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2024-07-10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精选十篇)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篇1

一、民族民间音乐进入中学校园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走进校园, 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早就在做这项工作了, 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民间音乐当然也应该成为民族民间文化走进校园的重要项目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 从我们所在地区来看, 在所做的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工作中, 基本上没有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从我本人所在的松桃县第一中学来看, 学校本来也是相当地重视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工作, 而且已经做了许多的工作和项目, 但基本都是体育、娱乐、游戏和手工艺方面的, 民族民间音乐的工作一样也没有做, 纯属是块空地。这给人的印象仿佛是民族民间音乐不是民族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似的。

当然, 从客观现实来看, 我们的许多民族民间音乐的确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 它毕竟是当时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民劳动和生活的产物, 承载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对于后人了解当时的劳动和生活状况以及对于今后正统音乐的发展,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地方的文化人, 特别是从事中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 无论是谁, 都应该把学校所在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下去。

因此, 我认为中学音乐教育应该担负起传承学校所在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的重任。学校应该让这些民族民间音乐进入中学校园, 进入中学的音乐课堂, 成为中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最终使我们地方的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的中学生身上得以传承。

二、民族民间音乐进入中学校园音乐课堂所要做的工作

(一) 调查了解的工作

想要让民族民间音乐进入中学校园的音乐课堂, 首先要了解和明确我们学校所在地域的民族有哪些, 各民族及其所在地域的民间音乐有哪些, 还要了解这些民族民间音乐的艺人。实施之前, 还要对这些情况进行调查统计, 以作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松桃县第一中学所在的松桃苗族自治县, 是一个典型的苗汉杂居, 民族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地区。这里的苗族和汉族都有着古老的民族文化, 也都有各自个性鲜明的民族民间音乐, 各乡镇的各村寨几乎都有各自己特点的区域民族民间音乐。这些都是我县的苗族和汉族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的产物, 也是他们的聪明才智的结晶。承载了苗族和汉族人民的厚重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具有相当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应该配置的硬件设备和设施

音乐的听学特征决定了要让民族民间音乐走进课堂, 首先要去采集和整理我们的苗族和汉族的民间传统音乐素材。

民族民间音乐最有价值的东西, 是原生态的音乐作品。它是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载体。由于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这些音乐文化一旦脱离了原生态的音乐生活, 脱离了其音乐人本人的口头演唱, 就将无法再现给后人。此外, 因为这些音乐人绝大多数不会识字写字, 音乐体裁和音乐作品又没有现存的文字材料, 很多都是停留在口头的传唱之中, 就算今人整理得再好, 都将与其原生态的音乐相差甚远。

所以, 采集民族民间音乐, 最重要的是要采集其现存的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艺人演奏的音乐作品。其次才是对其音乐作品的文字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学校要认真扎实地开展民族民间音乐进课堂的工作, 要舍得花钱去购置先进的音像设备和文字处理设备, 用于民族民间音乐进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要配置相应的音像设备, 提供充足的资金以及资料陈列室, 用于采集、整理和保存民族民间音乐作品。

(三) 配备、配齐相应的人力

要专门成立一个民族民间音乐进校园音乐课堂的工作组, 组员除了是音乐专业外, 还要吸收文字功底比较好的非音乐专业的, 以及音像技术比较专业一点的教师, 由这个工作组具体负责民族民间音乐的采集整理工作。当然, 组员最好是要热爱民族民间音乐, 热心于开展民族民间音乐进课堂工作的人员。只有热爱这样的工作, 才会认真扎实地去开展这项工作, 才能充分保证这项工作会卓有成效。

(四) 要研究和探讨民族民间音乐进校园的教育教学方法与途径

虽然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各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演变, 今天的青少年学生绝大多数都对此不感兴趣, 不愿意参与和开展这样的工作。此外, 我们学校的工作也是相当的多, 可以说是纷繁复杂。这就使得民族民间音乐进课堂存在许多的困难, 许多的问题, 有许多的事情要做。所以, 民族民间音乐进课堂的工作开展起来是相当麻烦的事, 至少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是要适应中学生的特点, 另一个是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要想方设法处理好工作实施中的问题, 要去研究, 探寻民族民间音乐进课堂的规律和方法, 以促使其工作能够比较充分和顺利有效地进行, 并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篇2

千百年来,音乐一直都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以其独特的魅力被不断的传承和创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更是源自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广受人民的喜爱。所以重视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加以继承,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民来说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学校来讲,在音乐教学中将民族民间音乐引入到音乐教学课堂当中来,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也能够促进学生对这些独具魅力的民间民俗音乐文化进行传承。

一、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概述

1、学校音乐教育的概述

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主要是以西方的音乐教育模式为主,将西方音乐教育作为范本,采取标准化、规范化的教育手段,对音乐的相关知识进行传播和传承。

2、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概述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而不断形成的,创作者是劳动人民,他们对民族民间音乐集体创作,并且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传,逐渐的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一门艺术。民族民间音乐的体现方式是“地方性”文化,区域不同、民俗文化不同、人们的劳动生活习惯不同,所形成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也就不尽相同。例如傣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孔雀舞》、《城子山歌》等,而白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有《白族调》、《打歌调》、《踏歌》等。由此可见,民族不同、区域不同,所形成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是不同的。

3、二者之间的区别

通过对学校音乐教育和民族民间音乐的概述,我们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明显的区别,学校音乐教育,具有完成的音乐知识体系,主要是以音乐的结构、原理、规则和运用方法等为基础,为学生构建标准化的音乐教学体系。而民族民间音乐的核心就是在传承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其主要传承方式就是“口传心授”,“代代相传”。音乐的主要内容也只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景和思想情感的表达。民族民间音乐有着特定的文化功能,并且具备一定数目的传承曲目,最重要的是它属于特定地域、特定民族的音乐文化。

二、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有效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措施

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一直以来都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都十分的忽视。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学校在音乐教育中必须重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这已经成为我国音乐文化发展中势在必行的任务。

1、在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中引入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音乐,并对音乐继承与发展的主要阵地。但是目前,在我国众多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尽管已经将一些民族民间音乐内容引入到其中,但是这种比例并不大,并且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对于这一方面的内容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大多都是照本宣科,让学生了解一下而已,更多的还是对学生讲授音乐的相关理论知识和音乐技巧。因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中,一定要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作为重中之重引入到其中来,让其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学校要真正意识到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传承的重要性,才能够对其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足够的重视,才能够寻求有效的措施在音乐课堂中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要确立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基础性地位,并且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国内外的优秀音乐文化,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与发展。同时,为了顺应世界音乐的教育发展趋势,我们更应该对于植根于本民族土壤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传承,树立以民族教育为本的观念,不断的对学校音乐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2、音乐教师发挥“活性文本”的作用,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物件,而是一种能够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习俗、价值观念等的意识形态。因此,在现代音乐教育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就需要教师发挥“活性文本”的.作用。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课堂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如果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他就能够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能够将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向学生进行有效的传授,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更能够引导学生改变重视流行音乐轻视民族音乐的不良心理。同时,优秀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自主性,还可以让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身边的以及感兴趣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和学习的热情。

三、结论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篇3

关键词:甘肃省 民族民间音乐 文化旅游 策略

甘肃省具有灿烂的民族民间音乐,要将祖上留下的这一珍宝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力,并使之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必须考虑将之与社会现实需要充分结合。

一、民族民间音乐的意蕴

不同学者对民族民间音乐意涵理解不一,本文站在文章立意上,将这些学者认识进行梳理,试着做出定义:在农业社会里形成的民族的、地方的,并随着生产力提高不断改变的音乐。这些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

二、甘肃省民族民间音乐

甘肃全省民族民间音乐以风格论,主要可以将之分为五个地域:

(一)陇上 鼓子

这种歌曲形式以唱为主,一般是由一个人演唱,也可以由两个或三个人演唱。同时也用说的手法来演绎。是唱还是说,或者两者兼有,是根据段子的内容进行的。一般来说表演是通过自弹自唱的形式开展的。表演不仅要求表演者要有一定水平的唱功,而且动作方面都有一定要求。演奏乐器包括三弦、梆子、二胡、月琴、板胡凳等,三弦是最常用的。其曲调清雅悠长,起伏平缓,白口清晰。将曲子中要表达的喜怒哀乐表现的异常生动和一览无遗。

鼓子有百种之多。从声腔来分,有平调、越调、鼓子。单支小令和大曲一般为平调。鼓子由鼓子头、若干曲牌、鼓子尾构成。越调由越调、曲牌、越尾构成。

(二)陇东 高原民间音乐

陇东民歌地域特色鲜明。歌曲从头至尾强调一个“真”字,即,唱真心,说真话,抒真情,以地方语言唱出,歌词朴实刚劲,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艺术审美。内容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从国家大事到个人小事,从所见到所闻,无不纳入到歌声中,只要真情所致,无时、无处不成为歌唱的场所。既可以自问自答,也可以一气呵成;既可以男女轮唱,也可以众人齐唱。不仅是群众劳作之余自我放松的手段,而且可以愉悦心情,沟通交流。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也为歌曲的生生不息注入了生命力。

(三)陇南 山区民间音乐

陇南在甘肃省地理位置险要,山高林密,江大水急,决定了这里的民歌相对与该省其他地方民歌相比有着独特的风格。呈现出自由奔放、粗犷嘹亮的特征。在众多民歌中,“两当号子”最为典型,该民歌曲调音域宽广、变化丰富,歌者、听者无不伴歌起舞,酣畅痛快。该民歌广泛流传于站儿港、云屏、泰山等地。曲式结构有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等不同形式。曲调分为三种调式,可以表达唱者不同的感情。演唱技巧主要包括“接气”和“换气”,也就是在上一位歌手唱完即将换气时,下一位紧接唱起,除了因歌者不同音色不同外,演唱有着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因为旋律变化大,给歌者带来了歌唱激情,使歌声充满了热烈的感情。“两当号子”一般以传统民乐伴奏,由四至六人的组合而成,除齐唱外,还有领唱、对唱等艺术形式。

(四)甘南临夏民族音乐

这里流行的民族音乐是“花儿”。这种民歌曲令有差不多一百种,并且曲调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特点,在基本调式和旋律方面有几十种之多,变化相当丰富。在形式上包括长调和短调。长调曲首、曲间在很多情况下用衬句拖腔,旋律音程跳动较大,高音区一般采用假声,上行一般多采用四度调进。这些“花儿”曲式结构松散,可供唱者自由发挥,唱速舒缓,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浩远、无穷无尽的悠长之感。而短调曲式相对来说比较严谨,紧凑短小,并且节奏明快,给人一种大河磅礴的感受,旋律音程进行平稳,在歌唱过程中,一般采用真声,是构成“花儿”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歌词方面,“花儿”结构严谨且用词生动,内容无固定格式,变化丰富。一般的花儿为四句组成一首,也有六句的,只是很少。在这些花儿中,前两句采用比兴的修辞方式,后两句为真正的表达内容,为诉说唱者胸臆,“花儿”采用兴、赋、比,具有抒情的优势,让听者有种纯净和奔放的感觉。如“半圆的锅儿里烙馍馍,蓝烟儿庄子(哈)罩了;搓个面手送哥哥,清眼泪腔子(哈)泡了”等,在这些句子里,规整程度上不像其它民歌那样要求严格,因而更加使表达自由。这些句子前后两段字组相符,长的是由十个字组成一句,短的是由七个字组成一句。但其在唱词音节方面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便不能入令,因为不易上口。

(五)河西地区民间音乐

河西地区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在甘肃必经之地,因为流动人口来自于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甚至是差别巨大的地域文化,通过交流融合,在历史演变中,使这个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包括有:民间小调、社火秧歌、叙事歌等等。同时生活在这一地域的哈萨克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又在民族融合中,为这些音乐增加了不同的元素。使这些音乐充满了欢快、自由、奔放的情愫。

三、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功能

(一)娱乐功能

这种娱乐功能主要通过其所具备的趣味性、自由性、欢快性体现的。趣味性:主要是具有一定的“游戏”成分在其中,又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使群众在音乐中沟通交流。自由性: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则,但很大程度上给予了歌者歌唱自由,使每个人都能将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感情表达融于其中;欢快性:这些音乐很大程度上就是粗犷奔放的乐律,可以使群众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尽情派遣一身的疲劳。

(二)凝聚功能

民族民间音乐的具体内容虽然丰富异常,但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承着本民族或者本地区先人的记忆和认识,体现了人们对事、对物的看法和思考等等,这些内容在交流中不断融合,形成高度统一、稳定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反过来,影响着每个喜爱并积极参与民族民间音乐的群众,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民族和所处的地区产生认同感,最终达到凝聚人心的效果。

nlc202309081704

(三)规范功能

这种规范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许多甘肃民族音乐中,一些歌词中是朋友之间、情人之间互相劝诫,以及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内容包括遵纪守法、做人做事的方法等等,既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又有丰富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民族音乐的内容都是民俗的反映和总结,反映了一种约定俗成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会通过歌唱对歌者和听众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四)调试功能

乐观的情绪,宁静的内心,对每个人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民族音乐能使歌者,在演唱过程中,与人进行交流,并且快乐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得到思想上的压力得到纾解。从而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状态,用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去面对生活。土家族的哭嫁歌就是最好的证明。既可以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也可以理解为是女方对男尊女卑的控诉。

四、民族民间音乐在文化旅游应用的价值

(一)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起到推动作用

有关调查显示,在信息化时代,受到外来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的影响,包括甘肃省在内的民族民间音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消亡。为了保护这一民族瑰宝不至于遗失,也有专家想尽办法进行保护,如在政府支持下将其保护在某一特定区域,但实践证明,不起任何作用。只有将这一艺术形式和现实人们需要结合其来,即融于文化旅游中,不仅可使群众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且能为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二)对文化旅游的发展起到包装助推作用

在信息时代里,流行文化虽然内容异常丰富,容易被大众接受,但其具有“浅”的特点,人们虽沉浸其中,但内心呼唤用目睹或者亲身参与的方式对具有一定内涵、特色鲜明的文化中,以此纾解高节奏的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换得内心的一种宁静和放松。而民族民间音乐正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这样既满足了人们旅游的目的,又对文化旅游的发展起到了包装助推作用。

五、甘肃省民族民间音乐在文化旅游的应用策略

针对甘肃省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要将之应用到文化旅游中,就必须要以保护、传承、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为载体,将两者进行高度融合,使两者能同时得到发展的操作模式。

(一)政府主导式

政府作为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最大的责任者,进行出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实地调研、挖掘、总结、提炼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按照风格特色进行分类,并且对音乐与民族、地理环境、历史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纳入文化旅游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音乐的项目体系、表演程序、表演任务、表演道具、表演形式进行整理,使之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旅游项目。为了增加旅游项目吸引力,可以考虑在多样化上下功夫,开发与之相关的旅游项目,从而形成配套的旅游套餐。对此,政府部门可以进行分级管理或者采取联合管理的形式。

(二)企业投资式

这种模式就是由企业在对市场评估基础上,政府以“招租”式的形式进行招商,企业“承租”后进行开发,开发方式与政府主导式是基本一样的。对于企业来说,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受行政控制较少,完全按照市场运作进行,可在其中大显身手。缺点是,该种模式受市场规律影响,具有一定的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因为主要考虑市场因素,缺乏对文化产业保护的意识,有可能在运作中破坏文化资源。政府在“招租”过程中,应对此给予充分考虑,用政策上起到兜底作用。

(三)民营集资式

就是以当地群众发起建立集资企业,再聘请专家参与开发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这样模式的好处就是,因为开发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音乐开发方式上有独到的理解,能够保证开发出的文化旅游具有极强的原生态性,同时对本土音乐具有保护意识。现在甘肃的一些少数民族村寨就建立的民族文化村、民俗文化村等等,就是当地人开发的文化旅游项目。这些項目的运作过程中,实行村民组织,村民自治的方式。

(四)政企共建式

就是由政府和企业联手开发文化旅游项目,用行政和商业手段进行运作。这样的项目发起者、组织者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企业。这种方式一般由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也可以由政府和企业联合进行招标,选择具备一定经验的承办者构建民间音乐文化旅游项目。而在此过程中,根据客观需要,以及双方约定,行政部门可以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五)校企合作式

校企结合式,就是指由学校和企业联手的方式,开发产业与教学相结合的文化旅游项目,这种方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可以以组织者的身份深度参与,从而对本地域民族音乐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当地也可以作为学校的教学课堂和实习基地,对文化旅游项目中民族民间音乐在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专业的目光进行指导和解决。而企业则可以按照市场要求,一心一意搞经营。管理方式是,按约定联手进行管理。

(六)三方运作式

就是由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手,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发起者可以是三方中的任意一方。采用模式是,三方派出代表组成调研团队,对某地民族民间音乐开展情况进行摸底,从中找出比较具有典型性的有特色的音乐形式,直至最后确定其是否具有开发价值。在此过程中,学校中坚力量、政府是调控者,企业是承办者。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项目既可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学校在此过程中提供的智力发挥作用。

六、结论

将甘肃省民族民间音乐作为文化旅游进行推进,会在产生良好的效益的同时,起到保护该省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这就需要项目发起者要充分考虑政府主导式、企业投资式、民营集资式、政企共建式、校企合作式、三方运作式这些方式,唯有针对当地实际,选择合适的模式,才能得到目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炳玉.甘肃艺术事业五十年[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

[2]柯杨.诗与歌的狂欢节[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3]郗慧民.西北花儿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

无限魅力的民族民间音乐 篇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多民族的文明古国, 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岁月中共同创造的。从夏商、周秦时期的汉文化;魏晋南北朝的隋唐文化及明清以来,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 博采众长, 各具特色, 使得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丛林里显得独树一帜, 无可替代。

56个民族, 根据不同生长环境, 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语音系统。所谓语音系统就是音高、音色、音长和音强;也包括各地方言。以汉语为例, 就有官话、吴语、粤语、赣语、客家话、闽语、湘语等七大方言区, 每个方言区又能分出方言片、方言小片和方言点。北方和高山地域宽广, 大部分人声音宏亮;成都、上海、杭州城市细腻, 所以人说话也软声细语, 低语呢喃。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语音都不同, 音乐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如同烹调美味佳肴, 同样的原料, 不同的厨子做出来的味道也就不同。

旅游过的人往往深有体会, 不同地区的人性格各有不同。沈从文《云南看云》中有:“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云厚重, 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 人也同样那么活泼。”长江之水浩荡湍急, 山势奇崛险峻, 生活在四川等地的人豁达而顽强, 民间音乐也透着机智、勇敢;黄土高原地区干旱少雨, 广漠苍茫, 这里的人性格质朴深沉, 民间音乐也在悠远中带有几分苍凉;江南山清水秀, 人聪慧灵秀, 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就出自这里, 民间音乐也就细腻委婉, 曲调动人;东北气候寒冷, 肥沃的黑土地养育了豪爽的东北汉子, 民间音乐也就干脆利落, 活泼诙谐……。地理环境造就了人, 人以自己被造就的性格创造了与环境相协调的文化, 文化又强化了环境氛围, 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类型。这点, 我在创作歌曲时深有感触。在创作歌曲《永恒的微笑》时, 主题定位明确, 气势宏大、歌颂了伟大的党的发展历程。在旋律上, 综合戏曲音乐和南方民间音乐因素, 引子运用戏曲伴奏形式, 达到一种力度。后面如叙事诗一般, 娓娓道来, 让听众产生共鸣。在创作《大山情》时, 北方纯朴的山风民俗如清风般扑面而来, 在乐曲的处理上, 采用说唱, 加垫虚词等来烘托氛围, 使整首歌粗犷豪放, 如饮杏花村汾酒般畅快淋漓。在创作《我的家乡内蒙古》时, 眼前想到的便是“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 在旋律的处理上, 采用内蒙民歌调韵, 运用马头琴做引子, 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意境得到进一步升华。

现今,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西文化大碰撞、地理环境等诸多影响, 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也受到了不少冲击, 出现了明显的二元结构。即一方面拥有丰富的传统民间音乐资源;另一方面一些有价值的传统民间音乐因无传人, 或缺少文本、音像资料, 难以对外交流和推广, 制约了它们的可持续发展, 已经濒危。新生代年青人热衷于演唱流行音乐、摇滚歌曲, 模仿迈克尔·杰克逊、周杰伦等国内外新生代歌星, 对传统音乐知之甚少, 造成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断层。以山西为例, 像太原秧歌、左权开花调、河曲民歌、上党八音会、晋剧、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雁北耍孩儿、灵丘罗罗腔等, 都是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 有多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它们的继承与传承, 面临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 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 重视起来, 共同努力。

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 首先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 而民间文化又是一方水土的特色代表, 政府有必要也有责任关注和支持它们的传承和发展, 加大扶持力度, 制定完善措施, 建立传承机制, 在政策和经费和给予一定倾斜, 保护和发展具有典型性和影响力的民族民间音乐。其次, 应以基础教育为抓手。在小学、中学音乐课程中, 加大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 让未成年人从小就接受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 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弘扬民族文化。第三, 提高群众参与热情。应极大地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 创造有利于群众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多组织一些全民参与, 全民共享, 全民共乐的文化活动。如太原的“文化大拜年, 和谐满龙城”、中国·太原晋商文化艺术周等。第四, 壮大民间传承力量。民族民间音乐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 其主要的力量在于民间世代相传。应想方设法,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壮大民间传承力量。如对生活困难的民间艺人予以经济补助;对濒临失传的传统民间音乐进行整理、抢救、保护。对一些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地方政府授予“民间音乐家”、“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 以点带面, 通过命名示范, 进一步发挥好传、帮、带作用。第五, 打造民族民间音乐精品。新时期要实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就应注重文化与品味、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努力推出一批真正受民众接受和喜爱的民族民间音乐精品。第六, 发展旅游文化音乐。利用各地不同的民族民间音乐, 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发展旅游文化市场。在这方面, 全国都在有意识地发展。山西继打造《唱享山西—经典民歌汇》之后, 又打造了《唱享山西—大型综艺旅游晚会》、民歌情景诗《桃花红》;杭州宋城也推出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深圳世界之窗主题公园音乐会成为一大特色。这些活动都影响广泛。实践证明, 通过旅游文化这种形式, 能让游客深刻感受一方文化的特色, 充分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加深对当地民族音乐的印象, 有利于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历史时期, 传承和发展并创作出更多更好具有中华特质和时代内涵的现代音乐作品, 对于满足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开创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相结合的时代音乐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坚信, 只要全社会达成共识, 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努力, 保护、传承和发展和民族民间音乐, 那么, 无论是国内舞台, 还是国际舞台, 无限魅力的民族民间音乐, 在世界音乐丛林里, 将大放光彩!■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作者对民族民间音乐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从民歌到戏曲;从国际舞台到国内舞台;从传统音乐到现代的音乐, 进行了生动阐述。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历史时期, 传承和发展并创作出更多更好具有中华特质和时代内涵的现代音乐作品, 对于满足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开创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相结合的时代音乐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魅力,民族民间,音乐

参考文献

中华民族民间音乐 篇5

1.民歌、戏曲、说唱、器乐、歌舞五种音乐形式被合称为什么?

民间音乐

2.在山间旷野之地即兴演唱的民革类别是什么?

山歌

3.下面歌种中哪一个是山西中部的山歌?

开花调

4.在我国山西北部和陕西北部部分地区流行的山歌歌种是什么?

山曲

5.在山曲、信天游、爬山调等山歌中经常演唱哪一种题材内容?

走西口

6.被称为“河州大令”的著名花儿曲目是什么?

《上去高山望平川》

7.在青海、甘肃、宁夏地区流行的山歌歌种是什么?

花儿

8.《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属于什么山歌歌种?

信天游

9.在山西省河曲一带流行的、制作蓝靛时唱的歌曲是什么?

打蓝调

10.《格萨尔王传》是哪一个民族的长篇史诗?

藏族

11.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汉族中流行的山歌各种是什么?

爬山调

12.《小黄马》在蒙古族民歌中属于哪一类歌曲?

奥尔图音道(长调)

13.《玛依拉》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哈萨克族

14.四川省南部和重庆地区流行的山歌歌种是什么?

晨歌

15.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流行的民歌种类是什么?

田歌

16.哪两首是安徽地区的山歌歌种?

挣颈红

慢赶牛

17.哪一首是江西南部客家山歌的代表曲目?

《打支山歌过横排》

18.哪一首是云南地区的汉族山歌?

《小河淌水》

19.在粤东北、闽西、赣南三省毗陵地区聚居着汉族的一个支系,他们演唱的山歌是什么?

客家山歌

20.福建锦歌流行在什么地区?

闽南

21.哪个是海南省民歌?

调声

22.《阿诗玛》是哪一个民族的民歌? 彝族

23.飞歌和游方歌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苗族

24.壮族在春节等节庆日期举行的群众性歌唱活动是什么?

歌墟

25.“嘎老”是哪个民族的民歌的民歌?

侗族

26.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的民歌有多声形式?

23个

27.民歌原称中哪个是壮族民歌?

欢 比 诗 论 加

28.在四句体山歌中加上一段快速演唱的叠句,这样的民歌曲式叫做什么?

赶五句

29.在江浙一带用几首民歌连接起来形成套曲形式的民歌叫做什么?

九连环

30.跑旱船属于什么艺术形式?

歌舞

31.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是什么?

秧歌

32.表演者手持折扇和花帕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是什么?

花灯

33.“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这首曲目属于哪种艺术形式?

花鼓

34.“囊玛”和“堆谢”是哪个民族的歌舞?

藏族

35.下列歌舞形式哪一个是傣族的?

象脚鼓舞

36.哪个是高山族的民间歌舞?

欢乐舞

37.变文是什么朝代出现的?

隋唐

38.在民间音乐中,由一个演员使用三种人称、扮演各种人物、采取夹叙夹议手法的艺术形式叫什么? 说唱

39.子弟书是哪个民族创造的说唱艺术品种?

满族

40.木板大鼓在北京与清音子弟书结合,经过发展改变口音后形成什么曲种?

京韵大鼓

41.在汉族说唱中有一类曲目以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这类曲种叫做什么?

琴书类

42.京韵大鼓《大西厢》是哪一个流派的代表曲目?

刘宝全

43.“票友”这个词最早源于哪个曲种的业余演唱?

岔曲 44.在弹词表演中,正书开始以前加唱的一个小唱段叫做什么?

开篇

45.苏州弹词最主要的四种表演艺术手段是什么?

说噱弹唱

46.徐丽仙创腔的“丽调”是属于哪一个说唱曲种?

苏州弹词

47.王敏宝是哪一个说唱曲种的代表人物?

天津时调

48.四川流行的由演唱者左手持板、右手敲竹鼓,由琵琶、胡琴等乐器参与伴奏的说唱曲种叫什么? 四川清音

49.由三弦书、道情书、鸯歌柳树等融合发展而成的河南一带的说唱曲种是什么?

河南坠子

50.“江西道情”属于什么民间音乐形式?

曲艺

51.“零零落”是什么地区的汉族说唱曲种?

广西

52.白族的说唱艺术形式是什么?

大本曲

53.永嘉杂剧是在什么时期出现的?

南宋

54.《牡丹亭》的作者是谁?

汤显祖

55.在戏曲音乐中占据中心地位的是什么?

唱腔

56.哪一个声腔属于明代四大声腔?

海盐腔

57.哪一个声腔不属于清代四大声腔?

四平腔

58.哪一个属于近代四大声腔?

昆腔 梆子腔

59.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昆曲

60.昆曲的音乐组织结构是什么?

曲牌体

61.清代中期以后,“三庆、四喜、和春”四个著名班社陆续进京,他们合称为什么?

四大徽斑

62.在1949年以前,一度被称为“国剧”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京剧

63.哪一个人物是“四大名旦”?

梅兰芳

尚小云

64.被称为京剧老生“前三鼎甲”的演员是谁?

程长庚

张二奎

余三胜

65.京剧演员马连良的代表作是什么? 《借东风》

66.常香玉是什么剧种的代表人物?

河南梆子

67.新凤霞演出的《花为媒》是什么剧种的代表剧目?

评剧

68.严凤英和王少舫是什么剧种的代表人物?

黄梅戏

69.原被称为“的笃班”,以后改称“绍兴女子文戏”,在上海得到极大发展的剧种是什么?

越剧

70.“尺寸”在戏曲术语中指的是什么?

速度和节奏

71.在陕、甘、宁、青、新等西北省去流行的梆子剧种是什么?

秦腔

72.对戏曲伴奏乐队的传统称呼是什么?

场面

73.被雅称为“绿绮”、“丝桐”的乐器是什么?

74.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骨哨,距今有多少年?

七千年

75.古代被称为“筚篥”的是什么乐器?

管子

76.扬琴属于哪类乐器?

打(击)奏

77.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主要乐器组成的合奏乐形式叫做什么?

丝竹乐

78.乐曲《霸王卸甲》和《月儿高》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琵琶

79.从振动原理分析,梆子属于哪种乐器?

体鸣

80.《渔歌唱晚》是什么乐器的代表作?

81.《百鸟朝凤》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唢呐

82.用于昆曲和梆子戏伴奏的笛子,它们分别称做什么?

曲笛

梆笛

83.琵琶曲《虞舜熏风曲》原名叫做什么?

《花六》

84.流行于广东潮州和福建漳州地区的一种弦乐器记普法称为什么谱?

二四谱

85.《行街》是什么乐种的代表曲目?

江南丝竹

86.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高胡

87.“指、谱、曲”的术语属于什么乐种? 福建南音

88.民间器乐乐种“十番鼓”的另一个称谓叫什么?

苏南吹打

89.乐曲《放驴》是什么乐种的代表曲目?

河北吹歌

90.哪种乐器是京剧的乐器? 独弦琴

91.牛腿琴是侗族的拉弦乐器,它在侗语中的原称是什么?

果格以

92.各种鼓中属于朝鲜族的是哪一个?

仗鼓

93.打溜子是哪个民族的器乐合奏形式?

土家族

94.木卡姆是哪个民族的古典大型套曲?

维吾尔族

95.安塞腰鼓有多少年的历史?

2000年以上

96.民族音乐中与波斯-阿拉伯乐系有联系的是哪一个?

乌兹别克族

97.“变宫为角”是什么意思?

以SI做MI形成宫调转移

98.洞经音乐是哪个地区的民间乐种?

中国挪威民族民间音乐再次对话 篇6

继去年挪威音乐家来中国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中国——挪威民族民间音乐对话”交流活动之后,应挪威乌勒·布尔音乐学院邀请,日前,金铁霖院长率该院部分师生赴挪威回访,中国——挪威民族民间音乐再次进行了“对话”。活动期间,师生们参观访问了乌勒·布尔音乐学院、世界联合学院、格里格音乐学院,举办了中挪民族音乐专题讲座,并与挪威音乐家联袂演出三场音乐会。

乌勒·布尔音乐学院是此次访问的第一站,学院位于挪威的南部城市沃斯,专门从事挪威民族民间音乐和舞蹈教学、表演、研究,师资雄厚,有一大批著名的民族音乐专家在此授课。在乌勒·布尔音乐学院院长的陪同下,师生们参观了乌勒·布尔音乐学院的校园环境,观看了教学成果展示音乐会,在学院民族民间舞蹈老师的指导下学跳了挪威民间舞蹈。据介绍,挪威所有从事民族音乐表演和教学的学习者都要来这个学校接受训练,甚至还有来自周边国家如瑞典、丹麦的学生。乌勒·布尔音乐学院采取的是比较特殊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定期来学院接受面授一周,学习有关民族音乐的表演技能和知识,其余的时间散落在各地从事各自的学习和工作;而大部分教师也不是专职的,也只是定期来学校授课。

随后两国音乐家在乌勒·布尔音乐学院音乐厅联袂演出,吸引了许多当地人。按照金铁霖院长提出的“突出自身特点、发挥最佳水平,加强合作家交流”的要求,该院师生准备了深邃内涵的古曲《流水》《霸王卸甲》《梅花三弄》,民俗浓郁的乐曲《阿细舞曲》《挂红灯》《赛马》《龙船调》,在挪威观众面前展现了一幅幅具有中国神韵和民俗风情的音画。乌勒·布尔音乐学院师生们表演的民间音乐也同样令人激动不已,既有近代的、受中欧影响的传统舞曲,如华尔兹、莱茵舞和波尔卡等,也有较为古老的乐曲“斯普灵嘎尔”、“岗嘎尔”和“利亚斯洛特”等,显现了浓郁的挪威民族风格。中挪音乐家合作表演的《挪威舞曲》和《茉莉花》,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中国院还为乌勒·布尔音乐学院师生做了中国民族声乐和器乐的专题讲座。展示了中国民族声乐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和演唱水平,介绍了笛、箫、埙、笙、古琴、琵琶、二胡、筝等中国民族乐器的历史发展沿革、构造、演奏技术、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乌勒·布尔音乐学院也为中国音乐学院的师生们进行了挪威民间音乐的讲座。包括挪威民间歌曲,挪威的笛子、手风琴、竖琴、小提琴等乐器,特别是“哈丹格尔”小提琴(Hardanger fiddle)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篇7

关键词:民间音乐,根基,生存状况,消亡,失传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础;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民间音乐岌岌可危, 不容乐观的生存状况也正是由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其外在的生存决环境的改变所定的。

一、民间音乐自身特点及传承人认识是其消亡的主要原因

(一) 民间音乐自身的特殊性

以陕北民歌信天游为例:其音乐有很强的即兴性, 音调高亢, 人们通过即兴发挥来抒发爱情、离愁别绪等, 这种演唱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 这种即兴性决定他们不可能将其转化为“文本资源”记录下来。这种即兴性的音乐特点也决定了它的传播与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 一成不变的。它的易逝性、发展局限性便成为一种历史必然。

(二) 民间音乐传承人的生存状况、意识形态

“诗言志, 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 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 咏其声谓之歌”[1]。即文化的传承, 保护离不开人传播主题的参与, 如缺乏传承人, 再美的音乐终会成为历史和时代的弃婴。

中国的传统音乐要想发展和不断进步, 在世界各国音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培养十分重要。[2]然而由于多数传承人出身贫困, 致使他们在物欲横流的现实面前失去了足以维持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时间的逐渐流逝, 许多传统音乐老艺人高超独特的技法无法完整的传承下来, 随着这些老艺人们的去世, 那些富有特色的音乐形式也会被深深地埋在历史的尘埃中, 无人问津他, 它的灭亡成了一种必然。

另外, 传承者们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变质以挣钱为目的, 从而丧失了民间音乐的精髓。再者, 在传承者当中有的一举成名, 成为举世瞩目的对象他们对待自己的传承使命和责任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们的意识偏离了真实、科学, 而转向了外在艺术形式的追求。从此为了与城市舞台相称, 他们改变了自己的朴实外貌, 改变了音乐的原始风貌, 进而改变了自己的传承初衷。

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欧洲音乐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其消亡的必要条件

(一) 社会环境的改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的进步打破了区域的阻隔:一方面它方便了人们的运输, 交往;另一方面却使一部分民间音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例如, 电视电话的技术传播到贫困山村时, 山歌便失去了生存条件, 从而使山歌这一艺术形式变的可有可无, 不再重要;又如当现代机械作业代替手工劳作时, 指挥协调劳动的劳动号子便逐渐隐去江湖;又如当交通工具传到穷乡僻壤时, “脚夫调”便失去了演唱的自然条件。因此, 俞人豪建议将民间艺人请到高等院校进行教育[3]但这终究只是个梦, 不会实现。

(二) 欧洲音乐、流行音乐的影响

当今社会年轻人追逐流行音乐发展的潮流, 流行音乐、影视唱片充斥着他们的生活, 他们受到诱惑, 从而放弃学习民间音乐中的质朴深沉、人生哲理;而是转向抱着吉它声嘶力竭地演唱流行歌曲。也许在他们眼中, 只有这样才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 否则就意味着自己的落伍。

另外, 多数研究者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属于西方音乐体系, 存在比较严重的乐感“异化现象”, 在进入自我民族的音乐研究领域时, 也会遇到文化冲突与不适问题[4]。在我们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基本乐理、和声、复调、视唱、记谱、音乐分析、作曲等都是建立在西方音乐基础上的, 而中国的传统音乐却无人问津。在他们心中了解莫扎特、贝多芬远比刘天华、阿炳多。

总之, 民间音乐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生存问题:要么消亡, 要么被改变。由于民间音乐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 要想固守不变是不可能的。因此, 我们要坚持保护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加强对民间音乐的保护力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中求的传统音乐的相对稳定性, 也只有这样, 我们才可能真正改变民间音乐的生存面貌。

参考文献

[1]黄新宇, 梁航彬.传播视角下的边境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以龙州黑衣壮天琴文化艺术保护为例[J].歌海, 2009, (03) :96.

[2]金凯.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与发展[J].韵关学院学校.社会科学.2009, (02) :148—150.

[3]俞人豪.原生态的音乐与音乐的原生态[J].人民音乐, 2006, (09) :20—21.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篇8

通过小学音乐课堂引进中国民间民族音乐, 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精神。民间民族音乐是一个区域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习惯、文化思想等民族文化,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精华。从小学开始就把民间民族音乐引进课堂教育, 把音乐作为学生感受中华文化深厚意义的载体, 从而达到传播民族文化, 用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去感染学生, 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此外, 通过民间民族文化的教育,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中, 让学生学习认识民族音乐, 进而从音乐的角度系统、全面、科学地体验、感受民族的传统文化, 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最后, 通过民间民族音乐的教育, 借助民间民族音乐通俗易懂、容易上口以及扎实的音乐基础,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达到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中国民间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小学音乐课堂中民间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 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冲击导致民族音乐渐渐地被国人冷落和忽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我国的民间民族音乐艺术逐渐重视起来。民间民族音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法、教材方面和学生方面阐述小学音乐课堂中民间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教法方面, 据有关调查发现, 目前很多小学的民间民族音乐教学虽然都融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但是, 教学的方法基本还是以唱歌为主, 教法单一。教材方面, 有关调查表明, 教师们选用的音乐教材都是教育局指定的。这些指定的教材具有全国代表性意义, 但是这些教材内容却不能体现地道的、具有本地民族特色的音乐素养。学生方面, 学生对民间民族音乐课程的喜爱程度并不高, 而对音乐的乐趣更偏爱于流行音乐;对民间民族乐器的不了解, 他们认为在课堂上从来没有接触到, 而对其他乐器的了解和兴趣主要通过个人和同学在校外辅导班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到。

2. 小学音乐课堂中民间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小学音乐课堂中民间民族音乐教育的探索过程中, 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 城乡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与城市的小学比较,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音乐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都比较缺乏, 致使乡村小学的民间民族音乐教学发展受到阻滞。第二, 本地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缺乏有效性。很多地区的小学音乐教材都采用了全国通用的指定教材, 导致音乐的教学内容缺乏当地的音乐文化特色。第三, 音乐课堂中, 音乐知识属性含量低。多数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却鲜少看到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 渗透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环节, 导致音乐教育无法对学生审美、鉴赏、表现、创作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民间民族音乐教育的对策

音乐课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把民间民族音乐引进小学音乐课堂, 必须充分突出当地的民间民族特色,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民间民族音乐素养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民族的歌曲, 是把中国民间民族音乐引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最终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 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1. 深入挖掘, 开发具有民间民族特色的音乐进入教材

如何选定民族音乐的教材, 笔者认为, 应该突出中国民族音乐特色和地区民间民族音乐的特色。通过把思想和艺术有机融合的方式, 体现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 同时把民间文化良好的思想品德融进教材的内容当中, 并把能够体现我国优秀文化的民歌纳入其中。这样可以从教材上多下功夫, 是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 加深对祖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不同学段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学习标准, 例如, 低年级学生主要学习本地或耳熟能详的一些基本民间歌曲、舞蹈和常见的乐器, 由此激发学生对学习民间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学习的教材可以逐步增加其他民族的音乐知识。我国有56个民族, 各民族文化很多都体现在民间民族音乐中, 通过学习不同民族的音乐, 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强文化浓度。例如, 广西省把广西地域特色的《特圩归来啊哩哩》、儿歌《槟榔树下摇网床》等部分广西特色的作品纳入小学的音乐教材中;广东省把广东区域的一些民间儿歌, 例如《月光光》《落雨大》等具有岭南特色的儿歌都纳入了小学的音乐教材中。“福州语”被称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活化石, 在福州的音乐课堂中, 引入《月光光》《青橄榄》等作品, 既能让福州本土的孩子感受乡音, 又可以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童把福州悠久的闽越文化传播至五湖四海。这也符合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2. 精心设计, 丰富传授民间民族音乐的教学形式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加, 国外的很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得到引进和采用, 因此, 对于民间民族音乐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纳这些先进的形式。但是, 参照和采用的时候, 避免硬套模式, 应该结合我国民间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和教学实际, 因地制宜, 寻找最为适合我国小学生学习民间民族音乐的教学方式。建议如下:第一, 让民族乐器走进教学课堂。把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乐器引进课堂, 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乐器学习的知识面, 另一方面, 还可以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达卜, 汉语称手鼓, 是柯尔克孜族广泛使用的古老打击乐器。为合奏和伴奏不可缺少的乐器, 它声音脆亮, 在乐队中起着统一节奏和速度的作用等等。在教授人教版第六册《幸福的歌儿开心上》一课中将它引入后, 无论是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读歌词, 还是学生在教师的达卜伴奏下有节奏地读歌词, 或是在达卜的伴奏下加上旋律演唱歌曲, 都能增加课堂的乐趣, 更让学生感受、体验、表现民间民族音乐事半功倍。第二, 将民族民间歌舞引入课堂。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民间民族歌舞启迪学生心灵的作用。歌舞的引进,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和手脚的协调能力,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 除了学习知识以外, 还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例如, 讲授人教版第七册《侗家儿童多快乐》一曲, 可边唱“也罗也, 也罗也!”, 边跳“罗也舞”, 这样更能充分感受侗族歌曲曲调优美、衬词衬腔较多, 对于学生多方位、全角度的了解侗族民间民族音乐的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三, 让民间歌谣唱响音乐课堂。中国传统的音乐和语言, 有非常明显的方言特色,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 都有当地的特色歌谣。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是一首贴近学生生活的, 具有船工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人们从事劳动时演唱的歌曲, 节奏感强, 基本上一个音唱一个词, 旋律流畅、朗朗上口、易学易唱。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聆听、感受、欣赏、体验、分析、律动、演唱等丰富的教学形式来充分感受民间歌谣的别样风情, 让孩子领略中国地域文化的广博和精彩。

3. 突出音乐特点, 从民间民族音乐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教师应该从一年级伊始, 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策略充分让学生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 更需要结合感受、聆听、体验、表现不同的民族音乐素材与形式中, 陆续介绍我国民族音乐的音乐知识体系, 学习中国民族五声、六声、七声音阶以及民族调式、地方民族调式等, 奠定学生独立学习音乐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基础。如教授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十册《美丽的家乡》一课, 教师可先从达翰尔族民歌《忠实的心哪想念你》开始教学, 引导学生关注本首民歌是五声音阶的发展。然后再导入《美丽的家乡》, 让学生从音乐的视野去分析, 用音乐的眼光去分析;两首作品的异同, 学生就很容易得到答案———《美丽的家乡》源自《忠实的心哪想念你》。《美丽的家乡》的二声部还发展了“Fa、Xi”, 将中国的五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巧妙提炼结合, 让中国民歌以歌剧的表演形式唱响世界, 更验证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核心理念。教师在教授中国民间民族作品时紧扣音乐特点, 强调音乐实践, 让学生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中体验、表现、记忆民间民族音乐, 从而喜爱民间民族音乐;相信这样的教学过程一定会让学生满满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中国民间民族音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 在流行音乐和西方经典音乐的挤压下, 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甚至在一些学校更是无人问津。本文通过阐明中国民间民族音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 并对我国小学的民间民族教学现状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提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出了具有可行性意义的三个对策。中国民间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还需要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这样小学民间民族音乐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不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何晶.贵州民族民间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J].才智, 2015 (31) .

[2]彭霞郡.音乐教学呼唤民族的声音—论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策略[J].浙江教育科学, 2016 (3) .

[3]李优优.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方法与探索[J].新课程 (中) , 2011 (3) .

[4]张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 2011 (3) .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篇9

一、基础民族民间音乐和地方音乐的基础普及

中国民族音乐经历长期的发展、沉淀成具有鲜明的独特艺术, 如让学生从小就感受音乐的熏陶, 滋养着心灵, 不仅容易吸收, 还能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 在小学教育期间, 是学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段, 而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不仅样式鲜明, 通俗易懂,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迎合学生多动好学的习惯。比如像《三字经》、各式各样的地方民间儿歌、简单欢快的舞蹈, 都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认知, 再结合相应的教材辅导, 老师的授教, 学生的音乐知识根基会更加牢固。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增强对祖国文化的感情, 有利于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并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 体现各地区音乐教育的特色方面, 各地区可选择性的去运用本土地方的音乐教材, 作为主用教材的补充,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音乐特色, 及历史民间的音乐文化, 使两者的相辅相成, 更能全面的弘扬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精髓。因此, 从中小学开始, 就应该做好音乐文艺的基础普及, 才能更好得发扬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二、加强民族民间音乐和地方音乐的教育

就目前的各地区学校音乐课的教学方式来看, 虽然各校都已经开设了这一课程, 但民族民间音乐课的教学形式单一, 内容枯燥, 老师的授教方法陈旧, 过于生搬硬套的强制性教法, 不仅使教学过程呆板, 更忽视了感性化的音乐艺术的美妙长处, 也无法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的兴趣, 这就导致一种老土、过气的错误想法长期笼罩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头上。这不但没有体现出民族民间音乐之美, 也和音乐的本质文化背道而驰, 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已然成为当务之急。民族民间音乐应从感性着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 以审美为核心, 把音乐的艺术情感授予学生, 才能融入人的情感世界, 从而引起学生的潜意识里的认知, 使学生更直接的体会民族音乐艺术的美好感觉, 不由自主的进入音乐的内涵境界, 相互融合, 人乐合一, 思想共鸣。发挥出音乐的本质所在。

在借助各种音乐的相关配套设施, 营造出视有所知、听有所感的学习及欣赏的氛围, 达到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以审美的感性去认知, 达到声乐之美以点点滴滴的方式渗透到学生的感知世界。描绘出音乐所能体现的意境, 使学生身如其临。用声乐之美自发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力, 自发探索音乐的动人内涵。借助于这些相关的设施, 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原生的音乐, 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作为一门欣赏艺术, 它的内涵, 只有通过音符的传播表达, 在学生的欣赏过程中, 才感受得到。在授教过程中, 还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 使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 让音乐作品更加形象生动, 更直观的让学生领略音乐作品, 显尔易举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掘力。另外, 教师要注意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法, 细腻、欢快的开启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鼓励学生自己积极参与, 并结合当地音乐来教学。民歌《美丽的草原是我的家》表达了内蒙古地区美丽的大草原景象, 民族安详平和的生活环境, 抒发了人民对祖国河山的歌唱, 表现了人们对美好家园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憧憬。教师配以当地方言形象生动的示范歌唱, 再让学生们跟着合唱, 互动起来。使学生在享受音乐熏陶过程中, 又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民俗民风。不仅亲身体会了音乐美的过程, 还学习了音乐文艺的知识。再加上老师对音乐作品的讲解, 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人文历史、区域特点及所要表达的意境, 配以声乐及影像结合, 相辅相成, 让学生更容易的去理解音乐。鼓励学生相互传授自己的个人心得, 使之更具有趣味性。善于发现学生的音乐天赋, 诱导并挖掘学生的爱好, 使其特长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带动其他同学的爱好, 形成一种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这样就能使学生畅游于音乐的沐浴之下, 以小引发至大, 以辐射状态散发开来。教师也可根据当地的特点, 并借鉴其他区域的教学特长, 使用因时而异、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 使教学更具有灵活性, 打破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 给于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软环境。让民族音乐更好的发挥效应。

我国各地区的音乐各具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地方音乐, 使之相互融合, 互成一体。使学生了解国家各族文化, 正确看待当地和其他地区民族的音乐文化, 并吸取、借鉴各地音乐文化的精髓, 树立正确的音乐文化传承价值观。在世界多元化走向一体化的今天, 我们更要积极改善教学条件, 培养综合的、高素质的人才, 使民族民间音乐和地方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

三、结束语

总之, 民族民间音乐和地方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让学生全面了解、掌握民族民间音乐文艺的知识, 并具备的传授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本领, 是各个院校及各高校的必要课程, 是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摘要:作为一个多个民族的国家, 在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兑变之后, 积累了长达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 其中, 民族民间音乐及地方音乐更是中华民族人文文化和精神情感的重要体现, 具有深远的意义, 强烈的显示出各民族的亲和力及凝聚力。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与地方音乐的传承, 对人类的精神文明进步,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基础民间音乐和地方音乐的普及, 加强民族民间音乐和地方音乐的教育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地方音乐,传承,经验

参考文献

[1]王任亚.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J].美与时代, 2008 (1)

[2]张跃辉.浅谈高校辅导员必备的素养[J].改革与开放, 2009 (4)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篇10

一、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 在老一辈的专家教授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 经历几代人的探索和研究, 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教学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了《民族音乐基础理论》《经典传统民族演唱理论》等方面, 但是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知识的相关内容极少。突出的表现在学校领导思想重视不够, 主管部门缺乏对相关课程设置的思想认识, 导致学生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缺乏了解和认识。

当前, 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主要存在这样的现象:在课程设置、学生招生、师资的培养引进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重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理论, 而忽视了民族民间音乐山歌、小调等演唱人才的状况, 而且在大量的教学中无实例、无曲目, 无视频, 只有一少部分民族民间音乐山歌、小调进入到高校公共艺术教学课堂之中, 这种现象也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缺乏了解和认识, 缺乏共鸣和感知的具体表现。

从目前高校师资力量看, 大多教师都是从艺术专业院校毕业, 经过专业学科的学习, 但他们在校学习期间以学习美声或民族唱法为主, 较少了解学习民间山歌、小调原汁原味的唱法, 用方言演唱更加不会。加上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教材缺乏资料与素材, 缺少与民间歌手、歌王和老艺人的交往学习, 导致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没有真正与民间音乐艺术实例相结合, 学生很难亲身接触到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音乐。

从目前高校的教学课堂来看, 大多数的教师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单调的授课方法, 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 教师通篇的理论讲述, 滔滔不绝, 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无法亲自演唱表演来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调节气氛。教师缺乏自身的不足, 枯燥无味, 无实例、无视频的课堂是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此外, 民族民间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更应该将民族民间音乐理论与演唱技术结合放在首位。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必须将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民族民间音乐理论和民间山歌的演唱技术的处理上, 既要学生掌握民族民间深刻的文化内涵, 更要学生全面掌握各种演唱的技术技巧, 忽视了任何一方, 都是不完整的民族民间音乐。

二、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 破除旧传统构建新理念

作为年轻一代的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工作者, 要充分认识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思想价值及重要意义, 要分析当前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引进和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树立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理念。要从以理论授课为主的教学课堂, 转变为理论基础知识和演唱技术技巧相结合的综合课堂教学, 使学生既能了解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内涵的精神实质, 又能掌握一定的演唱基本技能。要立足于本地区本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加强学习和探索学科理论与技术技巧相结合, 特别对稀少、濒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种类, 深入挖掘继承, 推广运用。其次, 要努力探寻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内在联系, 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地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中的艺术精华, 在实践中不断交融结合, 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多元化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提升音乐文化思想的感知力和审美力, 为弘扬和继承、发展和创新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

(二) 建立新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材

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与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是紧密联系的, 包括有:传统民间音乐理论, 民族民间乐器、山歌、小调等具有民族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我国许多民族民间音乐理论、民间乐器、山歌、小调等在演唱和演奏技术, 理论传播是依托优秀经典的传统曲目而流传至今。要充分认识和重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理论和优秀曲目, 优选具有代表性理论内涵和具有深刻意义的经典曲目作为教学教材。但是, 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育, 在教材的选用和课程的安排设置上存在有较多的问题。如高校使用的教材为通篇的理论, 各个民族的山歌小调曲目很少, 综合性曲目更少, 教材版本不配套音像音响等视听直观素材是教材的最大不足。理论化、单调性的教材使学生学习受到限制, 应根据教材中的理论基础、各民族山歌小调的曲目, 配套不同类别的相对应的音响音像素材。另外, 教材还应拓展人文思想教育, 应当注重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文化思想相结合, 探索和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思想与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三) 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 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一直采用大集体的教学班级制的教学模式, 这种方式在目前看存在很大的问题。授课方式单一, 程式固定不变, 而导致学生视野狭窄, 学习热情不高。而民族民间音乐内涵、调式、韵味等风格各异, 千差万别。针对这一问题, 必须开展课内与课外、大集体教学班与公开课、理论讲授与演唱 (奏)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 邀请民间歌手、歌王和老艺人到课堂表演交流的教学活动。此外, 加强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在深入理论研究与拓展的同时加强学习民族民间的山歌小调的演唱基本能力, 这是一个教师以身示范, 提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的手段, 是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起到一定性效果的至关重要性。只有通过各种方式让民族民间音乐进入教学课堂, 拓宽传统文化传承, 丰富教学内容。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将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人才。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的国家,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绚丽多彩、形式多样, 特别是少数民族民间音乐, 经历几千年一代代人的千锤百炼和历史积淀, 在中华多元文化乃至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宝库中光彩照人, 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本文将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现状进行探索, 分析存在问题, 探究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 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人才。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曹能秀, 王凌.论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9 (05) .

上一篇:成本收益均衡下一篇:数码相机的维护和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