当的汉语输入来有助于理解, 同时也反映出学生程度有一定的跨度而且他们对自己听力水平不自信。

班级人数多, 学生程度跨度大的情况下, 教师适当采用第一语言进行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讲解既是无奈, 也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正如Cook (2005) [3]所说, 在很多情况下, 使用第一语言在表达意义, 讲解词汇或者结构方面同样有效, 前提是不把第二语言表达的意义与第一语言的翻译简单对等。如果认为在英语课堂上使用汉语, 英语的标准就会下降度会阻止教师利用学生第一语言中的语文技能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及内容知识 (Freeman&Freeman, 1992) [5]。而且, 若仅仅使用英语, 常常使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不能理解教师对教学材料的讲解, 或者妨碍学生理解学习材料内容 (Wong-Fillmore, 1982) [10]。由于不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 许多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不参与课堂活动, 感到極受挫折, 对学习形成负面的态度, 自信心不强, 甚至辍学 (Auerbach, 1993;Skutnabb-Kangas, 1983) [2,9]。

此外, 课堂中除了教师可以适当使用汉语, 允许学生汉语思维和适当的汉语表达, 学生可以利用汉语文化及思维弥补对英语文化了解不足,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增加学生有意义的表达和思维。研究表明, 看重学生语言文化的学校中,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 (Lucas, Henze&Donato, 1990;Moll&Diaz, 1993) [6,7]。

对于教师课堂讲解课文所用时间, 26%的学生希望在15-20分钟, 28%的学生希望在20-25分钟, 36%的学生希望在25分钟以上。

与之相反, 对于学生课堂说英语时间, 35%的学生希望在10-15分钟, 26%的学生希望在15-20分钟, 17%的学生希望在20-25分钟。

通过对课堂话语量的分析, 可见学生课堂上有表达的欲望, 但是学生水平有限而且跨度较大, 对自身不够自信, 不但希望教师话语占主导, 而且希望老师适当使用汉语。

1.3.3 交互特点分析

问卷从学生期望的教师提问内容和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反馈方式进行师生的交互特点分析。

对于教师提问内容, 36%的学生希望教师提问内容属于启发思维的不确定问题, 23%的学生希望教师单词、词组含义以及句子结构的提问较多, 课文理解的提问较少, 19%的学生希望教师在单词、词组含义以及句子结构和课文理解的提问都较多。

学生回答问题时对于教师的反馈, 49%的学生希望老师只是微笑着倾听, 不需要给出任何言语的反馈, 33%的同学希望老师经常加以赞扬, 并给予点评, 只有极少数同学希望老师对于回答问题的错误给予纠正甚至批评。

通过对师生交互特点的调查发现, 学生希望教师课堂上能够多启发学生思维, 与老师进行较为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而不是希望老师就简单问题“发问”。同时, 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认识很大程度停留在掌握单词、词组含义以及句子结构理解的较低层面。这一方面解释了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只知道背单词, 学习课文只知道抠语法的现象, 同时也从另一方面映射出很多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应试。对于教师的反馈, 也体现出学生渴望独立、尊重和欣赏, 不愿意被干预和批评。

1.3.4 教师角色认识

5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角色就是传授知识, 17%的学生认为教师负责提出学习方面的建议以及解答疑难问题, 13%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

对于教师角色的认识体现了学生对于自身在语言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

2 结束语

工科教师 篇10

经济社会的空前发展使当代英语教学面临着许多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在蓬勃发展的时代面前愈发显得低效和落伍。在这种背景下,本来就不是优势专业的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更是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要么积极变革实现涅槃后的重生,要么墨守成规,苟延残喘。对于工科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若要使英语专业进一步发展,思想上和业务上的与时俱进是唯一的选择。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恰恰为我们自我提高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理论视角。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Humanistic approaches) 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典型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Maslow)和罗杰斯(Rogers)。他们强调学习者的内心世界并注重其思想情感等在个人学习和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在人本主义看来主观能动性是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有意义的学习只发生在学习者认为所学内容与自身休戚相关之时。因此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注重人的自然性,强调学习者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实现意义学习、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70-80年取得了长足发展,其影响深入到各个领域,语言教学也不例外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的语言教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于英语教学(ELT)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英语教学领域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可以说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英语教学活动的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来源。正如学者史蒂威克(Stevic)(1976)所认为的那样: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应对现代英语教学失误的有效手段。学者Williams和Burden(1997) 对于人本主义理论下的语言教学有着更为具体的归纳:(教学活动) 要培育归属感并使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相关;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鼓励其自我认识从而达到自我认同;要鼓励学习者的自尊、自我评价和创造力,在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感知的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投入; 要尽可能的减少批评,鼓励学习者的主动性,允许其做出选择(P38)。

一言以蔽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的语言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 centered)、注重学习者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情感交流和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的教学过程。因此学习者才是决定语言学习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各个教学环境都不应该与学习者脱离开来。

3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特点

作为工科院校,工学专业自然是学校的特长和发展重点。而英语专业在这种氛围中当然很难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其现有专业为27个, 其理工类专业达24个,达89% 之多。可以不夸张地说英语专业大多处于弱势地位, 在争取政策照顾和经费投入上都处于劣势。也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这类学校中的英语专业的发展历史多数都不长,因此在学科建设上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课程设置都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很多高校的培养目标本大多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而课程设置上多数高校依然以“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泛读、英语交际技能、英美文化、高级英语、英汉互译、英语口译、英文写作修辞、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等课程达80% 以上。不难发现这类课程都十分关注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虽然,这种定型化、 生产线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批量生产, 但是它很难培养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与此同时,教师整体工作强度大,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和教材老旧等也是工科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这类高校中英语教师整体数量往往不多,而在完成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很多教师还须承担一定的大学英语(公外)教学,例如在多数高校大学英语的总课时为每班200-300左右,而要完成所有大一及大二的学生的教学任务, 绝大多数教师要完成至少每周12课时的工作任务。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教科研活动的展开,也导致了课堂教学形式的单一和教材研发的滞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中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依然还是英语最广的教学形式,而一套教材沿用数年的情况在目前的专业英语教学中也绝非是特例。

4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工科院校教师的启示

诚然,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与建设确实面临着较多挑战,但是,工科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也为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如果可以利用这些优势独辟蹊径,那么英语专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摆脱当前的颓势,而且也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来自然也成为极佳的选择。那么,用人本主义理念去武装教师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4.1用人本主义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使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深植于教师心中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提法早已不新鲜了,但是教师在认识上还远没有统一。很多情况下,学习者为中心还仅仅是口号或流于形式,教师依然还是教学活动主导者。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使教师在理念上认识并接受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系统地学习和体会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不仅能够让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而且使教师愈加明确学习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更有助于教师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的理念, 真正认识到学习者为中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2培养教师一定的工学专业知识,把语言技能的培养与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教学结合起来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当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相关时,更易于使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因此,从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角度讲,使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相关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什么内容与学习者相关呢?当然是当前社会所需求的专业知识了。对英语专业而言,语言技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若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定的专业内容(ESP)、 使学生兼具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那势必会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若要达到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语言教师掌握一定专业知识也势在必行。而工科院校强大的专业基础自然为教师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物质保障。

4.3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与沟通

由于高等教育的特点,任课教师和学生见面的机会都越来越少,更无从谈真诚沟通了。但是,在人本主义看来学习者不是教育生产线上的产品,也不是等待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各种情感和秉性的求知者和探索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就不可或缺了。教师不但要让渡中心位置给学生,更要与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联系,这样才能时刻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和心理状态,从而在学生遭遇困难之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收获最高之时也就是其处在在最近发展区(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即,在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迫近新知而又不能之时。)的情况下获得点拨。也就是说教师要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进程有所了解,而且还要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依赖。而以上的一切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做到心灵相通。

4.4促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的角色

既然教师在理念上有了巨大的转变, 那么其原来的角色自然也会有进一步的转变。他们不再是学习的主导者,除了承担学习活动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教师还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和辅助者, 此时他们同舟共济在协作中应对挑战。当教师与学生共赴难关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益于发挥。而且,师生之间的协作更加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是学习材料的准备者和研发者的同时, 更要做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者和学习动机的鼓舞者。我们虽不必像电影《死亡诗社》中John Keating那样去标新立异,但我们应毫不吝惜地给以学生精神上的支持。

5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在发展上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但其也遇到了很多潜在的机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就为我们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只要我们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必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摘要:作为我国工科院校相对弱势的专业,英语专业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同时其自身也有着很多的局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于解决当前问题并应对挑战有着很多的优势。通过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武装教师,使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能够使教师转变传统的角色并在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对学生施以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医疗建筑设计专业下一篇:食品分析及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