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教学评价

2024-07-03

项目教学法教学评价(精选十篇)

项目教学法教学评价 篇1

一、高校“基于项目教学法”课程评价的内涵

美国教育学家泰勒将“评价”看成是对课程目标实际达成程度的描述。“基于项目教学法”课程评价是指从项目程序要求及特点出发, 参照培养目标中制定的课程教学目标, 规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从而对课程的过程和结果做出综合分析和判断。

二、传统课程评价体系现状与弊端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评价方面采用鉴定为目的终结性评价的课程还相对较多, 这种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评价内容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学习水平, 忽视了过程性评价与对学生的激励要素;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 忽视了被评者与第三方的作用。

三、构建“基于项目教学法”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结合当前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我们将多元化评价运用于环艺设计类课程评价之中, 构建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方位评价标准、多样化评价方式、多维度评价环境、多阶段评价内容的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1、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

课程质量的评价主体应由不同的角色的人员构成, 这样才有利于课程自身的发展。首先是教师评价。确定项目时, 教师将项目完成的最终评价标准告诉学生;并将根据标准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与项目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向学生公布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其次是学生评价。学生可以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对教师评分提出合理质疑;考评可采取师生互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方式。再次是专家评价。专家评价从基本训练到综合项目设计贯穿于教学始终, 专家将从企业工作流程与项目设计环节来评价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 并对存在的与企业不对接的部分加以指正。最后是考证评价。要求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用到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中去, 以考证的通过情况进行评价。

2、构建多方位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 高职课程评价必须以“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为评价标准。对课程评价要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过程中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等岗位工作能力的考核, 通过多方位的考核可以检验学生是否了解了设计原理与方法;是否将所学技能应用于解决问题中;是否具备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从而引导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并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前行。

以环艺专业项目课程评价为例, 建立与行业从业标准相接轨的课程评价考核标准。具体为: (1) 引入建筑装饰与园林景观相关企业各工作岗位的评价标准, 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及素质进行综合考核; (2) 将行业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与课程学习考核相结合, 通过从业资格相关科目考试的学生, 可以认定该课程的学分; (3) 为实现多证融通, 学生修完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并通过相应职业资格认证, 即认定为合格。

3、构建多样化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方式由传统单一理论考试的总结性评价转化为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以环艺专业项目课程评价为例, 课程评价考核改变了以往单纯用闭卷、开卷考试评定成绩的片面做法, 引入考查、实践操作、项目测评、调研报告、汇报、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在项目实施中, 对学生能力进行过程评价或竞赛评分, 同时加强就业创业学分的评定和登记, 着重考察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4、构建多维度评价环境

课程考核和能力评价的环境保持多维度。

以环艺专业项目课程评价为例, 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考核和评价主要在校内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考核和评价主要在校内实训室进行;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的考核和评价主要方在校外实习单位进行, 并以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评价为主;职业技能竞赛的评价主要放在竞赛场地进行, 以竞赛的结果和竞赛风采展示为主要评价要素。

5、构建多阶段评价内容

课程评价内容从单纯的闭开卷考试试卷为主转变为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项目完成情况、第三方技能鉴定考核结果并重的多元评价。

四、结束语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的考评方法, 摆脱了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 项目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能更加合理地评价学生,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等。虽然高职项目化课程评价在不断改革与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仍需要继续探索思考, 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殷红梅.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现代计算机, 2011年第23期

[2]李效春, 王甲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科技与生活, 2010年第6期

项目教学法设计的关键要素及评价 篇2

摘要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有不少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认识有偏差。正确把握项目教学法的本质并进行有效设计是推进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有效的教学项目设计可按照工作设计、教学设计、任务设计、情境设计四个步骤进行。在项目设计时,也要寻求一些技巧,如将项目设计成产品、学习工具、工作过程等。教学项目的评价有助于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评价包括项目要素的评价、课程主线与辅线评价、项目功能评价。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设计;要素;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8-0047-04

当前高职教学实践中,项目教学法已得到广泛应用。课程设计中的项目,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项目设计的对错与好坏直接影响课程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成效。

一、对教学项目的再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尚有不少教师对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概念认识不清楚。一是把项目误解成章节重组,把教材中原始的章节简单化地改成了项目名称。例如把《混凝土工程计价》课设计成:项目一“计价工作准备”、项目二“制定计价方案”、项目三“计价工作决策”、项目四“计价工作执行”、项目五“计价工作检查”、项目六“计价工作审核”。二是把教学活动误作项目。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开展问答、练习、游戏、讨论、作业等活动,这些都是为了辅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消化、理解所进行的活动,不是项目教学。三是把案例当作项目。事实上,案例教学不属于项目教学,案例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它只能用来介绍、分析、讨论,学生不能实际参与到其中。四是把单个任务看成项目。针对某个环节进行训练,训练同一单项能力的教学活动,也不是项目。所以说项目不是片段练习、环节描述、纸上谈兵,不是作业、练习、习题等简单的教学活动。项目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未完成的、具体的、综合的、实际的工作。以实际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包含能力训练、知识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养成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它需要真正的实施,需要客观的检验,需要师生身份的转换,按照工作情境、规范、管理要求来完成。

教学项目一定要包含两类要素。第一要包含“?J知要素”,即对于教学内容的认知活动和认知过程,如能力的训练、知识的学习、教学活动、简单到复杂、感性到理性等。如果项目没有教学认知的相关内容,就不符合教育的初衷。第二要包含“企业要素”,即根据企业工作环境设计教学内容。职业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必须植入企业相关要素。如企业规范、生产技术工艺、企业文化、企业观念、企业标准、企业管理以及与企业相关的活动,甚至还包括企业人际关系等。对于人文社科类的课程,还需要增加“社会要素”。即让学生走到社会中进行实践,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进行社会服务等相关工作。在社会活动及社会工作中认识社会,并进行个人能力训练和知识学习。

二、教学项目设计及流程

教师在初次进行课程项目设计时,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按照传统授课习惯,先梳理课程教学内容,然后把内容模块化,视为“项目”,然后再把“项目”内容拆开,分散到课程知识讲授环节中,把“项目”作为知识讲授的附属品。在这种教学设计背景下,课程知识看上去是完整、系统的,而项目内容却是片段、零散的,结果是知识内容系统完整,项目内容模糊零散,达成不了项目教学的效果。

(一)项目设计的流程

有效的教学项目设计可按照工作设计、教学设计、任务设计、情境设计四个步骤进行。

1.工作设计

由于职教课程须与岗位工作直接对接,所以在设计课程项目时,先设计一个只考虑岗位工作本身的项目工作。找到与课程对接的岗位,按照企业工作的要求,设计一个详细的、完整的项目工作过程。这里涉及到角色、背景资料、要求、数据、图纸、计划、流程、标准、步骤等覆盖该工作可能涉及的所有主要内容。最好是能画出“项目”的工作流程图。

2.教学设计

在保留工作过程完整性的前提下,将教学要素渗透进去,即将实际工作流程改造成学生可操作、可学习的学习项目,同时要考虑知识和技能如何传授以及教学组织,等等。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保证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3.任务设计

项目经过工作流程设计和教学设计后,开始设计其中的任务,这是对项目的细化及分解,明确学生可以直接学习、操作的任务。

4.情境设计

在学生实施项目或者任务时,应该配合情境组织教学。情境的作用很大,可以用情境引出知识与能力训练。缺少了情境,就成了单纯的操作实训,学生的综合能力就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项目设计的技巧

1.将学习对象设计成“产品”

如工科类课程,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理论等内容,同时需要大量训练相关技能。如果将相关知识、技能设计成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产品,比如录音机的产品设计与制作,学生完成产品的过程,就是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应用过程,教学效果会有明显改进。

2.将学习对象设计成“工具”

对于“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可以作为解决专业课程的“工具”来进行授课,即配合专业课中的项目任务,解决相关问题。例如,“高等数学”配合“电子技术”,解决交流参数计算问题;“大学英语”配合“国际贸易”,解决国际邮件问题。

3.将学习对象设计成一个真实、具体的工作过程

对于制造类、设计类课程,用具体的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训练相关能力,如小型公寓室内设计。学生进行“设计”的过程也是实施“知识应用”的过程,教学效果会有明显提高。

三、教学项目的评价

教学项目的评价有助于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1.项目要素的评价

包括项目名称评价和工作要素评价。项目名称要具体,不能用章节、环节名称。工作要素评价中项目对象要具体,工作环节尽可能完整,要突出课程对接岗位的主要环节。

2.课程主线、辅线评价

训练综合能力需要大项目,必须确定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过程。随着课程的展开,逐一完成该工作过程的所有环节,这就是课程的主线。辅线是指主线项目进行的同时,辅之以另一对象,针对不同要素展开的活动。一般主线项目在课堂完成,辅线项目则在课后由学生自主完成。

3.项目功能评价

包括具体操作能力评价和一般操作能力评价。具体操作能力评价是指评价学生在项目结束后,能否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全过程的具体操作,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训练具体操作能力。一般操作能力评价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从具体项目的操作出发,从一个综合项目分解到串联的单个项目或任务,使学生能完成这类工作的所有环节,评价通用的一般能力。

四、教学项目设计案例

以《室内设计》的课程设计为例进行说明。设计分为五个部分:课程简介、设计思路、设计要点、过程设计以及课程小结。

1.课程简介

主要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课程性质、课时、课程定位,前导、后续课程等。

2.设计思路

首先从行业开始进行分析,即先对接岗位工作,进行“工作设计”。针对学校实际,我们从苏州建筑装饰行业梳理出岗位人才需求,对接岗位梳理出岗位核心能力,由能力梳理出岗位工作任务。目前苏州建筑装饰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从现场粗放手工制作向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转化。这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进入该行业从事的岗位由低到高分别是效果表现、设计师助理、设计师、主案设计师、设计总监这样一个晋升过程,这些岗位所对应的核心能力分别就是设计表现、技术应用、设计管理、施工管理以及职业综合能力。这些岗位核心能力可以通过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来进行分解训练。梳理出岗位工作任务后,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通过“技术+能力”“项目+情境”的知识和能力处理方式,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为企业老板与员工,设置真实项目、虚拟项目以及竞赛项目进行串联的教学模式,通过实施重复步骤、更换内容、反复训练的实训方式,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紧密接轨。

3.设计要点

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项目实施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方案设计,从而获得相应的职业综合能力。即培养识材料、会设计、懂管理、精技术的建筑装饰行业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与本科注重设计理念培养、中职强调动手操作实践、培训班偏重效果表现是有明显差异的。

课程围绕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项目和学?情境进行设计。从实际岗位梳理出的工作任务,形成的就是这个行业的行动领域;将这些工作任务进行提炼整合用于课程开发,形成本课程的学习领域;然后总结出学习性工作任务,用于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师引导的学习项目;之后将直观可操作的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中的方案设计,形成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学习的学习情境。以此凝练总结出居住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这两大典型工作类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逐级递进的课程体系,达成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岗位化、学习过程工作化、学习成果社会化的效果。

4.过程设计

具体将这两大典型工作任务分解为4个课程项目,即小型公寓室内设计、别墅室内设计、品牌展示大厅设计、五星级酒店大堂室内设计。4个项目的设计是从简单、单一性逐级递进到复杂、系统性。其中,第一、第二个项目属于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这类项目业主考虑价格为主,风格为辅,而第三、第四个项目属于商业环境室内设计,这类项目甲方往往考虑风格为主,而价格为辅。这也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设计训练,体现课程与岗位紧密对接。

项目确定后,开始确定任务。该课程是基于室内设计岗位的工作流程,设计出适合学生直观操作的学习任务,分别是:项目引入、设计构思、概念绘制、方案制作、后期调整、任务评价,也可以叫作单项项目。将设计好的项目与任务整合在一起:项目1“小型公寓室内设计”,20学时,将上述6大学习任务依次排开,设以不同的教学课时数予以实施,学生在每个任务完成过程中,还设计了不同的情境。从发布招聘信息,竞聘入职开始,扮演企业老板的教师不断引出一系列的任务和问题,指导扮演企业员工的学生动手动脑去一一解决这些情境下的问题,来达到训练目的。

在第一个小面积的居室设计完毕后,开始加大难度,对面积较大的别墅进行室内设计,依然重复相同的6大任务的实施步骤,但更换了不同的情境内容。除了正常情境外,还设计了出错情境、意外情境以及紧急情境等。在完成本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了上述问题,教师就用学生自己的例子进行说明讲解。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类似问题,教师就用之前设计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去“经历”这些问题,要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过程中,经历未来岗位上所有可能出现的主要情况。

在居室室内设计完成后,训练项目转换成展厅设计,这类商业项目在设计情境时,偏向于专业化、实际化、现场化。学生需要主动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才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其中,为体现学校特点增加了室内绿化装饰设计环节,这也是在能力训练上区别于其他综合类高职院校的特色之一。

最后一个是五星级酒店大堂室内设计。在沿用6大任务进行设计情境时,避免了主观因素,完全从客观实际自身出发,引导学生在接手这类大型项目时,工作任务是如何分解、重构、整合的,让学生有一条相对专业的“工作线索”,通过学生自身的认知学习过程,形成“学习线索”,配合行动导向,让“工作线索”的知识技能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线索”,让学生的“学习线索”逐渐体现出专业的“工作线索”,两者反复转换、相互融合,来达到训练目的。

“项目、任务+情境”的实施是通过“六步法”进行串联,教师通过“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进行课程引导,作为过程主体的学生对应这六步法就是6大工作任务,两者有机结合,环环相扣,以此展开整体教学实施过程。

考核分为行为目标与业绩目标考核,其中注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各个环节任务的完成情况,占50%,同时注重考核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创新设计能力。打分是通过“10%的学生互评+50%的课程教学团队评价+40%的校企合作联盟专业理事会评价”,实施评教分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起到了促进作用。

5.课程小结

浅谈高职英语项目教学法的评价方式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高职英语 评价方式 改革

英语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对教学项目进行适当分解并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并围绕各自的任务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简而言之,即是给学生一个学习项目主题,以若干学生为一组,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该主题进行会话、听力、阅读、写作和综合知识的学习,利用所学到的内容开展讨论,团队协作,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在学习中做到从“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练、评等完整而系统的过程。

无论是高职教育还是普通高等教育,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除了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检验教学效果外,同时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是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的不绝动力。 具体表现在: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通过学生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習基础、背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评价来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诊断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思教学计划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传递是否清晰明确,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学生评价,了解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但是,长期以来,终结性评价是传统教学法的重要组成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法主导的教学过程中,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成绩,水平测试等客观结果对学生学习的综合效果进行评定,这种评价方法简便易操作,评价分数直观,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因此长期以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导向的最终结果是强化了应试教育和师生的唯分数论。使教师往往把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评价当做实施日常教学的一个过场环节。重教师评价而轻学生的自评互评,未让学生在自我的评价或团队协作学习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重评价的形式而轻评价的效果和质量,由于对评价的内容、对象、形式、标准的选择把握不准而造成评价不够到位;随着时代发展,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决定了在实施项目教学中更要强调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环节的作用,需要引进形成性评价的机制。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检验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主要目的是在教学活动的进行中,即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的形成过程中,监控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通过教师观察、课堂讨论、活动记录、学生学习报告、问卷调查、学习档案、读书笔记、单元测验、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合作精神等进行持续性的评价,真实地诊断,有利于教和学过程的完善和发展,科学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形成性评价的多样性连续性特点与注重最终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相比,更加具有多元化,从原来单一的教师评价,考试评价发展为教师评,小组评,学生互评。评价的手段更为丰富,由测试或测量评价转变为观察、记录、讨论等多种手段。评价内容更为合理,从知识点测试转变为反映能力、态度等多方面评定。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更加完善,除能够全面、客观反应学生的学业水平外,还可以使学生清楚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因而,形成性评价逐渐成为学习评价的主流模式。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或质量标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与其专业相适应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从专业角度出发,设置相应的专业项目英语教学内容,已成为高职英语发展的一个方向,那么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法和教学评价方式必然也要随着课程设置的改变而改变。在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思想下,应当坚持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坚持以学生自评为主,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结合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坚持测试与测量、过程与结果、知识与能力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内容相结合;在日常的项目教学活动中,形成更为有效的反馈和激励效果,使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反思项目的设置及应用过程,不断的完善项目,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服务于教和学的改进行动,这种结合专业背景的教育教学改革与评价将成为新时期高职英语学习评价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冷淑君.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2011(7).

[2]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教育, 2006.

【项目基金】该文系2015年鄂州职业大学教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名称:高职英语课堂项目教学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2015yb03。

项目教学过程中情感评价的构想 篇4

教学过程中情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教学。对于计算机软件应用课程而言, 笔者希望借助情感评价的实施, 激发学生对专业项目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达到推动教学的目的。

二情感评价的基本理论

国内外目前将情感评价模式划分为四种基本的取向模式: (1) 科学取向的模式。这种模式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力求科学化、客观化和可操作性, 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比较典型的有泰勒模式。 (2) 管理取向的模式。这种模式侧重对整个实施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对每一阶段都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案和措施。 (3) 人类学取向的模式。借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注重质性方法的运用, 尤其是观察和定性研究, 注重观察的背景和情景。比如斯克里芬的目标游离模式 (无目标模式) 。 (4) 参与取向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心理建构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 主要特点在于利益各方参与其中, 共同商讨评价的标准、方法、过程以及相关事项。在探讨中呈现各方立场, 缩小利益差异, 最终达成一致。

很多专家认为教育情感评价更适合采用人类学取向的模式和参与取向的模式, 这两者中的许多形式都可以作为教育情感评价的指导性方案。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有人称为“教学与评价一体化”, 也有人称为“教学与评价相融合”等, 所以, 教学评价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末, 也就是说, 评价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多元化评价, 一般意义上教学评价的三个阶段为:诊断性评价阶段、形成性评价阶段和总结性评价阶段, 这三个阶段应该是相互融合的。

情感评价也应该贯穿项目教学过程的始终, 笔者认为情感评价应该包含下图的四方面内容:

关注上述几个方面的情感评价, 不仅仅在我们职业教育领域, 即使在普通教育领域中也是目前大家的共识。笔者认为情感评价对于职业教育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 这是因为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 可能与学生最终毕业后所从事的行业相关性不大 (如部分同学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不一致) , 这时候情感价值的体现在其职业生涯阶段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实施情感评价, 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第一, 评价标准能否确定, 如果无法确定, 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 是否具备可操作性?第二, 评价的目的是推动教学, 如何评估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特别是情感评价对于教学推动的效果如何评估?

三情感评价的工具选择

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 近年来形成的共识是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 有人也建议采用电子档案袋的方式辅助教学。电子档案袋的方法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上述教学评价的问题, 特别在情感评价方面, 电子档案袋的方式有着很大的优势, 这是因为:

第一, 电子档案袋属于档案评价的一种, 它是一种在自然情景中的动态评价, 现代专业技术相关课程与电子档案袋的结合是自然而紧密的, 它相比其他的评价方法更加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并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 有专家这样描述档案袋评价:它是通过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档案袋, 又称为“成长记录袋”, 是指用于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档案袋的内容选择和评判标准的确定都有学生参与, 同时包含了学生自我反思的成果。学生的自我参与评价恰恰也是情感评价中最重要的部分, 而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记录统计就显得比较重要。

就目前笔者所能接触到的教学工具来说, 确实少有合适的有关学习记录的软件工具, 而纸质的记录很容易流于形式或丢失, 教学评价过程烦琐, 令目前本就课业量很大的老师很难操作。电子档案袋如果能够设计合理, 则能够成为情感评价的有效工具。

第三, 情感评价中的很多内容没有办法完全依靠成果的展示 (或成绩的统计) 来反映, 更多的是通过学习过程的记录来反映 (比如通过学生预习过程的记录, 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等) , 这些情感评价的内容, 也没有办法完全依靠量化记录进行评价, 还需要依赖质性评价综合完成。电子档案袋结合现代数据挖掘技术, 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行为评价, 并尝试评分。相信只要设置合理并不断完善, 电子档案袋就会有其他评价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第四, 电子档案袋有利于计算机软件相关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它克服了传统考试评价离散性、片面性、单一性的缺点, 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平台, 完成自然情境中的动态评价, 更加符合进行情感评价要考虑的多元化、多层次、渐进性的特点。

第五, 电子档案袋有利于学生向老师、同学以及其他教学相关人员 (如家长、用人企业等) 展示一个真实、丰富的学习过程, 并能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培养发展自我学习的意识。它能够利用新媒体 (如互联网、手机等移动终端) 展示学生的努力、进步与成就, 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进步与成功的愉悦,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判断能力、自我调控能力都会获得显著提高, 而这也恰恰是情感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上述原因, 笔者比较赞同将电子档案袋的方式引入项目教学中, 可以更加关注情感方面的评价, 引入更多的评价指标, 从而更好地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笔者认为一个有效的项目教学过程记录的电子档案袋应该有以下几个特征: (1) 电子档案袋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进行设计, 由学生、老师甚至其他与教学紧密相关的人员共同参与。 (2) 学生对于电子档案袋中的内容, 应有选择和判断的权利。 (3) 电子档案袋中提供的学生项目作品范例, 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 应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缺点, 并加以反思, 成为今后进步的向导。 (4) 电子档案袋中内容的选择和评价的标准, 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清晰明了, 同学、同伴、教师、用人企业、家长甚至其他感兴趣的从业人员都可以参观学生的项目作品, 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评价。

由于笔者尚未在国内的在线教育平台上见过设计得比较好的电子档案袋, 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 个人认为电子档案袋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功能需求:

第一, 借助学生登录平台的学习数据记录, 对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记录, 便于学生行为的数据分析, 从而方便进行评价分析。

第二, 将学生在学习平台中讨论论坛上关注的内容数据进行记录, 方便教师分析教学效果, 了解学生关注的主要情况, 同时记录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 找出学习难点, 方便教师进一步改进授课方法。

第三, 记录教师在教学平台的部分活动, 有效分析教师在某些知识点讲解讨论或者辅导学生作业方面所需的时间、成效等, 便于分析教学中的难、重点, 以便为今后的教学研讨工作收集数据和论据, 总结教研成果, 形成教学论文成果等。

上述几个功能既有其独立性, 又有一定的相关性, 如能实现它们之间数据的关系分析, 最好能够实现图表的直观呈现, 每个阶段的课程学完, 将学生的成绩分析图表推送给注册的学生、家长、教师、教研管理团队等, 就能让各个角色都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反思

按照笔者的构想, 借助目前网络教育平台, 开发实现上述功能的情感评价模块, 能够较好地改善目前情感评价工具不足的问题。但是毕竟情感问题最好的评价者应该是人, 作为参照的网络平台和工具软件只能记录部分数据, 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还有待具体实践的验证。

参考文献

[1]辛涛、李雪燕.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 (6)

[2]赵同森.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2)

[3]金凡路.职业教育立体多元化项目主题式教学评价构想[J].职教论坛, 2011 (3)

教学片断教学评价 篇5

教学片断:讲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授课人:XXX 教学过程:教师展示了一对父子坐火车的图片,请大家讨论回答那些属于运动,哪些属于相对静止。同学们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了总结:人相对于座位,座位相对于火车是静止的,两个人之间也会是相对静止的。而人相对于窗外的景色、火车相对于铁轨当然就是运动了。讲解了静止两个方面的表现的第一方面是静止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接下来通过发问而车上的人会不会下车后就变成另外的人显然不成立,过渡到讲解静止的含义的第二个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从而说明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接着在讲解否认运动谈相对静止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时,教师通过列举师大校园的银杏树是不是真的没动过的说法是否正确,同学回答说这句话不完全正确而且否认运动谈相对静止会造成会造成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明显回答错误。而否认静止谈运动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的讲解时,教师通过请两位同学课堂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了大家看教材32页诡辩家欧布里德借钱不还的故事来更好地让同学们理解这个荒谬的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最后,教师与同学们通过表格共同总结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教学评价:

在举例方面,教师所列举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也较为符合教学内容。比如在讲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时,教师列举的是最近同学们都喜欢的校园银杏树形成的靓丽风景。贴近了同学们的实际生活,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增加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课堂氛围方面,进行课堂角色扮演,增加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师能够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们中间随机请两位同学对诡辩家欧布里德借钱不还的小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事先进行了自主预习工作,将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在课堂上老师进行了答疑。最后同学们一起讨论总结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但是在本教学环节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项目教学法教学评价 篇6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项目,好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学习动力、增强学习自信、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大大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更容易让学生融入工作岗位,符合高职的课程设置需求。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职英语;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29-01

一、评估目标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重构方案主要是由学生状况、师资力量、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这几个方面组成,对于我院英语能力建设评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具体包括以下两个目标:

首先,有助于客观认识我院英语教学质量。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重构在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时,会设立不同级别的目标层,每一目标层最终达到的量化结果将有助于我院清楚、客观、公正的认识到在整个教学质量方面的欠缺和问题,有效地帮助我院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有助于改进提升我院英语教学能力水平。英语教学能力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纵向和横向关系的目标层。其中,学生状况,师资力量,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构成了检测我院英语教学模式重构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准。通过该目标层的深入研究,评估反馈和改进,有助于我院制定出更加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特色英语教学模式。

二、 评估方法

我院英语能力建设方案评价主要采取目标评价模式,通过制定不同级别的目标指标体系,分级分层地找到我院英语教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整个评价将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促进我院英语教学尽快地达到目标要求。

三、 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高职院校英语能力建设方案评价涉及的内容复杂,指标较多,如何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高职英语模式重构指标体系能促进我院高职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按照评估的要求,从我院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我院英语教学模式重构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是指应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评估指标应符合我院实际情况,分级分层次的制定具体指标内容,各级指标之间应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反映出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重构的根本要素及其内在联系。

(二)适用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应做到简洁明了,方便操作,特别是对体系建立后的受用对象的适用效果要能立竿见影,切实可行。

(三)指导性原则。指标体系应掌握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为英语教学模式重构提供有力依据,这就要求加大对英语教学能力建设影响成效显著要素的比重,同时还需要看清各级指标的内容是否雷同,各指标之间是否相容。

四、 评估指标体系的形成

在评估体系设立的原则指导下,结合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我院英语教学模式重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共设三级,具体如下:

(一)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学生状况、师资力量、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内容。

(二)二级指标。根据一级指标体系的内容,在每个指标下设二级指标体系内容。其中,师资力量下设学历层次和职称等级、英语能力、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专业素质4个二级指标;学生状况下设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学习方法和策略、英语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7个二级指标;教学过程下设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5个二级指标;教学效果下设英语目标、专业目标、和职业目标3个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体系的设立完善了一级指标体系的内容。师资力量的二级指标为学历层次和职称等级,英语能力,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专业素质;学生情况的二级指标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学习方法和策略,英语能力,专业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下有教学准备,教学设施,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二级指标为英语目标,专业目标和职业目标。

(三)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是建立在前两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对于指标体系内容进行细化的过程。

学历层次和职称等级下设这两个三级指标;英语能力设有听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两个三级指标显而易见;专业素质的下设专业知识,课堂驾驭能力,英语教学专业知识整合度,作业布置和辅导答疑5个三级指标;学习态度下有学习愿望,学习信心,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程度;课堂参与度下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和课后巩固;学习方法和策略下设记忆单词,听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翻译能力,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专业能力分为专业知识,英语与专业知识整合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职业能力分为就业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教学准备下设教材的使用和效果,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整合;其他的三级指标情况如下图: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教学活动英语与专业知识整合度讲授内容职业化学习情境设计学习策略设计教学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形成与终结相结合英语目标听力目标口语表达目标阅读目标翻译目标写作目标跨文化交际目标专业目标专业能力的提升知识的整合知识职业能力应用化职业目标就业目标职业规划目标职业发展目标项目编号:省级项目2015gxk117, jyxm532,jyxm534 院级项目 2013bzjyxm03

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篇7

一、项目化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是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 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 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 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一) 考核评价应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要围绕课程教学大纲讲授知识的形成与应用, 学生听和记的是理论知识及可能应用到的地方, 缺少实际应用。而考核多采取期末试卷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对实际应用的理论解释等, 缺少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价。

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有着明显不同。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围绕完成项目或任务来进行, 体现“学中做, 做中学”。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查阅教材、教学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并且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 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考核评价方法, 注重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考核评价。真实地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即在项目或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考核评价学生的各种能力训练、素质培养及各种知识运用的情况。对课程实施也应采取以过程监控与评价为主的多元考核方式。

(二) 将CIPP评价模式引入教学评价体系。

CIPP评价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方面组成。其中, 背景评价是根据社会需要对方案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判断, 本质上属于诊断性评价;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 对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资源以及各备选方案进行评价, 其实质是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用性进行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和反馈, 调整和改进实施过程, 本质上属于形成性评价;成果评价是在方案实施后, 对目标达到程度所作的评价, 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本质上属于终结性评价。

二、评价体系组成部分

(一) 学生成绩评价。

项目化课程评价主要采用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注重考核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种评价方法客观、合理, 能够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潜能, 促进个性和创造性发展;能够树立学习目标及自信心, 若某一个项目成绩不理想, 下一个项目可以继续努力。教师在整体设计中根据课程要求设定考核方案。以《商务英语翻译实务》课程为例。本课程的考核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 理论知识考核 (25%) 。

主要考核学生应掌握的英语翻译理论基础知识。采用闭卷笔试、作业或研究性习题来进行成绩评定。

2. 项目质量考核 (50%) 。

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运用成绩, 即每次项目的实施成绩。在完成每个实训项目后, 按照评分标准自检、互检、教师检查来进行成绩评定。其中项目一、二每个5%, 项目三、四、五、六每个10%。

3. 平时成绩考核 (25%) 。

作业和报告 (10%) , 考勤 (5%) , 课堂表现和协作能力 (10%) 。

4. 课程考核方案。 (见表1)

(二) 教学实施效果评价。

对课程教学实施评价也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实施“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专家、同行及学生三方的过程性评教与整体验收相结合的办法, 制定“量化评价”指标, 采用表格评价。

1. 评价组织。

组织形式:集中检查和抽查;评价时间:定期 (期初、期中、期末) 和不定期;评价方式:学生评价 (问卷或座谈) 、专家评价、自我评价、同行评价;评价主体:教务处、督导员、学生、企业专家、教师本人。

2. 效果评定。

学生评价:权重35%。系部的同行评价:权重25%。教务处终结性的整体验收:权重20%。教务处组织企业专家、学院一级督导的专家评价:权重12%。自我评价:权重8%。

项目教学法教学评价 篇8

1.1项目课程的理解偏差。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摸索中发现, 项目课程往往和知识项目构成的课程、技能训练项目课程、任务课程等等同起来, 往往在初期并不能完全把握其真正的内涵。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理解偏差。

(1) 知识项目构成的课程。仅仅将原来的学科内容简单地重组, 换上一个新的名字, 其余的没有变化, 把“了解…知识”做为项目, 就成为了项目课程, 形变而“神”未变。

(2) 技能训练项目课程。强调职业教育的技能训练, 将原来的技能操作、实验内容转变成项目, 或者把在学科体系中开发的实训内容简单的倒过来, 形成项目课程, 忽略技能与知识的联系。

(3) 任务本位课程。把课程内容分割成一个一个的教学任务, 然后根据学习和认知规律, 将任务进行组合, 构成项目课程。混淆了任务、项目的概念。

1.2项目课程特点。项目课程不是任务的简单组合, 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 它是融职业性、实践性、情境性于一体。

(1) 职业性。项目课程应该将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贯穿始终, 明确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目的, 不仅包含职业能力的培养, 还应注意职业态度的养成, 有时一个人的职业态度可能比其能力更重要。

(2) 实践性。项目课程应强调“做”, 是以产品或成果的做, 而不是验证性实验的重复, 将完成该产品所需要的知识、经验、工具使用要求、标准性等都要联系起来。

(3) 情境性。将学习情境和职业情境对接, 明白学了之后能够干什么、怎么干、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出现了问题从哪些角度去考虑解决, 并学会举一反三。

二、项目课程教学的难点

在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 将“教、学、做”融合为一体, “做”的怎么样、理论知识掌握如何、态度是否养成、技能达到了什么程度, 往往面临着使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能公平公正的评测实施效果的问题。 (1) 教学效果衡量的公平性; (2) 评价考核时间不能太长; (3) 要考虑考核内容与评价主体的全面性

三、项目课程考核与评价设计与实践

本文以《局域网组建与维护》项目课程中“家庭局域网组建与维护”项目为例来详细说明考核与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和实践。

3.1本项目课程训练目标。本项目课程以训练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技能为中心, 训练需求分析、协调合作、会使用能组建善维护局域网等技能;积累操作和维护经验, 加快局域网组建和维护速度。

3.2技能考核与评价设计与实践。本项目考核与评价设计主要包括考核环节、评价主体、考核标准、形式等方面内容。

(1) 环节设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整门课程每个项目都设置3个评价环节。各环节的设计意图如表1所示。

(2) 任务卡设计。每个任务都会分发给学生一个任务卡, 任务卡的一般形式如表2所示。

(3)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评价表可根据你所需要训练技能和养成能力的不同来合理设计。本评价如表3所示。

(4) 评价标准设计。评价标准应根据具体的项目来设计, 考虑不同项目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训练的侧重点不同。以网线制作为例, 满分为10分, 具体分值如表4所示。

(5) 项目考核设计。项目考核应该侧重于整体性考虑, 并归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 注重经验积累。可设计如表5所示。

3.3考核评价特色总结。本实例的技能考核与评价设计是在整门项目课程划分为5个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整门课程技能考核评价设计形成了如下特色:1) 多元评价主体。小组、个人、教师、企业专家、小组长都是评价主体;2) 多种评价形式。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进行综合评分, 主要有:笔试、课堂口试、动手操作 (局域网安全设置等) 、PPT展示、答辩等。3) 多样评价方法。项目考核、态度考核、终结性考核等多种评价方法。

四、结束语

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 已经实行这种评价方法两年, 运行基本良好, 对评价结果学生都没有什么意见。但感觉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制定考核标准, 并且执行的时间也比较长, 这在后续的改革中将进一步改善。

摘要:本文首先研究了项目式课程的教学特点, 分析出教学中的难点, 然后以《局域网组建和维护》课程中的设计与实践为例阐述了技能考核与评价在项目式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式课程,技能训练评价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 .

[2]徐国庆.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的设计[J].职教论坛, 2009:13-14.

[3]徐国庆.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职教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录音[C], 2007.

项目教学法教学评价 篇9

一、“项目”实践技能教学法

“项目”实践技能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把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教学内容高效集成和有效分解成实践项目,每一个实践项目包含一个或多个任务。在整个实践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应用相关学习资源,在掌握专业教学大纲内容的同时,在熟练掌握项目任务的相关操作流程,并熟练操纵实验专业设备及相关仪器的基础上,完成所对应的项目任务( 或子任务) ,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效的培养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基于上述实践技能教学模式,教师主要的职责如何有效地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高度集成一体,从而形成“项目”,最终真正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有效融合。

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法的设计由由传统理论教学内容、知识点细化、实践模拟情境设计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四大要素构成。( 1) 传统理论教学内容( 项目之源) : 教师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实践化,充分结合当前企业实际运作或实际问题进行理论知识转化为企业项目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教师以完成理论教学实践化为目标,学生则以在理论知识实践化的“实操”过程中学到理论知识,从而达到专业课程大纲所要求的标准。例如《运输与配送规划》课程中“配送系统规划”章节中教学大纲要求掌握“配送模式选择”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项目的设计以某物流企业不同配送产品的配送模式的选择方法为实践模拟情境;( 2) 知识点细化: “项目”教学法目的在于实践技能的培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配送系统规划”教学知识点中的“配送系统规划流程”的细化,分别细化成配送中心选址、配送线路优化和配送车辆容量配备,以降低各配送环境的成本,从而极大的减少配送总成本为细化目标; ( 3) 实践模拟情境设计: 任课教师通过模拟企业实际情境对理论教学任务进行校内教学实践的设计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企业实际项目在课堂( 或实验室) 的再现,一般可分为工作环境的再现( 如: 实验室) 和真实的工作环境( 如: 实践基地) 。例如“运输网络优化”知识点教学中,情境再现环境是物流系统实验室,实践基金是某物流园产业基地; ( 4)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转型中的实践教学评价在于“项目”的完成效果,抛弃了原来传统的评价方法( 直观评价或试卷型评价) ,而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项目完成的整体过程所得到的成果进行讲解、展示和自我评价,并结合小组间互评、自评。

二、基于“项目”的《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学科课程群及课题组对“项目”实践教学法在《运输配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了全面实施,课程设备是在对《系统工程学》、《物流管理学论》、《仓储管理》等先修物流专业课程的前提下进行的,主要实施流程: 实践教学项目设计———项目细化设计———实践教学实施———质量效果评价。

( 一) 实践教学项目设计

实践教学项目设计内涵是体现理论教学的实践化,通过学生完成实践项目,来达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点从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依据《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特点和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先修课程,设计了7个实践教学项目。

( 二) 项目细化设计

项目细化设计主要包括细化知识、设置合理时间,任务阐述讲解与结论等。同时结合其他教学方式( 案例分析等) 将学生以4 - 5 人为一个研讨小组,学生通过集中研讨的形式,制定项目细化设计过程的实施方案。

( 三) 实践教学实施

选课学生首先利用模拟情境再现平台( 物流实验室) 的物流仿真系统进行上机实操模拟,理论授课老师与实验指导老师针对学生在上机实操模拟过程中所提出和出现的操作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小组拿到所分配的“项目”任务之后,按照上述所设计的四大要素中的实践模拟情境设计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两个要素进行实操。

( 四) 质量效果评价

实践教学质量效果评价由小组自评( 30% ) 、小组互评( 30% ) 、理论老师评( 20% ) 和实践老师评( 20% ) 四个环节组成。每一项目小组自评由小组成员对自己所设计的项目内容、知识点设计细化程度或效果、各环节的操作规范、物流环节优化效果、物流系统熟练程度等进行自我评定,并对各环节进行讲解,最后完成项目过程的实施总结报告; 小组之间互评是通过各小组项目设计方案的讲解和总结报告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照项目知识点的细化明细进行逐一评价; 理论老师和实践指导老师分析对小组自评、小组互评、项目任务完成整个过程进行检查、评分。质量效果评价后进行点评,首先对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指导建议。

三、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并结合《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实践特点,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每小组学生对同一教学实践项目进行方案设计评价和实施效果评价。实施“项目”教学法之后,学生增强了参与项目主观能力性,并一定程度地增强了小组团队协同合作精神; 理论指导老师与实训指导老师通过综合评价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热情和对学习的兴趣,各小组学生本身也极大渴望( 第一时间) 了解项目的完成效果,班级学习风气有较大程度地提高。

为检验“项目”教学法实施前后的教学成效( A班和B班为未实施,C班和D班为实施) ,对年级间的四个班级《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进行质量评价对比发现: 从图2 中的C班和D班中可看出,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运用了“项目”教学法实施的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比未实施的班级高10. 3 分; 从学生对授课教师( 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 的教学评价度提高了10. 2% ; 从学校对专业班级的学生学习风气的指标来看,其学习风气和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9. 3% ( 具体数据由学工处和辅导员提供) 。从D班可看出,虽然班级的平均分不高( 72. 1) ,但从得分情况来看D班学生的得出比较集中在60 - 79 分数段,这说明D班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整体水平较高。

参考文献

[1]刘爽,李军涛,宋秋红等.工程类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分析与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8:145-146.

[2]章玲玲.教学改革视角下计划演练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以《物流基础》课程为例[J].物流科技,2014,37(10):66-68.

课程项目化教学中教与学的评价研究 篇10

项目教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一个项目有完整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项目结束后应提交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其实施的流程如下: (1) 项目任务的确定:任务由教师提出, 同学参与讨论; (2) 计划的制定:根据老师的要求, 学生制定计划并通过教师的审查; (3) 项目的实施:项目化教学中要有学生分组, 选出组长, 组长给组员明确分工, 小组合作完成; (4) 项目总结:小组讨论互评, 教师给出评定; (5) 归档整理:项目归档, 工具整理。

项目化教学评价围绕项目化教学的内涵, 特点和设施流程展开评价体系研究, 包括:教学、课程方案、对学生成长三方面的评价。本文重点是项目化教学法过程中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的评价作研究。

教与学的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引导分组讨论, 教师指导, 学生实施承担不同的角色, 两者在交流的过程中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学生参与了项目的全部过程。使学生对每一具体环节都有所了解, 从中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提高。

1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评价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比传统的教学过程,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 在此过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教师掌控主题, 不控制答案, 掌控过程, 不控制内容, 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变多, 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才能应对各种问题, 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博弈”中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项目化课程质量的优劣, 有时候取决于“量化指标”的制订, 因此, 必须建立新的、科学的、适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 (如表1) 。

2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的方法研究

传统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训练, 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中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评价包括: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体现的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为主, “终结评价”为次的评价模式, 建立合理的分值结构, 这种评价方式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但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工作量, 通过我院的几年实践来看, 该评价方式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 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以及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有所提高。以下列举了这种评价模式的应用 (表2, 表3) 。

3总结

本文根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的内涵和流程为载体, 讨论了此过程中的教与学的评价方法, 总结出项目化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师生互评表格, 通过我院的智能电子线路课程评价实施几年来的情况来分析, 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都得到提升, 评价的过程是相互交流和促进的过程, 对教与学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毅, 兰杰, 张雁琴, 罗亚.对高职机电专业建设的思考[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2.

[2]何志勇.走出一条高效的职校发展之路[J].湖北职教, 2004.2.

[3]张文明, 陈跃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建设与改革[J].机械制造与研究, 2009.4.

[4]顾金平.高职机电专业技能养成系统建设初探[J].职业教育, 2008.12.

[5]李金.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6]李宏.高职机电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 2007.14.

上一篇:河南农村下一篇:幼儿习惯培养